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除热一身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3 10:27:57

点击下载

作者:赵成勇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祛湿除热一身轻

祛湿除热一身轻试读:

前言 防病保安康,祛除湿热很关键

说到“毒素”,人人都畏惧,尤其是当它潜藏于人体组织中时。因为它是一种可以干预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并破坏机体功能的有害物质,会使人的身体健康受到危害,并滋生百病。所以,那句“排出毒素,一身轻松”才会被人当成养生保健、护肤养颜的法宝之一。但是我们人体都有哪些毒素呢?先抛开现代医学所说的对人体有害的血脂、胆固醇等不说,只是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我们身体中的毒素就有两大类,一类是湿毒,另一类是热病。它们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相互“勾结”。

说到湿毒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是患有皮肤病的人,在很多情况下医师都会告诉说这是由于湿毒引起的。中医有句老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在风、寒、暑、湿、燥、火这致病的“六淫邪气”中,最让医患烦恼的就是湿邪。难除是一个方面,易滋生是另一方面,人如果淋雨涉水或在潮湿的环境中,它就会通过呼吸道、皮肤毛孔等入侵体内,在各个脏腑组织之中“安营扎寨”,并“长期居住”,久蕴成痰湿或湿热。另外,现代人生活富足,饮食上多以肥甘厚腻居多,同时经常久坐,并以车代步,运动量越来越少,也是形成内湿或湿热的主要原因。而且人们由于生活与工作上的压力,十分容易生火,当内火、内热与湿邪相遇,它们就会“情不自禁”地相互“勾结”在一起,在身体里蔓延泛滥,狼狈为奸,损害人体健康,让人百病丛生。湿热损害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损形象。在以前,痤疮、痘痘都是青春期男女的专利,但是现在我们举目望望,身边有很多人明明早过了青春期,甚至已经30多岁了,还长一脸的青春痘,其实这多与体内有湿、有热或有湿热有很大的关系。当然,面色灰暗、油光,毛孔粗大,眼袋,色斑,酒糟鼻等面部问题以及身材走形等,湿、热或湿热都难辞其咎。

二、易上火。体内有湿热的人,特别容易上火,引发各种不适症状,如失眠、头晕、头痛、眼睛红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便秘等。如果发现自己上火并有一系列的湿热症状时,只有用清除湿热的方法才能彻底降火。

三、脾胃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湿热起于脾胃。首先,过食肥甘厚腻之品,脾胃不能完全将其消化和运化,食物营养就会因为得不到正常利用和代谢,变成湿或湿热,蓄积在脾胃里或扰乱脾胃功能,使得脾胃不和,导致脾胃疾病的发生,如腹痛、呕吐、腹泻、便秘等。另外,外在的湿热之毒入侵,也会使脾胃的消化和运化食物的功能失常,导致脾胃疾病。

四、肝胆疾病。都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当湿热蔓延至肝胆时,急、慢性肝炎,以及胆囊炎、肝硬化、肝腹水等疾病就会不请自来。当然,它们多会发出“黄疸”的信号,即眼黄、面黄、浑身皮肤黄等。

五、肠道、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当脾胃中的湿热下注于下焦中的肾脏、膀胱、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时,疾病也会发生。肠道疾病如泻痢、便秘等,泌尿系统疾病如小便不利、热淋及肾炎、膀胱炎,甚至肾结石、膀胱结石等。当然,男性还要面对遗精、阳痿等苦恼,而女性则免不了要承受带下等妇科病症的折磨。

六、富贵病。中医临床表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脂肪肝等也是因为湿热内阻,气血失调、紊乱所致。

另外,湿热型咳嗽、湿热型心脏病等,仔细追究起来,都与湿热这个大毒素脱不了干系。因为湿热不但会平行蔓延和下注,还会上犯上焦,扰肺和蒙心。

湿热是危害现代人健康,使人百病丛生的大毒之一,想要防病保安康,祛除湿热非常关键。但是如何才能做到“祛除湿热,一身轻松”呢?针对这个问题,本书从日常生活入手,详细阐述了湿热与人体脏腑的关系。同时,围绕日常养生、美容养颜、上火、疾病等方面,总结和精选了9个应注意的日常行为习惯,9个古方奇方,57个饮食方案,10种经穴按摩方法,来帮助大家祛除湿热这个祸害健康、让人百病丛生的“幕后黑手”,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收获健康幸福的人生。

第1章 湿热是祸害健康的“幕后黑手”

老话常说“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尤其是现代人压力大,内热上火越来越普遍,热毒也特别容易在体内滞留。湿、热最喜欢互相勾结,在身体里传导、蔓延、泛滥,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以及身体内在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使得人体健康受到损坏,百病丛生。可见,湿热真是祸害人类健康的“幕后黑手”。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提示了湿邪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尤其是不易祛除,所以要注意从源头做起,以防湿邪缠身,有效避免湿热、寒湿、痰湿等致病因素的产生。防湿邪,是安身保命的重要举措。

中医认为,致病有“六淫邪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邪。而这六邪中最让人讨厌的就是湿邪。所以老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这是临床经验的总结,也是患者本身的感受。

不管我们在生活中遭遇怎样的寒冷,只要不是致命的,都能通过调理而祛除。可是“湿”邪却不同。因为湿邪的产生,与人体脏腑的功能衰败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脾胃虚弱是湿产生的根源,如果不积极调节脾胃功能,那么湿会传导至五脏六腑,从而形成上、中、下三焦全出现湿的症状,并且能通过十二经脉绵延到全身。这就是为什么湿一旦在人体体现,就会出现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而到达全身的诸多症状。由此可见湿邪的缠绵和难治。

另外,湿邪不光是由内在脾胃虚弱而引起,环境中的湿邪也会对人体虎视眈眈,无孔不入。尤其是在梅雨季节,潮湿的环境,只要稍不注意,湿邪就能袭击人体,与身体内湿相勾结,导致内外生湿,人也就苦不堪言。并且湿邪从来不安分。湿是最容易渗透的,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与其他邪气狼狈为奸。比如遇热产生湿热,遇冷产生寒湿,遇风产生风湿,等等。这些湿邪互相勾结,给人体带来巨大的痛苦,并且绵延不愈,给身心带来很大的危害。

可见“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体现了中医文化对于湿邪的深刻认知,也告诉我们湿邪袭身的危害性,一定要注意在生活中预防湿邪困扰身体。这是扼制疾病的源头,尤其是一些重大疾病,如人们常说的死不了的癌症——风湿等,都跟湿邪的侵扰有很大的关系。虽然我们本书讲湿热,但是湿是防治的重中之重,所以一定要注意!

祛除湿热养生堂南方湿气重的地区,人们喜吃辛辣的食品,这是湿热环境下人们自然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所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少量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对除湿保健康有益。

湿热缠身,影响精气神

中医认为,无论是外界的湿热,还是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等内生的湿热,一旦缠身,就会使身体脏腑及脑部功能减弱,从而影响一个人的精气神。让人看起来不健康,不帅气,不漂亮!

现在“综合征”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流行,除了医学临床上常说的“更年期综合征”、“老年综合征”之外,还出现了“假期综合征”或是“周一综合征”。假期综合征对于上班族们来说并不陌生,就是在经过一个假期或是周末之后,到上班的第一天时,人不但没有因为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之后重新变得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反倒变得无精打采,没有精气神了。具体表现为没精神,头晕,四肢无力,没胃口,等等。其实,这些症状并不是用一个“假期综合征”来概括就能了事的,因为这可能是体内湿热发出来的种种信号。

当然,心理因素也不能完全排除。不过,体内有湿热才是导致假期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为什么这样讲呢?

作为上班族的朋友,大家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在节假日里一般都会从事什么活动,生活起居与平日有什么不同。我常常听到身边的朋友们说这样的话:“终于到周五了,明天不用早起,今晚可得找两个电影好好看看。嗯,明天晚上再约上几个朋友去K歌,吃烧烤……”

这可能是大部分人度过节假日和周末的一个缩影吧。除此以外,有的人还会选择去旅行,或是进行大量的室外活动。但是这样一来我们正常的作息规律就被打乱了,造成身体过度劳累,抵抗力下降,让湿热之毒乘虚而入,尤其是那些因为K歌、看电影到半夜的人还会出现阴虚,让虚火内生,如果与体内的湿气内外“勾结”,就会形成湿热蓄积于体内。而且节假日期间聚餐活动多,饮食一般来说都是以肉类、辛辣、甜腻之物及酒类居多,但这种饮食会加重脾胃负担,是产生湿热的罪魁祸首。

湿热蓄积在脾胃中,脾胃的负担会变重,就不能正常地消化食物,人当然就没有了胃口。更为主要的是,中医还认为,“脾主四肢”,当湿热困脾,使脾的功能变弱时,大家也会因此变得四肢无力,浑身发懒。而“心主神明”,当湿热之气循经上升至头、心脏时,蒙包于心,人自然会表现为没精神的症状;当湿热上蒸于头部,影响脑部功能时,头晕也就随之发生了。不管你是不是上班族,只要你的作息不规律,饮食混乱,不加节制,这种现象就会发生。不管你是胖是瘦,精神状态都会变差。

我再来列举一种情况。在潮湿炎热的夏天里,我们是不是常常会出现昏昏欲睡的症状,大家都叫它“夏打盹儿”。这是因为外在环境的湿热入侵体内后,脏腑组织功能下降造成的。

可见,无论是外界的湿热,还是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等内生的湿热,一旦缠身,就会影响一个人的精气神,让人看起来不健康,不帅气,不漂亮!只有及时预防和祛除身体内外的湿热之气,才能变得精力充沛,精气神十足!

祛除湿热养生堂科学表示,我们体内的生物钟每90分钟就会进行一次循环。所以每天清晨自然醒来时,最好稍作调整后就应立即起床,千万不要再赖床,否则我们的睡眠会重新进入一个新的循环周期。如果你赖床30~40分钟后醒来,反而会变得无精打采,甚至头晕、恶心。

湿热不除,影响形象损失大

中医认为,潜伏在人们身体里的湿热是导致头发、面部油腻,长痘痘,酒糟鼻,身材走形等形象问题的根源。如果湿热不除,将会影响形象,让人生损失大。

最近,“11·11”购物被人们炒得火热。所谓的“11·11”指的就是近几年来,在民间刚刚流行起来的“光棍节”。现在的青年男女,光棍、单身的人越来越多,到了二十七八岁,甚至是三十多岁也没找到对象,被扣上了“剩男”、“剩女”的帽子。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光棍?有人说这是因为现在的男女对于另一半的要求过高,尤其是经济、住房这些方面。这是一个不可排除的因素,但是还有一个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对对方外在形象的要求。现在“外貌协会”的人(指以外貌对别人定性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外形的美丽,确实能让人赏心悦目,而且每个人多少都有一些虚荣心。且不说人长得有多丑吧,不管是男是女,如果已经三十多岁了,还总是头发油腻、面色如垢,一脸痘痘和长各种斑的话,想一想有多少人愿意与他(她)长时间相处。反过来自问一下,你有多愿意与这样的人朝夕相处和亲近呢?所以,005谈恋爱的事情就更不用提了。

可是,到底是什么夺走了原本属于我们的光洁、美好的形象呢?现在的人都流行排毒美容,中医认为,所谓的“毒”,就是指潜伏在人们身体里的湿热。在中医看来,湿热内蒸才是导致头发、面部油腻,面色如灰,长痘痘、长痤疮、酒糟鼻,毛孔粗大和长斑的根源。

自古以来,“男主修长,女主苗条”,身材修长而健壮的男性总是女性倾心的对象;那些身材苗条匀称的女人,也多会更容易赢得男士们的青睐。但是现在的男男女女,年纪轻轻的,不是干瘦如柴,就是身形肥胖,大腹便便,怎么看都没有二三十岁人该有的健康匀称模样。这也是湿热在身体里“作怪”的原因。

