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薪修炼工作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04:20:50

点击下载

作者:张华为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带薪修炼工作力

带薪修炼工作力试读:

主要内容

有人不知道该找份什么样的工作,所以一直在寻找,也一直在迷惘;有人进入职场后不知所措,所以每出现一个问题都会成为他们的困惑;有人在职场上小有成就却怅然若失,因为他们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继续……为什么不找出潜藏在迷惘困惑背后的真凶?你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拆掉阻碍自己追求美好生活和梦想的屏障: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职场不只是干活拿薪水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工作能力和心智能力的综合发展,这样在职场中才能顺风顺水,总有好运相随。

本书结合当下职场白领、精英们的热门话题,分析并解答“不知如何安置自己”,“工作总闹情绪”,“怎样做才更受组织欢迎”等一系列职场问题,帮助职场新手、创业精英以及处于职场瓶颈期的人们跳出令自己尴尬的怪圈,建立起新的充满能量的气场,轻松而快乐地实现个人成长与组织获益的双赢。

学友感悟

1.华为老师关于修炼工作力的课程,对于提升团队能力有不俗的见解,我的同仁们都受益良多,使大家在学习后能够更加理性地开展团队建设,重新审视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不断引领团队实现自我超越。——太原嘉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德新

2.带薪修炼工作力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有着相互弥合的意义,华为老师在理性与体验之间的不断摩擦中逐渐解构着每一个的自我意识和精神方位,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一个修炼的蓝本。——山西味道园餐饮集团董事长雷俊德

3.华为老师以建设性的自我修炼思维给我们的员工一个自我提升的参照和目标,并体现出现实关怀的价值追求。——山西鸿升汽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峰章

4.从职场的角度来说,华为老师的思维形态有其自然恒定的一面,也有随境而变的一面,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有着明显的意义,从而带动了整个团队的能力和业绩的提升。——广州佳帝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杰

5.华为老师在个体与团体、内在心灵和外在表象之间搭建起对话的通道,给了我们一个自我修行的好范本。——山西平遥冠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建虎

6.如果把华为老师关于工作力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标尺,以衡量自我和团队的能力,自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力。——临汾山河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生

7.在看了和听了华为老师关于修炼工作力的课程之后,我的同仁都和我一样茅塞顿开,回归原点,去凝视自己,重新锻造自己的工作力,创造一种在团队当中不断跨越的疆界。——山西神泉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云河

8.看了华为老师的著述,对自我工作力有了重新认识,这让我和我的同仁们们再获新知,并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太原丰益和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刚

9.我相信,在华为老师的工作力指导理念下,我们会彻底改变自己,不随波逐流,并不断地提升我们自身和团队的能力。——华夏永固集团董事长李院生

10.虽然我看过听过大量的自我提升和团队提升的图书和课程,但聚焦到带薪工作力修炼的还是觉得张老师的视角独特,并表达得更加准确,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有着明显的价值意义。——山西华源环艺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树华

11.华为老师的工作修炼是很接地气的实用理论,极具有操作性,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更好地安置自我,并引领团队。——山西豪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建强

12.通过华为老师的修炼课,给我们带来了多种自我提升的可能,而这种简单的价值衡量不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它是通过每一个个体的升华上升到一个团队的升华,一个社会的发展。——五保集团董事长任五保

13.我们的预想并不一定是现实的需要,在华为老师的工作力课程中,我们会知道自身的不足和能力的匮乏,了解修炼的方法和提升的途径,这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未来发展。——山西江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江

14.我们正确认知自我以及周遭的环境,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华为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这些工具承载着一些信息,比如情绪、自制力、拖延症、意志力、本领恐慌症……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修炼,形成掌控自我的方式和能力。——华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冰

15.在我看过的很多书和听过的很多课程中,很少会看到这种对带薪工作力的修炼意识和个体与群体间的价值判断,华为老师的这本书弥补了这种缺憾。因为没有理论的距离,更易于接受、学习和实践。——山西晨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福亮

16.从华为老师这里,我们更多是体验自我提升的过程,生成一个具备工作力的全新的自我,并提升自己的气场,影响整个团队。——山西百家老根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宝团

17.对于团队来说,其实最需要的还是每个人的工作力的提升,华为老师细致绵密的剖析,让我们直观而鲜明地看到了一个自我提升的空间和引领团队的方向。——山西必成文化传媒总经理王玉

18.人生的修炼没有边框,华为老师的工作力修炼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当我们感到迷茫和遇到瓶颈时,他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摩登时代名品购物广场总经理吴锡笑

19.拎着包上班是我们的常态,工作力的修炼是我们对自我常态的不断冲击和革新,华为老师的课程用意深广,对我们都是一种很重要的考核。——太原光科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新光

20.华为老师的修炼课有着多层面的质感和意义,他通过对个体的工作力提升,从而变成整个群体的效应,让我的团队的工作力有了质的提升。——山西绿和祥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苇

21.华为老师对个人工作力的眷顾,更强调实用性的训练,在潜移默化中,给我们自身和团队带来一些意外的惊喜。——山西天和旺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润旺

22.没有经过修炼,我们似乎总是处于一种悬浮状态。经过工作力的修炼,我们更加脚踏实地。这是华为老师的修炼课给我们的直观感觉。——晋城恒诺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来福

23.对工作力的思考,其实更是对自身问题的深入思考,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修炼自我。这一点,华为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经验和理论参照。——太原纠偏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叔信

24.华为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思维的平台”和“修炼的平台”,与个人的成长和团队的同步发展休戚相关,关系到工作人员的敬业、尽职,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长治长弘驾校校长郭素青序

如果一个人可以活到80岁,20岁之前和60岁之后,一般是无法工作的,真正用来工作的时间就只有40年。那在这40年的时间里,分配到工作上的时间到底有多少?我们可以算一下:

1.睡眠。平均每天8小时,40年耗费13.3年。

2.三餐。平均每天2.5小时,40年耗费4.2年。

3.交通。平均每天1.5小时,40年耗费2.5年。

4.电话。平均每天1小时,40年耗费1.7年。

5.看电视、上网。平均每天3小时,40年耗费5年。

6.看书报、聊天。平均每天3小时,40年耗费5年。

7.洗刷、洗澡。平均每天1小时,40年耗费1.7年。

8.午休、休假、闹情绪、身体不适。平均每天2小时,40年耗费3.3年。

9.工作。平均每天只剩下2小时,40年时间我们只有3.3年能用于工作上。

是不是觉得工作时间怎么才这么少?事实就是这样。如此少的工作时间,你准备好怎么度过吗?

