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02:00:39

点击下载

作者:邢春如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民间艺术(上)

民间艺术(上)试读:

前言

艺术的诞生与发展,是人类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艺术已成为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构成,艺术素养也已成为人类精神境界的重要内涵。在璀璨的艺术星空中,那些有经典性的代表作品,不但是艺术家本身的才华表现,也蕴涵着时代、社会、民族的兴衰成败,揭示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源远流长的中国艺术殿堂是多姿多彩的:精美的原始彩陶、辉煌的商周青铜器、神圣的历代宗教壁画、博大精深地雕刻以及美轮美奂的音乐、戏剧,无不体现着中国艺术的无穷魅力。在这里,既有审美的欣赏,更有历史的认知与启示。《中国艺术史话》以精炼、浅显的语言与精美的艺术图片共同阐述人类源远流长的艺术发展历程,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各种艺术的精华,多角度介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24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具有艺术修养的人。”一个富于艺术修养的人,他的精神生活一定比别人丰盈和充满活力,他永远不会真正寂寞,因为他是汇聚着人类的全部尊严和骄傲活着。一个又艺术修养的人,不论他担任什么工作,总会比其他人更能体谅人、更仁慈、更幽默,更易展现个性,更潇洒从容。历史上许多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能以他们的辉煌业绩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和巨大的震慑力,他们身上最具魅力的地方,往往是那一份艺术素质。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历史的经验是前人巨大的代价才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包含着发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了解现实,理智地面对将来,就应当自觉地回顾历史。现代人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感受历史启迪现实的无穷魅力。惟有从历史经验这里感知杂乱纷纭的现实,才能体会历史智慧的美感与简洁感。

艺术史当然也概莫能外,这种由历史引发的智慧、魅力与美感,对丰富一个人的生命内涵,提升一个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了中国艺术的历史,才能提高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与人文素质,进而树立民族自信心,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以他们的不断传承和新的创造,继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在共同的血脉上发展起来的13亿中国人和5000万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应有这样的共识,都应当承担这样的责任。《中国艺术史话》把传统的艺术教育和未来的展望,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当代中国人顺应悠久古老的中华文明融入世界发展的现代潮流。

因本书规模较大,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本书编委会2007年5月

一、民间剪纸艺术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

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道路。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辙,它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它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它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像珍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夹缬,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英藏唐代剪纸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刻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隔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或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笺、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在我国民间,这样的剪纸能手为数不少,她们是美的创造者,也是民间艺术的传承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忽视她们。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剪纸艺术是我国最为普及的民间艺术之一,民间剪纸大多是劳动妇女心灵手巧才智的表现。它的用途很广,过去每逢过年、端午、中秋、冬至等节日、节令,或出嫁、生子、寿辰等佳期时,都用红纸剪制出各种象征吉祥喜庆的花样,装饰在门窗室内,或放在嫁妆、彩礼、祝寿礼物上面,以增加祥瑞吉庆的气氛。民间剪纸的题材内容和造型表现均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他们美好的愿望和理想。

山东民间剪纸

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密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形更饱满丰富。金玉满堂 山东

山东胶东称手巧的女子为“伎俩人”,“伎俩人”不管出在哪个村,都是人们引以为荣的事。她们的花样子常常用烟火熏在土纸上到处流传,成为远近乡村剪花的样子。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贴一些小的花,妇女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山东剪纸从古发展到今,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独具的审美功能,因此,民间的“伎俩人”也就更加注重技巧的精熟,往往叫人感到一种凡人难以达到的绝妙感觉。窗花“金玉满堂”由于受窗格的限制,分为四部分,用“金鱼”谐音“金玉”,六条金鱼形态各异,生动无比。

