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改变人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5 14:55:23

点击下载

作者:133420:易云$${0}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危机改变人生

危机改变人生试读:

序:危机和机会并存

对于“危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汉字用两个字符来书写Crisis(危机)这个单词。‘危’字代表着危险的意思;‘机’字则代表着机会的意思。身处危机中,意识到危险的同时,不要忽略机会的存在。”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危机的真正含义是:危机就是“危”和“机”,危险和机会往往是并存的。

西方有句俗语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不要认为只有“门”才是出路,你一直都没发现的那扇“窗”也是一条出路。在很多时候,“危机”代表的不仅仅是危险,更是机会。“危机”和“机会”,虽然只相差一个字,但深层含义却相距千里。不过,如果我们能够在危机中寻找机会,而不是一味地将精力集中在危险和困难之中,那么,我想结果就会大不一样。同样是面对危机,你是被动适应还是采取主动出击?有勇气有智慧的人,能够在危险当中看到机会,抓住机会;而被动适应新环境的人,只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千难万难,在随波逐流的过程中,逐渐沦为了沉默的羔羊。

其实,危险并不如想象中的可怕。就像有人说的:“成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实现成功很难,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下定决心要去成功。同样,危险之所以会对我们产生威慑力,也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下定决心要去克服这些危险和困难。只要我们敢于直面危险,敢于在困境里开拓进取,那么,那个时候,危险对于我们来说,便不再是人生的绊脚石,而是我们人生的试金石、助推器。

翻开中国的历史,每一次的大发展都是在经历一场大危机后才出现的。沧海横流方能显出英雄本色。我们最熟悉的那副对联就能说明这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再比如,在互联网经历最寒冬的时候,也孕育出了中国伟大的几个互联网企业:腾讯、百度、阿里巴巴。

当前社会,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影响,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再一次席卷全球。在经济日益全球化,世界经济关联度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全球同时凉热。中国经济也难免会受到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认识的全面与否决定了应对危机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危机对人类的考验,首先就是对我们认识能力的考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总会出现问题,这也就意味着,生活中,危机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避免的。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危机固然可怕,但是,它的形成往往是矛盾积聚到一定程度后,通过非常偶然但却又是必然的导火索爆发出来的。在这个剩者为王的时代,或许,这些问题的爆发并非都是坏事。虽然当事者经历了危机带来的重挫,但是,如果在危机中能够重新站起来,那“经历危机”这个经验就成为了往后你人生的生存资本。“以正合,以奇胜”,这是兵法里说的应对战争的策略。应付危机也是如此。利用好危机,把坏事变成好事,就可以有效快速地起到别的方法起不到的作用。我们说危机就是机遇,而这个机遇就是我们自我变革的动力所在。

当前的我们正面临着共同的危机,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化阻力为动力,才能改变人生。这本书就是引导大家如何处理危机,以及在危机面前,怎样抓住机遇,实现成功。

危机,通常来说,就是指来得突然、来得猛烈,也指这个事件不符合常规。正因为这样的特点,对应对危机的能力要求才会非常高。而应对危机之前,认识的全面与否决定了应对危机的能力。只有正确认识危机的各种特征,才能不断强化危机意识和危机预警意识,化“危险”为“机遇”。

第一篇认识篇

一、“冬天”来了,每个人都会遭遇寒流

当前社会,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影响,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再一次席卷全球。在经济日益全球化,世界经济关联度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全球同时凉热。

1.美国感冒,全球吃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风暴 危机影响

自2007年的2月份开始,美国的次贷危机浮出水面,然后就迅速地扩散到美国经济的其他领域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股市暴跌、基金亏损、投行破产、两行国有化……华尔街不断传出令人吃惊的噩耗。与此同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经济衰退症状。有人形象的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美国感冒,全球吃药”。

对于美国的这场灾难,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曾经说过:“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这场危机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直至美国的房地产价格稳定下来;危机还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的经济动荡。”到目前为止,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已经爆发了一年有余,在这其间,美国的五大投行已经有一家破产了,还有一家正面临破产,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家家自危。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表达了对美国经济形势的忧虑,并且提出“今年可能是全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确实,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会因此而遭受重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也不能幸免于难。

这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影响一,美国消费的减少会影响中国的出口产业。由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正在加剧:西方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速下降已经降低了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大宗商品价格的急剧下降还将降低资源出口国的进口需求。另外,现阶段的信贷危机使得这些国家的进口商难以获得融资,进一步抑制了我国的出口。据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2008年前8个月,我国的外贸出口额的增幅下行放缓的趋势明显。

例如,2008年10月15日,被称为中国外贸“晴雨表”的第10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开幕。但是在开幕当天,崭新的琶洲展馆如往常一样的火爆场面迟迟未能到来,参展商和客商都明显地感觉到了“冷清”。“广交会”主办方的权威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截至本届“广交会”开幕的前一天,到会外商人数总共才只有5199人,其中,作为中国最大出口市场的美国,客商只有292人。而在2007年春季的“广交会”首日,到会的境外采购商就达到了47565人。

由此就可以看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经济的影响。

影响二,会加大国内进口商品的成本。在进口方面,主要是和美元的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来看,由于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资源性产品的中国来说,本来算得上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不期而至,再加上不久前被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的“两房”,美国金融市场的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虽然,从中长期的眼光来看,美国的经济会走强,其美元汇率也会走高,但是,在短期内,美元弱势这一形势似乎暂时不能逆转。这样一来,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为增加。

影响三,给我国国内的金融机构带来了直接的损失。雷曼兄弟破产给我国国内的金融机构带来了两方面的直接影响,一方面是,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就是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蔓延到了中国。

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减缓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自奥运会以后,中国经济的增长步伐已经放缓,而美国此次的金融风暴只会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金融风暴引起美国股指暴跌,而中国政府曾在华尔街购入大量股票,中国的银行、基金公司也曾买入大量美国基金;除此以外,金融危机引发的贷款困难还会直接影响中国的贸易出口。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它对各个国家的商品、投资等方面的需求量都会非常大,所以美国经济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全球或者许多主要国家的经济出现下滑或者衰退。

影响四,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会重创国内金融市场的信心。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是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延续,带给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震动相当大,华尔街五大投行拥有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团队,资产超过数千亿美元,信息资源也极为丰富,这样大型的投行也纷纷倒闭,说明了此次危机的严重性。不同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所区别的只是损失额度的大小,像雷曼兄弟,还包括前面被美国政府接管的“两房”以及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等。但是,与其估算投资者的直接损失不如考量对金融市场的信心的打击。

但也有专家认为,西方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中国金融资本市场还没有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真正的组成部分。龙永图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有限。”中国金融部门可能遭受的损失在100亿美元左右,全球损失15000亿美元,中国所占的比例不到1%。这个数字也是中国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很小的一部分。中国资本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这是一个很高的“防火墙”,金融危机不会给中国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带来根本性的影响。

但是,虽然如此,金融危机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它的冲击波还将进一步延伸,这将导致世界范围内的资本可能进一步流向中国。但是国际资本急进急出,中国的金融生态就要具备更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否则中国的金融市场必将发生严重的混乱。所以,当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全球同时凉热的情况下,中国应该建立具有抗国际风险能力的金融生态环境。

2.冬天来临,减员过冬:危机下的中国就业形势

关键词

就业形势 减员过冬 稳定就业

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关系着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问题,也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的社会问题。由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已经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创伤,严冬的氛围笼罩着中国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减员过冬”的趋势影响下,我国的劳动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就拿东莞市来说。东莞市共有企业2万余家,其中外资企业1.5万家以上,以港台企业为主。据相关媒体报道,在今年,东莞市许多台商拿到的订单还不及去年的40%。《财经》杂志在采访东莞台商协会秘书长赵维南的时候,他说,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东莞台资企业中已有500多家倒闭或结业,约占台资企业总数的十分之一。“目前最现实的办法就是收缩战线,减员增效,保存力量”。

来自东莞香港工业总会的消息更让人悲观。该协会主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香港在珠三角地区约有7万家企业,到现在,有三成的企业完全没有订单,其他企业的订单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据悉,自2007年底以来,先是家具、鞋业、玩具业、服装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困局;至2008年9月前后,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入,电子业、机械业等东莞支柱产业亦开始受到冲击。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自2008年11月份以来,很多企业都开始减薪,这使得部分员工辞职返乡。还有的企业就直接施行裁员政策,以保证企业的生存实力。

从东莞这个窗口,就足以窥见我国就业面临的巨大压力。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速放缓,2008年10份以来,一向稳定的就业形势发出了令人忧虑的信号: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除此之外,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也在于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德文说:“金融危机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加深,这必将对就业造成更大冲击。”

当前,人人都在说“就业难”,那就业难到底难在什么地方呢?“就业难”主要是难在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日益加剧,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08年,工业、出口等关键经济指标大幅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6.8%的季度经济增长率更是近年来所未有。经济下滑对就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据统计,一般来说,GDP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带动的就业人数在100万人左右。

除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外,三大群体的就业呈现叠加现象也是当前就业的难点之一。2000多万的农民工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因此,毫无疑问,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牵动政府和社会神经的首要问题。据权威部门预计,到今年7月,共有700万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进入求职队伍。另外,据统计,今年全国有610万大学生毕业,再加上2008年毕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100万人,总计达710万左右。除了这两个庞大的就业群体,还有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地震灾区劳动者、残疾人等各类就业困难人员,而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他们的就业尤其需要重点帮扶。

另外,影响充分就业的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也是造成当前就业难现象的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处于二元结构,在进行跨地区择业时,势必要考虑机会成本,因为一旦离开,户口、社会保障等都很难办理。此外,在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制度上,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城市与农村差异之大有目共睹。

这些因素造成了中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不过,虽然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在这样的危机形势下,政策密度和力度同样也是前所未有的。

为了稳定就业局势,促进就业增长,从2008年11月开始,政府就开始出台各种政策,以积极化解不利因素。

针对农民工就业,政府提出,加强农民工就业能力培训,扶持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等。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明确指出,到城乡基层就业是大方向,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是主渠道,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为了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登台亮相,提出从2009年至2010年,集中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

为了鼓励企业少裁员不裁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通过采取缓缴社会保险费等五大举措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

在这些政策措施中,既有对老政策的力度加大,又有新政策的出台。

种种迹象表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措施,必将对稳定就业促进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在这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和影响下,中国的就业形势有了良好的起色。据调查,从2009年1月份开始,我国的城镇就业人数略有回升,这扭转了2008年11月份以来的连续下滑趋势。这无疑是一个好的消息。

3.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危机的产生带有周期性

关键词

危机周期性 预见危机

客观存在的危机都带有一定的周期性。比如说,大自然的灾难。我国学者徐道一等,在研究天体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动力学联系之后,认为星球运动的周期性是自然灾害的韵律性的根源。地震是有一定规律的,但它的周期性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周期,它的周期也不是简单的时间上的规律,而是一种复杂的周期,也有可能是间断的现象。

自然灾害是如此,经济危机也是如此。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繁荣的时候,危机往往就会不期而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在这个时候也会达到最尖锐的程度。危机首先会在商品流通的某一个环节出现,然后迅速地波及各个部门,最后导致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严重混乱。因此,危机之后就会是经济的萧条阶段。

在萧条阶段,商品的供给超过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现象就会有所缓和,生产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也不再增加,但是,过剩商品还没来得及完全销售出去,群众的购买力也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恢复,这个阶段的社会经济呈现的是停滞的状态。

萧条阶段之后,市场的情况会有所好转,生产开始逐步回升,经济逐渐摆脱停滞局面。所以,慢慢地,经济形势就会从萧条阶段过渡到复苏阶段。

在复苏阶段,由于市场的扩大,价格开始上升,利润逐渐开始回升,这就刺激着资本家增加投资、扩大生产。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逐渐加快,社会生产超过危机前的最高点,进入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

