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伊甸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13:42:51

点击下载

作者:兰溪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回归伊甸园

回归伊甸园试读:

映水兰花雨发香 应寻此路去潇湘——兰溪散文集《回归伊甸园》序

陈建功“兰溪”这个名字,或许就得之于杜牧那首著名的七绝。诗日:“兰溪春尽碧映侠,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诗境凄清、苍凉,却又美丽而高洁。如今,兰溪又以“回归伊甸园”命名她的散文集,展现她对人类精神家园诗意地叩问。这不能不让人想起身心俱疲的屈原,沿映涣的碧水,循幽幽的兰香,奔走潇湘、_上下求索的悲壮。

我和兰溪相识于几年前。记得我是去西安,为全国“第三届冰心散文奖”颁奖,她和几位获奖作家一道冒雨到住地看望,大家相谈甚欢。那时还没有读到她更多的作品,不过,仅此一面,我们便成了忘年之交。

当然,要全面了解一个作家,还是要读她的作品。自认识以后,兰溪把她的作品一篇篇发来,一本本寄来,给了我很多惊喜,也带来了不少感动。读她的作品,常常令我想起《孔子家语》所转述的名句——“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在熙熙攘攘、世风不古的今天,在天下被当成“秀”场、“出位”被奉作时尚的当下,这位作家在谈及世风和文场时,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沉稳和淡定。她说自己并不在意出名与否,她只关心如何用好的文字寄托自己的情思与感悟;她也不在意旁人的议论,不关心得失的权衡,她只关心一个人应该如何保持心灵的美好与纯净。看得出,她执着地追求着精神的修为,坚守着理想的境界。她在喧嚣中沉着地涉猎,孜孜地拓展,沉浸于思想的芳香和艺术的境界之中。对这样的人,我们怎能不另眼相看?

不过,如果据此便以为兰溪是一株“空谷幽兰”,是一个离群索居、孤高自傲的文人,那就大错特错了。据她的朋友们介绍,作为财经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兰溪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可以说曾经是一位谙熟经济工作的政府官员。她撰写的调研报告和论文就达上百万字,多次在中央以及省、市各级刊物上发表,获得过各种大奖。作为一个业余作家,她对文学的执着也是令人惊叹的。在短短的几年内,她先后出版了散文集《枫林叶雨》、《生命的芳香》、《心灵的圣殿》等。如果加上有关经济方面的著作,共达六部之多。每年一部书,对一个上班族来说,已经堪称高产了吧。

兰溪痴迷于创作,也以旺盛的斗志,担当起多样的社会责任。离开公务员岗位后,她又成为了一家重要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她管理团队,参与谈判,遭遇过竞争的风浪,也领略过胜利的欣喜。她还是几家院校的客座教授,利用业余时间,为几乎可称为‘’同辈”的学子传道授业。她又满怀爱心投人公益事业——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她挤出休息的时间,去探访孤寡老人,关注特殊儿童。我听说,兰溪还是一个优秀的舞者。她幼习芭蕾,至今不懈。难怪看到她举手投足之间,透出高贵优雅的风度……这位散文家不仅有丰富的人生历练,而且有高雅的艺术修养。这就是我们从她的作品中之所以能够读出沧桑、读出思想、读出学问、读出震撼和共鸣的原因,这也是我们足以对她的创作前景抱以美好期待的理由。

兰溪的修身之道,其主见与追求,称之为“孤芳自赏”或不为过。然其作品的风格,却以丰富的社会阅历、丰厚的知识积累和丰沛的情感体验为依托,壮美、雄浑,语言像散文诗一般简洁、优美而铿锵,意象却如汉赋一样铺排。她关注着世事沧桑且激情漫溢,胸臆自然而本真地抒泻,大气磅礴,无坚不摧。你的心即使静若秋水,也不能不随她澎湃如潮。“风格即人”,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就从《回归伊甸园》这部散文集来看,兰溪以浓郁、凝重、抒情的笔调,记录了自己在以色列等国旅行的独到感悟。其中《金色的耶路撒冷》、《凝望橄榄山》、《玫瑰色的晨星》和《在炼狱中穿行》等篇章,揭示了犹太民族大悲大喜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寄寓了作家深情饱满的优患意识和博爱众生的悲悯情怀。“地中海惊讶了蓝色的眼睛,基督信仰开启了文明的高台。锡安山默默承载。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涌向这里,有探求也有膜拜。耶路撒冷,锡安山,信仰的波澜在这里兴起,又向四野荡漾,润泽着大地和万物。锡安山,静默在群山环抱中,悄悄流泪,我仿佛听到她无声的呜咽,泪流满面……天主教堂的钟声,唤醒了远古的梦,在幽暗的时间隧道深处,聆听那遥远的回响。金色的圣殿散射出质朴、凝重、深邃、多彩的辉光。漫步在耶路撒冷,漫步在锡安山,漫步在历史的长河岸边,顿生思古幽肠……”(《朝见锡安山》)这一气呵成的文字如排山倒海,把作家的情感汪洋态肆地展开,了无闺阁之气,却有大江东去般的壮阔。

作为一个动荡不安、是非不断之地,中东使很多人望而生畏。记得和兰溪相识时正值加沙地区冲突之际,兰溪告诉我她去了中东,我第一句话便道:“你胆子够大的了。”回想起来,她的闯荡本身已经透露出了这位裙钗之辈与众不同的个性。现在,摆在面前的这本书就是她闯荡的成果。

当然,兰溪的步履,不仅只限于中东。

在“谷中百合”一辑中,作者通过《徜徉伊甸园》、《漫步情人港》、《复活的按树》、《澳洲天鹅湖》以及《原野牧歌》等作品,深情地描绘了澳洲那片伊甸园般的净土带给人的宁静、抚慰与陶冶。

在“忘川忆溪”一辑中,作者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理想以及人类的终极关怀,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深邃的思考,呼吁人们摈弃污秽,追求圣洁,远离喧嚣,归回宁静。

读她的作品,胸襟、胆气,出我意外,又在我意中。唯望她在浮躁、纷争、混乱、灾害困扰人类的今天,静守心中的执着与悲悯,用更多更好的文字,掩埋喧嚣,讴歌真诚,弘扬博爱的精神,唤醒沉睡的心灵。

是为序。2012年3月(陈建功,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诗之心 爱之魂——兰溪散文集《回归伊甸园》序

李燕杰“风采千秋明月,文章万里春光。”

这是我读了兰溪散文集《回归伊甸园》首先想到的两句诗。

兰溪,人美,美而秀,可谓秀外慧中。

兰溪,文美,美而慧,可谓文采栩栩。

进而,我从“兰”字人手说几句话。

兰者,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而兰花,一有节,二有花,三有叶,四有香。兰花兼之,四者兼也。

我读兰溪的散文,感到文中有诗,诗中有美,美中有情,情中有爱,爱中有义,可谓至真、至善、至美兼而有之。因此,兰溪荣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与她执着追求真善美、弘扬博爱精神不无关系。

记得前些年,我请冰心老师审阅我的诗歌散文时,她说:“你的诗有感情,有竹理,有新意,有趣味,特别是你的演讲中有诗、有美、有爱。”并为我的诗集题写:“诗之心,国之魂,诗如其人。”