高密一带流传的剪纸,从农舍的门窗、棚顶到箱柜、衣橱都有剪纸装饰。制作一般不打草稿而放剪直下,其特色是常用锯齿纹和挺拔的线条相结合来构成形象。

河北民间剪纸

河北省的刻纸技法要求下刀准确,运刀流畅,尤其是“拉胡须”的技法,从那一根根细微匀称的毛发和胡须,都能看出其难度。作品染色与刻纸有机的结合,形成既强烈对比又和谐和统一,鲜艳明丽不温不火的优美色彩效果。邯郸、丰宁一带的剪纸不同于蔚县和三河艺人卖艺经营的方式,仍保持着乡村妇女自剪自娱的创作状态,因此较少模式的束缚。尽管也是求工刻意,但更多了一些自由自在的生机。河北蔚县50年代出了个王老赏,一时成为河北剪纸的代表人物。他具有将一般画稿转换成剪、刻纸语言的能力,并完善了传统刻纸及染色的技法,使之成为可脱离民俗背景而独立欣赏的工艺品。三河赵景安老人祖传的一批刻纸花样,其内容有花卉鸟兽、鱼虫珍禽、山水树木、亭台楼阁、戏曲典故、甚至五谷杂粮、民俗生活,样式也多,有灯花、窗花、鞋靴花样、衣饰披肩、荷包坠带、枕头帕巾等。这些地地道道伴随传统民俗风习且曾深受庄户人喜爱的花样,曾随着卖花艺人走街串巷的脚步,传遍河北省内外的无数城镇和村庄。这些作品更能体现传统民间剪纸的语言魅力和民众审美情趣的普遍本色。

蔚县剪纸,相传已有两百年历史。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人,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蔚县剪纸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题材多取自戏曲人物,也有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吉祥形象。戏曲故事“刘海戏金蟾”造型活泼,人物生动,两眼炯炯有神。刘海戏金蟾 河北

黑龙江民间剪纸

多少年来,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形成了黑龙江的传统剪纸的鲜明特色。它多采用“剪影起花”(即阴刻)的方式剪出形象,再用松烟熏黑,在画面镂空处的背面衬以五彩纸片,具有白山黑水的东北雪域的、对比强烈、爽朗浓重的风格。这种形式非常适宜贴于墙面,而北疆天寒地冻,窗纸结满厚厚的雪霜,是不便于贴窗花的。由于套衬色的必要,这种剪纸的线条一般粗而且有力,形成的分割也比较整体,以便有充分的黑色线型的分量,压住斑斓色彩对形的干扰。

以山东为主闯关东而移去的内地人,也把各地的窗花剪纸带到黑龙江。她们的作品开始较为固执地坚持着关内汉族不同区域的传统剪制方法和审美趣味,这不仅影响到本地原有的风格,也把内地剪纸纹样的文化象征渗透入其中,生成异域文化的混血儿——阴阳并举、刚柔相济、粗中见细、艺术独秀的黑龙江剪纸。彩凤飞 黑龙江

吉林民间剪纸

从吉林通化地区近年来采集的大量满族民间剪纸表象来看,就可判定其所具有的地域民族原始性色彩。满地金 吉林

从题材方面说,不仅其中的熊、虎、鹿、及山花、参果、樵夫、牧人与林海雪原的生活密不可分,而且那些旗装马靴的“嬷嬷人”,正是满族祭奉祖先的古俗之物。“嬷嬷人”与黄河流域剪纸的“抓髻娃娃”同样,以对称的正面造型,展开四肢,显露着人的完善,替代着人的躯体去完成捍卫生命、娱乐神明的使命。不同于“抓髻娃娃”的是,“嬷嬷人”是可站立、可摆放的立体型剪纸,民间巧手运用折叠与剪镂结合的纸的语言特征,使薄片的材料具有一种体积感又有刀剪意味的造型样式。

