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日本推理大师的私人写作训练课堂,赚钱的小说要这样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0 05:46:53

点击下载

作者:大泽在昌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日本推理大师的私人写作训练课堂,赚钱的小说要这样写。)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日本推理大师的私人写作训练课堂,赚钱的小说要这样写。)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作者:大泽在昌排版:暮蝉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7-01ISBN:9787210092452本书由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PART1 ——讲 座学生介绍笔年龄、现职喜欢的作家想写的小说名性别40多日语教师[日]浅田次郎犰岁、男娱乐小说狳书评员[日]奥田英朗性40多[美]欧·亨利海岁、男词作家娱乐小说豚[日]阿刀田高性40多水岁、女公司职员[日]松本清张悬疑小说母性40多秋推理、恋爱等描写人心岁、女公司职员[日]大泽在昌英细致微妙的小说性30多[日]宫部美雪大岁、女公司职员推理、科幻小说米[日]神林长平性20多具有幻想色彩的现代娱虎岁、女公司职员[日]宫部美雪乐小说性50多猫岁、女代书人[日]大泽在昌硬汉派小说性巴40多[日]大泽在昌哥岁、女公司职员历史小说[日]山本周五郎犬性40多[英]罗尔德·达(与法律或司法界有关貘岁、男律师尔的)娱乐小说性30多[日]江国香织企自由撰稿恋爱、商业、医疗、喜岁、女鹅人剧、社会小说[日]唯川惠性20多驴岁、男公务员[日]伊坂幸太郎娱乐小说性20多鳄自由职业岁、男[日]万城目学青春、推理小说鱼者性第一课以写作为生意味着什么出道方法

大泽:大家好,我是大泽在昌。举办这个讲座的目的,是想把我所知的有限的写作技巧,尽量以生动直接的方式传授给大家。有些内容可能会反复强调,很重要,测验时会考到,请大家牢记。

首先,我想讲讲“以写作为生意味着什么”。作家出道大体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获得新人奖,另一种是向出版社投稿出书。要说哪种方法更好,首选肯定是获得新人奖,而且我建议尽量以“含金量”较高的新人奖为目标。以“含金量”高的新人奖为目标

日本现在有两百多个小说新人奖,假如每个奖平均入围名额三百人,总共就是六万人,即便其中有两百人成功出道,一年后还能留在文坛的,也不过一两个人而已。至于日后还能斩获文学大奖,成为著名畅销书作家的,大概每五到十年才有一人。

想在文坛出道,请尽量以“含金量”较高的新人奖为目标。当然,这样的新人奖竞争很激烈,但只要能成功出道,不仅作为主办方的出版社会与你签约,其他出版社的编辑们也会蜂拥而至,在颁奖仪式上竞相向你约稿。当然,其中的九成都是客套话,所以可不能轻易地以为自己的作家生涯从此就能一帆风顺哦。

当然,也有人是以向出版社投稿的方式出道的,但这样的作品没有任何头衔和奖项的光环笼罩,突然出现在书店里,结果往往是无人问津。所以在我看来,这样的出道是一种“浪费”。

那么,“含金量高”的新人奖是指哪些呢?依我之见,推理小说类的是“江户川乱步奖”和“日本恐怖小说大奖”,历史小说类的是“松本清张奖”。所谓“含金量高”,是指获奖的新人日后很可能大有作为。换句话说,能闯出一条道路来,这样的文学奖,就是“含金量高”的奖。

但要注意的是,即使通过含金量高的新人奖成功出道,也不意味着未来的前途一定光明。获奖后必须尽快写出优秀的代表作,不然很难继续留在文坛。作家的收入

假设日本现在有500位小说家,其中八成小说家的年收入将低于500万日元,甚至有的会低于200万日元。举个例子,如果现在要你给角川书店写一本32开精装本的长篇小说。既然是新人,写作怎么也得耗时半年吧?假如初版印刷4000本,定价1700日元,版税是10%,那么你的收入就是68万日元。半年才赚这点儿钱,还不如在超市打工赚得多。

最近,有很多新人作家表示“年收入低于200万日元也没关系”,我认为不该抱这样的心态。作家同职业棒球手一样,也是分为“首发”和“替补”的。通过有“含金量”的新人奖出道,相当于中“状元”;通过次要的文学奖出道,相当于后几轮的“选秀顺位”;至于通过投稿出道的人,则仅相当于“试训球员”。缩小的出版市场

三十三年前(1979年),我和大家一样,只是一个以新人奖为目标的写作爱好者,直到获得双叶社《小说推理》杂志主办的首届小说推理新人奖,我才正式出道。就当时的文艺出版界而言,该出版社的实力并不雄厚。在写出《新宿鲛》之前,我一直被称为“永久初版作家”,因为我一本接一本地写,结果出了二十八本没有再版的书。甚至在新书面世后,我去书店却没看到,仔细寻找才发现,我的书竟被垫在了人气作家的书底下。不过在那个年代,尽管书卖得不好,但我仍能接到约稿,所以不愁生计。

如今的出版市场已缩小到当年的三分之一左右了。也就是说,作家的“存活率”和收入也只有当年的三分之一了。请务必谨记,你是在这样的时代做出了成为作家的选择。

中等规模的书店,大概摆放着八到十万种书。怎样才能让读者拿起你的书,并且觉得有趣而想要购买呢?大家或许以为,作家的读者是很温暖的,能提供持续的支持,但事实上,作家对他们既不认识也不了解。随着潮流或情绪的变化,他们难保不会无情地突然“离开”。自雷曼事件(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令其发行的信贷价值暴跌,因而在台湾、香港等地引发投资者的不满和抗议。)以后,书的整体销量暴跌,有些忠实的读者为了买一本书,甚至不得不省出两顿午饭钱。也就是说,必须成为能让读者无论如何仍甘愿掏钱买书的作家才行。

想成为这样的作家,就要以通过“含金量”高的新人奖出道——也就是以成为“选秀状元”为目标,当正式出场的机会来临时,要展示出惊人的优异表现,从别人手中夺走“首发”的位置。总之,请大家成为能打“全垒”的、能赚钱的作家。成为作家的四大要点

前面一直在说当前的严峻形势,下面我想讲讲“以写作为生”需要注意的具体要点。①确保文字的正确性

写作时请把词典放在身边,哪怕对某个字的写法稍有犹豫,也该翻开词典查找确认。我至今还在用笔写作,比如“憂鬱”的“鬱”字,写多少遍仍记不住,所以每天至少也得翻五六回词典。你们都用电脑打字,或许以为只要输入法不出现转换错误,打出来的字就一定正确。可事实上,很多人都在写错字,却自以为正确。我会在讲评时举几个例子。所以,首先请务必养成怀疑自己和勤查词典的习惯。②写完重读原稿