在高涨阶段,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只是暂时的,繁荣包含了新的危机的先兆。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矛盾发展到尖锐程度时,危机必将再次爆发。此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下一个周期。

经济不断的经历发展、繁荣、萧条的轮回,危机也周期性的重复上演。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要想杜绝危机的产生,那是不可能的。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我们能采取的措施就是及早地做好应付危机的准备,以尽量减少危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如果是细心观察市场的“精明人”,他就会掌握市场的发展规律,危机的周期性到来不但不会影响到他的事业,还会给他的事业带来机遇。李嘉诚就是这样的一个“精明人”。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冲击,即使是世界级的富豪也不能避免。已经年满80岁的李嘉诚在漫长的商业生涯中经历过多次危机,但是,他反而以高人一等的“危机创富力”,带领“长和系”在历次危机中不断壮大,其个人财富也更上一层楼。在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之后,他首次坐上了香港首富的交椅。

李嘉诚的财富故事已经广为流传,但很少有人发现,李嘉诚往往在金融危机或者经济衰退中体现出高人一筹的“创富力”,甚至能够使个人财富更上一层楼。比如,在1996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李嘉诚以106亿美元名列香港富豪第三位,位居李兆基家族和郭炳湘兄弟之后;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李嘉诚的财富反而在1999年大幅增长,并首次坐上香港第一富豪的交椅;在2007年3月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李嘉诚以230亿美元的财富位列香港地区第一,比第二名李兆基的170亿美元多出50亿美元;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的2008年3月,李嘉诚的财富达到265亿美元,比李兆基190亿美元的财富增速更快;而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后,“和黄系”的股价跌幅远小于李兆基的“恒基系”,双方的财富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现金为王”一直是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奉行的财务政策。他注重维持流动资产大于全部负债,以防地产业务风险扩散;在楼市低迷的时期,长江实业也要比竞争对手更愿意采取低价策略来加快产品的销售。在保持财务稳健的前提下,李嘉诚善于针对不同的市场行情实施不同的策略,比如,在股市高位盛行时,再融资,当楼市进入低谷的时候,竞标拿地、逆势扩张。他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尽可能地节省补交地价的费用。

而李嘉诚逆势扩张的投资策略在和记黄埔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和记黄埔近年来的商业模式为:通过一系列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业务,为投资回报周期长、资本密集型的新兴“准垄断”行业提供强大的现金流支持。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和记黄埔先后出售了Orange等资产,用非经常性盈利平滑了业绩波动。另一方面,资产出售带来的利润,为和记黄埔在危机后的低潮期大举投资港口、移动通信等“准垄断”行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新领域的投资需要巨额资金。在零散出售资产无法满足后续资金投入时,和记黄埔又采取了将各项目分拆上市的战略,使各项目负担自身的现金流,并避免和记黄埔股价被严重低估。截至2008年6月30日,和记黄埔的现金和流动资金总额已达1822.89亿港元。而据相关经济专家预测,对于2008年的这场经济危机,目前的李嘉诚很可能是在等待另一个1999-2000年那样的危机后复苏期的到来。

从金融危机中,李嘉诚个人的投资表现看,他善于高沽低买、控制风险,对于所投资项目的价值和价格掌握精准,因此,他才会在危机的时候也能制造大量非经常性盈利。当然,李嘉诚的成功不仅在于他掌握了恰当的过冬哲学,对于投资趋势的判断、时机的把握,同样需要具备过人的经验、理智与胆识。

良好的预见危机的能力是建立在丰富的经验以及精准的知觉和良好的判断力基础上的。也许,危机的周期性特点,正好提供了大家一个预见危机的机会。不过,前提条件是要求我们做到审时度势,细致观察,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和巩固知识体系,以此来提升和完善自己对市场和社会事件的判断能力。

4.商机和危机并存:危机面前的机会和挑战

关键词

危机 契机 挑战

有两个营销故事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是“非洲卖鞋”的故事,一个是“和尚买梳”的故事。它们的经典之处就在于打破了思维的常规。“在没有市场的地方开发出了一片广阔的市场”。这两个例子不仅可以看做是一个创新的典型,也可以看做是一种逆向思维的切实运用。这样的思维,在危机当中最能见效。就好比现在的这场正冲击全球的金融风暴,是危机还是契机,就看我们如何看待,如何应付。

2008年,当全球性金融海啸肆虐而来的时候,中国制造业遭逢了最严酷的冬天。经济不景气、融资困难、原材料上涨、劳动成本上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但是,对有识之士来说,寒冬是危机,更是契机。比如,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

从稻盛和夫四十余年的经营历程来看,京瓷正是一次次在寒冬中发展、强大起来的。

1973年,石油危机席卷全球,日本经济遭受重创,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京瓷一时间订单锐减,面临严峻的考验;到1985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五国集团签署了《广场协议》,日元急剧升值,京瓷再一次面临一个高成本时代的挑战。

但是,每一次面临危机,稻盛和夫都没有悲观失望,而是把危机看成了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契机”、“新的转折点”。他从不同角度寻求突破困境、安然过冬的方法。

在他看来,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正是开发新产品的最好时机。稻盛和夫认为,当经济处于低谷的时候,既有产品的销量会大幅下降,这就必须通过开发新产品来扭转局势。

在1973年的那次石油危机当中,稻盛和夫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新产品群的开发和生产。这个时期他们开发的新产品就有太阳能电池、切削工具、再结晶钻石和医用生物陶瓷等。当然,稻盛和夫对在危机中开发新产品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在经济景气的时候必须建立充足的资金储备。

他通过三方面的措施来让企业安全渡过危机。

第一条,就是很多企业都会采取的——节减经费。从尽量减少向外部订货的费用,到一切资材、消耗品的彻底清查,再到关掉除制造现场以外的所有空调,再到减少人事费用,提出不加班,甚至不允许少量加班等等。稻盛和夫带领所有的员工将节减经费的措施做到了极致。

第二条,就是绝不裁员。在危机当中,很多企业为了存活下来,都纷纷大量裁员。但是,稻盛和夫却坚持不裁掉任何一名员工。在总工作量减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生产效率,解决人员过剩问题,他把多余的人力编入总务处,让他们修剪花木、打扫卫生,等到订单增加后再回到生产第一线。这样的措施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更增强了危机中企业的凝聚力。

第三条,他强调,管理者和员工都要转变意识。在危机中,稻盛和夫一再强调,每个人都要善于思考,“只有这样的智慧火花同要克服危机的热情相结合才能进行创造性的经营”,他说,所有的员工都是“推销员、总务员、资材员、生产者,大家不仅要帮忙开展经营,更应该为了同样的目的、以同样的思考方式,相互启蒙、相互教育”。在危险的关键时刻,他特别要求“干部们必须具备作为一名管理者应有的哲学”。

正是通过这些强有力的经营策略,稻盛和夫领导下的京瓷突破了石油危机的经济大萧条,并成为日元升值后唯一没有受到泡沫经济影响的日本大企业。

2008年的中国,可谓是风雨不断。但是,通过这些灾难和危机,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我们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违背。无论是奶粉中毒事件的发生,还是被金融风暴波及,都显现出我们所处的社会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只是因为一个突发的事件得到了彻底地爆发。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危机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风暴向我们冲击而来的时候,我们除了打起百倍的精神来积极抵抗,以尽可能的降低风暴对我们带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对自身来一个全面深刻的反思,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危机带给我们的机遇,为未来的长远发展做好规划。

奶粉中毒事件彻底的曝光了中国奶粉质量及监控体系的深层次问题,许多知名的品牌也因此而信誉度一落千丈,职场大幅度缩水。但是,与此同时,这个事件促使企业、政府加强质量把关,使市场监控体系走向规范化。这对于我们广大消费者来说,也可以说是因祸得福。而市场经济完全自由化、无限放大虚拟经济引发了金融危机的恶果,这对于很多倡导自由化市场经济的国家来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将促使其今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进一步规范市场,使经济发展回归实体经济。这样一来,对于中国进一步走进国际市场、参与世界金融体系,显然是一个良机。同时,重大危机的产生,还会促使中国加快推进自身的改革:加快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铁路工程建设,加快银行利率调整,加快减免各项企业政策性税收,等等。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员王小广认为:金融危机是一次灾难,更是一次机遇,经济调整必然导致资金的重新配置,甚至是国际性的重新配置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方面的配置。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资本、资金、人力还有自然资源重新得到配置,得到优化的过程。“实际上我有一个观点,中国推动改革,推动产业升级,需要一个危机,需要外部的推动压力,所以我一直认为这次危机对中国有很多有利的方面。”

事实上,当1998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就提出了调整经济结构的方案,改变以往的以高度依赖外贸拉动经济发展为扩大内需型经济。而当时的金融危机恰好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而针对这场危机我国也制定了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战略。

因此,这场危机促使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发生变化,并逐步向健康规划的经济秩序迈进的时候,我国的企业也由此应该找到突破自身发展的契机。一方面,我们的企业可以借此机会走出去,开展海外投资,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降低出口成本;另一方面,危机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一个强有力手段。当前低迷的市场环境会使得许多实力弱的企业被无情淘汰,留下来的强势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强身健体,提高自身竞争力,等待危机过后的突破发展。所以说,在当前整个市场不景气的形势下,仍然会有一些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因为,他们有自身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这场危机的爆发反而给他们带来了壮大发展的契机。

而对于我们来说,企业的机遇也同样是我们的机遇。除此之外,危机还会迫使我们加强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无疑也是一种发展机会。

危机之时,该是我们加强自我反思和自我修炼之时。如果我们能够正视危机,将危机转化为我们发展战略调整、自身能力提高的契机,苦练内功,夯实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那风雨过后,我们赢来的必将是更加广阔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5.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世界人才争夺战

关键词

人才管理 社会需要型人才 完善自己

在《天下无贼》上映后,“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句台词风靡于大街小巷。确实,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人才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企业最主要的资产,甚至在很多方面,它的重要性已然超过了企业的有形资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人才管理也越来越成为企业CEO们战略演讲的中心话题。

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得天下,就是因为能够合理地使用人才。

他曾经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怎样合理地使用人才,就是企业家制胜的管理之道。刘邦的管理之道帮助他成为了一名帅才。对于企业的总裁们来说,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帅才,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而对于我们大众来说,如何让自己成为管理自我的“帅才”,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很多商家都觉得消费者“购买欲没了”,所以“生意不好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商家就开始剑走偏锋,走上不法之途。但是,也有一些人充分地开动了大脑,用最新的创意去冲击人们的惯常思维,以吸引和招揽顾客。这样的人才就是危机形势下能良好生存并获得充分发展的人才。

为了在眼下的经济衰退期招揽顾客,英国伦敦一家餐馆想出奇招,让食客自己决定付多少餐费。位于法林顿区的Little Bay餐馆推出了“餐费随你付”活动,以体恤附近“金融城”的那些遭受信贷危机打击的人们。餐馆老板艾里克说:“100英镑也好,1便士也罢,付多少钱完全由每位食客决定。他们认为菜品和服务值多少钱,就付多少钱。”

对于是如何想出让顾客随意付钱这个奇招来的。店主艾里克解释说,现今伦敦市道低迷,许多具有大集团背景的连锁餐馆都推出特价餐来吸引食客,这让他们这些小餐厅的经营环境越来越艰难,唯有寄望于奇招才能在逆市中杀出一条生路来。

在饮食业萧条之际,这种做法在英国确实是一条“生路”。因为,英国人爱面子,没有多少人会吃完几道菜之后不付钱就离去。同时,这样的噱头也等于免费为餐馆宣传,这样的创意也引得国际同业者纷纷效仿。

