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影视:打造多屏时代的影视生态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00:09:47

点击下载

作者:尤解平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互联网+影视:打造多屏时代的影视生态圈

互联网+影视:打造多屏时代的影视生态圈试读:

前言

随着三网融合、多屏合一时代的到来,中国影视行业的产业链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比如:影视内容制作方面,互联网打破了影视创作的“资源屏障”,扩充了影视的发展空间;影视营销方面,传统影视营销的“三大法宝”——电视广告、预告片和海报的角色正在逐渐减弱,而能够融合大数据、社交媒体、粉丝经济的互联网营销则更加风生水起。

尤其在2015年两会以后,“互联网+”便不再是一个新鲜词汇,其与各个行业的链接已经逐渐深入,而“互联网+”与影视产业的跨界与融合正在不断加速,影视开发、项目投资、生态构建等方面已经全面凸显“互联网+影视”的特征。“互联网+”与影视的链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巨头与视频网站龙头重拳出击影视

2014年,被称为是中国的“互联网电影元年”,这一年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快了在影视行业的布局,优酷土豆、搜狐视频、乐视等视频龙头也频频有大手笔动作。

阿里巴巴

2014年,阿里在影视行业的动作幅度无疑是最大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步:收购文化中国,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分支——“阿里影业”;与好莱坞著名影视制作公司狮门影业建立战略合作;入股国内两大传媒集团——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注资视频网站优酷土豆;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打造淘宝电影票。

百度

与视频网站爱奇艺进行资本融合;联手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民营影视企业之一——华策影视;与小米建立战略合作;打造百度糯米电影票。

腾讯

虽然在三大巨头当中,腾讯布局影视产业的时间稍晚,但腾讯不仅同样获得了强大的合作伙伴——华谊兄弟,而且借助自己的微信平台推出微信电影票,更是在移动端抢尽了风头。

视频网站

优酷土豆成立“合一影业”,并与小米和阿里建立战略合作;搜狐视频入股韩国Keyeast公司,与其达成合作;乐视成功获得3.4亿元融资后,推出乐视手机,打造多屏联动的智能生态圈。

实际上,近两年电影业的发展浪潮究竟有多大,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也会有所感触。比如,《范冰冰赵薇深交所同台敲钟》《赵薇堪称“娱乐圈的巴菲特”》《娘娘孙俪梦碎A股 2亿身价成泡影》等看似娱乐新闻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都是影视资本的暗潮涌动。

2)视频网站参与影视制作,网络自制剧受青睐

对影视行业来说,2014年的意义绝对非凡,这一年除了是“互联网电影元年”外,也是“网络自制剧”元年。

由于内容版权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购买内容版权需要的资本也“水涨船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多个视频网站开始将精力转向网络自制剧。网络自制剧不仅需要的成本更低、更易操作、避免了版权的争夺,而且更能顺应移动互联时代观众的需求。

2014年,几乎各大视频网站都形成了自己的自制节目体系,其中涵盖了微电影、网络剧、科普节目、访谈节目、脱口秀、娱乐播报等多种形式。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4年,各大视频网站的自制节目共143档、自制剧共55部。

当然,仅仅实现“自给自足”并不是视频网站发展的终点,随着积累的演员、观众等资源越来越多,视频网站还应该“反哺”电视台。实际上,这样的“反哺”某些视频网站已经开始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4)8.72亿移动互联网用户体现出影视行业的巨大潜力

分析BAT在影视行业的布局,会发现它们不仅已经成立了各自的电影分支(“百度影业”、“阿里影业”、“腾讯电影+”),而且已经渗透进了影视的全产业链当中。

那么,影视行业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力呢?

2012年某机构曾预测:2015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能够超过8亿。实际上,工信部2014年7月公布的数据就显示:仅移动端,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目就已经达到了8.72亿。

而根据艺恩咨询所做的《2014年中国网络自制内容白皮书》: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移动设备上网是为了看视频的占比高达84%。同时,调查显示:使用移动设备观看视频的用户,大多为喜欢社交的人,他们经常会将观看的内容和心得与朋友分享;而且,他们更容易受视频当中广告的影响,表示会因为其中的广告产生购买欲的用户比例高达64%。

因此,8.72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背后体现的是影视行业的巨大潜力,以及由影视节目而衍生的巨大利益。

5)“互联网+”,已经渗入影视行业的全产业链

互联网+影视,体现的是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基因在影视产业的渗透,比如:

点对点营销。提到互联网思维,就不得不提到大数据。自从有了大数据,对受众的分析就更加容易而且精确。通过大数据,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偶像剧的受众多为90后、脱口秀的受众多为80后、纪录片的受众往往收入更高、喜剧的受众更为宽泛,还可以了解到用户在21点之前使用电脑和电视更多,而21点之后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更多……更准确的受众分析,也就意味着更具有针对性的点对点营销。

以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为中心的粉丝经济。《左耳》《同桌的你》《小时代》《何以笙箫默》《甄嬛传》等影视节目的备受追捧,均主要是由于一个作品的故事、其中的角色或相关联的其他事物都有可能获得大量用户的喜爱,能够带动粉丝经济的发展。

互动和分享。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影视产业诞生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影视众筹和弹幕。电影《十万个冷笑话》,其背后的“微投资人”高达5000个,《小时代3》等4部电影在阿里“娱乐宝”上线仅4天时间就筹集到了7300万元;而弹幕则能让观众有一种互动和分享的快乐。

在前几年还被认为是夕阳产业的影视,与“互联网+”链接后已经焕发出了巨大的生命力。2014年,中国电影的总票房达到了296亿元,中国已经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票仓。未来,传统影视业将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推动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构建一个全新的影视生态圈!Part 1互联网+影视:“互联网+”时代,重构中国影视产业格局互联网+影视:“互联网+”如何重构中国影视产业格局?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传统应用和服务正逐渐被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全面拥抱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与创新,既是创新2.0时代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也是传统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发展机遇!

