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健康保健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3 20:15:46

点击下载

作者:张巍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妇女健康保健指南

妇女健康保健指南试读:

前言

妇女是社会中的独特的弱势群体,其生理表现、疾病的演变有其独特的规律。妇女保健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度专业性等特点,妇女保健状况对人口的总体健康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尽管数十年来我国妇女保健事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投入下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和成就,但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及生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妇女仍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她们的整体健康和生存状况相对较差,也相对较弱。目前,我国妇女保健工作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城乡之间以及东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差距巨大,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如生殖感染、子宫肌瘤、乳腺常见病等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从全国来看,妇女事业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妇女保健服务人员的素质、机构设施和服务能力仍不能满足妇女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

为适应基层妇女保健服务培训工作的需要,我们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妇女健康保健指南》一书。在该书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了新近国内外大量有关妇女保健技术资料,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尤其突出实用性,旨在对提高基层妇女保健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发挥一定作用。

该书包括八章,按章节分别介绍妇女保健绪论、女童期保健、青春期保健、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母乳喂养与哺乳保健、更年期保健和妇女常见病防治等。

妇女保健涉及临床和预防医学等范围较广,内容和要求也不断变化,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由于编写人员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5年6月

第一章 妇女保健绪论

第一节 妇女保健概述

妇女保健学(science of women’s health)是一门应用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方法,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研究妇女生命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保健对策,以保障和增进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医学学科。它也是针对女性生殖生理的特征,以保健为中心,群体为对象,多学科参与而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

妇女是家庭和社会的主要成员,承担着无可替代的生儿育女的责任。大量事实及实践证明,维护妇女的身心健康,不仅需要妇产科的临床服务,使有病者能得到及时治疗,而且还要使妇女在一生各阶段和各特殊时期的保健需求得到满足。这种保健服务,既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又可促进妇女健康。

妇女保健的对象包括个人及群体两个方面。对个体而言,主要是采用临床医学的方法使妇女一生各阶段和特殊生理时期的保健需求得到满足,并对疾病进行筛查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群体而言,主要是采用预防医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妇女健康的因素,并实施干预,以促进妇女健康。妇女保健学虽属预防医学范畴,但强调临床与保健相结合,既重视落实个人健康,又注重面向群体,使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得到有效的结合。

妇女保健学主要研究妇女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点,及其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保健需求;研究影响妇女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各种高危因素及其与生殖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危害妇女健康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研究有利于提高防治水平和监护质量的适宜技术;研究妇女保健服务的监督和评价方法;研究有利于促进妇女健康的保健对策和管理方法。

进入21世纪后,妇女保健也发展到一个新时期。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妇女保健工作中得到广泛普及,服务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生理保健,也强调妇女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但是,总的来说,妇女保健学以保证母婴安全、做好生育调节为首要任务,以妇女“人人享有生殖保健”为总目标,从而达到降低妇女因生育或生育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目的。

第二节 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妇女保健(women’s health care)是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向妇女提供以保障生殖健康为重点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事业。在我国,妇女保健之所以能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且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专业队伍来承担这项工作,不仅是因为妇女人口在我国人口数量占一半以上,还因为妇女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保护妇女健康有特殊的需要和重要的意义。

一、妇女的生理脆弱,需加以保护

1.妇女体质有别于男性

妇女体格不如男子粗壮,身高、胸围、体重都低于男子;妇女皮下脂肪较男子厚;肌肉不如男子发达;妇女的肺活量、握力都较男子小。这些特点使妇女在参加职业劳动时受到一定的领域及范围限制。此外,不可忽视职业危害因素对妇女生殖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要重视并加强女工的劳动保护。

2.妇女一生生殖系统变化复杂

妇女一生中生殖系统和生殖功能变化复杂,按性功能的发育变化可分为幼年期、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和老年期。青春期是妇女性功能从发育到成熟的过渡时期,更年期是妇女性功能从成熟到衰退的过渡过程。在这两个过渡时期中,除了生殖系统外,全身其他系统及妇女的心理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生育期又称为性成熟期,一般约持续30年,妇女在此期要经历结婚、妊娠、分娩、产褥、哺乳及生育调节等特殊生理过程,此期若疏忽了妇女的保健工作或保健工作不及时,会使正常的生理过程发生病理变化。不但直接影响妇女本身的健康,还会影响后代的发育、健康和生命安全。妇女一生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健康具有累积性。所以要按照不同时期生理规律,加强妇女的保健工作,否则会影响妇女的正常发育成熟或使妇女提前衰老。

3.妇女生殖系统易受感染和损伤(1)女性盆底组织支持力差,尿道、阴道及直肠贯穿其中,分娩时会阴易撕裂,可进一步扩大中部的薄弱点;若盆底组织亦受损伤,将更加减弱盆底的支持力,容易发生盆底器官的损伤性疾病,如子宫脱垂等。(2)妇女子宫腔下段经宫颈、阴道与外界相通;子宫腔两角与输卵管相连,直通盆腔,如不注意卫生,特别是经期、产时及性生活的卫生,极易发生上行性感染,引起生殖道炎症,严重者还会并发盆腔炎、腹膜炎甚至败血症。(3)妇女每月月经期子宫内膜有剥脱、出血;怀孕及分娩时子宫发育、膨大至缩复,因此,子宫发生变化的频率和幅度远远大于其他脏器。若不注意这些特殊时期的保健工作,则会影响子宫内膜的再生和子宫的缩复功能,易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

二、妇女承担着人类繁衍的重要使命

妇女是人类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妇女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和出生人口的素质。人体生长发育的每一阶段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影响着下一阶段,或是某一阶段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其不良的影响直接影响本阶段的健康,还会在下阶段反映出来,由此而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后果往往难以弥补。出生人口的素质与母亲孕前孕后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为提高人口素质,不仅从生命开始形成的最初阶段就要对胚胎进行保护,还要满足妇女孕前、产时及分娩后的保健需求。同时还要重视妇女婚前、孕前的保健和青春期少女及女童等的保健,使妇女从孩子时就能得到卫生保健,预防疾病,健康地成长为未来的母亲。

