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护理常规(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5 15:32:41

点击下载

作者:雷翠云,辛玲芳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护理常规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护理常规试读:

前言

随着皮肤性病学专业的发展,以及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对疾病的康复无论是治疗还是护理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并面临新的挑战。护理学与临床医学的同步发展,促使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应运而生。我们编写《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护理常规》一书,力求将较前沿的皮肤性病的护理新理念、新技术汇集起来,联系中西医结合的先进思想,取长补短,将皮肤性病专业的护理技术程序化、系统化,以供皮肤科护理工作者临床参考。

全书共分两大篇。第一篇为中西医结合皮肤病性病护理常规,包括22章,每章根据疾病的类别分为若干节,包含疾病约158种。按中西医结合护理思维,从概述、中医辨证分型、护理评估、一般护理、辨证施护、健康指导6个方面进行阐述,从中西医结合护理的视角,整体性、辨证性分析疾病的属性,由表及里,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第二篇为皮肤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包括皮肤专科护理操作26种,诊疗技术护理配合10种,操作流程简单化与科学性兼备,凸显了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效融合。

本书深入浅出,条理清晰,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能为中医或西医护理工作者临床工作予以借鉴。在本书付梓之际,我们诚挚的感谢所有关怀本书的专家和同仁给予的鼓励与帮助。

