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青少年的100个未解之谜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0 01:24:16

点击下载

作者:竭宝峰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激励青少年的100个未解之谜故事

激励青少年的100个未解之谜故事试读:

前言

《激励青少年的千万个传奇故事》共收入十个方面的内容:《激励青少年的100个爱国爱民故事》:全书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这些人物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歌颂了他们的高尚情操。通过这些故事,可以激励读者,特别是儿童少年的爱国热情,让他们从小以这些英雄人物为榜样,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立下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宏伟志向。《激励青少年的100个时代楷模故事》:在建设祖国的伟大进程中,这些无私奉献的爱国者一心一意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在普普通通的工作岗位上,他们谱写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篇章,本书生动介绍了他们开拓进取、一心为人民、廉洁勤政、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激励青少年的100个民间传说故事》:影响深远的民间传说常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并在流传过程中提炼加工,民间传说往往具有传奇的特色,故事情节既与人间现实有直接的联系,其发展又合乎生活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偶然、巧合、夸张、超人间的情节来引起故事的发展,从而使真实情景和奇情异事达到了有机的统一,既富于生活气息,又离奇动人,民间传说的创作特色,为小说、戏剧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激励青少年的100个奇妙传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民间文学与小说故事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民间传说涉及国家民族的大事、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文化创造、杰出人物的贡献,以及家庭、婚姻、民间的风俗习惯等方面。含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代名女、帝王将相、诗联趣话、现代故事、爱情故事、校园故事、传奇故事等。《激励青少年的100个经典战争故事》:战争,不单单是为了争而战,战争的意义比它本身更重要、更耐人寻味,战争不仅是将士之间力的较量,还是策划者之间思想与智慧的较量。战争是人类长久的话题,尤其是那些激烈而又充满智慧的战争往往最能打动人的心灵,因为那是很多人用自己的身体、灵魂、生命铸造的历史精彩。那么请你锁定本书的上百场经典战役的精彩,也祝愿未来将是一个永远没有战争的时代。《激励青少年的100个传奇英雄故事》:为了宏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的传统美德,编者从各个历史时期,从不同角度,精选了我国古代数十位传奇英雄人物,编辑此书,尽可能再现其成长经历和丰功伟绩,谨以此奉献给广大的青少年读者。《激励青少年的100个名人传奇故事》:这是本非常有趣的书,凡读了的,一定会被其中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所吸引,从中了解历史知识,知晓名人逸事,拓展思维方法,采撷精神食粮。书中的故事有美丽的、丑陋的,有励志的、愤发的、有忧愤的、感慨的、有讽刺的、嘲笑的……对青少年朋友有启迪人生的价值。《激励青少年的100个逸闻趣事故事》:历史上的名人总有很多被有意无意丢弃的“边角料”——逸闻趣事,这些往往能以小见大,钩沉诸多历史的生机和真实。本书录介了历史上一些名流的趣闻掌故。这些特殊人物的非凡人生,让读者在一窥历史真相的同时,又领略到无限乐趣。

本书由竭宝峰任主编,齐放、贾秀娟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有杨家旺、李祥、王胜等同志。

本书编纂出版,得到许多领导同志和前辈的关怀支持。同时,我们在编写过程中还程度不同地参阅吸收了有关方面提供的研究资料、历史资料。在此,谨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书出版的领导、同志一并表示谢意。

本书在筛选编写等方面,由于时间短、经验不足,可能有不足和错误,衷心希望各界及读者批评指正。

大西洲

柏拉图笔下的圣地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在他著名的对话录《第迈欧斯》和《克里蒂亚斯》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地方:“在海格里斯神柱之外的滔天海洋中,有一个名叫亚特兰蒂斯的岛屿,它人口众多,城市的屋顶用黄金砌成,它有着强大的舰队和军队……”柏拉图还写道,这个神奇的国家是一个伟大而繁荣的中央帝国,它由12个附属国组成,包括太阳之国、月亮之国,黄金之国、象牙之国等。整个中央帝国的面积达到200万平方千米,四面的国家都向它朝圣。他们建造庙宇、港口、船坞,他们在海上架起桥梁,将各个岛屿联结起来。帝国的贸易十分发达,岛屿及运河中停放着密密麻麻的船只,到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亚特兰蒂斯帝国不仅拥有高度发达的物质财富,他们还有着高度文明的精神文化。他们具有天生的美德,举止优雅、慷慨大方,惊人的财富并没有使他们纸醉金迷、纵情声色。然而,柏拉图笔下的这个令人羡慕的神仙国度在一度的繁荣后,却遭受了厄运。亚特兰蒂斯帝国开始走向堕落,邪恶充斥了整个国度,天生的美德不复存在,人们越发贪得无厌、卑鄙无耻,宙斯神看到这一切,决定对亚特兰蒂斯施以惩罚。于是,滔天的洪水和毁灭性的地震接踵而来,亚特兰蒂斯顷刻之间消失在大西洋中。据柏拉图推算,亚特兰蒂斯存在的时间距今13000年左右。

柏拉图所勾画的这一个国度,后来被人们称为大西洲,人们对大西洲故事既惊叹又疑虑,会有这样一个地方吗?柏拉图所说的到底是历史还是神活?然而,柏拉图却言之凿凿地表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是他的祖父从一位埃及祭司那里听来的,为了验证此事,柏拉图还身体力行地进行了多方考察。大西洲设想

基于柏拉图的威望以及他本人对此事的关注程度,世人一直对大西洲之说抱有浓厚的兴趣。人们费尽心思地期望找到那片神奇的大陆,对大西洲做了种种的设想与猜测。

有人说,人西洲在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在一次铺设大西洋海底电缆的时候,人们发现亚速尔群岛一带海床的形状与众不同,它的形态仿佛更像一块陆地,而不是海底岩石。这块海底高原的形状、大小与柏拉图描述的大西洲极为相像,在海下拍摄的图片中,似乎还能看见古代城墙的影子。

有人认为,大西洲在希腊南端的克里特岛。1905年,英国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上发现了米诺斯文化遗址。米诺斯文化达到了令人惊讶的水平,它的建筑业、手工业、冶金业已经远远走在了当时的世界前列。然而,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米诺斯文化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火山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啸摧毁了,这样的命运与大西洲何其相似!于是,许多人不得不将其和大西洲联系到一起,然而,这种说法却有一个致命的疑点,即柏拉图记载的大西洲距今13000年,然而,米诺斯文明约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这中间相差岂是毫厘。

还有人认为,大西洲在巴哈马群岛海域。在巴哈马群岛海底,有形态不一的几何图形城墙,长约几百千米,全部由大石块所砌成,还有几个码头和栈桥的痕迹,像极了大西洲港口。

还有人认为,大西洲在高加索地区,后来沉入了黑海海底。

有关大西洲的各种观点不胜枚举,随着考古的发展以及海下遗址的大量发现,人们越来越相信这位以理性主义而闻名全世界的哲学家柏拉图所描绘的大西洲确实存在过。只不过在人类的科技以及认知还未达到一定水平之前,大西洲,这块神秘大陆,只能永远地对着我们扰抱琵琶半遮面了。

木乃伊神话

木乃伊的神话

古埃及是个神圣的精神国度。古埃及文化的神秘源于古老的信仰,金字塔的奇迹、狮身人面像的传说无不诠释着埃及这个古老的国家,而木乃伊更是将其渲染得神秘莫测,古埃及人就是用这些木乃伊,对有限的生命发起了无限的挑战。木乃伊是指长久保存下来的干燥的尸体。木乃伊因为其笼罩的神秘感而激起人们丰富的想象,以至于它经常成为现代鬼片的主人公。在古代埃及人看来,人一旦死去就会分成几部分,首先是人的身体,其次是人的魂灵,然后是死人的精灵,古埃及传说中精灵就是一种长着人头的鸟。魂灵和精灵合二为一,就会转化为神圣的光体。古埃及人认为,要完成这最后的转化,就要把死者的尸体制作成木乃伊保存下来,然后通过祷告和祭祀,死者的精神也会保存下来,这些都得以顺利实现的话,死去的人就会重生。古埃及的传说中充满了智慧与灵感,深奥的神学与宗教无不在抽象之中体现着现实。埃及人笃信万物有灵,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能够复活,直至永生,这种观念深刻地反映在埃及古老动人的传说之中。相传埃及有一位英雄叫做奥西里斯,他是埃及人的国王,其父是地神,其母是天神。他多才多德,教会人们种地、冶炼、酿酒,深得人心。奥西里斯有个弟弟叫做赛特,他十分嫉妒哥哥的威望和地位,于是千方百计地想害死哥哥夺取王位。一天,赛特举办了一个大型的酒宴,并请奥西里斯前来赴宴,席间,他搬出一个十分华丽的箱子,说谁能够躺进这个箱子,就把它送给谁。许多宾客都试过了,但都不合适,轮到奥西里斯的时候,他刚刚躺进,赛特就狠狠地盖上了箱子,并立即锁了起来,将其投入尼罗河中。奥西里斯死后,他的妻子伊西斯苦苦寻觅,终于找回了奥西里斯的尸体,并把它安置到了安全之处。可是赛特知道后,连夜偷走了尸体,并残忍地将尸体分割成14块,抛撒在不同的地方,以防奥西里斯复活。但伊西斯还是再次寻回了尸体,并秘密地藏起来。后来奥西里斯之子荷鲁斯长大之后,他打败了可恶的赛特,夺回了王位,并且和母亲一起将奥西里斯的尸体重新拼了起来,在神的帮助下,奥西里斯复活了。复活后的奥西里斯成为埃及的主神,不过奥西里斯复活在阴间,审判死人,保佑人间。后来,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的神话被埃及的法老所仿效并传至民间,来宣传法老是永生的,为此法老需要保证自己尸体不腐烂。放进金字塔,继续在阴间的统治。埃及人相信死只是灵魂暂时离开肉体,它最终还是要降临,那时人就会复活。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埃及人才热衷于制作木乃伊。当现代人发现木乃伊