如今,世界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日益飞速变化。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企业面临着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如何实现智慧经营与科学管理、如何整合资源进而在夹缝中求得发展等诸多问题。理所当然的,竞争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也同样会提高对人才的要求。曾经在一次演讲上,李开复说过:“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有7种。”

这7种人才分别是:(1)融会贯通型

在当今这个社会,仅仅勤奋好学,已经是远远不够的了。因为最好的企业需要的人才都是那些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自学和自修,并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道理的综合素质良好的人才。(2)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型

从根本上说,价值源于创新,但创新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为了创新而创新”的倾向是最不可取的。反之,在实践过程里,我们也不能只局限于重复性的工作,而应当时时不忘创新,以创新推动实践,以创新引导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发展与进步。(3)跨领域的综合型人才

21世纪是各学科、各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世纪。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不但要求我们在某个特定专业拥有深厚的造诣,还要求我们了解甚至通晓相关专业和领域的知识,并善于将来自两个、三个甚至更多领域的技能结合起来,综合应用于具体的问题。(4)三商俱高型人才(IQ+EQ+SQ)

21世纪的企业强调全面与均衡。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不只要看他的学习成绩或智商(IQ)的高低,还要看他在智商(IQ)、情商(EQ)、灵商(SQ)这三个方面是否达到了均衡发展。

高智商(IQ,Intelligence Quotient):高智商不但代表着聪明才智,也代表着有创意,善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高情商(EQ,Emotional Quotient):情商是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参与团队合作等相关的个人能力的总称。在高级管理者中,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重要性的9倍。

高灵商(SQ,Spiritual Quotient):高灵商代表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分辨是非、甄别真伪。那些没有正确价值观指引、无法分辨是非黑白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强,对他人的危害也就越大。

(5)沟通与合作型人才

沟通与合作能力是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高情商的合作者”,而不再是孤僻、自傲的“天才”。因为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几乎没有哪家企业可以在脱离合作伙伴、脱离市场或是脱离产业环境的情况下独自发展。要想在21世纪取得成功,就必须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相关企业、社团乃至政府机构开展密切的合作,这种全球化合作当然离不开出色的交流和沟通能力。(6)从事热爱的工作的人才

在全球化的竞争之下,每一个人都要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而发挥特长的最好方法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工作。因为只有做自己热爱的工作,才能真心投入,才能在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满激情和欢笑。这样的人才是最幸福和最快乐的人,他们最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最大的成功。(7)积极乐观型人才

在机遇稍纵即逝的21世纪里,如果不能主动把握机会甚至创造机会,机会也许就再也不会降临到你的身边;如果不能主动让别人了解你的能力与才干,你也许就会永远与你理想的工作无缘。同样的,畏惧失败的人会在失败面前跌倒,并彻底丧失继续尝试的勇气;而乐观向上的人却总能把失败看作自己前进的动力。显然,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适应21世纪的竞争环境,更容易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中走向成功。

在我们发展的危机时刻,给我们带来精彩的只会是我们自己。因此,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无论是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不要忘记去修炼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社会最需要的人才。那样的话,危机于我们只会是浮云,不足为虑。

二、危机是生活的影子,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

除了经济危机影响外,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的常见危机。这些危机虽然没有经济危机影响来得大,但是,它们就像是影子一样,随时都跟随着我们,然后一点一点的侵蚀着我们的神经,最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更危险的是,这些危机都是悄无声息的,等到你发觉的时候,说不定它已经对你造成了莫大的损害,让你防不胜防。

1.我到底适合干什么?规划危机

关键词

职场规划危机 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分析

一次,在网上闲逛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个帖子:

求助:我遭遇到了职场规划危机

工作已经将近四年了。换了好几份工作。每次工作的内容和行业都不是相同的。每次都是从头再来,当我待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行业不适合我,就想去换份工作,换个行业,换个环境。工作经验倒是有,但每次换行总得从头学,真是郁闷!工资也得从最低的开始拿起,没办法,想在这行累积些经验,就得从头干。如今,我已经换了不少行业,但总觉得有些不适合自己。也许,我是遭遇到了所谓的职业规划危机吧!不知道有没有同样的你和我有相似的遭遇。希望大家帮我提提意见。

其实,这样的心理状态和求职状态是现在职场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多数职员都对自己未来该做什么感到很迷茫。如果你去问对方:你热爱你的工作吗?你给你的晋升腾出了多大的空间?你有没有参加一个以上的学习班?可能很多人给你的答案就是一个字:NO!也许更多的人根本就没有去设想一年、两年或者是三年以后自己的职场位置。

这样的一种状态我们就叫做“职场规划危机”。美国某权威心理学协会指出:将近80%的职场女性正或多或少面临危机的困扰。调查显示:56%的女性处于长期机械忙碌的工作中,无法对自己的兴趣、水平、能力、薪资期望、心理承受度等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做出较为准确和理智的职业规划。当你每一天盲目地奔走在从家到公司的两点一线,想象不出几年后自己的工作将发展到哪一步,眼下的工作只是既定的程序,以后会做什么,想做什么,你毫无头绪。日复一日地重复相同而琐碎的事务,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对于未来却迷茫无措,没有合理规划的工作将会毫不留情地把你带入规划危机之中。

世界上存在形形色色的人,在遭遇危机的时候,有的人在困境中退而却步,自暴自弃;有的人无可奈何地面对现实,选择承受。而有的人因为挫折而奋起找到人生的突破口,也有少部分人却可以悠然自得轻松应对各种危机。那少部分能够悠然地转危为安的人,往往都是懂得未雨绸缪、提前规划的人。在危机到来前,因为成竹在胸,所以可以淡然处之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那在当前的金融海啸的危机影响下,企业经营难免会受到影响,员工在静观其变的同时,还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升技能

要对自己的技能进行一个梳理和评估,看看自己的哪些技能需要提升?哪些技能有助于你未来的职业发展?即使你认为已经足够胜任现任的工作,但未雨绸缪不断地提升技能都有助于未来更好发展。(2)大声说出你的想法

危机就是危中带机。金融危机对许多公司是个考验,同时也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企业希望员工能够同心协力、群策群力,帮助公司渡过难关。能够运用自身经验、为企业出谋划策的员工,很可能实现职业生涯的转机。(3)成为核心人才

当前,虽然企业在人员招聘上更为谨慎,但对核心人才仍保持强劲需求。对职场人士来说,就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公司里不可替代的核心人才。这样的话,你的地位将不可撼动。(4)及时更新个人简历

保持个人简历的适时更新是求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企业的人事经理希望从简历中看到候选人最新的技能及工作情况。(5)调整期望值

当前形势下,求职者能够选择的机会并不像过去那么多了,因此调整好心态及自身的职业期望值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放宽自己的思路,考虑一些自己平时不会考虑的职位,可能会开创出另一番事业新天地。(6)注重工作经验的累积

对于刚毕业的职场新人而言,经验的累积是最重要的。在短期内可能会牺牲一部分薪酬或是福利的待遇,但从长远来看,近期经验的累积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7)其他行业的机会

行业发展有起伏,重新审视目前所处的行业,在寻找职业机会的同时,放宽眼界,去尝试发展前景好的行业,一些软性技能通用的职位。(8)选择弹性工作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弹性用工,也开始扩大弹性用工的应用范围。因此求职者或职场人士不妨选择派遣的弹性工作方式,兼顾事业和工作。同时,能够锻炼个人技能的一些志愿者类工作也是企业所看重的。

应对或者避免职场危机的关键是要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一个良好的规划。这就是说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明白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和想要生活的模式,并知道要获得这样的生活所应该采取的行动和计划。总之,在分析你自己的时候,你要发现自己梦想中所需要的生活,职业以及未开发的潜力,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奋斗,那胜利就会属于你!

2.头痛失眠反复困扰!健康危机

关键词

健康危机 亚健康状态 健康标准“我昨晚又失眠了。”这句话已经成为白领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检查一下我们很多女士的包包,就会发现:胃药、安定片、芬必得、眼药水,缺了哪一样,都会感到不安心,因为失眠、偏头痛、胃疼、眼睛干涩等健康问题时时刻刻都在困扰着我们办公室一族。

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十条“健康”标准: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事务的巨细;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应变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感到轻松等。估计我们很多职场人士都不完全符合标准。

事实上,根据上述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调查结果显示,真正符合健康定义、达到健康标准的人群只占5%,有约20%的人群是需要诊治的病人,其余75%的人群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州市扶元堂医疗康复医院院长王扶松曾经对3000名职业白领进行过一项健康问卷调查,根据中医体质辨识发现:脑力劳动者由于长期透支健康,逾九成出现了“气血两虚”的亚健康症状。

调查显示,认为自己生理、心理各方面均健康的白领不足5%。被调查者中64%存在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的情况;87%有失眠、经常做梦、容易惊醒的症状;96%有颈肩僵硬、头晕眼花、手足麻木等慢性疲劳症状;82%免疫力下降,经常感冒、咳嗽,易发烧、腹泻,病后身体恢复缓慢;74%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不愿与人接触、沟通,爱讥讽人、爱猜疑人等。

王扶松院长指出,以上均是“亚健康”的临床表现,中医体质辨识以“气血两虚”为主,中医认为,“气推血走,血载气行”,气滞则血淤。白领体质表现为虚症,主要原因是在生活、工作的压力下,长期无度工作、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平衡而导致的气血损耗。

因为职业的需要,大多数白领的健康遭受工作环境的影响(如被迫接受电脑辐射、长期伏案、疏于运动)而出现了身体不适和疾病,造成了累积性肌体受损。显然,过度的资讯饱和、长期的机能失调、工作过量和不良的工作环境是导致身体危机的主要因素。而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阴云笼罩下,承受较大工作压力的白领们,更将承担危机下的抗压风险。有专家表示,金融危机来袭的时候,人们更容易出现焦虑、愤怒、无助、倦怠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而伴随这些情绪还会出现生活作息紊乱、睡眠障碍、情绪低落、身体病痛以及人际关系变坏等身体症状。因此,在危机之前,我们也要兼顾我们的健康。

虽然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当小周拿到公司降薪和轮休长假的通知的时候,她还是感到非常的焦虑和沮丧。一个人在北京打拼了多年,两年前才刚刚买了房子的小周还有着不小的生活压力。但是,在和几个朋友倒完苦水后,她发现与她有同样状况的大有人在。

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小周的一个朋友,已经被公司裁员,虽然她的经济状况也并不乐观,但见到她时,小周很意外,因为这个朋友整个人的气色与状态比原来上班时要好得多。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她为自己做了一个规划,趁经济不好的这段时间,好好充充电,每天坚持健身、给自己进行中医美容、补习英语,把以前自己想了很久但一直没时间做的事情,列入了自己每天的日程表。朋友满怀信心地说:“等到大环境逐渐好起来,我肯定可以比以前做得更好,而且现在对自己比原来有信心得多。”已经有新公司对她有意向了,而且是她喜欢做的行业。她说,她要感谢自己失业的两个月里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全新面貌。朋友还告诉小周,越是在压力增大的情势下,越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别让金融危机带来的心理压力压倒,演变成健康危机。

最后,朋友还给小周提供了几个健康和旅游类的网站,建议她以此来调节自己的生活。在某健康网站,小周尝试着在健康自测频道对近期来身体乏力、容易疲劳的症状进行了一个自测,然后根据自测结果按照建议制订了健身计划,并坚持实施,后来发现自己沮丧的情绪不知不觉就消失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连这个本钱都失去了,那你将会最终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所以,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只顾着去解决眼前的危机,而忘记了要维护好自身的健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是最重要的资本。为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这一点,专家们还给出了几点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首先,保持生活正常规律化,按时吃饭,起居有规律,营养搭配适宜;其次,有计划地做些能够获得快乐和自信的让身心更愉悦的运动,比如练瑜伽、跑步、打球等,然后不妨自学一些感兴趣的东西,获得一些新的技能,比如,可以学习一些保健医药类知识,成为自己与家人朋友的健康顾问。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维护自身的健康至关重要,对于那些平常工作繁忙,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白领来说,利用失业或休假的机会重新调整生活规律和作息时间,给身体充充电,找回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许会坏事变好事。记住,切莫让金融危机变成了你的健康危机。

3.反应怎么越来越慢?反应危机

关键词

反应危机尴尬 精神调节

在职场“混”久了,有的人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的反应怎么越来越慢了?”是的,很多人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当你拨通电话,却忘记要和你的客户说什么;你站到同事跟前,却忘记要干什么。你和以往一样投入、认真,但是你的工作开始频繁出现让你觉得丢脸的各种差错,你的上司叫你去一趟,你以为末日到了。其实不是末日,只是你的反应危机已经到来了而已。

比如说,像下面的这位女士。

我是做教务的,所在的机构培养中国本土化的MBA——市场总监。这是一个新兴的MBA资格认证,普及率和接受率都不是很高,需要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努力地去推广。平时工作已经很忙了,而培训课程一般都是在周末进行,所以连正常的休息时间都不能保证。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一天到晚都被淹没在工作里,甚至下班的聚会都大多是和学员以及可能的培训对象有关。有时候我不禁会疑惑,自己是不是已经成了工作的机器?