我曾多次担任各种新人奖的评委,发现不少作品犯有明显的错误,这些错误其实只要把作品重读一遍就能避免。这次大家提交的作品,也有不少明显没有重新读过的。我知道大家想拖到截稿的最后一刻才重读,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写稿子,但与其做长时间的构思,不如提前写完,用最后一天推敲,这样更能有效地提高作品的完成度。而且,重读应该尽量隔段时间再进行,否则后来想出的词句会与已经写好的词句有重叠。就像要找的东西明明近在眼前,却偏偏视而不见一样,很多时候,仅靠自己的眼睛是觉察不到这些问题的,甚至会犯下显而易见的错误。因此,大家需要等冷静以后再重读,而为了留出重读的时间,就应该尽早完稿。③坚持每日练笔

电视剧里的作家,经常在截稿前夜通宵写作,但现实中的顶级职业作家可不是这样的。要想尽早完稿,就必须养成每天写完固定篇幅的习惯。我今天来这儿之前,就刚写完十页给杂志的稿子。每天最少要写十页,多则二十页,翌日还须重读前一天所写的稿子,检查措辞,加以修改删补。只有做到日日如此、反复不辍,作家生涯才能不断向前。我每到周末都会休息,还会定期给自己放长假,但像我这样的作家很少。许多作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都在写作,从不休息,有的人更是一天不写就浑身难受。这就如同汽车的引擎,一旦冷却熄火,再想重新发动就不容易了。哪怕每天只写一页,日积月累的话,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能更迅速地融入作品的世界,可见“每日练笔”的重要性。④学会勇敢放弃

在写作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低潮,无论如何都写不下去,想不出好的立意、刚动笔就不知怎样继续推进、找不到突破口……在这种时候,请鼓起勇气果断放弃。迂回周旋的勇气、挑战不同体裁的勇气、还有放弃作品的勇气,都很重要。很多职业作家也常会陷入低潮,进退维谷,难觅出路。迄今为止我已经出版了八十六本书,无论哪一本,刚动笔时都想写成杰作,但结果常不如意,有些连我自己都读不下去。这样的作品之所以还要出版,是为下个作品做准备。为了写好下个作品,姑且先把这个作品写完出版。悔意将化作动力,激励自己把下个作品写得更好。作家的动机

所谓作家,就要持续写作。不是只写一部名作,而是每年都能写出高水准的作品,竭尽全力,不断冲击极限,为了超越极限而持续努力。出道以后,要成为文学奖的候选者,要获奖,还要写出畅销书,总之就是不断努力向上。因为归根结底,驱使作家不断写出更多佳作的动机无他,唯“畅销”与“获奖”耳。【问答】

●您出道前写了多少页稿纸?

Q.驴:您出道前每天大概要写几页稿纸?

A.大泽:最早从初中二年级到三年级,我写完了一篇一百二十页的作品,高中期间大概写了一千页。二十三岁出道前,我父亲患了癌症,我每天要去医院,所以那段时间写得很少。出道后,我则按编辑的要求,每两三个月完成一篇八十页的短篇小说。

●即使勉强也要写够固定的篇幅吗?

Q.企鹅:有时不管怎么努力,最多只能写出两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内心很勉强也要努力写够十页吗?

A.大泽:这样的情形即使在职业作家身上也很常见。不过,报刊杂志的截稿日期很严格,而且规定多少页就必须写够多少页。越是受欢迎的作家,截稿时间就越严格,规定完成的页数也越多,所以每天必须写够一定的量。不管多么辛苦,就算“爬”也要“爬够”规定的篇幅,这就是职业作家。

●即使一篇作品写着写着觉得太差,也应该坚持写完吗?

Q.大米:在写作过程中,我有时会觉得自己写得太差。像这样即使中途觉得不行,也应该努力坚持写完吗?

A.大泽:嗯,但你真的确信那篇作品不行吗?写得差的小说,要么是情节差,要么是角色差,通常不外乎这两者。若是情节差,有时只要回到某个点,从那里开始重写,就能解决问题;若是角色差,那基本上就要从头重写了。你的情况属于哪种呢?关键是要找出究竟哪里不行,但找到问题关键的能力是比较难掌握的。

我写小说,在起笔阶段几乎从不考虑情节,而是会用大量时间思考男、女主人公和反派角色的塑造。因为只要角色和大概的核心情节确定下来,故事就会自行发展。反之,如果支撑情节的角色不够完善,整个故事就会中道倾塌,最终失败。

很多新人奖的参赛作品都会得到“情节的确很棒,但初中教师真的有能力跟暴力团伙火拼吗?”之类的评语,可见作者把心思都用来构思情节了。请记住,情节固然重要,但角色同样重要。第二课掌握第一人称的写法跨越三个障碍

大泽:这堂课的主题是“第一人称的写作方法”。我之前布置了“以第一人称写作”的课题,大家也已提交了相应的作品,所以我就边点评大家的作品,边讲解这部分内容。首先,我来说说为什么要布置这个课题。

以第一人称写作,首先是为了消除视角混乱。“上帝视角”并不为日本人所接受,尤其是参加新人奖时,更会带来负面影响。正因为视角混乱绝对有害无益,所以我希望大家练习如何用第一人称写作,从而克服这个问题。

其次,以第一人称写作只有一个信息入口。这将成为情节发展的一大枷锁。有的作者写着写着,就会忍不住透露超出视角人物所知范围的信息,光是这一点就已经失败了。换句话说,我希望大家务必亲身体验这种写法的难处,检验自己在受限的视角中能为读者提供多少信息,能把故事框架构建到何种程度。

最后,还要看自己能把视角人物——作为讲述者的“我”——的个性向读者传达多少。由于不是第三人称,所以不能用“他(她)以前如何如何”之类的方式直接描述主人公。那该通过什么方法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呢?譬如,有某个女性角色对“我”这一讲述者说出“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这样的话,读者就会觉得这个“我”很有女人缘。同样,如果有其他男性角色对“我”说:“我知道你是个坏人,但没想到竟恶劣到如此地步。”就会给读者留下“这个‘我’是个大坏蛋”的印象。也就是说,通过对话可以突出角色的性格。

想以第一人称写作,必须扫清上面提到的这三个障碍。这说来简单,其实很难。很多人一尝试,就会觉得很不顺手,结果往往不顾第一人称的限制,造成视角混乱,写出“某某气得面红耳赤”这样的句子,其实应该写成“某某看起来气得面红耳赤”才对。

通过“以第一人称第一视角写作”,能检验自己的写作水平,进而稳步迈入下一级别的课堂。

下面进入作品讲评环节。需要事先说明的是,尽管我起初曾表示拒绝,但编辑部仍然决定,这次讲座的讲评全由我一人负责,学生之间不做互评。我接下来的点评,有些话可能说得很重,但请大家理解,我既不是要否定你们成为作家的决心,也不是在跟你们做什么保证。受到严厉批评的人就算觉得难堪,也请不要放在心上,但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要反复犯错。我会通过课题发现大家的长处和短处,并尽量将扬长补短的具体方法教给每个人。活用第一人称的描写