限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惠予指正。编者2011年12月20日第一篇中西医结合皮肤病性病护理常规第一章门诊护理常规第一节 急诊护理常规(1)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松开患者领口、衣服,平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按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原则进行处理,迅速实施各项治疗。若发生心脏骤停,立即实施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2)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注意皮损有无好转、有无新发,药物的副作用等,认真做好记录。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3)除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外,外用药者须经常注意敷料包扎是否妥善舒适,如有过敏、刺激性中毒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4)某些饮食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病,故必须注意饮食调理,如疱疹样皮炎禁止食用谷胶类食物,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应注意鱼、虾、浓茶、酒、辛辣刺激食物的影响。(5)对大面积皮肤脱落的患者,应立即脱下或剪掉污染的衣物,并进行清洁洗浴,使用支被架,避免衣物、被服直接与创面接触。根据皮损的情况遵医嘱给予皮肤安抚、止痛等各项治疗,所用物品均需严格消毒。换药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巧迅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6)带状疱疹应加强皮疹护理,避免摩擦,防止继发感染。(7)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患者,加强五官及黏膜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8)药敏性皮炎患者应建立药物禁忌卡,仔细告诉其不能使用的药物。(9)对致敏药物应有显著标志,杜绝再次发生过敏。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以防止交叉过敏反应的发生。(10)皮损渗出明显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感染局部及全身加用抗生素治疗。第二节 门诊护理常规(1)按门诊一般护理常规执行。(2)各诊室保持室内清洁、明亮、安静、整齐。(3)做好门诊普诊、急诊及专科专家诊室等分诊工作。(4)患者皮损处涂有药物时,护士应酌情予以清除后,再安排患者就诊,以免影响检查。(5)性病患者分诊时按性别分别安排在男、女性病诊室就诊和治疗。(6)门诊治疗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注意观察治疗后的反应,认真做好治疗观察记录并填写好各种登记卡。(7)配合医生进行活检取材及小手术等,并观察患者情况。(8)治疗室应备有急救药品、器材,以保证在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意外时及时使用。第二章住院与出院护理常规第一节 入院护理常规(1)一般皮肤病患者入院,除按内科入院常规护理外,需严格执行各种皮肤病的护理常规。(2)热情接待患者,详细介绍病区环境、管床医生、管床护士、病区主任及护士长,介绍《住院须知》、《探视陪护制度》及相关告知事项,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了解有关注意事项,消除陌生感。(3)重症患者、性病和传染性皮肤病患者应收住于单间病房或隔离病房。(4)做好入院评估,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根据不同疾病,有针对性地进行卫生宣教和疾病相关知识介绍,使患者对所患疾病有初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配合医师、护士的各项诊疗、护理工作。(5)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饮食调护,一般患者普食,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禁食鱼、虾、海鲜和辛辣食物及所致敏食物等。(6)患者入院后4小时内,护士需完成患者资料的收集与入院评估,填写好住院患者首次评估单。及时、准确、安全地落实治疗与护理措施。第二节 转科护理常规(1)遵医嘱需转入其他科室治疗的患者,应先电话通知转入科室护士作好迎接新患者准备。(2)在护理记录单中写上病情小结,携带病历和护理记录单护送患者至转入科室,将患者安置于病床上。(3)与转入科室护士进行护理交班,其主要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诊断、病情及阳性体征、主要治疗、饮食、情志、护理措施等。(4)按入院护理常规。第三节 出院护理常规(1)患者出院由主管医师决定,提前一日告知患者,管床护士介绍办理出院手续的方法。(2)为患者做出院宣教,包括病情观察、饮食、休息、睡眠、运动的正确方法、复查时间等。(3)将出院带药进行核对,向患者或家属讲明用法及注意事项,妥善保管。(4)向患者征求意见或建议,不断改进护理工作。(5)整理病历,书写出院护理小结,撤床头卡及各种治疗卡等。(6)管床护士帮助整理携带物品,并送至病区大门口;必要时协助联系车辆。(7)床单元按终末要求处理后,铺备用床准备接待新患者。第四节 健康教育常规一、门诊健康教育(1)使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康复保健知识,从而增强患者预防保健意识,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2)根据门诊健康教育的特点,采用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语言形式。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解释,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3)做健康教育时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所患疾病病种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4)门诊患者的观察期较短,根据短暂性特点,护士须视病情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既不影响患者治疗,又不延误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5)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表现出对患者充分尊重和友好,真诚礼貌相待,耐心负责的态度,切忌语气生硬或用说教的语言。二、住院期间健康教育(1)入院健康教育:介绍病房环境及设施;介绍管床医生、管床护士、病区主任及护士长;介绍住院须知及各项制度(如探视、留陪、安全管理等);订餐方法;告知住院费用清单查询的时间及方法;病房的卫生保洁宣教等。(2)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告知疾病名称、主要临床表现及相关知识;告知疾病的治疗方法及时间安排;告知疾病基本的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疾病日常饮食要求及起居护理常识;治疗后并发症的自我观察及防护等。(3)用药指导:口服药的作用、服药方法及时间;外用药的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的作用、服药方法及时间;特殊药物的储存与保管;易过敏药物用药前询问过敏史;静脉输液的药物及作用,输液时的注意事项;特殊药物的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等。(4)特殊治疗健康教育:专科治疗的操作方法、作用及注意事项;治疗后并发症的自我观察及防护。(5)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饮食调护。一般患者普食;疱疹样皮炎禁止食用谷胶类食物;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禁食鱼、虾、海鲜、浓茶、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及所致敏食物等。三、出院前健康教育(1)出院结账的时间、方法。(2)出院带药的作用、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3)出院后复诊的时间及注意事项。(4)出院后的饮食调护及生活起居指导。(5)疾病的自我护理及注意事项等。第五节 皮肤病一般护理常规(1)根据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执行分级护理。(2)做好入院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设施的使用方法,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介绍管床医生、管床护士、病区主任及护士长。(3)新入院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3天,体温正常者改为每日1次。测体温时注意腋下、唇或口腔粘膜有损害者,不宜在该处测温。每日记录二便1次;体重、血压每周测量1次。重、危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4)督促患者经常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禁用热水烫洗,禁用碱性强的肥皂沐浴。(5)根据病证性质调节室内温、湿度。病室按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室内光线良好。定期打扫、消毒,室内不宜放置花草,亦不应喷洒香水等物质。(6)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危重患者应分住病室或以屏风隔断。注意卧位舒适,必要时用支被架。衣被宜柔软,着宽松棉织内衣,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7)根据病情指导或协助患者进行药浴、擦药、湿敷等治疗时,注意保暖、避风寒。严重皮损、继发感染者,应按烧伤患者进行护理,床上用品每日更换并消毒灭菌。(8)光敏性皮肤病患者避免日光照射,外出时应采取避光措施。(9)根据医嘱、病情,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如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者给予低盐饮食;大面积糜烂渗出或表皮剥脱者则应给予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忌食兴奋性、辛辣刺激及可能致敏的食物。(10)皮肤性病的多数患者,在生活上虽能自理,但精神负担较重,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及时了解患者在情志、饮食、睡眠、生活起居、二便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做好健康指导。(11)24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血、尿、粪)及肝功能、肾功能等标本送检。(12)正确执行医嘱,根据证型不同,指导患者适宜的服药时间、温度与方法;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用药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无过敏、疼痛或吸收中毒等现象,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13)注意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观察皮疹形态、分布、瘙痒部位、性质、程度及进展情况;了解疾病发生的诱因、发病时间及全身的变化,并及时与医师联系,做好相应护理。