其实,我是很喜欢这份工作的,所以投入的心力也相当的大。半年过去了,工作业绩还不错,但是一些蛮奇怪的现象也不时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有一次下班比较晚,还在想着明天要上的课程,在过马路等候红灯的时候,就微微闭上眼睛休息一下,脑子就不知道想到哪里去了。等到睁开眼睛,刚才一起等候的人都已经走到马路对面去了,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原地发呆——很糗,很奇怪。其实也不奇怪——最近类似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了!

高强度、长时间的紧张工作会让人短暂的失忆,出现怔忡、发呆等症状,可我以前真的不会想到自己也会这样。我本来个性开朗活泼,也有些大大咧咧,丢东忘西是很正常的,但在工作里却很细心。最近同事们说我有些健忘,我也没有放在心上。有一次接一个很重要的客户电话,人家边说,我边嗯啊嗯啊,那边说完了,问:“记清楚了吗”?我说:“记清楚了。”

等到又接了N个电话以后,我突然想起来,天啊!那是关于明天课程安排的事情,非常重要,我都不知道对方刚才跟我说了些什么!赶紧打电话过去,对方诧异极了,问:“刚才接电话的是你吗?”

这样的小事情多了,以前自己也并不是很在意,现在回想一下,好像情形是越来越严重了。有时候朋友发过来一个有趣的短消息,当时忙,也没觉得好笑,过后突然反应过来,就忍不住地哧哧乱笑,弄得周围的人都莫名其妙。同事跟我说话,半天才回一句:“啊,刚才你说啥?”更可笑的,是到饭馆吃了饭,擦嘴就走,根本忘了付钱,最后被老板气喘吁吁地追着:“小姐,你忘记买单了”……自己是不是有点梦游的嫌疑?反应机制好像出了问题,大脑似乎会在某个时候喀嚓短路断电,一片茫然;过一会儿,来电了,又若无其事地工作。问问周围的同事朋友,他们也会点头赞同:“对对对,我经常就是这样的!”有找到知音的感觉,然后同病相怜,互相取笑对方因为反应出问题而发生的糗事。一个朋友形容的有意思,这就像是:“在一楼挠了你一下,跑到6楼你开始笑起来!”笑归笑,问题还是存在的。去医院看,不知道这算不算病;不管,可这的确会影响到工作。日常生活走神也就算了,要是误了重要的事情,那可就惨了。

如果在长期得不到充分休息和放松,缺乏良好的心理调节之后,突然之间,压力增大,就会导致不良情绪和反应障碍的产生,轻则焦虑不安、注意力下降、惶恐紧张,重则出现反应异常,有引发抑郁症的可能。

所以,在平时我们都应该注重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及培养自己的反应能力。一般情况下,如果在平时我们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就能避免反应危机。(1)注意工作与休息的调节

反应危机经常出现在长期的紧张工作之后,因此,无论是多么忙碌的工作,记得给自己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如饭后的散步、午间的小睡。在长时间的工作后,这样的休息会有很好的效果。(2)有规律的生活节奏

有的女性习惯在一段长期的工作之后,以放任自己作为一种补偿,如长达十几个小时的睡眠或者通宵看电影,甚至暴饮暴食,这些都是不正确的休息方法,它会打乱身体的平衡,减慢恢复时间,令疲劳状况加剧。(3)不要有太大的精神压力

不仅要调理好身体,也要学会调整身心,有空不妨练练瑜伽或者深度冥想,给自己完全自由的一个小时,让大脑清空,这对身心健康、远离危机有很大的帮助。(4)请求专家的帮助

如果最近你发现自己的反应愈发“迟钝”,而你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请你前往医院,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测,以防止可能出现的身体问题;如果精神压力太大,你也可以前往一些心理诊所,请专家为你做一个分析,他们的意见可以给你很大的帮助。

4.归宿到底有多重要?情感危机

关键词

情感危机 剩男剩女现象 虚拟牢笼

对于男女之事,我们曾经有过这样一句俗语:剩男不剩女。话外之意其实就在说:再丑的女人也会嫁出去的;而取不到老婆的只能是那些身无分文的穷小子。但是,当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发现,这一状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大逆转。同那些没房没车、娶不上老婆的“剩男”们站到一边的,竟然还有许许多多据称已经有房有车的“剩女”们!“剩男剩女”现象如今已经是随处可见,所谓“剩女”是指还没有步入婚姻围城的女人,这一类型的女性学历、收入、职业等方面一般都优人一等,其一般为社会的白领、骨干或者精英,由此,有人戏谑地将其合称为“白骨精”。“剩男”是指还没有步入婚姻围城的男人,此类男性一般较贫穷,社会地位低,而且文化水平低。但是,在“剩男”和“剩女”当中,尤为严重的是“剩女”现象。人们总把“剩女”当成三高——“学历,能力,心态”高,女性的三高,随着年纪的增长,虽然其主观择偶标准是一级接一级地在降,但客观择偶标准依旧居高不下,降到底限依旧如此,其最后认为不如直接打回原形“宁缺毋滥”了。

前一阵播出的《爱情呼叫转移2》就是一部反映都市剩女现象的影片。在《爱呼2》中1∶12的比例是近乎现实的都市择偶比例,目前北京30~50岁单身人数中女性超过六成;上海城市女性认同独身观念的有82.79%,在高学历女性群体中,这个比例达到89.94%,参加青年交友会的男女比例为2∶8;而在高教系统组织的青年交友会上,更出现男女比例接近1∶9的尴尬场面。

挑谁?嫁谁?归宿到底有多重要,值得你这样权衡再三、仔细掂量?很多女性感到前所未有的寂寞,但是她就是恨嫁。有的阅男无数,但不是她看不上对方就是对方看不上她。有的女性公认是个品貌皆优的好女人,但是今年25明年26,好男人都在找其他女人。有的妖娆妩媚,周旋在几个男人之间,可是挑谁?谁你都觉得无法托付终身。你该怎么办?情感危机像噩梦一样,影响着很多女人的生活品质。

虽然男女出生比例在不断地扩大,但是“剩女”现象却越来越严重。这个现象倒引爆了婚介所的生意。“都说现在男孩子多,为什么我们家这么优秀的女儿都找不到对象呢?”王妈妈这样抱怨说。

王妈妈的女儿是独生子女,她从小就教育女儿,好好学习才能成为人上人,上学就谈恋爱是可耻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小王中规中矩,很少和男生讲话,当然,她的成绩也是一级的棒。

高中毕业后,她考上了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在工科大学里,像小王这样的小家碧玉很受欢迎,但受爸妈的影响,她拒绝谈恋爱。大学毕业后,在家人的帮助下,她进入了一家事业单位,这个时候,小王已经24岁了。王妈妈认为,女儿这样的条件可以挑一个金龟婿了,可是左挑右挑,小王和妈妈总能挑出别人的问题。“不在相亲就在相亲的路上”这句话几乎成了小王的座右铭,不过,遗憾的是,到现在29岁的小王还没有正式的对象。

据婚介所的工作人员介绍,28岁是女孩子的一道“坎”,过了这个年纪,就很难找对象了,再漂亮的女孩也会“沦落”成为剩女。

出现这样的情况,和现在的人的婚姻观是分不开的。40岁以下的男性找一个比自己小10岁的女性不奇怪,而且男性都能接受,但女性在择偶的时候希望和自己年纪相仿。再加上很多女孩儿都希望找一个比自己更优秀的男孩儿,其实,这是有难度的。

曾经在某网站上看到了“佚名”发的一个帖子,叫做《大龄剩女:因为矜持失去完美爱情》。在文中,作者有一段这样的描述:矜持是我的优点,也是我的缺点。但很多时候,它在我的生活中以后者出现,并且表现是致命的。而我一直游离在现实和我给自己创造的梦境中,梦境中的我用半眯的眼睛看着窗外喧闹的世界,而窗外无声,像一张空白CD。30多年来,我沉迷于这种状态,徘徊在爱情和婚姻的边缘。

试着想一想,为什么偏偏剩下的是自己呢?或许,一位大龄剩女的博文能够说明一点儿什么:就像一朵蒲公英,它总是被外界的原因干扰了自己的希望,它不能让自己收放自如。虽然也期待着有一片土地可以为它驻足停留,但是一直以来这个愿望从未兑现……所以,我总是一个人背着行囊四处行走,漂泊中,个人的事情便很自然地被耽搁下来。直到我遇到晓晨时,我的家人已经对我的婚事焦虑到恨不能第二天就把我塞入洞房的地步……我那时却很矜持,尽管也喜欢他,可是我不肯轻易表露出来,最后他终于没了耐心,离开我去寻找别的女孩子了……也许这么多年,正是我的矜持和迷茫让我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走进婚姻的机会。

其实,“剩女”不是被制造出来的,这完全是我们自己“自造”出来的。过于独立、标准过于拔高或者就是过于矜持等,很多时候,正是因为这些条件,而让美丽的爱情悄悄地从你我的身边溜走。

很多女性都是活在自己所建立的虚拟爱情环境当中,如果每个人都能跳出自己为自己建立的这个虚拟的爱情牢笼的环境,那么一切就会迎刃而解了。

5.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心理危机

关键词

心理疾病 心灵困境 缓解压力

大家都知道,现代这个社会是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加快的“e时代”,但是,可能还有人不是很清楚,现代社会也被称之为“心理疾病时代”。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认为,社会环境的综合作用导致人类已经进入了“心理疾病”时代。每个人都要面临不同的压力,也会遇到不同的心理危机。青年人可能会遇到恋爱和学业等方面的危机,中年人可能会遇到职务升降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危机,而老年人则会出现以精神和身体疾病为主的危机。如果面对危机却没有找到排遣的方式的话,就会难以摆脱心灵的困境,进而导致情感、理智和行为上的“错位”,无法自拔,甚至酿成悲剧。

他们预计,到2010年,抑郁症将排在世界发病率前15位疾病的榜首;到2020年,更将成为非常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原因;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而中国每年的自杀人数是全球自杀者总数的1/5。医学专家把“能正确处理心理危机”定为健康的新标志。而罹患心理疾病的主要群体是都市的白领一族。

较高的文化层次、体面的职业、稳定的收入,在很多人眼中,写字楼中的白领一族是生活得非常惬意的一个群体。但是,由北京心理危机研究和干预中心所作的一个关于中国人自杀问题的研究报告显示:都市白领的自杀率和自杀倾向正在不断提高。压力,成为都市白领心理疾病的祸根。

一位姓周的先生在心理咨询中心向心理专家咨询的时候说:我现在可以说是进入“有钱族”了,月收入一二万元,但是,我怎么还没有以前穷的时候快乐?以前我在机关工作,工资才有二三百元,和一帮好朋友侃大山,那时的生活目标就是挣大钱。辞职到保险公司后拼命工作,很快就爬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但是我的时间几乎都被客户占据了。妻子嫌我晚上不回家陪她吃饭,朋友嫉妒我,上司老是鞭打快牛,给我不断地加任务,我成了里外不是人!虽然我可以为所欲为地花钱,可我怎么就没有幸福感?为什么总感到心里不痛快?

