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就联系,没事各忙各的(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12:59:55

点击下载

作者:天湖小舟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有事就联系,没事各忙各的

有事就联系,没事各忙各的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有事就联系,没事各忙各的作者:天湖小舟设计:李洪达排版:郝禾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时间:2016-10-01ISBN:9787569911619本书由北京华文经典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多情乃佛心(代序)

人间是磁场。

那些磁场相同的人,总会在不经意间遇见。比如:我和天湖小舟。

我与他的相识,是始于文字,源于才华,忠于人品。

我的一篇《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朋友圈疯转时,他看到后,加了我微信。

我看过他公众号上的很多文字,总是难以把他和警察的身份联系到一起。在我的印象里,警察都是那种铁骨铮铮、手起刀落的硬汉。而他的文字,细腻柔软,让我一度以为他是女子。

他写自己的父亲、母亲,说父亲是他心中的如来佛祖,我才明白他那些柔情的来处——多情乃佛心。

在他的文字里,我认识了他的母亲。一位勤劳、善良、隐忍的老人,自从嫁给小舟的父亲后,就像个男人一样,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小舟的父亲身体不好,不敢干重活,所有农活全靠母亲一个人承担。

母亲艰辛地把小舟和弟弟拉扯长大,抚养成人。

总是在某个清晨或黄昏,这位年近古稀的母亲,骑着电动车给小舟送来自己种的蔬菜,或者自己亲手做的各种面食。她知道儿子忙,宁可自己骑着电动车来儿子家看看,也不愿给儿子添麻烦。

在小舟那些文字里,我见过他母亲熟悉的笑容,熟悉的母爱。她,是小舟的母亲,也是我们很多人的母亲。

他写与妻子三生石的爱情,是那种把风景都看透的细水长流,一蔬一饭中也饱含着深情。

妻子的名字叫磊,他叫她三生石。前世是他,今朝是爱,来生是她。

三生石一直心心念念去看海,他就带着她和孩子们去厦门的鼓浪屿。

三生石有一位最要好的同学失去了联系,他便默默记下她的名字,通过各种渠道和无数个人,查到了她的户籍,身份证号,她的家庭,她的电话,她的家庭住址。

小舟骗三生石说去吃大餐,带她走到一家楼房门前,开门的竟然是三生石失散多年的好友,她们紧紧相拥,泪流满面。

三生石的生日,小舟把相识以来的照片,精挑细选了十六张,放大、加工,制作成艺术照片,粘贴在酒店的大厅。他们进门的刹那,鲜花和彩带喷涌而发。

他对三生石的父母三鞠躬,感谢他们,让他拥有这么完美的妻子。又拿出戒烟省下的私房钱给三生石买的钻戒,为她戴上。

三生石感动得在他怀里哭得稀里哗啦,得夫如此,夫复何求?

爱一个人,一次次给她惊喜,做感动她的事,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爱情。

与小舟初相遇时,我会偶尔翻一下他的朋友圈,也会看到他发的新动态,在那里,我看过人世间最低处的艰难际遇。

没有四肢的牛二哥,贫病交加陷入绝境的家庭,聋哑智障的儿童,白血病的汉子,失学的孩子。对于那些苦难,我更像坐在黑暗里低头拭泪的观众,除了同情很少做过什么。而他,一次次去靠近他们,给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扶助,给他们光明,给他们生活的勇气和前行的力量。

我震撼于那些苦难的同时,也被他的善行所打动。

人都是被经历成全。

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再贴切不过。他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

他像一盏暗夜里的灯,散发着温和的光芒,让人不由自主走向他。

很多和他有着相同磁场的人都成了他的好朋友,他们由陌生到熟悉,再变成一伙志趣相投、能干事创业的人,一切无需刻意追求,他们一起做成了很多他想做的事。

或者,智者是千虑的一失,他就是愚者的一得吧?

本来,他有享受生活的能力,可他宁愿把钱省下来给那些需要的人,也舍不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

喝酒打牌的事,在他看来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从不沾染。他更喜欢看点书,或者去做些善事,或者去大自然亲近一草一木。心似莲花开,才怜草木青。

与他接触越多,越会被他的品质所吸引。在他那里,永远不必担心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他写过的这些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仿佛都在我身边,那么自然亲切,真情实感。因为,这些都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是故事里的所有人。

寂寂如墨的夜晚,我伏案写字感到疲惫,想找人聊会儿天时,总会想起他的《有事联系,没事各忙各的》,便微笑着给他打一个电话。

谨以代序。苏心于2016年秋有事就联系,没事各忙各的

朋友之间,越简单越好,有事就联系,没事各忙各的。

我给焦总电话,说一个朋友在你那儿预订了一套房子,能不能优惠?

焦总说,废话,还用问,赶紧过来。

我带着朋友S去了售楼部。

焦总问,优惠多少?我说,最大幅度吧,这是我的铁哥们儿,外人的事,咱不管。焦总大笔一挥,每平从5260元直接降到了4999元。

S看着签条,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套120平米的房子,总价降了3万多,S预想的是能优惠1万就很不错了。

办完手续,已经快中午了,S说,请焦总吃个饭吧。我说,不用,不需要。S说,人家给咱们优惠了这么多,感谢一下总是应该的吧。我说,真不用,你不懂,现在谁还事儿上吃饭,你走吧,有事联系。

送走朋友,我返回焦总办公室,他问,你中午怎么吃饭?

我说,吃擀面皮吧,发现一家小店的擀面皮吃着不错。

他就一个字,走!

成皋路,二胖擀面皮店。

还没到中午就满员了,我和焦总坐在店外的杨树下,风来,杨树叶哗哗作响,红色麻油把擀面皮搅拌得充满食欲,店里连个小菜都没有,不过还好,我们要了两瓶花花牛酸奶。

焦总,我的好友,身家千万,我和他的午餐就是这么的简单。

一年前,我和焦总共同参与了一次对山区几个困难家庭的资助,我俩同频振动,一见如故,相识恨晚,于是成为知己好友,无话不谈。

其实,真正的好友,无须去酒店吃大餐,而是找个小店吃碗凉皮或是喝碗羊肉汤,彼此之间,少了拘束和礼节,多了一些自然和随便。

餐后离别,我甚至都忘记了说声谢谢,转念一想,也许这个谢谢反倒会疏远了我们之间的关系。焦总常说,有事联系,没事各忙各的。于是,他总是沉浸在他的忙碌中,我们之间不多打扰。

我和S曾经是工友,当年,他曾经借给我2000块钱帮我老家一个大忙,这份感激我一直都记着。十年前,我选择了离开,他仍然继续留在工地。现在,他还是工地上的一个打工仔,而我已经成为一家自媒体的主编,经常游走于不同的城市和领域。

逢年过节,我都去拜访S,他总是说,周弟,你总是来看我,我也没有去看过你,实在不好意思。

我总是说,这是应该的,有事你打电话啊。

2015年,他告诉我说想在城里买套房子,我就说,看中哪家了,给我说,我给你找人便宜。2016年4月,S终于下定决心买了焦总那儿的房子。

一个月后,S准备装修房子,他给我电话,看能不能给焦总说一下减免一些垃圾清运费、装修房屋保证金。

我给焦总电话,焦总自然又大方地应允了。S还是那句话,你的朋友真办事,连面都没有见,事情都直接办了,我出钱,你请人家焦总吃饭吧?

