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实用指导(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6 09:19:20

点击下载

作者:章红兵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猪繁殖实用指导

猪繁殖实用指导试读:

作者简介

章红兵,1966年9月出生,浙江兰溪人,副教授/兽医师/动物疫病防制高级技师,浙江大学硕士。大学毕业后曾任金华石门农垦场畜禽水产养殖场兽医、副场长、场长,金华市家畜良种推广站站长助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副主任。现任中国兽医协会会员、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会员、金华市养猪行业协会理事。曾编写《养猪学》,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在中国机械化养猪协会和金华市畜牧兽医学会上获奖。主持或参与省、市多项课题。近五年来,深入浙江省各地200多个猪场,给养猪场(户)作实践指导,为猪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实际问题,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受当地畜牧兽医局、科技局、工会、妇联、养猪协会及规模猪场、饲料兽药企业的邀请,为猪场技术员、农村养殖户和畜牧兽医部门举办养猪与猪病防制技术讲座近100场(次),培训人员5000多人次,多次在金华电视台新农村频道《农民讲堂》栏目中作猪病防制电视讲座。

前 言

我国近年来由国外引进了大量的种猪,这些种猪大多都是经过高强度选育的品种,具有较高的市场经济价值;在过去30年中对基因的筛选,使母猪的体脂下降了50%,使现在的母猪与其祖先相比对营养变得更加敏感。所以,如果母猪营养供给模式不精准,饲养管理不到位,母猪的繁殖性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加之近年来我国诸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使我国猪场的生产水平不尽如人意。从我国生猪统计资料数显示,2009年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5010万头,但2009年生猪出栏只有6.4亿头,平均每头能繁母猪年提供生猪出栏数为12.77头。而加拿大GENESUS的成员企业大多数已达到25头以上。

笔者近几年走访了国内很多猪场,母猪繁殖障碍是猪场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导致繁殖问题的因素很多,涉及母猪和公猪整个生命期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后备种猪的引进和饲养管理、母猪的发情鉴定和配种、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的分娩接产、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到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以及猪场繁殖障碍疾病的防控,每一个细节的错误都会对最后结果构成影响,从而影响猪场的繁殖成绩。再加上一些不良的习惯性的操作规程,设计不合理的猪舍建筑,工作人员人数不足、年龄偏高、培训不足,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复杂。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猪群的扩大,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是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书通过猪的品种与繁殖、饲养管理与繁殖、营养与繁殖、环境与繁殖四章内容的分析,提出提高猪繁殖力的措施;书中还介绍了培育高繁殖力的种猪、繁殖新技术与人工授精技术,并根据作者多年临床实际,介绍了“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诊断与防制。

本书紧密结合养猪生产实际,根据作者多年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总结而写就,全书图文并茂,内容通俗易懂,所介绍的技术之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希望为我国猪场猪繁殖力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

本书参考了大量文献,并引入了其中的新理念和技术内容。这些文献有的已在书后列出,有的则限于多种原因及疏漏,未能一一标注,在此深表歉意,并对上述已列和未列出文献的原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的知识水平有限,书中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加以改进。作 者2010年5月第一章猪品种与繁殖

猪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应有的繁殖特性,不同的猪种或不同类型,既有其种属的共性,又有它们各自的特性。在生产实践中,要不断地认识和掌握猪的繁殖特性,并按适当的条件加以充分利用和改造,以便获得较好的饲养和繁育效果,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第一节 猪的繁殖特性一、繁殖力高,世代间隔短

猪一般于4~5月龄达到性成熟,6~8月龄就可以初次配种。妊娠期短,只有114天,1岁时或更早的时间可以第一次产仔。据报道,我国优良地方猪种,公猪3月龄开始产生精子,母猪开始发情排卵,比国外品种早3个月,太湖猪7月龄即有分娩的。

猪是常年发情的多胎高产动物,一年能分娩两胎,若缩短哺乳期,母猪进行激素处理,可以达到两年五胎。经产母猪平均一胎产仔10头左右,比其他家畜要高产。我国太湖猪的产仔数高于其他地方猪种和外国猪种,窝产活仔数平均超过14头,个别高产母猪一胎产仔超过22头,最高纪录窝产仔数达42头。

在生产实践中,猪的实际繁殖效率并不算高,母猪卵巢中有卵原细胞11万个,但在它一生的繁殖利用年限内只排卵400个左右。母猪一个发情周期内可排卵12~20个。而产仔只有8~12头;公猪一次射精量200~400mL,含精子数约200亿~800亿个,可见,猪的繁殖效率潜力很大。试验证明,通过外激素处理,可使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排卵30~40个,个别的可达80个,高产母猪一胎可产15头以上。这就说明,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繁殖措施,改善营养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采用先进的选育方法,就可以进一步提高猪的繁殖效率。二、性行为

