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的世界艺术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7 12:19:05

点击下载

作者:[美]维吉尔·西尔耶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写给孩子的世界艺术史

写给孩子的世界艺术史试读:

PREFACE写在前面的话

如果你还是一个正在读书的孩子,请你选择这本书。

它就像一座长着脚的博物馆。尽管毫不起眼的它没有伦敦大英博物馆那么宏伟,也没有巴黎卢浮宫那么华丽,更没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那么浩瀚,但是这里几乎囊括了世界艺术史上所有著名的绘画、建筑、雕刻。这本书就如同一台时光穿梭机,能载着你穿越历史;同时,它又如同童话里的金钥匙,能将你思维的锁链打开。

如果你是一位为人父母或为人师的成年人,请您选择这本书。

它就像最贴心的朋友,或许文字不够华丽,内容不够深刻,但它永远只会说最朴实的话语,请你把这位朴实的“朋友”安放在你的书架上。

尽管它不能解答孩子们脑海中所有的问题,但起码它能解释孩子们有关艺术史的诸多疑问:世界上最早的绘画是在哪里出现的?像三角形乳酪一样的金字塔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残缺的维纳斯雕像有什么魅力……当满腹疑问的孩子歪着头看向你,目光中流露出对于知识的渴求时,你不需要困窘,也不必着急,因为这本书能帮你解决大部分难题。

倘若你是一个向往古老文明和艺术的旅人,请你选择这本书。

可能你只是向往世界上一切美的事物,却不知道远方的旅途中到底有什么风景,那么,请把这本书装进你的背包。所有美的事物差不多都被它囊括,你将在接下来的行程中逐一感受它们的风采。

它就像一辆满载乘客的金马车。你将乘着这辆马车游遍雅典、罗马、佛罗伦萨、开罗、伦敦、巴黎……它可以取代喷着蒸汽的发出轰鸣声的绿皮火车和两头尖尖的威尼斯小艇,将你带到任何你感兴趣的文化艺术的发祥地和兴盛地;而且,它还能穿越时空隧道,将你带到那些已经消失了的历史古城,带着你探寻深埋于地下的文明瑰宝。

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旅行中,你的同伴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布鲁内莱斯基、维特鲁威、米隆、罗丹、古戎……听到这么多如雷贯耳的名字,你是否已经感觉浑身的血液沸腾了起来呢?请记住,在这辆马车里,他们不仅是你的旅伴,还是你的向导,随时准备解答你提出的关于绘画、建筑、雕刻艺术的任何问题。

在对这本书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收获的喜悦与分享的快乐。

这就如同一次穿梭时空的奇妙之旅:清晨,我在古埃及的尼罗河畔尽情地和狮身人面像玩耍;中午,我藏在文艺复兴时期一间狭窄的画室里,仔细观察着那些粗陋的绘画工具;傍晚,我在一位贵族的厨房里,看到年幼的卡诺瓦正在专心致志地用黄油雕刻狮子。

这一切都是我感受到的艺术的魅力,我迫不及待地想将它们与人分享,特别是那些缺少艺术知识的孩子,我想将最灿烂的色彩涂抹在他们的图纸上;还有那些向往艺术的成年人,请允许我用这些朴实的文字表达我对伟大艺术家的景仰之情。

我希望自己能够以儿童的视角、成人的思维,将艺术史上最闪亮的明珠摘取,然后将它们串成一串美丽的项链,让灿烂的光芒永远闪烁。

不教条、不死板、不繁冗、不流于俗;有形、有趣、有色、言之有物。

这是我对本书的期许和要求,希望它也能符合您心中对一本好书的定位。不管怎样,在您翻开这本书时,都能产生这样的感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版权信息书名:写给孩子的世界艺术史作者:[美]维吉尔·西尔耶排版:燕子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6-01ISBN:9787561546505本书由北京华文经典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1 世界上最古老的图画

早在十五分钟以前,清脆的上课铃声就已经停止了,但讲台上的老师正讲得高兴。不过,相对他所讲的知识,令我更感兴趣的是面前的课桌。

于是,我一面听课,一面用铅笔将两个小圆点画在了棕褐色的桌面上,这两个小圆点之间隔着一小段距离,其实这就是两只眼睛。接着,一副眼镜又被我用一根漂亮的弧线和两个圆圈拼成了。就这样,在我的课桌上出现了一双机灵的眼睛,而且它们好像正在眨动呢!

第二天,我将挺翘的鼻子和红色的嘴巴加在眼睛下面,还用曲线勾勒出了这个小人的脸颊和头发。

接下来的两天里,由于天气有些转凉,我急忙将一顶暖和的帽子为我的小人戴上。

第五天,小人有了身子,有了胳膊,有了腿,最后还有了手脚。等画好脚以后,一个念头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等晚上我回了家,他不会趁机逃走吧?

于是,第六天早上,我用铅笔将几根很粗的线条反复地描在小人的周围。我相信,有了这个坚固的栅栏,小人一定跑不掉了。可惜,我画线时用力太猛,导致桌面留下了很深的刻痕。

第七天,我正准备为小人画上一个沉重的大书包时,老师走到我身边,结果这个藏在课桌上的秘密被发现了。

为此,我不得不赔给学校一张新课桌的钱,不过我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绘画经验,还有妈妈的夸奖:“我儿子真有艺术家的天赋!”可惜爸爸不这么想,他不停地唠叨:“天啊!他可千万别当什么艺术家,不然,我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可就不是一张桌子那么简单了!”

最终,托上帝的福,父亲的愿望实现了。

那时候,我对另一所学校的孩子们非常羡慕。据说,一张很大的木桌就摆在那所学校的大厅里,桌上有一行字:你要是实在忍不住想画画,那就画在这里吧,不过,请别把自己的书桌当成画板。

倘若一个人的手里被放上一支笔,那么对方多半会忍不住要画点什么。纵然他正在听课、听音乐、打电话或者忙其他什么事情,只要身边有笔和纸,他一般都会在上面涂涂画画,一会儿不规则的圆圈画出来了,一会儿一张模糊的脸画出来了,一会儿一个三角形画出来了……倘若身边没有纸,那么倒霉的就是那干净的桌面或洁白的墙壁了。尤其是小孩子,虽然他不懂什么绘画技巧,但是他们还是喜欢随处涂抹,即便他们画出来的兔子像猫,猫像狗,他们依然兴高采烈地画着。

由此可见,画画是人的本性,画画的冲动就连浑身毛茸茸的原始人都有。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的野牛壁画

那时候虽然没有纸,但是岩壁成了原始人的天然的巨大画板;虽然没有笔,但他们充分利用了鹿角或象牙等动物的骨骼。他们用有色黏土和动物油脂混合搅拌,自创了红色和黄色的颜料。他们还用木炭和血液画画,随着时间的推移,用血液描绘的图画会由红色变成暗黑,这就是时间流逝沉淀下来的印记。发现于法国南部拉斯科山洞的《野牛·人》

