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6 06:07:48

点击下载

作者:《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ISBN 978-7-117-18671-1

Ⅰ.①中… Ⅱ.①中… Ⅲ.①高血压-治疗-指南 Ⅳ.①R544.105-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21461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编  著:《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  编:100021E - mail:ipmph@pmph.com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制作时间:2018年1月版 本 号:V1.0格  式:epub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8671-1策划编辑:王凤丽责任编辑:张乃戈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

顾   问:刘力生

主任 委 员:吴兆苏 霍 勇

副主任委员:王 文 赵连友 朱鼎良

编撰委员会:

陈鲁原 陈伟伟 鄂啟顺 郭冀珍 孔灵芝 李南方

刘 蔚 洪昭光 黄 峻 隋 辉 孙宁玲 唐新华

王 文 王增武 王正珍 吴兆苏 谢晋湘 杨进刚

姚崇华 于 康 朱鼎良

学术委员会:

蔡纪明 陈春明 陈小明 初少莉 崔 炜 戴秋艳

高平进 高润霖 顾东风 胡大一 胡盛寿 蒋雄京

贾友宏 李小鹰 李 勇 李新立 林金秀 林曙光

路方红 罗惠平 马淑平 牟建军 彭晓玲 钱卫冲

宋 军 施小明 孙 刚 孙英贤 陶 军 王继光

王临虹 王拥军 王云献 汪道文 魏万林 吴海英

肖 砾 谢良地 徐 建 徐晓莉 徐新娟 杨天伦

杨新春 袁 洪 于晓松 詹思延 张维忠 张新华

张向东 张宇清 张亮清 张子新 周晓芳 朱曼璐

祝墡珠 祝之明

秘书处:王 文 隋 辉 杨进刚 陈伟伟主办单位:

中国高血压联盟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支持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合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层卫生司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循证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脑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

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

北京军区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高血压杂志前 言《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制定的背景与过程:1.是慢性病防治的需要

2011年9月,联合国举行了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的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提出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通常指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控任务和要求。2012年5月,卫生部等15个部委联合制定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明确指出,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把高血压防控作为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强调要通过控制高血压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凸显了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性。2.是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的重要措施

当前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41%,每年死亡350万人口,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国内外研究均证实,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减少40%~50%的脑卒中和15%~30%的心肌梗死危险。因此,控制高血压是心血管病防治的切入点。

估算2012年我国有高血压患者2.7亿,但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低于40%和10%,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存在许多认识误区且治疗的依从性差。有调查表明,初诊高血压治疗一年的依从性仅为30%,严重影响了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改善。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危害及长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很有必要,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是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的重要措施和助推器。3.是正面宣传科学的健康知识,澄清高血压认识误区,抵制伪科学的武器

高血压常见的认识误区比比皆是,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无不适症状,可以不用降压药;凭感觉用药,头晕吃药,头不晕停药;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用食疗或理疗仪器,不服用降压药;认为是药三分毒,不愿意长期服用降压药;跟着广告走,频繁更换降压药;听信伪科学宣传,相信有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等。

针对以上错误认识,有必要正面宣传科学的高血压防治知识。4.是高血压规范化教育权威和科学的指导教材

目前我国健康教育的碎片化及不规范性,已不能适应高血压防治的新要求。亟须制定国家级权威、科学和实用的高血压教育教材及医务人员开展高血压教育的指导性文件。5.《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制订的过程

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基层卫生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的指导下,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制定《指南》。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循证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等为合作单位。

