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助力乡村振兴——以浦城县水稻产业为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0 06:29:09

点击下载

作者:蔡保松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研究型大学助力乡村振兴——以浦城县水稻产业为例

研究型大学助力乡村振兴——以浦城县水稻产业为例试读:

前言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地处武夷山区,是一个自然环境优越,文化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县,全县四十多万人口,水稻、茶叶、桂花和薏米是其主要产业。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县委、县政府也认真分析浦城县的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认为要将发展水稻绿色生产和水稻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发挥点绿成金的时代意识,让浦城县的青山绿水变成浦城县振兴乡村发展的金山银山。基于此,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教授们与浦城县农业战线的领导干部、农民群众一起开始探索浦城县水稻产业发展与农民致富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大学,依托其强大的工科背景发展起来的农业科学,对解决农业原始创新不足、农业产业竞争力不强和绿色发展水平不高的卡脖子问题具有研究优势。同时,面对新时代农业学科振兴与对接国家农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考量,学校要通过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两条途径服务于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的发展与提高。本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实践部分,主要论述品种,品质和品牌的更新与提高,质量农业如何实现的问题。本书第一章到第二章,集中论述资源环境禀赋与优质水稻生产问题,重点解决良种良法配套。第三章论述优质水稻产品的高品质加工问题,聚焦农产品加工和水稻特色农副产品开发两个方面。第四章论述水稻产品的品牌化和市场开发问题。

本书的第二部分论述研究型大学科技支撑乡村振兴问题。第一章到第五章论述了科技服务对乡村振兴的作用,第六章论述了研究型大学如何科学研究支撑乡村振兴,第七章论述研究型大学的技术创新支撑乡村振兴问题,第八章论述研究型大学成果转化支撑乡村振兴问题。

本书的第三部分论述研究型大学与乡村人才培养问题。第一章到第四章论述大学与社会发展互动及社会人才培养问题,第五章到第七章论述乡村发展战略实施中研究型大学的社会人才培养工作。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浦城县委书记周永和,县委常委、副县长汤国荣,副县长陈明,农业局、质监局、商务局、粮食局、农机站、农科所以及富岭镇、莲塘镇、管厝乡等相关领导和农业局产业办、农技办、植保办、土肥办、种管办等的大力支持。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浦城县慧谷科技园总经理刘燕成、浦城县慧谷科技园总经理助理高伟峰;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的于湘莉科长、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办公室曲美玲老师;食品科学系的吴金鸿副教授、浦江绿谷基地的彭勇政实验师、育种专家周元飞等付出了辛勤劳动。本书也得到上海交通大学食品专家王正武教授、兰小红博士后、顾欣哲博士、吴乔羽硕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中心李向红教授,河南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黄纪念研究员、芦鑫副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刘丽助理研究员等老师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个人能力及时间,不妥之处敬请指正。蔡保松2019年3月8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农创大楼图表目录

表1 部分乡镇水稻栽培品种种植品种推荐统计

表2 浦城县土壤取样分配情况统计

表3 浦城县有机水稻的土壤潜力

表4 浦城县生产绿色水稻土壤潜力统计

表5 水稻生产基地灌溉水检测结果(部分)

表6 浦城县绿色水稻生产目标规划

表7 土壤和农灌水的检测标准

表8 土壤和农灌水的重金属残留标准

表9 浦城县生产绿色水稻土壤潜力条件统计

表10 第一类乡镇适合绿色水稻生产示范的地块统计

表11 第二类乡镇绿色水稻生产示范点安排

表12 第三类乡镇绿色水稻生产示范点设置

表13 第四类区域绿色水稻生产示范点设置

表14 浦城县主要水稻品种的外观指标

表15 绿色稻米生产品种数据统计

表16 优良品种产业化生产策略设计

表17 不同品种类型稻米种植效益分析

表18 大型稻米加工企业加工水稻效益分析

表19 联合体运营效益指数统计

表20 水稻(粳稻)生产成本统计

表21 双福粮油公司的小麦、油菜基地情况

表22 联合体各方利益分配表(以12000亩统计)

表23 殖民地时期美国殖民地学院统计表

表24 中国C9大学创建时间

表25 C9高校合并情况

表26 211大学名单

表27 985高校

表28 杜克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化战略比较

表29 杜克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化实施策略比较

表30 C9大学成人教育发展机构设立情况

表3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推广过程

表32 C9高校网络教育机构成立情况

图1 浦城县企业品牌创建

图2 农业绿色发展潜力分布图

图3 浦城县有机水稻发展目标与推进进度

图4 特种稻构图的田野景观

图5 特种稻的三种类型

图6 浦城县香稻特色资源

图7 浦城县传统特色品种资源

图8 浦城县特色稻米资源

图9 上海交通大学特种稻专家

图10 采用乌贡米专用品种开发的乌贡黄酒

图11 浦城县小蜜包酒

图12 浦城县制种基地示意图

图13 仙阳镇稻米加工厂

图14 福建省旭禾米业有限公司

图15 浦之玉米业有限公司

图16 制取米糠油的简易流程

图17 浦城县枫溪乡鱼稻有机稻田

图18 香稻

图19 色稻

图20 专用稻

图21 特种稻需求数量统计

图22 稻米产业链结构图

图23 融入田园休闲设计

图24 县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内容

图25 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模型第一部分 科技支撑县域乡村振兴实践第一章 浦城县环境资源及优质水稻生产第一节 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一、浦城县自然资源禀赋及区域发展现状

