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本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3 06:03:48

点击下载

作者:史蒂芬·霍金,罗杰·彭罗斯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时空本性

时空本性试读:

前言

爱因斯坦说过关于宇宙的最不可理解的事是它是可理解的。他是正确的吗?量子场论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这两种在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和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关于这个问题,世界上两位最著名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的作者)和罗杰·彭罗斯(《皇帝新脑》、《精神的影子(Shadows of Mind)》的作者)——持不同意见。在这部基于六次讲演和最后辩论的著作中,他们阐述了各自的立场。这些讲演是在剑桥大学的伊萨克·牛顿数学科学研究所进行的。

量子引力能够解释大爆炸的更早时刻以及像黑洞这样令人迷惑的物体的物理,那么,如何建立量子引力呢?为什么在我们的宇宙这一块,正像爱因斯坦所预言的,看不到量子效应?奇异的量子过程如何使黑洞蒸发,它们所吞没的所有信息到哪儿去了?时间为何往前进,而不往后退?

这两位对手在本书中触及所有这些问题。彭罗斯,正像爱因斯坦那样,拒绝把量子力学接受为最终理论。霍金的想法不同,他论断道,广义相对论不能简单地解释宇宙的开端。只有量子引力和无边界假设相结合才有望解释我们对宇宙的观测。和霍金的实证主义立场不同,彭罗斯采取了实在主义立场。他认为宇宙是开放的,并将永远膨胀。他论断道,按照光锥几何,时空的压缩和变形以及利用扭量理论,可以理解宇宙。读者在最后的辩论中可以看到,霍金和彭罗斯对寻求最终统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意见如何不同以及在理解这种不可理解的东西方面,他们所进行的不同努力。译者序

今年夏天,译者第三次应邀到梵蒂冈天文台访问。夜里和天文学家们一道观赏奇妙的宇宙天体,日间则遨游于抽象的时空理论之中。这本译作便是这个月的结果。

天文台位于罗马东南远郊的冈多佛堡,它俯瞰着一片翡翠般的火山湖,环湖逶迤的山岭间遍布森林、花园和别墅。此处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它是教皇夏宫的所在地。天文台和它的望远镜耸立在夏宫的最高层,译者办公室的下一层即是教皇的卧室。礼拜日中午教皇主持的弥撒更使这个旅游和宗教胜地充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徒。

此地对于本书另有一层历史渊源。1981年本书作者之一霍金应教廷科学院之邀,在宇宙论会议上首次发表了无边界宇宙的思想。会议之后,教皇在冈多佛堡接见与会者。按照西方的传统,教徒在这个场合必须在教皇前行跪礼。但是当霍金驱动其轮椅来到教皇之前时,历史上奇异的一幕出现了,教皇离开其座位并跪下,使他便于脸对脸和霍金会晤。这使得四周的教徒们目瞪口呆,且不说霍金自己所深爱的无边界宇宙理论正是无神论的彻底体现。

宗教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与科学之间的恩恩怨怨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得尽的。布鲁诺和伽利略受到的迫害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上,1633年正是在这个宫殿里,当时的教皇乌尔班八世签署了谴责伽利略的文件。1979年11月10日正值爱因斯坦百年诞辰,当今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发表文告宣布伽利略是正确的,并组织编撰有关伽利略的著作,他还深情地提及,爱因斯坦生前荣耀,而伽利略却备受磨难。的确也是,三百多年后的今天,这对伽利略还有什么意义呢?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没有公开承认教会犯了错误。当然教会和科学也并非总是对立的,利玛窦由于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而名留史册,这在他12年前和译者的一次交谈中还着意强调过。

从布鲁诺在罗马鲜花广场受火刑,到伽利略得到平反,世界文明无论如何是进步了。现在人们可以从容地创造和欣赏科学理论,而不必担心遭受到和伽利略一样的命运。在科学史上,伽利略在西方第一次提出了经典的相对论原理,而他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自由落体实验的意义,直到三百年后才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充分阐明。本书阐述的正是相对论、宇宙论和时空论的最前沿知识。霍金和彭罗斯的理论如此美丽,简直可当成艺术品来鉴赏。当我们沉湎在他们的体系中时,就会和仰望星空一样,惊叹造化的神奇。当然这些理论还不是完备的,有些论题,尤其是时间箭头等还远未臻于澄明境界,读者阅赏此书之际,定会所见略同。

写到此刻,已近午夜。临湖酒吧歌声早已沉寂,窗外星空依然灿烂。在此时空边缘的“仙凡界”俯仰古今,缅怀先贤,不禁感慨系之。杜欣欣 吴忠超1996年8月15日于冈多佛堡

注:仙凡界是武夷山天游的最险要处,被认为是隔绝仙国和人间之所在。前言

1994年在剑桥大学的伊萨克·牛顿数学科学研究所进行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计划,本书所记载的在罗杰·彭罗斯和史蒂芬·霍金之间进行的一场辩论是该计划的高潮。它描述了一场有关宇宙本性的某些最基本的观念的严肃的讨论。不用说,我们还未到达尽头,处处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争议,还有许多可供论争的。

60多年前,关于量子力学的基础,在尼尔斯·玻尔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间进行了一场著名的旷日持久的辩论。爱因斯坦拒绝把量子力学接受为终极理论。他发现,它在哲学上是不充足的,他对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的正统解释发动了一场猛烈的战争。