在洞窟的石壁或者洞顶上,原始人留下了他们的作品。这些作品经历了数万年岁月的磨砺和淘洗,仍能令人们从中窥见在那段遥远而朴素的历史中绽放出的艺术之花。

不过,对于他们究竟画了些什么,好像不太好猜测。毕竟,如今常出现于人们笔下的一棵树、一只猫、一朵花、一艘帆船、一座房子或者一辆汽车,对于当时的人来说都是相当陌生的事物。无论何种神奇的想象力都无法驱使他们画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因此,在他们的笔下,动物就成了主角。我们可以在那些石壁上发现那些屡屡出现在他们生活中的动物,或者是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或者是曾经在某个刹那让人震撼的动物。

在法国拉·马德冷洞里,岩壁上画着的是一只悠闲地踱着步的早已灭绝的长毛象。这头生活在史前的巨象其外形和当今的大象非常像,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身材更高大,耳朵稍微小点,遍身是很长的毛,就如同它裹着厚实而暖和的毛大衣一样。长毛象生活的环境相当寒冷,冷到好像连血液都会被冻结,在这种情况下那长长的毛起到了保暖的作用。

实际上,长毛象早已经绝迹了,不过它们的化石陆续被后人发现。人们将这些化石拼接起来,并通过那巨大的骨架想象出它们当时的风采。借助于岩洞石壁上呈现出来的长毛象的各种造型、各种生活状态的图画,我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这种从前称霸四方的庞然大物。

与长毛象相伴的动物,还有美洲野牛。美洲野牛是水牛的一种,我们可以从五分钱硬币上看到野牛的图案。从画面上看,这种野牛十分凶悍,总是一副充满斗志、蓄意挑衅的霸道模样。

驯鹿、长角鹿、熊和狼等也是在岩洞壁画上常见的动物,它们在那些岩洞上奔跑了数千年。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原始人生活在饥饿、寒冷和野兽的威胁下,他们曾以木棒、石头为武器,和这些动物进行了勇敢的搏斗。他们之所以用木炭、尖石在幽暗的洞穴里画下这些图案,难道是受那些难忘的生死攸关的体验的促使?又或者,他们如此费心费力,就是想为后人讲述一个故事,留下一段生活的记录?再不然,难道是因为淳朴的原始人相信冥冥之中,他们可以从这些画中获得好运?

至于穴居人究竟为何要作画,没人能知道。对此,我也并不十分关心,我感到庆幸的是,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这些留在黑暗洞穴里的最古老的绘画作品依然完好如初地保存在那里!如同电影画面卡住了一样,几千年前的旧事被这些定格在岩壁上的镜头无声地呈现着。画的作者早已离开人世,甚至我们连他们的名字也不知道,然而,谁能因此将他们的伟大予以否定呢?2 古埃及壁画

告别了穴居时代,古埃及人的居住环境改善了一些。尽管他们建造的土屋矮小而狭窄,倘若与现代人的住宅相比,土屋就如同一个滑稽的小丑,可是他们毕竟走出了黑暗潮湿的洞穴,这实在是一个值得庆祝的转变!

不过,与布满图案的洞穴相比,墙壁和天花板上没有图画的古埃及人的房子,显得有点儿单调。

古埃及人不在意自己生前居住在什么样的地方,但他们却相当在意自己死后葬身的坟墓和供奉神灵的庙宇。这是因为古埃及人坚信人死之后会有来世,若干年后,他们的身体就能复活。于是他们为自己修建了死后葬在那里等待转世的陵墓,而国王和贵族们更是为此费尽心思,甚至不惜劳民伤财。他们拿出打磨艺术品的精力,为自己即将死去的肉体建造居所。

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之源。每年这条河都会定期泛滥,洪水就像猛兽一般涌到两岸,长时间不退却。所以,这片长期被洪水浸泡的土地并不适合土葬。于是为了防止棺椁被洪水浸毁,他们在修陵墓时采用了石头或砖头这类坚硬的东西,而非木材。等他们为尸体准备好“保险箱”之后,古埃及人还会将防腐药剂涂抹在尸体上,目的是防止尸体腐烂。这些用药物处理过的尸体被称为“木乃伊”,它们会被安放在人形的棺椁里。

尽管安全条件已经达标,古埃及人却没有就此满足。他们还找来艺术精湛的工匠,让他们将密密麻麻的图画绘制在人形棺椁、陵墓和神殿的墙壁上。在陵墓主人去世前,这些图画大部分已经完成。古埃及人的墓地装饰图的主角相对于远古时代穴居人以动物为主的图画而言,就显得丰富多了。在这些图画中,人开始成为主体,而不仅仅是单一的野生动物。这个时期,不管是贵族还是百姓,甚至古埃及人耳熟能详的神怪,皆可入画。古埃及人壁画

不仅绘画对象更多了,古埃及的画所表现的内容也更丰富多样,其中插图占了很大比例,它们是用来讲故事的。何为插图呢?就是有的故事图画下面标有文字,这些文字被用来帮助介绍图画的意义,不过,那些没有注明文字的图画同样可以达到讲故事的目的,这类画就是“插图”。

在王室和其他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华丽墓地里,某位去世的国王或皇后的生前伟业、某场重要战役或狩猎宴会等,这些情况一般会成为插图的内容。有的插图表现的是完整的故事,有些插图只表现了故事的一个片段;有的插图标注了作为内容说明的象形文字,有的插图只是一幅画。在古埃及祭司的宗教经文《埃及亡灵书》里,类似的插图也存在,这些插图讲述了真理女神玛阿特通过称量一个人的心脏,以决定这个人是否应该获得永生的故事。

虽然与现代绘画颜料的多样性相比,古埃及画家使用的绘画颜料要单调得多,不过和穴居人使用的红黄两色相比,他们的绘画颜料则丰富得多。据记载,古埃及人的颜料有红、黄、蓝、绿、黑、白、棕七种颜色,而且,这些颜料轻易不会褪色。现代人则不得不在染色颜料里添加耐晒的物质成分,以避免窗帘、沙发罩、衣服等褪色,否则的话,在阳光的炙烤下,再鲜艳的颜色也会渐渐“枯萎”。

在科技远落后于今天的几千年前,古埃及人是如何做到不让图画褪色的呢?或许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他们对颜料进行特殊加工,使其具有较强的耐光性;第二,由于这些画被绘制在黑暗的陵墓里,所以不管阳光如何强烈,厚厚的墓壁都会将它阻挡在外。因此,几千年过去了,纵然平地取代了山川,海洋取代了陆地,这些图画依然以令人不可思议的完好情况存在着。

即便没有丰富的颜料,古埃及画家依然创作出了鲜艳夺目的作品。古埃及人的图画相当有特点,他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并不讲究画面色彩的搭配,在他们的图画中,人物的脸被画成鲜红色、绿色,这些都是相当自然的事情。

在古埃及人的画中,人物都严格遵守“正面侧身律”,意即眼睛和双肩是正面,脸和身体则以侧面的形式呈现。就如同你下面看到的这张图画,主人公是一个长矛工匠,虽然他的双眼正视着我们,但他的脸却明显地向一旁偏着。

此外,当画面中的人物是国王和平民时,那么相对于平民,国王的身躯自然要高大得多。通常情况下,后者的身躯比前者要高出两三倍。当然,这种比例并不符合现实,而绘画者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凸显皇族的威严。今天的画家倘若需区分人物位置的前后关系,他们会将后面的人画小一点,位置向上挪一下,可是古埃及人不是这样做的。在他们笔下,就体型而言,无论远近,人物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前面的人被画在后面的人的下面。古埃及人壁画