我说,没事,你挣钱不易,把家里房子装修好就行。

S憨笑着,他说,谢谢周弟,这次买房,你帮了我不少的忙。

7月,焦总给我电话,他说,小姨子该上高中了,看能否帮忙找个好点的学校?

这些年,因为工作关系,我和学校方面往来也不少,就一口答应了下来,没过多久,就给孩子安排了未来要上的中学。

焦总说,怎么感谢你呢,连面都没见,你就把事情给办妥当了。

我说,何必客气,你不是常说嘛,有事联系,没事各忙各的,这种状态最好。

焦总说,就是,就是,那就不谢了啊。

飞龙路,和源茶社。

焦总约我喝茶,这个装修简单、风格朴素的茶馆,透露着老板对唯美的追求,每一处细节都设计得相当考究,茶具摆放得错落有致、线条优美。

我说,焦总,有何指示?

他说,没事啊,就是好久不见,总是电话联系,约你一见,喝杯茶,不行?

我端起温热的普洱茶,抿了一小口,说,当然了,能见焦总也是我的荣幸。

我们两个都哈哈大笑。之后,我们小做交流,再之后,我打开手提,浏览新闻,他打他的电话、忙他的业务。

服务生不断地给我俩泡茶倒茶,我俩不断地对饮,就是很少说话,互不影响又互相共存。

也许这便是好友之间的最佳状态,有事联系,没事各忙各的,得闲了,可以一见,说说话,聊聊天,也许,彼此之间无须太多的话语,因为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永远都有聊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

前天,S给我电话,要搬家了。我去给他祝贺,新家装修得很简单,站在他家楼上,能看到这个城市的纵深,视力所及范围内,车流、道路、绿树、房屋,组成了一幅完美的人生画卷。

焦总给我电话,问我在哪里。

我说,S今天搬家,正在你的地盘上呢。

焦总去了,他也随了一份贺礼,他对S说,你当年帮助过周弟,我都知道,周弟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有事你说话,欢迎你入住宝翔嘉苑。

听着焦总这么说,我的鼻子酸酸的。“从来都不会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陈佩斯这样评价自己和朱时茂的友谊。你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你们平时都彼此忙碌,有事了,一个电话就可以帮你解决燃眉之急?

其实,朋友之间,越简单越好,为人处世也是一样,有事就联系,没事各忙各的。知乎上对“什么是好朋友”的问题回答点赞最多的是“虽然很久才能见一次,但每次见面既不会感到时光让我们缺失了共同语言,也不需耗费精力去解释彼此不在时发生的那些事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昨天才刚刚一起喝茶聊天过”。我想,我和焦总之间便是如此。

好朋友是有心灵感应的,你的磁场会把那些和你有共同频率的人联系在一起,把陌生人变成熟悉的人,再把熟悉的人变成一伙志趣相投、能干事业的人,一切无须刻意追求,成功自然水到渠成。好久不见,那就见见吧

你一定有几个知己好友,由于各种原因,平时疏于联系,好久不见,那就抽个时间见见吧。

中午十一点多,我正在写一个文案,有人敲门,抬头一看,是小丁,他还是那副德行,咧着嘴笑着。我问,你怎么来了?

他说,好久不见,来看看你。

我说,两三个月都没有见了吧,近期你连个电话都没有,也不管我的死活了?

他笑道,你不是也没有给我电话吗?

小丁是我的同学,还有王焕,我们三个算是至交,初中同班,高中同校,大学同城,安家立业又都在荥阳。我就职于一家外企,小丁做钢构生意,王焕在银行上班。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由最初的三个小男孩,演变成现在的三个家庭,我们之间的情谊也是越来越浓,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时常小聚,喝酒打牌,品茶聊天,偶尔郊游。

半年前,小丁签订了一个700万的钢构合同,之后便消失在我的朋友圈,就连他最活跃的微信群也难见他的踪影。一个生意人,忙碌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合同一签,工期和质量就是信誉和生命。于是,我和王焕也不多打扰他。

小丁刚坐下,就问我,王焕,最近咋样?

我说,哎,我也是好久没有联系他了,要不你给他打个电话,中午一起吃饭。

电话拨通,王焕直接就来了句,小丁,你还活着啊?

小丁大笑,他说,我会永远活在你的心中,我这会儿和小周在一起了。

王焕说,你嘴里没实话,让小周接电话。

我接过电话,和王焕聊了几句,最后决定,中午吃烩面去。

京城大街,天方烩面馆,我们三个随意找地方坐了下来,两份素菜,每人一碗四两烩面。

烩面,极具特色的河南风味名吃,它代表了我们70后这一代人的味道情结。学生时代,一碗八毛五分钱的烩面,对我们来讲都是奢望,羊肉鲜汤的味道成了永远的回忆,与其说是来这里吃烩面,不如说是来这里吃感觉。

饭桌上,聊聊我的文章、小丁的生意、王焕的花边新闻,还有就是各种互掐。说来奇怪,三个人之间,如果单是两个人在一起会稍微有些尴尬,都在便会随意地天南地北地胡呲八咧。总有两个人斗嘴,也总有一个人当老好人,先评评理,再断断官司,角色也总是在欢声笑语中不断转换。

吃完烩面,我们三个都是满头大汗,站在树荫下,刮来的风都是热的,我说,各回各家午休吧,没事多联系。相互挥手告别,然后,各自消失在马路的另一头。

人和人之间,你我他之间,也许曾经一起走过一段路,共过一段事,成了知己好友,后来却因事业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又都在各自的圈子里忙碌着、努力着,平时疏于联系。很多朋友都是好久不见,但,不见不是不想念,而是,我想你,却没有告诉你。这份情谊永远都在,就像我永远都在等你,只等你唤我,我便立即前往。

好久不见,那就抽个时间,约个地点,见见吧。人生无常,未来要发生什么,我们永远不知道,珍惜每一次相见,不要让相见变得如此困难。

这不就是真性情,真情谊吗?

没过几天,王焕约我下班后喝茶,我给小丁电话,他说这几天工程收尾,你们喝吧,下次我请你们喝06年的老班章。

茶馆倒是清凉,王焕说,我要调走了。我以为他开玩笑,便随口说了一句,调京城了?