2012年7月1日在西安举行指南制订启动会,来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主办单位和相关学会的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确定了《指南》的编写框架,20余位有关领域的专家(临床、营养、运动、健教、社区、管理)撰写了初稿。此后,在上海、杭州、南京、天津、成都、北京召开了多次专家、基层医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健康教育人员参加的意见征集会和高层专家讨论会,对《指南》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2013年4月19日举行专家定稿会。2013年6月19日征求了基层医生和媒体代表的意见。《指南》的发表是指南委员会集体智慧的结晶。《指南》仍可能存在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2013年9月Table of Contents1 医务人员对患者教育的责任与内容 1.1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教育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1.2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内容1.3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方法1.4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技巧2 高血压的基础知识 2.1 血压是怎样形成的2.2 高血压的定义2.3 高血压的易患对象2.4 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状况2.5 如何早期发现、确诊高血压2.6 高血压患者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3 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3.1 高钠、低钾膳食3.2 超重/肥胖[12-13]3.3 过量饮酒3.4 精神长期过度紧张3.5 吸烟[19]3.6 体力活动不足3.7 高血压发病不可逆的危险因素4 高血压的危害 4.1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4.2 心血管病总体危险评估5 高血压的治疗 5.1 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5.2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常识5.3 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5.4 高血压并发症的处理5.5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6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6.1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方式和内容6.2 家庭血压测量7 高血压的认识误区 7.1 高血压常见的认识误区7.2 识别伪科学8 健康宣传顺口溜9 指南的推广与效果评估附录1:常用降压药附录2:固定配比复方制剂参考文献致 谢1 医务人员对患者教育的责任与内容1.1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教育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高血压一旦发生,就需要终身管理。患者除了就诊时与医生有短暂的交流,大部分时间需要进行自我血压监测与管理。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逐步掌握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和技能,促其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以达到自觉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降压达标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营养师、公共卫生人员、健康教育人员在内的各类医务人员,都有责任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因地制宜地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讲解教育。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保健院、健康教育所等在内的基层医疗或健康管理机构是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基层医务人员是高血压教育的主力军。1.2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内容1.2.1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干预

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提供相应的教育内容和行为指导。详见表1和表2。1.2.2 分层目标教育

健康教育计划的总目标可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目标,将每个层次目标设定为患者可以接受、并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而前一层次目标是达到后一层次目标的基础。如对肥胖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促进其减肥,可推荐下列顺序:健康教育计划——效应1(如知识提高等)——效应2(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效应3(体重控制)——效应4(血压控制)——效果(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下降)。1.3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方法1.3.1 医院健康教育(1)门诊教育:

候诊时,采取口头讲解、宣传栏、黑板报、小册子、广播、医院视频健康教育联播系统、录像、电子显示屏、电脑触摸屏、多媒体投影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表1 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续表表2 医务人员不同阶段对高血压患者教育的重点内容

随诊时向患者提供高血压自我保健的健康教育处方。告诉患者看病前应该做什么准备,如目前的用药清单、带上药品包装;近3~7天每天晨服药前血压和入睡前血压自测情况记录;就诊前规律服药的基础上接受医生的效果评估;新出现的症状和问题(提炼1~3个问题)。

一分钟教育:大型医疗机构的医生工作繁忙,时间紧,可针对患者的主要问题进行一分钟重点教育。患者若信任医生,就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病例1:高血压伴肥胖。医生应告知患者,肥胖既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又是高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应积极调节饮食、少吃多动,每天体力活动1小时,每个月减轻体重0.5~1kg。坚持随访,控制好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病。

病例2:2级高血压,但治疗依从性很差的中年患者。医生要告知患者高血压不控制的危害;高血压需要长期治疗控制达标;坚持正规治疗,对预防并发症有益;每个月随访一次,在家里自测血压;降压目标是血压<140/90mmHg等。(2)住院教育:

住院治疗期间,可进行较系统的、循序渐进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技巧和自我管理的教育。患者出院时应进行出院教育和随访。告诉患者出现何种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复查诊治,或者立即与社区医生联系咨询,须将健康教育列入病区常规工作制度及整体护理措施。

重点教育内容:药物应用指导(患者所用药物的用法、剂量、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的注意事项等)、生活方式指导(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功能锻炼指导(适当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制订功能锻炼的计划,示范锻炼方法)、心理指导(对有心理障碍者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解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教育团队的组成:为保证对高血压患者规范的健康教育的开展,宜设立高血压或心血管专业健康教育与咨询岗位,可请富有临床医护经验的护士健康管理专员担任。1.3.2 社区和工作场所的健康教育(1)开展社区调查,发现社区人群的健康问题和主要目标人群;根据社区人群特点,确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社区人群对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健康意识;教育患者的家属、亲朋好友、近邻等对目标人群最有影响力人员,去影响患者,督促其遵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习惯。(2)根据不同场所人群的特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生活、工作、学习场所的健康教育活动。1.3.3 社会性宣传教育

