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玉堂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讲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1 09:20:50

点击下载

作者:单玉堂,单志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单玉堂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讲稿

单玉堂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讲稿试读:

前言

本书是我国现代针灸学家、著名子午流注专家单玉堂先生全面系统论述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按时取穴的一部学术专著。

单老生前指出:“子午流注一道,小言之,不过是针灸的一种按时取穴的配穴方法;大言之,则根源于五运六气,概括了祖国经典医学理论体系于其中,并与天文、地理、历法、气象、生物、哲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的一门重要学说。故可喻为‘大则弥纶宇宙,小则纤悉秋毫’。”

全书共分导言、上篇、下篇及补篇四部分。

上篇为本书的重点部分,系统论述了子午流注的源流,子午流注与五运六气的关系,五运六气干支体系述要,子午流注的概念、组成与临床应用。书中还对子午流注纳甲法的核心部分——“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做了详尽的解析,对纳子法“十二经补母泻子取穴”做了诠释发挥,并加入“临证点滴”一项,力求与针灸临床紧密结合、学以致用。同时首次公开单老早年写的“子午流注开穴干支原理探讨”文稿,阐前人所未发。书中还列专章阐述了子午流注五输穴的理论源流与单老丰富的开穴和配穴经验,并收录相关医案。

下篇介绍灵龟八法的源流、概念、组成与临床应用,亦收录相关医案。

补篇介绍了飞腾八法的原理、组成与临床应用,并列专章强调了单老临床常用的针刺补泻手法,绘图标明其独到的补泻经验,供针灸同道们参考。

在整理过程中,对其中涵义深奥的运气理论概念,如用十天干表达阴阳五行的深层次变化、干支演变体现出天地人“三元”规律、天干化合五运、地支化合六气、子午流注干支原理探讨等,都做了详细和力求清晰的表述,对涉及天文背景的概念,统以“单志华按”的形式做了说明,读者可与正文互参。

本书采用的内容,均来自单玉堂先生有关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的书稿、文章及笔记,原文字写作时间约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采用的书稿计有:《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合撰》《子午流注、灵龟八法讲义》《子午流注、灵龟八法撰要》《子午流注启钥》《子午流注问答》《补泻手法干支原理总论》《子午流注带徒讲义》《漫谈子午流注》《师资班针灸讲义》《针灸均陶》等;文章计有:《子午流注古法新解》《灵龟八法古法新解》《子午流注灵龟八法有关问题的解释》《飞腾八法悬解》《何谓“穴随天干走”》《五运六气医用说约》《六经六气来源及其相互关系和意义》《子午流注配穴法在临床应用的探讨》《井荥输(原)经合主治与经络的关系》《怎样运用五输穴进行补泻》《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探源》《子午流注纳甲法“五虎建元”初步探讨》《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的联合应用》《子午流注在临床应用的规律》等。

面对如此繁多又专业性较强的文稿,笔者在整理过程中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详细阅读消化这些文字,并严格遵循文稿的基本学术轨迹一以贯之;第二步就是按照全书的总体框架,分门别类逐一进行梳理、筛选,这一步工作很细,其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多学术“瓶颈”问题:如阴阳五行干支深层次推演问题、五运六气干支体系问题、十干化合五运与十二支化合六气问题、子午流注干支原理问题、五输穴五行配属“阳井金与阴井木”问题、五输穴为何起于四肢末端的问题等。我早年记忆中父亲单玉堂先生伏案写作的一幕幕竟又重现!深深感到老人家流注八法理论造诣之精深,其丰富灵活的按时取穴与配穴经验堪称体系!

与此同时,我始终在思考层面上努力遵循“是什么”和“怎样想”的研究方法,并贯穿整理的全过程。这方法出自近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说:“像我这种类型的人,一生中主要的东西正是在于他所想的是什么和他是怎样想的……”(见《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个人理解,前者旨在强调概念的规定性,后者旨在强调叙述的程序性和逻辑性。个人体会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中医理论文献的整理研究。

客观地讲,中医学的五运六气学说,限于当时的科技条件,古人的某些认识可能是曲折地,甚至含混地反映了事实上存在着,而人们尚未注意的客观联系乃至规律。正是这种表述方式上的曲折含混,易于被后人误解而斥为“荒诞不经”。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医学最高深的理论,而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又是强调“天人合一”“天人同构”的一种高级的针灸疗法,难免曲高和寡。可喜的是,在文化多元的今天,回归生命本真、重返自然的理念与古老的“医易同源”高度吻合对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体生命信息表达系统的探究,使得这一理论与针法已为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关注。正如当代中医理论家杨力教授指出的:“如果说《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皇冠,那么,运气七篇则是那皇冠上的明珠。”运气学说作为中医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干支体系的推演异常丰富,蕴含着诸多宇宙信息、生命密码。这是中医学极具开发价值的一个领域。本书的编撰仅从时间治疗学角度涉及部分五运六气干支体系的基本要义,便于理解子午流注干支配属变化的所以然。

应当承认,五运六气干支体系,并由此派生出的子午流注一系列干支推算,是有着深层内涵及价值的。正如中国中医科学院黄明达教授所说:“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对时间的记录方式,也包括了天象场景的描述,是中华易医同源中极具独特内涵的知识瑰宝,它将宇宙天地对人类生命的影响表达得既准确又精确。作为来自于天上的信息,天干的十个字是宇宙天体金、木、水、火、土太阳系五大行星,相对运动对地球影响信息能量场的记录。作为来自于地球的信息,地支的十二个字,代表了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与六气固定对接的气候元素:风、热、暑、湿、燥、寒。我们祖先最智慧的就是根据‘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观,从天干中寻找宇宙生命时空特征的体质属性,从地支中了解地球气象对生命体质的影响关系。与世界偌大的天体宇宙相比,我们的生命个体可能看似那样的渺小和无助,但自从我们每个新生命降生到地球上那刻开始,就被广大的信息能量网所覆盖。”

