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在马丘比丘:跨越半个地球的南美之旅(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6 12:13:14

点击下载

作者:余义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相思在马丘比丘:跨越半个地球的南美之旅

相思在马丘比丘:跨越半个地球的南美之旅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相思在马丘比丘:跨越半个地球的南美之旅作者:余义林排版:Lucky Read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1-01ISBN:9787506092807本书由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美洲是一辈子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

这本书的写作纯属偶然。

最初的文字完全是介绍性的。因为那些文字是应一个朋友的要求,要把我去南美的见闻和感受写给她——她将在我之后也到南美这几个国家旅行,路线居然几乎和我的一样,于是她就想让我这个“先行者”给她提供一些经验。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有什么有意思的故事?哪些地方不能错过?哪些事情必须注意等等,我自然也就留了下心,并当仁不让地写了起来。没想到,她看了我写给她的东西,说很好啊,我觉得你写这些很值得看,要不你出本书吧?反正写了也是写了,我一个人看是不是有些浪费?我知道她半是认真半是玩笑,但觉得这个建议似也有些道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大家,给后来者作个参考,也没什么不好。再说,码字匠总是比较珍惜自己码出来的字的吧,不管有用没用都不愿意轻易扔掉,敝帚自珍。

回国以后,我得空就把这些文字翻出来看看,写得不够的补充一些,写得有欠缺的纠正一些,把一段段本来是急就章的东西渐渐理得顺了,理得也有了些眉目。我发现自己已经有意无意地,让这些文字向着一本书的样子转变着。和我同行的小伙伴们,知道我写了一些东西,都热情万丈地鼓励我把书作出来。在回国以后的几次聚会中,她们都会提到这个话题,并殷切询问什么时候能够出版。貌似出书这事已列上议程似的。其实那时候我正接了另外一本书的写作,就顺口说现在没时间,或许写完这本,就可以把南美的文字归置一下了。但要命的是我这人比较认真,话一出口,就想完了,必须要兑现了,肯定要有个写作计划了,尽管我其实没有足够的时间;更要命的是,我的小伙伴们比我还认真,不断有人正面地侧面地关心、询问和催促我……于是,某种类似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局面,就出现在了我和我的南美文字之间。

说来也巧,恰在此时我看到了一本诗集《我的北美,我的南美》。这是我的朋友、诗人黄亚洲先生的新作。他也刚从美洲旅行而归,而几乎就是在我得知他去了美洲的同时,这位以高产著称的大诗人已经把他厚厚的诗集奉献给了大家,洋洋洒洒的160首抒情诗,写尽了诗人在南美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写出了引人入胜的异域风情。他可真是个快手!

写记行诗,这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文学传统,而黄亚洲的纪行诗真的是别具一格。他不仅将整个美洲诗意地呈现,而且有很多诗人的独特感受,渗透在他那新颖、形象、优美、精彩的句子里。比如这首《巴西宝石》:巴西盛产宝石/其原因可能是/巴西本身就是一块宝石/面积世界第五,人口只有两亿,所以说到/祖母绿或者海蓝宝,你可以/先看看巴西人的瞳仁//巴西人的视线,都有宝石的光芒/看见陌生人他们老远就举手问好/至于足球,那是一块正圆形的宝石/这么多年,一直佩在一个国家的胸前//巴西/由白色人、黄色人、黑色人、棕色人构成/这是宝石品种的需要/或许这些石头在生成的那一瞬间,就有预见,自己/要与一个多民族国家匹配//到巴西的朋友,都有可能被带往/热情过头的宝石商店,但你/尽可以检阅/不须购买/谁离境的时候,胸前不佩挂着一个国家?视线里,不闪烁/奇异的光芒?

我也写了巴西的宝石,却完全不是诗人的眼光。我也写了南美的土地,却好像飘出了另外的味道。两种文体互鉴,两种目光交错,所有的事情好像熟悉又陌生,忽然让我产生了奇特而美好的感受。是啊,亚洲走了一趟美洲,便奉献了一部有趣的记行诗集,而我也在彼处行走千万里,有何理由将一种记叙文章拖延许久呢?如果不把这文章写好,又怎能对得起南美洲那些神奇的国度和广袤的土地啊!当然更对不起关心我的小伙伴们。

不能不说,这部诗集的出现,对我的写作产生了助力。我觉得我必须向黄亚洲先生学习,以他为榜样,改变我的拖延症,把手里的文字作完作好。于是我加快了写作速度,整理出了初稿,把所有照片传到“云”上,找到了我的“御用”设计小丁,与出版社的美女编辑们“勾搭”,让这本书真的进入了出版程序。

现在,这本书终于杀青,不久就会带着南美洲的气息出现在中国了。在此我要感谢我的编辑、我的设计以及热情向我提供照片的同行大咖,当然还有诗歌快手亚洲。我曾经微信他说,我拟在此书的序言里引用他的诗,希望他能同意。他答应得十分爽快,迅即把许多首美丽的诗发在我的邮箱中,任我选用。还用他那带着浙江口音的普通话——通行说法是“浙普”柔和地表示,我在序里介绍他的诗是他的荣幸,反倒感谢起我来,让我又开心又十分地不好意思。但有一点我们是无比一致的,那就是无论如何应该去看看美洲。一辈子至少要去一次,至少要让此生中的自己在某个时间踏上美洲的土地。那么我相信,你将比本书更深刻地感受这遥远的国土的一切,辽远与独特、沧桑与神秘、真挚与闲散、历史与今天……1.我梦见自己变成了印第安人

在那天晚上的梦里,我梦见自己变成了印第安人。

梦中的我,好像是穿着漂亮的裙子,头上还戴着美丽的羽毛——那种长长的、色彩斑斓的羽毛——难道我是酋长么?

当然,印第安人的酋长大概没有女性,除非这个部落还是母系氏族社会。但,这不是做梦么?梦中的一切都是完全成立和没有来由的。

梦中的景象非常奇异。

变成了印第安人的我,脚步轻得似乎在飞,风一样轻盈地穿越了田野树林,来到了一片浩瀚无垠的水边。

梦中也是在夜里,水边明月高悬,水面在月色下银光闪闪,景色美如仙境。

我身边站着一位真正的印第安人。高大英俊,一双不大却漆黑如墨的眼睛与高颧骨和厚嘴唇一起,组成了一张生动的面庞。

我问他:“我们是要穿过白令海峡么?”

居然这片水是白令海峡?但梦中的我,站在那银色的岸边,心里是很坚定地这么认为。

高大的印第安人似乎肯定地回答了我的问话,又似乎什么都没有说。然后他深深地看了我一眼,就拉起我的手朝大海走去。

难道我们是要“走”过这海峡么?