这几句话用在我身上确是溢美之词,今天我将这几句话用在兰溪身上,并与她共勉,更妥当,更有意义。我想冰心老师在天之灵,看到兰溪诗一般的散文,仁爱之灵魂,也会赞同我的意见。《回归伊甸园》就是这样一部美好的散文集,文中有诗,诗中有美,美中有情,情中有爱,爱中有义。她的作品使我联想到我幼年所受的熏陶。

祖母,作为一个接受传统教育的老人,她要我“博识——广博而有胆识”。

父亲,是一位国学研究学者,他教育我要“博学”。

家母,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给我的启发是“博爱”。

兰溪书中几乎涉及上述“三博”,即博识、博学与博爱。若是每个人读了她的书能做到“智慧而淡定,仁爱而持重,勇敢而从容,博识而谦恭”,必将在美与爱的熏陶中,得到美与爱的享受,同时又赢得智慧。

是为序。2012年5月

(李燕杰,我国著名演讲大师,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李燕杰为本书作者题字:

风采千秋明月

文章万里春光

馨香幽兰 生命活溪——兰溪散文集《回归伊甸园》序

吴兵

欣闻兰溪姐妹的又一部散文集《回归伊甸园》即将出版,内心不禁为她感到高兴。兰溪是一位虔诚的有坚定信仰的经济学者,同时又是一位知名的作家。据我所知,她曾经获得过多项经济奖和文学奖。但是在教会中,这位姐妹向来以谦卑柔和的样子出现,不显山不露水,默默地听道、服侍,常常用她发自内心的真诚又纯洁的微笑鼓励着她遇到的每一个人。

我从来没有给别人的作品写过序言,更逞论为一位这样的女作家写序了。因此当兰溪有一天很谦卑地请我为她的新作写序时,我真有一些受宠若惊的感觉。不过,当我了解了这本散文集的内容时,又很高兴承接下她所托付给我的这个任务。因为我知道:她的这本散文集,不仅仅是她个人心灵的感悟和情感的抒发,更是承载着一份来自永恒的责任和使命。

我不是作家,但作为一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使命的人,我也知道古人所说的“文以载道,歌以咏志”。可是这些年来,我觉得这世界“文”与“歌”越来越多,但却很少有能够真正进人人心的好作品。能够改变人的内在生命,给人带来积极、正面影响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谈到“道”和“志”,也许有人以为一定要以宏大叙事的方式出现才算成功。总以为非要正襟危坐在庙堂之上,摆出一副道貌岸然、诲人不倦的样子对人喋喋不休才是正途。这就难怪许多灵秀而有才气的作家逃避宣道和咏志的责任,而转回个人的内心世界,轻语呢喃,自我宣泄。

但兰溪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在她的散文中,处处充满她自己生命真挚情感的流露,以及个人经历的美好见证,更有对真理之道的不懈探求与深邃思考。

兰溪的作品以弘扬真善美、呼唤心灵回归、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为己任,以人类生存和理想、关爱生命与家园为内容,表现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勇于担当的责任和义务。她的作品如空谷幽兰,静静开放,清香高雅;像清纯执着的小溪,远离喧嚣与浮躁,却深藏着仁爱、圣洁和悲悯的情怀。读她的作品,你会被她精神上的无尘、心灵的丰富与美好,良好深厚的文学素养、云淡风轻的心境深深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洗涤,精神得到提升与慰藉。

读她的散文,我们会随着她在圣地、在伊甸园一次次的“小园香径独徘徊”,听她娓娓道来岁月深处的温柔。同时与她共同仰望蓝天,“凝望橄榄山”上那“玫瑰色的晨星”,照亮黑暗的心灵。短小的篇幅承载着广大的生命,囊括着人生真谛、信仰真谛,以及活出更高境界的寻求与答案。

在《敬畏自然》、《呼唤童心》、《放飞心灵》和《永远的亨德尔》等篇章中,兰溪以“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家园在哪里?心灵的归宿在哪里?”作为开篇,对生命的归宿、灵魂的自由进行了诗意的叩问与诊释。“万物和谐相处,回到文明的起点,回归伊甸园,才能感受生命的尊严与顽强,人性的美好与高贵。”

在《丰厚的生命》和《预备好心灵的土地》等篇章里,兰溪对扩张生命的境界,如何得到丰盛的生命等问题,作了精彩的书写。“大音希声,独与天地精神而往来,心中方有大气量、大格局,感悟生命之大道。”

在《河伯与大海》、《彩虹之约》和《睁开心灵的眼睛》等篇章中,兰溪生动地阐明了人类应该谦卑、摈弃骄傲的道理。

在《永恒的爱》、《儿童乐园“老地方”》和《爱在海边》等篇章中,兰溪为大爱、仁慈而讴歌,彰显着作者充满挚爱、充满悲悯的情怀,这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天是十分可贵的品格。“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她不仅在自我生活和成长中学习与人分享生命的经验,同时也领受了来自大自然的召唤与使命,智慧与启迪。那是生命的活水泉源,纯净而涌流不息,为干渴疲惫的心灵送去清凉的慰藉,如同春雨降下,滋润干涸的大地。

作为她心灵上的朋友,我为能够有这样一位对生命有深刻体认并善于用美好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姐妹而感恩。我也期待兰溪姐妹能够继续在心灵的圣殿中用她的笔,写出一篇篇散发着馨香的幽兰之气、流淌着涓涓的生命之泉的好文章,去唤醒更多迷茫空虚的心灵,体会生命之爱的神圣与美好。

是为序。2012年8月(吴兵,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硕士毕业并曾留校执教,大连市基督教教会负责人、牧师。)第一辑沙仑玫瑰

你是不屈的灵魂挣扎出的一个梦,是不息的渴望燃起的一团火。在烈日中娇艳,在污泥中灿烂,在沙尘暴中歌唱,同狂风试比着力量。顽强生长,尽情绽放,永远美丽而芬芳,你是沙仑的玫瑰……

耶路撒冷,一个弹丸之地,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三大宗教的发祥地?

巴勒斯坦地区为什么冲突不断?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带着多年的疑问,我踏上了那片神奇的土地。巧天的圣地行走,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浪漫的旅途神秘多彩,使我惊奇不已,对许多原来困惑的问题云开月朗、恍然大悟。

现在请读者与我一起走进以色列,开始一次探寻之旅。金色的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之美不是鲜艳夺目、绿草鲜花,不是高楼林立、灯红酒绿,它的美是满眼的金色。金色的阳光,金色的圣殿,金色的城墙,金色的山峦,金色的土壤。

这里的土地是金黄色。沙漠化的土地,光秃的山峦,堆积如山的石头,全是一种金黄色。阳光一照,金光闪耀。建筑清一色使用浅黄色的天然石材,简洁、古朴、自然,仿佛从金黄色的土地上生长出来,与大地浑然一体,在温暖阳光照射下,散发出迷人的金色。黄昏时分,耶路撒冷更加辉煌,明亮而圣洁,仿佛田野中的新娘,披上了朦胧的金纱。