性行为包括发情、求偶和交配行为,母猪在发情期,可以见到特异的求偶表现,公、母猪都表现一些交配前的行为。

发情母猪主要表现卧立不安,食欲忽高忽低,发出特有的音调柔和而有节律的哼哼声,爬跨其他母猪,或等待其他母猪爬跨,频频排尿,尤其是公猪在场时排尿更为频繁,沿着猪栏乱跑,有的甚至跳出栏外。发情中期,在性欲高度强烈时期的母猪,当公猪接近时,调其臀部靠近公猪,嗅公猪的头、肛门和阴茎包皮,紧贴公猪不走,甚至爬跨公猪,最后站立不动,接受公猪爬跨。管理人员压母猪背部时,立即出现呆立反射,这种呆立反射是母猪发情的一个关键表现。

公猪一旦接触母猪,会追逐它,嗅其体侧肋部和外阴部,把嘴插到母猪两腿之间,突然往上拱母猪的臀部,口吐白沫,往往发出连续的、柔和而有节律的喉音哼声,有人把这种特有的叫声称为“求偶歌声”,当公猪性兴奋时,还出现有节奏的排尿。

有些母猪表现明显的配偶选择,对个别公猪表现强烈的厌恶,有的母猪由于内激素分泌失调,表现性行为亢进,或不发情和发情不明显。

公猪由于营养和运动关系,常出现性欲低下,或公猪发生自淫现象。群养公猪,常造成稳固的同性性行为的习性,群内地位低的公猪多被其他公猪爬跨。三、母性行为

母性行为是指母猪做窝、哺乳及其他抚育仔猪活动等分娩前后的一系列行为,是对后代的生存和成长有利的本能反应。

母猪在分娩前1~3小时前开始做窝,通常以衔草、铺垫猪床絮窝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栏内是水泥地而无垫草,则只好用蹄子抓地或用鼻拱地来表示。一般保持做窝地方的清洁、干燥,而不在窝里排粪排尿。分娩前24小时,母猪表现神情不安,频频排尿,磨牙,摇尾,拱地,时起时卧,不断改变姿势,阴户松弛肿胀,乳腺也有明显增大。通常在乳房第一次出乳的24小时内分娩。

分娩时多采用侧卧,选择最安静时间分娩,一般多在下午4时以后,特别是在夜间产仔多见。当第一头仔猪产出后,有时母猪还会发出尖叫声,当小猪吸吮时,母猪四肢伸直亮开乳头,让初生仔猪吃乳。母猪在生出最后一个胎儿以前,多半不去注意已产出的仔猪。在分娩中间如果受到干扰,则站立在已产的仔猪中间,张口发出急促的“呼呼”声,表示防护性的威吓。母猪整个分娩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处在放奶状态,并不停地发出哼哼的声音,母猪乳头饱满,甚至奶水流出,容易使仔猪吸吮到。母猪分娩后以充分暴露乳房的姿势躺卧,形成一热源,引诱仔猪挨着母猪乳房躺下。授乳时,常采取左倒卧或右倒卧姿势,一次哺乳中间不转身。分娩后大约30~40分钟哺乳一次。哺乳时间间隔白天稍长于夜间,窝产仔数少的比多的哺乳的频率大。随着仔猪的年龄增长,哺乳次数和每次哺乳的持续时间都逐渐减少。

母仔双方都能主动引起哺乳行为,母猪以低度有节奏的哼叫声呼唤仔猪哺乳,有时是仔猪以它的召唤声和持续地轻触母猪乳房来发动哺乳。一头母猪授乳时母、仔猪的叫声,常会引起同舍内其他母猪也哺乳。如果母猪泌乳性能差,或营养不良,或是在泌乳后期,即使仔猪发出尖叫声要求哺乳,母猪也不理睬,扒卧地上,将乳头藏在腹下,仔猪无法哺乳。

仔猪吮乳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开始仔猪聚集乳房处,各自占据一定位置,以鼻端拱摩乳房,吸吮时,仔猪耳向后,尾紧卷,前腿直向前伸,此时母猪哼叫达高峰,最后当排乳完毕,仔猪又重新拱摩乳房,哺乳停止。

母仔之间是通过嗅觉、听觉和视觉来相互识别和相互联系的。猪的叫声是一种联络信息,猪的不同叫声有其特殊的意义。哺乳母猪和仔猪的叫声,根据其发声的部位(喉音或鼻音)和声音的不同可分为嗯嗯之声(母仔亲热时母猪叫声)、尖叫声(仔猪的惊恐声)和鼻喉混声(母猪护仔的警告声和攻击声)三种类型,以此不同的叫声,母仔互相传递信息。

母猪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的仔猪,在行走、躺卧时十分谨慎,不踩伤、压伤仔猪,当母猪躺卧时,选择靠栏三角地不断用嘴将其仔猪拱出卧位慢慢地依栏躺下,以防压住仔猪,一旦遇到仔猪被压,只要听到仔猪的尖叫声,马上站起,防压动作再重复一遍,直到不压住仔猪为止。

带仔母猪对外来的侵犯,先发出报警的吼声,仔猪闻声逃窜或伏地不动,母猪会张合上下颌对侵犯者发出威吓,甚至进行攻击。刚分娩的母猪即使对饲养人员捉拿仔猪也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母猪的母性冲动随着产后时间延长而自然减弱,仔猪也随日龄增长而趋向独立,愈临近断乳时期,母仔关系愈趋于松弛。

