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天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0 05:54:22

点击下载

作者:江传国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行书天下

行书天下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行书天下作者:江传国排版:梦工厂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8-01ISBN:9787514324754本书由大华文苑(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言行书天下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程,推进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进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文化是立国之根,实现中国梦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并最终体现在文化的发展繁荣。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如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现代传媒,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摇篮,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的四大发明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现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文化形态与文化风采。

为此,在有关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书系。主要包括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伦理道德、古风古韵的建筑遗存、深具内涵的自然名胜、悠久传承的历史文明,还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2014年4月18日字书之祖仓颉篇《仓颉篇》原是教学童识字的字书,秦始皇统一文字时又成为小篆书体的样板。秦代时期著名书法家李斯著,被后人誉为字书之祖。

李斯精通隶书、篆书。开创了我国书法先河,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国书法四大书体真、草、隶、篆,四大书体之中隶、篆占其半壁江山,李斯之功,功及千秋。书房夜话李斯统一文字

在秦代时期,咸阳王宫内一君一臣在书房内正在谈话。书房中仅有君臣二人,书房外是手持利刃严密布控的禁军卫队。

书房百米之内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否则格杀勿论。禁军首领有些紧张地握住手中的武器,防卫的力量提高了三倍,他还有些胆战心惊。■李斯(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又名李通古,河南省上蔡西南人。秦朝丞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因其政治主张的实施对我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相”。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会不胆战心惊,因为书房中的君主不是别人,正是有着千古一帝、万帝之始的秦王嬴政,而书房中的大臣是有着千古一相之称的李斯。嬴政 (前259年~前210年),出生于赵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39岁称皇帝,在位37年。我国最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创立“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后来他被誉为“千古一帝”。

秦王嬴政身材高大魁梧,两只眼睛闪闪发光,跳动着兴奋而且坚毅的神采。他已经三天三夜没有睡觉,但是此时依然是精力旺盛,看不出丝毫的倦意。

李斯文质彬彬,但是眉宇之间也显露着激动。是啊,现在楚国已经危在旦夕,大秦国一统六国的千秋霸业,将要在他对面这个一代君王的手中实现,而他这个秦王嬴政最信任的人怎么能不激动,怎么能不兴奋呢?■李斯小篆

秦王嬴政看着这个辅佐自己一步步统一了六国的心腹,开口对李斯问道:“李斯,天下一统的千秋霸业即将完成,可是接踵而来的事情也会非常棘手。你帮孤家想一想统一天下之后该做些什么?”

李斯听到秦王嬴政的话后,从身上摸出一封奏折,双手捧着递到嬴政的面前,口中说道:“大王,微臣想到了一些事情。首先,要统一货币,过去六国的货币都不能再使用了,我们必须要统一使用同一种货币进行交易。其次,是度量衡,各国的度量衡需要统一,否则按照以前各国的习惯,每一个地方的度量都不同,这不容易进行统一的管理。”秦国 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国多位国君在对西戎的战争中战死,长期的征伐使秦人尚武善战,同时为拱卫中原做出了一定贡献,国君为嬴姓。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还就是文字,新的大秦帝国必须要推行自己的文字,在文化上让六国的人认同大秦国才是他们的归属。这有利于大秦王朝千秋万代……”■仓颉篇善本

李斯洋洋洒洒地讲了很多他对将来秦国一统天下后的建议,秦王嬴政仔细地听着李斯的论述,在脑子里面思考判断着,并且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最后将问题归结到统一文字这个问题上。

文字的统一是一件比较有难度,但是利在千秋的事情。它难在包括秦国在内的7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字,如果要想推行新的文字,首先这个文字必须要比原有的文字优美,实用。而不能仅仅凭借一方喜好就随便定下某个国家的文字为统一后使用的文字。其次,新的文字必须要简单,利于学习和推广,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全国推广并使用。

秦王嬴政看着李斯,他知道李斯是秦国最好的书法家,统一文字■木渎上的仓颉篇这个问题如果交给李斯去做,肯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秦王嬴政对李斯说道:“李斯,孤家知道你是大秦最有名的书法家,字写得最好。我觉得统一文字的事情就交给你去处理比较合适。最主要的是你追随了孤家多年,你了解孤家心中的想法,孤家相信放眼大秦帝国没有人比你再适合做这个事情了。”千秋 在我国汉语中原意是千年时间的意思,用来形容时间很长。后来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千秋的意思被文字学家进行了引申和扩展,也指将来的历史。另外千秋还是对古代时期称人寿辰的敬词。“另外孤家告诉你,文字这个事情非常重要,统一的文字有利于孤家的旨意快速有效地得到执行。这件事情刻不容缓!”

