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9小时高清视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6 15:32:2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9小时高清视频】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9小时高清视频】试读: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耿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专业课成绩优异,现主攻语言类型学、历史语言学研究,能够贯通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及西方语言学知识。曾多次主持、参与国家级、市级课题,对语言学理论的实际应用和前沿信息有深入了解。

授课特点:认真细致,深入浅出;能准确把握考试重点、难点,针对题目特点提供科学的复习建议;善于分析命题的特点与规律。

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考研真题

古代汉语部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0分)

1.下列各组字都属于异体关系一项是(  )。

A.猿猨 迹蹟

B.遊游 剩賸

C.村邨 错措

D.颂讼 振赈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字的一句是(  )。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合成词的是(  )。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假借义的一句是(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为同义项的是(  )。

6.下列句子中,代词“是”复指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

A.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B.君子是则是效。

C.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愿为圣人氓。

D.舍其旧而新是谋。

7.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见溪群疑”属于(  )。

A.喉音

B.牙音

C.舌音

D.齿音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古书注音用语?(  )

A.读若

B.读如

C.如字

D.本作

9.“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其解词形式是(  )。

A.互训

B.递训

C.同训

D.义界

10.“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这句话中“禹稷”的表达方式是(  )。

A.互文

B.变文

C.连及

D.曲指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虚词的词性、语法作用,及其可否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语词对译(每小题l分,共10分)

三、说明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每小题1分,共5分)

四、解释下列用语(每小题3分,共15分)

1.分化字

2.同源词

3.声训

4.古无舌上音

5.破读

五、分析题(22分)

1.写出下列古文字对应的楷书,说明其结构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并分类说明它们的差别。(10分)(1)(2)(3)(4)(5)(6)(7)(8)

2.根据下面提供的例句,说明每句中“发”(發)的准确含义,指出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并说明意义之间的引申关系。【注:《说文解字》:“發,口發也从弓癹聲。”】(12分)(1)发使使燕。(史记·淮阴侯列传)(2)塗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齐策)(4)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朝发白帝,暮宿江陵。(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6)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王昌龄《万岁楼》诗)(7)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于下)(8)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9)发号施令,罔不有臧。(尚书·冏命)(10)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诗·小雅·吉日)

六、问答题(7分)《广韵》是部什么书?请略作介绍。

七、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l5分)

1.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

2.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管晏列传)

4.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贾谊论)

5.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许行)

八、阅读下列古文及注释,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子舆韩厥父故中御而从齐侯居中代御者白非元帅御者皆在中将在左【疏】注居中至在左○正义曰韩厥为司马亦是军之诸将也以梦之故乃居中为御明其本不当中先非御者若御不在中又不须云代御以此知自非元帅其余军之诸将皆御者在中将在左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齐侯不知戎礼【疏】往齐侯不知戎礼○正义曰僖二十二年传曰虽及胡耉获则取之明耻教战求杀敌也宣二年曰戎昭毅果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是戎事以杀敌为礼齐侯谓射君子为非礼者乃是齐侯不知戎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越队也射其右毙

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綦毋张晋大夫寓寄也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以左右皆死不欲使立其处【疏】皆肘之○正义曰说文云肘臂节也谓左右为凶处故以肘排退之韩厥俛定其右俛俯也右被射仆车中故俯安隐之【疏】韩厥俛定其右○正义曰言此者为下丑父与公易位由厥之俯故不觉其易綦毋张盖助厥定右故并不见之逢丑父与公易位居公处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骖马絓也丑父寝于轏中轏士车【疏】注轏士车○正义曰周礼巾车士乘栈车郑玄云栈车不韦輓而漆之考工记舆人云栈车欲弇郑玄云为其无革輓不坚易坼坏然则弇者谓上狭下阔也轏与栈字异音义同耳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为韩厥所及丑父欲为右故匿其伤

问题:

1.韩厥本应坐在哪个位置上?为什么换位置?(2分)

2.为什么说“齐侯不知戎礼”?(3分)

3.韩厥为什么不让綦毋张“从左右”,而让他“立于后”?(2分)

4.逢丑父跟齐侯交换座位,韩厥和綦毋张为什么没有发现?(2分)

5.逢丑父被蛇咬伤,为什么隐匿不告诉别人?(2分)

6.“肘”在文中用作什么词类?“肘之”如何翻译?(2分)

7.“从齐侯”“从韩厥”“从左右”三个“从”字意思一样吗?分别如何解释或翻泽?(3分)

现代汉语部分(50分)

一、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是什么?请阐述理由。(10分)

二、以“考得好”为例,说明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可以怎样区分。(10分)

三、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这是全世界人民所不愿意看到的”。(5分)

四、分析句子。是单句的,划分句子成分;是复句的,划分层次,并标明分句之问的关系。(10分)

1.我相信,他们若能提高文化,不久一定会成为写散文的好手。

2.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

五、拈连和比拟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5分)

六、请以“在备考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将综合运用的修辞格一一标明,且不少于五种。(10分)