我心里有点不安,但又出奇地镇定。我貌似很亲密地随着他,朝着那水面走了过去。

白令海峡是一条从亚洲大陆东北端一直通到美洲西北端的海峡,虽然不宽(平均宽度65千米,最窄处只有35千米),但却为印第安人与蒙古人之间架起了血缘上的桥梁。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应该是第四纪的最后一次冰河期吧,世界气候变冷,海面下降了大约一百多米,那时候的白令海峡就成了一座陆桥,连接起了亚洲东北部和美洲西北部。这时,亚洲东北部气候还十分寒冷,而美洲内地却气候温和,食物丰富,猛犸、大象、麝牛、驼鹿、绵羊等很多动物都生活在这里。于是亚洲东北部的猎人们,便尾随动物走过白令海峡来到了美洲,成为美洲远古文明的开山鼻祖。后来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亚美两大陆之间的联系被割断,外来的亚洲猎人回不去了,只能向美洲大陆纵深发展,最终遍布美洲全境,所以很多学者都认为亚洲北部的蒙古人才是印第安人的祖先。人们还从语言学上找到了一些证据,比如印第安人和蒙古人一样称家庭为“ail”,“ail”是蒙古族几个家庭组成的合作单位。而印第安人称祖先为“Hagaan”,实际上就是蒙古语中“可汗”一词。印第安帅哥。虽然不是我梦中的那位,但十分神似。

当然,这是我醒来后联想的,梦里可没有这么富有逻辑的思维。

现在还是先回到梦里——我的面前横亘着一片浩瀚无垠的大水啊,没有桥,也没有船,难道我们是要飞过去?我下意识地拉紧了男人的手,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他才是一位印第安部落的酋长,他才戴着高耸的羽毛。

酋长一语不发,只是拉着我的手一往无前地迈向大海。

我们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留,就踏上了水面。哦?原来我们根本没有踩到水,而是踏上了一座桥。哦不,我们踏上的其实也不是桥,而是密匝匝的翅膀——那是千千万万只海鸥的翅膀。那印第安人似乎是不经意间地一挥手,忽然就有数不清的海鸥从四面八方飞来,而且这飞翔也是梦幻般的没有声音,它们像无数轻盈的丝帕,无声地连接在我们脚下,瞬间搭成了一座长长的黑丝绒般的美妙的桥。

我们一步步向前走,鸥桥也一步步向前延伸。我们脚步如飞快捷轻盈,桥也以比我们更快的速度向前延伸。没有海浪的声音,没有拍打翅膀的声音,仿佛整个画面被按下了静音键,只有神奇的不断铺设的桥面和我们如飞的身影,哦,还有壮阔深邃的大海……

不可思议吧?但在梦里,这一切仿佛都很正常,仿佛所有的跨海大桥都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就这样,我们开始跨越海峡。我和一个高大的印第安帅哥手牵着手,健步如飞地踩着不断铺设的鸥桥,像风一样,像精灵一样,走过白令海峡,踏上了绿葱葱的大地。原来那就是美洲的大地——我已经到了美洲……

醒来后很久,我都躺在床上不愿意起来。我还沉浸在那种脚步如飞、身轻如燕的美好感觉里。

这感觉很奇妙,这个梦也很奇妙。

随后当我能进行理性思考的时候,才意识到这梦可能是因为要去南美的行程给闹的。就是在那几天,我们正忙着办理去南美四国——巴西、秘鲁、智利和阿根廷的签证。填各种表格,准备各种证明,于是也就“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了。尽管梦中的情景我完全不曾想过,但由于去美洲是我很早就盼望的事情,所以比较兴奋,以至于晚上大脑仍不肯平静,我的脑细胞们彼此打着招呼,活跃地相互连接和作用,或许那些记忆着白令海峡的、存储着海鸥的、想念着帅哥以及惦记着黑丝帕的细胞们,都有了机会来进行表达。正是由于它们兴高采烈的无序组合,才给了它们的主人一个惊喜。其实,对于这趟即将开启的美洲之行,我从没想什么白令海峡,反而比较向往那座著名的安第斯山。

安第斯山,是我很小就知道的山,而且貌似对它有一种没有来由的好感,好像自己生命里有某种东西和它有关似的。其实当然没有。但不知为何想起来就有点儿小激动,总想要是有那么一天,能亲眼看看这山就好了。

人的感觉,有时候真的很奇妙。比如莫名其妙地厌恶或喜欢某个人、某件物品、某件事情等等,其实有时真是说不清楚原因的。是直觉,还是第六感觉?或者是神秘的基因密码?不知道,但我对于安第斯山就是这种没有根据的喜欢。我先是喜欢安第斯山的名字。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大概还不到十岁。或者是老师?或者是家长聊天?总之,当这座山的名字第一次冲进耳鼓,我就立刻记住了。尤其是它那几个发音的音节:安—第—斯——当我默念这样的音节时,就觉得这几个音特别好听,感觉就像是一位妙龄少女的名字。当然,我后来知道,这座山脉很长很长,甚至可以说长得非常壮阔,非常浩瀚,与少女的感觉完全不搭,但这让我更喜欢它,更加深了我对它的神往。

而现在居然有这么一次机缘巧合,我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要跟随一帮“文化人”行走南美,去看那座神秘的大山,而且出发的日子就在眼前了,你说能不兴奋么?

安第斯山的全长有将近9000公里,这个长度是喜马拉雅山的三倍半。它不仅是南美洲最长的山脉,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想象一下吧:从南美洲南端的阿根廷火地岛开始,沿着浩瀚的太平洋东岸,排列着连续不断的山峰,它与太平洋的波涛一起浩荡向前,途经漫长的智利,跨越跌宕的秘鲁,然后在厄瓜多尔转身,走哥伦比亚,进委内瑞拉,最后将雄伟的身姿隐匿于南美洲最北端的加勒比海,这是一种何等宏伟的景象?9000公里的长度啊,真的能让安第斯山脉无愧于“南美洲脊梁”这个称号。而且,除了无与伦比的长度以外,这座“脊梁”也足够伟岸。整个山脉的平均海拔是3660米,海拔超过6000米的高峰就有50多座 ,地处玻利维亚西部的汉科乌马山,主峰海拔7010米,是西半球的最高峰。从南向北,连绵的山脉中有许多山峰顶部都白雪皑皑,终年不化。其中厄瓜多尔的哥多伯西峰(Cotopaxi),则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之一,海拔约5897米。它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为南美洲的众多河流提供发源地。当然,安第斯不仅拥有一系列平行的山脉,它的中间也有横断山体、高原和谷地。其最宽处有750公里,一般的宽度也达到了300公里。这种感觉让我想到了一句诗:“海是沸腾的群山,而山是凝固的大海。”安第斯这样连绵万里又跌宕起伏,它那奔腾的山峦可不就是太平洋的波涛在瞬间凝固的影像么?