三、孕产妇的健康是婴儿健康的前提

孕产妇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婴儿的健康,许多性传播疾病(STD)如梅毒、淋病、AIDS、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以及乙型肝炎、衣原体感染,可经胎盘、产道等途径由母亲传给胎儿或新生儿。据报道,全球90%以上婴儿和儿童的HIV感染是通过母婴传播的。孕妇感染STD后病原体可随血流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患病,可导致死胎、死产、自发性流产或早产,或出现严重的出生缺陷。分娩时新生儿通过感染的产道吸入或直接接触产道中的病原体分泌物而发生感染,还可在出生后不久的围生期内受到感染。因此,加强孕产妇的保健工作,对于提高我国后代的身体素质有重要意义。

四、妇女是社会的基本资源

1.妇女是家庭健康的监护者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妇女是家庭的核心力量,她们的健康对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较大。妇女除了是后代得以延续的保证外,还要照顾全家人的生活,承担全家的衣食起居,家庭的环境卫生好坏、营养安排是否合理、家庭成员患病后能否及时被发现并及早得到诊治和良好的护理,发生意外后能否得到正确的急救处理,都与母亲本人的精力,健康、卫生知识水平息息相关。她们实际上是最基层的卫生员、保健员、营养员和护理员。家庭是为人们提供生活基本需要的场所,妇女的健康直接影响到全家的健康和卫生。提高家庭的卫生水平,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卫生水平和人群健康水平。

2.妇女是社会的劳动者

妇女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家庭妇女还是职业妇女,在人类文明和经济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上的初级保健工作及护理工作,绝大多数是由妇女承担。开展和提高社会的基础保健及初级保健工作水平,亦离不开妇女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近年来,由于职业妇女的增加,愈来愈多的妇女面临着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职业毒物的危害,影响胚胎及胎儿的正常发育,严重者还可引起出生缺陷,影响人口质量。促进妇女健康,能高效地减少贫困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妇女保健工作十分重要。保护妇女生殖健康(reproductive health)、重视“母亲安全”(safe motherhood)、使妊娠更安全(making pregnancy safer)是妇女保健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国际社会对人类的庄严承诺。以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为中心的保健服务,通过加强健康教育,使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并由医疗机构提供恰当的保健服务,最终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这是妇女健康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妇女保健的内容

一、妇女保健工作内容

妇女保健工作最早主要是关注孕产期保健,且长期以来以此为主要内容。妊娠及分娩常伴有一些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和安全,而随着产科学的发展,这些并发症可以通过保健得到预防。虽然目前在部分妇幼卫生基础薄弱的地区,因怀孕分娩引起的死亡还是存在的,但大量事实及实践充分表明,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做好孕产期保健能明显降低孕产妇死亡率。20世纪70年代,由于围产医学发展,大大充实了孕产期保健的内容,围产保健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此期保健服务的质量。以后,围绕妇女生育期内生育和生殖功能方面的各种问题,陆续开展了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妇科病防治工作的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妇女就业人数的增加,如何预防职业中毒、职业有害物质及其他危害因素对妇女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女工劳动保护等都引起了高度重视。

20世纪80年代起,为了提高婚姻生活质量和实行优生优育,国家提倡婚前医学检查和婚前医学指导,并逐渐形成制度。20世纪90年代,生殖健康新概念的提出,要求在生命的各个阶段维护好生殖系统及其功能的完好状态,这就要求妇女保健服务的内容不应局限于生育期,而应扩大到女童期、青春期、生育期和更年期、老年期,对妇女的每一生理时期都给予保护。此外,保健内容还包括妇女常见病的防治,职业妇女健康、基层妇女保健及妇女保健工作的管理。(一)妇女各期生理保健

1.女童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女童营养过度、肥胖及性早熟问题比较多见。但在一些贫困的边远山区也存在女童营养不足引起的贫血和佝偻病等问题。儿童抵抗力低,易受疾病的侵袭,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外生殖器常暴露在外,易受感染和损伤。所以,女童期保健主要包括卫生指导、营养指导、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儿童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通过有效的保健可以保障女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2.青春期

青春期是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此期需要更多的营养来保证身体的健康发育;由于性生理及性心理的发育,青春期少女如得不到正确的性教育,得不到家庭、学校的正确引导,可能出现不良嗜好、不良饮食习惯、意外伤害、少女妊娠、未婚先孕、未婚人流、单亲母亲、月经异常和性发育延迟等健康问题。因此,营养卫生指导、个人卫生指导、心理卫生和健康行为指导、月经期卫生指导和青春期性教育等内容都是青春期保健的范畴。

3.生育期

本期通常指15~49岁妇女,是其生殖功能旺盛期,在此期内妇女要经历结婚、妊娠、分娩、哺育后代、生育调节等特殊时段。生育期保健的主要内容包括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哺乳期保健和节育期保健。

婚前保健包括婚姻期解剖、生理和心理特点,婚前卫生指导和医学检查,性保健和婚前卫生咨询,婚姻期常见疾病与性功能障碍的治疗与保健,并对一些明显影响下一代健康的遗传性疾病和重要的脏器传染性疾病提出婚育医学意见。

孕产期保健包括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期保健和产褥期保健,还涉及母乳喂养与哺乳期保健,包括泌乳生理及其影响因素、母乳喂养指导和哺乳期营养、哺乳期用药、哺乳期避孕、哺乳期常见乳房疾病防治等哺乳期保健内容。

节育期保健包括相关的政策、女性节育技术的方法、节育方法的指导咨询、女性节育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及人工流产对妇女健康的影响等。