这里的阳光是金色的。阳光似乎对地中海格外青睐,加上没有污染,大气透明度高,晴天多,阴天少,总是阳光普照。我们在耶路撒冷停留了半个多月,只有一天清晨落了一些毛毛细雨,其余每天都是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天空湛蓝,云朵漂白,空气清新,清风柔和。金色的阳光把这座石头城镀上了一层金辉,我们的心情也被照耀得灿烂无比。

每天,迎着金色的曙光起床,哼着小曲洗漱、就餐。全部绿色的食品,让吃不惯西餐的我们,食欲大增,似乎怎么吃也没够。然后,乘上去拉杰饭店会议中心的大巴,歌声伴着金色的阳光洒满了车厢,洒满了大街小巷。天地亮堂堂,心情格外爽。

这里的圣殿是金色的。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圣殿是用纯金建造的,金色的圆顶在金色阳光照耀下,更加金碧辉煌、金光耀眼。

围绕圣殿的城墙是金色的。城墙不是镀的金子,是用当地遍地的石头建的,那些石头是金黄色的。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普通的城墙变成了金色的城墙,尤其到了傍晚,城墙下金色的灯光反射在城墙上,金色的夕阳照耀着城墙,古城墙变成了“金城墙”,夕阳下泛着金光。夜幕里,山上的圣城像一顶华冠,点点灯火像宝石镶嵌其上。

这里的教堂也是用金黄色的石头建造,规模不大,素朴厚重,像文静淡雅的乡野村姑,朴实无华。古朴中透出内在的光辉,庄重中彰显坚定与沉稳。不像欧洲一些国家的教堂那样高大华丽,金碧辉煌。太奢华、太绚丽,容易使人目眩,容易使人陶醉于表面的华丽。这里的教堂不像珠光宝气的贵族妇人,令人眼花缭乱。

我更喜欢以色列的教堂,金黄色的石头使它显得沉稳而素朴。这里的教堂都不大,小巧玲珑。金色的石头打造了金色的教堂,就像犹太人的内涵一样,追求卓越,思维超群,智慧过人。不张扬、不虚荣,朴素的打扮掩饰不住美丽、智慧和修养。

站在橄榄山上,眺望金顶、金墙、金石、金土,我情不自禁想起徐志摩的诗:“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望着这金色的美景,便会有一种恍惚的感觉:一面感慨难得的美景,一面感伤这美丽而忧郁的城市,何以有这么多苦难与纷争?

耶路撒冷,是一座圣经博物馆,《圣经》上记载的所有事件、人物,在这里都能找到出处。它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是精神价值传播辐射的聚焦点。

哦,金色的耶路撒冷,黄金之城。耶路撒冷,你是一种精神的象征,闪耀着独特的多元文化的光辉,更对人类的文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耶路撒冷,取自希伯来语,是“和平之城”之意。它本应是充满和平、荣耀之地。圣殿在阳光下,光芒万丈,照亮了朝圣者的心灵。然而,在金色的光环下面,掩埋着多少尸体,多少腥风血雨的日子?历史上许多惊心动魄、刀光剑影的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当我走近它身旁,踏上这片古意盎然、洒满金色光辉之地,脚步变得异常沉重,心中不免微微发颤。

由金子镶嵌的圣殿,在阳光下依然金光闪耀。当年所罗门王建的圣殿已不复存在,伊斯兰教徒在原来的地基上又建起了新的圣殿,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金蛋。一批批不同信仰的教徒纷至杳来,拥挤不堪。

金色代表一种荣耀、辉煌。最美的是金子般的心,在每一个黑暗的角落和灵魂一同接受大爱的阳光普照,让这个世界真正成为充满爱的世界。

耶路撒冷,充满光芒:我愿变成百灵鸟,为你歌唱;我愿变成小提琴,为你奏响。

耶路撒冷,金色的耶路撒冷,何时才能享有真正的平安,没有信仰的冲突,充满和平、爱的荣耀,让万国万邦金光照耀?

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在橄榄山上,冒着危险,远离亲人故乡,为你祈祷,为世界和平祈祷。金子般的心灵,感地动天。

人类生活的目的是诗意歇居,终极目标是共建一个美好家园,将和平的福音传遍世界每个角落,快乐幸福地享受自然赐给人的一切。战争、仇恨,毁坏的不仅是上帝创造的美丽大自然、人类美好的家园,而且毁掉了人的道德、良知。它们让人们在罪恶的账簿上为自己又记了一本账,向死亡和被审判的深渊又迈了一步。

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地球村的概念正唤起全世界人们的良知。作为地球上的人类,理应彼此相爱,共爱一个家园。我呼吁,我盼望,世界有良知的人们共同祈祷:和睦相处,携起手来,共唱一首和平的赞歌!

耶路撒冷愿你平安!耶路撒冷,你就是平安之城!今天为你放声歌唱,赞美你的荣光。我怎能忘,耶路撒冷——金光,金光万丈,夕阳下泛着金光。哦,金色的耶路撒冷,苦路朝圣者的脚步是何等沉重,空坟墓前人们震撼、敬仰,哭墙下的泪水至今未干过,摇曳的烛光下有受难者家眷的脸庞,金色的石头也在默默倾诉着千年沧桑,约旦河见证昨日的战乱、今日的动荡、明日的辉煌。空气中有古老的历史在回荡。哦,耶路撒冷,愿你平安!(此文荣获“金阳杯”全国精短文学大赛一等奖)朝见锡安山

地中海惊讶了蓝色的眼睛,基督信仰开启了文明的高台。

锡安山默默承载。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涌向这里,有探求也有膜拜。

耶路撒冷,锡安山,信仰的波澜在这里兴起,又向四野荡漾,润泽着大地和万物。锡安山,静默在群山环抱中,悄悄流泪,我仿佛听到她无声的呜咽,泪流满面……天主教堂的钟声,唤醒了远古的梦,在幽暗的时间隧道深处,聆听那遥远的回响。金色的圣殿散射出质朴、凝重、深邃、多彩的辉光。漫步在耶路撒冷,漫步在锡安山,漫步在历史的长河岸边,顿生思古幽肠……

以色列的山很多,但光秃秃的,不巍峨,也不秀美,似丘陵小山绵延。这些普通的小山,却大名鼎鼎:橄榄山、西奈山、迎略山、锡安山……

锡安山尤为著名。它坐落在圣城耶路撒冷中央,久负盛名的圣殿就坐落其上。以色列历史上许多惊心动魄、刀光剑影的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这里有过世界各地朝圣者的身影,留下许多先知、圣徒的足迹。圣殿在阳光下,光芒万丈,照亮了朝圣者的心灵。

当我走进这方古意盎然之地,脚步变得异常沉重,心中不免微微颤抖。

由金子镶嵌的圣殿,在阳光下依然金光闪耀,但已物是人非。当年所罗门王建的圣殿已不复存在,圣殿的地基仍在,伊斯兰教徒在原来的地基上又建起了新的圣殿。

锡安山周围,汇聚了三种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耶路撒冷市内有1204座犹太会堂、158座教堂、73座清真寺。黄昏时分,耶路撒冷、锡安山在夕阳下闪着金光。哭墙下,犹太教、基督教信徒的唱诗,像大海的波涛。声音刚落,对面橄榄山上天主教堂的钟声又当当响起,此起彼伏。老城墙边上,东正教也来凑热闹。马利亚的墓地阴森、寒冷,卧在一个地下的大洞穴里。基督教的教堂、苦路围绕着圣……没有刀光剑影,没有子弹穿梭,无形的竞争、有声的呐喊却让人惊心动魄。

