“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教育特辑)(套装共9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5 08:43:00

点击下载

作者:贾容韬,贾毅

出版社:天津中作华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教育特辑)(套装共9册)

“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教育特辑)(套装共9册)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教育特辑)(套装共9册)作者:贾容韬,贾毅排版:skip出版社:天津中作华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7-12-08本书由天津中作华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总目录CONTENTS

封面

版权信息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机智老爸机灵儿

我把美国教育方法带回国

飞越太平洋:聚焦西亚斯中美教育合作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个普通家庭的教子经验

走钢丝的女孩

妈妈学堂

我成长,我快乐:一个人大女生的教育改思录

目录

CONTENTS

2012年“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事迹材料(代序言)

第一章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一、一次特殊的“机遇”

二、从“敌人”到“哥们儿”

三、创造1+1>2的教育合力

四、我帮儿子戒网瘾

五、信心创造奇迹

六、做父亲是件幸福的事

七、孩子引领我成长

第二章 走出家教的误区

一、惩罚的真相

二、良药无须苦口——批评的艺术

三、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四、生活习惯决定学习习惯

五、鼓励胜过奖励

六、学习不应该是“苦”的

七、赞赏孩子有学问

第三章 阅读点亮人生

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等于阅读史

二、父母读书,孩子受益

三、阅读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秘诀

四、培养阅读习惯,越早越好

五、好读书,还要读好书

六、孩子是这样爱上读书的

七、我的阅读情缘

第四章 品格决定成就

一、执著是第一竞争力

二、自我评价是人生的投影

三、善良是立身之本

四、感恩为孩子插上成功的翅膀

五、孝心是第一美德

六、鼓励孩子“吃亏”

七、培养孩子的平民意识

八、祖母一百周年诞辰致辞

第五章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

一、培养优秀孩子的“秘密”

二、“乖孩子”的隐患

三、暴力教育的悲剧

四、弱科可以这样变强

五、学会对孩子说“不”

六、倾听是一种态度

七、站在孩子的高度思考

八、影响孩子的“黄金法则”

九、孩子为什么说谎?

十、父母怎样帮助孩子学习

十一、远离功利是大智慧

第六章 好家庭胜过好学校

一、你对了,又能怎么样?

二、孩子的荒唐“理想”从哪里来?

三、母亲决定孩子的未来

四、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五、问题家庭造就问题孩子

六、真的不是孩子的错

七、心态决定状态

八、静能生慧

九、家是最好的学校

十、家庭教育要有危机感

十一、最需要拯救的是父母

第七章 家庭教育让我终生受益

一、孩子出了问题

二、从企业家到陪读父亲

三、走近阅读,做智慧型家长

四、八十万字成长日记

五、“自我革命”和“一日考评表”

六、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

七、家庭教育让我收获丰厚人生

后记

参考文献

返回总目录2012年“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事迹材料(代序言)

2002年以来,贾容韬同志以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家庭教育工作中去。

为了让更多家长走出家教误区,给更多孩子心中植入理想、信念,贾容韬如饥似渴地吸取心灵营养。十年来,贾容韬阅读各类中外书籍1200余册,书写教子日记、家教随笔、帮教感悟1100余万字。目前他已出版的书籍有《真的不是孩子的错》、《中国家教原则》、《感动孩子》等。2005年以来,他在各类杂志、期刊、报刊共发表家教论文48篇。

为了那些缺乏人生目标、认知偏差的孩子,贾容韬夜以继日地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教育的研究工作中。他将需要帮助的人建立档案,他把求助者的渴望视为号召。每天除接待来访外,他还把关送到每家每户。为了提高帮教效果,他经常家访到深夜,他每天工作十多小时是常有的事。

贾容韬的执着是出了名的,他做什么事都会一头扎进去,他专注、忘我的品质在家教咨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往往没有了时间观念,不知不觉三四个小时就过去了。他说,沟通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只有深度碰撞,才能产生火花。凡和他深入接触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博大的胸怀、丰富的智慧,都能触摸到他希望对方幸福、快乐、进步的强烈愿望。所以,凡经他帮助的家长和孩子,往往会有比较大的进步。

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他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但他从来没有因身体原因而稍有懈怠。由于讲话太多,他的声带长了息肉,他不顾伤口感染,手术后没几天又开始接待来访者。最让人感动的是,2008年,他在洛宁县陈吴乡中做报告时,心脏病突发,校长劝他停止演讲,他说什么也不肯。稍事休息,吃了救心丸,硬是坚持到演讲结束。

辛勤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在他的倾心帮助下,800余名网瘾少年走出虚拟世界;1000余名厌学儿童进入优等生行列;200余名辍学孩子重返校园。

他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给予了特别关注。在教育局的协调下,他和河南省洛宁县长水乡中心小学等四所学校的613名留守儿童结了对子。他多次去看望这些常年见不到父母的孩子,给他们送来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一位长者的关爱。为了给孩子们精神支撑,他给所有留守儿童赠送了优秀图书。为了及时掌握每个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获得孩子们的成长信息,他给孩子了心,孩子到他在他的爱心浇灌下,众多留守儿童得以健康成长。

受检察院之邀,贾容韬数次到某看守所对23名少年犯进行心理辅导、认知校正。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在贾容韬的真诚感召下,其中5名少年犯幡然悔悟,认罪态度好,且有立功表现,被提前释放。

并不富裕的贾容韬非常热心助学事业。2004年以来,他共帮助洛宁县大原小学、洛宁县东王村小学等四所学校建立了图书室。凡经他帮助的家长和孩子,他在给其信心和力量的同时,往往还要送上优质精神营养。数年来,他共向各类学校、儿童福利院、家长及中小学生捐赠图书16000余册,价值26万余元。

数年来,他在全国各地做公益演讲500余场,受益人数达40余万人。

2005年6月,他被评为河南省“双合格”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2005年12月,他被河南省综治委命名为“为了明天爱心使者”;

2006年6月,他被共青团河南省委命名为首位“河南省青少年戒除网瘾导师”;

2006年8月,他被河南省妇联、河南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聘请为“全省青少年预防和戒除网瘾巡回报告团”主讲;

2007年,他被评为“洛阳市十大道德模范”;

2007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原十大人物候选人”;

2007年,他被河南省文明委评为“全省未成年人‘三理’教育先进个人”;

2008年,他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0年,他被洛阳市文明办评为“洛阳市十大优秀志愿者”;

2011年,他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优秀志愿者候选人”;