运气学说的干支体系如同一个宝藏,这是古人留下的无价之宝,必须静下心来,系统而有重点地、扎实地去研究探讨,这一过程甚至不排除有“新的”重大理论发现!同时也是研究者自我学习积累及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过程。

单老的学生、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陈子富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撰文《单氏流注要则简介》,简明准确地阐述了单老子午流注的主要学术思想及作者本人的研究体会,文中并附有单老详细记录的医案二则。值此本书出版之际,将该文作为导言置于卷首。

本书在整理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师承学堂》主编刘观涛先生的大力支持,其在百忙中给予具体指导意见。责任并文字编辑王琳女士为保证本书的学术质量同样付出了非同一般的努力。在此本人深表敬意与谢忱!

限于个人学识水平及能力,本书在整理过程中可能存在诸多不足乃至纰缪之处,还望高明者斧正。2016年12月6日 单志华 识于北京NO.02单氏流注要则简介

单玉堂老师,针灸界之名老,流注学之专家。从医60余载,精专于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颇享盛名。单老在世之时,其学识之渊深、治学之审慎、疗效之卓著、教学之认真,备受学生之爱戴。本人于1961年9月至1962年2月毕业实习之际,随单老学习流注针法半载,虽仅仅学得单老学术之只鳞片爪,但所受教益尤深。

1983年春,单老于病榻之上,尚谆谆告诫学生:“莫忘流注,要立志发扬流注,流注是祖国医学之真宝!”单老之子单志华与王立早合作整理出版了单老的《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实为针灸界之幸事,单老之学术不致泯灭了。

今本文所撰乃单老临床应用流注针法之三项要则,虽仅是单氏流注要则之一部分,却可睹其学术思想之一隅。另外还附有本人学习流注之部分体会,仅供学习者参考。一、谨度病端,与时相应

单老经常强调按时取穴并不违背辨证施治之原则。临床上应用流注针法并非不问病情开出时穴则百病皆治。要想学会灵活运用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首要的关键在于学会辨证施治法则。根据辨证之结果,寻求按时取穴之施治方法。《灵枢·寿夭刚柔》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审知阴阳,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谨度病端,与时相应,内合于五脏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肤。”这就是说辨证过程是十分复杂的,阴证中尚有阴,阳证中还有阳,必须在八纲辨证中,明确审知阴阳,才有可能找到合理的针治方法,只有准确得知疾病发生的原因,才能找到针刺治疗之原理。因此必须“谨度病端,与时相应”。“谨度”之义有二:一是谨慎仔细之意,即对疾病之辨证要慎重;二是谨守之意,即严格按照辨证规律审视度量发病之端倪。“与时相应”之含义亦有二:一是辨证后,候其时而刺之。这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又如《素问·八正神明论》所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这就是根据病人病情之需要,而等待适合治疗该病之时穴开,即气盛之时再行针刺之法;二是辨证后不候时而依原开穴寻取阴阳刚柔、相济相通之适病之穴开之而针刺之法。所以,子午流注针法是十分灵活的,这种灵活多变选取时穴即是根据辨证施治原则而来的。(一)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临床取穴规律1.顺时相生取穴法

根据病情之需要,分经辨证之后,依循经取穴之法则,按阳日阳时开阳经穴,阴日阴时开阴经穴,恰遇本时之穴所主治病证则选取本时穴针之;若不适合本时穴所主治病证,则可依母子相生之序,将一日之内值日经之五输穴,顺开一层或数层,直至全部开出,然后再行补泻手法。如甲日遇胃病则可将甲日之五输穴顺开三层或四层。2.刚柔相济取穴法

根据病情之需要,依五运的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之规律,选阴阳相合之经,取刚柔相济之穴同开之法。如阳日取阳时阳穴,但病属阴经之病证,则可同开阴经之穴。甲日戌时取胆井窍阴,属金穴,若其病属脾不运化之证,则可兼取脾经金穴商丘。这样则可收阴阳相互协调使气血归于权衡之功效。3.表里相合取穴法

根据病情之需要,按照阴阳经脉有表里相合之关系取穴,即按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脾合胃、肝合胆、肾合膀胱、心包合三焦等脏腑相通之关系取穴。临床上如遇甲日戌时取胆井窍阴穴,但病情却属肝经之证,则可同时取肝经井穴大敦,丙日子时取小肠荥穴前谷,则可同时取肝经荥穴行间,余皆类推。4.合日互用取穴法

根据病情之需要,按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之规律,称甲己二日为合日,余干皆同,即甲己二日所开之穴可以互用,依五输穴之名称顺序取穴。此法与刚柔相济不同在于不依五行属性取穴。即井穴与井穴,荥穴与荥穴,输穴配输穴,经穴配经穴,合穴配合穴,这是依五行相克规律而来。5.时配病穴取穴法

根据病情之需要,先开纳甲纳子法之时穴后,脱开五输穴之范围,依循经取穴之原则,选取所病脏腑所属经脉之有效穴,或选特定有效穴,或选经验穴均可,同时配合时穴的方法。病穴不宜选取过多,只需一二穴即可,愈简愈好。如按原络、俞募、上下局部取穴者均是此法。6.脏腑相联取穴法

根据病情之需要,单老用子午流注纳子法开时穴时,亦按脏腑阴阳表里相合之规律,将原络配穴法灵活运用于纳子法。如开肺经原穴太渊的同时,可配大肠经之络穴偏历。余皆仿此。

纳甲与纳子亦可同时应用,均按辨证施治规律来选取时穴。(二)灵龟八法与子午流注的配合应用

单老在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将灵龟八法与子午流注配合起来运用。由于八脉交会穴治疗范围较广,可在不问病情的情况下,首先开出八法时穴,然后选纳甲纳子适合病情之时穴配之,常可收到理想之治疗效果。1.八法纳甲配合取穴法

