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成本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07:53:42

点击下载

作者:程翔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互联网时代的成本观

互联网时代的成本观试读:

导读

市面上谈成本的书很多,但这本书思想和文风是比较独特的。它通篇都体现着互联网精神和大数据特征,这是不需要人为附加的天然属性,因为多维组合成本本身就是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潮流的产物。

本书分八章:

第一章,分别从问题、目标、技术、数据等方面,介绍了多维组合成本的产生背景。本章重点介绍了“去中心”,即多维组合成本不以产品、作业、客户、员工等任何维度为中心,它是各种管理观念的最大公约数,是各种成本应用的共同出发点。

第二章,分别从成本项目、成本对象、内涵、场景等方面,介绍了多维组合成本的基本概念。本章论述了多维组合成本的“内外贯通”,即内在支撑力与外在牵引力的结合,并介绍了其业务意义,包括“一人万饼”,即一家客户一种产品的成本,由众多部门和作业提供;“一饼万人”,即一个部门一项作业的成本,由众多客户和产品分担。论述了多维组合成本的“上下协同”,即与客户不直接联系的各部门,与最终产品不直接联系的各作业,在不同岗位不同环节,都在为向客户提供产品而做出自己的贡献,体现自己的价值,并介绍了价值形成、价值传递和叠加、价值实现过程。

第三章,分别从客户、产品、作业、部门等主题,介绍了多维组合成本的需求分析。本章论述了多维如不同客户、不同产品、不同作业、不同部门及其关联的不同口径、不同属性等的组合成本各不相同,揭示了千人千面的成本计算和分析需求。

第四章,分别从多口径归集、多路径分摊、多维度展现等环节,介绍了多维组合成本的解决方案。本章阐述了“百口归一”,即任何类型的资源消耗,任何口径的费用归集,全部分摊到成本对象,形成成本对象的成本计算表;阐述了“万表同源”,即所有维度的成本查询,所有指标的去向追溯,全部来源于成本对象的成本计算表;阐述了“字段关联”和“维度组合”,以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成本分析查询。

第五章,分别从应用软件、集成接口、数据准备、上线运行等环节,介绍了多维组合成本的落地实现。本章重点阐述了多维组合成本项目与其他信息化项目的区别和联系。

第六章,分别从标准成本、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介绍了多维组合成本的数据分析。本章重点论述了多维组合成本、多维标准成本、多维组合收入的关系,论述了多维组合收入的内部市场化意义,及其在企业实务中应用带来的幸福感和危机感。

第七章,分别从统计分析、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利润预测等应用,介绍了多维组合成本的数据挖掘。本章通过方差、相关、回归、概率、模拟等统计算法,对数据资产的价值挖掘进行了示例。

第八章,分别从政策制定、现场优化、系统改善、管理创新等角度,介绍了多维组合成本的应用价第八章,分别从政策制定、值。本章论述了多维组合成本对客户政策、产品政策、作业政策、部门考核的支持作用,对优化管理现场和生产现场的促进作用,对完善报告系统、业务系统、预算系统、对标系统的指导作用,对结构管理、协同管理、精益管理、个性管理、多维管理的推动作用。

本书为企业的成本观提供了新视角,为互联网公司进入企业级市场提供了新思路,为管理软件公司转型互联网提供了新途径。

推荐序1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李美平

在我国传统的思维习俗中,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企业管理,“大概”“差不多”“大致”等词经常出现且频率甚高。而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的企业必须建立数据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正确的数据观,清清楚楚地知道企业每一笔资金的投入与产出,才能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如何树立正确的精益成本观,这本书会给您指明方向。

这是一本思想新颖的书。全书结合互联网观念,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多维组合成本的产生背景、应用价值及实现方式。

这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全书将管理与信息化结合得比较好,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得比较好。

这是一本语言通俗的书。全书将理论与案例结合得比较好,将概念与问题结合得比较好,文字生动活泼,阐述简洁明了。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知名上市公司,长期致力于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的研发,并在互联网产品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三十多年来,一直是先进思想的热情传播者、财务革新的积极推动者、前沿技术的大力实践者。公司在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税务管理、产权管理、集团账务、集团报表等领域,提炼了成熟先进的解决方案,在众多行业得到了成功应用。

作者程翔是远光公司成本管理方面的众多专家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结合大数据平台技术,在国内主持或参与了众多咨询、软件落地类项目。本书是他厚积薄发的体现,也期望多维组合成本方案给读者带来各方面价值。