在某种意义上,彭罗斯和霍金之间的辩论可以视作早期那场论争的继续,在这里彭罗斯担任爱因斯坦的角色,而霍金担任玻尔的角色。尽管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也更为广泛,但是正如过去那样,技巧的论证和哲学的观点相互纠缠,无法分开。量子理论,或者它的更高级的形式量子场论,现在已被高度发展,在技巧方面已经十分成功,尽管还存在像罗杰·彭罗斯这样的在哲学上持怀疑态度者。广义相对论,也就是爱因斯坦的引力论,也同样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虽然还遗留有关奇性或者黑洞的严重问题。

主导霍金彭罗斯讨论的真正关键在于把这两种成功的理论结合在一起,并产生一种“量子引力”的理论。这里牵涉到许多高深的概念和技术问题,这便是这些讲演中探讨的范围。

本书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包含诸如“时间箭头”,宇宙诞生处的初始条件以及黑洞吞没信息的方式。霍金和彭罗斯在有关所有这些以及许多其他的问题上都非常微妙地采取了不同的立场。不管在数学上还是在物理上他们都认真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其争论的形式使富有意义的相互批评得以实现。

虽然有些讲演需要读者具备数理知识的背景,但是许多论证是在使更广大读者感兴趣的更高深的水平上进行的。读者至少对于所讨论的观念的广阔和精微,以及对于寻找一种包括引力论和量子论在内的宇宙和谐图像的伟大挑战能获知梗概。迈克尔·阿蒂雅感谢

作者、出版者以及伊萨克·牛顿数学科学研究所感谢以下在准备这些讲演和本书时惠予帮助的人士,他们是马提亚斯·R·嘉柏迪尔,赛蒙·基尔,约纳逊·B·罗杰斯,丹尼尔·R·D·史可特以及保罗·A·莎。第一章经典理论史蒂芬·霍金

罗杰·彭罗斯和我将在这些讲演中发表我们关于时空本性的相关的但是相当不同的观点。我们将交替讲演,每人讲三次,最后是有关我们不同方法的讨论。我应当在此强调,这些讲演是相当技术性的。假定听者具有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基本知识。

里查德·费因曼写过一篇短文,描述他参加广义相对论会议的经验。我想那是1962年在华沙召开的会议。他对与会者的能力以及文不对题非常瞧不起。此后不久广义相对论的声望扶摇而上,并引起广泛兴趣,这应大大地归功于罗杰的研究贡献。在此之前,广义相对论被表达成在单独坐标系统下的一堆繁复的偏微分方程。人们在找到一种解后即欢欣鼓舞,根本不在乎其是否在物理学上有意义。然而,罗杰引起了诸如旋量和全局方法的现代概念。他首先指出,不必准确地解方程,即能发现一般性质。正是他的第一道奇性定理引导我去研究因果性结构并刺激我有关奇性和黑洞的经典研究的灵感。

我认为罗杰和我在经典工作方面的观点相当一致。然而,我们在量子引力,或者毋宁说量子理论本身的研究上分道扬镳。虽然我因为提出过量子相干性丧失的可能性,而被粒子物理学家们认定为危险的激进主义者,但和罗杰相比,肯定只能算作保守主义者。我采取实证主义的观点,物理理论只不过是一种数学模型,询问它是否和实在相对应是毫无意义的。人们所能寻求的是其预言应与观察的一致。我以为罗杰内心自认为是位柏拉图主义者,这要由他自己承认才算。

虽然有人提出,时空可以有分立结构,我看不出有任何理由应当抛弃连续的理论,因为它曾经是这样的成功。广义相对论是一项漂亮的理论,它和迄今进行的所有观察都符合。它也许在普朗克尺度下需要修正,但是我认为这不会影响由它作出的许多预言。它也许只不过是某种更基本理论的低能近似,比如说弦理论,但是我认为弦理论被过分兜售。首先,人们不清楚,广义相对论和超引力中的其他各种场相结合时,是否能给出有意义的量子理论。关于超引力死亡的报道极尽夸张之能事。第一年所有人都相信超引力是有限的。下一年时尚变更,所有人又都说超引力肯定有发散,虽然迄今没有人真正找到这种发散。我不讨论弦理论的第二种原因是,弦理论没有做过任何可以检验的预言。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将要讲到的,量子理论广义相对论的直接应用已经作出了两项可以检验的预言。其中的一项预言是,在暴涨期的小微扰的发展似乎已为最近观察到的微波背景的起伏所证实。另一项预言,黑洞应当热辐射,在原则上是可以检验的。我们所要做的一切是去发现太初黑洞。可惜的是,周围似乎没有很多。如果有的话,我们就知道如何量子化引力。

甚至如果弦理论真的是自然的终级理论,那么这些预言也没有一个要被改变。但是弦理论,至少在它目前的发展阶段上,除了声称广义相对论为它的低能有效理论外,根本做不出这些预言。我怀疑这种情形将会一成不变,弦理论也许永远做不出广义相对论或者超引力所做不出的预言。如果果真如此,人们就怀疑,弦理论是否为一种真正的科学理论。没有特别的可以在观测上检验的预言,光是数学上的漂亮和完备是否就已经足够了?况且,现阶段弦理论既不漂亮也不完备。