看来只有将身体里的湿热祛除,才能促进剩男、剩女们“脱光”大业的完成。湿热带来的形象问题,不但会影响人们的婚恋,还会影响人际交往等。所以,祛除湿热势在必行,否则影响形象,让我们的人生损失惨重。

祛除湿热养生堂对于湿热引起的形象问题,不能依靠化妆品,或是胡乱用药品来解决,因为这样做不但效果不佳,有时还会引起很大的副作用。因此,一定要多通过具有祛湿热功能的食物甚至是药物来进行调理,或在医生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之下用中医绝技拔罐、按摩来排毒。

湿热是温病的一种,临床症状多

医学临床将湿热归于温病的一种,它在临床的表现症状很多,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否则,湿热在身体里蔓延泛滥,就会引来百病缠身。“忙”是人们常说的一个字,一年四季、一天到晚都可以用它来形容,忙于打拼一个美好的未来及生活中的种种琐事。为此很多人常常忽视了身体的健康。只要没有引发什么器质性的病变,他们都不会在意。像体内有湿热之毒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湿热虽然没有十分明显的病变和疼痛部位,但是它却是温病的一种。如果不及时祛除,它就会一直在我们的身体里潜伏和蓄积,为很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埋下祸根。

我们先来说一说什么是温病。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指出:温病初起时具有“发热而渴,不恶寒”的特点。简而言之,所谓温病就是以身体温度上升、不怕寒冷为表现症状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外感急性热病所致,又有“温热病”之称。医学临床按照是否兼有湿气将温病分为温热和湿热两类。所以说,湿热也是温病的一种。

湿热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内在的湿气与热相遇,并相互“勾结”而成。当然,夏天里的暑湿等侵入身体,也会导致体内有湿热,或变成湿热体质。湿热的病变主要以脾胃为中心,它的起病和扩散过程都比较缓慢。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轻视它,因为它的病势十分缠绵,想要祛除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否则也不会有“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这样的古话流传了。

湿热之气在体内蓄积,天长日久,除了会像前面文章所说的那样,让人出现四肢无力、浑身发懒、精神不振、没胃口、头晕等症状及有损形象之外,还会引发失眠、口干、口臭、口腔溃疡、自汗、盗汗、便秘、小便赤短等。更为严重的是,它还会为肋痛、腹痛、泻痢、咳嗽、湿疹、腰痛、脚气、黄疸、肾炎、肠炎、膀胱炎、淋浊,及男性遗精、阳痿,女人白带异常、妇科炎症等病埋下祸根。

总之,湿热是温病的一种,它在临床的表现症状很多。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否则湿热在身体里蔓延泛滥,不但身重、没有精气神,还会引来百病缠身。

祛除湿热养生堂患上湿热,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或食物来进行调治。如张仲景的“白虎汤”、“小承气汤”等都可以作为治疗湿热的基础药方。同时要辨别清楚自己是热还是湿热,切不可盲目乱补乱治,以免加重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测试:你是否正受湿热的困扰!

湿热的病变起病和扩散过程都比较缓慢,都难以被人们发现和重视。想要及早知道自己是不是正在遭受湿热的困扰,大家不妨来测试一下。

由于湿热的病变起病和扩散过程都比较缓慢。所以在没有引发任何部位疼痛和发生器质性的病变之时,都难以被人们发现和重视。其实,湿热早在发生或入侵之时,就开始在我们的身体里作乱,危害健康,使所有脏腑组织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何得知自己是不是正在遭受湿热的困扰,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这个小测试,如果你在一年之中,以下15种感觉或症状有8~9种符合的话,那就说明你正处于湿热带来的“水深火热”之中。

1.头发才1~2天没洗,就油腻腻的,有头屑,或者身边的人就开始提醒你该洗头了。

2.面色发黄、发暗,总像蒙着一层灰,像洗不干净一样。而且很油腻,整张脸会泛油光。尤其脸的“T”字部分容易出油,洗脸不到1小时,用面巾纸贴一下,面巾纸会被浸透。

3.皮肤爱生痤疮,以化脓性的皮肤炎症为主,红肿疼痛明显。过了青春期仍爱长痘痘,尤其是在熬夜或吃了辛辣刺激食物之后。

4.眼睛常常出现血丝,眼睑容易疲劳、酸痛,或视力减退。

5.常常感到口干、口苦,但不爱喝水,一喝下去就觉得肚子发胀。口臭,有异味,泛酸。

6.即使不抽烟,不喝咖啡,天天刷牙,但牙齿仍不白,比较黄,没有光泽。而且牙龈色红,口唇也偏红。

7.爱出汗,而且汗味重、体味大。

8.会时常觉得身体发热,皮肤发烫,尤其是手脚心爱发热出汗。但是用体温计测量时,体温却正常。

9.对于湿重、高湿或湿热环境十分敏感,甚至难以适应。尤其像夏末秋初这样的湿热季节。

10.大便燥结或是黏滞不爽,有便不干净的感觉,大便粘马桶,不易冲走。小便很短,颜色深黄,异味大。

11.经常感到身体发沉,四肢无力,明明睡眠很充足,但还是感到昏昏欲睡、没有精神,甚至是头晕等。

12.常常觉得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或有种缺氧、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就像胸口压了一块石头一样,非常难受!

13.常常感到心烦意乱。一到睡觉的时候就爱胡思乱想,常常为一些小事而失眠,或睡眠质量不好,稍有动静就会醒过来,或突然莫名地醒过来。

14.食欲不好,就算是在很饿的情况下,也是稍食即饱,提不起胃口。容易反胃、恶心。

15.性格比较急躁,很容易紧张、压抑、焦虑或动怒,甚至是出言不逊,等等。

祛除湿热养生堂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都会加重湿热症状,如不良的生活、工作及饮食习惯,不良的情绪等。所以,祛除湿热除了要合理用药之外,大家一定要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克制过激的情绪,并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等等,以消除产生和加重湿热的因素。

第2章 拒绝湿热,养好脏腑是根源

湿邪与热毒相互勾结之后,它们并不会老实安分地待在一个地方,而会变成一对十分贪心的家伙,潜入人体的经脉,并循经肆意流注、蔓延、泛滥,进入人体的五脏六腑之中,影响脏腑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想要拒绝湿热,我们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养好脏腑,控制湿热产生的源头。

健脾胃,控制湿热产生的源头

中医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虚弱是湿气及湿热产生的根源,想要杜绝湿热,就必须强健脾胃功能,以控制湿热产生的源头。

说到湿热,真是令无数患者烦恼,同时也令身体还健康的人畏惧,因为它是很多重大疾病的“罪魁祸首”。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都把消除和预防湿热当成养生保健的重要举措。不过,如何拒绝湿热呢?头等大事是健脾胃,因为脾胃是产生湿热的源头,控制源头是杜绝湿热的最根本的方法。

脾胃是人体脏腑之一,它们一阴一阳,一脏一腑互为表里,一升一降,互为作用,相互合作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工作。其中胃为腑,属阳;脾为脏,属阴,处于胃的上方(如图所示)。脾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胃加工成的水谷精微及水湿通过运化的方式,输送至肺及其他脏腑组织中去滋养人体一身。而正因为它像人体中的运输工人一样,所以才决定了它需要有充足的“气力”和有“喜燥恶湿”的特点。如果气虚,不但运化水湿的工作效率低下,也会加剧胃中湿热之气的形成。同时还会惹来湿气缠身,使自己不堪重负,最后形成脾胃湿热之症。

胃就像一个倒挂着的口袋,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和水,都装在这里面,中医叫“受纳”。胃分泌出胃液来将食物细化成水谷精微,这个过程叫做“腐熟”;同时把一些食物的残渣通过降浊的方式,下排至大肠中去,这个作用主要依靠胃气下降、下沉的力量来实现。就是因为这样,才决定了胃具有怕热的特点,如果胃中积热,“腐熟”功能减退,吃进去的食物就会堆积变热,或水谷精微也会变成一团湿热之气,随后在身体组织中四处流窜。

正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除了身体阴伤、饮食所致的水湿内停之外,外邪,如外感风热等与内蕴的水湿结合也可以形成湿热。总的来说,脾胃虚弱才是湿气及湿热产生的根源,如果不及时调节脾胃功能,那么湿气或湿热之气就会传导于全身组织。但是,如何调理脾胃呢?

首先,要做到合理饮食,每天定时定量,饮食以营养清淡为宜。都说“饮食自倍,脾胃乃伤”,饮食过饱、过食甘肥厚味、嗜酒等都是损伤脾胃功能的潜在危害。另外,不规律饮食及不洁的饮食也会导致脾胃功能下降。因此,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五谷类,并合理搭配肉类。

其次,要避免过度思虑,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因为情志不畅,会导致肝的疏泄功能下降,而肝的正常疏泄是脾气健运及脾胃升降功能协调的重要条件,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脾胃功能也会随之失调。

最后,要记得合理运动。如每天尽量抽出时间外出散步30分钟至1小时,或在空气清新的地方慢跑,天气不好的时候或实在太忙,可抽时间在室内跳绳、跳舞、做健身操等。因为现在生活富足,交通便利,人们最缺乏的就是运动,长期久坐则气机不畅,也是导致脾胃不健的重要原因之一。

祛除湿热养生堂经常颤动腹部有助于强健脾胃,具体做法是:取舒适的姿势,坐、卧、站均可,双手掌心向内叠加,覆盖在肚脐上,然后微微颤动腹部1~3分钟,每分钟120~180次。每天1~2次。

理三焦,可控制湿热泛滥

中医以胃为基准线,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并统称“三焦”。不想让湿热在身体里泛滥开来,那就经常理理三焦。

湿热之毒无孔不入,稍微不注意它就会乘虚而入,令人防不胜防。如果不小心受到它们的侵犯,除了健脾胃从根治理之外,还要加强理三焦来控制湿热在体内泛滥。三焦是一个相当专业的名称,很多人对此都感到很不理解。那到底什么是三焦呢?《黄帝内经》记载,“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这里把人体胸腹部统称为“焦”,并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其中以胃为基准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胃部以上,包括口咽及头顶的区域为上焦,胃部所在区域为中焦,胃以下的区域,包括脐下的整个腹部就是下焦。说到这里大家就不难明白了。所谓“三焦”也就是指除了四肢之外的身体躯干内全部脏腑组织和头部。

三焦要怎么理呢?其实就是依靠一个或一套动作来整体调理,让三焦变得调达通畅。每天早上我们醒来之后,都会下意识地伸懒腰,这个动作就能起到调理三焦的作用。而且早在古代,医家们用中医理论把这个动作做了修改,变成了传统健身术——八段锦中的“调理三焦”动作。现在我就将这个最古老、最简单的方法教给大家。调理三焦大法【预备动作】取站姿,身体保持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手指伸直,双目平视。全身放松,将呼吸调匀。【锻炼方法】1.先将两手十指交叉,如抱球一样地放于腹前。2.将掌心向上翻转,并慢慢地向上举。3.到胸前时再向内向下转翻掌,使掌心向上。4.继续向上举,双眼盯着两手背,使头自然后仰。5.双手举至最高处时,头还原,双眼平视前方,两手继续上撑,略停。6.两手十指分开,两臂从两侧徐徐放下,两手置于腹前如同抱球一样。第1步第4步第5步第6步7.重复1~6的动作3~6遍【功效】舒展身体,通调全身气机,调理三焦,以达到祛除湿热的目的。