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巴赫里也绿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木乃伊之城。巨大的墓地伸展在3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这个大墓地可以容纳1万多具尸体。截止到2000年,在这里发掘出来的木乃伊就达到了105具,有些木乃伊包裹着一层薄薄的金箔,有一些装饰着饰物,更多的是简单地包裹在白色亚麻绷带里。大多数木乃伊还保存着人的样子。他们的皮肤已经黝黑,呈现古铜色,有的有皱纹。他们的姿势犹如陷入睡眠,既不使人害怕,也不令人恶心。有的在微笑,有的很沉静,皇室的男性木乃伊通常把双臂交叉地放在胸上,而女的则把双臂放在两侧。1798年,拿破仑率军入侵埃及,当他们面对发掘出来的木乃伊,无不啧啧称奇。木乃伊生动的脸仿佛还有着皮肤的弹性,他们的鼻子、耳朵、嘴唇,脸颊一一可辨,端正的脸孔没有丝毫变形,这些木乃伊仿佛只是稍作休息,在不久的将来还要复活一般。

法国人对埃及的征讨把埃及文明带到了欧洲。他们占领了埃及的土地,而欧洲一夜之间却沦为了埃及的狂热迷,传说,拿破仑竟然用木乃伊来装饰客厅,埃及边境也兴起了买卖假木乃伊的行当,一具高达150美元。木乃伊制作方法

那么,木乃伊是如何制作的?被誉为“历史之父”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公元前5世纪写的关于目睹古埃及人保存尸体的经典著作中,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制作方法。

第一种方法,也是当时最完美的办法。古埃及人首先用长长的特制的细铁钩深入死者的鼻孔中,穿过眼睛后面的筛骨,进入头颅,从中一点一点掏出部分脑浆,然后把已经配好的药材汤剂灌进已经被掏空的脑壳中,用来清涮大脑及其他铁钩碰不到的部分。紧接着,由一名经验十足的刀匠,用一把锋利的石刀,在死者的腹部切下一个12厘米长的口子,运用铁钩等其他工具将内脏全部取出来,腾空腹部后,再用椰子酒和捣碎的香料灌进腹部进行清洗。之后,将没药、桂皮、乳香及其他香料填充到空空如也的腹中,再把切开的口子仔细地缝上。这就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将已经缝好的尸体浸泡在碳酸钠溶液之中,到一定期限后(一般来说是70天左右),再将尸体提取出来,用水将其清洗干净,然后,用长长的细麻布绷带将尸体从头到脚细细密密地缠绕起来,再在绷带的外面涂上一层厚厚的树胶,加以固定。前两步的处理,基本上由社会上的专业人员在类似木乃伊制作作坊里完成,接着第三步的处理,则由亲友完成。亲友将缠绕好的木乃伊放置于已经购置好的人型棺木中,抬入墓室,立于墙壁。至此,木乃伊的制作大功告成。这第一种制作方法,工艺复杂,制作精致,效果较好,一般来说,只有富裕人家才用得起。

第二种方法,相比第一种方法,稍微简单,一般被中等阶层的人所采用。首先,人们用类似注射器的工具将一种油脂注射到尸体的腹中。注射一般是从肛门而入,油脂进入身体后,要立即堵住肛门,以免油脂回流。第二步,把充满油脂的尸体浸泡在碳酸钠溶液之中,泡满一定日期后,将油脂倒出体外。由于油脂的作用,整个内脏都被融化了,变成了液体一起流出体外。而在碳酸钠的作用下,肌肉只剩下了皮与骨骼。与第一种方法不同的是,第二种方法既不需要切开尸体,也不需要掏空内脏。最后,就是把尸体交给家属,放入墓地。整个加工过程就此完成。

第三种方法,就更为简易粗糙了,不难猜测,这是给低下层人士所使用的制作工艺。制作人将尸体的腹部用一种洗剂清洗一遍,然后将尸体放在碳酸钠溶液中泡上70天后,就完成了整个流程。这种方法,显然对于尸体内脏的清洗不够充分,表面也没有做处理,因此,往往封存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基本达不到长久防腐的目的,尸体不久就会慢慢地烂掉。后世存疑

如何防止遗体的腐烂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普遍的话题。人体四分之三是水分,如何将水去掉而又不伤害肌肉组织是木乃伊制作的秘密。人们始终没能从科学角度上解释古代埃及人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将防腐技术运用到如此尽善尽美的程度。对于古代埃及人所使用的防腐物质的确切组成成分和他们所运用的处理尸体的外科技术没有任何资料可供查阅。许多专家对木乃伊进行解剖和检查,取样和切片,他们一边参阅古代文献,一边不断地化验分析。有人说,古埃及人是天才的化学家,他们掌握了尸体防腐的绝妙配方。这配方也许是芦荟,也许是蜂蜜,也许是白兰地之类的酒,也许是碳酸钠,碳酸氢钠、盐和硫化钠的混合物。近代一些学者认为,埃及人可能使用了一种自然物质乾泡碱,它含有氧化碳和氧化钠,将之堆放在尸体四周经过30天至40天后可将人体水分吸干。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古代埃及的木乃伊进行研究发现,数千年前的埃及人防止腐烂、永久保行的秘诀是用从中东地区搞到的石油中提取出来的焦油。他们从保存完好的木乃伊中提取出了焦油分子,而焦油有着天然的水封防水作用。

摩亨佐·达罗城

死亡之丘,骷髅满城

摩亨佐·达罗城位于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境内,距今3600多年。1922年,印度一位考古学家在一次探险中,猛然闯入这片古城,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呆了。这是一个曾经相当繁荣的城市,占地面积足足有266万平方米。整个城市呈长方形,由两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坐落在西部的上城和坐落在东部的下城。上城和下城的街道均呈格状分布,其中不乏一些各种走向的宽阔大路。城内建筑物井井有条,从建筑物的材质和附属设备来看,城市有着分明的等级之分。上城的四周修建了护城墙,紧挨着城墙的是一道道的战壕,城墙上端还设立了一排排的瞭望楼,这显然是为了防止外敌入侵所建造的一系列保护措施。上城内还建有许多开阔的公共设施,如高塔、庭院,四周环绕大柱子的厅堂以及著名的摩亨佐·达罗大浴池。摩亨佐·达罗浴池面积辽阔,大约有1063平方米,做工十分精细,内部由砖烧成,表面和地面全部盖上沥青,再以石膏磨死缝隙,十分坚固、密不漏水。而浴池的旁边则修建了一排排的小房间,独立而各自有排水系统,应该是用作单独的洗浴。浴场东北部修建了以一个大厅为主的建筑群,南部耸立着类似于会议厅的另一组建筑群,不难看出,浴池似乎还带有某种宗教或者政治意味。考古学家猜测,摩亨佐·达罗大浴池应该是居民宗教活动场所,他们热衷于洗浴,除了清洁之外,应该还和西方宗教中洗礼的意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城里的住宅宽阔明亮,几乎每家都有庭院,围着庭院的是一圈起居室。从以上种种来看,上城居住的应是宗教领袖以及国王贵族。即便已经是一片荒废之地,但是也不难看出城里的居民生活舒适,城市整洁而安静。而下城相对来说,则朴素简陋了很多,房屋窄小而矮,七零八落地坐落在各个角落,道路狭窄,无下水道,也没有浴池,这些城区显然是下层劳动人民的居所。从上下城的情况对比来看,摩亨佐·达罗城的贫富差距很是悬殊。