很多人觉得自己曾经激情洋溢地做的工作突然变得不那么令人开心了。有人说自己入错行了;有人抱怨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有人说:工作如一团乱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种煎熬;有人什么也没说,直接递交了辞呈,换了工作……时间一直在流逝,工作中纷繁的琐事开始占据生活的每个角落,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越来越看不懂工作,他们的困惑和不开心也越来越多。

我不得不说,人们工作中很多烦恼和困惑只是表面现象,而人们很少去思考它们产生的根源: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当人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也就不知道该追求什么,最后也不会得到什么。大部分人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于是,很多人几乎在对公司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入职了,当然在短时间内也规划不出未来发展的道路来。如此一来,工作和未来的职业几乎割裂了,工作只是工作,与职业、与事业无关。结果往往是每隔几年,就要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一生当中工作的时间本来就少,一个人可以这样折腾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没有定位好就开始工作,几乎就像饮海水解渴,结果越喝越渴,越喝越虚弱。以我个人的经验,一份好的工作除了能带给你薪水之外,还应该是你跟上时代的媒介、提升竞争力的工具,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以及避免被行业和社会淘汰风险的保证。

职业与事业是职场人生的两个最大的命题,从职业到事业是一个经历了“学业 - 择业 - 就业 - 职业 - 事业”的曲线过程,每个阶段都要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来引导自己。目标本没有高低之分,它是帮助你不断超越自己,登上更高平台的支柱。

不可否认,现今社会上一夜暴富的新闻又那么容易在我们的内心掀起一阵阵涟漪,涟漪多了就变成了惊涛骇浪。内心的暗潮除了打翻承载着你的理想和目标的船桨之外,并不能让你实现致富之梦。你不甘在平凡的岗位上执着地奋斗,但是也没有孤注一掷的绝决,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敢做,也不知道怎么做,最终什么也做不成!

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在头脑上,每个人的职场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目标会帮助你辨别机会并作出选择,但选择之后,你依然要面对很多问题:工作中受了“委屈”却无处申诉;越来越纷繁的工作内容让你感到应接不暇、力不从心;一个看起来并不比你有能力的人成了你的领导;团队合作的时候,你不知该怎样得到别人的配合……此时,你该怎么办?当遭遇情绪、人际关系、知识和技能的贫乏、团队关系等问题,感觉自己掉进负面情绪的漩涡的时候,怎样让自己快速跳出这些危险的泥潭?

职场只会为你的价值付费,不会有任何一个组织为你的青春买单。所以,想想几年以后,当青春不再的时候,你能留下什么?你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保证自己不贬值?

除了积极应对,保持激情,你别无选择。一个人没有激情、没有热情很难成功。激情和热情是一个人对工作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体现。短暂的激情不能赢得持久的成功,持续的激情,把奋斗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职场成功就成为必然。

职场,要学会给自己找座,而不是追求让自己“解脱”。职场中的一切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都是是强者的脚凳,是职场帮你淘汰竞争对手的地方。身处逆境,谁也不会好受,但是只要你能比对手坚持更久一点,你就是这场角逐中的胜出者。

在我过往的经历中,还没有见过一个一直保持奋斗状态的人,收获了一个悲催的结局,只要能真正坚持到底的人,最终无一例外都赢了自己。而此时此刻的我,依然走在奋斗的路上,向更好的自己迈进。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把我在职场的经验和感悟,分享给正在职场中奋斗的人们。张华为2013年9月10日第1章预见未来的自己

对于自己的未来,人们通常徘徊于两种矛盾的状态中:期待和恐惧。人们期待自己未来能够职场顺利、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然而未来的无法预测和不可控又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极大的不安。

人们常常会想:3年、5年,甚至10年、20年之后,自己会是什么样子?对于刚工作时间不长,还奋斗在基层,怀揣梦想的人们来说,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因为在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所兼具的任务和扮演的角色不同,有太多我们无法确定的事情。

如果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你一定知道该怎么做。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和未来的自己对话,那就是去预见自己的未来。所有美好的未来都需要脚踏实地地服务好现在,而理清当前工作、职业、行业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决定了你奋斗的成效和成功速度。所以,正确看待公司和个人关系,巧解“剥削”关系,平衡工作、职业和事业,区分任务和成果,直面工作中的两难抉择,学会承担,潜力变能力,跳槽这八件事,能帮助你用最质朴的方式,用现在去影响未来。用植物界的生存法则

很多在基层奋斗的人们都对更快的升迁渠道、更多的加薪和合理的升迁制度抱有万分的期待,但现实却是这样:公司作为一个经营实体,赚取利润是公司的首要目标。尤其是现今的大环境,中小企业占据绝大多数,它们中99%的都不具有世界500强企业的规模和资源,也很难用500强企业的方式去衡量和讨论。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目前还工作在基层的人们,该怎样看待自己的未来和公司发展之间的关系?

自然界的植物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单独生长起来的植物通常显得矮小、单薄,而众多植物生长在一起时,则因为大树得到阳光,灌木和藤类植物有了依靠而根深叶茂,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种植物们用共生来促进彼此生长态势的方式就是植物界的共生法则。

个人和公司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关系呢?员工给公司创造利润,公司给员工提供薪水和福利。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公司的支持,公司的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贡献,个人助推企业发展,企业帮助个人成长。现在你拥有的资源比较有限,让自己强大起来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吸收资源。更多的资源在你所在的组织里。所以,你要学会利用共生法则在与公司、组织的共生中积累自己的实力。利用共生法则增强实力的2种方式

