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19:41:41

点击下载

作者:杨金志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秋

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秋试读:

内容提要《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丛书以节气为主线,精选出三百余首诗词 ,让其与二十四节气一一契合。作者对诗词的解读别开生面,结合与诗词相关的农事物候、天文地理、历史典故、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等广博的知识,娓娓道来,轻松有趣,备受启迪。

诗人的心更加敏感,立春之时,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唯美意境;秋分时节,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辽阔高远。伟大的诗人们行走于天地时序之间,将节气之美、诗词之美以朗朗上口的诗歌记录下来。希望读者以一颗诗心,跟着二十四节气的脚步,跟着诗人的感悟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以诗意穿越历史,在当下的生活中将诗词之美、节气之美唤醒。

打开这本书,“诗词节气风”扑面而来,阅读将是一次奇妙的旅行。版权页书名: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 秋作者:杨金志著CIP号:第136891号ISBN:978-7-122-32459-7责任编辑:李彦芳出版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100011)购书咨询:010-64518888售后服务:010-64518899网址:http://www.cip.com.cn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自 序古典诗词在时序节气中的长歌一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持之以恒地在做一件事:每天,根据当时当日的节气和时令,选取一首古诗,给它配上精简有趣的解读。这些解读文字,随即发表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大诗兄说”上。

我为什么要坚持做这件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一直是一个传统文化、古典诗词的爱好者。同时,我也是一个博物爱好者,我喜欢观察和学习自然万物、天文地理。

兴趣需要有人来激发。激发我的人,就是我女儿。五年前,当女儿还在读小学时,我立下一个“小目标”:依据季节、节气和时令,跟她一起诵读古典诗词。自古教学相长,在和女儿一起分享学习诗词的过程中,我获得了更加丰富、更不一样的感悟。我要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

我们的“诗词之旅”很愉快。时间也过得飞快。这套书出版的时候,我的女儿已经成为一名中学生。在我写作的过程中,女儿是我的第一读者。我希望,我的书能够对她有更多的帮助;我希望,她能够长久地保持对传统文化、古典诗词的兴趣。“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身为学生家长,我的心跟大多数家长的心在一个频率上跳动。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二十四节气与古典诗词,两者之间有着天然而深厚的联系。

201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把节气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中国诗人对于节气和时令的感悟,向来丰富细腻、博大精深。曹操、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苏东坡……这些伟大的诗人行走于天地之间,春华秋实、夏虫冬雪都无比诗意地呈现在他们笔下;还有伟大的《诗经》和“乐府”,来自民间的创作彰显着淳朴、智慧和灵动。

你看,立春之时,梅花怒放,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唯美的意境,深厚的情谊,蕴含在短短的字里行间;秋分时节,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天高气爽的感觉跃然纸上。及至二十四节气中殿后的大寒,是“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好像古人都已经为你做好了准备,只等着你来发掘这宝藏。三《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丛书按季节分为四册,每个节气对应十多篇诗词,整套书共收录诗词300余首。这套书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这套丛书是写给广大青少年、中小学生的,还有他们的家长、老师。因此,语言一定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我力求每一个字都要有所来历,每一句话都要反复斟酌。

第二,这是“节气+诗词”的跨界阅读。读者既可以学到很多古典诗词方面的文史知识,又可以获得大量关于节气、物候、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能拓展视野和知识面,这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是相当必要的。

第三,这是“碎片化阅读”与“系统性阅读”的有机结合。当下,“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阅读习惯。中国古典诗词大多短小而隽永,适合随时随地的“碎片化阅读”。这套书通过精心的编选,把看似“碎片”的诗词,通过“节气”这条时间线,有机地连缀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有逻辑的系统。

第四,这是一件图文并茂的文化产品。当下,阅读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将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可以增进人们,特别是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全书精心选配了大量历代名家画作和精美图片,图文相映成趣。丰富多彩的“融合阅读”,值得期待!