(1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对传染性皮肤病按传染性疾病护理常规执行。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15)做好出院指导和卫生宣教工作,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改进工作。第六节 消毒隔离护理常规(1)医务人员进入诊疗室,应衣帽整洁。诊疗室内须备有流动水洗手设备,配备洗手消毒液,擦手用消毒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操作前后应洗手并进行手消毒。(2)治疗室布局合理,有清洁区、污染区的划分,拖把、抹布分区使用,定期消毒。(3)不同皮肤病患者应分开诊治,皮肤性病患者及传染性皮肤病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在诊断室、病检室、治疗室等区域留观时各区域应随时消毒,离开后做好终末处理。清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有消毒设备,并定时对设施、设备、医用物品及环境进行消毒。(4)室内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空气、物表、手、常规器械、消毒液等每月监测1次,并做好记录。坚持每日常规清洁、消毒、地面湿式清扫2次。(5)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6)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7)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8)皮肤性病及皮肤传染病患者应按病种分区隔离就诊及治疗。工作人员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手部清洗消毒。各种外敷药及物品应根据用途,分别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9)医疗废物按消毒隔离原则进行分类处理。(10)发生针刺伤等职业暴露后,立即对伤口进行处理,并上报相关部门。第三章急重症护理常规第一节 过敏性休克的护理常规(1)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2)松解患者紧身的领口、衣服,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分钟再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g,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3)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呼吸兴奋剂;此外还可给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5)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脏复苏的抢救措施。(6)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并做好记录,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7)中医中药:休克属“厥证”、“脱证”,多表现为“亡阳”,治则为回阳固脱,方用独参汤、四逆汤等。第二节 大面积皮肤脱落及糜烂渗出的护理常规(1)大面积皮肤脱落及糜烂渗出的患者宜住单人病房,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尽量减少室内人员流动。对房间、床单位等进行消毒灭菌,地面、桌面等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照射,每日2次;更换灭菌的床单、被套及枕套,每日1次,有污染时随时更换。(2)应派专人护理,进行换药操作时应派两人参与。护理人员换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换药前将所需物品一次备齐,避免反复进出房间。换药时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将制作好的纱布衣及换药使用的敷料、用具等独立包装灭菌后使用,尽可能地减少感染机会。(3)病室保持温暖,空气流通,慎防患者受凉。病室温度保持在26℃左右,湿度为50%~60%,以降低通过皮肤丢失的热量。(4)有条件者可按烧伤患者护理。进行全身暴露干燥疗法,使用护理支被架将被子支起。每天应清洗创面,根据患者情况可在换药前进行1∶8000的高锰酸钾浴,药浴时保证适宜的水温及室温,注意保暖。较大的水疱按无菌原则用注射器抽干疱液,若疱内为脓液,则应剪除疱壁,清洗创面。大面积表皮脱落者,按患者身材裁剪合适的单层纱布衣,将纱布衣灭菌处理后备用。换药时可用紫草油将纱布衣全部浸透稍拧干后为患者穿上,然后外罩一层干纱布衣,每日更换1~2次,保持纱布衣的油性,避免粘连。大面积糜烂者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清洗创面,然后使用0.1%黄连素溶液或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溶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48万单位加生理盐水500ml)浸透的单层纱布贴敷(将纱布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每日观察皮损情况,若纱布下无明显脓性渗出,则可将纱布留在原处,待新生上皮长出后自然脱落;若纱布下有明显脓性分泌物,则应揭去,清洗创面后更换新的药液纱布。若创面有感染,及时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遵医嘱使用外用药物。(5)腔口黏膜部位护理。口腔黏膜发生糜烂者,每日用生理盐水行口腔护理2~3次,进食前后使用2%碳酸氢钠液漱口;口唇上敷以凡士林油纱布或外涂金霉素甘油。口腔黏膜如发生真菌感染,可涂制霉菌素甘油。眼结膜用生理盐水冲洗每天2~3次,清除分泌物,白天以抗生素眼药水及地塞米松眼药水交替滴眼,每4小时1次,夜间入睡前涂足量眼药膏并以凡士林油纱布覆盖,以防睑、球结膜粘连。如眼结膜充血明显时,应及时请眼科医生会诊检查是否有角膜溃疡,若有则应做相应的积极处理,以免角膜溃疡愈合影响视力。鼻腔黏膜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2~3次,保持清洁。会阴部位每日用生理盐水或1∶8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2~3次,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6)预防压疮。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骨隆起突出部位防止摩擦并可外涂赛肤润或使用压疮贴以预防压疮的发生。有条件者可用翻身床。(7)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为患者准备专用的体温计、血压计。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腋下有皮损,测体温困难时,可用口表;口腔有糜烂者,可用肛表测量肛温。每日测量血压4次,测血压时肢体用消毒纱布包绕后,再绑血压袖带。观察并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及继发感染的发生。注意观察水疱的大小及紧张度、糜烂面的大小、黏膜损害的深浅度及全身症状。长期大剂量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时,应注意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高血压、精神异常、真菌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9)保持静脉通道的畅通,保护好血管。表皮广泛剥脱者输液管针不易固定,因此要求有计划的合理使用静脉,注意保护小血管,减少穿刺次数。穿刺后尽量使用较短的胶膏固定针柄,然后使用无菌纱布环形缠绕固定,经常观察穿刺局部的情况,避免药液外渗。必要时根据情况进行静脉置管。(10)病情好转后,大片痂皮脱落,应注意及时清除干净。痂皮不易脱落时劝告患者不可强行撕扯,可用无菌剪刀平皮肤剪除痂皮,或外擦硅油乳膏。(11)注意患者的情志变化,做好患者的心理调护。换药时患者疼痛剧烈,换药的动作要轻柔、快捷,必要时可局部外喷2%利多卡因溶液后换药。同时鼓励患者要坚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以利早日康复。经常与患者聊天,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赢得患者的信任。指导患者多听音乐,以舒缓心情,分散注意力,缓解疾痛。(1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口腔黏膜糜烂者可进流质,好转后进半流质食物,鼓励多饮水及果蔬汁。不能进食者可行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补充足够热量。(13)做好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按医嘱用药,定期复诊。第三节 创面护理常规(1)评估创面的大小、黏膜损害的深浅度及全身症状等。(2)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3)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充分暴露伤口。(4)处理创面时如患者疼痛剧烈,可在处理前用2%利多卡因溶液外喷或使用镇静止痛药,操作宜轻巧、迅速,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创面的损伤。(5)根据创面情况,遵医嘱选择适宜的外用药。(6)大面积皮损应采用暴露疗法,保持创面干燥,使用护理支被架,避免皮损处与被服直接接触。糜烂处覆盖紫草油纱布,注意保持纱布的油性,避免撕脱表皮,外罩一层无菌纱布衣。渗液多、有感染者可进行湿敷,采用此法时需注意室内温度,防止着凉。(7)腔口黏膜部位的护理。眼结膜用生理盐水冲洗,每天2~3次,清除分泌物,然后根据病情选用眼药水滴眼,每4小时1次,夜间入睡前涂足量眼药膏并以凡士林油纱布覆盖,以防睑结膜、球结膜粘连。口腔黏膜糜烂者,用生理盐水行口腔护理,每日2~3次,进食前后使用2%碳酸氢钠液漱口。口唇上敷以凡士林油纱布或外涂金霉素甘油。口腔黏膜如发生真菌感染,可外涂制霉菌素甘油。鼻腔黏膜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2~3次,保持清洁。鼻腔有厚痂者,可用液体石蜡将痂软化后进行清洗,然后外涂金霉素甘油或抗生素软膏。会阴部有糜烂者可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后,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溶液湿敷,或外擦抗生素软膏。(8)窦道深的瘘管可用药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疮面较深者还需用探针试探其深度。(9)一般创面应每日换药1次;脓腐较多的创面每日换药1~2次。保持创面清洁,敷料干燥。(10)使用粉剂时药粉需均匀撒在创面或膏药上,散剂调敷干湿适宜。敷布范围可大于病变部位1~1.5cm。(11)对汞剂过敏者禁用丹药;眼部、唇部、大血管附近的溃疡以及通向内脏的瘘管均不能用腐蚀性较强的丹药;上丹药时需保护周围组织,不使丹药撒于创面外的正常皮肤上。(12)颜面部的疔疖勿自行挤压,以防脓毒扩散。(13)外敷药必须贴紧创面,包扎固定要注意松紧适度,固定关节时要注意保持功能位置。第四章病毒性皮肤病护理常规第一节 病毒性皮肤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皮肤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饮食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之品为宜,忌辛辣、鱼腥等动风发物及肥甘厚味动火之物。(3)衣着宜棉质、柔软、宽松,以减少衣物对皮损的摩擦。(4)如有水疱应待其干涸、结痂后自然脱落,不宜强行剥脱、撕破,以免引起感染,延缓皮损愈合的时间。(5)病毒性皮肤病多由于抵抗力下降所致,患者应注意生活有规律,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6)保持心情愉快,情志畅达,劳逸结合,防止过度劳累而导致抵抗力下降。第二节 单纯疱疹护理常规