近年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经济与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传统集市”诞生了淘宝等电商平台;“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诞生了京东等自营电商;“互联网+传统银行”诞生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互联网+传统婚介”诞生了世纪佳缘等婚恋网站;“互联网+传统交通”诞生了快的、滴滴、Uber等打车App……图:“互联网+”行动计划

那么,“互联网+影视”将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呢?毫无悬念,互联网与传统娱乐产业的跨界与融合正在不断加速: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紧锣密鼓地布局影视业,而传统影视业将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推动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在未来数年中,在影视开发、项目投资、生态构建等方面将全面凸显“互联网+影视”的特征。

在2015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上,互联网公司通过参股影视公司、建立网络与影院同步上映的机制,达成进一步的合作。

小米与华策影视成为了战略合作伙伴,华策影视开发的“华剧场”全部开放给小米科技,全面落地小米平台,拓展广告延伸、付费点播、衍生品电商等创新商业模式;爱奇艺、优酷土豆纷纷成立了各自的影业公司;爱奇艺与导演王晶成功牵手,后者的新作品将在爱奇艺旗下视频网站和院线同步上线;星皓娱乐出品的电影《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则通过与手游公司跨界合作获得5000万元收入……

随着互联网与影视的进一步融合,未来,影视业一定会催生出新的艺术形式和商业模式,重塑影视娱乐产业格局。

播放终端革命:移动互联改变电影发行渠道

互联网对影视产业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播放终端掀起的革命。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已经迈入了移动互联时代,影视播放终端也逐渐从银幕、电视屏幕逐渐向手机、平板电脑屏幕转移,相应的,影视企业也在努力进军移动互联市场。

在相继推出了超级电视、乐视盒子等智能硬件设备之后,2015年,互联网影视公司乐视又推出了乐视超级手机,在运营模式、定价模式和商业模式上全面打造移动互联生态;传统影视公司华策集团通过与小米的合作落地移动互联网市场,其自主开发的 “华剧场”将在小米手机、小米平板、小米电视等智能终端同步上线,拓展移动互联商业模式。

因为流量问题,手机看电影似乎是一个难以普及的行为,但是公开数据表明很多用户都已经养成了手机看电影的习惯,播放终端走向手机屏幕已经是不容更改的趋势。

在影视内容服务商需要服务的电影院、电视、平板、手机和PC五个终端中,PC端所占的比重已经逐年下降,手机端地位扶摇直上,并且仍然保持着很高的增长速度。优酷土豆的业务数据显示,手机端消费的流量占到了全部流量的三分之二,手机端收入在所有渠道收入总和中占据35%~40%的份额,而在2013年移动端收入占比仅为3%。

创作方式革命:互联网思维将影响影视创作

互联网公司的大举入侵,除了雄厚的资本之外还给影视行业带来了新鲜的思维模式,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将极大的影响到影视创作模式。

早在2004年,影视娱乐巨头华谊兄弟在拍摄电影《天下无贼》时就曾与电商平台淘宝网展开深度合作,除了宣传推广之外,双方的合作还覆盖了影视副产品开发和网络增值业务,《天下无贼》拍摄过程中用到的各种道具都在淘宝拍卖出了高价,刘德华的皮裤被炒到了20000元。

近年来,随着阿里、腾讯大手笔入股华谊,华谊的影视业务与互联网的融合更加深入,除了影视公司之外,一些知名导演也开始寻求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机会,张艺谋以3年2亿元的天价高调签约乐视影业,导演徐克也与乐视达成合作,阿里影业获得了周星驰、王家卫、陈可辛等知名导演的电影投资优先权,王晶牵手爱奇艺影业,双方将合作推出6部重量级影片。

大导演们纷纷拥抱互联网,一方面是因为看好互联网电影市场,同时也是由于双方彼此的认可。传统电影市场单靠票房收入支撑,而互联网市场拥有更多元的盈利方式,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对触电的互联网企业而言,直接与影视创作者合作可能催生更丰富的娱乐形态,比如互联网视频诞生后催生的微电影等。图:“互联网+影视”重塑影视业格局

商业模式革命:付费观看将成主要营收模式

除了播放终端和创作方式之外,互联网对影视行业的影响还表现在商业模式的转变。

传统影视市场,电影放映的终端在电影院大银幕,营销推广依靠电视节目和线下发布会,盈利主要依靠票房收入;现在电影放映的终端虽然仍以影院为主,但是网络院线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营销渠道和口碑传播渠道都转移到了互联网新媒体,随着互联网用户对会员付费模式的进一步接受,网络院线盈利也将得到大幅度发展,王晶导演与爱奇艺影业的合作电影就将在网络院线与实体院线同步上映。

华策影视与小米的合作,也是通过“华剧场”在小米终端的落地,对广告延伸、付费点播、衍生品电商等新型商业模式的探索,希望借助于内容与渠道的深度融合,将传统的内容售卖模式转向灵活长久的内容分成模式,探索影视内容价值的进一步挖掘。

互联网与影视业的融合为后者的盈利模式打开了新思路。2014年取得10亿票房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在2015年开始了续集《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的拍摄,虽然电影还没有拍摄完成,但是其出品方星皓娱乐公司已经通过与手游公司的合作大赚了5000万元,该影片改变的网页游戏和手机游戏将在不久后上线。通过类似的合作,电影产业的生态链将被大大拉长。

互联网+大数据+IP:“互联网+”时代的影视新模式

近年来,频频有知识产品(IP)电影票房大卖的新闻见诸报端,仅2014年一年,就有《小时代》、《智取威虎山》、《老男孩》、《同桌的你》、《十万个冷笑话》、《匆匆那年》等一众知识产权电影集体爆发,取得了人人羡慕的高票房。2015年,这股IP热潮愈演愈烈,仅五一档期就有《左耳》、《万物生长》、《何以笙箫默》、《女神跟我走》等又一批IP电影集体爆发。

从2013年第一部《小时代》电影上线开始,IP电影热潮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内,电影市场已经呈现出了IP电影大爆炸的态势,IP项目成为电影投资的首要目标。同时,由于IP与互联网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互联网公司向影视业的集体进军进一步激发了IP电影的投资热潮。