1.资源共生。哪些是资源?公司的团队中,不同团队成员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完成任务的能力水平各不相同,这些都是你可以共享的来自于个体的资源;另外,在一个人才荟萃的群体中,人才之间信息的沟通和传递,相互影响又极大地促进整个群体实力的提升,这些是你可以共享的群体资源。可以说,人才的群体是机会、人脉资源的集聚地。而人才又是企业当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良好的人际互动产生的效益良性循环,重磅级的企业信息带来的经济成果,公平透明的竞争提高了你自身的竞争能力,和谐的利益关系又让你在工作中更快、更明确地找到平衡。

2.效率共生。植物在共生中也存在微妙的竞争,它们要争夺阳光和水分,才能在共生中提高生长质量和速率。同样,在与公司共生的过程中,公司的效益好了,运营的效率提高了,也无形中让每个参与运营的人提高自己的个体效率,提高“产量”。

因此,不要浪费公司给我们提供的资源,充分利用公司的资源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更大的价值。当你把自己放在这个企业中的时候,你就拥有了一个固定为自己提供资源的人群,虽然从表面上看你还是服务于公司。拥有一批可以长期提供资源的优秀团队,你不需要挖空心思地去把自己和某个人捆绑在一起,你只需要在这个团队中就已经足矣,他们会自动为你贡献价值。

工作的职场和人生一样,目标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视野有多阔,你的舞台就有多大。让自己对未来形成预测思维,对自己的未来有精确的预见,让自己在立足当下的同时也能够未雨绸缪,在整合资源的同时,知己知彼,有备无患,在机会降临的时候把握机会,顺势而向前;让自己在工作中有一个敏锐的嗅觉,对环境的现状和未来先知先觉。【温馨提示】

在你还不够强大的时候,不要去培养竞争对手,而是争取成为这个圈子中的粘合剂,把各种资源凝结到自己这里来,在为组织贡献价值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价值,实现合和共生。“剥削”的刀柄该握在谁手里?

在与很多企业的交流中,我发现不管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还是基层生产车间里的员工,对他们的老板几乎都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印象——剥削员工血汗的资本家。其实,无论企业的制度多么完善、员工的福利多好,所有生产、创造利润的背后都有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从员工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才是企业真正的利润来源。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把剥削定义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地占有那些没有或者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简单地讲,剥削就是从一无所有的人身上砍掉他多创造出来的部分。它是一把刀,一点点地削掉所有可能产生利润的资源和利润本身。

在力量比自己强大的组织面前,很多人选择做一个虚弱的人,他们把自己看做是需要公司无条件进行扶持的对象。正是这样的观念,让他们工作的斗志很快消失殆尽。毫无疑问,“剥削”从企业产生的那刻起,就成为了个体讨伐生产集体和资本所有者的借口,成为企业和个人战争的导火索。

剥削只是企业、资本家对劳动者的盘剥吗?美国人力资源协会对企业员工的业绩、成果做过一项专门的统计,结果发现:在所有类型的团队中,平均每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能给企业带来正向价值,另外两个人对组织的贡献分别是零和负值。当企业必须为个人的业绩和盈利买单的时候,“剥削”的刀柄到底握在谁的手里?

企业和员工不应该是利益的对立面,和企业共同促成一个和谐共赢的劳资关系才是需要员工和企业共同解决的问题。所以,你不是被公司任意割走利润的鱼肉,有时候刀柄就握在你的手里,让企业看到你在为他们创利润,还是给企业制造麻烦,是你的选择。让工作变成福利的6句话

1.让你的工作具有最大的意义。“人们一旦成功以后就不需要工作,只要做演讲就行了”,这是众多媒体给人们制造的错觉,所以现在就停止对目前职位的抱怨,重新审视下自己的岗位是否已经没有了可以充实的空间。

2.学会给自己成就感。对自己现在职位的认知比身居要职更重要,所以资历和才干并不永远值得骄傲,学会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和激励自己。

3.当改变降临时,勇敢地拥抱它。改变通常会带来摩擦,但是不要因为逃避那些变化产生的麻烦而让自己的潜能窒息。

4.你的目标不是钱。为了赚钱去工作只会钱越多,身体越疲惫;而当为了使命和梦想拼搏的时候,你的动力是最大的。

5.外在的纷扰就是你的成本,砍掉它。糟糕的人际关系、流言、排外的小圈子……这些是职场中阻碍你前进的病毒,如果遇到了,就用行动去表明自己的选择,不要让这些污水污染到你。

6.工作在当下。要达到目标,需要迈出好几个步骤,把工作的成果分成小步子,每次跨出一小步,最终快乐地整合小步骤,完成大计划。

基本薪酬和岗位薪酬是公司对你能力的信任,绩效和提成是你能力的表现,如果工作没有影响到你的身体健康,那么加班不算是剥削,而是你带着薪水增加知识、水平、技能、技巧。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在企业中存在一天,你就被企业剥削着。作为一个被剥削者,愤然逃离还是选择合作,不同的选择也决定了你未来发展的空间。【温馨提示】

有剥削存在的地方才有成长的机会,面对剥削,创造剩余价值是你彰显工作成果的唯一底线。工作、职业与事业的战争

工作、职业和事业的关系是什么?

很多人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然而,从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就能看到差距:有人把工作当成是上班的过程,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是工作地点离家近不近、工作的内容轻不轻松、薪酬待遇好不好;有人也把工作看做是上班的过程,但他们在选择工作之前会把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价值观、爱好等个人的特质和将要从事的工作进行匹配,尽力求得个人特质和工作内容匹配;还有少数的人,他们把工作看做是人生的一部分,他们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

以上是三种对工作持不同观念的人,在不同思维模式的引导下,也逐渐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群体:

第一,打工型的人。他们被动地为老板服务,从不关心工作任务的质量,能省力气绝不多付出一点,等待拿薪酬。他们工作的目的是养家糊口,他们不屑于制作近期的工作计划,也没有长远的打算,更没有工作的反思和总结。

第二,职业型的人。他们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楚,工作时间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工作之外他们也很懂得享受生活。他们不会太在意公司提供的外在条件,只要适合他们做,只要符合他长期的职业发展,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去展开工作。

第三,事业型的人。工作对这些人来说是值得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他们对自己目前工作职责有清晰的定位,他们愿意服从工作中的安排。工作不但保障了他们的生活,在工作中他们也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他们也是给公司创造价值最多的人。

