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信息检索(第四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1 06:10:17

点击下载

作者:魏振枢,郭林 等 编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化学化工信息检索(第四版)

化学化工信息检索(第四版)试读:

前言

如果说在本书的第一版问世后,我们还在担心书中相关信息资料不足,难以满足查阅科研资料的需求,也难以满足教学中检索实习的需求的话,那么经过近20年的巨变,随着信息科学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数量急剧增长,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及时、准确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如何鉴别出垃圾资料并准确剔除掉,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的关键问题。谁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谁就掌握了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学会如何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类资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因此,在大学开设文献检索课程也是大势所趋。从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专业开设该门课程,更加迫切需求一本高水平适应性强的教材,我们据此完成了对本教材第三版的改编工作。本教材的第四版主要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仍然延续原有的编排章节,以方便教学安排。仍然把所有内容分为六个方面(基础知识、论文著作等文献的网络检索、CA文献的检索、专利文献网络检索、标准文献的网络检索和论文写作与编辑)。在CA文献的检索编排设计上,着眼于把原有纸质的CA基本知识讲清说透,以便掌握其精髓,把网络检索讲足说够,检索就会变得方便易得了。

2.抓住信息检索的核心知识。学习过程不是学表面形式上的内容,而是学习实质,掌握核心。无论是对纸质还是网络文献信息进行检索时,其核心知识是正确选择“检索项”(检索语言)。其次是要熟悉重要专业数据库及其检索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快速地检索到所需的信息资料。

3.难点分散,反复实践。检索项的确定是信息检索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各种类型情报信息的检索中,反复提炼检索项,加深记忆。重点知识反复操作练习以求消化,在训练过程中把难点突破。

4.内容新颖,以实践教学理解知识内涵。涉及的各类资料都是最新的。书中有各类阅读材料、课堂互动与思考练习实例将近200多项,每章末均有自测练习题共计一百多项,可以在每章学习后自测对知识掌握与否;各章习题共计有一百多项,均根据实用案例精心设计,使这些教学实例和实训课题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本书由魏振枢和郭林确定编写内容,由郭林具体执笔编写,最后由魏振枢通稿确认。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刘从军博士、冯丹丹博士和图书馆的王媛媛对本教材的编写提供资料,李靖靖教授和周晓莉教授予以具体指导。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许多相关教材、专著和论文等资料,同时得到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向有关著作者表示由衷的谢意。由于水平和经验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编著者2019年5月第一版前言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情报求生存;以情报求发展”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第一生产力,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不断淘汰旧的科学技术。世界人民创造的科技文献宝库,是人类共享的第二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社会的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信息、情报工作已经成为全方位的社会需求,而科技文献资料则是信息、情报的重要来源。对于信息利用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报意识、善于运用前人的优秀科学技术成果、能进行开拓创新的人才是社会的要求,更是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方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代跨世纪智能型人才的培养,更使得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独立获取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为目的的文献检索课,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科学方法课。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文献检索课在全国高校得到不断普及,课程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出版了不少类似的课本,编写内容和体系上各有千秋。本书编写时以国家教委高教司〔1992〕44号关于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中规定的大纲内容为编写准则,依据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化工工艺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制订的教学基本要求和编写提纲,参考不少同类著作,突破过去的旧体系,建立新的文献检索课程体系,增加了现代的科学技术内容和论文的写作等实用性比较强的知识内容,在选材和举例上尽可能地求新、实用,并且要求在每一个章节中均含有本章内容提要和实训练习题。

全书主要内容有:文献基础知识;科技论文的写作;美国化学文摘的查阅;专利文献的查阅;标准文献的查阅、ISO 9000族标准基本知识和条码技术;计算机联机文献检索、光盘文献检索及Internet文献检索等。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魏振枢(附录及各章习题)、赵辉(第四章、第五章)、张想竹(第一章、第二章)、姚虹(第三章、第六章)。参加编写工作及提供各种资料的还有李靖靖、符德学、袁萍、李敏、管延泉、高孟霞、孙有梅等,同时也得到了孔昭宁和魏蕾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感谢。本书最后由魏振枢统稿审定。

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人员(专家)对本书进行了审定,由王焕梅担任主审。参加审稿工作的还有丁志平、许宁、杨永杰、张小军、庄伟强、彭德厚、胡虹、朱智清等。

藏书几千万册之巨的柏林图书馆大门上刻的碑文有:“这里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它的钥匙的话,那么全部知识都是你的”。通过本书的学习,如果你能将本书的内容变成为你手中钥匙的话,编著者将会感到万分欣慰。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条件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编著者2001年10月第二版前言

21世纪是以知识为基础,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从事生产和应用的知识经济时代。此时,只有最先占有、掌握和充分利用知识与信息,才有把握在竞争中获胜。培养学生尽快掌握与利用信息资源的方法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并让学生掌握好信息检索的手段和方法非常重要,有这样一本合适的教材就显得更为重要。

第一版《化学化工信息检索》于2002年1月问世,由于编排比较科学合理,因此,深受各高等院校的欢迎和厚爱,成为文献检索课程的教材。到目前为止,已经5次印刷,发行2万多册。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使用,原书中部分内容已经过时或陈旧,例如,关于标准文献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专利文献也已经有了最新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网络检索已经成为目前最重要的检索手段,更应该充实这方面的内容……