在手法方面,吉林满族剪纸的特点便是充分利用材料技法语言的便利,其表现之一为多折叠的方法代替形象内部装饰的镂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是不似南方用专门剪花的小巧刀,他们用平常的大剪刀,不易勾来转去剪曲线,故多用直刀硬拐变的剪法,看来若闻铿锵之声,却显出一种金石的力度。“满地金”表现了几个人物抬着花轿,走在满是金子的地上,天上阳光灿烂,并有一只凤凰在飞翔的景象。

山西民间剪纸

山西的地理位置更易于接受八面来风。因此民间剪纸就绝不仅仅是老辣苦涩的远古艺术的因袭或传承。而是添了些许聪慧精明、灵透乖巧的酸甜味。这酸甜苦辣搅和在一起,酿成了剪纸艺术戏中有戏,颇耐品尝的余味。娃斗雄狮 山西

山西民间剪纸具有传承作品的纯粹性,黄河流域共有的“蛇盘兔”、“鹰逐兔”等主纹样自不待说,而其中的“一座山”是吕梁山区民间常剪的一种题材,它似乎向人们展现了一个人兽杂居时代的真实场景,又把天然之中的人类童年情境带到了我们面前。

浮山有“剪纸之乡”的美称。其剪纸遍布全县并流行于晋南一带。其形式有窗花、礼花等。最有特色的是十二个月“桥花”串连起来,用于儿童生日庆贺。浮山剪纸广泛用于生活中的服饰、枕头、兜肚、遮裙、钱包、鞋帽、手帕的刺绣底样,以及丧葬、祭礼、祈祷所需的纸幡、金银山、桥马人物、斗旗等。还用于农家门帘、桌围、椅搭、盖巾、被褥、花布的刷印和剪贴图案。“娃斗雄狮”在一张方形的构图中,几个娃娃在斗一个大雄狮,用粗犷的线条表现丰富的内容,构图也十分饱满,童趣十足。

安徽民间剪纸

安徽的民间剪纸较早地形成了行业性的艺人队伍,以其艺术商业的雏形状态替代了民众普遍的审美创造,基于劳动者集体审美意识的普遍水准,又依附于民间艺术的范畴。阜阳的程建礼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程建礼从小喜欢剪花,并跟祖母勤学,灵性极好,起初为村人义务剪花,后来把技艺作为谋生手段,挑起花担周游江湖,练出一身好手艺,口中唱着花歌,手中剪着妇女们点的花样。对于他来说,已不需要冥思苦想的经营构图,却要达到胸有成竹才开始动手。任何形状的纸片之中都已蕴藏着形象,只需要用手中的剪刀轻叩它的灵性之门。挂帘“鲤鱼跳龙门”内容丰富,构图完整,剪刻手法十分精细。挂帘花 安徽

湖南民间剪纸

在湖南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在过去,这可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用来作为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而职业的剪纸艺人则常常是男人,因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劳作并挣工钱。剪纸更多的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礼花“寿比南山”表现手法奇特,构思新颖,将花卉和文字混合,似花非花,似字非字。寿比南山 湖南

以苗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的剪纸主要用作刺绣底稿。苗族刺绣的多样性在于剪纸花样的丰富。苗族剪纸构图丰满,内容怪诞,刀法简洁有力,纹样细腻。由于在剪纸上要表达对刺绣工艺的要求,如在针法上的提示,常常剪后要再以针刺出点组成的虚线或以剪破不剪空的方法示意。这些手法使剪纸粗中有细耐人寻味。

湖北民间剪纸

孝感的妇女有正月十五唱“请七歌”的习俗,向“七女星”讨巧:“正月正,麦草青,我请七姐看花灯,教我心灵剪牡丹,教我手巧绣凤凰,杀白猪,宰白羊,年年接你七姑娘,”讨巧其实只是表达女子寻求灵感的心愿,要手艺精,当然还需勤学苦练了。而巧手的女子,独享社会刮目相看的殊荣。围涎花 湖北