利用节假日或专题宣传日(世界高血压日、全国高血压日、重阳节等),积极参加或组织社会性宣传教育、咨询活动。组织相关学科医务人员宣传正确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解答患者在高血压防治中出现的困惑和治疗问题;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发放防治高血压的自我检测工具(盐勺、油壶、体重计、计步器等);设置防治技能指导体验区(血压测量、健康膳食、适当运动等),帮助患者掌握高血压防治技能。1.4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技巧1.4.1 与患者谈话的技巧(1)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情绪,采取接纳的态度,要帮助、指导,不能批评、训诫。(2)与患者谈话时,语气要中肯、主动、热情,态度要和蔼,让患者感受到教育者的诚意。(3)根据患者病情和学习能力决定教育内容。表达要通俗,使其易于接受。教育内容应该是简单、重要、有用,并可多次重复,以加深患者的印象或使其熟练掌握某些技能。(4)掌握会谈时间,把握重点。避免不成熟的建议或承诺,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或导致医疗纠纷。1.4.2 电话随访的技巧

电话随访是一种开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形式,简单易行,成本低,方便有效。提高电话随访效能的技巧:(1)准备:

准备好随访时要了解的问题,将每次通话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2)询问:

在得到对方许可后,方可讨论与疾病相关的问题。(3)引导:

应善于引导患者正确描述自身健康状况,注意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4)语言:

在交流过程中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个性化交流,使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和关心。(5)保护:

注意自我保护,切忌大包大揽。(6)提醒:

预约下次电话随访的时间。2 高血压的基础知识要点1.高血压的定义及流行情况。2.如何早期发现、确诊高血压。3.高血压患者需要做的化验检查项目。2.1 血压是怎样形成的

心脏的收缩、舒张交替进行,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循环系统内持续流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血压。理想的血压是<120/80mmHg。

两上肢的血压可有轻度差别。若两上臂的血压差别较大,应按高的一侧的血压值来诊断高血压和评估疗效。

脉压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正常为30~40mmHg。脉压增大是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

无论是健康人还是高血压患者,血压都有昼夜节律的变化。白天,人体较活跃,身体需要更多的氧和营养,相应地需要大量的血液来输送,血压就高些。夜里睡眠时只需最小限度的氧和营养,血压就低些。大多数人一日24小时的血压节律:随早晨觉醒起床而上升,日间持续处于较高状态;晚上血压逐渐下降,在睡眠过程中降到最低,夜间1~3点为最低谷。

季节和环境温度的变化会使血压波动,冬季血压水平要比夏季高些。血压也会因运动、排泄等活动和兴奋、紧张、愤怒等情绪变化而升高。健康人血压暂时升高会很快恢复,如果出现慢性血压持续较高的状态,就成了高血压。2.2 高血压的定义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上肢血压,收缩压[1]≥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考虑为高血压。血压水平分级见表3。表3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

目前90%以上的高血压原因尚不明确,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如果血压高是由于某些疾病(如肾脏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称为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服药治疗的效果差,应当针对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后血压能有效降低甚至恢复正常。2.3 高血压的易患对象

高血压的易患对象有:血压130~139/85~89mmHg、摄盐过多、超重或肥胖、长期过量饮酒、吸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大、有高血压家族史、男性≥55岁及更年期后的女性。有以上情况者,建议每6个月测量1次血压,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2.4 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状况

1959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仅为5%,2002年上升到19%,估计每年新增加1000万例患者,估算2012年1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2]24%,全国高血压患者达2.7亿。可见,伴随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的进程,加上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同时应注意,现在高血压越来越年轻化,儿童和中青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原因的首位(41%),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此病。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至少700万,心肌梗死250万,这些患者超过一半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心脑血管病死亡人群中,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2.5 如何早期发现、确诊高血压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通常无症状,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压高,而是体检或偶尔测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故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有些患者是在发生了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需要透析时才知道自己的血压高,所以建议血压正常的成人每两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需强化各级医疗机构首诊测血压制度,即到医疗机构就诊,不管[1]看什么病,均要测量血压,以便早发现高血压、早治疗。若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心悸、气促、胸闷、肥胖、睡眠打鼾、乏力、记忆力减退、肢体无力或麻痹、夜尿增多、泡沫尿等症状,则提示可能血压高,应尽快就诊。

有关高血压的体格检查包括:正确测量血压和心率,必要时测定立卧位血压和四肢血压;全面的心肺检查;检查四肢动脉搏动;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和股动脉有无杂音;测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及臀围;触诊甲状腺;检查腹部有无肾脏增大(多囊肾)或肿块等。仔细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发现继发性高血压的线索及明确是否有靶器官损害。2.6 高血压患者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基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血钾钠氯、血肌酐、尿酸、血脂、血糖)、心电图、胸片等。