2012年,他被评为“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

数年来,他被洛阳市信息中专、洛宁县河洛中学、洛宁县陈吴乡中等23所中小学校聘请为“名誉校长”、“家长学校名誉校长”、“教育督导”、“德育辅导员”等。

2004年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新华网、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大河报》、《今晚报》、《贵州都市报》、河南卫视、《洛阳日报》、洛阳电视台等四十多家新闻媒体对他的事迹给予了报道。

奥地利作家、思想家斯蒂芬·茨威格说过:“世界上最宏伟、最辉煌的事业是能使一个人站起来!”著名剧作家狄更斯也曾这样描述生命的意义:“如果我能弥补一个破碎的心灵,我便不是徒然活着;如果我能减轻一个生命的痛苦,抚慰一处创伤,或是令一只离巢的小鸟回到巢里,我便不是徒然着。”贾容韬不断地践行着自己的使命。公交车上,候车室里,会议间隙,他利用一切机会传播家教先进理念。所到之处,呼吁广大父母提升自我,切实做孩子榜样;举手投足之间,他无时无刻不在青少年心灵中播撒希望、种植美好。

贾容韬说:“我最高兴的是家长向我报喜的时候,张三家庭和谐了;李四孩子进步了;王五家孩子考入了理想学校;赵六家孩子走出了网络虚拟世界。自己的家教理念被人认可,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我心中的愉悦是无法形容的,也是局外人无法体会到的。”

贾容韬深有感触地说:“帮助别人,其实是在帮助自己。投身家庭教育,受益最大的还是我自己。每一个求助者的故事,都带给我一份理性思考。通过接触众多案例,我收获到了沉甸甸的人生感悟,我的人生境界得以提升,生命质量得到提高。我获得了人生的全面丰收:两个孩子在全国重点大学毕业,且事业有成;我的家庭也成了人人羡慕的模范家庭;我从事的家教事业被社会广泛认可。我所做的事情能和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关,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事情吗?”

谈到今后的工作方向,贾容韬动情地说:“家庭教育是我特别钟爱且乐意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我将为此倾注全部热情和心血。如果我不努力或者努力不够,我就对不起这份事业,因为这份事业成就了我。”|第一章|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四十五岁以前,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在改变孩子、塑造孩子;四十五岁以后我才意识到,是孩子在改变我、塑造我。从一个草根父亲到一名教育专家,人生出现如此巨大的转折,是孩子在引领我。一、一次特殊的“机遇”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只有不会处理错误的家长。在家教实践中,我自认为有一点可资借鉴的经验,那就是犯错的孩子最需要理解、最需要支持和帮助。孩子犯错的时候,往往是家庭教育的黄金时期,如果处理得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子实现重大转折的“机遇”,是在他犯了自认为不可饶恕的错误的时候。

儿子读高二时,成绩一度排名班上倒数第一,因数次参与打群架,学校几欲开除他。作为望子成龙的家长,我痛心疾首,同时也开始深刻地反省自己,并决心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我迈出的第一步是去儿子学校陪读。

在我的精心陪读下,儿子的确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是,真正实现“质”的改变和飞跃,却得益于一次“错误”。这件原本彻头彻尾的“坏事”,却因为我教育方法的改变,成为了儿子成长的转折点和机遇。

高二上学期的一次考试,儿子为了提高考试成绩,照抄同学的卷子,被监考老师逮了个正着。班主任通知我去趟学校。

这一次我心情格外平静,甚至还有些许欣喜。我意识到:考验家长的时候到了,孩子成长、进步的大机遇也来了。孩子正处在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如果能给孩子以支持,帮助孩子渡过难关,这件事一定能转化成推动孩子前进的巨大力量。

我先见了儿子,除了对儿子表示关心外,一个字也没提考试作弊的事。儿子吞吞吐吐要对我说什么,我递给他一个信任的眼神,以坚定的语气对他说:“什么都不要说了,爸爸理解你!”一句话,儿子情绪稳定了。

接着,我见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问题很严重,表示要交到学校严肃处理。我对班主任说,贾语凡犯的错误是严重的,给老师添了不该添的麻烦,作为家长,我向老师表示歉意。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我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不过,就此事我谈谈自己的看法,请老师参考:第一,和前段相比,孩子学习态度比较端正,种种迹象表明,他是憋足了劲在学习,第二,考试作弊固然是坏事,但透过此事可以看出孩子有考出好成绩的强烈愿望,这比以前满不在乎、破罐破摔的心态不知要好多少倍;第三,孩子求胜心切,才做了错事,他并不是那种缺乏诚信、寡廉鲜耻的人,看得出来,这件事已经触动了他的心灵。

接下来,我真诚地说:“老师,您带了语凡一年多,为这孩子没少操心,孩子的点滴进步无不倾注您的心血。语凡能在您这一班,真是他的福气。如果换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他不知道会滑到什么地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您救的是孩子的慧命,您构筑的是孩子的心灵大厦,作为家长我不知道该怎样感激您。”

班主任被我的诚意感动,说:“通过和你交流,我决定在班里把事情消化掉。我看你对教育也比较内行,想听听你的建议。”我说:“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如果能尽量淡化此事,再给孩子以正面引导,相信孩子定能接受深刻教训,甚至还能化做前进的动力。我坚信孩子会给您争气、给班里争光的”

临走,我又见了儿子,带他出去吃了饭、买了生活必需品。自始至终我传递给儿子的都是关爱和信任,连一句“以后注意点”之类的话也没说。想想以前,为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我让儿子罚过站、跪过地板、没收过他的零花钱;如今这样的态度,着实让儿子从内心深处受到了触动。

通过和老师沟通,不但改变了老师对孩子的看法,还增强了老师对孩子的信心。后来得知,班主任和孩子推心置腹地谈了一次话,没有给孩子任何处分。孩子卸下了思想包袱,轻装上路了。

接下来,奇迹出现了。儿子对妈妈说:“我真服了,老爸和以前判若两人,这么大的事竟然没责备我一句。我再不刻苦学习,真说不过去了。”

从此,儿子进入了健康成长的快车道,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拼命地弥补以前的欠账,学习成绩节节攀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儿子爆出了冷门。和期中考试相比,一下子提高了252个名次,由年级426名提高到174名。

2005年,儿子贾语凡被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录取。

总结对儿子教育的成败,我深刻地认识到,家长在孩子犯错时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家教,的确是一门艺术。

以前我总认为,针对孩子的错误,不能心慈手软,更不能妥协退让,不然孩子会更加肆无忌惮、越来越不像话。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我对孩子是有错必纠、不留情面,有时还会小题大做、无限地上纲上线。我的本意是让孩子长记性、接受教训,结果孩子犯错越来越多,甚至一种错误反复地犯,更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孩子和我越来越对立了。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让我变得聪明起来。

