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健康生活速查:简易艾灸祛病速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6 21:05:44

点击下载

作者:于仁波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家庭健康生活速查:简易艾灸祛病速查

家庭健康生活速查:简易艾灸祛病速查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家庭健康生活速查:简易艾灸祛病速查作者:于仁波排版:KingStar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3-01ISBN:9787510122309本书由北京天域北斗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第一章艾灸疗法基础知识《医学入门》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由于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被人们所重视。什么是艾灸◆神奇的艾草

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生长于山野之中,古时又称艾草或冰台,是艾灸疗法的主要施灸材料,被我国劳动人民视为神奇之草,其叶可入药。艾叶味苦辛,性温,入肝、脾、肾经,祛湿散寒、止血止痛是其最大功效,还可温经活血、健胃强身。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艾叶的功效。《本草》中记载:“艾叶能灸百病”,古人认为其有通经活络、理气祛寒、回阳救逆等作用,并将其作为施灸的材料。

艾叶的采集

艾的采集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每年五月采集,是艾叶生长的成熟时间,其叶新鲜肥厚,叶纤维已形成,此时艾叶能做出富有弹性,绒长而柔韧的优良艾绒。贴心小提示:艾叶分两种:蕲艾:产于江北,叶宽而厚,绒毛多,绒质较硬,可以制作出优质艾绒。野艾:多产于江南,绒质较硬,艾香不如蕲艾,做出的为劣质艾绒。◆什么是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就是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最终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一种外治疗法。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艾灸可以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防病能力,对亚健康人士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艾灸的起源

据研究,艾灸疗法的出现与古人用火有很大的关系。虽然距现在已过去几千年,艾灸第一人早已无从得知,但因其疗法的神奇,自古以来就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古语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可见艾灸的功效在古代有多么深入人心。

古代灸法是直接灸,会烧伤皮肤,所以现代发展了间接灸,其中,最常用的是温和灸(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它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的功效。

艾灸是一种纯天然自然疗法,但是一旦选择了错误的施灸穴位,就会造成身体不适。因此应准确掌握穴位位置,并且操作方法要得当。艾灸的神奇功效

艾火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艾灸疗法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可以健身延年。◆艾灸能通经活络

艾灸借助温热肌肤的作用,可温暖经脉、活血通络,避免因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引发的各种寒凝血滞病证,还可补气、养血、提升中气,使得气血调和,气血运行得到加强,同时又可祛湿散寒。◆艾灸能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如若阴阳失衡,人体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艾灸能温经散寒

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可以使高温透彻身体肌骨经脉,能够迅速打开气结,消散瘀血。阳气进入体内,能够消除湿浊之气,散寒回阳。◆艾灸能拔毒泄热

随着灸疗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一般大家认为灸法只适合于阴寒体质,但其实一些热证也可以用灸法,灸能散寒,亦能清热,其对机体功能状态起到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艾灸常用器具◆艾条

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又分为纯艾条(清艾灸)和药艾条两种,一般长20厘米,直径1.2厘米。

艾条的制作

首先挑选优质的艾绒,平铺在长约20厘米、宽约20厘米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糨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卷成直径约1.2厘米的艾条。

药艾条的制作方式是:取艾叶2400克,桂枝125克,高良姜125克,广藿香50克,降香175克,香附50克,白芷100克,陈皮50克,丹参50克,生川乌75克,将艾叶做成艾绒,取20克,剩下的药研成细粉,然后取出8克,做成重约30克的艾条。