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考研真题

古代汉语部分

一、说明下列句中括号内虚词的词性、语法作用以及如何用现代汉语对译(10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2)王顾左右而言(他)。(3)春秋之时,王道(寖)坏。(4)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5)舜发(于)畎亩之中。(6)(无)令舆师淹于君地。(7)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见。(8)汉王(与)义帝发丧。(9)谨守城皋,(则)汉欲挑,慎勿与战。(1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二、说明下列括号内的注释用语的含义和作用(10分)(1)《论语·为政》:“为政以德”。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2)《礼记·檀弓下》“子高曰: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郑玄注:“不食,(谓)不垦耕”。(3)《左转·成公二年》“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陆德明音义:“枹音浮,鼓槌也。(本亦作)‘桴’”。(4)《诗经·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毛亨传:“思,(辞也)。”(5)《左转·昭公三年》“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陆德明音义:“朝,(如字)。”

三、标点并翻译下列文章(15分)

彼 贵 我 名 声 美 我 德 行 欲 为 我 民 故 辟 门 除 涂 以 迎 吾 入 因 其 民 袭 其 处 而 百 姓 皆 安 立 法 施 令 莫 不 顺 比 是 故 得 地 而 权 弥 重 兼 人 而 兵 俞 强 是 以 德 兼 人 者 也 非 贵 我 名 声 也 非 美 我 德 行 也 彼 畏 我 威 劫 我 势 故 民 虽 有 离 心 不 敢 有 畔 虑 若 是 则 戎 甲 俞 众 奉 养 必 费 是 故 得 地 而 权 弥 轻 兼 人 而 兵 俞 弱 是 以 力 兼 人 者 也 非 贵 我 名 声 也 非 美 我 德 行 也 用 贫 求 富 用 饥 求 饱 虚 腹 张 口 来 归 我 食 若 是 则 必 发 夫 掌 窌 之 粟 以 食 之 委 之 财 货 以 富 之 立 良 有 司 以 接 之 已 期 三 年 然 后 民 可 信 也 是 故 得 地 而 权 弥 轻 兼 人 而 国 俞 贫 是 以 富 兼 人 者 也

四、阅读下列古文及注释,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陈代孟子弟子也代诸侯有来聘请见孟子孟子有所不见以为孟子欲以是为介得无为狭小乎如一见之傥得行道可以辅致霸王乎志记也枉尺直寻欲使孟子屈己信道故言宜若可为也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虞人守苑囿之吏也招之当以皮冠而以旌故招之而不至也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志士守义者也君子固穷故常念死无棺椁没沟壑而不恨也勇士义勇者也元首也以义则丧首不顾也孔子奚取取守死善道非礼招己则不往言虞人不得其招尚不往如何君子而不待其招直事妄见诸侯者何为也已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1)注释语“得无为狭小乎”是解释哪句话的?翻译成现代汉语怎么解释?(2)原文“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虞人为何不至?(3)根据古注翻译“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4)注释中“言虞人不得其招尚不往”,“言”起什么作用?这是针对哪句话说的?(5)注释语“屈己信道”的“信”如何理解?

现代汉语部分

一、名词解释。(20分)(1)音素(2)文字(3)语法(4)连绵词

二、请简述语音的社会性质。(10分)

三、声母的发音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0分)

四、请简述汉字的特点。(10分)

五、缩略语的类型和构成方式有哪些?(10分)

六、词义的几个特点中,有一个是“模糊性”,请简要说明。(10分)

七、兼类和活用的区别和联系。(10分)

八、请简述“把”字句的特点。(10分)

九、分析“到了半天了”中前后两个“了”字用法是否一致?(10分)

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古代汉语部分

一、虚词释义(1)姜氏欲之,(焉)辟害?(2)王顾左右而言(他)。(3)春秋之时,王道(寖)坏。(4)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5)舜发(于)畎亩之中。(6)(无)令舆师淹于君地。(7)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见。(8)汉王(与)义帝发丧。(9)谨守城皋,(则)汉欲挑,慎勿与战。(1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答:(1)焉:代词,指代不合制度的行为,这样做。(2)他:代词,表示旁指,别的,其他的。(3)寖:程度副词,表示某种状态逐渐形成,渐渐。(4)以:连词,连接方式状语和谓语,来。(5)于: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6)无:否定副词,表示劝阻,不要。(7)方: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刚要。(8)与:介词,表示介绍主动者发出动作的受益对象,为、给。(9)则:连词,表假设,连接条件和结果,“如果”。(10)虽:连词,表让步,也表示假设某种情况发生也不会影响到某种行为或结果,即使,纵然。

二、词义解释(1)《论语·为政》:“为政以德”。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2)《礼记·檀弓下》“子高曰: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郑玄注:“不食,(谓)不垦耕”。(3)《左转·成公二年》“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陆德明音义:“枹音浮,鼓槌也。(本亦作)‘桴’”。(4)《诗经·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毛亨传:“思,(辞也)。”(5)《左转·昭公三年》“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陆德明音义:“朝,(如字)。”

答:(1)之为言:“之为言”是声训用语,即以读音相同、意义相通的词来做解释,以沟通同源关系。“正”与“政”同源,用以互相训释。(2)谓:“谓”意为“说得是”,用来明确文句中某语词的具体意义指向。“不垦耕”即是对“不食”的解释。(3)本亦作:“本亦作”是文字校勘用语,古书经过长期传抄产生了讹字、异文等现象,为还原古书真实面貌即用“本亦作”校勘。“枹”是异文,注释指出原文应为“桴”。(4)辞也:古书中虚词没有明显标记,容易被读者当作实词来处理,造成文意误解。“辞也”是用来说明虚词的用语。即“思皇多士”中的“思”是虚词,没有实义。(5)如字:“如字”是注音用语,即表明此处应当读默认的常用音义,这里说明“朝”应当读“cháo”。

