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莎堡的黄玫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0 14:48:51

点击下载

作者:王晓丹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温莎堡的黄玫瑰

温莎堡的黄玫瑰试读:

万卷书与万里路

陈东有

有一位朋友邀请我同他一道去旅行,所有的费用都由他承担。这真是一件很美很美的事。不过他有个条件,但凡每到一处景点,我都必须给他讲讲书上是如何写的。他说我看的书多,可以帮他解决他的不足。这就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因为我读的书并不多,难以满足他的要求。

不过,这可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试想一位行者,每到一处,每观一景,都能够在自己所读过的书里找出相应的知识、史实、哲理,那就是在一幅绝美绝佳的风景画上配上一首恰到好处般配的诗,真是一件让人感到特别美的事。中国人自古倡导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国人自古也倡导出游,而且更重视游学,把游学作为开阔视野、结交学者、增加学识的重要途径。两者相加,中国人把它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好的就是二者都兼而有之。我有时登山观景,临川抒怀,若能冒出几句曾经读过的优美诗句,或想起某本书上记载的哲理典故,的确获益更丰。

晓丹说她很喜欢到世界各地去旅行,而且一直在抓住机会出去;晓丹说她很喜欢读书,而且总是在不断地阅读。她把自己的旅行记载下来的同时,也就把自己读的一部分书及其感受也记了下来。看来,晓丹不仅是一位好学的姑娘,也是一位勤于思考善于写作的才女。古人的万里路,与今天人们对距离的认知是一个概念;古人的万卷书不同于今天的万本万册书的概念,我们今天就把它理解为很多的书就可以了。古人要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容易,条件有限。今天的人们只要愿意去做,做到这“两万”不难。但是今天又有多少人去做了呢?这就必须要有信心,有恒心。晓丹有此信心,也有此恒心,这本新书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晓丹的这本散文集,可以看作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两万”之书,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既有游,又有书。游者,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何止万里,风土人情,所见所闻,人面景物,叙事抒情;书者,古今中外、诗文剧歌,或前所读,或近再阅,顺手拈来,落笔从容,而且把万卷书与万里路结合得甚好,给人很多的收益。

晓丹一定是莎士比亚的忠实读者,在《

温莎堡的黄玫瑰

》中,我知道她读了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在《雨中寻访爱情圣地》就有《十二夜》《罗密欧与朱莉叶》,还有莎翁的十四行诗;她肯定是认真阅读了有关维多利亚女王的历史才会写出《

爱语呢喃的宫殿

》;她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端进了她的《

康桥遗梦

》;她说她最喜欢读《红楼梦》,全书从头到尾认认真真读过三遍,很多章节读了无数遍,你去看看她的《深情如你》就知道了;《荷兰的故事》里有九个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拜读了《安妮日记》这本让人们永远难忘的好书;她可能很喜欢读希腊神话,所以她的《希腊神话二则》的感受与别人不一样;在她的《洛杉矶的汉庭顿》中她背出了《爱莲说》;在《毕特摩大山庄》里她讨论了《易经》;她在《松雪岭——访隐者不遇》中写到了容闳的《西学东渐记》;《邂逅亚特兰大》当然少不了会想起她自己读过的《飘》;没想到她对仓央嘉措的作品也特别感兴趣,因为她写了《谁是你心中的玛吉阿米》;她写自己家乡中国江西的古村《怀念千古第一村》时,谈起了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她把英国田园诗人罗伯特·彭斯的诗歌写进了她的《最后的拼图》。还有很多,即使她在自己的文章中不点出自己曾经读过的书名及其作者,但你会知道这里有许多的传说故事、诗歌名句、情怀哲理都是来自于她喜欢并读过的“万卷书”。

当然,一般都是先读书,再去旅行;但,也有可能在旅行开始之后,还可以再接着读书。这谁知道呢?景到深处自然景,书到悟中再读书。晓丹的这本书,好处就在这里。我真想对我的那位朋友说:如果你想读书,在你选的书中别忘了这一本《温莎堡的黄玫瑰》;如果你要去远游,那就带上这本散文集,说不定在你面对的名山大川、古物胜景之中,正好和这本书中的天、地、山、川、人、物,甚至书相遇,那不也是一件巧事、美事么?

是为序。2016年岁末于中国江西南昌大学西无斋温莎堡的黄玫瑰

最早知道“温莎(Windsor)”这个地名,是因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那时候知道,温莎是英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小镇上有一座古堡,距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征服者威廉第一次建造这座城堡的时候是1070年,那时,他不过是选择了一个地势较高之处,用土垒为主要材料,建造了一个防御外敌入侵的建筑物。随着历史的演变,经过几个朝代君王的不断改造,城堡变得越来越坚固,土垒已变成坚固的石墙,规模也不可同日而语。今天,这座中世纪的古老建筑,不仅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仍有人居住的城堡,而且早已成为象征英国皇家权威的王室城堡。现今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还经常来这里度过周末和假期。这座浓缩了近千年英国历史的古城堡,若不是亲眼看见,你无法想象它的宏伟壮观!

在这里,我不仅对千年古建筑的恢宏气势感到震撼,更被这些古老建筑物所蕴含的生动的人文气息深深打动。不论是在富丽堂皇的宫殿,还是在宏伟典雅的圣乔治大教堂,抑或是圆塔脚下的皇家花园,流连在城堡的每一个角落,你都能看到历史的演变,看到文化的传承,看到精美的艺术闪耀着上帝之爱的光芒,看到人性中的温情弥漫在无所不在的空气当中……

又想起莎士比亚著名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当年就是在温莎古堡的宴会厅里举行首演,获得极大成功。这出戏写的是没落贵族和平民的故事,体现的是莎士比亚一贯的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或许正是受这种精神的影响,多年后,温莎堡出了一个爱德华八世,这位高贵的王储青年在一次城堡举行的盛宴上,遇见了一位女子。她的美丽、风情深深打动了王储的心,他决定娶她为妻,却遭到皇室集体反对,因为这个女子是美国人,在王室眼里,她只是个平民,且离过两次婚。对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英国皇家,王位继承人要娶这样的女子为妻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爱德华八世在两难中终于决定放弃王位,娶了这位来自美国的平民女子辛普森夫人为妻。从此他的头衔不再是“爱德华八世”,而成了“温莎公爵”。

温莎古堡的最高点是一个巨型圆塔,围绕在圆塔脚下的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八月的伦敦正是各种鲜花绽放的季节,花园里繁花正茂,绿树成荫,是个别样的梦幻世界,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园子里开得最多的竟是黄玫瑰!据说,黄玫瑰中间的这条青石小路,曾经是温莎公爵和夫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徜徉在这鲜花小径,观赏周围纷繁美景,我在想,当年这位爱德华八世两度向辛普森夫人求婚的时候,他是怎样的心情?当他的爱情遭到王室集体反对的时候,他又是落入何种心境?是充满爱恋的激情燃烧?是心愿无法实现的惆怅烦恼?是要王位还是要美人的焦虑挣扎?