欢迎有更多的朋友联系我们,我们将组织各方面专家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专业的针对性的服务,提升成本精益化水平,达到管理精益化目标。2016年7月15日

推荐序2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事业部 总经理 解来甲

本书第一次比较明确地将大数据观念引入到成本管理领域,比较系统、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多维组合成本。通过去中心、内外贯通、上下协同、千人千面、万人万饼、连接一切等,全面揭示了多维组合成本的大数据特征。

本书结合企业实践,鲜明地提出了问题并圆满地予以了解答。例如,为什么需要及如何实现多维组合成本;如何对多维组合成本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为什么需要及如何制定多维标准成本;为什么需要及如何制定多维组合收入;如何应用多维组合成本指导政策制定;如何应用多维组合成本促进现场优化;为什么需要及如何实现多维预算、多维对标;如何应用多维组合成本调结构、去产能;如何应用多维组合成本加强个性管理、多维管理;如何应用多维组合成本实现协同管理、精益管理等。

多维组合成本提供了大数据在企业级市场的又一落脚点。从这一落脚点出发,可直击成本及围绕成本的企业管理痛点,它将成为大数据的企业级应用的又一热点。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事业部,集合了企业管理、业务建模、数据挖掘、数据安全、数据应用、数据可视化、界面设计等各方面专家,拥有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平台,在高性能计算、高维可视化分析、搜索引擎等技术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通过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合作,将宏观经济预测模型成功应用于电力经济与结构分析;通过典型业务模型,构建了电网企业的数据分析应用场景,可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决策支持;“远光数聚”解决方案的核心应用产品——信息实时反映,通过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的联合审定并荣获创新奖。

程翔能写出这本书,离不开他的广泛实践和系统思考,他是我们团队中能沉下心来从事原创研究的众多专家之一,感谢他做出的无私奉献。我们期待着能为更多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行业案例传播宝贵经验,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分享。2016年7月20日

自序

世界是多维的,有着不同的风俗和文化。个体是多样的,有着不同的特性和偏好。

成本是多维的,例如,客户、产品、作业、部门、员工等。每个维度的成员是多样的,例如,有不同信用的客户,不同功能的产品,不同工艺的作业,不同职能的部门,不同素质的员工。

传统成本计算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同维度的成本一般是不同的,即盲人摸象。例如,从客户、产品、作业、部门分别统计的成本,数据相互冲突,结论相互矛盾。二是同一维度不同成员的成本一般是相同的,即千人一面。例如,金融公司不同客户或教育机构不同学员的成本,都是相关费用的平摊。

多维成本计算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同维度的成本是相同的,即殊途同归。例如,从客户、产品、作业、部门分别统计的成本,数据是一致的,正如象是唯一的,盲人摸象的问题在“盲”不在“象”;二是同一维度不同成员的成本一般是不同的,即千人千面。资源之多寡,环境之优劣,距离之远近,种种特征的不同,决定了每位成员的成本及其料、工、费的具体构成则不会相同。

该相等的各维度成本究竟是否相等,这是传统成本与多维成本计算的差别之一。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但庐山就是一个庐山。对待不同维度,应有一颗平等心,反映对事物同一性的认知。

不该相等的各成员成本究竟是否不相等,这是传统成本与多维成本计算的差别之二。正如“一人一世界,一鸟一天空”,对待不同个体,应有一颗平常心,反映对事物差异性的包容。

多维组合成本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思想。各维度成本的相等体现了求同,同一维度不同成员成本的不相等体现了存异。

一切维度都是不可或缺的。缺失维度的成本,就是该维度全体成员被平均的成本。它导致成员差异的被忽视,特性的被抹灭,活力的被窒息,命运的被代表。

一切成员都是不可漠视的。任何成员的例外都是客观的存在,是需要我们去认识、去适应、去引领的新常态。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用全体的整齐划一压制个体的丰富多彩,不仅因果倒置,而且简单粗暴。我们尊重海燕的精神,同时也尊重海鸥、海鸭和企鹅的习性。

应用多维组合成本,就是要还原真实的多维成本世界,以及这个世界每位成员的真实成本。本书以新颖的思想、严密的逻辑、清晰的结构和精练的文字,全面而通俗地介绍了多维组合成本,并通过示例介绍了其在不同类型企业的应用。以医药生产企业为例介绍了在生产型企业的应用,以医药流通企业为例介绍了在流通型企业的应用,以快递服务公司为例介绍了在服务型企业的应用。示例力求简洁,使读者能轻松地看清脉络,掌握算法。示例是为了尽可能对抽象概念进行具体阐述,重要的是讲求场景而不是考究数字。它是指向月亮的手,重要的是手指所向不是手指所在。