先来看虎的《晴眼》。首先请虎简单介绍一下这篇作品的创作思路。【《晴眼》故事梗概】

女大学生真菜子双眼弱视,某次遭到了跟踪狂的袭击,幸好被住在同一栋公寓的青井所救。一天,她放学回到家里,再次被跟踪狂袭击,结果又被青井所救。真菜子向青井道谢并致歉,青井则向真菜子告白,称自己救她是出于爱慕。

虎:一听到“以第一人称写作”这个课题,我就立刻想到第一人称能对读者隐瞒信息的特点,打算设计个小诡计,以隐藏秘密的方法完成这篇作品。主人公设定为弱视,但我事先并不向读者透露,并且很小心地尽量不描写主人公使用眼睛的情景。

大泽:这正是该作品的优点,对眼疾患者的生活场景描写得非常好。

我从床上探出身,伸手够向地面,摸索了好一会儿,指尖终于触到了躲在床下的闹钟。

我读到这里,意识到主人公的眼睛可能有问题,但就算猜到,也毫无不谐调感,并不妨碍继续阅读。作者的笔力给我留下了印象。

不过作为第一人称,有些表达显得很奇怪,例如“我的神色阴沉下来”“我又变得双颊绯红”等。“神色阴沉”应该是在别人看来的印象,“双颊绯红”也不是自己所能知道的,应改成“双颊滚烫”。其他人的作品也存在同样的错误,大家往往会无意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请对自己的措辞保持更高的敏感度。

这篇作品的缺点在于,故事情节波澜不惊,毫无转折。即使“白马骑士”就是那个跟踪狂,常看推理小说的读者也能早有预料,并不出奇,然而实际结局竟然比这还要平淡,就是白马骑士解救了被跟踪狂袭击的主人公。这会令读者感到莫名其妙,不明白作者的目的何在。既然你能把患有眼疾的主人公的生活场景描写得这么好,希望你能在故事情节的构建上再多用些心思。大泽讲师的评价

情节:差 角色:优秀 文笔:差

对话:合格 立意和噱头:合格第一人称只有一个信息入口

接下来是大米的《香鱼》。【《香鱼》故事梗概】

朱浬是一条美人鱼,她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却被一位老人识破了。老人至今仍后悔当初离开自己的人鱼朋友。朱浬很想结识老人,却被青梅竹马的人鱼浬芳警告。浬芳曾被人类背叛,失去了自己的妹妹。朱浬几个月没去见老人,其间老人死在了海里。

大米:我想写出一篇充满矛盾、令人惊讶、设有诡计的作品,偶然看见NHK海洋生物特集的节目,觉得很有趣,就打算以此为题材,充分利用海、陆两种环境,写一篇温馨的幻想类作品。

大泽:作为第一人称第一视角的作品,这篇作品也有不少表达显得很奇怪。例如:“让你久等了,朱浬。”

突然听见有人叫我的名字,我蹲着转头看去,见身后站着一个青年。

他的刘海看起来长而柔顺,细长的双眼正紧眯着。“你迟到了,浬芳。”

我不悦地皱起眉头给浬芳看,他连忙像投降一样高举双手。刚刚还在迷恋我手指的那只猫,这回却开始在他脚边绕来转去。真是个轻浮善变的家伙。“抱歉抱歉。我请你吃好吃的,就原谅我吧。”“好吧,原谅你了。”

我嘴角上扬笑给浬芳看,然后拉住他的胳膊就走。

根据角色设定,“朱浬”是主人公,而看见认识的人,一般不会写成“一个青年”。既然他叫浬芳,就该写成“见浬芳正站在身后”才对。还有“我不悦地皱起眉头给浬芳看”“我嘴角上扬笑给浬芳看”等描写,很少有人会特意把表情“做给人看”,所以应当改成“我皱起了眉头”或“不悦地说”。就算主人公是故意装作不高兴,也该用“佯装不悦地说”等其他表达方式。

大米:平时我都用第三人称写作,所以就算想变成第一人称,有时还是改不过来。

大泽:“以第一人称写作”这个课程的目的就在于此。第一人称只有一个视角,即信息只有一个入口,所以会成为故事情节发展的一大枷锁,这一点应该不难理解。请大家检查自己的作品,看看是否存在不符合第一人称的描写。大米的这篇作品里,出现了不少“做给人看”的句子,这不光是人称的问题,更有可能是作者养成的习惯。所以大米你应该对这一点多加注意,以后不要再犯这个毛病。大泽讲师的评价

情节:差 角色:合格 文笔:差

对话:合格 立意和噱头:优秀描写须符合主人公的年龄

再来看水母的作品《萤》。【《萤》故事梗概】

四十一岁的女强人仁科惠接到了原同事兼恋人藤冈悟时隔五年打来的电话。藤冈当初为创业抛弃了惠,结果生意失败,现在企图利用与惠过去的关系,要挟惠跟自己破镜重圆。惠把藤冈叫到亡父的别墅里杀害,在花坛掩埋尸体时,才发现当初抛弃丈夫的母亲,还有夺走母亲的叔叔,都被父亲埋在了花坛里。

水母:我开篇写得尤其用心,后来又想加入一些推理元素,就写出了这篇作品。

大泽:不好意思,我觉得你的这篇作品的开头可能是所有作品中最差的(笑)。

我上幼儿园以后,许多事都可以做了。白天能喝一点点咖啡了,晚上的就寝时间也从八点变成了八点半。此外还有很多事,其中最令我开心的,就是我能接电话了。得到母亲的许可后,我会忐忑而激动地等待电话铃声响起,同时心里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仿佛此刻的自己比昨天有了些许不同。望着我在玄关旁的黑色电话机前走来走去,母亲和父亲都笑了。春日柔和的阳光照进屋里,把幸福的一家三口映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听着父母的笑声,我也不禁笑了起来。就在这时,电话响了。“你妈妈在吗?”

电话对面传来一个年轻男子的嘶哑声音。我好像在什么地方听过这个声音。

开篇首句“我上幼儿园以后,许多事都可以做了”之后的叙述——能喝一点点咖啡,就寝时间也从八点变成了八点半——都很有意思,但后面的“把幸福的一家三口映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就有点离谱。刚上幼儿园的小孩怎么可能产生这样的想法呢?还有“电话对面传来一个年轻男子的嘶哑声音”,也很奇怪。无论对方是青年小伙还是中年大叔,刚上幼儿园的小孩绝对分辨不出对方是不是“年轻男子”。既然使用第一人称,就必须完全从小孩的视角出发。你为这次讲座提交的应征作品,也是开头就失败了对吧?请养成更冷静地重读作品的习惯。