生育期保健的主要内容是保护妇女妊娠和分娩安全,并实行计划生育,延长生育间隔,避免因生育过早、过多、过密、过晚及计划外妊娠对健康带来的损害。同时还要努力消除社会、环境等不良因素危害,做好妇女劳动保护、性病防治和妇女常见病防治等工作。同时,还要进行孕产妇死亡监测与评审、围生儿死亡评审和出生缺陷监测。

4.更年期

此期是妇女生殖功能由旺盛到衰退的过渡时期,由于内分泌变化及其对机体带来的影响,同时也由于此期妇女的心理及社会的特点,可能会出现一些更年期的疾病。随着寿命的延长,妇女一生中有1/2~1/3的时间是在绝经后度过的,且这个年龄组的妇女在人生中所占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更年期保健的主要内容为;普及更年期的生理卫生知识,进行心理卫生咨询,积极防治更年期的常见疾病。

5.老年期

主要的保健内容包括普及老年期的生理卫生知识,进行心理卫生疏导,防治老年期的常见疾病等。(二)妇女常见病防治

除了各个时期对生殖健康的保健外,贯穿于各时期的妇女常见病防治也是妇女保健的重要内容。妇女常见病的防治包括对常见妇科病,如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生殖内分泌常见疾病、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及妇科肿瘤等,乳腺保健及常见疾病和女性功能障碍等的防治。(三)基层妇女保健

基层妇女保健是完善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基层妇女保健除了基本的妇女保健外,还涉及社区妇女保健,如社区诊断、社区妇女保健服务、社区妇女健康促进等。(四)职业妇女健康

由于妇女的解剖、生理功能特点,妇女在从事不同的行业时,可能会不同程度地接触到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性有害因素、物理性有害因素、繁重劳动、不良体位和职业紧张等。职业妇女的保健内容主要有:普及有关职业性有害因素危害的知识、提高职业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对妇女常见职业性疾病的防治等。(五)妇女保健工作的管理

妇女保健工作管理也是妇女保健内容之一,上述所有的保健内容都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妇女保健工作管理的内容包括婚前保健的组织管理、计划生育技术管理、孕产期保健的系统管理、妇女保健信息管理等。

二、目前妇女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

WHO在对当前全球妇女健康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后,提出了有关妇女健康的8个重要课题。

1.营养

足够的营养是妇女健康的基本保证。女孩和妇女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体重偏轻、生长发育障碍、贫血,并对后代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女孩及妇女的营养不良除了与贫困及社会地位低下有关外,还与妇女缺乏营养知识、并发疾病(如寄生虫病、消耗性疾病等)、审美观及传统的食物禁忌有关。还有一部分妇女面临着营养过度或营养不均衡引起的肥胖问题,而这又会直接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

2.生殖健康

妇女承担着人类社会繁衍的重任。目前,社会上不安全性行为、少女妊娠的频繁发生,以及全球范围内怀孕妇女的不足月妊娠、不安全流产、因妊娠导致的死亡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生都提示我们积极开展生殖健康的保健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3.工作和劳动环境的保护

从事涉及微量元素工作的妇女面临着职业危害;农村妇女常接触农药,这些有害因素可能会影响生殖功能,必须引起注意。

4.传染性疾病

近年来结核的发病率有所回升,结核易引起抵抗力低下,还会引起妇女月经不正常,妇女如在幼年和生育期感染了结核,危害更大;艾滋病主要导致免疫力低下,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疟疾通常引起恶性贫血,严重的还可引起死胎、流产。

5.非传染性疾病

随着生活方式及行为的改变,非传染性疾病对健康的影响日趋明显,绝经后妇女的糖尿病、骨质疏松和恶性肿瘤等已成为老年妇女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

6.滥用物品

近年来,吸烟、饮酒及吸毒的人数在女性人群中尤其是年轻妇女中有上升的趋势。吸烟可引起胎儿的生长发育迟缓,导致胎儿畸形,同时还会增加妇女本身绝经期提前和骨质疏松的危险;妇女饮酒较男性更易发生肝的损伤;而妇女吸毒又常与卖淫密切相关。

7.精神卫生

由于妇女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所处的社会地位,妇女较男性面临着更多的焦虑和忧郁,其忧郁症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因此,要提倡生物—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对妇女健康的影响。

8.暴力危害

妇女遭受暴力的现象较男性更为普遍,主要来自于家庭内和家庭外。妇女所受暴力形式包括对妇女的歧视、辱骂、殴打、性暴力等,防止妇女遭受暴力的侵袭也是妇女保健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四节 妇幼保健组织机构

我国的妇幼卫生组织采用的是独成体系的模式。妇幼卫生组织机构是根据保护妇女儿童健康的政策,为开展妇幼保健工作而建立的。分为行政管理机构、专业机构和妇幼保健三级网。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有妇幼卫生行政部门和专业机构,实行垂直的行政领导和业务指导。

一、妇幼卫生行政机构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市(地)的卫生局,县(县级市、区)卫生局。卫生部设妇幼与社区卫生司,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均设妇幼卫生和与社区卫生相关的处室;市(州、盟)卫生局设基层卫生与妇幼卫生科;县卫生局配有兼职或专职干部。各级行政机构业务都接受上一级机构的领导,在各级卫生厅(局)统一领导下,负责开展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

二、妇幼保健专业机构

妇幼保健专业机构主要由省(直辖市)、市、县妇幼保健院(所、站)组成,包括各级妇产科医院与儿童医院,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各种妇幼卫生、计划生育科研机构,综合医院妇产科、计划生育科、预防保健科、儿科,妇产科儿科诊所等。这些机构均是防治结合的卫生事业单位,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接受上一级妇幼保健专业机构的业务指导。省级妇幼保健机构作为全省妇幼卫生工作的业务指导核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妇幼卫生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规定:妇幼保健院应设保健部分和临床部分,负责本地区的妇幼保健业务技术指导。条例还对全国各地各级妇幼保健组织机构的名称进行规定:凡设有正式床位的妇幼保健机构,统称为“院”;凡不设床位但开展门诊业务(包括设置少量观察床位)的统称为“所”;凡既不设床位,又不开展门诊,而对基层开展业务技术指导的统称为“站”。该条例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应设置妇幼保健院(或分别设立妇女保健院、妇产医院及儿童保健院,儿童医院);各地、市(州、盟)、县根据具体情况(人口多少,以及妇幼卫生工作基础),设妇幼保健院、所或站;在条件较差、基层妇幼保健工作基础薄弱的省、自治区可设妇幼卫生工作队。各级保健机构应有步骤、有计划地做到以临床为基础,把保健、医疗、科研、培训密切结合起来,对危害妇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进行防治。