本书不同于成本会计类教材。后者是基于财务制度或会计准则编写的,成本计算是为了对外报告;本书是基于大数据视角编写的,成本计算是为了内部管理。

本书不同于管理会计类教材。后者主要介绍基于传统成本计算的结果如何再加工;本书是针对成本计算本身,换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实现方式。

本书不同于行业类成本书籍。后者是基于行业法规及行业经验编写的,培养的是职场熟练工;本书不限具体行业,针对的是职场引领者。

本书不同于岗位类成本书籍。后者是基于岗位规范及岗位经验编写的,培养的是岗位能手,掌握的是养家工具;本书是不限具体岗位的,针对的是管理专家,肩负的是精益化责任,追求的是转型使命。

本书适用于各类型企事业单位。实现管理精益化目标,多维组合成本无疑是最给力的工具。

本书适用于管理软件公司。引导企业信息化需求,多维组合成本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

本书适用于企业互联网公司。挖掘企业级大数据,多维组合成本无疑是最丰富的宝藏。

另外,本书还适用于培训机构和咨询公司。

作者希望通过本书,一方面能与读者展开有深度的专业交流,一方面能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在此,恳请读者对本书的疏漏、错误之处,给予指正。程翔2016年7月25日第一章多维组合成本的产生背景1 问题导向的多维组合成本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传统成本信息对经营政策的制定产生了种种误导。这些误导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例如,某类客户的某种产品政策,某一部门的某项作业政策等,我们将分别介绍。一、传统成本信息对客户政策的误导(一)对话场景

某医药生产企业,客户包括甲和乙。对这两家客户,销售的药品品种相同,数量相近,客户甲售价较高。在进行客户价值分析时,客户甲名列前茅,而客户乙排名倒数。通过客户总监和财务总监关于此问题的争议,可以看到双方对成本的不同认识,揭示出由于费用的乱分配,传统成本信息对客户政策造成的误导。(二)对话内容

客户总监:客户甲给我们经常下达交期短的加急订单。为了按时交付,我们需要开临时协调会,改变生产计划,调整正常节奏,租用专门设备,安排突击加班,发生额外费用。这样明显给我们带来亏损的客户,怎么可能创造价值,居然还排进了前十?

客户乙下达的订单比较稳定,相应的计划明确,生产有序,交付准时,费用也能得到有效控制。这样明显给我们带来盈利的客户,价值贡献怎么可能排名倒数前十?

财务总监:我们的生产模式是以销定产,生产批号可通过生产任务单关联销售订单,并可进一步关联客户。但我们的成本核算是面向产品的,而不是面向客户的。加急订单造成的额外生产费用,我们向产品分摊,不向客户分摊。

因此,不同客户的销售成本,都是来源于相同的产品生产成本。这两家客户,销售的药品品种和各品种数量相差无几,因此销售成本是差不多的。但客户甲的药品售价高,因此销售收入较高,提供利润较多。

客户总监:冤有头,债有主。加急订单造成的额外生产费用,应该由相应的客户承担,财务只向产品分摊,等于是让所有的客户共同承担。客户甲少承担了本该它承担的费用,客户乙多承担了本不该它承担的费用。财务这样的成本计算,导致贡献大的客户被认为贡献小,贡献小的客户被认为贡献大,对我们只会产生误导。二、传统成本信息对产品政策的误导(一)对话场景

某医药流通企业,产品包括冷香丸和白加黑。这两种产品,采购成本相近,销量相同,白加黑的售价较高。在进行产品价值分析时,白加黑名列前茅,而冷香丸排名倒数。通过产品总监和财务总监关于此问题的争议可以看到,双方对成本的不同认识,揭示出由于费用的不分配,传统成本信息对产品政策造成的误导。(二)对话内容

产品总监:白加黑是西药,运输主要靠空运。它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冷链存储和冷链运输,且采购批量小、批次多、流向广泛,导致物流费用比较高。为推广该产品耗费业务员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业务费用较高。客户形形色色,信用等级参差不齐,恶意纠纷时有发生,客服费用较高。这种利润率明显较低的产品,怎么可能价值较大?

相反,冷香丸是中药,运输主要靠陆运。它对环境的要求较低,只需普通存储和运输,且采购批量大、批次少、流向集中,大部分是客户自提,相应地物流费用比较低。它在中药市场可集采集发,和主要客户已实现药品库存信息共享,业务费用较低。客户主要都是大客户,信用等级高,恶意纠纷少,客服费用较低。这种利润率明显较高的产品,怎么可能价值较小?