这篇作品的优点在于,要挟长大后的主人公跟自己破镜重圆的原同事藤冈悟,实在是一个很可憎、很没用的男人。你将这个形象刻画得非常出色。可憎的人物其实很难写好,所以这种描写会成为你的有力武器。不过,你的描写太冒失了,或者说你对自己的文字过于雕琢了。开头的“我上幼儿园以后”之后的叙述,确实很凝练,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读者反感。请仔细思考怎样表现才能更自然些。还有结尾:主人公的父亲杀死自己的妻子和与之偷情的弟弟,并把尸体埋在别墅的院子里。这个结局看似出人意料,其实不太可能,因为两个大活人近乎同时失踪,警察应该觉得蹊跷而展开调查才对,等到主人公长大了还始终毫无察觉,这就说不通了。作为推理元素,我觉得你在这方面表现得太幼稚了。大泽讲师的评价

情节:合格 角色:优秀 文笔:差

对话:合格 立意和噱头:差全是好人的小说太弱

接下来是巴哥犬的《迟来的春天》。【《迟来的春天》故事梗概】

饭田藩主堀亲长的妻子珠子因受丈夫冷遇,在十天前的大火中投身火海自尽。痛失妻子的堀亲长在绝望中,与年轻时曾任消防员的老人传次郎和孤儿金造结成至交。父亲柳田为实为阻止他们交往,在寺院里放了一把大火。堀亲长获救后才发现,金造其实是柳田为实的孙子。

巴哥犬:我调查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的生平、成名前的轶事、藩内纷争等事迹,打算辅以救火情节,写一部四十八话的系列作品,这篇就是其中之一。身为藩主的主人公日后成了一位很了不起的领主,人称中兴之祖,但他年轻时很没用,直到父亲切腹明志,他才终于觉醒,变成了一个好人。遗憾的是,我没能顺利写到这部分。

大泽:我觉得用第一人称写历史故事相当有难度,而你为这次讲座提交的应征作品就使用了历史题材,写得也很好,这一篇同样非常出色,看得出很有实力,情节也没什么问题。只有一点需要注意。家老柳田为实在寺院里放了一把大火对吧?无论出于什么理由,放火在江户时代都是重罪,甚至可能导致一藩土崩瓦解,可是其他父亲和藩主竟然对此毫不追究,这一点很值得商榷。除了这部分,真的写得很好。

我想在这里讲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参加历史小说新人奖的人,有很多人都像巴哥犬一样,笔力不错,而且有能力查找资料,可以尽自己所能写出有趣的作品。所以这些人每每能进入终选,可是往往得不到奖。这是为什么呢?

巴哥犬的作品,虽然我只读过讲座前的投稿和这次的《迟来的春天》,但我发现,两篇作品里竟然没有一个坏人。这有可能成为你写作的一大弱点。全是好人、没有坏人的小说,读完固然心情轻松,但故事恐怕会显得温吞。从这个意义上讲,请务必记住,作为参加新人奖的作品,登场人物全是好人的小说太弱。这个弱点很难克服,可能经常是写着写着才发现“又写成全是好人了”。虽说并不是非得出现像前面水母所写的藤冈悟那样的可憎的人物,但即便是心怀善意的人,也会彼此产生误会,也会心生恨意和悲伤,甚至动手互殴,如此才能造成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你的笔力足够,如果能在这方面多加注意,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我对《迟来的春天》这篇作品的各项评价没有给差评,但你要知道自己的这个大弱点,今后努力弥补。大泽讲师的评价

情节:优秀 角色:合格 文笔:优秀

对话:优秀 立意和噱头:合格不要过度依赖通过对话进行说明

接下来是企鹅的《深夜中的战士》。【《深夜中的战士》故事梗概】

二十多岁的行政事务员今村泉水曾专注于滑冰运动,但他在一次比赛中受了重伤,只能无奈退出,此后的生活一直黯淡无光。其实,他内心深藏着成为小说家的梦想,但他每晚都会在幻觉中看见一个怪物,否定他的梦想。苦恼的今村泉水咨询了生活顾问,对方劝他相信自己,于是他开始写作。

企鹅:没错,我借这篇作品把自己二十多年的苦恼写了出来,但我不知道这样写到底好不好。本来想写得更长些,好不容易才缩减到规定的三十页,结果却显得很没意思,这是我觉得特别遗憾的。

大泽:你为这次讲座提交的投稿作品得到了最高的评价,所以我本来对这篇作品是很期待的,但老实说有些失望。正如你刚才所说的,你没能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实现故事化、情节化。主人公和生活顾问的对话部分交待了太多情节。以第一人称写作时,借助对话进行说明确实很重要,但如果过度依赖于此,就会写成流水账。

你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题材不该缩减成三十页的短篇小说。当然,我明白这篇作品表达了你想成为作家的渴望,但普通读者可不会在乎你想不想当作家。对于渴望成为职业作家的人来说,以此为小说题材是绝对不合适的。大泽讲师的评价

情节:差 角色:合格 文笔:优秀

对话:合格 立意和噱头:差主人公的年龄与叙事部分的关系

下面来看鳄鱼的《尾随少年》。【《尾随少年》故事梗概】

俺和笠原都是高中生,以前对同班同学三秋没什么印象,但在期中考试中,他所有科目都得到了满分,所以我俩对他非常好奇,决定放学后尾随跟踪他,但我俩很快就暴露了,只好向他道歉,没想到三秋反而对我俩说起自己的事。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关西腔很奇怪,终于沉默下来,我俩对他的印象也慢慢地淡了。

鳄鱼:这个课题出现的时候,我正在读夏目漱石的《少爷》,该文使用了第一人称“俺”,于是我也想尝试这样写。还有,我想趁自己还记得高中生的感觉时写,所以就以高中生作为主人公了。

大泽:这篇作品的优点在于,对年轻人的角色刻画得很好,登场人物之间的对话很自然,角色的存在感也很强。对期中考试第一名的学生尾随跟踪,这种想法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有趣。

这篇作品的问题在于,文笔太幼稚了。例如开篇——

午休时,俺和笠原在教室一角吃着冰凉难咽的便当。俺和笠原都吃不惯冷饭,所以边吃边喀喀。

喀喀是指呕吐吧?一般来说,没人能边呕吐边吃饭。“那是挺奇怪的。但是直到今天,俺都不记得他长什么样,感觉他没什么存在感。”

这里也有点怪。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俺都不知道他长什么样”。

还有,作为第一人称,“俺用半是惊讶的声音”这种表达也很奇怪,因为一般不会用“半是惊讶”形容自己。这个问题在其他人的作品里也很常见。再有,很多像“笠原执拗地强迫俺”“笠原戏谑地嘲弄俺”这样的措辞,都存在意思重复的问题,使用一个词就够了。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在无意识中同时说出“执拗和强迫”“戏谑和嘲弄”,但希望大家仔细思考一下,想想这样的表达是否合适。我先前所说的“要怀疑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此外,“用巴掌大来形容极狭小的校园”这句,把校园形容成“巴掌大”其实并不合适。还有描写商店街的“连锁店超市、汉堡店、卖乌冬面的都在这里新开了店,而那些卖帽子的、时装店、卖团子的老字号也依然兴旺”这句,突然使用“卖……的”这样的非正式口语,会给人留下很不成熟的印象。与之相反,“观念极为正直,令人联想起江户时代手艺人制作的端茶机械木偶”这句,身为高中生,不该使用如此陈旧的比喻。也就是说,整体来看,这篇作品的文笔显得太不成熟。《感伤的街角》是我二十三岁出道时写的作品,也使用了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年轻私家侦探的故事。趁自己还年轻,描写年轻人的角色,或是加入年轻人的话题,确实是很好的方法。鳄鱼就把少年的心理描写得很出色。然而,即使以年轻人为主人公,也没必要让所有措辞乃至叙事部分都显得幼稚。请使用成熟的措辞。大泽讲师的评价