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皮疹以群集性小水疱为特征。能引起多种部位感染,但以口周、鼻腔、生殖器等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好发。本病有自限性,但可复发。【中医常见辨证分型】

1.肺胃蕴热型

[证候]面部红斑、水疱,尤以口角、唇缘、鼻侧为多,灼热刺痒。口干口苦,身热心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型

[证候]局部皮疹以水疱、糜烂为主,多见于外阴部,灼热疼痛,常伴尿频尿急,小溲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3.阴虚内热型

[证候]多见于迁延数日或反复发作者,局部皮疹为簇集水疱,可有色素沉着,口干咽燥,午后潮热。舌红或绛,苔少或光,脉细数。【病情评估】(1)观察精神、食欲、有无发热等情况。(2)皮疹好发于皮肤与黏膜交界的部位,注意皮疹的部位、颜色、分布形态、有无皮肤感染及瘙痒不适等。(3)根据中医辨证、舌脉象收集病证信息。【一般护理】(1)按病毒性皮肤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病情较重者宜卧床休息。(3)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有利于创面愈合。(4)不要烫洗、搔抓患处,防止继发细菌感染。(5)如水疱未破,可外擦金霉素甘油;水疱破溃感染,可外擦抗生素软膏。【辨证施护】

1.肺胃蕴热型(1)局部水疱大,不宜挑破,可局部消毒后用注射器沿边缘抽出疱液,但不除去疱皮,以防止继发感染。(2)病发于眼部者,遵医嘱给予抗病毒眼药水滴眼,以防病毒性角膜炎。(3)饮食宜清淡,多食水果蔬菜,少食煎烤油炸食品,禁烟酒、忌辛辣、鱼腥动风发物。(4)大便干结者可饮银花露、多吃香蕉以润肠通便,必要时用番泻叶代茶饮;也可每日早晚顺时针按摩腹部10~15分钟,增进肠蠕动,促进排便。(5)中药汤剂宜温服。(6)做好情志护理,耐心安慰患者,使其心情平和。

2.湿热下注型(1)着宽松、柔软的内衣,注意外阴清洁,勤换内衣裤,每日可用温水或1∶8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2)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可多食绿豆汤、苡米粥,以健脾利湿。服药期间忌荤腥、油腻、辛辣食物。(3)注意休息,保持身体舒适,睡眠充足。(4)生活起居要适应四时气候变化,注意个人卫生。(5)大便干结者可饮银花露、多吃香蕉以润肠通便,必要时用番泻叶代茶饮或服用麻仁丸以泻热润肠;也可每日早晚顺时针按摩腹部10~15分钟,增进肠蠕动,促进排便。

3.阴虚内热型(1)注意身体的锻炼,生活起居应有规律。(2)平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做到心境坦然,精神舒坦,心气调和,以促进机体的恢复。(3)中药汤剂宜温服。(4)经常反复发作者,需注意有无其他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的原发病,并积极治疗。(5)口干咽燥者宜生津润燥,可饮沙参麦冬汤。【健康指导】(1)合理膳食,饮食宜清淡。多食水果及蔬菜,禁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用番泻叶代茶饮。(2)局部皮疹保持皮肤清洁,促进干燥结痂,预防继发细菌感染。(3)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情绪紧张、劳累。(4)积极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5)单纯疱疹多发生于发热后或月经期前后,需注意休息、勿劳累,生活起居顺应四时变化,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第三节 带状疱疹护理常规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多见于成人,典型症状发生前,常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缺乏等。在即将出现皮疹的部位皮肤不适,局部疼痛,在出现全身或局部症状1~4日后,皮肤出现群集的小水疱或丘疱疹,疱液澄清或血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基底绕以红晕。皮疹一般不超过躯干中线。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亦可见于腰腹部,四肢及耳郭后。局部淋巴结常伴有疼痛。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消退后遗疼痛。【中医常见辨证分型】

1.肝经郁热型

[证候]证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2.脾虚湿蕴型

[证候]证见黄白水疱,易破裂,糜烂流水,疼痛尤甚,口干渴,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型

[证候]证见疱疹基底暗赤,疱液成为血水,疼痛剧烈难忍,亦有皮疹虽已消退,但局部仍感疼痛难忍,以致夜寐不安,精神萎靡,多见于老年人。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苔白,脉沉涩。【病情评估】(1)皮肤损伤情况,有无传染病,注意全身情况及免疫功能状况。(2)疼痛、烦躁、焦虑程度。(3)饮食、睡眠状况。(4)根据中医辨证、舌脉象收集病证信息。【一般护理】(1)按病毒性皮肤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取健侧卧位,避免搔抓及摩擦,保持创面清洁,以防止水疱破溃及继发感染。(3)疱疹发生于头皮、腋下、外阴等有毛发部位时,应剪去局部毛发,便于局部用药及治疗。(4)累及眼部时,可遵医嘱滴眼药水,每2~3小时1次,晚间用1%的红霉素眼膏涂眼。鼓励患者多做眨眼运动,防止粘连。注意观察视力情况及其他合并症的发生。(5)局部有感染者,可用1∶8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6)局部淋巴结肿大者,可伴发热,应注意观察体温,脉搏的变化。(7)免疫功能低下者,遵医嘱使用相关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反应。(8)应与婴幼儿或湿疹患儿隔离,以防后者发生水痘或疱疹性湿疹。【辨证施护】

