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Ⅰ:饶恕和遗忘的艺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3 17:12:56

点击下载

作者:科恩德

出版社: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宽恕Ⅰ:饶恕和遗忘的艺术

宽恕Ⅰ:饶恕和遗忘的艺术试读:

致 谢

每位作家都可能把自己的新作看成是自己最好、最重要的作品,我也不例外。在我所有的作品中,这本书显然更具有医治人心灵的潜力。我真诚祈祷这本书能超越每一位读者的期望,因为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们得到内心的释放和真正的自由。

在此,我要感谢罗伯(Rob Parson)、朱莉亚(Julia Fish-er)、苏珊(Susan Periman)、迈克尔(Michael Schluter)和林登(Lyndon Bowring),谢谢你们阅读我的手稿,并给予我极有价值的鼓励、中肯的建议和爱心的支持。感谢西拉(Sheila Penton)为我录入文稿,还有Charisma House出版社的编辑芭芭拉(Barbara Dycus)和蒂波拉(Deborah Moss),谢谢你们的耐心和帮助。

此外,我还要感谢佛罗里达州罗德岱堡珊瑚礁长老会主任牧师肯尼迪博士(Dr.D.James Kennedy),他热心地为本书的美国版撰写精彩推荐序,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肯定。我们有着共同的宗教改革观,并抱持很深的信念——基督徒必须完全饶恕。肯尼迪博士是Evangelism Explosion机构的策划人和创办者。这个福音机构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又积极的影响,我和太太路易丝特别感谢它带给我们的激励和启发。肯尼迪博士能跟我们一道传递“完全饶恕”的喜乐与祝福,使我们备感荣幸。

最后,我还要感谢肯尼亚内罗毕的欧谷穆教授(Washin-gton Okumu of Nairobi, Kenya),感谢他先后为本书的英国版和美国版作序。相信美国读者会非常赞赏他对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几年前他到英国看望我,曾谈到完全饶恕如何改变了他的人生,也促成他日后致力于南非的和平推进工作。欧谷穆教授毕业于哈佛和剑桥大学,在众多名师中曾师从亨利·基辛格博士(Henry Kissinger)。后来他们成为朋友和工作伙伴,一同将和平与和解带给南非。欧谷穆教授最大的传奇是,继基辛格博士和卡灵顿勋爵(Lord Carrington)的努力失败后,成功地促成前总统德克勒克(F.W.de Klerk)、曼戈苏图·布特莱齐酋长(Chief Mangosuthu Buthelezi)和曼德拉(Nelson Mandela)之间的会晤,进而达成了和解,这堪称20世纪最大的奇迹。可以肯定地说,欧谷穆教授是终止南非内战最大的幕后英雄。

我将此书献给我的爱女梅丽莎(Melissa),她不仅深知重创的痛楚,更理解完全饶恕的真谛。科恩德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基拉戈

中文版总序

为我的“宽恕三部曲”中文版写序,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荣幸之一。我从未想过我的服侍有一天会延伸到中国!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得不掐一下自己,好让自己清醒地知道,上帝已经为我打开了这扇门。

我认为有必要让读者了解这几本书的诞生背景。

一切都始于我人生中最糟糕的那段时光。当时,我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担任牧师,我和太太露易丝经历了一场危机。我不可以讲述当时发生的事情,但我能说的是,那个遭遇促使我写出了这三本书!

写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压根没想到自己会就同一主题写出三部曲:《宽恕Ⅰ:饶恕和遗忘的艺术》《宽恕Ⅱ:和自己做朋友》和《宽恕Ⅲ:有话问苍天》。

我唯一的希望,是这三本书能够祝福到你们!

1

《宽恕Ⅰ:饶恕和遗忘的艺术》,讲的是如何饶恕他人,从中你们会读到,上帝使用了一位叫做约斯夫·茨恩的罗马尼亚人,将我唤醒,使我意识到我需要去饶恕。他坚定又恩慈地对我说:“你必须完全饶恕他们。”我说:“约斯夫,我做不到啊!”他却回答:“你能够做到,而且必须做到。”亲爱的读者朋友,我可以告诉你,那是我曾经必须去做的最艰难的事情。

几乎可以肯定,这也将是你必须去做的最难的事。你若被人伤害、造谣、虐待,或在敌人手中遭受失望之苦,最自然的反应就是想要报复,就是希望看到对方受惩罚。于是,主耶稣让我们饶恕敌人并为他们祷告,就显得难以置信。他让我们为敌人祷告,求上帝祝福他们,而不是希望上帝杀了他们,对上帝说:“亲爱的上帝,我把他们交给你了!”你若真的能这么做,真的能求上帝祝福那个想要摧毁你的人,你就攀上了世间最难攀登的高山之巅!它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超越了人类的理解,但这就是主耶稣要求我们去做的。

我现在能够说,当年我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所遭遇的是临到我的最好的事情!是的,这是事实!我无法告诉你我对此有多么感恩。

这也可以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人生中最糟糕的经历可以转变成你遇到的最好的事!而且,完全饶恕别人之后,圣灵对你个人生命的祝福将超过你的所思、所想。

2

正如我必须饶恕那些伤我极深的人,我也必须学会饶恕自己。你们可能会感到惊讶,但对我自己而言,饶恕自己比饶恕别人还要困难!这绝对是真实的。在《宽恕Ⅱ:和自己做朋友》中,你们会读到我为什么必须饶恕自己——我做错了什么,以及最后我如何饶恕了自己。

在饶恕自己之后,我发现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我没有想到,我的证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好了!不同的人对我说:“我们从未听过你这样讲道。”我不得不承认,我自己也感受到了不一样。饶恕自己之后,我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了释放,并且在心里想,如果我能早点这样做就好了。

有些人很难饶恕自己,是因为我们会感到内疚,会对自己说:“我是谁呀,竟然可以饶恕自己犯下的过错?我知道上帝饶恕我了,但我无法饶恕自己。”

我很了解这个难题!我祈祷这本书可以引导你,使你能够像上帝饶恕你那样饶恕自己!而且,正如你必须完全饶恕他人那样,你也必须完全饶恕自己!

