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插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18:03:53

点击下载

作者:朱迎迎、刘明华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茶道插花

中国茶道插花试读:

绪论

茶道插花形成于明代弘治、万历年间(1488—1595年)。古代文人为了陶怡情操,提升生活情趣,为日常饮茶赋予了文化附加值,常用质朴简约的瓶、盆、碗等盛器插上少量花枝点缀茶席,装饰饮茶环境,因而促使花文化与茶文化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插花艺术—茶道插花。

茶道插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演绎,有着古代文人插花活动的哲学理念和伦理观,受到不同文化层次人群的喜爱。学习茶道插花是学一种情趣、学一种品味、学一种修养。在繁忙的都市生活、工作环境中,应学会适当调节身心,享受风雅的慢生活,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文情操与艺术涵养。学习茶道插花能让人们感受民族文化精粹和传统礼仪风范,提升生活质量,丰富社会交往与家庭生活。第一章 茶道插花基础理论一、茶道插花的概念

茶道插花包括“茶肆花”和“茶花”两大类。茶肆花是茶室大环境的花艺装饰,茶花是用于茶台子、茶海和茶席上的花艺装饰,茶肆花与茶花都离不开茶境、茶情和茶趣,与茶息息相关,常被人们统称为“茶花”。台湾黄永川先生在谈到中国插花艺术时说,茶花是斋花与室花更加精简的一种文人插花形式(图1-1)。图1-1 公元12世纪《法然上人绘传》卷十本尊前的花瓶、香炉和品茗杯

所谓斋花是古代的佛前供花,最早形式有散花、皿花、瓶供三种。“散花”是用花瓣或花形纸片放在花笤中撒散于佛前;“皿花”也叫“堆花”,是用剪短的鲜花或花瓣放在盛有清水的盆、碗中供在佛案上;“瓶供”是将剪切的花枝插在盛有清水的花瓶里放置在佛案两端。以上三种中以瓶供为斋花的主要形式,也称“瓶插”。佛前瓶插花材很少,如二枝荷叶、一枝荷花,或是一二枝造型奇曲的梅花等。其特点是简约清疏、讲花品、重意境,与其他环境的花艺装饰有明显区别(图1-2)。图1-2 清代斋花

所谓室花是指文人雅士书房里的插花(图1-3),书房环境幽静,插花是读书人为了小憩雅赏、调节思绪、明目清神,故花枝无须多,重在个人情趣,结构稀疏多姿,取材也可只用枝叶而不用花朵,如明朝“瓶史”中说“书斋插花,宁可无花,不可滥及凡卉”,“择枝宜择瘦者、雅者,枝叶不宜太繁”,用花“多不过二种三种”。可见书斋插花风格独特、雅洁简练、富于内涵,不同于厅堂的插花,古代厅堂插花作品形体硕大,用花量多且品种也多,十种花材的寓意“十全”,六种花材的称为“六合”。图1-3 清代18世纪书房瓶花