三、妇幼保健基层组织

妇幼保健基层组织包括农村的乡卫生院和城市的社区卫生中心及农场、大工厂的职工医院等基层卫生机构。基层组织在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业务指导下,开展妇产科、儿科、计划生育、儿童保健门诊,防治妇女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有条件的单位,还可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及住院分娩的业务。此外,还需建立健全有关登记统计制度,对乡村医师,各单位、部门的保健员、卫生员、保育员等进行业务指导。

四、妇幼保健网

妇幼保健网是指由各级妇幼保健业务机构,通过协作建立一种业务上有密切联系的组织系统,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有业务辅导的责任(如接受转诊、会诊,协助抢救重危患者等)。上下结合有利于不断扩大服务面,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妇幼保健网是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条件。妇幼保健网通常由三级组成,可分为城市妇幼保健网和农村妇幼保健网。

1.城市妇幼保健网

城市妇幼保健网由市、区(县)、社区构成。城市妇幼保健网始建于1953年前后的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和中央卫生实验院的工作地段。当时天津市的产科三级保健网,市级为市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5个市级医疗保健机构,他们接受区(县)和地段转来的异常产妇,每月召集例会,给下级人员讲课,共同研究技术性问题,提出改进办法,在提高下级业务技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区级为区妇幼保健站和区级产院,他们接受地段转来的异常产妇,经常到下级单位检查工作,进行巡回门诊和示范操作,直接对地段进行全面的业务指导。地段级为地段预防保健站,他们负责本地段的妇幼保健工作,如全面了解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接生、产后访视、预防接种等工作。

以后随着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围生期保健、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城市二级妇幼保健网逐步充实、健全,各级的功能也各有侧重。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还承担着大量的产科任务,在另外一些地区则主要开展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儿童保健及本区的妇幼卫生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社区卫生中心作为最基层的综合性机构,主要开展一些基本的妇女儿童保健工作。

2.农村妇幼保健网

农村妇幼保健网是中国卫生工作的基础,是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县、乡(镇)、村三级构成。

县妇幼保健专业机构的任务是负责全县妇幼保健工作,培训基层中、初级妇幼卫生人员。县妇幼保健院(所)是全县妇幼保健工作指导中心,也是农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的领导力量,是在基层开展各项妇幼保健工作,包括各项目工作的中枢环节。县妇幼保健专业机构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承担占总人口80%以上的农村人口中的妇女和儿童保健的重任。

乡镇卫生院是县或乡设立的一种卫生行政兼医疗预防工作的综合性机构,是三级妇幼保健网的重要一环。乡镇卫生院是住院分娩和转诊的第一级医院,同时妇幼保健人员还需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开展各种妇幼保健工作,包括产前检查。

村卫生室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最基层组织,是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疾病预防的第一道防线和基本医疗的首诊场所,乡村医师、接生员是群众性妇幼保健工作的主力。他们与群众接触密切,熟悉村民们的基本情况,能直接方便地为群众服务,包括婚前产前检查、孕期保健、新法接生、哺乳期保健、新生儿保健以及儿童保健、预防免疫等。

第五节 妇女保健工作发展现状

一、我国妇女保健工作发展现状(一)祖国医学中的妇女保健

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医疗技术尚不发达,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其健康及安全没有保障。但是,我们的祖先对妇女卫生已经有了较早的认识,如论及晚婚的观点,医书记载“男子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子虽十四而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充实”。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贯穿着“治未病”的保健思想;公元前2世纪汉墓帛书《胎产书》已开始重视孕期保护问题;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方》、宋代刘舫《妇人十全良方》中分别有对妇女孕期、经期的饮食起居、精神情绪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这充分说明当时的医师通过观察和经验,已经总结出正确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妇女保健知识。(二)现代妇女保健学的兴起

19世纪中期,西医逐渐传入我国,新法接生及有关妇女儿童疾病的治疗也随之而来。但是,我国广大的妇女儿童并未从中受益。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人民群众仍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妇女生产基本上都是旧法接生,广大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遭受早婚、多产的伤害,孕产妇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为了提高当时的妇幼卫生服务水平,我国妇幼保健事业的奠基人——杨崇瑞博士于1927年在北京建立了我国第一所国立助产学校,首批招收了30名旧接生婆,教给她们消毒和脐带处理的科学方法,在改造旧接生婆的同时,她还培养了一批高级助产士。到1937年,全国已有助产学校54所,并在1940年和1945年分别出版了《妇婴卫生纲要》和《妇婴卫生学》,内容已涉及孕产期保健、婚前保健和节制生育等,为妇女儿童的健康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三)现代妇女保健的快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半个多世纪以来,妇女保健卫生工作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法律高度确定了我国妇女保健的工作方针

2001年《母婴保健实施办法》明确提出我国新时期的母婴保健工作方针是“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第一次将妇女保健的工作方针纳入法律范围,这一方针也全面体现了我国妇女工作的特点。以生殖健康为目的的提法明确了我国妇女保健工作的最终目标,这也适应了国际社会关于生殖健康的倡导和服务理念,对于提高我国人群的生殖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从法律高度维护妇女儿童健康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共同纲领及《宪法》中,都确定了妇女在各方面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宪法》第49条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法律保护”。其后的几十年中,我国在妇女保健方面的法律逐渐成熟,多年来相继颁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规定》等多部法律法规。1994年,根据宪法制定的我国第一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颁布,标志着我国母婴保健工作走向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更进一步体现了我国在妇女儿童法律保护方面的进步,从而使妇女儿童的权益有了法律保障。