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端,处于东经118°11′~118°49′,北纬27°32′~28°22′之间,年均气温17.1℃。县境西北为武夷山脉的延伸,东北则为仙霞山脉的延伸。处于闽江、赣江、瓯江三江源头,境内溪水分别流入闽江、长江和钱塘江。浦城县为闽、浙、赣三省七县结合部,北部、东北部、东部分别与浙江省的江山市、遂昌县、龙泉市接壤,西北部与江西省的广丰县毗邻,东南部、南部、西部分别与省内松溪县、建阳市、武夷山市相连。全县区域面积3383平方公里,为福建省第三大县,其中山地面积437.4万亩,耕地面积55.47万亩,河流水域面积15万亩,是中国、福建省最早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浦城县下辖2个街道,9个镇,8个乡,296个村(居委会),3166个村(居)民小组。全县总人口42.1万人,常住人口33.7万人,城镇化水平37.1%。

201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1.31亿元,比上年增长9.0%(下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9.5亿元,增长7.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37亿元,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165.85亿元,增长23.9%;财政总收入7.96亿元,增长11.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5.83亿元,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2亿元,增长8.9%;实际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增长10.6%;外贸出口总值9699万美元,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40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60元,增长9.3%;城镇登记失业率3.01%,人口自然增长率3.75‰。正大、绿康2家企业被授予全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仙芝科技被确定为第四批省院士专家工作站,2017年申报专利24件,专利授权14件。

根据《南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南平市人口规模划分等级为三个等级,第一级是延平区,规划人口30万~40万,定位为中心城市;第二级是建阳市、武夷山市、邵武市,规划人口15万~20万。建阳市定位为新中心城市,武夷山市定位为国际旅游目的地,邵武市定位为工业基地;第三级是建瓯市和浦城县,规划人口10万~15万。建瓯市,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城、农副产品中心;浦城县,定位为工业贸易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突出发展工业和省际商品流通业,打造闽浙赣边界工业贸易城市。浦城县的城市发展定位是推动新时代浦城绿色发展,全力建设“产城景”相融合的清新福建“北大门”。浦城县重点突破和打造七大绿色产业集群。一是现代绿色农业。通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已建立优质稻示范基地7万亩的基础上,加大科技企业设备改造,提高大米深加工及优良品种基地建设,整体上提高水稻等粮食植物绿色种植水平和精深加工水平,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旅游产业。优美的环境资源和农业景观资源是浦城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加强重点景区专项规划编制,精心策划红色旅游、文化旅游和田园体验旅游等特色线路。重点打造匡山生态景区、浮盖山自然体验旅游区,推进丹桂河味街旅游路线,启动城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在旅游线路设计上,以养生度假游和绿色省界游为主,形成大水口民宿、腾云国际养生度假区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游特色小镇。打造出“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农旅结合线路,形成“十里莲塘”旅游特色乡村和樟元山郊野公园建设,推进乌龙山大观园3A级景区创建和富岭省级湿地公园建设。三是健康养生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健康养生品牌企业,推动包括医疗、休闲、旅游、食品等为一体的绿色健康产业。四是生物产业。集中力量推动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能源产业发展。五是数字信息产业。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服务业务,围绕“互联网+”发展需要,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和重点领域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建设“智慧浦城”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及智慧城市运营支撑平台谋划建设。以创建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为抓手,做强电子商务孵化园和村淘项目,积极培育一批小微电商加快成长,支持丹桂农家、神农薏米合作社等电商企业做出品牌。六是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和引进新兴产业,支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增资扩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兼并重组、改制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通过各类平台对接一批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解决一批浦城县工业行业关键技术、瓶颈技术和难题技术。七是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娱乐演艺、影视传媒、工艺美术产业,增强文化一条街聚集效应,推进影视文化产业园、闽派古琴研学旅游基地项目,扶持壮大文化企业。二、浦城县水稻生产现状与问题(一)浦城县水稻生产现状

浦城县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北大门”。这里土壤肥沃,农作物生长季节日照充足,具有优越的优质稻米生产条件。由于境内雨热同步,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生长,水稻生产被誉为“闽北粮仓”的称号。浦城县充分发挥中央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惠民政策优势,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推广种植超级稻、中稻—再生稻等耕作模式。从2011年开始,通过项目整合、政策扶持、新品种展示、新技术示范、现场培训、观摩等农业“五新”技术推广,浦城县完善各项关键配套增产措施,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整建制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全县19个乡镇完成播种面积76万亩,产量29.6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7.54万亩,平均亩产438千克;早稻播种面积2.56万亩,平均亩产401.17千克;晚稻13.51万亩,平均亩产408千克;中稻31.47万亩,平均亩产453.97千克。全县逐步建立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0个,面积21.7万亩。其中双季稻万亩示范片2个,面积2万亩,平均亩产455.3千克;中稻万亩示范片13个,面积14万亩,平均亩产578.35千克;中稻—再生稻万亩示范片3个,面积3万亩,两季合计平均亩产844.57千克;烟后稻万亩示范片2个,面积2万亩,平均亩产515.2千克。到2017年,已经完成优质稻播种面积达40.3万亩,产量18.14万吨。其中,早稻播种面积2.8万亩、产量0.88万吨,中稻播种面积30.4万亩、产量14.03万吨,单季晚稻播种面积5.6万亩、产量2.4万吨,双季晚稻播种面积2.0万亩、产量0.81万吨。(二)浦城县水稻生产问题