根据患者病情表现之不同,通过分经辨证之后,符合八脉交会穴所开时穴之主治范围者则先开八法时穴,然后再配纳甲法所开时穴,组成按时取穴之配方。

如患者之病证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并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证,诊断为伤寒少阳病。那么则先开八法,甲戌日甲戌时为后溪、申脉二穴夫妻相应,然后再点刺胆经井穴窍阴。

如患者病证表现为先厥而后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等。诊断为伤寒厥阴病。先开八法时穴,在乙酉日乙酉时为照海、列缺主客二穴相应,然后再点刺肝经井穴大敦。2.八法纳子配合取穴法

本法与上法之义相同。即是根据病情之需要,先开八法穴后,再配用子午流注纳子法,补母泻子取之。

如遇大肠经病候,即《灵枢·经脉》所述“是动则病”及“是主津所生病”之内容时,遇到甲子日丁卯时宜先开八法照海与列缺二穴主客相应,戊辰时宜开列缺与照海二穴主客相应,再以卯时泻二间穴,辰时补阳池穴即是。

如遇肺经病候,恰为甲子日丙寅时,宜先开八法足临泣与外关二穴主客相应,再以寅时泻尺泽穴,卯时补太渊穴即是。3.八法纳甲原穴取穴法

根据病情之需要,先开八法时穴后,再配用子午流注纳甲法之各经原穴的方法。

如患者病证属伤寒少阳证,遇到甲戌日甲戌时,先开八法后溪、申脉二穴,再配用胆经原穴丘墟即是。

如患者患有下利而渴者,令自愈,设不瘥,必脓血,以有热之故,诊断为厥阴病。遇到乙酉日乙酉时,宜先开八法照海、列缺二穴后,再配用肝经原穴太冲即是。4.八法纳甲五输主病取穴法

根据病情之需要,在先开八法时穴之后,再配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所用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按各穴主治之证选取配穴之法。

如甲戌日甲戌时,先开八法后溪与申脉二穴,以治脉浮、喘嗽、洒淅寒热、脐下有动气、按之牢痛等肺经证候。如果兼见心下满之证时,则配用手太阴经井穴少商与足太阴经井穴隐白;如兼见身热之证,则配用手太阴经荥穴鱼际与足太阴经荥穴大都;如兼见体重节痛之证,则配用手太阴经输穴太渊与足太阴经输穴太白;如兼见喘嗽寒热之证,则配用手太阴经经穴经渠与足太阴经经穴商丘;如兼见逆气而泄之证,则配用手太阴经合穴尺泽与足太阴经合穴阴陵泉。余经皆仿此。

如乙酉日乙酉时,先开八法照海与列缺二穴,以治伤寒厥阴病。如兼见他证,符合五输穴主治范围,则如上例选取手、足厥阴经之五输穴相配即是。5.八法纳甲纳穴取穴法

根据病情之需要,在先开八法时穴之后,再配用子午流注纳甲法之“纳穴”的方法。

如患者患有口苦、面青、善怒、脉弦等胆经证候,遇到乙丑日甲申时,则先开八法之照海、列缺二穴主客相应,然后再刺三焦经之纳穴液门即是。

如患者有淋溲便难、转筋、四肢满闭、脐左有动气、脉弦等肝经证候,遇到辛卯日乙未时,则先开八法申脉、后溪二穴主客相应,然后再刺心包经之纳穴劳宫即是。6.八法纳甲阴阳相交取穴法

根据病情之需要,在先开八法时穴之后,观其取穴时间恰与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时间相合,则配合开纳穴之后,还可取与纳穴相交之穴。即阴经纳穴之后同时取阳经井穴;阳经取纳穴之后同时取阴经井穴,即为阴阳之相交也。

如患者患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遇到乙丑日甲申时,则宜先开八法之照海、列缺二穴,然后与纳甲法此时所开三焦经纳穴液门配之,同时还可开肝经井穴大敦(甲申交乙酉),即是阳交阴之法。

如患者患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遇到丙子日乙未时,宜先开八法之外关、足临泣二穴主客相应,然后取纳甲法心包络经纳穴劳宫配之,同时可配用小肠经井穴少泽(乙未交丙申),即是阴交阳之法。7.八法纳甲合日互用取穴法

根据病情之需要,在先开八法时穴之后,依纳甲法合日互用之规律,选取相应之穴组成配方的方法。

如患者患热利下重与下利欲饮水等证候,遇乙丑日庚辰时,宜先开八法之照海与列缺二穴主客相应,配以曲池(大肠合)、太冲(肝输代原),或配以合谷(大肠原)、曲泉(肝合),则是乙与庚合之法。

如患者患伤寒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遇癸亥日戊午时,宜先开八法之足临泣与外关二穴主客相应,再配以太溪(肾输代原)、陷谷(胃俞)或配用阴谷(肾合)与足三里(胃合),即为戊与癸合之法。8.八法纳甲时配病穴取穴法

根据病情之需要,在先开八法时穴之后,配用纳甲法按时取穴,然后再配一二个特效病穴组成配方的方法。

如患者所患为伤寒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等,遇到甲子日庚午时,则宜先开八法之后溪、申脉二穴主客相应,同时配用纳甲法所开之阳溪穴,再配以病穴大椎即是。

如患者患伤寒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声不出等,遇到甲子日丁卯时,宜先开八法之照海、列缺二穴主客相应,同时配用纳甲法所开之神门穴,然后再配用病穴点刺少商即是。