情节:优秀 角色:优秀 文笔:差

对话:优秀 立意和噱头:合格专业术语的有效用法

接下来是貘的《私密》。【《私密》故事梗概】

当了二十年律师的古野参加一次研修旅行,队员是在某项目中认识的会计、证券人等。大家在晚宴上兴致高涨,决定各自说出藏在心底的秘密。醉醺醺的古野透露了自己在重修司法课程时期的跟踪狂行为,却不料当时跟踪的对象竟是同席会计海野的妻子。

貘:我的基本思路,是想以一些在商界的成功人士作为主角,描写他们的世界骤然崩塌、人心之“恶”瞬间暴露的故事。

大泽:貘是专业人士,我很期待他活用自己的业界经验,写出有趣的小说。上次的应征作品我也读过,但这次的作品,貘的个人风格完全起了反作用。比如,“渎职将即刻面临惩戒请求和损害赔偿请求诉讼”“那家事务所在进行上市子公司的非公开交易或处理MBO时,缺乏学说判例争议的现实问题”等句子,完全搞不懂在说什么。这些内容应该起到让读者了解主人公及其所在领域的作用,是资料和背景,所以应该再精炼些,以便突出要点。如果无论如何都需要使用专业术语,就必须写得更简明易懂才行,不然读者是理解不了的。请记住,不要以为使用专业术语能让文字显得更有价值,搞不好反会弄巧成拙,引起读者的反感。

在这篇作品中,旅行队员们聚在一起,决定彼此分享秘密。主人公编了个故事,谎称自己以前当过跟踪狂,却没想到有位队员的妻子在现实中就曾被跟踪狂骚扰过,而且当时的情形与主人公的形容一模一样,于是主人公受到了大家的怀疑和谴责,故事以充满讽刺意味的结局收场。貘使用了大量艰涩的专业术语,依靠主人公行业的特殊性布置悬念,吊住读者的胃口,但与之相比,故事的结局太平常了,在白领一族的世界里很普通。当然,不断布置悬念并在结尾迎来高潮的作品也是有的,但以这个结局而言,实在没必要写这么长。这篇作品的优点在于,即使存在这些问题,充满讽刺意味的结局仍然还算不错。缺点则是专业术语过多,内容与长度不符。大泽讲师的评价

情节:合格 角色:合格 文笔:差

对话:合格 立意和噱头:合格如何活用观察

最后是海豚的《皮靴女与皮包男》。【《皮靴女与皮包男》故事梗概】“我”在上班途中目击了一场交通事故。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那辆电车上一直有个“皮靴女”和“皮包男”,每次都在车门附近争抢有利位置,后来还有一个“混混”模样的人也加入了“战团”。事故发生当日,混混从车上掉了下来,而我看到,他是被“皮靴女”和“皮包男”连蹬带推才掉下车的,可这两人却只顾着对警察抱怨“因为事故导致上班迟到了”。

海豚:我刚开始写小说时,只会使用第一人称,但写着写着就发现很有难度。这次该怎么写也思前想后琢磨了很久,最后才决定使用对话的形式,或者说自白的形式。

大泽:在这次的作品里,这一篇堪称“拔得头筹”,甚至完全可作为小说杂志的“奇妙短篇小说特集”当中的一篇刊载出来。人物描写尤为出色。在满员的电车里,“皮靴女”和“皮包男”本是竞争对手,却渐渐发展出奇妙的团结感,面对突然横插一脚的不速之客,二人同仇敌忾,联手予以还击。结果对方坠车身亡,二人却异口同声、若无其事地对警察说:“因为那场事故,我上班都迟到了。”读到这个结局,我也忍不住笑了。这样的情节会让读者觉得,日常生活中是有可能发生这种事的,但实际往往并不会发生,可就算发生了,肯定也是同样的情形,由此可见作者功力之深。

海豚是这次唯一一个两部作品都被评委会选中的人,而这两部作品均为黑色幽默的风格,老实说题材很普通,也没什么特别有趣的地方,但这篇作品的黑色幽默在真正意义上得到了发挥,结局也非常棒。其优点在于,对人的观察做得很好,人物描写也很出色。缺点则是,我有些担心海豚是否能写好长篇。在这次讲座中,我也会讲授长篇小说的写作技巧,那你以前写过长篇吗?

海豚:写过。

大泽:那就应该没问题了。如果换作长篇,就不能以这个结局收尾了。总之按照这次的标准,这无疑是一篇出色的短篇小说。大泽讲师的评价

情节:优秀 角色:优秀 文笔:合格

对话:合格 立意和噱头:优秀除了“输出”,还要“吸收”

讲完本节,第二回的讲座就结束了。最后我要说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写作是“输出”行为。如果持续输出,自己很快就会变得“中空”,所以请务必记得“吸收”。无论是小说、漫画、电影、戏剧、音乐,请不要忘记持续刺激自己。

听见优美的音乐,要思考“这首歌曲能写成什么样的小说”;看到出色的电影,要琢磨“如果由自己当导演,该怎样安排素材”。此外,在接触别人的作品时,还请养成习惯,时刻研究“这份感动应该如何运用到小说里”。从前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我看过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电影《惊狂记》之后进行构思,让一个东京土生土长的工薪一族在大阪卷入一场麻烦,由此写出了《必须奔至黎明》(原名『走らなあかん、夜明けまで』)这篇小说。

还有,身边要常备用来记录想法的备忘录,想到好的创意一定要随时记下来,哪怕是睡觉时做的梦也可以记录。《天使之牙》这篇小说,就是我基于“我其实是女性,只是大脑被移植了”这个梦而创作的。梦境就算在睡醒的一瞬间还能记得很清楚,过个半天也会忘得差不多,所以要养成习惯,在枕边常备备忘录,厕所里也要放一本,一有想法就立刻记下来。记下的东西不一定立刻使用,逐渐积累,留待日后回顾翻着,或许就能很好地把某些素材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想必各位都爱读书,乘车时也会捧本书看,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也请偶尔抬头观察一下周围的人,试着展开各种想象,比如猜测对方的职业身份、家庭环境、兴趣爱好、钱包里装着什么东西、是不是有钱人、是不是“大变态”、秃顶大叔是不是异装癖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揣摩对方身上最“表里不一”的要素是什么。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察别人,这种观察会成为人物描写的重要依据。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作家是没有休息时间的。即使在睡觉时也会思考刚起笔的小说如何展开后续情节,这就是小说家。【问答】

●怎样描写讨厌的人物

Q.巴哥犬:我每次一想写讨厌的人物,就会忍不住立刻想起自己认识的讨厌的人,很难冷静下来。怎样才能写好讨厌的人物呢?