财务总监:这两种产品,采购成本和销量相差无几,因此销售成本是差不多的。但白加黑的售价较高,因此销售收入较高,提供利润较多。

至于你们说的物流费用、业务费用、客服费用,那都属于期间费用。按会计制度规定,期间费用是不计入销售成本的。它们是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的两码事,将两者混为一谈,说出来真是会计界的笑话。

产品总监:根据销售现场经验,白加黑的销售价格是要高一些,但其成本更高。冷香丸的销售价格是要低一些,但其成本更低。我们衡量各产品究竟是盈利还是亏损,关心的是其整体成本和相应的整体价值。你们财务将所有支出划分为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就像柏林墙或三八线,很让人困惑。

在医药行业,药品自身成本比较低,而且其所占比重以后会越来越低;物流、业务、客服等费用比较高,而其所占比重以后会越来越高。一张财务报表,只考虑销售成本的毛利率高得惊人,考虑期间费用的利润率却低得离谱。财务的成本数据,早已成为了业务的笑柄。三、传统成本信息对作业政策的误导(一)对话场景

某快递服务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置了众多的物流部门,并对物流业务划分了接货、打包、分拣、解包、送货等不同作业环节。在进行价值分析时,只区分不同部门,没区分不同作业。通过运营总监和财务总监关于此问题的争议,可以看到双方对成本的不同认识,揭示出由于成本对象维度的欠缺,传统成本信息对作业政策造成的误导。(二)对话内容

运营总监:为了提高运营效率,我们在物流部门内部进行了分工,设置了不同的班组,以提供不同的作业。财务提供的成本数据,只区分不同物流部门,不区分不同作业,让我们无法得知不同作业及相应班组的成本。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仅仅制定物流部门的费用标准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作业标准,而这需要财务提供作业成本的数据支持。缺失了作业维度,我们只能对运营进行结果管理而不能进行过程管理,不知道成本变化究竟是哪个班组哪些作业造成的,也不知道究竟是否应该作业外包。

财务总监:目前费用没有向不同作业进行分摊,例如只核算广州物流部门的成本,不核算广州物流部门各项作业的成本。不过,根据各物流部门的成本和利润数据,就已经能够提供政策支持了。例如,北上广等地区的物流部门成本较低、利润较高,可大力发展快递服务;云贵川等地区的物流部门成本较高、利润较低,应逐步收缩快递服务。

运营总监:这只是部门层面而不是作业层面的数据,是比较粗放的。

根据运营现场经验,北上广等地区的仓储费用很高,导致分摊给打包、分拣、解包等作业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同时,由于交通便利,交付顺畅,接货、送货等作业成本相对较低。在该地区,我们计划逐步剥离亏损的打包、分拣、解包等作业,大力发展接货、送货等作业。财务建议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包括所有作业在内的一整套快递服务,岂不是让鲜花和毒草一起生长吗?

相反,云贵川等地区的仓储费用很低,导致分摊给打包、分拣、解包等作业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同时,由于交通不便,交付困难,接货、送货等作业成本相对较高。在该地区,我们计划逐步剥离亏损的接货、送货等作业,大力发展打包、分拣、解包等作业。财务建议在这些地区逐步收缩包括所有作业在内的一整套快递服务,岂不是将洗澡水和宝宝一起倒掉吗?

财务这样核算的成本,只会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成本,将我们有成熟经验和作业优势的利润点给抹掉了,而将没有成熟经验和作业优势的亏损点给掩盖了。四、传统成本信息对部门考核的误导(一)对话场景

某医药流通企业,在全国各地设置了众多的销售部门,包括广州和贵阳。广州销售部比贵阳销售部的营业收入高,在进行部门考核时,广州名列前茅,而贵阳排名倒数。通过人力资源总监和财务总监关于此问题的争论,可以看到双方对成本的不同认识,揭示出由于费用的不分配或乱分配,传统成本信息对部门考核造成的误导。(二)对话内容

人力资源总监:由于不同的市场环境,宣传展览活动广州比贵阳要多,而这没有反映到宣传展览费用的分摊上;由于不同的人才环境,导致在人才需求层次、需求数量、招聘频率上,广州均远比贵阳要高,而这没有反映到招聘费用的分摊上。广州的营业收入虽较高,但总体成本也高;相反的,贵阳的营业收入虽较低,但总体成本也低。尽管广州和贵阳排名有先后,但也不至于相差这么大吧?