三、标点并翻译

彼 贵 我 名 声 美 我 德 行 欲 为 我 民 故 辟 门 除 涂 以 迎 吾 入 因 其 民 袭 其 处 而 百 姓 皆 安 立 法 施 令 莫 不 顺 比 是 故 得 地 而 权 弥 重 兼 人 而 兵 俞 强 是 以 德 兼 人 者 也 非 贵 我 名 声 也 非 美 我 德 行 也 彼 畏 我 威 劫 我 势 故 民 虽 有 离 心 不 敢 有 畔 虑 若 是 则 戎 甲 俞 众 奉 养 必 费 是 故 得 地 而 权 弥 轻 兼 人 而 兵 俞 弱 是 以 力 兼 人 者 也 非 贵 我 名 声 也 非 美 我 德 行 也 用 贫 求 富 用 饥 求 饱 虚 腹 张 口 来 归 我 食 若 是 则 必 发 夫 掌 窌 之 粟 以 食 之 委 之 财 货 以 富 之 立 良 有 司 以 接 之 已 期 三 年 然 后 民 可 信 也 是 故 得 地 而 权 弥 轻 兼 人 而 国 俞 贫 是 以 富 兼 人 者 也

答案:标点:彼贵我名声,美我德行,欲为我民,故辟门除涂以迎吾入。因其民,袭其处,而百姓皆安,立法施令莫不顺比。是故得地而权弥重,兼人而兵俞强,是以德兼人者也。非贵我名声也,非美我德行也,彼畏我威,劫我势,故民虽有离心,不敢有畔虑。若是,则戎甲俞众,奉养必费。是故得地而权弥轻,兼人而兵俞弱,是以力兼人者也。非贵我名声也,非美我德行也,用贫求富,用饥求饱,虚腹张口来归我食。若是,则必发夫掌窌之粟以食之,委之财货以富之,立良有司以接之,已期三年,然后民可信也。是故得地而权弥轻,兼人而国俞贫,是以富兼人者也。

翻译:那个国家的人民景仰我的名声,赞赏我的德行,想做我的下民,所以打开国门清除道路来迎接我进城。我依靠这国家的民众,沿用它的住处,而百姓都安宁,对我制订的法律与颁布的命令没有人不顺从。所以得到了土地而权势更大,兼并了别国而兵力越来越强。这是依靠德行去兼并别国的君主。那个国家的人民并不是景仰我的名声,也不是赞赏我的德行,他们只是害怕我的威武,被我的势力所胁迫,所以他们虽然有离开我的心思,也不敢有背叛我的打算。像这样,那么战士就要越来越多,给养一定化费很大。所以得到了土地而权势更轻,兼并了别国而兵力越来越弱。这是依靠强力去兼并别国的君主。那个国家的人民并不是景仰我的名声,也不是赞赏我的德行,而是因为贫穷而追求富裕,因为饥饿而想吃饱,所以空着肚子张着嘴来投奔我求食。像这样,就必须发放那米仓地窖中的粮食来供养他们,给他们财物来使他们富足,委任善良的官吏来接待他们,已经满了三年,然后这些归附的老百姓才可以信任。所以得到了土地而权势更轻,兼并了别国而国家越来越贫穷。这是依靠财富去兼并别国的君主。

四、古文理解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陈代孟子弟子也代诸侯有来聘请见孟子孟子有所不见以为孟子欲以是为介得无为狭小乎如一见之傥得行道可以辅致霸王乎志记也枉尺直寻欲使孟子屈己信道故言宜若可为也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虞人守苑囿之吏也招之当以皮冠而以旌故招之而不至也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志士守义者也君子固穷故常念死无棺椁没沟壑而不恨也勇士义勇者也元首也以义则丧首不顾也孔子奚取取守死善道非礼招己则不往言虞人不得其招尚不往如何君子而不待其招直事妄见诸侯者何为也已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1)注释语“得无为狭小乎”是解释哪句话的?翻译成现代汉语怎么解释?(2)原文“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虞人为何不至?(3)根据古注翻译“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4)注释中“言虞人不得其招尚不往”,“言”起什么作用?这是针对哪句话说的?(5)注释语“屈己信道”的“信”如何理解?

答:(1)“得无为狭小乎”是解释“宜若小然”。似乎太拘泥小节了。(2)“虞人,守苑囿之吏也,招之当以皮冠,而以旌,故招之而不至也。”即齐景公本来应当用皮冠招虞人,但他却用旗子召唤他们,所以不来。(3)有志之士不怕弃尸山沟,勇敢之士不怕丧失头颅。(4)“言”是古书阐发言外之意所用的注释用语。是针对“取非其招不往也”说的。(5)信,与“屈”相对,是“伸”的假借字,表示伸张大道之意。

现代汉语部分

一、名词解释。(20分)

1.音素

答: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或称语音的物理属性)划分出来的。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普通话里b,p,m,f等都是辅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普通话里ɑ,o,e,i,u,ü等都是元音。

2.文字

答: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发展早期是图画形式,后来逐渐发展完善而分成各小类。从文字最小单位可以划分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表音文字按照字符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分为音位文字、辅音文字和音节文字。从起源可以分为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拓展了语言的功能,突破了语言在地域和时间上的局限,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传播,书面语也因此得以产生,从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3.语法