况且,我们这一路上不仅要“遭遇”安第斯山,还有世界上最宽的伊瓜苏大瀑布,以及遗世而独立的库斯科古城,神秘的马丘比丘,无法解释的纳斯卡大地画,无人能懂的复活节岛巨人石像……这样的行程怎能不让人期待?

而此刻——在北京初春的一个凉爽的傍晚,这勾人魂魄的旅行终于起程了。

晚上8点,天刚黑透。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国际出发口,笑声笑脸相互传导,已经形成了一个欢乐的气场。也难怪大家情绪这么高涨,因为我们这个团队的二十几位“驴友”,几乎都是第一次去遥远的南美洲。

几个月的准备之后,我们终于要去探访那个以盛产神秘文化著称的古老世界,而且那里几乎是离中国最远的地方。2.我记住了她们的红帽子、白纱巾

因为我们乘坐的是阿联酋航空的飞机,所以要在迪拜转机。

一上飞机,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阿航的空姐们十分“惊艳”,她们的装束也很有特点:卡其色的西服裙套装,红色无檐圆帽,帽子侧面还挂着一条白色的纱巾。白纱巾的一端固定在帽边,另一端别在领口,形成了一个柔美的弧形,让阿国小姐们显得更加妩媚。“她们真漂亮呀!”我身边的女孩一脸羡慕的表情。“人种不一样啊,人家轮廓好。”我答。

其实不仅仅是人美,她们的服务态度也很可人。为客人领位,整理行李,表现得很是殷勤。大大的眼睛和长长的睫毛,使得她们的微笑非常迷人。这多多少少缓解了我们长途飞行的无趣。是的,我们此行要经迪拜转机后,才飞往第一个目的地——巴西的里约热内卢,预计飞行时间是22个小时——就是说,等待我们的将是一次近乎跨越半个地球的漫长的飞行。可能也正是由于这种长时间的飞行,让很多人止步不前:担心自己的身体,担心乘机的不适,担心航空的安全,总之,各种顾虑。所以,遥远的南美洲被不少人视为畏途。而后来在我们的旅途中,也确实感到中国人比较少。不像泰国,到处都是中国人,让人觉得好像和没出国差不多,呵呵。阿联酋航空公司的空姐,给我们留下良好印象。人又美丽,服务又好。

除了坐飞机,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更好、更快捷的办法来缩短路上的时间。某些时候,我也忽然幻想能出现一个虫洞,让我们从四维空间的隧道中倏忽抵达目的地。就像我儿子的游戏中有一个叫作“瞬间挪移”的功能一样,一下子从空间的这个点,无缝对接到那个点。这样,不管是多远的旅程,人们都能够在“一闪”的瞬间,毫无感觉地到达。这区区一万多公里路程的里约,那还算个甚?当然当然,我也就是想想。哈哈。

眼下,我们是这样选择的:乘坐EK307航班,阿联酋航空的空客A380——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巨型飞机,去往目的地。

当然,这飞机的飞行路线和我梦中的“行程”完全相反:我们不是向东,飞越太平洋去南美;而是向西,先到迪拜,然后跨越亚洲和非洲,直抵大西洋西岸的里约热内卢。无论向东或向西,都能够到达我们的目的地,而且里程也差不多。地球是圆的,我们的路程近20000公里,刚好是地球周长的一半。所以任凭你向东向西,理论上是一样滴。

但毕竟不一样,因为我们坐的飞机不一样。很多小伙伴都是第一次乘坐A380这种空中的巨无霸。以至于看到商务舱在二楼时,不少人都跑到商务舱的楼梯口去拍照留念。因为不允许其他舱位的旅客进入,我们也只有在人家铺着红色地毯以及金色栏杆的旋梯前留个影算了。就这点出息。阿联酋航空也由此让我们刮目相看。阿航的历史其实只有短短的30年,在世界航空领域算是一个相对年轻的航空公司,但它的成长性却令人瞠目。从1985年只有两架租来的飞机和三条航线开始,直到目前拥有了总数达140架的空客A380,它走出了一条彪悍的成长之路。到目前为止,阿航不仅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清一色大型飞机的航空公司,而且其发展速度也毋庸置疑地跃上了全球第一。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讲,这是一家真正的“土豪”航空公司,而它的总部就在迪拜。所以,它的客人都要被安排在迪拜转机。

北京时间4月3日上午8点,当地时间凌晨4点,我们顺利到达迪拜机场,完成了第一阶段的飞行,用了将近8个小时。

巨无霸A380果然与众不同,机舱大,座位也大,起飞和降落都相当平稳,甚至毫无感觉。这个大家伙就这样不动声色地将我们带到了迪拜。从飞机的舷窗向外望去,迪拜面目不清。显然,这个举世闻名的沙漠中的富国,此刻还在沉睡。

在豪华巨大的迪拜机场转了两个多小时。有多大?没有考证数据,大概至少是北京T3的几倍。有多豪华?这么说吧,世界各大名牌几乎都在此设有专柜。尤其是那些令女人们毫无免疫力的箱包、眼镜、化妆品,可谓琳琅满目,金碧辉煌。空港都是免税店,很多高档商品价格比在国内买划算许多。同行的不少小伙伴们都开始兴冲冲地采购,看得出不少人都是有备而来的。可惜我暂时没有购买计划,也就跟着一块儿过过眼瘾。

两个多小时后,在迪拜的金色朝阳中复又登机——这回,我们才是真正飞向安第斯山的怀抱,当然也是此次飞行的第一目的地——巴西口岸城市里约热内卢。我们乘坐的飞行“巨无霸”:A-380。

起飞的时候,我留心了一下机翼下的迪拜。没有看到著名的帆船大厦,只是看到了湛蓝的大海,非常平静,也非常蓝。美丽的蓝海中还有一片青翠——那是传说中的棕榈岛么?可惜在飞机的迅速拉升中,这片青翠轻轻一闪就不见了,不容人细看。也好,留个遗憾,也留个念想和茬口,备不住哪天就专程去迪拜补遗了。其实,去迪拜度假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关于它的沙漠与黄金,关于它的奢华与奇迹,不能不说令人向往。我的好朋友,作家毕淑敏就曾经向我描述过她在迪拜的经历。她还说,有一对小姐妹只是在迪拜的黄金市场从这头走到那头,仅仅是买金项链、金镯子就刷卡十几万人民币。见我咂舌,她笑道:“妹妹,如果你去那里,一定得有人拦着,要不你可能比她们还要狠。”Oh my god!这是我听到的关于迪拜的最“恐怖”的预言,同时也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已经把专程去迪拜列入计划,就看什么时候能实现,哪怕是回来就把手“剁”了,哈。迪拜的候机大厅也设计得可圈可点。休息区和商业区之间隔着宽宽的通道,让需要购物或休息的旅客互不影响,休息区也相对独立,比较合理。