我在想,有没有一种既能让孩子接受、又能达到教育之目的的方法?有没有一种既能保护孩子自尊、又能让孩子深刻记取教训的方法?答案是肯定的。无数事实表明,激烈尖锐解决不了的问题,和风细雨一定能够解决;生硬说教达不到的目的,循循善诱必然能够达到。当我从心里起誓全心全意爱孩子的时候,当我完全站在孩子立场上思考问题的时候,灵感不断涌入我的脑海。为了及时捉住这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我的笔记本上多了以下这段文字:无条件接纳孩子的错误,精心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尽可能理解孩子,一片赤诚对待孩子,不遗余力关爱孩子,倾注感情感化孩子。我想,如果父母能做到这些,孩子能不感动吗?能不感激父母吗?能不接受教训吗?能不进步、成长吗?我的家教实践对以上观点作了最好的印证。

一次,儿子骑自行车撞了一个小孩,由于害怕,不敢回家。我带小孩到医院检查了一下,虽说只是点皮外伤,没有大碍,却也花去了上千元的检查费和医药费。要是以往,我非狼狼教训儿子不可,这次却完全不同。

儿子回家后,我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非常和蔼地说:“趁热吃饭,快暖暖身子。”惊魂未定的儿子情绪稳定了许多。儿子吃完饭,我接着说:“老爸特别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其实你也不必太责怪自己,谁能不犯一点错呢?我知道你不是有意的,谁会无端给家里添麻烦呢?”

儿子说:“我骑车是有点快,但没想到这小孩突然从胡同里跑出来。”

我说:“老爸今天不追究责任。如果你能从这次事故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能换来交通意识的进一步提高,这个错误就犯得值。如果是这样,这个错误就成了伟大的错误、可爱的错误、珍贵的错误。”

儿子听得非常认真,且不住点头。

我接着说:“一个人一生所犯错误并没有几种,不少人反反复复犯的都是同样的错误,比如冒失、粗心等。古代先贤们追求‘不二过’,做到一个错误不犯第二次,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骑车保证安全不但是对他人负责任,更是对自己负责任。安全大如天,生命弥足珍贵啊!”

儿子对我的观点十分认可。

我没有一句怨言,乐呵呵地帮儿子修好了自行车。

儿子得到善待,说了一句令我感动了半天的话:“我要再骑慢点,就能绕过孩子,也许就能避免这起事故。”多么通情达理的孩子,我还能说什么呢?儿子有了这份感悟,这比黄金还珍贵啊!这不是最理想的结果吗?

试想一下,责备、抱怨、训斥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吗?人本质上需要受到尊重,当你真心实意尊重孩子的时候,孩子展现给你的都是美好的一面,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还有一件事,时隔数年还让我记忆犹新。

儿子同学家的猫下崽了,送给他一只。儿子非常喜欢小猫,回家后总要抱起小猫亲昵一番。我曾数次提醒儿子,小猫爪子有毒,玩猫要有点分寸。小猫慢慢长大,但儿子每天照玩不误。

有一天,儿子玩猫时手重了一点,小猫在他手上抓了一下,划出了数道血痕。

要是在以前,我肯定会说:“不让你玩你偏玩,这下服气了吧!没事找事,还得去打狂犬疫苗!”现在,我掌握了教育法宝,知道该怎样对待孩子了。我清醒地知道这是让儿子记取教训、增进父子感情、给他成长助力的会,我要极好机会,我要充分利用好这次机会。

我用碘酊给儿子清洗了伤口,并贴了创可贴。我心平气和地对儿子说:“你那么喜欢小动物,表明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学校生活那么单调,回家有只小猫陪伴,也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小猫也知道你喜欢它。但动物是缺少理性的,你把它弄痛了,它难免会伤害你。”

看我温和友善,儿子戏谑了一句:“这小东西脾气还不小呢!”

我说:“这是动物的防卫本能,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儿子笑着说:“再急也不能抓主人呀!”

一星期内,我数次陪儿子到疾病控制中心注射了防疫针。我虽然很忙,但一点也不觉得这是儿子给我添麻烦,反而庆幸儿子给我创造了一个实施教育的机会。因此,带儿子打针时,我非常乐意并极其有耐心。行了清风,就来细雨。儿子脸上的笑容多了,和我说话也多了,对我越来越信任了,堵在父子之间的墙一点一点被拆除,隔在父子之间的鸿沟被逐渐填平。

从那以后,儿子再也没有怀抱过小猫,至多是用手轻轻抚摩。进入高三,虽然不舍,但是为了不分心,儿子还是把小猫送给了亲戚。

这件事更坚定了我的信心。我进一步体会到:家庭教育原来如此有意思,这是永远不会让人厌倦的事业;家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智慧宝藏,只要父母用心挖掘,父母和孩子都能受益良多。

对待孩子犯错,不少家长凭自己主观臆断行事,不会换位思考。他们只看到孩子的过失,而并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其实孩子犯了错,他已感到理亏。如果父母不依不饶,孩子反而不感到内疚了,甚至还会理直气壮。打也打了,罚也罚了,责备也责备了,还能怎么样?“杀人不过头点地”,有了这样的心态,孩子哪里还会去反思自己的错误呢?不去反思怎么能记取教训呢?反思是提高认识、改正错误最重要的心路历程,失去了反思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没有经过深入反思,不会在孩子心灵打下印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长记性”,孩子自觉不自觉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说到底,是家长错误的家教方式把孩子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让孩子屡错屡犯。我认为接受孩子犯错的事实,充分尊重孩子,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提高认识,比直接指出孩子的错误要高明得多。

正是因为这些感悟,我对“错误”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才能在儿子“考试照抄”事件出现时,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紧抓时机并收到了意想不到效果的。

我的家教实践,折射出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只要父母用心,就能找到孩子乐于接受的好方法。孩子犯错并不可怕,怕的是家长不能正确对待、不会智慧处理。再严重的错误都蕴含有美好的成分,再糟糕的事情都能挖掘出闪光的东西。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家长处理得当,坏事就会转变成好事。二、从“敌人”到“哥们儿”

爱一朵花就陪它一起绽放,爱孩子就和他一起成长。寻找和孩子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爱好,是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的最好方式,也是构建亲子关系的最好渠道。共同的爱好,让我和儿子从横眉冷对的“敌人”,变成了情趣相投的“哥们儿”。

刚开始做“陪读父亲”的日子里,我的苦心并没有换来孩子的理解。原本平日里见我能躲就躲的儿子,如今被我全天陪着,犹如监狱的囚犯一样,没有了一丝自由,逆反情绪就更强烈了,往往是三句话还没说完他就皱眉头,要么对我的话置若罔闻,要么干脆走开。