在新版的修订过程中,我们注意吸收更有经验的教师参与这项工作,在编排上注意吸收最近两年来的新教材中更有价值的内容,力争文献的先进性和可读性更加明显,以便于为读者提供一部能够增长知识才干的好读物。

全书主要内容仍然分为六章:文献基础知识、常见专业文献及科技论文的书写、美国《化学文摘》、专利文献、标准文献、计算机信息检索基础等。

参加本书修订工作的有王炳君(第一章和第六章第四节)、刘哲(第二章)、姬建刚(平原大学)(第三章第一至第六节和第六章第三节)、赵豫林(第三章第七至第八节)、吕志远(第四章)、程西欣(第五章)、郭庆兰(第六章第一至第二节),最后由魏振枢统稿审定。

我们力争使本书知识性、趣味性、系统性更强,使本书可以作为学校(含本科、专科及化工类职业学校)化学化工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化学化工专业工作者使用和参考。

本次修订如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恳切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编著者2006年1月第三版前言

自2002年1月出版,十余年来《化学化工信息检索》已经累计印刷十几次,发行量超过10万册。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更为科学实用的优秀教材,我们在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对本书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第三版。在使用本书时,要理解好以下几点。

1.抓住信息检索的核心知识。学习过程不是学表面形式上的内容,而是学习实质,掌握核心。进行信息检索时,无论是对纸质文献还是对网络文献,其核心知识是正确确认“检索项”(检索语言),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快速地检索到所需的信息资料。

2.在进行网络检索时,各网站的检索功能及界面有颇多相似之处,检索方法大同小异。如果能对众多数据库中的一个有比较透彻的了解,也就能够很快地掌握类似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不少网站含有“使用指南”“帮助”等窗口,通过阅读可以很快掌握检索方法。通过下载相应的软件,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各类网站栏目设置甚至网址随时间而有所变化,但不变的是基本规律和核心内容。有些网站甚至还会保留“旧版入口”进入原有界面,方便浏览。因此本书选取CNKI、CA等作为重点详细分析,以便起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作用。目前各网站有链接功能,形成立体链接态势,如查阅标准资料,可以通过中国知网、国家科学图书馆标准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等许多网站进行检索,最终都是链接在中国标准服务网购买阅读。

3.认真学习配套光盘阅读材料。光盘中有涉及标准和法规的文献以扩展知识,有自测练习题和模拟测验题以检验对知识理解的程度,有基本多媒体课件以辅助教学。在学习进程中应该与光盘内容紧密结合,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全书保留原有的基本章节,可按照自然章节顺序组织教学;也可以把各章节内容与相应网络检索融合在一起讲授;还可以根据需要把内容组合成为几个实训单元,形成项目化教学体系,例如可以分为图书馆认知(检索语言、检索方法及馆藏文献类型),期刊(图书)文献网络信息检索,专利文献和标准文献等网络信息检索,学位论文、会议录、科技成果、产品等网络信息检索,专业课题综合检索及科技论文写作练习等5大系统进行教学。

参加本书修订工作的有周晓莉(执笔修订第一章第三至四节、第四章第一节)、王树新(执笔修订第一章第一至二节、第二章)、郭林(执笔修订第三章、第四章第三节)、李靖靖(执笔修订第四章第二节、第五章)、陈磊山(执笔修订第四章第一至二节、第六章)。刘冬、肖望东、栾崇林、刘红波、罗大为、吕志元等与魏振枢共同对书稿和光盘阅读材料进行精选审阅,孔昭宁收集归整资料,最后由魏振枢通稿审定。

编写中许多优秀教材使我们深受启发,并得以参考借鉴,在此对其作者表示诚挚谢意。书中疏漏之处依旧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联络邮箱:weizhenshu@sina.com)。衷心希望读者能够存留此书,随时参考使用,与这本书成为水乳交融的朋友。编著者2012年6月第一章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学习目标1.掌握文献检索语言的分类,并能够熟练地运用。2.掌握布尔逻辑检索的基本操作,熟悉计算机网络检索步骤。3.熟悉各类数据库的特点,熟悉专业重要网站和主要的搜索引擎,掌握检索文献的途径。4.了解网络检索的特点及基本服务功能。熟悉图书馆藏书特点,了解图书馆的排架规律,掌握图书馆书目查询系统、公共联机书目查询系统、联合目录查询系统的使用方法。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检索语言的类型、布尔逻辑检索的灵活运用和文献检索步骤;难点是如何提炼出正确的检索项和各类专业网站的选择与确认。导读导学◎ 什么是文献?常见的有哪些类型?如何用快捷的科学方法查找到你所需要的文献资料?◎ 教材是文献吗?课堂笔记本或者实验室记录的数据内容是文献吗?报纸杂志是文献吗?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求学,这个学校有什么特色专业?具体位置在哪儿?如何快速便捷地到达?◎ 外出旅游时,所到城市有哪些特产名吃?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观?有什么传说典故?如何找到你要去的地方?◎ 要写一个材料,到哪儿去找相关的资料?自己是否有网络查阅文献资料的经历?在网站的“检索项”栏目中填写什么内容才能找到所需要的资料?◎ 维生素C、维他命(vitamin C)、VC、维C、抗坏血酸是同一种药品吗?交通工具、电动车、自行车、单车、脚踏车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不同名称给予读者什么启示?◎ 18位身份证号码中的数字各是什么含义?最后一位校验码是怎样得出来的?◎ 如何甄别非法出版物(书籍、期刊、音像制品)?◎ 需要某些化学药品时,如何网络查询在何处购买及相关价格是否合理?◎一般图书馆布局如何?怎样才能科学准确地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期刊、工具书?图书馆中有你所关注的作者编著的书吗?版次如何?复本有多少?排架号是什么?如何到书库快速得到?◎ “查资料,上百度”此话全面、准确吗?在实际检索过程中感觉是检索到相关信息资料比较少呢,还是检索出的信息资料过多而筛选困难?到商店购买商品,如何用智能手机辨析商品的真伪和价格的合适度?◎ 在今后工作岗位上如何利用网络资料充实自己?如何利用各类媒体知识完成工作任务?完成这门课程学习后反思一下,这门课程对今后走上社会是否有用?第一节 科技文献基本知识