了解斋花与室花的特征后,再考虑“更加精简”这一因素,则插制茶花与茶肆花就有个基本轮廓。二、花道、茶道的起源与发展

花道与茶道均起源于唐朝、盛行于宋朝,两宗艺术各有其源、各自发展。唐朝时期花事、茶事作为一种文化受到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如南唐后主李煜在宫殿举行的“锦洞天”,即是用各种花器作大规模的花展;又如“清明茶宴”,皇上致词,文人颂诗,百官唱赞。皇帝的重视,使古代文人雅士跟着赏玩,把点茶、插花、挂画、焚香视为人生四大雅趣(图1-4),将其结合在一起,逐渐完善形成一种程式,称为茶道、花道、书道、香道。到了明朝,茶文化、花文化又得到皇帝朱元璋的高度重视,当时文人品茶论道、赏花作画的文化活动十分风行,造就了花文化、茶文化的辉煌灿烂。从茶画文献资料中看到,不论在茶寮还是野外,插花与饮茶、焚香常在同一画面中。如明朝江南才子唐寅的《品茶图》,侧屋几架上放着茶具,主屋一童子在扇火煮茶,书桌上放着瓶插花。此画后为乾隆皇帝收藏,乾隆一生嗜茶喜花,曾22次为此画题诗作词。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陈洪绶的《品茶图轴》中描写两人品茶,石桌上放着古琴,瓶中插着荷花。诗画是现实生活的写照,画中茶、花共处,可见,明朝花道与茶道有了更加密切的结合。明朝大文学家袁宏道在《瓶史》中说到插花作品的欣赏形式,“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极力主张斯文高雅的“一面品茶一面赏花”。可以想象,一杯清茶,几个知己,慢慢品饮,细细赏花,那时,那境,那心情,真可谓超凡脱俗,若神仙一般。当然有这等情结的多是文人雅士,他们有文化、有时间、有情趣,也是他们最早培养起对花对茶的精细感觉和品味,学会体会花道与茶道的神韵。图1-4 宋人册页中所绘的插花、点茶、挂画、焚香生活四艺

花、茶的最高附加值是文化,古代插花、饮茶因为文人的参与而增添了文化内涵和艺术灵魂,使之千古流芳。文人雅士通过插花、饮茶活动,注重人格品行的历练,去俗弃尘,升华心灵,以达到人生彻悟的境界。可见喝茶、赏花被文人雅士提升到一种文化和生活品位,后来普及到百姓,使敬茶送花逐渐成为百姓的生活习俗和礼仪。

花道、茶道不仅成为了中国人的喜好,也影响到周边国家,在唐朝时就传到日本,对日本花文化与茶文化的启蒙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绘画大师田能村直入为寿宴举办茶会,茶会纪实图中有瓶插花、碗插花、篮插花和盆插花,用各种花器插上鲜花点缀品茶环境。花道、茶道后来又传到韩国、朝鲜等到国家,可见花道与茶道在很久以前就已成为了国际性的文化。三、茶道插花的应用

茶道插花教人崇幽尚静,清心寡欲,是古代文人最常见的嗜好。在茶会茶宴上用花早在唐朝就有文字记载,如《钦定全唐文》中吕温的《三月三日茶宴序》说到“三月三日,上巳禊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憩庭荫,清风逐人,日色留兴……红蕊拂衣而不散。”这里叙说文人雅士在室外举行茶宴,特选有搭建花台的庭院,茶人或卧或坐,花草清荫,枝头红色花蕊飘撒一身。花、茶相映成趣,神醉情怡,相得益彰,道不尽品茶赏花之乐趣。

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流淌,虽有过一段时间的凝滞,但像如今茶花和茶肆花用来装饰茶会茶宴等饮茶环境的流行,仍能经久不衰。

从用途分类,茶花是饮茶环境中的一个部分,放在茶座、茶席上进行装饰和点缀,增进饮茶情趣。茶肆花是饮茶大环境的花艺装饰,起到提升茶环境品质的作用,两者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其风格特点应协调一致。

从形体分类,茶花一般是小品花,主花常是一二枝,或是只有枝叶而无花朵。茶肆花相对来说是大、中型作品,且比较讲究构图造型。

1.茶花的制作与用途

古代茶花多由茶人自己插制,相对来说不太讲究插花技法,而重在茶人的个人喜好。插作时随意性比较大,但随意不等于随便,“随便”一词是没有任何范围,也没有质和数的限制,“随意”一词多少带有自己的意志,所以尽管是随意插作但也含有一定的主观意识。喝茶前茶人常常会怀有一份悠闲、安逸的心情,自己选材,自己插作小品,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也会约上几个知己以茶会友,心静神宁,谈赏花的美姿美态,解读创意,抒发各自心得体会。在品饮与赏花过程中放下俗事牵挂,远离尘嚣纷扰,让心情敞亮怡然。