财务总监:有些费用如工资、奖金、福利费等,可直接归集到各销售部门。有些费用,如刚才提到的宣传展览费用、招聘费用,是分别归集到市场部和人力资源部的,与各销售部门无关。能按部门归集费用已属不易,相对于以往的财务核算工作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人力资源总监:费用有各种类型,如果不合理分摊,不仅达不到鼓励节约杜绝浪费的目的,相反会滋生投机取巧,助长不劳而获,鼓励各部门打内战,争经费,争资源,就是不对外争市场。例如广告费用不分摊,各地机构则会竞相做不考虑营销效果的广告;宣传展览费用不分摊,各地机构则会竞相做不考虑市场效果的展览;物流费用不分摊,各地机构则会竞相囤积不考虑客户需求的库存;招聘费用不分摊,各地机构则会不考虑工作需要而大量招人或不做必要的挽留工作而放任员工轻率离职。

这样的费用大锅饭,会让先进部门和优秀员工感到不公,造成很大的员工流动性。流动性大的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是钱没到位,受到了物质打击;二是心受委屈,受到了精神折磨。费用不分配或乱分配会造成不正常的环境,八面玲珑的人左右逢源,开拓市场的人举步维艰,以致劣币驱逐良币。如果管理方式采用齐宣王的粗放,销售部门就不乏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只有采用齐闵王的精益,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才能暴露出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通过经营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听到新时代对旧的传统成本计算方式的责问,也可以听到对新的成本计算方式的呼唤,从而催生着多维组合成本。2 目标导向的多维组合成本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经营规模扩大,企业对精益经营的认识不断深入,从成本核算方法的变迁可以看到,企业追求精益化经营的脚步从未停止。一、粗放的成本核算方法(一)商业企业

1.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曾应用于商品批发企业。成千上万种商品,如果要分别核算成本,工作量很大,所以将商品按毛利率归类,采用分类的简易处理方法核算成本。

示例场景如下:

某类商品,期初库存180万元,本月购进720万元,本月销售700万元,上月毛利率10%。

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毛利=本月销售×上月毛利率=700×10%=70万元

销售成本=本月销售-销售毛利=700-70=630万元

期末库存=期初库存+本月购进-销售成本=180+720-630=270万元

这种核算方法,不是根据成本算毛利,而是根据相对固定的毛利率先计算毛利再倒推成本;不是核算每种商品的成本,而是核算每类商品的成本,显然是一种很粗略的成本核算方法。

2.零售价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

零售价法曾应用于商品零售企业。成千上万种商品,如果要分别核算成本,工作量很大,所以将商品按零售价区分,采用成本汇总的简易处理方法核算成本。

示例场景如下:

某月期初商品库存180万元,相应的售价总额200万元;本月购进商品720万元,相应的售价总额800万元。本月销售收入700万元。

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成本=本月销售收入×(期初库存+本月购进)÷(期初库存售价总额+本月购进售价总额)=700×(180+720)÷(200+800)=630万元

期末库存=期初库存+本月购进-销售成本=180+720-630=270万元

售价总额=期初库存售价总额+本月购进售价总额-本月销售收入=200+800-700=300万元

零售价法可演变为售价金额核算法,本质完全一样,计算结果也完全相同。它的计算过程如下:

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售价总额-期初库存)+(本月购进售价总额-本月购进)=(200-180)+(800-720)=100万元

商品进销差价率=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售价总额+本月购进售价总额)×100%=100÷(200+800)×100%=10%

销售成本=本月销售收入-本月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700-700×10%=630万元

期末库存=期初库存+本月购进-销售成本=180+720-630=270万元

零售价法或售价金额核算法,不是核算每种商品的成本,也不是核算每类商品的成本,而是核算所有商品的成本,显然这是一种很粗略的成本核算方法。(二)工业企业

1.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曾应用于工业企业。对于材料品种多、收发频率高、采购价格随时变化的企业,如果按实际成本核算,工作量很大。所以给每种材料定一个计划价,实际与计划的差异则用“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反映。

示例场景如下:

某材料计划成本为10元/kg。期初材料100kg,成本1000元,材料成本差异100元;本月购进材料120kg,单价11元/kg;本月领用材料80kg。

计算过程如下:

本月购进材料成本=购进材料×计划成本=120×10=1200元

本月购进材料成本差异=购进材料×(购进单价-计划成本)=120×(11-10)=120元

本月领用材料成本=领用材料×计划成本=80×10=800元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差异+本月差异)÷(期初材料+本月购进材料)=(100+120)元÷(100+120)kg=1元/kg