答: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也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由语言社会集体约定,以自然形态存在于语言之中的客观语法现象;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4.连绵词

答:连绵词是古代汉语遗留下来的,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拆开来讲的词。连绵词属于语音造词,其中有双声的(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如“忐忑”;叠韵的(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如“彷徨”;以及非双声叠韵,如“蝴蝶”。连绵词经常有不同的语音变体和书写形式,如“踟躇”和“踯躅”。有的连绵词中的音节偶尔也能单用,可以看作是连绵词省略形式,如“玉蜓桥”。

二、语音的社会性质。(10分)

答:语言是社会现象,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反映出来:(1)语音与意义的对应关系

①同样一个意义,如“书”,在不同的语言或者方言中就用不同的语音来表示,英语中是“book”,汉语中是“shū”,所以用什么声音表示什么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随着社会不同而不同,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

②在同一种语言中,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bié”这个音节在“别去、区别、别离、别针”等词语中所表示的意义各不相同。同一个意义又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如“头tóu”和“脑袋nǎo dai”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名称。如果有人不顾社会的约定俗成,擅自改动词语的语音形式或任意赋予某一语音形式以不同的内容(意义),那么别人就听不懂他的话,也就无法达到同别人交际的目的。(2)语音的系统性

不同的语言或方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从物理和生理属性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音,在语言中可能认为是相同的音,如汉语塞音中的不送气塞音(b)与送气塞音(p)分属两个不同的语音单位,“ba(爸)”中的“b”与“pa(怕)”中的“p”不同。英语塞音中的不送气音和送气音却算是同一语音单位。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不一样。

三、声母的发音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0分)

答:声母的发音受到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影响与制约,具体表现为:(1)发音部位

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称为发音部位,据此,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七类: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前音(j,q,x)、舌面后音(g,k,h)。(2)发音方法

声母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可以从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颤动,气流的强弱等三个方面来观察。看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可将普通话声母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类;看声带是否颤动可将声母分为清音和浊音;看气流的强弱可将塞音、塞擦音声母分为送气和不送气两类。

四、请简述汉字的特点。(10分)

答: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它既有文字的基本特点,又有汉语环境中特有的优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汉字是方块字。方块汉字是二维的,其偏旁可上下排列,如“贾”,也可左右排列,如“语”。汉字一字一形,区别性强,在识别上优于拼音文字。(2)汉字是代表音节的。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如“花”,只有表示儿化后缀的“儿”与前面的汉字是一个音节。汉字都是语音单位,因此在方言研究和历史语音研究中可以充分利用汉字来研究音节的读音,进行共时和历时的比较。(3)汉字是代表语素的。绝大多数汉字都和语素相对应。它们绝大多数在古代汉语中是词;在现代汉语中有的仍然是词,有的是构词语素。汉字起着标记和区别语素的作用。(4)汉字书写是不实行分词连写的。汉语书面语一字一字地排列,看不出词和词的界限。(5)汉字是超方言的。汉字的读音可以因方言而异,但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可以通行各地。不同方言区的人尽管不能彼此通话,但35用汉字写下来都能理解。如“船”在北京话中读tʂhuan,在广东话21中读ʃyn,但如果看到“船”字都能理解其意义。(6)汉字是超语言的。使用汉字的日语,在语言系属上同汉语没有亲缘关系,但日语的音读词是使用汉字的借音,训读词借用汉字的意义,读音与汉字无关。(7)汉字是超时代的。古今汉字虽然在形体上有一定变化,但自东汉后就已经基本定型,除了部分字有繁简差异外,其他区别不大。今人阅读查检古代的文献,在文字上没有什么障碍。

五、缩略语的类型和缩略方式有哪些?(10分)

答:缩略语是把一个长的词语缩略为短的词语。长词语一般都缩略为双音节词语,也有缩略为三音节或更长音节的,如“北京师范大学”缩略为“北师大”。缩略语可以分为简称和数字减缩两类。(1)简称:即把长的词语减缩或紧缩成短的词语。

①减缩:减缩是截取原词语的一部分。有的截取的是前一部分,如“清华大学”减缩为“清华”;有的截取的是后一部分,如“电子计算机”减缩为“计算机”。在指称几个并列词语时同样需要减缩,如“中国、美国”减缩为“中美”。

②紧缩:抽出原词语中有代表性的语素组成简称。

a.抽出原词语中每个词的第一个语素:基本建设—基建。

b.抽出原词语中第一个词的第一个语素和后一个词的第二个语素:外交部长—外长。

c.抽出原词语中第一个词的后一个语素和第二个词的第一个语素:人民警察—民警。

d.省略两个词中一个相同的语素:寒假、暑假—寒暑假。

e.取每个词里的一个语素,再把具有归类作用的词附在后面:少年先锋队—少先队。

f.抽出名称中最有代表性的语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2)数字缩语:即用数字概括几种具有共同性质的事物组成的缩略语。

①用数字概括几种事物的区别部分,再加上原词语中的共同部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呼。

②用数字概括原词表示的事物,再加上一个概括的类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

六、词义的几个特点中,有一个是“模糊性”,请简要说明。(10分)