讲究生活文化的人约友喝茶是件雅事,为示隆重和对茶客的敬意,主人多设有茶席。茶花是茶席设计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茶花强调为茶席主题服务,使饮茶更具有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2.茶肆花的制作与用途

宋朝后期有了室内饮茶环境,在杭州地区称之为茶肆。宋朝的茶肆不断发展完善,十分重视环境摆设,逐步形成了一种文化市场。到了明朝,茶庐、茶室、茶寮等室内品茶场所则处处可见,改变了唐、宋时期以户外为主品茶的习惯。茶室中品茶更讲究饮茶环境的硬件与软件,如建筑风格多用小轩窗,木格屏障,园前屋后青竹摇曳,兰草幽香,含有浓厚的古典情愫和自然韵味。室内装饰也近乎格式化,插花、挂画、焚香或是抚琴。主人为营造优雅的饮茶氛围,除茶席上有插花点缀,室内高几、窗台、落地等处都会用插花作品进行装饰,丰富饮茶环境的文化内涵,这种习惯自明朝一直延续至今基本没变,而且也成为日本茶道环境布置的固定模式。

现今茶肆花不再是茶人或茶坊主人自己动手,而主要是由专职花艺师来设计与制作。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茶肆也由单纯的饮茶功能走向混合经营模式,因而产生了不同类型的茶肆,主要有三种:

①“荤茶肆”即饮茶兼营餐饮,茶客除了饮茶,到了中午或晚上还可以享用菜肴点心,与一般餐饮不同的是荤茶肆很讲究饮茶环境的软件和硬件装饰,并有以茶叶为佐料的特色菜肴。

②“清茶肆”也称素茶肆,除供应茶水外,还提供炒货、蜜饯等。

③“书茶肆”不供应食点,边饮茶边听说书或曲艺,古代在苏州、扬州十分流行。

茶肆花因环境不同风格也各异,清茶肆和书茶肆的插花有文人风格,注重线条表现,外形条理有序,脉络分明。荤茶肆的插花,其造型和用材没有严格规定,比较偏重一般的装饰效果。四、茶道插花的特点

茶道插花的质朴为古代文人所追求。茶道插花外观朴实无华,悠然自谦,不张杨,不奢华,切合人们品茶时所追求的淡泊而宁静的心情。茶道插花用材很少,几枝花材的组合而已。风格新简清寂,以线条表现为主,文化内涵丰富,是最含东方艺术精神及品味的一种艺术形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茶道插花外型特征

第一,花器

茶道插花花器以新简质朴、高古典雅为特色,质地“贵铜瓦,贱金银”,如铜、陶、瓷、竹、木、漆器或竹编等,配上几架效果更好。装饰茶座茶席的茶花花器体量小,一般高度在15~20cm左右,广口花器直径10~15cm,多用较小的长颈瓶、矮胖瓶,或是小型古朴的盆、钵、碗、篮等,形状简洁,开口向上。花器除用木质垫座外,还可配上摆件,如茶具、茶宠以及与茶有关的器具(图1-5~图1-8)。图1-5 瓷、陶小花器图1-6 小竹篮图1-7 广口方瓶与茶具搭配图1-8 矮胖小口花瓶与微型茶壶搭配

茶肆花的花器有大有小,视花体大小选择相宜的规格。多是选用铜质瓶盆、青花瓷器、粗陶容器(图1-9、图1-10),竹藤编制的瓶、篮、盆、罐。茶肆花或置案上,或落地面,或挂壁旁,或吊空中,视茶肆环境而定。茶肆花可配木质花架,背景衬托书画、木格、屏障、窗花等,让花体更显清疏典雅,使茶道插花与饮茶大环境形成完美的统一,营造一种古典优雅的文化氛围。图1-9 茶肆花瓶、花盆图1-10 茶肆花篮

第二,花材

茶道插花所用花材以山花野卉为佳,香气清淡,外形多姿,切忌使用浓香或有异味的花材。用材原则是“多多许不如少少许”,即以少胜多,迎合茶环境的恬淡氛围。正如清朝李方膺(号晴江)的诗作“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如茶席、茶座上的用花,主花小而精,只有一朵两朵,以体现茶花的谦美风格,而且品种单一,如用两种以上花材则应重视叶形的大小、虚实以及枝条的生长姿态。