王焕郑重其事地说,不开玩笑,是真的,去海口,行里面派我去那挂职呢!说着便从包里掏出调档函。

我问,去多久?他说,至少一年,也许三五年,也许就留在那工作了。

王焕去海口的那天,我和小丁都没有去送,我们总感觉他就是去出差了,我们总是感觉还能有事没事地就能见见,我们总是感觉他就在我们身边什么时候都不会走远。

可是,我和小丁都错了,王焕已经调走两年了,他的家人也已经去了海口,他卖了荥阳的房子,已在海口安家,他也曾回过荥阳,但都是行色匆匆。

我和小丁时常去那家茶馆喝茶,王焕的专用杯还在,我们俩喝茶的时候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小丁端起茶一饮而尽,他说,焕去海口的时候我们连送都没有送,现在见一面都是这么难。

我说,是啊,给他打个电话吧。

电话接通,我叫了一句焕,他应声。小丁说,焕,好久不见,想你了。

王焕说,我也想你俩了。

小丁起身,他仰起头,不让自己的泪流下来,可是,我分明看见,他的泪已经滑落在茶台上,我的泪,也流了下来。

小丁接过电话,他说,焕,你等着,我和小周现在坐飞机去找你。

海口机场,不见不散。

生命中,总有那么几个让你深情凝望或是奋不顾身的朋友,他们和你一起走过青春,在最单纯的年华里陪你一起嬉笑玩耍,一起学习成长,那个年纪里,可以不分彼此,可以同床共枕,可以随心所欲。

时光渐老,当初的这些小屁孩小屁妮,现在早已成为我们心灵寄托的朋友,他们一直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他们很重要,可是有时我们却感觉不到,忙碌的我们甚至疏忽了和他们联系。

直到有一天,有些人已经距离我们很遥远,再见一面都很难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失去的、离开的是如此的珍贵。

既然这样,就趁他距离我们还很近的时候,约他一见吧。如果他很远,就拿起电话,让彼此听听对方的声音吧。

若爱,天涯海角都不是距离;若懂,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

好久不见,那就赶紧去见见吧。我若想你,会走十里路,翻五座山,趟两条河,去拥抱你。我们之间,无需言谢

我们之间,不需要说谢谢,说了,就生分了。无需言谢,也许这便是好朋友之间最默契的状态。

你有没有对一个人说了谢谢,然后,TA生气了?

鲁柯说,真有。

那个时候鲁柯正和小西处于恋爱期。

他加班很晚才回到公寓,肚子咕噜乱叫,去厨房找吃的,却发现连一块方便面都没有。

楼下有家捷欧咖啡,24小时营业,但鲁柯实在不想再迈一步。

鲁柯躺在小客厅的沙发上,他给小西发微信:我饿了,能否送个鸡腿汉堡,外加一份冰镇可乐?

不到20分钟,小西气喘吁吁地站在他面前,边喘气边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再忙也要吃晚餐。

鲁柯大口地吃着汉堡,小西把饮品递给他,鲁柯喝了一口,居然是豆浆!他刚想开口,小西说,大半夜就不要喝凉的了,对胃不好。那一刻,他满满的感动,说了句,小西,谢谢你!

小西原本正拿着遥控器开电视呢,转身,夺过鲁柯手里刚咬了几口的汉堡,直接扔进了垃圾桶。

她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鲁柯,想说什么,仿佛又说不出来。鲁柯手足无措,不知道小西为何这样。

良久,小西说,我们之间还需要说谢谢吗?说着,竟然哭了起来。

那一刻,鲁柯明白了:在小西心里,他已经是她最爱的那个人,他的那个“谢谢”不如一句“真好吃”来得浪漫。

因为爱你,才将你的一切记挂心头,你的冷,你的热,你的饥,你的渴,都与我息息相关。你的一句谢谢会让TA感觉到这是瞬间的一种回报,这个回报会让TA感觉到你和TA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好陌生。

我们所受的教育是要做一个有修养、懂礼貌的人,是要做一个懂得说谢谢的人,但没有人告诉你,在爱人之间,谢谢是一个可以收藏起来的字眼,它的出现会让人感觉爱是等价的交换,而非心甘情愿地付出。

我给老杨电话,说一个朋友原来开出租车,现在行业不景气,想找个固定的工作,能否留意一下?

老杨简单地询问了情况,便说没有问题。电话里,我随口说了句谢谢,谁知道,老杨竟然半开玩笑地挖苦说,小周啊,你是文明人,我们都不是了?

我赶紧问,怎么了?

他说,都是老同学,客气什么啊?谢什么谢,太见外了吧。

都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这话真不假,毕业这么多年,很多同学都成了行业精英,谁有需要帮忙的,这边在同学群里面一说,那边就有人响应,大事小事都能办,实在棘手的,大家也会积极想办法。

老杨是我中学时候的班长,也是个人精,大学毕业没几年就开了一家广告公司,这几年依靠房地产行业迅速崛起,现在手下几十号人马,流动广告车就有三台。

听老杨这么一说,我赶紧改口说,好,那我就不谢了!

没过几天,老杨就给我电话,让朋友直接去他公司上班,先开流动广告车,回头有机会再抽调办公室。

我说,谢谢啊,过几天请你……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老杨就直接在电话里吼我,小周,你什么意思?总是那么客气干吗?

好吧,那就不谢了。

也许,那就不谢了才是好朋友之间最应该说的话,这句话就像是一块磁铁,把有真情感的朋友紧紧地吸引在一起,相互之间可以随心所欲,可以无限亲密。

不谢了,有时候反倒让好朋友之间少了许多拘束,多了一份随意;少了许多礼节,多了一份默契。

突然明白,一句谢谢,给对方的感觉可能就是:我一直拿你当哥们,你却拿我当外人?

前两天,办公室小M拿着手机给大家念了这么一句话:要对一个人说谢谢你,而不是谢谢,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办公室李大姐接话,这是一个伪命题,不论是谢谢,还是谢谢你,从来都是一句礼貌性用语,我们之间需要说这些吗?!

所有人都不说话了,她说得太对了。

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些真正的好友或是亲人之间,是不必刻意地说那句谢谢的。

因为是你,我才愿意;为你做事,我感觉值,这就足够。

你的身边一定有对你不说谢谢的人,你也一定有许多不需要你对他们说谢谢的人。这些人,其实就是把彼此当成关系最铁的哥们、姐们或是亲人、爱人了。

谢谢,可能是我们最常用的一个词,这个词代表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可是,有的时候,谢谢真的不必说出口。

和陌生人说谢谢是礼貌,和朋友亲人说谢谢是距离。一句“谢谢”可能正映射了你无意识的见外,你不知道,那个人想要的其实是一种“自己人”的亲昵感。

谢谢,就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段距离,在那些肝胆相照的朋友面前显得那么苍白。

真正的好友之间无需客套,无需说那么多礼仪性的谢谢,那些融进情感里面的“我愿意”才是最好的相知,既然如此,那就不必刻意言说。你懂,我明了,一切便都好。

我们之间,不需要说谢谢,说了,就生分了。无需言谢,也许这便是好朋友之间最默契的状态。

不需要你说谢谢的真正含义是,为你我愿意,为你我不求任何回报,哪怕,连个谢谢都不需要。我们能不能好好说话,不伤人

当所有的容忍都转化为距离,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便从此销声匿迹。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衡量一个人水平和能力的一把尺子,更是一个人脾气和修养好坏的直接反映。可是有些人就是不懂,出口伤人,咄咄逼人,夹枪带棍,泥中隐刺,把人得罪了还全然不知。我们身边永远都不乏这样的在话语上总是独领风骚、抢占先机的人。

常言道,言以寡为贵。言多必失,不懂装懂,信口雌黄,多说无益,反倒少言寡语的人值得信赖。

朋友之间缘分的延续和终结,有时候也是由会不会说话的人决定的。会说话的人和朋友相处的感觉是随和、谦让、低调、朴素,言语的舒服程度决定了朋友之间友谊的固定和长久;不会说话的人,说话死难听,让人感觉不舒服,句句和铡砍的差不多。有句话叫,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即使脾气再好、再能容忍的人,也会对其避而远之。

也许有人会说,我就这样,改不了了,爱咋地就咋地吧!