我希望并相信,《给孩子的节气古诗词》这套书能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课外读物,能成为他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古典诗文的辅导书籍。对于一名中小学生来说,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和领悟这些诗词,他的传统文化底蕴、古典诗词功底就相当扎实了。练好传统文化的“童子功”,一定可以受益终身!杨金志/大诗兄2018年7月写于上海立秋08月07日-08月09日一叶知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阳历8月8日前后,农历七月左右,太阳达到黄经13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秋,揫(ji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揫,同『揪』,就是聚敛、收集的意思。

我国习惯以立秋作为秋季的开始,此后气温逐步下降。不过,此时处于夏秋交替之际,依然会有些暑热,『秋老虎』天气也时常出现。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立秋日曲江忆元九唐/白居易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元九:白居易的朋友元稹。曲江:唐朝都城长安城内的一条河。江陵:今天的湖北荆州,在长江边上。大诗兄说

几片梧桐叶子泛了一点点黄,知了依旧在树上叫着。它们并不知道,从这一天起,它们有了一个新名字,叫做“秋蝉”。因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到了。别看气象台还在发布着高温预警,也别看“秋老虎”来势汹汹,其实,这都是秋后的蚂蚱、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啦!

秋天固然是收获的季节,但也是万物由盛转衰的起点。立秋一到,不少朋友听着新蝉老蝉的鸣叫,心里难免会生发出一些微妙的感觉,如白居易,一辈子看似风风光光、热热闹闹,其实交心的朋友也没几个。这其中,一位是元稹(元九),一位是刘禹锡(刘二十八)。几十年来,大家也总是聚少离多,你住江头我住江尾。人生难得几相逢,只有传语报平安。

这一年的立秋日,老白照例在长安衙门里交了差事,骑马来到曲江边上,在老柳树上拴了马,独自在江堤踱步。秋蝉的鸣叫声不绝于耳,他忽然想起:去年今日,还跟老元一起在这里赏秋;今年立秋,老元已经远在长江边上的江陵城。教我如何不想他?

人生啊,还能有多少时光可以相伴!大白马抖了抖耳朵,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抬起头来,用温柔的眼神看了看老白,然后继续低头吃草。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鄂州南楼书事宋/黄庭坚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鄂(è)州南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旧时称白云楼、安远楼、瑰月楼、楚关楼等,与黄鹤楼、头陀寺、北榭等并称为黄鹄山(今蛇山)“四大楼台”。宋代诗人冯时行有诗《鄂州南楼,其下为黄鹤楼故基》。芰(jì):菱角。大诗兄说

鄂州南楼在今天的湖北武汉。武汉这个名字,听上去就让人觉得汗浆直冒。自古以来,这一带在夏天就是“火炉”。原因何在?就在于“四顾山光接水光”,水多。鄂州一带,乃至简称为“鄂”的湖北,长江纵贯而过,境内号称“千湖”,一到夏天,水汽蒸腾旺盛,再被阳光加热,简直就是一个大蒸笼。哪怕是过了立秋,暑气还是难以消散。

这种气候特征,让人的体感不舒服,但荷花却很喜欢。鄂州水面广阔,这里就是水生植物的天堂,“凭栏十里芰荷香”的景象,应该是随处可见。芰,是菱角的意思。经典歌曲《洪湖水,浪打浪》,其中有一句“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帆稻谷香”,这里的“菱藕”就是“芰荷”的同义词。而洪湖,就是鄂州一带的千湖之一。

立秋已过,一阵风雨过后,不多的荷花瓣又掉落了几片,正好落在旁边的荷叶里;小莲蓬亭亭玉立,附近几株去年的老莲蓬则瘪瘪地枯立着,原先莲子的穴位空空如也。正午的时候,天气依然要热一会儿;而阵阵细雨过后,则是凉风习习;暮色降临,天空中彩云追月,凉意也是愈加深重。眼看红芳犹抱蕊,业中已结新莲子蝶恋花宋/晏殊玉碗冰寒消暑气。碧簟纱厨,向午朦胧睡。莺舌惺松如会意,无端画扇惊飞起。雨后初凉生水际。人面荷花,的的遥相似。眼看红芳犹抱蕊,业中已结新莲子。簟(diàn):竹席。惺松:形容声音轻快。的的(dí):明明白白,的的确确。业:通“叶”。大诗兄说

暮春初夏时光,我们念过蒋捷的一首《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的的确确容易把人抛,这一眨眼的工夫,樱桃、芭蕉都已经是过去式,夏末秋初的时节到了。“眼看红芳犹抱蕊,业中已结新莲子”,好像刚刚看到红莲吐蕊,怎么一转眼的工夫,接天碧绿的莲叶之间,就结出了无数个嫩黄色的莲蓬?这一句,跟“樱桃芭蕉”那一句,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平时怎么形容时光飞逝的?刹那?瞬间?弹指?须臾?不管你用什么词来表达,总之就是一个意思:光阴似箭,如同白驹过隙、流沙过指。