然而,IP项目若是要长久的发展,必然要形成一种长线经营、全局发力的经营理念,而现在的IP项目开发则呈现出太多的混乱,撞车、跟风比比皆是,IP电影沦为快速圈钱的工具。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数据价值认知的不断加深,大数据分析在影视行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用户需求和用户的真实偏好,根据分析结果来定制影视作品的基础方向,这样有的放矢,拍出来的电影就更容易获得成功,从而大大降低了影视业融资风险。

在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引导下,影视行业通过与互联网的对接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剧本、演员、导演的选择到后期宣传、营销方案的制定,全都能够围绕用户喜好来决定,整部电影可以完全为用户量身定做。

对于这种模式,业内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影视业专家认为,“互联网+电影”指的是两个行业的有机融合,共同进化,并不是两个行业简单的叠加,至于具体如何融合,如何进化,则是整个行业应该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一切以观众喜好为主,完全迎合的观众的做法并非良策。“互联网+电影”具体应该如何操作,二者怎样才能有机融合?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了多方尝试,其中以阿里“娱乐宝”为代表的互联网众筹模式已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4年3月,阿里数字娱乐事业群发布了一款新的增值服务产品“娱乐宝”,用户购买娱乐宝产品即可投资阿里旗下的影视剧项目,享受投资收益的同时,还有机会获得剧组探班、明星见面会等娱乐权益。“娱乐宝”的出台改变了影视业传统的融资模式,大大降低了影视业的投资门槛,使普通观众变身为电影投资者,更多的参与到电影制作中来,同时大大增强了用户度影片的关注度。从早期内容的创作到拍摄前的融资和电影宣传,互联网金融将给整个影视产业链产生重要的影响,带来众多的改变。

互联网与电影的融合,为电影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也给电影行业带来不断的创新与变革,未来,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电影行业将在项目融资与开发、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进行新的变革,更注重线上与线下院线的互动、电影项目与用户间的融合。跨界VS融合:互联网公司布局电影产业背后的商业逻辑

继互联网公司改造了零售、打车、媒体等传统产业之后,2014年,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又纷纷涌入电影行业,阿里与百度旗下的视频网站爱奇艺各自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 阿里推出的娱乐宝颠覆了电影产业的融资模式,与腾讯一起入股华谊,并列成为华谊的第二大股东,腾讯还推出了以优质IP为核心的影视业务平台,并且与乐视一样荣升电影出品方头衔……图:互联网公司纷纷布局电影业

互联网公司对于电影行业的渗透,除了传统的投资、并购等方式之外,更多的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深入参与进电影的融资、制作、营销等各个环节中来,互联网公司对电影行业并没有表现出颠覆性的影响,而是润物无声地悄悄改变着电影行业的面貌,很多敏感的电影人已经发现了互联网公司的企图,开始担心整个行业沦为互联网公司的领地。

互联网公司进驻电影业的内在逻辑

最早在2012年,百度就萌发了进驻电影业的想法。当时,百度旗下影视平台爱奇艺就与慈文影视等多家优秀的影视内容出品商合作开启了“分甘同味计划”,通过这种清晰的商业模式推动互联网内容出品产业健康发展,引领网络视频行业进入内容专业化时代,搭建电影行业的“网络院线”。

2014年3月,爱奇艺启动了“网络大电影”计划,打造“网络大电影”网络播放平台、投融资平台和青年导演成长平台,为专业的内容制作者提供强大的支持,帮助他们进行融资、发行与推广,扶持青年导演从网络院线走向线下实体院线,同时为观众提供更新更好的影视内容。到2014年12月,该计划已经成功上线网络大电影300余部,创下票房5000多万。

2014年7月,爱奇艺创建了独立电影公司“爱奇艺影业”,同时推出“爱7.1电影大计划”,计划于一年时间内推出7部国产电影、1部好莱坞电影。爱奇艺影业的推出,并不是为了颠覆传统电影行业,而是希望借助公司的互联网优势,利用众筹、大数据技术、网络推广和电影衍生品等方式帮助电影实现更多的价值。

与此同时,爱奇艺影业还将与百度旗下其他资源合作,对电影产业链各环节进行改造,打通电影众筹、电影票线上销售、衍生品开发及线上销售、电影版权运作等电影行业完整的OTO产业链。比如通过电影项目的众筹和电影票在线预售,来降低该电影的投资风险以及版权成本,同时为该电影吸引到最早的一批粉丝。

除了电影票、电影版权、电影衍生品及相关服务之外,互联网公司还能够从电影中挖掘出更多的价值,比如大数据价值。一部票房好的电影能够带来海量的数据流量,这些数据中又可以挖掘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影也要被颠覆吗?

我国的电影行业正处于蓬勃的发展之中,近年来电影市场票房逐年攀升,2010年全国内地总票房达到101亿,三年后这个数字翻了一番,增长至217亿,2014年票房再创新高,将近300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总额高达161.55亿元,在总票房中占据一多半的比例。

1)电影的“大”屏

电影与电视等传统媒体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它的大屏幕,人们之所以会买票去电影院里看电影,而不是在视频网站上看同样的内容,很大的原因就在于电影院的那块大屏。电脑屏幕、电视屏幕与电影院大屏,虽然都可以显示同样的电影内容,但是屏幕尺寸的改变给人们带来的观影感受有本质上的不同。

屏幕的规格和品质已经成为判定电影院水平的重要标准,长期以来,各大电影院线一直致力于屏幕的发展,成为推动屏幕显示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以及实践技术创新的活跃力量,在屏幕显示水平方面,电影院一直走在其他行业的前面。图:2007年—2014年中国电影的票房和银幕数

2013年,全世界总共拥有银幕数量13万块,其中包含超过10万块的数字银幕,3D银幕数量也突破了6万块,到2014年数字银幕增长至将近13万块,在所有银幕中占据的比例高达90%,也就是说,全世界平均每10块银幕中,就有9块是数字银幕。胶片电影彻底沦为历史,电影行业大踏步迈入了数字时代,通过超大的银幕尺寸、超高的帧率以及超强的音效等数字技术的应用,给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

2)电影的商业模式会被改变吗?