天气很好,能见度相当高。机身下辽阔的太平洋,如头顶上蔚蓝的天空一样,一碧如洗。偶尔飘过的几丝白云,像是给大海点染的白纱巾,缥缈而明媚,反而越发显出了海洋的深邃。海洋上有一些船,应该是大型货轮,可是看上去就像沙盘上的小模型,娇小可爱,似乎一动不动。我知道那是距离在欺骗我,事实上那每一艘船,此刻都在碧蓝的大海上乘风破浪地航行。

可惜好景不长,在短暂的碧蓝之后,机翼下出现了大片的棕红色。“看啊,沙漠!”舷窗边的小伙伴们轻声嘀咕起来。

天气是这么好,大沙漠中没有一丁点儿绿茵的残酷事实,完全暴露无遗。在此后几个小时的航程中,满眼所见,除了沙漠,还是沙漠。如此巨大而连绵不断的沙漠,让人心里顿生荒凉。大概那就是撒哈拉吧?从迪拜一直向西,能够穿越的如此巨大的沙漠,估计也就是著名的撒哈拉了。而不管多么著名,不管那沙漠中发生过多少传奇的故事,有多么感人的三毛和荷西,以及那些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以及丰富多彩的爱情生活等等,都不能改变沙漠的残酷——我仍然感到沙漠是美丽地球上的一块疮疤。迪拜机场拥有硕大的空间和琳琅满目的商品,除了冷鲜几乎应有尽有,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家超级市场。

连绵的沙漠,真看得人困眼乏。还好,有阿联酋空姐在极富特色的红帽子和白纱巾下的笑脸的陪伴,还有很丰富但味道一般的几顿阿餐的能量支持,我们终于在飞行了14个小时之后,于里约时间的下午2点45分降落在南美的大地上。

其实,我特别想问一下阿航空姐服装的含义。一直没有机会,只好自己杜撰一下:估计是卡其色代表沙漠,红色与白色分别代表热情与纯洁。是不是呢?总之,这套既现代又有点民族风情的服装,让我记住了阿航。对阿航的大飞机也是青眼有加。据说他们的航线已覆盖全球,唯一的条件是须经停迪拜,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在迪拜驻足。但那又有什么?在迪拜机场转转也不错,还能免税。以后走国际航线,我会先考虑阿航——这算是一个额外收获吧。阿航小姐迷人的笑容和周到的服务让人难忘。3.你知道那个闻名世界的“倒勾”么

炫目的阳光和热辣辣的空气,这是我对里约的第一印象。

如果你在迪拜机场没有及时换上薄一点儿的衣服,那么此刻,你的更衣几乎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因为走进里约,就立刻走进了盛夏。

哦,巴西!我想很多足球迷听到这个名字一定会热血沸腾,但是且慢,巴西不止有足球,它还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它就在中南美洲与大西洋之间,面积有850多万平方公里,比中国小不了多少。在美洲,巴西绝对是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它也是世界第五大国,其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因为它的大,所以和巴西接壤的一众“小国”: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等,在面积上就都显得有些逊色了。还不仅仅是面积,巴西的“形象”也是十分俊美。其地形是南高北低,南部的巴西高原海拔500米以上,而另一部分则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亚马孙河流域和西部。布满热带雨林的亚马孙平原,占去了巴西国土的三分之一,它像一匹绿色的绸缎,做了巴西的迷人的上衣。而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则像美丽的热裤和惹眼的靴子,把巴西打扮得美丽入时。遗憾的是,我们这次的行程中,并没有去亚马孙的安排,只选择了巴西的高原省份库斯科和里约。这是没有办法的。巴西那么大,无论怎样安排,恐怕也不能一次走遍。况且旅途太长也不现实。

里约是巴西的一个州,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其全称为里约热内卢,是葡萄牙语“Rio de Janeiro”的音译,它的意思是“一月的河”,而人们更愿意叫它的简称——里约。

里约在巴西东南部的沿海地区,是巴西的第二大城市。在1960年以前,里约也曾是巴西的首都,后来据说因为它面临大西洋,不利于防卫,巴西才迁都到内陆城市巴西利亚。但做过首都的里约热内卢州,仍然有着“曾经为王”的地位和霸气:它不仅是巴西乃至南美洲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巴西乃至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绵延600多公里的海岸线,热带草原的迷人气候,背山面水的海滨风景,更是让里约成为旅游胜地,成为一个让游人们钟情的地方。

因为时间尚早,我们便在地接导游项女士的安排下,先参观了里约著名的马拉卡纳体育场,也是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体育场。据说,这个体育场是为1950年世界杯而兴建的,并曾作为1950年世界杯的决赛举行场地。在2013年联合会杯及2014年世界杯时,它也作为比赛场馆,是有史以来第二个举办两届世界杯决赛的球场。20多万观众的容量,让马拉卡纳被公认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足球场。1950年世界杯时,不仅场内坐满观众,场外也被球迷们包围,它的赛事和球迷数量均创造了世界之最。但据说,如此众多的球迷观赛,并不符合国际足联的要求。所以,这个体育场在2009年“被”进行了改建,并按照国际足联的强制性规定,改为最多只容纳8.2万人同时入场的体育场。但这种“压制”,并不妨碍它成为巴西人心目中永远的骄傲。事实上,巴西足球的历史以及马拉卡纳足球场的辉煌,以及它给巴西人民带来的激情与喜悦,已经远远超越了体育的界限。

球场前的小广场上,球王贝利的雕像高高矗立。贝利右手高举着奖杯,仿佛庄严地向足球致意。毕竟,他在马拉卡纳体育场打进了他足球生涯的第1000个进球。而此刻,一位黑人正在他的雕像下秀球技,一枚足球在他的头、背、手足间滚来滚去,悠然娴熟。这种个人“秀”显然具有表演性质,他面前放着一顶帽子,里面有几枚硬币。此时尽管没人驻足观看,他也仍然玩得很专注和开心,黢黑的皮肤和手臂上的汗水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走过球场入口处必走过球场入口处必经的销售纪念品——足球、球衣等体育用品的商店,项女士向我们隆重介绍了一座生动的抬脚射门的铜塑:那是巴西著名的“倒勾之父”莱昂尼达斯的射门动作。他也是巴西最伟大的球员之一,似乎和贝利难分伯仲。我们纷纷和“莱昂尼达斯”合影,有人还模仿他抬腿勾脚摆Pose,当然十分的不像。那种高难动作,岂是一个“菜鸟”能够随便模仿得来的?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体育场前,矗立着球王贝利的青铜塑像。莱昂尼达斯的塑像。他因创造了足球的“倒勾式射门”而被尊为“倒勾之父”,他也是在贝利之前的巴西第一位球王。