A.大泽:真正讨厌的人物,其实我以前也写不好。我能描写冷酷似机器的杀手,但我越想写好讨厌的人物,就越觉得不真实。这是因为,讨厌的人并不会认为自己是讨厌的人。例如水母写的《萤》里的藤冈悟,就是一个非常讨厌的人,但他自以为自己很有魅力。就像学校里发生的欺凌事件一样,很多时候,施暴的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欺凌别人,因为人都是会将习惯“自我正当化”的生物。我常写黑道中的人物,其实总是嚷着“我弄死你”的一根筋的家伙并不可怕,反倒是那种一面道歉说“我其实并不想这么做,但不这样做就会被大哥打,所以只好对不住了”,一面用刀把人捅死,再挖坑掩埋尸体的家伙,才更可怕得多。请不要一上来就写讨厌的人,可以让看起来并不讨厌的人逐渐显得讨厌,而且给人的感觉是他不得不变得令人讨厌,让讨厌的感觉在读者中间慢慢扩散。这实践起来很难,因为这是小说家写作秘技中的秘技(笑)。

●会把自己的实际体验反映到作品里吗?

Q.企鹅:您会把自己的实际体验反映到作品里吗?

A.大泽:当然会了。尤其是失恋,都反映得很成功(笑)。二十岁的失恋和五十岁的失恋,是很不同的,所以写法要改变。有时会觉得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很难为情,也会不由自主地想“用在小说里”简直就是自己出卖自己(笑),但对于写小说而言,悲伤的、愤怒的、凄惨的经历要比愉快的经历更有用。那么,应该怎样描写凄惨的事呢?这与先前巴哥犬的提问有相通之处。也就是说,不要一上来就直接描写惨状,这样并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反而是如果本人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很惨,但周围的人却觉得“这人真惨”的时候,更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好比画星星,既可以用线条一笔画出五角星形,也可以把周围全部涂黑,凸显出白色的五角星形。至于哪种方法更能突出星星的形象,试一试自然就一目了然。

直接描写惨状,就相当于一笔画星星。与之相比,将悲惨的人的周围逐渐涂黑,借此突出中间的星形,能把这份悲惨更好地传达给读者。这是因为,读者在观看主人公的同时,也在观看其周围的人,即通过“上帝之眼”鸟瞰全局。换句话说,与其直接描写“可怜”“愤怒”“痛苦”,不如写周围人的反应,这样任谁见了都会觉得凄惨、不甘、痛苦。这种技巧并不简单,请大家绞尽脑汁,仔细思考怎样才能掌握这种写法。

●起标题的秘诀是什么?

Q.鳄鱼:我一到起标题的时候就犯愁,请问有没有什么秘诀?

A.大泽:关于如何起标题,这次讲座也会讲到,我看大家确实都不擅长起标题啊(笑)。现在只说一点,那就是要尽量避开已经被人用过的标题。尤其是长篇小说,应该考虑从来没人用过的标题,哪怕稍显俗气也没关系。但若是短篇小说,例如这次的《萤》《迟来的春天》《私密》等作品,标题很可能是前人用过的,但这样的情况难以避免,所以就没必要刻意追求特殊性了。备忘录                                                                                                                                                                                    第三课如何塑造形象鲜明的角色角色支撑情节

大泽:大家好。今天这堂课,我想讲讲“人物描写”。

前面大米提出“一部作品写着写着觉得很无趣,还应该继续写完吗”这个问题时,我曾说过,关键是要找出到底是角色不行还是情节不行的问题。有趣的小说,是角色和情节有机结合的作品。只是角色鲜明的小说并不会成为有趣的作品,而情节无论多么波澜起伏,如果角色苍白平庸,同样称不上有趣。

支撑情节的是角色。要想撑起开阔的故事,角色必须充实丰满才行。

如果角色像三角形的顶端一样窄小,上面承载的情节就会摇摇欲坠(图1)。要想承载饱满的情节,就必须创造出足以支撑情节的牢靠的角色(图2)。那怎样才能塑造出那么出色的角色呢?这正是今天这堂课的主题。要善于传达氛围,不要依赖数字和固有名词

首先,描写人物不要依赖于数字和固有名词,这一点很重要。例如,绝对不要写“大泽在昌,五十五岁,上班族”,这样会导致角色过于生硬,不够丰满,而且读者也搞不清楚这个角色是重要人物还是跑龙套的。作者之所以容易这样写,大概是因为正在脑海里创造这个角色,但形象不够具体。所以,请尽量在脑海里构思出角色的具体形象。那具体形象怎么塑造呢?答案是注意营造“氛围”。

比方说,假设大家今天与我是初次见面,并不会一下子就知道我现在五十五岁,可能会有“中年男性,大概五十多岁……感觉不像上班族,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说,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的印象。“氛围”正是通过这些信息营造出来的。不过大家想必清楚,并不是把角色的外表不厌其烦地统统描写一遍——例如身穿藏蓝色夹克、条纹衬衫和浅米色斜纹布裤等等——就完成了对这个人物的描写。诸如服装、相貌、发型等,其实并不重要。描写人物必须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寻找能使该人物的形象变得鲜明而立体的文字。

为了能够更具体地构建人物形象,我建议大家先以熟人为模特来尝试描写,不妨选择亲朋好友、同事或上司,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演员。但要注意,不要使用现实中的人名。像“类似松岛菜菜子”“很像织田裕二”这样写,也许能方便读者想象出具体的形象,对象越是有名,角色就越容易变成附庸,结果只有作者落得轻松罢了。作家可不能偷懒放松。此外,就算没有明确写出现实中的人名,但如果轻易暴露,让读者觉得“这个角色怎么看都是织田裕二啊”,那就跟写出名字没什么区别了。要记住,过犹不及。描写人物时,参照演员的形象最多只能算是手段,而非目的。角色登场要有理由

小说里会有各式各样的人物登场。以推理小说为例,男、女主人公和反派这三个角色是故事的主轴。若以女性作为主角,则可用男性来与之搭档。另外,有时还可能存在多个反派人物。

我写小说时,考虑最多的其实并不是男主人公的刻画,而是女主人公和反派人物的塑造。如何让充满魅力的女主人公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人物登场,是最令我费脑筋的。譬如反派,并不是简单写成残酷无情的恶人就行,因为实际上既有悲情的反派,也有本身并不想作恶、但其立场迫使其不得不作恶的反派。也就是说,他们在故事中的登场必须要有理由。对于小说而言,“理由”至关重要。无论男、女主人公还是反派人物,都要有登场的理由。而且不光是这三大主要角色,从戏剧效果来说,即便是“路人甲”“客人乙”等无名无姓的角色,其出现也必定存在理由。