答:模糊性是语义的重要特征,是指人们在认识中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边界、状态的不确定性。(1)词义是表达概念的,人类形成的概念,其外延往往不固定,反映在词义上,就是大多数词义界限不清晰,具有模糊性。“中午”同“上午”“下午”之间便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我们不能确定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是中午。有些词义看起来是明确的,如“手”的解释是“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但在组合中同样会体现模糊性问题,如“手表”的“手”即不能用“手”的词典义来解释。(2)词义的模糊性也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界限很多是不清晰的。人们的认识要求尽可能准确,就要忽略客观事物之间的中介现象。但词义的模糊性可以增加词义的负载量,便于人们简洁明了地从整体上把握客观对象的属性。如“微风”意为“每秒速度为一米的风”,如果表达中这样使用,会既啰嗦,又毫无美感可言。但并不是所有状态下词义都是要模糊,需根据客观情况而定,如约会时间是3点,那么早几分钟晚几分钟都算守约;但如果火车开车时间是3点,就必须精确到分。

七、简述词兼类和活用的区别和联系。(10分)

答:兼类是指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可归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类中去,并且意义密切相关的现象。活用是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用作另一类词的现象,其区别和联系主要如下:(1)区别

活用是指一个词在语境中的临时具有的语法意义,属于修辞现象;而兼类是一个词即使离开语境也存在的语法性质,从历时角度看,它是一种转类现象。

①词的兼类是指有些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但是,兼类并不代表某个词在具体语句中同时具备甲类和乙类的特点,恰恰相反,指的是某个词在某一场合具备甲类词的特点而不具备乙类词的特点;在另一场合具备乙类词的特点而不具备甲类词的特点。如“丰富”是形容词兼属动词,在“资源丰富”中是形容词性,在“丰富知识”中是动词性。

②词的活用是指有些词原本不具备某些词性,但在某一特定语境下临时使它具备该词性,灵活性强,并不经常使用。词类活用的现象多见于古代汉语。如《荀子·劝学》:“假舟楫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活用为动词。(2)联系

随着语言的发展,有些词长期被活用,经历了“偶用—多用—固化—词化”这一过程后固定为词汇的现象经社会的约定俗成,人们普遍认可了其活用的词性,于是该词活用转为兼类。可以说活用是兼类得以丰富的主要原因。

八、“把”字句的特点。(10分)

答:“把字句”是由介词“把”构成的介宾词组在谓语动词前充当状语的句子,其主要作用是把谓语动词后的宾语提到谓语动词之前。“把字句”主要有以下特点:(1)语义上的处置性。

所谓处置,是指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对“把”所引介的对象施加影响,使其产生某种结果或处于某种状态。如“我把茶杯打碎了”,“茶杯”受到“打碎”的处置。少数把字句的宾语是施事、工具、材料或处所,也有谓语表示认知、心理活动的动词,处置性较弱。如“你们可别把犯人跑了”、“调查组已经把问题搞清楚了”。(2)“把”字宾语的有定性。“把”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常常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例如“把那本书拿来。”如果用无定的、泛指的词语,常常是在常识泛说一般的道理,如“把一天当做两天用”。(3)谓语动词的非光杆性。

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或者是动词的重叠式。如“把书放在桌上”,“把这道题算算”。或者是动词前面有状语,例如“别把脏水到处泼”。但是如果动词是动补型双音节词,就可以单独出现,例如“不要把直线延长”。韵文中可以不受上述限制,如可以说“把家还”之类。(4)“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如“为什么不把这消息告诉他”。不过熟语性句子有例外,例如“怎能把人不当人呢”。

九、分析“到了半天了”中前后两个“了”字用法是否一致?(10分)

答:前后两个“了”用法不一致。(1)“到了”的“了”是动态助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习惯性称其为“了1”。“到了”表示“到”这个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并完成。(2)“半天了”的“了”是句末语气词,用在句子或分句末尾,习惯性称其为“了2”。“半天了”提示陈述语气,表示事情的发生变化或出现了新情况,即强调“我已经到了半天”这个事实。“了2”在句末还有足句的作用,“*我已经到了半天”这句话是不能说的,需要在句末加上“了2”。(3)“了1”和“了2”虽然同形,但无论在语法意义和用法都有明显的区别。语气词“了2”只能用于句尾,动态助词“了1”可用在句中或句末。但如果“了”既出现在句末,又位于动词、形容词后,其兼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的作用。如“外面草绿了,花也开了”。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考研真题

古代汉语部分(50分)

一、指出下列句中是否存在宾语前置现象,并据此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8分)。(1)夫晋,何厌之有!(2)故做事不以礼,弗之敬矣;出言不以礼,弗之信矣。(3)臣实不才,又谁敢怨?(4)故进不求名,退部避罪,唯人是保。(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6)即不幸有方二三十里之旱,国胡以相恤。(7)虽使五岁之童适市,莫之或欺。(8)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9)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二、翻译下面两段古文(30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三、找出上面两段古文中的虚词,并按词性归类。(12分)

现代汉语部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4分*5=20分 每个不少于50字)

音节

偏旁

仿译词

词类

修辞

二、现代汉语舌面元音可以如何进行描述?请举例说明。(10分)

三、《汉语拼音方案》有哪些作用。(10分)

四、请简述被字句特点。(10分)

五、请简述补语有哪些语义指向。(10分)

六、请简述词类划分的标准。(10分)