在神秘的古埃及陵墓里,这些奇特而有个性的图画始终存在着,如果不将墓地打开,它们将长埋于黑暗之中,永难见天日。难道绘画的目的不是为了供人欣赏吗?很明显,古埃及人的做法违背了大众的观点,但是其中的原因,我们却无法猜想,只有问他们自己了。3 两河流域的绘画新技巧

埃及的母亲以及埃及人的灵魂就是蜿蜒的尼罗河。这条河披着神秘的面纱,自南向北一路狂奔,将悠久灿烂的古埃及文明从荒凉的沙漠里孕育出来,其流经之地就是“尼罗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与尼罗河一样闻名遐迩的河流,它们位于距离埃及近两千公里的地方。这两条河流经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就是“两河流域”。孕育“两河流域文明”的摇篮就是这片肥沃而广阔的土地。

这个摇篮里诞生了西亚最早的文明,随着时间的飞逝,这个文明逐渐离开襁褓,长成青年,然后慢慢成熟,而后衰老,最终埋入黄土。

在这片土地上,其乐融融的和睦不时洋溢着,让人恐惧的战火和硝烟也不时弥漫着。在这里曾矗立着众多著名国家的城池,像美索不达米亚、卡尔迪亚王国、亚述帝国、巴比伦王国……如同在玩捉迷藏一样,引诱着人们去探寻它们的繁荣和衰败。

从几千年来在沙漠中屹立不倒的金字塔中,人们可以感知到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然而,当两河流域的繁荣落幕,徒留残垣断壁、砖块瓦砾时,伴随着那些帝国的覆灭,大多数文明瑰宝也就此消失不见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就我们所了解的事实而言,两河流域文明的致命缺陷之一或许就是缺少石头。这话听起来相当可笑,但事实就是如此令人啼笑皆非。两河流域的建筑物多数都是用泥土制成的砖块垒砌的,而不像古埃及的金字塔一样用巨大而坚硬的石头堆砌而成,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建筑很容易损坏。并且,这些砖块的制造工艺相当粗糙,砖是用泥土为原料制成的,然后将它们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就是其全部的制作工序。可想而知,用这种材料建成的房子又如何能经得起千年的风雨侵蚀呢?

无论过去两河文明繁荣发达到了什么程度,如今只有成堆的瓦砾留在那里,以及后人的满腔遗憾。

实际上,两河流域的人民又如何会不知道用火煅烧后的砖块更结实耐用呢?但他们已经拥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造物主的全部恩赐是不可能被他们独占的。这里的木材极其有限,因此人们缺少足够的燃料烧制砖块,只好在晒制砖块时对当地资源中最充沛的阳光加以利用,再用这样的砖块修建房子。他们的建筑物无法长期保存就是基于这种无奈的选择。

幸运的是,在众多砖块中,也有少数是烧制而成的。这些珍贵的砖块和古代匠人们绘制在砖面上的图案,竟然逃过了烽烟战火的损毁,避开了岁月长河的冲刷。几千年后,它们得以重见天日,而后人则可以根据其上的蛛丝马迹,探寻到发生在两河流域的传奇。两河流域传统图案

砖块上的图案之所以能保存千年,是因为人们在绘上各种图案后,又在上面涂抹了一种与玻璃相似的釉质材料,然后进行了第二次烧制,能够长期保存的玻璃砖就制成了。玻璃砖带着它的心事——绘画图案,经过岁月的磨砺后保存了下来。

与古埃及人充满死亡遐想的绘画作品不同,两河流域的人对死后的事情并不关心,他们认为死亡是自然且必然的经历,而画画则是纯粹为了展示给活着的人看。

两河流域的君主们从不将精力投注到营造奢侈的坟墓上,他们对宫殿和神庙的修建却异常关注。千万不要认为那些被发掘出来的玻璃砖是出自这些建筑,要知道,宫殿和神庙往往异常巨大,因而需要大量的砖块,所以不得不使用太阳晒成的普通砖。

用泥巴砖块建造的宫殿相当朴素,无法和主人的贵族身份相称。于是工匠们不得不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用多姿多彩的图画和图案来为其加以点缀,以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雪白而柔软的石膏板是他们的画板,在上面画画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

尽管绘画的场所和目的都不相同,但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画家如同师出同门,他们画人物的技巧十分相似。他们都会在人物的侧脸上画正脸才有的眼睛;为区分人物的前后的位置,他们也会把前面的人画在后面的人的下面。不过二者又有所不同,两河流域的工匠懂得运用透视法,因此在区分人物的前后空间关系时,后面的人除了会稍微偏上之外,体型也相对缩小了一些,同时他们还会不把全部身体画全,使其看上去如同被前面的人遮挡住似的,于是整个画面就会显得更加真实。

两河流域的人崇尚强健的体格,因此作品中的人物大都肌肉发达。其中呈规则螺旋状的长发和长胡子还是画面中国王的特点,这是因为长发和长胡子一向被他们视为强壮的标志。不仅是人物,就是这些作品中的动物也相当强壮,这也是当时狮子和公牛更多地被画家们描绘的原因。

他们还擅长画图案和边框作为整幅画的装饰。直到现在,他们创造的圆花饰图案和连接环图案仍被广泛使用。圆花饰图案是由一个圆点和环绕它的一圈圈花纹构成的,浴室地砖和其他建筑物的墙壁上运用的则主要是连接环图案。

此外,还有一种生命之树图案,不同类型的树叶、花朵和果实生长在这种树上,这种图案常被装饰在地毯或刺绣上,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这些花纹所表示的含义,看来这是画家故意为后人留下的谜语。你是否喜欢猜谜游戏?如果喜欢,那么你不妨赶快开动脑筋,寻找答案吧。4 以假乱真的愚人画

动物经常被自己看到的表象欺骗,像小猫或者小狗看到镜子中自己的影子时,它们会发出“喵喵”或“汪汪”的叫声,而且会叫个不停。这是因为,这些愚蠢的小家伙错将镜子中的自己当成了另一个同类,因此它们就极其热情地向对方打招呼。

然而,倘若将这些小猫或小狗的画像放在它们面前,它们却仿佛什么也没看到一样,不理不睬。无论摆在他们面前的画像是多么逼真,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以上例子充分说明,尽管动物能看见东西,并根据所见作出相应的反应,但归根结底,它们根本不会欣赏。对于这些动物来说,一条鱼或一根骨头的魅力大概要远远大于图画的魅力。虽然有时候一部分人面对伟大的作品也会视而不见,犯下和小猫、小狗同样的错误,不过,归根到底,人毕竟是懂得思考、懂得欣赏的动物。

一家糖果店的柜台的一幅画曾令我震撼。画面上是一枚一美元的硬币,这枚硬币紧紧地贴附在柜台上,因为它太过逼真,以致许多看到它的人都忍不住伸手想把它捡起来。

一幅栩栩如生的画被珍藏在一家美术馆里。画上是一扇半开的门,一位女士正躲在后面向外看。众多首次看到这幅画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看那位女士一眼,甚至有的人竟然会抬起手和她打招呼,只可惜这位女士太过羞涩,以致无法回应他们的热情。