3

没错,《宽恕Ⅲ:有话问苍天》讲的是“完全饶恕上帝”。但在你们展读之前,我必须在此非常清楚地陈明:上帝没有任何罪过,他没有做错任何事。他是圣洁的,没有任何瑕疵过失。

无论如何,上帝大有能力,他能够成就一切。同时,他又是恩慈和怜恤人的,能够体谅我们的痛苦。

人们还是会问,上帝为什么没有阻止当今世上的邪恶之事?他若是全能的,就能够阻止邪恶!他若能体会我们的感受,就肯定想要阻止邪恶!不过,出于某种原因,他并没有这么做。但是,将来有一天,他会这么做的,只是这一天尚未到来。在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放过上帝——不因世上的邪恶之事责怪他。这就是我所说的“完全饶恕上帝”的含义。我们不要怪罪他。

在本书中,我会讲到两种信心,一是圣经的信心观,即相信就会看见;二是世俗的信心观,即眼见为实。我在书中指出,有一天,最终有一天,上帝会为自己正名。是的,他会的!在现在这个阶段,你我必须坚信他,并以这样的方式为他正名,而且我们还要爱他。

愿上帝祝福正在阅读的你 。

我祈祷,在你阅读这三本书的时候,上帝将透过圣灵, 把主耶稣的宝血洒在你的身上,洁净你,并赐你清晰的思考!

如果我不能在地上见到你们,我们会在天上相见的!

愿上帝祝福中国,祝福正在阅读的你!科恩德博士2017年9月中文版序宽恕,通向更大恩典的唯一途径

人们常问我:“在你众多的著作中,你最爱哪一本呢?”我通常会说,这就像逼我回答众多子女中我最爱谁一样,我对他们每一个的爱都是一样的。不过,我必须承认,《宽恕Ⅰ:饶恕和遗忘的艺术》是我目前所有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本,它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读者遍布世界各地。然而最让我激动的,莫过于得知它将被译成中国人民的语言,并在中国出版。

我和太太路易丝很早以前就爱上了中国人民。我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担任牧师时,会众中就有相当数量的中国人。我们每年都会庆祝中国的春节,在一起享用世界上最棒的食物。但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通过《宽恕Ⅰ:饶恕和遗忘的艺术》这本书的译文,我和中国人民的友谊会延伸到中国。

我深信,在当今的世界上,饶恕已经成为人们的最大需求之一。每个人都被人伤害过,也都伤害过别人,因此每个人都需要饶恕的恩典,也都需要饶恕伤害过自己的人。基督徒同样需要饶恕。无论在哪里,基督徒属灵生命的成熟度,总是跟他们饶恕别人的程度成正比。无论痛苦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原因,我们都不能心怀苦毒嫉恨。换句话说,我们决不能为任何报复之心寻找借口,要严格遵行主耶稣关于饶恕仇敌的所有教导——爱你的仇敌并求神祝福他们(路6:27-28)。的确如此,当我们受伤害时,当我们面对极大不公时,如果能心甘情愿地把“另一边的脸”也转向自己的仇敌(路6:29),我们就获得了圣灵更大的能力,能够有权柄去战胜邪恶,它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一句话,我们必须完全饶恕所有残酷又恶毒的仇敌,无论他们是用言语还是别的方式偏待、伤害过我们。

在本书中,我会和读者一同分析,什么是饶恕他人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检验自己的饶恕是否达标。我会向读者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陈明什么不属于“完全饶恕”,什么才是“完全饶恕”的真正内涵。

生活中我一直坚守这样的信条:痛苦越大,神的恩膏也越大。也就是说,我们经历的试炼越大,得到神的邀请去领受圣灵恩典和祝福的机会也就越大!因此,我们应当张开双臂去迎接一切不公的待遇。痛苦往往意味着,神要大大祝福你,并且超过以往的一切。完全饶恕,则是通向更大恩典的唯一途径。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我诚挚地为本书的每一位读者祷告。我祈祷,当你阅读本书时,当你去实践完全饶恕的原则时,天父上帝、耶稣基督以及圣灵的祝福都与你同在。科恩德推荐序一全世界不可错过的宝书

这是一个人人翘首期盼的信息。这不是一本单纯探讨“饶恕”的专著。虽然一直以来,基督教国家的教会图书馆里已经充斥着不少类似的读物,教会的主日学和主日讲道也在反复教导人们操练这个基督徒的基本美德,然而,这本书重新解读了宽恕的真谛,带给我们的是前所未有的新生命,这和其他谈论“宽恕”的著述大不相同。

科恩德博士这本重要著作的要义,正如其书名《宽恕Ⅰ:饶恕和遗忘的艺术》所昭示的一样:饶恕必须完全,才算圆满完成神托付给我们的艰巨任务。

本书紧紧围绕让人无法推诿的“完全”概念,使其宣讲的信息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对多数人来讲,“完全”这个观念是难以逾越的。那难道不是神所独有的属性吗?神性的“全”——全能、全在、全知,不都是单指耶和华的吗?而作者断定我们不仅能饶恕,还能完全饶恕。这种观点是否有点偏激了?绝对不是,他不过是忠实于圣经的教诲而已。耶稣亲自给门徒下达这样的命令:“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所有圣经的命令中,没有比这更清楚明确的了。

你的饶恕能称得上完全、彻底、根本、绝对、无条件、完整或全然吗?耶稣正是这样饶恕罪人的,他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也不会降低。而且,他还把饶恕作为我们祷告生活的基石:“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5)。

如今,世界充满忧患,仇恨的痛楚像是要把纷争对立的国家撕裂一般。还有什么比本书主题完全饶恕更切合时代的需要呢?如果制造混乱和挑起战火的不同种族、国家和族群,都能真正、完全地饶恕,那该多好啊!如果他们能学习饶恕的功课,能彻底饶恕自己的过犯错失,以及历史上遭遇的悲惨和不公,如果他们肯放下各种异常执着的深刻仇恨,我们就能通往一个更加和平的世界。

我赞同科恩德的说法,这确实是他著作中最重要的一本。我也跟众多热情的读者一样,认为这是一本全世界不可错过的宝书。肯尼迪博士佛罗里达州罗德岱堡推荐序二不宽恕就不可能有未来

人类历史已经进入第三个千年,当务之急,是要处理好西方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非洲国家)之间的关系。

新的世界秩序刚刚浮现,它急需全球性的斡旋与调解——其主要目标就是化解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民族、种族纷争,以及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发展和福祉。我们当中亲自参与调解这些纷争的人,都清楚地意识到,正如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饶恕一样,各国家、各民族也需要饶恕彼此对弱小国家、民族的剥削和压迫。非洲各国的情形正是如此。对于因冷战和殖民主义而遭受沉痛重创的民族,对于长期在压迫、冲突及纷争中逆来顺受的民族,对于绝望透顶、意志消沉的民族,如果不去饶恕,他们就不可能有未来。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恩德博士这本《宽恕Ⅰ:饶恕和遗忘的艺术》应运而生,我如获至宝。在这个人类历史的交汇点上,这本书的出版实在是极其应时又合适。这是一本世界各民族、各国家都不可不读的书。许多民族借政治或宗教的名义,屡屡犯下并继续制造着残忍狠毒的罪行。其中就包括目前发生在卢旺达、波黑、科索沃、爱尔兰、苏丹、安哥拉、利比亚、索马里、以色列以及中东等地区的冲突,而这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饶恕已经成为这个世界普遍且迫切的需要。