1.肝经郁热型(1)病室内通风良好,室温宜偏凉。(2)饮食宜清淡,多食西瓜、冬瓜、菠萝及扁豆等清肝湿热之食品。(3)局部水疱不宜挑破,大的水疱可消毒后,用注射器从疱壁边缘抽吸疱液,但不除去疱壁,以防继发感染。(4)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遵医嘱可用清热利湿的通腑合剂。(5)若发于眼部,注意眼部的护理。(6)服用龙胆泻肝汤,中药制剂宜凉服。服药期间,注意病情变化,若出现胸闷、恶心、腰痛及便秘者宜停服草药,多饮水。(7)疼痛明显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或针刺外关、曲池、三阴交等穴。(8)可配合刺络拔罐、中药离子喷雾等物理治疗。(9)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忌急躁、发怒。

2.脾虚湿蕴型(1)保持室内干燥,温度适宜,避免潮湿。(2)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大便稀溏的患者忌食生冷水果。(3)渗液多时给予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溶液进行局部湿敷,或1∶8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局部湿敷。(4)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勤换衣被,防止感染。(5)不要过度疲劳,严重者须卧床休息。(6)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如青菜、红薯等,也可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2~3次,每次10~15分钟,以缓解腹胀感。(7)疼痛明显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或针刺外关、曲池、三阴交等穴。(8)可配合中药离子喷雾、氦氖激光照射、红光照射等物理治疗。

3.气滞血瘀型(1)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2)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配合治疗。(3)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4)疼痛甚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可配合进行紫外线照射、中药蒸气浴等物理治疗。(5)适当锻炼,防止外感邪气,并注意顺应四时的变化,如冬季晨练适合在太阳出来后进行,夏季注意不要在太阳直射下进行锻炼,运动后注意适当补充水分。(6)消耗性疾病患者,如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需积极治疗,并注意增强体质。【健康指导】(1)注意适当休息,必要时卧床休息。(2)保持心情舒畅,情志稳定,避免急躁、生气。(3)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户外锻炼。(5)如局部遗留神经痛者,应及时就医。第四节 水痘护理常规

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全年皆可发生,冬春多见。以6~9岁小儿多见,但临床上有成人发病增多的趋势。其临床特征为发热,皮肤粘膜相继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且上述各期皮疹同时存在,预后一般良好,可获终身免疫。【中医常见辨证分型】

1.风热挟湿型

[证候]发热轻微、鼻塞流涕、咳嗽、喷嚏。起病后1~2天出疹,疹色红润,疱液清亮,分布稀疏,此起彼伏,瘙痒轻微。色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2.热毒炽盛型

[证候]壮热烦躁,口渴欲饮,面红耳赤。疹色红赤或紫暗,疱浆浑浊,分布稠密,瘙痒较剧。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是水痘重症。舌红,苔黄厚而燥,脉洪数。【病情评估】(1)观察体温、精神及食欲情况。(2)注意皮疹的部位、颜色、分布、形态的变化、有无皮肤感染及瘙痒不适。(3)根据中医辨证、舌脉象收集病证信息。【一般护理】(1)按病毒性皮肤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患者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鼓励多饮水,每日饮水量3000 ml。(3)皮疹处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软膏外擦,每日2次;皮疹处瘙痒时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炉甘石洗剂外擦。(4)观察皮疹分布的稀密、部位、形态、色泽等变化。(5)进行呼吸道的隔离,勿与湿疹、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同室,避免传染。【辨证施护】

1.风热挟湿型(1)发热期间多饮水,进流质、半流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油腻之品。(2)勤换内衣,出汗较多时,注意及时擦干汗渍,及时更换衣物,防止着凉。(3)皮肤痒甚者可在疱疹未破溃处涂擦复方炉甘石洗剂;疱疹破溃处可涂擦抗生素软膏。(4)中药汤剂宜温服。(5)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喷嚏者,宜辛凉解表,可给予银翘散加减。

2.热毒炽盛型(1)高热伤津者,卧床休息,注意监测体温,可用芦根煎水代茶饮,每日500~1000 ml。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敷等,忌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2)大便秘结者可给予蜂蜜、香蕉、果仁等润肠通便之品,必要时可用番泻叶代茶饮。(3)根据医嘱给予1∶8000的高锰酸钾浴,以防继发感染。(4)做好情志护理,对患者态度和蔼,帮助其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解除其恐惧感。(5)疱浆浑浊,分布稠密,瘙痒较剧者,需清洁皮损后,涂抗生素软膏保护,忌搔抓。(6)中药汤剂宜偏凉服。【健康指导】(1)慎起居,避风寒。患者居室应通风良好,注意保暖。(2)出疹期饮食宜清淡,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为宜,忌荤腥发物;恢复期给予鸡蛋、牛奶、瘦肉等,注意补充水分。(3)隔离患者,直至皮疹全部结痂脱落。(4)水痘流行期间,易感者应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水痘患者。(5)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以防止细菌感染。(6)恢复后期可适当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7)注意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燥,衣被以柔软、宽松为宜,使其舒适,便于活动和休息。第五节 Kaposi水痘样疹护理常规

Kaposi水痘样疹(Kaposi's varicelliform eruption)因由Kaposi于1854年所描述而得名,其特点为在异位性皮炎或其某种皮肤损害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脐窝状水疱性皮疹。主要由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及柯萨奇A16病毒所引起。多见于3岁以内的儿童,也可发生于成人。【中医常见辨证分型】

1.湿热热留型

[证候]皮疹以水疱为主,稍久则变为脓疱,疱破糜烂或呈坏死,伴有发热,食欲减退,体倦乏力。舌质红,苔薄黄,脉濡数。

2.正虚毒留型

[证候]皮疹以脓疱、坏死为主,严重时播散全身,脓水浸淫,体无完肤。舌质淡红,苔少,脉细弱。【病情评估】(1)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湿疹、异位性皮炎或某种皮肤病病史。(2)了解水疱的特点及伴随的全身症状。(3)根据中医辨证、舌脉象收集病证信息。【一般护理】(1)按病毒性皮肤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积极治疗湿疹、异位性皮炎等皮肤病。(3)患者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鼓励多饮水。(4)少数患者可并发脑炎、角膜炎、角膜溃疡等,故需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神志及视力变化。(5)患者的衣物、用具需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辨证施护】