方圆不到一千平方米的圣城,为什么汇聚了这么多不同的宗教?它到底属于哪种宗教的发祥地?各种宗教以各种感人的方式,在这里吸纳各国的信徒向这里汇集,承载无数信徒的精神寄托,把神圣的悲情与崇敬叠加给这座悲情之城。矛盾、冲突、战争,又使它经历了无数次劫难。

锡安山。你承载了太多的忧患,记载了太多的优伤,汇聚了这么多宗教,见证了不同宗教的兴衰荣辱,刻下了历史的沧桑。你成了世界宗教的集散地。唯有这里,唯有锡安山,汇聚了这么多宗教,让全世界的人向这里瞩目、敬仰、朝圣,同时,也带来不安、紧张与恐慌。历史在永恒中展开,预言与应许在世界宗教的中心,像一部尘封已久的大书被打开,让全球的人来仔细翻看、阅读,越读越惊讶,越读越耐人寻味。

耶路撒冷,平安之城;锡安山,圣洁之山,这里却无法平安、宁静。两千多年来,这里烽烟滚滚、硝烟弥漫。有人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归根结底是信仰的冲突,这未免一概而论了。人的自私、贪婪、欲壑难填才是导致战争的根源,大多数冲突是经济利益的原因。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是经济关系。”真是精辟。而有些冲突的确是信仰的不同而引起的矛盾。

人类需要纯正的信仰。迷信、偏执、狂热、过犹不及,都将使人类走上不归路,陷人黑暗。

锡安山上,有形的圣殿太拥挤,朝拜的人流汹涌澎湃,而无形的墙依然存在,各种鸿沟仍未填平;多少心灵的家园已荒芜。回归心灵的家园,看守、修剪自己的葡萄园吧,不要再惊醒他人的梦境。梦中的橄榄树

我的橄榄梦,是从那首歌——《橄榄树》开始的。随着那淡淡忧伤、深情款款的旋律,飘向地中海、以色列、耶路撒冷……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从20世纪80年代唱到如今,没有丝毫淡忘与厌倦,不由得时时哼唱。因为它已融人我的细胞里,植根于我的心田上。

三毛离开我们好多年了,然而三毛的散文,三毛的率真,尤其是三毛的《橄榄树》,那深情优美的旋律,依然萦绕在耳畔。无论什么时候唱起它,听到它,心中都是那样沉醉,充满了对远方美景的向往,对自然的眷恋,对自由的渴望。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上大学时,一下子就喜欢得如醉如痴。“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流浪远方……”橄榄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三毛为了它去远方流浪?

于是心中便生出茂盛的橄榄树,长出悠悠的橄榄梦。

2008年终于梦想成真,来到了中东,踏上圣地,登上了橄榄山,看到了大片的橄榄树,了解了它的内涵,我明白了三毛对橄榄树的独特情怀。

橄榄树看上去普普通通,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它有着独特的魅力,丰富的内涵。

橄榄树代表着勇敢、无畏,象征着顽强不屈精神。

橄榄树生命力极强,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存环境,忍受骄阳似火的高温,抵御干旱少雨的气候,抗拒沙漠风暴的摧残。在恶劣的环境下仍能长出墨绿色的叶子,并开花结果,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怀着橄榄梦,三毛到远方流浪。正是拥有橄榄树一样非凡的素质、勇敢的精神、综合的本领、谋生的能力、开阔的心境、健康的情志,才忍受了漫长而陌生的时空折磨,不怕遭遇意外的风险,经受了生死安危的考验。她把心放逐于大地高天,飞瀑流泉,因此,她的作品才格外纯真、生动、丰富,引人入胜。

流浪是一种告别,告别母亲温暖的怀抱,告别兄弟姐妹盈盈的微笑,告别早已调适好的生命温室,告别温馨安适的小巢。然而,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为了那些未曾欣赏的壮丽的山川大河,她执着于流浪,“不在乎脚下,只在乎远方”;不在乎险象环生,只在乎壮美绝伦,把生命交托于理想,交托未知的一切。我钦佩她的流浪精神与纯粹,因为我与她有着共同的向往与爱好,然而我缺少舍弃一切、一往无前的流浪精神。胆怯、顾虑代替了勇气,所以我对流浪者佩服得五体投地。

橄榄树代表坚忍、奉献,象征死而复生的精神。

橄榄树,亚热带常绿乔木,耐旱,耐寒,是生长能力很强的长寿树种。许多千年以上的橄榄树树干,枯干得像布满皱纹老人的脸,有的像枯死的老树桩。但往树梢看,枝叶茂密,越往上越繁茂。丰郁的绿叶,结满了果子,还生发出许多新芽。

橄榄树生于沙漠,长于沙漠,是沙漠中绿色的海洋,是荒漠中的绿洲。橄榄树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这里,为这片荒漠带来绿色、春天和希望。

橄榄果,食用、药用皆宜,只是那味道生生的、涩涩的、怪怪的,我吃了一颗,又苦又涩。其他人吃了一口便吐了出来,我咬咬牙,咽了下去。过了一会儿,淡淡的清香慢慢涌上来,还略带甘甜。橄榄果的确有些特殊,先苦后甜,回味无穷;橄榄油的味道甚是好闻,苦涩全无,防晒又滋润干燥的皮肤,被人们誉为“液体黄金”。

橄榄树象征和平,能够代表人们的博爱情怀。

古代奥运会的奖品就是橄榄枝编成的花环。希腊人把健康纳人文明的范畴,成为一种全民的诉求、文明的象征,并被全人类传承。健康的思想加上健康的身体,才是理想的人生、完美的人生。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举行,冠军奖牌是橄榄叶织成的花冠,以象征胜利。2004年,雅典奥运会火炬的外形是卷起的橄榄叶,表达了促进各国人民沟通的愿望。

奥林匹克精神已成为团结、友谊、合作的代名词,为人类和谐相处、彼此相爱、共同发展带来了希望、契机,为增进友谊、促进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橄榄枝不仅成为运动员在比赛中超越自我、取得胜利的象征,也是人类渴望和平,渴望自由、平等、文明、进步精神的象征。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人们期盼着共有一个美好家园,让世界充满爱!