电影是一种典型的体验经济,通过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观影体验来赚取利润,无论是电影票销售带来的票房收入,各种形式的广告收入,衍生品销售收入,版权收入,甚至卖爆米花等零食带来的产品销售收入,都是基于为观众提供的观影体验来实现的。如果观众对体验不满意,那么各种类型的收入都不会高。

电影是一种体验经济,而互联网是一种典型的注意力经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互联网根本无法撼动电影的商业模式,因为互联网没有那块大屏,无法带给观众震撼的观影体验,所以重视体验的观众会继续到电影院买票看电影。依靠电影院的大屏幕,电影院与视频网站形成了差异化竞争的局面。

3)哪些会被改变?

尽管互联网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电影的商业模式,但是也会对电影产业链的某些环节造成很大的影响,影响最大的当属营销、广告和发行环节。

移动互联和社交平台的兴起,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电影营销模式,以产品为导向的传统4P营销理论已不再适用,电影营销开始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4I原则,即趣味原则、利益原则、互动原则、和个性原则。营销操作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电影宣传,而是发展为全面的营销,有的电影花费在营销环节的成本甚至与电影制作成本不相上下,也有的电影为了吸引关注甚至不惜炒作负面新闻。

互联网时代,广告的投放与植入模式更加丰富,广告植入也变得更普遍,有的电影甚至会因为植入广告太多而饱受争议,当然,通过这种方式发行方得到的广告收入也越来越多,比如冯小刚导演的2014年贺岁电影《私人订制》,单凭植入广告就有八千万元入账,放映之前就成功收回了制作成本。

在电影发行方面,以视频网站和付费电视频道为代表的第三方内容服务商,通常会选择与电影制作公司合作,或者向它们购买版权,然后绕开电信运营商直接向用户提供观影服务,用户只需要向这些服务商支付5元钱,就可以在电脑或者电视上观看一部正版电影。这种模式最早开始于2003年,当时华纳、索尼等几家电影制作行业的大佬共同支持的网络电影租赁网站Cinemanow,最早开通了电影付费下载服务。

为传统电影打工是一种“营销战略”

互联网公司的涉足在传统电影行业引发了一小股恐慌,有些电影公司担心电影行业会被互联网颠覆,有趣的是,主动进军电影行业的互联网公司全都保持了相当谦虚的态度,纷纷表示自己只是为传统电影打工的。

爱奇艺影业声称公司只想为电影行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阿里表示要帮助电影内容制作单位发展,为电影行业开创新的商业模式,腾讯也展现出了与传统影业共创未来的姿态,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笔者看来,互联网公司表现出来的这种谦虚态度有点言不由衷,笔者更倾向于相信这只是为了让传统电影公司更容易接受自己的一种营销策略。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积极布局电影市场,绝不是为了学雷锋做好事,而是秉持其一贯的目的,即争夺流量,所以互联网影视行业的生态链将围绕流量这一核心来构建。

互联网公司对流量的需求是无穷的,而电影产业的资源毕竟有限,不同公司之间的流量争夺必然会更加激烈,长此以往,二者之间的矛盾很可能会导致很多严重的问题产生,比如电影伦理和艺术创作方面的问题。电影人只有专注于艺术创作,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才能避免类似的问题,毕竟互联网只能作用于营销环节,在创作环节全靠创作人自身的水平。

互联网公司的思维核心是流量导入,而电影恰好是一个强大的流量入口,在电影与观众之间借助票房联系起来,尤其是那些卖座的电影,每一部都可以带来海量的流量,变身为互联网公司的海量流量入口。因为互联网公司与传统电影公司思维方式不同,所以二者的商业模式也不相同,前者从流量中挖掘数据价值,电影产业链、电影生态的打造全部围绕流量进行,后者主要依靠电影票房盈利。

互联网公司拥抱电影行业已成确定趋势

近年来我国电影行业迈入蓬勃发展时期,电影票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12年全国票房收入170亿,随后两年增长至217亿和296.39亿,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同时,国家相继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通过下放审批权限、降低行业门槛以及推进市场化进程,为电影产业的继续发展保驾护航。

互联网行业当然也发现了这一迅速增长的市场,自2014年开始,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大量涌入电影行业,或者成立了自己的影业公司,或者对传统电影公司进行投资、并购,互联网公司拥抱电影行业已成确定趋势,未来,互联网公司的介入将拉开流量争夺大战的序幕,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公司进入电影行业,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电影市场新格局。颠覆VS重构:揭秘2015年“互联网+电影”模式新玩法

2014年,BAT带领下的一众互联网企业以谦虚的态度和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全线进军电影行业,为这个古老的行业注入很多新鲜的思想,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分析等创新的操作方式正悄悄改变着电影行业的游戏规则和流程。

近年来我国电影行业确实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到2014年全国电影票房已经将近300亿,然而与动辄市值千亿美金的互联网公司相比,电影行业实在没什么看头,然而这样一个规模不大的行业,为何能吸引互联网巨头纷纷涌入呢?

宏观政策VS顶层设计:降低行业门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

若要理解电影行业对互联网公司的吸引力,就不得不提高信息产业的发展。二十世纪就是年代中期,美国政府曾试图从法制上对信息产业进行重新调整和规划,首先修正了通信法案,将盘踞在通信领域半个多世纪的诸多壁垒全部打破,允许各类通信运营商自由竞争,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相互融合。

随后,美国联合北美其他国家统一了信息产业标准,对信息产业进行了重新定义,只要是将信息转变为商品的行业都被纳入信息产业范围,具体包括出版、影视等生产和发行信息的行业,电信、广播电视等为前者提供数据或通信媒介的行业,以及互联网这类处理数据的行业。

这一系列的动作之后,美国信息产业焕发了勃勃生机,随后美国又放松了对并企业并购的管制,直接导致了信息产业中的传媒行业集体投身并购热潮,1996年一年时间内,仅规模在500万以上的并购,传媒行业就发生了258宗之多,最大的两笔并购交易总额更是高达256亿美元。

迪斯尼、时代华纳、维亚康姆等美国传媒巨头就诞生于这轮并购风潮,而且时至今日,这些公司仍然保持着传媒行业的巨头地位,掌控着美国以及全球传媒市场的主控权。到2001年,美国最大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交易金额高达1862亿美元,刷新了全球并购交易规模记录。