改不了的意思是让身边的人去接受、适应你那张破嘴?还是变得和你一样伶牙俐齿,磨刀霍霍,针锋相对,面红耳赤?

这是破罐子破摔吗?还是自命清高,甩给我们脸色看?

说到底这样的人其实就是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用土话说就是一个二货,傻逼,生瓜蛋。

泰国传奇人物白龙王说:只要脾气好,凡事就会好。

一个人脾气的好坏,看他说三句话就知道了。脾气好的人,喜欢说,可以,中。脾气不好的人,习惯说,不行,那不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大部分的恩怨就是因这些不会说话的人而起。把自己定位成世界的中心,仿佛这个世界都是亏欠他的,天天端着一副人人都欠他钱的脸,别人的话还没有说完,他一句话出口,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能把人噎死。

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

我们的朋友形形色色,就是不缺你这样自以为是说话刻薄的人。

你老了不起,惹不起我躲得起。

于是,当所有的容忍都转化为距离,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便从此销声匿迹。

我们能不能好好地说话,不伤人。记得我在一篇文章里面说过,人生所有值得珍惜的遇见,其实,就是一场相互影响、相互完善的再生。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那些在人群中招摇过市毫无口德的人,终究会被人遗弃,徒留孤影。

朋友也好,同事也好,夫妻也好,伙伴也好,无非就是图个快乐,偏离了这个中心点,结果只有分道扬镳。

朋友散了,同事远了,夫妻离了,伙伴拆了,不是不去珍惜,而是他们已经包容你的坏脾气、坏毛病、坏习气、坏口舌很久很久,而你却不自知,把别人对你的包容看作是理所应当的,把那些包容当成继续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直到有一天你发现,台下早已没有观众。

留一点口德吧。实在没事的话,建议你看看《芈月传》,跟着宣太后学学怎么说话。

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恼。

既然如此,何不让自己的态度温和些,让自己的脾气顺畅些,让自己的为人低调些,让自己的话语好听些。

好人出在嘴上,好话能当钱花,一个再通俗不过的道理,可是有些人总也弄不明白,非要占据上风,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丢掉了面子,也失去了朋友。

路,是自己走的。

有些人的路越走越宽,有些人的路越走越窄。

十年前说话客气的人,十年后愈加温和低调。十年前说话刻薄的人,十年后愈加盛气凌人。只是,他们人生的差距越来越大。温和的人,朋友无数,无需财富;刻薄的人,形单影只,急需金钱。

改变自己,而不是试图改变别人。

现在,还来得及。

因为我们都需要诉说,也都需要倾听。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伤人者终将伤己。有事你说话,直奔主题就好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有事你就直接说,不要拐弯抹角,生命以时间为单位,且行且珍惜。1

周六,东坡茶馆。

我们几个老友在喝茶,老秦电话响起,接通后,他就一直在不停地“嗯”、“好”、“可以”,还时不时地点头表示同意。电话足足打了有二十多分钟,我们几个人坐在那,都在听他的嗯嗯声了。

最后,老秦自己都忍不住了,他大声说了句,停,停,停,你先打住,不要讲原因了,你就说这个事什么时候能办成吧!

放下电话,老秦叹了一口气说,遇见这样的人,没办法,说话磨磨唧唧,找不到主题,兜了几千公里才知道他想干什么。

朋友H放下茶杯调侃道,听声音应该是美女吧,直奔主题多好……

我们几个哈哈大笑,老秦红着脸说,女人不都是婆婆妈妈的?

男人们在一起的话题,除了生意,就是女人,生意是养家的需要,女人是开心的底料。玩笑归玩笑,说的却是事实,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异常珍贵,就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有事直接说,不要拐弯抹角,过去的那种含蓄客套、循序渐进、旁敲侧击的时代已经结束,Now,我们需要的是:直奔主题!2

好友李家给我电话,说一个朋友K开了家洗车行,生意才起步,我的人脉广,看能不能发个朋友圈帮忙宣传一下,最好是能让咱公司的车都定点在那里洗。

朋友的事,就是咱自己的事,于是爽快答应,我问李家,你朋友的洗车行店名是什么?地址在哪里?

李家说,周哥,我只知道大概位置,具体的我再问问哈。

我说,这样吧,你让K直接联系我吧。

没过几分钟,K的电话就打了过来。接通,K说自己不会发短信,想见我一面,告诉我店名和地址。

公司办公室,我见到了K。

他刚坐下,就开始打苦情牌,他说自己和李家是一个村的,兄妹两个,父母都是农民,他学习不好,没有上大学,这些年一直待在农村,看着同龄人都出来创业了,也尝试着开了一家洗车店,房租、装修、设备各种费用,很大一部分都是借来的。

然后,竟然说起了他和李家小时候的各种糗事……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就示意让他停住,我说,兄弟,其他的事情,我不管,李家既然让我帮忙了,你给我洗车店的地址和名字就可以了。

他说着,我用笔记了下来。我原本想要张店面的照片,配张图效果更好,可是,怕问了,他又啰唆起来,于是便作罢。

我编辑了内容发到了朋友圈,许多朋友留言表示支持,然后,当着他的面跟司机班安排了公司的车定点到他那里去洗。

K张嘴想说感谢的话,我害怕他再絮叨,赶紧说,不用谢啦,你走吧,踏踏实实把店经营好比什么都强。3

众多朋友中,我最喜欢张亮。

张亮是我同学,个子和颜值都高,绝对的帅哥一枚,还相当的幽默,甭说见到他,就是默念一下,心里都是美滋滋的。

说话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不拖泥带水,就是他的作风,也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

我给他电话,他的开场白,永远都是那句话,哥,什么事,你说?

我办公室一棵发财树死了,我给张亮电话,抽你时间,帮我去花卉市场买一株。他就三个字,没问题。

次日,这家伙骑着三轮车把一株高高的发财树送到我公司楼下的时候,我大吃一惊,我说,我还以为你开宝马去买呢。张亮笑着说,宝马怎么能装下啊!