从起初的爱恋,到终于能够相守,这期间有多少令人心碎的等待?

哦,等待!据说黄玫瑰的花语是等待!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会因为身份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唯有人类的情感,不会因为地位的高低而丧失其共通之处,无论是昔日王位的继承人,还是今日默默无闻的芸芸众生,很多时候,等待都是人们共同的命运!

温莎堡的黄玫瑰年年盛开,有人在遥远的天边依然等待。在这份悄无声息的等待中,历史穿越了千年……2012年8月30日爱语呢喃的宫殿

谈到英国作为国际性标志的建筑物,人们很容易就想到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这是当今世界上最为人们熟悉的建筑物之一。所不同的是,这座有着古老历史的宫殿不像卢浮宫、凡尔赛宫那样已成为博物馆,仅供游客们游览参观,白金汉宫至今仍是王室官邸。英国女王作为国家元首,也许周末的时候去温莎堡休闲度假,而工作日,这里却是女王履行职责、处理公务的地方。每年夏季,有两个月的时间,白金汉宫对公众开放,有幸预约者可以前往参观访问。今年八月,我有幸成为预约者之一。

每到一处,我就想知道这里的历史和人物,常常某一段过往的历史,真的会牵动我的心,某一个早已不存在的人物,让我产生共鸣,让我体会生命的共通之处。

了解白金汉宫的历史,让我对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有了特别的关注。

白金汉宫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最早期它被称为“王后之宫”,是国王乔治三世授予夏洛特王后的寝宫。以后历代君王也将它作为家庭居住的宫殿,并不断加以装饰和扩建。

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执政的时代,女王离开了童年时期的家园肯辛顿宫,搬进白金汉宫,不但把这里当作居所,也把它作为办公所在地,维多利亚女王成为第一个在白金汉宫执政的君主。

这位18岁就登上王位的女子,很长时间都没有摆脱少女的喜好。在她执政的前十几年里,她一直热衷于跳舞,舞会常常持续到深夜。喜欢跳舞的女子都有一个最好的舞伴,女王最好的舞伴自然是洒脱英俊的阿尔伯特亲王。当时舞会是在刚竣工不久的国事厅里举行,地方有限,连旁边的王座厅、画廊和蓝色会见厅都拥满了宾客,女王决定在白金汉宫南侧增建一个新舞厅。华美、绚丽的新舞厅建成了,世界各地的首脑、权贵都怀着仰慕之心来此参加女王举行的盛会。就这样,花了近20年的时间,女王把白金汉宫改建成一个金碧辉煌、充满活力的国际交际场所。

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4年,她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而她的故事中,最牵动我心的还是她与阿尔伯特亲王之间鸿雁传书、爱语呢喃的故事。

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不久,就与这位德国王子阿尔伯特双双坠入爱河,但他们的爱情遭到王室反对,原因是,英国王室对阿尔伯特的德国王子身份有所顾忌,怕英国的王权有一天会落入德国人手中。维多利亚女王是个有主见、有魄力的君主,她冲破种种阻力,在登基后的第三年与阿尔伯特亲王结成连理。事实证明,女王的选择是对的,不论在任何场合,俊美又有头脑的阿尔伯特亲王始终都扮演着女王最好的支持者角色,他是女王生命的支柱。

维多利亚女王贵为王族,却也摆脱不了普通女子遭遇的烦恼。她一生生育了八个儿女,每一次的生育,都使她陷入产后忧郁症当中,这时候的她情绪沮丧,不愿见人,常常落入极度的痛苦中不能自拔。阿尔伯特真是个聪明体贴的男人,每当这个时候,他就自动从女王面前消失,每天只写书信安慰女王的心。那些充满柔情蜜意的话语,像涓涓溪流,淌过因焦虑而干涸的心田,像缕缕清风,吹去因忧郁而烦躁不安的情绪。很多时候,阿尔伯特的心情也会陷入低谷,因为八次的重复,要有多大的毅力才能走完这条艰难的路!但他坚持下去了,他知道有些事情,内容是借着形式来完成的,他必须每天写,每天将他的爱传达给迷茫疑惑中的爱人!

对于一个陷在忧郁症中不可自拔的女人,持续不断的来自心爱的人话语的安慰,对她的精神起着多么大的鼓励作用!女王每天收到爱人的信,这些爱语成为她每天的良药。她也是一个文采极好的女子,在爱人的激励下,她开始用日记和回信的方式梳理着自己,表达着对心上人同样的爱恋和思念。

爱语的力量是惊人的!一次又一次,借着爱语的慰藉,女王从忧郁症中解脱出来。当一切恢复正常,阿尔伯特亲王才又重新回到女王的身边,俩人亲密相守,恩爱有加。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为后人留下许多美丽的日记和书信,读来令人动容!

在白金汉宫里珍藏着一幅巨型油画,《1846年的王室一家》,是当时的著名肖像画家弗朗茨·克萨维尔·温特哈尔特的杰作,画的是女王夫妇和他们的前五个孩子。女王庄重贵气,融国君、妻子和母亲三重角色为一身,阿尔伯特亲王沉稳、威严,从他与长子对视的眼神,隐隐约约透露出他的细腻和慈爱。白金汉宫里珍藏的巨型油画《1846年的王室一家》

我在想,很多身居高位的女人,情感上常常是缺乏的,而维多利亚女王,真是何等幸运!男人们往往是粗糙、大意的,这给世上的女人带来多少困扰!无论哪个女人,如能遇上一个像阿尔伯特亲王那样,能够如此无微不至地体贴你的心意,关心你的需要,用不休止的爱帮助你超越自己的男人,她这一生还需要别的什么呢?这样的男人往往也会赢得女人爱他一生!