本月领用材料成本差异=领用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率=80kg×1元/kg=80元

期末材料=期初材料+本月购进材料-本月领用材料=100+120-80=140kg

期末材料成本=期末材料×计划成本=140×10=1400元

期末材料成本差异=期初材料成本差异+本月购进材料成本差异-本月领用材料成本差异=100+120-80=140元

计划成本法的本质是减轻计算工作量。例如,将采购价格为9.99或11.11的材料,全部按计划价10来计算,差异则汇总处理。正因为它是简化的,所以它也是粗略的,不能准确衡量每次材料收发的实际成本。

2.分类法

分类法曾应用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计算。对于品种规格繁多的企业,如果按照产品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工作量很大,所以根据产品结构和工艺过程对产品进行分类,按类别归集生产费用,然后计算产品成本。

示例场景如下:

工厂生产的A、B、C三种产品合并为甲类,以B为标准产品。材料费用按材料系数分配,人工和制造费用按工时系数分配;材料系数根据定额材料确定,工时系数根据定额工时确定。

本月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分别为3810元、2235元、3576元。A、B、C产量分别为120件、90件、150件,定额材料分别为8kg、10kg、13kg,定额工时分别为8小时、5小时、5.5小时。

计算过程如下:

A材料系数=A定额材料÷标准产品定额材料=8÷10=0.8

B材料系数=B定额材料÷标准产品定额材料=10÷10=1

C材料系数=C定额材料÷标准产品定额材料=13÷10=1.3

A材料总系数=A产量×A材料系数=120×0.8=96

B材料总系数=B产量×B材料系数=90×1=90

C材料总系数=C产量×C材料系数=150×1.3=195

A工时系数=A定额工时÷标准产品定额工时=8÷5=1.6

B工时系数=B定额工时÷标准产品定额工时=5÷5=1

C工时系数=C定额工时÷标准产品定额工时=5.5÷5=1.1

A工时总系数=A产量×A工时系数=120×1.6=192

B工时总系数=B产量×B工时系数=90×1=90

C工时总系数=C产量×C工时系数=150×1.1=165

材料费用分配率=本月材料费用÷(A材料总系数+B材料总系数+C材料总系数)=3810÷(96+90+195)=10

A材料费用=A材料总系数×材料费用分配率=96×10=960元

B材料费用=B材料总系数×材料费用分配率=90×10=900元

C材料费用=C材料总系数×材料费用分配率=195×10=1950元

人工费用分配率=本月人工费用÷(A工时总系数+B工时总系数+C工时总系数)=2235÷(192+90+165)=5

A人工费用=A工时总系数×人工费用分配率=192×5=960元

B人工费用=B工时总系数×人工费用分配率=90×5=450元

C人工费用=C工时总系数×人工费用分配率=165×5=825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本月制造费用÷(A工时总系数+B工时总系数+C工时总系数)=3576÷(192+90+165)=8

A制造费用=A工时总系数×制造费用分配率=192×8=1536元

B制造费用=B工时总系数×制造费用分配率=90×8=720元

C制造费用=C工时总系数×制造费用分配率=165×8=1320元

分类法按类别归集生产费用,成本计算是比较粗略的。例如,可能专属于A产品的费用,却归集到了甲类产品,再向A、B、C产品进行分配。无论采用什么分配标准,这样的计算结果显然都是不准确的。二、改进的成本核算方法(一)商业企业

改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是针对具体商品的,相对于笼统的毛利率法或零售价法,是更精益的核算方法。

示例场景如下:

期初库存2个,单位成本8元;本期采购入库4个,单位成本11元;本期销售出库5个。

具体核算方法有多种,我们介绍移动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

1.移动平均法

计算过程如下:

期初存货成本=期初数量×期初单位成本=2×8=16元

本期入库成本=入库数量×入库单位成本=4×11=44元

本期销售成本=销售数量×(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入库成本)÷(期初数量+入库数量)=5×(16+44)÷(2+4)=50元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入库成本-本期销售成本=16+44-50=10元

这是实务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

2.先进先出法

计算过程如下:

期初存货成本=期初数量×期初单位成本=2×8=16元

本期入库成本=入库数量×入库单位成本=4×11=44元

销售出库5个,根据先进先出规则,应有2个来自期初库存,有3个来自本期采购。

本期销售成本=2×8+3×11=49元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入库成本-本期销售成本=16+44-49=11元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价格稳定、收发业务不是非常频繁的企业。(二)工业企业