一位企业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那些只想得到薪水而对企业其他情况一无所知的员工,才是最可悲、最可怜的员工。”工作很辛苦,但如果把工作当成职业来做就会有所成;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就会在快乐的同时也收获工作最珍贵的馈赠。工作和事业之间存在战争,但决不是对立的战争,你要做的就是把工作和事业调成一杯美味的咖啡奶茶。当你选择把工作当成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你的生活不再充满奔波与辛劳,而是每天都洋溢着兴奋和骄傲,因为工作总会给你带来新的乐趣和新的期待,每进步一次就是一次值得骄傲的成就。工作成为乐趣的3项经济原则

苹果的引领者乔布斯,微软创办者比尔·盖茨,台湾营销之神王永庆,他们都曾对工作到了痴迷的程度,到底是工作中什么让人们如此乐此不疲,孜孜不倦?归根结底还是这项工作给了人们充分的胜任感、付出的代价可控以及产生的效果巨大。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基本经济原则在起作用:

第一,优势原则。一个人做他最擅长做的事情也最容易做成功。会计师更擅长分析账目数据,而对吟诵华丽的诗句感到困难,同样,诗人对分析企业的预算也不太容易上手。选择自己占优势的领域去工作,减少了羡慕他人的痛苦,也会因为胜任工作而感到舒心和愉快。

第二,机会成本原则。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选择一份工作就意味着要放弃其他的工作,两者之间的取舍决定了工作的机会成本大小。你的机会成本越大,说明这个工作对你的吸引力越大,未来创造的价值也最有可能是潜力最大的那个。

第三,高效率原则。工作时间的长度并不能决定工作所创造的价值,工作的效率和附加值才是衡量一个人工作价值的标准。很多人都不甘平凡,那就努力增加自己的工作成效,你的努力才不会白费,你的努力才会有更多的报酬鼓舞。

在工作、职业、事业的选择顺序上,怎样选择才最有利于自己未来的发展?为什么你的事业还没有做好?就是因为你的职业还没有做好。你要首先通过工作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然后围绕职业选择事业,并为之不懈奋斗。很多人打不赢工作、职业和事业的战争,就是因为他们在不停地“工作”,而忽视了培养自己的核心职业能力,所以,不论他们工作了多长时间,他们依然不够专业。

工作需要经验和努力,职业是在工作中塑造而成的,而事业是对职业经营的结果。今天的努力积累成明天的财富,明天的积累打造未来的成功。把自己的汗水、兴趣、梦想和专业结合起来,形成事业的原动力,通过工作成就一番事业。【温馨提示】

工作的思维将使我们成为工作的奴隶,事业的思维让我们成为工作的主人;不要用现在的成就估算未来,而是努力用未来的目标和梦想改变现在。任务和成果的方程式

公司要召开会议,总经理交代秘书来安排这个会议。下面是处于不同水准的秘书的安排方式,我们把它分成九个层次:

层次一:把总经理下达的意见直接抄送给公司各部门的负责人,或者把领导的交代搬上公司的公告板,然后准备会议用品,按时参加会议;

层次二:通过邮件的方式发放通知之后,再逐一打电话通知与会人员,确认每个人都接收到了会议通知。

层次三:下发会议的通知,并通过电话落实到每个与会人员,在会议开始前30分钟再次提醒每位与会者,对临时不能参会的人员进行统计,上报领导;

层次四:在确保参会人员都熟知的情况下,针对突发状况进行适时调整。比如,会议室的位置临时更改,可以在原定的参会场所贴出醒目的提示,告知参会人员应该去哪里参加会议;

层次五:确保通知落实到人,测试会议中一些设备的运行是否通畅。把会议的主题、性质以文字的形式组合成资料,发给与会者作为参考;

层次六:在层次五的基础上对会议的整个流程做详细的记录,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对会议内容进行录音备份;

层次七:在层次六的基础上,整理好会议记录之后上报领导,并请示是否发给与会人员或相关人员;

层次八:对会议上确定的各项任务和相关的负责人进行记录,然后请当事人确认后,形成书面备忘录,交给领导和当事人,并定期对任务的进展进行跟踪汇报;

层次九:把上述的过程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流程,以后任何一个秘书都可以根据这个流程把会议服务的结果做到九段,形成不依赖于任何人的会议服务体系。

从安排会议的九个不同水平和工作方法,可以看出不同的秘书对工作结果的不同追求。

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有很多员工常常会这样想:完成任务就等于拿到了结果,所以做了就行了。但事实是:任务和成果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概念,成果是可以用价值衡量的,而任务则不能。完成任务是执行中的一个假象,做任务与做结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那么,任务和结果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说明:三人组成一个种树小组去种树,在行动前一天他们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第一个人负责挖坑,第二个人负责种树,第三个人负责埋土。结果第二天种树的那个人因为家人生病而没有来,所以人们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场景——前面的人刚挖好的坑,随即就被身后的人填满。人们诧异地问他们为什么没有种树就填坑,结果他们说“我们在执行自己的任务,只是今天种树的人没来”。

完成任务≠成果,“做了”不等于“做到”。比如你是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快递一封信件的快递费是20元,你的客户会因为刮风下雨而多付给你快递费用吗?显然不会,即使你冒着大雪,顶着寒风,甚至跌了跤,扭了脚。客户只遵循一个很简单的规则:见到信才付钱。因此,我们可以用公式“做了×100%=0分”和“做到×1=100分”来解释“做了”和“做到”之间的差别。所以,要拿到成果,就要学会把任务做出成果来。平衡任务和结果方程式的9大理念

1.企业请我们不是带来问题,而是解决问题。

2.企业的生存靠利润,员工的生存靠成果。

3.领导不喜欢看我们说什么,重要的看我们能做到什么。

4.成果彰显能力,价值是你最好的证明。

5.没有无成果的报酬,无成果的报酬是耻辱。

6.不要奢求企业给我们什么,而是我们为企业带来什么。

7.不为任务而做,只为成果而战。

8.过程说明态度,成果显示能力。

9.应付工作是任务,提供价值是成果。

你和公司之间最本质的关系就是进行成果的交换,公司购买的是你的劳动成果,而不是劳动。所以,苦劳不是价值,功劳才是价值,创造更多的价值是你彰显工作成果唯一的底线。

从这个角度看,上班本身不能用来交换薪酬,上班所产生的价值才可以交换薪酬。所以,在公司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人通常会先比别人走更多的路,然后才有了比别人领先一步的实力。成果员工和其他的员工的不同之处是:他们总是选择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做别人不敢想的事情,承担起别人不敢担当的事情,当然,最后他们也有了更多的成果。【温馨提示】

做了是程序,做到是价值,不要为完成任务而挣扎,为得到成果而战。你总在让自己做两难抉择?