秦王嬴政说到最后,语气变得严厉起来。李斯和嬴政都很清楚文字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所以这件事情必须要尽快办理,而且还要办得漂亮。李斯看着秦王嬴政信任的眼神,坚定地点了点了头,对秦王嬴政说道:“大王,请您放心。微臣保证3个月内完成文字的制定,并且在我大秦国内试用推广。”秦王嬴政欣赏地着看着眼前的李斯,这么多年来他非常清楚李斯所追求的东西,也欣赏他办事的能力,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会在这一晚上,单独与李斯在书房内谈论天下统一之后需要做的事情。■秦代小篆天子 顾名思义,天之子。我国古代时期,封建君主认为王权为神所授,其命源天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帝王为天子,自称为朕。朕代表皇帝的说法,出自于秦国丞相李斯。他对秦始皇说“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秦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李斯同样也明白秦王嬴政的想法,眼前这个千古帝王,他是冷酷无情的,杀伐果断,心机似海,有着使用不完的精力,对所有的事情都能牢牢地掌握在手的铁腕人物。

陪伴在这样一个君王身边,往往臣子的生死仅仅是只在一瞬之间。事有利弊,同样在这么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君王身边,往往能力可以得到最完全的发挥,成就千古的美名。

正是因为秦王嬴政这种性格,才让李斯觉得他是真命天子,一定会统一六国。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李斯眼看着自己当初的选择将会在不久之后开花结果,那种理想即将实现的喜悦与激动,让他更是感觉到干劲十足,浑身上下有使用不完的力气。大秦帝国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创建。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施三公九卿。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轮,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

他所追求的是千古流芳,而这个理想只有眼前的这个男人能够给他。所以,他会为眼前的这个男人奉献他全部的一切,包括生命!

李斯告别了秦王嬴政,回到了自己的府内。他心中十分激动,他辅佐秦王嬴政将要统一六国,接下来他还将会参与到新的大秦帝国的初步建设之中。他非常清楚这意味着他将会与秦王嬴政一同被历史牢牢的记载。■秦代小篆

李斯走进自己的书房,俯身查看着桌案上摆放的满满当当的各式各样的文字,仔细在甄选着这些文字,排除其中有诟病的,留下一些符合秦王条件的文字。

最终李斯终于从各国数10种文字之中选出了最符合他与秦王嬴政的字体——小篆。相比起其他的文字,小篆更简单,书写更方便,推广起来相对会容易很多。李斯仔细地审阅着每一个小篆字,在头脑中勾画着这些字体的偏旁部首,以及字体字形。终于经过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李斯将文字的整理工作完美地完成了,在送给秦王嬴政查看之后,得到了嬴政的赞赏,并且同意在秦国咸阳首先进行推广。小篆在咸阳附近推广了一段时间,效果并不如李斯意料的那么好,李斯再一次找到了秦王嬴政,说道:“大王,微臣近日在咸阳周围,详细地考察了新文字推广的效■秦代篆字残砖果。新文字的推广进程并不是非常理想。百姓只是对文字有一些兴趣却没有认同感。”“我仔细地思考了原因,我认为新的字体需要制定一个全面推广的计划。以书法的形式编纂成字帖,分别在民间与贵族之间同时进行推广。推广的对象不但要针对大人,而且还要针对孩童。这样一来,大人与孩子都会自动地学习应用新的文字。”百姓 是姓氏的总称,我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每一种姓都有其代表人物,后来出现阶级之后,“百姓”用来表示没有权势、地位的各种姓氏国民。

秦王嬴政仔细地考虑了一下李斯的建议,他点了点头说:“李斯,孤家把这个千斤重担交给你了,只要最后的结果,其余的事情你可以全权处理。既然你选择了孩童也作为新文字的推广对象,那么就亲自写一部适合于孩童学习的典籍吧!”典籍 在我国古代多指法典等律法。籍则是代表着书籍等重要文献。典籍亦泛指图书。典籍主要含义是历史上重要的文献名录之总称。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代表性典籍。

秦王说完之后,不再与李斯说话,而是低下头看着桌面上的地图,眼睛停留在楚国最后留存的几座城池所在的位置。

只要再征服了这几座在地图上毫不起眼的城市,那么偌大的中原就彻底地完全归于大秦帝国,前无古人的霸业将由他亲手缔造!