人们将这些能够以假乱真的画称为“愚人画”。当然,类似的画作还有很多,古希腊画家特别热衷于画这种让人误以为真的作品。

古埃及和古希腊隔着地中海遥遥相望。这个古文明异常发达的国度拥有令人惊艳的雕塑和建筑艺术,虽然就影响力而言,其绘画艺术要远差于雕塑和建筑艺术,但仍有很多画家在历史的璀璨星空中留下了他们的名字。像波利格诺托斯,他就是第一位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画家。虽然他没有任何作品流传于世,不过人们还是尊称其为“古希腊绘画之父”。

在波利格诺托斯之后,宙克西斯是最著名的古希腊愚人画画家。其为人熟知的作品上画着一个手捧葡萄的男孩。据说,这幅画在刚放到室外时,许多贪吃的小鸟竟然纷纷赶来,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在空中扑棱着翅膀盘旋很久,最后终于抵挡不住诱惑,扑到画上去吃“葡萄”。由此可见,这画上的葡萄该是画得多么逼真啊!

就在人们纷纷感叹宙克西斯的作品能以假乱真时,画家法哈修斯又创作了一幅更令人震惊的作品。

当时,宙克西斯也在围观,可是一层帘幕始终盖在法哈修斯的画上,而且法哈修斯并没有要掀开那层帘幕的意思。最后,宙克西斯忍不住连声催促,于是法哈修斯就让他自己去掀。就在宙克西斯的手指碰触到帘幕的刹那,不可思议的表情出现在他的脸上。宙克西斯睁大双眼,愣了一会儿才只好红着脸承认:“我输了。”

聪明的孩子也许已经猜到了,原来那层帘幕就是法哈修斯的画。连经验丰富的宙克西斯也没分辨出来,由此可见这幅画真实到什么程度。按照法哈修斯的观点,那幅男孩葡萄图画得还是不够精彩,否则小鸟就会误以为画上的男孩是真人而根本不敢去啄食葡萄。亚比利斯是另一位著名的古希腊画家,他一生画了很多亚历山大大帝的画像。他的画技之高超可以从一个故事中看出来。

有一天,亚比利斯去拜访画家普罗托格尼斯,结果对方恰好不在家,访友不成的亚比利斯不得不离开。临走时,他一时兴起,就将一条极细的直线用画笔画在了普罗托格尼斯的画板上。普罗托格尼斯一回到家就看到了这条直线,并没有立刻猜到这是亚比利斯的作品。于是普罗托格尼斯拿起了另一支其他颜色的画笔,将另一条更细的直线画在这条线的中间,而这条线恰好将之前那条线一分为二。后来,亚比利斯再次来到普罗托格尼斯家时,看到了那两条直线。不服输的亚比利斯又拿起笔,将第三条直线画在第二条线上,这条线又将普罗托格尼斯画的线一分为二。

这幅画被后人称为“分叉的头发”,而这个名字恰恰赞颂了两位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除了高超的画技,众多和亚比利斯有关的故事也流传下来,给后人以启迪。

一个鞋匠发现了亚比利斯画中人物的鞋子的不恰当之处。因为鞋匠在这方面是专家,能帮助他把作品变得更加形象逼真,亚比利斯谦虚地接受了鞋匠的意见。由于自己能指出绘画大师的不足,鞋匠变得十分傲慢,甚至到了得意忘形的地步。没过几天,他又在亚比利斯的面前对那幅作品指手画脚,亚比利斯对此异常生气,因为鞋匠根本不懂那些绘画方面的事情,只是在胡说八道。于是,亚比利斯告诫鞋匠:“你只要将自己的楦头管好就行了。”他所说的楦头就是鞋匠做鞋时用的模子,亚比利斯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告诫鞋匠,人不应当对自己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不懂装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亚比利斯喜欢用“人要曲不离口,笔不离手”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希望自己的每一天都能过得有意义。你从他喜欢的这句话中,是否感受到了他对绘画的认真和执著呢?

古希腊的艺术和文化都十分繁荣,因而那段时期出现了众多著名的画家,不过可惜的是,他们的大部分作品都如同亚比利斯的画作一样,没能保存下来。我们只能借助他们流传后世的逸事以及文献去感受大师的风采,并对那些逼真而有趣的作品进行想象。

倘若能亲眼见到那些愚人画,我们是不是也会如同那扑向葡萄的小鸟一样上当受骗呢?5 天才徒弟

你已经知道波利格诺托斯是古希腊的绘画之父,那么,你能否告诉我意大利绘画之父是谁?看看,蹙紧的眉头已经出现在困惑的孩子脸上。算了,我还是说出答案吧。这个人就是奇马布埃,他生活在13世纪后半期。

奇马布埃的作品存世不多,那些声称是他作品的画作里,伪作占了大多数。倘若用现代人的眼光欣赏那些幸存的画作,你也许不会将他看做一位一流的画家。然而,在他生活的年代,与一千年以来的所有画家相比,他更有成就。据说,奇马布埃曾画过一幅圣母玛丽亚的画像,人们看过之后都觉得相当好,他们像欢度节日一样,热闹而恭敬地从奇马布埃家将这幅画像迎到了教堂里。

圣方济各修士是奇马布埃另一幅有名的作品的主角。

圣方济各是圣方济会的创建人。圣方济会是一个修士组织,也叫方济各修道会,其所有会员在入会时都要对上帝宣誓,立志要以宽广无私的胸怀像耶稣那样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他们不能有私有财物,不能娶妻,必须自己种地,盖房子,一心一意地做好事。为了使他们的身份容易辨认,修士不能留发,这种剃光头发的做法就是人们所说的剃度。修士的衣着一般是棕色粗布带帽长袍,一根粗绳子系在腰间。

离佛罗伦萨很近的小镇安西路是这位受人尊敬的圣方济各修士的居住地,这个镇上的人们特意为圣方济各修了两座分别位于山上和山下的小教堂。奇马布埃的学生乔托在山上教堂的墙壁上画了很多和圣方济各生前故事有关的图画。

实际上,奇马布埃扬名后世,倒不完全是因为他的画,和他的学生乔托也有关系。奇马布埃和乔托的相遇完全是一个巧合。

一天,奇马布埃正散步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乡间,他无意间看到一个牧童正在硬石板上画画。牧童所画的羊惟妙惟肖,好像随时都会抬起蹄子从石板上走下来一样,那张开的嘴里似乎还传出了“咩咩”的叫声。牧童表现出的绘画天赋吸引了奇马布埃,他走过去询问男孩的名字。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意大利著名的大画家乔托。当时,奇马布埃邀请乔托跟他到佛罗伦萨学画画。小男孩非常高兴,他的父亲也相当支持。就这样,乔托追随奇马布埃来到佛罗伦萨,并在日后成为了著名的画家。奇马布埃的作品《圣特里尼塔的圣母像》

乔托的名气到底有多大呢?据说就连教皇都要请他帮忙!