七、简述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10分)

八、请举例说明现代汉语词缀有哪些类型。(10分)

九、“他不停地说着”和“这幅画在墙上挂着”中的“着”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试证明。(10分)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古代汉语部分(50分)

一、指出下列句中是否存在宾语前置现象,并据此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8分)。(1)夫晋,何厌之有!(2)故做事不以礼,弗之敬矣;出言不以礼,弗之信矣。(3)臣实不才,又谁敢怨?(4)故进不求名,退部避罪,唯人是保。(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6)即不幸有方二三十里之旱,国胡以相恤。(7)虽使五岁之童适市,莫之或欺。(8)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9)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答:(1)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之”在否定句中作“敬”、“信”的宾语。(3)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4)为了强调宾语,在句中用“是”或“之”复指它,同时宾语及其复指成分都放动词前面。“是”复指强调的对象“人”(5)不存在宾语前置现象。(6)疑问代词“胡”作宾语,宾语前置。(7)否定词“莫”出现,宾语是代词“之”,宾语前置。(8)代词“是”充当动词“徵”的宾语,宾语前置。(9)“以”是介词,宾语“夜”置于其前,是上古汉语句式的残留。

综上,宾语前置的类型包括:(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位于动词前;(2)有否定词“不”、“莫”、“未”等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也放在动词前;(3)为了强调宾语,在句中用“是”或“之”复指它,同时宾语及其复指成分都放动词前面;(4)代词“是”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也会放到动词或介词之前。(5)有些上古汉语句式残留,宾语置于介词之前。

二、翻译下面两段古文(30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答: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所以人们不只赡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儿女,让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所以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就是所说的大同社会。

2.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答: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贤明吗?我明白告诉你。这里有位楚国的官员,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戴不胜回答道:“找齐国人来教。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很多楚国人说话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在齐国的繁华区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

三、找出上面两段古文中的虚词,并按词性归类。(12分)

答:1.大道之(结构助词)行也(语气助词),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连词)人不(副词)独亲其亲,不(副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结构助词)终,壮有所(结构助词)用,幼有所(结构助词)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结构助词)皆(副词)有所(结构助词)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代词)弃于(介词)地也,不(副词)必藏于己;力恶其(代词)不(副词)出于(介词)身也(语气助词),不(副词)必为(介词)己。是故(连词)谋闭而(连词)不兴,盗窃乱贼而(连词)不作,故(连词)外户而(连词)不(结构助词)闭,是(代词)谓大同。

2.孟子谓戴不胜曰:“子(代词)欲子之(结构助词)王善与(语气词)?我(代词)明告子。有楚大夫于(介词)此(代词),欲其(代词)子之(助词)齐语也,则(连词)使齐人傅诸(兼词,之乎的合音)?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代词)。”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连词)日挞而(连词)求其(代词)齐也(语气副词),不(副词)可得矣(语气词)。引而(连词)置之(代词)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副词)不可得矣。”

现代汉语部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4分*5=20分 每个不少于50字)

1.音节

答: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发音时发音器官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音节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一般来说,除儿化音(如“花儿”huār)外,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汉语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构成,少则一个音素,多则四个音素,且以元音为主。

2.偏旁

答:偏旁是汉字的基本构字单位。偏旁由笔画构成,一个偏旁由两笔或更多的笔画构成,如构成“字”的部件“宀、子”;独体字由笔画组成,不再分析偏旁。偏旁分成字偏旁和不成字偏旁两种,成字偏旁可以独立成字,不成字偏旁有的在古代是独立的字,有的是字的变形,如构成“亿”的部件“亻、乙”“亻”是不成字偏旁,属“人”的变形,“乙”是成字偏旁。在汉字中起表意作用的偏旁是形旁,也称义符,;起表音作用的偏旁是声旁,也叫音符,如“洪”形旁是“氵”,声旁是“共”。有的偏旁既不表音也不表意,直接称为偏旁,如“刘”中的“文”。

3.仿译词

答:仿译词是意译词的一种,是在意译外民族语词时,仿照原词的结构方式,保留原字面意思的一种外来词。因为这种意译明显带有外民族语的结构特征和字面意义,所以需将其同一般意译词相区别。例如“黑板”(英:blackboard)、“热狗”(英:hot dog)。

4.词类

答: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即根据语法特征,主要是语法功能给词划分出来的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汉语此类的划分主要依据组合能力、句法功能和词形变化三个标准。现代汉语的词汇可以依此初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5.修辞

答:修辞是为增强加强表达效果而对语言进行选择加工的一种活动。修辞在多数情况下可以看做一种选择活动,包括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的选择,是共时的;修辞也是一种加工活动,即运用各种方法、技巧、规律来加工语言,使语言形式恰切完美,是历时的。使用修辞主要有适切原则、审美原则和比较原则三种。

二、舌面元音可以怎么描述,举例证明。(10分)

答:舌面元音主要是从以下三各方面进行描述:(1)舌位的高低

描述舌位的高低(开口度大小)。舌位越高开口度越小,舌位越低开口度越大。根据舌位的高低和开口度大小可以把原因分为高元音(即闭元音,如i、u、ü)、半高元音(即闭元音,如e、o)、半低元音(即半开元音,如ɛ)、低元音(即开元音ɑ)等。(2)舌位的前后