除此之外,考古学家们还从城中发掘出大量的青铜器,这说明他们已经具备相当水平的工艺雕刻技术。铜制的不仅有匕首、箭镞、矛头等武器,也有镰刀、锯子、斧、凿、鱼钩等生产工具。除了铜器,他们也掌握了金、银,铅、锡等金属的加工技术,金银制品已经能够做出精美的项链、耳环等首饰。另外,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它们制作精美,刻以美丽的图案。而且,在出土的遗物中,有很多都刻有文字、符号,显然摩亨佐·达罗城的人们已经使用了语言文字。

摩亨佐·达罗城靠农业为生,栽培的作物主要有大麦、小麦、豆类、芝麻、蔬菜,有的地方还种稻子。城里还盛产果树、棉花。城里的人们驯养多种家畜,比如牛、猪、狗,驴等,此外还饲养家禽。

然而更让人震惊和费解的是,在这一片祥和宁静的城市中,考古学家却在废墟中发现了数目惊人的骷髅骨架,大约有四五万具尸首。他们形态各异,从死去一瞬的姿态来推断,有的正躺在家中睡觉,有的正在大街上闲逛,有的在浴池边嬉戏,有的正在田里做活,他们死时的一刹那仿佛被定格。整个城市几乎是同时死去的,好像遇上了什么措手不及的灾祸,甚至来不及多作反应就于顷刻间毙命了。并且,城中留有明显的爆炸过的痕迹,最严重的地方已经夷为平地,一座安详宁静的城市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化为一片废墟。城毁人亡,疑团重重

于是,人们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死亡之丘。这座城市为什么会在顷刻间城破人亡?他们究竟遭遇了什么不幸?人们纷纷做出种种推断。

有些学者认为让摩亨佐·达罗瞬间毁灭的是洪水之灾。他们推测,当日一定是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水,很有可能就是由于印度河的改道造成了河水泛滥,洪水从上游奔泻而下,瞬间就将这座古城淹没了,所有的居民还来不及逃生,就已经死在洪魔之下,古城也被洪水摧毁。这种说法显然存在致命的漏洞,而纷纷招来其他学者的质疑。质疑者指出,如果是洪水泛滥,那么城里的人应该是被洪水冲走而不见踪影,或者是被洪水卷带着送到某一个集中的地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分散在街道,家中、郊区。此外,城内出土的各种生活用品、器具等也看不出这座城市曾经受过洪水的浸泡和侵袭。

有些学者认为死亡之丘的杀手是大规模的疾病。他们说,摩亨佐·达罗城一定是爆发了一场急性大瘟疫,造成了全城居民无一幸免。这种说法也马上惹来反对之声,因为无论多么厉害的瘟疫,总要有个发病、传染、死去的过程,而城中的现象表明,这些人都是死于同一天的同一时刻,并不符合发病的时间规律。况且,有些人当时还在嬉戏或者做农活,怎么看也不像是生了重病的样子。此外,在经过医学家对这些骨骼的鉴定之后,表明城中的居民并无重疾在身。

还有些学者则提出,死亡之丘是毁于侵略战争。他们认为,当时一定是有外来的侵略者进行屠城,城中居民死于外族的大屠杀。这种说法也是疑点重重,首先,如果真的有人屠杀摩亨佐·达罗城,为什么在屠杀完之后不占有他们发达的城市系统,享用资源,而非要弃城而去呢?历史上的各种侵略之战往往都是出于巧取豪夺的目的,因此,这显然有悖情理。其次,从街上行人悠闲的姿态来看,也完全不像是遭受战争的样子。再次,即便是真的有人屠城,然而又能是些什么人呢?什么人屠城之后,也同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最后,根据医学家的鉴定,并未在居民的骨骼中发现兵器击伤的痕迹。

还有一些人则提出了核爆炸一说。他们认为死亡之丘毁于核爆炸。首先,城中发现了明显的爆炸痕迹,从周围的现象来看,爆炸中心夷为平地,损伤最惨重,自中心向四周爆炸威力逐渐减弱。这符合核爆炸的规律。其次,科学家对中心废墟做过测量,发现它当时的熔炼温度达到1000多度,这不是普通的火灾能达到的标准,很有可能是源于一次大爆炸。再者,城中居民几乎死于同一时刻,这也只有较大范围的大爆炸才能有这么迅猛的威力。此外,当时还有一些科学家在城中捡到很多非常特别的小熔块,后来日本长崎、广岛原子弹事件后,人们在这两座城市也发现了一些同样的小熔块。这种说法得到许多人的认同,而且还有人举出一些神话传说来加以佐证。他们举出,在古印度的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曾经描绘过这样一个场景:远古的印度,发生了一场大爆炸,无烟的大火腾空而起,光芒四射,白色的极光,银灰色的云,仿佛黑夜中的白昼,游鱼被煮熟,河水被煮沸。这种情景,简直和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等现象不谋而合。这种说法固然有它的道理,然而,在那遥远的远古时代,怎么会有原子弹的产生呢?

还有人认为,死亡之丘死于一场自然现象。他们说,在宇宙的大气中,在某种物理条件下,会形成一些比较活泼的微粒,伴随着这些微粒产生的还有一些毒气,当微粒和毒气越来越多,就会发生爆炸,一个个的微粒就像连环的锁链一般,逐渐被引爆,由此产生的巨大能量足以摧毁一个城市。然而,这种说法也没有什么说服力,微粒的爆炸实在是概率极小的事情,而且也没有什么可以支持的证据。

种种猜测层出不穷,但是都没有较为可信的结论。摩亨佐·达罗城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谜,它困扰了科学家近百年,被科学家们列为世界三大自然科学之谜。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解开谜团,还死去的摩亨佐·达罗城人一个真相呢?

古希腊雕塑

裸体艺术的发展

公元前26世纪至前12世纪,古希腊正处于爱琴文化时期。以克里特岛为中心,古希腊地区的建筑、雕塑和壁画开始频繁出现裸体形象,但是很可惜,这个时期的裸体艺术作品只有极少数存留至今。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古希腊文化又迎来了荷马时期,在这个时期,裸体的雕塑时有出现。进入了公元前7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风时期,古希腊社会陷入了动荡,战争时有发生,但是男子裸体雕塑开始大量地出现,成为一种风尚。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古希腊文明进入了古典时期,这段时期被认为是人类裸体艺术创作的黄金时代,古希腊的裸体雕塑不但在数量、规模上有所增加,而且在创作上更加注重人体解剖的准确、比例的协调和造型技巧的运用,裸体艺术日益趋向完美和成熟。传世的杰作

古希腊裸体艺术的盛行造就了一批杰出的雕塑家和传世精品。例如古典时期的米隆,他的《掷铁饼者》刻画了一个裸体竞技者正运足力气掷出铁饼前的一瞬,整个人物的重心落在右脚上,全身绷紧的肌肉仿佛蕴藏着一触即发的力量。又如古典时期的大雕塑家波留克莱妥斯,他的《持矛者像》描绘了一个肩扛长矛、外表沉静肃穆,但是体内蕴藏着蓬勃青春张力的裸体战士,其健美的身材被认为是古典裸体雕塑的标准体型。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古希腊裸体艺术的代表就是《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断臂维纳斯,这尊雕像被认为是人体雕塑最完美的绝世佳作,爱神维纳斯优美的体态令人叹为观止,被法兰西公民视为国宝。在世人的眼中她是被这样描绘的:“她全身散发着一种至善至美的风韵,略呈鹅蛋形的脸盘上有着光洁的宽额,下弦月似的细柳眉,秀美的嘴唇,显露出一种端庄纯正、不卑不亢、不媚不俗的高雅气质,袒露的胸脯高耸着一对女性美的双乳,显示了女性的青春活力和独有的丰采,由此构成的曲线和微微倾斜的腰都给人一种妙不可言的律动之感,更给人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圣洁感。”维纳斯像融合了古希腊雕刻中的优美和崇高两种风格,以其造型的雄劲空间体量与女性人体的柔美抒情的完美结合展现出艺术的永恒魅力。

古希腊仿佛对人体形态有着特殊的,高于其他民族的审美意识,他们把人体美表现得集宇宙万美中之大成,形成了世间无与伦比的至高之美。古希腊人在裸体艺术的表现形式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威兰德在《论古希腊艺术家的理想》一文中这样评价道:“古希腊艺术在裸体形象方面的处理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因为这一艺术形象几乎随处可见。他们可以见到那些最优美的体态,不受任何衣物的遮挡,动态逼真,竞技动作千姿百态,富有整体造型美。”钟情裸体为哪般

古希腊裸体艺术除了给后人创造了不朽的艺术价值外,还留给世人一个不解的谜团,在21世纪的今天,提到裸体艺术,世人甚至还有几分禁忌,为何在几千年前的古希腊,裸体艺术竟然如此风行?多少年来,人们纷纷揣测其中原委,有几种说法颇为大众所关注。