怎样才能和儿子“套近乎”呢?苦思冥想之后,我决定投其所好,从培养共同兴趣开始——我拾起了已经丟掉二十多年的乒乓球运动。为了方便练球,我在家里支起了乒乓球案子,带儿子到体育商店买了“红双喜”牌乒乓球,非常用心地起了儿子的乒乓球伴。

说是玩伴,实际上是陪练。儿子的球技不如我,我要拿水平和他打,他定会有挫败感;如果我不投入,儿子又会感到我在敷衍他,在牵强地迎合他的爱好,他很快就会感到无趣甚至感到厌烦了。因此,我和儿子打球,既要降低实际水平,又要非常投入。

为了激发儿子的兴趣,我常常对儿子打得出彩的球表示赞叹:“这个扣球质量高!”“这个侧旋球拉得好!”“刚才那个球迅雷不及掩耳,我还没看清就输了!”有时我跟儿子开玩笑:“你竟然用这么狠的球置老爸于死地!”儿子笑着说:“更厉害的球还在后头呢!”

为了让儿子认真打球,有时候,我也要使出点杀手锏,让儿子感到猝不及防。每当这时,儿子说我这招太“损”了,不够朋友。有时候,我故意打调角球,让儿子左右两边不停地跑。儿子说我耍赖,说这个球不能算数。我据理力争:“你也可以耍赖嘛!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儿子说:“我才不像你呢,要打就打出风格!”

我和儿子打球,刚开始不计数,随便打。随着儿子球技的提高,儿子往往要缠着我多打几局。儿子赢了,他说今天发挥出了真实水平;他要是输了,却从来不服气,非缠着我再打两局。我故意说不来了,他会用激将法:“我知道你不敢来,再来你肯定输。”我说:“那可不一定。”我们接着打,这时我会有意让儿子赢球。这种情况下,儿子情绪高涨:“这下服气了吧!”我嘴上不服气:“明天接着打!”心里却像灌了蜜一样甜。因为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不知不觉间,我和儿子之间多了一些默契。

儿子特别喜欢足球,从初二到高二,踢坏了五个足球,穿坏了五六双球鞋。儿子的房间里摆满了齐达内、贝克汉姆等足球明星的塑像。学校没有足球场,课余时间儿子大多在学校的篮球场上踢球,星期天还时常约同学到外面踢球。由于踢球较多,儿子双脚拇指都患上了甲沟炎,脚趾甲一直往肉里长,严重时走路都比较困难。甲沟炎也没什么特殊疗法,严重时只能到医院拔趾甲。我曾两次带儿子到医院拔趾甲。由于脚趾肉太薄,打麻醉针时,儿子总要喊叫几声,伤在儿子脚上,也疼在我的心里。做手术那么难受,儿子却是伤疤未好就忘了疼。伤口未完全恢复,新趾甲还没长出来,儿子又开始踢球了。由此可见儿子对足球的热爱程度。可以说,儿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球迷。

我不懂足球,更谈不上喜欢足球。但我知道多一种与孩子共同的兴趣爱好,便多了一条通往孩子心灵深处的途径。于是我开始关注足球,并想方设法了解有关足球的信息,以加深对足球的认识。慢慢地,我知道了国际米兰、AC米兰、尤文图斯、皇家玛德里等足球俱乐部;也知道了马拉多纳、贝克汉姆、罗纳尔多等著名球星;还知道了足球世界杯,知道了世界杯是和奥运会同等重要的体育赛事……自然而然地,我也开始关注中国足球。

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我陪儿子看完了几场重要赛事。看球赛期间,我和儿子同欢呼、共喜忧。我对儿子说:“原来足球比赛这么有趣,这么短的时间我就喜欢上了它,难怪全世界那么多人关注它,难怪那么多球迷为之疯狂!”我和儿子一起讨论:“我认为××队能拿冠军。”儿子说:“据我看,××队一定是冠军!”我说:“我们拭目以待吧。”

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前提是真爱孩子,这给家长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为了经常给自己提个醒,为了在自己心灵上打下印痕,我经常和自己的心灵对话:“老贾啊!你爱孩子吗?你会爱孩子吗?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了吗?”我知道,爱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孩子一起忧伤、欣喜、激动和沉思。具体地讲,就是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用孩子的兴趣去爱好。

为了找到共同的话题,和儿子多一些共同语言,我往往会把儿子引向他感兴趣的事情上。比如,我会这样问儿子:“周杰伦年纪轻轻,就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杨过和小龙女的最终结局怎样?”“张国荣事业那么红火,有那么多歌迷在支持他,他为什么要走绝路呢?”“那么多少男少女喜欢小燕子,她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这类话题,儿子比我更有话语权。儿子和我谈金庸、梁羽生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谈周杰伦的成长历程,谈张国荣自杀背后的原因……这时我只需要当一名忠实听众,再真诚和,儿子就会有兴致地讲下去。

孩子的事情无小事。只要肯用心,只要心里时刻装着孩子,就能找到爱孩子的理由,就能找到善待孩子的机会。有两件事我感触很深。

第一件事。家里的小狗死了,儿子一整天心情郁闷、无精打采。我非常在意孩子的心情,怎样才能尽快消除孩子心中的阴影呢?我能给孩子些什么呢?我跑遍了附近的商场,精心挑选了一只非常漂亮的瓷器玩具狗。我对儿子说:“那么招人喜欢的小狗死了,无论谁都会感到难过。爸爸给你买的玩具狗,也许取代不了小狗在你心目中的位置,但看见这只玩具狗,能勾起你和它相处的一些美好回忆,也是对它寄托哀思的一种方式。”儿子脸上有了喜色,抱着玩具狗回自己房间去了。

第二件事。有一个星期天,儿子到同学家去玩,回家后板着脸,坐在房间里发呆。看到儿子心情不佳,我搬了个小凳子坐到他对面。我对儿子说:“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和爸爸说说,是谁把宝贝儿子的心情破坏了?”儿子没好气地说:“还能有谁?就是你!”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和儿子没有发生冲突,他怎么会把矛头对准我呢?我语气平缓地对儿子说:“老爸真不知道怎么回事,你告诉老爸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我也知道从哪里改啊!”儿子直言不讳地说:“下午我要到同学家去,和你说了两次你都不同意。在我的心中,最亲近的人应该是最懂我的人,你要能慷慨答应我,我会多高兴啊!可你始终没答应。后来还是我坚持要去,你才勉强同意。到同学家后,刚一会儿就接到你的电话,交代这个、交代那个,还催着我早点回家,你明明是对我不信任啊!我在同学家里玩,总放不开,想起这件事就感到别扭。我的想法是,要玩就痛痛快快玩,要学就痛痛快快学,这么点要求你就不能满足我?”