描述舌位的前后。可分为前元音(如i、ü)、央元音(如e[ə])、后元音(如u、o)。(3)唇形

描述唇形的圆展。可以分为圆唇元音(如ü、o)、不圆唇元音(如i、a等)。

总之,一个舌面元音的完整描述分为4个部分,如“a”的描述如下: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是舌面元音、央元音、低元音、不圆唇元音的简称)。

三、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有哪些作用。(10分)

答:《汉语拼音方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拼写和注音工具,也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其用途表现在:(1)给汉字注音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数量繁多,难学难记。历史上的直音法和反切法需要在认识一定量的汉字基础上进行。五四前产生的注音字母不代表音素,不便于分析语音,说明音理,书写不便,注音不准确,也必然会被淘汰。《汉语拼音方案》能够准确给汉字注音,并且采用国际上流行的拉丁字母,既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又便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2)可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一套记音符号,可以帮助教学。汉语拼音简单易学,以汉语拼音为工具可以矫正读音,自学普通话,反复练习达到纯熟。

另外,汉语拼音还在给汉字排序、计算机汉字输入、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以及语文实用技术等方面有多种用途。

四、请简述被字句特点。(10分)

答: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句子。其特点主要有:(1)语义上的不如意性。被字句所表达的事情,对于表达者或句子主语来说,往往是不如意的,不企望的。例如“我昨天被骗了”,“小弟被别人打了”等。但随着汉语与印欧语接触增多,人们经常用被字句对译印欧语的被动句,造成被字句的使用范围有扩大的趋势,有些被字句也能表达如意的内容,如“他被评为劳动模范”。(2)主语的受事性和有定性。

被字句的主语在意念上大都是谓语动词处置或施加影响的承受者。如“我昨天被骗了”,“我”是“骗”的承受者。

有的被字句主语不是谓语动词的直接受事。如“大娘被他哭的心都碎了”,“大娘”不是“哭”的直接受事,但是由于“哭”的影响导致“心都碎了”。

被字句的主语一般是确指的、有定的。“一本书被他撕破了”不能说,但“这本书被他撕破了”可以说。(3)谓语动词的及物性和肯定性。被字句的谓语动词一般是及物动词中的行为动词。不及物动词以及表示存在、趋向的动词一般不能充当谓语。如“*她被突如其来的情况呆住了”不能说。(4)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例如“一切丑恶的现象应该被消灭”。

五、请简述补语有哪些语义指向。(10分)

答:补语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补语的语义指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指向谓语。如“他兴奋起来了”,“起来”指向“兴奋”。(2)指向主语。如“这姑娘生得皮肤黑”,“皮肤黑”指向“姑娘”。(3)指向宾语。如“建设者们修通了铁路”,“通”指向“铁路”。(4)指向状语。如“把”字的宾语,“我们把他气得大哭”,“大哭”指向“他”。(5)指向蒹语。如“疾病让他变得憔悴”,“憔悴”指向“他”。

六、请简述词类划分的标准。(10分)

答:词类划分的标准依据主要是词的组合能力、句法功能和词形变化三个方面。(1)组合能力

即词的搭配能力。表现在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例如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词组,形容词前一般能加“很”修饰等。注意避免循环论证,要用已知的、数量有限的类去判定未知的、数量庞大的类,选择具有鉴定作用的词语作为组合的测试项。(2)句法功能

指词能否充当句子成分以及充当何种句子成分的情况。汉语中实词和虚词的划分就与此相关:实词都能充当句法成分,而虚词不能。虽然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对应关系错综复杂,但通过考察“可以做”、“经常做”的成分时,还会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如名词经常做主宾语,动词经常做谓语等。(3)词形变化

能否重叠,按什么方式重叠,重叠以后的语法意义有何不同。例如,除少数单音节的以外,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动词形容词可重叠,但形式不同。单音节动词按AA式重叠,如“走走”,单音节形容词按AA(的)重叠,如“红红的”;双音节动词一般按ABAB式重叠,如“讨论讨论”,双音节形容词一般按ABAB式重叠,如“大大方方”。

语言中起构成新词作用的形式。这些形式往往能同时表达某些语法意义。构词形态所引起的由一词到另一词的变化,通常由“附加语素”“内部屈折”“重音”等手段来完成。例如,汉语中的“想头”一词,是通过附加语素“头”(词缀)由“想”变化而产生。(4)词的意义

词的意义是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等,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如“马、牛、羊”等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但可以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意义。

总之,词在分类中不是单一的依靠那种原则和方法,而是主要以语法功能为依据,同时会以其他的原则为参考来进行词类的合理划分。一般来说,作为一个词类要有一个必须具备的特征,要有一些必要的特征,要有一个不容许的特征,可以具有一些可容许的特征。就名词而言,可以充当主宾语是必须具备的特征,前面能加数量词修饰、能做定语是必要特征,前面不能加“不”是不容许特征,有些名词前面可直接加数词,如“一星期”、“两年”等,是可容许特征。

七、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10分)

答: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具体表现为:(1)甲骨文

甲骨文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特点是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异体字较多。(2)金文

金文主要指通行于西周的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特点是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较多。(3)篆书

篆书有大篆、小篆的区别。大篆一般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字形比金文整齐,笔画均匀,仍有少量异体字。小篆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整理、推行的标准字体,字形更匀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是汉字最早的规范字体,对汉字的统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隶书