此法也适合腰酸背痛和在办公室久坐的人锻炼。不过,做这个动作时力度要轻缓,切不可用力过猛,否则会对筋骨、肌肉造成损伤。而且最好是在清晨练习,因为经过一晚的沉睡,不但身体四肢会发僵,五脏六腑功能也会暂时变弱,如果能在醒来后锻炼,不但能舒筋活骨,还会唤醒脏腑功能,使身体的气机变得更加通调,让人一天都精神抖擞,拥有好的工作和学习状态。当然也更有利于控制湿热的泛滥。

当然,调理三焦不要忘了加强饮食,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能清热除湿,甚至是能入三焦的食物,如百合、香蕉、草莓、大麦、丝瓜、西红柿、苦瓜、红豆、绿豆、绿豆芽、黄豆芽等,尤其是绿豆、绿豆芽可以直接入归三焦经。因此,大家可以用绿豆和百合来煮粥食用,还可吃炒绿豆芽等。

祛除湿热养生堂站“金鸡独立”可以引气血下行,起到健脾除湿热的功效。做法:取站立的姿势,放松身心,两眼微闭。两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或双手手掌合并,举过头顶,然后任意抬起一只脚,用另一条腿支撑身体,可以坚持1~2分钟,也可以量力而行。站立两脚相互交替2~3遍,每天1~2次。

养肾平衡阴阳,湿热无缘粘身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各脏腑组织阴阳的本源,也是关乎人体健康的重大要素。想要无湿热粘身,一生平安健康,养肾平衡阴阳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及其他多种生理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见,它是关乎人体健康的重大要素。如果想要无湿热粘身,一生平安健康,养好我们的肾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说到养肾,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平衡阴阳。《黄帝内经》记载,“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书中告诉我们,阴阳是万物的根本,也是调和身体健康的保证。我们的肾具有藏精化气的功能,肾精所化之气有肾阴和肾阳两种。其中的肾阴就像雨露和润滑剂一样,对人体脏腑组织起着滋养、濡润的作用;肾阳则像阳光和一切热能似的,温暖和煦着我们的身体世界,不但制约着阴寒,同时还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及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总之,它们就像一对默契的搭档一样,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共同维护着人体一切组织阴阳的相对平衡和良好的健康状况。可以说,它们是人体各脏腑组织阴阳的根本,有元阴和元阳之称。这只是一个方面。

中医上说“肾为水脏”,肾具有主水,即调节水液的功能。肾可以将肺肃降下来的水液,平均地进行统调分配给其他脏腑组织,而多余的部分,它会移交给膀胱,变成尿液排出体外。但是这种功能也需要在自身阴阳平衡的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

如果自身阴阳失调,它的工作能力就会下降,无法维持体内水液的正常代谢,水湿就会滞留于体内,不但会患上水肿等病,如果遇热还会变成湿热。当然,肾脏如果受到湿热的困扰,上面所提到的种种功能也会失调。在此,我给朋友们提三点建议,只要大家依照它们去做,就能达到养肾平衡阴阳,使湿热无缘粘身的目的。

第一,要劳逸结合,不过度劳累,也要合理休息,并为自己减除压力。每天睡好“子午”觉,即每天晚上子时(即午夜11点~凌晨1点)要睡觉,也就是说,大家一定要在晚上11点时进入深睡眠状态,否则会伤肝,日久则伤肾。另外,中午的小憩也非常重要。

第二,要多注意合理的饮食,多食用可以补肾的食物。补益肾阳的食017物有羊肉、狗肉、牛髓、韭菜、泥鳅、虾、核桃等,滋补肾阴的有牛奶、枸杞子、桑葚、黑豆、山药、乌鸡、螃蟹、牡蛎、干贝、蛤蜊、鱿鱼、甲鱼,等等。

第三,性生活也要合理。虽说性生活是成年男女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之一,但“色”字头上一把刀,古人称“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也就是说,情欲就是一把砍伐人体骨头的刀,如果不加以节制,藏于肾中的精气就会耗散而尽,让维持人体健康的“元阴”、“元阳”皆损。一般来说,每周进行的次数,30岁以前可在2~4次,30~40岁时1~2次,而到了40岁以后每月1~4次都是正常的。当然,因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各不相同,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最好是以身心愉快,第二天起床后不会感到劳累且精力充沛为宜。

祛除湿热养生堂中医认为,人体背部多为膀胱经循行之地,经常推背可以起到排毒养肾的作用。简单的做法是:受推者俯卧于床或沙发上,推拿者用掌根着力,以适当的力度,从颈椎一直向下推到尾骨部位,重复此动作5~10分钟,以背部产生热感为宜。

肝胆湿热,排毒净血可有效治疗

湿热内蕴于肝胆,很容易引发一些疾病。中医认为,排除肝胆的湿热,一定要以利湿清热、清肝利胆为原则,凉血化瘀、排毒净血,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作为人体大毒之一的湿热,它一点也不安分,只要潜入了人体,便会像一个疯狂的侵略者一样,在人的身体里作威作福。除了脾胃之外,在同一“屋檐”下的肝胆也难以逃脱它的“侵犯”。肝胆如果受到了湿热的毒害,就会出现以肝胆功能异常为特征的表现症状。首先,作为肝胆保护外廓的胁肋就会有灼痛、胀痛之感,而且双目、皮肤、小便等都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黄,并伴有低热、口苦、没有食欲、腹胀、恶心呕吐、大便或闭或溏。另外,男性还会表现为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等;而女性则表现为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

从这些表现症状看来,湿热内蕴于肝胆,很容易引发一些疾病。因此,对于肝胆的湿热,朋友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及时清除。但是如何才能正确清除呢?专家指出,排除肝胆的湿热,一定要以利湿清热、清肝利胆为原则,凉血化瘀、排毒净血,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

首先,合理用药。当肝胆湿热出现一系列症状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龙胆泻肝丸”、“清肝利胆口服液”等。当然,一些单味的中草药也非常好,如金银花、野菊花、生甘草、龙胆草、赤芍药、黄芩、栀子、茵陈、柴胡、车前子、大黄等。

除了合理用药之外,饮食保健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凉性的蔬菜水果来清肝火,除胆湿。蔬菜有丝瓜、芹菜、豆芽菜等,而水果则以苹果、香蕉、梨、西瓜、柚子、葡萄、草莓等为代表。在平日要多喝温开水,不要吃葱、姜、蒜、辣椒及羊肉等温热的食物。有一道饮食对于祛除肝胆湿热非常有益,它就是黄花菜汤,做法是:每天取15克干黄花菜,泡发洗净后,再入锅添水约6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煮5~10分钟后,当成汤或茶饮用。当然,用其他凉性食材煮成汤饮用,其祛除肝胆湿热的功效也很不错。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具有清热除湿的功效。对于肝胆有湿热的朋友来说,荔枝、桂圆、樱桃、橘子、石榴、菠萝等温性的水果并不适宜,在选择水果来清肝胆之湿热时,一定要避免食用它们,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另外,要保持舒畅的心情,多做运动。因为坏情绪是最影响身体气机的,气机不畅,肝功能下降,会加重湿热症状。多运动,则可以使身体的气机变得通调,更加有利于湿热的排除。如可以散019步、慢跑,及做一些简单的健身操等。

祛除湿热养生堂要祛除肝胆湿热可常做“开胸顺气”锻炼。做法:自己用手掌贴着肋骨的外边侧缘,沿着肋骨一条一条地往上推,推到第6、第7肋骨时动作可以缓慢些,因为中间有个期门穴,它是肝的募穴,肝病都会在这里有反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另外,第7、第8肋间的日月穴,是胆的募穴。顺着肋骨间隙推到腋下以后,再顺手臂、手掌至指尖一直推出去即可。

祛除肺部湿热,让身体不憋屈

中医认为,“肺为主气之枢”,具有主气、司呼吸的功能。肺有节律地一呼一吸,来维持和调节全身气机正常升降出入。但“温邪上受,首犯肺”,肺很容易受到湿热的侵害,导致呼吸功能减弱。只有及时祛除肺部的湿热,身体才不会憋屈。

有一天,佛祖问其弟子:“人的生命有多长?”

第一个弟子回答说:“几天之间。”佛祖说他还未领悟。

第二个弟子回答说:“在几顿饭之间。”佛祖也说他还未领悟。

第三个弟子跟着回答说:“仅在一呼一吸之间。”佛祖立刻说:“善哉!善哉!你已悟道!”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呼吸对于生命和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谓的“人活一口气”说的也是这一呼一吸。当然,就算不看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呼吸对于维持生命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如果不信的话,你可以现在就屏住呼吸,坚持1~2分钟试试看,我想没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就算能坚持下来,也会感到十分憋屈。如果再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感到心跳加速、面色发紫等,如果再不及时进行呼吸的话,后果大家可想而知。

从这个屏住呼吸的小体验中,我们可以看出,进行正常的呼吸需要用到口和鼻。但它们只是气体出入的一个外在关口。真正能有节律地进行一呼一吸,让我们活命的是身体内的肺脏。张仲景在《类经图翼·经络》中曾引用华元化的话说:肺“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他认为,肺脏就像蜂窠一样,下底不通透,人吸气之时,那些蜂孔中就充满了气体,当气呼出去时,它们又变得空虚了。就是在这样自然的一呼一吸之间,完成了一个气机升清降浊的过程,来维持和调节全身气机正常升降出入。中医上说的“肺为主气之枢”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肺脏有“娇脏”之称,很容易受到病邪的侵害。在中医理论中,肺属阴,除了肾,它也有“主行水”的功能。清代医家汪昂还在《医方集解》一书中称“肺为水之上源”,从中可以看出它具有湿润的特点,同时它还怕热,喜清凉。如清代医家叶天士就在《外感温热篇》中说到“温邪上受,首犯肺”。如果温邪犯肺,肺中的湿与外热相互“勾结”,形成湿热,也可以说是肺热。肺被湿热“纠缠”除了会导致呼吸功能减弱之外,还会影响正气的生成和它在体内的运行,让我们发生多种病理变化,如出现胸闷、腹胀,怠倦乏力、声音低怯、气虚咳喘等。所以说,只有及时清除肺中的湿热,才能保证它主气、司呼吸的功能正常发挥,让人身体的气机与外界的交换畅通无阻,身体才会不憋屈。

首先,平时要多喝水,每天800~1000毫升,多吃具有清热除湿、滋阴养肺功效的食物,最为常见的有梨、银耳、白萝卜、莲藕、百合、甘蔗、柚子、柿子、枇杷、荸荠、薄荷、蜂蜜、冰糖等。具体方法有用百合、银耳等煮粥、煮汤等。

其次,在秋冬等病毒流行的季节一定要做好保健防病工作,尤其是在雾霾天气,或处于灰尘飞扬等空气污染的环境里,一定要关窗防尘,外出时也一定要戴口罩防尘防病毒,以免娇弱的肺受到伤害,引发咳嗽,形成肺热,最后变成湿热。有抽烟习惯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戒烟,以减少对肺脏的伤害。

最后,要加强体育锻炼,如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慢跑、练一练简单的瑜伽等来增强肺脏的自身抵抗力,以减少湿邪的伤害。

祛除湿热养生堂除肺中湿热,大家可以常练“养肺功”。方法:取正坐姿势,身心放松,并调匀呼吸。两腿自然伸直,两脚交叉;身体前躬弯腰,同时用左右两手支撑地面;然后稍稍用力抬起身体,持续3~5秒钟后放下,重复此动作3~5次为1遍。也可视自己体力做此功3~5遍。此功能增加肺活量,通达肺气,疏通肺脉,对祛除肺中湿热大有帮助。

养心除湿热,避免湿热犯上蒙心

我们的心脏和脾胃、肝胆、肾脏等一样,对于湿热这个大毒素,也不具备百分之百的免疫力。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只有积极地养心除湿热,才能避免湿热犯上蒙心。《黄帝内经》中说:“心为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这句话是说,身体内的脏腑组织是在心脏的领导之下,相互联系,合作分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如果心脏的功能失常,则其他脏腑就会像失去了主心骨一样变得惶惶不安,健康无着,也无法正常工作。所以说养心护心也是祛除湿热以养生的重要部分。