1.优良品种的品质优势没有得到发挥

通过对浦城县水稻种植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浦城县水稻生产的现状是,栽培的水稻品种很多,单一品种种植规模小,品种和品质不同一。在调查仙阳、莲塘这些乡镇发现,这些种植面积4万亩以上的乡镇一般的主要种植品种超过20个以上。在农户选中的依据问题上,调查显示农户选择栽培的稻谷品种依据以下原则进行:一是自己的种植经验和种植经历;二是身边其他人的建议,特别是朋友推荐的栽培品种;三是经销商的宣传。部分乡镇水稻栽培品种种植品种推荐统计见表1。表1 部分乡镇水稻栽培品种种植品种推荐统计

关于选择优良品种的生产种栽培的问题,我国很多年前已经建立了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为主,大学、科研机构等为辅助的一主多元的农业推广体系。在良种推广方面,县级的种子推广站和各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当承担起种植户的宣传、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是水稻品种选育的专业人员,也有多年来从事水稻品种推广工作的经验,具有承担这一任务的能力。基于水稻在品种选择的这一情况,政府要创新机制,发挥基层农机人员在水稻优质品种种植和绿色栽培方法上的推广作用,提高农户在品种选择方面的指导能力。

2.引导品牌化发展的能力需要提高

区域品牌建设需要农业相关部门及领导树立品牌意识,建立品牌观念,强化品牌建设思路。对浦城县稻米品牌化发展的调查显示,目前的栽培技术条件和农业机械化规模,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布局设计,选用优质水稻品种,实行科学栽培完全能够实现浦城县稻米品牌化发展。目前浦城县正在建设优质稻米品牌化发展的引导机制。一是政府加大浦城大米品牌发展计划。通过重视品牌发展,突出品牌带动效应。县委政府通过在各种公开场合推广浦城大米。科技发展局,农业局等机构,借助互联网、媒体等手段对现代农业的品牌进行宣传和推广,还设立区域农业品牌的logo申报计划,通过独有的产品标识,提高浦城大米品牌的社会形象,增加社会知名度。二是可以通过各种良种补贴、统防统治和品牌补贴等政策扶植,引导区域品牌形成;三是通过政府各级部门进行宣传推广,打造区域品牌的舆论环境;四是加强农业执法,强化品牌运营道路,保护优质优价行为。

浦城县一些企业已经在探索稻米品牌的创新之路。稻米生产龙头企业和一些稻米生产加工企业已经在布局企业自主品牌,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如浦之玉米业有限公司,2017年开始,以中浙优8号品种为主打品种,自建基地1万亩,打造浦之玉品牌稻米。富岭镇富顺米业是一个家庭农场式小型稻米加工企业,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摸索,逐步形成了混合稻米销售和以中浙优系列水稻收购、加工的品牌销售,其打造的“中优米”品牌已经能够比混合稻米的收益提高50%以上。富顺的主要做法是在收购稻谷的过程中将中浙优8号的稻谷单独进行加工,单独包装并在销售中使用“中优米”品牌,他们目前收购的中浙优系列稻米主要来自浙江、安徽和江西三省。浦城县企业品牌创建见图1。图1 浦城县企业品牌创建

3.规模化生产方式需要加强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农业质量发展的基本共[1]识。陈锡文(2013)研究认为,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扩大农业经营[2]规模是中国农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选择。张红宇(2014)等研究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粮食生产,一年两熟地区户均耕种50~60亩,一年一熟地区100~120亩,各种资源配置效率最高,也适合现阶段中国的国情和农情。例如,安徽提出集中连片规模应在200亩左右;重庆提出适度经营规模应达到50亩(一年两熟地区)或100亩(一年一熟地区)以上;上海则提出经营规模以100~150亩为宜;而黑龙江等土地资源丰富的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适度经营规模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现阶段对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10~15倍、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应当给予重点扶持”,这一政策给出了鼓励千亩以上的规模化企业化种植要求。

调查中发现,浦城县水稻生产的农户土地规模主要在100~200亩左右,这些农户主要是以家庭为主配合机械化。千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农户目前还不多。考虑到品牌化生产的需要和全国市场化竞争的需要,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在推进水稻产业品牌化发展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搞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优质水稻集中连片种植的适度规模经营主题,培养较大规模的种植大户;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高水利化、农机化水平;社会服务机构积极制定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服务生产、流通环节,提高整个产业链劳动生产率,促进水稻产业体系向品牌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4.品牌服务与服务支持体系尚需加强

农业产业品牌化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位一体的协同服务。研究显示,品牌发展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各级政府要做好政策和规则。完善农业品牌化政策体系。政策体系对农业品牌创立环节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主要内容包括品牌认证、推广识别、延伸与评价等。政府还应当通过政策扶持,尤其是在“三品一标”和名牌农产品的申报等环节提供支持。企业要重视品牌维护,渠道维护和市场维护等,提高产品品质,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建设,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行业协会要提供重要的服务支持。各级协会通过建立政府、企业、农户之间的良好的协同和服务平台,为农业品牌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服务,包括渠道、金融、服务等支持。各级行业协会要利用掌握的市场运行行情,了解到的社会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服务水稻大农户和合作社的工作。加强对农业品牌宣传、农业技术推广及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给予优质便捷的服务。