以上这些母性行为,地方猪种表现尤为明显;现代培育品种,尤其是高度选育的瘦肉猪种,母性行为有所减弱。第二节 我国地方猪种的繁殖性能

我国地方猪种与国外猪种相比,除华南型和高原型的部分品种外,其余普遍具有性成熟早、产仔数多、母性强的特点。母猪3~4月龄开始发情,4~5月龄就能配种。以繁殖力高著称于世界的梅山猪,初产母猪窝平均产仔14头左右,三胎以上母猪平均产仔18头,断奶存活数高达16头。太湖猪产仔数多的原因首先是排卵多。太湖猪成年母猪的平均排卵数为28.16个,比我国其他地方猪种的平均排卵数21.58个多6.58个,比国外猪种平均排卵数21.10个多7.06个。其次是我国地方猪种的胚胎死亡率低。许多学者对太湖猪和欧洲猪的胚胎存活率和死亡率的比较研究表明,太湖猪早期胚胎死亡率平均为19.99%,国外猪种则为28.40%~30.07%,可见太湖猪的早期胚胎死亡率比国外猪种要低8.41%~10.08%,这预示着太湖猪具有高的活产仔数。另外,我国地方猪种的性成熟早,初情期平均为98日龄,范围在64日龄(二花脸)至142日龄(民猪),平均体重24kg,范围在12kg(金华猪)至40kg(内江猪),而国外主要猪种在200日龄左右,几乎是中国猪的2倍。一、太湖猪

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享有“国宝”之誉,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太湖猪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著名地方品种。太湖猪体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四肢、鼻均为白色,腹部紫红,头大额宽,额部和后驱皱褶深密,耳大下垂,形如烤烟叶。四肢粗壮,腹大下垂,臀部稍高,乳头8~9对,最多12.5对。依产地不同分为二花脸、梅山、枫泾、嘉兴黑和横泾等类型。

太湖猪特性之一是繁殖性能高。太湖猪高产性能蜚声世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猪种中繁殖力最强,产仔数量最多的优良品种之一,尤以二花脸、梅山猪最高。初产平均12头,经产母猪平均16头以上,三胎以上,每胎可产20头,优秀母猪窝产仔数达26头,最高纪录产过42头。太湖猪性成熟早,公猪4~5月龄精子的品质即达成年猪水平。母猪两月龄即出现发情。据报道75日龄母猪即可受胎产下正常仔猪。太湖猪护仔性强,泌乳力高,起卧谨慎,能减少仔猪被压。仔猪哺育率及育成率较高。

特性之二是杂交优势强。太湖猪遗传性能较稳定,与瘦肉型猪种结合杂交优势强,最宜作杂交母体。目前太湖猪常用作长太母本(长白公猪与太湖母猪杂交的第一代母猪)开展三元杂交。实践证明,在杂交过程中,杜长太或约长太等三元杂交组合类型保持了亲本产仔数多、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由于太湖猪具有高繁殖力,世界许多国家都引入太湖猪与其本国猪种进行杂交,以提高其本国猪种的繁殖力。

特性之三是肉质鲜美独特。太湖猪早熟易肥,胴体瘦肉率38.8%~45%,肌肉pH值为6.55,肉色评分接近3分。肌蛋白含量23%左右,氨基酸含量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蛋氨酸及苏氨酸比其他品种高,肌间脂肪含量为1.37%左右,肌肉大理石纹评分3分。(一)体型外貌

太湖猪体型较大,体质疏松,头大额宽,面部微凹,额部有皱纹。如焦溪猪按皱纹多少、深浅可分为大花脸和二花脸。耳大皮厚,耳根软而下垂。背腰宽而微凹,胸较深,腹大下垂,臀宽而倾斜,大腿欠丰满,后躯皮肤有皱褶,全身被毛稀松,毛色全黑或浅灰色,或六白不全。梅山猪、枫泾猪和嘉兴黑猪具有“四白脚”,也有尾尖为白色。乳头数8~9对。(二)生产性能

繁殖能力强,3月龄即可达性成熟,泌乳力强、哺育率高。一般初产母猪每窝产活仔10头以上;经产母猪产活仔14头以上,断奶育成12头以上,初生重0.7kg,仔猪45日龄断奶窝重在100kg左右,2月龄断奶重9kg左右。生长速度较慢,6~9月龄体重65~90kg,屠宰率67%左右,瘦肉率39.9%~45.08%,成年公猪体重140kg,母猪体重114kg。6月龄体重约为65~70kg。适宜屠宰体重为75kg左右,屠宰率为67%。图1-1 太湖猪图1-2 民猪二、民猪