儿子的一番话让我又惊又喜。惊的是儿子心灵成长如此之快,看问题有了一定的洞察力和穿透力,把我的心思看得如此透彻,而我还把儿子当小孩看,有时还对他耍个小心眼儿,看来是大错特错了。喜的是儿子对我越来越信任了,愿意向我表露心迹了,肯向我提要求了,对我也有了一定的期待。儿子的成长给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儿子的成长是鞭策我前进的不竭动力。如果我不努力,就不能适应孩子成长的需要;如果我稍有懈怠,就无法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在和儿子相处的日子里,我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每天都有新的快乐。家庭教育和其他事情一样,父母越是理解孩子,就越有感情收获;父母越是全身心地投入,就越有更多的感悟和思考。这些感悟和思考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力量,这些精神力量会促使父母以更大的热情和兴趣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有的朋友问我,你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孩子的教育上,这样长期超负荷地学习、生活,不累吗?说句心里话,要说一点不累,那是假话。当一个人为他认为值得献身的事业献身,他的充实、他的成就感、他心灵的富足完全能抵消他的苦和累。不是吗?如果你从内心爱孩子,想成为孩子的知音和朋友,希望和孩子一起成长,那么,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三、创造1+1>2的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是1-1=0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则是1+1>2的教育效果。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弥补和强化,往往会事半功倍。

作为陪读父亲,我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和老师交流、沟通,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拍,形成合力。事实也证明,我和老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是从骨子里尊师重教的家长。在我两个孩子上过的几所学校里,我是往学校跑得最勤、和老师接触最多的家长。从学前班到高中,教过我孩子的数十位老师,我都拜访过,有的老师曾多次拜访。我心里非常清楚:老师身上寄托着孩子的未来,尊重老师就是尊重孩子的未来。我认为,在尊师重教方面,怎么做都不算过分。

做出陪读决定后,我情愿交较高的房租,在学校隔壁租房子,一来孩子上学方便,二来也便于和老师沟通。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往学校跑,把和老师沟通当成了一项“工作”来做。

有人可能会担忧,往学校跑那么勤,那么频繁地和老师交流,老师不烦吗?再者,经常和老师交流,哪有那么多话题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总结出了经验。

第一,尊重老师。

尊重老师,首先要理解老师、体贴老师,老师数年如一日耕耘在三尺讲台,用毕生心血浇灌孩子们的心灵,这是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老师的工作既辛苦、又单调,老师的奉献精神,应该受到全社会尊重。我特别尊重各位老师,也十分信任每一位老师。重点中学的老师,有省、市劳模,有省、市优秀教师,有特高级老师,他们都取得过一定成就,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是不可多得的优质教育资源。我把每位老师当做了自己人生的老师、孩子生命中的贵人。因此,我对老师的尊重特别真诚,甚至怀有几分虔诚。有句话叫“心诚则灵”,由于我从骨子里尊重老师,老师们也都乐意和我交流。A老师在上课,B老师可能是自习课;C老师没空,D老师可能不太忙。班上六位老师,加上政教主任、年级组长,以及我认识的其他老师,每次到学校,都能找到交流对象。

第二,赏识、肯定老师的付出。

我把大量心思用在了尊师重教上,于是练就了一套基本功——赏识老师。那些肯定、赞美的话,我总是挂在嘴上,比如:“老师,您工作那么忙,还为孩子操那么多心,作为家长,我真不知道怎么感激您!”“老师,孩子出现那么严重的问题,您始终没有放弃。您是在积德行善,功德无量啊!”“老师,我儿子说,他最佩服的老师是您。您在孩子身上倾注那么多心血,真让人感动!”“老师,能赢得那么多孩子的尊重,足以显示您的人格魅力。孩子在您班上,真是他的福气呀!”

人都是需要肯定和赞美的,老师也一样,辛勤的付出得到了赞赏,自然会更乐意和家长沟通。况且,我的这些赞美都是实事求是、发自内心的,很容易被老师接受。

第三,虚心向老师学习。

那两年,我口袋里时常装着笔记本,和老师交流的关键内容,我都会随时记下来。这样做,一来是对老师尊重,二来也能加深记忆。“××老师,您的那些教育思想格外好,其中的几句话特别耐人寻味。尤其是‘不要把孩子盯得太紧,要给孩子一定成长空间;远离功利是大智慧;无为而治是高境界。’对我启发很大,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根据您讲的观点,我写了篇心得,您能给我指点一下吗?”“××老师,前几天和您交流,让我受益匪浅,您讲的影响学生求知的几个要素,我感觉非常好。由于我记忆力差,记得不详细,您能再给我讲一遍吗?”这位老师得到认可,绘声绘色地讲起来,比上次发挥得更好,讲得既生动又具体,我非常认真地做了笔记。“××老师,您的教育实践让我大开眼界、心悦诚服,您在孩子们身上倾注那么多心血,令我非常感动,特别是您对经常找老师提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孩子勤学多问的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真经,难怪你们班的学生学习都那么好!”这位老师受到了鼓舞,及时找我儿子谈了话,儿子也开始向老师提问题了。“××老师,过去我不懂教育,给孩子帮了倒忙,给老师添了不少麻烦,拉了班上的后退,我向老师表示歉意。现在我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在努力探索家庭教育的规律,但由于我底子薄、悟性也差,希望您多帮我。”

第四,和老师探究教育。

随着自身素质的提高,我的家教实践也向纵深发展。我和老师的交流不再空泛,每次都有实质性内容。大多数时间,我是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找老师交流,因此交流就有了探究的性质。

比如:昨日和甲老师探讨过怎样“润物细无声”地对孩子施予影响;今天准备向乙老师请教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明天计划和丙老师交流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后天考虑和丁老师沟通如何激发和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

进一步讲,和老师沟通交流,并不纯粹是给老师添麻烦,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支持老师的工作。当然,受益最大的还是我和孩子。

交流来交流去,我对教育规律有了一定理解;我和老师们进一步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感情。四十多岁的人了,天天泡在学校,那么执著地研究孩子的教育,对一个人人头疼的孩子,有那么坚定的信心,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各位老师。随着老师对孩子信心的不断增长,孩子也逐渐进入了健康成长的轨道。

关于家校配合,在女儿上高中期间,我也做过一些探索。

女儿贾蕾读高一期间,我经常和她班主任朱学会老师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和朱老师成了朋友。不难想象,重点高中的重点班班主任会有多忙。每逢我到学校,朱老师再忙,总要给我腾出点时间。我们一起分析孩子的个性特点,一块制订孩子的培优方案。很长一段时间,朱老师安排贾蕾和尖子生、班长同桌。朱老师还经常在课堂上提问贾蕾,以激发她的求知欲、提高她的表达能力。

