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的香格里拉守望卡瓦格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9 02:20:57

点击下载

作者:杨旭东,王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梦里的香格里拉守望卡瓦格博

梦里的香格里拉守望卡瓦格博试读:

内容简介

2006年,新浪博客开通的第二年,杨旭东注册了“留给自己一份柔软的心情”的个人旅行博客。十余年来,一直认真地记录着走南闯北“在路上”奔波忙碌的足迹,记录着来到这些神山圣水面前的震撼、狂喜、感动和沉思。

在路上的风景里,杨旭东独爱大山。不知不觉中,《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5年评选出来的“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南迦巴瓦峰、贡嘎山、珠穆朗玛峰、梅里雪山、稻城三神山、黄山、泰山、乔戈里峰、冈仁波齐、峨眉山)杨旭东已经拜访过九座(就差乔戈里峰)。每座高山都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和感动。

2013年开始,在朋友的鼓励下,他把近十年的博客图文整理出来,便有了这套“梦里的香格里拉”系列书的出版,分别是《守望卡瓦格博》《探秘南迦巴瓦》(尚未出版)《梦回香巴拉》《转山冈仁波齐》,共4册,近180个章节,30多万字,2000张精选的图片。其中,《守望卡瓦格博》守望的是信仰,《探秘南迦巴瓦》领悟的是坚持,《梦回香巴拉》享受的是美好,《转山冈仁波齐》呈现的是勇气。

本书是一部饱含深情的卡瓦格博游记,作者用镜头记录下卡瓦格博的美与神秘,文笔细腻,适合每一位渴望探寻梦中香格里拉守望卡瓦格博的人阅读参考。

曾经“鸢飞戾天”,

可会“望峰息心”?

终日“经纶世务”,

能否“窥谷忘反”?

也许每一次震撼的相遇,

仅仅只是相遇而已;

万一不是,

这相遇会意味着什么呢?守望,一种充满希望的痛。1重写《守望卡瓦格博》记No Zuo No Die这么厚的书稿要推倒重来,只能呵呵……

2009年的深秋,气温零下10℃,清晨五点就起床守候,第一次看见一座雪山的日照金山,无以言表……

2014年的初夏,近10万字的书稿、100多张图片,一本精心设计排版的成稿,一本进入出版社审核流程的书……

2015年的初春,一趟故地重游的惊喜,一个思考已久的“决定”,一个可能还要给很多人添麻烦的“多余”,一种要推倒重来的“折腾”……

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

重写《守望卡瓦格博》。

重写,无疑是个痛苦的事情,意味着否定,对你以前心血付出的否定。

重写,无疑是个有麻烦的事情,意味着铺天盖地的调图、文字、排版、设计。

重写,无疑是个有风险的事情,毕竟人到了这个岁数、形成了一定的定势,要有新的突破,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但是,我还是想重写。

重写的原因,不仅仅是摄影技术的进步——我知道,再优秀的摄影师也无法表现出梅里雪山的壮美。

重写的原因,也不仅仅了解此次故地重游经历了更多的故事——我知道,梅里雪山的神秘,我们凡夫俗子最多只能窥斑见豹而已。

重写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对得起读者——我知道,喜欢这书的朋友会一直喜欢,不喜欢的人拿去糊墙(他们也不会舍得花这钱)。

重写的原因,不是俺境界有了发展,更不是闲得蛋疼了,我只是想:

对得起梅里雪山;

对得起自己。

这不符合摩羯座的特质,

这也最符合摩羯座的特质。乙未年二月夜2开篇当我们为生计、生存而奔波劳累,为近在咫尺而不可即的欲望绞尽脑汁,为触不到的理想而让内心饱受焦灼时,总有人背着自己的行囊出发,走向自己的爱与路。

我,忽然想真正去一次那里——香格里拉!

已经忘了第一次看到关于“香格里拉”这个地名的书叫什么名字,只是觉得很奇怪,能有这样一个地方,值得那么吹捧,不仅仅是因为一个西方人写了一本书吧?