继续前行,一座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和旅游中心呈现在我们面前。原来巨大的球场被“缩小”后,周围便有了壮丽的回廊和不同主题的小展厅,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足球博物馆”。展厅里永久进行着主题图片展,不同年代的球星们的光辉形象、巴西“五冠王”群英图等,你想看什么都可以。有一个展厅居然还是一个“球衣展厅”,每个展柜里都挂着巴西历史上那些闪光的球员们穿过的球衣。有个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和球衣合影,我也灵机一动,扯起一件黄色的10号球衣摆拍,一看居然是内马尔的球衣,顿觉自己神采飞扬。据外媒称,巴西仅在改建马拉卡纳体育场一项上的投资就超过两亿美元,参观完后才知道此言不虚。这样规模和设计的场馆,必须要花到这个额度。

首站来到一个以足球为国争光的国度,而第一个安排就是参观了“足球王国”的最大的体育场,无论如何都很有意义。

不知道我们的队伍中有没有球迷?如果有,那他一定觉得很开心,很过瘾。

在刚到体育场参观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同行的Y女士的护照不见了。这一下可把大家吓得不轻。因为如果在国外丢了护照,就只能在当地的中国使馆或领馆办理临时通行证,然后就买机票回国,后面的行程是断然参加不了的。你想,我们这是刚刚抵达巴西,这时候丢了护照意味着什么?我们刚刚从机场过来,因此只能先返回机场找。好在是虚惊一场,最后才知道是她自己急着换衣服,把护照落在入境的边检处了。所以,在国外的第一要事,是认真保管好自己的护照,宁可丢钱也不能丢护照,因为它是你唯一的身份证明。有经验的人还建议把护照首页和签证相关页码拍摄在手机或Pad里,当然那也不如保护好护照更重要。在世界最大的足球场想象万人鼎沸的场面。

从马拉卡纳体育场出来,我们才入住在巴西的Windsor Florida 酒店。如果音译成中文的话,我愿意叫它“温德索尔”酒店,显得很温馨不是么?我曾预先浏览了该酒店的网站,确实很漂亮很上档次的样子,四星级。实际上酒店比图片还要漂亮,很有国际水准。

在赴南美之前,有朋友介绍了两种饮料:瓜拉纳和马黛茶,前者是一种野生藤蔓植物做的饮料,后者是巴西特产的茶,据说这是一定要喝的,等明天找来尝尝。

而在里约的一片灿烂而灼热的阳光中,我忽然想到这时候的北京正是深夜。4.拜谒世界上最高的基督

今天是4月4日。在温德索尔用了早餐,我们就乘车赶往耶稣山,去看耶稣巨像。

去里约不可不看耶稣像,他是里约的象征。

这座雕像太出彩、太有名了,好像有很多好莱坞的大片,都以这座巨型的耶稣像作为开头或结尾。以至于它矗立的那座山——科尔科瓦杜山,也由于雕像的存在,被人们叫作了基督山。这座基督像是由一个叫Heitor da Silva Costa的巴西人和一个叫Paul Landowski的法国雕刻家分别设计和创造的,据说他们的制作共花费了4年时间,让这座耶稣巨像在1931年10月12日,高高地矗立在山顶。现在,它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景观之一,也已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雕像高38米,总重1145吨,左右手之间的距离是23米。再加上山峰的高度,足足有一千米高吧?它拥有了这个高度,是不是应该算是世界上最高的耶稣了?我没有考察,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在里约,这种高度已足以使人在城市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伟岸的它。

项女士安排我们尽早上山,为的是躲开游览人群的高峰,能够近距离地观赏和拍照。她建议上午10点以前到山顶,因为耶稣面向东方,上午拍照不会逆光。所以我们七点半就出发前往基督山了。没想到,虽然很早,上山的路却依然堵得很。车多人多,非常拥挤,让我想起北京香山的红叶节。车开到基督山的停车场,我们又换了景区的车,才磨磨蹭蹭地来到了耶稣身旁。

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然而,当在无数电影电视中,以及影像中见过无数次的基督像就在面前时,还是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现场就是现场,和看片子就是不一样,多多少少有些小激动是必须滴。

仰头望去,伟大的耶稣身穿雪白的长袍,张开双臂,面向碧波荡漾的大海,俯瞰着整个里约。在他的目光下,瓜纳巴拉湾波光粼粼,白帆点点;湾畔绵延的海滩上小楼成群,美丽动人。远处的尼特罗伊跨海大桥,犹如一道银链挂在大西洋深蓝色的脖颈上,在南美的骄阳中显得恬静而安详……这份景致,确实很美很壮观。

遗憾的是人太多了。当然全是老外——当然他们看我,也是老外。就这样,一群老外,你挨我挤,摩肩接踵,在基督的脚下踱着跬步。照相?根本找不到地方,连一个小小空间都弥足珍贵。原先我还设想,要照一个伸开双臂,和耶稣一样姿势的照片,远远地和雕像呼应,多么拉风!现在看,绝对是痴心妄想。幸亏临行前,儿子送了我一个自拍神器,可以不必求人来个自拍,给了我大大的方便。姿势谈不上,画面也很有局限,但毕竟可以抓空“抢镜”。于是我把“理想”大幅度降低:只要证明我曾经和基督山在一起,也就OK了。

后来才知,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是因为我们赶上了人家的重要节日:这天是复活节的前一天。复活节是西方人非常重视的节日,是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圣经·新约全书》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体复活,复活节因此得名。他的死,是为世人赎罪。而他的复活,则是昭示了信徒们的永生。因此,复活节的重要性超过了圣诞节。历史和宗教学家们,根据《圣经·马太福音》的说法,推算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三天复活,是在春分日(3月21日)之后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天。由于每年的春分日都不固定,所以每年的复活节的具体日期也不确定。但节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今年的复活节恰恰就在4月5日。基督徒认为,复活节象征着重生与希望,所以来山上的多为年轻人,情侣们接吻拍照,朋友们嬉笑言欢。只是苦了我们这些万里迢迢而来的异乡人,只能在一片他人节日的欢乐气氛中见缝插针,徒唤奈何。还是手疾眼快地简单拍照吧,要不这大老远来得亏了。

想起中国有句老话,人算不如天算。看来此言极容易被印证,呵呵。

但是人多的问题是解决不了了,和伟大的耶稣单独合影的理想也宣布破灭。

这时候有人发现了一条弥补遗憾的路径:绕到耶稣山的后面去。果然那里人比较少,虽然离山远了一点儿,但可以拍到全景。大家的情绪陡然高涨起来,纷纷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地合影。我们知道,我们每人的照片上都会有青山蓝天和伸展着手臂的基督。

我们离他太远,可那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的照片上已经分明显现着他雪白的形象,而且在湛蓝天幕的衬托下他清晰可见,银星般闪亮。