都市中像周先生这样的人,很普遍。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大多数人都只能废寝忘食的忙于工作,以保证自己的“饭碗”;与此同时,还要时刻费心地揣摩着老板的一个举动、一个眼神,时刻警惕着同事对自己职位的觊觎。这些都让都市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据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大约有80%以上的人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理疾病,其中大约30%左右的发展成为了心理乃至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症以发病率高、危害最为严重而日益引起全社会和人们的重视。据保守估计,我国现有的不少于2600万的抑郁症患者,每年有28万人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除此之外还有200万自杀未遂者。专家估计,到2010年,抑郁症将屈居于心脏病之后,成为全球影响寿命、增加经济负担的第二大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头号“杀手”。而由于环境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很多人明知道自己患有心理问题,却因为“面子问题”而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大约只有不到5%的人接受了相关的治疗,而获得科学规范的系统就诊的患者就更少了。正如感冒被称之为“万病之源”一样,对作为“精神感冒”的心理疾病同样也必须及早引起高度重视。

心理疾病可以表现为很多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症,等等,都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如果我们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上述的心理障碍,就要及时地求助于心理医生或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当然,在平时,如果我们注意缓解心理的压力,及时把心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就能感到轻松愉快,心灵也才会保持健康。这里有五个世界流行的减压大法,大家不妨试一试。(1)逛街购物

为什么逛街购物会把烦恼伤心的事情都抛诸脑后?这主要是因为购物时眼花缭乱的商品会不断地转移你的注意力,有时候,还会因为自己恰好买到了很中意的东西,从而弥补了内心莫名的缺憾,或者也是因为辛苦工作之后所得的收入都被自己一次性消耗掉而产生了快感。总之,不爽的时候,逛街是最好的解压方式。(2)睡觉

据科学家分析,人的最佳睡眠如果在6小时左右,就足够脑细胞活跃了。当然,这6个小时应是在晚上10点到早晨6点之间,深睡眠的黄金段是夜里12点到凌晨3点。看看这个标准,又有多少人达到了呢?忙碌着的人永远都停不下来,那也许已是一贯的节奏,而且已经掉进“永动机”的陷阱了,难施回魂术解脱。(3)多和亲人或朋友聊天

多和亲人或朋友在一起吃饭,聊聊天。你会发现世界上最关心你的人还有很多,温馨的团聚胜过一切。(4)泡个热水浴

在热水浴中浸泡20分钟。不仅你的肌肉得到了放松,减掉了压力,洗澡水的热量同时也会通过扩张你的血管来降低你的血压。(5)听听音乐

有没有音乐细胞都不重要,只要是一个有感情的人,都会被音乐感染。音乐是有记忆的,曾经开心或者悲伤时听的调子,在以后任何时候听,都会不由自主地把你带到原来的记忆中。

经过了多灾多难的2008年,“活着真好”成为了社会上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是啊,至少我们还活着,至少我们还有机会去享受人间的美好!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你就能远离心理疾病。

三、全球化视角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想要生存并得到发展,企业以及员工必须适应这种全球化的竞争。对于现代企业的员工来说,拥有全球化思维和视角,才能够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才有可能获得晋升。这是因为,几乎每一个公司都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深入的发展。

1.吃的是草,挤出来的要是奶:企业寻找的是“潜力股”

关键词

知识经济 时代潜力股 发展空间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最终决胜的武器,因此,企业需要的是有潜力的员工。同样的,在企业的员工当中,蕴藏了极大的创造能力,它是企业走向未来的巨大财富和宝贵资源。所以,在如今,企业创造力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充分发掘潜能和创造潜能,进而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比如,考核现代HR业绩的一项标准就是——发掘有潜力的员工、培养优秀者、创造高业绩的工作环境。发展有潜力的员工是促进公司发展的智力资本。但是,在如今的大学生培养中,却没有多少人意识到发掘潜力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大学生自身的一个危机。遗憾的是,这个危机很少有人能够主动去发现。

诺贝尔获奖者李政道曾经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创造能力。”微软公司的核心理念简单概括起来就是——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公司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与其说是看重个人的能力,还不如说是看重个人的潜能。因为,你不懂软件、硬件的知识,但是,你的潜能能够让你掌握这些知识。世界上,很多大公司大企业看重的都是个人的潜能。

世界500强企业——德州仪器公司(TI)是一家有70多年历史的、以技术领先而著称的全球性半导体公司,也是世界领先的数字信号处理和模拟技术的设计商和供应商,是推动因特网时代的半导体引擎。

作为德州仪器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的刘秋廉,他有着20多年人力资源从业经历,曾任法国阿尔斯通(中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美国通用电气(中国)公司人事经理,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北京代表处副代表。

有一次,某媒体在采访他的时候,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德州仪器对员工有专业和学历方面的要求吗?”

他给记者的答案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的是电子工程和电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当然,我们更看重学生的整体素质,无论从社会上招聘也好,还是从学校招聘也好,我们都希望他不仅仅是本专业的,同时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很有潜力的人才。”

对于“如何考量应聘者是不是适合德州仪器”这个问题,刘秋廉总监回答得比较详细,他说:“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一个人的素质,特别是长远发展的素质确实不容易。我们比较看重员工的发展潜力。我们认为,现在会不会什么并不重要,今后两到三年内的发展潜力才更重要。具体地说,在招聘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看重这么几点:第一,应聘者要为人正直,人品要好;第二,他要善于学习。其实,一个人在大学所学的东西,只是今后事业发展的基础,更多的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在今后的工作中获得,它可能来自于客户,也可能来自与同事的接触过程中。所以,我们希望员工要善于学习,善于抓住工作和生活中细微的东西;第三,要对工作充满热情。具体工作中总会碰到很多的困难,这些困难,有些短时间看来是不可逾越的,或者是不可克服的,如果员工对工作充满热情和执着,那么,他就会想方设法去克服这些困难,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进步,否则,他就可能被困难压垮。

曾有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说:“我们不想招聘一个过了三五年就没有价值的员工。”这句话强调的也是员工的潜能。那潜能是什么呢?可能不同的企业看重的员工的潜能都不同,但是,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么两点:其一是德,其二是才。

泛华保险公司认为“德才兼备,专注好学”的员工就是企业寻找的“潜力股”。在泛华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实践中,重能力更重潜力,重潜力,更重人品,胜任目前岗位的基本能力是必需的,但只有品德优良、有潜力的员工才能得到足够的发展空间。

在泛华的观念当中,有潜力的人才一定是视野开阔、心态积极、专注好学的员工。如果说事业心是成长的动力,那么专注好学就是员工成长的助推剂。员工只有花精力去钻研和学习工作领域的知识,花精力去改善工作领域的绩效,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样企业也才会把自身的发展托付给这些人。

泛华公司所说的“德才兼备,专注好学”,“德才兼备,专注好学”,仔细一想,这其实说的就是人才的两个方面即品德素质和专业能力。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学习型”人才就是企业在寻找的“潜力股”。学习能力是企业十分看重的一点,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岗位要求,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从而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赢。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能不断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是不会被淘汰的。

要想成为专注好学的“潜力股”,就必须具备开阔的视野。开阔的视野是有潜力的人才的特征,尤其是对于有志于成为管理人才的人来说,更要视野开阔,具备远见卓识。开阔的视野决定了人的思维格局以及未来成就事业的规模,具备远见的人不会短视,不会计较眼前的利益,而是会把精力放在企业的长期利益上,放在实现事业目标上。企业的决策者只放心把企业交到这样的人手上。

2.择优选择,越实惠越好:企业更关注人才的“性价比”

关键词

薪酬策略 投入成本 人才“性价比”

在买一件东西的时候,我们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性价比”。所谓的性价比,全称应该是性能价格比。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性能和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大家在购买商品的时候,都会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

其实,不光是我们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会衡量产品的性价比,就是公司老板在选择和招聘人才的时候,也会衡量对方的性价比。尤其是在公司遭遇危机的时候,这种倾向更明显。

这次金融危机让很多公司徘徊在了“十字路口”。减薪、停止招聘来缩减成本,还是进一步调节薪酬杠杆的倾斜度、关注员工生产力的提升?这样的矛盾预示的一个走向就是大部分公司在此次危机之下会更加注重调整薪酬策略。

华信惠悦咨询公司在2008年11月完成的《2009年预计薪资调整率和经济状况、劳动力市场展望调研》显示,经济危机令企业更加关注人才的“性价比”。在接受调查的企业当中,有61%的企业表示,面对危机的挑战,他们最关注的人力资源话题就是如何吸引和挽留高绩效及高潜力员工。调查显示,90%的企业降低了薪酬增长预算,各个行业平均降低了3.5%;其中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幅度最大,高科技行业调整幅度最小,但也达到了1.4%。

不过,由传统的一味地看重“投入的成本”发展到现在的关注人才的“性价比”,这无疑是社会的一个进步。

在传统的观念里,廉价劳动力被许多人看成是“中国制造”的最大优势,但是,香港技师走红深圳给这种观点敲响了警钟——人才和其他的“高级商品”一样,也是具有“性价比”的。

杨先生是深圳一家集团公司的董事总经理,珠宝首饰和皮具是他的两大主要产品。他高薪聘请了一批香港技师,月薪都在万元以上,而同样的工种,请一位内地的技师只需要三分之一的薪水。很多人觉得杨先生不划算,但他有自己的想法。

他说:“很多人只会算表面的账,看不到深层的东西。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珠宝镶嵌,技术要求非常高,熟练的香港技师不但技术精到,而且效率很高。同样镶嵌一条白金钻石项链,香港技师只需要5天,而高水平的内地技师最少要10天。完成后的产品差别也很大,钻石切割的匀称和精细程度一眼就可以看出差别,即使两条用料相同的白金钻石项链,由于技师的水平差异,售价上都有相当的差别。再加上内地技师由于技术不纯熟造成的原料损耗,从效率、附加值等这些角度综合而言,请内地技师的综合成本远高于香港技师。”

在这家公司里,高水平技师的待遇甚至还要高于办公室主任,对此,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了,因为这些技师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皮具的制版师傅,设计师画个草图,大致构思一讲,水平高的制版师傅就会立即做出样品,甚至提升了设计师的想法。水平差的则是无论草图如何详细,就是出不了那种感觉和效果。

在深圳,有不少的企业家持着和杨先生同样的想法,高薪、高效、高水准的技师造就企业的高收益。

事实上,很多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劳动力成本低并不意味着生产率高。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2002贸易和发展报告》说,中国劳动力的平均工资甚至低于肯尼亚和津巴布韦,但一旦考虑到生产率的差异,偏重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中国,在出口方面的低工资优势就不太明显了。以1998年的数据为例,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但考虑到生产率的因素,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是中国的1.3倍。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普遍较低,生产率也低,原因就在于中国劳动者的劳动素质、技能和敬业精神一般比较落后所致。

