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亲手重建我的生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9 01:04:04

点击下载

作者:黄佟佟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我必亲手重建我的生活

我必亲手重建我的生活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我必亲手重建我的生活作者:黄佟佟设计:小暑暑排版:小暑暑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8-09-01ISBN:9787508690971本书由中信联合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我这个审美为零的七零后一

记得当年采访清新文艺男神,他甩出了一句政治相当不正确的话:“七零后的审美教育是零。”

说这话时我们互看了一眼(我跟他同年),在三秒钟之内回忆了一下各自的童年,双双在嘴角浮起一个心知肚明的微笑,嗯,好,明白了。

什么叫审美教育是零呢?

就是我们的童年生活里几乎没有任何一点关于对美这件事的启蒙。

一切都以实用为唯一导向,养了母鸡是生蛋的,公鸡是打鸣的,狗是要护院子的,而猫必须得抓老鼠。更可怕的是,根本没有人会告诉你什么是美的东西。小时候看雨中颤动的桃花,腹内绞动,问身边的大人那是什么,他们木着脸说:喔,那是结桃子的,不要去碰,树上全是桃胶……

到现在我都认为世界上最可怕的生活是完全不让你拥有精神生活的生活。小时候寄居在外婆家,外婆下放的那个村子叫肠子冲,深山里出去的路只有肠子那么细,可想而知山有多么深。我外婆当然疼我,但她疼我的方式就是不让我干活,她以为不用干活就是幸福了,可是我无聊啊,没有玩具,没有书,没有小伙伴,我成天坐在小板凳上看坪里的鸡啄土,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四五岁的孩子什么也不懂,最大的感觉就是一天怎么那么那么长啊,过也过不完。每次我一想起当年的生活就觉得活像把一个人空投到了火星上,尘土沙砾,荒芜焦渴,所以现在有朋友邀我买山中别墅,我敬谢不敏,深山老林的生活我还真在小时候就过得够够的了。天哪,就让我住在这滚滚红尘闹哄哄的都市里面吸霾吧,至少我知道一探头就能看到客似云来的云吞面铺和远处的报馆,这会让我安心一点。二

六岁时我跟着我妈从小镇搬到湘江边的小城,小学的时候,爸爸去了一趟深圳,带回一台录音机,只有一盘磁带,是邓丽君的。我听到的第一首歌是邓丽君的《看今天你怎么说》,爱上的第一位男星是港版连续剧《射雕英雄传》里的苗侨伟,擅长唱的第一首卡拉OK是“当当当当,昨夜滴(的),昨夜滴(的)星辰,已坠落,消失在遥远的银河,想记起,偏又已忘记……”每次点这首歌时,我拍档蓝小姐总是目瞪口呆,有一次她试着用一种比较委婉的语气问我:你怎么喜欢这么有时代感的歌……

可不,姐姐就喜欢俗的——

但你让我怎么办呢?

我们这一代人一睁眼的时候,世界给的,全是这些东西。

金庸古龙很通俗吧,但那已经是我初中时才接触到的最高级的港台文学;叶倩文的《祝福》俗到姥姥家了,可已经是当年听到的最清新的广东歌;高中才第一次听钢琴曲,我买过的第一盒最高端大气的磁带是克莱德曼的《致爱丽丝》。直到大学,才知道张爱玲,买了浙江文艺出版社的《张爱玲散文全编》,最不爱读的三篇是《谈跳舞》《谈画》《谈音乐》,只觉得索然无味,因为完全不知她在说什么,要知道她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是1944年,而我看她的时候已经是1992年——一个也算是知识分子家庭里长大的年轻女大学生竟然完全看不懂五十年前本国女作家的文字,你说文化有没有断层,你说我们那代人的美学教育是不是完全空白?