总之,单氏流注之第一要则即是谨度病端,与时相应,按辨证论治而选取时穴。二、闭时开穴,顺应天度

子午流注纳甲法中有阖穴与闭穴,单老均有独到之见解。并根据前人之传授及他本人之实践,创立了较为合理而又完善的闭时开穴的方法。(一)对阖穴之见解《标幽赋》云:“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即指子午流注纳甲法而言,也名为纳干法,就是将十二经脉纳于计日之天干,依各经脉五输穴五行相生之规律而按时取穴的方法。

十二经纳干: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于癸方。

十天干五行属性:

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五输穴五行属性:

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这样依五行相生之规律,则推演出经生经、穴生穴;阳日阳时开阳穴、阴日阴时开阴穴之法则。用此法则代表气血在经脉内外运行过程中,随时间之进展则有盛有衰,表现于五输穴则有开有阖之规律。也就是说天干所代表的经脉,在本干所计之日则本经气血偏盛,本经相生之气穴为开;他经则为气血偏衰,其气穴则为阖。所以说阴以阳为阖,阳以阴为阖,即阴干主日之时阳经气穴为阖;阳干主日之时阴经气穴为阖。也就是阳经值日时则阴经气血偏衰;阴经值日时则阳经气血偏衰之意。

单老一再强调,气血流注于经脉是周流不息的。徐凤所编“逐日按时定穴诀”中,以及“子午流注环周图”中所载流注之开阖,均以时之干支为主,并不拘泥于日之干支。主经之日干不过是指各经开井穴之时干起始而言。也就是说开井穴之后,流注之时干则不拘泥于本日了,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论何日何时在经脉内外流注之气血是不停的,气血的盛衰是相对的。所以,“甲日戌时胆窍阴”之“甲”,即代表日干,又代表时干,取穴时以时干为主。这样则不论甲日还是己日只要遇到甲戌时则可取窍阴穴,其他日之日干、时干均如此,以时干取穴,才是“时上有穴,穴上有时”,才是按时取穴。后世医家推演合日互用,夫闭针其妻,妻闭针其夫等,扩大了流注之取穴范围,并非不懂日干,而是重于时干取穴而已。比如,甲日自甲戌时取胆经井穴窍阴,这种情况在日常治疗中很难遇到,因为病人很少半夜来求针治的。但这并不等于甲日之白天则阴阳时辰之运转中无穴可开了。只要时辰运转,甲日白天来诊者,求出时干即可有穴。这意思就是说流注图中所分出之甲~癸日,只不过是六十时辰为五日是一周,一百二十时辰为十日是再周,即日干分区之标记,并非甲日之开穴必待乙日去开,癸日之开穴必待甲日去取,那样做岂不完全违背阳日阳时开阳穴、阴日阴时开阴穴之规律吗?所以,日干是标记,时干是取穴根据,应该严格区分开。流注纳甲法是依时干取穴,非依日干而寻穴也。这样,任何时辰都有穴可开,因为流注纳甲法是根据“阳气始于四末”之理论而来,其流注并非甲日固定于胆经,乙日固定于肝经,气血之盛衰是依时之阴阳而交替运行的。所以,阖穴的概念,即阴以阳为阖,阳以阴为阖,应该理解为总体的流注趋势,并非阳日阴时为阖穴,阴日阳时为阖穴也。(二)对闭时之理解及单氏开穴法

在“子午流注环周图”上有24个闭时。闭时,即无穴可开之时辰也,亦常被称作闭穴。形成闭时之原因在于依时干五行相生之规律取穴过程中,这24个时辰不符相生之顺序,故难以开出穴位(更深的缘故尚待进一步研究)。但是,并不等于闭时为气血停滞不流之时,恰好相反,按流注之理论,闭时正值气血方盛之时。于是,数百年来历代医家提出了各种补救之法,欲将闭时变开穴之时。比较多见的是将纳子法强拉入纳甲法来补救。单老称之为“阴阳不相顺接,扞格而不通”之法。

单老顺天之度,创立了“一四二五三零”规律,恰当地解决了闭时之开穴问题。《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以六六为节,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用来计日,故云“天有十日”。地支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与天干相配用来纪年、纪日、纪时。这样仅就纪日而言,十干配十二支,自甲子至癸亥需六十数回环一周。也就是说以天干为计,需六个甲日才能再回到甲子日,即是“六十还甲子”之意,所以为“日六竟而周甲”。竟者,尽也;周者,转也,还也。既然六十天才复还甲子日,那么复还六个甲子日则为六六三百六十日而为一年,故称“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总在一起则成为“天以六六为节”然。以年计日是如此,以日计时亦是如此。就是说每日的时辰有十二个,计时之干支相配,甲子时复还甲子时也需六十个时辰为一周。这一周恰当五日,故云“五日为一候”。“一候”者,即随时间之进展气候变化之一单元。也就是说,每经六十个时辰,气候变化有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对人体气血流注的影响同样有一个小循环。这六十个时辰之干支相配中,将天干循环一周之十数,称作一旬,那么则有六旬。在这六旬中地支只循环五次。就是说每一旬天干之数,配十个地支,尚余两个地支,由第二旬天干顺补。所以每日所余两个时辰则无当旬之干相配,若依天干五行相生之序取穴,每日定有两个时辰,则无行相生,无穴可开了。此即闭时形成之本源。又由于经生经,穴生穴之规律,并非每旬轮空二支上无穴可开,而是顺五行相生之后所余二时辰无穴可开。这样在环周图上就出现了甲寅、甲午、乙巳、丙辰、己未、庚午、辛巳、辛酉、壬辰、壬申、癸卯、癸未十二个时辰无穴可开。五日一周十二个时辰为闭时,十日再周则二十四个时辰为闭时了。