回顾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正如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George Santayana)所说:“忘记历史教训的人注定重蹈覆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带着心中的仇恨或苦毒去看待历史。科恩德在书中教导我们,无论我们的理由多么合理,苦毒只会蚕食我们的心灵,最终使我们一无所获。因此,就算我们不能永远忘怀,我们也必须学会饶恕。

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传奇的一生是20世纪最动人的故事,他是我们学习饶恕的最佳榜样。在被监禁27年后(他当时是历史上关押时间最长的政治犯),依然心平气和地呼吁他的人民要宽恕他们的压迫者,集中精力去建设一个新的、团结的国家。在曼德拉身上,我们看不到种族隔离带来的毁灭性创伤,他选择了饶恕与和解,而不是以牙还牙的报复政策。当时,全世界都以为可怕的流血报复即将洗涤南非,然而什么也没有发生。南非实现了极其和平的政权交接,避免了大规模的种族战争。我在南非和解宽恕的进程中,也参与了和平调解工作,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地球的另一端,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还在继续,因为他们双方采取的都是以牙还牙、报复不断升级的政策。不过,剑拔弩张的冲突双方也必将有坐下来谈判、签署长久和平协议的一天。这份新的协议将不再以报复伸冤为中心,它必定建立在互惠互利、和解饶恕的基础上。

毫无疑问,世界一直在等待《宽恕Ⅰ:饶恕和遗忘的艺术》这本书的问世,而科恩德的这部著述,为人类的未来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欧谷穆教授肯尼亚内罗毕译 者 序一位饶恕大使和一本改变生命的好书

我们一生中捧读过多少书,遇到过多少人?哪一本书、哪一个人真实地改变过你的生命,让你难以忘怀呢?对我而言,《宽恕Ⅰ:饶恕和遗忘的艺术》就是这样一本书,科恩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上帝派来的饶恕大使。

见过布道会上数百人决志信主的感人场面,见过弟兄姊妹齐齐献上自己为祭的震撼瞬间,这一次却很特别。2010年初春,温哥华Abbotsford会议中心座无虚席,科恩德以“完全饶恕”为主题的演讲,竟然让全场600多位会众纷纷从座位上站起来,在上帝和众人面前立下饶恕之志。我们无从知道他人的故事,但每一个站起来的人心中,都有着或深或浅的伤痛和苦毒。对有些人而言,嫉恨愤懑的心态可以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描述,那么,凭什么,一场不足两小时的演讲,就能松开人们心灵的捆绑,使在苦毒和伤痛中挣扎的人们立下饶恕的心志?科恩德究竟用了什么魔法,或特殊的演讲技巧,摧毁了人们心灵深处的防线?其实,他的言语朴实、恳切,根本没有多余的修饰,若不是他有着对上帝荣耀和人类灵魂最深切的关注,若不是他的信息来自上帝并带着上帝赋予的能力,他的演讲断不能直捣人的心扉,带来生命的改变。他的言语好比冬日的太阳,温暖的阳光照进每一个人冰冷幽暗的心灵,使人无处躲藏,也不愿逃避。于是,在那一刻,每一个生命内核都真实地被上帝触摸,每一个生命都愿意为上帝而活。然而,作为《宽恕Ⅰ:饶恕和遗忘的艺术》的译者,我深知,受时间所限,他在演讲中只用了这本书中的极小一部分。那么,如果一本书中极小的篇章都能激起人们心志的更新,整本书的丰富将是多么令人期待呢?《宽恕Ⅰ:饶恕和遗忘的艺术》进入我的生命是两年前的事。那时,我在一个很得造就的团契中,我们五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姐妹(瑞士、荷兰、加拿大和中国),因着对神的共同渴慕一起灵修、祷告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当我们渴望信仰生命进深的时候,由于彼此间的了解、灵里的亲近和敞开,我们发现,不同的文化和个体的我们竟然有着相同的暗区:深深的伤痛以及弯弯曲曲的饶恕之路。面对横亘在灵命成长中的共同问题,神适时地把科恩德这本经典著述赐给我们。于是,在接下来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与该书为伴,深入研读、回应神透过它传达的饶恕信息。属灵长辈科恩德带着我们,走过了一段奇妙的释放、医治、立志和续约之旅,向着神的大光,我们逐渐走出了樊篱和阴霾,踏上了一条自由之路。如果,文化、个体迥异的我们能在一年的时间里不厌其烦地咀嚼这本书中的信息,能不断地透过它与神相亲,生命被点亮、修复、更新,那么,这会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你的痛苦有多深?你能做到的饶恕有几分?

科恩德曾这样体恤地对会众说:“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伤痛很大,是在座的前五、前三,甚至是第一,我——相——信——你。”“但是,”他转而像严父般语重心长地正言道,“你仍然必须完全饶恕。”

对于那件曾经给他造成极大伤害的事件,科恩德从来是三缄其口,尽管他明知:“如果我讲出来,定能赢取你的心。”他的沉默,是对完全饶恕的真正践行,是对神的顺服和荣耀,是对施害者名誉的保护。我不由得自问,那么我呢?

保罗在《罗马书》7章18节谈到自己内里没有良善,科恩德说:“我也是。”保罗在《提摩太前书》1章15节说“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科恩德则说:“这在当时或许是真的,而现在那个罪魁肯定是我。”我被他的坦诚和谦卑慑服。那么,我又是什么呢?