我说,谢谢了啊。张亮蹦出几个字,谢什么谢啊。

我和张亮之间就是如此简单、直接、随性,肝胆相照。

张亮找我办事也是如此,我们之间的通话一般不超过15秒,他说,周哥,朋友从杭州过来,你有时间去郑州机场接没?我如果说有,他会告诉我接机时间;我如果有事,脱不开身,他就直接挂机,再安排其他朋友去。

张亮给我微信:周哥,我在北京,朋友W家里办事,你去帮我随份礼金。

我回复:遵命。

他一个笑脸外加两个字:就这。

我们身边有很多像张亮这样的朋友,他们说话利索,办事干脆,有什么事直抒胸臆,从不拐弯抹角,有事说事,无事散场。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性情,这样的哥们才是真友谊。4

直奔主题吧,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它不会浪费彼此的情感和时间,你需要什么,直接表达,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直接说就好了。

那些说话拐弯抹角、词不达意、磨磨唧唧的人,必须要学会说话简单明了,尽快进入主题。

要知道,没有人愿意听你说了一大堆废话,却还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别人更没有工夫去察言观色,揣度你的小九九,有些话你不说,别人永远都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

会说话是一种本领,有事就直说,不要啰里啰唆,絮絮叨叨,遮遮掩掩,剥开那层乔装打扮,绽放真实的自我就是最美。

最优秀的模式往往是最简单的东西。学会以最简单的方式过活,不要让复杂的思想破坏生活的甜美。

好吧,就这样,有事你就直接说啊……“接受”这一堂课,学校里没有

接受也是一种美德,坦然接受别人的好意,其实是对你自己的悦纳,它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传递了友谊和情感。

老徐在我们圈儿内是老顽童,和各年龄段的、各行各业的人都能玩得来。他今年五十有六,心态和我们这些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差不多。

老徐外号徐二孬,江湖中被人尊称为孬哥。老徐的江湖就是人脉,你想办什么样的事,找哪方面的人,给老徐一联系,他说,你跟谁谁联系吧,OK,这事就成了。

老徐身上有许多优点,让我受益最大的是从他的身上学会了接受。

那年父亲住院,因为床位紧张,只能住走廊,后来老徐知道了,就联系了医院的朋友,很快父亲就住进了病房,事后母亲让我去感谢老徐。

我说,你不知道老徐的为人,帮忙他没问题,估计人家不会要东西。但拗不过母亲,我就从老家带了一些小米。

谁知道,老徐根本就没有拒绝,他顺手接过后说,你嫂子最爱吃南山的小米粥了,谢谢啊兄弟。

那一刻,我心中虽有惊诧,但更多的是欢喜。

老徐的茶喝得是宾朋四座,好友围坐在他身旁,听他喷大江东。没多久,一个人找他,给他拿了一条烟,说上次帮忙表示感谢,老徐还是没有推辞,顺手接过后直接拆封分给了大家。

关于接受这件事,我受到母亲的影响比较大。她对我的教育就是:要多付出,少索取,别人可以欠着咱们的,咱们不能欠着别人的。

母亲对于他人的馈赠,几乎从不接受。邻家的桃子熟了,送去一些,她会说,我对桃子过敏,不敢吃;同村的人赶集回来要送她一小袋种子,她非得给钱,不然不要;亲戚送来一箱牛奶,过不了几天,她非得给人家送去一包花生。

母亲把别人的礼物拒之门外,是因为在她眼里,给予的时候她有优越感,接受会让她处于受惠于人的劣势。

老徐大方地接受,让我明白,接受也是一种美德,坦然接受别人的好意,其实是对你自己的悦纳,它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传递了友谊和情感。

于是,我改变了处世方式,我帮了朋友一个忙,朋友送来小礼物,这种真心实意的馈赠,我很高兴地接受,这让朋友也感觉很舒服、很融洽。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违反原则和底线的那些东西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我们在受到别人的赞扬时,都比较谦虚,常常会感觉不自在,会不好意思,往往予以自我否定。

以前,我被朋友赞美了,我总是说,你又在嘲笑我吧,现在改为谢谢啦。

接受别人的赞扬,更要接受别人的批评。

中学课本有篇文章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它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宰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走过生活,经历一些事,结交一些人,他们的许多处世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接受,这一课堂学校里没有,你只有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才能听到和感悟到。人来人往,迎来送往,接受是一门学问,适当的接受会让我们和身边朋友的关系处理得更加舒服。身份无贵贱,每一份努力都值得尊重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每一份努力都值得尊重,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身份如何,只要你走在奋斗的路上。1

前几天和朋友在一起吃饭,有老板、白领,还有一个农村队长老彭。席间,老彭很低调,也很热情,不断地给大家服务,弄得我们很不好意思。

一位老板说话了,说既然坐在一个桌子上了,就都是朋友,不要那么客气,自己来自己来。

老彭手里掂着水壶,陪着笑,他说,不一样,不一样,你们都是城里人,我是农村人,不能比,你们都是有身份的人,我啊,最多是个有身份证的人。

老彭这样一说,把我们都逗笑了。其实,老彭也有自己的企业,资产也不比在座的几位老板差多少,无非是平时穿衣打扮不讲究,给人的感觉还是活在八九十年代。

老彭那句话只不过是句玩笑罢了,可是仔细想想,有身份和有身份证,真的是有区别的。

老彭这个人内心坚强,外表可亲,多少还有点自卑,和城里的朋友在一起总感觉低人一等,我曾经说过他很多次,你又不欠他们的,见他们不必太客气,不必低三下四,更不必抢着去买单,都是朋友,也都是平等的人。老彭嘴里答应,可是每次在一起吃饭,他却还是那样客气。

但有些人不这样认为,他们就觉得自己身份独特,就是比老彭高一等,说话也毫不客气。2

这个社会,有些人就是很人为地把人做了三六九等的区分,比如有钱的和没钱的、农村人和城里人、有工作的和没有工作的、当官的和平民百姓。

许多人自认为那些有钱的、城里的、有工作的、当官的才是有身份的人,那些没有工作的、居住在农村的、生活条件稍微差些的人就都是没有身份的人。

于是,便有一部分人对那些“有身份”的人溜须拍马,对那些“没有身份”的人则是暗自小瞧。

这是一种社会病态。

任何一个生命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值得尊敬。但是生活当中,歧视他人的现象时常发生。

一位农民工坐公交车,因为身上脏被乘务员斥责说:你身上那么脏,不要坐到座位上了,站着吧!

一位清洁工因批评随手丢垃圾的司机,而惨遭毒打,司机扬言你一个清洁工什么身份啊,敢和我理论,你的命值几个钱?

岳云鹏在接受采访时说,最忘不了的是15岁,他做服务员,写错菜单被一大哥侮辱三个多小时,岳云鹏自掏腰包352元,为他买单……

这就是歧视,也是一种悲哀,许多人总感觉自己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就是有身份的人了,就瞧不起那些下苦力挣钱的人,对其恶语相向,甚至侮辱人格。

往上追溯三代,谁的父辈何尝不是农村人,谁的父辈不是靠挥洒汗水种出粮食,才换来了后辈现在的幸福生活。3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今天的有钱人明天可能就会一贫如洗,灰姑娘也可以逆袭成为白富美。

农民工怎么了?清洁工怎么了?服务员怎么了?难道他们收入不高就要遭受歧视,就要低人一等?