美国信息产业正是经历了90年代的改革、并购之后,才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如今我国信息产业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信息产业函待重新整合。

1)信息产业大整合是促成互联网企业跨界的主因

步入信息社会,经济的发展受信息产业的掌控,政府不得不出台相关政策来扶持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信息产业要发展,就意味着需要通过并购来扩大规模,实现规模效应,一方面能够更好的进行资源配置,一方面也能淘汰过剩的产能。2013年以来,政府机构已经出台了四项利好政策加快信息产业整合:

第一条是工信部以及其它12个部委在2013年1月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并购重组,继续扩大规模,争取到2015年信息行业的骨干企业能够实现1000亿元以上的销售规模,培养一批销售额超过5000亿元的骨干企业。

七个月后,国务院紧接着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意见中将信息产业整合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并且提出了“信息消费”的概念,以此定义整个产业的市场化特征,还提出了详细的步骤用于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第三条政策是2014年2月发布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由中央改革小组审议通过,该方案中提出了这一年的工作重点包括推进传媒业的管理改革,也就是说,传媒公司可以采用特定的方式吸收民间资本。

一个月之后,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更详细的阐明了信息产业的政策调整方向,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该领域,鼓励国有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模式。

有了政策的支持,民营资本开始在信息产业迅速活跃起来,掀起了一股并购风潮,其中又以互联网行业最为积极。未来,随着政策细节的进一步明朗以及更多的利好政策刺激,互联网企业还将发起更多的并购案例,以打造规模化企业运营,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图:中国广义互联网行业并购市场发展趋势

2)政策继续放开前,先占领电影业是互联网资本的唯一选择

虽然以民营资本已经进入了一部分信息产业领域,但是在以电信和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基础通信领域,民营资本准入的政策仍没有放开,从总体上来看,以民营资本为主的互联网企业在信息产业并购中仍然受到诸多约束。

2003年,国家曾经尝试过向民营资本开放电视和广播电台的部分频道,当时浙江影视频道和贵州电视台的数个频道,以及旅游卫视、青海卫视、内蒙古卫视、南京电视台的部分频道,都曾有民营资本加入,但是这样的情形只维持了不到两年就被新的政策打破,民营资本曾经入主的股份也被国有资产全部收回,电视广播领域再次向民营资本关紧了大门,从此之后再也没有打开。

基础通讯领域无法进入,那么整个信息产业中,互联网企业可以进驻哪些领域?内容产业就成了互联网企业为数不多的选择。内容产业就是指经营知识版权的产业,在政策和法律层面都有比较完善的机制,而在所有的内容产业中,电影对民营资本的开放程度最高,因而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最好选择。

早在2003年,政府就放开了整个电影行业的民营资本准入门槛,除了网络游戏和数字出版这样对平台依赖程度较深的行业之外,内容产业中的其他领域对民营资本的开放程度都远远落后于电影行业,民营资本进入困难。

因此,再相关政策进一步放开之前,电影几乎是民营资本的唯一选择,所以以民营资本为主的互联网企业才会集体进入电影业。在BAT三巨头进驻电影业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腾讯的步伐似乎远远落后于百度和阿里,这是因为腾讯已经牢牢占据了网络游戏产业的垄断地位,而网络游戏本身与电影业务联系紧密,所以腾讯跨界电影比阿里百度更为轻松。

2015年“互联网+影视”模式新玩法

互联网公司的进入,除了带来大量的资本之外,也给电影行业注入了新鲜的经营理念,以及一些新的经营手段和方法,加速了整个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互联网企业带来的海量资本改变了电影行业传统的融资模式,使融资环节变得相对简单和便捷,融资途径更多样化,融资过程被大大缩短,融资门槛大幅度降低,但是融资项目的管理并没有随之变得简单。大量资本的进入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因素,资本的收益计算模式不成熟,单个项目的业绩和资金周转效率成为主要计算标准。

这种环境下,人人都开始追寻收益更高、周期更短的电影投资项目,整个行业充满了急功近利的追逐。媒体对电影行业的宣传热点也从大场面、大制作悄悄转向了以快搏大、以小搏大的投资神话。快速发展的电影市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想要更好的把握整个市场的方向和节奏,就必须从万千的变化中找到那些没有变化的线索,作为参考的标尺。

1)电影市场的二八法则始终未变

在电影行业比较成熟的北美市场,票房排名前60名的电影其票房总额占据整个电影市场的70%以上;在电影类型没那么丰富的国内市场,排名前60的电影票房总额在整个电影市场中占据的份额则更高一些,稳稳保持在80%以上。这就是电影市场的二八法则,尽管近年来电影市场票房逐年增高,但是这一规则始终没有改变。

在2014年上映的388部电影中,《变形金刚》、《心花路放》等票房最好的60部电影收获了整个行业83%的票房,剩下的328部电影只能瓜分17%的市场份额,平均摊到每部电影身上只有1500万,其中最惨淡的电影《城南庄1948》,全年总票房只有2.4万元。

电影行业的二八法则始终未变,但是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那些票房赢家身上,没有人注意到那17%份额里的电影,所有拍摄中的电影也都不会将自己归于那17%一类,整个电影行业保持着高度的乐观,好像所有的电影都能大卖,都能够赚钱。保持着这种盲目乐观的氛围,投入电影行业的资金越来越多,每部电影的投资金额迅速攀升,已经超过了市场的增长速度。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每个行业的利润率都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下波动范围不会很大,即便遇到了市场需求迅速增长的情况而导致利润率升高,那么这种情形也很快会被竞争者的增多而打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电影票房收入虽然逐年攀升,而实际上电影行业却没有比从前更赚钱,因为电影的投入成本也已经大幅度增高。

原本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新媒体平台,现在已经需要投入越来越高的成本;拍摄一部电影需要投入的人工成本,也在不停的飞速增长,有些年轻演员的片酬甚至达到千万级别;而且因为过于频繁的使用,很多原本效果很好的宣传手段也越来越难以打动观众,无论是特效、话题还是明星,对观众的吸引力都开始逐渐降低。