大部分人都感觉自己在非常难努力地工作,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曾经因为难以协调工作中的人、事、物而陷入尴尬的处境,无论选择怎样做,都会产生对自己不利的局面,触动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比如,公司要针对某个产品举行新闻发布会,并邀请业界知名专家参加,你的任务是去机场把这位专家接到会场。可你到了机场接到专家以后发现专家突发身体不适,需要马上送医院,于是情急之下你把专家送进了医院。你的临时决定让上司勃然大怒,严厉地指责你的工作方法严重错误,你根本没有权利自作主张!完成任务没有错,救人也没有错……很多类似的问题让人们陷入困惑:工作中,什么才是判定是非对错的标准?

其实,对与错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只是我们的看法。工作中的很多问题也很难用严格意义上的对错来区分,工作就像游戏一样,需要人们做的只是遵守游戏规则。而企业中的游戏规则就是创造价值,这个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创造使企业持续健康运营和支付员工薪水的利润;二、为实现企业的愿景而服务;三、为社会创造价值,丰富社会财富和人们的生活。

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工作更出色,首先要遵守企业的价值规律。举个简单的例子,虽然你的技术能够填补同类产品技术的空白,也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在老板这里你的方案就是不能被通过,甚至被批评,为什么?因为你的想法不符合公司目前价值准则:公司现在需要的是现金流,而不是所谓的“深谋远虑”。

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任务那么简单,我们还要平衡和工作任务息息相关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选对了用力的方向就选对了一半的成功,在工作开展工作之前,你需要先找到正确的工作方向。让自己在工作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在很多员工看来,管理给他们带来的是束缚和折磨,很多员工也因此和管理阶层的关系剑拔弩张。一个协调不好工作中各种关系的人也无法做好自己的工作,因此定位好自己在工作中的位置和处境,你才有机会把工作做得卓尔不群且富有深度。提供两点建议:

第一,弄清工作任务的重点。很多人习惯把会议中领导的发言、传达的思想以及会议的要求写进工作日记,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什么样的计划才能满足会议精神,但对自己岗位的工作却不进行仔细分析和安排。大量的时间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热情去工作,结果工作的成果很难符合公司标准。明确在自己岗位中哪些工作是最重要的、目前需要做的,是能够给团队带来最大价值的任务,你的工作会更明确,也更容易取得成果。

第二,工作中不谈对错,只面对事实,解决问题。当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人的做法是先评价问题当事人的对错,继而质疑这个人某方面的能力和公司的管理制度,这样的评价和追究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形成工作中直面事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会减少你对问题本身的纠结,顺利地把工作进行下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对错是一种道德评价,而价值是对结果的判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对错观,而评价工作的“是非”标准是:你做的事情对团队、组织是否有利,对企业是否有价值。所以再次面对两难困境的时候,相信你不会再徘徊不前,不知如何处理。不去做对错的分析,而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贡献具有价值的成果。【温馨提示】

把工作中的合理要求当成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当成是磨练。严格的企业会将员工变成职业人,松散的企业会将员工变成植物人。选择承担会改变什么

当工作出现问题,需要有人来对此负责的时候,你通常怎样做?

很多人面对这些并不令人愉快的事件后果时,第一反应就是竭力摆脱自己和这个问题的所有干系,给“与我无关”找到堂而皇之的理由:因为同事A没有提醒我,因为缺少上司的支持,因为公司现在不能提供相应的条件,所以我的工作根本无法展开……理由总是比问题多。当出现棘手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宁愿做一个观望者,而不愿意成为掌控时局的人。

每处理一件事情,人们都会不自觉地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先为自己找理由,这是人性中避重就轻的弱点。寻找借口的唯一好处是把自己的过失掩饰掉,但同时也转嫁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成长的机会。

一个教授给他将要毕业的学生的忠告:如果以后工作了,你在公司里可以说这样一句话:把公司没人做的任务分给我来做吧。这个学生进了公司之后,真的对他的老板说了这句话:“以后有事就交给我吧!”也正是这句话,让这位没有什么经验的大学生在半年内通过努力晋升到了副总的职位,把他最初计划的成功路线缩短了一半。

要在工作中不断成长,你需要更多锻炼的机会,而通常机会不会毫无征兆地降临,而要靠自己争取。你每次承担任务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挑战,也是丰富自己资历的途径。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实力永远意味着责任和危险”,所以,工作能力提升的前一步是你要具有承担任务和为事情负责任的勇气。不去承担,你暂时不会损失什么,但是选择承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你的情况将完全不同。因为每个老板都很清楚自己需要的一定是不能缺少担当的员工,不管你的工作有多么不起眼。不动声色成为职场“出头鸟”

1.想办法让你的工作“按部就班”。工作中大部分的任务都是在和其他人的沟通协作中完成的,所以,圆满完成任务之前你需要启动对方,让他们进入工作状态。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就把截止日期标注出来,提早向工作伙伴提供信息,把任务均匀地分摊在日程之内,给工作伙伴一个被服务的感觉,他们很快就会进入状态,你的工作也很快按部就班地完成。

2.保持“现在进行时”的状态。不要给自己拖延工作的理由,以“现在”这两个字来思考问题。哪怕是打电话,约客户或者写个便条,现在就开始工作,让你保持行动力。

3.把闹表拨快10分钟。珍惜5分钟的睡觉时间,后果是不吃早操、没有时间打理头发,慌慌张张地挤进地铁,最后还是迟到两分钟。这样别人怎么敢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你?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把闹表调快10分钟,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去上班。当别人还没有启动的时候,你已经做好了发力的准备,不知不觉中你就成为了工作面前最主动的那个人。