民猪是东北地区一个古老的地方猪种,有大(大民猪)、中(二民猪)、小(荷包猪)种类型。目前除少数边远地区农村养有少量大型和小型民猪外,群众主要饲养中型民猪。民猪具有抗寒力强、体质强健、产仔数多、脂肪沉积能力强和肉质好的特点,适于放牧和较粗放的管理,与其他品种猪进行二品种和三品种杂交,所得杂种后代在繁殖和肥育性能上均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民猪与其他猪正反交都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以民猪为基础培育成的哈白猪、新金猪、三江白猪和天津白猪均能保留民猪的优点。用杜洛克公猪作父本与民猪杂交,其一代杂种猪205日龄体重达90kg,料肉比为3.81∶1,瘦肉率为56.19%;用长白猪作父本与民猪杂种猪,饲养127天体重可达90kg,料肉比为3.22∶1,瘦肉率53.47%;用汉普夏公猪作父本与民猪杂交其杂种猪,179日龄体重可达90kg,料肉比为3.78∶1,瘦肉率为56.65%。(一)体型外貌

全身被毛为黑色。体质强健,头中等大。面直长,耳大下垂。背腰较平,单脊,乳头7对以上。四肢粗壮,后躯斜窄,猪鬃良好,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8月龄,公猪体重79.5kg,体长105cm,母猪体重90.3kg,体长112cm。(二)生产性能

3~4月龄即有发情表现。母猪发情周期为18~24天,持续期3~7天。在农村,公母猪6~8月龄,体重50~60kg即开始配种,成年母猪受胎率一般为98%,窝产仔数14.7头,活产仔13.19头,60日龄成活11~12头。三、金华猪(一)体型外貌

金华猪又称两头乌,产于浙江省的东阳、义乌、金华等地。金华猪的毛色遗传性比较稳定,以中间白、两头乌为特征,纯正的毛色在头顶部和臀部为黑皮黑毛,其余多处均为白皮白毛,在黑白交界中,有黑皮白毛呈带状的晕。体型中等,耳下垂,颈短粗,背微凹,腹下垂,臀宽而斜,蹄质坚实,成年公猪体重140kg,成年母猪体重110kg,乳头8对左右。全身被毛中间白,头颈、臀尾黑。以早熟易肥、皮薄骨细、肉质优良、适于腌制火腿著称。7~8月龄体重70~75kg时为屠宰适期,胴体瘦肉率40%~45%。以金华猪为母本与外来品种猪杂交所得杂种猪,瘦肉率明显提高。(二)生产性能

产仔数平均13.78头,8~9月龄肉猪体重为63~76kg,屠宰率72%,10月龄瘦肉率43.46%。

金华猪的主要优点:肉脂品质好,肌肉颜色鲜红,系水力强,细嫩多汁,富含肌间脂肪。皮薄骨细,头小肢细,胴体中皮骨比例低,可食部分多。繁殖力高,平均每胎产仔可达14头以上,繁殖年限长,优良母猪高产性能可持续8~9年,终生产仔20胎左右,乳头数多,泌乳力强,母性好,仔猪哺育率高。性成熟早,小母猪在70~80日龄开始发情,105日龄左右达性成熟。公、母猪一般5月龄左右即可配种生产。适应性好,耐寒耐热能力强,耐粗饲,能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环境,多次出口到日本、法国、加拿大、泰国等国家。

金华猪的缺点是体格不大,初生重小,生长较慢,后腿不够丰满。

金华猪早熟易肥,具板油较多、皮下脂肪较少的特征,适于腌制火腿。

金华猪的饲养管理,要求做到栏干食饱,少喂多餐。并采用“一条龙”的育肥法,以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夏天气温超过35℃时,要采取降温措施,冬天猪舍内温度在10℃以下时要做好保暖工作。金华猪生长适宜温度为15~27℃。图1-3 金华猪图1-4 荣昌猪四、荣昌猪(一)体型外貌

荣昌猪体型较大,除两眼四周或头部有大小不等的黑斑外,其余皮毛均为白色。也有少数在尾根及体躯出现黑斑全身纯白的。群众按毛色特征分别称为“金架眼”、“黑眼膛”、“黑头”、“两头黑”、“飞花”和“洋眼”等。其中“黑眼膛”和“黑头”约占一半以上。荣昌猪头大小适中,面微凹,耳中等大、下垂,额面皱纹横行、有漩毛;体躯较长,发育匀称,背腰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倾斜,四肢细致、结实;鬃毛洁白、刚韧。乳头6~7对。(二)生产性能

每胎平均产仔11.7头;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58.0kg,成年母猪平均体重144.2kg;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不限量饲养肥育期平均日增重623g,中等饲养条件下,肥育期平均日增重488g。87kg体重屠宰时屠宰率69%,胴体瘦肉率42%~46%。

公猪的初情期为62~66日龄,4月龄已进入性成熟期,5~6月龄时可开始配种。成年公猪的射精量为210mL左右,精子密度为0.8亿/mL。母猪初情期平均为85.7(71~113)日龄,发情周期20.5(17~25)天,发情持续期4.4(3~7)天。初产母猪产仔数(6.7±0.1)头,断奶成活数(6.4±0.1)头,窝重(60.7±0.4)kg;3胎以上经产母猪产仔数为(10.2±0.1)头,断奶成活数(9.7±0.2)头,窝重(102.2±0.6)kg。