由于这些原因,我将在这些讲演中讨论广义相对论。我将集中于两个领域,在这两个领域引力似乎引起和其他场论完全不同的特点。第一个是引力使时空具有一个开端也许还具有一个终点的观念。第二个是似乎存在不同于粗粒化产生的内禀的引力熵的发现。某些人声称,这些预言不过是半经典近似的人为的产物。他们说,弦理论也就是真正的量子引力论,将会抹平这种奇性并对黑洞辐射引进相干性,因此在粗粒化含义上它只不过是近似热性的。如果情形果真如此,则是相当无趣的。引力就和其他场相类似。但是,我相信,它是显著不同的,因为它自己形成供自己表演的舞台,而不像其他的场一样,只不过是在固定的时空背景中表演。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时间具有开端的可能性。它还导致宇宙中观测不到的区域所引出的我们无法度量的引力熵的概念。

我在这次讲演中回顾经典广义相对论中导致这些观念的工作。我在第二次和第三次讲演(第三章和第五章)中将指出,进入量子理论后,它们将如何被改变被推广。我的第二次讲演是关于黑洞的,而第三次是关于量子宇宙学。

罗杰为研究奇性和黑洞引进了关键的技巧,我也助他一臂之力,这就是时空大尺度因果性结构的学问。I+(p)被定义为时空M的纵点p可用未来指向的类时曲线到达所有点的集合(见图1.1)。人们可把I+(p)认为是所有会被在p处发生之事件所影响的事件的集合。另一类似的定义是把加号换成负号,未来换成过去。我把这种定义认为是自明的。图1.1 点p的时序将来

我们现在考虑一个集合S的未来的边界I+(S)。可以相当容易看出,这个世界不能是类时的。因为在这种情形下,一个恰好在边界之外的点可以是一个恰好在里面的点p的未来。未来的边界也不能是类空的,除了刚好在集S上的除外,因为在那处情形下,从刚好在边界未来出发的每一根过去指向的曲线都会穿越过边界并且离开S的未来,这就和q是在S未来中的事实相冲突(图1.2)。图1.2 时序将来的边界既不能是类时的也不能是类空的。

所以人们可以得到结论,除了集S本身之外未来边界是零性的。更精确地说,如果q是在该未来的边界但是不在S的闭包上,则存在一根通过q并落在边界上的过去指向的零性测地线段(见图1.3)。也可能存在不止一根通过q的落在边界上的零性测地线段,但是在那种情形下,q将是该线段的未来端点。换句话说,S的未来的边界是由这种零性测地线生成的,这种零性测地线在边界上有未来端点,如果它们和其他的生成元相交的话将要进入未来的内部。另一方面,该测地线只能在S上才有过去端点。然而,存在这样的时空,其中一个集合S的未来的边界的生成元永远不和S相交。这种生成元不能有过去端点。图1.3 上:点q落在未来边界上,所以在边界上通过q存在一根零性测地线段。下:如果存在不止一根这种线段,则点q将是它们的未来端点。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在闵可夫斯基空间中把一根水平线段移走(见图1.4)。如果集S落在这根水平线的过去,该线就会投下一个阴影,并且存在刚好在该线将来的点,这些点不在S的未来。存在S的未来的边界的一根生成元,它返回到该水平线的端点上。然而,因为水平线的端点已从时空中移走,这根边界的生成元就没有过去的终点。这个时空是不完整的,但是人们把在水平线端点附近的度规乘上一个适当的共形因子,就可以挽救它。尽管类似这样的空间是非常人为的,但是,在提醒你在研究因果性结构时必须谨慎方面,这些例子十分重要。事实上,罗杰·彭罗斯在担任我的一位博士论文考官时指出,一个类似我刚才描述的空间,正是我在论文中作的某些断言的反例。图1.4 由于从闵可夫斯基空间移走了一根线,集S的未来的边界具有一根没有过去端点的生成元。

为了指出未来的边界的生成元具有在该集上的一个过去端点,人们必须在因果性结构上附加某种全局的条件。最强的也是物理上最重要的条件便是全局双曲性。一个开集U如果满足如下条件,便被称为全局双曲的:

1.在U中的任何一对点p和q, p的未来和q的过去的交集具有紧致的闭包。换言之,它是一个有界的金刚石形状的区域(图1.5)。图1.5 p过去和q未来交集具有紧致的闭包

2.在U上强因果性成立。也就是说,在U中不包含闭合的或者几乎闭合的类时曲线。

可以从以下事实看到全局双曲性的物理意义,对于U存在一族柯西面∑(t)(见图1.6)。U的一个柯西面是和U中的每一根类时曲线相交一次并仅仅一次的类空的或零性的曲面。人们从柯西面上的数据可以预言在U所要发生的事件,而且人们在一个全局双曲的背景下可以表述行为良好的量子场论。人们在一个非全局双曲的背景下能否表述一种有意义的量子场论,这一点尚未清楚。这样全局双曲性也许在物理上是必须的。但是,我的观点是我们不应这么假想,因为这样做也许会排除掉引力要告诉我们的某种东西。我们宁愿从其他物理上合理的假设推导出时空的某些区域是全局双曲的。图1.6 U的一族柯西面

由下面的论证可以得知全局双曲性对奇性定理的意义。设想U是全局双曲的,p和q为U中的可被类时或零性曲线连接起来的两点。那么,在p和q之间存在一根类时的或零性的测地线,它的长度在所有从p到q的类时或零性曲线中取极大值(图1.7)。证明的方法是指出,所有从p到q的类时或零性曲线的空间在一定的拓扑下是紧致的。然后再指出在这个空间中曲线的长度是上端半连续的函数。所以,它必须到达其极大值,而且其极大长度的曲线将是一根测地线,因为否则的话,一个小变分就会给出更长的曲线。图1.7 在全局双曲空间中,存在一根测地线,它的长度在所有两点的类时或零性曲线中取极大值。