对于电影从业人员而言,投资规模的提高同样意味着管理难度的提升,因为投资规模增加,意味着电影需要制作的更为细致,节奏把控更严格,动作更复杂,而这些都需要拍摄一线的工作人员来完成,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搭建更稳定的权力结构,准备更多的资源。可惜的是,人们总是在电影失败之后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而不是从电影项目初始阶段就积极筹备,因此导致了很多的惨痛失败。

2)观众对电影的需求结构始终不变

虽然电影看起来很复杂,各种技术手段、表现手法曾出不穷,但是本质上,电影只是一种文化娱乐消费,是为了满足观众精神方面的需求而存在的,观众对电影的需求结构始终没变,具体而言,观众对电影的需求包括以下三项:图:观众对电影的3大需求

功能性:电影是一种文化娱乐类的体验性消费,因此它的娱乐效果是判断电影好坏的重要因素,消费不同类型的电影,观众想要得到的娱乐效果也不同,观看喜剧片的目的是希望获得喜悦的体验,欣赏爱情片的观众想要从中享受到浪漫的感觉,选择恐怖片的观众希望从观影过程中体会到十足的紧张与恐惧,消费剧情片的目的则在于追求解除悬念的过程……这种直接的情感体验,就是观众对于电影的最基础的要求。

代入感:观众如果聚精会神的观看一部电影,很容易会把自己代入到电影向人们展现的故事之中,所以代入感也是衡量电影是否能够吸引观众的重要标准,每一部电影在制作的时候都希望能够让人们产生代入感,这就需要丰富的影像细节、多维度的讲述视角,还要保证影像细节和角度转换衔接之间自然顺畅,符合观众的思维角度,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就会导致观众代入感的缺失,就不能称之为一部成功的电影。

社交价值:观众愿意消费电影,最根本的原因是出于学习的本能,从最初获取到电影的大致信息,到观看完整的电影情节,到观影结束后的思考与讨论,其实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一开始接触到电影的相关信息引起对它的好奇,然后通过观看电影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而电影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行业,每一部电影都会有很多观众同时观看,之后很自然的就这部电影进行交流,这种社交体验,也是电影带给人们的重要价值。

通常在电影上映之前,出品方会针对这部电影进行大肆宣传,人们从中获得对这部电影的大概信息,然后判断它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功能性需求,只有功能性得到认可,人们才会去电影院体验代入感,观影结束之后,观众就可以在任意观影平台发表自己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与其他观众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感受,实现社交价值。

基于国内电影市场的基础和发展趋势,未来,电影行业需要在具体操作上稍作调整,以谋求更好的发展:图:如何满足观众的观影体验?

1)功能性的展现需要更加准确

在电影宣传环节,发行方应该改变对传播广度的追求,转而需要更注重传播的准确。随着互联网企业集体进军电影市场,电影市场的作品供应越发充足,观众随之变得越发挑剔,因而在最初的电影宣传环节,发行方就应该控制传播的准确度,清楚的向观众展示电影的功能性,而不是依靠话题炒作来干扰观众的认知。

另外,由于新媒体渠道在内容传播方面容易失控,所以发行方还需要在这方面多做调整,比如减少发布频率,扩大发布平台范围等等。

2)代入感的建设需要更加强化

在观众买票入场之前,发行方会免费提供给观众制作精美的预告片,让观众对这部电影的代入感进行预判。尽管预告片是观众预判代入感的主要工具,但是预告片的投放通常力度不会很大,发行方更倾向于通过话题炒作吸引观众的注意,然后引导观众主导搜寻。这种方式固然可以节约投放成本,但是对话题以及传播的操作要求极高,如果发行方在这方面没有绝对的掌控能力,就不如在预告片投放方面加大力度效果更好。

3)社交价值的引导需要更聚焦

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发行方在为电影宣传造势时通常会将从电影中拆解出突出明星阵容、宏大的场景、跌宕起伏的剧情等优势因素进行传播,借此来引发话题,扩大传播范围。

随着电影的供应越来越丰富,这些宣传手段用的越来越频繁,观众的反应开始变得越来越冷淡。这种情况下,电影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宣传时需要加强彼此之间的一体化联系,回归电影故事本身,促进电影的口碑传播,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其社交价值。

消费与艺术永远并行

近年来,国家政策逐渐放开,催生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热潮,这种情况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经历的“新自由主义”何其相像。新自由主义思潮下,美国暴露出了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美国电影市场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塑造健康精神指向的电影,比如《雨人》、《阿甘正传》、《壮志凌云》等,引导人们修缮人际关系,为统一社会意识形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图:电影《亲爱的》宣传海报

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我国也开始面临与美国类似的社会问题,而电影市场却鲜有类似的优秀作品来引导人们的意识形态,建立正确的社会伦理。从这个角度来看,反映儿童拐卖问题的电影《亲爱的》无疑是2014年最有价值的作品,这部电影严格遵循了消费与艺术并行的原则,通过严谨的市场化运作,这部电影在娱乐中完美体现了它的社会教育意义。

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并不一定就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电影的优秀与否,还应该从观众体验方面进行评价。电影是一门通俗的艺术,应该在精神上给予观众一些触动和满足,只有真正走入观众的生活,理解观众的感受,才能制作出优秀的电影作品。

电影是一门通俗的艺术,在电影业,消费应该永远与艺术并行。现在的电影市场一边倒的追求娱乐,然而这只是暂时的,随着行业的发展,电影作品的推陈出新,观众很快就会摆脱现在的盲目消费,转而寻找那些真正能够满足精神需求的作品,到那时,优秀的创作者会得到更多的肯定和关注,最终获得观众和资本的青睐,电影市场将进入真正的繁荣。解构“互联网+影视”模式:大数据+社交网站+电商+多屏(上)

互联网的发展引进了更加迅速的传播形式,并且迅速波及到了电影营销的领域。线上视频网站、电商平台等与电影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而今,BAT三巨头先后跨入电影业,昭示着互联网与电影的联系进一步深化。