朱老师教物理,为了提高贾蕾的物理成绩,他要求贾蕾每周一、三、五下午自习课找他提问题。朱老师说:“如果你不带着问题来问我,就等于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这一招很灵,这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有效措施。一个孩子不学,经常老师出,出朱老师对贾蕾的关爱程度。一个学期后,贾蕾的物理成绩赶了上来。

对于尊师重教、家校配合这个问题,我给家长朋友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善于激发老师的爱心。

一个优秀的家长,应该是开发老师爱心的高手。如果家长善于理解老师、尊重老师、感激老师、赞美老师,老师就能产生神圣感,就能在课堂上创造爱的氛围。有了这种氛围,教育便步入了良性循环。作为家长,应该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老师的爱心激发出来?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自然而然会把爱传递给孩子。一个天天被爱包围、被爱滋养的孩子,你还愁他不懂道理、学习不好?你还愁他不给父母争光、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第二,不要给老师找别扭。

有的家长对孩子极其不负责任,开学一学期了还没到学校去过,不知道孩子班主任姓甚名谁,家长会总缺席,更谈不上和老师交流了。这类家长大多是教育的门外汉,他们认为把孩子交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孩子一旦出点问题,他们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专挑老师毛病,动辄找老师理论、找领导告状,甚至到学校大吵大闹。老师受到了伤害,心理不平衡,带着情绪上课,后果就可想而知了。我的观点是: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家长都要理解老师、宽容老师、善待老师。

第三,做一个懂教育的家长。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探究、去思考。尊师重教,就要研究教育规律。父母的家教水平上升到了一定高度,讲出来的话有道理、有含金量,老师才乐意同你交流,才会采纳你的建议。如果只知道请老师吃饭、给老师送礼,而不懂教育,讲的都是外行话,老师对你不信服、不尊重,和你没有共同语言,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四,协调好孩子和老师的关系。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学习活动也会融进感情成分。所以,感情因素往往直接决定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孩子喜欢某位老师,他就会努力学习这位老师的课程,不管这门功课多么难学。相反,一个孩子讨厌某位老师,他对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就不会感兴趣,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有不少孩子学习成绩差,与他和老师关系不融洽不无关系。家长的任务是协调好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及时消除老师对孩子的误解和偏见。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如果家长工作做细了,和老师沟通到位了,老师会改变对孩子的看法,主动向孩子伸出橄榄枝。如果家长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受损失的只能是你的孩子。

第五,对孩子有坚定的信心。

面对出现问题的孩子,比如早恋、网恋、打架斗殴、经常逃课等严重违犯纪律的孩子,老师也往往信心不足。这就要求父母对孩子有坚定的信心,并把这种信心传递给老师。如果家长不断给老师强化信心,老师在受到尊重、受到感染的同时,也会改变对孩子的印象,树立对孩子的信心。如果家长对孩子信心不足,老师自然也会对孩子失去信心。

第六,不被老师的消极态度影响。

一部分家长对老师随声附和,看老师脸色说话。老师说孩子怎么不好,家长急忙点头称是;老师说对孩子学习不抱希望了,家长说让他混个毕业证就行了;老师要把孩子调到最后排,征求家长意见,家长说你看着办,只要不惹事就行。家长不会明白,老师本来对孩子就没有信心,得到家长默许后,便从内心把孩子彻底放弃了。

但凡父母对孩子信心有小的动摇,都会带来老师信心大的动摇。作为孩子的父母,你对孩子都没有信心,老师哪来的信心?再说,人都喜欢抱不哭的孩子。爱一个能给老师争光的孩子容易,爱一个“不争气”的孩子就没那么容易了。孩子最在意老师的态度,老师对孩子的评定,在孩子眼里是权威的。老师对他信心有多大,他的进步就有多大。一个称职的父母,任何时候都要对孩子充满信心,不被老师的消极观点左右,并善于以积极的心态影响老师。

家长朋友,积极投入家教实践,并尽可能和老师多接触吧!如果各位家长都能成为家庭教育的行家里手,又能和各位老师密切配合,那么对孩子的就能,就能使你的孩子驶入健康成长的快车道。四、我帮儿子戒网瘾

我们处于一个网络时代,让孩子和网络隔绝或者远离网络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有责任让孩子理性地接触和运用网络。拯救一个沉迷网络的孩子,父母是在和虚拟世界进行一场拔河赛。只要坚持,就能把孩子赢回来。

迷恋网络是儿子成为问题少年的一个最重要因素。网络不仅让儿子荒废了学业,而且使儿子的性格越来越具有暴力倾向。要改变儿子,就必须把儿子从网瘾里拉出来。因此,帮助孩子戒除网瘾,成了我做陪读父亲的最直接原因和最迫切的任务。

仔细追究起来,儿子沉溺网络游戏和我有很大关系。儿子十岁左右,我就给他买了电子游戏机,我的初衷是为了开发他的智力。当时我有一个主导思想,进入电子时代了,让儿子多接触电子方面的东西,对他肯定有好处。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我先后给儿子买过五六种电子游戏机,有台式的、掌上的等等。那几年,儿子星期天及节假日大部分时间都是伴随着游戏机度过的。那一阶段,我和爱人比较忙,在家的时间比较少,儿子回家后,有游戏机陪伴,就很少到外面去。对于孩子的安全,我们也少了几分担心,反倒觉得游戏机是个好东西。

儿子十三岁以后,嫌在家里玩不过瘾,就到电子游戏厅去玩。那时玩的是“拳皇”“三国志”一类的游戏,再后来在电脑上玩“传奇”“反恐精英”之类的网络游戏。即便是玩网络游戏,儿子还能照常上课、按时交作业,学习成绩也在中等偏上,因此网络这个问题,也始终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

孩子暴露出问题、进入恶性循环是在高一上学期后半期。那一阶段,儿子上课打不起精神,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老师通知我到学校,把孩子的问题抛给了我,我开始对孩子施压。

起初我对孩子进行说教:“都上高中了,还那么不懂事,不能太惜力了,是该用功的时候了。”“努力三年,考个理想的大学,能彻底改变命运,这是很合算的事情。”稍后,当我得知儿子频频上网打游戏,还有旷课现象时,我就找他兴师问罪了。“你真是扶不起来的阿斗,这种学习态度,能对得起谁?”“从小到大我为你花了多少钱,用这些钱资助几个贫困生也能给我争光,要你有什么用?”“你看人家××,入学时成绩远不如你,现在把你远远甩在后面,你连一个女同学都不如,一点都不觉得汗颜吗?”