现在人们可以考虑测地线γ长度的第二阶变分。可以指出,如果存在一根无限邻近的从p出发的测地线,它在p和q之间的一点r处和γ相交,则点r就被称作和p共轭(图1.8)。人们可以用地球表面上的两点p和q来阐述它。人们能不失一般性地把北极当作p点。因为地球具有正定的度规,而非洛伦兹度规,因此存在极小长度的测地线,而非极大长度的测地线。这根极小测地线是从北极跑到点q的一根经线。但是从p到q还存在另一根测地线,它从北极在背后跑到南极再回到q。这根测地线包含有南极这一点作为p的共轭点,所有从北极出发的测地线都在南极相交。在小变分的情形下两根从p到q的测地线都是长度的稳定点。但是在现在正定度规的情形下,一根包含有共轭点的测地线的二阶变分能给出从p到q的更短的曲线。这样,在地球的例子中,我们推导出,从后面下来到南极再返上来的那根测地线,不是从p到q的最短的曲线。这个例子是非常显明的。然而,在时空的情形,人们应指出在某种假定下,应当存在一个全局双曲的区域,在该区域中两点之间的每一根测地线上应当存在共轭点。这就导致一个冲突,它表明被当作非奇性时空定义的测地线完整性的假设是错误的。图1.8 左:如果在测地线上的p和q之间存在有共轭点r,它就不是具有极小

长度的测地线。右:从p到q的非极小测地线在其南极具有共轭点。

人们在时空中得到共轭点的原因是,引力是吸引力。所以它以这样的方式使时空弯曲,邻近的测地线向相互方向弯折而不是离开。人们从雷乔德符里或纽曼-彭罗斯方程可以看到这一点,我以统一的方式将这方程写在下面

雷乔德符里-纽曼-彭罗斯方程

此处 n=2适用于零性测地线,

n=3适用于类时测地线。

此处ν是沿着一簇测地线的仿射参量,其切矢量la是超面正交的。量ρ是测地线平均收敛率,σ是切变的测度。项Rab lalb是物质对测地线收敛的直接引力效应。

爱因斯坦方程

弱能量条件

Tabνaνb≥0

对任何类时矢量νa成立。

按照爱因斯坦方程,如果物质服从所谓的弱能量条件,则对于任何零性矢量la,这一项将是非负的。这是说,能量密度T00在任何坐标系中都是非负的。任何合理的物质,比如讲标量场或者电磁场或者具有合理状态方程的流体的经典能动量张量都符合弱能量条件。然而,能动量张量的量子力学平均值可能局部地违反这个条件。这会在我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讲演(第三章和第五章)中涉及。

假设弱能量条件成立,而且从点p出发的零性测地线开始再次收敛,还有ρ在那儿具有正值ρ0,那么,纽曼-彭罗斯方程意味着,收敛率ρ会在仿射参数距离之内的一点q处变成无穷大,如果零性测地线能延展到那么远的话。

如果在ν=ν0处ρ=ρ0,那么.这样,在ν=ν0+ρ0-1之前应存在一个共轭点。

从p出发的无限邻近的测地线将在q处相交。这表明沿着连接它们的零性测地线点q和p相共轭。对于在比点q更远的γ上的点,由γ的变分可得到从ρ出发的一根类时曲线。这样在比共轭点q更远处,γ不能落在ρ的未来的边界上,因此作为ρ的未来的边界的一个生成元γ将有一个未来的端点(图1.9)。

类时测地线的情形很类似,除了强能量条件所要求的,对于任何类时矢量la, Rab lalb必须非负。顾名思义,这个条件相当苛刻。然而,在经典理论中,至少在平均的意义上,它仍然在物理上是合理的。如果强能量条件成立,而且从p出发的类时测地线开始重新收敛,则存在一点q和p相共轭。图1.9 沿着零性测地线点q和p相共轭,所以连接p和q的零性测地线将在q处离开p的未来的边界。

强能量条件

最后,存在一般能量条件。它首先说强能量条件成立。其次,每一根类时或零性测地线都会遭遇到某一点,在该处存在某种曲率,它不和测地线构成特定的配置方向。很多已知的准确解不能满足一般能量条件。人们可以预料,在适当的意义上的“一般的”解满足这个条件。如果一般能量条件成立,每根测地线将会遭遇到引力聚焦的一个区域。这就意味着如果测地线能在每个方向都延伸得足够远,则存在一对共轭点。

一般能量条件

1.强能量条件成立。

2.每根类时或零性测地线包含有一点,在那儿

l[aR b]cd[el f]lcld≠0。

人们通常会把时空奇性当作曲率变成无限大的一个区域。然而,把它当作定义的麻烦在于,人们可以除去奇点,而且声称所余下的流形是时空整体。所以,把时空定义成度规适当光滑的最大的流形更好。然后人们可以由存在不能被延伸到仿射参量无限值的非完整测地线的事实,来认证奇性的发生。

奇性定义

如果一个时空是类时或零性测地不完整而且不能被嵌入到一个更大的时空中,则它是奇性的。

这个定义反映了奇性的最令人讨厌的特点,即存在其历史在有限时间内具有开端或终结的粒子。可以找到在曲率保持有限时发生测地不完整性的例子。但是一般地讲,沿着非完整测地线曲率会发散。如果人们要求助量子效应去解决在经典广义相对论中的奇性引起的问题,这一点是重要的。