BAT的涉足告诉我们:之前为电影提供销售、宣传等渠道的互联网是在利用自身优势逐步融入电影业,为互联网影视的大局打下基础。

BAT进军影视业带来双面影响

BAT跨步进入影视业以后,在这个领域掀起了巨大的波涛。业内对此举议论纷纷。与传统模式完全不同的电影公司崛起,所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一切尚未可知。

阿里巴巴集团收购中国文化传媒并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投资62.44亿。不仅如此,还请来李连杰、周星驰等大牌明星组成强势阵容为影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力量。

百度投资美国洛杉矶的影视制作公司,耗资4000万美元制作3D动画电影——改编自《西游记》的《悟空》,以该项目为开端强势打入影视市场。而腾讯也相继推出6部电影,如《钟馗伏魔:雪妖魔灵》等。

2014年7月,爱奇艺影业公司成立,推出“爱7.1电影大计划”,出品7部国产影片。该公司以百度搜索、爱奇艺等大数据为强大基础,发展起点高,前景广,实则可为传统电影业带来不小的变革。

除了BAT巨头之外,2014年,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也联合参与了《窃听风云3》、《白发魔女传》等影片,在电影业链中力求争得一席之地。

互联网巨头入驻电影业是其发展是电影业互联网化的必然趋势,但其对电影业空间的强势占据必然导致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强弱分化愈加严重。互联网巨头以其雄厚的发展根底积累了优势明显的资源,除了长久以来的用户群以外,家用多媒体终端设备的销售已在用户群体内形成一定规模,而其销售尽在巨头们的掌控之下。

表:互联网巨头在传统电影产业链条中的角色和位置

电影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精细化人才正逐渐被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一分分蚕食,不仅如此,就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互联网参与扶持电影业其最终目的必然是发展网络院线,这就势必使得未来进入电影院观影的群体被网络院线分割。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互联网主要的优势在于其线上平台和数据,相应的,其内容制作方面是薄弱的,这会为其发展带来阻力。网络院线的迅速发展会刺激传统院线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毕竟在群体社交、观影视听感受以及影院集体观影的感觉等方面,传统实体院线存在着网络院线不能替代的优势。“大数据”在电影业发挥独特价值

BAT巨头入驻电影业意味着互联网大数据将在这个领域大展手脚。例如百度的搜索数据、阿里巴巴等平台的电商数据等都有助于电影业挖掘统计用户需求,从而开展针对性强的内容设计。

利用“大数据思维”指导影片拍摄在国外的网站已经屡见不鲜,如Netflix网站。它们对3000万用户的行为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内容细化到用户在看视频时会在哪里暂停、在哪里快进、视频搜索次数、视频评论等等,然后将数据以及分析运用到影片和发行和营销中去。

电影《纸牌屋》的成功大卖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大数据思维”运用到电影业中主要就是强调用户群体和市场的重要性,电影产品注重符合消费者的习惯以及需求。从整个营销行业来说,互联网思维的营销模式正在于此。

现如今,我国国内的大数据电影发展程度与国外还有着明显差距,包括制作以及运行等方面与好莱坞相差甚远。但令人欣慰的是,大数据思维模式已经逐渐被国人启用,互联网思维下的电影业发展的意识便是个良好的开端。例如《老男孩之猛龙过江》,这就是我国首部被认作是大数据电影的作品,其在宣传过程中大力推出自己的大数据制作过程。

2010年,《老男孩》微电影的广受热议是后续影片发展的一个基础。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对微电影进行了详尽的大数据分析,包括人们在观影时候重复次数最多的桥段、跳过的部分以及转发最多的用户群等。以此来推断观众最喜欢的部分、不喜欢的桥段以及吸引的观影人群等。其中优酷所提供的数据就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图:北京三里屯现场开跳“小苹果”

在后期的推广过程中,大数据依旧首当其冲,较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小苹果》一经推出便红遍大江南北,原因在于在对微电影的评论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提到“音乐”的有149万个,比“梦想”和“青春”都要高,于是针对用户的喜好趁势推出单曲,果然大获成功,这印证了大数据的威力不容小觑。

不过,“大数据电影”在业内颇受争议:

一方面认为其出现为电影投资降低了风险。线上平台活跃的买家用户数量多,只在淘宝天猫上就有2.31亿。通过对用户的习惯行为等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进行演员剧本的选择以及后期宣传的运作,从理论上来说更加可靠,从而提高了投资方的信任度。

另一方面则认为,大数据从来都存在着数据与现实之间的偏差,过分依靠大数会导致对现实中突发情况反应能力的下降。正如美国影评人兼制片人杰拉尔德·皮尔认为:“现实中存在着样本和数据偏差等种种,过于乐观和简单的理解都可能助长大数据迷信。”

无论大数据的理论性有多强,电影归根到底还是具有艺术属性的产业,人们发挥主题创造性才是电影创作灵感的源泉。如果大数据把一切行为量化,那么人作为能动主体所能迸发灵感的可能就大大降低。

营销模式紧抓粉丝效应

谈及电影业的粉丝经济,《小时代3》必然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其在零点拿下了750万票房,创造了国产电影的记录。与此同时,仅微博预售票就达4万张,破了社交平台预售量的记录,还有电影相关话题讨论、微博专题互动等等都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

郭敬明带着他的《小时代3》可谓是打了一手“粉丝经济”的好牌。从影片阵容上来看,演员汇集了杨幂、柯震东、郭采洁等一众新生代翘楚,偶像魅力十分强大。除此之外,影片还邀请到了蔡依林演唱主题曲《万花瞳》、吴亦凡演唱片尾曲《时间煮雨》,就明星话题在微博等互动平台上大力推广。这些明星本就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尤其是吴亦凡站在与EXO将解约的风口浪尖上,再加上是第一次独唱,吴亦凡的粉丝更是要大力支持偶像,当然是间接支持了电影。

郭敬明作为影片导演,及时通过自己的微博发布影片最新资讯,与影迷保持密切互动,在电影首映之日,还特意通过视频展现主创人员与观影人员被电影感动的场景,稳打情感牌。除了微博之外,其他平台比如QQ空间、人人网等也被片方充分利用,举办各项活动与潜在用户群亲密互动。