荣昌猪有适应性强、瘦肉率较高、杂交配合力好和鬃质优良等特点。用国外瘦肉型猪作父本与荣昌猪母本杂交,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尤其是与长白猪的配合力较好。另外,以荣昌猪作父本,其杂交效果也较明显。五、两广小花猪

陆川猪、福绵猪、公馆猪、黄塘猪、塘缀猪、中垌猪、桂墟猪归并,统称两广小花猪。分布于广东广西省(区)相邻的浔江、西江流域的南部,中心产区有陆川、玉林、合浦、高州、化州、吴川、郁南等地。(一)体型外貌

两广小花猪体短和腿矮为其特征,体型较小,表现为头短、颈短、耳短、身短、脚短、尾短,故又称为六短猪,额较宽,有“Y”形皱纹,中有白斑三角星,耳小向外平伸,背腰宽而凹下,腹大多拖地,体长与胸围几乎相等,被毛稀疏,毛色均为黑白花,除头、耳、背腰、臀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黑白交界处有4~5cm宽的晕带,乳头6~7对。(二)生产性能

性成熟较早,小母猪4~5月龄体重不到30kg即开始发情,多在6~7月龄、体重40kg时初配,初产平均产仔8头,三产以上平均产仔10头。性成熟早。平均每胎产仔数12.48头;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30.96kg,成年母猪平均体重112.12kg;75kg屠宰时屠宰率为67.59%~70.14%,胴体瘦肉率37.2%。肥育期平均日增重328g。图1-5 两广小花猪(公)图1-6 两广小花猪(母)六、香猪

香猪又名“迷你猪”,其中以来自国家农业部门授予“中国香猪之乡”贵州黔东南地区的剑白香猪、从江香猪和靠近贵州黔东南地区广西的巴马香猪最为著名,另外还有环江香猪、藏香猪等品种都属矮小猪种。(一)剑白香猪

世界上著名的微型猪,是国家二级稀有保护动物,主要产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的丛林山寨中,主食为野生植物,以其猪肉特有香味、嫩度、纯天然、无污染而引起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经专家鉴定,剑白香猪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剑白香猪,在剑河称之为“两头乌”,因为这种猪品种的头部和尾部是黑色,中间为白色。耳长宽几乎相等,并向两侧平伸,耳尖下垂,颈短,背微凹,四肢短小,后肢欠丰满。腹大下垂不拖地,乳头排列整齐,多为6对,额平有旋毛,后肢多踏系。这种猪体形矮小,基因纯,无污染,抗病力强,耐粗饲,当地群众称为“萝卜猪”,在剑河县太拥、南哨、磻溪、岑松、柳川、革东等乡镇都有饲养。

剑白香猪生长缓慢,但繁殖性能强、稳定。母猪窝产仔平均6.8头,繁殖年限一般为7~8年,长的可达10年。(二)巴马香猪

巴马香猪,民间美其名曰“七里香”、“十里香”。香猪原产地为我国贵州省、广西山区,中心产区在贵州省从江县,属微型猪种。其肉嫩味香,无膻无腥,故名香猪,是一个生产优质猪肉的良种。

香猪体躯短而矮小,被毛全黑,个别有唇白和肢端白。颈部短而细,头长额平,额部皱纹纵横,耳朵较小、薄且向两侧平伸,耳根硬,眼周围有一粉红色眼圈。背腰宽而微凹,腹较大下垂,四肢细短,尾巴细长似鼠尾。品种较纯的香猪眉心有明显白斑,黑色部分仅存在于头部和尾部,背部无黑斑。母猪乳头多为5对,少数6对。后躯丰满,四肢短细,前肢姿势端正,后肢多卧系。

香猪性成熟早,母猪初情期4月龄体重约8kg,4~6个月即可发情配种;公猪65~75日龄出现爬跨行为,体重4~8kg。公猪在170日龄可初配。母猪头胎窝均产仔4.5~6头,经产母猪产仔数为5.7~8头。

香猪的饲料以粗料为主,粉碎后的秸秆、花生壳、花生秧、干红薯秧等都可作为主料,菜藤、胡萝卜、嫩草、树叶等都可作为青绿饲料。香猪的精饲料为玉米、糠、麸皮等,无需再用添加剂。香猪一日喂两次,以粗料、青绿料为主。香猪性成熟早,4~6个月即可发情配种,3~4天内配种2~3次为好。纯繁是保证香猪遗传稳定的关键。图1-7 巴马香猪图1-8 环江香猪第三节 引入的国外猪种的繁殖性能

我国自19世纪末期以来,从国外引入的猪种有十多个,其中对我国猪种改良影响较大的有中约克夏、巴克夏、大约克夏猪、苏白猪、克米洛夫猪、长白猪等。20世纪80年代,又陆续引进了杜洛克猪、汉普夏猪和皮特兰猪。目前,在我国影响大的瘦肉型猪种有大约克夏猪、长白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和皮特兰猪。一、大约克夏猪