维多利亚女王爱了阿尔伯特一生,尽管在她40岁的时候亲王就因病离她而去,尽管她余下的生命又活了40多年,她却终身没有再嫁,她是在怀想和思念中度过以后的日子。在英国,很多地方都有维多利亚女王为纪念自己的亡夫而留下的遗迹,我在温莎堡就看见这样的一个纪念堂,是女王亲自为亲王建造的。随着亲王的早逝,白金汉宫的舞厅不再举行舞会,除了皇家音乐会还照常演出之外,一切娱乐活动都停止了,很长一段时间,女王伤痛的心无法痊愈,她选择了离开伤心之地,长期住在温莎、奥斯本或者别处,白金汉宫也随之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闲置。女王是在1901年82岁高龄的时候离开人世的,随着19世纪以及女王的执政接近结束,白金汉宫色彩鲜艳的内部装潢也在逐渐趋于黯淡。

不过,历史不会停留在某一点裹足不前,女王之后的爱德华七世和亚历山德拉王后又重新搬进白金汉宫,对室内陈设和装修进行了改善,中断了的宫廷生活重新得以恢复,白金汉宫焕发了昔日的荣光。以后的数年,宫殿在历代君主的手中被修饰得越来越金碧辉煌,它的华美壮观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流连在这座今天已经是无与伦比的宫殿大厅里,我却依然怀想着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那个美轮美奂的舞厅,怀想着亲王如何牵着女王的手轻歌曼舞,怀想着历史上这座宫殿里曾经有过的令人神往的甜蜜爱情。

回顾历史的波涛,人们看见的往往只是一个粗略的轮廓,而我,却是何等有幸,因着你爱语呢喃的温情陪伴,我竟能在历史的波心中,深深领悟已逝的人心,和人心中那来自天上的永不消逝的美……2012年9月4日康桥遗梦

世界排名第一的剑桥大学坐落在伦敦以北的剑桥市(Cambridge),早年,我们叫它康桥。康桥,有时是指这座城市,有时是指这座大学,还有时,是指流经城市的那条河——康河上那一座座美丽的小石桥。

我喜欢康桥这个名字,是因为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当年这位性情诗人,这位才华横溢的中国青年,伫立在西人国土的康桥上,离别在即,仿佛是归心似箭,却又是往返流连。

了解徐志摩身世的人都知道,当年志摩在剑桥大学读书的时候,一直在疯狂地追求一名女子,这女子名叫林徽因。徽因最喜欢康河上的一座桥,志摩每天陪她在这座桥上或散步或伫立,他深情地对徽因说:“是你我融化在了这康河里,所以这康桥才这样美!”

是的,康桥这样美!八月的康河两岸,在我眼里,正是诗人所描写的景色: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当年的志摩,身处在康河的美景中,却被爱情的烈焰煎熬,以至于只想做河里的一条水草,在如虹般的清波里,沉淀一个美丽的梦。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可是志摩的咏叹最终没有打动徽因,徽因不久就回到国内,后来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结了婚。志摩得知徽因回国的消息,在剑桥一刻也待不下去了,他要回去追寻所爱之人的足迹,他想用他那颗炙热的爱心,打动对方的感情。

人间的爱情十有八九都不如意,有时候是一方追着另一方,另一方却别有所爱;有时候是两情相悦,却又面临种种阻拦;即便是心意相通,彼此相恋,待到相守的时候,又不能终其一生;也有终其一生的,可从什么时候起,以往醇香浓郁的爱情早已变得寡淡无味!哦,爱情!什么是完美的爱情?也许现实的世界里并不存在,只有在梦境里才可追寻!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志摩终究是在沉默中怀想昔日的美好时光,在沉默中徘徊于即将离别的康桥,在沉默中悄然离去……

他不知道,后来的人为了寻找他和徽因的那座康桥,且费了许多的气力。有人说,是国王学院的拜伦桥,也有人说是离拜伦桥不远处的那座叹息桥,甚至旅行团的导游会拿着徐志摩的诗,带你穿梭在康河上那一座座充满灵性的桥间,煞有介事地指着某处对你讲解,这里是“河畔的金柳”,那里是“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招摇”。

哦,康桥!康河上那么多座桥,究竟哪一座是志摩再别的康桥?没有人知道,也无须知道。世界上的许多事情都只明了在当事人的心中,或者那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代表着诗人一个未圆的梦!

志摩的一生,全心热烈地追寻着梦想,他的死竟也是如梦般绚丽壮阔,在一次意外的飞机事故中,他刹那间就化作了一缕青烟,一片云彩,一句空蒙中遥远的回音。他离开人世的时候年仅32岁。国王学院的拜伦桥边有一块石头,那是志摩的纪念碑,没有来龙去脉,有的只是那几个字。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人走了,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却留下了这首诗。那是生命里的一缕情思,一段如烟的往事,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梦想。他留给了这默然无语的康桥,留给了康桥上寻梦的后来者,抑或是留给了我,在多年后的今天,踯躅在这悄然的寂静里,疼惜诗人当年的情伤,凭吊他英年早逝的才华,想帮他寻回一段故事,一个在康桥上遗落多年的爱之梦……

附录: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2012年9月6日

石头上的情缘

约克郡(Yorkshire)位于英格兰的东北部地区,是英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2000年前由罗马人建造,后来又被北欧海盗占领过很长时间,直到征服者威廉来赶走北欧海盗,建立了英国,约克郡成为英国最早的城市之一。

这里有充满神秘气息的古堡,有风景秀丽的大庄园,有高耸入云、恢宏壮丽的哥特式大教堂,还有英格兰境内最长的中世纪古城墙,长达3400 米,器宇轩昂,环城一周,向世人展示着凝重深沉的历史。同时,来到约克郡,你还能感受到现代旅游业的蓬勃生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旅行方式,会让你大开眼界,产生从未有过的前卫激情!

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挖掘之旅”把你和历史连在了一起,你可以按照一定的路线,亲身参与考古体验,在模拟的考古研究场地,你可以尝试亲手挖掘出一座古罗马时代的堡垒,感受中世纪时期的艺术珍品破土而出的兴奋。

惊心动魄的“寻鬼之旅”,却把你带到历史上沉淀多年的传说和幽灵出没的诡异故事当中。据说,约克郡的幽灵数目很多,当太阳落下去,繁星升起来的时候,这些幽灵就会在皎洁的月光下出没,你可以沿着石子铺就的小路,到灯光迷离的酒吧,或是幽静无人的花园,抑或是怅然矗立的古城墙上,寻访这些幽灵,体味那种心惊肉跳的感觉。

据说有人在一条埋于地下15 英尺的隧道上方,看见过一支鬼部队,那些罗马士兵身穿紧身战服,头戴盔甲,骑着战马,从隧道里冲出来,从目击者恐怖的描述中,你不仅能听见隐约的冲锋号声,还能看见骑在战马上的无头骑士。哦,这是当年战争场景的再现吗?何等惊心动魄的厮杀!古代人们宣泄仇恨的唯一方式就是战争,今天的人们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化解仇恨?

还有人遇见过一个灰衣女,这位女子经常出没在格鲁吉亚皇家剧院的一间包厢里,传说她是一位修女,当年和一位贵族青年坠入爱河,违反了教规,被终身监禁在这个没有窗户的房间里,当年的这个房间恰好就是今天皇家剧院包厢的一角。可怜的女子,你是来向世人昭明你的千年冤屈,还是想来寻回那段不了的情缘?