彭罗斯和我在1965到1970年间利用我描述的技巧证明了一系列奇性定理。这些定理有三类条件。首先是诸如弱、强或一般能量条件的能量条件。然后是因果性结构上的某种全局条件,比如讲不应该有任何闭合类时曲线。最后,还有某种条件,那就是在某一区域引力是如此强大,以致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逃逸。

奇性定理

1.能量条件。

2.全局结构条件。

3.引力强到足以捕获一个区域。

第三个条件可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一种方法是宇宙的空间截面是闭合的,这样就没有可以逃逸出去的外界区域。另一种方法是存在所谓的闭合捕获面。这是一个闭合的二维面,不论是向内的还是向外的与其垂直的零性测地线都是收敛的(图1.10)。通常情况下,如果你在闵可夫斯基空间有一球形的二维面,向内的零性测地线是收敛的,但是向外的则是发散的。但是在恒星的坍缩中,引力场可能强到使光锥都朝里倾斜。这意味着甚至向外的零测地线也是收敛的。图1.10 在正常闭合面上,从该面出发的向外零性射线发散,而向内射线收敛。在闭合捕获面上,无论是向内还是向外的零性射线都收敛。

各种奇性定理指出,如果这三类条件的不同组合成立,时空必须是类空或零性测地线不完整的。如果人们强化其中两个条件就能弱化第三个条件。我将在描述霍金彭罗斯定理时阐明这一点。它要求一般能量条件,也就是三个能量条件中最强的。其全局条件相当弱,不应该存在闭合的类时曲线。而非逃逸条件是最一般的,即存在一个捕获面或者闭合的类空三维面。

为了简单起见,我只对一个闭合类空三维面S的情形概述其证明。人们可以把未来柯西发展D+(S)定义成点p的区域,从p点出发的每一根过去指向的类时曲线都与S相交(图1.11)。柯西发展便是能从S上的数据预言的时空区域。现在假定未来发展是紧致的。这表明柯西发展具有未来边界H+(S),它称作柯西视界。利用类似于用在一个点的未来的边界的论证,可以得知,柯西视界是由没有过去端点的零性测地线生成的。然而,由于假定柯西发展是紧致的,其柯西视界也应是紧致的。这表明,该零性测地线将在一个紧致集中不断环绕。它们将趋近于一根极限的零性测地线λ,λ在柯西视界中不具有过去或者将来的端点(图1.12)。但是如果λ是测地线完整的,则一般能量条件将意味着它会包含一对共轭点p和q。λ上的在p和q以远的点可由类空曲线来连接。但是这会导致矛盾,因为柯西视界上的任何两点都不能是类时分隔的。所以或者λ不能是测地完整的,也就是定理已被证明,或者S的未来柯西发展不能是紧致的。图1.11 集S的未来柯西发展以及它的未来边界,柯西视界H+(S)。图1.12 在柯西视界上存在一根极限零性测地线λ,它在柯西视界上没有过去或未来端点。

可以指出,在后一种情形下,存在一根从S出发的未来指向的类时曲线γ,它永远不会离开S的未来柯西发展。由相当类似的论证可以指出,γ可以向过去的方向延长成永远不会离开过去柯西发展D-(S)的曲线(图1.13)。现在考虑在γ上向过去排列的一串点xn,以及向将来排列的类似一串点yn。对于每一个n,点xn和yn都是类时相隔而且在S的全局双曲柯西发展之中。因此,存在从xn到yn的一根极大长度的类时测地线λn。所有λn都会穿越紧致的类空面S。这意味着,在柯西发展中存在一根类时测地线λ,λ是类时测地线λn的极限(图1.14)。要么λ是非完整的,这种情形下定理即被证明了,要么由于一般能量条件,它包含有共轭点。但是在那种情形,只要n足够大,λn就包含有共轭点。这就导致矛盾,因为λn被假定为具有极大长度的曲线。所以人们可以得出结论,时空是类时或零性测地线不完整的。换句话说,存在有奇性。图1.13 如果未来(过去)柯西发展不是紧致的,则存在从S出发的未来(过去)指向的类时曲线,它永远不会离开未来(过去)柯西发展。图1.14 作为γn极限的测地线λ必须是非完整的,因为否则的话它就包含有共轭点。

这些定理在两种情形下预言奇性。第一种是在恒星和其他重质量物体的引力坍缩的未来。这些奇性便是时间的终点,至少对于沿着该不完整测地线上运动的粒子而言是这样的。预言奇性的另一种情形是在过去,在宇宙现在膨胀的开端。过去有些人(主要是俄国人)论断说,过去曾经有过收缩相,它以非奇性的形式反弹到膨胀阶段。在第二种情形所预言的奇性,使这些人放弃了他们的观点。现在几乎人人都相信,宇宙以及时间本身在大爆炸处有一开端。这个发现比发现各种非稳定的粒子重要得多了,但是它还没重要到能赢得诺贝尔奖的青睐。

奇性的预言意味着经典广义相对论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因为奇点必须从时空流形中切割掉,所以人们不能在那儿定义场方程,也不能预料到从一个奇点会冒出什么东西来。鉴于存在过去的这一奇点,对付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似乎是要借助于量子引力。

我将在第三次讲演再回到这上面来(第五章)。但是被预言在未来的奇性似乎具有彭罗斯称之为宇宙监督的性质。那是说,它们很轻易地在一些像在黑洞中躲开外界观察者的地方发生。这样,在这些奇点处可能发生的任何可预见性的失效都不会影响到外界世界所发生的,至少按照经典理论来说是这样的。