我们的心脏和脾胃、肝胆、肾脏等一样,对于湿热这个大毒素,也不具备百分之百的免疫力。都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如果作为五脏六腑之主的心脏本身不够健康,当湿热开始在身体经络中传导,随着三焦经蔓延时,它也是难以逃脱的。

因为湿热之气会在身体组织中郁蒸,渐渐酿成痰浊,沿着心包经上行,并蒙蔽心包经,影响心脏功能的正常发挥,以致出现心烦、心悸、自汗、盗汗、失眠、多梦、健忘甚至精神失常等。

可见,想要安心无忧、五脏及身体安康,还要养心除湿热。具体的方法可以落实到修身养性、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正确用药几个方面。

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平衡心态,可以使动荡不安的心灵变得平静下来。首先,遇到事情控制和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任何冲动情形下做出的决定都是不理智的。就算真的解决不了,也要想得通,要放得下,不要钻牛角尖,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同时多去感受身边那些美好的事物,比如多看看身边那些美丽的风景,多听听动听的音乐,阅读优秀的文章,以及其他让人感觉身心愉快的事,积极地与人为善,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和亲人、朋友相处,让生活变得快乐幸福起来。对于那些无益于身心健康的人和事,则要尽量远离。

每天都要规律作息。现在的人普遍睡眠不足,因此每天晚上尽量在11点之前进入睡眠状态,以保证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有一个好的心情。在午间也最好休息片刻。因为午时心经当令,是养心最好的时机。

在饮食上,首先要做的就是正常饮食,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保证一日三餐的正常饮食。当然,如果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具有清热除湿、养心安神的食物,那是最明智不过的,比如百合、莲子、大枣、西红柿、冬瓜、苦瓜、丝瓜、西瓜、香蕉、苹果等。每天可以吃一个苹果,或者用百合、莲子和大枣等做成百合莲子羹、百合莲子大枣粥等食用。

由于工作等原因,现代人的活动量越来越少,长时间关在室内,也是一个让人心情烦闷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要尽量抽出时间来进行户外活动,如每天上下班时,可以选择骑自行车或徒步走上1~2站路。当然也可以于晚饭后休息半小时,再去小区里,或到附近的公园里走一走。这样做十分有利于心情的放松,是养心的好方法。

当出现了心烦、心悸、自汗、盗汗、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时,大家还可以在专业人员或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酸枣仁、柏子仁、合欢花等药材来进行调理。

祛除湿热养生堂养心除湿热还可以常练“呵”字功。做法:取站立姿势,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脚与肩同宽,并双膝微屈。微闭双眼,放松身心,调匀呼吸。然后读“呵”字(口形半张,舌尖顶于下齿背上,舌面使劲往下压)。同时,双脚的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相对慢慢靠至小腹前,再缓缓抬起,抬至胸部两乳中间的位置时,翻转掌心,使其向外,再将两手抬到与眼部平齐的位置,呼气完毕。再随着吸气,向里翻转手心,并经由面前、胸腹缓缓下落,自然垂落于身体两侧。重复此套动作3~5遍。每天1~3次。

清洁肠道,湿热难留

中医认为,脾胃中的湿热,很容易下注于肠道之中,只有及时清洁肠道,才会缩短湿热待在体内的时间,同时防止它四处扩散,进一步危害健康。

多年来,90岁高龄的肖老先生一直保持着每天清晨起来如厕的生活习惯。当然,这也是大家每天早上都做的事情,但是大家如厕只不过是因为要排尿,而肖老先生却不同,他不但要排尿,还会刻意地排大便。因此在没有便意的时候,他就需要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一些时间。有些人对他的行为感到不解,没有便意为什么要强蹲,等便意来了再去不行吗?肖老却说不行,这样会耽误自己排毒的。不明就里的人会认为肖老的这种行为很可笑。其实,肖老这样做确实是十分有利于排出身体的湿热等毒素,甚至可以说,他之所以能如此高寿,和他的这个好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清晨起来排便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这是当然的。如果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最脏、最臭、最恶心?我想,每个人首先想到的东西可能就是大便。但是它未被排出之前,就寄居在我们身体内部的肠道中。特别是晚间吃下去的大量食物,通过一晚上,胃早已经把那些多余的食物残渣通过降浊的方式,下排至肠道之中,变成了粪便。特别是那种脾胃中有湿热的,湿热还会和食物残渣一起下注于肠道之中,如果不及时把粪便排出去,湿热待在体内的时间就会变长,它四处扩散的机会也随之增多。所以说,肖老先生说的“清晨起来不及时排便,会耽误身体排毒”的话是很有科学依据的。

同时,现代人工作忙、压力大,生活不规律,食物结构也偏于甘肥、辛辣刺激,使肠道不断地受到湿热的伤害,如湿热便秘、拉肚子等都是最常见的事情,而且各种肠道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攀升。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被人们称为万病之源。所以说及时排便,清洁肠道,祛除湿热也是让我们迈向健康的十分重要的一步。

清洁肠道,清除湿热毒素,除了像肖老先生那样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之外,以下三个方面也一定要注意加强。

第一,早晚一杯水。想要清理肠道,早起的一杯水十分重要,这杯水一定要在起床之后立马喝,而且是在空腹的情形之下喝才最有效,因为经过一晚上,肠道会变得干燥,这时喝一杯水下去,既能滋润干燥的肠道,还能帮助排便,起到清洁的作用。在晚上睡觉之前也不要忘记给我们的肠道补足水分,避免长夜漫漫时肠道早早地变得干燥。不过,如果你体内湿气太重,那就免了睡前这一杯,要不然第二天起来会变成“肿眼泡”。

第二,注意饮食。平时多吃一些能滋润肠道和促进肠道蠕动的食物。滋润肠道的食物有木耳、大白菜、菠菜、蜂蜜等,如晚上睡前的那杯水就可以加20毫升左右的蜂蜜,那是很好的。想要促进肠道蠕动,可以在饮食中加入燕麦、红薯、玉米等粗纤维食物。当然,像苹果、梨、草莓、香蕉等新鲜水果也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要加强运动。因为久坐、久站不动是现代人工作的主要方式,但这也造成了肠道动力不足,是便秘、湿热久滞于体内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大家一定要每天都抽出30分钟至1小时的时间来运动,比如散步、慢跑、做各种健身操、跳绳、跳舞等。

祛除湿热养生堂要清洁肠道,祛除湿热,还可以经常做收腹体操,因为这样做能促进肠道的蠕动。具体方法是:取站立的姿势,双脚自然张开与肩同宽,双手手掌交叠,双臂自然张开平放于胸前,上身缓缓向右边侧转,转到不能再转时,保持此动作20秒后,回到原来的姿势。换左边进行。重复此套动作5~10遍。每天1~3次。

膀胱湿热,清凉利尿治法最妙

中医认为,膀胱湿热多是由于湿热内蕴或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内生的湿热随着小肠下注于膀胱所致。而调治则多以清凉利尿为最好的方法。“重口味”也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名词。不过其他方面的我们就不说了,就只重点来说说饮食上的“重口味”吧。去年,有一位30多岁的小伙子来到我的门诊,当时他特别不好意思地问我,尿频、尿急,而且小便时尿道涩痛是不是表示肾虚了?当然,医生哪能不问诊就妄下结论呢。我诊断发现他的舌质红,舌苔黄,脉偏速(跳动得比较快)。他又自述在饮食方面爱美食、嗜美酒,每天都离不开大鱼大肉以及酒等辛热的食品。这样的生活确实让他的口舌惬意了,但是身体的毛病却越来越多。

综合这些情况来看,他尿频、尿急、尿道涩痛的症状主要是由饮食不节,口味太重,脾胃生湿热,脾胃之湿热又随着小肠下注于膀胱,引起膀胱湿热造成的。我先给他开了一个疗程的“正八颗粒”,再让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清热利尿。具体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戒酒、杜绝过咸、辣及辛热的饮食,而尽量选择清淡的饮食,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当然,瘦猪肉、猪排骨等也可以适当食用。

第二,多喝水,每天1000毫升以上都可以,这样有利于尿液的增多,可以使湿热随着小便排出体外,起到清凉膀胱的作用。

第三,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食疗功效的食物,如薏苡仁、绿豆、赤小豆、冬瓜、丝瓜、绿茶等,用它们煮粥、煎汤、入菜、泡茶等都可以。比如:每天用绿豆、赤小豆各30克,与50克大米一起淘洗干净后,入锅添水约800毫升,煮成粥后,当早餐食用,其清利湿热、通利小便的功效非常好。

当然,引起膀胱湿热的原因有很多,如体内有湿,加上上火等。不管是哪种原因引起的,都可以参照以上这些清凉利尿的方法来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治,而且这也是最好的方法。

膀胱湿热,除了像文中患者那样会出现尿频、尿急、小便尿道涩痛的轻微症状之外,还会有尿液发红、量少,且淋漓不尽,下腹胀闷,发热腰痛等较为严重的表现,甚至是血尿、尿中有沙石,及尿浑如膏状等。这时候,大家更不能掉以轻心。除了加强以上清凉利尿的自我调节方法以外,可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木通、车前子、栀子、黄柏、滑石、白术、茯苓、大黄等具有清热通淋的药材熬制的汤药。尤其是有尿石情况的患者,还要多加强运动,尤其是一些具有跳跃动作的运动,如跳绳、打篮球等。

祛除湿热养生堂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利尿穴”,它位于肚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上,有膀胱湿热的朋友还可以按压它来利尿通淋。具体做法:用双手大拇指按压,压力逐渐加大,持续5~15分钟,每天1~3次。

第3章 祛除湿热,重在饮食上下功夫

老话说得好,“病从口入”,很多疾病都是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当然,疾病同样也可以用食疗的方法祛除。所以,对于湿热这个祸害人体健康的大毒,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都可以通过吃的方式来解决。只要多在饮食上下功夫,如常选择具有清热除湿功效的食物,如薏苡仁、绿豆、红豆、西瓜、丝瓜等,便可以免去湿热之毒带来的祸害。

薏苡仁除湿热,医生患者常推荐

《本草纲目》称薏苡仁能“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可见,它确实能治疗和改善湿热,是医生和患者们经常推荐之品。

30岁出头的小吴身材魁梧,皮肤发黑。他自认为也算得上是一帅哥,因为对于男人来说,黑是健康的一种在外表现,那些电影明星就是最好的例子。但令他纳闷的是,自己好不容易喜欢一个漂亮的姑娘,人家却偏偏说他体质不好、不健康。这也不能怪人家,因为谁不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有个好体质,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终老一生呢?亲朋好友都为他的事情着急,那他到底是什么体质呢?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一起上阵,愣是找来了九种体质测试表对他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他属于湿热体质。

这下该如何是好呢?大家正考虑着要不要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治疗时。他大姨发话了:“这个不用治疗,每天用薏苡仁煮粥吃就行,而且效果超级棒!好多医生和患者都这么说!”

小吴的大姨说得没错,薏苡仁确实有这样的功效,因为它多生于长于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也多集中于湖南、四川、江苏、福建等这些地理环境较为湿热的省份,是当地人最常用的除湿热的保健品,也是我国古老而传统的除湿、美肤药食。中医认为,它具有性寒的特点,能入脾、肺、肾三经,清热利水的功效相当好,如《本草纲目》就称它能“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也就是说,薏苡仁能清热补肺、健脾益胃、祛风除湿、美白肌肤、降脂减肥。

中医临床也表明,薏苡仁可以有效对抗湿热所致的腹泻、肥胖、脚气及女性白带异常等多种病。对于那些因为湿热蕴积而面部长扁平疣、黄褐斑和痘痘的人来说,薏苡仁更是他们的福音,经常性地食用,可将体内的湿热一扫而光,让肌肤变得光洁白嫩,美丽无虞!