在国王花园的城墙之间,还经常游走着一位穿戴华丽的年轻妇女,人们说她是都铎王朝的凯瑟琳皇后,这位皇后是亨利八世的第六任妻子,成为皇后不久就被喜怒无常的亨利八世处决了。历史的悲情就刻在了这段城墙之间,成为人们千年唏嘘不已的话题。

我在想,假如我与这些幽灵不期而遇,我可能不会惊慌害怕,只在心里默默为他们祈祷,祈求全能者大施怜悯,超度他们脱离前世的恩恩怨怨,和那纠缠千年的爱恨情仇。

我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的旅行方式——古城墙漫步。在城墙上悠悠地走,闲闲地看,那些黄褐色的石头让你体会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也让你追思当年在这里发生的入侵与抵抗,你会感到历史和文化凝聚在城墙上的每一块石头里。英国实在是一个注重文化传统的国家,两千年的古迹竟然保存得如此完好,令人叹为观止!

我想起从前在南京的时候,小九华山附近也有一段古城墙,那是早已消逝了的城墙遗迹中仅存的一小段,闲的时候常常去,在衰草连天中体会历史的沧桑,发发文人思古忧今的感叹。然而,多年以后重归故里,那仅存的几片秦砖汉瓦早已无处寻觅,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堪一击的建筑,我仿佛看见一堆石灰与沙土的废墟!无视历史是可悲的,破坏历史简直可恨了。倘若陈子昂活到今天,是否会从另一个意义上发出他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而我,作为一个小女子,无力对抗任何历史的不公,只有躲在小女子的情怀里,用上苍赐给我的一点点灵慧,去穿越时空的隧道,体验天地间那道由古至今从未改变过的风景线,冥冥中我知道,在某一个超越的世界里,每一块冰冷的石头,都深藏着扑朔迷离的亘古情缘。

约克郡的古城墙屹立千年,每一块石头都述说着变迁的历史,人心里是否也有一些东西可以逾越千年?历史就在另一个看不见的隧道里悠悠蔓延……2012年9月14日

雨中寻访爱情圣地

从南边,经过爱汶河南岸那片叫作“菲尔登”的开阔田野,就进入了风景如画的英国小镇——斯特拉福,它被称作“世界七大爱情圣地”之一。其余六大爱情圣地:意大利维罗纳,捷克布拉格,德国科隆,葡萄牙奥比都斯,法国普罗旺斯,希腊雅典。

斯特拉福,是莎士比亚的出生地。莎士比亚,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剧作家和诗人,一生创作了许多绝美的爱情故事,令后世人魂牵梦萦。人们把他的故乡称为“爱情圣地”,是因为这个古老小镇本身的浪漫魅力,还是因为莎翁作品中爱情的无比震撼力?

到达斯特拉福的时候,天正下着雨,雨点十分密急,小镇在烟雨朦胧间若隐若现,透出某种神秘。从停车场到访问者中心,几十步的路程,身上已被雨水淋湿。在访问者中心买了一件雨披,拿上地图,问明方向,就向亨利街走去。

莎翁的故居就在亨利街上。尽管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个小镇依然保持着中世纪栅栏格式的街道、莎士比亚童年时住的老屋、老屋后院开着黄玫瑰的花园、他父亲的手套作坊、他儿时的玩伴理查德·霍恩比的家……这一切都在亨利街上保留完好。从亨利街往南,可以走到中世纪的石桥克洛泊顿桥,往西,经过爱德华六世的文法学校,以及当时专供旅行艺人表演的专业剧院伊丽莎白·杰尔德大厅,一直可以漫步到莎翁最后的安息地——圣三一教堂。

雨中行走在斯特拉福这个古老的小镇,你可以感受到这里的恬静和温馨,想象一下,当年的莎士比亚,在这个充满乡间情调又富有文化气息的美丽小镇上生活,对他日后的创作有着多大的影响?他的作品以描写人间最绝美的爱情而被后人膜拜,这与他当年在这个风光旖旎的小镇上的爱情生活,有着怎样的关联?

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一路寻访着小镇上与莎士比亚有关的每一个景点,发现不少景点都有提到他与妻子安妮当年的爱情,在离莎翁故居不远处安妮的故居里,有一把椅子,被称为“求爱者的椅子”,据说当年安妮就是坐在这把椅子上接受莎士比亚的求爱。在爱汶河畔有一些供人休息的长椅,也被人描述成是诗人当年与安妮的浪漫场所。似乎旅游商家们在有意无意间向人们暗示,莎士比亚与他妻子安妮之间的爱情正是他作品的缩影,仿佛希望人们相信诗人作品中无与伦比的爱情故事正是来源于他的实际爱情生活。我不能说这个思路完全不对,但如果我们更详细地了解一些情况,可能会从另一个角度思索这个问题。

莎士比亚18岁的时候娶了26岁的安妮为妻,那时他已使安妮怀孕,因此他们的婚礼不得不在匆忙中举行。我不知道一个少年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娶一个比自己大8岁的女子为妻,他心里是什么感受,也不知道这段婚姻到后来会是怎样演变的,当然他们一辈子没有离婚,那时的传统礼教是不提倡离婚的。不过,我们从莎士比亚的作品里也许可以看到一点他的真实念头。在戏剧《第十二夜》中,有一段奥斯诺公爵给一对男女的忠告,他对女子说:“女人应当捡一个比她年龄大些的男人,这样她才跟他合得来,不会失去她丈夫的欢心。”他又对男子说:“那么选一个年轻一点的姑娘做你的爱人吧,否则你的爱情便不能常青。”这是否是莎士比亚对自己的婚姻内心懊悔的流露?

然而爱情,在莎士比亚的描写中,却是充满纯美的浪漫天籁,让我们来看一看他写的这首描绘爱情的十四行诗吧!我该把你比作夏天吗?你比夏天更可爱,更温婉。狂风会把五月的娇蕊吹落,夏天出租的期限多么短暂。有时天上的眼睛炙热如火,他金色的面容又在瞬间阴暗;一切美的事物总不免凋谢;被机缘和自然的代谢摧残;但你,永恒的夏天不会褪色;不会失去你所拥有的美善;死神也不能夸胜,说你在它阴影里徘徊;当你在永恒的诗行里与时间并进;凡有气息的人们呐;你永存的魅力将赐给他们生命!

哦,诗人把爱情比作“永恒的夏天”,它不可战胜,有穿越死亡的能力,也有着与时间共长久的魔力!这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故事充满美幻与悲壮,这样的纯粹,这样的完美,这样异乎寻常的动人,难道不是活在现实缺憾中的人们心所向往的吗?只是无法避免的是,这样的爱情总是以悲剧告终。

我始终相信,现实生活的缺憾和精神世界里对完美的追求永远是诗人创作的原动力,这两方面却又不能互为因果,到底是因为现实的缺憾使诗人只有在精神的领域中去追求完美,还是因为诗人天生就追求完美,因而现实对他来说永远是缺憾?