李斯凝视着俯身看着地图的秦王嬴政,感受着秦王嬴政身上那种只有在帝王身上才会出现的无限霸气。心中充满敬畏,轻轻地退出了书房,赶回自己的府内,开始撰写适合孩童学习的字帖《仓颉篇》:仓颉 原姓侯冈,名颉。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被尊为“造字圣人。”仓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勉力讽诵,昼夜勿置。苟务成史,计会辩治。……阅读链接《仓颉篇》可谓字书之祖。但因为文字古体太多,很早就失传了。后来零星地发现部分汉简,但数量还是很少,存有字数最多的版本是阜阳汉简《仓颉篇》,共存124枚残简,内容包括《仓颉》、《爰历》、《博学》3篇。出土时简文残损严重,存有541字。无书题。36简文4字为句,有韵可寻。存成句或不成句的不足200句,按汉代《仓颉篇》825句计算,还不到全篇的四分之一。千古一相李斯与隶书战国末年,随着大秦王朝统一了其他六国,结束了战火纷纷的日子,这个经历了几百年战争的国度终于恢复了平静。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命令全国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秦篆也称为小篆。在秦篆这种字体之前,我国的文字从新石器时代彩陶刻画文字的萌芽,经过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先秦时期的文字金文,成长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战国时代由于群雄割据,导致华夏大地上出现了“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的局面。

进而在各个地区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普遍现象,文字的多种多样性,使战国时期的汉字形体产生了地域性的差异。

在战国时期,原本只有一种写法的字,到了这时,往往齐秦有异,燕赵不同。

因此,统一六国的秦朝急需一种统一的官方文字。在这个时候,李斯便临危受命,奉秦始皇嬴政之■李斯像命制作这种标准字样,这便是小篆。诸侯国 狭义上指我国历史上秦朝以前分封制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封地最高统治者被赐予“诸侯”的封号。广义上指人类文明时期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

而关于小篆的由来,东汉著名文学家,在历史上有着“字圣”之称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

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制作标准字样时,“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而小篆的名称也是为了尊崇大篆而卑称其“小”的。紧接着,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仓颉篇》7章,每4字为句,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在小篆推行不久,李斯又因为一次偶然的事件,发现并且采用秦朝一个叫程邈的小官吏创造的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新的书体,这种书体就是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隶书。正是因为李斯的贡献,隶书从秦朝开始便作为官方正式书体,始于秦,盛于汉,一直到魏晋时期楷书流行才渐被取而代之。但作为书法艺术,篆书、隶书因其独具一格的表现手法与魅力,这两种书体深深受到后来书法家以及艺术家们的喜爱。■会稽刻石局部

我国书法的真、草、隶、篆四大书体之中隶、篆占其半壁江山,李斯之功,功及千秋,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会稽刻石 是秦始皇巡游会稽,也就是后来的浙江绍兴时,为了祭奠大禹,宣扬功德,而命丞相李斯手书铭文,刻石记功的石碑。李斯所写的这篇铭文,即题为《会稽刻石》,后来被司马迁载入《史记》。

李斯的文本都已经消失了,但是后来有许多当时的碑文流传了下来。其中最著名的是《会稽刻石》: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攸长。卅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道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

李斯奉命为文颂秦德、罪六国、明法规、正风俗,亲自以小篆书写,刻石立碑。风韵神貌,仅保存结构原样,因太偏于外表仪态的圆整规范,已失秦篆生动活泼的笔势。

李斯不仅在创作文字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他在文学和政治方面也很有才华,他著有散文现传四篇,为《谏逐客书》、《论督责书》、《言赵高书》、《狱中上书》。其中李斯作于秦王政十年的《谏逐客书》,是传诵千古的名篇。《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王的一个奏章。

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皇,倡言凿渠溉田,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皇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青铜器上的秦代隶书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主动上书写下《谏逐客书》。《谏逐客书》其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

秦王读了李斯这一奏章,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不但受到器重,而且还受到秦皇的重用。