没有他们,我们的城市怎么会有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没有他们,我们的环境怎么能这样的干净整洁?没有他们,我们的饭菜怎么会吃得舒心惬意?

真正优雅的人,必定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真正高贵的人,面对强于己者不卑不亢,面对弱于己者平等视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不分贵贱,只要认真付出就值得尊敬,只要恪尽职守努力奉献就都了不起,不同的职业有相同的伟大,社会靠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才会进步,每个人都是世界不可或缺的元素,Everyone is No.1。

老彭是农村人,他有自己的企业,他也有一个幸福的家,不论在家里还是在企业里他都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人。

相信你也和老彭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身份无贵贱,只要你有梦想,懂得努力,那么你就是强者,就是值得尊敬的人。

超级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刘媛媛,就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个出身寒门的女孩在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过五关斩六将,一举夺魁。

她在决赛的舞台上说: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忍,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点人间疾苦,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每次看到她的激情演说,我就想,这个女孩,她的身上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能感染许多人,影响许多人,让更多的人奋勇向前。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每一份努力都值得尊重,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身份如何,只要你走在奋斗的路上。莫让随口的谎言,荒芜了爱的领地

世界上最大的谎言就是,妈,近期我很忙,有时间就回去了。1

三天前,下午三点多,妈给我电话,说老家的黄瓜熟了,你回来摘吧。

我说,晚上就回去。

妈说,那我给你做鸡蛋汤吧,顺便给你凉拌些黄瓜。

我说,好。

她继续问,那你几点回来?

我说,一下班就回去,晚上七点左右到家。

当晚,我参加了一个同学聚会,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晚上八点多,妈给我电话,问我回去不?我迷瞪过来,随口说了句,今天不回去了,近期太忙,有时间我就回去了。

妈说,六点多就给你做好了饭菜,等你到现在,那你不回来,我就自己吃了啊。

听妈这么说,我心里酸酸的。2

两天前,上午九点多,妈又来电话,说准备来荥阳,家里的黄瓜又摘了一大袋子,冰箱也放不下了,准备骑电动车给我送来。

我说,妈,你不用来了,今晚我带着孩子一起回去,天这么热,你不要来回跑了。

妈说,那你可要回来,不要又忘记了。

下午,一个朋友从北京回来,我联系了几个哥们,给朋友接风,又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

晚上,八点多,我的手机再次响起,我才想起今天答应她要回老家的。

因为和朋友们在一起,害怕打扰了他们的雅兴,我便把电话挂断了。

过了一会儿,妻子的电话打过来,她说,你不是跟咱妈说今天晚上要回家吗?怎么又忘记了?

我有点不耐烦说,你给她说咱们明天回去。3

第二天,一大早,六点多,门铃响了,一开门,是我妈。

她说,你也不回去,我就把黄瓜给你送来了。

我说,怎么这么早啊?

妈说,习惯了,我早上都是五点多就起床了,再说了,现在来,天也不热。

我返回卧室又睡了个回笼觉,七点半和媳妇起床的时候,妈已经把早餐做好了,凉拌的黄瓜,鸡蛋面汤,还有妈从老家带来的炸油条。

黄瓜是妈在老家院子里面种的,确实好吃,清香、脆甜。

我说,妈,近期我太忙了,有时间就回去了,你年纪大了,骑车也不安全,今后还是我们回去,开车也方便。

妈叹了一口气说,是啊,你们开车快,但是就是不见你们回去。

饭后,我去上班,妈和我一起下楼,我看着她笨拙地跨上电动车,然后又回头朝我一笑,骑着电动车,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妈,今年66岁了,头发早已花白,身体还好,但她的心里啊,装着的都是儿孙们。4

仔细想想,我大概有一个月没有回老家了吧。

都忙什么了?其实什么也不忙,工作清闲,上网聊天,陪友喝茶,得闲散步,唯独没有时间回一趟老家看看妈。

老家离我住的地方30公里,开车也就是半小时车程。

看着妈骑电动车离开,我的心里挺不是滋味,就决定下班后推掉一切活动回老家。

夏天,六点半的天空,丝毫没有要进入黑夜的感觉。

我接上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出发,回老家。

推开老家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各种青菜藤木,有豆角、黄瓜、番茄、南瓜,它们已经将院子铺满,各类瓜果挂在青藤上,让人眼馋。

我顺手摘了两根黄瓜,在院里的水龙头下冲洗了一下,就吃了起来。

妈听见孩子们的声音,从里屋走了出来。

她说,上午不是见过了,怎么又回来了?你天天工作那么忙!

我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忙的。5

看着院子里面满满的绿色,心情都是美美的。

妈说,你喜欢吃黄瓜,多吃几根,新摘下来的好吃。

这几年,妈总是在院子里面种一些蔬菜,黄瓜种得最多。

记得是在几年前的一个夏天,老家的邻居在院子里面种了几棵黄瓜,我回老家的时候,邻居摘了几根给我家送去,我吃了一根,感觉特别好吃,就说,这黄瓜真好吃,城里面吃不到这样的黄瓜。

这句话被妈听到了,她说,你要是觉得好吃啊,咱们也在院子里种一些。

我随口说了一句好啊,谁知道,没过多久妈就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家吃黄瓜,还说是咱们院子里面种的。

回家的时候,看到院子里靠墙处,确实有五六根黄瓜很明显地垂着。

我随手摘了一根,一吃感觉就是好,我说,妈,自己种的黄瓜就是好吃。

妈听到这话,脸上洋溢着幸福。

自此,每年春夏之交的时候,妈就种些黄瓜和其它蔬菜,地块是越来越大,院子里几乎都没有了下脚走路的地方。6

院子里的菜地,成了她释放爱的领地。

每年的这个时候,她给我电话,总会说黄瓜熟了,回来吃吧。其实,是她想见我一面,她想看看自己的儿子,见见自己的媳妇,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孙子孙女。

而我时常随口就说,妈,近期我太忙,有时间我就回去了。

这句话,也许妈信以为真了,其实不然,我真的忙吗?或许,忙只是借口,只是许多闲杂的琐事会让我们误以为它们比妈妈重要,它们比亲人重要。

天底下的妈妈相信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就像我说家里种的黄瓜好吃一样,她就坚持种了好几年。

我们驾车离开的时候,妈说,再过几天豆角和番茄又可以摘了,你们到时候回来啊,不要让我再给你们送了,我的腿疼,也不方便。

孩子们朝奶奶挥手,他们异口同声地叫着,奶奶,再见。

车转弯,我从后视镜里面看见,妈还站在原处朝我们张望,她的手一直挥动着……“近期我太忙,有时间就回去了。”

你是否也常常对父母说这样的话?你是否也常常因为所谓的“忙碌”忽略了家里对我们翘首以盼的老人?