所以,只要小吴能坚持天天食用薏苡仁粥,不用一个月他的体质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善,以后再经常性食用一些,就不用担心再变回湿热这种不健康的体质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用薏苡仁怎么煮粥吧!

当然,在煮薏苡仁粥的同时,还可以加入绿豆、红豆、大米等食材,这样既能增添口感与风味,又能提升它的功效。最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适量的白糖等来调味。如果没时间煮粥的话,我再来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将100克薏苡仁和20~30克红豆一起淘洗干净后,放入暖水瓶中,冲入1000毫升左右的沸水,加盖闷置1晚后,第二天即可倒出频频食用。

薏苡仁虽好,但也不能多用,每次20克左右即可,或是遵医嘱选择。孕妇和便秘、尿多的人并不适宜,因为薏苡仁的寒性功效会影响胎儿的发育;薏苡仁的利尿除湿功效会使尿多的人变得尿更多,使肠道的津液减少,变得干燥,加重便秘的症状。

祛除湿热养生堂薏苡仁不易煮熟,煮前一定要将其用冷水浸1晚或5~6小时,当然也可以将它磨成粉来食用,这样易煮且能速食,现在市场上就有用五谷杂粮打成粉来冲服的。

绿豆清热解毒,除湿热也很给力

中医认为,绿豆味甘,性寒,具有消肿通气、清热解毒及利尿等功效。自古以来绿豆就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良药,用于除湿热也是相当给力的。

在我的记忆中,我母亲好像特别钟情于绿豆。每到夏天,家里天天都有绿豆汤或绿豆粥喝。它清清凉凉的口味,让人在炎热的天气里食完之后,浑身都变得格外清爽。我也沿用了母亲的这个方法,每年夏天都会经常性地给家人煮绿豆粥和绿豆汤喝。其实,不光我和我的母亲,大部分人都知道,绿豆是清热解暑的最好食材。

从医以后,绿豆在我的手中的功用就变多了。不光给亲朋好友推荐用于夏季消暑,对于一些湿热患者,我也常常让他们食用绿豆。因为自古以来绿豆就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良药,用于除湿热也是相当给力的。

绿豆具有性寒的特点,可入三焦经,最能消肿通气、清热解毒、利尿除湿、抗过敏。总之,它就像一股干燥凉爽的风一样,可以把人体三焦之中的湿热之气刮得干干净净。因此,无论是口角爱长疮、溃烂,还是爱长痘痘,常有过敏现象的人,只要长期多食用绿豆,这些症状都可以得到改善。那么绿豆用于清热除湿该如何食用呢?其实方法和解暑一样,煮汤和熬粥都可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绿豆汤的做法。

这个做法看似比较烦琐,但是你千万别嫌麻烦,因为我们平常煮出来的绿豆汤汤色都是红色的,而这个做法做出来的绿豆汤汤色碧绿,清热除湿及解毒功效会更加理想。因为青(绿色)入肝,而肝又是解毒的重要脏腑。另外,绿豆的清热之功主要体现在其皮上,用于清热除湿,绿豆汤不要煮得太久,否则,不但影响汤色,其功效也会相应地减弱。食用的时候一定要多喝汤水,吃不吃豆子都是次要的。

如果你喜欢吃粥,每天来碗绿豆粥当早餐也相当好,绿豆粥的做法为:取绿豆50~100克,洗净之后,用开水浸泡;100克大米淘洗干净,入锅,加水约800毫升,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15~20分钟后,放入泡好的绿豆同煮至两种食材都开花熟透即可。

当然,在制作绿豆粥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添加其他具有清热除湿功效的食材,如红豆、薏苡仁、百合、南瓜、海带。但是在食用绿豆时,也要控制好它的用量,一般来说,每人每天以15~30克为宜,大剂量以120克为限。同时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盲目吃绿豆,尤其是体质虚寒的人,会导致腹泻或消化系统免疫力降低等。

祛除湿热养生堂豆汁、豆浆一直都是人们最钟爱的饮品。除了黄豆以外,我们文中的主角绿豆也可以这样食用。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试着把绿豆浸泡以后,榨成绿豆汁或绿豆浆来饮用。

红小豆清热利水,是除湿热的“先锋”

中医认为,红豆性平,味甘、酸,具有补气健脾、清热渗湿、解毒消肿等功效,是清除湿热的“先锋”食品,经常食用,可以防治湿热。

邻居吴老已退居二线,但不甘于落后,用他的话来说:“我虽然不能为社会服务了,但是还可以为家庭作贡献的嘛!”于是,他揽下了家里的“保育”大权——负责为家人做饮食。对此他真是很用心,并合理地运用身边的各种食材来为家里人换着花样做好吃的。有一天,他和我说:“听别人说,五谷豆类的营养十分丰富,经常食用对身体健康有好处,我知道黄豆蛋白质含量高、绿豆是清热解暑的好手,但是红小豆的功效就不大明白了。”他还说,自己也经常吃红小豆做馅的豆沙包,就是觉得它好吃而已。

确实,很多人都像老吴一样,只明白绿豆、黄豆的功用,却偏偏忽略了常常吃着的红小豆。红小豆的功用也主要表现在清热利水方面。

红豆味甘、酸,相对于绿豆来说,它的性质平和,入心经、脾经、肺经,最能补气健脾,疏通经脉,所以具有清热渗湿、解毒消肿及退黄排脓等多种功效。另外,它还能补血养心,健美减肥。中医临床上,常用它来防治水肿、脚气、黄疸、便血、结石、肾病等病。对于湿热患者来说,它也是一种很理想的食物。因其清热渗湿的功效,而被人们喻为除湿热的“先锋”。

如果想要身体无湿热的困扰,可以每天吃点红小豆。除了老吴提到的红小豆馅的豆沙包之外,还可以用它来煮粥食用。

当然,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白糖、冰糖等来调味,或加入适量的绿豆、薏苡仁同煮。别看红小豆是谷物类,制作主食很细腻,入汤做菜也别有风味,而且只要食材搭配合理,一点也不会影响红小豆功效的发挥。如最有名的“赤豆鲫鱼汤”,做法:①取红小豆30~50克,淘洗干净后用少许冷水浸泡;②鲫鱼1条(约300克),去内脏,洗净之后沾上少许淀粉,入热油锅中炸至两面金黄,捞出待用;③锅中留油,下适量生姜、大蒜、葱段炒香,加水约800毫升,放入泡好的红小豆和处理好的鱼。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红小豆破皮、鲫鱼熟透,加盐等调味即成。

红小豆虽然性平,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毫无节制地食用,每人每天以20~50克为宜,尤其是身体消瘦的人不宜多食。著名医学家陶弘景说红小豆“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肥胖型湿热者可以常食,但瘦弱型湿热者就不适合了。

祛除湿热养生堂对于脚气溃烂、各种风疹、疮肿等皮肤病,大家还可以取适量红小豆打磨成粉末后,用蜂蜜或者鸡蛋清等调匀,涂于患处。这个方法功效很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

苦荞除热利湿,是现代人重拾的保健品

从古老的《千金要方》到现代的《中药大辞典》,有很多文献都有对苦荞的记载,说苦荞具有健脾和胃、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及抗炎症、抗过敏等多种功效。因此,苦荞也是现代人重拾的除热利湿的保健品。

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美食渐渐流入了老百姓的餐桌,而那些以前常被用于充饥养命的食物,则被视为“登不了大雅之堂”的“粗粮”。现在,因为保健的需要,红薯、玉米等粗粮又开始渐渐回归餐桌,但是说到除热利湿,还有一样东西不得不提,它应该也是现代人必须重拾的保健品,那就是早已被人们遗忘的苦荞。

苦荞主要生长在阴湿冷凉的地方,在我国已经有十分悠久的种植历史,是我国古代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药用功效也十分理想。据说北宋时期,宋太宗和杨家将在雁门关处被辽军围困至断粮。全军上下饥饿难忍,全身无力,而且大部分将士非伤即病,无奈缺医少药无法医治。危难之际,当地百姓拿来雁门苦荞支援将士,才渡过生死难关。食了数日苦荞后,将士们体力变得充沛,伤口也很快好转,疾病不治自愈。军队又找回了战斗力,战胜了辽军。因此宋太宗把雁门苦荞称为“救皇粮”。后来,当地的老百姓告诉大家,这里人们生病了很少吃药,都是吃苦荞饭来治病保健的。

苦荞也早被医家们视为良药,从古老的《千金要方》到现代的《中药大辞典》,很多文献都有对苦荞的记载。说苦荞具有健脾和胃、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降气安神、清肠通便、除风痛、抗炎症、抗过敏、抗病毒及抗癌等多种功效,经常性食用还能延缓衰老、美容养颜。

所以,除湿热、保健康千万别忘了苦荞,在煮米饭和煮粥的时候,放上一小把苦荞米就可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苦荞饭的具体做法。

苦荞饭呈浅黄偏绿的色泽,清香扑鼻,很受人们的欢迎。苦荞米不但可以作为主食,还能当成茶喝,现在很多茶店中都有现成的苦荞茶出售,因此喜欢喝茶的朋友还可以每天冲杯苦荞茶喝。当然,苦荞茶也可以自制,做法是:取250克苦荞种子,淘洗干净后,沥干水分,放入热锅中用微火炒香后晾凉,再研成粗末,以每5~10克为一份,装入双层纱袋中,制成小茶包,每次取1袋置于茶杯中或茶壶中,冲入适量沸水,加盖闷泡5~10分钟后即可频频饮用。

不过,苦荞毕竟是粗粮,不能完全用它代替主食,如《本草纲目》中就说它:“多食伤胃,发风动气,能发诸病,黄疾人尤当禁之。”因此,用量上也要注意,食方中所用的苦荞为2~3个人的量。如果一人食用,每天以10~15克为宜。

祛除湿热养生堂对于跌打损伤、疮肿,外部皮肤炎症等,还可以将苦荞捣烂之后,外敷于患处。因为苦荞镇静皮肤、消炎止痛的作用特别好。

大麦纤维丰富,除湿热功能全

大麦纤维含量十分丰富,且大麦性凉,味咸、甘,能益气调中,除湿解热,补益虚劳,强身健体,美容养颜。大麦除湿热的功能相当全面,经常食用可保身体健康,容颜靓丽。

不要说女人爱美,越来越多的男士也十分注重外形的健美,所以保持身材不只是女人的事情,很多男士对此也十分热衷。有一次,有位先生来找我,让我给他推荐一款好的保健茶饮。鉴于他的身材稍稍有点发福,同时还有面部油腻、阴囊潮湿等湿热之症,所以我给他推荐了大麦茶。原因是正好那几年大麦茶比较流行,最为主要的是,此茶除湿热的保健功效很好、很全面,既能消除他体内的湿热,又能帮助他健美形体。

我们都知道,大麦纤维含量十分丰富,是一种很好的养生食材。另外,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大麦味咸、甘,性凉,能益气调中,对于强健脾胃功能十分有益,同时能除湿解热毒,补益虚劳,充实五脏,使身体血脉变得强壮。长时间食用,可使人身体健而不肥,皮肤也会变得滑腻、红润。临床上还有用大麦磨成粉,煮成稀糊来调治咽喉炎、扁桃体炎、咽喉部脓肿的。据说在古代,三伏天里朝廷还会将大麦面赏赐给下臣们,用于消暑之用。

大麦清除暑热、湿热的功效可见一斑。大麦茶一般茶店都有出售,不过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