茶肆插花常用枝条来造型,所取枝条以清疏形美为佳。植物枝条千姿百态,有的线条虬曲奇异、古朴苍劲,有的秀雅洒脱、纤细柔美,有的稀疏挺拔、刚柔并济,自然界里能用作插制茶肆花的材料实在不少,关键是如何选择与搭配。如真的没有新鲜植物时也可用枯枝、古藤、树根等进行造型,配上少量鲜活花枝则会更妙,让人有枯枝萌发、枯木逢春的感觉。

好的茶道插花作品花材虽少,却是一花一叶皆有神,增之不得,减之不能,如天成,似铸就,呼之欲出,出神入化。正如艺术界的一种说法,“意到深处最是简”,这“简”不是简单而是简练,是炉火纯青的功夫。

第三,色彩

茶道插花总体来说色泽清雅或是单一,以和谐为原则。古代文人雅士轻仕途重品格,不喜奢华、艳丽,赋色爱好常以淡雅为主,创作以情趣为重。他们的书房、茶室布置也喜欢素雅洁净的间色或单一色。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淮南子也说“五色乱目,使目不明”,孔子说“素以为绚”,素是一种高雅、淡泊和时尚,古代文人绘画常常是淡墨轻彩,插花取色也主张以素为绚。特别是茶道插花更是如此,茶汤清淡洁净,茶花素雅谦和,才能符合茶趣。

现代欣赏习惯对色彩清雅的理解也不局限于浅色调,更应该理解为赋色易清不易杂,色相易少不易多,也就是一款作品中所用色相1~2种,多则杂,少则清。如有一例茶肆插花,室内幽暗质朴,清寂和美,只有一朵白色牵牛花插在壁挂的花器里,形成幽暗中的一个亮点。然而茶道插花如果只限于白色绿色,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视觉疲劳而感到平淡无味。所以除了浅色也可用色相单一的间色、复色丰富茶花,增加情趣。总之,色彩配置是门艺术,插制茶道花时应掌握“度”,一次取色不宜太多,避免杂乱无章。

荤茶肆情况比较特殊,它有饮茶大环境和饮茶设施,也有经营餐饮业的特征。食客来自各方,情趣不一,开席时菜肴的浓香能盖过茶的清香。所以荤茶肆插花的色彩可不受以上取色原则限制,一般比较注重装饰效果。

第四,花型

茶道插花不论体量大小,其共同特点是制作简约,结构清疏,风格质朴,不矫揉造作。然简约不是不讲技巧,质朴不是忽略内含,而是更胜一筹的美感。茶花作品的形态构成反映着自然生命的秩序,搭配应注重自然,通过花的重组来表现新生命的韵味。明朝屠本畯将花体中花枝所处位置分为“花盟主”“花客卿”“花使命”,我们现在将这三类枝条简称为主枝、客枝和使枝。使枝负有外交义务,是花体中最长的枝条,不论长势如何,在花体中都扮演重要角色,插作的位置决定着花体的基本造型。客枝是请来的客人,比使枝短,客人是来自四面八方,可从不同角度插入花器,增加花型的动势与立体感。主枝端居家中,可坐可立,视着坐则主枝花短,视着立则主枝花长,花枝长短根据造型需要而定。使枝、客枝边上还可有略短的同类枝条作附枝,主枝的边上可添加小花与花苞作附枝,以丰富花体。三枝植物各居其位,通体联络,构成多姿多态造型各异的作品。