宗教影响说。有人认为,古希腊人崇拜裸体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古希腊人信奉神灵,认为人间一切皆由神灵主宰,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希腊人那样对神和神话如此醉心。古希腊的神灵多得数不胜数,可以说是众神之乡,有爱神、战神、酒神、智慧之神、文艺之神、命运之神、复仇之神,还有山川河流之神、风雷日月之神,古希腊的人们常常采用祭祀的方式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并祈求神灵的保护。也许是为了表现虔诚,在祭祀仪式上,古希腊人们总是赤裸躯体,于是裸体艺术自然而然地盛行起来,而且,占希腊众多雕塑的原型正是这些神灵。

军事影响说。然而,也有人说古希腊裸体艺术的盛行和社会军事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在古希腊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希腊人建立的城邦政体具有原始民主政治色彩,奴隶享有一定的自由,是自由民,城邦制国家中的奴隶主穷兵黩武,常常通过对外侵略来增加财富和奴隶,因而古希腊战火频频。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古希腊人尚武好斗、英勇顽强。无论是御外还是侵外,都迫切需要强壮的体魄。因此,古希腊男子,自幼就经过严格的筛选,男婴若有生理缺陷,一经查出,即被处死。男童七八岁起就开始长时期的军事操练,青壮年更是逃不脱没完没了的赛跑、跳跃、摔跤、拳击等角斗训练。为了防止奴隶外逃或比武时私挟凶器,许多活动都是脱光衣服赤身裸体进行,长此以往,渐成习俗。

体育事业影响说。古希腊人沉迷于各种体育竞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的国际体育第一盛典——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流传下来的。每逢佳节或重要日子,古希腊各城邦都会由皇帝、贵族牵头举行热闹非凡的体育竞赛会。那些活跃于竞赛会上的青年常常以肌肉健美、体魄强壮的健美之身博得观众的热烈喝彩,对那些比赛中技巧高超的优胜者,人们常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而那些在体育竞赛中身体健壮、技艺高强的小伙子往往成为女性垂青的目标,优胜者会被狂热的观众视为英雄,会被簇拥的人群高高抬起来进行全城游行。因此,激动人心的体育竞技成了古希腊男子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成为了青年男子从中发迹,名扬天下以获取名利的最佳良机。古希腊上上下下对体育竞技的爱好逐渐使得人们对健美的体魄、强壮的身材热爱至极。据文献记载,在当时举办的各种运动会上,青年男女常常脱光衣服,显露出自己健美的曲线来赢得更多的喝彩和人气。因此,古希腊艺术以强健的青年裸体为创作对象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这从著名的雕塑名作《持矛者》、《掷铁饼者》中就可略见端倪。

性意识的体现说。古希腊这种以裸体为美的习俗也有可能是源于人类性意识的展现和对生殖器的崇拜。希腊艺术中的裸体人物,一开始都是伟岸的男子,后来也出现了柔美的女性。裸体象征着缔造生命和无穷尽地繁衍后代,古希腊人对于生而为人所拥有的性以及生殖的能力自我欣赏和崇拜,古希腊人丝毫不以性器官为耻辱,反而怀着最朴素的虔诚畏惧之心。在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古希腊将这种心理升华成为一种美的意念,并以雕塑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当然,除了这几种说法之外,还有人指出古希腊裸体艺术的盛行和自然环境有关。地中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温润气候,风和日丽,四季如春的自然条件使裸体者不至于因寒潮的侵袭而致病。还有人提出,古希腊最令人尊敬的英雄之一,被供奉在宙斯神庙之前的大力士海格力思总是裸体的,于是人们出于对他的崇拜而纷纷效仿,于是裸体风行。

还有人提出,有一次一位叫奥耳士波斯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脱掉身上仅着的衣物,当他赤裸着躯体继续向前奔跑的时候,在场的人都为他健美的姿态所震惊,从而开创奥运会裸体竞技之风。也有学者提出,裸体盛行是由于古希腊人对于平等的追求。古希腊人觉得大家彼此都是平等的,人的高低贵贱与各种身份差别在人们剥光衣服以后就不存在了。

美丽的古希腊,它太多的神奇和传奇是无法超越和比拟的,面对古希腊,后人能做的似乎只有仰望和赞叹。

特洛伊战争

特洛伊的神话《荷马史诗》中说,特洛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初。这时正是迈锡尼文化末期。关于战争的起因及结局,传说是这样的:古希腊国王佩琉斯和爱琴海的海神涅柔斯的女儿忒提斯结婚时,奥林匹斯山的众神都被邀请参加婚礼,唯独忘记邀请“纷争女神”埃里斯。埃里斯就偷偷地在酒席上留下了一只“引起纷争的金苹果”,上面写着:“送给最美丽的女人”。结果引起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芙洛蒂忒之间的争执。主神宙斯让她们请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作裁判,决定谁是最美丽的女人。三位女神都对王子许下了最好的心愿:赫拉说她将使王子成为全世界的王,雅典娜答应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战士,阿芙洛蒂忒许愿将为王子找一个美丽的女人做妻子。

结果,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阿芙洛蒂忒。从此,赫拉和雅典娜对王子怀恨在心。后来,阿芙洛蒂忒帮助王子渡海,骗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绝世美女海伦。这激起了全体希腊人的愤怒,他们推选斯巴达国王的哥哥阿伽门农为统帅,率领10万大军,1186艘船渡过爱琴海,发动了远征特洛伊的战争。奥林匹斯山众神分成两派,一派帮助希腊人,一派帮助特洛伊人。战争持续了10年,最后由足智多谋的英雄奥德修斯运用了木马计,才攻下特洛伊城,救出海伦。发现特洛伊城

特洛伊城是否真的存在?这场战争是否真的发生过?历史变得扑朔迷离。由于《荷马史诗》中有许多神话式的内容,所以有些人认为这仅仅是神话,不足为信。然而,却有一个人坚信特洛伊战争以及特洛伊城是真实存在的,而他的发现竟几乎改写了历史。他叫施里曼,德国人。从少年时代起,施里曼就对《荷马史诗》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他7岁生日那天,父亲送给他一本《世界史儿童读物》画册,当他看到被战争破坏的特洛伊及其有关阿喀琉斯、赫克托等一些英雄的画页时,他幼小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14岁当学徒工时,听到他人背诵古希腊语《荷马史诗》,他深受感动,发誓“一定要找到这高大的城墙和石塔,它们不会是无形无踪的”。

当施里曼成了富翁后,他决定把全部财产用在挖掘古代特洛伊上。1871年起,历经周折,施里曼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1871年,在土耳其政府的允许下,施里曼对希沙立克沙丘开始了挖掘工作。然而,这次的挖掘只找到了房屋的残迹。他认为这不是荷马笔下的特洛伊。第二年5月,施里曼来到希沙立克沙丘,按计划挖了一条70米长、18米宽的大沟。在这次挖掘中,他自认为挖到了大石塔。后来又在原地找到了被火烧过的墙壁,一条光滑石板铺的路上有车辙的痕迹,顺这条大道找到了两扇“宫殿”的大门。这样,一座古代“特洛伊城”的遗址就被发现了。1873年,发掘工作继续进行。有一天,施里曼夫妇在清扫一面石墙时,二人的铁锹碰到了一个金属物,细心的施里曼想着这里也许就是特洛伊了,没准能发现一些宝贝,所以他当即决定让工人们回家休息,工资照付,他和妻子则亲自动手挖掘。果然,他的猜测完全正确,他们找到了许多瑰宝,趁着夜色,他和妻子一起把宝物运到自己的小木屋。经过整理,这些东西中有金银碗、酒杯、王冠、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锡、金别花和金牌等。这些物件原本放在一个木箱里,但木箱早已腐烂,只剩下最初的形状。施里曼夫妇断定,这些宝物是特洛伊王收藏的。然后,他们在土耳其政府尚不知晓的情况下,将这些宝物装进普通箱子运往雅典,并公开了自己的发现。当然,施里曼的发现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怀疑。1879年施里曼开始了第二次发掘,这一次他发现了土丘周围的大部分城墙及一些塔式建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遗址和建筑共有9层之多,分属不同年代建造的城市。施里曼根据《荷马史诗》中特洛伊被火烧毁的记述及出土的文物,断定从最下层上数第三个城市应是特洛伊。后来,他出版了长达900页的《特洛伊城市与国家》一书,并在雅典城的大学街用大理石修建了取名“伊里昂宫”的图书馆,馆内收藏有特洛伊城的出土文物。百年争论

对于施里曼在考古学上的一些成就,以及他的锲而不舍的献身精神,人们是称道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的丰富以及人们对有关特洛伊城的了解,一些学者逐渐认识到施里曼在“特洛伊遗址”的发现,像文物鉴别等方面还存有疑点。施里曼在小亚细亚希沙立克沙丘的发掘,确实找到一些古代文物及遗址,但要把它们定为特洛伊遗址,却还缺乏充分的依据。