3.完善妇女保健服务的组织机构

1950年8月在全国卫生会议上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乡设卫生员的要求,强调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卫生组织。20世纪60年代中期,广大农村初步形成以县级医疗机构为中心,公社卫生院为枢纽,大队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十年动乱期间,原有的卫生机构和管理体制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但是动乱结束后,国家秩序恢复正常,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妇幼保健工作也逐步回到正轨。适合我国国情的城乡妇幼保健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完善。

4.专业队伍及学科发展

妇幼保健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1965年11月,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由中国医学会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会上做了重要指示;1987年,我国预防医学的学术团体——中华预防医学会成立;1988年,该会的二级学会——妇幼保健学会成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卫生部决定在医学院校设立妇幼卫生系。从1991年起,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及西安医科大学先后设立了妇幼保健学系,培养了大批的妇幼保健骨干力量,这对提高中国妇幼卫生工作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产生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妇幼保健学科的理论体系也在完善。1981年,上海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在多年举办妇幼保健培训班的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了第一部《妇女保健》。其后,华嘉增、王凤兰等先后编写了《妇女保健学》和《实用妇女保健手册》。1997年,卫生部妇幼卫生司组织专家认真讨论了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两本教材的大纲。至此,妇女保健学的框架已初具端倪。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妇女保健服务的发展,围产保健、妇女保健心理及母乳喂养等内容都纳入该学科,并得到了重视。

5.服务面的扩大

妇女保健工作最早是从孕产期保健开始的,随着工作的开展,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如妇女常见病、职业病及恶性肿瘤的普查普治等。另外,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加强了妇女婚前、孕期及孕产期的保健,并将出生缺陷及预防研究也提上了日程。新《婚姻法》和《母婴保健法》的颁布,促进了优生优育和母子保健工作的顺利进行。

6.服务方式的改变

以方便群众保健就医为目的,大力推行家庭病床、家庭健康档案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和“产褥期保健中心”,使群众能得到便捷的服务。通过多媒体、多途径等手段普及卫生知识,积极开展妇女保健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也是提高妇女保健知识水平的重要措施。同时,在开展工作时,注重多学科间的协作,特别是注重临床与预防保健间的合作。

7.加强国际交流与协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部门与一些国际组织合作有所加强,曾多次组团到欧美各国积极学习国际妇幼卫生的新理念、新技术、新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期,WHO在我国北京、上海分别建立了妇幼保健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加强了技术业务与科研的交流合作;我国先后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合作,实施了围生期保健、妇幼卫生人才培训、妇幼卫生示范县及扩展县、“卫九”项目、“降消”项目、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等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迅速改变了我国落后的妇幼卫生事业,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的整体面貌。

二、国际妇女保健工作的开展

世界各国为维护妇女儿童的权益都做出了努力,国际组织也为实现全球妇女儿童的健康进行了大量的工作。20世纪90年代,国际组织提出“母亲安全”“儿童优先”的口号成为国际公认的准则。同时,为解决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妇幼卫生问题,还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讨论和协调。在国际妇女保健工作的发展史上,有几项重大活动是不可忽视的。

1.国际上关于妇女保健的重大活动

20世纪60年代,妇女生殖健康起源于西方妇女团体,强调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生殖权利。至7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团体已建立起自己的妇女生殖与健康的原则。1975年,在墨西哥第一届世界妇女大会和随后的“联合国妇女十年(1975~1985年)”,妇女生殖健康都得到了大会的重视。1991年,在第七届世界人类生殖会议上,生殖健康的概念由WHO高级顾问Dr.Fathalla首次提出;1994年9月在开罗召开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经各与会国反复磋商和辩论,正式确定了生殖健康的定义与内涵,并与妇女权利一起列入该会通过的开罗宣言中,会议还提出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保健服务”的行动目标。

1978年,国际初级保健会议在阿拉木图召开,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列为初级保健八大任务之一。

1987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国际母亲安全研讨会,第一次向世界提出“母亲安全”的倡议,以此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对妇女健康的重视,倡议得到了WHO、人口基金和世界银行的积极响应。同年,还召开了通过计划生育提高妇女儿童健康的会议。

1990年,各国首脑齐聚联合国总部纽约,就儿童生存与权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2000年的工作指标,明确把2000年将孕产妇死亡率减少一半的条款列入行动计划。

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妇女健康是会议的主题之一。会上提出了到2000年与妇女发展关系密切的12个优先领域的战略目标和行动要求,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再次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证母亲安全作出庄严承诺,强调了要加强妇幼卫生工作,保护母婴健康。

1997年,国际母亲安全技术磋商会议在斯里兰卡首都科隆坡举行,会上对提高母亲安全技术服务质量进行了研讨,认识到母亲安全的长期、可负担的发展的重要性。

1998年,WHO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上提出“妊娠人生大事,务使母婴平安”的口号,进一步强调了对母亲安全的重视和投入。

1999年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即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5年回顾,确认了青少年获得能够达到的最高标准健康的权利,并能通过有效的、方便的、特定的服务,满足青少年对生殖健康和性健康知识、信息的需求,强调了青少年生殖健康对后代的重要性。

2001年,WHO欧洲区办事处根据欧洲地区妇女人群的健康状况与妇女保健服务提供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了《欧洲妇女健康战略行动计划》,以此指导欧洲各国从战略高度把握妇女健康问题、识别影响因素制定干预策略、营造促进妇女健康的社会环境,从而实现妇女的健康目标。

2005年,第49届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即“北京+10”会议在联合国总部纽约召开,这是联合国有关妇女问题的又一次重要的评估与纪念会议。会议坚持和重申了《北京行动纲领》的立场,并顺利通过了“第49届妇女地位委员会宣言”。这次会议也使妇女的健康权力和地位得到进一步保障。