天气特别好,南美洲的太阳极其灿烂。美丽的瓜纳巴拉海湾在耶稣的护佑之下。注意,耶稣上空蓝天中的那一粒黑点,那是一只雄鹰恰好从“上帝”的头顶飞过。它是替上帝来看我们的么?5.不可错过的正宗巴西烤肉

去了巴西,不吃烤肉是说不过去的。这天中午,据说我们将被安排一餐正宗的巴西烤肉,此举获得了肉食爱好者的一致拥护。尽管我对于烤肉兴趣不高,在北京也吃过N次巴西烤肉,甚至可以说北京的巴西烤肉已多如牛毛,但毕竟此番来到了“原产地”,必须应该尝尝正宗的巴西烤肉。

在里约著名的伊帕内玛海滩旁边,有一家名为“Carreto”的烤肉店,这就是我们享用午餐的地方,也是我们唯一一次较正式地吃巴西烤肉。“Carreto”是西班牙文,不知道怎么读。“Carreto”环境尚好,只是略显拥挤。和国内同等水准的餐馆比,国外的用餐空间总是显得有些逼仄,而国内的稍微上一点儿档次的餐厅,都要比国外的宽敞得多。这是为什么呢?是我们的老板眼光高、格局大,还是他们太“小气”了?总之,普遍的小、挤、旧,是我对南美餐厅的整体印象。后来又去过不少当地的餐厅,没有几个能超过中国餐厅的宽敞和豪华。是我们大手大脚?还是人家更会过日子?抑或是中国人忽然暴富,总是想在各种地方显摆?挣钱容易花钱也“豪迈”?可能每个人会有自己的答案吧。巴西烤肉店是一水儿的帅哥服务生。可能因为切烤肉是个力气活儿吧?看这一大块牛腱子,切下一片很需要些手劲呢!

进了“Carreto”,我们25人分了两个长案,除了烤肉,其他的食品都是自助。说实话,烤肉味道还是真不错,可能是心理作用,感觉比国内吃的烤肉更纯正。各种冷热菜品也相当丰富,这一点比北京的巴西烤肉要好很多。最有意思的是,我们还到后厨去看望了负责烤肉的厨师:一位巨胖的巴西青年。负责在后厨烤肉的巴西“80后”烤肉大师。又高又胖,却很温和,貌似很愿意和我们合影。

这青年虽然体重超标,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块头——我目测他已经超过200斤了,然而却非常和善,笑起来甚至有些腼腆。也不知是谁发现了他,也可能是他那圆圆的脸、大大的肚子,实在是太突出,太有特点了,于是几个活跃的女生纷纷跑去和他合影,而他也笑容可掬,来者不拒。可能看我们是外国人,还建议我们拿着烤肉棒和切肉刀摆摆姿势,好几个人都尝试着握着烫烫的铁棒照相,我也混了一张。几位巴西大厨还热心地在一边指导,这只手高一点儿,那只手低一点儿,好让我看上去更“专业”一些。一高兴,还和“跑堂的”巴西小帅哥合了几张影,同样也被高度“配合”。回来看照片,居然很不错。热情好客的巴西人!

顺便说一句,在这个烤肉店,我终于喝到了巴西的特色饮品“瓜拉纳”—— 一罐莓子味儿的加气饮料,口感让我想起了在俄罗斯喝的格瓦斯。至于味道呢?我是比较喜欢的,有一些水果的甜香,还有一点点刺激的感觉。但有的人觉得一般,评判说“不如喝茶”。我这个人,就是“喜点”比较低,特别容易满足,所以我把那一小瓶淡黄色、散发着水果香气的瓜拉纳全部消灭了。

这天的饭后,按照日程有两项安排:参观宝石店和去面包山看日落。本来是要去参观伊帕内玛海滩的,但项女士温婉地说,看日落时车子会经过海滩,她在车上介绍,我们在车上浏览就可以了,省下时间去看巴西著名的宝石公司,参观宝石制造过程,如果看着好,还可以购买中意的宝石。估计后一项才是重点。但是没关系,似乎我们团里有一种暗暗涌动的购买力,所以大家对这个调整也都投了赞同票。瓜拉纳其实是一种产自亚马孙盆地的蔓生植物,被印第安人认为有长生不老的神秘力量。现在它是巴西的象征之一,是巴西的“国饮”。6.萨乌尔的宝石

巴西的宝石世界闻名。

这个国家不仅地大物博(这词,相信中国人也不陌生,因为我们是经常用它来形容自己的祖国,用在别的国家身上,似乎心里还要掠过一丝丝疑问的感觉),而且有很多特色产品,比如咖啡、蜂胶,还有就是宝石。很多人都知道,巴西盛产宝石,尤其是彩色宝石。比较有名的像“祖母绿”“海蓝宝”“碧玺”和“帝王玉”等。特别是帝王玉,据说只有巴西才有。水晶属于彩色宝石,亦是稀有矿物。巴西的水晶以其色彩艳丽、质地纯净而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彩宝。

记得2007年,不知什么原因中国市场上有了“水晶年”之说。很多人变得很信奉水晶,都按照自己的星座找护佑石,比如处女座的守护石是黄水晶和海蓝宝,狮子座的守护石是碧玺和石榴石,天蝎座的守护石是碧玺和月光石等,尤其是女孩子们都对号入座,到处找自己的守护石、开运石,甚至还有财运助运石、健康助运石之类,不一而足。总之,大家都热情万丈地喜欢起水晶来。其实,水晶就是彩色宝石的一种,自然也是巴西的最好。我有位小女友,在昆仑饭店对面的“佳意”市场中开了一个水晶专柜,据说她的水晶就是从巴西进的。受她的影响,当然也是因为喜欢水晶,我头脑一热,也开了个小店,专门卖水晶——水晶年嘛,还从她那里拿了不少货。现在想起来,那些都是质量上乘的相当好的巴西彩宝。只不过,中国的事情都是一阵风,等水晶年过去之后,大家对水晶的热情也就降温了。我的水晶,从第二年开始就基本卖不动了,我也无法再专门经营水晶,于是便开始夹杂着卖衣服、饰品之类,最后终于由于客流太少而关张大吉。宝石车间,安静而神秘。

但这个“惨痛”的经历有一个好处,就是认识了水晶。那时候我是谈水晶言必称巴西,总是和我的客人们介绍,全世界就巴西的水晶成色最好,就巴西的彩宝最让人着迷,我的水晶都保证是从巴西进货。尽管,那时候我对这个国家几乎还没啥概念。而现在我居然来到了巴西,不去看看那些曾经有缘的可爱宝石,必须是说不过去的!