知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人们不断接收到客体发出的种种信息,经过大脑的选择、整理、提炼等加工过程,博观约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知识。

从认识论出发,信息具有物质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它以物质的属性或运动状态为内容,并且总是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传输或存储。信息可以是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直接表述,即“自然信息”,也可以用语言、文字、信号等符号的形式间接地表述出来,即“人工信息”。因此可以说,信息与一切客观事物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从知识和信息两者之间的关系看,知识的产生离不开信息和信息的传递。信息经过选择、摄取、整理、提炼等加工过程,便形成知识,把知识用不同的载体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文献。一、文献的概念

信息是一种十分广泛的概念,它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不同事物有着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如声波、电磁波、图像等)给人带来某种信息。所以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属性以及运动状态的感知。知识是人类对社会实践经验和认识的总结,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是信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情报是具有特定传递对象的特定知识或有价值的信息,信息中有情报,情报是知识中的一部分。文献是指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信息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文献是信息、知识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信息、知识的主要物质形式,也是读者吸收利用信息、情报、知识的主要途径。

文献检索的目的是查找到文献中记录的知识信息,而不是载体。文献是信息(知识)的载体,信息(知识)是文献的内容。知识、载体和记录手段(使用文字或符号等)是构成文献的三个要素,即文献具有知识性、物质性和记录性。文献中的知识主要有观察到的事实、实验得到的数据与结果、对规律的认识(假说、定义、理论),以及解决问题的思想、观点、方法、手段、经验、教训。信息的载体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生变化,人类社会的早期有甲骨、竹简、钟鼎、碑石、布帛等,目前主要有纸张、胶片、磁盘等有形载体和运用声波、光波、电波传递信息的无形载体。二、文献的分类

文献的类型很多,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按照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规定,根据出版种类可以分为“十大情报源”;根据信息载体形式可以分为纸质文献、感光材料文献、磁性材料文献、光盘文献;根据介质的可识别性可以分为人可读性文献、机器可读性文献;根据记录信息所采取的形式可以分为文字型、代码型、视频型、音频型等,集上述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称为综合型文献。

1.按照出版形式的不同划分

根据我国的相关国家标准规定,可以将文献分为10个大的种类。(1)期刊(periodical,journal,magazine) 期刊是一种以印刷形式或其他形式逐次刊行的一种连续出版物,通常是有数字或年月顺序编号的,并打算无限期地连续出版下去的出版物。由于期刊的内容丰富而复杂,故期刊又称为“杂志”,它有着多种不同出版周期,内容可以划分为综合性的与专业性的。(2)图书(book) 大多数科技图书是著作者在对已经取得的科技成果、成熟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经验进行选择、鉴别、核对、组织而成的文字较多而丰富的劳动成果。(3)会议文献(proceedings,conference papers) 会议文献在科技文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已经引起众多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因为不少学科领域的重要发现是把科技会议作为首次公布成果的公开场合。大型重要的会议论文一般是以图书这种文献形式公开出版。(4)专利文献(patent document) 专利文献的种类比较多,但一般是指专利说明书。(5)科技报告(technical report) 科技报告一般是根据研究工作阶段进展情况、实验记录、最终结果写成的,能提供某一方面的完整技术。科技报告的特点是一个报告自成一册,有机构名称和统一编号。(6)学位论文(dissertation,thesis) 学位论文是指作者为取得专业资格称号而撰写的介绍本人研究成果的文献。学位论文一般分为学士(bachelor)论文、硕士(master)论文、博士(doctor)论文等,其特点是一篇论文只有一个作者。(7)标准文献(standard document) 标准文献一般是指各类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法规等,属于一种法规性的文件,这份文件是一种政府或行业的要求,形成文献的责任者是一个机构或者组织。(8)产品资料(product literature) 产品资料一般是指厂商为推销产品而印发的商业宣传品,代表已投产产品成熟可靠,是对定型产品的性能、构造原理、产品规格和用途、使用方法、售后服务以及操作规程等所作的具体说明,主要有产品目录、产品说明书、产品数据手册等类型。

产品资料的主要特点是从中可以获得关于产品结构的详细说明。由于它是已经投产的产品,因此在技术上比较成熟,数据上比较可靠,有较多的外观照片和结构图,直观性强,对于新产品的选型和设计都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另外一般都有比较详细的厂址、网址、联系电话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产品的不断更新,产品资料比较容易过时而失去先进性。(9)政府出版物(government publications) 政府出版物是国家政府部门及所属专门机构发表的有关文件。包括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以及政治、经济、贸易等社会科学。从文献性质看,可分为行政性文件(国会记录、政府法令、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决议、指示、调查统计资料等)和科技文献(科研报告、科普资料、技术政策等)两大类。(10)其他(others) 指不属于以上九种文献的其他文献类型,如广播电影电视及其他视频资料、技术档案、报纸等。