当初,教皇想选一位画家作画,他先派使者去跟乔托要一幅作品以作为选人的参考。乔托顺手用笔将一个规则的圆画在了一块木板上。他让使者把这块木板带给教皇,看他对此画是不是满意。你可千万不要小看乔托展现出来的画技,要知道,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将规则的圆形画出来的。

一生中画了众多耶稣和圣母玛丽亚的画像的乔托,画作中出现得最多的却是圣方济各,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受到了他的老师奇马布埃的影响。

在乔托生活的时代,绘画所用的颜料和今天不太一样。我们这个时代的画家在画布上画画所用的颜料是油彩,它是用彩色粉和油脂勾兑出来的。以前的画家没有油彩,也没有画布。彩色粉和水搅拌起来就是他们的颜料,新刷了石灰的墙壁就是他们的“画布”。这种画就是“湿壁画”,也就是画在潮湿墙壁上的画。

还有一种画被称为“蛋彩画”,就是画家将彩色粉和蛋清或胶水等黏性物质混合起来,然后将画画在干净的石灰墙、木板或铜板上。

世界上几个大博物馆不但收藏了画在墙壁上的世界名画,还收藏了画在其他画板上的世界名画,甚至有些画都不会被常年陈列。因此那些珍贵的作品并不为大多数人所见,人们只能通过图片一睹其伟大之处。

这就如同很多人都在明信片上见过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纽约州的交界处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却没有机会真正站在瀑布旁边体验那种磅礴的气势一样,不过,至少明信片能使我们知道瀑布的样子。同样的道理,虽然印有名画的图片和名画本身给人的感觉不同,但图片还是一位很好的介绍者,让我们无需远行千里就能知道那些作品的样子。倘若你看的是黑白图画,那你得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否则你或许无法在脑海里将其本来的面貌还原。6 天使般的兄弟

圣马可修道院位于意大利中部小城佛罗伦萨,它是根据据说是写《圣经·马克福音》的圣徒圣马可的名字命名的。15世纪初,这座修道院里有一位被大家称为“天使般的兄弟”的修士,他就是修士弗拉·安吉利科,因善良、仁慈和圣洁而闻名。

他有两个身份,其一是圣马可修道院的修士,其二就是画家。安吉利科是文艺复兴早期的画家,他和同时期的那批人是最虔诚的拓荒者,赶着文艺复兴这辆朴素的马车,尽管一路受尽颠簸,仍旧披荆斩棘地艰难前行。

作为一位修士出身的画家,安吉利科只为教堂作画,其画作的主题偏重宗教题材。他所在的圣马可修道院共有很小也很简陋的四十个房间,它们如同囚室一般。在这样的单人小室里,修士们用恶劣的环境来磨炼自己的意志,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看《圣经》里的故事,并思考其中的寓意。而这一切,均得益于安吉利科。因为在这些房间的墙壁上,有安吉利科付出了毕生精力绘制的画作。

除了壁画,安吉利科还用蛋彩在木板上作画,所画内容依然和《圣经》有关。

当时,“天使报喜”这个绘画题材是画家们热衷的绘画题材。这种相当流行的题材也源于《圣经》:上帝派天使加百利向玛丽亚报喜,告诉她,上帝的孩子已经在她腹中,圣子耶稣将由她生下,而玛丽亚自己也将因此成为圣母。

在安吉利科画的《天使报喜》这幅画上,圣母玛丽亚坐在院子里的圆凳上,双手交叉于胸前,眼神温柔而又祥和,如同正沐浴着世上最温暖的阳光。在她的旁边,一位天使半跪着,正在告诉她圣子即将诞生的消息。一股温馨而幸福的氛围洋溢在整幅画上。倘若你有幸看到这幅画,我确信你一定会不自觉地扬起嘴角。这就是绘画艺术的魅力,它将纯粹的喜悦和悲伤无声地传达出来。

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圣马可修道院的修士们平时是不能在私下交谈的。他们要保证绝大多数时间都能安静地思考,这对常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行为!对于平常人来说,要是一天不说话,或者哪怕只保持一个小时的静默,都会让人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座空无一人的黑色城堡,无数危险潜伏在那些安静的角落里,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发动偷袭。这真是一件痛苦的事!然而,修道院里的修士们为了避免因闲聊浪费时间,甘心忍受着这样的寂寞,而他们之所以保持安静就是为了专心向上帝祷告。《天使报喜》弗拉·安吉利科作《圣母像》弗拉·安吉利科作

为此,安吉利科将一幅画画在修道院的一道门上,画中的圣徒彼得将一根手指放在嘴前,意思是噤声,他仿佛在用神秘而不可抗拒的声音说:“嘘,不要说话!”

如今,圣马可修道院成了弗拉·安吉利科的绘画作品展览馆,其中珍藏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可移动的画作和单人小屋里的壁画也被包括在内。其中一幅怀抱耶稣的圣母画像还被镶上了特殊的金边画框。

一般来说,画框的实用功能只是保护画作、将其与墙壁隔离,但弗拉·安吉利科竟然将十二个小天使画在了这幅圣母像的画框上,每个天使手里都拿着一种乐器。如果你仔细聆听,那悦耳的乐声好像就要从墙壁上流淌下来。

在此后的几百年间,不计其数的圣母像在世上流传,差不多每一个欧洲画家都画过圣母;每个教堂里都有一两幅圣母像;只要买得起,每户人家都会买一幅圣母像挂在自己家中。7 “古希腊风”卷土重来

古埃及人相信他们死后还会复活,但谁也没见过复活的古埃及人。古希腊人没有这种生死观,但在古希腊时期过去约两千年后,在意大利却出现了一批与古希腊画家风格很接近的画家。这难道不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吗?

隔着温暖的地中海,跨越两千年的时光,这些新时期的画家如同古希腊画家重生一般,带着对艺术的执著,带着对自由的渴望,将绘画艺术推入了文艺复兴的大潮之中。所谓复兴,意思就是重生或是涅槃。这些画家就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抖动着愈加美丽绚烂的羽翅。在那似曾相识的画作里,我们似乎听到了命运的齿轮嘎吱作响的声音,也似乎看到了沉淀下来的两千年前绘画艺术的精髓。

在这群人中,有一个年轻的画家,他最有名的作品是一幅湿壁画,其上展现了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情景。这位画家有一个相当难听的绰号。我们知道,很多小孩子都有绰号,不过这个绰号在他们长大后就没人叫了。但是很不幸,这个人的绰号一直被从小叫到大,甚至当他已经成为著名的大画家后,人们仍然大声地喊着:“嗨,马萨乔!”