首先,施里曼在希沙立克沙丘发掘到的最底层(也就是第一层)中,根本没有任何宫殿和庙宇,这在他给朋友的信中可以证明,他写道:“想象一下我的恐惧,昨天我来到了石器时代。”于是,他决定挖晚些时期的第二层。他兴奋地发现了经过袭击和火灾留下的痕迹以及埋在地下的古代陶器仓库。接着他又发现了岩石的叠积,立即断定这是观望亚细亚英雄们的石塔。后来他又觉得这不像是塔,而是属于不同时期的两个建筑物的墙。类似这样的“辨认”还有一些。显然,这样的考古是缺乏科学态度的。

其次,施里曼发掘的宝物经人们后来考察得知有些器物并不是荷马时代的。很显然,他把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发掘的文物都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且他臆造了如何同妻子两人共同挖掘,又如何将宝物藏在妻子的披肩下运到小木屋等细节。可是,我们根据已经发现的《施里曼日记》(他死后发表的)得知他的妻子当时根本不在土耳其,而在希腊。我们猜测施里曼在发掘特洛伊的过程中隐瞒了事实,这样就使我们对特洛伊遗址发掘的真实性失去信任。

最后,在施里曼死后,考古学家们又开始了特洛伊的发掘工作。他们很快地发现第三层并不属于特洛伊时期,确认它至少比《荷马史诗》中涉及的事件要早1000年左右,不少人认为原地的第六层遗址为特洛伊城。所以,确切的特洛伊遗址仍难确定。

事实上,为数不少的学者对早期罗马历史传统也持有过怀疑态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古研究成果已经基本证实了罗马早期历史传统的真实性。古代传统并非空穴来风、无所依据,无论在古代近东史还是在西方古典历史研究过程中均证实了这一点。就特洛伊战争而言,自施里曼在希沙立克遗址考古挖掘百余年来,几乎每年都有考古报告发表,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尚未发现任何与特洛伊战争直接相关的、带有文字记载的遗存。这就使得“疑古”论者全盘否认特洛伊战争的历史真实性有了“必要的理论上的依据”。

而力挺特洛伊存在的也大有人在,哈佛大学的语言学家卡尔弗特·沃特金斯还试图从语言文学上来证实特洛伊的存在。据他所说,他在一块已经有3200年历史的泥板上发现了有关描述特洛伊的史诗片断,进一步证实了《荷马史诗》中记述的特洛伊战争确实存在。《荷马史诗》写于公元前8世纪,是用希腊文写成的。沃特金斯教授说,他在研究那块在土耳其发现的有3200年历史的泥板时,发现有一段残缺不全的文字:“他们从陡峭险峻的威卢萨归来……”而荷马就是称特洛伊是“陡峭险峻的伊利奥斯”。沃特金斯教授说,伊利奥斯很可能源自威卢萨,威卢萨被认为是早期的卢维安语。

西方古典学界的这场“信古”与“疑古”之争,从文学到史学,历百余年而末衰。看情况,似乎要延续到下个百年了。

古罗马角斗表演

血腥运动

这是一项真正的血腥运动,比赛双方除了可以携带规定的武器,几乎就是赤裸裸的肉搏,比赛结束时,只要观众高喊“米特”,得胜的一方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失败者当场杀死,观众们便在这血淋淋的残杀中获得快感。这就是古罗马角斗。罗马的角斗士主要由奴隶、战俘和囚犯构成,也有一些为了生计而自愿加入其中的自由人。那些强壮英武的角斗士往往可以赚下一大笔钱,从而获得自由人的身份。有些甚至成为明星,被女孩子所仰慕和追捧,丝毫不逊于现代社会的球星和影星。角斗活动发展到后来,罗马人仍然感到不刺激,于是新的花样层出不穷,越来越残忍的场面挑战着一个又一个的血腥极限。比如,他们把一些已经犯了死罪的人送上角斗场来执行死刑。这一群人不具有专业的角斗技能,他们仅仅是靠着本能求取生存,然而,生的希望是极其渺茫的,因为打败了一个对手之后,立刻会上来第二个、第三个,直到你精疲力竭被别人打倒在地为止。又比如,罗马人在观腻了人人搏斗之后,竟发明了人兽相搏、兽兽相搏。人兽相搏就是将死刑犯与凶猛饥饿的狮子、老虎等野兽关在一起,直到被撕咬致死为止。至于兽兽相搏则是将各种野兽关到一起,让他们相互残杀,或者由弓箭手站在高台上将它们集体射杀。缘何风行

这种种我们想来不堪入目的情景,却是当时风行罗马几个世纪之久的流行活勃,所有罗马人都认为这理所当然,并且趋之若鹜,狂爱至极。这种似乎有些违反人性的现象一直让人们匪夷所思,到底古罗马角斗成风的原因何在?

有人认为,大力发展角斗活动是古罗马帝国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皇帝和贵族为了彰显其地位和威严经常举办盛大奢侈的角斗比赛,他们往往坐在最显赫的位置上,充满优越感地俯视下面的决斗,尤其在裁决失败一方的生死之时,最是他们的淫威及权力发挥到顶点的一刻,他们勾勾手指,一条甚至几条生命就这样消失了。更有一些贵族为了政治目的而大力举办角斗比赛。角斗场俨然已经成了政客们拉选票、作秀。赢取支持的功利场所。

众所周知,古罗马是奴隶制国家,因此,也有人认为角斗风行的罪魁祸首是奴隶制度。奴隶在古罗马的政治生活中完全没有地位,他们除了做着最累最脏的劳动之外,性命也任由主人主宰。有了这样廉价的、数目众多的、活生生的货色,角斗赛的举行简直易如反掌,奴隶为角斗提供着用之不竭的资源。

当然,角斗风行也来自罗马人天性中具有的狼性成分,他们对武力的痴迷和崇拜到了旁人难以体会的程度。罗马男孩从小就要接受严苛的体能训练,他们仿佛时刻准备着和敌人开战。而且,罗马帝国的兴起完全凭借武力,因此,整个罗马社会对于血腥和暴力有着天生的狂热。可以说,上千年的罗马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每一个罗马勇士脚下都践踏着几条甚至几十条性命,每一个罗马争夺回来的领地无不横陈着千条甚至万条尸身。而在和平稳定的时候,这种嗜血天性得到了另一番发挥,这就是角斗。

还有人认为,角斗是出于教育的需要,西塞罗说过,“角斗是一种良好的教育,它体现了沉着、勇敢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角斗可以让青年人懂得进攻的必要性,保持旺盛的斗志,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获取尊严、财富以及臣服。

其实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角斗风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灭绝人性的游戏早已不存在了,并且它将永远不会重现于世。

巴比伦空中花园

天堂之国,空中花园

相传在公元前6世纪,古代巴比伦王国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有一位美丽的妃子,名字叫做赛米拉米斯。赛米拉米斯的家乡在遥远的伊朗高原,不同于巴比伦一马平川的平原景色,那里山峰叠峦,错落有致,草木丛生,风景秀丽。自从嫁到巴比伦之后,王妃时常思念故土,不由得垂泪锁眉、郁郁寡欢。

尼布甲尼撒国王为了一解爱妃的思乡之苦,他命令全国的能工巧匠聚集起来,仿照伊朗高原的美景,建立一座立体式的阶梯花园。相传花园有100多米高,成多层塔式,每一层都有一个平台,最下层的平台长达140米。平台层层叠叠地往上叠加。每一层平台的外部边缘都有大理石砌成的带有拱券的外走廊,其内有房间、洞府、浴室等。平台上覆土,层层栽种着各种奇花异草,层层平台之间有阶梯联结。花园枝繁叶茂,花团锦簇,层层高升的平台宛如绿色的金字塔耸立在巴比伦的平原上。蔓生和悬垂的植物及各种树木花草遮住了部分柱廊和墙体,远远看去就像悬浮在半空中一样,因此,被世人命名为“空中花园”。亦真亦幻,真假难辨

相传公元前3世纪,希腊人安提巴特慕名来到古巴比伦,见到了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如今的空中花园已经没有了昔日的夺人风采,花已凋零,草已枯萎,只留下一副骨架在风中飘零。但是安提巴特还是将它和埃及金字塔、希腊奥林匹斯山宙斯神像,小亚细亚哈利卡那苏城摩索拉斯王陵等伟大建筑相提并论,冠以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美名。