李斯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开创了书法先河的人,在书法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书法已经衍生为万千书法,后人在继承隶书、篆书的时候,都是对李斯书法的传承。阅读链接李斯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根据《太平广记》引《蒙恬笔经》记载,是楚国上蔡人李斯所整理。秦统一前,因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分裂,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秦始皇一直期望着有标准的字体来取代以前流行的异体字,于是便打听到李斯是最擅长书法的人,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他。李斯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画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做秦篆。秦始皇看了这些新书体后,很满意,于是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无上至宝三希宝帖

三希宝帖分别指《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和《伯远帖》。《快雪时晴帖》是晋朝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中秋帖》为东晋王献之书纸本,纵27厘米,横11.9厘米。《伯远帖》是东晋王珣书写的一封信,属于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厘米,横17.2厘米。

1746年,清代乾隆帝得到《伯远帖》,将其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藏于养心殿,合称为“三希宝帖”,并御书匾额“三希堂”,从此《三希宝帖》名誉天下,被后世学书之人奉为圭臬。王羲之作《快雪时晴帖》

那是东晋时候,春寒料峭的一个早晨,太阳刚刚给大地送来了缕缕阳光,照着正在抽发嫩芽的树木和小草,生物从冬季中开始苏醒,天与地之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王羲之

清晨的阳光暖暖地照耀在田野之上,微风阵阵,轻扬扬地吹拂着地面。惊蛰异动,万物复苏,天地间是那么的清凉干净又充满着生命的躁动,阳光是那么的温馨和煦,充满无私的爱意。

过了一会,轻风停了,太阳罩上了一层光晕,但依然明亮,天上却下起了霏霏小雪,雪花在空中零零散散地飘落,如丝如缕,雪花落在地上很快就融化了,化成了水静静地滋润着醒来的树和草,这一切变幻莫测的景象显得那么悄然无声又匪夷所思。

怎么就下起雪来呢?这奇异的景色令人感到诧异而兴奋,太阳在天空之中依然光亮,怎么雪照样下着呢?真是阳春白雪啊!又过了一会,雪越下越大了,大片大片的雪飘落下来,如絮如团,把大地装点得白皑皑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阳光在白雪的映照下,显得紫红紫红的,银装素裹,仿佛是人间仙境一般。这时的人们早就脱下了冬天的棉袄,看起来十分的轻便,大家在雪地里玩得特别开心,大人赏雪景,小孩追逐着,玩着雪,到处显得生机勃勃的。

雪花纷纷扬扬,到晌午的时候,雪下得越来越小,很快就停了。这时天空和煦的阳光照着雪后的大地,这天地之间更是美妙至极。

阳春白雪,一向是历代文人墨客们的最爱。特别是魏晋时期,文人墨客们更是以追求阳春白雪的文风为时髦,诗人盛赞阳春白雪,画家描绘阳春白雪。这场天地间的阳春白雪,把这些文人墨客们的兴致推向了高潮。砚 也称“砚台”。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

这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赏雪归来,他看着眼前和风淡荡、雪竹琳琅的美景,感受着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他是意犹未尽。

回到屋里,王羲之看见桌上的纸、笔、墨、砚,特别是他看见砚里研好的墨一点没有冻结,在雪后明亮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墨光溢溢时,他兴高采烈,随手拿起纸笔,开始挥毫,一时间笔如龙蛇在纸上游走。■王羲之书法

王羲之,生于303年,字逸少,号澹斋,琅琊临沂人,就是后来山东临沂人。在14岁的时候,他的家族帮助晋王室南渡建立了东晋王朝,同时他的家族也成为东晋政权中最显赫的家族之一。

王羲之从小跟随他大姨妈卫夫人卫铄学习书法,他后来学习东汉草书书法家张芝的草书,正书又学习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楷书书法家钟繇的书法,他是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

王羲之在16岁的时候,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他担任了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王羲之画像

345至347年,王羲之担任江州刺史时,他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他在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

王羲之的楷、行、草、隶、八分、飞白、章草皆入神妙之境,在当时是人们崇拜的名家和学习的楷模。他担任江州刺史后,随后又担任了右军将军和会稽内史,人们都称他“王右军”。后来,他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为官了。不再为官的王羲之,更是自由自在了。他时时高朋相约,随兴所致,表现了一个文人的放纵不羁。今天的阳春白雪,更是激起了他的满腔热情。王羲之提起笔来,他要将自己心中的喜悦传达给远方的挚友,将这份快乐与挚友一起分享。大笔一挥在纸上写下了: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行书馆《姨母帖》局部山阴张侯。