然而,“天以六六为节”之“天”,可理解为日干之“天”,亦可理解为时干之“天”,已如前述。依“六六为节”之计,则可推出“六十还甲子”是由六甲、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己、六庚、六辛、六壬、六癸所组成。于是,单老根据前辈之传,加上他本人之经验积累,发前人之微,而认为此六六之数必成体系。故将六甲、六乙……及各时辰所开之穴列出,按其顺序寻其五行属性,终于发现了井、经、荥、合、输、纳之规律。(见表1)表1 “六六”干支及取穴名称表续表

为了便于记忆,单老将井、荥、输、经、合、纳分别依序以数字代之,则成为一、二、三、四、五、零。又根据上述变闭穴为开穴的规律,即井经荥合输纳的顺序,而称之为“一四二五三零”规律。同时认为“六甲~六癸”乃先天之行度,依五行之相克而来,要早于相生之规律。相生之规律是由相克演变而成。故此顺天之度变闭时为开穴是其正理,根源于天道之五运相袭。《素问·六节藏象论》云:“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五运者,即甲己合化而为土运,乙庚合化而为金运,丙辛合化而为水运,丁壬合化而为木运,戊癸合化而为火运。依此之化生则演变出相生之规律来。如右图所示(图1)。图1 阳经一四二五三规律图

所以,单老一再强调,子午流注是依天运而来。人体气血循环于经脉内外,随气候变化之规律,依时间进展之顺序而相应地运行着,因此说五运六气学说是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根据。依五运相袭而推演出的“一四二五三零”规律是顺天之度,顺自然气候变化之规律而形成的。这样就圆满地解决了闭时开穴的问题,为子午流注针法的更加完善做出了贡献。这便是单氏流注第二要则(图2)。图2 阴经一四二五三规律图

根据单老顺天之度所推演出的闭时开穴规律,即“一四二五三零”规律,本人潜心领会其意,加以仔细地分析,又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1.天度非起井穴之时

单老在论述“一四二五三零”规律时,虽言顺天之度而来,但却忽略了天度从何而始的问题。因此,在查“子午流注环周图”时,顺天行之度而查,自甲戌时起至重见甲时是甲申,再见为甲午,再则甲辰,再则甲寅,再则甲子,却不见“一四二五三零”之规律了。然而,反过来,逆天行之度而查之,从甲戌向后重见甲是甲子,再则甲寅,再则甲辰,再则甲午,再则甲申,其规律却符合一四二五三零之序,可见这个规律并非顺应天度了。因为,若按天度之顺行,无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都当首甲而定运。首甲之定运规律应从甲子起,其顺序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癸亥。其六甲之顺序则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这样才为顺应天度,依五运相袭,其结果如下图所示(图3、图4)。图3 阳经六甲图图4 阴经六乙图

甲子顺天度向前循行一旬,起阴时之乙,则当与亥支相配。这是由“阳进阴退”之规律而来,即甲进乙、乙进丙、丙进丁……天干属阳故主进;子退为亥、亥退戌、戌退酉、酉退申……地支属阴故主退。所以,乙向前再轮一旬则起丙,丙则与戌配;丙向前轮一旬起丁,则丁与酉配,余皆类推。这是天度运行之常规也。但按子午流注轮回至天干辛时,因癸日起井穴自亥时,所以当辛后应轮二旬而至亥。这样顺应天度之变闭时为开穴的规律,则应称作“四一零三五二”规律为妥。当然依此规律所开闭时之穴,与“一四二五三零”规律是完全相同的。尤其重要的是所开闭时之穴,皆是阴阳各时之重穴。可见重穴之源,乃由旬空而来。若查“子午流注环周图”可发现凡遇重穴之时干时,所重之穴恰是上一旬应开而未能开的闭时应补之穴。所以,按此规律,重穴本当不重,顺应天度而免除重穴才更为合理。2.“一四二五三零”是阴阳时干相交之序

如果我们能在“子午流注环周图”上细查其源,顺天度而行,自甲戌时起胆井窍阴穴为一,到下一时辰乙亥时为肝经中封穴为四,丙子时为小肠荥前谷穴为二,丁丑时则为心合少海穴为五,戊寅时则为胃输陷谷穴为三,己卯时则为心包纳间使穴为零。那么,“一四二五三零”恰为阴阳时干交替取穴之顺序了。接下去庚辰时开大肠井商阳为一,辛巳为闭时,依其序则当取肺经经渠穴为四,壬午取膀胱荥通谷穴为二,遇到癸未时则前失合穴之五,而取闭时开穴肾输太溪穴为三,甲申纳三焦液门穴为零。每遇癸时必失一穴,依其失穴之序为倒转之数,自甲戌时开始,轮至癸未前失合穴之五,下一旬至癸巳时前已失荥穴之二,再一旬至癸卯时前已失经穴之四,再一旬至癸丑时前已失井穴之一,再一旬至癸亥时前已失纳穴之零,再一旬至癸酉时前已失输穴之三。故其倒转失数之序为“五二四一零三”。之所以有失穴之序,应归于癸日起亥时,每一周五日六十时辰,再周一百二十时辰,丢癸日十个时辰所致。

总之,顺应天度而补闭时之开穴,似应以“四一零三五二”规律为是,而“一四二五三零”恰是阴阳时干交替之序,亦顺天度而行。三、补泻应手,疗效卓著

单老在用子午流注针法与灵龟八法之时,十分强调补泻手法,而且要求学生一定要经常练习,熟练掌握。他常说:“用流注,不明补泻,何似盲人瞎马乎?”在各种补泻手法中,单老最多用的有以下五种。(一)迎随补泻法