1.湿热热留型(1)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的通畅,以利毒素的排除。(2)皮损以溶液湿敷为主,如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溶液、3%硼酸溶液等,需保持湿敷纱布的清洁、湿润。(3)勿搔抓皮疹,忌用热水烫洗皮肤。(4)发热的患者需卧床休息,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汗出后及时更换衣物,擦干汗液,防止受凉。(5)脓疱、疱破糜烂者清洁皮损后,外用抗生素软膏。

2.正虚毒留型(1)皮疹泛发时,着宽松、透气、柔软的内衣,避免对皮肤的刺激。(2)渗液较多伴脓疱或坏死时,用生理盐水清洗皮损后,给予1∶8000的高锰酸钾浴,再涂以抗生素软膏,不可强行撕破疱壁。(3)衣物、被服须进行曝晒消毒,使用的用具亦须进行消毒处理。(4)饮食宜富有营养,利于消化和吸收为宜。【健康指导】(1)积极治疗慢性皮肤病。(2)患有单纯疱疹的患者需与婴幼儿、湿疹、异位性皮炎及脓疱疮等患者隔离。(3)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第六节 传染性软疣护理常规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所致的表皮传染性疾病,其特点为在皮肤上发生蜡样光泽的小丘疹,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常为与他人共用搓澡巾后被传染,也可通过性接触而传播。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潜伏期为14~50天,儿童好发于面部、躯干及四肢,成人皮损好发于下腹、耻骨部、生殖器及腹内侧等部位。【中医常见辨证分型】

1.热毒聚结型

[证候]皮疹初起,疣体数目多且大,或伴有潮红微痒。口干,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2.脾虚湿阻型

[证候]皮疹反复发作,疣体数目较少且颜色清淡或灰白。纳差,大便溏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病情评估】(1)皮疹状况、数量、有无继发感染。(2)有无焦虑、恐惧感。(3)根据中医辨证、舌脉象收集病证信息。【一般护理】(1)按病毒性皮肤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用2%活力碘消毒患处,用无菌镊子挤出其内容物,再以2%活力碘涂擦腔内,治疗后患处勿沾水。(3)患者衣物应煮沸消毒或曝晒消毒。【辨证施护】

1.热毒聚结型(1)密切观察新出现的疣体并及时治疗,防止自身接种。(2)避免搔抓,以防病毒自身接种而致皮疹扩散。(3)遵医嘱服用解毒消疣汤,方药:大青叶15g,板蓝根15g,连翘10g,土茯苓20g,香附12g,郁金12g,赤芍12g,浙贝母10 g,紫草12g,甘草5g。中药汤剂宜温服。(4)局部消毒后将疣体刮去,大的疣体刮除后创面渗血可用棉签压迫止血,疣多者可分批刮除。

2.脾虚湿阻型(1)加强情志调护,指导患者避免焦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2)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肥厚、油腻之品,多食蔬菜水果。(3)遵医嘱服用健脾化湿、散结消疣的复方薏苡仁汤,方药:薏苡仁30g,白术12g,北芪12g,茯苓12g,香附10g,萆薢12g,白花蛇舌草15g,怀山药12g,甘草5g。中药汤剂宜温服。(4)可用液氮冷冻、电灼等物理疗法。损害大有蒂者可用手术剪除。(5)有些继发感染的传染性软疣可涂擦抗生素软膏。【健康指导】(1)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到公共场所沐浴或游泳应带塑料袋将衣物放在袋中,不要将衣物直接放在更衣箱中。使用自己的浴巾及搓澡用品,避免交叉感染。(2)患者与家人衣物分开洗涤,并进行煮沸或曝晒消毒。(3)不要用力揉搓皮肤,勿强行剥离痂皮。(4)儿童患病时,因恐惧和疼痛,不能合作,应向家长告知坚持彻底治疗的必要性。(5)幼儿园儿童有发病者,应进行隔离护理。(6)宣传普及健康卫生常识,改掉不良的搓澡习惯。第七节 扁平疣护理常规

扁平疣(verruca planae)又称为青年扁平疣,中医称为“扁瘊”,是由乳头瘤病毒引起的表皮赘生物,因其皮疹扁平而得名。主要侵犯青少年。大多突然出现米粒至绿豆大小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质硬,呈浅褐色或正常皮色,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多密集成条索状排列,一般无自觉症状或偶有微痒感,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病程慢性,可持续多年也可突然自行消退不留痕迹。【中医常见辨证分型】

1.风热客表型

[证候]皮疹初发,粟粒至黄豆大小扁平隆起,色淡红,散在分布伴瘙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肝火旺盛型

[证候]面部泛发皮疹,色红,伴口苦咽干,胸胁胀满,烦躁不寐,眩晕头痛,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3.肝虚血燥型

[证候]皮疹日久不消,数目较多,色淡褐或深褐,伴面色无华,爪甲不荣。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病情评估】(1)评估皮疹分布情况。(2)评估皮损的形态、颜色,是否有自觉症状。(3)根据中医辨证、舌脉象收集病证信息。【一般护理】(1)按病毒性皮肤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室内环境整洁,空气新鲜,以利于休息和睡眠。(3)外治除疣后,若局部出血、渗液,应进行包扎,不要与水接触,外涂抗生素软膏,以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4)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角质剥脱剂在皮损表面涂擦,同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反应,保护正常皮肤黏膜。【辨证施护】