高血压会引起心、脑、肾、全身血管等靶器官损害。为了了解靶器官受损害的情况,必要时选择下列检查:

心脏: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心脏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造影、心脏放射性核素显像等。

脑:脑血管Doppler超声、脑血管造影、颅脑CT和磁共振检查。

肾: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定量、肾脏超声。

血管:颈动脉超声、下肢动脉(尤其对吸烟和肥胖者)超声,踝臂血压指数(ankle-arm blood pressure index,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这些是检测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无创方法。眼底视网膜血管是体内唯一可以直接看到的活体血管,是观察全身血管损伤程度的窗口。视网膜小动脉的变化,可提示全身小动脉,特别是脑部小动脉病变程度。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获得详细的血压数据,能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以指导用药。

年轻患者以及有难治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阵发性头痛、心悸、多汗,贫血,水肿,突眼消瘦,小剂量利尿剂即出现低钾并伴有肢体无力或麻痹等症状者,应做一些特殊的血、尿化验、腹部超声、CT、动脉造影、磁共振检查,以查明是否有继发性高血压。老年难治性高血压要考虑粥样硬化所致的肾动脉狭窄的可能。3 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要点1.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盐饮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吸烟、体力活动不足等。控制危险因素,可预防或延缓高血压的发生。2.高钠低钾摄入是我国高血压人群的特点。

70%~80%的高血压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20%~30%的高血压发生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很多日常行为习惯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去除就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同一家庭内多人发病的情况常见,这与一家人同样的饮食习惯和行为方式有很大关系。

我国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钠低钾饮食、超重/肥[3-4]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3.1 高钠、低钾膳食

每天摄入少量(2~3g)钠盐是人体维持生命的必须,但过量钠盐摄入(>6g/d)会导致不良生理反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升高血压。研究证明,钠盐摄入量与血压升高成正比,严格控制钠盐摄入可有效[5-7]降低血压。钾能促钠排出,钾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成负相关,[8-9]而我国居民的膳食特点是高钠低钾。我国南方人群钠盐摄入量平均为8~10g/d,北方人群为12~15g/d,均大大超过WHO推荐的5g/d的标准。我国人群每天钾的摄入量只有1.89g,远低于WHO推荐的3.51g。高盐饮食不仅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脑卒中、心脏病和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每日摄入的钠盐从9g降至6g可使脑卒中发病率下降22%、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率下降16%。3.2 超重/肥胖

适当比例的体脂是人体生理活动之必需,过量的体脂会影响健康。体脂轻至中度增加为超重,重度增加为肥胖。肥胖者血液中过多的游离脂肪酸引起胰岛素抵抗、血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和炎症因子增加等,造成机体损害。肥胖者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危险,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和2.5倍。身体越胖,心输出量就越大,血压就随之越高[10-11]。[12-13]3.3 过量饮酒

高血压的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增加。高血压患者中约5%~10%是由过量饮酒引起的。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下降,但随后会升高。大量饮酒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及血压波动性增大。有大量证据表明,过量饮酒是心脑血管病、肾衰竭、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认知功能受损和老年痴呆等的危险因素。重度饮酒者脑卒中死亡率比不经常饮酒者高3倍。3.4 精神长期过度紧张

由于社会高速发展、工作节奏增快、竞争压力加剧、人际关系紧张,使社会群体普遍压力加大。长期过度的心理反应会明显增加心血管风险。引起心理压力增加的原因主要有抑郁症、焦虑症。人在紧张、愤怒、惊恐、压抑、焦虑、烦躁等状态下血压会升高,同时心血管病风险也相对增加。主要机制是:①情绪变化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②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诱发心律失常;③血小板活性反应性升高;④诱发冠状动脉收缩、粥样斑块破裂而引发急性事件。有心血管病史者,心理压力增加会使病情复发或恶化。3.5 吸烟

烟草中含2000多种有害物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氧化应激、损害血管内膜,使血管收缩,血管壁增厚,动脉硬化,不仅使血压升高,还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猝死、外周血管病发生的风险[14-17][18]。被动吸烟同样有害。婴幼儿尤其容易受到二手烟中有毒物质的侵害。烟草中的有害成分通过胎盘而直接损害胎儿的心血管系统,因此孕妇主动或被动吸烟都将对孩子形成损害,而且这种损害可能是永久性的。[19]3.6 体力活动不足