电商介入电影业引风波

目前,电商已成为互联网重要的部分,诸多电商巨头的崛起给各大产业带来不小的影响,电影业也未能“幸免”。

2014年3月8日,由于两大电商的介入,原本不能算作电影档期的三八档创下了1.31亿的票房记录,与去年的3月8日的6000万相比,增长率高达121%。这无疑是在电商的推动下,电影业所上演的一出营销好戏。

虽然现在电商在电影业中还是顶着众酬的名号打着促销的广告,但阿里巴巴、京东这两大电商巨头介入电影产业链依旧是一个信号,给实体电影院线亮了一盏警示灯。

电商平台涉足“众筹”

2014年3月底,阿里巴巴推出了新项目——娱乐宝,这是与国外某些平台类似的众筹平台,打着“用户投资共同创作电影”的旗号,在提供一些低门槛创业机会的同时,为影片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图:阿里巴巴“娱乐宝”首期产品的投资轨迹

娱乐宝的首批项目包括《小时代4》、《狼图腾》等,筹集资金达到7300万。第二批项目包括《老男孩》、《露水红颜》等5部影片,筹集资金达9200万。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批项目成功运作的前提下,第二批产品92万分不到100个小时便销售一空,共涉及15.79万用户。图:京东金融——众筹

继阿里巴巴之后,2014年7月,京东也正式上线了众筹业务,推出了包括《小时代3》在内的一系列项目。其中,《小时代3》的众筹方式是指用户认购49到89元不等的项目,电影上映后可获得电影票和限量T恤。不少网友认为,在看似众筹行为下面,实际上还是在为影片做宣传和促销,归根到底还是一次电影的营销活动。

众筹与营销相结合就是抓住了粉丝的心理。相比较投入的那部分资金来说,粉丝往往更重视以此手段换来的更多福利,诸如与主创人员见面、近距离接近拍摄场地等等。这就是在粉丝效应下影片利用各种手段发挥有效价值。正如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春宁所说,这种竞技模式就是从消费者中获取价值,再让价值回到消费者中去。

除了京东和阿里巴巴这两大电商巨头之外,百度也上线了自己的众筹平台——“众筹频道”。腾讯公司虽然还未具体开始相关的项目,但不容忽视的是,经过微信支付等自有平台的长期发展,腾讯手中已经积累了大批用户,一旦其涉足众筹领域,庞大的用户资源将成为其天然优势。腾讯产业共赢基金执行董事许良之也曾表示,腾讯对于众筹这一领域很感兴趣。不难发现,拥有独特优势的腾讯是不会放弃这一块前景大好的土地的。

就目前来看,众筹形式尚处在发展的初期,力量较为薄弱,难以与传统电影制作方式相抗衡。但是其出现丰富了电影制作的形式,有助于推动电影业蓬勃繁荣发展。解构“互联网+影视”模式:大数据+社交网站+电商+多屏(下)

电商平台为电影营销提供强大助力

线上购买电影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价格低于电影院,而且购买十分方便。比如2014年3月8日,淘宝就推出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用户通过手机支付宝支付3.8元就能观看影片。那么,低于市场价的那部分是由制片方垫付了吗?当然不是,承担这部分资金的是电商,目的在于推广其移动支付平台。

电商的这一行为无疑也消化了一部分电影票房。淘宝在3月8日来临之前就已经以38元的均价确定了200人的观影场次来支持其移动支付的活动,这就相当于7000万票房。这种营销手段是直接导致电影三八档期出现小高潮的原因之一。

这种方式虽然有效,但商家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也需要好的宣传效果来支撑。对于电商而言,成本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这种活动如果经常举行对电商来说将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

为了提高电影票房,打响知名度,电影制片方也会与有实力的电商进行合作推广,比如通过电商平台推出优惠电影票,利用电商的用户群体来拉高票房,对影片进行宣传。这样,制片方原本用于宣传的资金就节省了下来,正好用于补贴电商平台票价优惠掉的那一部分。

>例如《小时代3》制片方便于大众点评网进行合作,在影片上映前三天,通过该平台发放“明星专属红包”。用户可用红包在影片上映当天购买电影票,同时还有机会获得影片明星见面会的门票。除此之外,《小时代3》还与手机微博和淘宝合作推出了30元低价影票,并通过提前预售保证了首周的票房。

腾讯旗下有“微信电影票”功能,上线之后迅速与万达、华谊、嘉禾等十大院线达成合作,2000家合作影院覆盖重点城市和重点影城,观影人次覆盖率高达80%。《变形金刚4》便可通过“微信电影票”功能进行购票,而且片方还与孩之宝公司合作提供变形金刚限量版玩具进行微信抽奖,通过跨界合作的营销模式极大促进了用户的购买欲望。图:格瓦拉与《京城81号》合作的“1元购票活动”

互联网在线“绑定”电影营销

2014年,电影票在线团购数额为61.7亿,占整个电影市场的20.8%。从这个趋势来看,线上途径将对传统销售模式产生极大冲击。就万达来看,2013年,其影院门店售票总额为31.6亿元,线上“格瓦拉”售票仅在江浙沪就近十亿元。越来越多的观影人群习惯通过线上订票线下取票的方式进行电影票购买。

互联网的强势介入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用户的消费习惯,在我国北方的许多城市,线上售票数量已占据了总数的80%以上。这一现实验证了哈罗德·伊尼斯和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体技术决定论”,即在社会变革中,技术是首要决定因素。

互联网成为用户接触电影的重要平台——从电影的提前曝光到预告片的宣传,从微博话题的讨论到电商平台的提前预购等等。网络新闻会及时推送有关电影的各种信息,主创人员的最新动态也会接连被推出,电影上映之后用户通过团购、红包等方式在线上订票,随时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与其他人交流观影心得。通过互联网,这种与电影互动的行为可谓是随时随地在发生,“上网”这个概念已经逐渐被人遗忘,因为大多数人现在始终保持一个“在线上”的状态。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互联网进入电影业是不可避免的。

传统电影业的产业链资源较为零碎,投资、制片、宣传以及周边产品的生产和推广销售都是各自独立的,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而互联网介入电影业恰恰把这些零散的资源整合起来,省去不必要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