目前,浦城县通过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服务系统。一是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包括绿色生产农产品体系和有机生产农产品体系。建设水稻生产标准化生产体系,生产者和监督者根据生产标准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并建立相关的监管程序和监管文件,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可追溯。二是将具有一定规模、品牌和包装销售的稻米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产品”生产主体,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第三要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及农资监管平台。将辖区内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纳入农资监管平台监管,实行农资产品可追溯。

浦城县也制定了2020年实现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监督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包括实现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监测合格,建立县级农资监管平台,实现农资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监管更有效”的目标。到2025年,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计量认证达标,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监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陈锡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刻不容缓[J],求是,2013年第22期。[2]张红宇、王乐君、李迎宾、李伟毅,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年第6期。第二节 优质水稻生产潜力与生产一、优质水稻生产潜力评价(一)土壤绿色生产潜力评价[1]

根据《浦城县城镇体系规划(2008—2030)》,考虑到浦城县未来经济发展与区域定位,将浦城县土壤绿色生产划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类属于农业优先发展区,工业发展条件相对落后,基本处于原始耕种状态;第二类属于农业优势发展区,该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优越,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第三类区域是工业发展相对充裕地区,农业向二、三产业发展也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第四类是未来的经济发展重要区域,具有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潜力分布见图2。图2 农业绿色发展潜力分布图

水稻产地环境是优质水稻生产的首要条件,必须符合NY/T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为了对浦城县耕地土壤进行评价,在浦城县19个乡镇,涉及218个行政村设计了4000个土壤采样点。土壤采样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资料(主要是各烟区的土壤养分图和土壤普查地块登记表),确保每个采样点能够代表周围平均100亩的耕地。采样时间于晚稻收获后至烤烟翻地施肥移栽前采用“S”形取样法在每个点取土样,待土样风干后进行分析。土壤取样分配情况统计见表2。表2 浦城县土壤取样分配情况统计续表(二)有机水稻生产的土壤潜力分析

张阿克等(2013)研究,长期进行有机生产的土壤有机质一般在40g/kg以上,我们将这一标准引用到有机水稻潜在有生产潜力的土壤判别上,同时参照其他文献标准,研究出浦城县具有生产有机水稻的潜在土壤面积。土壤潜力条件分析见表3。表3 浦城县有机水稻的土壤潜力

研究显示,浦城县全县适合有机生产的土壤面积约为4.33万亩。其中第一类6个乡镇面积为4700亩,第二类4个乡镇面积为10700亩,第三类3个乡镇面积8100亩,第四类6个乡镇面积19800亩。(三)绿色水稻生产的土壤条件分析

一般情况下,绿色水稻生产对土壤的要求是土壤肥力必须达到三级以上,既有机质达到20g/kg以上,全氮达到1g/kg以上,速效氮达到90mg/kg,速效磷达到10mg/kg,速效钾达到100mg/kg以上,速效[2]氮达到100mg/kg以上。根据张阿克等(2013)研究,我们将绿色水稻有机质含量设定为20~40g/kg范围,以此标准结合其他人的研究综合判断,浦城县能够进行绿色水稻生产的土壤面积见表4。表4 浦城县生产绿色水稻土壤潜力统计

由统计表可以看出,浦城县符合绿色水稻生产的土壤共有23.6万亩,符合绿色水稻生产耕地面积较大的乡镇有官厝乡(18900亩)、忠信镇(18700亩)、永兴乡(23200亩)、万安乡(11100亩)、九牧镇(10400亩)、富岭镇(26200亩)、水北街镇(16800亩)、仙阳镇(22500亩)、莲塘镇(16200亩)、临江镇(16200亩)和石陂镇(23600亩)。二、水资源环境评价

根据NY/T1054-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3]研究了浦城县主要灌溉水的质量。根据浦城县示范基地的灌溉水检测结果,单项污染指数都≤1,综合污染指数为0.37,灌溉水为清洁等级,适宜绿色食品水稻生产灌溉。检测结果见表5。表5 水稻生产基地灌溉水检测结果(部分)续表

综上所述,示范区水稻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关要求,适宜发展绿色水稻生产。三、优质水稻生产管理

根据对浦城县自然资源和生产水平情况的调研结果,我们对浦城县绿色生产的规划(见表6)是:近期(2018—2019)开发无公害水稻15万亩,有机水稻种植面积2000亩,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左右;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无公害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合计绿色水稻面积达到31万亩;远期目标是有机水稻面积达到4万亩,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无公害水稻面积20万亩,合计优质绿色水稻面积达到40万亩左右。表6 浦城县绿色水稻生产目标规划(一)优质水稻生产设计

按照浦城县总体围绕“产城景”城市建设目标和绿色农业强县建设目标的要求,绿色水稻示范区建设以及建设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为标准,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产业、农业、美景区位优势、生态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着力打造闽北地区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规划目标是到2019年,水稻示范区“三品一标”种植面积比重达到95%,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50%。完善水稻产品加工、市场交易和物流配送设施。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工程,年实施面积分别达到30万亩次和7万亩次。到2020年,示范区水稻“三品一标”种植面积比重提高到98%,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0%。建成覆盖城乡的水稻质量监测监管网络,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把浦城县打造成为闽北地区绿色水稻农产品生产基地。