当然,你听不出这个意大利词语的意思。“马萨乔”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脏兮兮的汤姆”。马萨乔此人的确总是脏兮兮的,这和他贫困的生活有关。马萨乔生前贫困潦倒,他的画并不为绝大多数人所欣赏。所以,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传说他死于不喜欢他画作的人之手,是被其毒死的。历史总有很多被隐蔽的犄角旮旯,其中的端倪后人再也难以探究。《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马萨乔作

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他的画作在他死后陡然升值,不仅有众多画家对其作品的成就予以认可,甚至很多人慕名前往藏有他作品的地方欣赏、临摹。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与从前的画家相比,马萨乔在画技上有很大的突破。比如,他的画有很强的立体感,物体的层次感异常清晰,因此你能一眼看到画面布局中后面的东西。这种技法就是“透视法”,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

几千年来,这样的效果是很多画家梦寐以求的,但他们一直未能成功。虽然人们很熟悉他的绰号,甚至因此而将马萨乔的本名忘记,但画家们仍对他为绘画艺术增添的新的活力念念不忘,更没有停止对马萨乔画作的研究。

修士弗拉·菲利普是研究马萨乔画作的人之一。不同于其他基督徒画家,菲利普尽管画画很好,却不是一名被人称道的好修士。他厌倦了苦行僧似的修道院生活,于是从修道院里悄悄地逃了出去。结果,倒霉的菲利普遭遇了可恶的海盗,最终成了奴隶。后来,他用木炭为主人画了一幅逼真的肖像,由此重获自由,回到了意大利。

回国后,他应一家女修道院之请,画了一幅圣母玛丽亚的画像。女修道院是修女们住的地方,这些修女们集体住在女修道院,并发誓一生侍奉上帝。菲利普的模特是一名年轻漂亮的修女。按照宗教教规,修士和修女不能结婚,然而菲利普却和这位修女相爱了,二人还不顾一切地从修道院里私奔出逃。后来,他们生了一个名叫菲莉皮诺的儿子,意思是“小菲利普”。菲莉皮诺长大之后,也成了一名画家,其名声远超他的父亲。

文艺复兴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名字是贝诺佐·戈佐利,读起来是不是相当顺口?贝诺佐·戈佐利将许多画画在了比萨城的一块叫“圣陵”的墓地的墙上。这里可不是一处普通的墓地,这里所用的土全部来自耶路撒冷,而且是耶稣的脚踏过的土,即圣土。为了运送这些圣土,使用了五十三艘船。

在这片神圣的墓地里,贝诺佐·戈佐利一共画了二十二幅画,其内容全部取材自《旧约》里的故事。在这些画作中,你可以找到诺亚方舟、大卫王、巴比伦、所罗门这些熟悉的人物及场景,并由此联想到那些波澜壮阔、让人久久难忘的历史故事。众多人物出现在每幅画上,画面的背景是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因此,整幅画的格局便显得大气磅礴。

上面提到的三位画家都是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1400年到1500年是文艺复兴前期,在这一百年间,文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感受着抽丝剥茧般的疼痛的同时,也迎来了让人惊喜的蜕壳重生。为此,我们一定要将这些开拓者的名字牢记。当然,比较容易的记忆方法是记他们的外号:“脏兮兮的汤姆”、“不守规矩的修士”、“墓地画师”。8 著名的意大利画家

1492年,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这对美洲乃至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然而,对于生活在哥伦布出生地意大利的那些沉溺于享受生活和欣赏艺术的人来说,这件事显然不值得关心,因为他们更感兴趣的是遥远的古希腊和古希腊艺术。

这一年,文艺复兴进入黄金时期,人们逐渐了解了许多伟大的画家。这些伟大人物被称为“古典大师”,他们挥舞着纤细的画笔,在文艺领域卷起惊涛骇浪。

作为世界的基督教中心,意大利的很多民众对耶稣怀有虔诚的信仰。倘若将这个国家比作一片植物园,那么润泽泥土的雨露就是基督教,在这里破土而出的植物天生带着雨水的清冽和甘醇。作为这个植物园中的一部分,画家们的宗教情结自然渗透到了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他们对宗教题材如此着迷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种情况在进入文艺复兴兴盛时期以后发生了改变。一些画家不再拘泥于《圣经》中的故事,这当中最有名的就是波提切利。波提切利虽然也画宗教画,但他对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和传说中的英雄更为钟情。

他的画极富个人风格,比如他画中的女性通常都有修长的双腿,不管是站着还是走路的样子都好像在翩翩起舞。因为她们身上的长袍很薄,看上去就如同赤裸着一样,透过薄纱似乎能看到那丰满婀娜的身体。

在哥伦布生活的年代,佛罗伦萨人大多道德意识淡薄,他们沉迷于吃喝玩乐,缺少羞耻心。当时有一名叫萨弗纳罗拉的言行举止像个疯子的传教士,很有办法——他能让所有人如同被施了催眠术一样听他的话,然后按照他的意愿去做。

萨弗纳罗拉坚持向佛罗伦萨人布道,向他们宣扬世间罪行的丑恶,警告那些人如果不知悔过,死后就会堕入地狱;他还劝告当地人不要玩纸牌和骰子、不要戴金银首饰、不要化妆、不要唱和圣歌无关的歌、不要写和基督教无关的书、不要画和基督教无关的画。

如同一阵风拂过,这种观念给被贪欲、懒惰、丑恶包围的佛罗伦萨带来了新的空气。不过,我们并不能断定这股空气就是完全新鲜无害的。

人们受到萨弗纳罗拉思想的影响,将首饰、漂亮衣服,还有与宗教无关的书全都扔到广场上,并放火点燃,焚烧这些物品时蹿起来的火苗比房子都高。在熊熊的火光中,众多被认为是异端的东西灰飞烟灭。

波提切利也参与了这场运动。在萨弗纳罗拉的影响下,他认为自己那些以神话故事等为题材的和基督教无关的画也应该被焚毁,于是,他烧掉了其中的一些。所幸他的决心不够坚定,还保留了一部分,使后人能幸运地看到这些逃过一劫的作品。

波提切利有一幅宗教画,形状是圆形,而不是常见的方形。画作名叫《圣母加冕图》,所画人物就是圣母玛丽亚。画里有两个小天使正在为玛丽亚戴上王冠,在圣婴的指引下玛丽亚将一首诗写在了纸上。直到如今,人们还在教堂传唱着这首名叫《圣母玛丽亚颂》的诗。因此,这幅画也被称为“圣母玛丽亚颂”。

其实,画中拿着墨盒和书本的两个小天使是真实存在的,不过,他们是生活在波提切利时代的人,而不是耶稣年代的人。你一定会觉得莫名其妙,无法理解,不过大师们就是喜欢做这种奇怪的事。

时间长了,萨弗纳罗拉的严苛渐渐令那些在其督促下自认为有罪的人难以忍受,以致连曾经追随过他的人也纷纷离开了。最后,他被愤怒的人群吊死在广场的十字架上,就连尸体也被一把火焚烧了。这个结局似乎已经够残酷了,然而当地人还觉得对他的惩罚不够,于是,他们将萨弗纳罗拉的骨灰抛到了河里。

当时住在佛罗伦萨的另一位青年画家也像波提切利一样,烧毁了自己所有不合宗教教义的画作。当他得知萨弗纳罗拉的下场后,便决心专心做修士,从此再也不画画了。他为自己取名叫弗拉·巴托罗米奥,并住到了萨弗纳罗拉以前住过的修道院里——安吉利科住进圣马可修道院之前也生活在那里。《圣母加冕图》波提切利作