常见的文献有期刊、图书、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以及报纸等。

2.按照文献的级别划分

依据文献传递知识信息的质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层次的不同,人们将文献分为以下四种。(1)零次(级)文献(zeroth document) 指尚未系统整理的原始记录(手稿),如科学实验原始记录、谈话录音、来往信函、建筑设计草图等。(2)一次(级)文献(primary document) 指原始情报的文献,如期刊论文、书籍等。(3)二次(级)文献(secondary document) 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具有报道性与检索性的文献。按照著录格式可以将二次文献划分为目录、题录、文摘、索引四类。(4)三次(级)文献(tertiary document) 指选用一次文献内容而编写出来的某一专题领域成果,如专题综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百科全书、年鉴等。

各次文献之间的关系见图1-1。由零次文献经过写作正式发表变成一次文献,一次文献再经过有关专业出版机构的加工整理变成有序的二次文献,在对一次文献作了大量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可以变成三次文献。由以上的过程可以知道,从零次文献最后变成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厚积到薄发、由博观到约取、由分散到集中、由无组织的混乱资料最后变成系统化程度极高的资料的过程。图1-1 文献分级关系示意图

检索文献则是通过二次文献检索到一次文献的过程。 因此,二次文献是20世纪纸质资料为主体时最重要的检索工具,一次文献是最终的检索对象。在数字化信息时代,一个数据库中同时存在着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非常方便检索。课堂互动1-1按照文献级别划分标准,判断以下几种文献的级别:①教科书;②课堂笔记本;③新华字典;④一份专利文献说明书;⑤一份标准文献;⑥实验中的原始数据记录本。

3.按照文献获取方式的明朗程度划分

当前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分类方法,就是将文献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白色文献” 即通过正常渠道可获得的公开文献,它是已知信息的载体。(2)“黑色文献” 即公开环境下得不到的密级资料,它是未知信息的载体。(3)“灰色文献” 顾名思义,灰色文献不容易得到,但并非一定得不到,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信息,加之其具有非正式出版的特点,在西方情报界又常被称为“难得文献”(hard-to-get literature)、“非常规文献”(non-convention literature)和“非正式出版文献”(non-publication literature)。

常见的灰色文献类型主要有:①内部刊物;②会议内部资料;③内部技术报告;④未出版的学位论文;⑤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有关资料。

灰色文献的特点主要有:①出版形式简单;②内容专一、具体;③分散琐碎;④具有半封闭性。

随着信息交流的广泛和频繁,灰色文献会越来越多,科学地收集、筛选和整理这些文献是人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阅读材料1-1信息安全——氢弹数据是怎样获得的?1969年,一个叫莫兰特的美国人在《进步》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如何制造氢弹的文章,不仅详述了氢弹制造过程,还给出了1322个重要的技术数据。此文如晴天霹雳,令美国政府和情报部门惊慌不已:氢弹是美国核武库中首屈一指的王牌,是美国核战略的重要基石,这些数据是绝对的核心机密。天机是如何外泄的呢?美国中央情报局进行了严密调查,但没有发现任何氢弹技术数据被盗的线索,也没有任何一位氢弹专家泄密。于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直接传讯莫兰特。莫兰特的回答仿佛是一个新“天方夜谭”。他说,获取这些核心机密,主要用了3种合法的途径:一是广泛收集公开发表的有关氢弹的一切文献材料,并仔细研究;二是用9个月时间钻研热核物理学,当然,在此之前莫兰特已有很高的物理学造诣;三是参观核武器博物馆,强化直观印象,进行实物模拟推导。依靠这3种方法,莫兰特揭开了蒙在氢弹上的神秘面纱。可见,从中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变得越来越重要。阅读材料1-2文献检索的重要性①1956年我国人工合成蛋白(牛胰岛素)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成功。该课题的科研人员在定题之前就全面、准确地进行了文献检索,得知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此已经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并且已经掌握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正是这条消息使科研人员在他人研究10年的基础上再创新,至少少走了10年重复之路。②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计划中,有一项钛合金空舱压力试验。他们用了20个钛合金空舱充甲醇做试验,结果因出现穿孔而报废,经济损失高达150万美元。事后才知道只要事先查一查美国的《化学文摘》就可以完全避免这次损失,因为早在10年前的文献中,就已经发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要在甲醇中加2%的水就可以了。③我国使用植物青蒿抵御疟疾源于晋,到目前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三(治寒热诸虐方第十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浸,绞取汁,尽服之。”一千多年来,人们用青蒿治疟疾多用煎剂,临床效果不够理想。我国相关科研人员查阅上述记载后得到启发,开始思考为何古人要绞汁生用而不用煎剂,并经过反复试验,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开创了中医药治疗恶性疟疾、脑型疟疾的新路。在发现、发明过程中,资料的查找和利用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案例中,从古代文献记载中挖掘前人研究成果,汲取以往的经验,认清事物真实的本质属性,对抗疟疾药物的研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用。由此可见,人们只有培养自身的信息意识,加强信息技能素养,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屠呦呦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于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三、学习文献检索的意义