这句话,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言,也唯有父母会信以为真。

常回家看看,别再为自己找借口。莫让我们随口的谎言,荒芜了爱的领地。我们的世界很大,而父母的世界里只有我们。勇于尝试,点亮人生

只有当你战胜了对未知的恐惧,摆脱了那些言不由衷的借口,带着积极的情绪,才能勇敢地去尝试,一次一次地去超越自己。

几年前,我搬家,住进了新区,因为喜欢象棋,结识了老张和老杨。

他俩那会儿都是刚退休,百无聊赖,每天下午五六点钟,便会在小区的阴凉处摆上棋盘,楚河汉界,你来我往,杀得不亦乐乎。 每每下班,我总是要观战个把小时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后来,工作忙了,便也很少再见到两位老者。一晃几年过去了,记忆中他俩也渐渐模糊。

前天,老娘突然对我说,你杨大爷要在小区办摄影展,你不去看看?

我很惊诧,随口说了一句,不会吧,他都六七十岁的人啦,还折腾这个?

毕竟多年未见老杨,也想见见他就去了。

小区老年人活动室,满墙挂着老杨的摄影作品,有山水,有树木,有花鸟,有人物,甭说还真有大家风范呢!

老杨看到我,格外高兴,拉着我,非让点评一下。

我哪里懂呀!于是岔开话题,问老杨什么时候对摄影感兴趣了?

老杨原本正兴致勃勃给我讲解,听了我的问话,突然沉默了,他叹了一口气说道,还记得和我一起下棋的老张吧?我们俩同年退休,后来他记忆力衰退,得了老年痴呆。我怕自己也变成他那样子,就找点锻炼脑子的事做做,于是开始尝试和摸索新事物,向你们年轻人看齐嘛。

老杨还说,这几年除了摄影,还学会了上网,淘宝购物,网络象棋,生活也变得有趣儿起来。说着,还掏出手机让我加他的微信。

看着精神矍铄的老杨,我想起了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他 74岁从监狱里出来后承包荒山开始种植橙子,经过8年努力,2012年,他的“褚橙”通过电商开售,大规模进入市场,“褚橙”已经成为“励志橙”。

这些老人身上的精气神,让我自惭形秽,想想这几年,自己想做点什么时,总以各种理由为借口,一再拖延,从来不去尝试,时至今日,仍停留在原地。“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毛主席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老人家一生读书学习的真实写照,他说: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书不可以不读。很简单的一句话,却阐释了做人的大意境——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生活中许多人并不缺少去尝试、去学习、去选择的机会,但总是把“太忙了”“走不开”“年纪大了”“没钱没资本”等等,作为一次又一次逃避尝试的理由和借口,大部分人患的不是拖延症,而是懒癌。于是,许多人便在自我否定和贬低中,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永远无法改变、原地踏步的生活状态。

同学Y毕业后没多久就嫁入豪门,班,不用上;钱,不用愁;家务,不用做;孩子,不用带……美容、喝茶、逛街、打麻将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她在朋友圈天天各种晒,所有的同学,那个羡慕嫉妒恨呀,聊天时感慨,人家Y的生活才是生活,咱们就是生存。

一天,Y告诉我,她有点抑郁了,每天吃喝玩乐让她变得有点不知所措,现在竟然感觉生活索然无味。回去上班吧,发现以前学的全还给了老师;开店吧,老公说太辛苦,家里不差那点钱。

我自己的生活都过得乱七八糟,她问,我也只能不抱希望地随口开导了她几句,“找点感兴趣的事情去尝试一下,说不定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没想到,这妹子竟然做了一次疯狂地尝试。那天,我正上班,接到Y的电话。“你猜我在哪儿?”“猜不到……”“姐现在318路上。”“318?什么玩意?”“大哥,318呀,美国的66号公路,中国的318国道,听说过吧?”“噢,噢,我想起来了,是传说中进藏最神秘、最美丽的公路,你老公陪你去了?”“没,我自己,他没空。”“姐快到雅拉雪山了,到了给你发微信。”“姐自由了……”

说到最后一句,她竟对着电话大喊起来。

不知为什么,听着她的喊声,我心中莫名升起了一丝感动。

后来,她自驾去了云南、内蒙、桂林、四川,反正国内能跑的地方都跑了,听说最近准备去欧洲,她原来所说的那点抑郁早就被蓝天白云带走了。她告诉我,开始有些害怕,不敢去尝试。但真正迈出那一步,却一发不可收拾,自己也变得越来越勇敢。

现在Y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关注问候语是:宁可在尝试中失败,也不在保守中成功。Y坚持每周更新旅游心得,那些图片和文字竟然被她编辑得美轮美奂,粉丝接近10万,她说感谢我的那句话,让她勇于尝试,迈出第一步,成就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是呀,人们对未知的担忧、恐惧,常常让人准备去做一件事时,变得畏手畏脚,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甚至拒绝迈出第一步,从而错过了人生中本该拥有的精彩。只有当你战胜了对未知的恐惧,摆脱了那些言不由衷的借口,带着积极的情绪,才能勇敢地去尝试,一次一次地去超越自己。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小时候的我们,也许是天真,也许是无知,也许是好奇,但我们无所畏惧,我们敢于触摸,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成年了,我们反倒变得畏手畏脚,面对前方的未知、当下的安逸时,我们往往选择保持原状,不给自己的尝试找机会,总给自己的安逸找理由。

此时此刻,你是否又会想起儿时那个勇敢的自己?

也许,一次尝试,不足以改变你的人生,不足以改变你当下的现状,不足以成就你的梦想。但是,我相信,勇于尝试总有一次机会,会幻化出美丽的花火,点亮我们多姿多彩的人生。So, from now on, just do it !手机电量所剩无几,但我愿意都留给你

这是一个离不开手机的时代,手机电量很充足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谁重要,当手机电量所剩无几,你就会发现,电量越少,那个人越重要。1

13%……7%……当手机电量一点点减少,满世界找充电源,却没有。

也许,几分钟后,电话就将自动关机。

这个时候,你会无奈、着急甚至恐慌吗?

于是,关闭网络,关闭手机后台不必要的程序,将手机设置为省电模式,不再接打电话,剩余电量只为那个人而留。

那个能让你为TA保留剩余不多电量的人,是谁?当你手机即将没电,你关机前的最后一个电话会打给谁?

是热恋中的、恨不得分分钟在一起的恋人?是家中为你做好饭菜等你回家的爱人?还是时刻牵挂孩子的父母?抑或是重要客户?

毋庸置疑的是,那个TA一定很重要。

每个人似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2

上个周末,和几个朋友外出旅行。

登顶,一览众山小,时不时流云掠过,极目远眺,一幅大好河山图,大家各种美拍,大呼过瘾。

中午时分,大家围坐在一起吃泡面,微信里相互传阅各自所拍美人美景。

安安大惊道,不会吧,我的手机剩6%电量了!

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各自的电量都不多了。

茜姐说,原本想发朋友圈呢,也不敢发了,省点电吧。

安安附和着,我也不发了,要等一个重要电话呢。

然后,茜姐问大家,谁带充电宝了?