假设你是小说的主人公,此刻正在乘地铁,请观察所在车厢里的乘客,可能有中年男性工薪族、女高中生或老人。小说里的人物出现在某一场景必须存在理由——我们必须基于这一点来安排登场人物。例如,假设这辆地铁里发生了某起事件,乘客们就成了目击者。再假设目击者里有女高中生,如果事件发生在上午十一点,高中生平日在这个时间乘地铁就显得有些奇怪了。她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必然存在理由。“因为这天考试,所以放学很早”或“因为身体不舒服,所以上学迟到了”等等。正因为存在理由,相应的人物才会出现在相应的场合。尽管这个理由不一定要在文中明确写出来,但作者必须清楚才行。在细节上精雕细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是由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的,又称“方法派表演”。

假设大家都是戏剧演员,拿到剧本,被分配了各自的角色。假设你这次的角色是和主人公谈恋爱的女白领。这时你不能光是读剧本记台词,还必须为你的角色创造出剧本上没写的人生,诸如父母是否健在?有无兄弟姐妹?家庭是否富裕?兴趣爱好是什么?钱包里平时放多少钱?每天感觉最幸福和最烦闷的时间是?……这些事导演都会逐一问起,你必须全部对答如流才行。如果你扮演的是女白领的角色,若被问到“你喜欢喝茶还是咖啡”,你回答“咖啡”,还要想到更进一步的细节,比如“放不放糖或牛奶”。也就是说,针对自己的角色,演员应该更具体、更真实地对剧本上没写的细节进行精雕细琢。这就是被称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方法。

对于塑造小说的登场人物,我认为同样需要如此。越是重要的角色,就越该雕琢好细节部分,否则是无法塑造出鲜明而立体的角色形象的。能否写出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的角色,取决于该角色能否带有鲜明的个性,宛如真实地生活在你的脑海里。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即使是只有一个镜头或没有任何细节描写的角色,也能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该角色的生动鲜活。

还可以制作角色表,逐渐记下自己对每个登场人物的想法。作家写小说,通常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设定好了所有角色。即便是中途登场的人物或配角,也可以通过所累积的笔记来增加人物的深度。请记住,正是人物的深度才使故事变得有趣。一成不变的主人公无法打动人心

只要是人,就有个性。个性究竟是指什么呢?容貌?还是性格?当然我并不是说,通过一部长篇小说就能写尽一个人的性格。但无论再怎样描写“那人很认真,很淳朴,是一个极温柔的人”,都不能说描写出了性格。那怎样才能在小说里描画出一个人来呢?

在我看来,小说必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让角色发生变化。没有哪篇小说是主人公从头到尾毫无变化的。主人公会随情节发展而有所改变,故事情节会促使其他登场人物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过程才能让读者投入感情。要让读者对主人公所感受到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这一点非常重要。

描写人物,就是要让主人公遇到能让读者投入感情的事,并将主人公的感受准确地传达给读者,使之产生共鸣。无论主人公遭遇了何等惨事,读者如果不能对主人公的感情产生共鸣,就只会觉得主人公“真可怜”而已。仅止于此的小说,与能让读者跟着主人公一起痛哭的小说,有着本质的差别。再比如,描写对主人公做尽坏事的反派角色时,仅仅让读者觉得“这家伙真过分”,和能让读者产生“我要变成主人公找他报仇”的想法,效果是不同的。当读者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干掉这个坏蛋”的时候,就会渴望继续读下去。到这一刻,可以说读者已入作者“彀”中矣。

所以,我们在写小说时应该始终留意,让读者为故事和主人公注入感情。主人公从头到尾毫无变化的故事是无法打动人心的。我再强调一遍:“主人公从头到尾毫无变化的故事是无法打动人心的。”大家今后在构思情节时,请在这方面多加留意,要清楚自己该让主人公发生怎样的变化。所谓角色和情节的有机结合,就体现在这里。故事的发展与角色的变化

下面我们再来更具体地思考一下,看看怎样展开情节,才能确保主人公不至于从头到尾毫无变化。

譬如写恋爱小说,大家会从哪里开始写起?恋爱有“相遇”“相恋”“失恋”三个要素,一般人多会从“相遇”开始写起:“雨夜里,因为没带伞而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为自己撑伞遮雨的男人。”如果有恋爱小说大奖的新人奖,而我又是评委的话,这样的开头会让我觉得“太模式化”。

恋爱也有开始、高潮和结束。“就算恋爱多年一直感情融洽,现在也有可能会产生隔阂。去年还想着一辈子都要在一起,今年可能就改主意了。”再比如,“刚刚失恋,非常颓丧,丧失了生活的希望,迷茫地走在街上,却遇见了某个人。”从这些地方开始写都是可以的。故事从哪里开始,是作者的自由。

故事从哪里开始写起,与角色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如何变化,是有着很深的关联的。如果写作顺序是“相遇”→“相恋”→“失恋”,主人公就会发生消极的变化;如果是“失恋”→“相遇”→“恋爱高潮期”的顺序,主人公就会发生积极的变化。因此,大家在构思时,请将故事的发展与角色的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于“故事从哪里开始”,我会在以“情节”为主题的讲座中做详细说明。大家现在请先记住:“要让角色一出场就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意外角色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是指什么?是让人感到意外的人物。读者一直以为是好人的角色,其实却是坏人,这就是一种意外。只不过,这种模式从几十年前就已被写烂,早没了新鲜感。况且在推理小说的世界里,“好人一登场就该先定为疑犯”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似好实坏”的人物设定并不能令人眼前一亮,也无法借此打动读者。

那么反过来,“似坏实好”的设定怎么样?让主人公吃尽苦头的人,最后却成了主人公的助力。至于个中真相,可以从各方面加以虚构,例如不是“因为是好人所以帮了主人公”,而是“讨厌主人公,但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所做的事相当于帮了主人公”。“似坏实好”的设定,能赋予故事以深度,也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似好实坏”的设定,会令故事显得平庸俗套,所以请尽量避开这样的设定,尤其是对主要角色而言。一切从观察开始

怎样才能塑造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充满魅力的角色呢?关键只有一点,就是“观察”。观察别人,仅此而已。上回也曾讲过,请大家在公司、上下班坐电车等场合,对周围的人边观察边想象。譬如,对方是否总是穿一样的衣服?是在看书还是在听音乐?做什么工作?已经成家还是单身?……在深夜十一点多的电车里,劳累了一天的人会变得没有防备,这时就能窥见人的本质。这个人是回家后连澡也不洗就钻进冰冷的被窝,还是改换装束像变了个人一样去夜里的热闹场所游玩?请尽量想象对方的人生、背景等无形的要素,不过没必要向对方确认自己猜没猜对哦,免得被当成跟踪狂(笑)。总而言之,请尽可能地坚持观察、想象。