依照现在的经济形势看,企业薪酬预算的降低之势是在所难免的,而改变以往的粗放型的薪酬策略,关注人才的“性价比”将可能成为企业在后危机时代的普遍做法。

那企业通常是如何来衡量人才的“性价比”的呢?由于人才的流动性比较大,人才的匮乏一直都是影响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块“心病”,在经济形势尚好的时候,除了薪酬,企业在引才留才上很少去关注其他方面。而现在,很多公司开始调整了对策。华信惠悦中国大陆地区薪酬咨询业务副总经理暨首席顾问廖怡玟女士表示:“现在,是时候调整一下关注的角度了,从‘我们公司的薪酬制度和整个市场比是怎样的?’转到‘我们的薪酬制度是否与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度相匹配?’企业应更加注重薪酬的投入产出。”

廖女士还认为,企业的这种转变将会比较突出地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加审慎地选才,在招聘中即注重观察员工的潜力和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度,因为这将影响其未来能否快速融入企业和生产力的发挥;二是关注员工的薪酬与其实际贡献度的匹配,减少“人浮于事”的状况,并强化淘汰机制;三是重新审视各项人力资源制度的合理性,减少对员工生产力缺乏激励性的项目支出;四是优化激励政策,会进一步向内部的高绩效人员倾斜,他们的薪酬总额和未来增长将会受到格外的关注;五是更加重视加强与员工多层次、多内容的沟通,共享业务信息和发展策略,以鼓舞士气,应对短期及长期的市场挑战。

这次金融危机使我们明白,要想获得企业的青睐,一举夺“魁”,我们就要有意识地把自己当成一件橱窗里的商品,衡量一下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然后再针对性地去提高自己的“性价比”,这样的话,你将无往而不胜。

3.非常时期,非常对策:危机前企业对人才选择更慎重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人才选择 慎重

金融危机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影响。对于正在求职的人员来说,最大的影响莫过于金融危机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选择更加慎重了。

2008年11月4日消息,新浪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段冬在做客第55期IT龙门阵时表示,当前的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存在太多不确定性,从互联网整个行业来说,企业将更加关注于人才的选拔和保留。他说,如果以前互联网企业对人才百里挑一,现在可以比喻为千里挑一。他指出,新浪会更关注那些公司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对此,段冬还举了一个例子:以前企业在招聘销售人员时,主要关注销售代表能否把产品或者广告卖出去。但现在,企业更关注在那些4A公司或者传统的快速消费品行业,从事市场和营销管理的专业人才,实现从销售代表到营销顾问的角色转变。他指出,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需要我们的销售人员不仅能够卖出广告,还要能够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更为有效地投放广告资源成为客户服务的合作伙伴。

的确,这对我们求职者来说,门槛无疑大大地提高了。门槛的提高,意味着就业机会的缩减。在这样的危机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成为企业慎重选择的对象。根据专业的人力资源人士归纳总结,一般来说,企业会慎重选择下面的几类人才。

第一类是个人简历和实际情况不符合的求职者。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一般是依据应聘者的个人简历来决定是否要进行面试。在面试的过程中,如果招聘人员发现应聘者自我介绍和内容或者是应聘者回答问题与其个人简历上所描述的“事实”,如学历、职称、工作经验以及技能等,存在较大差异的话,那么,这类人才毫无疑问是企业慎重选择的对象。一个弄虚作假的人,企业是不会期望他能在往后的工作当中干出多少业绩的。

第二类是频繁跳槽的人。在把自己岗位工作做好的前提之下,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理性地调整自己的工作岗位或选择更有利于自我发展和成长的工作环境,应该是值得肯定的一种行为。但有些人才特别是高科技行业的人才,却往往把“跳槽”作为“快速”提升自我价值的有效手段。这类人才之所以会成为企业慎重选择的对象,是因为这种类型的人才,不是以把工作做好作为前提和目的,而是把如何实现自我的私欲作为前提和目的。这种类型的人才往往会急功近利,他们工作时往往缺乏正确思想的指导,当自己感觉已达到“自我期望”时,无疑又会选择“跳槽”作为他的下一个目标。另外,企业会认为,大多数频繁跳槽者的工作经验和技能不如同工龄而工作比较稳定的人才,因为他们在频繁的跳槽过程中,空耗或贻误了一些非常难得的经验和技能沉淀的时机和机会。

第三类是眼高手低的人。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却只想做“大”事情,不愿意做“小”事情,这样的人才也是企业会慎重选择的一类人。因为这种类型的人才,实际上眼高手低,他们往往“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了,不愿从基础工作做起。这样的人才如果被录用,工作中则很可能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推脱他们自认为“小”的事,而最终变得游手好闲,无法对团队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类是属夸夸其谈型。在招聘过程中,企业招聘者如果遇到口若悬河、夸夸其谈者,就会产生这样的印象:这种类型的人才往往不太务实,工作起来比较浮躁,他们往往只图将事情“做完”,而不关心事情是否“做好”。因此,这种类型的人才工作时比较容易出错,很难委以重任,对团队的贡献也比较有限。所以,这样的人才也会是企业慎重选择的对象。

第五类是过分看重个人利益者。有些人才,过分看重自己的个人利益(如薪酬、福利等),将企业能否满足他的“个人期望”作为是否“加盟”的首要甚至是唯一条件,这种类型的人才企业也会慎重聘用。因为在企业管理者眼中,这种类型的人才有一个“不断膨胀”的个人私欲,他们的“个人期望”是无止境的。即使招聘时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工作时他们定会时不时提出新的“期望”,甚至将是否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作为是否继续工作的条件。这种类型的人才虽然会有可取的贡献,但管理者管理起来会非常辛苦。

第六类也是最后一类就是过分追求自我表现者。有些人才,一味追求自我表现,他们往往过分自信,一心追求彰显自己聪明和才智的机会,这样的人,只看重自我突现,不善于考虑别人的利益和感受,不愿意与别人协作。在“团队协作”越来越重要的现代企业中,这种人才的能力发挥将会非常有限,虽然他们自己能力比较突出,但很难融入到团队的集体努力中。所以,理所当然的,企业也会慎重考虑。

企业选择人才开始慎重,那我们在求职的过程当中也应该“慎重”起来。在非常时期,僧多粥少的时候,我们只有尽可能地迎合企业的相关要求,我们才可能在求职大军当中斩获一职。

4.不看能力,不看勤奋:企业最看重的是忠诚

关键词

能力 勤奋 忠诚

每一个优秀的企业,都需要忠诚的人才。凡是老板,没有不看重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的。可能有的人会认为,在组织里,能力才是第一位的。实际上,仅仅有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忠诚,才是决定你在组织中的真正地位的关键因素。在任何企业里,都存在一个无形的同心圆,圆心是老板,圆心周围是忠诚于企业、忠诚于老板、忠诚于职业的人。离老板越近的人,是忠诚度越高的人,而不-定是职位越高的人。很多高层管理者天天和老板打交道,却未必得到老板的信任,可能就和忠诚度不够有关。很显然,越靠近“同心圆”圆心的人,越可能获得稳定的职业和稳定的回报。

当然,对于我们自身而言,能力是我们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但是,对于老板来说,有能力的员工不止一个,他们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忠诚度。企业不欢迎不忠诚的人,即使他有能力。如果有能力,却没给老板留下忠诚的印象,这样的员工最可能遭到老板的猜忌。而且,一个老板,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员工的不忠诚。在老板眼里,忠诚是一个员工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如果员工不忠诚,怎么能够把事关公司发展和前途命运的大事托付给他呢?一个员工能力可以有所欠缺,但在忠诚上却容不得一丝瑕疵。如果一个员工被老板发现了不忠于公司的痕迹,他在这个公司的发展前景一定会黯淡无光,他个人的人生和命运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有一个实力强大的家族企业,董事长已经很年迈了,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为了使自己的家族和企业有一个放心的托付,他决定从两个儿子当中挑选一个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大儿子叫能力,二儿子叫忠诚。有一天,他们被叫到父亲床前,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我老了,上帝在召唤我,可是为了家族和事业,我不得不停留。我将从你们两个之中选择一个接替我。从今天起你们每人负责一个子公司,效益突出者就是我的接班人。”

大儿子能力回到该他负责的公司里寻思,父亲已经年迈了,等他老死后遗产一定会和忠诚平分,那样的话我能拿到多少呢?于是他便把企业名下的很多资产转化为自己的私人财产,但又巧用手段使自己负责的公司的净利润增加了。

二儿子忠诚回到该他负责的公司里寻思,父亲已经年迈了,我要把他的事业发展得更大,让父亲安心。于是,忠诚每天都很忙碌,把公司的资产清清楚楚做了核算,并撰写了详细的资产收益报告。在他的努力下,公司的净利润得到了很大的增加。

一个月后,他们俩被叫到父亲床前,床边的椅子上坐着公司的首席律师。父亲说:“我最后决定让我的二儿子忠诚继承财产和家业,大儿子能力营私舞弊,转移资产,没收其应得的家产。请律师帮忙作证和核实。”

大儿子能力一听瘫倒在椅子上。原来,两个儿子的公司里都安插了老董事长的观察员,他们的一举一动老董事长都了如指掌。

最后老董事长选择了忠诚,抛弃了能力。能力也许是因为太有“能力”了,以至于到了弄巧成拙的地步。老董事长不能容忍自己的继承人对自己不忠的行为,所以“能力”犯了猜忌,最后失去了自己应该得到的。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而忠诚不会这样,他一门心思忠于公司,并在忠心的支撑下把自己掌管的工作完成得让人满意,因而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一个能力再强的员工,如果他不愿意付出,那就意味着,他的能力不能给公司创造价值;但是,一个愿意全身心付出的员工,即便他的能力会稍微逊色一点,但是,他也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

任何一个优秀的人才都希望能够成就一番优秀的事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往往是很多优秀的人才还没有稍微普通一点的人才那样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成功的人缺少了一种最重要的能力和品德——忠诚。

但是,在现代很多人的眼中,忠诚成为了“傻”和“无能”的代名词,在很多人的眼中,忠诚的对象只能是一个,那就是自己。当然,忠于自己在短期内是会得到一定的效益的,但是,从长远来看,你就会发现这样的行为将会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企业和员工是一个共生体,企业的成长,要依靠员工的成长来实现;员工的成长,又要依赖企业这个平台来实现。企业兴,员工兴;企业衰,员工衰。现在大多数优秀企业在用人标准上都把忠诚作为识人、用人的首要标准,然后才是个人的能力和素质。

没有哪一家公司不希望自己的员工忠诚,也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愿意使用一个缺乏忠诚的人。只有忠诚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优秀团队中的一员。缺乏忠诚的人,就会失去发挥才能的舞台,成就不了事业的同时,也成为怀才不遇的人。

世界知名的IBM公司,老员工的比例已经超过百分之八十,他们用忠诚和努力,造就了IBM今天的霸主地位,自己也从中得到了更加丰厚的回报。在这个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忠诚已经成为每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成为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能力和首要条件。所以,作为一名员工,忠诚往往比能力更加重要。如果每个员工都能做到这一点,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领导在与不在都一样,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这无疑是企业最大的福祉,也是员工走向自己职业生涯成功彼岸的起点。

能力是进入公司谋求发展的敲门砖,没有能力不会得到认可,更不会被委以重任成为中流砥柱。但是,忠诚是职场生存稳步做大的护身符,没有忠诚不会得到上司的青睐,更不会被安排要职步步高升。

当然,首先,一个员工最佳的状态莫过于忠诚和能力并重,这样的员工老板最喜欢;退而求其次,能力差一点但绝对忠诚,这样的员工老板会很放心;再后,只有忠诚,没有能力,这样的员工老板也不会亏待;最次,有能力但不忠诚,或者既没能力也不忠诚,这样的员工走到哪里都不会得到重用,而且会遭到老板的防范和猜忌,影响前途。