莎士比亚真实的爱情生活到底怎样,人们只能凭想象去猜测,然而他作品里仿佛天籁的爱情,历经数百年依然在人们心中荡气回肠,他又似乎在告诫人们,这样的爱情与现实是不能共存的。或许纯美的爱情在现实中本来就是很脆弱,它像情人眼里的一滴泪,还没来得及用一个水晶瓶子收集了珍藏,就落到现实的泥土上被无情地摔碎。多么希望有人对你说:即便你已被摔成碎片让我用血肉将你缝合从此你如起初的玫瑰开在我心里愈加完美

可那不过是诗人的想象,现实中即便有这个心,谁又有这个能力!

然而我知道,在另一度美善的空间,超越者的能力,却可以使破碎的心愈合,使沉沦的人得到拯救。那本圣书里的话充满慈声:“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到我这里来,我就叫他得安息!”

斯特拉福,你被称为“爱情圣地”,终是因为你孕育了一位情圣的弟子,他被人称为“爱汶河的甜蜜天鹅”。当我在雨过天晴的黄昏,来到爱汶河边,看着浮游在河面上悠闲恬静的天鹅,心被柔软的情愫牵动,感叹上苍赐给了莎士比亚怎样一支生花的笔,使他竟能把爱情描绘得那样美丽。可我心里知道,爱情圣地,它不在烟火人间,只能在于诗人的笔下,在爱者的心中,在至圣者那里!2012年9月24日

魂断蓝桥情不了

泰晤士河在伦敦的闹市区中心地带,转了一个近乎90度的大弯,滑铁卢桥刚好就在那附近横跨河的南北两侧,成为观赏两岸绮丽风光的最佳视角。这座桥早在1817年就已建成,当年通车的时候,英国举国上下都在庆祝滑铁卢战役中威灵顿公爵大胜拿破仑两周年,因此这座桥取名为“滑铁卢桥”(Waterloo Bridge)。

其实,滑铁卢桥在泰晤士河上众多的石桥中,并不算是最特别的一座桥,让它一时间声名鹊起的原因,是美国电影Waterloo Bridge,中文译成《魂断蓝桥》。这是一部史诗般的战争爱情片,讲述一名军官邂逅了一位芭蕾舞演员,两人深情相爱,准备结婚。可是婚礼前夜,军官接到命令上了前线,芭蕾舞演员也因选择了结婚而被芭蕾舞团辞退。凄迷忧伤的故事由此开始。战争带来了失业、贫困和饥荒,报纸误登军官已战死疆场,痴情的女孩痛不欲生,为了帮助军官年迈的母亲,她无路可走,最后不得不沦为妓女。当战争结束,军官突然戏剧性地出现在眼前,这位无辜的女子为了维护军官家族的名誉,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泰晤士河上的这座桥,滑铁卢桥,终于成为她香消玉殒之所。

无独有偶,当《魂断蓝桥》因得到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而风靡世界之时,香港的邵氏电影公司宣称要拍一部东方的《魂断蓝桥》,这就是1962年获得香港电影金马奖的《不了情》,故事也大致雷同:一位美丽痴情的女子与一位富家少爷相爱,后来在战争中少爷家境中落,女子为了在经济上援助少爷,沦为歌女,结果还招致少爷误解,以死谢世。

值得一提的是,饰演痴情女子的演员是曾经获得四届“亚洲影后”称号的林黛,这在亚洲电影史上绝无仅有。林黛一生拍了36部电影,正当她在电影事业上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却自杀身亡,死的时候还不到30岁。这一事件给当时的香港社会带来极大震撼,甚至有一位她的影迷用同样的方法为她殉情而死!

人们不禁发出疑问,林黛,为什么要死?为什么?有人说电影界的后起新秀给她带来压力,有人说她跟丈夫感情出了问题,还有人说她是用这手段跟丈夫撒娇,她已经是第三次吞服安眠药了,前两次都是丈夫及时回家,将她送往医院抢救,这次她依然是算准了丈夫回来的时间,并在遗书上写道:“别送我到大医院,以防那些讨厌的记者。”可那次丈夫偏就没有照平常的时间回家。

林黛的丈夫是当年号称“云南王”的云南都督龙云的第五个儿子龙绳勋,他们俩在纽约相遇,一见钟情,回香港之后就缔结婚姻。应该说,两人感情是很深的,但身为阔少的龙公子难免沾染风花雪月的习气。这大概是心高气傲的林黛无法忍受的地方,他们常常为此发生摩擦。女人是最容易为情所困的,这些不快乐郁结在心头时间长了,就有可能想不开。然而,这个故事最令人感动之处,是林黛去世之后,龙公子终身没有再娶,龙公馆里从前林黛的房间,四十三年没有丝毫的改变,化妆品依然放在洗漱间的台子上,一双绣花鞋安静地待在床脚,直到2007年龙绳勋离开人世为止。四十三年,这位多情公子就是用这种方式表达他对爱妻的怀念!

当时的林黛的确是为情而死,可是,看起来龙公子并没有负情于她,她为什么决断如此,连一点余地都不留?我想,这大概要归罪于男女天生的性格差异,我们不妨在此探讨一下这个话题,或许对世间男女皆有益处。

当初上帝造女人的时候用的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所以女人总是像一枚骨质的雕饰那样细腻,灵慧。她缘出于男人,因此注定了离不开男人的关爱,一旦受到冷落,就会生出无限幽情怨怼,仿佛那件骨制品,在无人关注的静夜里闪着幽幽的蓝光。却偏生这世上真正懂得女心的男人实在不多,大概是因为上帝造男人的时候用的是泥土,所以男人总是像一个土制的瓦钵那样粗犷、笨拙。

一个注重细节,一个粗枝大叶,两人一旦相爱,都在寻求方式表达。女人的方式是缠绵悱恻,总有表达不尽的柔情蜜意,总希望依偎在男人的怀抱,片刻不离,一旦男人不在眼前,就生出很多不安全感。这样,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小,小小的世界里别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只有他,成了世界里的全部,成了生命里的所有。而男人呢?爱上一个女人,也得到了这个女人的爱,他心里就安全了,他把这份爱放进了心里的一个抽屉里珍藏着,需要的时候打开一下,而其他的时间,他心里还有许多另外的抽屉需要打开,他该干什么还去干什么,和女人情意绵绵已经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这样,矛盾就开始了,女人开始抱怨男人不在乎她了,男人开始辩解没有啊,我依然爱你。女人说拿出行动来啊?男人说你还要什么行动?渐渐的,女人心里生出许多伤感和埋怨,男人心里生出许多苦恼和无奈,久而久之,男人被抱怨得束手无策,只好躲避逃离,女人心里的积怨越来越深,最终不堪负荷。爱情呢?爱情还在,只是出路在哪?林黛,你是否就是这样为情而死?龙公子呢,是否是在爱妻死后才掂出这份情的重量?哦,这个深情的傻男人,早知有这么多年漫长的相思,为何不在女人还活着的时候对她更疼惜一点?世上最脆弱的东西莫过于陷入爱情的女人的心,如果这世上的男人能有多一点的体贴,大概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悲剧发生了!