晏殊的词曲,主角十有八九是女子。你看她困午觉、吃冰沙、摇扇子,日子过得确实惬意。“人面荷花,的的遥相似”,人面似荷花,也真美;不过,再美丽的莲花,也总是要凋谢的。如此一想,“雨后初凉生水际”,心中顿生秋凉。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山居即事唐/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扉(fēi):门扇。落晖:夕阳,夕照。荜(bì)门:竹荆编成的门,又称柴门,常指房屋简陋破旧。大诗兄说

王维不仅是大诗人,还是顶级画家。唐宋时期,诗词一流、作画一流,大诗兄觉得,只有两个人:一位是王维,另一位是苏轼。可惜的是,王维的画作真迹我们今天已经无缘见到,苏轼的画作真迹也是个位数。

明白了王维的画家身份,就能理解他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观察为什么会如此细致入微。竹子是古代文人的至爱,王维也不例外。“绿竹含新粉”,翠绿挺拔的竹子,竹节处一层淡淡的白粉,增之一分则多,减之一分则少。不论你是多么高明的化妆师,都比不上大自然的无形之手,轻松创造出浑然天成之美。

不仅是竹子,不少植物都善于给自己画一个淡妆,笼上一层淡淡的白霜。譬如说葡萄,有的人看到皮上覆盖着一层薄粉,拼命地洗呀弄呀——这叫不懂科学,白忙乎。那是它自带的,可不是灰尘、农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没事儿!秋冬季节,红彤彤的柿子、黄澄澄的柑橘,如果你仔细观察,也会发现它们的果实上有一层薄粉。

这是苍茫落日的时节,这是白鹤巢松的时节,这是红莲落衣的时节,这是渡头采菱的时节。惟有绿竹苍翠,含粉独立。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鸦雏色:像小乌鸦羽毛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伯劳:鸟名。乌臼(jiù):乌桕树。翠钿(diàn):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望飞鸿:望飞雁,希望鸿雁传书。大诗兄说

今天的南京城,是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这四个朝代的都城,叫建康。出建康城西门,长江之中有一块冲积沙洲,当时的人们都叫它西洲。长江泥沙富含营养,西洲成了一块沃土,是动植物的乐园。

早春时节,红梅绽放,渔家女摇船登西洲,折下一枝梅花,再把船儿摇到对岸的江北(现在叫浦口),将梅花送给住在这儿的心上人。

夏天的时候,沙洲上一大片青纱帐、芦苇荡,随风摇摆。伯劳鸟儿飞过,乌桕树绿叶婆娑。西洲上有几处浅滩,不知道哪一年哪一月,有人丢弃了几颗吃剩的莲蓬,居然就生长出一片茂盛的荷花。

夏末秋初,姑娘摇船来到西洲,采集莲蓬。她剥出青青的莲子,出神地凝视着这纯净无瑕的莲子。她觉得莲子就像这青草沙中的清水。

秋色渐浓,鸿雁从北方飞来,把一行行影子投在江面上。姑娘仰视飞鸿。听说鸿雁是邮差,会帮人带信。不过,姑娘从来没有等到过一封书信。其实,自从送了梅花之后,她再也没有见过他。

这首民歌好长啊!它就得这么长,否则怎么能把西洲姑娘的“四季相思之歌”唱完呢?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田园乐七首·其三唐/王维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杏树坛边渔父:《庄子·渔父》中讲述了一个虚构的故事,孔子坐于杏坛之上休息,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下船而来,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大诗兄说

这是一首六言诗。六言诗就像动物界的白老虎、植物界的黑牡丹,是古诗词里的珍稀品种。

西风起。西风是秋天的号角。老王手持藤杖,站在风口里看夕阳。好一幅静美的乡村田园景色,他感觉自己就像在孔子杏坛中蹭课听的老渔夫,像陶渊明笔下误入桃花源的渔人。

曾经白花点点的菱角,曾经嫩得能掐出水的果实,如今变成了紫红色,匍匐在锯齿形的叶子底下。老王知道,吃老菱角红烧肉的季节到了。

采菱女乘着猪腰子形状、足以容纳两个人的大木盆,划入菱塘深处。纤纤素手捞起带叶的菱角,熟练地采摘下老菱,堆在木盆的另一边。菱角锋芒毕露,宛如针锥,不时扎痛姑娘的手。