艾条的优劣鉴别

通常辨别艾条的好坏在色、质、味、烟、火上。

色:绒色土黄或金黄无当年艾的绿色。

质:艾条整体挺拔结实不松软,绒体柔软无枝梗杂质。

味:老艾条的气味芳香,当年艾有青草味。

烟:艾烟淡白不浓烈不刺鼻、气味香。

火:火力柔和不刚烈,渗透力强疗效好。贴心小提示:制作艾绒1.先将采集的艾叶去梗、去杆只留艾叶,不可用脱水机和烘干机烘干,要将其放在阳光下充分曝晒至干,长期保存。2.将干燥保存的艾叶放入石臼中,反复捣舂压碎。3.筛拣去灰尘、粗梗和细小杂质,再放入石臼中捣碎,使之细碎如棉絮状。4.将捣好的艾绒放到粗筛子里再筛一遍细末杂质,就做成了淡黄色洁净柔软的纯艾绒。◆艾炷艾炷是将纯净陈久的艾绒捏成的上尖下平的圆锥形小体或上下同粗的圆柱形小体。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艾炷的大小常分为三种规格,小炷如麦粒大,可直接放于穴位上燃烧(直接灸);中炷炷高1厘米,炷底直径约0.8厘米,炷重约0.1克(直接或隔物灸);大炷常用于间接灸(隔物灸)。一般常用中型艾炷,可燃烧3~5分钟。

艾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平铺,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手工制作艾炷要保证搓捻紧实,耐燃而不易爆。另外,也可用艾炷器制作。◆艾灸盒

艾灸盒是改良后的灸具,其底部有数十小孔,内里一小筒也有十多个小孔,放置特制的艾炷,点燃后放置于应灸的穴位上即可。艾灸盒借助火力、药力透达快,可直接作用于病表,且因其温度的可控制,所以不会造成炙伤。因此尤其适用于妇女、幼儿、昏迷者等。艾灸的操作方法◆艾条灸

艾条灸是以艾条点燃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熏灸或灼烫的方法。

温和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约距皮肤2~3厘米进行熏灸。固定不动5~7分钟,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灸至皮肤红晕为度。

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一端在施灸部位的皮肤上以似麻雀啄食一样,均匀的上、下或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施灸,火头与皮肤距离保持在2厘米左右,灸至皮肤红晕为度。

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3厘米旋转施灸或平行左右方向移动,灸至皮肤红晕为度。◆直接灸

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燃烧的一种方法。根据刺激量的大小和瘢痕形成与否分有瘢痕灸和无瘢痕灸两种。

瘢痕灸:用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使局部组织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

无瘢痕灸:把艾炷放到穴位上点燃,当患者感到皮肤发烫或灼痛时,便将艾炷去掉,另换新艾炷施灸,以局部皮肤变红为度。◆间接灸

间接灸又称为间隔灸法或隔物灸法,是指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物品进行施灸的方法。间隔的物品通常有姜、蒜、盐、附子饼、碗等。1 隔姜灸

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症。2 隔蒜灸

隔蒜灸是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将蒜片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3 隔碗灸

隔碗灸是一种直接将碗覆于患乳治疗急性乳腺炎等症的治疗方法。操作方法是取能覆盖住乳房的碗一只,内以用生理盐水浸透的5~7张面纸衬垫,覆于患乳之上(不可扣之过紧)。将大艾炷置于碗底阿是穴施灸,患者觉烫,可易炷再灸,不论壮数,至患乳疼痛明显减轻后停灸。每日1~2次。4 隔附子饼灸

隔附子饼灸是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5 隔盐灸

隔盐灸是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艾灸器灸

艾灸器灸疗是一种温灸法。市场上比较多见的是铜制艾灸筒,相比艾条灸来说其方便之处是可以固定在身上,不用刮灰,更加温和,艾烟更少。艾灸筒的操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1 装罐(加艾绒、药粉)

在内罐中装一层约1.5厘米厚的艾绒,手指轻轻压平,洒约0.2克药粉在艾绒上面,再加一层1厘米厚的艾绒然后轻压,直至压平表面后,将内罐装入外罐中(此种加法大约可以用40分钟)。2 点燃

将艾绒上均匀撒上药用酒精,用火点燃。3 装袋

盖上盖子,把艾灸筒放进布袋内;布袋上口的绳子拉紧绑牢。4 固定

根据施灸穴位分别用长短带扣好,调整好长短带松紧度,并将布袋固定于穴位上,用长毛巾(或小毛巾)包好艾灸筒。艾灸疗法注重选穴

艾灸是一种纯天然自然疗法,但是一旦选择了错误的施灸穴位,就会造成身体不适。因此应准确掌握穴位位置,并且操作方法得当。◆了解人体穴位

穴位在中医上称为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它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归属于各个经脉,与脏腑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穴位的分类

中医上将人体众多的穴位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十四经穴: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十四经脉),简称“经穴”,人体大多数穴位均属于经穴。