在房县,时兴过一种带字的花样,作为送给亲朋好友的礼品花。这些花样上的诗句往往是求花的乡亲随口吟出,剪花的巧女便把它剪在各种形的剪纸上。

刻纸在湖北叫“雕花”,武汉、鄂城等地都有数以百计的雕花匠,并且在清末民初建立有剪纸的行会组织,这在全国是少见的现象。与全国各地的工匠艺人一样,他们以高超的技艺迎合各种不同的审美要求,而个人的情感只能在雕花刀缝间深深地潜藏。“围涎花”是作为孩子的围兜而设计的花样,用虎的形象作为题材,表达长辈对孩子的一种祝福。

江苏民间剪纸

南京的剪纸,据史载明代已流行于民间。其中以喜花和斗香花著称于世。旧时,南京人婚嫁喜庆,都在箱、柜、被、枕等嫁妆上缀以用大红纸剪的各种喜花。其图案题材则根据需要和特定的剪纸外形,填满花叶等吉祥纹样。可谓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巧极富特色。斗香花的题材则有戏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吉祥纹样、花卉等。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红、桃红、绿、蓝、桔黄、淡黄、黑等七色蜡光纸组成,有十分强烈的效果。南京剪纸除斗香花和门笺是刀刻外,多数喜花是用剪刀剪成。

扬州是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隋唐时期,人们就把剪纸作为一种乐趣,点缀和美化生活。在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立春之日,民间剪纸为花,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相观以为乐。清代扬州,江淮盐业的发展,带来了城市的繁荣。盐商巨贾固然生活奢靡,市井民家也还讲究穿戴。居室之内大至门帘帐沿、被服枕套,小至镜袱香囊、绢帕笔袋,都以绣花为美。至于结婚做寿、年节喜庆,所用绣品花样更多。这些绣品以剪纸为底样。剪纸艺人用一把剪刀,几张素纸,凭着心灵手巧,剪出生动活泼、寓意吉祥的各式花样,因而扬州城内以剪纸为生的民间艺人颇多。

江苏南北清末民初剪纸艺人已遍及城乡,竞争意识逐渐扩张,而张永寿是最显山露水的一位,他代表着市井阶层的审美趣味,剪纸俗中略带雅气。细巧玲珑,惟妙惟肖,深得崇尚诗书的江南人的喜爱。

苏北农村的剪纸风格与之有较大的差别。她们的剪花描云也许更多的是平衡自身的精神与现实生活的倾斜,因而作品的剪制过程全部随着自己的意愿。邳县民间剪纸是苏北乡村剪纸的典型,传承与延伸着剪纸的技艺使民间剪纸在邳县人们的巧手中活灵活现。它遵循传统却有旺盛的生机,表现新的生活又不模拟现实的表面。鞋底花是人们用来做鞋底的花样,这幅“福满地”在这小小的鞋底上,安排了鸳鸯、莲花、莲蓬、莲藕、佛手、柿子,还有一串铜钱,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鞋底花 江苏

浙江民间剪纸

《武林梵志》载五代时“吴越践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描绘了吴越故地上曾出现的一个宏大剪纸景观。凤嬉牡丹 浙江

民间剪纸传统在乡土之中延续传承经久不衰。1953年以前,调查者曾记述:“浙江省的窗花剪纸各地都有,以金华地区的永康、浦江、盘安,温州地区的乐清、平阳等地较多,风格各有不同,用途亦各异。”鼠吃葡萄 福建

从所采集的品种看来,金华地区多为窗花和灯花,乐清的细纹刻纸主要用于装饰龙盘灯,平阳一带送礼时放在礼物上的“圈盆花”最有特色。其次,各地均有用以作衣裙、鞋帽的乡花样。而戏曲故事则是永康一带的拿手好活儿。剪花的样子多是女子做姑娘时攒下的老辈儿花样;另有一部分是画佛像的民间匠人所为,再经由手艺高的巧手剪制。有的巧手当然也可以自己出样自己剪,甚至看完戏之后就能剪出成套的戏文。“凤栖牡丹”吸收了中国画的构图,主题突出,造型优美,剪刻十分精细。