第一次到“香格里拉”这个地方的时间也早已抛在脑后。当时没有任何感觉,一条泥泞狭窄的主街道,两边七零八落的几栋砖房,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事了——那个时候那里还叫中甸县。我是去出差的,天下着毛毛细雨,我冷得只能吃虫草(那时候便宜)御寒……

也许是摩羯座的古板,我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很多东西,人家都不玩了,我才如获至宝般趋之若鹜:想当年许巍青春狂野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我半眼也不瞧这个小眼睛、留着长头发的“愤青”,等到人家从摇滚变成慢歌了,我忽然喜欢上了这个四十岁的平和男人,以至于神叨叨地四处求爷爷告奶奶地买他演唱会的票……

当青春激昂、应该上蹿下跳指点江山的时候,我却安静地在图书馆读了那么多书(以至于厚厚的借书卡断了三张,补卡的老师以为我经常用借书卡撬门);等到大家纷纷挤到校园“读”博士、拿“EMBA”“DMPA”(简称ED)装学者、装深沉的时候,我却开始不识时务地抛出些“信仰”“理想”等,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骗小妹妹的古老传说,“愤青”一把(巴特妈妈友情提醒应该叫“愤中”,还好,不是“粪中”)。

冷冷同学推荐了半天“魔兽”“农场”什么的,我“冷”眼相对。呵呵,不是不给面子哈,是咱的确还在慢着那半拍——不信,打个赌,什么时候你们都玩腻了,回头看看,呵呵,没准这个家伙正在“锄禾日当午”、牵着“魔兽”偷菜呢……

哈哈,收住收住,回来回来……

回到正题。

当“香格里拉”都在各种驴友的游记帖子里贴烦了,当“香格里拉”在各种摄影比赛中成为了骨灰级“垃圾”作品,甚至《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编辑都实在懒得粘贴类似于“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的陈词滥调的时候——

我,忽然想真正去一次那里:

香格里拉!

一如既往,到了哥们儿的地盘,自有哥们儿精心的安排,省了很多麻烦和消耗。尽管如此,此次出行,我仍一反常态地做了很多准备,看看我的装备吧。

问成亮兄弟借了那个大名鼎鼎佳能1Ds MARK Ⅲ。镜头也是全副武装,广角EF16-35mm f/2.8L USM;标准头EF 24-70mm f/2.8L USM;长焦EF 70-200mm f/2.8L USM;超广角14mm。

千万不要小看任何一件户外功能用品,显示温度的表可以提醒你屋子里的温度,以防冻坏你。(数字前的那个点代表负值,这是我们临睡前的室温)

机器镜头的收集自是不易,更难得的是我头一次准备了这样的零碎:偏振镜、中灰滤镜、渐变灰镜、渐变红镜、ND8,当然少不了快门线。以上设备使用情况,会随着旅途依次汇报。

临出发的前一天又去五棵松照相器材城转了一圈,买了两张32GB的储存卡,加上自己的EPSON P500移动储存器,应该够用了。

衣服方面,我很明智地带了冲锋衣+防风抓绒,还有羽绒服——后来才知道这个决定多明智!

有人说得好,写文章一定要“凤头豹尾”,所以,我很认真地写了这个游记的开篇。

撩哧你们一下(注:撩哧,东北话,有挑逗、勾引、引人深思、拨弄心弦、挠痒痒肉等意思)。

最后,显摆一下,我们这个突击队的土豪装备和我们的战斗精神吧。3快意大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一直很喜欢大理,甚至超过丽江。

相比丽江的“柔软时光”,有人说大理为“快意大理”。有时候,我就想不明白,大理和丽江相隔不远,也就个把小时的车程、百八千米的路程,但是两个地方给人的感觉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也许是丽江太有名了,特别是那个“艳遇”二字,搞得天下男男女女趋之若鹜,把清净的丽江古城“意淫”成灯红酒绿、暧昧丛生、蠢蠢欲动的一夜情“圣地”。

而大理,则在给你清净悠闲之余有一种大气爽朗的感觉。所以读大理,千万不能从《天龙八部》那里读,那是一个极大的误导。金庸大师笔下的大理故事要么是四大恶人那样的胡搅蛮缠,要么像段公子那般的死缠烂打,好不容易给男人争点脸的段王爷也就那点风流韵事,倒不如大理的女子木婉清的清丽叱咤、刀娘娘的决断干脆。