2006年4月,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和妇女保健分会、美国强生儿科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妇幼保健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妇女儿童的生存、健康与发展”。大会邀请了国内外妇幼保健领域的权威专家作学术报告,介绍最新的学术成果和学科发展动向,还就国内外本领域的重点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2.国际妇女保健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际社会对妇女健康的重视及医学技术的发展,全球的妇女健康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主要表现在:(1)常见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大大提高了妇女的健康水平。(2)孕产妇死亡率得到控制,因怀孕引起的并发症减少。(3)围产医学的发展,产前诊断技术的提高,母婴统一管理的实施进一步维护了母亲安全,降低了胎、婴儿的死亡率。(4)计划生育的实行,节育技术的发展使妇女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育权利。(5)对中老年妇女的保健有所加强,提高了她们的生活质量。(6)生殖医学技术的进展提高了妇女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

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世界各地的妇女健康水平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一些新的保健课题,如妇女艾滋病的发病率升高,少女妊娠及生殖道感染率的增加等。国际组织认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生殖健康仍是妇女保健工作的主要任务。除此之外。WHO认为:营养、劳动保护、非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精神卫生、滥用物品和暴力也是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内容。因此,妇女保健不仅要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还要在尊重妇女权利,针对妇女健康需求的基础上,改进服务方式,积极主动为妇女提供优质的保健服务。

第二章 女童期保健

第一节 女童期保健概述

女童期(female childhood)是指从新生儿期后到青春早期的阶段,从年龄上来看一般是指出生后28天(婴儿期开始)至10周岁左右。女童期分为婴儿期(出生28天至1周岁)、幼儿期(1~3周岁)、学龄前期(3~6周岁)以及学龄儿童期(6~10周岁)。

女童期的保健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忽视,我们应当认识到:一方面,女童应该享有与男童同等的健康权利;另一方面,女童时期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到妇女以后各年龄阶段包括作为母亲阶段的身心健康。关注女童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今天的女童是未来的母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必须从关爱女童抓起。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男轻女思想,导致女童的健康权被忽视以及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调,成为影响民族健康素质和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国政府制定和颁布了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以保障女童的合法权益不被剥夺,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等。同时,一些非政府组织也在促进女童健康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如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妇女报社联合举办的“关爱女童、关注未来”活动、由全国妇联等单位主办的“心系女童”系列家庭教育活动等。据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已经承诺,将同中国政府进行合作,共同采取措施保护女童问题。合作内容包括对女童成长各阶段的有关问题向公众进行教育和宣传;协助将有关女童的内容纳入新的中国妇女和儿童发展纲要;在人们关心的生活方式问题如艾滋病及吸烟等方面赋予女童自我保护的权利;通过灵活开放的机制支持中国采取积极创新的措施开展女童项目;支援中国以一个“好邻居”的角色参与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倡议活动等方面,以促进女童健康发展。

女童和一个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在中国对女童的保健和保护应该形成一个社会共识,同时还要加强立法,进而提高中华民族素质。

第二节 女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

要做好女童保健工作,首先要了解女童期特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开展相应的保健工作。本章重点就女童一些特有特点加以介绍,主要体现在生殖系统以及与生殖有关的某些内容。

一、女童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出生后与母体分离,血中性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以致满月时婴儿体内的性激素几乎完全消失。婴儿的垂体激素处于抑制状态,性激素几乎测不出。在女童期早期(一般为8岁之前),女童生殖器官呈未发育时的幼稚型,外阴皮肤平滑苍白,黏膜菲薄,大阴唇较薄,不丰满,未能覆盖小阴唇及阴道口,外生殖器娇嫩的皮肤和黏膜暴露在外,易受损伤及感染。阴道长度2~7.5厘米。阴道内pH为8。子宫较小,颈部与体部比例为(2~1):1。卵巢如豆子大小,长约1厘米,重约0.3克,表面光滑,每侧卵巢约有250000个始基卵泡,卵巢皮质中无发育的卵泡,无雌激素分泌作用。在女童期后期,开始出现性的发育,随着儿童体格的增长和发育,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也逐渐完善,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激素分泌量逐渐增加,生殖器官开始生长发育,表现为阴唇丰满增大,皮肤增厚有皱纹,色素变深,但前庭区及阴道黏膜仍较薄。阴道加深,其表层细胞增厚,特别是子宫体生长显著,使宫体和宫颈之间逐步超出1:1之比例。卵巢内的卵泡受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影响有一定的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但是尚未达到成熟,即行衰萎闭锁。乳房的腺管和腺体均开始增生,乳晕增大。近来,由于健康和营养状况的改善,少女性成熟明显提前,在小学时出现月经初潮者已不是个例。

二、女童的心理特点

女童的性器官虽然处于静止状态,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性心理却在逐步发展。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性心理的发展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前期。

1.婴儿期

在生后7~10个月,婴儿开始把感觉和动作协调起来,并逐渐认识了外界形体。这个时期女婴有可能出现“夹腿综合征”,表现为在卧位或坐位时两腿交叉并拢,并扭曲身体,伴随着面部充血、表情紧张及出汗。“夹腿综合征”实质是阴蒂受到刺激后的生理反应。

2.儿童期

儿童在3~4岁开始明白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大多数4岁的儿童已经知道性别的终身不可改变的性质以及与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如女孩要坐着或蹲着小便,而男孩可以站立小便,男孩女孩的衣着有所不同等。同时对异性开始发生兴趣,如有的女孩喜欢同爸爸在一起。此期对异性的兴趣大多停留在解剖结构上,她们会发现自己身上有与异性不同的地方,会想到为什么?这实际上开始形成性别的认同。孩子还会向父母提出一些有关性的问题,此时他们对玩弄性器官和别人抚摸他们的性器官可表现出一种舒适而安静的现象。在5~6岁时,儿童开始亲近同龄的异性,并彼此进行“性游戏”,如“过家家”,男孩乐于做爸爸,女孩做妈妈;如果异性朋友疏远自己,会感到气恼,开始了性意识的萌芽。7~8岁的孩子开始对同龄异性之间的交往表现出敏感。