此法为单老最多用。实际是提插、捻转、呼吸、疾徐等手法复合而成的补泻手法。欲知迎随之补泻,先明经络之逆顺。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针下之时,随其经脉长短,以息计之,取其气至病所为度。逆顺既明,左右当分,左手阳经与右手阴经同法;左手阴经与右手阳经同法;左足阴经与右足阳经同法;左足阳经与右足阴经同法。手足之外,胸背各异,左为阳,为升,为呼,为出,为提,为男子之背;右为阴,为降,为吸,为入,为插,为男子之腹。女子者反之。医者刺手(右手持针)拇指之前后捻转迎经脉之逆顺而行补泻,亦当分男、女,男子左手阳经,以医者拇指前捻为补,阴经反之。左手阳经与右足阳经同法,阴经反之。女子者亦反之。(二)提插补泻法

依腧穴之深度分为天、地、人三部。提者,自地部提至人部、天部;插者,自天部插至人部、地部。紧提慢按谓之泻,可除邪盛气滞之病;紧插慢提谓之补,可补真元之亏虚。(三)捻转补泻法

将针捻动,依前捻后捻之次数而定补泻,常与疾徐、提插同时运用。是凡“龙虎交战”“龙升虎降”“子午捣臼”“阴中隐阳”“阳中隐阴”等复合式补泻手法,均依捻转阳九、阴六之数而定。(四)烧山火法

歌云:“烧山之火能除寒,一退三飞病自安,始是五分终一寸,三番出入慢提看。”单老善用此法,取热之效应甚为迅速,常反复1~2次即得。(五)透天凉法

歌云:“透天凉法能除热,一进三退冷冰冰,吸气一口鼻出五,须臾热毒自然轻。”此法与上法恰成一对,上法为补,此法为泻,单老亦善用之。四、单老治验病例案一 风中经络(脑血栓形成)

刘某,男,54岁。于1962年1月17日入院,3月28日出院(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病志)。住院号:2051,门诊号:73404。(1)单老亲自记录之病程日志

于本月6日,与客人谈话,突感头昏脑涨,舌根板硬,语言謇涩,后脑发木,身体困倦。口眼略向左侧斜,眠、食尚无不可,排便亦属正常。《素问》云:“血之与气,皆并于上,是为大厥。”按此病有此证象。诊脉于左手尺外斜上,右有轻刀刮竹之象。(2)单老操作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针治,每次必亲自详加记载。

现根据病例统计如下表(表2、表3)表2 子午流注纳甲法用穴及传导统计表(依针治次序排列)续表注:(-)无感应;未记录表3 灵龟八法用穴及传导统计表(依针治次序排列)续表(3)治疗结果如下表(表4)表4 治疗次数及其结果表

总计前18次施以子午流注针法;后4次施灵龟八法以巩固。(4)分析:该患者自1962年1月6日发病,10天之后病势仍在发展,乃由内蒙古急赴北京求单老针治。入院后经诊查,辨证定为类中风。口眼斜、语言謇涩、头晕臂麻等症,大有继续加重之势。单老急以子午流注针法治之,用穴虽简,却果收奇效。单老重在辨证而后求流注相应之时及相应之时穴,很少配用病穴。即便配用病穴大多只配一穴者多。足见其用穴少而精,且灵活多变。单老针法纯熟、高明。每针之下求得气之效应,十分令人叹服。从感应传导之效应看,如表所见,前1~3次针下后,得气效应差。足见经络之气被风邪阻滞之重,经针几次后,取其得气效应渐次快速。这种情况在中风类及顽固痹症等病人身上常是如此。故应考虑针下之气渐次蓄积而达经气复原的效果。案二 半身不遂、口眼斜(脑卒中后遗症)

魏某,男,63岁。1961年10月间来我院(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门诊号:18094。

1961年10月间,单老曾为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魏长青先生治疗半身不遂。魏老三个多月前患脑卒中,右侧半身瘫痪,口眼斜,语言謇涩。今已恢复到能够跛行走路,语言自如,但右侧面部仍感发木不适,笑时尚显斜之象,右手臂可举平,手却不能握,难于提笔作书,故来求治于单老。单老予以诊查之后,云:可在两个月,最长不出三个月,即能使魏老挥毫作书。魏老甚喜,每日均来做针治。单老乃以流注针法及灵龟八法治之,果未出二个月,魏老书就毛主席的《水调歌头》,赠予单老。后记

单老精于流注针法,六十载于临床实践,收效颇著,故而笃信无疑,精诚治学。单氏按时取穴之要则并非止此三项。对子午流注纳甲法所依之法则,如经生经,穴生穴;时上有穴,穴上有时;阳日阳时开阳穴,阴日阴时开阴穴;阴以阳为阖,阳以阴为阖;用穴则先主而后客,用时则弃主而从宾;合日互用,刚柔相济;妻闭针其夫,夫闭针其妻;阳经气纳三焦,阴经血归包络;癸日起亥时,甲日起戌时;以及纳子法的补母泻子和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的理论根据,都有他本人的独到见解,难以一一阐明和全面介绍其学术思想。故只从单老临床运用流注针法的常见要则三项,做一简单介绍。

目前,时间医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最早的时间医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流注针法,理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理应组成有力的实践与研究组织机构,进行深入探索,为人类医学和保健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 陈子富(注:原文出自《医门真传》,石国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出版)上篇子午流注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子午流注源流

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人体脏腑经脉气血运行的盛衰开阖,以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作为基本取穴,按照阴阳五行生克规律,结合天干地支时间周期而按时取穴的一种针灸疗法。灵龟八法,则是根据洛书九宫数配合文王八卦,联系人体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相交会的八个经穴,按照日、时干支推算变化而形成的按时取穴的针刺疗法。它与子午流注针法是相辅相成的。这里先重点讲一讲子午流注源流。