看大理,我倒觉得要从一个很“俗”的成语“风花雪月”开始。有看官说了,打住旭东,脑袋进水了吧,这四字应该是“丽江”或是“秦淮人家”适用些吧?呵呵,别急,听我细细道来。“风花雪月”用在大理,却是再恰当不过。所谓“风”,是指大理地处下关,正好位于西洱河峡谷的口子上,终年大风不断,据说一年之中大风有300天以上,本地人有“风进院墙把地扫”的说法。故下关有“风城”之称,人称“下关风”。上关是一片开阔的草原,鲜花铺地,飘香十里,姹紫嫣红,人称“上关花”。雄伟壮丽的苍山山顶终年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人称“苍山雪”。而“月”就是洱海夜间月亮的倒影。洱海风光秀美,每到月夜,水色如天,月光似水,非常漂亮,人称“洱海月”。“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合称大理四大美景,唱绝天下。

所以,当你独行于此,背靠苍山雪,上悬洱海月,面迎下关风,忍不住豪情四溢,难道不会一声断喝:拿酒来!(如果再有上关花般的红颜知己相伴,岂不过一把萧峰大侠的瘾?!咳咳……)

上面说的是故事了,真正的大理,给我的感觉确实不一般。

有了苍山,便多了很多雄性的厚重威武。

有了洱海,你会喜欢她的岁月静默,现世安稳。

刮起了风,你便有了云朵飞翔的天空,地中海一样明亮的阳光。

芬芳娇艳的茶花、三角梅点缀于白墙青瓦、点缀于白族姑娘的头帕,更点缀在你的心头。

洋人街的千姿百态、金发碧眼给你一个恍若异国他乡的惊喜;古砖墙下,浪迹古国故都的大街小巷,痴迷于道听途说的旧事遗梦。

晨曦里,大理三塔崇圣寺千年的钟声回荡于你心间,夕阳下,蝴蝶泉边的美好故事宛若昨天……

是的,大理犹如一方净土,且多一分禅意,一分侠气,还带点书卷气。不太喧闹,也不太荒僻;不太流俗,也不太隔世。

在这里,你可以充分领略孤独和自由、浪漫和现实相容的人生角色;也可以找到那份身心的归宿;在这里,你会忽然顿悟宠辱不惊的真谛。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下次去的时候,别忘了“浮上一大白”大理的啤酒——“风花雪月”——一醉方休如何?4艳遇丽江记得在飞机起飞的那一刹那,忽然有了一种想写一点东西的冲动。也许,是为下次再来找一个很好的借口。还记得那句话吗?“不在丽江,就在去丽江的路上。”心我,是在寻找那美丽的一米阳光?还是在寻找一种和我的灵魂贴近的东西?是在寻找生命中的那个她?还是在寻找我自己,那迷失的自己呢?

独自走过丽江的山山水水,一切如歌如诗的往昔,在山水间缥缈游移。

经过那个地方的人,总有依恋的感觉;读过那段时光的人,总有回忆的冲动。

在那里,让人心动的不只是闲暇柔软的时光,如果用心去看每一个很小的细节,你会越发地贪婪:在街头徘徊、在酒吧放纵;或是无心恋战时晒着太阳看看小桥流水、看着当地人懒懒地移动;没有忧愁,没有烦恼……

我之所以热爱并穿行其间,不仅仅是为了那些可以描绘的景物,那些奇峰、怪石,那些好山好水。在那样的时刻、那样的空间,我更可以感受到远离卑琐,远离尘嚣的山水意境。全部的愿望简单到只能够沉默,心智变得非常单纯,淡淡地看着眼前的事。

那其实是一种忧郁的感动,一种无奈无助之后的顿悟——它更接近于生命的本质。

丽江不是故乡,只是那个心里一直想要去的地方。晨曦不过是走向坟墓,何必那么匆忙。

早晨的古城静谧得几乎冷清,只有稀稀袅袅的几个人,几乎所有的店铺都没有开门,一排排的六合门紧闭着,似乎背后都关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让你得以有一点想象。石板路反射着微弱的光,如梦如幻。有人说,丽江骨子里就有一种落寞的感伤:会让时间停顿,会让光阴静止,一如这晨曦穿过深深的古巷,静静地停在这街边的叶子上。