科恩德说饶恕是终生的承诺,活多久就得坚持多久。为了远离论断,他坚持每天重温《路加福音》6章37节“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反复用主的话语敦促自己。那么我呢?我深知自己的软弱,而天父比我更了解我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圣灵催逼着我翻译这本书,因为他知道我需要比别人更多的提醒和功课。

科恩德的书和他宝贵的友谊,代表着神对我无限的爱,在我个人生命最黑暗的时期抓紧了我,没有让我顺着惯性跌入谷底,自取毁灭。纵然生命中我曾经抓得最紧并视为最有价值的某些东西已经荡然无存,神的约却立定在天;虽然我的内心除了苦痛还是苦痛,而且作为基督徒,“应当饶恕”与无以复加的痛苦纠结不休,反省与挣扎把我的心撕裂出更大的窟窿,我还是要感谢信实的神,因为他的恩典实在是大过任何灾难,他的祝福更是从偶像破碎之处倾泻下来。神透过科恩德的书和他本人,日益修复着破碎的我,帮助我认清了很多过去模糊不清的概念和界限,重新界定了饶恕的外延与内涵,从而使我看见神的真正心意。正如科恩德所说,痛苦越大,恩膏也就越大。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他总会在为读者签名时附上《罗马书》8章28节的缘故吧!(“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让我们爱神、信靠神,把残缺伤痛的过去都交给他去处理吧,终有一天面对神奇妙的作为,我们会禁不住说:“哦,原来,那些我们先前遭受的痛苦,都是为了我们的恩膏,也变成了我们的恩膏啊!”《以赛亚书》38章17节说:“看哪,我受大苦,本为使我得平安;你因爱我的灵魂(或译“生命”)便救我脱离败坏的坑,因为你将我一切的罪扔在你的背后。”这句经文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我的破碎以及神对我的解救。感谢神,赐下一位饶恕大使和一本改变生命的好书。

在本书的翻译及出版过程中,我要感谢亚虹和晓丹的鼎力推荐,特别感谢庆棠及其青橄榄公司对本书出版的负担和信心,感谢朱丽文的台湾版译文(我在翻译过程中参照和借鉴了其译本)。感谢你们帮助我为神做工,让我深得祝福。

科恩德说,这是他作品中最具心灵医治潜力的一本。亲爱的读者,正如科恩德为他的每一位读者恳切祈祷一样,我也祈祷,你遇见这本书乃是上帝的旨意,愿你从他美好的礼物中得着祝福!刘可洲美国普洛威顿斯前 言

科恩德,你必须完全饶恕他们。你若不完全饶恕他们,就会活在捆绑中。放了他们,你也必得释放。

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人这样对我讲过话。虽然我当时颇感意外,但是我必须承认,罗马尼亚友人约斯夫·茨恩(Josif Tson)的这番话,是我生命中能听到的最为重要的忠告之一。正如《箴言》27章6节所说:“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

2000年6月5日,伦敦的《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你能学会饶恕吗》文章开宗名义:“心怀怨恨会阻止你进步,甚至会摧毁你的健康。”文章作者苏珊·培普(Susan Pape)曾采访过利兹大学(Leeds University)的肯哈特博士(Dr. Ken Hart)。肯哈特博士开办了“世界第一个饶恕课程”——一个为帮助人们饶恕仇敌、放下怨恨而专门设计的研讨会。参加这个研讨会的学员,有遭抛弃的丈夫、入室抢劫的受害者以及被欺辱的人,等等。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愤怒、苦毒,且试图报复。

据我所知,这并不是一个基督教的课程。但很明显,在这个课程中人们不知不觉地在运用圣经里的原则。这表明,世界已开始认识到饶恕的价值。遗憾的是,不少基督徒对此的认识却淡漠了,在过去的许多时候,我自己就不曾饶恕人。

在应对饶恕这件事上,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被逼无奈的体验。我很清晰地记得自己所遭遇的创痛,虽然我曾发誓决不重提旧事,但请允许我还是简单提一下:那可能是我此生受到的最严重的一次伤害。那个伤害,使我的生活严重受创,影响到我的家庭、侍奉以及自尊等各个方面。我有时就像约伯在《约伯记》3章26节中哀号的那样:“我不得安逸,不得平静,也不得安息,却有灾难来到。”又像大卫在《诗篇》143篇7节中的祈祷:“耶和华啊,求你速速应允我!我心神耗尽。不要向我掩面,免得我像那些下坑的人一样。”那些令我深陷此境的人,可能全然不知我的痛苦感受,我也求神让他们永远不必知道。

虽然惭愧但我还得坦承,约斯夫·茨恩给我那番忠告时,我已经做了伦敦威斯敏斯特教会(Westminster Chapel)的牧师。身为主任牧师,我本不应需要这样的劝诫,那些新约中最明显和最基本的教导,不该由别人来告诉基督福音教会的成熟牧者,对吧?但事实上,在服侍主耶稣基督的同时,我怀揣深重的伤痛和苦毒,这几乎令我无法履行我的职责。要承认这点真的很尴尬,但我仍愿与你分享。原因有二:一是想告诉你,尽管我有怒气并且自怜,神却给了我极大的恩典;二是为了鼓励你踏上饶恕他人的坦途。

令人不解的是,在好友劝诫我之前,我虽然心里不肯饶恕,但从没有这样不安过。如果你提醒我耶稣吩咐的“要彼此相爱”(约13:35),或是他在主祷文中“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太6:12)的祈求,我或许会回答:“我当然知道那些教诲。”我认为,既然无人是完美的,且每个人每天都在犯罪,只是多少而已,我心中的那点苦毒不见得比他人的过犯糟糕到哪去。我甚至还觉得上帝全然了解和同情我那特殊的境遇。换句话说,我是在为我的态度和行为进行合理的辩解。

幸好圣灵怜悯我,在那一天约斯夫向我说了那番话。刚听到的时候我很生气,感觉就像遭到了前后夹击。但那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它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再也不是那个旧我了。

坦白地讲,我当时之所以向约斯夫诉苦,其实是想从一个我极尊敬的人那里获得同情,并且深信这个人会站在我这一边。我期待他用手臂揽住我的肩头说:“科恩德,你这么生气没有错!把你的苦水都倒出来吧。别再憋在心里了!”

但是我错了!他体恤关爱,却严肃认真地责备我,而且不允许我逃避责任。

在我经历前所未有的试炼时,约斯夫的那番话出现得非常及时。当时我不能跟周遭的朋友和家人诉说,但因他来自罗马尼亚且和我所处的困境没有任何牵连,我才能够向他全盘托出。“就这些吗?”我讲完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他这样问道。“是的,就这些。”我说。

接下来他用浓重的罗马尼亚口音,对我讲了那番非同寻常的话:“你必须完全饶恕他们。”“我做不到。”我回答。“你做得到,而且你必须这么做。”他坚持道。因为不满意他的回应,我试图继续辩解:“我刚想起,还有呢,我忘了告诉你……”“科恩德,”他打断我,“你必须完全饶恕他们。放了他们,你也必得释放。”

他要求我做的,是我一生中最难面对的事。我在本书里所宣讲的饶恕原则,实在是口头上说说容易,要真正做到简直难上加难。我再说一遍,他要求我去做的,可能是我一生中最艰巨的任务,但它同时又是我领受过的最了不起的任务。

就在我开始饶恕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祝福悄然降临:多年未曾再体验到的平安又重回到我的心中。那真是奇妙又美好,我竟然遗忘了这种感受。