1.有机水稻生产实施

根据浦城县绿色水稻生产目标规划,近期(2018—2019)建设2000亩有机水稻基。根据有机水稻种植要求和乡镇种植条件的考察,可以在种植选择上安排如下:在官厝乡的高原村(300亩)、官田(400亩)和溪南村(400);忠信镇金樟村(300亩)、排栅村(400亩)、忠信村(200亩)。这些区域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地平整连片,群众种植水稻的水平较高,可以先期进行有机水稻和优质水稻的开发。中期(2019—2020),有机水稻的栽培面积发展到1万亩,根据浦城县土壤和稻农种植水平情况,具体安排是官厝乡发展有机水稻3600亩,忠信镇发展到2900亩,永兴乡发展到1000亩,万安乡发展到2600亩。远期(2020—2030)年发展到4万亩。其中第一类6个乡镇面积为4700亩,第二类4个乡镇面积为10700亩,第三类3个乡镇面积8100亩,第四类6个乡镇面积16500亩。共计1万亩有机水稻种植计划,如图3所示。图3 浦城县有机水稻发展目标与推进进度

根据《有机产品GB/T19630-2011》认证标准。有机水稻生产必须经过转换期,老稻田转换期不少于24个月,新开荒或撂荒多年的稻田地也要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才可开展有机水稻生产。转换期间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生产上,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让水稻在持续稳定的农业生长过程中生长。

有机生产基地培育包括五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基地选择及种植环境检测、水稻品种、土壤培肥、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稻谷收获及相关检测。有机水稻生产基地要求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层深厚,土壤pH接近中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氮、磷和钾含量较高。基地要远离污染源,周围20千米内最好没有化工厂、水泥厂等有污染的企业。基地的周边环境(大气、土壤、水质)要符合有机生产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土壤要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标准。基地土壤和灌水不能检测到农药六六六、DDT和马拉硫磷残留,见表7。水质要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农田灌溉水也不能检测到农药六六六和DDT残留。表7 土壤和农灌水的检测标准

土壤和农灌水的重金属砷、汞、铅以及镉残留和pH也必须达到检测标准,见表8。基地周边要有有机隔离带1.5米宽的硬化道路、2.0米宽沟渠和2.0米高铁丝网的防护栏措施,避免常规田块的农药、化肥和水流入或渗入到有机田块中。表8 土壤和农灌水的重金属残留标准续表

有机水稻生产的品种选择。在有机水稻生产上,坚持使用“熟期适宜、抗逆性强、米质优”的非转基因水稻种子。水稻种子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一般每3年更换一次品种,在大型农场可以用轮作的方式实现品种的更换。在有机稻米生产的初级阶段,在得不到有机水稻种子的情况下选择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正常水稻种子。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抗性强的优质品种。建议选择甬优15号,甬优1504,泰香1号等品种。

有机水稻的土壤培肥。有机水稻的施肥原则是禁止使用一切人工合成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污水、污泥。为了创造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养分循环条件,开发利用本地有机肥源,合理循环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物质和商品有机肥、饼粕等,使用磷矿粉、钾矿粉、褐煤、泥炭、风化煤作为辅助肥料。

育苗土采用有益微生物添加抑制病原菌,培育优质健康秧苗。秧2田在播种前10~15天苗床施2.0~2.5kg/m生物酵素有机肥,浅翻102~15cm。苗床规格为床宽1.8m,沟深0.2~0.3m,每667m大田准备2秧田20~30m。在选中的有机稻米的示范基地,通过推广冬种绿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等,提升农田的土壤质量。插秧前4~5天进行整地,加入适量的腐熟猪粪、腐熟菜饼肥、磷矿2粉、钾矿粉和褐煤,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方案,早稻每667m施肥量达到总N9.0kg、总PO6.0kg、KO4.5kg。氮肥应用三段式施肥,基肥25260%、分叶肥30%及穗肥10%。磷肥一次性作基肥施入。钾肥施入时,基肥和分蘖肥各占50%。做到田内水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肥水不排出,单排单灌。

有机转换水稻的病虫草害防治。采用农业自然手段对稻田的生态环境进行适当的管理,对有机水稻生产中的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可以采用频振式诱蛾杀虫灯、性引诱剂芯和稻鸭共育为主的物理生物2方式治理病虫草害。每1hm左右稻田安装一盏频振式诱蛾灯,有很好的防治害虫。使用水稻二化螟性引诱剂,性引诱剂芯在稻田的放置2密度为每667m左右稻田安装一个诱芯。可以在水稻移栽后10天,使2用稻鸭共育技术,每667m放养12只15日龄的常德肉鸭,保证稻鸭放养后的2个月内不给喂食,利用鸭的食性和生活习性,进行除虫除草防病。

有机转换水稻的收获及相关检测。有机水稻收割时要特别注意收割机内部清理,勿与一般化学栽培稻谷混杂。水稻收割最适时为谷粒均成金黄色,仅在穗的基部有2~3粒为黄绿色时最适宜。如收割太早则青米率增加,出米率亦会降低;收割太晚则米粒容易胴裂,特别是晚稻的直链淀粉含量会显著增加,直接影响食味品质,因此水稻应适时收割为宜。水稻收割后稻谷应立即进行干燥处理,避免高温环境下堆积过久而致使品质下降。