早起的桥也沉默地盯着水面,任水潺潺从身下流过。水是亮的,在微亮的天光映照下,显得更加柔和,但它又分明在唱着一首唱了千万年的歌。

偶有一两家早起的咖啡馆里放着悠悠的布鲁斯,那从容舒缓的节奏和着酥油茶的香一起升腾,渐渐地融化在古城中,使古城的清晨别有一番情调。

在这样的时分,我一遍一遍地深深呼吸丽江清晨那安详的空气;一步一步伴着古城在慢慢地走,从过去走向未来。

忽然间,我恍然大悟:福克纳为什么一生都不曾离开他的小镇;也明白了洛克为什么宁愿死在玉龙山下的花丛中——“不过是走向坟墓,何必那么匆忙。”桥一直很喜欢桥,因为它能连接彼岸,互通心意,寄托希望。

丽江最多的就是桥。

让我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如今,“小桥流水人家”还在,只是“断肠人在天涯”却无影无踪了——在丽江的街头,所见的都是快乐的人,不论是黑头发、黑眼珠的,还是黄头发、蓝眼珠的。

古城的桥有76座,随意得很,它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在还来不及感觉它存在的时候,你就路过了。

站在丽江那些小小的、各种各样的桥上,看倒映着灯笼和杨柳的流水哗哗流过,看流水两岸古色古香的房子,心里会充盈着一种怀旧的情绪。

桥下便是一条条在古城内绕万户、润众生,蜿蜒缠绵的潺潺清流,耐心等,恬谧看,它们欢快地穿街过巷,倏地又在某个墙角屋下一泻而出。当地人告诉我:如果你在古城里迷路了,不用着急。只要逆溪而上,一直往前走,就能走出“迷宫”。

我试了试,真的。

清晨,一个人,站在散发着清新潮湿味道的古桥上,静静地看着雪山之水汩汩流过;想起一些人、一些事,一不小心,就会在桥上呆立很久。

风起了,脉脉地听,她的喁喁私语,是小城尚未诉说的故事,是古镇隐约迷离的传说。

末了,一并遗忘在水里。古巷慢慢地踱在古城的小巷中,才能体味到古城的真貌。

古镇的小巷应该说是四通八达的,或伴水而走,或拾阶而上,或延壁而行。熙熙攘攘的人群来了又去,灯红酒绿的酒吧亮了又灭……而小巷依旧静静的,包容着,等待着。

小巷里铺的都是石板路,磨光的石面上有五颜六色的图案。这是用当地一种叫“五花石”的天然石料铺成的,清亮光洁,尤其在雨后更显得平滑光亮。

我喜欢,一个人走在这样的石板上,认真地用脚步丈量着分与秒的距离;或是披着细雨,伴着玉珠落在玉盘的清响,拾阶而上,探寻古巷深处的那人、那屋——还有更多神秘、狭窄的水巷,那溪的尽头,忍不住要留给你无限的遐想——是否,是否真的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所以,在回来后的日子里,总是恍惚地又走在古城那用青石板铺成的路上,看着清澈的流水中那长长的碧绿的水草,逆流而游的鱼,那小桥流水人家,沿溪的一家家小酒吧,一间间小店铺,悠闲的人……而心痛,扑簌簌地散落一地。客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丽江古城内的客栈大多是经典的纳西民居,青瓦白墙的浑朴、红门紫廊的玲珑,各有各的特点,不着急的,多走走、多看看。

有的客栈,不好找,过了桥、拐了弯,溪水的尽头、古树的背后,却又别有洞天,颇有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味道。

有的客栈青檐木屋,树影婆娑,推开窗,却小桥流水,夕阳斜照;入夜了,秋色如水,红星点点,微醺归来,寂寞排山倒海,伴你不眠的唯有这涓涓的流水。

有人曰:逛丽江不住古城,而住新城宾馆的话,实为排行古今四大俗之二:仅次于“焚琴煮鹤”。

阳光中,青瓦白墙的门面,绿荫乱红娴熟地从墙头探出来,又自顾自投下喧闹而寂寞的影子,细细地体味,却又有了一种别样的古朴和安逸。

碧空里,白云几许;柳荫中,青瓦红橼。古巷的尽头,柴扉微掩,那颗远行流浪的心,是否找到了自己企盼已久的家?

斜影下,红色的灯笼于轻风中微微晃动;墙壁上,纳西族人的东巴图腾神秘而悠远。风吹动衣襟,咖啡的芳香和天籁般的纳西洞经音乐一起在空气中弥散,更给古朴的客栈平添一抹宗教的色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