教育部在1984年、1985年、1992年和1998年分别发文,要求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提出文献课不仅有助于当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是教育面向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对文献检索课程提出教学基本要求。这些都说明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不仅已充分认识到了文献课的重要性,而且将运用文献能力提升到了作为现代人才必备素质的高度。2002年2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把图书馆主要任务之一的“文献检索”改为“信息素养教育”。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量越来越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信息的获得变得更加便利;另一方面,随着文献信息量和获得途径越来越多,信息环境变得愈加复杂,垃圾信息无处不在。如果不能掌握一定的科学检索方法,就不能快速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这就要求必须学习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这正是学习文献检索知识的意义所在。

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从构成要素来看,信息素养是由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非认知因素(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个结构体系,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明确信息需求,高效获取信息,正确评价信息,有效利用信息,遵守社会信息伦理规范和法规。文献检索中的借鉴与创新非常重要,对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极有裨益。但是文献检索又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也有不少虚假信息充斥其中,同时还可能让人陷入抄袭的深渊,或者成为不良内容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从而丧失最基本的道德良知。

简单地说,文献检索的意义就是通过检索,使人们能够知道所需要知道的知识,能够知道人们不知道的知识,能够发现人们不知道自己还不知道的知识。并且能够落实一个信息或者一个事件的真实性,或者能够知道到什么地方去辨析事物的真伪。对于研究而言,一项成果贯穿于一个课题研究的始终:选题→方案制订→材料获取→理论分析→论文撰写→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论文及成果的评奖。文献检索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帮助你继承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或少走弯路,同时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培养信息安全意识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概括起来说,学习文献检索就是要提高信息素养,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被假象所蒙骗,而且在工作中不剽窃、不做假。学习文献检索就是要掌握科学的检索方法,能够准确、科学而快捷地查找到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学习文献检索就是在不断地学习文献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创新创业的欲望,敢想而善为。阅读材料1-3学术行为不端实例2009年10月26日,在韩国首都首尔,韩国干细胞科学家黄禹锡(图1-2)在听取记者提问。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26日对历时3年多的黄禹锡案作出一审判决,以侵吞研究经费和非法买卖卵子罪,判处黄禹锡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执行。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在判决中还同时认定,黄禹锡此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有关人体干细胞的研究论文部分造假事实成立。但法院考虑到黄禹锡本人在科研领域的贡献等几方面因素,决定对其处以缓刑。图1-2 韩国干细胞科学家黄禹锡(前右二)第二节 文献检索语言

文献检索语言(retrieval language)又称为情报检索语言,是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经过处理后能够表达文献特征、供信息检索系统存储和检索共同使用的语言。

自然语言(natural language)是人类在社会生活的交流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习惯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含义具有明显的失控性,难以做到语言的专指性和单义性,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应用于文献检索系统。信息的存储和检索这两个紧密联系的过程,涉及文献的著者、文献标引者、情报检索者和情报用户四个方面的人员,这些人员的专业知识、工作经历、地区或行业的语言习惯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专业水平和语言习惯上的差异,就没有共同的语言,必然给信息工作带来不便。为了使信息的存储和检索能够规范化,使标引人员有章可循,使检索人员有据可查,就必须使文献著者和信息用户的习惯语言得以纯化,制定一定数量的规范化的检索语言。检索语言要求接近自然语言,便于检索人员理解和掌握。检索语言必须是单义性语言,一个词应只表达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只能用一个词来表示。检索语言的单义性保证了表达概念的唯一性,这为文献标引和检索提问提供了使用共同语言的基础(图1-3)。图1-3 检索语言在信息存储与检索中的作用示意图

文献检索语言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简单而通行的结构原理可分为分类语言、主题语言和代码语言三种类型。一、分类语言

分类语言是按照学科门类划分而构成的一种语言体系,由类目(语言文字)或其相对应的类号(字母、数字或它们的组合)来表述各种概念,构成一个完整的分类类目表,分类语言是直线形列举式的“树状”结构,是一种等级体系。分类语言最主要的优点是以字母或数字组合,摆脱了各国语种的束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之间的渗透、分化、交叉现象层出不穷,它不能及时反映现代科学的交叉和综合性发展的特征。分类语言的先组式结构受分类号的限制,不但难以容纳不断产生的新学科,而且对综合学科和横断学科文献的归类也束手无策。为适应现实的需要,按照分类语言编排的分类法通常几年就要修订一次。“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属于分类语言,该分类法依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将所有图书分为五大部分共22大类,分别以汉语拼音字母加上数字组合起来表示一级到五级类目。该分类法可以通过国家图书馆数据库检索得到。阅读材料1-4《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基本部、类具体详见网址http://opac.nlc.cn/F/7TXMC454171MNK66CQHLI6YTAP2V3R8VV8USIUKBSQV229EN6G-19797?func=cat-list。由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工业技术(T)类下属门类众多,又按字母划分了16个二级主类,它们是:TB:一般工业技术;TD:矿业工程;TE:石油、天然气工业;TF:冶金工业;TG:金属学与金属工艺;TH:机械、仪表工业;TJ:武器工业;TK:能源与动力工程;TL:原子能技术;TM:电工技术;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TQ:化学工业;TS:轻工业、手工业;TU:建筑科学;TV:水利工程。

其他分类语言还有“国际十进制分类法”(UDC)、“国际专利分类法”(IPC)、“国际标准文献分类法”(ICS)、“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试行)”(CCS)等。课堂互动1-2食品化学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的标识分类符号是什么?中图分类号查询工业技术轻工业、手工业食品工业一般性问题基础科学食品化学T 工业技术TS 轻工业、手工业TS2 食品工业TS20 食品工业一般性问题TS201 基础科学TS201.2 食品化学思考练习1-1复盐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的标识分类符号是什么?(提示:O数理科学与化学→O6化学→O61无机化学→O611化学元素与无机化合物→O611.66复盐)二、主题语言