由于世人从未见过真正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因此,史学界对于它是否真实存在仍然抱有疑问。大部分人认为,空中花园确实存在过,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许多书籍中都有记载过它的事情。比如,古罗马帝国的斯特拉波在其著作《地理学》中就曾经描写过空中花园。西西里岛的历史学家狄奥多鲁斯也曾在他的书中提到过空中花园。此外,在今天伊拉克的首都,还有一座根据传说而仿造的空中花园。然而,也有人提出不同观点,他们认为空中花园根本是一些学者凭空想象之物,没有任何人有任何证据表明它真实存在过。比如被誉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在西亚旅行时,曾专门著书对巴比伦金碧辉煌的宫殿和神庙、街道、房屋、商贸等做过详细的描述,书中盛赞巴比伦的美丽景色,然而,整本书中却唯独不见空中花园的影子。同样身为罗马史学家的色诺芬在其专门的著述中也详细描述了巴比伦城墙的雄伟壮丽,但是对空中花园却只字不提。而且,人们至今没有找到有关尼布甲尼撒国王的铭文中关于建造空中花园的记载。这就可以说明,空中花园根本不存在,而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杜撰出来的。

还有人提山,空中花园确实存在,但是却不在巴比伦,而是在尼尼微古城。在尼尼微古城遗址被发掘后,人们在古城宫廷浮雕中发现一副名叫《尼尼微空中花园》的浮雕,上面雕刻的场景与传说的巴比伦空中花园甚为相似。

但愿有一天,更为古老的典籍或者文物能被世人发抛出来,真正揭开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千古之谜。

巨石阵

千年工程

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城以北约11千米处,有一处巨大的史前巨石建筑遗迹,斯通亨奇环状列石,也称为“巨石阵”,距今已达4380多年。这个巨石阵是一道史前独一无二的、卓绝伟大的人文景观,至今,它的形成仍然是世界古代遗迹中的一个谜。传说巨石阵是中世纪亚瑟王的巫师默林从爱尔兰将这些神秘的巨石掠夺来,并用魔力安置在此。

据考古学家的考证,整个巨石阵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整整花了1500年才建成。公元前3050年至前2950年,这100年是巨石阵建筑工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在荒原上划出一个直径达87Ʊ8米的大圆圈,在其周边建了土墙,紧靠着土墙又挖了56个小坑,这56个小坑排成一个圆圈,按照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称为“奥布里洞穴”。这个时期的建筑约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是以后一系列巨石工程的基础。

大概在公元前2900年至前2600年,人们在后来竖立石头的地方打下木桩,做了标记。此后,便开始了历时1000多年的石头工程。先是从威尔士的山上采集一批蓝石回来,在大圆圈内设置了两个同心圆形状的环状列石圈,外圈直径约26Ʊ2米,内圈22Ʊ6米,共用了82块平均重量约为6吨的巨石。青铜时代中期以后,出现了规模更大的石环,直径达30Ʊ4米,其周边上共竖起30块长石,上面再架以横梁,将整个圆圈联成一体。石圈内竖立着5个如同门框一样的三石塔,其中最高大的一座石塔立石约9米高,50吨重,是欧洲巨石建筑群中最大的一处。在公元前1600年的时候,巨石阵终于完成了。千古谜团

据考证,这些巨石是来自距离巨石阵300多千米之外的山上。古代的人是如何将这些几十吨重的巨石搬到这里的呢?一些考古学家通过考证认为,这些石头是人们历尽千辛万苦从山上运来的,数以百计的民工被征募来运输这些庞大的物体,他们跋山涉水,最终把巨石竖立在指定的地点,然后,再用杠杆把这些数十吨重的巨石反复地撬起、放倒、再撬起,最后滑入事先挖好的深坑里竖直立起。据估算,建筑巨石阵应该总共用了3000万个小时人工,相当于1万名工人不停息地工作整整一年。然而,曾有40名科研人员一起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们试图完全依靠几千年以前古代人所掌握的工具和办法,将一块只有3吨重的岩石从威尔士运到巨石阵,可是在他们费尽气力后,石头还是沉入了深潭。

虽然如此,许多重大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让人信服的答案。首先,巨石阵的建造者是谁?在此问题上出现了很大的分歧。有人认为,是当时英格兰土地上的土著居民建造了这一建筑。而一些反对者则觉得土著英国人没有这种能力,巨石阵应该是古代丹麦人建造用来举行典礼的地方。甚至还有人提出这些石块应该是被人从非洲运往这里的,来到此地的埃及人或腓尼基人建造了这些巨石。

古人建筑巨石阵是用来做什么的?

一些学者认为巨石阵是部落或者公社用来做宗教集会拜神和祭天的场所。他们在那里举行宗教仪式,解决法律纠纷,执行刑罚,向老百姓发布指令或者提供帮助。同时,这也可能是史前人类其他非宗教集会的场所,他们在此享受社交活动以及进行集市交易,特别是雇佣租借集市。持这种观点的人假设了巨石阵进化的整个过程:最初,在公元前5000年到前4000年间,欧洲地面的森林上存在一些空旷的圆形空地,在这些空旷的地方,史前人类举行过宗教的和非宗教的集会。后来,由于人类所饲养的牲畜和人类本身的作用,森林消失了,于是人们竖立起柱子组成圆圈,围起一片空地作为类似的集会场所。而到了巨石阵建筑的第三个阶段。木圈变成了石头圈,统治者精益求精,劳师动众,不远千里运来石头,建造了现在的巨石建筑群,用作教堂,会场和运动场等。

一些学者认为巨石阵和天象观测有关。他们认为这些石圈是为指导人们春耕秋收、放马牧羊而特地建造的新石器时代的天文观象台,人们在这里观测月相和星相。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们观察到每年夏至的时候。在石圈中心到出口处“标石”的连线上,都可以看到太阳正好在标石上方升起。1963年,英国天文学家霍金斯利用电子计算机将石圈中长立石和标石的位置以及三石塔中间的空隙等一些坐标数据与2000年前的天象相对照,发现环状列石的一些关键结构的连线与一年中太阳。月亮的运行路线相合之处有24处之多,这一发现进一步支持了巨石阵与古天文学有关的观点。

有人做了新的推测,认为那些巨石建筑可能是石器时代人们用来防御和狩猎某些较大野兽(诸如大象、河马、犀牛等)时所用的设施和工具,因为随着原始部落间战争的爆发,人们开始离开洞穴长期在户外打仗,迫切需要大量结实的、能够经得住打击的护身战衣,这些野兽的兽皮基本上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再者,原始人可能利用这种兽皮来制作一些比较宽敞的漂浮工具,供渡河涉水使用。还有,也有可能利用这种兽皮做货币,进行部落之间的货物交易,因此狩措活动增加。史前巨石建筑一般建在水塘旁边,野兽经常出没和聚集的地方,为了使建筑物能够经得住一些猛兽的冲撞,建造者不得不花很大的力气用上好几吨重的大石块。在两个石柱之间往往留有余地,正好可以通过较大的野兽,在每个石柱的上方,再用一根木棍支起一块大石头,当野兽从外面碰到木棍时,石头会立即掉下来,砸在野兽身上。

过去一些考古发掘揭示了巨石阵还可能是史前人类的坟墓。因为在近代的考古发掘中,在巨石阵的56个洞穴中曾经挖出很多具人的遗骸以及骨针和燧石等一些日用品。据测定,这些人类遗物年代在公元前2800年至前1500年之间。因此,有些人认为,巨石阵也许就是古人类的墓地。古人类以族或者公社为单位,将尸体葬在此处,并进行一些祷告和祈神活动,安慰亡灵,并定期朝拜,也许这里面埋葬的都是一些领袖人物,或是对于氏族来说具有特别意义的人。

更有一些堪舆学家以及爱好者提出了一种神秘莫测的说法,他们认为,巨石阵是一个含有巨大能量的能量场。按照堪舆学的说法,地球有许多能量线,在能量线的交叉点会产生强大的能量,在交叉点建造巨石圈可以汲取能量,首先接收到能量的巨石会将能量传给邻近的下一块石头,由此在石头圈中形成一个能量辐射网。据这些堪舆爱好者说,巨石圈就是建立在这样的能量线上。他们神秘地宣称,巨石阵里面形成的能量可以根据地理特性来改变属性,在阳性地点,它会产生生命力,将能量注满人体;在阴性地点,会产生提升灵魂的力量,给人灵感和想象力。这种能量就和水晶被认为具有医疗功能的道理一样,是古人类朝圣者寻求治病良方的途径。这些堪舆学家还指出,巨石阵所具备的能量也许和中国的龙脉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同为磁力线,均是一个能量中心,人在此会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影响力。这种说法荒诞不经,充满玄学理沦,被许多正统科学家们所不齿。

巨石阵,欧洲古代文化地貌中最引人瞩目的遗迹,它的建造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疑问,人们在探究巨石阵奥秘的同时,不禁自问,现代人真的脱离愚昧了吗?同巨石阵的建造者相比,我们真的算是高度文明吗?如果是,为何巨石阵的秘密到现在还无从知晓呢?