这时期若是因重男轻女思想,有的父母偏爱男孩,即使生了女孩也把她当成男孩抚养,取男孩名,穿戴男孩服饰,培养男孩的行为和性格,其结果势必导致孩子的性别认同紊乱。

3.青春前期

为9~11岁儿童,两小无猜的异性伙伴开始疏远,男女同课桌时会划“分界线”。发育较早的女孩随着月经初潮的出现,性冲动开始出现。另外,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受重男轻女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和家庭里的女童受冷淡和不公正待遇,易产生自卑、忍受、感情得不到发泄等压抑感心理。在城市,多数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寄予的期望普遍提高,对女孩的溺爱和娇纵,也会对心理发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女童的社会特点

女童期性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是其自身的生理发育状况;其次则与社会环境影响和后天的学习关系极为密切。如果女童处在不受重视、受歧视环境中,甚至遭到性虐待,都将严重地影响其性心理的发育和身心健康。

1.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重男轻女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不良封建思想,至今仍在不少地区和国家存在,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严重影响着女童的身心健康。在这样的家庭中,女童长期受到忽视甚至是虐待和摧残,得不到与男孩同等的营养、医疗、教育等,因此女童的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同龄男童,心理上也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各种问题。

2.过度溺爱和娇纵

与重男轻女相对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对女童的过度溺爱和娇纵,尤其是在我国城市地区,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父母对子女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容易使女童形成任性、跋扈、以自我为中心等心理问题。

3.传统的不良陋习

一些不良的传统陋习也严重影响着女童的社会心理健康。如在非洲地区,流传对幼女施行“割礼”(女阴环切)的陋习,对女童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4.不良社会风气

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有些中、老年男子会利用女童的年幼无知或以糖果诱惑,或以恐吓手段,奸淫幼女,发泄其私欲。另外,年轻的女孩可能还会被迫早婚、卖淫,遭受性虐待和强奸等性侵犯和性摧残,以致发生少女妊娠、感染性疾病等诸多健康问题。

第三节 女童期生殖健康问题

1994年开罗宣言中提出的“所有国家应尽早不迟于2015年通过初级保健制度,为年龄适合的所有人提供生殖保健”,即“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保健”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奋斗目标,保障妇女的生殖健康亦已被纳入我国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中。

生殖健康又称生育健康,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在国际上提出的新概念。WHO根据健康定义给予生殖健康的定义为:在生命所有阶段的生殖功能和过程中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生殖健康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们能够进行负责、满意和安全的性生活,而不担心传染疾病和意外妊娠;人们能够生育,并有权决定是否、何时生育和生育间隔;妇女能够安全地通过妊娠和分娩,妊娠结局是成功的,婴儿存活并健康成长;夫妇能够知情选择和获得安全、有效和可接受的节育方法。

女童的生殖系统虽然处于静止状态,但由于其解剖、生理和生活的特殊性,亦有一系列的妇科病可以影响生殖健康,如感染和损伤、生殖器官发育畸形及缺陷、有或无激素功能的良性及恶性肿瘤、发育成熟的障碍(如性早熟)等。世界上小儿妇科已是妇科的一个子学科,有的国家还成立了小儿妇科研究及治疗中心。我国在这个领域内的工作还比较滞后,但目前已有较多文献显示我国女童的生殖健康问题检出率已不容乐观。因此,为女童提供必需的生殖保健服务是各级妇幼保健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女童妇科病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而:①幼女外生殖器娇嫩,且暴露在外,容易感染和受损伤;②生殖器官发育畸形及缺陷,不仅影响生殖,还有心理问题,必须慎重;③有或无激素功能的良性及恶性肿瘤,不仅是手术问题,还需进行细胞抑制及放射治疗,这些治疗措施将给生长中的机体带来一定的损害,包括生长障碍及心理上的发育障碍;④发育成熟的障碍,如发育迟缓或加速、性早熟等。

一、女童生殖器官炎症

女童的生殖器官炎症多局限在外生殖器,即外阴及阴道,很少发生上行性感染而引起内生殖器,即子宫与附件的炎症。幼女的卵巢功能尚不健全,阴道黏膜薄,无皱襞,仅有少数几层上皮细胞,细胞内无糖原,阴道内无乳酸杆菌,阴道分泌物少,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尚未形成,易受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统计资料显示,外阴、阴道炎占小儿妇科门诊的40%~50%。常见的病原体为化脓性葡萄球菌、β溶血型链球菌、肠道杆菌、淋球菌、蛲虫、滴虫等。

女童生殖道感染之所以常见,与女童生殖器官的生理特征具有直接关系。首先,婴幼儿解剖特点为外阴发育差,不能遮盖尿道口及阴道前庭,细菌容易侵入;生理特点是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水平低下,阴道上皮薄,抵抗力差,易受细菌感染;此外,由于婴幼儿卫生习惯不良,阴道与肛门相邻,外阴的皮肤缺乏油脂,汗液、尿液或粪便未及时洗净,玩耍时外阴与地面接触,用小脏手搔抓阴部等均可引起炎症;阴道误放异物,婴幼儿好奇心强,在阴道放橡皮、铅笔头、纽扣、草棍等异物,造成继发感染;其他原因如原发性腹膜炎或阑尾炎等,也可能会造成女童子宫附件的继发感染。女童染上这些疾病,还与患儿父母或保育员的手、浴盆、毛巾、衣裤、被褥的污染,使用香皂、清洁剂擦洗外阴或穿不透气的尼龙化纤内裤有关。

女童出现生殖器官炎症时表现为经常搔抓外阴或摩擦阴部,不明原因的哭闹,排尿不适,外阴皮肤潮湿发红,有分泌物和异味等。因小儿不能清楚地表述症状和病程,因此患儿的病情必须靠父母或保育员留心观察。当小儿阴道炎久治不愈时,应考虑是否有阴道异物。