主题语言就是以自然语言字符为符号,从中选出一定量的能够表达、描述文献主题的名词术语,用来进行文献标引和检索的方法。主题语言以语言文字为基础,不论学科类别和科学技术的逻辑序列如何,都直接借助自然语言中代表事物、问题和现象的名词术语作为表征文献资料内容含义的检索标识,具有直观、易记、灵活、方便等优点。在网络时代,由于文献检索语言内容越来越丰富,不断涌现出各类有特色的名词术语,如各类网络语言、调侃语言等。因此主题语言的作用已经被逐渐淡化,而利用关键词进行检索已经成为网络时代文献检索的流行趋势。

关键词是主题语言的一种,是指从文献信息的题名、摘要或内容中抽取出来的,能够表达信息主题内容的具有检索意义的自然词汇。关键词标识系统对自然语词不作规范化处理,因而也不需要存在“关键词表”之类的辅助词表,使用起来方便、易掌握。网络搜索引擎大多提供关键词检索途径。关键词表达事物概念简便、直接、准确,能及时反映新事物和新概念,例如各类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以及新的学科专有词汇等。目前,关键词语言广泛用于计算机检索中。由于关键词语言未经规范化词表的处理,存在一义多词和一词多义的现象,容易造成漏检和误检。课堂互动1-3一个事物可以有多种不同称谓的关键词,见下例。据此再举几个自己遇到过的例子。为了确认一个准确的规范术语,可以登录中国知网(CNKI)的“规范术语”进行检索确认。番茄(tomato)又称蕃茄、西红柿、洋柿子,在秘鲁和墨西哥最初称为“狼桃”。英国的地名Cambridge译为“剑桥”,Cambridge University译为“剑桥大学”,而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所在的城市Cambridge便音译为“坎布里奇”。澳大利亚城市 Sydney的规范化译名为“悉尼”,有的文献中译为“雪莱”或“雪梨”。维生素C又称为维他命(vitamin C)、VC、维C、抗坏血酸。

一个主题词可以有相应的等同词、同类词以及上位词和下位词(图1-4)。主题词概念扩大外延得更广就是上位词,如“鲜花”上位词可以是“花”,“花”的上位词可以是“植物”等;“鲜花”的下位词可以是“月季”“牡丹”等,而“月季”和“牡丹”又属于同类词。同类词指与该主题词的上位词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词,如“yahoo”“sina”和“sohu”等属于中文搜索引擎类的同类词。等同词指的是对某种明确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表达词,如“飘”和“乱世佳人”,如“搜狐”和“sohu”。主题词概念上内涵更窄的词就是下位词,如“污水”的下位词可以是“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下位词可以是“厨房污水”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的分类是依据上、下位词依次顺序排列。在检索过程中,使用多个等同词,或者换用上位词可以提高查全率;如果使用下位词可以提高查准率。图1-4 一个主题词及其相互关系词三、代码语言

代码语言产生得比较早,是对某类事物的一些内涵进行解析,将其中主要特征使用代码(例如字母、符号、数字、图形图像等)按照规定进行有序的排列,用来表达事物的本质内容。

1.常见代码语言的组成(1)字母组合(包括希腊字母)的代码语言 包括:各种化学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各种较复杂物质的缩写;各类机构团体或者企业的代码标志,如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等;分析测试方法、管理科技术语,如NMR(核磁共振)、CT(计算机横断扫描成像)、QMS(质量管理系统)等;物理量及其单位名称简称,如kg(千克)、mp(熔点)、d(密度)等;仪器设备或装置的简称或状态;国别代码、省州代码、语种代码等,如CHN、CN(中国),USA、US(美国),TX(美国得克萨斯州),Eng(英文)等。(2)数字组合的代码语言 条码与条码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字代码语言(图1-5),并将数字转化成线条,可以扫描识别。包括:身份证号码,如34052419800101001X;各单位自行编制的各类顺序号码,如学生学号编码、馆藏图书顺序编码、单位设备编号、个人一卡通编码。图1-5 EAN-13商品条码的符号结构(3)字母与数字组配组合的代码语言 包括:中国标准书号(CSBN),如ISBN 978-7-122-00434-5;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期刊)代码,如:;各类专利文献标识代码,如ZL200410060208.9;技术报告编号,如AD-A130900(美国AD报告);各类工程设备装置和各种产品型号编号、各类原材料编码等。(4)信息图形图像符号 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存在多种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和图形,图1-6就是根据规定,包装外表面必须贴有统一制定的“辐照食品”标志。指纹图形标志[图1-7(a)]可以广泛用于身份识别、笔记本电脑开机、门窗开启等,利用虹膜和人脸图像[图1-7(b)]可进行人类身份的快速自动识别。类似这样的图形图像符号标志今后会越来越多,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更广泛的使用。这样的检索语言更加简单易懂,活泼醒目,准确率高,很容易普及使用。图1-6 “辐照食品”标志图1-7 信息图像符号

2.代码语言的特点

现代网络信息时代代码语言内容丰富而杂乱,发展势头较快。分类语言有许多比较明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形成过程的专有性 代码语言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排序方式对一个对象进行标记,从而形成一一对应的语言关系。为了更加准确、唯一地表达所描述的对象,很多代码语言标识式增加了校验码,以确保其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说,代码语言具有专有性和不可替代性。