采菱女一天的劳作,收获满满,手上也伤痕累累。那个年代没有橡皮手套,没有创可贴。诗人眼里唯美的诗情画意,都是骗你们城里人的……妻子张白鹇,结置映深竹秋浦歌(二首)唐/李白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渌(lù)水:清澈的水。妻子:妻子和儿子。白鹇(xián):大型鸟类,也叫“白雉”。罝(jū):捕捉兔子的网,泛指捕鸟兽的网。大诗兄说

秋浦在今安徽池州一带,位于长江南岸,是一处美丽的水乡。李白很喜欢秋浦这个地方。大诗仙表达喜爱的方式,就是写很多很多的诗。《秋浦歌》,李白一共写了十七首。我们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你从这两首诗里看到了什么?大诗兄看到的是,夏末秋初时光,寻常老百姓一家四口人平静而平和的日常生活。他们从事的是名副其实的“大农业”,农林牧副渔,一样也不耽误;他们身处的山水林田湖,就是一个完美的生命共同体。

你看,田舍翁,也就是耕田种地的老头儿,兼职捕鱼。傍晚下了网,和衣睡在船上,梦里都是起网时鱼儿乱蹦乱跳的场景。妻子和小儿子也没有闲着,拿了一张网,跑到竹林深处,张网捕山鸡。

家里的大闺女,刚刚二八年纪,生得俊俏,跟邻居女伴一起去菱塘采菱角。暮色低垂,炊烟四起,白鹭掠过银盘一样的大月亮。村里的小伙子在附近打柴,听着女孩们的采菱歌,一副心神不定的模样。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白石滩唐/王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蒲(pú):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尖,可用来制作席、蒲包等。向堪把:差不多可以用手握住,可以采摘了。向:临近,将近。浣(huàn):洗。大诗兄说

李白喜欢秋浦这个地方,一口气写了十七首《秋浦歌》。王维更胜,他实在太喜欢辋川这个地方,写了一部《辋川集》,一共二十首诗。《白石滩》是其中的一首。

大诗兄特别想跟你讲的,是“绿蒲向堪把”中的“蒲”。蒲是什么?说起来其实不陌生,你见过蜡烛草么?这种多年生浅水植物,高大青绿,在夏秋之际长出一种很像蜡烛——或者说更像腊肠——的果穗。小朋友们把它摘下来,追逐打闹、敲敲打打,不但不疼,反而有一种被按摩的舒适感。

古人夏天睡的草席,摆在案几旁供人跪坐的蒲团,就是由蒲草编成的。白石滩附近,家住水东水西的姑娘们,时常来水岸边浣纱。洗完衣服,再用精巧锋利的小镰刀采割一些蒲草,在清溪中涤荡干净。晾晒数日,便可以编制各样器物。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辋(wǎng)川: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饷(xiǎng)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处泛指农田。啭(zhuàn):小鸟婉转的鸣叫。槿(jǐn):植物名。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露葵:经霜的葵菜,不是向日葵。葵为古代重要蔬菜。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去从老子学道的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海鸥”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其父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大诗兄说

辋川就是王维的命根子。没有辋川,就没有我们熟知的那个恬淡、闲适、热爱自然、与世无争的王维。夏末秋初的辋川,极美。树木高大葱茏,黄鹂鸟儿宛转鸣叫;一片深绿色的水稻田,长腿的白鹭在其间跋涉,不时用长嘴巴东啄啄,西啄啄,一转眼又张开修长的翅膀,飞上树梢。黄鹂鸟吃了一惊,展开小翅膀飞离,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函数曲线。

白鹭与水田,是一种深度共生关系。水稻生长的时候,它们在田里捉鱼、捉虾、捉虫子;收割后水稻田翻耕时,它们跟在耕牛的后面捡稻谷吃,或者蹲在牛背上休息。

王维看到的,可能不只有白鹭。生态学知识告诉我们,秦岭脚下、辋川一带,有世界上最珍稀、可能也是最美丽的水鸟——朱。它的身体是白的,头、脚和喙尖却是令人惊艳的彤红色。