橄榄树华美圣洁,拥有美好的属性,又结出好果子。仁爱、喜乐、和平、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忍耐。品读咀嚼这九个果子,每个果子都是美好之果,比金子更宝贵。若是能做到,那将是完美的人。

橄榄树的华美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丰富的、专一的、深情的、忠贞不渝的。橄榄树深切眷恋这片土地,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这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了相同品性的植物。它们拥有共同美好的属性。如胡杨树在没有滴水的茫茫荒漠中能活一千年,枯死后还能站立一千年,倒下后不腐朽又是一千年。而婀娜多姿、杨柳依依的柳树只适合暖风柔柔的江南,移至大漠必死无疑……

橄榄树深情眷恋这片土地,忠于这片土地。无论是沙漠戈壁,缺水干早,还是枪林弹雨,铁蹄践踏,都未曾使你毁灭,反而越来越繁茂,风沙在你脚下埋葬,树干记载了岁月的沧桑。你以枝繁叶茂,书写了悠悠的历史,在沙漠干旱之地,尽显生命的风华。地老天荒,宠辱不惊,不屈不挠,浴火重生,唯有你常青,唯有你常在。以你健硕的身躯、宽广的胸怀,见证着过去,展望着未来。

橄榄树是坚强和生命的象征,代表着永恒!沙仑的玫瑰

你是沙仑的玫瑰花,

你是谷中的百合花。

我的佳偶在女子中,

好像玫瑰花在荆棘内。

这是以色列国王所罗门作的《雅歌》中新郎对新娘表达爱情的诗歌。很多人以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歌,其实它有更深的意义,借此来表达一种超越小我、超自然的伟大的爱。

沙仑位于以色列北方地中海沿岸的低平原地区,从迎密山向南延伸至约帕,是以色列地区最大的一个平原,拥有独特的地形地貌。

沙仑拥有笔直的海岸线、海滩及峭壁。鳄鱼河、亚历山大河等5条小溪流经沙仑平原。这些溪流源于撒马利亚群山,流人地中海,不能透水的山脊吸取了从撒马利亚丘陵而来的雨,形成一块湿地。低沙丘与低湿地相结合,产生了泥泞地的特有植物。

沙仑布满橡树、沼泽、沙丘和森林,使人无法穿越。在以色列人被掳期间,此地无人居住。后来回归的人民中,只有几百名的罗德人重返定居。

就在这沼泽、沙丘和森林盘踞之地,野玫瑰倔强地生长着。玫瑰的美丽与平原上常见的稠密荆棘形成强烈的对比。

沙仑,是以色列干旱无水之地上,由沙漠围绕出的一块湿地,一个富庶华美的绿洲。平凡而美丽的玫瑰在沙仑稠密、多刺的丛林中怒放。海风吹来,随风摇曳。我仿佛听到玫瑰在风中歌唱:“我是沙仑的玫瑰花,我是谷中的百合花。旷野和干旱之地必然欢喜;沙漠也必快乐;黎巴嫩的荣耀,并迎密与沙仑的华美,必赐给它……”

玫瑰是一种普通的植物,而且玫瑰成为爱的象征已经在很多时候被运用到俗不可耐的地步,然而,沙仑的玫瑰,不是寻常的玫瑰,是荆棘中的玫瑰。

沙仑的玫瑰,它是不屈的灵魂挣扎出的一个梦,是不息的渴望燃起的一团火。在烈日中灿烂,在沙尘暴中歌唱,同狂风比试着力量。恶劣的环境、稀少的人烟,没有阻止玫瑰的顽强生长、尽情绽放,在污泥、乱石、沙丘中,它们依然灿烂开放、笑傲江河,把美丽和芬芳,带给这里的山川、沼泽。

它们不是人们桌子上的摆设,献媚主人与客人的目光;不是男人讨好女人的工具,装饰爱情的梦想;不是玫瑰庄园的娇艳小姐,渴望被人夸奖。它不想打动谁,不渴求被谁欣赏,无法选择生活的境遇,不敢奢望什么待遇,尽情地伸展,知足地快乐,茫茫大漠,自我绚丽,自发芬芳。

这就是沙仑的玫瑰,孤独而荣耀、平凡而超凡,带给我深深的感动和感悟。

没有黑暗怎能认识光明?没有丑陋怎能认识美丽?没有罪恶怎能认识圣洁?没有荆棘怎能认识沙仑玫瑰花的可爱与珍贵?院中的玫瑰花是平凡的,瓶中的玫瑰花是庸俗的,唯有荆棘丛中的玫瑰花才会显出它的超凡卓越与美丽;没有流泪怎能欣赏欢笑?没有疾病怎能欣赏健康?园中的玫瑰花是单调的,瓶中的玫瑰花是娇弱的,唯有荆棘丛的玫瑰花,才会显得比所罗门王所穿的衣裳更娇艳动人,显出它不屈的精神、卓越的品格。

以色列处于阿拉伯沙漠地区,是沙漠之舟。沙仑的玫瑰,是否象征着犹太人的与众不同?

早就听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但从来没有见过犹太人。

2008年,我终于梦想成真,踏上了去以色列南美地的旅程。

在特拉维夫机场,刚下飞机,一大帮穿黑衣、带黑帽的人吸引了我,我好奇地走到他们身边观看、打量。

身穿长长的黑礼服,头戴厚厚的棉毡帽、黑礼帽,留着长长的黑胡子,白白的皮肤细腻光滑,脸颊上是一抹红霞,白里透红的皮肤像玫瑰花一样美丽。这就是传统的、未被其他民族同化的正统犹太人。在以色列,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这样的着装打扮,仿佛时光倒流,回到古老的千年岁月。人们的衣着和行为风尚,使人恍惚间停留在中世纪驻足不动了。

尤其是男人们耳朵前梳着的两条小辫,可爱又另类。在机场密集的五颜六色的人群中,他们的着装一片黑,一下子就把他们与其他民族的人区分开来。犹太人就是这样与众不同,个性鲜明,像谜一样吸引无数目光向他们注目、探寻、羡慕又嫉妒。

在北京国际机场,过关检查,其严格细致的提问,让我们疑是在以色列。体验到了犹太人的谨慎、机敏、精明,又不使人反感。因为他们修养甚好,无高傲世俗之感。他们的眼光是独特的,眼神中流露出谦卑的傲骨,流动的孤独,忧郁的自信,就像荆棘丛沙仑的玫瑰,在恶劣的环境中,在千锤百炼中,学会了生存的本领,散发出独有的芬芳。

21世纪的今天,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席卷世界,人们的着装也日益趋同。即使一些守旧的少数民族,服装发型也早已潮流化了。而作为犹太人这一遍布世界各地的民族,在外漂泊已是两千多年,若是其他民族,也许早就被同化了。而传统犹太人,仍然初衷未改,无论是着装还是信仰,理念还是行为,依然故我,始终未被同化。

被流放与屠杀,未曾改变他们的理想与信念;荆棘与烈火,未曾使他们屈服熔化,因为他们相信:旷野必有水发出,沙漠必有河涌流,发光的沙要变为水池,干涸之地要变为泉源,那里必有一条大道。高高低低的要改为平坦,崎崎岖岖的必成为平原。就像沙仑的玫瑰,无论环境如何改变,依然孤独又快乐地生长,灿烂地微笑,美丽地绽放,点燃生命之火,照亮茫茫沙漠、山丘、荆棘、沼泽……