考子午流注这门学说,形成当在宋代以后,但其学术渊源,至少可追溯到《易经》《尚书》《内经》《难经》等汉代以前的文化和医学典籍。据现存能够查找到的文献分析,可以初步认为,子午流注的来源,可从产生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内经》中找到很多依据,从而为子午流注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医学基础。据此梳理出如下几个方面。1.明确了人体疾病有年周期与日周期昼夜节律

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云:“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并解释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2.明确了五输穴与十二经脏腑的关系

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又云:“人有五脏,五脏有五变,五变有五输,故五五二十五输,以应五时。”至于各阳经的原穴,与五时不相应,而以所属的本经来配合,所谓“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输”。3.明确了脏腑经脉与季节日干的相互关系与时空指向《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甚而《内经》的作者还根据季节日干来判断疾病的预后:“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根据天干与五脏对应的属性,用五行生克推算,预测疾病的转归与预后。4.古人把人体气血在体内的周流不息,比作自然界的十二条河流,由此阐明人体气血流注如环无端、无有终时之理

如《灵枢·经水》篇云:“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十二经水是指地面上十二条较大的河流受水而行于各处,川流不息,以此比喻人体经脉受血而周流于全身各处。继而指出:“凡此五脏六腑十二经水者,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禀,此皆内外相贯,如环无端,人经亦然。”5.明确了人体营卫之气的生成、循行与会合《灵枢·五乱》篇云:“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和,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表明人体十二经脉是随着四时气候的不同而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营气和卫气内外相随,循环运转。关于这一点,《灵枢·营卫生会》篇明确指出:“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是为人体十二经脉营卫循环的日周期节律现象。6.明确了人体经脉中气血的周流出入皆有定时

如《素问·八正神明论》云:“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可见,按时取穴,就是注重时间的条件与自然界的周期现象,结合人体经脉气血周流的情况来“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亦即“得天时而调之”。7.明确指出六经开、阖、枢与足井穴的关系

如《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至于足三阴,其云:“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厥(尽)阳,名曰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此外,在《灵枢·根结》篇同样讨论了经络腧穴尤其是三阴三阳经根穴与结穴的部位名称,根即经气相合而始生;结是经气相将而归结。由于人体内脏与季节气候相应,各经所具有的开、阖、枢的不同作用及其所主病症就不同。它的重要性如其所云:“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8.明确了干支与日月及人体经脉的配属关系

如《灵枢·阴阳系日月》篇云:“寅者,正月之生阳也,主左足之少阳;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阳。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阳;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阳。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阳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阳明。此两阳合于前,故曰阳明。申者,七月之生阴也,主右足之少阴;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阴。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阴;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阴。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阴;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阴,此两阴交尽,故曰厥阴。”这就是足(分左右)之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月的缘起。(见表5)表5 十二经配合十二月示意表附注:根据古人的经验,在十二月中,都不宜针刺与它配合的经脉,例如:正月忌刺左足的少阳胆经穴位,余则以此类推。这是因为针刺与月建相应的经脉,是会损伤正气的。(本表引自《灵枢经白话解》卷之七·阴阳系日月)

该篇同样把十天干分别与左右两手的十经相配,曰:“甲主左手之少阳,己主右手之少阳;乙主左手之太阳,戊主右手之太阳;丙主左手之阳明,丁主右手之阳明,此两火并合,故为阳明。庚主右手之少阴,癸主左手之少阴;辛主右手之太阴,壬主左手之太阴。”(见表6)表6 十干与手之十经相应示意表附注:根据古人的经验,在十干日不宜针刺与它相配的经脉。(本表引自《灵枢经白话解》卷之七·阴阳系日月)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将手足细分为左右,并配合日干月支,体现了自然现象中日月相移、阴阳消长的规律,内涵深刻。

综上可以看出,早在《内经》时代,已经初步确立了子午流注的理论基础及五输穴临床运用的基本框架。

此外,《灵枢经》中的“九针十二原”和“本输”,虽记载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很详明,唯其配属五行,仅有阴井木、阳井金,其余均无配属,亦未说明所以然之理。迨至《难经·六十四难》,始对井、荥、输、经、合五输穴配属五行和十干的运用,有了进一步的明确。

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五十二病方》,真实确凿地反映出汉代以前的医药状况。如残简中记录道:“以月晦日之丘井有水者……以月晦日日下餔(晡)时,取由(塊)大如鸡卵者,男子七,女子二七。”“以朔日葵茎靡(磨)又(疣)二七……除日已望。”“祝尤(疣),以月晦日之室北,男子七,女子二七,曰:‘今日月晦,靡(磨)宥(疣)室北。’不出一月宥(疣)已。”这是古人按照日月时辰来治疗疾病的真实记录。

首次提出‘纳甲’概念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西汉易学家京房,《京房易传》三卷,下卷主要涉及纳甲筮法占卦一类。至东汉·魏伯阳撰《周易参同契》,详述‘纳甲’之用,所创‘月体纳甲’,明确了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是为子午流注纳甲法产生的雏形。

晋人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曰:“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在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在于阴分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凡此皆与子午流注有密切关系。

到了宋金元时期,子午流注才真正有了大的发展。宋代理学的兴盛,象数、运气学说受到官方的重视,这是子午流注学说能够有大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金·何若愚撰、常山阎明广注《子午流注针经》是历史上第一部子午流注专著,《普济方》载序曰:“近有南唐何公,务法上古,撰指微论三卷,探经络之源,顺针刺之理,明荣卫之清浊,别孔穴之部分……非得《难》《素》不传之妙,孰能至此哉。”书中的《流注指微针赋》《流注经络井荥说》《针经井荥歌诀》(“贾氏井荥六十首”)等,将子午流注的学理、应用和方法,做了精妙的表述和说明,实为流注精品,对后世影响深远;书中《流注指微赋》篇还提到“养子时克注穴”的内容,乃以时干旺气注脏腑井荥之法也。阎明广注:“每一时辰,相生养子五度,各注井荥输经合五穴。昼夜十二时,气血行过六十腧穴也……”可见养子法是在一个时辰内完成五穴流注(小流注),具有适应证多、开穴多的特点。与子午流注于一日(十二个时辰)内完成五穴流注(大流注)是不同的。