老王在辋川,终日吃斋念佛。吃的什么斋?最新鲜的食材:蒸藜,清蒸的嫩野菜;炊黍,柴火灶煮熟的黄粱饭;露葵,经霜的葵菜,正像今天流行的一种“冰菜”。

老王刚来辋川的时候,乡民对他是尊重而带一些隔膜的。过了些日子,村民看出来老王是个挺随和的夫子,也不讲究了,也不顾忌了,吃饭喝酒争席子、抢杯子,闹哄哄一片。老王想:这不正是我想要的生活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辛弃疾当时住在黄沙岭附近。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见:同“现”,显现,出现。大诗兄说

夏末秋初,宁静的夜。万物仿佛沉睡,其实可能只是“假寐”。惊鹊、鸣蝉、蛙声,包含了丰富的生态学常识。实际上,除了枝头的鹊鸟,辛弃疾未必能亲眼见到藏在暗处的知了和青蛙,感知这些生物,更多的是靠听觉。惊鹊之所以引起他的注意,主要也是飞离枝头那一刻的鸣叫。我们还可以脑补,水稻田里和附近的小溪边,藏着很多白鹭,它们单脚独立,把头插在自己的翅膀里休憩;听到动静,白鹭“扑剌剌”地飞起,在空中盘旋,又落在更远处的稻田里。这就是王维笔下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视觉的体验,更是嗅觉的体验。千百年来,水稻是中国人,特别是淮河以南中国人的主食。晚夏的稻田,白天是酷暑闷热的,夜晚是清风拂面的。细小的稻花,在微风下各自授粉,一点点飘落在稻田下平静的水面上。这水面,也只有一指深浅。稻花是小鱼儿、泥鳅和螃蟹的食物。在当代,小龙虾也是稻田里的常客,但那时候还没有,它是近代才来到中国的。

稻谷在灌浆,还不够丰满,但是秋天的丰收已经可以预期。行走在稻田边,手脚可能会被长满毛刺的稻叶勾住、划出白痕乃至血痕,请你不要介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牵牛星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tiáo):遥远。皎皎(jiǎo):明亮。擢(zhuó):伸出。素手:白皙的手。札札(zhá):织布的声音。机杼(zhù):织机和梭子。章:布匹的纹路。泣涕(tì):哭泣的眼泪。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脉脉(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大诗兄说

农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这个节日,一般都在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之中。

话说,在银河的两边,有两颗很亮的星星,它们就是——牵牛(牛郎)星和织女星。每年七夕,牛郎和织女会进行一年一度的相会。他们俩的故事,至少从汉朝就开始流传。所以,《古诗十九首》里面,就有了这一篇。

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读这首诗,是一种如泣如诉、肝肠寸断的感觉。唧唧复唧唧,织女的纤纤素手,终日在机杼上穿梭。织女本是小仙女,但仙女无法淡定。终日劳作,竟然织不出一段完好的布匹。心神不宁,泪下如雨。分离的日子很痛苦,即将重逢,心中更是五味杂陈。这一年一天的相见,固然值得期待,但何尝不是西西弗斯向山顶推滚石一样的煎熬?仙人长生不老,长寿却是最残酷的惩罚,没有人世间“来世相见”的期待。清清浅浅的银河,盈盈一水之间,相见时难别亦难,相顾只有脉脉无语……

讲了这么多,都是建立在玉皇大帝或者王母娘娘棒打鸳鸯的情节设定之上。我们可以看看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情节,这也是古人笔记里记载的: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这个故事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原来,织女是“女大不由爷”;天帝,一会儿疼女儿,一会儿是“霸道爸爸”,这种任性,很像古希腊神话里的宙斯。处暑08月22日-08月24日秋雨秋凉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阳历8月23日前后,农历七月中旬,太阳到达黄经150°时开始。『处暑』这两个字如何理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暑气消散,秋凉日深,秋意也越来越浓。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zhè)鸪(gū):一种鸟类。鹧鸪天是词牌名。红蕖(qú):红荷花。藜:一种野生植物,茎直立,嫩叶可吃。茎可以做拐杖。大诗兄说