此茶色泽黄中带红,有着十分浓郁的茶香,对于体内有湿热的人来说,确实是一道上好的饮品。如果你怕苦的话,可以加入适量的冰糖、蜂蜜等调味。不过,大麦茶最好单泡,不要与其他茶叶配伍。当然,大麦的食用方法不止面糊和泡茶这两种,如要用它来煮粥也很滑润爽口,具体做法:取大麦50克,与100克大米一起淘洗干净,再入锅添水约8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煮成粥即可。

相对于苦荞来说,大麦的用量可以多些,每人每天50~100克都行。不过,大麦有回奶的作用,因此对于哺乳期的女性朋友们来说是不适合的,不管是泡茶还是煮粥,都最好避开它。

祛除湿热养生堂大麦一身都是宝,如果你或亲友在冬季里长了冻疮,可以取些大麦苗煮水,趁热浸洗患处。

丝瓜除湿热,常吃对身体健康很有益

丝瓜既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蔬菜,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清除和预防湿热,常吃对身体健康很有益。

湿热令人烦恼,不过只要选对食物,也可以将它拒之体外。在我们平常所食的食物中,不仅五谷、豆类有除湿热的功效,很多瓜果蔬菜也有这样的功效。如果有条件的话,常食些丝瓜也是相当好的。因为丝瓜既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蔬菜,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丝瓜味甘,性寒,归肺、肝、胃、大肠四经;有补肺养气、清热利肠、凉血解毒之功,也是人们消暑解热的佳品,同时被用于治疗各种湿热之症。例如,清代名医黄宫绣就在《本草求真》中指出:“丝瓜性属寒物、味甘体滑,凡人风痰湿热,蛊毒血积,留滞经络,发为痈疽疮疡,崩漏肠风,水肿等症者,服之有效,以其通经达络,无处不至。”他认为,丝瓜性寒,味甘,质滑,可通经达络,使全身变得通畅。各种炎症,湿热之症,血脉不畅引发的各种化脓性皮肤炎症及水肿等都十分适用。

可见,食用丝瓜可以清除和预防湿热。因此,常吃丝瓜对身体健康有益。丝瓜的吃法很多,可清炒,也可以煮汤,如丝瓜汤就很不错!

烹制丝瓜时,最好不要加酱油和豆瓣酱等调料,以免其清淡的口味受到破坏。而且丝瓜水分丰富,不宜久放,应现切现做,避免水分流失。当然,除了煮汤或清炒外,它还可以泡茶喝。丝瓜茶的做法:取丝瓜200克洗净,切片,加盐少许一起入锅,加水约800毫升,大火烧开后撇净浮末,转小火煎煮10分钟。再将茶叶5克置于茶杯中,冲入煮好的丝瓜水,加盖闷3~5分钟后,即可饮用。此茶对于慢性气管炎、咽喉痛有很好的疗效。

不过,丝瓜一定要煮熟或炒熟后再食用,千万不可以生吃。另外,体虚内寒、有腹泻症状的人要慎食,以免它的寒性和滑质加重寒症和腹泻。

祛除湿热养生堂丝瓜也是很好的镇静皮肤及美容之品,丝瓜汁有“美容水”之誉。因此,大家还可以将丝瓜直接绞汁,调入适量蜂蜜来搽脸,或做面膜。长期使用具有抗皱、消炎,预防和消除痤疮及黑色素等功效。

西瓜清热利湿,适量食用益处多

《食物本草》中指出西瓜性寒解热,有“天生白虎汤”之称号。可见西瓜解热利湿的作用很显著,适量食用对于人体健康益处多。

说起西瓜,那可是夏天里最为应季的水果。它甘甜多汁,清凉爽口,是我们日常最为常见的消暑瓜之一。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它还堪称“瓜中之王”,药用价值相当高。如明代医家汪颖在《食物本草》一书中特别指出西瓜性寒解热,有“天生白虎汤”之称号。“白虎汤”是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创制的用于治疗肺胃实热、解热退热的著名方剂,数千百年来在临床上的运用十分广泛。既然把西瓜比作“天生的白虎汤”,那就说明它清热解暑的作用很显著,可以将炎夏的湿热之气一扫而光。

确实,西瓜味甘,性凉,可入肺经、脾经和膀胱经,最能清降胃火,利尿除热毒。因此,朋友们不妨每天,尤其是在天气炎热、湿气较重的夏天,吃上几块甘甜多汁的西瓜,或榨一杯西瓜汁来喝,以达到解热利湿的目的。

西瓜一身都是宝,就连西瓜皮也被称为“西瓜翠衣”,而且药用价值也很高。因此吃西瓜时,不要将瓜皮扔掉,可以入菜食用,或是泡茶喝。如“瓜皮老鸭汤”就十分不错,具体做法:先取老鸭肉200克剁成块,与洗净的莲子10颗,1小块拍松的生姜一起入锅,添水约800毫升,大火烧开后撇净浮末,转小火炖煮,这时再将西瓜皮250克洗净,去掉蜡质层的青皮,切成大小合适的块也放入锅中,同炖至老鸭烂熟时,加盐、味精等调味即可。

但由于西瓜属甘寒之品,适量食用好处很多,而多食则无益。每人每天的用量不要超过1000克,以免过多的水分冲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另外,慢性肠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食,肾功能不全、小便频多的人也要慎食,否则会加重症状,引起不良后果。

祛除湿热养生堂在吃西瓜的时候,大家还可用西瓜汁来擦脸,或把西瓜白色的部分切成薄片贴敷面部15分钟,以保持皮肤的清新细腻、洁白、健康。这个方法对于热痱患者尤其好!

冬瓜利水除烦,最适合暑夏季节食用

中医认为,冬瓜性微寒,味甘、淡,可归肺、大肠、小肠、膀胱四经,最擅长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尿消肿。冬瓜最适合暑夏季节食用。

暑夏又湿又热,人的心情也会变得格外烦乱。如果这些湿热之毒潜入我们的身体内作乱,损伤脏腑,就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或滞留在身体内,久而久之则会发展成为不健康的湿体质。因此,夏季清热利湿、静心除烦就成为保健的重点。在饮食方面,可以加入些冬瓜。

冬瓜不但具有味道甘、淡,口感十分清爽宜人,同时它还有性微寒的特点,最擅长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尿消肿。我发现,那些夏天常吃冬瓜的人,一般都不容易长湿疹和热痱。不仅如此,对于伴有水肿、胀满、痰多症状的湿热患者来说,冬瓜也是十分理想的食疗佳品。

如果想要拒绝湿热、烦渴的烦恼,轻松度夏的话,常食冬瓜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可以常煮些冬瓜排骨汤来喝。

我见过不少人在食用冬瓜时,都会将冬瓜皮削下来扔掉,其实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冬瓜皮最能除湿热,消水肿。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教大家做冬瓜排骨汤时,有保留冬瓜皮的建议。不过,除了煮汤,大家还可以用冬瓜皮来泡茶喝。下面我再教大家做一道冬瓜皮黑糖茶:取冬瓜皮50~100克,洗净之后,入锅添水约400~5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0分钟,加20~30克黑糖(比红糖颜色略深,或者红糖也可以),再煮3分钟左右即成。此茶清热解毒、利水消痰、解暑除烦的作用也相当好。

不过在选择冬瓜时一定要注意,最好选择那种表皮有白霜,已经老熟的冬瓜为佳。另外,冬瓜性寒,又能利水减肥,因此,脾胃虚寒、阳气不足以及阴虚身体消瘦的人最好不要服用,以免加重寒症,对身体健康不利。

祛除湿热养生堂冬瓜也可以外用。如果不小心烫伤了,可以取适量的冬瓜捣烂,或是榨取其汁液外敷于患处,效果非常好。此方也适用于湿疹、热痱及面部痤疮。

西红柿清热抑病,是湿热患者的“福果”

西红柿源自南美洲,它味甘、酸,性凉,微寒,可归肝、胃、肺三经,具有清热解毒、抑病强身、美容养颜等多种功效,是上帝赐予湿热患者的“福果”!

西红柿又叫“番茄”,因为酸甜可口和具有美容的作用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的是,西红柿在很早以前,只是作为一种观赏性的植物。它最早生长于南美洲的秘鲁和墨西哥,属于森林里的一种野生浆果。它成熟时鲜红欲滴,红果绿叶,十分美丽诱人。人们因受到了蘑菇给予的教训——越是鲜艳美丽毒性也越大,而对它敬而远之,为它取名“狼桃”,无人敢食。直到17世纪,有一位法国画家因为无法抗拒这种美丽的诱惑,于是冒死品尝了这个“禁果”。不过,这位敢为天下先的勇士不但没死,还发现了这种美丽的“狼桃”不但没有毒性,而且滋味非常甘美。从那以后,人们便开始安心享受着这种上帝赐给他们的口福!

其实,西红柿不但味美,而且具有很好的清热抑病作用。对于湿热患者来说,它就是上帝赐予的“福果”!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西红柿味甘、酸,性凉,微寒,可归肝、胃、肺三经,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养阴凉血、健胃消食,及补血养血等多种功效。经常食用西红柿可以清除体内的湿热之气,起到养生、抑制疾病的作用。西红柿的吃法很多,生吃熟吃都可以,最简单的吃法是洗净之后当水果吃。如果想要更时尚一些,还可以把它榨成果汁来喝。

当然,西红柿不仅是水果,也是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常可见到它。下面我再教大家做一道美味营养的西红柿鸡蛋汤:①先将1~2个西红柿去皮切成块后,入热油锅中炒熟,再添水约4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②取1~2个鸡蛋打入碗中搅散后,慢慢淋入西红柿汤中,关火。③待蛋花熟透之后,加盐调味,撒入切好的香菜即可出锅。

不过,西红柿最好是生熟交替食用。因生食不利于番茄红素的吸收与利用,而熟食又会破坏西红柿中所含的维生素C。

祛除湿热养生堂西红柿对于真菌、感染性皮肤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具体用法为:成熟的西红柿去皮和籽后捣烂,直接敷患处20分钟左右后清洗,每日2~3次。

豆芽菜清热利湿,强身美容除顽疾

中医认为,以黄豆芽和绿豆芽为主的豆芽菜都是集食用和药用于一体的清热解毒食材,经常食用,可清热利湿,强身美容。

在一次聚会上,大家谈起了食物营养的问题。其中一位朋友说:“酸、045甜、苦、辣、咸五味,样样不能少,每一种都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每一种食物都有自己的营养与功效,在没有什么毛病和禁忌的情况下,我认为每一种食物都要经常食用。”他的话刚说完,另一位就接过了他的话说道:“你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一些食物我就想不明白它们有什么营养,就像各种豆芽菜,不甜不淡,不红不绿,又没有叶子果实。”

我先是否定了后面这位朋友的看法,并给大家讲了各种豆芽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这里我也给大家具体讲一讲。

我们平常所说的豆芽菜,主要以黄豆芽和绿豆芽为主。首先来说说黄豆芽。大家不要以为它是现代人发明的,其实它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当时人们叫它“黄卷”,主要作为药用。因为它味甘、性凉,能入脾经和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消肿除痹的功效,被人们广泛用来治脾胃湿热、大便秘结,以及祛黑痣、疣赘及滋润肌肤等,对于现代被人们称为“富贵病”的高血脂也有食疗作用。

而绿豆芽味甘,性凉,能入胃经和三焦经,也是一种集食用和药用于一体的清热解毒食材,其主要功效表现在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等方面,适用于酒精中毒,及湿热内滞所致的食少体倦、小便不利等。

可见,常吃豆芽菜有利于清除身体内的湿热之气,尤其是黄豆芽和绿豆芽。下面,就来教大家做一道黄豆芽鱼头汤。

当然,包括黄豆芽、绿豆芽在内的豆芽菜还宜炒食,绿豆芽凉拌也很不错。具有做法:取250克绿豆芽,清洗干净后,入沸水中焯1~2分钟后捞出,装入1个大容器中,放适量盐、味精、白糖、食醋、蒜蓉、香油、少量辣椒油等拌匀装盘即可。