我叹息林黛凄美的一生,又被这份凄美所震撼,这实在是一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一份在毁灭中完善的表达的爱!我也欣赏龙公子的人品,他用一生的寂寞完成了他对情深义重的表达!

唉,回头想想,人生又大可不必如此,男人,女人,彼此之间只要多一点了解彼此的差异,多一点宽容和体谅,事情就不会这么绝对了。女人,除了你的爱人,千万别丢开生命中的其他宝贝,情趣、爱好、友情,这些会让你的生命更丰富。男人,试着多懂一点那颗女心,常常用温柔的举动,甜蜜的爱语抚慰它,让它得到充分的满足。要知道,男人持续不断的爱的滋润,会使一个原本寡然无味的女子变得优雅、美丽、韵味无穷,而她性情中渐渐沉淀的柔情蜜意,终将化作点点滴滴的感恩报答,重新流回男人粗犷的血液中去,激励他、造就他。可是如果这女人遇到的是一位毫不开窍的男人,她便不得不将那颗女心隐藏起来,隐藏得久了,幽怨的情愫就随之产生。幽怨,之所以还能称作美,那是因为它在女人身上仍是一种凄艳的伤情。当有一天,女人静静的幽怨变作了怒气的发泄,生命里这份伤情便逐渐被一种粗蛮强悍的东西所代替,于是这世上就多了一种被称作“母夜叉”或“悍妇”的女人,那就真是令人痛心疾首了!生活中,像林黛和龙公子这样的故事毕竟少有,而被称作“母夜叉”或“悍妇”的女人,却比比皆是,男人啊,你们实在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落日的黄昏,我站在滑铁卢桥上,目睹两岸喧嚣繁华的街景,凝望桥下平静流淌的河水,《魂断蓝桥》和《不了情》的电影剧情在眼前浮现,林黛和龙公子的真实故事在脑海中重演,心又被某种温柔的情愫牵动,尽管世事沧桑,可一切都会过去的,那位芭蕾舞演员去了哪里?那个沦为歌女的痴情女又去了哪里?林黛、龙绳勋,一代又一代痴男怨女,一桩又一桩前尘往事,都将在过眼烟云中消逝殆尽,只有这泰晤士河里的水还在平静地流淌,只有上苍赐给人心里那份逾越千年的爱情还在幽幽蔓延……2013年10月4日

深情如你

关于女心,我还写过一篇文章,那是从《红楼梦》里来的奇想。

有一段时间,我把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找出来重看了一遍,虽然视觉效果依然很好,但感觉还是阅读文字过瘾,这又勾起了我重读原著的欲望。

从古到今的中国文学作品,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的最爱,从头到尾一字不漏认认真真地阅读,我读过三遍。曹雪芹亲手写作的前八十回读过不止三遍,随性所致,随手翻阅的章回就不计其数了。有一段时间,《红楼梦》成了我每天的夜课,睡前读上一段,仿佛清音盘旋,余香缭绕。

知道自己之所以如此喜欢,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作品展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女子世界,这在别的文学作品中极其少见,这个世界里的女子都有一颗纯粹的女心;第二,作品还描写了一个对女心世界如此钟情,如此深爱,如此体贴,如此疼惜的男人,那个称女子为“水做的骨肉”的宝玉,这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更是罕见。而这两方面,恰恰吻合了我对这个世界的奇想,一颗纯美的女心,一个深爱女心的男子。

先来谈“女心”。这个词,我是从胡兰成的文字里借来,自己给它赋予了特别的意思。

什么是女心?那是一个女子从先天带来的灵慧气息和心肠,它看似无踪无形,却深藏在女子的秉性当中,女子的柔情、蜜意、良善、悲悯、聪慧、才气、活泼、灵巧,甚至感怀过敏、忧伤哀怜,全都由此而来,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充满灵动、色彩万千的女子世界,这个世界带来的纯粹、美好是具有绝对震撼力的。然而,女心会失落,会沉睡,会被现实的世界剥夺,正因如此,呈现女心的生命时段是何等美好!《红楼梦》正是这样一个女心世界的荟萃:黛玉的灵幻仙才,宝钗的端庄聪慧,湘云的憨纯可爱,妙玉的孤芳幽情,迎春的沉静悲思,探春的果敢高贵,惜春的心灵手巧,袭人的细腻可人,晴雯的烈性纯心,平儿的善解人意,香菱的堪怜诗情……这里的女子尽管性情各异,却都是那样楚楚动人,充满令人叹息的美!

了解了女心,你就知道了宝玉为什么那么独特。

常听人说:“这个男人对女人见一个爱一个,像贾宝玉!”这句话里对宝玉的贬低是我不能苟同的。宝玉虽然见一个爱一个,他爱的是那颗纯美的女心,因为他对女心有一份与生俱来的深切了解和同情,他对所有具备这颗女心的女子都有一份深情的珍重和疼惜。无论是对与他有着前缘今生的林妹妹,还是和她一直相敬如宾的宝姐姐,以及那个带发修行的孤清女子妙玉,或者是袭人、晴雯这些服侍他、守护他的女仆丫鬟,竟至那个只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的乡下纺织女二丫头,以及在刘姥姥信口胡诌的故事里那个大雪天从人家屋前抽柴取暖的小狐女,他都有一份尊重,一份怜爱,一份理解,一份心疼。他对这些女子的情,不是滥情,而是对所有女心的一种深情,一种向往,一种讴歌,一种赞美!《红楼梦》中有很多滥情男子,贾珍、贾琏、薛蟠都是不同程度的滥情男子,现实世界里的滥情男子更是比比皆是,与他们那样猥亵、污浊、玩弄、霸占的兽情比起来,你不觉得宝玉的情,是何等干净磊落,超凡动人吗?