2.绿色水稻生产实施

绿色水稻生产对农业品牌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绿色水稻生产以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NY/T391-2013、NY/T393-2013、NY/T394-2013、NY/T1054-2013、NY/T1054-2013)为标准执行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1350-2009、GB2715-2005、GB2761-2011、GB2763-2014)为技术应用标准。

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包括:产地检测、操作规程、农事记录、产品检验、上市标志等。在实施基地建设中,要选择产地环境符合要求的水稻田进行种植;选用节本增收的水稻种植技术进行田间管理;严控农药化肥的使用,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根据浦城县的绿色水稻种植环境资源条件数据,浦城县具有生产绿色水稻的面积达到23.65万亩。根据浦城县绿色水稻开发目标,计划开发绿色水稻面积达到10万亩。这10万亩水稻种植建议在第一类乡镇建设25000亩,第二类乡镇建设35000亩,第三类乡镇建设14000亩,第四类乡镇建设26000亩,合计10万亩,见表9。表9 浦城县生产绿色水稻土壤潜力条件统计续表

第一类乡镇的特色是有较好的环境自然条件,距离城市相对较远,没有工业企业,土壤肥沃。缺点是农业基础设施不足,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程度偏低,劳动力资源偏少。在绿色水稻生产中要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升级的问题。根据浦城县绿色水稻创建计划,考虑到各乡镇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在这一区域设计建设35000亩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在示范点选择上要兼顾全县产业的发展,也要考虑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化生产的生产基地。具体各乡镇的示范点设立情况见表10。表10 第一类乡镇适合绿色水稻生产示范的地块统计续表续表

第二类区域生产条件相对成熟,交通等运输条件也相对方便,加上又是基础设施改造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重点区域,因此,实现绿色生产的基础较好。见表11。表11 第二类乡镇绿色水稻生产示范点安排续表续表

第三类乡镇是浦城县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这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好,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相对较充分,人们的商品意识也较强,在绿色水稻发展中容易形成先行先试的示范效果,建议在这一区域的重点是对基础较好的示范区进行建设,尽快形成品牌优势。根据绿色水稻生产规划,这个区域建设14000亩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具体示范点设置见表12。表12 第三类乡镇绿色水稻生产示范点设置续表续表

第四类区域是浦城县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也是现代农业商品生产要素最集聚的区域。这一区域最有条件开展绿色水稻品牌化生产的先行先试,实现绿色水稻生产的商品化。这一区域计划建设绿色水稻生产示范点面积26000亩,绿色水稻示范点设计见表13。表13 第四类区域绿色水稻生产示范点设置续表续表续表(二)优质水稻生产主要措施

开展绿色水稻示范基地建设升级,提升绿色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安排。(1)推进水稻生产功能区建设。包括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肥和提高耕地地力、稳定提高水稻生产能力等。浦城县计划到2020年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1万亩。(2)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园是农业技术应用的重要阵地,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建设内容包括完善园区建设规划,创新园区建设机制,着力提高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浦城县计划到2020年,建成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主导水稻产业示范区10个,特色水稻农业精品园1个,现代水稻农业园区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3)着力推进绿色水稻装备建设。水稻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需要现代装备的支持。在现代装备推广中,着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装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积极探索水稻产销一体物联网、电子商务、智慧农业等现代技术装备的融合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提高水稻产业链生产经营全过程信息化水平。浦城县计划到2020年,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80%以上;随着近年电子商务兴起,浦城县将电商发展理念贯穿到生产、消费和售后各个环节。截至2017年,从事电商企业63家,电商孵化园1家,电商产业园2家,电子商务个体户和阿里、京东、苏宁易购网店281个,农村淘宝县级运营服务中心1个,村级服务站52个。全县规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达到80%,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达到75%;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率达50%以上,逐步提高全产业链的农业信息化水平。(4)农田地力提升与生态保护。绿色生产必须有良好的土壤环境和高水平的土壤肥力。在绿色生产过程中,要着重培肥地力和做好农田生态保护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以浦城县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为抓手,推动水稻绿色农产品基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到2020年,全县建成现代水稻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3个,培育水稻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10个。二是推行种植业清洁化生产。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技术,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高效农药替代,计划到2020年,化肥减量850吨,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9万亩,农药减量19.5吨。

在培肥地力方面,着重优化种养产业生态布局,统筹布局现代水稻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整体构建循环利用体系。积极推行水稻生态循环模式。大力推广实施“猪—沼—水稻”、“秸秆—碳—有机肥”、“林—鸡—有机肥—水稻”、“稻—鳖共生”、“稻虾轮作”等特色循环农业技术。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沼气多样化利用。计划到2020年,推广商品有机肥1.2万吨。(5)提升绿色农产品产业层次。水稻绿色产业形成的关键是形成绿色产业链,实现水稻生产的优质优价。因此,通过推动绿色农产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品质量。

一是推进水稻绿色加工产品升级。通过水稻绿色加工技术升级,发展优质水稻加工,如利用优质水稻加工生产精白保胚发芽米、碗粥、米乳和茶米等高营养产品,也可以进行特色水稻的种植和加工,形成以特色水稻为原料的饮料、糕点等产品的开发模式。如利用上农香糯的特有香味生产八宝饭。