小时候几乎没有课外活动,男孩子的课外活动是打架,女孩子的课外活动是跳橡皮筋,没有画画班,没有钢琴班,甚至左邻右舍没有挂画,我们的墙上挂的唯一的东西是刘晓庆、陈冲和张瑜的挂历,没有人告诉你世上还有一些东西叫画还有一种东西叫诗——所有美学全靠自学:服饰装扮是跟着电视剧学的,《血疑》里的高领蝙蝠袖真美啊,《猎鹰》里叶德娴的爆炸头好看啊;音乐是跟着盗版碟学的,各种演唱会录像带各种盗版打口碟,心中的巨星是四大天王童安格罗大佑。摄影/林琳

我们那一代女孩的生活品位教育你知道是谁完成的吗?你肯定猜不到。

是三毛小姐完成的。

怎么说呢?三毛小姐在漫天黄沙里朝我们走来,教我们:有品位的女子就是到处拾荒(她的名篇叫《拾荒记》),她可以在沙漠里拾羊头,可我们只能在野地里拾点树根。在她的倡导下,我们崇尚各种拾各种DIY,自己扯布缝裙子,到清迈的夜市上找便宜的镯子戴满手腕,当然这是一种生活情趣,但这何尝不是贫困中的某种凑合,用可乐瓶子改的笔筒真的好用吗?再好用,它都站不稳啊……

真的,专业的事有专业的人,要不然中国那庞大的制造业不就无事可干了?所以我一看电视里那些教人们拿旧袜子改袖套的节目就来气,咱们能不能爱干净一点,能不能专业一点,上帝的归上帝,恺撒归恺撒,让旧袜子归旧袜子,袖套归袖套。三

由于缺乏基本的美学教育,我们大部分七零后就算脱贫了,也仍然不知道怎么生活。

我见过名满天下的女作家,不知道基本的仪容规范,也不知道该穿什么衣服见读者,疏漏到眼线涂得都是歪的,看着真是让人蛮心疼的……

美丽的舞蹈家,到现在最大的爱好还是在小店找最便宜的衣服,然后拿回家让裁缝改,她说这是她生活的最大乐趣。

富可敌国的企业家A,花上千万买了别墅,却不知道如何摆设,家里空空如也,形如巨大的冰窟;另一个呢,则相反,房间里挤满了金光闪闪的欧式沙发,还有她到处搜集来的真的假的各色古董,把家里整得像一个古董铺……

嗯,我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有十年的时间我奔走在批发市场,一千块钱买几袋子衣服,衣橱里堆满各种各样奇装异服,大花与亮片,一件也没法穿出街,我知道这特别变态,但是我就是改不了。后来我看到黄伟文说那是成年以后的我们对于过去极度缺乏物质的某种补偿……最可怕的是,我不愿买任何一件稍微贵的东西,“不都一样么”“你那么爱牌子一定是一个虚荣的人”,其实还是因为舍不得,太贵了,而且另一种潜意识是觉得不应该,我怎么能用这么好的东西呢?会掉的,会弄坏的,会闯祸的……

我面对任何好的东西都有一种惴惴不安忐忑无比的心情,老觉得这样的东西放在我这种粗人手里是暴殄天物,而且奇怪的是,好东西在我这里的结果通常是会坏掉或者不见,后来我的心理医生分析说因为你潜意识里就觉得自己配不上好的东西,一切发生的事都不是偶然的,都有某种潜在含义……

过分贫瘠的生活最大的坏处就是把你变成了一个不相信美好的人,你不相信它们的存在,也不相信它们会来临。你贪婪又仓皇,胆小又狂妄,你内心千疮百孔,你永远惊恐万状,你的整个人生既享受不了好的东西,也分辨不了美的东西,“不都差不多吗?”我对自己这么说,后来又对别人这么说……“还是差得多的。”这是十年前采访一个香港的时尚专家时,她对我的告诫,“多读点书,多见点人,多出去走走看看世界吧!”