充电宝是有,但都在车上呢,远水解不了近渴,爬山是体力活,大家都轻装上阵,有的连瓶水都不愿背。

往前走了一段,安安的电话响起,他示意让大家静下来,接通电话,他不断地点头应声,嘴里不停地说着好。

挂了电话,他高兴地说,我儿子考上武汉大学啦,刚拿到录取通知书,来来,我在群里给大家发个红包啊。

安安在群里发了一个6人抢的200元红包,我们都赶紧去点,唯独茜姐没有抢。

她说,我的电量剩5%,不敢抢了,害怕浪费电,我剩余的电量要留给他。

那天,一直到茜姐的电量全无,手机自动关机,她也没有接到那个他的电话。

他是谁,我们不知道。

我们问茜姐,她也不说,返程的路上,她一直默不作声,静静地看着车窗外的风景发呆。3

那天晚上,十点多钟。

爱人给我电话,她惊慌地说,刚进电梯,突然停电,现在被困电梯里了,周围一片漆黑。

当时,我正在外面走路,距家还有3公里。我安慰她说,不要害怕,不要着急,我尽快联系小区物业。

挂了电话,一看手机仅剩5%的电量,瞬间崩溃。

这些电量如何有效使用非常的关键。

快滴打车,各种程序下来极为费电,放弃这个想法后,我赶紧大步往家赶。

随后,我把手机屏幕亮度调到最低,边走边给小区物业打电话,告诉他们故障电梯的门栋号,让他们赶紧去救人。

打开微信,我和爱人聊天,我问,电梯里还有谁?她说就她一个人。

正值夏季,电梯里密不透风,惊吓和高温使她浑身湿透,我告诉她不要惊慌,已经和物业电梯维保联系上了,我也正往家赶。

10分钟后,电量剩下3%。

这时,电话响起,一看是公司老总的,直接挂断,老总又打过来,恼火地再挂断。还打,我接通,没等他说话,我就发飙,我手机快没电了,不要打了,有急事!他还没有说话,我就挂断了。

估计老总当时都蒙圈了。

没有办法,这个时候,爱人重要。剩余的电量,我必须为她留着。

我给爱人发微信:我的手机剩余2%的电量了,老总还一直打电话,我直接吼了老总一顿,还发了一个龇牙咧嘴的笑脸。

她说,你该接接呗,我没事。

我说,手机电量所剩无几,我愿意都留给你。

她发过来一个拥抱的表情。

最后,我赶到那个电梯下,叫着爱人的名字,她应声,我的手机,正好没电自动关机。

我说,听到你的声音,我就放心了。4

你有没有为一个人守候,手机剩余的电量只为TA而留?

这是一个离不开手机的时代,手机电量很充足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谁重要,当手机电量所剩无几,你就会发现,电量越少,那个人越重要。

当晚,物业电梯维修工人费了很大力气才把我爱人救出来,我和她相拥的那一刻,她泪流满面,她说,如果没有你陪我,也不知道我害怕成什么样子。

事后第二天,老总把我叫到办公室准备大发雷霆,我简单解释了一下,他说,你做得对,要是我,在那种紧急情况下也会把剩余的电量留给电梯里的她。

旅游回来后,安安还专门请了客,他说,为儿子感到骄傲,第一时间接到孩子的录取喜讯是他这些年最高兴的一件事情,如果那天电量全无,儿子打不通他的电话,该有多么地扫兴。

茜姐后来告诉我们,那天前夫也在等她的电话,也是把电量等没了。我们把她俩撮合在一起,原来那些生活里的误解和不快冰释前嫌,哈哈,最后他们复婚了。

生活就是这样,有惊险也有惊喜。

惊险的时候,你愿意和谁一起分担?惊喜的时候,你愿意与谁一起分享?

愿你,有许多的朋友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与你一起分担你的痛苦。这样的人生,才不会孤单,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神奇的爱,使数学法则失去了平衡,两个人分担一个痛苦,只有一个痛苦;而两个人共享一个幸福,却有两个幸福。”

感谢那些愿意把手机最后电量留给你的人,他们才是你最应该珍惜的。

这个时代最动人的话是,手机电量所剩无几,但我愿意都留给你,只为听到你的声音,然后,我们在一起。未接来电,让人欢喜让人忧

未接来电,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数字,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天。

早上六点钟我醒来,看见母亲的三个未接来电。

仔细一看是夜里三点钟的,我的心立刻紧张起来,赶紧回复过去,打了三个都没有人接。

我嘴里嘟囔着,咦,怎么回事?电话怎么不接?

其实那一刻,我头都蒙了,夜里三点多,母亲打电话,一定是有什么急事,要不然不会半夜连着打了三个。

父亲去世后,母亲坚持一个人在老家居住,她说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总感觉太过压抑,也就是偶尔到我或是弟弟家里小住三五天。

第四个电话还是没有人接,我着急了。

我晃醒了妻子,我说,我得回老家一趟,咱妈凌晨三点打了三个电话,不知道啥情况,电话回过去也没有人接,你一会儿打的送孩子上学吧,我走了啊。

妻子叮嘱,咱妈一定没事的,开车小心些。

路上,我车速飞快,脑子里闪现着各种不好的情形,越想心里越害怕。

30分钟左右,我到了老家。

还没有进大院,我就叫了几声妈!但没有人应答。

大门开着,上堂屋的门也开着,我冲进母亲的卧室,不见母亲。我赶紧去别的屋子找,也没有见人。我跑进了厕所去找,也没有。

我站在院子里,大喊了几声妈,没有人应答。

是不是得病了被医院拉走了?还是家里来坏人了?还是出现了其他的什么不好的情况?我不敢往下想。

我敲开邻居的大门,问他们见我妈没有,他们说没有啊。

我开始自责,母亲一个人在老家,为什么晚上睡觉要把电话设置成静音呢,我脑子一片混沌,手足无措。

我站在我家胡同口,四处张望,希望能见到母亲。

大约10分钟,我看见一个身影,感谢老天,真的是母亲,我飞奔过去,紧紧地抱住母亲,边哭边说,妈,你去哪了,吓死我了。

母亲缓缓地说,昨晚睡到半夜,我梦见你爸了,他就站在床边。我害怕极了,就给你打了电话,这不天一亮,我就去他的坟上转了一圈,和他说了说话。

我说,妈,你跟我去荥阳住吧,你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

母亲没有允诺,她说,你爸要是回来,咱家没有人怎么行。

我把母亲搂得更紧了,我说,妈,今后晚上睡觉,我再也不把电话设置成静音了。

未接来电,母亲给我的我没有接通,我给母亲的她没有接通,其间,有多少担忧和牵挂,这是一种血肉亲情,电话拨出的那一刻,彼此都是多么的希望能尽快听到亲人的声音,那个声音也许就是最好的安慰,最好的陪伴。

和母亲说了一会儿话,看她没有什么事情,我便返程。

到荥阳的时候,已经快九点了。

我简单地洗漱了一下,也没敢吃早餐就匆忙往公司赶。刚到公司楼下,几名同事就朝我跑过来,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周哥,怎么回事,给你打那么多电话,你怎么不接。

我拿出手机一看,满屏的未接来电。

我又蒙了。这才想起今天早上八点半公司有一个重要的推介活动,我是主讲人。早上起床后到现在竟然忘记把手机调整成有声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