马耳他神秘建筑

神秘建筑现身小岛

地中海中央有一个面积只有246平方千米的岛屿,叫做马耳他岛。1902年,马耳他岛上一个名叫佩奥拉的小镇发生了一起轰动世界的大事。当地的一家食品店雇佣了一群工人建造店面,突然,一个工人脚下的石板发出空空的声音,工人将它凿开来,一个恢弘巨大的史前地下建筑就这样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一时间,马耳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岛变成了世界关注的新闻中心。一批接着一批的考古学家接踵而来,他们对这个地下建筑进行了详尽的考察。

这座巨大的地下建筑,全部是用石头建筑而成,共分为上下连贯的三层,每一层都有着很多间石室小屋,他们交错纵横,重叠往复,彼此一间一间的连通,仿佛一座地下迷宫。整个地下建筑最深处距离地面大概有12米左右。石室的旁边还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壁靠。地下建筑有一个中央大厅,那里矗立着几个巨大的圆柱形石头柱子,它们支撑着半圆形的屋顶。整个建筑结构完美,每个部分的设计都很清晰明了,中规中矩,甚至那些粗重的横梁也不例外,采取的石料基本上都是用整块整块的石头打磨而成,不见有碎石拼凑或者修补的痕迹。不仅如此,它的地板没有一点缝隙,仿佛是用一整块大石板直接铺成的一样。从整座地下建筑的石柱,屋顶的建筑风格来看,它与马耳他其他许多古墓、庙宇如出一辙,但不同的是,别的庙宇都建在地上,唯独这座建筑却深藏于地下。古代马耳他人无与伦比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完美体现。

然而,似乎古代马耳他人的非凡才能还不止如此,在这座地下建筑中,人们还发现一个奇妙的石室,人们把它叫做“神谕室”。这个神谕室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它是按照声音原理进行设计的,石室内能产生一种神奇的传声效果,因此又被称为“回声室”。这个石室的其中一堵墙被削去了一块,后面是状似壁龛、仅容一人的小石窟,如果一个人坐进去,然后像往常一样地说话,他的声音就会传遍整个石窟,并且完全没有失真。更为绝妙的是,由于女人声调比较偏高,因此不能产生同样的效果,于是设计者就在石室靠顶处沿四周凿了一道脊壁,女人的声音就可以沿着这条脊壁向外传播。正是因为有这个石室存在,考古学家断定这座地下建筑应该是用于宗教方面的有着特殊用途的建筑物,而且很可能就是祭司的传谕所,神谕室就是祭司向众信徒传达口谕的重要工具。此外,考古学家在发掘过程中还发现了两尊侧身躺卧的女人卧像,另外还发现了几尊丰乳肥臀疑似孕妇的女人卧像。于是,考古学家推测,这些女人卧像可能是古马耳他人在此膜拜的对象。坟墓还是庙宇

可是,考古学家越往地下深层发掘,越发现它不像是一个宗教庙宇,因为考古学家在一个宽度不足12米的小石室里竟然发现了多具人体骸骨。这些骸骨并不是排列整齐的人体骷髅,而是分散地落在这狭小的石室中。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这种埋葬方式,在原始氏族中非常流行,叫做移葬,即死去的人初次土葬若干年后,尸体腐烂变成了骷髅,亲人或者氏族成员捡拾起他们的骸骨,再集中起来到别处重新安葬。很显然,马耳他地下建筑就属下这种方式。这样说来,这座地下建筑似乎并不是考古学家先前所推断的那样是古代马耳他人的宗教庙宇场所了,它很有可能是一座巨大的地下陵墓。可是古代马耳他人又是什么时候把骸骨放进地下建筑的?难道地下建筑本身兼有庙宇和坟墓的双重用途?这座地下建筑到底是“庙宇”还是“坟墓”?在生产力极其落后的石器时代,马耳他人又为何耗费如此巨大的精力来建造这座庞大的地下建筑呢?为了揭开古马耳他文明的秘密,科学家们查遍了所有文献资料,甚至连地中海流传的神话和民间故事也一一进行了搜寻,可惜的是至今连一句可以得到启示的暗语也没有找到。

有人曾提出过这样的看法,说当时的马耳他人开始兴修神庙时。地面以下带有石室的坟墓结构大概早已经自然地形成,古马耳他人曾企图把过去在修建地下墓穴时形成的宗教教主的基本形式在地面上予以复现,于是早期的神庙也就具有相似的形式。

有关马耳他地下建筑的另一个重大疑问就是经费从何而来?这个精致建筑物的建造和保养,都必然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在这些建筑物内举行的各种宗教仪式也比较复杂,也需要专业的神职人员。就当时的环境来说,这是个相当浩大的建筑工程,有些学者认为马耳他岛当时根本没有能力提供建筑经费。有人试图解释说,马耳他大部分的宗教设备的购置,是由外来朝拜者贡献的,或者向他们征收而来的,可是在马耳他岛上并没有发掘出朝拜者或者其他来访者的遗迹。还有人认为,马耳他岛对外贸易广泛,足以弥补本岛各个方面条件的不足。比如,岛上居民雕凿石块所用的燧石在本岛就不存在,很显然是经过附近岛屿取得的,因此为了得到这些基本工具,马耳他人必须进行一些对外交易,可是这种说法毕竟是种推测,因为并没有什么证据表明马耳他同地中海其他地区有过什么牢固而经常的联系。

此外,马耳他巨石文化又是什么时候衰落进而消失的呢?有一些学者认为是军事侵略,也有人提出古马耳他人曾经进行了大批的迁移海外的行动,还有人解释说,也许是因为马耳他岛一度人口增长过快,粮食开垦加速,社会农业基础遭到破坏,因此死亡率上升,文明也逐渐步入毁灭的状态。奇迹再现

继发现地下建筑后,马耳他岛又陆续发现了另外一些石器时代的石制建筑。比如。1913年,在该岛一个名叫塔尔申的村庄发现了巨大的石制建筑。经考古学家鉴定,这是一座约在5000多年前建造的庙宇。庙宇占地达8万平方米,有一道雄伟的大门、明亮宽敞的大厅以及弯曲回转的走廊、错综复杂的房间,整个建筑布局精巧,雄伟壮观。

最令人感到神秘莫测的是名为太阳神庙的一座庙宇,它比海平面高出48米左右,宽约70米,看起来就像一个苜蓿叶子。它的结构十分奇特,一位名叫保罗·麦克列夫的马耳他绘图员曾对这座庙宇进行了仔细的测量,测量出来的数据令人震惊,这座庙宇似乎是一座相当准确的太阳钟,它可以根据太阳光线投射在神庙内祭坛和石柱上的位置,准确地显示夏至、冬至等一年中的主要时令。根据测定,这座神庙建造的年代离现在已经一万年了,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古马耳他人怎么会有那么高深的天文学和历法知识,能够周密地计算出太阳光线的位置呢?

根据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发现,马耳他岛上巨石建筑的建造者们在天文学、数学,历法、建筑学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和造诣。远古的马耳他岛居民真的创造了如此发达的文明吗?他们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为什么他们在其他领域却没有相应的发展呢?他们为什么偏偏对巨石建筑倾注了如此多的热情呢?这些疑问都让世人至今百思不得其解。

罗得岛巨像之谜

矗立人间五十载

在希腊爱琴海的东部有一个美丽的岛屿叫做罗得岛。公元前4世纪,岛上的三个城邦联合起来,并定都罗得。罗得都城经济发达,成为了地中海东部的中心城市。罗得岛的富庶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位置引来周围邻邦的觊觎。公元前4世纪末,强大的马其顿王国率领一支军队,动用战舰200多艘,船只170艘,展开了图谋已久的对罗得岛的争夺。但是罗得岛的人民奋勇杀敌,坚决守卫自己的国家,而罗得岛的盟国埃及更是伸出援手,终于打退了马其顿国王的精锐部队,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守住了家园。整个罗得岛欢腾雀跃,载歌载舞。为了庆祝这次来之不易的胜利,纪念在战争中顽强的罗得勇士,他们把从敌人那里缴获的军事设备变现后,请来了著名的雕刻家卡勒斯担任总设计师,用了将近12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青铜雕像,这雕像的原型就是太阳神赫利俄斯。这尊巨大的神像,高高耸立在罗得岛上,守护着罗得岛上的居民,同时也向罗得人民的朋友以及敌人表达着罗得人坚强勇敢、保家卫国的决心。就这样,太阳神像在罗得岛伫立了50个年头,直到公元前222年,天灾降临罗得岛。一场剧烈的地震不但摧毁了岛上的房屋、城墙、船只以及建筑,还将太阳神像横腰折断,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残骸四散,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就这样毁于一旦。据说,500年后,阿拉伯人入侵罗得岛,他们用900头骆驼才将所有太阳神像的碎片装满,重新溶为铜后,拍卖给了民间商人。