2.茶道插花的内在神韵

茶道插花旨在重视品味,和合茶趣,其特征是[清」「远」的「趣」,精神是「纯」「真」的「情」,内涵是「淡」「泊」的「志」,追求简单、自然之形。(1)茶道插花之“趣”茶道插花讲究[清][远]的[趣],插花人应在[清]和[趣]上细细感悟与构思,在物质精华的布局中感受非物质含量所要表达的茶情茶趣。茶花强调自然朴实,淡定而从容,每一枝花、每一片叶都应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利用不同姿态进行和谐组合,创作自然之趣,感悟内涵意境,与茶文化相默契。表现出真情真趣,让人觉得情感真切,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茶花小品(图1-11):在小型高几架上的花瓶中,插入柔软垂挂的牵牛花,牵牛花的自然之势曾使花体重心倾向一边,但又被银边吊兰钩了回来,使花体在动势中不失均衡。小茶碗倒扣边上,寓意茶后淡淡的茶香仍萦绕齿间,余味不散,从茶香又延伸到花香,使茶人余兴未减始初。图1-11 茶花小品—茶后余香(2)茶道插花之“情”茶道插花很讲究作品的精神内涵,用以寄托品茶人的情怀。形式上自然独到,不拘一格。装饰茶席的茶花型体很小,但小型插花不一定就是茶花,两者的区别就在插制的心境上、作品内涵上。

插制茶花是享受一种和谐的气场,一种文化的滋养,制作者须有一颗宁静无杂的心情,像演艺界流传的说法,进入角色,融进心声,方能使作品有独到的神韵。

茶花小品(图1-12),几枝金钱草随意插在小口胖肚瓶里,美人蕉的花苞似乎含在瓶口中,没有造型,红绿相间,和美恬静。但从命题中能读到茶人所要表达的情怀,那种小口啜饮、慢慢感悟茶的色、香、味、形,那种神态自若、飘飘欲仙地感受自然的感觉。图1-12 茶花小品—啜茗(作者 刘明华)(3)茶道插花之“志”茶道插花是插花艺术,也是生活艺术,更是人生艺术,小小茶花把人的意愿、志向、情思、趣味融进几枝花材的组合中。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胸怀坦荡、怡然自得的精神境界。

例如茶花小品(图1-13):几枝书带草舒展悠扬,配上一枝铁线蕨和美人蕉,取材不难,随手拈来插入瓶中,如喝茶一样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小小茶花没有刻意讲究手法和造型,但随意中又含有一份禅意。茶花“喝茶去”犹如茶友相约,品茗闲话,茶的真滋味,禅的真意境,唯怀有平常心才能领略。图1-13 茶花小品—喝茶去(作者 刘明华)

又如茶肆花“柴门反关无俗客”(图1-14),取材不多,一组鸢尾挺拔、洒脱、秀气,几枝高山羊齿,一枝海棠果,并无艳花硕果,配上木根雕篮,正如袁宏道提倡书房插花宁可无花,不可滥及凡卉的说法。虬曲的枯枝横卧茶具前,似柴门内有人独自煎茶品茶,茶烟袅袅,风吹不断,正在自我修炼或是参悟禅道。图1-14 柴门反关无俗客(作者 高华)(4)茶道插花之“形”茶道插花外形简练,疏密得体,意态天然。正如“瓶史”中说,如画苑布置,像苏东坡的字,随意断续,李白的诗,不拘对偶,这才理解为艺术上的真整齐。这种观念虽跨越上千年历史长河,但民族文化的价值观与古代文人插花的风格还是影响着现今的茶道插花。

例如茶花小品“风雅”(图1-15):五枝兰叶分为二组,一枝月季,造型简练清疏,排列错落有致,无一点多余,小小茶花造型端庄规则,使茶人无法辜负。图1-15 茶花小品—风雅(作者 刘明华)

又如茶肆花(图1-16)取材与造型都紧扣命题,花材选择青竹、白菊与兰叶。构图挺立简练,结构清疏有致,选择盆插使作品更有灵气。俗话说仁者依山智者近水,作品造型很合文人墨客的喜好,也有饮茶环境的千年古韵。图1-16 竹露滴清(作者 刘明华)五、茶道插花的构成要素