宇宙监督

自然憎恶裸奇点。

然而,正如我将在下一次讲演所要指出的,在量子理论中存在不可预见性。这是和引力场具有内禀熵有关,这种熵不是由粗粒化所引起的。引力熵以及时间有一开端,也许还有个终结,是我讲演的两个主题,因为这是引力显著地区别于其他物理场的方式。

引力具有一个和熵行为类似的量的事实是首次在纯粹经典理论中注意到的。它依据于彭罗斯的宇宙监督猜测。这是未被证明的,但是人们相信,对于适度一般的初始数据以及状态方程,它是正确的。我要使用宇宙监督的弱形式。人们把围绕坍缩星的周围区域近似成渐近平坦的。那么,正如彭罗斯指出的,可以把该时空共形地嵌入到一个具有边界的流形中去(图1.15)。其边界αM将为一个零性面,并且包括两个部分,即称作I+和I-的未来和过去零性无穷。如果两个条件满足的话,则我就说弱宇宙监督成立。首先,假定I-的零性测地线生成元是在一定共形的度规中完整的。这就意味着,远离坍缩的观察者能活得足够老,而不被从坍缩星发出的霹雳奇性所摧毁。其次是假设,I+的过去是全局双曲的。这表明没有从大距离能看到的裸奇性。在彭罗斯的更强的宇宙监督中假设整个时空是全局双曲的,但是弱形式对我的目的已经足够。

弱宇宙监督

1.I+和I-是完整的。

2.I-(I+)是全局双曲的。

如果弱宇宙监督成立的话,则被预言的在引力坍缩中发生的奇性就从I+看不到。这就意味着时空中必须有一区域,它不在I+的过去中。因为光或者任何东西都不能从这个区域逃逸到无穷去,所以它被称为黑洞。黑洞区域的边界被称为事件视界。因为它也是I+的过去的边界,事件视界由零性测地线段所生成,这线段可有过去端点,但是不能有任何未来端点。这样,如果弱能量条件成立的话,视界的生成元就不能收敛。因为如果它们收敛的话,它们将在有限的距离内相交。图1.15 坍缩星被共形地嵌入到一个具有边界的流形中。

这意味着事件视界的截面积永远不能随时间减小,而且一般地讲会增大。此外,如果两个黑洞碰撞并且合并到一起,最终黑洞的面积会比原先黑洞的面积和更大(图1.16)。这和遵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的行为非常相似。熵永不减小而且总系统的熵比它组成部分的熵的总和更大。图1.16 当我们把物质抛入黑洞,或者允许两个黑洞合并时,事件视界的总面积永不减小。

黑洞力学第二定律

δA≥0

热力学第二定律

δS≥0

黑洞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δE=TδS+PδV

所谓的黑洞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的相似性愈益明显。该定律把黑洞事件视界面积的改变,其角动量和电荷的改变,与它质量的改变联系起来。人们把这些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相比较,热力学第一定律按照系统熵的改变和外力对它所作的功给出内能的改变。人们看到,如果事件视界的面积类似于熵,则类似于温度的量便是黑洞的所谓的表面引力k。它是在事件水平上引力场强度的测度。所谓的黑洞力学第零定律,和热力学的相似性更加明显:一个与时间无关的黑洞的事件水平的表面引力处处相等。

黑洞力学第零定律

一个与时间无关的黑洞的视界上的k处处相等。

热力学第零定律

一个处于热平衡的系统的T处处相等。

在1972年柏肯斯坦受到这些相似性的鼓励,提出事件视界的某个倍数实际上是黑洞的熵。他提议推广的第二定律:黑洞熵和它外面的物质熵的和永远不减小。

推广的第二定律

δ(S+cA)≥0

然而,这个建议不是协调的。如果黑洞具有与视界面积成正比的熵,则也应有与表面引力成正比的非零温度。考虑一个黑洞,让它和具有比黑洞更低温的热辐射相接触(图1.17)。因为根据经典理论任何东西都不能逃出黑洞,所以黑洞将吸收一些辐射而不能发射出任何东西。这样,人们就发现热量从低温的热辐射向高温的黑洞流动。因为热幅射的熵损失比黑洞的熵增加更大,所以就违反了推广的第二定律。然而,正如我们将在我下次讲演中看到的,当人们发现黑洞发射出完全热性的辐射时,协调性就被恢复了。这个结果实在太漂亮了,它不可能是一种偶合,或者仅仅是一种近似。这样看来,黑洞的的确确具有内禀引力熵。正如我即将指出的,这与黑洞的非平凡拓扑相关。内禀熵意味着引力引进了一种更高水平的不可预见性,它超越于通常和量子理论相关的不确定性之上。这样当爱因斯坦讲“上帝不掷骰子”时,他错了。对黑洞的思索向人们提示,上帝不仅掷骰子,而且有时还把骰子掷到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去,使人们迷惑不已(图1.18)。图1.17 黑洞在和热辐射接触时会吸收一些辐射,但是在经典水平上不能发射出任何东西。图1.18第二章时空奇性结构罗杰·彭罗斯

史蒂芬·霍金在第一次讲演中讨论了奇性定理。这些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在合理的(全局的)物理条件下,可以预料到奇性的出现。它们并没有告知我们有关奇性的任何性质以及在何处出现。另一方面,这些定理是非常一般的,所以,人们自然会问,时空奇性的几何性质如何。通常假定,奇性的特征是曲率发散。然而,这并不是奇性定理本身所准确地告知我们的。