我国城市居民(尤其是中青年)普遍缺乏体力活动,因而心血管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体力活动不足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适量运动可缓解交感神经紧张,增加扩血管物质,改善内皮舒张功能,促进糖脂代谢,降低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3.7 高血压发病不可逆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发病不可逆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4 高血压的危害要点1.高血压加重动脉硬化的进展,导致心脑肾靶器官损害。2.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是脑卒中、心脏病、肾脏病、外周血管病、眼底病。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并发症有“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3.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区,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人数是心肌梗死的5倍。4.血压越高、病程越长、伴随的危险因素越多,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就越严重,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就越大。4.1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

持续的血压升高造成心、脑、肾、全身血管损害,严重时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临床[1]并发症。(1)心脏:高血压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最常见的靶器官损害。血压升高使心脏向动脉射血的阻力增大,负担加重,心腔内压力增高,加上一些神经体液因子的作用,造成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导致心肌肥厚。

冠心病: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也随之增高。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较血压[20]正常者增高2.6倍。

心力衰竭:心肌肥厚及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受损,最终发生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夜间平卧呼吸困难,劳累或饱食时发生气喘、心悸、咳嗽、尿少、水肿等症状。

心律失常:由于心肌肥厚、缺血和纤维化,左心室肥厚患者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心房颤动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易在左心房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如果阻塞脑动脉则引起脑卒中。[2](2)脑: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区,每年新发脑卒中250万人。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70%的卒中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可引起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脑卒中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因。

脑梗死:原因有二:其一,颅内动脉硬化,原位血栓形成;其二,脑外的栓子(例如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脱落),随血流堵塞脑部动脉。腔隙性脑梗死:长期高血压使脑小动脉硬化,血管腔狭窄闭塞,供血区脑组织因缺血而坏死软化,形成约0.2~1.5mm的病灶,残留小囊腔,称为腔隙性脑梗死;反复发作出现多个囊腔者,称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可造成脑萎缩以至于老年性痴呆。

脑出血:脑内小动脉硬化变脆,在高的压力下膨出形成动脉瘤,严重者破裂,引起脑出血,脑出血的病情凶险。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是脑卒中的先兆。表现为肢体短暂性的活动障碍、麻木无力,或眩晕、黑矇、失语、吞咽困难,持续数十分钟,24小时内完全恢复,不遗留症状,但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基本相同。1/3的患者将在5年内发展成脑梗死,发生心肌[21]梗死的危险性也很高。(3)肾脏: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造成肾小球损害和肾微小动脉病变,一般在高血压持续10~15年后出现肾损害,肾[22]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肾衰竭。(4)血管: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因粥样硬化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有下肢静息痛甚至溃疡或坏疽。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流把主动脉壁的内膜和中层剥离,形成壁内血肿。典型者可表现为突发的胸腹部撕裂样剧痛,病情非常凶险,可伴休克,甚至猝死。如有间断的胸痛、腹痛伴发热等症状,要注意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能。(5)眼:高血压可损害眼底动脉、视网膜、视神经,造成眼底视网膜小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和渗出、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视乳头水肿萎缩、黄斑变性等,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失明。(6)哪些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

血压越高、病程越长、生活方式越不健康、伴随的危险因素越多、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就越严重,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就越大。血压从115/75mmHg起,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23]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一倍。

在50岁以前,舒张压高的危险性较大;而在50岁以后,收缩压[24]高的危害更为重要。不仅血压水平的高低有影响,而且血压的[25]波动程度越大,危害越大;清晨和夜间血压高,会增加靶器官[26-27]损害及临床事件发生的风险。(7)高血压并发症的后果与负担:高血压一旦发生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后果严重。病情重者致死,英年早逝者屡见不鲜;轻者致残,如脑出血引起偏瘫长期卧床,急性期住院费至少上万元,出院后每年医药费至少数千元。患者丧失劳动力,家庭成员长期照顾,给个人、家庭和国家都造成巨大负担。全国每年心血管病花费约3000亿元。4.2 心血管病总体危险评估

总体危险是指个体所有的危险因素致病作用的总和导致该个体发生该病(或死于该病)的危险程度。心血管病总体危险评估是检出高危个体、确定干预目标人群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对心血管病进行早期[1]预防干预和公众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吸烟、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缺少运动、家族史、男性、年龄增加等。心血管病总体危险评估有两种方法:[28]4.2.1 半定量法