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就是“出暑”的意思,天气不会再怎么热。“一层秋雨一层凉”,用苏东坡的话来说,就是“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昨天夜里的雨下得勤快,早上起来,只见碧空如洗,白云悠悠,凉风习习。

苏东坡这首词是在黄州时写的。研究东坡先生的任意一样物件,都能发现他的生活态度。譬如拐杖,春天的时候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竹子做的;秋天的时候是“杖藜徐步转斜阳”,换了根藜木的,拐杖的手柄处已经被摩挲得光滑透亮。这是一种不将就的生活态度。

初秋的田园,自有它的趣味。小池塘里乱草丛生,花期长达数月的红莲正在努力站好最后一班岗。白鹭一飞冲天,灰鹧鸪躲在草丛里嘀嘀咕咕。茅舍后的土墙根,蹿出几株竹子,掩映了颓败的墙头。几只知了,有一搭没一搭地鸣唱着。秋日的蟋蟀跃跃欲试,正准备取而代之。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南朝/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诏(zhào):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怡悦:取悦;喜悦。大诗兄说

初秋时节,天气甚佳。住在大城市里的人们,都在朋友圈里狂刷蓝天白云。这只能说明一点,大家平时见到如此美丽天象的机会,确实少得有点可怜。古人有句话,叫作“蜀犬吠日,吴牛喘月”:蜀(四川)地平时很少见到太阳,出太阳了狗都要叫;吴(江南)地夏天很热,水牛看到月亮都当作太阳,气喘吁吁。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人。他的好朋友萧衍原本是位大将军,后来自己上位做了开国皇帝,三番五次请陶弘景出山。老陶不干,隐居山中,一心炼丹。皇帝问他:你那个破山里头,能有个啥?答:啥也没有。这里没有楼堂馆所,没有锦衣玉食,唯独不缺的,就是蓝天白云。但是老陶喜欢。

你们待在大城市里面,人烟稠密,人们生火做饭、烧柴取暖、车马喧嚣、红尘滚滚,蓝天白云恐怕是个稀罕物吧!达官贵人什么金银财宝都可以往家里搬,就是这蓝天白云,你们搬不去。

萧衍当了四十多年皇帝,最后被叛军软禁在皇宫里饿死。老陶在山里隐居了四十多年,善终。当老萧失去自由、独坐宫中的时候,说不定会向往大山里自由自在的白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这里是地名。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通“影”。大诗兄说

王维的隐居地辋川在终南山下。终南山里虽然隐士多,但根据大诗兄估算,平均一平方公里也不到一位隐士。就跟野生老虎似的,隐士们也都有各自的“地盘”。

辋川,就是老王的地盘。鹿柴,是辋川境内的一处小所在。就跟辛夷坞、白石滩一样,这里平时人迹罕至。空山不见人,只有偶尔的两声鸟鸣。突然听到有人在说话,胆小的梅花鹿撒腿就跑。小灰兔、小松鼠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计,两脚蹲地、两手悬空,脑袋左顾右盼,嗖地一蹿,也没了影子。山鹧鸪、黄鹂鸟迅速转移到较远的树梢上。只有猫头鹰用两只爪子攥着松枝,不为所动,闭目养神。

正午已过,密林之上,太阳转过头顶,斜斜的树影映照在青苔上。青苔上,似乎还有一行木屐印。“走了走了,没事了。”动物世界里互相转告。小灰兔回到原来的地方,继续吃剩下的半个蘑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大诗兄说

贾岛曾经当过和尚,有诗为证:僧敲月下门。拿不准用“推”还是用“敲”更好,他曾纠结了很长时间,估计是一位处女座。

贾岛要去求访的隐者,很可能是一位道士。因为住在山里、养着小童、隐者、采药,符合这几样条件的,十之八九是道士。

中国人有着悠久的采药、制药传统,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就是。中药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其一,植物的根、茎、花、果等部位,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板蓝根、黄连。其二,动物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分泌物,比如麝香、牛黄。其三,矿物质,人们从这里没有炼出什么合格的仙丹,却误打误撞制成了炸药。“炸药”的“药”字,道出了它的起源。

最有成果的药学探索,还是来自植物。而上好的药用植物,大多长在深山里面。童子的师父去采药。人在哪儿?小童说:不知道,因为云雾缭绕,信号也不好。采的什么药?小童说:我知道,青蒿。贾岛点点头,心想:不过也是一种蒿草,能有什么神奇的疗效?他没有想到,一千多年后,呦呦鹿鸣的中国人从这里面提取出了青蒿素,惠及天下众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大诗兄说