陪酒女郎说,要想看穿初次见面的客人,关键在于鞋子。我的工作室位于六本木,到了晚上,能看见很多年轻人。尽管他们去美容院做美发,穿着流行的西装,但鞋子总是很破旧。也就是说,他们还没有闲钱照顾到鞋。想必各位平时也经常如此吧?像今天这样的场合,会特意穿上好衬衫,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可是鞋子还和平时一样。可以说,看一个人穿的鞋好不好,确实是判断其经济实力的关键。请大家对鞋、手表、领带等物件多做观察。譬如,看见一个中年男性身穿皱巴巴的廉价西装,脚蹬一双笨重的工作靴,腕上却戴着劳力士手表,或是只有领带显得很新很有品位,就可以想象“这个人是做什么工作的”,“他是不是在公司里跟年轻女子搞外遇”。看看对方的视线尽头

我教大家一个观察别人的要诀,就是去看对方的视线尽头。通过观察视线,能够了解对方的兴趣所在。比如,看见一个男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妙龄女郎的大腿,就能知道“这家伙是个色狼”;看见一个人在电车里认真阅读文化学校张贴的广告,就能想到“这个人现在想提高技能”。夏洛克·福尔摩斯通过观察,就能猜中对方的职业和兴趣。请大家也尝试仔细观察。反复训练“观察和想象”是塑造有魅力的角色的第一步。描写强烈的情感

赋予人物以强烈的情感,也是塑造角色的一种方法。距今二十多年前(1993年),日本曾遭遇了“多哈悲剧”。在卡塔尔多哈举办的足球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上,日本对伊拉克的最后一场比赛中,日本队一直在场面上大幅占优,却在比赛临近结束的伤停补时阶段,被伊拉克队踢进追平比分的一球,最终痛失出线权。

第二天我参加高尔夫球比赛时,与作家胜目梓同乘一车,谈到了前一晚的“多哈悲剧”。当时胜目先生说:“我很久没见过人们那样真正目瞪口呆的表情了。”这和我的感受一模一样,我还记得自己当时真的非常惊讶。当伊拉克队踢进追平比分的一球,响起终场哨声,宣告了日本队无缘出线的那一瞬间,所有日本球员的脸上都浮现出了目瞪口呆的表情。“目瞪口呆”这种表达方式,我们平时用得极其理所当然,但当人们在现实中真的眼见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时,究竟会怎样的“目瞪口呆”,这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难得一见。我还记得自己在看电视直播时才恍然大悟:“啊,原来人会露出这样的表情啊。”同时,我觉得“这对写小说会有帮助”。我想,胜目先生肯定也有同样的感受。

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如愤怒、震惊、悲伤时,人会露出怎样的表情,发出怎样的声音,说出怎样的话?例如,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遭遇车祸的母亲,会作何反应?有人可能会忍不住想写“没事吧?有没有受伤?”但在现实中母亲的反应应该是完全不同的,可能会发出不连续的呻吟,如“什么”“不会的”“啊……”,也可能做出出人意料的举动。若有机会,请大家仔细观察人在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时会作何反应,然后尽力想象,并试着写出来。现实与真实的区别

这里我想提醒大家,没必要描写现实。小说不需要现实,但需要真实。现实与真实的区别,对于写小说格外重要。大家想想电影中的动作场景或历史剧里的武打场景就能明白,倘若按照现实来描写打斗,并不能吸引人,但描写也不能都像漫画一样夸张华丽。在某种程度上不虚假,同时兼顾吸引力,我认为这就是真实。

角色描写也可以说是一样的。没必要塑造完全符合现实的人物,但必须写得真实,不然会遭到读者的冷遇。有人爱写极其贴近现实的人物,也有人爱写漫画式的角色,如何把握尺度,全由作家的个性决定,但无论写什么,最好还是能意识到现实与真实的区别。对主人公穷追猛打是作者的职责

到这里有什么问题吗?

貘:我的作品常被人评价“主人公像木偶一样”。请问主人公的行为随故事情节发展而变化,与像木偶之间有什么区别。

大泽:打个比方,假设主人公每天的生活就是家和公司两点一线。有一天,他在上班途中遇到了某件事,但他的行为并未改变。第二天又发生了同样的事,可主人公还是只在家和公司之间来回。这就是木偶。如果在那件事的影响下,主人公上班之前在别的车站下了车,就不再是木偶了,因为他应对事件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人就算遇到一些事,也不会在第二天就立刻改变习惯,所以要由作者来创造局面,对主人公穷追猛打,使其自身渴望改变,或是不得不改变,这是作者的职责。只要主人公做出相应的反应,就不是木偶,而是发生变化了。关键就在于,主人公是否经过思考后再行动。主人公≠作者

在这里,我先对“主人公思考”这一点稍作解释。当主人公思考时,身为作者的你应该也在思考。如何行动?忍到什么程度?选择哪种方法?作者必须与主人公感同身受,一同思考,因为这关系到主人公的性格和角色刻画。

然而,没必要让“主人公=作者”。主人公的性格不等同于作者的性格,不然我非得死过一万次不可(笑)。作者必须先决定,主人公是被打一拳就立刻还手的人,还是会在被打第二拳时再还手,或者被打十拳他仍会忍耐。被打十拳仍不还手的人做主人公也是有的,但作者需要解释主人公为何能忍耐到这种程度,要提供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的恰当理由。

例如,主人公以前是拳击手,曾在赛台上打死过人,现在则放弃拳击,当了上班族。这样的一个男人,有一次在街头被地痞纠缠,挨了好多拳,却毫不还手。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曾用拳头打死过人,所以只能忍。但在周围的人及读者看来,他是因为怯懦而甘愿挨打。当读者得知主人公的过去,理解主人公只能忍耐时,主人公在读者眼里就会变得与先前的印象截然不同。这就如同前面所说的“似坏实好”一样,角色塑造也需要让人物形象有一定程度的反转。小说里的规则

现实中的人做事,其实经常是“不合逻辑”的。平时讨厌吃甜食的人,偶尔看见别人吃饼干,说不定也会拈一块尝尝。但在小说里,如果出现讨厌甜食的登场人物吃蛋糕的场景,就必须说明理由才行。小说的登场人物必须符合逻辑,而且其逻辑要求具备一贯性。如果逻辑崩溃,必定要有理由。也就是说,故事需要理由。

这也可称为“规则”,但只是小说世界里的规则,并不同于世间的普遍规则。例如,故事可以是宇宙飞船降临新宿,主人公与外星人展开战斗,这没什么,但如果主人公明明讨厌甜食,却一直吃蛋糕,就说不过去了。我的小说《新宿鲛》的主人公鲛岛,与各种各样的罪犯战斗,但如果敌人中出现外星人,那就无疑写失败了。因为读者一直将《新宿鲛》当作真实的警察小说,如果出现外星人,原本真实的世界也就崩溃了。

无论多么荒唐无稽的故事,都得有规则才行,否则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那样的话,只要弄出一群超人来就行了,故事也就没意思了。没有规则,世界混乱,是小说世界所不允许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