4.礼遇新人做好自己的名片。很多公司会送新同事小礼物表示欢迎,但常常是流于形式。如果你能递给新来的同事一张自己精心制作的名片,附加一段简短的祝福,让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容易就找到你,当你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当然会不遗余力地帮忙。一张名片轻松地为自己编织一张人际网。

5.利用一杯咖啡的时间。当接到一个任务时,召集大家开个小会,把自己对任务的理解面对面、最大限度地传递给合作者。然后和那些项目的合作人在共享咖啡的时间里进行沟通和交流,随时调整彼此的支持力度和工作的侧重点。

不要做一个需要推一推才转一转的磨盘,美国人性大师卡耐基说:“世界上有两种人永远都一事无成,一种是绝不主动找事做的人,另一种是别人催促他去做也不去做的人,而那些主动去做,而且从不半途而废的人必将成功。”

虽然主动承担看起来是在无偿地为别人提供服务,其实最终受益者是行动的发出者——我们自己。加薪、升职、经验和阅历,不同的选择才会有不同的结局,不要总是等待别人为你负责,而选择为自己负责,给别人和团队贡献价值。拥有了一个岗位不等于你完全享有了这个岗位,只有对你工作岗位负责时,你才100%享有你的选择。【温馨提示】

好员工的做法:不能承担也要懂得分担,分担都不能做就是负担。潜力是没有放大的能力

拿高薪水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但是能拿高薪水的员工只有少数,所以,能力成为一个员工能否成功晋级更高职位的招牌。企业当然希望他们用固定的薪水雇来的是一批没有探知储量的矿藏,只要进行挖掘,就会得到更多的宝藏。保证自己在公司中有一席之地的方法就是要不断升值,把自己变成公司的资产。

危机感和压力成为人们挖掘生命的潜力的动力,现在竞争中拼的不仅是当前的实力,还包括了你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当前的能力不决定你未来的实力。一个人的能力包含了两个层次:一、现有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二、还没有展现出来的,在未来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开发的潜能。根据当前个人能力的可见度情况,能力的外在表现有四个区域,如图1-1:图1-1 能力表现区域

公开区的能力是一个人当前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和创造的价值,这些是他本人和大家有目共睹的;隐藏区是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具有某项技能,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展现出来,暂时处于“隐藏”的状态;能力的盲区是本人不知道自己具有某方面的能力,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被别人发现的能力;而求知区则是自己和别人都没有发现的,有待继续探索的一个全新能力领域,这个领域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积累经验来发掘。

发现并发挥自己能力,启动能力的更广区域需要我们自身具有强烈吸取、接纳新事物的愿望;同时还要具整合外部资源为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助力;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无论哪种能力都需要经过一定环境影响、外力的诱导和训练才能变得更纯熟,成为一个高潜力的员工。高潜力员工的3个特征

1.能干。能够把现有岗位上的事情做好,做得漂亮,而且工作任务完成的结果要超出上司的期待。如果有机会,他们还会帮助其他人做得更好;

2.全身心投入。他们积极参与团队、公司的事务,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工作成果,也更关心团队、公司的成功,他们乐于为集体的利益投入个人的时间和精力。

3.有强烈的进取心。当团队出现了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的时候,需要有人全权负责的时候,很多人会因为不确定感带来的恐惧而退缩,而另外一些人则很坦然地挑战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把这个工作交给我做!恰恰是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人,在工作中学习得最快,进步得最快。

高潜力的员工在不断挑战自己并战胜自己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升级。怎样成为一个挑战潜力的胜利者?你需要不断尝试,不害怕出现错误,付出努力并能够承受压力,还要有最终的目标,同时你还需要是一个善于谋划的策划人。【温馨提示】

态度是做事的原则,能力是做事的本领,潜力是没有放大的能力,能力是不断提炼的真金。离开公司你将得到什么

很多人都特别关注工作的薪水,不少人也很热衷于比较薪水的多少,一旦少了几百块就感到工作没有动力,前途无望。一个职场人平均的工作年限是35年,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但与正式比赛不同的是,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整个赛程中间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很多人坚持不到终点,一部分人走到终点,只有少部分人能坚持跑到终点。现在你每个月能拿5000块,5年以后,你还拿这个薪酬吗?

薪酬是价值的兑换,要回答上面的问题,你需要思考的是:工作到底能给我们什么?

我们需要先了解人们的需要层次。结合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工作能够满足人们的某些内在需求,见表1-1:表1-1 工作与人们内在需求之间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还处于把薪水看做是工作的首要目标和价值的水平,说明他还处于满足生存的阶段,而要把工作的价值最大化,就要转变对工作的要求和看待工作的态度:把工作视为实现自己梦想和追求的途径。有人说,实现自我是富人的事情,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的成功和他们拥有的财富是成正比的,所以,想让工作做到最成功,首先要通过经营工作,把自己变成一个富人。

这就涉及到了财富和金钱的关系,也涉及到了职场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跳槽。只要是涉及到跳槽的情况,或多或少地和人们的薪水有关。人们常常会关注招聘网站,或者挖空心思地美化自己以便让猎头公司早些找上门来,一旦对方开出的薪水、待遇比现在的要高些,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跳槽。

在跳槽的问题上,人们被可视化的利益蒙蔽了眼睛变得不理性:你知道换个环境自己会面临哪些问题吗?你能保证在下一家公司就不会出现你当前的困惑吗?……好的工作经验是在工作中真正积累到了知识、技能、人脉、能力等资源,而不是对时间的积累。如果你经常更换行业,在新的岗位上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比如你25岁工作,到35岁更换了两次行业,那么对某个行业你大概只有5年的积累,而一个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已经有了10年的积累,谁会更占优势不言而喻。在你产生跳槽的念头之前,先理清自己的跳槽想法的头绪,离开公司前先修炼好自己,你才有资格跳槽。工作的4项必修课

1.清晰评估自己的含金量。学会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优势能力,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把自己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倾向考虑进来,为自己在未来的发展确定一个明确的方向。