茶人凭自己喜好创作茶花,不像专业花艺师那样讲究技法,但不是说茶花插作没有技法或者说不要技法。任何事情没有规律就不成方圆,不知规律不讲技法很难做出好的作品,所以说茶花虽小但章法犹存。茶肆花大多是花艺师制作,插制茶肆花应讲究古代文人的插花风格与特点,一花一叶的姿态、比例、插制位置需要认真推敲,精心构思,才能有韵味。

第一,茶道插花遵循不对称均衡的法则

古今中外的茶道插花由于受到民族文化与地域习俗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中国茶道插花也有自己的特点和美学依据,不论外型如何变化但都有内在规律可循,如《瓶史》中所说“参差不伦,意态天然”,呈现不对称的均衡状态,然而表现在构图上大多是不等边三角形形式。如中国古代流传的杆秤,秤纽是度量中心,却设置在秤杆一端,秤钩在左,秤砣在右,距秤纽远近不一,两者虽不对称,但因杠杆原理而达到平衡。又如自然界动物栖息,常常是“金鸡独立”,而不是双足落地。植物的生长姿态,高低错落,先后有序,可见自然界大多是不对称布局,形成美妙和谐的大千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审美习惯也源于自然,讲究不对称均衡的法则。茶道插花本是传统文化,也习惯不对称均衡的法则,制作时充分利用花、枝、叶、果的不同姿态,来表现作品自然飘逸、超凡脱俗的美感。

第二,黄金分割比例与洛书比例

现代艺术多是以黄金分割比例美学理论为依据,追溯中国古代的美学依据是崇尚洛书比例。我国数学研究中讲到洛书比例是一种古老的数学组合方式,其中隐含着黄金分割率。如洛书比例中8:5:2以及7:5:3都很接近黄金分割比例的8:5:3的数值和比例关系。

洛书比例如图1-17-1所示。图1-17-1 洛书比例示意

古老的洛书比例对现代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讲解起来也比较深奥,并且还带有神话传说,但我们的先人对此早有研究与运用。图1-17-1所示洛书比例图中的5是中心数,周边对应的数值大小合一,联系任何一条通过5的直线其“和”都是一个,即15,这个“和”体现了和谐统一的整体观,可理解为天地人之和,社会秩序之和,家庭伦理之和。洛书比例的理论造就了古代建筑、绘画、园林等艺术领域诸多不朽著作,是我国古代美学智库里的瑰宝。

为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应知道洛书比例的基本知识,运用到茶道插花上编者认为既可推崇洛书比例,也可运用大众熟悉的黄金分割比例,因两者的比值十分近似。

插花是一门艺术,艺术原本的创意性,不能用数学的精确度来衡量,不能像工业产品那么严谨,古代和现代都皆然,所以插花作品也无法追求绝对的刻板的比例,只能是基本的比例,这是自古以来插花艺术总结出来的又一条规律。因为自然界植物形状千姿百态没有类同,粗细不一,奇曲不等,所以花材长短比例应根据植物不同姿态灵活掌握。如枝条细长则可大于规定比例的长度,枝条粗壮则可小于规定比例的长度;空间大则枝条可长点,空间小枝条则短点,以视觉效果适宜为佳。

古代插花更强调条理上的分明和空间结构上的观赏效果。提倡“三景具备,景物乃厚,三景分明,景物乃清”之说。所谓三景即近景、中景、远景,说的是作品空间的深度与广度。明朝张谦德根据洛书比例理论在《瓶花谱》中也有一种说法,假如瓶高一尺,花出瓶口一尺三四寸,忌太高,太高瓶易俯,忌太低,太低失雅……他的理论是来自“洛书比例”,以“5”为瓶高作计算基数,其余枝条本着以长对短或以短对长的原则,按比例合理布局,向四面舒展,形成和谐整体。现代插花是以瓶的高加宽为计算基数,最长枝条的长度是这一基数的1.5~2倍,其他枝条按比例裁截。