元·窦汉卿撰《针经指南》,更将针灸流注学术的理论原则和施治的具体方法做了诸多创造性的发挥,如书中篇首《针经标幽赋》写道:“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查日时之旺衰。”可见子午流注针法到了元代,已发展为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

明朝是针灸学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针灸名医代不乏人,论著很多,因而子午流注针法趋于细化,并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由于宋明理学的昌盛,带动了中医五运六气理论的普及和发展,以运气学说阐释子午流注原理,客观上促进了子午流注学说的完善。

刘纯在《医经小学》中首次明确了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内容,即《十二经纳甲一首》:“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此外尚有《经脉流注一首》:“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初步完善了干支、时辰与脏腑经脉的定位。

其后徐凤在《针灸大全》中对刘纯的“纳甲法”做了补充并推而广之,他编撰的“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诀”(《针灸大全·五卷》),在子午流注发展史上可谓影响深远。徐氏定穴歌诀是在《子午流注针经》中“贾氏井荥六十首”(实际是66首)基础上加以变化补充,形成徐氏独特的“纳甲法”体系,使学习者便于习诵和运用。需要指出的是,查看徐凤《针灸大全》线装古籍,徐凤氏在歌诀后有一段自注说:“右子午流注之法无以考焉,虽《针灸四书》所载尤且不全,还原化本之理、气并所纳之穴俱隐而不具。今将流注按时定穴编成歌括一十首,使后之学者易为记诵,临用之时,不待思忖,且后图乃先贤所缀,故不敢废,载于后,庶有所证耳,原图十二今分十耳。”由此表明,徐凤当时并未见到《子午流注针经》中关于“还原化本之理”“气并所纳之穴”等内容。所以徐氏对“贾氏井荥六十首”的变化补充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从临证效果看,仍不失为有价值的另一条流注思路。初步归纳可以认为,徐氏子午流注纳甲法与“贾氏井荥六十首”有以下三点不同:

首先,贾氏将“手少阳三焦之经”五输(原)穴与“手厥阴心主包络之经”的五输穴单独列出,依次置于壬日壬子时足太阳膀胱经值日后、癸日癸亥时足少阴肾经值日前的十个时辰;而徐氏则认为“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此二经虽寄于壬癸,亦分派于十干”,故将此两经五输穴分寄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日,无须把三焦、心包两经五输穴完全独立于其他十经之外。徐氏此论符合《子午流注针经·卷中》所言:三焦与包络二经“主受纳十经血气养育,故只言十经阴阳二脉,逐日各注井、荥、输、经、合各五时辰毕,则归其本。此二经亦各注井、荥、输、经、合五穴,方知十二经遍行也”。

其次,由于贾氏将三焦与心包络五输穴单独列出,值“气纳三焦”则三焦经五输(原)穴全开,值“血纳包络”则心包络五输穴全开;而徐氏值“气纳三焦”,则按照“他生我”的原则,取与值日本经(我)所属五行的三焦经母穴,值“血纳包络”,则按照“我生他”的原则,取与值日本经(我)所属五行的心包经子穴。

再次,贾氏的“还原化本”只限于阳经,开输穴时,过该值日本经的原穴;而徐氏认为,“经中有返本还原者,乃十二经出入之门也。阳经有原,遇输穴并过之;阴经无原,以输穴即代之”。因三焦与心包寄于壬癸,故除膀胱与肾本经值日时返本还原外,同时加开三焦经与心包经的原穴。

明·高武的《针灸聚英》也是一本有特色的针灸著作。名“聚英”者,“凡诸书与《素问》《难经》异同者,取其同而论其异,故以聚英名书,其所搜采,惟铜人明堂子午及窦氏流注等书,余皆不录”(《四库全书总目》卷一零五·子部·医家类存目)。书中保留了前代大量有价值的子午流注内容,为后世研究此道提供了良好的范本。此外,《针灸聚英·卷二》载有“脏腑井荥输经合主治”一节,诚如作者所言:“此五脏六腑井荥输经合刺法,深得《素》《难》之旨,学者不可不知。”可以认为,此节内容非常实在,于临床诸多脏腑病候,每每按此配穴用针规律运用五输穴时,深感得心应手。只是个人觉得,脏腑之序当按照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故对“脏腑井荥输(原)经合主治”重加编排,同时补入心包与三焦两经五输穴的运用,庶几严谨而完整。

其后医家李梴著《医学入门》八卷,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刘氏纳甲法内容,并对纳子法的补母泻子提出独到见解:“如甲日胆经主气,脉弦者,本经自病也,当窍阴为主。乙日肝行间,余仿此。本经自病者,不中他邪,非因子母虚实,乃本经自生病也。当自取其经,故以窍阴井为主,而配之以井,或心井胃井。或输穴为主,亦配以心胃输穴。荥经合主应皆然。”此外,在禁针与时间的关系上,李梴明确指出:“阳生阴死,阴生阳死,如甲木死于午生于亥,乙木死于亥生于午。丙火生于寅死于酉,丁火生于酉死于寅。戊土生于寅死于酉,己土生于酉死于寅。庚金生于巳死于子,辛金生于子死于巳。壬水生于申死于卯,癸水生于卯死于申。凡值生我、我生及相合者,乃气血生旺之时,故可辨虚实刺之;克我、我克及阖闭时穴,气血正值衰绝,非气行未至,则气行已过,误刺妄引邪气,坏乱真气,实实虚虚其祸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