神的平安曾在多年前一度降临在我心里,那是1955年10月31日,一个周一的早上,我正从田纳西州帕尔默市的教会开车出来。读过我《圣灵之敏锐》(The Sensitivity of the Spirit,2002年由Charisma House出版)的读者也许能记得那个故事。当时我还在读神学,正从实习的教会出来,赶回纳什维尔市的特维卡学院(Trevecca Nararene College in Nashville)。在行驶途中,我清楚且强烈地感到主耶稣正坐在天父上帝的右边,为我代祷。我被前所未有的爱包围着,耶稣正全心全意地为我祷告。接下来,一个小时以后,我清楚地听见耶稣对天父说:“他想要它。”我又听见父的声音回答说:“那就给他吧!”就在那一刹那,仿佛有一股火龙涌进了我的胸腔,就像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描述的“我感觉我的心稀奇地暖和”,我感到一种难以置信的平安,实在无法言喻,耶稣的同在比我身边的任何人、事、物都更加真实。

那种奇妙的感觉持续了好几个月,但它渐渐淡去,直至最终消失。如今同样的平安以及与主耶稣的亲密感又回到了我的心中,这全是因为我愿意饶恕那些伤害我的人,不再揪住他们的过犯不放。

但是,一旦我任凭自己去回想那些人的作为,我的心里又会躁动不安。我不禁自语:“这些人就这样脱罪而去,太不公平了!他们就这样逍遥法外,甚至不被曝光,不会有人知道发生的一切,这可不行!”这么一想,从主而来的甜蜜的平安就又离我而去了。

我注意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当我允许完全饶恕的灵在心中做主,那份平安就会回来;而当我沉溺于恶人必须绳之以法的愤恨之中,那份平安就会离我而去。我必须做一个重要决定:究竟是要平安还是苦毒?我不能两个都要,我必须做出选择。我开始明白,如果我纵容自己不肯饶恕的心态,最后的输家就是我自己。我的苦毒伤害的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

心怀怨恨时,我们常常一厢情愿地以为,只有我们时刻不忘报复,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才有可能受到惩罚。我们害怕弃绝这样的想法,因为,假如我们不制订计划去伸张正义,正义怎么能被伸张呢?只有抓住罪恶不放才有可能惩治罪人,我们让自己相信,这件大事得由我们来承担。

这其实是谎言——魔鬼的谎言。“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罗12:19)。其实,当我们纠缠于受伤的往事,并幻想“他们”被惩治的种种情景时,我们只会伤害自己。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思和行为会令神的灵忧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内心会失去平安的原因。

于是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生活中我们之所以让圣灵忧伤,就是心中酿造着苦毒。我这么说,是因为使徒保罗在告诫我们不要令圣灵忧伤之后,把“苦毒”列在了一切恶毒之首:

不要叫神的圣灵忧伤。你们原是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一切苦毒、怨恨、愤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以弗所书》4章30-32节

我的经历也告诉自己,内心失去平安的最快方法就是允许苦毒进入心中。其实真不值得这样做。我决定保守内心的平安。但我发现这并不容易付诸行动,我必须每天都做出承诺:饶恕那些伤害我的人,并且是完全饶恕。为了保守内心的平安,我决定彻底放过他们,不再纠结于以下的可能性:

● 他们不会有被逮着或行径败露的一天。

● 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他们的恶行。

● 他们会兴旺发达、尽享人间福气,就像从来没做过错事。

我甚至进一步期望、祈求这些事真的能实现。我求神饶恕他们。但我每天都得坚持这么做,才能保持内心的平安。试过苦毒,也试过平安,我能告诉你:平安更宝贵,苦毒和怨恨实在是得不偿失。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鼓励每一个面对饶恕功课的人,要真正饶恕,无论你受到的伤害有多深;我写此书,就是要帮助人们明白饶恕的真谛。许多读者的伤痛经历远远大过我所遭遇的,但我仍深信:如果要超越创伤继续前行,唯一的方法就是完全饶恕。我祈祷,就像当初约斯夫的忠告改变了我的人生一样,这本书也同样能改变你的命运。

我确信,今天,有关完全饶恕的主题或许比圣经中其他的教诲更符合时代的需要。我之所以如此说,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每次我以完全饶恕为主题讲道,都会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响。在我的讲章或主题中,没有哪一个能像我分享的这个信息一样,直接撞击着人们的心。如此热烈的反响告诉我,人们对这个信息的需求极大——甚至是基督徒。

其次,就是在我自己服侍的教会,每当我回到饶恕这个主题上,就算几周前我刚宣讲过相同的信息,人们的反应还像第一次听时一样,反响热烈。要除掉怨恨并做到彼此间的完全饶恕,这实在非常艰难。我有时甚至在想,如果我每周的讲道都以饶恕为主题该多好!

第三,很明显,对我自己而言,过去心中藏匿的不肯饶恕从未真正困扰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不断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当然知道饶恕是耶稣的教诲,可是,为什么我没有强烈的愿望去饶恕他人?我为何会需要一个住在外国的朋友的责备和提醒呢?难道东欧的基督徒对饶恕功课的理解要胜过西方基督徒?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不强调这个信息?

我曾读过数以百计的清教徒和改革宗的讲章,却从不记得他们有过这样的教导:必须完全饶恕,否则就会令圣灵忧伤。虽然我自己的父母很敬虔,但我似乎也没有从他们那里领受过关于饶恕的明确教导。我也想不起有哪个辅导师把饶恕当做一种生活态度来强调。相反,我却记得曾被告知“别跟他们一般见识”、“离他们远一点”、“对他们冷淡些”、“给他们点厉害瞧瞧”、“他们必将受到惩罚”,等等。

第四,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对饶恕主题的深入教导已成为这个时代迫切的需要。最近某期《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就将“饶恕的要素”几个醒目大字列在封面上。该文作者加里·托马斯(Gary Thomas)指出,长期以来人们严重忽略有关饶恕的教导。他引证说,第一个强调这个主题的神学家是路易斯·史密德(Lewis Smedes),然而那已是1984年的事了!而自称“福音派天主教徒”的国际饶恕学会主席罗伯特·英瑞特教授(Robert Enright)也这么评论:在路易斯·史密德1984年出版《饶恕及遗忘》(Forgive and Forget)之前,“如果你想收集有关人与人之间相互饶恕的神学著作(有别于神对人的饶恕),其数量之少,你甚至一只手就可以把这些书拿起来”。如果事实果真如此,虽然我不能为自己的态度开脱,但至少可以帮助我解释为何在这方面如此无知和欠缺。