根据血压水平、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已患相关疾病等指标将总体危险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个层次,见表4和表5。4.2.2 心血管病总体危险定量估算(评分表法)

根据1980—1990年我国6万自然人群近20年的心血管病发病、死[29]亡和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建立的危险预测模型,估算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总体风险,按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根据个体7个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收缩压、BMI、总胆固醇、吸烟和糖尿病)给予评分(表6)。表4 综合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病的总体危险评估(半定量危险分层)注:此表的“高危”,包括了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中的“很高危”。表5 简略的危险分层项目内容表6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表注:BMI:体重指数;ICVD:缺血性心血管病。

第二步:将所有评分相加,得出总分。

第三步:根据总分,在“绝对危险”栏中查到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以发病概率(%)来衡量,<10%为低危,10%~20%为中危,>20%为高危。

[例子]男性,58岁,吸烟,有糖尿病。收缩压160mmHg,2BMI 27kg/m,总胆固醇6.24mmol/L。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计算见表7。表7 患者评估分数注:BMI为体重指数。

患者总分为14分,从表6的“绝对危险”栏中查得相应的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为27.7%,判定为“高危”。对于高危患者,建议加强治疗和随访,积极控制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5 高血压的治疗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服用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二者缺一不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础,合理用药是血压达标的关键。[3,30-31]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5.1 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点1.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应长期坚持。2.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3.合理饮食,重点是限制钠盐摄入、限制总热量和营养均衡。4.控制体重,减肥不如防肥,已超重肥胖者要科学减肥。

所有的高血压患者自始至终都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理平衡。5.1.1 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重点是限制钠盐摄入、限制总热量和营养均衡。5.1.1.1 限制钠盐摄入[32]

高血压饮食疗法最主要的关键点是减盐。盐摄入量越多,[32-33][33-34]血压水平越高;严格限盐可有效降低血压;盐摄入量下降后血压也随之下降,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下降。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健康成人每日钠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g,高血[35]压患者不超过3g。限制钠盐的摄入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花费[36]成本最小的有效措施,其广泛推广刻不容缓。

饮食中钠钾比值与血压水平成正比,适当增加钾的摄入量而不增加钠摄入量(从而降低钠钾比值)也可取得降压效果。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富钾低钠盐就是为此目的而设计生产的。[37]

避免高盐的措施包括:①每人每天摄入盐不超过6g(普通啤酒瓶盖去胶垫后一平盖相当于6g);②尽量避免进食高盐食物和调味品,如榨菜、咸菜、黄酱、腌菜、腌肉、辣酱等;③利用蔬菜本身的风味来调味,例如将青椒、番茄、洋葱、香菇等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可起到相互协调的作用;④利用醋、柠檬汁、苹果汁、番茄汁等各种酸味调味汁来增添食物味道;⑤早饭尽量不吃咸菜或豆腐乳,一块4cm见方的腐乳含盐量5g;⑥对非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可使用糖醋调味,以减少对咸味的需求;⑦采用富钾低钠盐代替普通钠盐,但对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以防血钾升高。5.1.1.2 限制总热量,尤其要控制油脂的类型和摄入[38]量

油脂、蛋白质和糖类是供给人体热量的三大营养素,如果这三种食物吃的过多,超过人体需要的消耗量,超过的部分就会转化成脂肪蓄积下来,久而久之体重就会增加,造成肥胖。

油脂分为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分别含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对身体有益。而饱和脂肪酸是有害的,摄入过多会造成肥胖和血脂异常。(1)减少动物油和胆固醇的摄入:

来自动物性食物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是导致血脂异常的确定性危险因素,需严格限制。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肥肉和动物内脏中。高胆固醇的食物主要有动物内脏、蟹黄、鱼子、蛋黄、鱿鱼等。(2)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

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为含人造奶油食品,包括各类西式糕点、巧克力派、咖啡伴侣、速食食品等。不饱和脂肪酸高温或反复加热后会形成反式脂肪酸,有害健康。美国已规定食品标签必须注明反式脂肪含量,且含量不得超过2%。(3)适量选用橄榄油:

橄榄油富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对降低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益。高血压患者可适量选用橄榄油,每星期3次或隔天1次即可。橄榄油可作凉拌菜,也可炒菜,应注意将烹调温度控制在150℃以下。(4)高血压患者进食烹调油的四点注意:

①选择安全的油,即卫生学指标、工艺及质控标准严格满足国家标准。②选择脂肪酸数量及构成比合理的油脂,如橄榄油、茶油等。③每日烹调油用量小于25g(半两,相当于2.5汤匙)。④控制烹调温度,油温不宜太高。油温越高,烹调时间越长,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越快,营养成分流失越多。[35,39]5.1.1.3 营养均衡(1)适量补充蛋白质:

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血管细胞的代谢,血管的老化就会加剧,加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形成。而适量摄取蛋白质有益于血管。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牛奶、鱼类、鸡蛋清、瘦肉、豆制品等。(2)适量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

多吃蔬菜和水果,有利于控制血压,主要原因是:①蔬菜和水果含钾高,能促进体内钠的排出;②有助于减少总能量超标的风险,避免肥胖;③增加水溶性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的摄入;④增加膳食纤维,特别是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

主张高血压患者每天吃8两至1斤新鲜蔬菜,1~2个水果。对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前提下,可选择低糖型或中等含糖的水果,包括苹果、猕猴桃、草莓、梨、柚子等。(3)增加膳食钙摄入:

低钙饮食易导致血压升高。钙摄入量与年龄相关性收缩压升高幅度呈负相关,钙摄入量<500mg/d的人群,收缩压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最为明显,钙摄入量500~1200mg/d者次之,而钙摄入量>1200mg/d者最低。我国居民人均膳食钙摄入量为390.6mg/d,远低于我国营养学会的钙推荐量(800mg/d)。

补钙的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是选择适宜的高钙食物,特别是保证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即每日250~500ml脱脂或低脂牛奶。对乳糖不耐受者,可试用酸牛奶或去乳糖奶粉。部分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补充钙制剂。5.1.1.4 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

高血压患者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糖;宜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钙、钾。

推荐的食物:①富含钾、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土豆、蘑菇等;②食用植物油;③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燕麦、薯类、粗粮、杂粮等;④富含优质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无脂奶粉、鸡蛋清、鱼类、去皮禽肉、瘦肉、豆制品等;鱼类蛋白是优质蛋白,鱼油含多不饱和脂肪酸,鱼类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不用或少用的食物:①高钠食物:咸菜、榨菜、咸鱼、咸肉、腌制食品、烟熏食品、火腿、含钠高的调味料酱料等;②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肥肉、禽皮、蛋黄、鱼子、油炸食品;③高反式脂肪酸食物:人造奶油、富含氢化油、起酥油的糕点和方便食品等;④糖类、辛辣刺激的调味品、浓咖啡、浓茶等。5.1.2 控制体重[40]

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在体重控制上应有三方面的“关注”,即①关注实际体重和理想体重的“差异”;②关注总体脂肪(体脂)量;③关注脂肪在全身的分布状况(体型)。[41](1)BMI:

实际体重和理想体重的“差异”是判定是否超重或肥胖的重要指标。目前采用BMI评价实际体重。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222 (m)。中国成人BMI的判定标准为:18.5≤BMI<24.0kg/m为正常;2224.0≤BMI<28.0kg/m为超重;BMI≥28.0kg/m为肥胖。标准体重(kg)22= 22×身高(m),或采用简单计算: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2)体脂:

体脂超标将显著增加高血压发生的风险。目前主张成年男性体脂不超过体重的25%;女性不超过体重的30%。凡是体脂超标者,即便体重正常,也视为肥胖,应当减肥。建议定期(半年一次)进行体脂测定。[42-43](3)体型:

体型反映身体脂肪的分布。脂肪过多地聚集在上半身或腹部称为“中心型”肥胖(即腹型、苹果形或内脏脂肪型肥胖)。脂肪过多地聚集在下半身或臀部及四肢皮下称为“周围型”肥胖(即梨形肥胖或皮下脂肪型肥胖)。腹部脂肪聚集越多,发生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越高。

诊断肥胖类型最简便和常用的指标是腰围,以及由腰围除以臀围计算出的“腰臀比”。成年男性腰围>90cm,或腰臀比>0.90;成年女性腰围>85cm,或腰臀比>0.85,为中心型肥胖。