大约克夏猪又称大白猪,于18世纪育成于英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品种,因其体形大、增重快而被引至很多国家。(一)体型外貌

体大,毛色全白,少数额角皮上有小暗斑,额面微凹,耳大直立,背腰多微弓,四肢较长。平均乳头数7对。(二)生产性能

该猪种具有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繁殖性能较高、肉质好的优点。在我国饲养的大约克夏猪母猪初情期5月龄左右,一般于8月龄体重达120kg以上配种,经产母猪平均产仔12头以上,产活仔数10头。在我国猪杂交繁育体系中一般作父本,或在引入品种三元杂交中常用作母本或第一父本。图1-9 大约克夏猪(公)图1-10 大约克夏猪(母)二、长白猪

长白猪又称为兰德瑞斯猪,原产于丹麦,目前世界上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均有饲养,是世界上最著名、分布最广的主导瘦肉型猪种,是养猪生产不可或缺的优良猪种。

由于长白猪在世界的分布广泛,各国根据各自的需要开展选育,在总体保留长白猪特点的同时,又各具一定特色,我国通常就按照引种国家或地区,分别将其冠名为×系长白猪,如丹系长白猪、法系长白猪、瑞系长白猪、美系长白猪、加(加拿大)系长白猪、台系长白猪等。其实这种命名法也不尽科学,尽管来自同一国家,但是来自不同的育种公司(场),在体质外貌、生产性能方面各具特点和差别,不能用×系一概而论,因此在引进猪种时,不仅要关注种猪来自什么国家,也要了解来自什么公司(场),如果无法了解,需要对种猪进行现场考察。(一)体形外貌

全身白色,体躯呈流线形,两耳向前下平行直伸,背腰特长,体躯丰满,乳头数7~8对。(二)生产性能

长白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母猪产仔多、泌乳性能较好等优点。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报道,23kg到6月龄的96kg阶段的平均日增重607g,料肉比为2.95∶1。成年公猪体重246kg,母猪体重218kg。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与我国地方猪杂交效果显著。在我国杂交繁育体系中一般作为父本,或在引入品种三元杂交中常用作母本或第一父本。图1-11 长白猪(公)图1-12 长白猪(母)三、杜洛克猪

杜洛克猪原产美国。由产于新泽西州的泽西红猪和纽约州的杜洛克猪杂交选育而成。现居美国纯种猪登记总头数中的首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并已成为中国杂交组合中的主要父本品种之一,用以生产商品瘦肉猪。(一)体形外貌

毛色红棕,可由金黄到暗棕色,樱桃红色最受欢迎,皮肤上可能出现黑色斑点,但不允许身上有黑毛或白毛。耳中等大,向前稍下垂,四肢粗壮。(二)生产性能

杜洛克猪具有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抗逆性强的优点,但它又具有产仔少、泌乳力稍差的缺点。1997年北京市杜洛克原种猪场测定,平均窝产仔10.60头,产活仔9.62头;测定公猪60日龄个体重20.05kg,达90kg体重日龄为151.8天,平均日增重799g,料肉比为2.54∶1,平均背膘厚(活体)1.51cm;90kg屠宰,腿臀比例33.72%,2眼肌面积35.75cm,瘦肉率65.81%。

杜洛克猪能较好地适应我国的条件。以杜洛克猪为父本与我国地方品种猪杂交后代比地方品种猪显著提高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及瘦肉率。在生产商品猪的杂交中多用三元杂交的终端父本,或二元杂交中的父本。图1-13 杜洛克猪(公)图1-14 杜洛克猪(母)四、汉普夏猪

汉普夏猪原产英国南部,由美国选育而成。(一)体形外貌

被毛黑色,在肩和前肢有一条白带,故称为“银带猪”。嘴较长直,耳中等大而直立,体躯较长,肌肉发达。(二)生产性能

汉普夏猪具有瘦肉率高、眼肌面积大、胴体品质好等优点。成年公猪体重315~410kg,成年母猪体重250~340kg。一般窝产仔数10头左右。据1994年丹麦测定站的测定,公猪平均日增重845g,饲料转化率2.53,瘦肉率61.5%。农场大群测试,公猪平均日增重781g,母猪平均日增重731g,瘦肉率60.8%。丹麦利用汉普夏公猪与杜洛克母猪杂交生产的汉杜杂优公猪为父本,与长大或大长二元母猪为母本获得的四元杂交猪生产效果最好,产品质量最佳。每窝产活仔数11.7头,达25kg活重为67天,达100kg体重日龄162天,25~100kg阶段平均日增重823g,料肉比2.70∶1,每头母猪年产仔数24.7头,胴体瘦肉率61%。图1-15 汉普夏猪(公)图1-16 汉普夏猪(母)五、皮特兰猪