在所有与宝玉有情感纠葛的女子当中,宝玉最深情爱恋的人是黛玉,书中许许多多的细节都在写他俩人之间的情,是一种不可理喻,无从解释的情,又是至深至爱,无从取代的情,连作者自己都只能把它归结为前世的缘。

黛玉十岁左右来到贾府寄居,那时候宝玉也只有十一岁,两个孩子,两小无猜,整天一桌吃饭,一床睡觉,无拘无束,吵吵闹闹地长大。人世间,可以和一个人共享和分担所有成长的记忆,这份感情是别人无法取代的,这就是几年以后才到来的宝钗永远的遗憾。那时候他们已经长大,开始有了男女意识,行为规范开始受到约束,他和宝钗不再有两小无猜的机会,尽管宝钗也非常希望参与到这份亲密中去。作品中很多地方写到,每次宝玉和黛玉打打闹闹的时候,宝钗总会走来,也想介入,可是她一出现,每个人都变得正儿八经起来,一切都变了味,宝钗大概自己也明白,她和宝玉之间永远也不会有宝玉和黛玉那样的亲密,这是她心头抹不去的悲哀。

宝玉对黛玉的深情,还表现在他无微不至地在乎着、体贴着黛玉的一举一动,黛玉走多了路,他怕她累着;别人说错了话,他怕黛玉恼,为她担着心;黛玉吃过饭马上睡午觉,他怕她消化不好,挖空心思想出笑话来跟她混闹;黛玉伤心哭泣,他更是妹妹长、妹妹短地赔情求饶。宝玉是个大方的人,他腰上戴的各种东西,扇子、荷包、配饰、挂件,别人要,他都给,唯有林妹妹给他绣的荷包他怕人拿走,放在贴身处,小心翼翼地珍藏。这个细节着实令人感动,一段情深到一个地步就是这样与众不同,所有的珍爱和疼惜都在里面。

黛玉呢,她也是深爱着宝玉。年轻时候不懂黛玉,觉得她太任性,太小心眼,现在却觉得她的美十分让人疼爱。她对宝玉的感情不掺任何杂质,流泪也好,生气也好,都是为情委屈,她的感情是“宁为玉碎”的感情啊,纯粹到一个叫人心痛的地步,对她来说,感情若不纯粹,她宁可全部毁掉!我以为这也是宝玉深爱她的原因,他深懂林妹妹的心。

宝玉和黛玉在一起似乎总有闹不完的别扭,这是感情至深的明证,闹别扭其实是一个不断证明感情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带来甜蜜和幸福的过程,他们俩无论是在唠话的时候,任性的时候,开心的时候,伤痛的时候,都在体会彼此的心,也都在表明自己对对方的心迹。两人闹得最厉害的一次,宝玉终于对黛玉说,你不要老是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是宝玉讲出的一句最重的话,也是他心念最深的表达。按理,黛玉应该放心了,可是她就是没法放心,她依然时时为情所伤,似乎冥冥中她就知道,她的爱无法在现世里完成,而她本来也不是为着完成而来,她只是来还债,还一份前世欠下的情。

作品中写道,在前世,一株绛珠仙草,干渴致死,是神瑛侍者用甘露每天浇灌,使那棵仙草起死回生。后来神瑛侍者下凡投胎,成了衔玉而生的贾宝玉,仙草亦随之来到人间,变作了以泪还情的林黛玉。她来,是为了报恩,为了用一生的眼泪偿还浇灌的恩情。因着这样的前缘,他们俩中间注定了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连接,这份连接,不会被现世的任何东西阻隔,却也不会在现世里得到成全,因为那本来就是一份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仙缘。

因为不属于这个世界,所以也无法在现实的关系中找到方式来定格,这份情感是现世中的关系无法取代的,包括婚姻,婚姻也许是人世间的一个规则,可是里面不一定有像宝玉和黛玉那样完全的亲密,纯粹的深情。他们的情感最后没有结局是一个遗憾,然而,感情到了这个地步,它本身已经是一种完成。宝钗用了各种办法,终于嫁给了宝玉,得到了婚姻上的完成,可她的遗憾是,她永远没法取代宝玉心中的那个人。

此刻,我终于理解了曹雪芹的一个心念,他的整部《红楼梦》都在表达一种怀念,怀念纯美的女心,怀念深爱女心的男子。我一开始就说过,这也是我对这个世界的奇想。假若这个世界真还保存着这两方面的美,也不枉在这世上活过一生,因为深情如你,竟可以让女心在生命中绽放出如花的美丽,深情如你,亦能用全心的温柔与呵护去疼惜你生命中的最爱。如此来看,曹雪芹的梦幻并没有消泯,我的奇想也没有落空啊!2013年11月18日

灵魂深处的表达

到达利物浦(Liverpool)的时候是傍晚时分,这座英格兰西北部的港口城市,正笼罩在蒙蒙细雨之中。我们下榻的酒店就在阿尔伯特港口(Albert Dock)对面,穿过雨中的街道,来到这座世界闻名的船坞码头悠悠漫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为着眼前虽然朦胧却有迹可循的景物,也为着心里清晰可见却无影无踪的牵挂。知道自己的心,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份来自故土的情,萦萦绕绕,难以割舍。

绕着船坞旁边的建筑物走了一大圈,蓦然看见在一排红砖墙壁的中间,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The Beatles Story Exhibition。哦,这就是世界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又称“甲壳虫乐队”)展览馆!在英国,甚至世界其他地方,都会听到有人问:“到底是英国皇家,还是披头士乐队,才是英国真正的标志?”披头士乐队被公认为是世界流行乐坛历史上最成功最伟大的乐团,据美国唱片业协会正式统计,他们的唱片全球销售量超过10 亿张,为历史上最高。而这个乐团在1957年成立的时候,不过是四个在利物浦上高中的十几岁的男孩子。20世纪60年代,披头士乐团在全世界巡回演唱,获得空前绝后的成功,随后,他们的成功不仅在音乐上,同时也给西方社会文化变革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这个标示着年代的数字,把我的思绪拉回到我日夜牵挂的那片土地。20世纪60年代,我带着毫无选择的无知与无奈呱呱坠地,而我的祖国却正在发生着一场灵魂深处的革命。这场革命虽然有始作俑者,但最早采取行动的正是那些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他们丢开了传统道德礼教的约束,开始让灵魂自由奔放地表达,可表达的都是些什么?作者的儿女在披头士乐队展览馆前留影

回到眼前的披头士乐队展览馆所展现的另一个世界,也是20世纪60年代,也是一场灵魂深处的革命。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西方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经济的低迷,失业人口的剧增,战争给人留下的心灵恐惧,这一切都令人焦虑不安,抑郁悲伤,甚至愤怒怨恨。当时的利物浦是二战的重灾区,这座城市曾经遭到80多次空袭,2500多人死亡,城里几乎一半的房屋受损,如今一切都有待复兴。城市建设的复兴还算容易,只要有目标,有人力,有资金就可以办到,可灵魂复兴的出路在哪里?

这时候,利物浦出现了四个男孩子,都只有十几二十岁,他们用音乐唱出了阳光与爱,唱出了生命的顽强,唱出了灵魂中对自由与和平的渴望。他们的摇滚充满激情奔放的魅力,充满青春向上的气息,这无疑是给当时萎靡不振的人们打了一针强心剂,人们在充满活力的音乐中清醒了,生命的能量复苏了。伴随着披头士乐队的音乐风靡西方世界,人们深深爱上了这一份灵魂深处的自由表达。虽然披头士乐队只在世界乐坛上活跃了十年,但全世界范围内,他们的歌迷在以后的日子里有增无减,他们的音乐超越了时空,超越了国界,在人们灵魂深处打下了永久的烙印。哦,灵魂深处的表达,不仅是这四个男孩子内心的表达,他们带领着全世界的年轻人用现代摇滚的方式表达着现代人的灵魂!