十年了,我尽力把每一次出差都当成旅行,把每一眼世情都当成风景,发现改变一点一点发生在心里。当你见识过挪威一百年前的小木屋的温馨整洁,你就知道一个女人所能创造的美好细碎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当你去过最好的五星酒店,你就知道什么是细节的完美什么是历史与文化的浸润;当你走过五湖四海,和那些美好的人与事相遇,触摸过那些由顶级匠人齐心打造的器物,你就真正感知了这个世界某种美好而具体的存在,它们因为你的能量召唤而供你享用,也因为你的欣赏,而让打造它们的力量汇合进你的生命——所谓美好的生活其实并不完全跟钱有关,它跟你的见识有关。

记得第一次在广州安家的时候,我兴致勃勃去中山买了一套老式实木沙发,因为当时的我只见过这种家具,而装点家里的摆设则是路边买来的三块钱一根的向日葵,买了几十朵。印象最深刻的是杂志社同事到我家做客,别人都不出声,只有一个女孩惊奇地问,你们家怎么会摆假花……后来我才知道广州人都摆真花,一是地处亚热带,满地是花,真花根本不贵,菜市场就有得买;二是广州人摆假花一般是摆在神龛边的。“假如你不走到墙外面来,就永远不知道有这样一些景象。假如你不走出这道墙,就以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石头花园,而且一生都在石头花园里度过。当然,我也说不出这样有什么不妥。”这是我最喜欢的王小波的一段话,有人问我觉得人生里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我说是到广州来。如果没有到广州来,我不会成为一个媒体人,我不会写作,可能终生是一个永远在家里摆假花的中学老师,当然这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人有机会走出来,见到真正的大草原,为什么不呢?摄影/文俊这是奥德罗普格美术馆保存完整的芬·祖尔(Finn Juhl)旧居。旧居建于他结婚之后,于1942年建成,保存至今。墙上挂的画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汉娜的画像。下方是芬·祖尔1941年设计的诗人沙发,这个居所象征了北欧设计的黄金时代。

你确实值得拥有美好,前提是,你要让自己成为懂得美好的人。

芬·祖尔的诗人沙发多么飞扬慵懒,但重点你要懂得那来自1940年一个北欧男人舒朗轻灵的内心,坐上去的时候你才会更享受。克鲁格香槟确实好喝,但亦不需要真的买一箱那么夸张……

要经过这么多年,走过这么多路,我才真正明白了人生所有的好东西都跟钱有关,但归根到底又没有太大关系。有钱人里有非常不懂得生活的人,而平常人中也有非常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不是哪个牌子手袋最昂贵、最出名,你就一定得拥有它,而是你有眼光、有魄力去选择,有能力去拥有。芬·祖尔的名言是“美好的东西并不制造幸福,但不美好的东西却能大大地破坏幸福感”。

年纪越长,越深感自身的渺小,我们不大可能改变这个世界了,但我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生活标准:在我的生活里,在我的家里,我希望触目所及,都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和喜欢的人,一看到他们,就会让我心情很好,一看到他们,就会让我觉得人间尚有希望——爱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学会爱一切美的东西。

嗯,是的,我曾经审美为零,但是我愿意学,我愿意在一片荒芜里重建自己的生活,我知道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为美好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择美好,并且与它们为伍。

愿有你同行。2017年,去熊本的山河旅馆泡汤,这家旅馆有二百多年历史,随手一拍旅馆雨后的阳光与绿叶。/ 第一章 /美好的居所什么是好的生活?日子过得舒适是太重要的一件事,过分清苦的生活会使灵魂折堕。——亦舒一

关于好的生活这件事,到三十岁之前我都没留心过。

因为三十岁以前本人所做的一切基本是为了生存——如何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活下来。三十岁以后呢?有点拔剑四顾心茫然。

因为工作的缘故,倒也常去各种五星酒店高级食肆,但住就住了,吃就吃了,觉得那种用钱堆出来的奢侈跟平常人的生活没什么关系,那些金光灿烂的东西后面是人类的虚荣心和占有欲,它让你活得越来越飘,而不是越来越好。