2.做目标行业的卧底。很多人抱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想法盲目地跳槽,然而每个行业都有优势和劣势,只有你深入了解这个行业,才能更客观地评价这个行业的现状、前景和发展趋势,你才能结合自身的现状调整好自己,给自己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3.找到自己岗位的切入点,为自己打造一个平台。通常在技能、客户群和工作模式三个方面的积累和精进后,平台才施展得更广。

4.凝聚外力,为长远的职业计划服务。职业是一项为时长久的投资,只有你不断结合行业的特点,结合工作环境所能提供给的资源,使用适当的方法把这些外在的资源变成具有价值的成果,才能增强自己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工作3~5年之后,人们处理工作的技能越来越熟练,工作内容会进入不断重复的阶段,这让很多人感到厌倦。人们觉得工作没有了挑战和上升的空间,进入了一个自己无能为力的瓶颈期,于是在百无聊赖中滋生了退出比赛的想法。其实,这个时候比赛才刚刚开始,无论是管理技能、客户关系、人脉、在业内的名气,你都是远远不够的,你还不够了解这个行业,你的积累刚刚开始。

很多事情你可以选择,而且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选择离开公司也许你能暂时得到更多薪水,但很可能失去的是自己的未来。【温馨提示】

跳槽证明我们不够定力,跳高才彰显我们的实力。第2章识破情绪的特洛伊

看似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可是有些时候你还是那么地“身不由己”:上班马上迟到偏偏赶上最长的红灯,约见重要的客户见面没过5分钟却因为“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而使洽谈中断……事情虽然不大,却令你十分恼火,于是你忍不住又一次爆发了。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强大的能量源泉,就像一口沸腾的大锅,不断地向周遭散布能量,这个能量之源带给生活温润而耀眼的光芒,但有时也会为生活带来驱不散的阴霾,而对这个能量源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的情绪。让情绪成为成功路上助力的战士,还是破坏计划的刽子手,需要你学会识破情绪的特洛伊。识破情绪,就懂得了如何选择情绪,转换心情的能力就越强。当你对自己的情绪表达有了一定的控制权的时候,就越不会被环境和过去的经验所左右。认识情绪的秘密

负面情绪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个暴怒的狮子,只有任其张牙舞爪地折腾一番,然后慢慢等它冷静下来的份儿。结果心理是暂时平衡了,但实际损失惨重:错失加薪、升迁、人际矛盾升级,失去了在别人心中的好印象……怎样让这个具有破坏力的狮子安静下来呢?对付坏情绪的办法是找到坏情绪产生的秘密,弄清楚是什么左右了你的情绪?○ 多余的焦虑

人们不喜欢画蛇添足,但是人们却又实实在在地做着多余的事情。古语中有“杞人忧天”,在当下这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一个大一新生的母亲,刚把孩子送进大学的校园,就开始担心孩子毕业之后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一个刚刚荣升为业务经理的年轻男士,每天担心自己无法领导好几个下属;项目管理人员对公司总部临时指派的任务充满期待的同时也潜在地存在着巨大的担忧:万一搞砸了怎么办?

不可否认,这是个过度焦虑的时代,人们承载着太多“多余的焦虑”。人们在内心夸大了竞争的残忍性、职场沟通和人际关系等问题严重性的同时,也让自己陷入了一种繁忙而又焦虑的状态。这样的状态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很容易让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换乱、心情烦躁,进而导致工作生活一团糟。分布最广泛的3种多余的焦虑

根据人们的焦虑指向性,焦虑可分为三种类型:

1.远视型焦虑。指由于一些毫无边际的,对目前的任务和工作没有很大影响的事情而引起的焦虑。比如,一位职员计划在一年半以后从这个公司的销售部门调到研发部门,现在他却在担心到时候能不能顺利完成职位的调动;

2.近视型焦虑。指的是某些看似合理但经不起仔细推敲的焦虑,近期能“看到”,却经不起放在放大镜下进行观察。比如,一个大学毕业后刚上班不久的电脑编程员经常向他的朋友说自己的工作压力很大:工作任务几乎让人喘不过起来,最近身体又有些不适,这样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工作拖垮身体。其实,他只需要调整自己的作息习惯和完成任务的顺序,这样的情况在短期内就可以转变。

3.折射型焦虑。这种焦虑是对对原有焦虑的一种叠加,是对焦虑本身的焦虑。这种焦虑也是最多余的,负面力量最大的。就像一个久病的病人,在尝试了若干个疗法之后仍然没有效果,只能加重着急的心境。

这些非理性的情绪性的支出,主要是因为我们找错了看待问题的焦点,这个定位不准确的焦点影响了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变得焦躁不安。这种焦虑让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时凭空增加了额外的心理能量支出,而这样的支出没有任何良性的回报。所以,内心承载这样的焦虑越多,我们的心就会越累。

想要节省自己的心理能量,就要砍掉这些多余的焦虑。首先要告诉自己,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焦虑的状态是可以调整的。消除以上三种焦虑的最佳顺序是:先拿掉“远视型焦虑”,因为这类焦虑和现在的任务是交叉最少的,也是最容易砍掉的;其次是削减“近视型焦虑”,这类焦虑和当前的生活有一定的交叉,只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就可以逐一削减,直至移除;最后消灭“折射型焦虑”,这类焦虑通常与现实的工作和生活有很深的渗透,如果解决不当会带来新的矛盾和麻烦,因此对这类焦虑,要保持耐心,积极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焦虑早日缓解。【温馨提示】

焦虑是情境和环境的衍生物,因此只要有压力情境存在,就会有焦虑产生,所以工作中对“多余的焦虑”的审计并不是一劳永逸,而是要定期进行清理。○ 情绪档案

一位女医生在买围巾时遇到了一脸不耐烦的售货员,购买的热情变成了怒气,于是这股怒气就转移到了她的患者身上;患者本来是想咨询医生关于用药的一些建议,没想到被医生黑着脸两三句就打发;这名患者正好是一位银行职员,身体的不爽和心绪烦躁让他发现自己很难在客户面前挤出一个明亮的笑脸……一个人的负面情绪很容易影响他人的情绪反应,从一个人的行为变成一群人的行动。

积极正面的情绪如快乐、欣慰、感激等带给我们正能量,而负面的情绪则有着巨大的破坏力。这些负面情绪是人们产生痛苦和压力的最直接原因。了解情绪的全貌才能从整体上调控好我们的情绪。

工作中会出现哪些情绪?