明月夜,小竹林,一片寂静。幽深处,传来流水一般的古琴声。虽然看不到演奏人员,但是你晓得,琴是好琴,人是高人。你正在侧耳倾听,接下来,传来的却是一阵清亮的人声长啸:“噫吁(xī)……”中气十足,极具穿透力,竹叶都在微微颤动,刚刚打盹的小鸟睡意全无。这一静一动,猛虎下山的气势也不过如此吧?

你也许还很好奇:这长啸是怎么个“啸”法?其实,有很多人在考证这个问题。有人说,长啸就是吹口哨。大诗兄觉得,弹琴是相当高雅、庄重的事情,琴声是多么有穿透力,口哨那么飘,怎么压得住?有人说,长啸就是放声高歌、吟唱。这种解释,大诗兄接受。你听过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欢乐颂》吧?我猜想,大概就是那种效果。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栾家濑唐/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栾家濑(lài):辋川地名。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飒飒(sà):形容风雨吹打树木枝叶的声音。大诗兄说

天空布满铅灰色的云,正下着迷迷蒙蒙的雨,偶尔有凉凉爽爽的秋风吹过。辋川河的上游是山中的数条小溪。溪水在栾家濑这个地方汇集,水势渐渐涨了起来。铺满灰白色石头的河底,留不住一滴水。清凉的溪水哗哗作响,碰到水中央的大石块,溅起阵阵水花;石块旁边的水流却甚是平稳,像随着水流缓缓波动的薄纱。

水至清则无鱼,不仅是因为太清的水里缺乏营养物质,还因为毫无遮挡,鱼儿被天敌看得太明白。你看,细细长长的小鱼,拼命逆流而上,或者索性顺流而下。一旁的白鹭仿佛天生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早就计算好了水中光线折射的角度,一嘴下去一个准。唯一能够打断这吃货作业的,是冷不丁高高溅起的水花。

白鹭是唐诗中的“最佳动物演员”,没有它们,很多好诗都没法完成。比如春天里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杜甫的“一行白鹭上青天”,比如秋天里李白的“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还有王维的“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头顶两条长羽,恰如两根小辫儿,白鹭真是可爱。大诗兄估计,在我们中国,叫作“白鹭洲”或者“白鹭岛”的地方,可能不下一百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蓬: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随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征:远行。兹(zī):此,这里。萧萧:马的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大诗兄说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狗和马这两种动物,是与人类心灵最为相通的朋友。《忠犬八公》《马语者》这些电影是依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古时,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愿效犬马之劳”,那就是回报友情或者恩情的最高表态,没有之一。

当两个人成为莫逆之交,他们的狗或者马,一般也会发展出非凡的友谊。所以,当李白与他的朋友分别的时候,人类倒是蛮潇洒的,“挥手自兹去”,挥一挥手,后会有期;两匹曾经朝夕相处的马不忍分离,它们不晓得此生能不能再见或何时能够再见,它们碰碰鼻子、摇摇耳朵、扭扭脖子,仰天长啸,显得如胶似漆、难舍难分!

这种将要分别的马,李白把它们叫作“班马”。“班”就是分离、离别的意思,比如“班师”就是军队离开驻地。

青山、白水、浮云、落日,这是太白与友人、班马与班马之间的秋日私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寂寥(liáo):孤寂,萧条。春朝:春天。排:推开。碧霄(xiāo):青天。大诗兄说

刘禹锡写过很多秋天的诗,比如《西塞山怀古》里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比如《石头城》里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也是一副悲伤寂寞的腔调。不过,当老刘看到秋日的朗朗晴空、鹤舞翩跹,立即舒展愁眉,开心起来,并且正式宣布:秋日胜春朝。

鹤能够给人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鹤是一种吉祥物,一般要冠以“仙”字。看到了鹤,一般都能沾沾喜气。很多诗人写过黄鹤楼,这栋楼为什么名气这么大?“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就是因为传说曾有仙人在黄鹤楼骑鹤升天。鹤还是一种气质的象征。南宋的林逋,号称“梅妻鹤子”,就以鹤为子。