王羲之写罢,他提笔从头至尾念了一遍,不觉感叹起来。本来是朋友托办的事情,可是却一直没有结果,他感到不好向朋友交代,想起来此事内心就惆怅不已。詹景凤 (1532年~1602年),詹氏家族世代好古,收藏书画和古玩甚丰。詹景凤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富有声名,当时就有人把他和有明一代的书画领军人物祝允明、文徵明等相提并论。

阳光照在王羲之这件短札上,显得字字墨亮。他在向友人表达问候之意时,终于说出了他长时间郁结心里的话,并要寄给远方的朋友,他想朋友是会理解他心情的,因此他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短札以行书写成,末行的“山阴张侯”,就是王羲之的朋友,就是收信人的名字。那时用素纸卷写信,纸面朝外,随写从右端随卷,卷时仍是字面朝外。写完时,后边留一段余纸里在外层,题写收信人。这种写法,一直延续到明代。短札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

王羲之这件书迹,以圆笔藏锋为主,起笔与收笔、钩挑波撇都不露锋芒,由横转竖也多为圆转的笔法,结体匀整安稳,显现气定神闲,具有不疾不徐的情态。刺史 职官,公元前106年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王莽称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后来,明代著名鉴藏家詹景凤以“圆劲古雅,意致悠闲逸裕,味之深不可测”形容它的特色。并且他还认为,元代著名楷书书法家赵孟頫就受到这件书迹的影响。詹景凤还指出,王羲之内敛沉潜,赵孟頫微有锋芒外露,通过比较,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王羲之书法

从书体上讲,短札虽短短20余字,却显其和谐中妙合造化的意境,于行书中带有楷书笔意。前后两次的“顿首”作连笔草书,在第二行的“果为”也作了连笔。的确,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就在于优美的“体势”,“体”是指结字的形状和姿态,“势”是指笔画产生的律动感,以“快”字为例,左右相向的两部分,有着呼应的关系,“夬”的右肩略微高耸,末笔右顿,调和了倾斜的姿势。“雪”字也有类似的情形,上部向左倾斜,末一横画收笔有向右下的笔势,所以也调整了整个字的重心。短札第一行感觉上下的“行气”一贯,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呢?如果只看每个字横向的笔画,可以■王羲之作《快雪时晴帖》局部发现倾斜的角度大致相同,而同一行字的重心也都在同一中线上,第二行则有些变化,“果为”有连笔,其他的字间距较疏,重心也有偏右偏左的变化。

这些变化显得很自然,也使得这短短的三行具有丰富的美感。刘泾 字巨济,号前溪,简州阳安人,也就是后来的四川简阳。熙宁六年进士,为太学博士。元符末,官至职方郎中。米芾、苏轼之书画友。善作林石槎竹,笔墨狂逸,体制拔俗。亦工墨竹,以圆笔作叶,在成都太智院法堂里有松竹画壁各一堵。

短札与王羲之行书的典型风格有着很大区别,着重表现在用笔尤为圆润,提按顿挫的节奏起伏与弹性感较平和,而且结体以正方形为主,十分平稳饱满。

从短札风格讲,书法势巧形密,意疏字缓,用墨清和爽朗,浓淡适宜。用笔圆净健劲,顿挫起伏的节奏与弹性感是较平和的。结体以正方形为主,平稳饱满,时敛时放,能含能拓,寓刚健于妍丽之中,寄情思于笔端之上。

此帖以圆笔藏锋为主,神态自如,从容不迫,起笔收笔,转换提按,似山蕴玉,虽不外耀锋芒而精神内涵,骨力中藏,而其平和简静,从容中道而以韵胜的书风成为晋人之书的明显特色,一直都被人们视为书法珍品。

后来,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的《麓山寺碑》与《李秀碑》的体势、笔法,都是学习王羲之此帖书法的。此帖在唐初时,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赐给丞相魏征,后来又传给唐朝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

在宋初时候,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被铜山著名书法家苏舜元和著名政治家苏舜钦两兄弟所得。苏■王羲之书法氏世代为宦,收藏宏富,仅此帖就有3本。