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一下的是,在选择黄豆芽和绿豆芽时,最好选择那种带根、长得不是太长的为佳。在烹调的过程中最好加上少量食醋,这样做既可保持其营养素不被破坏,又能除去涩味,保持其爽脆鲜嫩的口感。但是这两种豆芽菜不适合脾胃虚寒和患有慢性腹泻的人食用,否则对病情不利。

祛除湿热养生堂黄豆芽和绿豆芽还可用来榨汁。因此,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黄豆芽或绿豆芽200~300克,洗净之后切碎,放入榨汁机中榨汁。这种食法既时尚又可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

白菜清热利二便,常吃人安康

都说“百菜不如白菜”,白菜味甘,性微寒,最能益养肠胃、清热解毒、利尿通便,是一种少见的清凉降泄兼补益的良品,常食可消解身体的湿热之气,一生安康。

我国年纪稍大一些的北方人对白菜都有一种特别的情愫。因为在20年前,每当冬季来临,家家户户都囤积粮食和蔬菜。而蔬菜大部分都是白菜,每家都会预先购买数百斤大白菜,囤积在家里,供一个冬天食用。对于南方人来说,这样的事情是不可思议的。为什么那个时代的北方人那么钟情于白菜呢?一是因为它的价格便宜,二是因为它有很好的保健价值。尤其是冬天里大量进补肉食之时,吃些白菜就会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让身体变得通畅,也不容易生病。

但是现在随着大棚技术的产生,一年四季人们都能购买到新鲜便宜的水果蔬菜,即使是严寒的冬天,北方人也不会再大量囤积大白菜了。吃白菜的人也越来越少。因此,它的地位也渐渐遭到了“动摇”,甚至是一落千丈。其实老话说得好,“百菜不如白菜”,它的保健功效是其他菜类所不能代替的。

白菜味甘,性微寒,最能益养肠胃、除烦生津、清热解毒、利尿通便、净化血液,甚至可以用于退热解热、止咳化痰及解酒等,是一种少见的清凉降泄兼补益的良品。而且在最热门的抗癌明星中,白菜也是屈指可数。总之,白菜能清热、通利二便,常吃可让人身体安康。因此,不管是在吃火锅时,还是炒菜时,都别忘了尽可能多加些白菜,以消解我们身体的湿热之气。都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做一道白菜豆腐汤吧。

白菜的做法很多,除了涮锅和煮汤之外,还可以用急火快炒。如果你比较钟情于果汁之类的饮料,也可把大白菜榨汁当饮料饮用。做法:取生大白菜100~200克,洗净后,入沸水锅中煮2分钟,再捞出来切碎,最后放入榨汁机中榨成汁,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白糖、冰糖等调味。榨汁时一定要煮一下。因为生白菜味道不好,而且会引起腹胀。不过,白菜性质偏于寒凉,对于脾胃虚寒、大便溏泄或患了风寒感冒的人来说,它们并不适合。而且就算是普通人群也不能天天食用。所谓物极必反,过多食用反而会引起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对身体健康不利。

祛除湿热养生堂大白菜还有一个用处,那就是当面膜用。做法:将一整片新鲜大白菜叶洗净,再用擀面杖等在上面轻轻地滚压至叶片“受伤”出现网状时停下,待洁面之后将压好的菜叶贴在脸上,保持10~15分钟后撕下来,用清水洁面即可。每天可用1~3张。

芹菜利湿热,富贵病患者的保健佳蔬

中医认为,芹菜味甘、性凉,入肺、胃、肾三经,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清肠通便等功效,是便秘、肥胖、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肠道癌等“富贵病”患者的保健佳蔬。

在以前,都说生活贫穷营养不良,人特别爱生病。但是现在生活富足了,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了,疾病也照样“光顾”着人类的身体,为此人们还美其名曰“富贵病”。说起这个“富贵病”,大家并不会陌生,它所指的就是便秘、肥胖、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肠道癌等疾病。

这些疾病多是由于饮食不节、过食甘肥,而活动量减少,内伤脾胃,以致湿气或湿热之气在体内蕴结所致。因此,除了常规的治疗之外,还需要在饮食上多下功夫,不但要控制饮食,而且还要多吃一些能清利湿热的食物及蔬菜水果等,其中的蔬菜以芹菜为佳,因为它能利湿热,可以说是富贵病患者的保健佳蔬。

芹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祛风解毒、清肠通便、镇静除烦等多种功效,对于肠内产生的致癌物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预防肠道癌的首选佳蔬。在喝酒的时候吃些芹菜,可以加快胃部的消化和排空,使酒精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起到醒酒保胃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芹菜炒肉的做法。

芹菜汁的做法:取新鲜芹菜100~200克,洗净之后入沸水中焯熟,捞出切段,再放进榨汁机中,榨成汁,过滤掉菜渣后,调入白糖和适量白开水或矿泉水,即可饮用。当然,生芹菜也是可以榨汁的。

但是有一点大家还需要注意,那就是在食用芹菜时,最好避免与鸡肉和兔肉同食。因为据前人经验,芹菜与鸡肉同食易伤元气,与兔肉同食则容易引起脱皮。

祛除湿热养生堂营养专家指出,食用芹菜时最好不丢掉芹菜叶,因为它的药用价值比芹菜秆还要高,经常食用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都十分有益。

荠菜清利湿热,是最有名的保健野菜

都说“春食荠菜赛仙丹”,荠菜是最有名的保健野菜。它味甘、性凉,可入肝、脾、肺三经,最能清利湿热,常吃可以帮助人体排毒。

野菜对于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都已经成为一种遥远的记忆。只有在那缺少粮食的年代,他们才会把挖野菜当成一种“谋生”手段。但是现在也有一部分人很喜欢食用野菜,有的人说他们是忆苦思甜,有的人说他们是为了改善口味,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野菜有很高的保健功效。经常吃野菜的人都知道,荠菜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也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一种野菜。它算得上是野菜中的珍品,每年清明前后是人们采摘荠菜的大好季节,所以又叫作“清明草”,而且被誉为“春蔬第一鲜”,除了当菜吃,很多地方还会把它拌入面粉、糯米粉、大米粉中制作节气小吃“清明果”的外皮、做窝窝头。据说,在我国湖北民间还有在农历三月初三用荠菜花煮鸡蛋食用来预防头晕的习俗。而且民间还流传着“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可见,荠菜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它能清利湿热,可以帮助人体排毒。

荠菜味甘、性凉,可入肝、脾、肺三经,有清热止血、利水消肿、平肝明目等多种功效,可以治疗水肿、痢疾、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及目赤肿疼等。所以说,想要身体无湿热的困扰,那就合理地吃些荠菜吧!如用它来煮荠菜瘦肉粥就很好。

除了煮粥,荠菜的食用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北方,特别爱用它来做成馅,包饺子、包子和馄饨等,或洗干净之后,蘸酱生吃。想用它炒菜也不错,如荠菜炒瘦肉、百合、鸡蛋等都可以。喜欢喝茶的朋友还可用它泡茶喝。如:到了春末夏初之时,便可将采集来的新鲜荠菜全草洗净、晒干,再切碎装入干净的容器中备用。每次饮用时,取10~20克,置于杯中,用适量沸水冲泡即可,如能加些冰糖、蜂蜜等来调味,风味会更佳。

荠菜虽好,但是在食用时也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在挑选上要以不带花的、鲜嫩的为佳,荠菜根药用价值最高,所以最好保留,不丢弃。烹制时不要久烧久煮,否则营养会流失。再者,荠菜性寒,体质虚寒的人及有便溏症状的人要慎食,或最好不食。最后,要少加蒜、姜、料酒等调味品,才能保持它自身的清香味。

祛除湿热养生堂荠菜还能外用来清热止痛。如果遇关节疼痛等症,就可以取适量的蓖麻子和新鲜的荠菜一起捣烂成糊,外敷于患处即可起到止痛的作用。

鲫鱼除湿热,补益效果强

中医认为,鲫鱼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肠三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健脾开胃、补虚强身的功效,是防治湿热和补虚的鱼类之一。

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产品之一,它们的营养十分丰富。很多人都知道经常吃鱼可以健身补脑,改善情绪,让人变得开朗快乐。但是都说“鱼生火”,有的人为此常常“疏远”它。其实,鱼只要食用得当并不会上火,而且还有清除湿热的作用,鲫鱼就是其中的一种。

鲫鱼是我们最常吃的鱼,它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可以入药。在医学临床上常用作口疮、痔疮出血,慢性泻痢,营养不良性浮肿、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水肿等疾病的食疗。这主要得益于它所具有的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再加上它味甘、性平,能入脾、胃、大肠三经,还有健脾开胃、补虚强身的功效。另外,现代医学还指出,鲫鱼能降低胆固醇,经常食用还能防治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

因此,无论你是不是湿热患者,都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加入鲫鱼,如鲫鱼汤就很好。

关于鲫鱼的做法,很多人都只局限于炖汤、红烧。其实,鲫鱼的做法还有很多,比如用它来煮粥。具体做法:大米100克淘洗干净,入锅添水约8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煮;取鲫鱼1条,洗净,去内脏,然后沿着鱼骨头切取鱼肉,并将它们切薄片,加盐、酱油、料酒、姜末、葱末等腌制15分钟后,将鱼片挑出,放入大米粥中同煮至粥成,调味即可。

在烹制鲫鱼的过程中,一定要记住,不可久煮,否则肉刺容易粘在一起,不易分离,同时其鲜味也有损失。一般来说,鲫鱼能补虚,是没有什么禁忌的,不过在感冒发热期间,还是要少食。

祛除湿热养生堂《食疗本草》中记载鲫鱼子(即我们所说的黄色的像小米一样的鱼卵)能“调中,补肝气”。因此大家在食用鲫鱼时最好连它们一同食用。

第4章 内因外邪滋生湿热,恪守良好生活习惯很关键

无论是湿邪热毒,还是湿热之毒,既有内生的原因,也有外侵的因素,而且很多时候,一些让人忽视的生活习惯都会为湿热打开大门,或成为滋生和加剧湿热的潜在之因,比如春天保暖不当,夏天贪凉,乱服补药,吸烟酗酒,等等。因此,防治湿热,恪守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很关键的。

春暖花开,要清温防风防湿

春风送暖,春雨如油,绿野繁花,无限美好。但是春天里的温、风和湿一旦入侵人体,就会演变成湿热,危害健康。所以在春暖花开之际,大家不要忘了清温、防风和防湿,以免为湿热埋下祸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一首《春夜喜雨》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一幅春雨随着春风而至,在夜幕中悄然无声、细细地滋润着世间的万物的美好景象。春天来了,春风春雨也会随之而来,万物萌芽,草长花开,绿野繁花,春光无限美。不过在这里要给大家提个醒,在享受着春天带来的美丽与美好的同时,千万要记得清温、防风和防湿。虽说春风送暖,春雨贵如油。但是春天乍暖还寒,稍稍疏忽,它的温、风和湿就会变成病邪,一旦入侵人体,就会演变成湿热,危害健康。

清温,莫让温暖变成湿热的“温床”

在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春捂”的保健之法。但是“春捂”也要有个度。首先,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对温度的感知程度来定。如果体质差,怕冷,容易受风寒的人就需要捂一捂来防寒及防风保暖。如果你是一个怕热或是爱出汗的人,那就要学会根据天气的变化随时添减衣物。总之,不能别人都穿着薄衣、短袖了,你还捂在棉衣、羽绒服里面汗流浃背,这样反而容易引起内热,对身体健康不利。

另外,《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记载:“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并构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规律。春天万物苏醒,阳气渐渐升发,我们的身体也是这样。因为在五行中,肝属木,在这个季节里它的疏泄与条达功能与春季的阴阳变化是通应的,它就像春天的树木那样在生发和主管着人体一身阳气的升腾。所以在春天里要特别注意养肝,以保证肝气的正常疏发,否则肝气郁结化火,为湿热之毒的形成埋下隐患。养肝清温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保持良好的情绪,舒畅和开朗的心情;二是多食新鲜的绿色果蔬,以及动物的肝脏,等等。

防风,不让湿热有“虚”可乘

都说春风醉人,春风确实温暖,让人感到舒适和陶醉,但就是这个暖暖的春风,也会助长我们身体里面的湿热之气。金代著名医家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讲:“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凡言风者,热也。”这句话告诉我们,风本来就生于热中,它是以热为本。尤其在病理上,它们的变化过程多为兼化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暖春里常常有人感冒的原因,如果去看中医,他们还会跟你讲,你患的是风热感冒。所开的药物也是具有清热散风功效的菊花、金银花、薄荷、连翘等。那如何防风呢?