虽然这座神像在当时名满世界,得到了很多文人、艺术家的关注和赞赏,但是随着太阳神像的不复存在,后世流传下来的关于神像的资料也显得十分匮乏,没有人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它究竟有多伟岸、多精致、多震撼人心,几百年来,世人只能去猜测、去想象。神像样貌已成谜

在罗马作家冶普林尼的旅游记述中,罗得岛太阳神像是这个样子的:它高达32米,人只有它一根手指那么高。倒塌下来的大腿可以用来做居住的窑洞,即使巨像已经横躺下来,一个人用双臂都搂抱不住它的一个大拇指。

14世纪的旅行家马尔通尼眼中的罗得岛太阳神像有着巨大的双脚,两脚相聚1000米之远,分踏在岸堤上。马尔通尼的描述和比利时人科尔森的《罗得斯史》一书的描述不谋而合,他写道:“太阳神像叉开双腿,大小船只正好从他的双腿间滑过。”荷兰人马丁则更多描绘了太阳神像本身。他说,太阳神像手里拿着熊熊燃烧的火炬,像灯塔一样引领着过往的船只和行人。一定时间内,太阳神像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提出过质疑。他们认为,30米高的雕像两腿间的跨度不可能夸张到可以容得下来往的大型船只,而且和构图理论也不相符。于是,19世纪的时候,一位历史学家尝试着改变太阳神像以往的形象,他描述到:“它两腿收拢,左手握着长矛,右手举着火炬。”紧接着,又有一位历史学家提出,太阳神像是个身材高大、威猛魁梧的青年,头戴光环,双脚一前一后,右手触着头顶,两眼直视前方,身披盔衣。他的描述详细生动,而其灵感和根据却是来自罗得博物馆的一块碎画像,他认为画中的青年就是当时的太阳神像。

除了太阳神像的样貌,它的制作工艺也同样让世人匪夷所思。如果整个神像都是青铜铸就,那么至少有100吨重,这么重的雕像,几乎不可能被竖立起来,况且当时还没有这么多的青铜。因此,有人推测,也许神像的表面是用一层青铜薄板包裹着,里面则采用了较为轻便的材料。

然而,再多的猜测也只能是人们凭空的想象,太阳神像的庐山真面目已经随着远去的历史而模糊不清了。

水晶头骨

水晶头骨的传说

在世界历史上,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像

玛雅文明

这样让世人惊叹和费解。1893年,一位英国画家在中美洲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中发现了玛雅文明的城市遗址,举世震惊,随着人们对其不断的勘察和发掘,人们对玛雅人开始迷惑不解,他们仿佛从天而降,最后又集体不知所终。更让人们难以相信的是,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他们竟然创造了如此灿烂的文明。玛雅人建造的金字塔精美绝伦,伟岸无比,可以和埃及金字塔相媲美;玛雅人建造的具有现代线条的、至今仍让人叹为观止的庞大建筑物竟然产生于当年的石器时代。他们创设的天文历法和数学计算系统相当于现代航天系统的水平。他们的艺术、农业等也均达到了先进的水平,而这一切竟然诞生在近似于原始森林的几千年前的美洲丛林中,人类至今难以得到确切的结论来对此加以解释。

我们今天所要说的神秘的水晶头骨就来自于这神秘的玛雅文明。玛雅神话中说世上存在13颗水晶头颅,他们能说话,会唱歌,具有神奇的力量,如果让这13颗水晶头颅相聚,人类的过去和将来的秘密就会被揭开。而终有一天,当人类文明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这13颗水晶头骨就会被聚齐,届时它们会发挥神奇的能量,带领人类认知宇宙的奥秘,这个传说一直流传下世世代代的玛雅人中。现代人们在研究探索玛雅文明中得知这一传说时,起初并没有在意,直到水晶头骨惊现于世。水晶头骨的发现

1898年,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展出了一颗水晶人头,这个水晶人头一经展出后,立即引起一片恐慌。一些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纷纷关注,早就流传的水晶头骨之说仿佛得到了印证,难道世界上真的存在水晶头骨之说?科学家们纷纷寻找它的来历,然而,得到的信息却少得可怜。这颗头骨据说是从美国一家古玩店买来的,这家古玩店是从墨西哥得到它的。因此,直到现在,这颗头骨仍旧来历不明。

另一个最著名的水晶头骨,是被一个名叫安娜的英国女孩发现的。安娜的父亲是一位考古学家,名字叫做米歇尔·海德吉。1927年,米歇尔率领考古队,前往玛雅文明的发源地洪都拉斯发掘一座古城废墟,安娜也随行。到达目的地后,淘气的安娜爬上了一座废墟,站在上面,浏览着远处的风景,阳光格外耀眼,照在脸上火辣辣的。突然,安娜发现在她身后路上的一个石缝里面有一个东西正在闪闪发亮,安娜马上跑去告诉父亲她好像发现了一个宝贝。他们捡起了这个宝贝,并且惊奇于他们的发现。当时是白天,然而明亮的日光却丝毫没有掩盖住这神奇东西的光芒,这是一块和真人头骨一样大小的水晶头骨。安娜一见到它就情不自禁欢呼了起来,她从没见过这样漂亮的东西,它几乎完全是透明的,经它发射的光,扑朔迷离,耀眼异常。这是从一整块极高纯度的石英石上镂刻出来的,完好无损,就像刚被制作出来的一样,高约12Ʊ7厘米,重5Ʊ2千克,牙床上还镶嵌着两排整齐的牙齿。这个水晶头骨就由米歇尔收藏,并被命名为“米歇尔·海德吉水晶头骨”。

此外,在法国巴黎的人类学博物馆,也收藏着一个水晶头骨,这个水晶头骨是在墨西哥某地发现的。经过科学鉴定,它被认为是14世纪或者15世纪由墨西哥印第安人制作的,属于当时的一个祭司,它是祭司木杖上的装饰物。

除了上述这3个水晶头骨外,据说还发现了十几个水晶头骨,都收藏在私人手中。神奇的头骨

水晶头骨之所以广受注目,这和它令人费解的制作过程是分不开的。这些水晶头骨如此栩栩如生,没有巧夺天工的工艺是无法完成的。

首先,制作这样一个水晶头骨需要对人体骨骼学有透彻的了解。科学家们称水晶头骨除了眼部的宽度稍稍窄于正常人的标准之外,其他部分都与真正的人类头骨如出一辙。而18世纪左右,解剖学才开始兴起,几千多年前的人类是怎么对头骨的结构掌握得如此分毫不差呢。

其次,水晶是硬度最高的材料之一,仅仅次于钻石。因此,几千年来,它才保存得如此之完好,没有被侵蚀、风蚀、摧毁。将这种硬度的水晶打磨成如此光滑精细的头骨,用铜、铁都无法做到,更别提石头了,他们到底使用了什么下具加以制作呢?

此外,虽然水晶硬度极高,但是它却很脆,敲击的时候,稍有不慎,就会碎掉。在当时的条件下,除非用沙子和水一点点地从一整块石英石上打磨,否则难以完成如此高超的工艺,然而,科学家却推断,这将需要工人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连续打磨300年,制作难度非常大,因此想要完成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水晶头骨的制作仿佛运用了诸多光学原理。隐藏在底部的棱镜和眼睛里的透镜片组合在一起,能发出各种耀眼的光芒。它的透明度和色彩总在变化,一会混浊不清,一会清澈透明,一会又变成绿色、紫罗兰色、紫色,总之,在视觉上仿佛给观看它的人造成种种的错觉。一位研究它的科学家说,在和水晶头骨相伴的日子里,他总能看到头骨上时不时地出现高山、流水、树林等幻象。还有,如果从头颅的底部放进一个手电筒,头颅的双眼就会射出两道强光。科学家认为这些匪夷所思的现象多包含着光学知识,而近代光学知识是在17世纪才建立起来的,几千年前的玛雅人或者印第安人难道早已熟练地掌握了它们吗?

还有,据说水晶头骨还有许多奇特的地方。比如它有催眠功能,如果紧盯着头骨,不一会就会昏昏欲睡。如果把它放在房间里,屋子就会不时发出一些柔和的声音,就像人在唱歌一样。偶尔还夹杂着脆脆的银铃的响声。又比如,水晶头骨能够对人的大脑产生刺激作用,当人们观看它的时候,会明显地感到它的颜色以及透明度在时刻变化,有时甚至还散发一股香味,如果把手放在头颅上面,还能感受到一种震动的力量。

水晶头骨的神秘来历以及传说中能够解开宇宙之谜的能力让世人浮想联翩。有人大胆推测,它是外星人留给地球的讯息储存器,就好比一块电脑芯片,当人类的科技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就会被打开,从而告诉人类过去和将来的秘密。而传说中它能说话、会唱歌,在古老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现在的电脑确实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也许,储存在水晶头骨里面的信息就是一卷录音录像带也说不定。

还有人认为,这是古代玛雅人制作的。玛雅人并不是一群只会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