情绪一:快乐。当工作中得到对自己有利的事物和消息时,比如加薪、升职、获得新的发展机会等,都会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让人们更加自信,也对工作产生更大的热情。

情绪二:失落。丧失机会、薪水、名誉等,当人们识别到自己受到损失时,无需进行逻辑推理,失落的情绪就会油然而生。失落的情绪也不全然会让人陷入衰颓,也有一定的必要性,很多人化失落为力量,寻找新的机会,最后取得胜利。

情绪三:愤怒。愤怒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一种负面情绪,也是最耗费能量和体力的一种情绪。在一定限度内,愤怒是必要的,但是如若频繁发生,则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我们自己。所以,愤怒要有适当的界限,超出了界限,愤怒就成为一种多余的力量耗散。

情绪四:挫折后的自我束缚。人们展开的有目的的行动中出现了障碍和干扰,导致无法达到自己期待的目标,获得相应的“战果”,就会出现被限制之后的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比如,你负责策划的一套销售方案得到了公司同事的一致赞成,但是在市场上进行实际操作时却情况不断,成效甚微。

情绪五:空虚感。这种情绪在工作中最为常见,或许因为个人对工作和职业的发展不明晰,或许是工作任务单调,或许是组织的活动比较少,人们感到没有寄托和精神支柱,思想的空间一片空白。

烦恼是造成我们辛苦和疲惫的重要源泉,然而,人能够不烦恼吗?当然不可能。对于烦恼,我们几乎没有完全躲开的机会,但是我们有减少烦恼的机会和能力,那就是建立一个情绪档案,认识和管理我们的情绪,这是一个职场高情商的人的必要修炼。情绪档案的4大功能

1.清楚认识自己的情绪。不同的工作情境中,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哪些事情让你感到愤怒,哪些事情让你感到兴奋,又有哪些情绪让你感到感动?

2.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愤怒的时候让自己冷静下来,消沉的时候提醒自己要调整心境,吸收心灵的阳光。

3.激发自己的正面情绪。把正面的工作动力持续下去,对工作充满希望和激情。

4.认识和安抚他人的情绪,这包括同理心、关心、体贴。工作中你和上司、同事、合作伙伴之间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共同创益的团队,学会用自己的阳光心态调动团队的士气。

建立一个情绪档案,让好的情绪不断生长;清理坏情绪,让更多的积极情绪扩充到内心中来。把自己经常会出现的情绪分类,进行专门的记录,比如:快乐专页、悲伤专页、愤怒专页等。当你遇到某种情绪的时候,把你的行动和反应写进这些专页,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你再看自己的情绪就会像洞若观火一样,轻松调整自己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温馨提示】

个体越善于了解他人的情绪,也就越善于控制本人发出的信号;在了解他人情绪的基础上,接受他人与自己不一样的认知。○ 理性情绪ABC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会议上,平日里严肃认真的老总多瞟了你一眼,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用心倾听会议的内容,因为他那“意味深长”的一个眼神已经传达了至关重要的信息——最近你的任务完成得不够好,也不够积极。在这样的反思后,你开始心神不宁:给老总这样的印象,事情不妙……其实你的种种推测和臆想并没有事实的证据,只是你自己在头脑中不断给这样的“事实”找到成立的理由。工作中真的有那么多让人头疼的事情吗?那些麻烦事件的结果真有那么糟糕吗?很多时候事实并非如此,结果是你自己“捏造”的。

真正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认知和态度。这个事实,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艾利斯就已经发现,并由此发明出著名的“认知疗法”来帮助人们澄清事实,缓解内心的焦虑和压力。

艾利斯的理论被称为“情绪ABC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一种情绪的困扰或破坏性的行动,不是由时间本身所引发的,而是由于人们对时间不合理的认知和评价所导致的。在情绪和行动的发生过程中,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诱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由事件形成的信念B(belief),在信念的支配下对诱发事件所产生的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Consequence)。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2-1:图2-1 情绪产生流程图

这个图可以结合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一个业务员竞争销售经理岗位没有如愿(A),他可能对这个事有两种解释,也就是对这件事情的信念:认为自己现在经验和阅历还不到位,这是一次尝试和成长,也是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提醒(B1);认为自己这么努力,还是没有竞聘成功,是领导不欣赏,同事不支持所导致的(B2)。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继续在岗位上努力,争取贡献出更多的成果,期待下次机会(C1);对领导和同事充满怨恨,愤而辞职(C2)。

情绪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所以,如果你不受领导同事欢迎,在工作中没有合适的伙伴,是不是该反思一下,有可能自己就是这种尴尬结局的导演?又是哪些非理性的思维方式让自己陷入了不理性的怪圈?工作中常见的3种非理性思维

1.绝对化要求。人们以自己的需要和意愿为中心,片面地认为工作中一些事情的结果是一定的,比如:我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必须成功、别人必须支持我的工作、文职工作应该非常轻松等。当人们把“应该”“必须”等字眼和客观的工作任务联系在一起时,一旦出现的结果和他们的期待相悖,情绪的困扰就产生了。

2.过分概括。这种思维模式通常表现在人们对自身工作能力的评价上,当面临某方面并不成功的成果时,人们往往会以偏概全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什么也做不了”,这样的结果是造就了一批自卑而抑郁不得志的职场人。如果这样的思维投射到工作伙伴的身上,就会出现一味指责别人,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3.糟糕至极。在这种思想控制下的人们认为,一旦工作中出现了问题,是非常可怕的,将会导致一场灾难。这样的想法会使人们处于焦虑和恐惧之中,完成工作过于谨小慎微,挑战出现的时候会出现逃避和退缩。

当然,工作、生活都要继续下去,所以,我们需要接受现实,改变我们不理性的思维习惯,当现状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学会在当前的环境中理智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为此,我们需要常给自己的情绪做SPA。

化解,并最终消灭带来烦乱的坏情绪,你需要做到四步:

第一步,找到不合理信念的核心。仔细分析为什么你的情绪和行动会这样,你的信念和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步,弄清楚谁应该对你的情绪困扰负责。困扰的产生与困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