一是合理增添衣物。适当地捂一捂,尤其是在起风的天气里,要特别注意。这时我们可以穿上风衣,围上围巾,戴上薄帽等,以防止风邪的入侵,助长身体的热邪。而且春天里乍暖还寒,这也是防寒的重要举措。

二是及时关上窗户。生活起居需要新鲜流通的空气,所以每当暖春来临,大家都会把紧闭了一个严冬的窗户敞开,与外界交换新鲜的空气。但是,开窗通风也要有个限度,不要一天24个小时都将此事进行到底。而是趁着风和日丽的天气,开窗通风几小时。但是到了晚上或起风的时候,那就要及时关闭门窗,防止风邪。

防湿,防止湿气入侵酝酿成“湿热”

当第一声春雷炸响,春雨也开始淅淅沥沥地降临,空气变得潮湿起来。尤其是谷雨的时节里,雨水量逐渐增多。所以,春季防湿工作也不能疏忽大意。防湿具体来说有三个重点。

一是在阴雨天里要力求环境干燥。在阴雨天气里,要及时关闭门窗以防外在的湿邪。如果室内的空气实在潮湿,还可以安放一些除湿的物品或设备。除湿的物品有生石灰、竹炭等。大家可以用布料或麻袋等透气性好的物品将它们包好后放置于室内各处。

二是不要涉水淋雨。民间有句老话说得特别好,“饱带干粮、晴带雨伞”。虽然这是用于形容未雨绸缪的说法,但是在雨水多的谷雨季节里,一定要记得关注天气的变化,如果预报有雨,那在出门时最好记得带一把雨伞。如突遇下雨,最好找个地方避一避,千万不要淋雨涉水。

三是湿身莫忽视,湿衣服不要穿。不管什么原因被雨水淋湿或涉水,都要及时换下湿衣,同时赶紧洗个热水澡,或擦干后换上干爽的衣服。另外,没有晾干的衣物千万不要穿,否则湿邪透过皮肤入侵体内,将为湿热留下无穷的后患。

总之,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清温、防风和防湿,小心春天里的温、风和湿这三大外邪,防止它们成为湿热的病源。

祛除湿热养生堂春天里最好的活动是踏青出游和放风筝,尤其是放风筝,它集娱乐和锻炼为一体。放风筝时的跑动、牵线和控制等可以促进身体、四肢、脑和眼睛的协调,从而达到通经活络、调畅气血、强身健体的目的。而且随着风筝高飞而远眺,使眼睛部位肌肉得到调节,既可以消除疲劳,还可以养肝,促进肝功能的发挥,对防治湿热有帮助。

夏天莫贪凉,警惕湿暑缠身成病源

中医认为,依靠阳气来维持运化功能的脾脏最怕凉。所以,夏天虽然炎热,但也不能贪凉,否则影响脾的运化,以致水湿内生,久之成湿热。同时,还要合理地清热避暑和除湿,以防范外在的湿热之邪入体缠身成病源。

炎炎夏日,其中的滋味怎一个“热”字了得。所以,看到这个标题有很多人都会感到不解,夏天那么酷热难熬,为什么不能贪凉呢?我们还是来看一个病例吧!

我前年治好了一个患者多年的老胃病,他心里对我十分感激和信任,在表达了感激之情后,便跟我说起了他的另一个烦恼。原来,他女儿今年已经30多岁了,但是身体状况很差,一定要我帮忙调理。后来,他带着女儿来找我。我一看,那姑娘身形肥胖,面色灰黑,精神状态也差,还长一脸的痘痘。一看舌苔,色红苔黄腻。我心里立刻有底了,她这是体内湿热严重的缘故。据她自述,二十四五岁以前身体很健康、身材匀称,也不爱长痘痘。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状况下滑,身材变形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过了青春期还那么爱长痘痘呢?

我让她谈谈自己以前的生活状况、工作性质、生活及饮食习惯等。当她一一道来时,在饮食这个环节我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她以前特别爱吃冷饮,尤其是夏天,每天都要吃上七八个雪糕、冰激凌,而且冰镇饮料、水果,每天都是必不可少的。她还说,别看她是个女孩子,但是和男孩子一样,一到夏天就天天用凉水洗澡。现在不行了,可能真是到了一定的年纪。

我说这个和年纪没关系,你的健康是被你凉坏的。别说女孩子,就算是青年男孩也不能那样贪凉,否则脾胃受伤,健康就没有保证了。因为贪图寒凉最伤脾阳。不管是什么季节,中医一直都反对人们过于贪图寒凉。我国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这句话是说,作为太阴湿土的脾只有在阳气的作用之下,才能正常完成运化的工作,可见它是一个怕冷的家伙。如果一味地贪图寒凉,寒气入脾,必然会破坏维持着它运行的阳气,让它的运化水湿功能下降。如果水湿不化,内滞于身体,久积蕴热,或遇热,都会转化成湿热,让身体的所有组织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健康会每况愈下,身材会走形,脸上爱长痘,人也就不漂亮了。不光是吃进肚子里的寒凉食物,电风扇、空调及洗冷水澡时的冷气也会透过体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皮肤等),入侵体内。

那么,什么样的生活、饮食才能去除酷暑而又不算贪凉呢?

第一,饮食要以不感到冷凉为宜,对于那些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常温的食物就可以。如果真的怕热,我建议大家多吃些有清热消暑、除烦解毒作用的蔬菜和水果。如黄瓜、苦瓜、苦菜、莴笋等,无论是凉拌还是清炒都可以。但在烹调之时,一定要记得适当地加些姜、大蒜等温性的调料,以防止寒凉过度。

第二,夏季睡凉席不能太久,风扇不要开得过大,空调的温度也不要太低,以25℃~26℃为宜,更不要开着风扇或是低湿空调等睡觉。

第三,清热避暑。说完了贪凉,夏天还有两个特别令人备受煎熬的特征,那就是暑和湿。夏天不但天气炎热,而且雷雨也特别多。炎热潮湿是夏天最具特色的气候特点,暑湿之气入侵人体,或是内外夹击,就会导致湿热病症的发生,如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所以,虽然说在夏季里不能贪图寒凉,但是适当地清热避暑和除湿都是很必要的。清热避暑,除了避外面的高温及烈日下暴晒和久待之外,还可以适当合理地采用空调、风扇等散热设备。而除湿我们则可以参照上文提到的春季除湿的方法来进行。另外,有很多食物也有清热除湿的功效,可帮助大家有效除去身体内的暑湿之气,如绿豆、红豆、薏苡仁、荷叶、马齿苋、鸭肉、西瓜、香蕉等,都可以常食。

总之,夏天虽然炎热,但也不能贪凉,以免破坏身体的阳气,影响脾的运化,以致水湿内生,久之成湿热。同时,还要合理地清热避暑和除湿,以防范外在的湿热之邪入体危害健康。

祛除湿热养生堂都说心静自然凉,在夏季,我们一定要维持稳定的情绪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为了放松心情,让心静下来,大家还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远离浓艳刺激的色彩,多选择清雅素净的色彩作为服饰和装饰的颜色。

秋天防燥,清润补益要适当

中医养生学认为,秋天里补益要遵循秋季的养生法则,同时润燥养肺要适当,而且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否则,体内气血失衡,反而会为湿热的产生创造条件。

都说秋燥伤人,它不但会让人出现咽干口渴、皮肤干燥不滋润、毛发因为干燥而起静电等不适的现象,而且还容易引起肺燥咳嗽、支气管炎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所以每当干燥的秋天来临,大家都十分自觉地把秋天防燥当成养生的重要举措之一。所谓的防燥有两大重点,一是往皮肤上多抹滋润霜,二是多喝水和服食一些清润的补益之品。不过,在这里我得给大家提个醒,秋天防燥,清润补益一定要适当。否则,清润补益过度,反而会变成水湿“灾害”,并久蕴成热,或与热勾结成湿热。滋润不成,反倒变成肺部湿热,引发咳嗽等疾病。

我们先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说。在传统意义上,立秋就意味着秋天的来临。但是,这个时候天气依然很炎热,所以民间才将之称为“秋老虎”。再加之绵绵的秋雨,炎热中还夹带着些许湿气。再者,我们的身体内在组织还没有完全从炎热潮湿中走出来,也就是说,那些湿热之气还残留在我们的身体组织里面。如果立秋就开始大肆滋补,反而会起到助湿生热的反作用。一般来说,中秋以后天气才会慢慢转凉,燥邪也才真正开始来袭,这时候大家可以开始进行滋补了。但是在进行清润补益之时,也要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是“燥则润之”。“燥则润之”的养生之法出自于《黄帝内经》,通常所说的“润燥”就是这个意思。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秋燥来袭时皮肤干燥,口干、口燥这两大症状最为明显。因此,除了外涂滋润霜来润燥外,还可以多喝水,每天比其他季节多喝200~400毫升。也可以选择具有滋润功效的食物,如秋梨、石榴、莲藕、萝卜、银耳、冰糖、蜂蜜等,它们的滋阴润燥的功效都很不错。可以根据自己燥的程度来合理服用,千万不要因为它们能滋阴除秋燥而每天每顿必服。

第二是要把肺养好。在中医上,肺有“娇脏”之称,它处于五脏的最高处,是唯一一个通过呼吸道与外界相连的脏腑。它除了是一个通调人体水液的脏腑,具有喜湿怕燥的特点,容易受到燥邪的伤害又怕被热及湿热纠缠之外,还主管着人体的呼吸功能,是人体气机出入的一个“关口”,常常成为病毒危害的对象。所以,除了食养之外,在病毒流行时,一定要记得关窗防尘,外出时也最好戴上口罩防尘防病毒,以减少对它的伤害。当然,也不要忘记了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肺脏的自身抵抗力,以减少外邪的伤害。

第三是必要时用药。秋天养肺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选择一些药材,既可以使用滋阴清热、益气润燥的药材,如太子参、西洋参、桑叶、桑白皮、麦冬、天冬、玉竹、生地黄、百合等,也可以常与黄芪、白术、莲子、人参、党参、白果等补益脾肾、利水渗湿的药物配伍或者交替服用。在用药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的状况合理配伍,以保持润燥而不过度,以免变成湿热的祸根。当然,最为理想和安全的做法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之下用药。

总之,在秋天里补益要遵循秋季的养生法则,同时润燥养肺要适当,而且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否则,补益过度或不当,身体内的气血失衡,反而会为湿热的产生创造条件。

祛除湿热养生堂主动咳嗽有利于肺部扩张,并能起到清扫肺脏的作用。所以,在秋天里养肺还可以有意识地主动咳嗽几声。每天3~5次就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