如我国居民身份证的号码是按照GB 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编制的,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码,第7至第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对同地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员则编定顺序码,顺序码的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按照ISO 7064:1983.MOD 11-2计算出来的是检验码。尽管中国有近14亿人口,不会出现身份证号码重复的情况。例如:(2)检索结果的唯一性 使用主题语言(例如关键词)或者分类语言作为检索语言进行检索时,会得到一批相关的文献资料。例如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的“G254.0”(有关文献检索语言总论方面的资料)作为检索项在CNKI中检索,会得到上百条不同的文献。

代码语言的检索是一一对应的,只能找到唯一的对应文献资料。例如,通过百度查找GB/T 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可以得到多达数千条有关这个国家标准的检索内容。(3)结构组成的复合性 代码语言可以利用数字和字母符号等进行组配成为复合检索语言。比较典型的是在1986年以前曾经使用过的《全国图书统一编号》的书号,它分为三个部分:图书分类号、出版社代号、序号。其中,图书分类号统一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共分为17个类目;出版社代号由已经确定的“出版社名编号表”中查询;序号为该出版社的出书序列号。例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金光大道》的统一书号为“10 019·1886”,表示这本书的分类号为“10”(文学),出版社代号为“019”(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本书是该社出版的文学类书籍的第1886种。(4)应用范围的局限性 分类语言具有等级列举式结构,是一种规范性的、应用广泛的,甚至是强制性的标准语言,属于强制性的法律范畴。只要在某领域有这样的分类语言,就必须无条件地执行。由此可知,像这样的检索语言在一般搜索引擎(包括百度等)或大型数据库中可以作为检索语言进行资料的查询。主题语言更是最常使用的检索语言,几乎在所有的网站或数据库中都可以使用。

代码语言涉及范围和领域比较局限,作为一种文献检索语言也许只能在专有的网站才能识别并检索出来,而在一般的综合性网站或数据库进行检索则效果不太理想,甚至没有这样的检索项。例如居民身份证号码在各公安机构、机场、海关口岸、银行、工商税务机构中都能够作为检索项进行检索查询,但是在CNKI数据库就无法识别,当然更不可能查询到任何资料。在标准数据库中可以用标准编号作为检索语言进行检索,在专利文献数据库中可以用专利文献号、专利号或国际专利分类号(分类语言)作为检索语言进行检索。(5)涉及领域的单一性 主题语言涉及所有文字描述的领域,分类语言涵盖范围也比较广,例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基本上可以覆盖我国目前所有领域,而像标准分类法、国际专利分类法主要涉及理工技术方面。但是在代码语言中,只对某一个局部领域的对象进行定义,从而形成特定的检索语言;超出这个范围,它所组成的代码就变得无任何意义了。(6)语言内容的丰富性 从代码语言的组成来看,可以是数字组合、字母组合、数字与字母组配组合等形式,还可以有图形图像显示。代码语言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范围非常广泛,这类语言可以说是不计其数,随时都在不断产生新的代码语言。(7)验证鉴别的便捷性 对于有些代码语言来说,用扫描设备识别,检索鉴别特别方便、快捷、准确。如指纹识别、磁卡识别、商标标识真伪的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又如前期开发的条码识别是将数字转换成间隔不同的粗细线条。复杂图形图像识别系统一旦被广泛应用,则会有更加简便快捷的空间和领域。(8)内涵发展的前瞻性 代码语言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使用领域广泛。

3.几种常见的代码语言(1)中国标准书号(China Standard Book Number,CSBN) 根据GB 5795—2006 《中国标准书号》,采用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ISBN)作为中国标准书号。中国标准书号由标识符ISBN和13位数字组成。其中13位数字分为五部分。阅读材料1-5中国标准书号构成简介中国标准书号由标识符ISBN和13位数字组成。其中13位数字分为五部分。①EAN·UCC前缀(EAN·UCC prefix) 由国际物品编码系统专门提供给国际ISBN管理系统的产品标识编码,统一为“978”。②组区号(registration group identifier) 由国际ISBN管理机构指定的,以国家、地理区域、语言及其他社会集团划分的工作区域,中国组区号为“7”。③出版者号(publisher identifier) 标识具体的出版者,由中国ISBN管理机构设置和分配,其长度为2~7位。出版者号长度决定其出版量,出版者号越小,出版量越多。例如:01为人民出版社,122为化学工业出版社。④出版序号(title identifier) 由出版者按照出版物的出版次序管理和编制,出版序号的长度取决于组区号和出版者号的长度。每个出版者所出各种图书的书序号的位数L是固定的,计算公式如下:L=9-(组区号位数+出版者号位数)由公式可以看出,出版者号越小,则其书序号越大,也就是说可以出版的书种类越多。⑤校验码(check digit) 校验码为中国标准书号的最后一位数字。其数值C由中国标准书号的前12位数字(C~C)依次分13112别与1和3加权相乘后相加,并以10为模数按下式计算得到:C=mod10{10-[mod10(中国标准书号前12位数字的加权乘积之13和)]}如果根据算式所得余数为0,则校验码为0。中国标准书号应印刷在图书封底(或护封)右下角和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中,书号的各部分之间要用一个连字符相连接。例如由魏振枢主编的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学化工信息检索》(第3版)的书号为ISBN 978-7-122-14458-4。验证中国标准书号真伪的方法是:加权乘积之和加校验码,被10整除即可。(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由于许多化工产品易燃易爆,因此化工生产企业往往需要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并且在很多场合张贴“禁止烟火”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图1-8),警示人们每时每刻都要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图1-8 “禁止烟火”标志(3)各类条码 条码(bar code)是一种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读并实现数据输入计算机的特殊代码。它是由一组粗细不同、黑白相间的规则排列的条与空及其对应的代码字符组成的标记,以表示一定的信息。