北宋著名书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通过交换,从而获得了一本书帖。宋代著名太学博士刘泾通过交换获得了一本书帖。

宋徽宗的宣和内府也曾收藏此帖,《宣和书谱》著录中都有此帖的目录。南宋初年,王羲之此帖被高宗内府收藏。此帖在流传到元朝内府的时候,当时的大书法家赵孟頫得知这一消息后,请求元朝皇帝进行观摩。赵孟頫在得到允许后,在1318年,他以“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的身份奉敕恭跋。赵孟頫的跋:东晋至今近千年,书迹流传至今者,绝不可得。《快雪时晴帖》,晋王羲之书,历代宝藏者也。刻本有之。今乃得见真迹,臣不胜欣幸之至。元朝当时著名官员刘赓、护都答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人都纷纷题跋,语■王羲之塑像中都表示惊羡和赞叹。刘承禧 (1560年~1621年),明书画收藏家。出身于官宦世家,明万历三十八年武进士。刘氏藏书丰富一时,收藏有名家稿本和法书,还收藏东晋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朱熹自书《游云谷诗》原稿等。

王羲之此帖书法精品书文并茂,明代著名戏曲、散曲作家李日华撰文《六研斋二笔》记载:

晋尚清言,虽片言只字亦清,快雪帖首尾廿十四字中,字字非后人所能道,右军之高风雅致,岂专于书邪?

元朝时,此帖先为一位张氏所收藏,后进入到元内府中。

到了明代,此帖由一个叫朱存良的人收藏,后由卖画者售与明朝著名诗人王穉登,以后又转手到晚明有名的书画收藏家吴国廷和刘承禧。此帖其后又被明末清初大臣冯铨所收藏。

此帖在流传过程中,前后分别有南宋“绍兴”,金章宗完颜璟“明昌御览”,南宋宰相、太师贾似道“秋壑珍玩”等鉴赏收藏的印记。冯铨 明末清初大臣。曾收集自魏钟繇、晋王羲之直到元代赵孟頫等诸多古代名帖,后将这些名帖摹拓汇编成集。拓本集共分五卷,刻石408方,摹刻精致,因其第一卷以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开篇,故总称《快雪堂帖》。

幅前有“廷”印,后有“绍兴”联玺,又“褚”半印。还有清朝帝王玺印多方。阅读链接传说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是马上皇帝,却酷爱书法,特别喜欢王羲之垂范千古的草书。他苦心琢磨,勤于练习,竟在王羲之的基础上,创出一种独特的飞白书来。可是,李世民却有个古怪的脾气,天下名家法帖他恨不得都尽数搜罗。却说在长安城南有一个柳庄,老庄主姓柳,他收藏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李世民曾经派人花重金求购,可柳庄主根本不为所动。不过,柳庄主对李世民的飞白书也是高价求购。有一次,李世民打猎到了柳庄主家,柳庄主为李世民准备了午宴。李世民赞许说道:“感谢先生盛情款待,朕一定要重重地赏你!”柳庄主跪倒在地,说道:“万岁,老朽平日里非常仰慕陛下的飞白草书,恳请万岁给小老儿留字一幅吧!”李世民就为柳庄主写了一幅《废园射猎赋》,于是柳庄主就把《快雪时晴帖》献给了李世民。王献之作《中秋帖》那是东晋时期的一个中秋傍晚,徐徐的晚风似乎吹散了整整一个白天聚集的热气,将天地之间变得清凉凉的,人们的疲劳在这干爽清凉的秋风中也一扫而空。一轮圆月渐渐升上了天空,向地面倾洒着银色的月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世间的一切,似乎要将所有一切都变得十分圣洁。不一会儿,地面上所有的一■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切,在皎洁的月光下都仿佛是披上敬,小字官奴。贵族豪门,晋朝世家大族、书法家,会稽人。他的书了洁白的轻纱,变成了游走于天地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之间的精灵,整个空间在这一刻宛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然已经变成为了仙境。的今楷、今草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举头望天,这个晚上的天空显得比平时高了许多,圆圆的月亮挂在天际,月亮的周围飘浮着朵朵白云。一阵阵微风吹过,云朵遮住了月亮。

月光照射在云层上,云朵在这一刻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将月光一层层地传递着,直到月光给云朵镶上了明亮银边,慢慢溢出再次倾洒在地面上。