二、女童性传播疾病

幼女或女童可因母婴传播、接触或受到性虐待而感染淋病、疱疹病毒、尖锐湿疣等性传播疾病。因此应加强对女童的保护,如受到性虐待应及时检查有无性传播性疾病,以便及时治疗。对性病患者的衣物、被褥、用具、便器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应加强家庭卫生教育,普及性病防治知识。

三、女童生殖器官损伤

女性的生殖器官损伤常见于女童。女童生殖器官损伤的原因是女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在运动和活动中、受到性虐待时均可引起损伤。常见的损伤类型为单纯性会阴挫伤、会阴血肿以及阴道创伤性损伤。在非洲流传着一种对幼女进行女阴切割或环切(female mutilation)的陋习,随着移民已蔓延至加拿大、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这种陋习是以消除妇女邪念为由,由传统的非医务人员对幼女的外生殖器进行部分或全部的切割,小则仅切除阴蒂,大则切割小阴唇或大小阴唇,甚至缝合部分阴道口,给女孩的发育和妇女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单纯性会阴挫伤损伤较轻,应及时休息,必要时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应观察是否形成血肿,也可加用热敷、理疗或口服云南白药等。会阴小血肿可通过止血及冰敷等措施使其自然吸收,大血肿常需要切开止血、缝合或引流,并用抗菌药物治疗。阴道创伤性损伤常因高处跌下撞及尖锐物体如钢筋、树枝等,可插入会阴,阴道组织甚至刺入盆腔,并损伤膀胱、直肠等脏器,出现阴部出血及相应的脏器损伤,如漏尿、血尿、排尿困难、腹膜炎、内出血、休克等,常需手术修补损伤部位,术后抗感染。

四、女童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及畸形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及畸形的原因复杂,临床所见种类繁多。阴道、子宫及输卵管的畸形由于在女童期都无症状,不易发现。女童期较常见的外阴发育异常及畸形有下列几种。

1.阴蒂肥大

约占女性外阴发育异常的半数,可单独存在或与其他异常并存。常见原因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过度增生,至青春期呈女性假两性畸形。也有因应用雄激素引起,停药后不易恢复正常。

2.大阴唇融合

假两性畸形的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大阴唇融合。在胚胎期受雄激素影响愈早者,愈易形成程度较重的融合。

3.阴唇粘连

婴幼儿阴唇粘连常被误认为先天畸形,事实上多由于外阴反复使用爽身粉等或家长不注意女童外阴清洁卫生引起外阴炎而造成的,多见于2~3岁女童。多数患儿无症状,部分有尿路感染或尿流方向偏离现象。检查时应与阴道闭锁鉴别。治疗可用1%雌激素软膏涂患处。每天2次,2~4周后粘连自然分离。也可用手法钝性分离,其后在分离处涂可的松软膏8周。严重者需到医院就诊,麻醉下使用特殊器具分离。

4.处女膜闭锁

处女膜无孔或闭锁,使阴道口不能与外阴前庭贯通。初潮前一般无症状,少数患者10岁左右阴道内宫颈黏液积聚,主诉坠胀,更多情况是在女童出现月经初潮时经血不能流出体外引起腹部坠胀和腹痛时才得以发现。确诊后可行处女膜切开术,将膨隆的处女膜做“X”形切开,以免误伤尿道或直肠。

5.先天性前庭尿瘘或粪瘘

前者可为输尿管异位,后者常为肛管闭锁。治疗应选择适当的时期行手术矫治。

6.两性畸形

有真两性畸形和假两性畸形两种。真两性畸形罕见,指患者体内同时具有睾丸和卵巢两种性腺,内外生殖器具有男女两性征混合型,其第二性征可为男性或女性,或两者兼有。确诊必须检查周围血做染色体核型分析,必要时通过剖腹检查探查做性腺组织学检查。假两性畸形较真两性畸形多见。其性腺为睾丸或卵巢,但外生殖器可与性腺分歧。具有男性性腺的称男性假两性畸形,具有女性性腺的称女性假两性畸形。性别鉴定应在新生儿早期开始,尽早作出正确判断,如错误诊断将对患者未来的人生带来严重影响,使其社会性别及心理性别不易矫正。

五、女童生殖器官肿瘤

女童期生殖器官肿瘤比较少见。新生儿女阴外生殖器囊肿约占0.6%,常单发,如处女膜囊肿、尿道旁腺囊肿等。女婴的母亲曾于孕期使用己烯雌酚治疗者,幼女患阴道腺病及阴道透明细胞腺癌的危险增加。女童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卵巢,较少累及子宫、阴道及膀胱。美国Anoerdson医院报道1372例儿童癌肿中,仅22例为妇科癌肿,仅占1.6%,其中以卵巢癌最多见。幼女患卵巢恶性肿瘤者,以生殖细胞肿瘤为多见,恶性生殖细胞瘤多发生于1岁以内,以后少见,近初潮时又显著增加。有些肿瘤如未成熟畸胎瘤、无性细胞瘤、内胚窦瘤及肝胎性癌,多发生在儿童或少女。卵巢上皮性肿瘤在幼女较成人少见。卵巢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癌在幼女相对较多见,葡萄状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但常发生在3岁以内的幼女,高度恶性,预后极差。女童肿瘤的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1)恶性程度比成人高,发展快,初起时症状不明显,不易早期诊断。(2)儿童骨盆狭小,不能容纳大的肿块,故常以腹块为主要体征。(3)腹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脐周围或下腹部持续性疼痛。(4)儿童好动,囊性包块常易发生扭转,引起急性腹痛。(5)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如卵泡膜细胞瘤等能引起性早熟症状。

幼女肿瘤的诊断可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肛查和超声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幼女肿瘤的治疗与成人肿瘤治疗原则相同,不仅要考虑治疗的彻底性,也要尽量保留内分泌及生育功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