沙仑的玫瑰,芬芳着这片寂寥的荒漠大地,彰显着心灵的纯美高洁。约旦河水青幽幽

约旦河,从戈兰高地的加利利海出发,从北到南,一直流到死海。

约旦河,是一条不宽阔的小河,与以色列锥子般的地形一样瘦长。它默默无声且温柔地流淌,既不见波涛汹涌,又不闻水声涂涂;既不像中国的长江、黄河那样浩浩荡荡,波斓壮阔,也不像俄罗斯的涅瓦河、法国的塞纳河那样微波荡漾、秀丽妩媚。它穿过沙漠、干旱的沙土地,流经人烟稀少的旷野。无落霞孤鹜、秋水共长的美景,也无芦荻水鸟、轻舟千帆的点缀。荒凉,却生命丰盛;寂寞,却黯然自得。孤独地前进着,悠悠地述说着以色列的荣辱与沧桑。

到了以色列,约旦河的名字就在我脑海跳跃,不去约旦河,犹如“不到黄河心不死”。约旦河与红海一样在以色列历史上发生过神迹奇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因为下午要离开以色列,去特拉维夫机场回国,本来没有安排去约旦河的行程,在我们强烈要求下,司机调转车头,旅行车风驰电掣般地向约旦河驶去,穿行在群山之间。一会儿在山顶盘桓,一会儿在半山腰奔驰,在沙山、石山之间穿梭。

绕过美丽多姿的加利利海,约旦河就在眼前。

约旦河是西亚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叙利亚的赫尔蒙山,流经以色列、约旦,注入死海。虽然它是一条小河,全长只有360多公里,却使几个国家一水相通,在历史和宗教上,约旦河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河流之一。进人现代,其珍贵的水资源也成为该地区纷争不断的一个因素。

约旦河,一条普通却非同寻常的河流,在历史遥远的记忆里,信仰之光淬就的沉默与哲思,泛着历史的沉香,让河流生动起来。

走进约旦河,我的心起伏难平,一种神秘、一种向往早已充盈心房。约旦河在我心中是一条神圣之河、梦中之河、神往之河,像天上的星河一样望尘莫及,遥远而不可企及。当我终于历经千难万险来到它身旁时,心中的激动与兴奋不可言喻。

在《圣经》中,约旦河是数次发生奇迹的地方。第一次奇迹发生在耶利哥城附近。耶利哥城是以色列历史上的千年古城,有“耶和华花园”之称。以色列人在青年领袖约书亚带领下,凭着信心,勇敢地渡过约旦河,进人耶利哥城,从此结束了在旷野流浪四十年的历史,于迎南美地开始了崭新的生活。第二次奇迹是以利亚用自己的外衣击打河水,水就左右分开,他和以利沙过约旦河如同走干地。第三次奇迹是让乃鳗在约旦河水中沐浴七次,麻风病得治愈。

来到约旦河,我们兴奋地脱下鞋子,挽起裤脚,走进河水中。

站在绿色的河水中,我眼前仿佛出现长长的队伍和一幅幅画卷:约书亚率领以色列百姓行走约旦河。当他们勇敢踏进约旦河时,约旦河立起城垒,使他们顺利通过。他们围绕城墙,绕了七圈,没动一枪一炮,耶利哥城轰然倒塌……

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是神话,我看到的是它向我们昭示的一种宝贵精神。当一个人充满信心、勇往直前踏人生命中的约旦河时,生命中软弱、怯懦的城墙也必然会倒塌。《圣经·新约》记载,施洗约翰为悔改者在约旦河洗礼,这里也是为耶稣施洗的地方。耶稣受洗处,今天已成为著名的观光胜地。

受洗地在加利利海旁的约旦河谷。它是约旦河的一段,像个小湖。

穿过卖各种纪念品的大商店,便到了约旦河畔。但见两岸绿树成荫,河边立着栏杆,修筑了一级级的台阶。

平静流淌的河水上跳动着斑斓的阳光,绿树间透出湛蓝的天、飘动的白云,一派圣境气象:安详、平和。在耶稣受洗处有个小平台,从小平台可以直接走进约旦河。许多信徒换上洁白的浴袍跳人约旦河沐浴、洗礼。河水很浅,齐腰深。我也挽上裤腿,踏进了约旦河,心中充满了快乐,仿佛灵魂也得到了净化。

在干旱缺水的中东地区,约旦河养育了两岸儿女,灌溉了大片良田。这里处于沙漠干旱地区,光秃的山地缺少植被,很像中国的大西北。而耶稣受洗之地的约旦河谷,两岸的植被郁郁葱葱,使河水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绿影。

墨绿的河水,缓缓从沙漠流过,像闪亮的绿宝石,镶嵌在金黄色的荒漠上,又像一条绿色的飘带,环绕着沙漠。深绿色的河水,幽婉地诉说着昨天古老的故事。

即使浪迹天涯,犹太人精神的故园里,始终流淌着故乡这条魅力非凡、母性般温柔而美丽的河。

约旦河连着两片海,相距不远。一片“海”生气勃勃,“海”里鱼儿畅游,“海”边树木葱笼,鸟儿在树上筑巢,人们在岸边生活,所有生命都因为这片“海”而精彩。这片“海”的名字叫加利利海,是约旦河造就了这片“海”。

约旦河的水还流人了另一片海,但那里没有加利利海的那种生机,没有游动的鱼儿、飘舞的树叶、鸟儿的鸣叫、人们的欢笑,一片死气沉沉,人们称之为死海,也叫盐海。

同样都是接纳约旦河的水,结果却大不相同。加利利海每接纳一滴约旦河水,同时也要流出同样的水,接受和付出同时进行。于是它成了活水,生机无限,美丽无比。另一片海则全盘接纳,滴水不放,成了“死海”。

加利利海懂得付出活了下来,死海不肯付出所以死了。两岸的国家叙利亚、以色列、约旦,一衣带水,唇亡齿寒。愿它们像加利利海那样,互相接纳、和谐相处,和平的乐章天天奏响。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懂得付出,另一种人只会索取。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施比受更有福。当你给予别人时,你的心会得到一种满足、一种欣慰、一种快乐。当我们把爱流淌出去时,就会春有百花,秋有明月,冬有白雪。圣境加利利海

在以色列干燥沙化的土地上,有一片蓝蓝的海。

去约旦河的路上,车在弯弯的山道上盘旋。以色列的山很多,绕过了一山又一山。极目远望,许多房子建在山上或半山腰。平地让给了庄稼,以色列人对土地的爱惜可见一斑。

早晨出发,一路上都是在山中穿行,跃上跃下。忽然,一片蓝色映人眼帘,心中一阵狂喜,到加利利海了!