很快,我们一行人就来到了“Amsterdam Sauer”宝石公司。据说这是巴西最著名的宝石公司,遗憾的是不知道怎么翻译,这是葡萄牙或西班牙文。后来请教了一下度娘,原来是叫“阿姆斯特丹·萨奥”宝石店,在圣保罗还有连锁店。阿姆斯特丹·萨奥,有的地方也翻译成“阿姆斯特丹·萨乌尔”,是巴西的名店,几乎也是各国游客的必选。而我觉得“萨乌尔”好像读上去更有感觉一些。

这家宝石店成立于1941年,创始人是法国人儒勒·罗杰·萨奥(Jules Roger Sauer)。萨乌尔位于里约的市中心,大大的淡黄色水泥墙面上,简单印刷着店名,并不奢华,甚至有些低调。一进门,就有一位身着黑色西服套装的亚裔小姐迎接我们,并带领我们参观宝石制作车间。所谓车间,其实也没有几个人,除切割原石处有小型机械,大部分人都在手工打磨,一人一个台案、一盏台灯,非常安静,也非常神秘。我们隔着玻璃看了一圈,耳边是亚裔小姐轻声地介绍,让我们连大气都不敢出,仿佛一使劲会令宝石破碎似的,其实这些石头的硬度早已赛过钢铁。巴西萨乌尔宝石店。淡雅的米色建筑,在街道上毫不起眼。难道这就是低调奢华有内涵?

最后一道程序,是展示千锤百炼精致打磨的正式成品——店里的宝石以展览的方式隆重登场。这才是真正让人兴奋的时刻,或者说,真正让女生兴奋的时刻到来了。每一款水晶吊坠都各有风姿,好看到爆,而且价格比国内便宜许多。

眼前的宝石可谓各种类型琳琅满目。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黄宝石、紫水晶、黄水晶、碧玺、托帕石、海蓝宝等等,简直让人看得目不暇接,甚至目瞪口呆。比如那块镇店之宝,一块硕大的帝王玉,标价为3000多万美元,约合2亿人民币。之所以这么贵,原因就在于帝王玉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宝石之一,目前也仅仅在巴西的米纳斯热莱斯州一个正在开采的矿中可以找到它。数据资料显示,它的亮度和硬度可以跟钻石媲美,而且太阳光里的所有色调,都可以在帝王玉中找到。比如有深浅不同的紫红色、粉红色、大马哈鱼色、桃色、樱桃红和黄色等。其中最名贵的帝王玉颜色为XO酒红色。而我们眼前这块是红中带黄绿色,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帝王色”。只见在幽黄的灯光下,这块宝贝沉默、高贵,闪着傲人的冷光,仿佛嘴角还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笑。是啊,谁会买得起它?而且店家标这么高的价,明摆着也是不想卖。这种玉中极品,可能全世界都没几块,卖一块就少一块,谁不惜售呢。全体如我们,已经被它的气势压倒,于是我们只能压抑着自己的惊叹,默默看看,又默默离开了。

是的,还能怎样?它不属于我们。

等到展览柜台走完,各类成批的海蓝宝和托帕石之类的小吊坠、小耳钉开始亮相的时候,女生们便热闹起来了。我们挤作一团,纷纷观看、询价,甚至砍价,很快有人出手了。没办法,宝石对女人有着天生的诱惑力,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女人对宝石天生没有抵抗力。从古至今,概莫能外。至于有多少人买了多少,恕我不能透露,总之,有买给妈妈的,买给婆婆的,买给姐妹的,买给自己的,场面煞是热烈。几乎人人都有斩获。还有一位姐妹出手更大气:将一块成色甚好、价格也不菲的祖母绿收入囊中,那价格在中小城市都能买套房子了。不过,从店里全部黑衣小姐以及先生们的笑脸看,他们对我们的购买能力基本满意。

在萨乌尔的休息室,我们被当作贵宾接待,服务生端来了香喷喷的咖啡,让我们免费品尝。服务热情周到,让我们获得了良好的消费体验。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杯咖啡貌似也不能算是白送的。宝石是一项利润巨大的买卖,仅就我们这二十几位的这一轮销售,况且还有那块数万美元的祖母绿顶冠,区区几壶咖啡算啥?只能说店家聪明,会做买卖。

据说,萨乌尔的宝石曾在1966年、1992年和2000年获过国际钻石珠宝大奖。最近,萨乌尔还与上海的老凤祥达成协议,将在上海淮海路开珠宝博物馆,估计也是看中了中国人的钱袋子。

花钱使人愉快,大家的心情都无端地好起来。刚一回到车上,姑娘们就彼此交流心得,互赏宝物,群情雀跃。我入袋一款蓝宝石吊坠,色彩不错,价格比在国内买划算不少。到巴西能买一点儿宝石回去,其实就是个念想。况且这蓝宝石的色泽、切割、纯净度和性价比都比较高。其实最近几年我的恋物观已经起了变化,已经有点“舍本求末”的感觉了。以前,我总是喜欢昂贵的真品,那些真钻、真宝石对我有极大的杀伤力。但现在,我感觉那些时尚的、夸张的工艺首饰更可爱,反而是这些“真货”不那么招人待见了。首先是它们的性价比低得越来越离谱,国内的玉石类更是贵得没边儿没沿儿的,连宝石商都觉得太不靠谱了,有些宝石基本上就是有价无市,失去了收藏意义;其次,它们在设计上也显得太过含蓄,或者也可以说太过老气了。所以,就算以前头脑发热时入手的东西,现在在我这儿不怎么吃香了,更不怎么戴了。相反,漂亮、时尚、做工精美的工艺首饰,占了我的饰品的“半壁江山”。除非场合需要,我一般不戴真的,出门旅游更不戴,万一丢了呢?而且,某些工艺首饰足以乱真,既满足了人们的虚荣心,又照顾了口袋中的银子,何乐而不为?

当然,我这观点对“土豪”无效。哈!7.面包山上的落日

里约的海岸线很长,蓝天白云、椰风海韵是它最为突出的特色。尤其到了夏天,海滨的日光浴场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原来这里的人们推崇的并不完全是游泳,而是在海边上晒太阳,喜欢把皮肤晒成古铜色。据说,在巴西是越黑越被认为漂亮,女孩子也一样。皮肤白的人,会被贴上贫穷和落伍的标签。这与中国完全不同。中国人一般都怕晒黑,我们到哪里都要讲究防晒,去海边要涂防晒霜,阳伞、帽子都得带上。在海边暴晒这种行为,大概深为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所“畏惧”。但是,这在外国人看来是特别奇怪的。为什么要怕晒?为啥要怕黑呢?他们完全不理解。我有个朋友,当然是一位中国小伙子,他在国外学习的时候兼做导游。据说他对自己的游客有一个要求,也是唯一一个要求,就是不许在海边打伞和戴帽子。他说:“所有跟我去海边玩儿的女孩,我都告诉她们不许戴帽子和打伞哈!你们去海滩居然还打伞,让人家觉得太奇怪了,也太让我难堪啦!”——这是他的原话,我一个字都没改。