1.品种法

一般认为,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对象的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

示例场景如下:

甲、乙两产品产量分别为400件和300件。甲、乙直接领用材料分别为30040元和12840元,共同耗用材料为42120元,共用材料的定额分别为1.2kg和1.1kg。甲、乙直接耗用人工分别为3920元和2240元,共同耗用人工为44000元,耗用工时分别为56000小时和32000小时。本月制造费用36080元。

计算过程如下:

材料费用分配率=共同耗用材料÷(甲产量×甲材料定额+乙产量×乙材料定额)=42120÷(400×1.2+300×1.1)=52

甲产品材料费用=甲直接材料+甲产量×甲材料定额×材料费用分配率=30040+400×1.2×52=55000元

乙产品材料费用=乙直接材料+乙产量×乙材料定额×材料费用分配率=12840+300×1.1×52=30000元

人工费用分配率=共同耗用人工÷(甲耗用工时+乙耗用工时)=44000÷(56000+32000)=0.5

甲产品人工费用=甲直接人工+甲耗用工时×人工费用分配率=3920+56000×0.5=31920元

乙产品人工费用=乙直接人工+乙耗用工时×人工费用分配率=2240+32000×0.5=1824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甲耗用工时+乙耗用工时)=36080÷(56000+32000)=0.41

甲产品制造费用=甲耗用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56000×0.41=22960元

乙产品制造费用=乙耗用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32000×0.41=13120元

品种法按实际成本核算具体产品的成本,而不是按产品类别归集费用。所以相对于分类法,品种法是更精益的核算方法。

2.分批法

一般认为,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类型的生产,如造船业、重型机器制造业等。其实,分批法在药品、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也普遍采用。

例如工厂生产甲产品,本月分别下达了10个生产订单,对应有10个生产批号。不同的生产订单由不同的班组执行,可能耗用不同的工时,生产的产品可能有不同的质量。如果仅仅按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那么不同班组的绩效就无法区别了。所以,相对于品种法,分批法是更精益的核算方法。

3.分步法

一般认为,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纺织、冶金企业等,包括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这里需要说明几点:(1)分步法所说的生产步骤,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步骤,而不是工序步骤。例如医药生产企业,分步法就是先计算半成品水丸的成本,再计算产成品十粒盒装水丸的成本。至于水丸生产过程中的起模、成型、盖面、干燥等工序的成本,分步法是不计算的。如果计算,那就是作业成本法了。(2)分步法除了产成品,还需计算半成品成本,而半成品水丸和产成品十粒盒装水丸一样,都可以作为产品品种,所以分步法就是品种法。(3)成本计算在手工状态下,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是需要区分的。先计算半成品成本,再计算产成品成本,向左进行的过程,就是逐步结转分步法;不计算半成品成本,直接计算产成品成本,向右进行的过程,就是平行结转分步法如图1-1所示。(4)在信息化环境中,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是不需要区分的,如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中,明细账和总账是不需要区分先后顺序的。这仅仅是查询的问题,而不是计算的问题。明细账、总账等各类账簿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在满足不同的查询需要时,对凭证进行不同数据的重组和不同形式的再展现。同样道理,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只是按不同需要拼接出的不同视图,而不是客观存在的物理表。两者本质是完全一样的,都是来自最底层最明细的料、工、费的组合。图1-1 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三、细致的作业成本管理(一)作业成本理论的萌芽

作业成本理论的提出,主要是针对传统成本核算对制造费用的乱分配。

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如图1-2所示。图1-2 传统成本核算

传统成本核算下,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为某种产品发生的,可以直接追溯至某种产品,因此不用分配;制造费用是为多种产品发生的,不能直接追溯至某种产品,因此需要分配。

传统成本核算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如何准确地在不同产品间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选用单一分配标准,效果难以让人满意;选用多个分配标准,赋予不同权重后形成一个复合分配标准,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在反复摸索后,问题依然无解,人们不得不换个角度,不再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是推敲这个问题的本身,即不再思考如何向产品分配,而是思考为什么要向产品分配。终于发现,制造费用直接向产品分配,犹如没有桥梁却想过河,我们需要在制造费用与产品之间搭起作业的桥梁,制造费用先向作业进行分配,再向产品进行分配。即: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这样,作业成本理论就诞生了如图1-3所示。图1-3 作业成本理论的萌芽