在随后的六年里,他每天除了祷告什么都不做,对画笔碰都不碰。后来有人劝说他不要将自己的绘画天赋埋没,他这才重新拿起画笔作画。不过,宗教以外的题材却再也没有画过。

巴托罗米奥曾经画过一个叫塞巴斯蒂安的圣徒。传说由于秘密加入基督教后被人告发,塞巴斯蒂安最后因乱箭穿心而死。这幅画中的塞巴斯蒂安浑身上下插满了箭,修道士们普遍觉得这幅画和修道院的气氛不相符,于是挪走了它。

巴托罗米奥还为自己的偶像萨弗纳罗拉画过肖像。此人相貌丑陋,敌人经常嘲笑他的大鼻子。虽然本着现实主义的画法,巴托罗米奥将萨弗纳罗拉的原貌如实画出,但画中的人物如同一个甘愿为自己的信念忍受世间痛苦的殉道者,让人产生一种高大伟岸的感觉。9 天才画家拉斐尔

世界上有相当一部分城市都是以人名来命名的,意大利的佩鲁基诺城就是这样。画家佩鲁基诺虽然不是当地人,但他长期在这座城市定居,并且开办了一所绘画学校,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画家。因为他对这座城市作出的贡献,最终他的名字就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名字。画圣母玛丽亚和圣徒是佩鲁基诺最擅长的。你只要看过几幅他的画,就能在众多作品中将其画作辨认出来,因为他画中的人物都将脑袋偏向一边,甜美而祥和的微笑挂在脸上,一条腿微微蜷曲着。天才画家拉斐尔像

其实,这位画家最优秀的作品是他的学生拉斐尔,而不是某幅画。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拉斐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画家。他如同一块精美的璞玉,在佩鲁基诺的精心雕琢和打磨下,用了三年时间将老师的全部本领学会。拉斐尔19岁时离开了佩鲁基诺,此后,这位处于人生最美年华的青年,就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精力投到了绘画理想上。《大公爵的圣母》拉斐尔作

遗憾的是,这位天才的画家仅仅活了二十七年。据说,拉斐尔很可能是劳累过度致死的。差不多每个星期他都会有新作品问世,其中不乏一些面积大且人物众多的画。这样复杂的作品是独自一人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完成的,于是拉斐尔不得不找人帮忙。在通常的情况下,他会先画好人物的脸,然后让自己的学生画衣服、身体以及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

拉斐尔在短短的一生里创作了近千幅画。倘若将所有的画印在书上,差不多可以出版好几本厚厚的画册。

有一位公爵曾出高价将拉斐尔的一幅作品买下。为了这幅画,公爵几乎倾家荡产。他对这幅画的痴迷程度到了必须随时随地看见它的地步,就如同上了瘾似的。为此,公爵将画放在了他乘坐的马车里,而不是挂在墙壁上或者锁到保险柜里。这样一来,无论他走到哪儿,他都能将这幅画随身带着。

这幅令公爵痴迷的画作就是拉斐尔最有名的作品《大公爵的圣母》,画的名字就和这位公爵有关。如今,佛罗伦萨一家美术馆收藏着这幅画。

拉斐尔还有一幅著名的圣母像,那就是《西斯廷圣母》。这幅画的名字来源于最初保存这幅画的西斯廷教堂。如今,德国德累斯顿的美术馆收藏着这幅画。《西斯廷圣母》在这家美术馆受到极好的待遇,因为管理者觉得世上没有任何一幅画配和它放在一起,于是给它专门准备了一个房间。在安静的展厅里,这位美丽的圣母朝着前来膜拜、观赏的八方游客温柔地微笑着。

欣赏过众多圣母像后,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许多画像中的圣母都很漂亮,但圣婴却不怎么好看,要么画得像小老头,要么就是一副笨小孩的样子,和我们想象中的圣婴耶稣的相貌相差很大。不过,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中的圣婴却异常可爱,他在圣母温暖的怀抱里沉静地凝视着前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又仿佛在凝望什么美丽的东西。

图画中部是两个朝拜圣母的人,他们分别是教皇希克斯和圣徒芭芭拉。这两个人当然不是生活在耶稣时代的人,就如同波提切利在《圣母加冕图》中画了两个当世的小男孩一样,拉斐尔也认为把他们画进画中没有什么不妥。

在玛丽亚的脚下,两个小天使半卧在地上,其稚气跃然纸上,他们托着腮睁大眼睛朝上凝望,好像在仰视充满母性光辉的圣母。你对这种甜美而温馨的感觉不会感到陌生吧!世间那些慈祥而美丽的长者差不多都被所有的孩子用这样的眼神打量过,连你也不例外呢。10 会画画的雕塑家

米开朗基罗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他不仅是享誉世界的雕塑家,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画家。他与达·芬奇、拉斐尔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意思是他们如同文艺复兴时期三辆并驾齐驱的马车。米开朗基罗像

米开朗基罗的绘画老师曾经是一位著名的金匠,他做的金属花环颇受女孩子的欢迎,人称其为“吉兰达约”,意思是做花环的人。后来,吉兰达约放弃了金匠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他在一生中创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其最耀眼的作品应该就是米开朗基罗。吉兰达约对自己这位才华横溢的学生非常欣赏,他不仅不要他的学费,相反还会倒贴给他钱。

相比于绘画,米开朗基罗对充满立体感的雕塑更感兴趣。在学习了三年绘画后,他拜别老师,开始转而学习雕塑,并很快在新领域内取得了成就,深受教皇欣赏。这是米开朗基罗生活里的重大转机,随后,他离开佛罗伦萨,到罗马专为教皇工作。

富丽堂皇的西斯廷礼拜堂位于梵蒂冈,它是教皇的宫殿。教皇想将美丽的壁画绘到礼拜堂高高的拱形穹顶上,以便让那个穹顶如同一轮装饰着美丽图案的月亮。然而,这个要求遭到了米开朗基罗的拒绝,他给出的理由是“我的职业是雕塑,我并不喜欢画画”。此举给了那些嫉妒米开朗基罗才华的小人以把柄,他们开始四处散播谣言,说米开朗基罗之所以拒绝教皇的要求,是因为他不会画画。《大卫》米开朗基罗

这些谣言像很多条小虫子钻进了米开朗基罗的耳朵,当然也钻进了他的心里,他为此寝食难安,相当不舒服。最后,他决定接受教皇的邀请,以事实向世人证明自己的绘画才能。第一步,他必须将高大的木制脚手架安置好,脚手架的高度要贴近礼拜堂的穹顶,还要把许多木板装在上面,而这些木板就是米开朗基罗绘画的地点,因为他要躺在这些木板上画画。西斯廷礼拜堂的穹顶又高又大,画画时,米开朗基罗要躺在脚手架上,倘若想看整体布局,他就得爬下来。

这项工作难度非常大,他画人物的头时看不到人物的脚,拿捏画像的比例和颜色搭配都很难;而且因为是躺着作画,只要画笔上的颜料蘸得多一点,那些颜料就会“啪啪”地滴到米开朗基罗的身上!