不过,忠诚并不是说要我们愚忠于公司。愚忠是愚蠢的、盲目的和有害的。忠诚也要有智慧,不是愚忠、傻忠和痴忠。人要忠诚也要智慧,忠诚与智慧并重才能获得双赢的结局。

5.高不成,低不就:人才过剩和结构失调

关键词

人才过剩 结构失调 供求关系

对于人才和企业之间的供求现状,有专家曾经深入企业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瑞典的几家大公司,如沃尔沃、爱立信,他们在中国遇到的最大挑战居然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中国的金融开放以后,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在进入中国内地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而在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也普遍存在。2006年和2007年,全国均有100多万高校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更别说就业形势严峻的2008年、2009年了。几年前,一则“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消息在媒体上传得沸沸扬扬,引发了人们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思考。但是,在北大毕业生难找工作的例子并不是只有那么一个。

曾以普兰店市高考理科状元身份走进北京大学的武小峰,毕业后却因找不到工作,每天务农在家串糖葫芦卖。这个类似于当年卖猪肉的北大才子陆步轩的悲剧再一次在人们面前上演。

24岁的北大毕业生武小峰于2005年7月毕业以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无可奈何的他索性回家以卖糖葫芦为生。

武小峰是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安波镇邓屯人,2000年8月,他以626分的高分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学制五年。2005年7月从北大毕业后,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们这个专业太冷僻了,专业对口的疾控中心岗位很少,不怎么招,再加上我本人性格内向,同时又想找能解决北京户口的单位,所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于自己的“处境”,武小峰曾经这样说过。

经过了一系列的挫败之后,无奈的武小峰只好回到了老家每天在家务农,闲的时候,串糖葫芦,然后由爸爸拿到集市上去卖,同时上山采药材赚点小钱,以维持生计,每天的收入极其有限。

虽然后来,武小峰的工作在媒体的帮助之下有了着落,但是,这个现象充分反映了“人才过剩和结构失调”这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高校毕业生工作难求,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样的矛盾呢?关键就在于“不合适”三个字上。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外移,中国正在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也在加快。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高技能和复合型技能人才成为其新的动力源。但是,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那就是: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仅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具有中级技能的熟练工人比较短缺,高级技工和技师严重短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差距大,工程技术人员和高层次技术人才不足。2003年我国毕业大学生270万人、硕士生27万人,而高级技师的总体存量却只有28.7万人。这只是“人才过剩和结构失调”现象的小小一角。

当前,上海、深圳、南京等大城市的就业矛盾比较严重,一方面是有人没事干,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些普通管理岗位和文职岗位应征者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有事没人干,许多技术性岗位、技能型岗位招不到人,大量的“灰领”型的新职业、新岗位严重缺人。

著名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其《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报告中指出,虽然中国大学生的数量是美国的2倍多,但只有不到10%的人能够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并且“中国拥有160万年轻的专业人士,是所有国家中最多的,占全部大学生的33%。德国只有20%,印度则只有4%。然而,教育体系偏重理论,使适于在跨国公司中工作的中国年轻工程师的数量仅有6万人,这就形成了中国高级人才的供应悖论”。

在这个报告里只指出了产生“人才过剩和结构失调”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层次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失衡。

与我国现在所推行的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主体是高等职业教育,其培训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研究型人才数量的比例大致是4∶1,呈金字塔形。而我国高等人才的分布却恰恰与之相反,呈倒金字塔形,搞学术、搞研究的人太多,懂应用的人却太少。

人才多元化将会成为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出现的局面,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才结构有不同的需求。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实际上遵循的是学科本位和学术导向的单轨制,致使人才培养类型、层次等和社会的需求产生了矛盾,导致人才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一方面是学术型人才和工程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已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是,技能型、操作型的岗位型人才严重短缺。单一的人才结构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进而导致了结构型人才过剩。

人才结构的调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这种人才供需矛盾不同程度地长期存在,已经开始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危机和机遇一般都是共生共存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令很多人都陷入了异常艰难复杂的境地。是挑战,是危机,众说纷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挑战的另一面从来都是机遇。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带给大家危机的同时,也给予了大家大显身手、展示价值的难得机会。

第二篇生存篇

一、真正的危机来自于个人

危机的存在是会让人恐慌,但是,真正的危机往往是来自于我们自己。来自于我们对危机的无所认知和预防,来自于我们对危机的兀自揣测和恐慌,来自于我们的惯性思维以及安逸心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完全有能力避免危机的产生,或者是完全有能力将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点,但是,由于我们自身的种种原因,危机还是产生了、蔓延了、扩大了。

1.你决定了你能跳多高

关键词

理想高度 信念 超越自己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让我们为之奋斗终身的东西,它就是理想。而决定我们理想的高度的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们时刻努力,在失败中不放弃奋斗,在挫折中不忘记追求;在这种力量面前,再大的困难微不足道,无边的艰险不足为奇。它就是信念。信念是我们实现理想所必需的条件。追求崇高的理想,仅仅拥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追求理想的实现还需要执着的信念的支撑。

在任何困难面前,只要我们的信念战胜了当前的困境,那你就能够跨过眼前的这道坎。

布勃卡是举世闻名的奥运撑杆跳冠军,享有“撑杆跳沙皇”的美誉。他曾35次创造撑杆跳世界纪录,所保持的两项世界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在参加“国家勋章”的授勋典礼上,记者们纷纷提问:“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布勃卡微笑着说:“很简单,每次撑杆跳之前,我先让自己的意念‘跳’过横杆。”

作为一名撑杆跳选手,有一段日子,尽管布勃卡不断尝试新的高度,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他苦恼过、沮丧过,甚至怀疑过自己的潜力。

有一天,他来到训练场,禁不住摇头对教练说:“我实在跳不过去。”

教练平静地说:“你是怎么想的?”

布勃卡如实回答说:“只要踏上起跳线,一看清那根高悬的横杆,心里就害怕。”

教练看着他,突然厉声喝道:“布勃卡,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闭上眼睛,先让你的意念从杆上跳过去。”

教练的训斥,让布勃卡如梦初醒。遵从教练的吩咐,他重新撑杆,这一次,他顺利地跃身而过。

教练欣慰地笑了,语重心长地说:“记住,先让你的意念从标杆上跳过去,你的身体就一定会跟着过去。”

很多时候,我们的发展高度没有想象中的高,原因就在于我们自己在给自己“设限”。我们无法突破自己心里的那道障碍,结果,信念屈服了,我们就真的不行了。著名的钢铁大王卡耐基说:“我想赢,我一定能赢,结果我真的赢了。”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我们周围有很多人知道自己的人生应该追求什么,可就是迟迟拿不出行动来。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意念不够坚定、不够牢固。

有两个年届70岁的老太太,一个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以算得上是人生的尽头了,于是她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是怎么想的。于是,她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随后的25年里一直冒险攀登高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最后,她还以95岁的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的年龄最高记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是环境,也不是我们所经历的遭遇,而是我们命运的血脉里那信念的血液是否强而有力。

我们的现状就是一面能够反映我们信念的镜子,如果你不相信自己会有成功的那一天,那么,你成功的那一天就恐怕永远也不会到来。其实,区别人们成功高度的不是他们的银行账户里有多少钱,而在于他们的信念是否还在强而有力地跳动着。你抱着什么样的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会过什么样的生活,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和人生。

随着《哈里•波特》风靡全球,它的作者和编剧J•K•罗琳成了英国最富有的女人,她所拥有的财富甚至比英国女王的还要多。她曾有一段穷困落魄的历史,她的成功恰恰在于她坚持自己的信念。

罗琳从小就热爱英国文学,热爱写作和讲故事,而且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大学时,她主修法语。毕业后,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位记者坠入情网并结婚。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去得也快。婚后,丈夫的本来面目暴露无遗,他殴打她,并不顾她的哀求将她赶出家门。

不久,罗琳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杰西卡回到了英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

丈夫离她而去,工作没有了,居无定所、身无分文,再加上嗷嗷待哺的女儿,罗琳一下子变得穷困潦倒。她不得不靠救济金生活,经常是女儿吃饱了,她还饿着肚子。

但是,家庭和事业的失败并没有打消罗琳写作的积极性,用她自己的话说:“或许是为了完成多年的梦想,或许是为了排遣心中的不快,也或许是为了每晚能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女儿听。”她成天不停地写呀写,有时为了省钱省电,她甚至待在咖啡馆里写上一天。

就这样,在女儿的哭叫声中,她的第一本《哈利•波特》诞生了,并创造了出版界奇迹,她的作品被翻译成35种语言在115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罗琳从来没有远离过自己的信念,并用她的智慧与执著赢回了巨大的财富。即使她的生活艰难,她也坚信有一天,她必定会达到事业的顶峰。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天能飞黄腾达,都希望能登上人生之巅,享受随之而来的丰硕果实。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坚守不住自己的信念。总觉得顶峰是那样高不可攀,想象一下就已经足够了。所以,通常一个没有信念或者不坚持信念的人,只能平庸地过一生;相反,一个坚持自己信念的人,永远也不会被困难击倒。因为信念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可以改变恶劣的现状,形成令人难以置信的圆满结局。

2.不要把规则太当回事

关键词

游戏规则 打破传统模式 求变心理

曾经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大家不能错过的故事。

才华出众的孔雀和因循规则的企鹅绅士,非常欣慰地走到了一起,它们都希望发挥自己身上的优势,成就一番大业。

但是,双方都只看到了对方的闪光点,却对彼此的缺点置之不理,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这很容易让人想到萧伯纳与舞女的结局。曾有一位意大利舞女向萧伯纳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让我们结合吧,我们的后代将会继承你我的优点;既有你的才华也有我的美貌,那该多么美妙啊!”然而萧伯纳的想法却是:“假如不幸只遗传了你我的缺点呢?如像你一样愚蠢和我一样丑陋,那又该怎么办呢?”

果不其然,企鹅和孔雀的结合产生了一个“怪胎”——身穿色彩斑斓的外衣、喜欢开屏的孔雀,这打乱了企鹅王国的平静。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没有任何人或者任何企业甘愿裹足不前,然而,任何规则的打破都意味着要经历一番痛苦的嬗变。平稳安逸的环境就好比是企鹅王国那厚重的冰雪宫殿,在享受“安逸”的同时却享受不到温暖阳光下的多彩世界。

其实,这就跟我们的人生一样。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成功就在于他善于打破传统模式,自创方法。就是在别人失败和挫折的地方,他也能找到全新的方法,从而使得结果完全改变。当你学会对所谓的规则和传统说“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改变的时机到了。

研究行销管理的专家们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竞争会造成限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传统上一般人习惯用“硬碰硬”的方式与人正面竞争,但是这种短兵相接的方式并不见得是最有效的制胜之道,有时候反而会限制成功的取得。因为当你正面去竞争的时候,等于你完全认同这个游戏,并愿意遵守某些固定的规则与观念,你的思想就会受制于某一个框框,这反而会阻碍你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有人说:“最具突破思考力的是小孩子。”因为小孩子什么都喜欢尝试,他们对什么都具有好奇心,但是,我们越是长大就越喜欢墨守成规了。绝大多数人都相信,遵守既定规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否则,如果人人都想要打破规矩,岂不是要天下大乱了?然而,这里说的打破规则,指的是打破限制我们思维发展的条条框框,而不是指的法律。

专门从事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克利杰在他的著作《改变游戏规则》中指出:“在运动场上,很多运动选手创造的佳绩,都是因为打破了传统的比赛方法。”杰出的运动选手普遍具有这种“改变游戏规则”的特征。

所谓改变游戏规则,就是要掌握主控权。改变规则其实不难,难就难在你有没有求变的决心。一般人遇到没有把握的状况常常会犹豫,所以,我们才会说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通常情况下,你决定“变”还是“不变”的标准是,如果你从前的经验中找不到任何成功的例子,你就做最坏的打算——可以赔多少?只要赔得起你就做,更何况它可能会赢。