例如茶花小品(图1-17-2)是一款较古典的插花比例例图,花体中的主要枝条是木本枝条,且叶子比较厚重,在小型的茶花瓶中,主要枝条长度不能太长,正如《瓶花谱》中说的瓶高一尺,花出瓶口一尺三四寸,这样既稳重又不失雅致。图1-17-2 嫣然自在(作者 刘明华)

又如茶肆花作品“竹林幽兰”(图1-18),一竿细竹的长度远远超过常规插花比例,试想这竿竹子如按常规比例剪切,作品会感觉低矮无力没有美感,只因为细枝条超长比例的使用,使作品显得亭亭玉立,娟秀且又端庄。图1-18 竹林幽兰(作者 刘华)

古代早就讲究家庭和社会有序管理的礼节和礼仪,茶道插花受这种传统哲学思想与伦理观影响,对植物也有了人格化的认识,将花体中的植物功能分为使枝、客枝和主枝,并有各自的附枝名分、功能作用以及插制位置。一件小品茶花有时分不出主枝、客枝、使枝,而同时存在于同一花体中,可能是主枝、使枝结合,也可能是主枝、客枝结合,但不论何种结合,花体中都不易缺少主枝。

说到插花艺术的比例,古代与现代略有不同,古代是以瓶高或盆高加半径作为计算依据,现代比例是以花器的高加宽作为计算依据,为适应现代人的审美习惯,也为学习方便,对花材在造型中的长短比例归纳如下(图1-19):图1-19 主枝、客枝、使枝比例图(1)使枝长度=花器(高+宽)×(1.5~2)倍。

使枝可添加辅助枝条,辅助枝条的长度是使枝的。(2)客枝长度=使枝的。(3)主枝长度=主枝如视同主人坐于厅堂待客,长度是使枝的1/3到花器口。既然主人也可站立于厅堂,则主枝就可位居高端,根据创意决定主枝在花体中的位置。(4)补充花长度=使枝的以下,于主枝的前后左右或高或低,视同主枝的家人。

第三,茶道插花的制作程序

插花的基本造型是一种艺术形态的归类,每种造型都有相对固定的制作程序。正如明朝唐志契说:“画必须静坐凝视,存想何处是山,何处是水,何处是楼阁寺院,村庄篱落,何处是桥梁人物车舟,然后下笔……”茶道插花也需事先有构思,用什么花材、插什么位置、表现什么意境、色彩如何搭配等,都需事先有个心仪的构思,并且熟悉插花造型及插制程序,才能心到手到有序制作。(1)选材及加工 茶道插花取材是很重要的环节,作品使用材料不多,但要求较高。自然界植物很多,生长姿态也千奇百态,可是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对植物材料仔细观察,耐心寻觅。一枝好的植物枝条不但能恰到好处地表现意境,而且能使你的作品非常出彩,所以如何选材对茶道插花尤为重要。自然界的大环境中,植物怎么生长都有美感,哪怕是开败了的、枯萎了的花枝也有残缺美,但浓缩到小小花器中就要有选择,不是随便拿来就可使用的。(2)取材原则 一是遵循自然长势,使用剪切的植物枝条尽量保持剪切前的生长姿态,围绕花体中轴顾盼呼应,表现心仪的造型。不宜反其道而行之,不顾原有长势。也不宜对自然界的长势一成不变地作简单移位,用材既要崇尚自然,又要在花体中提升自然的艺术效果。二是合理使用整修加工手段,有时取材不甚理想,枝繁叶茂没有线条感,则要对“毛坯”植物进行修剪加工,首先要仔细观察,确定手中枝条的主要走势适合何种造型,再进行修剪,正如《浮生六记》中所说必先执在手中横斜以观其势,反则以取其态,相定之后,剪去杂枝,以疏瘦古怪为佳。也就是说删除多余、取其精华,留下符合创意且又呈现自然生长姿态的美感。

姿态奇异的线条当然是好材料,但往往山野村舍那些不起眼的花、叶、枝、果,甚至枯树桩、枯枝条,只要能表达意境也都是好材料,特别是用来插制茶肆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3)造型程序