这四个男孩子,他们的名字分别叫作约翰·列侬(John Lennon)、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乔治·哈里森(Georg Harrison)和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

同样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同样是灵魂深处的表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不同?是我那遥远的时时令我牵挂的故土,哪里出了问题吗?

若顺着这个思路去寻找答案,我们一定会得出很多结论。但我却看到事情的另一面,在披头士乐队展览馆所展示的绚丽多姿的摇滚光环背后,却隐藏着为人们所忽略的罪恶与黑暗。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世界,随着现代摇滚而来的是性泛滥和毒品泛滥,这四个出道时清纯有理想的年轻人随着名利的到来,也免不了沉沦在毒品和性的罪恶当中,他们最得力的经纪人就是吸毒过量而死,死时刚刚过30岁。四人中的主力约翰·列侬是被人枪杀的。在这个被七彩光芒环绕着的西方现代舞台上,同样有谋杀、吸毒和性泛滥的罪恶!

我终于明白,人性中的罪性并不分西方和东方,也不分中国和外国,20世纪60年代,我的同胞被人性中的某些恶占据了,而西方人性中的恶仍在悄悄滋长中。哦,善良的人们,总是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全世界都沦落在罪中,唯有等待上帝最后的审判!2012年10月21日

荷兰的故事

去看安妮

飞机抵达阿姆斯特丹的时候正是清早,乘火车到城中心的酒店放下行李,去街上找了一家早餐店,快速吃完早餐,拿着地图,就带孩子们直奔一个地方而去。天下着蒙蒙细雨,步行穿过几条街巷,赶到那个地方,离开门还有20分钟,而眼前排起的长龙真把人给吓住了:人们穿着厚厚的外套,裹着保暖的围巾和帽子,秩序井然地排着长队,那队伍拐了好几个街角,竟然看不见头!啊,你能猜到这是做什么吗?在阿姆斯特丹,什么地方具备了如此巨大的吸引力,让全世界的旅游者都来朝圣一样地参观?

原来是为一个女孩,一个叫安妮·弗兰克的犹太女子,她生于德国,在纳粹统治期间随父母举家逃往阿姆斯特丹,后来荷兰也被纳粹德国占领,他们一家不得不躲藏起来。在闹市区这座普通建筑物里,有一间“秘密小屋”,就是他们躲藏的地方,那时她才13岁。她每天写日记,对纳粹如何迫害犹太人有详细的记载,除此之外,日记里还充满了一个13岁少女对人生的梦想,青春的反叛,对爱情的朦胧追求。安妮一家四口和后来住进去的另外一家三口,以及一个单身者,共8个人,在那所房子里躲藏了25个月,终于还是被发现,关进了纳粹集中营。就在那个集中营被解放之前的一个月,安妮染上伤寒,死于非命。

安妮的父亲是他们家唯一的幸存者,他将安妮的文字整理成一本书,这就是经典名著《安妮日记》的由来,这本书成为20世纪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图书之一,安妮本人也成为纳粹时期最著名的犹太人受害者。1999年,她被评选为《时代杂志》“20世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一颗编号为5535的小行星也是以她的名字命名,叫作“5535安妮·弗兰克”。直到2004年,荷兰人选举“最伟大的荷兰人”,安妮还是排名第8位。

回想从资料上看到的安妮的一生,再看眼前这条寒冬里的长龙,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不忘历史”。在一个真正不忘历史的地方,人们不会天天挂在嘴上说这句话,而是在每天的生活日程里拥有缅怀历史的机会。每一代人都在这些机会里了解历史,吸取教训,这样才不至于重蹈历史覆辙,文明的进程也就可以大踏步地向前推进了。阴雨中的老城区

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大城市里,都有一片保存完好的老城区,看上去虽然有些陈旧,街道路面也不宽敞,更不会有摩天大楼、环城高速,但这里每一栋建筑都有多年的历史,每一家小店都有几代传诵的故事,每一个街角的转弯处,都可能遇见一个不经意的传奇。到一个地方寻找文化的踪迹,这应该就是具体的体现了。

阿姆斯特丹的老城区,在连绵的阴雨中有些落寞的感觉,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坐在明媚阳光的阴影里,给他的孙辈们讲述遥远年代的辉煌。17世纪的荷兰,是世界上最显赫的金融帝国,由于航海业的发达,全世界的财富都往这里倾涌,阿姆斯特丹的老城区,正是当年繁华一时的锦绣之地。这里的每一栋建筑至少都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街道格局也大部分保留着最早的样子,穿过城区的窄窄河道依然星罗棋布。很多来过阿姆斯特丹的人都喜欢这里,喜欢它的干净,它的安宁,喜欢每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带来的遐想。或许有些人能讲出喜欢的理由,或许有些人讲不出,但心里的感受却是相通的。我想,在人类的原始梦想里都有一个原乡,这个带着美善烙印的原乡,常常会在生命的某个时刻疏忽闪现,或是一地,或是一景,或是一人,阿姆斯特丹,你又是谁的原乡?阴雨中的老城区,你又是谁梦里牵挂的地方……作者在荷兰拍照留念木鞋与荷兰

在阿姆斯特丹的大街小巷,只要是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店,都会卖一种很奇怪的鞋子工艺品,有塑料的,有陶瓷的,甚至还有原始木料做成的,有些做的极为精致,有些却粗糙笨拙,不管怎样,那鞋子形状却都大同小异,底很厚,帮很高,很像旧年代的日本木屐,这在欧洲其他国家不大见到。

第一次看见满商店墙上挂着这种木屐,我就产生了好奇,心想这鞋子背后一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不然怎么几乎所有礼品商店都在卖?第二次看见不止一家商店门口还摆了这种放大数十倍的木屐,供旅游者拍照,借此招揽生意,我就十分想知道为什么了。

其实好奇害死人,最后在一本旅游指南书上找到答案,竟然如此平淡无奇!那书上说,荷兰地处低洼,加上阴雨绵绵,地上常常积水,早年人们就用木头做成这样厚底高帮的鞋子,穿在脚上,防水保暖。后来,荷兰人开河治水,修建大坝,加上城市地下水系统也建造完善,即使下雨路上也不再积水,人们就没有必要再穿这种笨拙的鞋子走路,于是这种鞋渐渐淘汰。但人们为了纪念早年岁月,就把这种鞋子做成工艺品世代相传,不断提醒后人牢记先辈的艰辛。

这个平淡无奇的答案,与我最早在好奇中产生的想象相差太远,这使我大为失望。可是后来越想,越觉得这事非同一般,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纪念历史的方式,一个连自己穿过的鞋子都念念不忘的民族,面对比鞋子更珍贵的文化遗产,难道不会更生出百倍的呵护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