1.风热客表型(1)遵医嘱使用疏风清热、解毒消疹的中药泡水代茶饮。(2)适当多饮水,以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3)勿搔抓皮损,或过度搓擦皮损,避免同形反应的发生。

2.肝火旺盛型(1)做好情志护理,多与患者交谈,让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使其能保持平和心态,正确对待疾病。(2)眩晕头痛者,注意卧床休息,不做或少做旋转、弯腰动作,同时注意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3)用清肝泻火、解毒消疹的中药饮片泡水代茶饮,如菊花甘草汤、五味消毒饮等。(4)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发物,禁烟酒。溲赤便秘者多饮水,给予麻仁丸口服,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

3.肝虚血燥型(1)遵医嘱使用养血柔肝,活血散结的中药泡水代茶饮。(2)饮食宜有营养、清淡,忌生冷、甘肥,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结者可饮银花露、多吃香蕉以润肠通便,必要时用番泻叶代茶饮,也可每日早晚顺时针按摩腹部10~15分钟,增进肠蠕动,促进排便。(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4)遵医嘱行穴位注射治疗,取穴血海、风池、大骨空;方法:每次选1~2个穴位,采用10%川芎注射液或10%防风注射液,每穴注射1~1.5ml,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健康指导】(1)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以免因自身接种而致皮损泛发。(2)扁平疣有自限性,可在1~2年内自行消退,鼓励患者树立信心。(3)避免熬夜,以防过度疲劳,注意起居有节。(4)饮食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性食物。(5)接触皮损后应立即洗手,防止传染。(6)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治疗与传播途径,鼓励患者正确地对待疾病,增强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7)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他人的脸盆、毛巾。(8)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一些可能造成永久性瘢痕的治疗方法,不宜使用。第八节 寻常疣护理常规

寻常疣(verruca vulgaris)祖国医学中称“千日疮”,俗称“瘊子”、“刺瘊”等。多见于青少年特征为初起为针尖大小的丘疹、逐渐扩大到豌豆或更大,呈圆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触之坚硬,高出皮面,灰黄、污黄或污褐色,遇撞击或摩擦后易于出血,偶见感染。数目不等,可单个也可多个,一般无自觉症状,或压痛,好发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中医常见辨证分型】

1.肝经郁热型

[证候]皮疹初起,疣体较小,数目较少,大便干结,心烦胁痛,口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

2.气滞血瘀型

[证候]皮疹日久,疣体较大,数目较多,表面粗糙灰暗,质硬坚固,舌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病情评估】(1)观察皮疹的部位、颜色。(2)注意皮疹分布、形态的变化,有无皮肤感染及瘙痒不适。(3)根据中医辨证、舌脉象收集病证信息。【一般护理】(1)按病毒性皮肤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避免对皮损摩擦和撞击,以防出血和继发感染。(3)局部治疗后需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4)注意观察局部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疼痛、水肿、化脓、过敏反应及色素沉着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遵医嘱对症处理。(5)足部皮损须穿宽松透气鞋子,并经常更换袜子,保持足部干净,避免感染。【辨证施护】

1.肝经郁热型(1)生活规律,起居有节,增强机体的抵抗力。(2)保持精神愉快、乐观。(3)饮食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4)保持局部清洁、干燥。(5)可用大黄30g,红花10g,莪术30g,板蓝根20g,紫草15g,75%酒精500 ml浸泡1周后取药液,外擦疣体,每天2~3次。

2.气滞血瘀型(1)生活起居有常,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2)多食润泽肌肤之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等,忌食辛辣之品,禁烟酒。(3)避免对局部皮肤的刺激,避免搔抓,防止因自体接种而导致数目增多。(4)局部忌涂含激素的软膏。(5)可采取外洗、外擦、外敷、推刮、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6)疣体数目多且大的,宜内外治相结合。对一些大的寻常疣可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和冷冻治疗,同时内服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中药汤剂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健康指导】(1)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治疗与传播途径,鼓励患者正确地对待疾病,增强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急躁、忧虑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3)寻常疣有自限性,可在1~2年内自行消退,鼓励患者树立信心。(4)目前治疗手段多种,如:中药外洗、药物点涂、冷冻疗法、电灼疗法、激光等,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应用,避免出现较深的创面,导致伤口的难以恢复,加重痛苦。第九节 跖疣护理常规

跖疣(verruca plantaris)为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外伤、摩擦可为其发病的诱因,足部多汗与跖疣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好发于足跟、跖骨头或趾间受压处,有时可在胼胝的基底上发生或两者同时并存。单发或多发,有时在一个较大的跖疣四周,有散在性细小的针头大的卫星疣。【中医常见辨证分型】

1.风热客表型

[证候]发疹早期发展迅速,皮疹较少,散在分布,针头至黄豆大小乳头状突起,表面粗糙,或伴轻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气滞血瘀型

[证候]足底受压处皮疹肥厚,表面粗糙或有小黑点,压痛明显,伴足部皮肤干燥皲裂,病程缓慢。舌淡,苔紫红,脉涩。【病情评估】(1)好发年龄及可能的发病原因。(2)注意皮疹部位、颜色、分布、形态的变化、有无皮肤感染。(3)根据中医辨证、舌脉象收集病证信息。【一般护理】(1)按病毒性皮肤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避免对皮损摩擦和撞击,以防出血和继发感染。(3)局部治疗后需保持局部的干燥,足部需穿宽松透气鞋子并经常更换袜子,保持足部干净,避免感染。【辨证施护】

1.风热客表型(1)可遵医嘱使用疏风清热、解毒消疹的中药泡水代茶饮。(2)适当多饮水,以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3)本病具有自身传播的特点,应避免搔抓,以防病毒自身接种而致皮疹扩散。(4)可用大青叶30g,板蓝根30g,三棱25g,莪术30g,乌梅30g,煎水2000ml,浸泡擦洗疣体30分钟,每日1次。(5)数目较少时,可采用冷冻、电灼、激光等物理疗法。