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圣经中如此明确的教义居然被束之高阁,数百年来缺乏相关教导。教会领袖们的确应好好反省,不仅因为我们没有去教导饶恕,更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在生活中活出饶恕。如果我们这些教会领袖不仅侧重这方面的训导,也把饶恕当做我们的生活方式,那么基督教世界就不会有那么多分裂、痛苦以及纷争。虽然这些争斗、对立经常被描述为有关教义的真理捍卫战,但很多时候是经不起推敲的。冠冕堂皇的外表下藏匿的,却是影响着每个人的根深蒂固的嫉妒、狭隘、猥琐的算计以及赤裸裸的人性。

第五,社会科学家已发现,饶恕能帮助受害者恢复情绪和身体的健康,并促进人格的完整。就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格伦·哈姆登博士(Dr. Glen Hamden)去堪萨斯大学图书馆,在心理学目录中查找“饶恕”的词条,他竟然没有找到一条相关的研究资料。但目前这样的情况正在改观,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图图总教主(Archbishop Desmond Tutu)以及宣教士伊丽莎白·艾略特(Elizabeth Elliot)共同发起了一个一千万美元的“饶恕研究运动”(Campaign for Forgiveness Research)。他们建立了非营利机构来募捐,用以资助有关饶恕研究的提案。1998年,约翰·坦普尔顿基金会(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把研究奖金颁发给了该领域从事研究的二十九个学者专家。他们最重要的一项研究发现:从饶恕中受益最多的,正是饶恕者本人。对这个结果你感到意外吗?

饶恕会给人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益处,但本书的重点并不是阐述关于心理学或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本书讲述的完全是有关圣经的教导。我们要谈的是,那些认真践行耶稣关于完全饶恕教导的人,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属天祝福。简单地说,这是一本关于如何领受更大恩典的书。

要饶恕那些严重伤害过我们的人,实在是一桩极难无比的事,尤其是在完全失去信任的情况下。米歇尔·纳尔逊(Michelle Nelson)曾分析过饶恕的不同等级和类型。她提出了以下三种饶恕:(1)有距离的饶恕——对施害者的负面情绪已减轻,但没有真正和解。(2)有限度的饶恕——对施害者的负面情绪已减轻,彼此关系部分恢复,但是情感亲密度逐渐下降。(3)全然的饶恕——对施害者的负面情绪完全消失,关系得以全面修复。

我选择“完全饶恕”一词,只因那是好友约斯夫在劝诫我时使用的表述。但本书也想表达,即使在关系不能修复的前提下,仍然可以做到“完全饶恕”。我们必须完完全全地饶恕那些不能与我们和好的人。

就算没有和解,仍然可以做到完全饶恕。甚至可以用这一原则饶恕已过世的人。完全饶恕必须发自内心,当我们这样做时,无论彼此间的关系能否彻底恢复,平安就会降临。重要的是,圣灵能够按其本来面目安然地住在我们里面,并不因我们而忧伤。圣灵照他本来的样子运行在我里面的程度,正是我效仿耶稣、遵行其教诲的程度。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34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当你开始阅读这本书时,你 或许会想,你简直不可能饶恕你那不忠的丈夫或妻子;你 或许觉得,你完全无法饶恕虐待过你的父母;你或许感到, 你压根不能饶恕别人对你儿子或女儿的伤害。我们怎么可 能饶恕那个利用职位牟取私利的教会牧师?我们怎么可能 饶恕那个欺骗我们或造谣中伤我们的人,又或者那个竟然 相信流言蜚语的人?我们遭到的伤害或冒犯可能数不胜数。 且不说那些令人发指的强奸犯、虐童者、杀人犯等,我们 身边就不乏薄情寡义的亲戚和反目成仇的朋友。第一章什么是完全饶恕饶恕曾伤害我们至爱的人

我收到过一封令人心酸的信,写信的夫妇几年前曾听过我关于完全饶恕的演讲。他们在信中细述了女婿如何伤害他们的女儿和外孙,故事十分悲惨。他们问我:“难道你还是要我们完全饶恕他吗?”我无法轻松地回答这个问题,但我必须告诉他们正确的答案:是的,他们必须学习去饶恕。一想到他们的苦楚,我的心就为他们而痛,而唯一能使他们从创伤中得自由和释放的,就是完全饶恕。

我也曾收到过很多其他信件,它们所描述的伤害包括不忠、乱伦、强暴、诈骗和诽谤等。这一切都令我反复思考我要在本书中宣讲的内容。当人们或他们所爱的人被伤害时,他们都经历了实实在在的痛楚。通常来说,更难饶恕的是那些曾伤害你至爱的人,特别是伤害过你孩子的人。我个人的体验是,相对于饶恕伤害我子女的人,饶恕冒犯我的人会容易很多。

这就像彭柯丽(Corrie ten Boom)必须饶恕那个残害她妹妹的纳粹狱警一样,内心要经历苦苦的挣扎!二战时,彭柯丽和妹妹因保护荷兰的犹太人,一同被投进了纳粹监狱。她亲眼看见残酷的狱警对妹妹施加酷刑,折磨致死。许多年后,彭柯丽坐在一间教会的讲台上,正要向会众讲道,却突然发现那个狱警竟坐在听众席中。她的内心激烈地斗争着,绝望地向神祷告,求神给她的心里注入耶稣的爱。神成全了她,令她顺利完成了讲道,但其后的饶恕功课成为她更大的挑战。聚会结束后,面对那个滔滔不绝讲述神饶恕大恩的狱警,她禁不住猜想他究竟有几分悔意,内心不住地争战:难道就这么轻易饶恕他吗?

虽然,相比加给我们所爱之人的伤害,我们似乎更容易饶恕那些对我们个人的伤害;但是,其实要饶恕直接伤害我们的人仍然非常困难,尤其是当冒犯者一点悔意也没有的时候。如果他们能披麻蒙灰地表明其悔过自新的意愿,我们的饶恕就会容易许多。

但是别忘了,在耶稣受难的时候,十字架下面那么多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人真有悔意。假如把耶稣的受难称作“审判”的话,那么这个“审判”完全没有公正、公义可言。那些要求处死他的人,脸上洋溢着邪恶乖张的激奋之情,“他们又喊着说:‘把他钉十字架’”(可15:13)。更有甚者,“从那里经过的人辱骂他,摇着头,说:‘咳!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可15:29-30)。他们又讥诮他:“以色列的王基督,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叫我们看见,就信了”(可15:32)。

耶稣的反应是什么呢?“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这也当是我们的反应。

耶稣或许可以说:“我饶恕你们。”但这样的言语可能会被误解和虚掷,就像把宝贵的珍珠丢在不识货的猪前一样(太7:6)。耶稣没有这么说,却恳求天父饶恕他们,这是一个更高的境界。求天父赦免他们,表明耶稣不仅已经饶恕了那些伤害他的人、免了他们的罪,而且还求天父不要因他们的罪惩罚或还击他们。这不是一个敷衍了事的祷告,是真心实意的代求,并且这个祷告荣耀地蒙神应允了!彼得在五旬节传讲神国之道后,有三千听众悔改归主,其中就有那些当初助长邪恶、致使耶稣被钉十字架的人(徒2:14-41)。完全饶恕的最大证据

完全饶恕的最大证据就是:我们诚恳地祈求天父赦免、释放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他们甚至不仅伤害了我们,还伤害了我们的至爱。

在20世纪80年代威斯敏斯特教会最困难的时期,我不得不直面现实的考验。我想起了约斯夫对我说过的话,开始勉强为某些人祷告,求神饶恕他们。然而,我只是照他的告诫去做,心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动。

但是,我祷告后不久,仿佛听见主在问我:“你知道你正在求我做什么吗?”