现在,我们行进在里约的海滩,看到巴西的女孩都肆无忌惮地在阳光下展露着身体,似乎都恨不得晒得越黑越好。她们穿着超短裙或者比基尼,非常傲娇地走在太阳底下。身材迷人、皮肤黑里透红的巴西女郎,果然是别有一番美丽!我想,如果此时有皮肤很白的人走在这海滩上,恐怕还真有点不协调呢。虽然已是夏末秋初,但里约的阳光依然很炫,一路望去,来晒太阳的人熙熙攘攘。连同海边的一朵朵阳伞、一顶顶彩色帐篷,成为海滩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们的车子开得不快,司机显然是有意识地让我们尽情浏览这明媚的里约海岸。

里约的海滩有70多处,我们路过的这个“科帕卡巴纳”海滩最为著名,因为它沙白水洁,呈新月形,长达4.5公里,所以每年到巴西旅游的200多万游客中,会有近40%的人来到这个海滩。虽已入秋,海滩上的各色人等还是很多,而且还有各种不同的“圈子”,插着各样的旗帜,作为自己小团体的标识。小项悄悄地告诉我们:“那些彩色条纹的旗子,来自同性恋阵营。那是他们的标志。”哦?原来那些都是“同志们”?大家都不约而同朝同性恋阵营望去,一看人还真不少。不像其他地方的遮遮掩掩,这里的同性恋者,原来并不隐晦自己的性取向,而且还如此鲜明地立起“山头”,飘起色彩鲜明的旗帜,似乎在昭示同好,欢迎加盟。让我有点感佩。仅仅这一点,似乎可以看出巴西人率真的,也是不羁的生活态度。里约的海滩,就是人们休闲的地方。不仅是游客,当地人也会在阳光灿烂的午后或黄昏,来这里戏水和晒太阳。

开放与自由,我以为是这个国度让人印象深刻的精神特质。

下午4点左右的时候,我们到了著名的面包山。此山位于瓜纳巴拉湾入口处,是里约热内卢的象征性地标之一。面包山高约400米,由两个“面包”组成:一个像横着的面包,一个像竖立起来的面包。据说当年葡萄牙人入侵时,一抬头看到了面包山,说这山怎么这么像我们家乡的糖面包啊?于是面包山由此得名。不过,面包山还真的像面包,深黄的颜色,圆润的轮廓,就差一点儿热气,便是烤箱中直接端出来的了。上下面包山和两座山头之间,都需要乘坐缆车。要先乘缆车抵达横着的那座面包山,然后再换车,到达竖着的那座更高的面包山。为的就是要看日落。这种缆车可不是国内那种四人座的观光车,而是需要站在里面、没有座位的老式大型缆车,一车可以进几十个人。第一站到了以后,要走一段山路,再换车乘坐——不,应该说乘站到竖的面包山顶。

到了里约,据说不能不去面包山,尤其是不能不看面包山的日落。一是从面包山顶,可以俯瞰整个里约城和整个瓜纳巴拉湾,还能远眺基督山、科帕卡巴纳海滩和罗德里格环礁,从而把里约的美景尽收眼底。二是它的日落很有特色,日落方向正朝着基督山的方向,在一片血红的晚霞中,看着伟大的高扬手臂面向众生的主,全身镀满了太阳的光辉,会让人浮想联翩,体会伟大的宗教精神。

照例,我们排队“坐”上缆车,用了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先抵达了横过来的矮一点儿的面包山——阿卡山。在缆车上升中,我们看到了面包山旁的海湾和星罗棋布的船只。到达这座山头的山顶的时候,阳光还十分的好,在山顶的平台上凭眺,里约海水碧蓝,天空悠远,清风徐来,真是十分惬意。我忽然看到树下还有几张木制的躺椅,就想,在这里休息放松一下的感觉一定不错。正好有两张躺椅空着,我便往上面一躺,哎哟,太舒服了,果然感觉不一样,可以非常愉快地浏览风景啦!于是我忽然决定不去坐那第二个上升段的缆车了,就在这里躺一下。如何?这里不是也能欣赏里约的美景和落日么?

旅游的动人之处也在这里:灵动的景色和灵动的思绪,让你不知道下一秒将发生什么。在面包山顶上自拍的年轻人。吻了又吻,旁若无人,直到画面满意才笑着离开。

其他人却不愿停下脚步,都匆匆忙忙地向下一站走去。我居然有点替他们惋惜:为什么要那么匆忙呢?与其说赶赶楞楞地上另一座山,不如就在此地平平静静坐下来。在哪里看落日其实不很重要,重要的是看落日的心情。在这美好之地听清风起舞,看云卷云舒,已是人间赏心乐事,何须赶路。有人说过,让脚步停下来,才能滋养心灵。深以为然。其实,生活的本真就应该是宁静。平时不管多么紧张或忙碌,既然出来了,便要留给自己一些时间,乐享闲适和安静。很多人走过了青山绿水、经历了人情冷暖之后,身上沾满了沧桑的味道,变得瞻前顾后、沉重不堪,多了暮气,少了灵气。人要是活成这样,那可真就辜负了自己度过的这一把子岁月了。人其实是应该越活越单纯,越活越简单,越活越轻松的。体味人生五味也好,认知大风大浪也罢,为的是提升自己,看透人生,修身如镜。修得一个好的心态,才可以容得风风雨雨,活得快意随性。

很快我有了同道:同行的陈姐也在旁边的躺椅上坐下来,和我一样,表示要在这里休息,不再跟着上山了。我们谈着轻松的话题,共同赞赏了一番里约的碧海蓝天,我还请她听了一支我春节时候录制的歌曲,很开心,也很快乐。忽然发现,她也是一个不情愿“随大流”的人。

渐渐地,太阳向西走去了。山上的人也越来越多。大概都是来看日落的吧?一对青年情侣,就站在我的面前,手里高举着自拍杆,以大海为背景,旁若无人地自拍两人接吻的镜头。可能是效果欠佳,小伙子搂着姑娘,不断变换着角度,吻了一遍又一遍,完全不在意对面躺椅上一个外国女人都不知往哪儿看的目光。里约的青年们,又大胆又浪漫,爱情的花儿到处开放。

陈姐居然睡着了,真羡慕她,躺在这样美的海边的山上轻轻入眠。

忽然,人们拥向了西侧的围栏,原来拍日落的时机已经到了。只见各种手机、相机、自拍神器都高高举起,在捕捉阳光和山峰的那一瞬间的亲密接触。我也赶紧从椅子上跃起,找了个缝隙,正拍反拍地忙活了一阵。回来看照片,居然有一两张还不错,尤其是那张沐浴在落日余晖中的基督,我以为可以放在书里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