腰围测量方法为:站立,用软尺在脐上腰带水平绕腹一周;臀围测量方法为:站立,用软尺在臀部最突出处绕一周。(4)减肥的方法:

低热量饮食+适量运动,寻求能量“负平衡”。[10,

减肥有益于高血压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44]。每减少1kg体重,收缩压可降低4mmHg。对很多超重或肥胖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虽然不容易达到理想体重,但只要合理降低体重,哪怕仅是小幅度的降低,都能对高血压的控制及临床后果产生益处。

减肥的根本原则是建立能量“负平衡”。为保证身体健康,饮食、营养要均衡,采用低热量平衡膳食控制能量摄入,在保证必需的热量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有氧运动来使体内脂肪燃烧分解而减肥。

减肥应循序渐进,通常每周减0.5~1.0kg,在6个月至1年内减轻原体重的5%~10%为宜。不提倡快速减重。减慢进食速度有减少进食量的效果。对于非药物措施减重效果不理想的肥胖患者,可选择减肥药物作为控制体重的辅助措施。减肥药物因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5.1.3 戒烟限酒5.1.3.1 戒烟[45]

我国目前15岁以上烟民有3.5亿,且有吸烟低龄化倾向[46][2]。被动吸烟者5.4亿。吸烟可使降压药的疗效降低,因此患者常需加大用药剂量;长期吸烟的高血压患者远期预后差。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已达140万。[47]

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戒烟不仅是一种生理矫正,更是一种行为心理矫正。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自行戒烟率低,复吸率高,必须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慢性病对待,进行长期评估并反复干预才能取得成效。复吸率高还与社会环境和风气有关。对戒烟成功者要不断进行随访和督促,使他们不再重蹈覆辙。教育青少年终身不吸烟是根本大计。

合理的戒烟治疗可增加戒烟成功率,降低复吸率。戒烟的技巧如下:(1)戒烟从现在开始,下决心,定计划,并写下来随身携带,随时提醒和告诫自己。(2)丢弃所有烟草、烟灰缸、火柴、打火机,避免一见到这些就“条件反射”地想要吸烟,并且要避免参与往常习惯吸烟的场所或活动。(3)坚决拒绝烟草诱惑,随时不忘提醒自己只要再吸一支就足以令之前所有努力前功尽弃。(4)烟瘾来时,做深呼吸活动或咀嚼无糖分口香糖,尽量不用零食代替烟草以免引起血糖升高,身体过胖。用餐后吃水果或散步来代替饭后一支烟的习惯。(5)把要戒烟的想法告诉家人和朋友,取得他们的鼓励、支持和配合。(6)为自己安排一些体育活动,如游泳、跑步、钓鱼、打球等,一方面可以缓解压力和精神紧张,一方面还有助于把注意力从吸烟上引开。(7)戒烟咨询及戒烟热线:戒烟咨询由专业的戒烟医务人员在戒烟门诊进行,戒烟咨询和戒烟热线能有效帮助吸烟者按照正确的方法戒烟。目前我国的戒烟热线号码为400 888 5531。

戒烟药物治疗:一线戒烟药物包括尼古丁替代类药物、盐酸安非[48]他酮缓释片和伐尼克兰,可单独用,必要时可联合用药。戒烟咨询与戒烟药物结合可提高戒烟成功率。使用辅助戒烟药物最好有医生指导。

针灸疗法:在吸烟者特殊穴位处的皮肤里埋针,烟瘾发作时自己按摩穴位可刺激神经,产生戒烟作用,但其效果因人而异。

图1为国际上通用的五步戒烟干预方案,供参考。5.1.3.2 限酒

长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饮酒还可对[49]抗降压药的作用使血压不易控制;戒酒后,除血压下降外,降[50]压药的疗效也大为改善。

尽管有报道少量饮酒可能减少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但“少量饮酒”的定义不同,不同饮酒量与健康的关系很难达成共识,故不提倡少量饮酒预防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最好不饮酒。如饮酒,建议少量,男性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酒精的计算方法大致为:白酒中所含酒精的比例略低于酒的度数,如39°白酒的酒精含量为32.5%;葡萄酒的酒精含量约为13%~15%;啤酒的酒精含量在4%左右。按此计算,即为葡萄酒小于100~150ml(相当于2~3两),或啤酒小于250~500ml(半斤~1斤),或白酒小于25~50ml(半两~1两)。女性减半,孕妇不饮酒。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