我以为自己能回答他的问题,于是说:“我知道啊!”

他接着问我:“你是在求我释放他们,就好像他们没做过任何错事一样,是吗?”

那句话令我顿时清醒,我感到自己需要花点时间再仔细想想。但是,就在我思考主话语的时候,他令我想起了自己许多的过犯罪孽,竟都一一被他赦免。我开始担忧,怕主会揭发或透露我的一些不光彩往事。

于是我谦卑地祷告:“是的,主,我求你饶恕他们。”主又问道:“你真的愿意我祝福他们,并使他们兴旺发达吗?”我再一次感到需要一点时间来做决定。接下来主好像又对我说:“科恩德,能不能这样,你希望我怎样饶恕和祝福他们,我也

照此对待你,行吗?”

至此,我已被逼至角落,我彻底降服了。我开始真心诚意地祷告,求神赦免他们并祝福他们,就像他们从来没有冒犯过我一样。但是我真的不敢说当时的祷告特别敬虔或无私。

不久以前,有一个电视系列节目,专门讲述基督徒饶恕他人的故事。制片人本人并不是基督徒,但他被那些故事深深打动。他说,就算他对教会的讲道抱着可听可不听的态度,但是却无法忽视这些故事带给他的感动。他知道“他们的生命中一定发生了什么”。一个人愿意饶恕伤害过他的人并期望与之和好,这实在是太“违背人性本能”了。因此对不信主的人来讲,没有什么比饶恕的见证更能赢得人心。

其实,这正是新约传讲的信息:“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的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给了我们”(林后5:19)。“唯有基督在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8)。

有一次,我在法国南部向一群传教士宣讲这一真理,当时我住在一个曾经的异教传教士家里。他生命的改变和悔改归主让我惊叹不已。他告诉我,他住在马达加斯加时,一些英国士兵带领他信了主。但我真正好奇的是:到底是什么赢得了他的心、使他归向了基督?“他们用了什么论点?”我问道,“什么样的道理说服你转向了基督?”

他回答说:“关键不在于他们说了什么,而在于他们是怎样的人。”

他的回答着实给了我一个挑战。它让

我明白,我们试图用超一流的论点或卓越的布道技巧赢取人心,都不过是愚蠢的想法。真正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无法用人性本能解读的生命的改变。饶恕的动机中也有合乎人性的一面

前面提到的那位电视节目制作人,把饶恕者和饶恕对象之间的和好称作“违背人性本能”,这并不完全正确。其实,饶恕的动机中也常有符合人性的一面,因为耶稣正是呼吁我们对自身利益的关注,用以唤起我们的注意力:“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太7:1)。不论断他人的一个自私的动机,就是不愿被别人论断。

如果一个人的最大愿望是得到更多的恩典,那么,当他清楚自己所得恩典的多少与他饶恕他人的程度相关联时,他就会有更强烈的动力去饶恕。我就是一个想得到更多恩典的人。当约斯夫开导我“你必须彻底饶恕他们”时,如果你能看到我内心的深处,你或许会发现,我的顺从是因为我希望从神那儿得到更多的祝福。因此当某人试着去饶恕时,并非完全“违背人性本能”。

某个周日,在一场敬拜中,我不期然撞见了那个曾严重伤害过我孩子的人。我注意到他的时候正是我要上台讲道的时候,我体会到了彭柯丽当年在听众席中瞥见狱警时的感受。那一瞬间,主似乎在对我说:“你说你希望这个教会复兴,但如果强大复兴的开始将取决于你是否完全饶恕眼前的这个人,你会怎么办呢?”

我感觉糟透了,感到自己很自私,也很无奈。我必须马上就做出决定:我是否真的希望教会复兴。此时,对我来说,我必须要做一个重要的抉择——报复那个伤害过我孩子的人,还是接受圣灵的祝福。我最终选择了后者,但我的做法仍然有符合人性和情理的一面。因为我清楚地意识到,当周围所有信众都在殷切祈盼教会复兴时,我决不能因个人的原因耽延这个祝福的降临。至今我心里仍然会为此事挣扎,不过我想我大概已经完全饶恕了他!我已请求主祝福他、释放他,但过程并不容易。完全饶恕某人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愿意和他共度佳期、把酒言欢,而是每当想起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时,我们心里不再有苦毒和怨恨。我们的使命是饶恕

关于饶恕,神在他的话语中赐给我们一项使命:

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以弗所书》4章32节

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歌罗西书》3章13节

主是如何饶恕我的呢?绝不含糊,毫无任何附加条件。我众多的罪孽,他都一笔勾销了,甚至不会有人知道我曾经做过什么。“东离西有多远,他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诗103:12)。因此,我也不应该要求别人因他们冒犯我而受惩罚。我不应怀恨,也不该透露他们的所作所为,甚至在最好的朋友面前,也绝口不提他们的过犯。

你也许会问:“但你不是和约斯夫讲了一切吗?”的确如此。而且我真高兴我那么做了。但是我当时那样做并非心怀恶念,也没有想要诽谤任何人。诚然,我的态度也有问题——想寻求同情,却被对方的怜悯纠正了。没有约斯夫的正面劝导,真不知道我何时会忍不住爆发出来。我只能感谢神,是他赶在我毁掉自己和我的事工之前,及时派遣这个智慧的人来点醒我。

大卫肯定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在他真正成为大卫王之前若干年,当他还处在“明日之星”的准备阶段,他差点报复拒绝援助他的拿八,而且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去报复。但在关键时刻,神派亚比该唤醒了冲动的大卫。

大卫对亚比该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今日使你来迎接我。你和你的见识也当称赞,因为你今日拦阻我亲手报仇、流人的血。我指着阻止我加害于你的耶和华以色列永生的神起誓,你若不速速来迎接我,到明日早晨,凡属拿八的男丁必定不留一个。”——《撒母耳记上》25章32-34节

如果你实在憋不住,需要倾诉,那么,请你谨慎选择一位守口如瓶的人,而且只选一位。我希望你选中的朋友,能像约斯夫对我一样,也绝对忠诚于你。何时应当诉说不平“那么我们也该饶恕强奸犯吗?”你或许会这样问,“虐童癖呢?难道不该向执法部门举报吗?”