然而,高超的技巧和顽强的毅力使米开朗基罗克服了这个困难。然而,另一个更为棘手的麻烦出现了。刚开始创作时,教皇经常到礼拜堂里对着画作指手画脚,因为他不是绘画领域的专家,因此他的建议不但无助于米开朗基罗,反而妨碍了他的创作。米开朗基罗既无奈又气愤,因为对方是尊贵而威严的教皇,他根本无法要求对方离开。

这天,教皇又来了,正在脚手架上的米开朗基罗灵机一动,装作不小心碰掉了锤子,沉重的锤子恰好落在教皇身边,“咣当”一声在地上凿出了一个小坑。教皇在惊慌失措之下才意识到这里是一个危险的工地,于是从此以后再也没来打扰米开朗基罗。

教皇急于看到完工的美丽穹顶,于是就不停地催促米开朗基罗,而那些受雇帮忙的画家的工作又都不能让米开朗基罗满意,于是他干脆将那些人辞掉,自己搬到礼拜堂里住,因为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来画画。在耗时四年半后,这项工程成就了米开朗基罗绘画大师的名号。

实际上,早在壁画完工之前,米开朗基罗本想将几条耀眼的金色线条加在上面。可是,教皇急着想开放这个教堂,米开朗基罗只好遗憾地放弃了这个想法。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斯廷教堂穹顶画与米开朗基罗的想法并不是完全符合的。

在教堂开放那天,人群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就为了观看这幅庞大的画作。这巨幅图画以《圣经》故事为主题,预言耶稣降生的先知们被画在穹顶边缘,《圣经·旧约》里创世纪、诺亚方舟等经典故事被画在穹顶中央。人们对宗教的庄重感和神秘感惊叹不已。《最后的审判》米开朗基罗作

作为一位有雕塑经验的画家,相比于其他画家,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作品有着极强的立体感,画像中的人物看上去身体强健、充满力量。比如在西斯廷教堂穹顶表现“上帝造人”故事的画像中,亚当那宽厚的肩膀和发达的肌肉就如同雕像一般,人们把这些画称为“类雕像画”。

米开朗基罗存世的绘画作品非常少,除了西斯廷教堂穹顶画外,还有一幅壁画。这幅壁画位于西斯廷礼拜堂祭坛一端,是米开朗基罗在穹顶壁画完成三十年后所作。它就是享誉世界的《最后的审判》,整幅画的主角就是审判日复活的人群。另外还有一幅《神圣家族》,描绘的是双膝跪地的圣母玛丽亚,将耶稣捧给约瑟看的场景。西斯廷礼拜堂穹顶上的壁画,米开朗基罗作

尽管只有很少的几幅画作,但米开朗基罗对力量美的钟爱还是可以从中看出来的。与他的雕塑作品一样,绘画里的人物差不多全都呈现出健美的特征。倘若他们能从画布里走下来去参加现在的健美比赛,想必一定能捧回那些亮闪闪的奖杯!11 著名画家达·芬奇

1452年4月15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美丽的村庄里,达·芬奇出生了。在他呱呱坠地的瞬间,任何人都不会想到这个可爱的男婴将会对艺术、科学产生那么重要的影响。

达·芬奇的身份有很多,他既是思想深邃的哲学家,也是才华出众的音乐家,又是学识渊博的科学家,同时还是一位天赋极高的画家。多种才华和多样身份使得达·芬奇在绘画上投入的时间不多,因而留下的画作也很少,但谁都得承认,他的每幅画都是伟大的艺术品。

曾经,发生在法国卢浮宫的名画被盗案令世界震惊,在被盗的绘画作品中,那幅《蒙娜丽莎》就出自达·芬奇之手。虽然这幅画已被找回并被妥善珍藏于卢浮宫中,但偷窃者至今依然逍遥法外。

这幅画中,主人公蒙娜丽莎脸上露出的“神秘的微笑”是最令人惊叹的。不同的观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她的笑容好像也会发生变化。有的时候温柔羞涩,有的时候又有些忧郁,有的时候显得严肃,还有的时候那弯起的嘴角似乎带着讥讽和揶揄。这名意大利贵妇就像活在画布上,由于洞察了世间所有的奥秘,她才会露出那样神秘的笑容。

除了“神秘微笑”以外,这幅画里还有很多细节值得细细品味。

比如,达·芬奇知道怎样运用光线和阴影以及怎样处理从明亮部分到阴影部分的过渡,因此画中人物不像其他厚纸板画那样扁平,而是显得饱满逼真。

再比如,细看画中蒙娜丽莎身后的风景,近景比较清晰,而远景比较模糊,山谷和河流就如同真实的风景一样向远处延伸。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达·芬奇考虑到了空气对远近景产生的影响:空气增加得越多,透过它看到的事物也就越模糊。

在达·芬奇之前,这两种绘画技巧从来没有人使用过,可以说,他为绘画艺术开创了新的方法,这种方法被后世画家纷纷学习借鉴。《蒙娜丽莎》达·芬奇作

他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也是世界美术宝库中的典范。这幅画最早竟然被画在意大利一个隐修院低矮潮湿的房间墙壁上,这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这幅画的内容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时说了一句话:“你们中间的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在在座众弟子中引起一阵骚动。达·芬奇选取了这一瞬间来作画,十二位弟子的反应迥然不同:有的弟子迷惑不解地询问长者;有的弟子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弟子强烈要求追查谁是叛徒……整个场面骚动不安。因为情绪紧张,叛徒犹大现出了惊恐的神色,他的身子稍微向后仰,一个装有三十块银币的钱袋被紧紧地握在他的一只手里,那是出卖耶稣获得的酬劳。

在这幅画中,愤怒、惊惶、恐惧、伤心等各种情绪交织碰撞。达·芬奇通过对人物表情、坐姿、手势等细节的准确把握,成功地将这复杂的场面描绘了出来。为了表达得更形象,他曾拜访许多聋哑人,对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进行细心的观察。《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真是个倒霉的家伙!由于达·芬奇把这幅画画在了墙壁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幅画没能进入美术馆。通常来说,画家会选择将图画画在刚刚粉刷还没有干透的石灰墙上,因为这样一来,颜料可以渗进石灰,利于画作的长久保存。但是,喜欢尝试新方法的达·芬奇却将这幅画画在了干石灰墙上。事实证明,他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这幅画被画在一个低矮潮湿的房间的墙壁上,没过几年,画作就开始从墙上脱落,尽管别的画家及时对其进行了修补,但整个壁画原来的风貌还是失去了。更令人心痛的是,后来修道院的修士在这面墙上开了一扇门,而门的顶部恰好就在这幅画底部的正中央,于是在这个位置的画上的耶稣和三个门徒的脚遭到了破坏,而且这幅画的很多地方被钻墙修门时的震荡力震成了碎片。

祸不单行,在拿破仑的军队攻入意大利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壁画所在的房间沦为了马厩。那些士兵为了取乐,竟然把画上的叛徒犹大当成靶子,纷纷朝他扔靴子,于是本就残破的壁画变得更加狼狈。

值得庆幸的是,让壁画永远存留在墙上的方法被一位意大利人找到了,这个方法挽救了这幅珍贵的作品。其他画家留在壁画上的痕迹也被这位意大利人尽力清理掉了,于是这幅画恢复了它以前的模样。在他的努力下,这幅画的样子比几百年前强多了。《岩间圣母》是达·芬奇的又一幅作品。画面的内容是圣母玛丽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