加利利海,我心中的海,向往已久的海,今天终于来到你身旁。

加利利海,不是海,是群山环抱的淡水湖,全世界海拔最低的淡水湖。

我们的车风驰电掣般飞过,眼前灿烂着一片鲜花。各种花卉环绕着加利利海,像抛绣球一样从我们眼前掠过,令人眼花缭乱。红的、黄的、粉的、紫的,还有一排排棕搁树、椰子树,把加利利海点缀得分外美丽。地中海的阳光明媚而温柔。多想在这里疗养,躺在她温暖的怀抱中歇息,抖掉一身的疲惫,享用无忧无虑的安息;多想在这里安家,回归伊甸园,心不再漂泊流浪。

当我们的车停在湖边山坡上时,已是正午,很多人直奔餐厅吃饭,我却顾不上吃喝,扑向加利利海。干旱、干燥的以色列内陆地区,难得见到湖河,来到加利利海身边,犹如久早逢甘雨、他乡遇故知般亲切。这一片湖,比以往我见过的湖都蓝,像南国的海一样,蓝蓝的,难怪它不叫湖而叫海。

以色列的山是金黄色的,土是金黄色的,石头是金黄色的,加利利海,仿佛金黄色绸缎上的一颗蓝宝石,在金灿灿的阳光下,格外光彩夺目,怡人养眼。湖水比天空更湛蓝,比天空更清新空灵。

那水是温温柔柔的,她是这般温馨,柔情万种,暖意浓浓,岁月深处的温柔,在波浪里盛开,散发着一阵阵令人陶醉的馨香体温,留在清风里、植物里。越靠近她,就越能感受到她的温柔、神奇和力量。

加利利海像一首诗,一幅画。历史的沉香在这里成为灿烂的花朵。传说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在水面行走、平静风暴、“五饼二鱼”等等。

夕阳下的加利利海宁静安详,波澜不惊。平静流淌的湖水上跳动着斑斓的阳光,绿树间透出澄澈的蓝天,飘动的白云,充满了安详平和。

加利利海湖畔有一座“饼之奇迹”教堂,朴实而又简洁。传说在这座教堂里,耶稣祝福了五只饼、两条鱼,使它们不断增多,让五千人吃饱了肚子。在饼之奇迹教堂对面的小山丘,是著名的圣训之丘,又叫八福山,据说就是在这座山丘上耶稣说出了著名的八句圣训。

充满圣迹的加利利海,也是一片忧伤的海。阿以冲突矛盾的集结地区,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戈兰高地,是中东和平进程中难以打开的三个结。位于加利利海北岸的戈兰高地,原来由叙利亚管辖,居高临下,俯瞰整个以色列北部富饶的平原地区和重要的经济都市特拉维夫和海法。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夺取了这块战略要地,得到了重要的战略屏障。

戈兰高地是重要的水资源发祥地。在干旱的中东地区,水就是生命之源。战略和经济的双重利益,使以色列坚持不放弃戈兰高地。1967年发生著名的“六日战争”,戈兰高地被以色列控制。虽然今天以色列让出部分“缓冲区”,交由联合国监管,但戈兰高地依旧像一个高悬在以色列和叙利亚头顶的炸弹,不知在哪一秒钟,就会被再次点燃引信……

传递耶稣福音的加利利湖,高悬利剑的戈兰高地,彼此相邻,山水相望。在山水之间,生长着一片又一片的橄榄树。啊,橄榄树最多的地方,为什么和平却是最稀缺的梦想……凝望橄榄山

抵达耶路撒冷的第一站,就是橄榄山宾馆。

橄榄山在耶路撒冷非同寻常,它同锡安山、西奈山一样,是充满荣耀,名载史册的圣山。

橄榄山坐落在耶路撒冷老城东面,是城内最高的山,山顶是眺望耶路撒冷全貌的最好地方。站在山顶往下看,耶路撒冷全貌尽收眼底。金色圆顶圣殿像一颗大金蛋,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

山脚下,汲沦溪谷把老城与橄榄山隔开。如今溪谷已经于涸,成了一条干谷:

橄榄山上长满了橄榄树,树上结满了橄榄果,就像山里红、山植树上一串串的果、未熟的初熟的是绿色的,成熟的是紫黑色的,酷似葡萄。

老城共有12个门拥抱着圣殿,代表以色列祖先雅各的12个儿子,象征以色列12个支派。橄榄山的西坡对着东门、狮子门。

对于基督徒、犹太圣徒来说,橄榄山是充满希望、充满复活、永生盼望的山,是战胜黑暗、死亡、权势的圣山。因此,数世纪以来,无论在哪里,无论相聚多么遥远,向往它,凝望它,守望它,成为信徒心中美好的期许。

犹太人更是爱它没商量,他们不惜投人大量资金,在此占有一席之地。橄榄山坡成为犹太人选择的世上终点站,庞大的墓地,密密麻麻一片连一片。

希伯来大学、犹太国立大学图画馆、医院也相继在这里兴建。本来就是一座小山,上面汇聚了住宅、学校、医院、墓地、教堂,这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宗教与文化在这里联姻,塑造了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住的橄榄山宾馆,恰好就在山顶,旁边有座尖顶升天教堂,传说是耶稣升天之地,留有耶稣升天时的脚印。能住在这座山上,实在是幸运。单是耶稣在这里升天,就给我们带来了莫测的神秘、无限的遐想。

山坡上各种古老教堂荟萃,最著名的是客西马尼园万国教堂,又叫苦闷大教堂。传说耶稣在他被捕的前一天,带着门徒上了山,在客西马尼园俯伏在地祈祷,通宵达旦。客西马尼园因此而成为瞻仰耶稣的圣所。橄榄山因为有了客西马尼园而名扬四海。

附近俄罗斯式的建筑是圣·玛丽神女教堂,多米内斯·弗列维特礼拜堂。不远处的彼德·涅斯特教堂有44国文字书写的主祷文。此外还有圣母马利亚墓、西罗亚池”……都是颇具历史意义的遗址。

站在远处仰望橄榄山,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当我深情凝望它的时候,看不到香烟缭绕,磕头作揖,看不到一尊尊雕刻的偶像。走进教堂,牧师、信徒脚步都是轻轻的,祈祷声是悄悄的,生怕惊动任何人。

凝望橄榄山,我感受到它的周身散发着馨香之气。灵魂的拷问、历史的怀想、诗的豪吟、歌的放号,都仿佛失去力量,只有沉默、芬芳汇人思想汹涌的海洋。

橄榄山下,汲沦溪谷已经干涸,而流向心灵的活水,不正是以这座山为源泉吗?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无偿地领取这活水,使心灵饱足,得到亘古不变的爱。玫瑰色的晨星

犹太人聪明智慧,全球各行各业的顶级人才中,都有犹太人。占世界人口总数不到1%的犹太人,从1901年到1995年间,获诺贝尔奖的人数达129人。

犹太人九死一生,生生不息且卓越超群,它的真谛是什么?他们历尽杀戮而不被同化,并能不断创造奇迹的奥秘究竟在哪里?

带着极大的好奇,翻阅了大量关于犹太人的资料,对犹太人有了理性的认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2008年9月,我踏上了中东,来到了以色列。一幅生动、璀璨的画卷,随着我行进的脚步慢慢打开,谜底也随之揭开。

在以色列从南走到北,一路上没有看到一家冒烟的工厂。天格外蓝,草格外绿,花格外娇艳,空气格外清新,高楼稀少,别墅古朴,除了首都特拉维夫具有现代气派以外,其余城市都是普普通通的石头房。他们为什么那么富有?为什么卓越人物众多?