是否求变,还有一个规则:愈多人说不,就愈该改变。在1993年美国大选中,克林顿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要改变游戏规则……”而布什总统却说:“我有丰富的经验!”也许布什落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输在“往后看”,而不是“向前看”。

大多数人都是在遭遇很大危机的时候,才想到要改变自己,但是,真正到了这个时候你才来想改变自己,那就已经太晚了。当危机到来之前,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在最好的时候,发展最快、最得意的时候,就要考虑改变。一般人最可怕的心态是,习惯于某一种固定的模式,他们认为:“我过去做得很好啊!为什么要改变?”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其实,失败往往就从现在开始。

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样一件事:当有越来越多的人说“不”的时候,那你就必须改变自己了。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去预见未来的形势发展,他们只相信自己眼睛能看到的,认为现在已经做得够好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风险不是风险本身,而是不敢去冒险,最大的错误也不是错误本身,而是不敢去犯错。人们之所以不敢冒险,也不敢犯错,是因为他们只相信看得见的事。那些他们还没见到的事,他们习惯用经验去分析,而经验告诉他们的答案往往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对于那些成功人士来说,他们通常都喜欢做梦,而且还常常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不害怕尝试。因为他们相信,心中的梦是支撑他们勇往直前的力量,而不怕犯错才能积累成功的资本。因为有了梦想,所以他们对失败与风险比较能持乐观的看法。

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力可以被挖掘。但是,很多人的潜力在若干年之后却枯竭了,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潜力,被后天的环境框死了。其实,我们知道很多的游戏规则是我们自己定的,结果这些规则反而束缚了我们的创造力。

因此,做任何事没有规则不行,但过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也不行。适当的时候,要善于改变众人所循的规则。

3.别困在“习惯”里打转

关键词

思维定势 执迷不悟 创新

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在比较中外学生差异的时候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也有人曾经反映:“美国的大学生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常常会有独到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的留学生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却墨守成规、四平八稳,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追溯根源,是由于我们教育的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这思维定势通俗来说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习惯”二字。“习惯”常常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一代魔术大师胡汀尼有一手绝活,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无论多么复杂的锁,而且还从未失手过。他曾为自己定下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要在60分钟之内,从任何锁中挣脱出来,条件是让他穿着特制的衣服进去,并且不能有人旁观。

有一个英国小镇的居民,决定向伟大的胡汀尼挑战,有意给他难堪。他们特别打制了一个坚固的铁牢,配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锁,请胡汀尼来看看能否从这里出去。胡汀尼接受了这个挑战。他穿上了特制的衣服,走进铁牢当中,牢门哐啷一声关了起来,大家遵循规则转过身去。

15分钟、30分钟过去了,胡汀尼用耳朵紧贴着锁,专注地工作;45分钟、1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头上开始冒汗。然而,90分钟、120分钟过去了,胡汀尼却始终听不到期待中的锁簧弹开的声音。他脸色苍白、精疲力竭地将身体靠在门上坐下来,结果牢门却顺势而开。原来门没有上锁,自然也就无法开锁,但是,胡汀尼心中的门却上了锁。

胡汀尼大师的失败在于他太专注这把具有象征意义的锁了,他的目标在不知不觉中从“逃生”转换成了“开锁”,而且他先入住的观念告诉他:只要是锁,就一定是锁上的。这就是一种思维定势。要成就人生,就要打破这样的经验束缚。

在大海深处,有一种鱼叫“马哈鱼”。银肤燕尾大眼睛是马哈鱼亮丽的外形。每当春夏之交的时候,它们就会溯流,漂游到浅海去产卵,而这个时候,也正是它们最危险的时候。捕鱼人捉拿它的方法很简单:用一个孔目粗疏的竹帘,下端系上铁坠,放入水中,由两只小艇拖着,拦截鱼群。马哈鱼的“个性”十分强烈,不爱转弯,即使闯入渔网中也不会停止,所以一只只“前赴后继”地陷入竹帘孔中,帘孔随之紧缩,它们被激怒,瞪起眼睛,张开脊鳍,更加拼命地往前冲,结果被牢牢卡死,为渔人所获。

看完这段文字之后,肯定会有很多人说:“这马哈鱼真笨。”是啊,马哈鱼是笨,但是,我们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和马哈鱼一样的“人物”。他们常常一面抱怨人生的道路没有出口、没有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面又循规蹈矩、不谋其变,总是习惯性在原有道路上一成不变地走下去。古人说得好“天生我材必有用”,俗语也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如果我们能够灵活地调整目标、改变思路,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别样风景。

为什么我们人类会这样的固执呢?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莱昂•费斯汀格在解释人类执迷不悟的心理时,认为这是由认知失调导致的。他认为,人都会遇到信念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认知平衡失调,此时,人们就会感到难受,从而会想办法来恢复心理平衡。而恢复平衡的方式又有两种,一种是承认事实,一种是找到一个理由来维持平衡。后者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认知失调,即当你做决定采取行动或者遇到跟你原先预想的不一样的信念、情感或价值观后,引起内心冲突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状态。

但事实上,导致人们“执迷不悟”的原因不仅仅是这两个原因。其中思维定势,也就是习惯,就是原因之一。每个人都会有认识事物的习惯,而从前的认知习惯往往会影响后来的认知方式,从而导致不能根据事件、地点、具体时间而进行变化。

有些执迷不悟则是出于心理保护,有的时候并不是人们认识不了事物的客观性,而是由于强烈的自我防御意识,会让我们固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我们都会选择更相信自己的经验,来判断事物的真相,这是很普通、很平常的现象。但是,我们的认知往往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与客观事实出现偏离。所谓的“旁观者清”指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一旦选择了某一条人生道路,就会习惯性的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并且不断地强化自己,而一旦要重新选择一条人生道路的话,那就意味着我们将会付出更高的代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会谨慎、谨慎、再谨慎。

因为改变的成本比较大,也因为固执心理的存在,所以人们往往会表现出像马哈鱼一样的行为。也正因为人们往往对自己已经做出的选择执迷不悟,所以我们在一开始做选择的时候就必须谨慎,也必须理性地选择和接触那些可以给自己带来好的影响和帮助的人,选择那些能够更好地为自己创造未来的工作。

沿着既定的路线走下去,看到的是一成不变、熟记于心的风景,虽然不会迷路或是掉进陷阱,但是,你的生活却不会再有什么波澜和精彩出现。但是,如果我们换一条新的道路走下去的时候,虽然我们有可能会迷路,有可能会因为踩到石头而跌倒,或者是遭遇别的什么,但是,我们也会因为全新的视野、全新的环境而收获一份全新的心情和认知,甚至还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奇迹。所以,不要因为“惯性”而让自己的人生有所遗憾。

4.不要觉得自己“不可能”

关键词

逃避 不可能战胜挫折

生活中,我们总习惯把“逃避”换一个词来让人理所当然地接受你的处境。比如说,“不可能”一词。“哎,我是不可能把这件事情做好的。”“反正以我的条件,我是不可能赢得过对方的。”“这个工作难度这么大,我是不可能胜任的。”等等,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不可能。但是,试着想一想,什么都“不可能”,那到底什么对你来说是可能的呢?

生活中、工作中是无所谓不可能的,只要你认真做了,用心做了,你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不要为自己的逃避来找借口。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永远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你执拗地选择逃避、拒绝成长的结果只会让自己深陷“约拿情结”,不可自拔。

约拿是圣经故事里面的一个人物,他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并且一直渴望能够得到神的差遣,为神效力。终于有一天,神派给他一个光荣的任务,去宣布赦免一座本来要被毁灭的城市。约拿却十分抗拒这个任务,不断地躲避着他信仰的神。神到处找寻他、呼唤他、惩罚他。最后,他历经反复犹豫,终于答应完成神的指令——宣布那座城市的人获得赦免。

在这个故事中,约拿代表的是那些渴望成长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害怕成长的人。而约拿遇到的阻碍就是仇恨,因为那座他要宣布赦免的城市正是毁灭他家族的死敌。

上帝要约拿去传话,这本是一种崇高的使命和无上的荣誉,也正是他一直期待和追求的。可当理想真的变成现实,他又被畏惧笼罩,觉得自己做不到,想要逃避即将到来的事情,推却突然降临的荣誉。这种在成功面前畏惧的心理,就是心理学家俗称的“约拿情结”。而具有这种情结的人,往往缺乏独立、勇敢的心理品格。

这也能说明为什么有的人,“魂牵梦绕”着想要获得成功,但是,当成功真正快要到来的时候却胆怯了,却“不可能”了。

一般来说,“约拿情结”通常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己,二是对人。对己,“约拿情结”的特点是逃避成长、执迷不悟、拒绝承担伟大的使命;对人,“约拿情结”的特点是妒忌他人表现出的优秀之处、嫉妒他人得到的祝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总之一句话,“约拿情结”表现的是一种对成长的恐惧的心理。它来自于心理动力学理论上的一个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它反映的是一种“对自身伟大之处的恐惧”,是一种情绪状态,并导致我们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力。“约拿情结”发展到极致,就是自毁情结,即面对荣誉、成功、幸福等美好事物时,总是浮现“我不配”“我承受不了”的念头,最终把身边的机会抛弃。

大多数人内心都具有这种情结。据心理学家分析,这是因为人在小的时候,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和不成熟,心中容易产生“我不行”、“我办不到”等消极的念头,如果周围环境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和机会供自己成长的话,这些念头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尤其是当成功机会降临的时候,这些心理会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要抓住成功的机会,就意味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面对许多无法预料的变化,并承担可能失败的风险。

其实,“约拿情结”是每个人平衡内心压力的一种表现。事实上,上苍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只是在成功的机遇面前,很少有人有勇气去打破现在的宁静和平衡,认清并克服自己的“约拿情结”,面对压力勇担责任,从而抓住了成功的机会并最终获得成功。这就是为什么总是只有少数人能够成功,而大多数人却庸庸碌碌的原因。

拒绝成长的直接后果是责任感差、依赖性强、心理脆弱、优柔寡断、以自我为中心、小家子气。试想,这样怯懦的人怎么可能会成功?

在一家公司上班的亨利先生就为自己的懦弱感到悲哀。他和现任公司董事长是一起进入该公司的,但是,现在的职位却有天壤之别。其实亨利也有很多次晋升的机会。例如,他在为公司服务5年后,公司派他到另一个城市去掌管一家分公司的业务,但是因为他害怕承担分公司的发展责任而拒绝了这次升迁的机会。而每当这种升职机会来临时,他总能找到一些借口,将它们错过。因为这种不敢承担责任的懦弱,很多同事,甚至他的亲人都瞧不起他。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为自己找个适当的借口——“不可能”,那样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懦弱。当你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有成功时,不要怕,只要开始另一个计划就行了。多年以前,一位好友邀请拿破仑•希尔共同开发一种产品,结果失败了。幸运的是,拿破仑•希尔提早撤出了这项开发,并没有给自己的公司带来太大的经济损失。但是,他的朋友却没有如此幸运。面对公司财务上的困难,那个朋友很平静,他对拿破仑•希尔说:“你知道,我虽然可惜失去的金钱,但是真正害怕的却是在以后的生意中,我会由于太谨慎而变成决策的懦夫。如果真是那样,我的损失将更为惨重。”

成长是自然的规律,人不可能拒绝长大,也不可能不成长。自信和勇气会帮你战胜挫折,消除胆怯心理。树立信心,勇敢地接受成长的礼物,你会越来越勇敢,越来越强大。所以请不要轻易对自己说“不可能”,事实上确实没有什么“不可能”,把所有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把所有的可能变成现实,体现出你的不同、你的卓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