地面上的人们沐浴更衣,然后■王献之书法在族中老人的带领下齐聚于宗堂之上,围列与供案之前,以最虔诚的心膜拜着天空中的月亮。祈求家人平安、风调雨顺。

随着祭祀的结束,家族中的人们开始互相问候、游戏。大人们一边赏月一边聊天,小孩子则是在月下追逐嬉戏。当这些游走于天地之间的精灵开始娱乐的时候,天空中的明月似乎也感受到人们愉悦的心情,月光于是变得愈发的皎洁,如丝如缕,似水似雾,将天地之间的情感互相传递着。仙境 源于我国上古神话,以昆仑为中心,谓其为天帝在下界之都邑,百神所在,万物尽有;方圆800里,高70000尺,每面九门,门有开明兽守卫;其下有弱水之渊,外有炎火之山,远望光芒四射;其上住有黄帝、炎帝、禹和西王母诸神人,宫阙壮丽,园囿精美,奇花异木长在,珍禽祥兽毕呈。

王献之在这秋高气爽的夜晚,抬头看着天空的明月,心中孤单的感觉让他忍不住开始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一股不吐不快的感觉在他心中激荡着。王献之在这皎洁的月光下看着眼前跟随自己游走四方唯一伙伴,只有笔墨纸砚。他铺好纸张,拿起毛笔,在月光下开始挥毫泼墨,并一气呵成了《中秋帖》。王献之生于344年,字子敬,小字官奴,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他祖籍山东临沂琅琊,生于会稽,就是后来的浙江绍兴,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献之《洛神赋》局部

王献之7岁开始在父亲王羲之的亲自传授下开始学习书法,他同时兼修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的草书,使得书法在短短的几年内突飞猛进,从小就在文人墨客之中有很大的名声。《洛神赋》 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名家曹植所做的名篇。《洛神赋》原名《感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

王献之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不仅承继父风,而且能超越创新,特别是他创造的“破体”,即“大令体”,简直别树一帜。所谓破体,就是打破楷书、草书的界限,但又不是正统的“行书”,偏于草的为行草,偏于楷的为行楷。

这种行草或者行楷的字体,既有楷书的工稳,又有草书的流畅,书者可以有自己的偏好,亦可发挥自己的特长,给书者留有极大回旋余地。王献之曾写下承继父亲书法风格的著名书法《洛神赋》。

王献之同时还创造了草书里的“一笔书”,这是他书法方面的又一大贡献。张芝为草圣,使草书成为书法艺术领域里最富表现力的书体。

张芝后,王羲之完成章草至今草的嬗变,使草书再展了新姿。王■王献之《中秋帖》局部献之继承父亲风格,将今草再推进一层,创造了草书里的“一笔书”,其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表现出了一种雄姿英发和风华朴茂之姿,令人耳目一新。代表作《中秋帖》和《十二月帖》。张芝 东汉书法家。出身官宦家庭,其父张奂曾任太常卿。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在书法艺术上各有千秋,王羲之以真行为显,王献之以行草为能,所以不能以一种书体品评谁优谁劣。王献之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王献之站在中秋明月下,手提毛笔,闻着空气中的淡淡墨香,感觉到自己的精气神已经达到了顶点,右手下按,手中毛笔刷刷点点,他在纸上写道: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王献之作品《东山松帖》局部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中秋帖》为纸本,纵27厘米,横11.9厘米,属于草书,行书3行,共22字。中秋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我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唐朝著名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张怀瓘所著的《书断》中说《中秋帖》道: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此帖运笔如火箸画灰,字势连绵不断,极备法度,是学习“二王”的珍贵资料。《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

宋代,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书法作品,著录著作《宣和书谱》和明代著名收藏家张丑所著《清河书画舫》等许多书著都收录了《中秋帖》。

据北宗大书法家画家米芾所著《书史》记载,王献之《十二月割帖》墨迹曾为米芾收藏,为黄麻纸本是米芾以书画宝玩向大收藏家苏激换来的。米芾所藏《十二月割帖》墨迹本,就是后来《中秋帖》的底本。《中秋帖》卷前引首有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宝”两字。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在帖正文的右上有乾隆御题签“晋王献之中秋帖”一行。■王献之《十二月割帖》局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