第一次切切实实感受到什么叫好的生活是因缘际会。

十几年前去香港替一个大牌时尚杂志采访一位台湾女作家,本来说要到她家去拍,但她说家窄屋浅,于是借了一个世伯父的家拍照。

那天车子从中环上山,绕了不知多少圈,在一栋不起眼的陡峭的大宅前停下了。大宅依山而建,背山面海,侧面一个小门进去,并没有什么罗马柱汉白玉,就是迎面一个小池养了几尾肥大的锦鲤,衬几颗大的太湖石,还有几支淡绿的兰花,幽雅得很。这房子有年头了,一切初入时都不觉有什么出奇,但坐久了,只觉得无处不舒服。

大宅是联排楼房,等于四幢四层楼房并排而立,管家把我们领进一楼的电梯,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四层楼房里也可以装电梯。

我们拍片的地方是最上面的一层,二百多平方米一分为二,一半是阳台,一半是房间,房间分别是厨房、餐厅和书房,书房走出去侧面是一个迷你小泳池。阳台阔大,正对无敌海景,白帆点点,巨大的三角梅横切过来,山幽鸟鸣,小风轻拂,无论是坐在阳台上还是坐在书房里,都心旷神怡。

我留意到一个细节,四幢房子各有大门出入,但阳台与阳台之间只有低低的花木相隔,小孩们可以穿来穿去。当时就想设计这座房子的人厉害啊,既有东方人的大家庭观又有西方人的隐私观,一家人,既住在一起相互照应,又各有独立空间,这大概是现代化大家庭最适宜的家居方式。

当时我们全待在书房歪着,等采访。我环视这间屋子,只发现一屋子半新不旧的沙发,四壁都挂着画,茶具上有细细金边,描着好看的玫瑰。我们这帮人喝完酒就开始困,四仰八叉地躺倒,头仰下去,碰到后面的画,仔细一看上面署名,徐悲鸿、黄永玉……肯定是印刷品吧,这些画得多贵啊,怎么可能就这么随意挂在墙上?但细看又不像印刷品,笔画真真切切。

正疑惑间,我看到小客厅柜子上的家庭照片,里面有个老人好面熟,上网一查,嗯,原来是他,名震亚洲的南洋富豪,家族传奇横跨了数十年。最大的感受只有一句话:咦,原来亦舒没骗我们,真正的大富之家一点也不金碧辉煌哎,一切都是半新不旧,但一切都是那么舒适就手。二

嗯,这是大富之家的派头,富裕中产是什么样子呢,拜采访之赐,我也见过。

去采访住在九龙加多利山的一位奇人,那是香港嘉道理家族从清末就盘锯下的风水宝地。

从太子道一上来,旺角、油麻地的红尘喧嚣就被树林隔绝,白色的别墅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热带树林中,十足欧洲小镇的感觉。虽然只是九龙区的一个小小山包,但这么多年却一直是香港乃至亚洲最贵的豪宅区,在这里租住的明星名人无数,刘德华、吴君如、澳门赌王还有故去的张国荣,还有,要拜访的奇人。

奇人当然没有住在别墅里,不是他住不起,而是他现在住的大楼是他九岁起就生活的地方。1958年母亲将这里租下,到1978年,他家从“文革”中慌乱的中资公司的手中买下来,五十七年里一直安居于此。而对于天下的张爱玲迷来说,山景大楼是有“宝光”的所在,因为张爱玲1961年曾借居于此写剧本。世事沧桑,张爱玲这一生住过的地方,也大约只有此处的风景未曾大动,一座不起眼的六层黄色公寓楼,若不是车库里开出开进的锃亮房车,你半点也想不到这旧旧的公寓里也藏龙卧虎。

低调、老派但又有格调和气势,就算到了现在,你仍然可以从山景大楼锃亮的老式电梯和雅致的水磨石地面,遥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摩登风光。三

有人问阿城,为什么要不停地去看好的东西?