跟其他水禽比起来,鹤有两点比较特别:其一,它的体形很大,所以才有“骑鹤”的传说。你没听说过“骑鹭”“骑鸥”吧?中国人喜欢鹤,西方人喜欢天鹅,这两种动物都是比较大型的水禽。其二,鹤的羽毛大多是黑白相间,以白色为主,这既能体现它的高洁气质,又不会显得过于单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随意:任凭。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大诗兄说

初秋,空灵的山谷。刚刚下过一场雨。一层秋雨一层凉。老王在单衣外面披了一件蓑衣,戴着一顶斗笠。空气很清新,有一股淡淡的草木香气。雨后的傍晚,夕阳的光线温柔地斜穿过松树林,天边有火烧云。

太阳收掉了最后一抹余晖,暮色降临。

月出惊山鸟。月光穿过松林,林间笼罩着一层雾霭。小溪流的声音,潺潺不断。水花在嶙峋的石岸上溅开,溪底的水在石头上无声流淌。鞠一捧水,洗面、漱齿,清冽中有点甜。

辋川村的存在,全依赖这条辋川河。山上的溪水流到村边,依旧清澈见底。在上游,村民们拿着木桶来汲水饮用,拎着竹篮来洗菜淘米。下游,人们用青石块拦起一座小水梁。姑娘们每天清晨穿过一片小竹林,一路嬉戏欢笑,来这里洗衣、捣练。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裴(péi)迪:诗人,王维的好友。苍翠:青绿色。苍为灰白色,翠为墨绿色。潺(chán)湲(yuán):水缓缓流淌。暮蝉:秋后的蝉。墟里:村落。值:遇到。接舆(yú):接舆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假装疯狂,不愿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喻裴迪。五柳:东晋时期隐逸诗人陶渊明的自号。这里诗人用陶渊明自比。大诗兄说

空气开始变得有些冷冽,山形清寒,高大乔木的叶子已经变黄或变红。通体金黄色的那几棵树,是银杏。针叶树木依旧苍翠,它们会绿过整个秋天和将要来临的冬天。

辋川渡口,夕阳西下。辋川河水,缓缓流淌,有一种秋天特有的从容。夏天曾有的最大水量已经落下,石头上还有河水消落留下的白痕。

倚杖靠在柴门边,秋风过耳。脚边是一堆劈好的木柴,原木的芬芳钻入鼻孔。曾经在夏天那么聒噪的知了,只剩下微弱的鸣叫。大树下,每天总会落下几只寒蝉,一动不动。远远近近的农家都开始烧火做饭,炊烟随风飘散。人们可以闻见草木灰的香气。

裴秀才是老王最好的朋友,又喝醉了酒,自己打着节拍,边走边唱,狂歌乱舞。正在烧火做饭的村妇,丢下灶头的活计,跑出来看笑话。村童跟在裴秀才身后,有样学样地手舞足蹈。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其三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荒秽(huì):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荷(hè)锄:扛着锄头。荷,扛着。大诗兄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短短十个字,你可能觉得平淡无奇,但是大诗兄告诉你,这里包含了相当丰富的信息。先说这“南山”,是哪里的南山?陶渊明所处的东晋王朝偏安江南,他种豆子的南山下,就是今天的江西庐山脚下。他隐居的柴桑县,就在庐山一带。

我们再说这个“豆”。豆,是中国古代五谷稻、黍、稷、麦、菽中的“菽”,也就是大豆。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先秦史书《左传》中就有“菽麦不分”的说法,可见种植时间之早。在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中国人很可能已经吃上了豆腐、喝上了豆浆。

相比当官,陶渊明更愿意当农民。不过,他虽然披星戴月地耕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但实际效果是“草盛豆苗稀”,草长得比豆苗还高!但陶渊明在乎的是过程,不是结果。“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多美的意境。秋日的黎明或者傍晚,你行走在乡野田间,踏着枯黄的野草,裤脚管掠过两旁的蒿草。你听着秋虫的鸣叫,小蚱蜢四处逃散,鹧鸪倏忽从草丛中飞出。你不经意低头一看,鞋子、袜子、裤脚,全部湿透了。衣服被露水沾湿也没关系,我只要过我想过的生活就会悠然自得。白露09月07日-09月09日更深露重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阳历9月8日前后,农历八月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