云南民间剪纸

云南寺庙中的神幔、神树及旗幡上的剪纸或刻纸,多为信徒们敬神拜佛的贡献之物。其题材样式包括有云南地方特色的大象、牛羊、佛塔、衣裤、器皿、人物、花鸟及吉祥的图案等。造型简略单纯,有一种原始稚拙的意味。神幔如北方民间的挂帘剪纸,但都很大。常常是多张纸贴接在一起。折叠刻出重复的图案。具有神秘的宗教气息。胸襟花“梁祝化蝶”用阴刻的手法表现花鸟丛中的一对情侣,恩恩爱爱。梁祝化蝶胸襟花 云南

贵州民间剪纸

谁都知晓贵州苗族的衣衫上有五彩溢香的美丽刺绣。但谁知道那千针万线密密匝匝的花朵底下,都有一张好看的剪纸?而会绣衣的苗女们,哪个闺房中会没有存放的花样?

苗族古歌《迁徙》一段中唱道:“姑姑叫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可见剪花刺绣对苗人生活的重要。

贵州苗族剪纸主体纹样的动物中,有龙、吉玉鸟、蝴蝶、鱼等,人物有央公央婆、蝴蝶妈妈、苗族英雄。另外,太极阴阳鱼、枫树及苗楼建筑也常常出现在画里。

施洞型的剪纸确定外轮廓之后,在形体的内部破刀剪出随势而走的涡状线或齿状线。而台拱型的剪纸则以镇扎眼成虚线状。老鼠娶亲 贵州施洞剪纸造型粗犷,而台拱剪纸更趋秀丽。

苗族的剪纸,以衣袖花、围腰花、帽花等刺绣底样为多。其图案题材虽也有龙凤、牡丹等,但与汉族的花样风格大异。尤其是衣袖花以针刺手法,更使人感到有粗中见细的特色。“老鼠娶亲”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一群老鼠抬花轿娶亲的热闹场面,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广东民间剪纸

西厢记 广东

广东佛山的民间剪纸,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由于其剪纸制作方法采用了剪、刻、凿、印、写、衬等,在种类上便可分纯色剪纸、铜衬料、铜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时很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尤以铜写料最具特色,溶汇了绘、刻、写的技法,使作品苍劲古拙、金碧辉煌。佛山剪纸在一百多年前也用作建筑、家具雕刻的底稿,后又用于室内装饰。贴在门楣、柱枋上,也用于作祭礼、扎作、花钱、爆竹等的装饰。窗花《西厢记》表现戏曲故事中最精彩的一幕,三个人物主次分明,表情各不相同,有很好的舞台效果。

陕西民间剪纸

喜花喜开莲门

陕西省延安北部安塞一带流传的剪纸,其形式很多,有窗花、门画、炕围花、挂帘花、窑顶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围肚花等等。内容分几种,一是用于春节美化环境的,吉祥如意的题材很多,如飞禽、花草、牛羊猪狗、狮子老虎等,二是用于婚娶装饰洞房的,多石榴牡丹、成双鸟禽等;三是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底样的,多双石榴、双桃、虎娃等图案:四是用于迷信礼仪的,有财神爷、灶王爷,还有用作招魂的纸人等。喜花“喜开莲花”是对青年人结婚的祝福,祝福他们恩爱幸福,早生贵子。