本指望经过“教育”,孩子会有一定改观,没想到他不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越来越变本加厉了。儿子玩游戏越来越厉害,每天玩大半夜还嫌不过瘾,时不时还玩通宵。他上课状态越来越差,旷课越来越多,作业几乎不交了。接下来两次比较大的考试,儿子均为班上倒数第二——实际上是倒数第一:一次是一位同学因身体原因卷子没做完,另一次是一位同学因故未参加考试。

孩子沉湎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屡亮红灯的现实我已经无法接受,接下来的事情更让我备受打击。儿子因数次参与校内、校外打群架,两次被学校提出劝退。还有一次后果比较严重,儿子为了哥们义气,被同学叫到校外打架。由于致外校同学受伤,为首的两位同学被学校开除。学校曾考虑开除我儿子,我好话说尽,还给学校写了保证书并承诺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教育,政教处才同意让儿子留校察看。

怎么会是这样呢?怎么越教育越糟糕呢?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作为孩子的父亲,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经过冷静分析、认真反思,我意识到,自己还是没有从内心深处理解孩子,也没有从本质上把“网瘾”这个问题看透。

网瘾究竟是什么?我给它下了一个定义:网瘾是孩子对错误家教方式的一种抗争手段;网瘾是孩子丟掉理想信念后精神寄托的另一种方式;网瘾是孩子渴望被认可、追求成就感的非理性选择;网瘾是孩子精神长期压抑后的一种心理宣泄。

实践证明,我的定位是准确的,孩子曾在一篇日记中吐露了心声:“父母老师都是势利眼,在意的永远是学习成绩,根本不在我的感受。为什么节假日我不愿回家?我觉得那个家不属于我,甚至离我非常遥远。为什么我要去玩网络游戏?因为我需要在虚拟中寻求成就感。我明明知道那是虚幻的,但那里的人理解我、懂得我。为什么我要和别人打架?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你们说我学习不行,我还有能行的地方,我的拳头比别人硬。既然你们认为我不争气,给你们脸上抹黑了,我为什么还要努力?你们认为我不重要,我在你们心中没有分量,我为什么要让你们高兴呢?既然我不能让你们正眼瞧我,就只好惹是生非让你们关注我。“学习成绩好能得到认可、获得归属感,打架滋事同样能得到这些东西。那时一帮兄弟围着我转,不少女同学也羡慕我。虽然在老师眼中我是差生,但不少同学却拥戴我。我的慷慨、仗义也是出了名的,凭着这些,我在学校照样有一定位置。”

当我用一种宽容的心态,设身处地地站在儿子的角度感受,才认识到孩子在高一出现问题是一种必然。随着高中阶段课业负担的加重、知识量的加大、知识难度的提升,一个高中生要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凭什么让自己勇于接受一个个挑战?凭什么让自己每天都有一些进步?凭什么让自己不断增强信心?凭什么让自己能战胜形形色色的诱惑?凭什么能不断地克服情性?凭什么能管理好自己?凭什么能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凭什么去承受生命之重?答案是全凭内心强大的力量。遗憾的是,我们疏忽了孩子从小的教育,在孩子积蓄成长力量的关键阶段,却整日忙于事业,给孩子情感关爱不够,精神支持更不够,因此,孩子内心的力量储备不够,缺少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所以进入高中后,面对学习上的压力,孩子选择了逃避。人是需要被别人认同的。孩子在学校及在家中都不被认可、没有成就感,但他在虚拟世界就不一样了。由于他玩游戏比较早,技术娴熟,角色上的成功让他频频享受被认可的喜悦,他在网络上有一定的地位,那些玩家特别崇拜他。玩网络游戏让他很有成就感,因此,他喜欢上网就不足为奇了!

这样一分析,我认识到,问题反映在孩子身上,但病根却在家长身上,都是家长自身的原因把孩子推向网络虚拟世界的啊!我心里清楚,这是现实和虚拟在争夺孩子,也可以说是父母和网络在进行拔河赛呢!哪边力量大,孩子就会朝哪边倾斜。我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我扎扎实实铸造我的人格丰碑,只要我和孩子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只要我不断给孩子内心注入信心和力量,孩子就一定能够戒除网瘾,并坚定地从虚幻世界中走出来!

以前,我把网络游戏视为洪水猛兽,对孩子上网采取的是粗暴干涉甚至是围追堵截的方法。这样做,不仅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孩子也越来越沉溺网络。接受以往的教训,我采取了和过去截然不同的方法。

一天在和儿子交流时,我郑重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现在爸爸想明白了,你玩网络游戏自有你的道理。存在即合理,爸爸尊重你的选择。爸爸过去支持你玩电子游戏,现在仍然支持你玩网络游戏。从今天起,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要玩就玩尽兴,再不用顾虑爸爸会干涉你了,爸爸决不食言。”

我说这番话既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对孩子妥协,更不是有意讨好孩子,而是经过深入思考后做出的理智决定。以前我使劲反对孩子玩网络游戏,孩子不但没有收敛,反而玩得频率更高、时间更长。人的本性是:你越控制某种东西,他越渴望某种东西。现在不控制了,他轻易就能得到,还有必要贪婪吗?事实表明,反对孩子上网、干涉孩子上网,实际上是对他上网欲望的鼓励和强化,无形中对他沉溺网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让他放开玩,他反而会感到没有多大意思了。放手让孩子玩,实际上是对孩子玩网络游戏兴趣的弱化,是釜底抽薪的举措。再者,我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这里面包含着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孩子们都有向上的心气儿,也都有进步的愿望。哪个孩子不知道沉溺网络对自己不好?哪个孩子不知道通过学习能改变命运?哪个孩子不希望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我相信我的儿子是好孩子,是有的,他子是渴望进步的。

理清了思绪,内心就有了力量,孩子再怎么玩游戏,我都能心平气和对待,不会乱了方寸。有一次,儿子在网吧整整玩了一夜,第二天回家后,我出奇地冷静。我对儿子说:“爸爸不反对你玩游戏,只是担心你的安全。昨晚自习后,我一直在等你回家。有个风吹草动,我就去开门,结果是一次次失望,为了等你我一也没合眼。你要是给我打个电话,告诉我你在什么地方,我就放心了。儿子没有说话,但我能感受到,有一丝抹不去的愧疚挂在他的脸上。

随着我对家庭教育认识的一步步加深,随着我对孩子的无条件接纳和充分理解,随着我和老师配合的进一步默契,随着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认可,随着儿子阅读习惯的逐渐养成,优质精神营养逐渐地滋养着他的心灵;随着儿子对球、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的热爱,儿子进网吧的次数在逐渐减少;随着现实生活对儿子吸引力的不断增强,虚拟世界对他的诱惑力在一点点减弱。

进入高二下半学期,我观察到儿子连续二十多天没有进过网吧。我一天一天地压抑着内心的惊喜。一天晚饭后,我漫不经心地“提醒”儿子说:“语凡,这些天咋不见你玩游戏了呢?”正在读书的孩子连头都没有回,淡淡地说:“我现在觉得网络游戏太幼稚,没啥意思!”