奇性发生于大爆炸、黑洞和大挤压(它可被认为是许多黑洞的合并)。它们也可能以裸奇性出现。与此相关的是所谓的宇宙监督,也就是假定这些裸奇性不会发生。

为了解释宇宙监督的思想,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学科的历史。爱因斯坦方程用以描述一个黑洞的解的第一个显明例子是奥本海默和斯尼德(1939)的坍缩尘埃云。在里面有一奇性,但是由于它被事件视界所包围,所以从外界看不见它。这个视界就是一个在它内部的事件不能把信号发送到无限远的表面。人们忍不住相信,这个图像是一般的,也就是说,它代表了一般的引力坍缩。然而,奥斯模型具有特殊的对称(也就是球对称),它是否真有代表性尚未清楚。

由于爱因斯坦方程一般地讲很难解,人们就转向寻求全局性质,这种性质隐含着奇性的存在。例如,奥斯模型具有一个捕获面,它是一个表面,其面积沿着起初和它正交的光线减小(图2.1)。图2.1 奥本海默斯尼德坍缩尘埃云,可用以解释捕获面。

人们也许会试图指出,捕获面的存在意味着存在奇性(这是我基于合理的因果性假设,但是在不假定球对称下能够建立的第一道奇性定理,见彭罗斯1965)。在假定存在一个收敛光锥时也能导出类似的结果(霍金和彭罗斯1970;当从一点向不同方向发射出的所有光线在后来某一时刻开始相互收敛时这就发生)。

紧接着史蒂芬·霍金(1965)观察到,在宇宙学的尺度上,可以把我原先的论证颠倒一下,也就是把它应用到时间反演的情形。那么一个反演的捕获面意味着过去曾存在奇性(在适当的因果性假设下)。此处,(时间反演)的捕获面非常大,具有宇宙学的尺度。

我们在这儿主要关心一个黑洞情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某处必有奇性,但是为了得到黑洞,则必须指出它由一个事件视界所环绕。宇宙监督猜测所断言的正是如此,从根本上说,便是不能从外面看到奇性本身。特别是,它表明存在某一区域,不能从那儿把信号发射到外面的无限远。这个区域的边界便是事件视界。我们还能利用史蒂芬上次讲演中的一个定理到这个边界上,由于事件视界是未来零性无穷的过去的边界,这样,我们知道这个边界

·在它光滑之处必须是零性表面,由零性测地线所生成,

·包含有从它不光滑处的每一点出发的没有未来端点的零性测地线,以及

·其空间截面积永远不会随时间减小。

实际上,人们还证明了(伊斯雷尔1967,卡特1971,罗宾逊1975,霍金1972),这种时空的未来渐近极限是克尔时空。因为克尔度规是爱因斯坦真空方程的非常美妙的准确解,所以这是一项非常令人注目的结果。这个论证还和黑洞熵的问题相关,我将在下次讲演(第四章)回到这上面来。

相应的,我们的确有了和奥斯模型在定性上相似的某种东西。是做了一些修正,也就是说我们终结于克尔解而不是史瓦西解,但是这些修正是相对次要的。其主要的图像是相当类似的。

然而,其精确的论证是基于宇宙监督假设之上。事实上,宇宙监督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整个理论都要依赖于它,否则的话我们会遇到可怕的东西,而不是一个黑洞。这样,我们竭力要寻根究底的是,它是否正确。我很久以前曾一度以为,这个假设也许是错误的,因此我千方百计地设法去寻找反例。(史蒂芬·霍金有一次宣布,宇宙监督假设的一个最强的证实是这样的事实,即我努力但是无法证明它是错误的——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微弱的论证!)

我想在有关时空的理想点某种观念的框架里讨论宇宙监督(这些概念是由塞佛特(1971)、格罗许、克罗海默和彭罗斯(1972)引进的)。其基本思想是人们要把实际的“奇异点”以及“无穷远处的点”,也就是理想点合并到时空中去。让我先介绍IP也就是不可分解的过去集的概念。这儿的“过去集”是包括自身过去的一个集合,而“不可分解”表明它不能被分离成两个互不包含的过去集合。有一道定理告知我们,人们还可以把任何IP当作某一类时曲线的过去(图2.2)。图2.2 过去集,PIP以及TIP。

IP有两个范畴,也就是PIP和TIP。一个PIP是一个正规的IP,也就是一个时空点的过去。一个TIP是一个终端的IP而不是时空中的一个实际点的过去。TIP定义未来理想点。此外,人们可以根据这个理想点是否“在无穷”(在这种情形下有一具有无限本征长度的生成该IP的类时曲线),或者是否为奇性(在这种情形下生成它的每根类时线都有有限的本征长度)来加以区分,前者称为∞-TIP,后者称为奇性TIP。很明显,所有这些概念都可以类似地适合于未来集而不仅是过去集。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就有了划分为PIF和TIF的IF(不可分解的未来)。TIF又可再分为∞-TIF和奇性TIF两种。让我再重申一下,为了使这一切行得通,我们必须假定,实际上不存在闭合类时曲线——其实是最起码的微弱条件:没有两点有相同的未来或相同的过去。