皮特兰猪原产于比利时,是目前世界上胴体瘦肉率最高的猪种。皮特兰猪因瘦肉率特别高,在国外主要用于商品猪生产,作为父本与抗应激品种杂交,生产商品猪。(一)体形外貌

体躯呈方形,体宽而短,四肢短而骨骼细,肌肉特别发达。被毛灰白,夹有黑色斑块,还杂有部分红毛。耳中等大小向前倾。(二)生产性能

平均窝产仔数9.7头,背膘薄,90kg活重胴体瘦肉率达66.9%。

瘦肉率高,90kg以后生长速度显著减慢,耗料多,属于应激敏感型猪。在杂交体系中是很好的终端父本猪。最好利用它与杜洛克猪或汉普夏猪杂交,杂交F代公猪作为终端父本,这样既可提高瘦肉率,1又可防止白肌肉(PSE猪肉)的出现。图1-17 皮特兰猪(公)图1-18 皮特兰猪(母)六、斯格猪

斯格猪是专门化品系杂交育成的超级瘦肉型猪。该品种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我国,目前主要分布在湖北、江苏、广西、广东、福建、贵州、北京、辽宁和黑龙江等省市区。(一)体形外貌

斯格猪外貌与长白猪近似,后腿和臀部十分发达,四肢比长白猪粗短,嘴筒也比长白猪短些。(二)生产性能

生长肥育性能 仔猪10周龄体重达27kg,170~180日龄体重达100kg,平均日增重700g以上,料肉比为2.85~3.0。

繁殖性能 初产母猪平均产活仔数8.7头,初生仔重1.34kg,成年母猪产活仔数平均10.2头,仔猪成活率达90%以上。

主要优缺点 生长发育较快,饲料报酬很高,尤其是胴体性状极2佳。屠宰率77%,肥膘薄,眼肌面积特别大(达45.28cm),后腿比例很大(达33.22%),瘦肉率达65%以上。缺点是个别瘦肉率过高的猪携带应激综合征(PSS)基因,比较容易发生应激综合征,由于驱赶、运输、惊吓等原因,可出现肌肉僵直、后躯肌肉震颤、呼吸困难、口吐白沫,最后因心脏衰竭而死亡。由于应激屠宰容易出现白肌肉(PSE肉)。图1-19 斯格猪(公)图1-20 斯格猪(母)七、PIC猪

PIC种猪是PIC国际种猪集团公司选择遗传性能各异,利用母体和个体杂交优势,推行五元杂交制种系统,把五个品系的特点巧妙地组合,对繁殖力、生长性能、抗病性能、瘦肉率、肉品质等生产性能进行改良的五元杂交配套系。20世纪90年代,PIC公司在上海建立,第一批PIC种猪进入国内市场。

主要生产性能指标有:每头母猪年产2.2~2.3胎,每头母猪年产仔数22~23头,育肥猪达100kg活重145~150天,料肉比为(2.6~2.8)∶1,平均日增重900g以上,商品猪瘦肉率65%~ 67%,屠宰率为78%以上,背膘厚2.03cm。图1-21 PIC猪(公)图1-22 PIC猪(母)第四节 我国培育猪种的繁殖性能

培育猪种是指将我国具有某些特点的优良地方猪种通过与国外优良品种猪杂交,克服其缺点获得较满意的目标后,经过长时间的培育而形成的新品种。培育猪种不仅具有地方品种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繁殖率高、肉质好等特点,而且在肥育性状和胴体瘦肉率等方面也达到相应的水平。充分利用培育猪种的优良特性,通过杂交获得产仔多、育成率高、生长快、耗料少、胴体品质高的产品,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主要的培育猪种有浙江中白猪、三江白猪、新淮猪、上海白猪、哈尔滨白猪、北京黑猪和新金猪等。

培育新品种和新品系的目的,是保留我国地方品种猪母性强、发情明显、繁殖力高、肉质好、适应本地条件、抗逆性强、能利用大量青粗饲料等优点,改进其增重慢、体形结构不良、屠宰率低、胴体中肥肉多瘦肉少等缺点。新培育的品种猪其繁殖力保持了多产性,平均窝产仔9~12头;仔猪初生重接近引入品种,平均1kg以上;性成熟较迟,一般4~5月龄开始发情,有的是7月龄开始发情。与引入品种比较,我国培育的新品种猪发情明显,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肉质鲜嫩。一、新淮猪

新淮猪育成于江苏省淮阴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淮阳和淮河下游地区。它具有适应性强、产仔数较多、生长发育较快、杂交效果较好等特点,以青绿饲料为主,搭配少量配合饲料的饲养条件下,饲料利用率较高。

1.外貌特征 头稍长,嘴平直微凹,耳中等大小,向前下方倾垂,背腰平直,腹稍大但不下垂,臀略斜,四肢健壮,被毛除体躯末端有少量白斑外,其他均呈黑色。成年公猪体重230~250kg,体长150~160cm;成年母猪体重180~190kg,体长140~145cm。

2.生长肥育性能 从2月龄到8月龄,肥育猪日增重490g,每千克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65kg、青饲料2.47kg。肥育猪体重90kg时屠宰,2屠宰率71%,背膘厚3.5cm,眼肌面积25cm,腿臀占体重25%,胴体瘦肉率45%左右。