是啊,一个孩子如果在家庭中得到了温暖、有了归属感,如果能自如地融入校园生活中,成为学校的一分子,如果有了健康的兴趣爱好和充实的课余生活,他还会迷恋网吧吗?戒除网瘾,工夫在网外。如果孩子在现实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他还会到虚拟世界去追求所谓的人生价值吗?五、信心创造奇迹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把儿子从一名沉湎网络、全班排名倒数第一的问题少年,培养成考上重点大学品学兼优的学生,这其中,坚如磐石的信念是产生奇迹的原动力。愿望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孩子的成败是家长潜意识期待的结果。如果你对孩子充满信心,他一定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2005年,儿子考入“985工程”暨“211工程”系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在所有老师和同学眼里,都是奇迹。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把儿子从一名沉湎网络、全班排名倒数第一的问题少年,培养成考上重点大学品学兼优的学生,这其中,坚如磐石的信念是产生奇迹的原动力。

高一下学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儿子均为班上最后一名。儿子数次为同学的事参与打架,两次被学校提出劝退。面对这样糟糕的局面,我没有自乱阵脚,在深刻反思自己家教方式的同时始终坚信信:只要方法正确,孩子绝对可以变好,且会越来越优秀。

当政教处第二次提出让儿子退学、征求我意见时,我的态度非常诚恳但又十分坚决。我说:“孩子犯的错误确实比较严重,但我知道孩子的本质还是好的。只要学校机会,我保证配合学校把孩子教育好。我敢断言,孩子一定会给学校争光!”政教处主任看我说话语气坚定,并对孩子充满信心,就同意让孩子留校察看。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后,儿子的一位老师对我说:“老贾,孩子在学校不学习,待在这里也是浪费时间,不如找份工作,让他早点到社会上锻炼。成才的路多得很,不一定非要吊死在一棵树上。”说实话,老师婉言劝我把儿子领回家,是想甩掉一个包袱。

也难怪老师,那时儿子是在学校挂了号的问题学生。面对老师的建议,我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老师,我了解我的孩子。现在看来孩子是不争气,但他的良知并未泯灭。我看得出来,他内心深处有一种力量在涌动。只要对他有信心,他不会让我们失望的。由于父母不懂家教,导致孩子走偏了路,这个我会承担起来。现在我在潜心研究家庭教育,力争做个合格的家长,尽最大努力和学校配合好。”

从那以后,老师对我儿子恢复了信心:找儿子谈心,送儿子书籍,还让儿子当了体育课代表。老师的关注、关爱得到了儿子的积极回应:上课开始听讲了,按时交作业了,主动找老师问问题了,违反纪律也少了。接下来的考试,儿子的成绩有了一定提高,老师对儿子的看法有了改变,儿子的自信也在慢慢增长。

有一次,家里有事,儿子请了几天假。回学校后,一位任课老师对儿子说:“我以为你转学了,不会来了。”这位老师心里希望儿子转学。还是这位老师,有一次郑重其事地对我说:“自己人不说外话,要我说你让孩子转学吧,他在这里没啥意思。老师、同学对他有看法,他也没自信。‘树挪死,人挪活。’换个地方让孩子重新开始吧!”

面对老师的忠告,我说:“谢谢老师的关心,孩子的表现不尽人意是事实,别人对他有看法也在情理之中。但我知道我儿子是有血性的,他不会永远堕落下去。儿子说过一句话:‘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我相信他从哪里跌倒,还能从哪里爬起。您为我儿子操了不少心,儿子曾数次提起过您,我们做父母的也不会忘记。如果我们能对孩子再多一点耐心,他一定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甚至还会给我们一个大的惊喜!”我的诚心和信心感染了这位老师,他对儿子的态度有了一定的改变。

后来,儿子的一位老师这样评价我说:“我教了二十多年书,你是我见过的最用心、最负责、又身体力行的家长,正是你执著的信念创造了奇迹,有你这样的父亲,真是孩子的幸事啊!”

儿子的另一位老师说:“说实话,你孩子在高一时,我对他已经失去了信心。老师们在一起议论,贾语凡能考上大专已是造化,没想到后来爆出了冷门,他竟然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苍天不负有心人,我为你的信心和执著感动!

那位曾经对儿子失去信心的老师说:“换了别的家长,这孩子可能就没希望了。你不但自己做得好,还和老师配合得好。三天两头往学校跑,心劲儿总是那么高,一把年纪了,还那么执著地研究家庭教育。老师们要不被感动,就是铁石心肠了。”

我这个人,要说有多大本事,那是抬举我。但我有个特点,凡是我认准的事,一定要把它做好,也一定能做好。什么事只要认定了,我从来不会退却。朝三暮四、打退堂鼓不是我的风格。上世纪80年代我接触过“成功学”,“一定能成功”的理念已经融进了我的血液中,我的人生字典里早把“不可能”三个字刪除了。我的一位好朋友这样评价我:老贾最大的长处是执著追求,信心十足、越挫越勇、永不言败。

回想伴随儿子走过的这段旅途,我常想:人生都会有艰难时刻,越是艰难的时候,越需要坚定的信心。很多时候,一个人能否走出困境,取决于他心智的坚强程度。脆弱的,就断了;坚韧的,就会百炼成钢。那段时间,对我、对孩子,都是一种人生的危局,如果我没有坚如磐石的信心,老师们可能就把儿子完全放弃了,儿子很可能就此失去求学机会,甚至走上一条不堪设想的人生歧途。

我不但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把孩子培养好,也从心底相信别人能把孩子教育好。

这些年,有不少找我咨询的家长,我总是这样鼓励他们:你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只是认识上出了点偏差。如果你能利用好,坏事都能转化成好事,这件事定能化做孩子成长的动力。尽管孩子还会经历一些挫折,尽管孩子的路不会走得太顺利,但只要你意志坚定、信心充足,只要你按我说的去做,你的孩子100%能考进理想的学校,而不是99%。

有的家长说,教育孩子这个事太难了,有时我都信心不足了。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