我们在这个框架中如何描述裸奇性和宇宙监督假设呢?首先,宇宙监督假设不应该排除大爆炸(否则的话,宇宙学家就陷入大麻烦之中)。事物总是从大爆炸跑出来而从来不会落进去。这样,我们也许想把裸奇性定义成一根类时曲线既能进又能出的某种东西。那么大爆炸问题就自动被照应到。它不能算成是裸性的。在这个框架里我们把一个裸的TIP定义为包含在一个PIP中的TIP。这本质是一个局部的定义,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观察者跑到无穷去。后来发现(彭罗斯1979),如果我们在定义(排除裸的TIF)中用“未来”来取代“过去”,则得到在时空中排除裸的TIP的相同条件。这种裸的TIP(或等同的,TIF)在一般的时空中不发生的假设被称为强宇宙监督假设。它的直观意义是,一个奇性点(或无穷点),在这儿是TIP不能随意地在时空的中间“出现”,使得它可在某一有限的点,在这儿是PIP的顶点上被“看到”。由于我们在给定的时空中也许不知道是否真的在无穷,所以观察者不需要在无穷是有意义的。此外,如果强宇宙监督假设被违反了,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观察到一个粒子真的落入到一个奇点去,在奇点处物理定律不再有效(或者到达无穷,这也一样糟糕)。我们可以用相同语言来表达弱宇宙监督假设:我们只需要用∞-TIP来取代PIP即可。

强宇宙监督假设意味着,一个一般的时空只要具有服从合理的态方程(例如真空)的物质,就能被延拓到不具有裸奇性(裸的奇性的TIP)的时空。后来发现(彭罗斯1979)排除TIP等价于全局双曲性,或者说时空为某一柯西面的整个依赖区域(格罗许1970)。我们注意到,强宇宙监督的表述是明显地时间对称的:如果我们交换IP和IF的话就可以交换未来和过去。

一般地来说,我们需要附加的条件去排除霹雳。我们用霹雳来表示一种奇性,它到达零性无穷,在这过程中摧毁时空(参阅彭罗斯1978,图7)。这也不必违反所述的宇宙监督。还存在更强有力的宇宙监督版本,可以对付这种情形(彭罗斯1978,条件CC4)。

现在让我们回到宇宙监督是否正确的问题上来。我首先要提到,它可能在量子引力中不成立。尤其是,爆发的黑洞会在这样的一种情景中终结,那时宇宙监督似乎不正确(关于这点史蒂芬·霍金以后会作解释)。

在经典广义相对论中,在两个方向都有不同的结果。我有次试图为证伪宇宙监督,推导出某些如果宇宙监督正确的话必须成立的不等式(彭罗斯1973)。事实上,后来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吉朋斯1972)——而这些似乎支持类似宇宙监督的某种东西应该成立的思想,在相反的方面,存在一些特例(然而,它们违反了一般的条件),以及某些简略的遭受到各种反驳的数字证据。此外,还有一些我刚刚得知的情形指出,如果宇宙常数是正的,则前面提到的不等式中的一些就不成立。事实上,这是盖瑞·霍罗维茨昨天告诉我的。尤其是,也许在奇性的性质和无穷的性质中存在错综的关系。如果宇宙常数是正的,则无限是类空的,如果是零则为零性的。相应地,如果宇宙常数是正的,奇性有时会是类时的(这意味着裸的,也就是违反了宇宙监督),但是如果宇宙常数为零,也许奇性不能是类时的(也就是满足宇宙监督)。

为了讨论奇性的类时或类空性质,让我解释在IP之间的因果性关系。在推广点之间的因果性时,如果A⊂B,我们就能说一个IP A在因果性方面先于IP B;如果存在一个PIP P使得A⊂P⊂B,则我们说A在时序上先于B。如果A和B中没有一者在因果性上先于另一者,我们说A和B是类空相隔的(图2 3)。

强宇宙监督可因之表达成,一般奇性永远不能是类时的。类空(或零性)奇性可有过去或未来的类型。因此,如果强宇宙监督成立的话,则奇性可分为两族:图2.3 IP之间的因果性关系:(i)A因果性地先于B;(ii)A在时序上先于B;(iii)A和B是类空相隔。(P)由TIF定义的过去类型;(F)由TIP定义的未来类型。

裸奇性能把这两种可能性统一成一种,这是由于一个裸奇性同时是TIP和TIF。因此,这两族相互排斥正是宇宙监督的推论。族(F)的典型例子是黑洞中以及大挤压(如果它存在的话)中的奇性,而大爆炸以及可能的白洞(如果它们存在的话)则是族(P)的例子。我实际上不相信大挤压会发生(由于观念的原因我将在最后一次讲演时谈到此点),而白洞则更不可能了,因为它们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两种类型的奇性也许满足完全不同的定律。可能量子引力对于它们的定律的确应是完全不同的。

我想在这一点上,史蒂芬·霍金和我持不同意见[霍金:正是!],但是我把以下理由作为这个设想的证据:(1)热力学第二定律。(2)早期宇宙的观测(例如宇宙背景探索者),表明它过去是非常均匀的。(3)黑洞的存在(实际上被观测到)。

从第(1)和第(2)可以论断道,大爆炸奇点是极端均匀的,而且从(1)可得出可以避免白洞的结论(由于白洞严重地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样,黑洞奇性必须服从非常不同的定律(3)。为了更精确地描述这种差别,回想一下时空曲率是由黎曼张量Rabcd所描写,它是外尔张量(描写潮汐变形,在第一阶的精度下保持体积不变)和等效于里奇张量Rab(乘上度规gcd,适当地把指标混合一下)的那部分之和,后者描述体积减小的变形(图2.4)。图2.4 时空曲率的加速效应:(i)外尔曲率的潮汐形变;(ii)里奇曲率的体积减小效应。

标准宇宙模型(归功于弗利德曼,拉马特,罗伯逊和瓦尔克;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