奇穴:未能归属于十四经脉,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也称“经外奇穴”,对某些病症有特殊作用,虽称为经外奇穴,但并非全部位于经外,有些在经脉线内。

阿是穴: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取穴,按压此穴时会有痛感,又称压痛点、天应穴等,没有具体名称,也无固定位置。◆穴位的主治作用

近治:所有穴位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以十四经穴为主。

远治:十四经穴位,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不仅能近治,且能治疗该经脉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甚至全身组织、器官、脏腑的病症。阿是穴多有此作用。

特殊治疗:某些穴位很特殊,与其他穴位不同的是能对某些疾病起到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如天枢穴能止泻也能通便。此外,还有些穴位有特定的治疗作用,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奇穴多有此作用。◆常用取穴方法

1 根据体表标志取穴

可寻找体表的某些明显标志来定位穴位,比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以及各种关节、肌肉等活动时产生的孔隙、凹陷等,定位比较明确。2 根据手指比量来取穴

以手指的尺寸来取穴,人体各个局部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用手指度量被称为同身寸。

3 根据经验取穴

此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取穴方法,如垂手直立,中指指端可取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指端可取列缺穴。

4 根据度量骨骼分寸取穴

以骨节长度为折算尺寸作为取穴标准,如腕横纹至肘横纹为12寸,把这段长度分成12等份,以它作为折算标准取穴,常用于离体表标志较远的部位。艾灸的禁忌

1 艾灸是以火熏灸,一定要防止局部皮肤的烫伤。暴露在外的皮肤,如颜面、手足,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3 不宜在空腹、过饱、过累、酒后、大恐、大怒、大渴时施灸,女性经期也不宜施灸。

4 婴幼儿、孕妇、昏迷者禁止艾灸。

5 传染病、高热、感觉障碍、皮肤溃烂、糖尿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等忌灸。

6 手术后在体内埋钢钉或者其他东西的人,不要随便在做过手术的位置艾灸。艾灸疗法的注意事项

1 施灸时要注意穴位、体位的准确性,并集中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2 艾灸的一般顺序是: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3 艾灸开始施灸时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不适等反应,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4 施灸过程中若突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的情况要立即停止施灸,以免晕灸。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5 冬季施灸时要注意保暖,在夏天高温时施灸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6 如果患者是小孩或者皮肤感觉迟钝,施灸者可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7 施灸后要避免着凉,注意保暖,穿戴整齐,待汗退去后再出门。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以免风寒入侵。

8 艾灸前后喝一杯温白开水,利于艾灸后排毒。

9 化脓灸或施灸不当时,会导致局部烫伤起疮,一旦灸疮破溃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10 灸完后及时熄灭艾条,若施灸过程中积灰过多,要及时吹离人体,以免灼伤皮肤。第二章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

随着艾绒散发的清香,让我们和艾灸一起,让治疗也成为一种享受。头痛

头痛分为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颅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病症。多在青春期起病,以女性多见,并有家族史。本病属于中医“偏头风”、“头角痛”、“偏头痛”等范畴。因为外感或内伤等病因,致使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血,痹阻经脉,气血壅不行,而发本病。

特效穴位及功效穴位名称位置功效腕关节背面中央直上2寸,在两联络气血,补阳外关穴骨之间益气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的后运化风气,冷降足临泣穴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水湿

艾灸步骤

取手上的外关穴、脚上的足临泣穴交叉着灸,即左边头痛灸左手的外关穴和右脚的足临泣穴,以此类推。养生贴士:不宜食用炸烤辛辣的厚味食物,以防加重头痛;调畅情志,适当休息,不宜过度劳累。胃痛

胃痛表现为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中医认为,胃痛的发生多因胃损伤或脾胃虚弱而致。

特效穴位及功效穴位名称位置功效调胃补气,降逆中脘穴脐直上4寸止呕健脾疏肝,理气期门穴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活血外侧膝眼直下3寸,距胫骨前嵴燥化脾湿,生发足三里穴1横指处胃气

艾灸步骤

1 以艾条温和灸中脘穴10分钟。

2 以上述方法灸期门穴3~5分钟。

3 取坐位,以艾条回旋灸足三里穴10分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