甘肃民间剪纸

龙宫墙花 甘肃

甘肃省庆阳、平凉两个地区流传的剪纸。陇东剪纸历史久远,风格粗犷夸张;东部的正宁、宁县、合水、庆阳、华池、环县等地剪纸较为古朴雅拙;中部西峰、镇原一带风格秀丽工整;西部泾河上游的平凉、泾川、崇信、华亭、庄浪一带风格较为简洁明快。题材上多飞禽走兽、民间故事、戏曲人物、四季花卉等。就其形式看有门花、炕窑花、窑顶花、箱柜花、粮囤花、灯笼花、喜花、吊帘花、礼花、寿花和刺绣用的底样等。墙花“龙宫”除剪刻了精细的建筑外,还有很多龙、狮和人物,场面壮观,准确地表达了一种皇宫之气。

二、民间皮影艺术

民间皮影的历史

我国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的一种综合性民俗艺术。

关于影戏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说源于汉武帝时,内容多为有关汉武帝思念爱姬的事,《史记》及班固写的《汉武故事》等亦有所记述,但依据不够充分。更多的专家认为影戏形成是汲取道士方士“弄影还魂术”,以及佛教寺院中盛行的“俗讲”、“变文”的影像配以说、唱、乐的形式,以传奇文为剧本而形成的一种民间综合艺术,形成时间大约在唐代开元、天宝以后。有专家认为影戏发源于唐代的西安。西安为我国汉唐故都,文化艺术十分繁荣,从影戏在西安的风行情况看,影戏在此发端之说不无道理。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影戏的“第一繁荣期”。宋代皮影戏已在中国城市中普及,影人雕刻已从素纸雕镞发展成刻皮设色。元明以后,影戏盛行不衰。明·翟佑曾写诗描述:“南瓦新开影戏场,堂明灯烛照兴亡,看看弄到乌江渡,犹把英雄说霸王。”当时影戏种类繁多,按质料分类为手影戏、纸影戏和皮影戏三类。手影戏即凭借十指和手掌的影子做出各种形态并表演,是最原始的影戏。纸影则以“素纸雕刻”而成,但不能着色,并且容易损坏。纸影是皮影的雏形,为皮影戏的开创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皮影戏以羊皮制成,既透明又易着色,并且经久耐用。宋代一个影戏班所演十七代历史故事的各类角色人物影偶、道具,多达1200头,令人惊叹。清代

陕西皮影

“番女丫环”

宋代皮影雕刻已成为专门的行业。在艺术表现上形成了皮影人物造型原则:“公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就这样利用平面的影像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以辨善恶、分美丑、寓褒贬,用线条和空白的疏密变化,对眉、眼、鼻、嘴进行大胆夸张,以突出效果。

元明以后,皮影流布于全国各地,呈现出不同的流派与地方特色。清代影戏达到鼎盛,全国各地的城市乡镇都有专业或业余的班社演出,它深受上至帝后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等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如清代陕西皮影“番女丫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俗逐步改变和更新,民间皮影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作为祖国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加以保护。现有关方面已把它作为旅游资源开发,让现代人更多地了解和欣赏皮影。如浙江乌镇的旅游节目——皮影折子戏表演。陕西皮影

陕西是中国皮影的发祥地,皮影艺术普及、成熟。陕西皮影工艺严谨、制作精美,有成套的雕刻技法。如陕西礼泉皮影“火狮子”,色彩丰富,造型威武。陕西皮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许多分支,并影响其他地区。其造型风格分东路和西路。东路皮影造型夸张大胆、小巧精致,一般高约33厘米,11个关节,头与身躯的比例为1∶5,突出脸部的表现,使之性格鲜明。生、旦角色皆鼻尖口小,并用朱红点缀若有若无,女性形象极尽妩媚之态。陕西大荔皮影“蝴蝶椅雪花妖旦”,夸张了其高额头、直鼻梁、樱桃口,衣裤以细腻的雪花纹等具有代表性的图案装饰,华丽异常。

陕西皮影造型非常重视观赏性,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有势有韵;整体造型以镂空为主,适当留实,做到繁简相宜,虚实相生;繁丽而不冗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美,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成为完美的艺术整体。

唐山皮影

唐山皮影“旦角”

唐山皮影始于金统治时期,是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把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