2.气滞血瘀型(1)可遵医嘱服用活血化瘀,软坚消疣的中药汤剂。中药汤剂宜温服。(2)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油腻、腥荤发物。(3)宜穿柔软、透气的鞋,穿棉袜,保持足部的干燥。(4)避免搔抓,以防病毒自身接种而致皮疹扩散。(5)足部皮肤干燥皲裂者,每晚用温水泡足,涂抹厚层润肤霜或5%的水杨酸软膏后穿棉袜,以利皮肤的滋润,尤其是在干燥的冬季。(6)局部治疗可采用冷冻、手术挖除等方法。【健康指导】(1)穿宽松、透气、柔软的鞋子,减少鞋子对足部的摩擦。(2)保持足部的清洁、干燥,避免不利因素的刺激。(3)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如:中药外洗、药物点涂、冷冻疗法、电灼疗法、激光等,避免出现较深的创面,导致伤口的难以恢复,加重痛苦。(4)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接触患者皮损后立即洗手。(5)避免搔抓,以防病毒自身接种而致皮疹扩散。第十节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护理常规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pidermodysplasia verruciformis),本症由Lewandowsky和Lutz于1922年首先报道,其特点为全身发生泛发性扁平疣及寻常疣样损害。多自幼年发病,也可初发于任何年龄,好发于面、颈、躯干及四肢。临床根据皮损类型分为扁平型、花斑癣型和点状瘢痕型。此外,常伴有掌跖角化、指甲改变、雀斑状痣及智力发育迟缓,病程极慢,经年累月不退,约20%患者可发展成鳞状细胞癌。【中医常见辨证分型】

1.肝经郁热型

[证候]单个皮损为米粒到黄豆大的扁平疣状丘疹,圆形或多角形,紫红或褐色,数目较多,分布较广泛。舌暗红,苔黄,脉弦数。

2.瘀毒聚结型

[证候]皮损轻度凹陷,角化亦轻微,有时自觉痛痒,病程迁延不愈。舌暗紫,苔白腻,脉涩。【病情评估】(1)好发年龄及可能的发病原因。(2)评估皮疹发生的部位、颜色、分布、形态等。(3)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支持。(4)根据中医辨证、舌脉象收集病证信息。【一般护理】(1)按病毒性皮肤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可采取冷冻疗法,治疗后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3)密切观察皮疹的变化,尤其是光照部位的损害,尽早发现恶变的情况。(4)一旦发生恶变,尽早外科手术切除,术后密切观察手术伤口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辨证施护】

1.肝经郁热型(1)病室内凉爽、整洁,空气流通。(2)饮食清淡,多食西瓜、冬瓜、扁豆等清肝胆之火食品。忌食辛辣、肥甘厚味动火之物。(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生气、暴怒,注意适当休息。(4)遵医嘱服用疏肝清热、化瘀散结的中药汤剂。中药汤剂宜凉服。

2.瘀毒聚结型(1)保持病室内温湿度适宜,通风透气。(2)饮食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禁烟酒,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3)条畅患者情志,消除其焦虑、忧郁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4)指导患者的生活起居,保证休息和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5)解除瘀毒聚结,可以橘叶泡水代茶饮。(6)避免强烈的日晒,外出时使用遮阳的工具。(7)皮疹处避免搔抓、摩擦、挤压等不良刺激。【健康指导】(1)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避免电离辐射、紫外线的损伤,做好防护工作。(2)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3)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切忌盲目治疗。(4)经常随访观察,以防癌变的发生,一旦发现异常,一定要到医院进行及时的诊断治疗。第十一节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hang-foot and mouth disease)是以手、足及口腔发生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可散发与流行,多在夏秋季流行。【中医常见辨证分型】

1.温毒袭肤型

[证候]低热,纳呆,口腔和手足水疱,部分迅速破溃。舌质红,苔少,脉浮数。

2.湿热蕴结型

[证候]指趾甲周及足跟侧缘水疱,脘腹微胀,大便干结,小便色黄且浊。色质红,苔薄黄微腻,脉濡数。

3.心脾积热型

[证候]口腔硬腭水疱,周围绕以红晕,指趾端水疱或破溃,伴口干欲饮,小便短赤。舌尖红,苔少或薄黄微干,脉细数。

4.阴虚内热型

[证候]水疱大部分干涸,但有少许复发趋势,干咳少痰,鼻燥口干。色质红,少苔,脉虚细。【病情评估】(1)体温、精神及食欲情况。(2)注意皮疹部位,颜色的变化,有无皮肤感染。(3)根据中医辨证、舌脉象收集病证信息。【一般护理】(1)按病毒性皮肤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注意口腔卫生,做好腔口护理,防止继发感染。(3)对患者进行隔离,以免发生大流行。(4)观察皮疹的部位、颜色、形态等变化。【辨证施护】

1.温毒袭肤型(1)饮食上给予易消化、柔软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发热者可给予西瓜汁、苹果汁、蜂蜜等,禁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可给予鲜芦根15~30g煎水,分数次饮用。(2)口腔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给予导赤散以清心泻火解毒。(3)手足水疱需注意保持干燥、清洁,穿透气、宽松的鞋、袜。(4)中药汤剂应少量多次温服。

2.湿热蕴结型(1)多食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番泻叶代茶饮。同时每日可早晚顺时针按摩腹部10~15分钟,增进肠蠕动,促进排便。(2)皮疹勿搔抓,着宽松棉质内衣。(3)注意室温应适宜,保持空气流通。(4)鞋袜宜宽大、透气,避免对水疱的挤压,必要时遵医嘱抽吸水疱,用3%的硼酸溶液或0.1%的利凡诺溶液作局部湿敷。

3.心脾积热型(1)饮食应柔软、易消化,温度偏凉,不宜进食过烫、过咸、过辣的食物。(2)着宽松、棉质、透气的鞋袜,保持创面的清洁、干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