阿城想了半天,说为了见识,就是当你见惯了好东西,不好甚至不太好的东西你自然一看就知道,装腔作势的东西绝对入不了你法眼,所以人千金难买的只有两个字:见识。

真正好的生活就是实实在在的,滋味绵长的,一切都如此妥当,你想到的他想到,你没有想到的他也想到了,最高的准则只有四个字:舒适方便。

你看,什么都是灰灰的,淡淡的,一方面是存在的时间是有些年头了,一方面是主人很明显不喜欢新簇簇热辣辣呛鼻子的那种味道,不要显眼,不要炫耀,但是一切又要是最好的。王尔德说过:“我的品位很简单,我只要最好的。”

喜欢画,价值连城的画随意挂在墙上供朋友观赏;喜欢茶,上好德国瓷器就摆在桌上大家取用;做饭的厨房漆成庄重的墨绿色,宽敞得像间大教室,冷气充足,菲佣们一边有条不紊煲着汤一边轻声说笑——连工人们工作的地方都这样舒适体面,可以想象主人们住的舒服程度。

真正好的生活就是让所有生活在此处的人感到舒服,感到恰如其分。这种好无疑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的,因为完全不用考虑钱,但更需要的是享受过多年好的生活的那种历练,以及愿意让每一个家庭成员安然的诚意。四

真正好的生活是需要付出心力的,是要有爱的,也是有硬标准的:

首先它应该是充分的,不忧虑短少的。

我的一个朋友是位女作家,容貌美丽,更做得一手好广东菜。最让我倾倒的是到她家去总有一种让人坐下就不想离开的吸引力,一切都触手可及,丰富无比。酒柜里有好酒,茶柜里有好茶,干燥箱里有好烟,冰箱里有各地搜罗来的走地鸡高山羊台湾酱油生巧克力……

富足是一定的,但奢华又绝对谈不上,生活保持在一个特别好的状态,丰满而不累赘,轻盈又充满乐趣。春天吃椿啊秋天就吃蟹吧,夏天要有荷花啊冬天摘几支梅吧,你一赞她有钱,立即自谦道“老广州人都是这么过的”。

其次它是随性的,不害怕损伤的。

白色羊毛毯买回来,放在家里任意踩,“反正它本来就是让人踩的”,这是我采访过的周信芳的女儿周采茨公主的名言。

当年她孤身在香港打拼,也没有很多钱,住着公寓,但还是梨园公主的派头,既然它只是地毯,就让它回归地毯,而不是让它像祖师奶奶一样被供着,这就是过惯好生活的人的洒脱和不为物累。

最后,能力范围之内,它是最好的。

还记得十几年前我大学同学家,当然她现在买了更好的地方,但我老也忘不了刚刚毕业时她置办的那个家:岳麓山下的一间公寓,两夫妇没花多少钱把家里装饰得极好,所有东西都是经过筛选的,品质良好的,更是细节温暖的美好的,她那安静的厨房窗户上两片绣花窗帘一直在我心里飘着——爱生活的人总能让人感到活着是如此美好,无论如何,自己的日子值得我们好好善待。真正好的生活就是实实在在的,滋味绵长的,一切都如此妥当,你想到的他想到,你没有想到的他也想到了,最高的准则只有四个字:舒适方便。摄影/林琳我必亲手重建我的生活一

每个女人都想要有一间dream house,这梦怕是从少女时代就做起了。

我少女时代印象最深的一篇课文是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到现在我还能背得出开头: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山中的小屋,早上一拉开白色纱窗,就能看到婆娑的树影,听得到鸟叫——这多么像一个梦。

Dream house,dream house,顾名思义,只有在梦里才能遇到。

没想到在挪威我还真的遇到一座dream house,遇到它的过程恍如梦境。

只记得那天吃过中饭正犯困,人在迷迷糊糊中穿过了一间精致的书店(后来才知道是纪念馆),走到一个满是俊俏挺拔绿树的后院,沿着弯弯曲曲的桥道走进树林的深处,很快,我们就走到一间旧旧的蓝门木屋前。