条码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速、准确的电子计算机数据输入手段,它们的实用性和经济性远高于键盘输入、光学字符等的自动识别系统。条码作为一种可印刷的计算机语言,被未来学家称为“计算机文化”。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商品流通领域将条码誉为商品进入国际超级市场的“身份证”。

一个条码由两部分组成:一为代码字符;二为与代码字符相对应的一组粗细不同、黑白相间的条、空标识。常用条码是标准型的EAN-13代码结构。

标准型的EAN-13[EAN为European Article Number(欧洲物品编码)的缩写]代码结构(见图1-5)由13位数字字符组成,结构见表1-1。表1-1 标准型EAN-13代码结构表

前缀码:3位,用于标识国家或地区的编码,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总部赋予,如中国为690~699。由于前缀码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总部赋予并统一分配注册的,因此确保了商品前缀码在国际范围内的唯一、不重复。

制造商代码:4~6位,用于标识商品生产(或批发)企业的独有代码,由国家或地区的物品编码中心赋予。我国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赋予。由于我国制造商代码是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分配注册的,因此确保了制造商代码在我国范围内的唯一、不重复。

商品项目代码:5~3位,用于标识商品的唯一固定代码,由企业自己分配。

校验码:1位,为校验条码使用过程中的扫描正误而设置的特殊代码,其值由前三种代码数值计算而得。中国标准书号和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条码都是EAN-13代码,因此也都可以用EAN-13商品条码校验码的计算方法计算求得。阅读材料1-6EAN-13商品条码校验码的计算方法EAN-13校验码的计算方法见表1-2。表1-2 EAN-13校验码的计算方法例如,条码690123456789X中校验码X=2。思考练习1-2下面分别属于何种文献检索语言?①77·040·10(中国标准分类号:金属材料力学试验);②A23C3/00(国际专利分类号);③国家知识产权局;④启功(书法家);⑤催化剂;⑥PH-LW16-BHP/25A(机床设备型号:激光冷水机);⑦121021417(某学院某同学的学号);⑧ISBN 978-7-80209-110-1(书号);⑨GB/T 9999—2001(标准号);⑩TQ028.8(化工过程)思考练习1-3发现一个商品条码中有一个数字被污损看不清,69393343?1042。试通过计算求得这个数字是几。(提示:5)阅读材料1-7SC全面取代QS《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2015年10月1日开始施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配套规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也同步实施。2015年前食品包装标注“QS”标志的法律依据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随着食品监督管理机构的调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已不再作为食品生产许可的依据。为了能既尽快全面实施新的生产许可制度,又尽量避免生产者包装材料和食品标签浪费,所以给予了生产者最长不超过三年的过渡期,即2018年10月1日及以后生产的食品一律不得继续使用原包装和标签以及“QS”标志,取而代之的是“SC”加14位阿拉伯数字(见图1-9)。图1-9 SC全面取代QS图因此取消食品“QS”,一是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包装上应当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没有要求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二是新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完全可以达到识别、查询的目的,新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是字母“SC”加上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三是取消“QS”标志有利于增强食品生产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一经确定便不再改变,以后申请许可延续及变更时,许可证书编号也不再改变。新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组成如下:“SC”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编码有3位数字标识,具体为:第1位数字代表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识别码,阿拉伯数字“1”代表食品,阿拉伯数字“2”代表食品添加剂。第2、3位数字代表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编号。其中食品类别编号按照《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一条所列食品类别顺序依次标识,即:“01”代表粮食加工品;“02”代表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03”代表调味品;……;“26”代表蜂产品;“27”代表保健食品;“28”代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29”代表婴幼儿配方食品;“30”代表特殊膳食食品;“31”代表其他食品。食品添加剂类别编号标识为;“01”代表食品添加剂;“02”代表食品用香精;“03”代表复配食品添加剂。例如SC10641011000073:第三节 网络文献检索概述

网络出版物也叫机读文献,是指经计算机管理终端处理后才能阅读或打印的出版物。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应用国内外的网络出版物越来越广泛,利用它可以检索到包罗万象的海量文献信息,大有取代纸张书本式文献的趋势,因而有专家评论说,信息化社会将是一个无纸社会。一、因特网基础知识

因特网即国际互联网络(Interconnect Networks,Internet),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由上亿台计算机相互连接而成的全球计算机网络,是具有提供信息资源查询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全球最大的超级信息市场,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目前,有很多数据库商都在致力于将检索系统由光盘版升级为网络版,网络数据库已经成为科研人员获取学术信息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不少世界著名的印刷性文献检索工具均将检索系统由光盘版升级为网络版,如美国的《化学文摘》就已经将其光盘版的CA on CD升级为网络版的SciFinder Scholar。

我国1994年正式加入因特网,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已有多个国家级的网络接入了因特网,例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NCFC)、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网络(IHEP)、中国公用互联网络(CHINANET)等。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9.6%,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均居全球第一。4G网络在中国已经普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