二是大力发展水稻休闲农业。浦城是水稻大县,水稻面积和品种资源丰富。在发展水稻产业的过程中,利用水稻生产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也是水稻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如利用特种稻在种植过程中显现的不同颜色形成景观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浦城县计划到2020年,创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示范点1个。特种稻构图的田野景观如图4所示。图4 特种稻构图的田野景观(6)绿色农产品生产主体培育。绿色农产品要实现提质增效,除了抓好生产环节外,还要抓好市场流通环节和市场销售环节。

一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经销企业。浦城县规划到2020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家。在做强龙头企业方面,通过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扩大基地、做大规模、打响品牌、增强带动能力方面的培育。

二是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引导同类专业合作社通过合并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计划到2020年培育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三)优质水稻生产品牌创建策略

绿色水稻生产品牌在产业链环节的创建涉及生产、加工、市场以及目标人群的消费意识。在服务支撑环节,涉及政府、企业的需要。因此,生产品牌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主要因素有消费人群市场、企业化生产管理和政府监管与市场推介。为了提升浦城县水稻品牌建设,需要制定绿色水稻生产品牌创建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绿色水稻品牌扩面提质。在绿色水稻品牌扩面行动方面,推广绿色水稻生产标准技术。一是着力开展“三品”认证管理,要求本区域稻谷生产按照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进行农事操作与质量监控。产区生产的优质农产品要求申请绿色产品标识认证。对农业“两区”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评价和整体认定,大力发展无公害水稻产品生产、积极发展水稻绿色食品、有条件稻区发展水稻有机农产品的原则,对水稻产品进行认证和实行分类管理,创建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标准化的绿色水稻生产基地。浦城县计划到2020年,全县有效期内“三品”水稻生产面积稳定在20万亩,无公害水稻产品40个左右,绿色食品产品25个左右。计划以创新水稻农产品品牌为战略方向,鼓励申请水稻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着力打造一批事关全县水稻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品牌。到2020年,省级以上著(驰)名商标、国内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分别达到30件、2个。(2)推进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建立以定点水稻批发市场为龙头,重点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水稻产品营销大户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引导绿色水稻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创新营销方式,建立新型流通业态和营销网络,建设农产品营销专业网站,采取多渠道推广宣传本地品牌农产品。一是绿色水稻优质稻米生产管理。在保证优质稻米米源方面,建立生产过程追溯体系。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遵循的水稻栽培技术规程,包括水稻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的农事记录,水稻田间生产管理档案(如农户姓名、地块编号、种植面积与品种、用种量、播种期、成熟期、农药肥料种类及使用时间、使用量、收获时间等)。追溯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农业生产进行监管。一是农业生产目标是否按照规范开展,二是追溯生产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四、特色水稻资源与生产(一)特种稻及其功能

地方特种稻是指已经与当地的特色饮食和文化形成联系的地方品种,如云南地方特色饵丝专用稻就是在云南腾冲特定的生态环境下经长期选择而形成的一个高原晚籼粳米类型。这种水稻直链淀粉含量高、胶稠度好,一般的稻米很难替代,当地称为“浆米或粑粑米”。地方特种稻的这种生物特性决定了其在产业化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能够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载体。特种稻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香稻、色稻和功能稻,如图5所示。图5 特种稻的三种类型

香稻具有天然的香味,能够生产出具有特殊香气的农副产品。如利用上农香糯生产的八宝饭,能够保持香糯原有的清香,在上海周边群众中很受欢迎,十几年畅销不衰。色稻一般含有对身体有保健作用的成分,如乌贡米富含花青素,能够生产黑米素等花青素产品,有明目、抗氧化的功效等,其产品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功能性稻米因其功能特殊,可以制作功能性食品,通过饮食预防或减轻,甚至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如直链淀粉含量在10%~12%的功能性稻米可以生产面向肾病患者的低球蛋白水稻产品;富含维生素E的巨胚米品种可以形成高营养米粉;富含维生素A的紫香米品种可以形成保健食品;富含辅酶Q10成分(有益冠心病)的大米可以用来制作高血压病人专用食品。因此,对地方特色品种进行发掘和整理,培育市场前景好,品种特色鲜明的品种是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形态的极好原料。香稻特色资源如图6所示。图6 浦城县香稻特色资源(二)浦城县特种稻资源状况[4]“浦城美人红”是浦城县的传统红米品种,在浦城县有传统的栽培历史。“紫香糯”是浦城县的黑米品种,长期以来被群众栽培和制作年糕等特色米制品。浦城大冬糯是浦城县本地品种,群众比较喜欢其口感,生育期180天左右,非常适合浦城县山区种植。长期以来群众用来制作年糕和米糕,其制品非常受欢迎。另外,浦城县其他乡镇,如官厝乡,丰溪乡,仙阳镇等也有丰富的特色稻米资源,如浦城中黑糯(粮夫人),九牧贡米(清流早)等品种。传统特色品种资源如图7所示。图7 浦城县传统特色品种资源

地方特色稻包括红米、褐米、紫米和黑米,因其富含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类物质。如红米和褐米富含铁和锌,紫米和黑米富含天然黑色素。色米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如Cu、Fe、Mn、Sn、Zn、Ca、Mo、P等。地方特色稻米已经与本地特色的饮食习惯和地方特色产品相联系,并形成了与当地特色饮食和特色文化相联系的特征,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产业开发价值。特色稻米资源如图8所示。图8 浦城县特色稻米资源(三)特种稻相关产品开发