智慧的犹太人,以经营高科技、金融业为主,精于理财、追求卓越。他们开银行,搞发明,让钱生钱,让智慧变成钱。世上有钱人在欧美,欧美有钱人把钞票存到犹太人的银行里。

坚定的信仰,对优秀文化的重视与传承,是犹太人历经浩劫而不灭的真谛。对犹太人永久的威胁,不但没有使这个民族销声匿迹,反而变成一种动力,使他们为了生存与成功,必须执着地保持其民族特色和追求卓越的民族性格。适应与忍耐,文化与智慧,成为第一财富,使这个弱小民族绝处逢生。

其一,他们的智慧与独特来源于信仰的坚定与遵循。《圣经·旧约》是他们永恒的经典,《律法书》、《塔木德》是他们行为的准则。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他们强化了内部精神纽带,以这些书为最高典籍,并成为约定俗成的不成文规定:5岁学习《圣经》,10岁学习《密西拿》,巧岁学习《塔木德》。这些经典里,充满了扰太式的智慧。这种信仰已经变成一种情怀,一种文化。追求信仰,崇尚智慧,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义务。

因为要严守戒律,就要经受苦难承担惩罚;因为有所畏惧,就要人心向善;因为墨守教规,就不肯融合于别族,势必遭受排挤和镇压。这就是犹太人为什么历尽磨难,浪迹天涯的内因与外因,也是犹太人为了民族和宗教尊严所付出的血的代价。

其二,他们的独特智慧来源于文化的根基与崇尚。在犹太教中,勤奋好学纳人敬神的一部分,学者被推上最高的地位,拉比和学者在犹太人阶层中,享有最高的地位。

在犹太历史中,有许多有名的拉比都是大学者,有一个拉比竟然获得了诺贝尔奖。有个穷人没钱读书,有一次在教室天窗上听课,被大雪冻僵,感动了老师,从此免费让他听课。因勤奋好学,他后来成了犹太拉比中的泰斗。他有一句名言:没有人是贫穷的,除非他没有知识。

犹太教不在教堂里,在哲学里。

有句犹太格言耐人寻味:“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为了娶得学者的女儿,就是失去一切也无所谓。”犹太人对科学和知识的重视,不愧为“书”的民族。人会死,但智慧不会消亡,而且生生不息,影响代代人的精神。

早在11世纪,犹太民族就几乎消灭了文盲,人人都能阅读识字。各国总统大多是政治家,科学家当总统的凤毛麟角,而以色列的第一任总统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魏兹曼。可见犹太人对教育的推崇备至。以色列建国前,犹太复国主义就把教育作为复国的重要手段,当时的提法是“文化犹太复国主义”。把文化上升到民族复国的首要位置,对文化的重视可见一斑。

其二,他们讲究诚信,鼓励创造。犹太文化最重要的核心是永不自满,崇尚开放、自由意志,鼓励冒险,勇于创新,推崇创造性,反对因循守旧。鼓励推翻前人带给后人的影响,创建一个自己主宰的新天地。不了解犹太人,就不了解世界,“三个扰太人坐在一起,就可以决定全世界”。他们惊人的富有、奇异的赚钱能力,让世界折服。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说法: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的钱在自己的脑袋里。

两千年没有祖国,漂泊异乡,如履薄冰、寄人篱下的日子,使他们格外精明,诚实守信、精心筹划一切。不像处于小农经济、地大物博的地方,可以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舒舒服服过日子,小富即安。犹太人生活在动荡中,他们一般不置办固定资产,专心研究钱生钱的生意:办钱庄、开银行。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世界黄金市场和欧洲经济命脉长达200年。

鼓励变革,涌现出众多改变世界的伟人:马克思、摩西、斯宾诺莎、魏兹曼等。尽管他们追求的形式不同,出发点和目标都是一样: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幸福的人民国家,为社会正义的理想而生活,并自我牺牲。

在艺术领域,也出现了一大批超凡脱俗的艺术大师:拉斐尔、毕加索、门德尔松、卡拉扬等。一个小小的民族竟然有13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卡夫卡的表现主义、普鲁斯特的意识流、贝克特的荒诞派、约瑟夫的黑色幽默等。

千百年来,犹太人主张内部通婚,保持了一个民族的纯一性,也是两千年未被灭亡的原因。

其四,他们对理想矢志不渝的追求与探索。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个犹太人,他在沉浸于对自然界奥秘探索的同时,也在热切关注人类的命运,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为真理和正义而服务。他一生关注的三个问题之一就是犹太人问题。对科学的探索与研究并没有影响他的信仰,反而有了更独到深刻的认识。

他认为,许多人对以色列这个民族看法有偏颇,历史上的排犹运动,使多少犹太人死于无辜。因此,对犹太人有个正确的认识,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坚定的信仰、远大的理想、卓越的追求、诚信的理念使犹太人不断登上成功的宝座。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犹太民族的智慧包含了永不消逝的温情与魅力,就像玫瑰色的晨星,闪耀在寂寞的早晨,那是人类灵魂永恒充满激情秘密的探索。”守望东方

来到耶路撒冷圣城,感慨太多。

耶路撒冷,你真是太独特、太神秘,一切都是那样的与众不同。

这里,罕见的墓群云集在市中心城墙东边,遍布橄榄山上、汲沦溪谷旁。墓群之多,之特别,给我留下颇深的印象。

在耶路撒冷的市中心,紧挨着圣殿,有一片片墓地。尤其是圣殿的东门外、城墙下、橄榄山坡上,密密麻麻的墓碑一个挨一个,拥挤于狭窄的空间。

从远处遥望橄榄山,整个向东的山坡上,全是墓地。墓碑不是立起来的,全是躺着平放的,就像一排排整齐摆放的书。所有的墓都是用当地金色石头建造的,在金色的阳光下,形成金色的墓群。

有人说,墓地不仅是人的另一个居住地,还是不同时千七的一个历史博物馆。很多文化遗产,在地面上流失了,在墓地里却得到了保存。站在橄榄山上,身处墓群中的我,对此有了切身的体会。

犹太人主张完整安葬。据导游介绍,碑下逝者身体面对着东方,双手放在后脖子上,守望着东城门。此处地价寸土寸金,买一小块墓地比买一块商业用地还要贵上许多倍。但为了虔诚的信仰,他们不惜花费昂贵的金钱。

为何逝去的犹太人都要拥挤在这里?原来,他们怀揣美丽的梦想:耶稣再来时,首先降临在橄榄山上,然后打开封闭的东城门,从城门进人荣耀的圣殿。那些死去的犹太人,之所以要把身体向着东方,就是等主再来时,身体一下可以坐起来,他们要第一眼看到耶稣,并因耶稣的到来而复活,并与耶稣一同做王,直到永远。

在犹太人看来,这里既是今生的终点,也是永生灵魂的起点。在这里安歇,卸下一生的重担、劳苦愁烦,进人充满希望的等待状态,等待变成了享受,守望充满了盼望。《圣经》启示录中,为耶路撒冷的新天新地描绘了无比瑰丽的美好蓝图:城是精金的,如同明亮的玻璃;城中有上帝的荣耀,城的光辉如同极贵的宝石,好像碧玉,明如水晶。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以前的事都要过去……

为了这么美好的未来与理想,虔诚信奉上帝的犹太人死后便将坟墓葬在橄榄山上,向着东方,守望东门。不管花多少钱,他们依然格守着自己的盼望与信仰。于是,拥挤在东方,向着东方,守望东方,守望东城门,守望耶稣来的方向,就成了守望天堂的美好愿望。我为他们的虔诚深深感动、震撼。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