第一步,框架制作

茶道插花以“使枝”插制位置来确定基本造型,使枝直立形则是直立式,使枝倾斜形则是倾斜式,使枝水平状则是平卧式,使枝垂挂形则是悬崖式。使枝、客枝只有一枝会很单调,为丰富花体也可添加附枝视为助手或陪客,但不能超出使枝与客枝的长度。添加附枝一般适用于茶肆花,茶肆花虽讲结构清疏但不能看上去单调或是没有力度和稳定感。

作品用使枝、客枝以及附枝叶搭出框架,形成有高度、宽度与深度的立体框架。

第二步,主花插制

茶道插花的重心位置是主花插制区域,一般高度是使枝的三分之一左右。在重心位置插制主花,视为焦点花,焦点处可有1~2枝花,也可有附花或花苞,视为家庭成员的组合。装饰茶席的茶花如用长势奇特的独枝花,就不受这一提法的限制,而看花枝的姿态顺势造型。有的植物在焦点部位枝繁叶茂没有花,以叶子的密集形成焦点也未尝不可。

如图1-20所示作品中的植物材料很特殊,整个作品中没有花材,只有三角梅枝条与枇杷,焦点处是密集的三角梅叶子,不是主花形同主花,形成视觉亮点。图1-20 叶子居主花位置(作者 刘明华)

图1-21所示作品是装饰饮茶环境的茶肆花,花器厚重,枯木敦实,罗汉松高展于远处,主花金百合位置低矮贴近瓶口,似主人端坐家中等待客人到来,因为主花低矮,所以作品重心显得非常稳定。图1-21 主花近瓶口(作者 陶建华)

图1-22所示作品是装饰饮茶环境的茶肆花,乡村气息很浓,篮中主花高挑,似主人站立家中迎接来客。其构图、取材、配件于情于景都很贴近村野生活。图1-22 主花直立高出花器(作者 庄瑜敏)

第三步,补充花

适当补充少许小花细叶营造出一种含蓄朦胧的意境,有时一个小花苞、一片叶子在茶花中都起到点缀的作用。

茶肆花用材较茶花多,除了主枝、客枝、使枝外,还要在主花周围添加补充花材,一般掌握在使枝高度的1/2以下,可高于也可低于主花。

第四步,修饰

用细小的叶材延伸作品前后深度和广度,使花体具有空间结构上的立体效果,同时也可遮盖人工痕迹。茶道插花的瓶口与盆、碗的底脚遮盖应干净利落,茎干线条清楚,叶片遮盖修饰应似自然生长一般。

图1-23所示作品是茶席上的小品,筒篮中的固定媒体是花泥,郁金香与兰叶根部排列紧密,高山羊齿贴着郁金香与兰叶根部插入,既遮盖了花泥又不显繁杂,同时还延伸了花体后部的深度。图1-23 根部排列修饰(作者 刘明华)

第四、掌握基础六法

基础六法是插花前辈根据自然界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姿态,借鉴书画、园林、雕塑等兄弟艺术之长处,根据美学原理积累起来的插花经验与总结提炼出的基本理论,对中国插花艺术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茶道花也不例外,只有熟练掌握基础六法,才能把握一花一叶质感与姿态在作品中的应用。

①高低错落 自然界植物生长过程从抽芽、开花、结果有先有后,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样供水受光而进行同样的新陈代谢。我国插花艺术讲究崇尚自然,花材在花体组合中也应有高有低,有前有后,自然错落,上下、左右、前后层次分明,且又趋向统一,尽量避免花材在同一水平线或同一垂直线上。茶道花是东方特有的插花类型,切不可像西方园林那样人为修剪成各种几何模型。花材高低错落符合植物生长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才有妙趣。如图1-24所示,同一花材之间菖蒲叶的高低错落、铁炮百合的高低错落,不同花材之间的高低错落,使作品富有韵律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