上海交通大学赵则胜教授是我国较早从事特种稻品种资源收集、研究的专家。在三十多年的研究中,对特种稻的生理学功效、特种稻[5]深加工以及特种稻产业扶贫方面做了深入详细的研究(见图9)。图9 上海交通大学特种稻专家

在酿酒专用稻研究方面,赵教授开发了乌贡米水稻品种。乌贡米专用品种出糙率、精米率高,直链淀粉含量低于2%,淀粉结构疏松,蛋白质含量5%~6%,脂肪含量少。在特种稻产品开发上,因为上农黑糯米专用稻品种具有特殊的香味,开发的乌贡酒(见图10)具有黑糯米的天然香味和天然的色泽,在市场上具有独特的竞争力。图10 采用乌贡米专用品种开发的乌贡黄酒

在发展功能稻米方面,浦城县已经从浙江嘉兴市农科院引进抗病虫、抗逆性强、富硒能力强的“嘉禾218”“秀水128”等优质稻品种作为富硒稻栽培品种进行试种。在水稻抽穗至灌浆期喷施富硒营养液1次,其他栽培技术同普通稻米,试验取得初步成功。在实验的同时,还引进宜优673、宜优1659、两优航2号、天优3301、泸优5648、新两优6号等6个优质高产杂交稻品种进行规范性喷施硒肥试验,结果表明两优航2号、泸优5648、宜优673、宜优1659等4个品种的精米硒含量较高,在生产上可以推荐作为富硒稻进行推广。

福建省小密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小米包酒就是以浦城县特有的籼稻品种为原料酿造而成,目前已经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酒类酿造企业。以“金鸡漏米”牌小密包酒(见图11)为主导产品,涵盖三十多个品种。图11 浦城县小蜜包酒[1]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浦城县城镇体系规划(2008—2030),2009.03,2297-2305。[2]张阿克,韩卉,杨合法,等.常规、无公害和有机蔬菜生产模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6):1345-1351.[3]检测结果评价标准是:灌溉水单项污染指数大于1,则不符合绿色生产灌溉水标准,不能够作为绿色食品生产灌溉水源;灌溉水综合污染指数<0.5,则灌溉水为清洁水源,可以作为绿色生产的灌溉水源;灌溉水综合污染指数在0.5~1.0,属于尚清洁灌溉水,一般不提倡该地区生产绿色产品。[4]http://fj.sina.com.cn/city/nanping/information/s/2012-11-30/09531749.html[5]左上是2018年7月26日,赵则胜教授接受上海第1财经广播采访,交谈特种稻米对人体健康和花青素的研发,应用如何引导富有成效的健康消费。右上图为赵则胜教授与袁隆平教授交流工作。第三节 优质水稻生产与品种选择

水稻品牌化发展的基础是优良品种,通过品种选育实现良种、良法和良技配套。从产业化的目标出发,品种选育有两个方向,一是以精白米消费为目标的品牌稻米生产品种选育;二是以本地传统特色产品生产为目标的特色水稻品种选育。一、精白米生产为目标的水稻品种选择

以精白米生产为目标的稻米品种选育首先要考虑到市场需求。根据现阶段市场对稻米需求从吃饱向吃好转变的时代特点下,品牌稻米的选育除了要求品质优良外,还要求食味好、外观好等特征。因此,在品种选育中要综合考虑这些要素。食味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稻米的品种。米饭的好吃指标包括清香和食用时感觉的味道、咀嚼米饭时的口感等。叫食味品质(感官品质)。食味品质反映稻米煮成米饭后的色、香、味、形等。测定一般采用感官品尝的方法来评定,主要指标包括米饭的外观、气味、黏度、硬度、弹性、滋味六个方面。不过,食味品质与好吃的标准存在一定联系,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品种选育还要通过消费区域人群的实际品尝效果进行确定。最先采用这一[1]方法的是上海开展的地产品牌稻米消费者品鉴活动。品牌稻米的品种选育还要体现健康的特征。三是大米的营养。稻米营养一般指稻米蛋白质含量,还有脂肪含量和维生素等。从优质高等级稻米的销售来看,优质稻米在生产阶段通过优选品种已经保证了稻米的营养要求。另外,我国目前消费优质高档大米的人群已经不通过食用大米作为唯一的获得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来源。鉴于此,优质稻米生产可以不考虑大米的营养问题。

浦城县优质稻米生产规划是到2020年,建成优质稻米基地20万亩,全部达到无公害大米以上品质要求。其中绿色大米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有机稻米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万亩。2030年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绿色稻米生产基地达到20万亩,有机稻米生产基地达到4万亩。根据品牌稻米的选择标准分析现有主栽品种如下:(1)稻米好看的因素。主要是包括精米长、精米粒型(长/宽比例)与米粒透明度等指标。垩白是稻米胚乳中白色不透明部分的总称,垩白的有无、大小及垩白米率是水稻品种外观品质最重要的性状。垩白米率越低,垩白无或小的水稻品种,其外观好看,消费者比较喜欢。浦城县主要水稻品种的外观指标见表14。表14 浦城县主要水稻品种的外观指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