隶书有秦隶、汉隶两种。秦隶是产生于秦代的隶书,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摆脱了古文字象形的特点。汉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字形规整,撇、捺、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残存痕迹。从篆书到隶书,是汉字字形转变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文字学上将其称之为“隶变”。(5)楷书

楷书由隶书发展而来,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是通用时间最长的字体。字形方正,笔画没有波磔,书写方便。(6)草书和行书

草书和行书是辅助性字体。草书包括章草、今草、狂草三种。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笔画有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今草产生于东汉末,形体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气,笔形没有波磔。狂草产生于唐代,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行书产生于东汉末,一直运用至今,形体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易写好认。

总之,汉字形体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变化为现在的形体,而每个时期出现的字体都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艺术类型。

八、请举例说明现代汉语词缀有哪些类型。(10分)

答:词缀是定位不成词语素,表示附加的意义或语法作用。词缀的类型主要有:(1)按照词缀的位置,可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

词缀按与词根语素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黏附在词根前的词缀称为前缀,如汉语“第一”中的“第”;黏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如“刀子”中的“子”;中缀少在现代汉语中相对少见,如“傻里傻气”中的“里”等。(2)按照词缀的语法功能,可分为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

派生词缀黏附在词根语素上构成新词,即增加了新的词汇义内容或改变了词的类别归属,如“刷子”的“子”,与非名词性独立词根结合后,既改变了词义,也改变了词类。屈折词缀增加的是表示句法范畴的意义,并且总是不改变词的类别归属,如“活着”的“着”,表示一种状态。(3)按照词缀意义的虚化程度,词缀可分为典型后缀和类后缀。典型的后缀是词汇意义已经完全消失,如“桌子”的“子”;类后缀是指那些介乎词素与词缀之间的语言单位,它或多或少地还保留着原来的词汇意义,如“读者”中的“者”。(4)按照词缀的能产性,词缀可分为能产型词缀和非能产型词缀。能产型词缀构词能力特别强,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根据需要随时随地都可以孳生出新词来,这类词缀也可以称为活性词缀。如“标准化、私有化、知识化”中的“化”,“关系户、钉子户、万元户”中的“户”等;非能产型词缀已失去了孳生能力,除了已造成的单词外,几乎不再用以构造什么新词了,这类词缀也可以称为惰性词缀。如“坦然、木然”中的“然”。(5)按照词缀的来源,词缀可分为自源词缀和他源词缀。自源词缀是本民族语言中固有的词缀。汉语的词缀绝大多数都是自源的。他源词缀是指来自别的民族语言的词缀。汉语里这类词缀并不多见,如“主观主义、浪漫主义、本本主义”中的“主义”是日源汉字词缀。

九、“他不停地说着”和“这幅画在墙上挂着”中的“着”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试证明。(10分)

答:(1)这两句话中的“着”是不同的。(2)原因“这幅画在墙上挂着”,可以变换为“墙上挂着这幅画”,但不能变换为“*这幅画正在墙上挂着”或者“*墙上正在挂着这幅画”,表明“挂”在这句话中不具备动态性,属于静态动词的范畴,所以这里的“着”表达的是某种状态的持续或留存。“他不停地说着”,可以变换为“他正在不停地说着”,表明“说”在这句话中表示动作的持续,属于动态动词的范畴,所以这里的“着”表达的是某种动作正在进行。

总而言之,“着”之所以出现不同意义,是因为“着”之前动词的语义特征不同。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考研真题

古代汉语部分(50分)

一、解释括号内词的含义(1)狐【假】虎威(2)一鼓【作】气(3)【铤】而走险(4)尸位【素】餐(5)不【刊】之论(6)自【贻】伊戚(7)有案可【稽】(8)该【当】何罪(9)不【肖】子孙(10)【失】声痛哭

二、根据材料,分析“之言”和“言”在训释词义方面用法的差别。

1.《荀子·修身》:“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杨倞注:“谄之言陷也,谓以佞言谄”。

2.《诗经·秦风·黄鸟》:“维此仲行,百夫之防。”郑玄笺:“防犹当也。此言一人当百夫。”

三、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昔 者 郑 武 公 欲 伐 胡 故 先 以 其 女 妻 胡 君 以 娱 其 意 因 问 於 群 臣 吾 欲 用 兵 谁 可 伐 者 大 夫 关 其 思 对 曰 胡 可 伐 武 公 怒 而 戮 之 曰 胡 兄 弟 之 国 也 子 言 伐 之 何 也 胡 君 闻 之 以 郑 为 亲 己 遂 不 备 郑 郑 人 袭 胡 取 之 宋 有 富 人 天 雨 墙 坏 其 子 曰 不 筑 必 将 有 盗 其 邻 人 之 父 亦 云 暮 而 果 大 亡 其 财 其 家 甚 智 其 子 而 疑 邻 人 之 父 此 二 说 者 其 知 皆 当 矣 然 而 甚 者 为 戮 薄 者 见 疑 非 知 之 难 也 处 知 则 难 矣(1)抄写上面的古文,并加上标点。(2)列出文中的复音词。(3)翻译全文。(4)说明此文的主旨或观点,分析证明观点的论据

现代汉语部分(100分)

一、从汉字规范化的角度分析当今汉字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15分)

二、有人将“子”、“者”都看作词缀,两者是否相同?(15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