一推开门,立刻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味道蔓延过来,一切都是旧的,旧的桌子、旧的横条靠垫、旧的沙发、旧的摇椅、旧的铁艺烛台、旧的壁炉……可是它们又真美啊,那些白色的上了浆的绣花台布和绣花窗帘,那张擦拭出木纹的线条优美的椭圆形长桌,那些形态各异放着各种布垫子毛垫子的温暖的椅子,衬着屋外一天一地的新绿显得格外优雅。坐在屋子里,一抬眼就能看得见窗边轻轻摇动的白色苹果花,还有倏忽来去的肥肥的麻雀……“天哪,太美了,太女人了,这简直是我的dream house。”我几乎有半小时都处在喃喃自语十分震慑的状态,过很久才缓过神来,问随行的挪威使馆翻译雯燕,“这是谁的房子啊?”

她淡淡一笑,说这就是之前给你们说过的1928年就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挪威女作家西格里德·温塞特的故居啊。我这才想起我们此行的目的,是的,我参观过起码几十间作家的故居,可是没有一间像温塞特故居这样让我倒抽一口凉气,这也太美太舒服了啊。

故居的女馆长给我们讲起这个房子的来历。

原来温塞特是一百年前的文学青年,二十多岁时爱上了一个画家,有妇之夫大她九岁,而且还是三个孩子的爹。

一百多年以前的欧洲,第三者也是备受责难的,两个人费尽千辛万苦结了婚,温塞特一口气生了两个孩子,还要同时照顾老公与前妻的三个孩子(五个孩子里有两个是智障,画家老公的基因还真有点可疑)。繁重的婚姻生活对任何女人都是巨大的压力,更何况她还是一个花心男人的妻子,1919年她大着肚子来到此地,生下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同时也失去了丈夫,而此时,她已经三十七岁了。

三十七岁的女人,带着几个孩子,无依无靠,一般的女人可能早已精神崩溃了,可是温塞特却异常平静地做了一个决定:她决定为自己和孩子们建造一所漂亮坚固的新房子,这花了她三年的时间。白天,她带着仆人干活,晚上带孩子,当房子建好之后,白天她做家务,晚上等孩子睡着之后就躲进书房写她的历史小说。

她最著名的作品都是在这个时候写出来的,而且风行一时,单靠卖书,她就变得十分富有以及有名,十年之后,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作家——这是一个励志少妇逆袭的故事。二

更励志的是,她不光只有这一座房子,她后来又给自己建了一座。

在这座叫“比耶克贝克”的房子里,把旧居的乡村风格移了过来,而她五十岁以后住的是更具都市风格的公寓。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挪威女作家西格里德·温塞特的照片。

这大概是她参观过纽约式公寓后的作品,功成名就之后为自己建造的安乐窝:宝蓝竖条纹的沙发,满墙的画还有瓷器,电话与唱片机,还有现代化的厨房与洗手间。女馆长笑着对我们说:“温塞特喜欢舒适豪奢的东西,纽约式的浴缸,纽约式的厨房,就算她没有一张唱片,可是她也要买一个顶时髦的唱片机。”

我摸着这只现在看上去也堪称时尚的唱片机,羡慕不已,我喜欢把自己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女作家,因为她们让我看到希望,写作不仅可以解救自己,而且可以带给我们安定舒适的生活,和任何工作一样,我们靠一双手找到生活的重心与依靠。隔着纱窗可见外面的苹果树。旧木头书桌,透着一百年前的简朴。她写作的书房,在客厅旁边,只窄窄一条。

因为这座房子,我爱上了温塞特。

我佩服她,也欣赏她。一百多年以前,在遥远的北欧,世界最偏远的一隅,一个孤独的女人在漫长的黑夜里,敲击着键盘,仅仅凭借着一双手,在这个残酷冰冷的世界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小小宫殿,这难道不是一件极伟大的事么?打字机旁边放着十字架和她亲人的

女人和她们的房子,具有某种照片。极其微妙的联系,一旦女人拥有自己的房子,她就会变得无所畏惧。而更有意思的是,仅仅就是在得到它的过程里,你也会收获无限的力量,因为在建设自己宫殿的艰难跋涉里,你慢慢变成了更有力量的人。你的眼光更敏锐,你的内心更坦荡。