3.繁殖性能 性成熟较早。公猪于103日龄、体重24kg时即开始有性行为,母猪于93日龄、体重21kg时初次发情。初产仔数10.5头以上,成活仔数10头;3胎以上经产母猪产仔数13头以上,成活仔数11头以上。

4.杂交利用 在中等饲养水平下,用内江猪与新淮猪进行两品种杂交,其杂种猪180日龄体重达90kg,60~180日龄日增重560g。用杜×二(杜洛克公猪配二花脸母猪)杂种公猪配新淮母猪,其三品种杂种猪日增重590~700g,屠宰率72%以上,腿臀比例27%,胴体瘦肉率50%以上。图1-23 新淮猪(母)图1-24 新淮猪(公)二、湖北白猪

湖北白猪分布于湖北省武昌、汉口一带。为适应国内市场和外贸需要,于1978年开始培育,1986年基本育成。

1.外貌特征 被毛白色,头稍轻直、两耳前倾稍下垂,背腰平直,体躯较长。腿臀丰满,肢蹄结实,乳头6对。成年公猪体重250~300kg,母猪体重200~250kg。

2.生长肥育性能 在良好饲养条件下,6月龄体重达90kg,20~90kg阶段日增600~650g,料肉比为3.5以下,90kg屠宰率为75%。眼2肌面积为30~34cm,腿臀比例为33%,胴体瘦肉率55%~62%。

3.繁殖性能 3月龄小公猪体重40kg时出现性行为。母猪初情期在3~3.5月龄,4~4.5月龄性成熟,7.5~8月龄适宜配种,发情周期20天,发情持续期为3~5天。初产仔猪平均9.5~10.5头、经产在12头以上。

4.主要优缺点 该猪含大白猪血统1/2,长白猪血统1/4,所以具有大白、长白猪品种特性,生长发育快,饲料省,胴体品质好,瘦肉率高。其繁殖性能好于大白猪和长白猪,发情明显,不易漏配。湖北白猪是在夏季炎热地区培育而成的,具有耐热性,夏季容易饲养。

5.杂交利用 用湖北白猪作母本,以杜洛克、汉普夏为父本,杂种猪20~90kg阶段日增重分别为600g、605g,料肉比分别为3.41和3.45,胴体瘦肉率为64%和63%。图1-25 湖北白猪(公)图1-26 湖北白猪(母)三、汉中白猪

培育于陕西省汉中地区,主要用苏白猪、巴克夏猪和汉江黑猪培育而成。主要分布于汉中市、汉中县、南郑县和城固县等地。汉中白猪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较快、耐粗饲和胴体品质好等特点。

1.外貌特征 头中等大,面微凹,耳中等大小,向上向外伸展。背腰平直,腿臀较丰满,四肢健壮。体质结实,体形匀称,被毛全白。成年公猪体重210~220kg,体长145~165cm;成年母猪体重145~190kg,体长140~150cm。

2.生长肥育性能 体重20~90kg阶段,日增重520g,每千克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6kg。体重90kg屠宰,屠宰率71%~73%,胴体瘦肉率47%。

3.繁殖性能 小公猪体重40kg左右时出现性行为,小母猪体重35~40kg时出现初情。公猪10月龄、体重100kg,母猪8月龄、体重90kg时开始配种。母猪发情周期一般为21天,发情持续期初产母猪4~5天,经产母猪2~3天。初产仔数平均9.8头,经产仔数11.4头。

4.杂交利用 汉中白猪与荣昌猪进行正反杂交,其杂种猪日增重610~690g,每千克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12kg。体重90kg屠宰,屠宰率70%以上。用杜洛克猪作父本与汉中白猪杂交,其杂种猪日增重642g,瘦肉率55%左右。图1-27 汉中白猪(公)图1-28 汉中白猪(母)四、浙江中白猪

该猪种主要分布于浙江省。

1.外貌特征 全身白色,体形中等,头颈较轻,面部平直或微凹,耳中等大小呈前倾和稍下垂,背腰较长,腹线较平直,臀部肌肉丰满。

2.生产肥育性能 190日龄体重达90kg,生长肥育期日增重520~600g,料肉比3.5∶1。90kg屠宰时,屠宰率为73%,胴体瘦肉率为57%。

3.繁殖性能 初情期在5.5~6月龄,8月龄适于配种,初产仔猪9头,经产12头左右。

4.主要优缺点 浙江中白猪是由长白猪、大约克猪和金华猪杂交培育而成,具有长白猪和大约克猪的某些优良特性,胴体瘦肉率高,胴体品质好。体格健壮,繁殖力高,这些又优于长白猪和大约克猪。该猪在气候炎热的浙江省培育而成,又含有金华猪血统,因此表现出耐高温、高湿气侯环境的性能。

5.杂交利用 浙江中白猪是生产瘦肉猪的优良母本,与杜洛克公猪交配,其杂交后代生长快,175日龄达90kg,体重在20~90kg阶段,平均日增重达700g,料肉比3.3∶1。90kg时屠宰,其胴体瘦肉率为61.5%。图1-29 浙江中白猪(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