一个人在举报某项罪行的同时又能做到完全饶恕吗?绝对可以。完全饶恕的含义,并非是对继续危害他人的人置若罔闻。使徒保罗曾命令哥林多教会逐出淫乱的人,不然整个教会将被毁坏(林前5:5)。强奸犯理应遭逮捕,虐童者必须被举报,不然的话,他们会继续作恶,造成更大的伤害。

本书主要针对的不是刑事罪,也不是困扰教会的丑行。毕竟,我们多数人并不会天天遇到这些情况。这里重点针对的是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冒犯或伤害。那些事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的,却令许多基督徒苦苦挣扎,甚至引诱我们积怨日深乃至想要报复。

我们希望惩处强奸犯,也希望把虐童者关进监狱。应当承认,我们之所以想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给社会带来危害,或者是因为他们伤害了我们或我们所爱的人。这两种心态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差。事件的直接受害者往往处于一种特殊的困惑中,不容易判断自己到底是出于哪种心态。因为,当我们遭到冒犯时,可能已经丧失客观公正的立场,不适合去剔除别人眼中的刺(太7:5)。但是,当一个强暴案的受害者必须出庭作证,与此同时,她还得饶恕那个强奸犯,这对她来说得有多难啊!完全饶恕不等于……

在继续深入探讨之前,请允许我先阐明完全饶恕不等同于什么,然后我们再讨论它的真正内涵。1. 完全饶恕不等于赞同对方的错误言行

神从来没有赞同过我们的罪,他憎恶罪。在伊甸园中,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犯了罪,惹神发怒被逐出乐园,然而神仍然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创3:21)。远在那个时候,这一怜悯的行为就表现了神的饶恕。那件皮衣,象征着即将到来的救赎主为我们的流血牺牲。

在新约中,耶稣饶恕那个犯奸淫的妇女,但他并没有赞同她的行为,他告诫她,“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8:11)。

由此可见,神在圣经时代不赞同罪,如今也一样。对于神的公义和饶恕,我们必须保持一种健康的敬畏:“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诗130:4)。

正如神饶恕人但不赞同人的罪一样,我们也必须明白,饶恕他人并不等于赞同他们的恶行。我们应当饶恕我们所不赞同的,因为神正是那样对待我们每个人的。2. 完全饶恕不等于替对方的错误言行找借口

我们不可以帮人掩盖罪。我们不可指着某些情节,企图为肇事者的行为找借口。“每个人都值得理解”,这句话虽有一定道理,但正如克莱德·纳拉莫尔博士(Dr. Clyde Narramore)所说,它并非在为错误行为找借口。

当年摩西带领以色列民穿过沙漠向应许之地前进时,他因人们一再的埋怨而恼火。最终,当他带着这个问题向主求告时,神给了他一个“新的交换条件”。神的回应大意是:“你要带领这么多人,他们还不听你的。他们简直是愚顽之极,又不肯受教。我决定把他们从地上消灭了,然后再重新给你一个新的族裔”(民14:11-12)。摩西拒绝了神的方案并为他的百姓代祷。他在代祷中,没有为百姓的行为辩护,而是呼求神怜悯他们:“求你照你的大慈爱赦免这百姓的罪孽,好像你从埃及到如今常赦免他们一样”(民14:19)。于是神饶恕了他们。3. 完全饶恕不等于把对方的错误言行正当化“正当化”的意思是“使其变成对的或正当的”。《牛津英语词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这样解释这个词:“表明(某个人、某段话或某种行为等)是正确的、正当的或合理的。”邪恶就是邪恶,我们绝不可以将其正当化。神绝不会把某种邪恶的东西称为“正确的”,而且他也不允许我们这么做。

在摩西为以色列人的代祷中,他丝毫没有将他们的行为正当化的意思。他只是向神指出,如果神灭绝了他自己的选民,神的大能和美名就不能在埃及人中被高举。神要求我们去饶恕他人,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错误的言行看作是正确的。4. 完全饶恕不等于免除对方错误言行应承担的法律刑责

免除刑责,是法律上的一种和解协议,即不再让违法者承担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如罚金或服刑。因此,我们不能让有罪的强奸犯免于惩罚,因为他需要向社会承担他所犯的罪责,并且当保护民众不再受到侵害。

我认识一位女士,她曾被一个中东男子强暴。案发时,她并不知道对方的国籍,她获知实情是在他被捕之后,而在此期间她成了基督徒。警察要她在审讯那个男子时作证,她得知那名男子可能因此被遣送回国,而这意味着他有可能被判死刑——这是他自己国家对强奸罪的法律惩罚。

这位女士向我征询意见,我建议她出庭作证。她认为既然已经饶恕了他,就不必让他缠上这个官司;但她如果不出庭作证,他极可能再伤害他人。最后当她站上证人席时,心里全然没有苦毒,她只是平静地描述了事情的经过。作证的结果是,那名男子被遣送回了他的国家。我们无从知道他被引渡后的结果,但他可能面对的惩罚跟受害人对他的饶恕已经毫无关联。5. 完全饶恕不等于与对方和好如初

饶恕与和好并不完全是同一回事,关系的恢复需要当事双方的参与。你饶恕的那人并不一定愿意见你或跟你说话,或者对方在冒犯你之后已经去世了,再有就是,你也不见得想和你饶恕的对象再维持亲密的关系。

所谓和好或和解,是指双方在争吵后回到原先的友好状况。当丈夫和妻子完全饶恕对方时,通常意味着和好,但也不总是这样。你也许已经没有了苦毒和惩罚对方的愿望,但是,你也并不一定十分强烈地希望回到从前的关系。如果你的配偶背叛你,而外遇的对象正好是你最好的朋友,无论你的饶恕多么真诚,你的婚姻和友谊也许再也不能回到从前了。

受伤一方即使不跟伤害自己的人恢复关系也照样可以饶恕对方。如果关系能够回到从前,那再好不过了,但这是不能强求的,有些事情永远不会回到从前了。关系的恢复需要当事双方的共同努力,而且双方都必须有充分的意愿。

正如《哥林多后书》5章19节告诉我们的,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但是我们仍然替基督求人们“与神和好”(林后5:20)。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