每个女人都想要她的dream house,而得到它最简单的方式也许就像温塞特,无论置于何种境地,哪怕是密林与废墟,也要平静地站起来,把下巴高高地翘起——是的,我将亲手为自己建造一座宫殿,无论多难,我必亲手重建我的生活。我见过最美也最忧伤的白色小屋

安娜贝尔这个美丽的名字,是一栋房子的名字,在见到安娜贝尔之前,我以为电影里那些美丽的房子都是搭出来的,但见到安娜贝尔之后,我才发现我错了。安娜贝尔是一座真正的建在万丈波涛之上的两层白色小屋。前后两处花园,房里摆满秀美的家具,白色蕾丝被、白色铁艺的灯,举目所见都是花、书以及照片。

厨房正对大海,可以对着海天一色切青椒、煎牛排,更可以在夜晚,听着海浪,在临海小花园里喝酒。后花园就建在海崖之上,脚下就是万丈碧波,抬眼就是弯曲的白色沙滩,再配上新西兰吉斯本的湛蓝天色,美得令人目瞪口呆。

比这美景更让我感动的是房子的女主人,七十岁的她,依然身材曼妙,风姿绰约。作为一间小小民宿的主人,她出来招呼我们的时候,穿素色V领衫、铅笔裙,笑起来像个孩子,一举一动都优雅无比。她告诉我们这间房子是她祖父那一代建的,历经三代,光是在峭壁上垒起那座美丽的后花园就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

老太太一个人料理这间只能招待四间客房的民宿,轻盈里带着简洁,沉默中含着微笑,不时问早餐可好,闲时打电话看报纸,在寂静里忙碌着。她的大半段人生,从走廊里挂着的无数照片可以看个大概:年轻时极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面容酷似十九岁的戴安娜;嫁给英俊的丈夫,生育三男一女;然后是孩子们一个一个长大,四张大学毕业证骄傲地立在走廊的尽头;再然后是孩子们离开,有的去了英国,有的去了奥克兰,最小的这个儿子刚刚大学毕业,没找到工作,有点魂不守舍,出出进进尽量不惹人注目。他爱打网球,也有女友,两个年轻人老在地下室里打乒乓球。吉斯本就是一个小城,寂静得不得了,小儿子百无聊赖横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那小小沙发早已容不下他那巨大的身躯。嗯,这所小小的旧旧的房子应该早已容不下年轻人那颗奔腾的心了吧,他是一定会离开的,去更大的城市,奔向更广阔的未来。这正是母亲最伤感的时候,因为最后一只小鸟也要离家了。

这时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总觉得这美丽的房子和它美丽的女主人一样,总有一种让人说不出来的伤感,那伤感背后的原因是:哪怕是最美的女人哪怕住着世界上最美的房子哪怕曾经拥有过最完美的世俗的生活,也终有曲终人散的时候。

难道不是吗?安娜贝尔美丽的女房主,完美的女人,可是美丽会逝去,伴侣会逝去,孩子会离去,到最后,房子里只剩了美丽的她——她已经七十岁了,“房子如果没有孩子愿意接手,我打算把它交给政府……”她微笑着说,“现在闲的时候就去做义工。”

1969年,十几岁的年轻男子写下一首诗,题目是《美》:我所渴望的美,是永恒与生命,谁知它们竟水火不容;永恒的美,奇光异彩,却无感无情;生命的美,千变万化,却终为灰烬。

这个男子叫顾城,去新西兰的一路上我都带着他的书,一边读,一边深感命运的莫测与人生的荒芜,真正的美丽总是如此易逝又异常脆弱,这脆弱与易逝映照了人世永远不停息的循环,每个人都曾拥有小小的幸福,也最终会遇到必然的死亡,所有人都一样,《旧约》里的句子还在。生有时,死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是,美丽有时,哀愁有时,聚有时,散更有时。客厅的窗户正对大海,三百六十五天三百六十五张风景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