相对于产品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核算显然是更精益的。

任何一种新理论,总会创造一些新概念,作业成本理论也是如此。它的主要概念有:(1)成本动因,包括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资源成本动因,就是制造费用向作业进行分配的依据;作业成本动因,就是作业成本向产品进行分配的依据。(2)不同层级的作业。作业依据作业层级划分为维持级作业、产品级作业、批次级作业和单位级作业。维持级作业,就是为整个工厂,即所有产品发生的作业;产品级作业,就是为某种产品发生的作业;批次级作业,就是为每一批次产品发生的作业;单位级作业,就是为每一单位产品发生的作业。粒度越来越细,范围越来越小,单位级作业是粒度最细、范围最小的。

3.作业成本库,就是不同作业层级的资源耗费。不同作业层级有不同的成本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4所示。图1-4 不同层级的作业成本(二)作业成本理论的初期

作业成本理论是针对传统成本计算的弊病提出的。在萌芽阶段,它更像是传统成本理论的自我修正与完善,而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到了初期阶段,它终于摆脱了传统成本理论的羁绊,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架构。

作业成本理论在解决制造费用分配问题的同时,人们发现,作业不仅是为产品发生的,可以解决产品成本的问题,而且也是为生产任务单及其关联的订单、客户发生的,因此可以解决客户成本的问题。另外,作业由班组提供,归属于工作中心和成本中心,因此通过作业成本,也解决了班组成本、工作中心成本、成本中心成本的问题。

一方面,理论来源于实践。正是在传统成本计算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制造费用分配不合理,产品成本扭曲这一问题,才提出了作业成本理论。另一方面,来源于实践的理论,可指导更广泛的实践。作业成本理论不仅解决了制造费用分配不合理,产品成本扭曲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更广泛的其他问题。

传统成本的理论框架是以产品为中心,基于产品成本核算客户等其他维度的成本,客户与产品是先后关系。作业成本的理论框架是以作业为中心,基于作业成本核算客户、产品等其他维度的成本,客户与产品是并列关系。

这样,产品的中心地位被撼动了,传统成本的理论框架就消亡了,包括多个维度的成本对象取代了产品。在成本对象中,产品维度继续存在,但不是作为中心存在,而是作为众多维度中的其中一个维度存在。

相应地,与产品有关的概念也随之消失,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相对于产品而言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相对于成本对象而言就不是直接的了,它们和制造费用一起,统称为资源。这里说的资源,不是生产线、人员、设备,而是费用,因为资源消耗的价值表现形式就是发生的各项费用。

初期的作业成本理论如图1-5所示。图1-5 作业成本理论的初期

随着成本对象概念的产生,原先从产品观出发对不同作业层级的划分,以及相应的作业成本库的概念,也随之淡化。

追溯与分摊,专属与共耗,这些概念被保留着,当资源消耗专属于某个成本对象时,是直接追溯的,不用分摊。(三)作业成本理论的发展

作业成本理论觊觎传统成本理论框架下产品的中心地位,它将产品拽出中心,用作业取而代之。它在实践中沿着自身逻辑,继续向前发展,很快就遇到了问题,类似于传统成本核算曾经遇到的问题。

曾经的传统成本核算,在将制造费用向产品进行分摊时,发现直接分摊是不可行的。为解决这一问题,产生了作业的概念。

现在的作业成本核算,在将资源向作业进行分摊时,或者将作业向成本对象进行分摊时,同样发现直接分摊是不可行的。为解决这一问题,产生了分摊路径的概念,从而将原先的一次或二次分配,演变为沿分摊路径上各节点的多次连续分配如图1-6所示。图1-6 作业成本理论的发展

随着分摊路径的产生,资源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动因的概念逐渐消失。因为分摊路径可能有多个节点,而不是资源、作业这两个节点;分摊过程可能有多个阶段,而不是资源到作业、作业到成本对象这两个阶段。例如,可能有班组、客户等节点,可能有班组到作业、客户到成本对象等阶段。如果资源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动因等概念继续存在,那么班组成本动因、客户成本动因等概念就没理由不产生。因此一概不要,统称成本动因。四、精益的多维组合成本(一)多维组合成本的形成

1.多维组合成本,是作业成本理论发展的水到渠成的结果

相对于传统成本理论,作业成本理论将产品拽出了中心地位,因为产品是与部门、工作中心、客户等维度并列的维度。

同样道理,相对于作业成本理论,多维组合成本将作业拽出了中心地位,因为作业是与产品、部门、工作中心、客户等维度并列的维度如图1-7所示。图1-7 并列维度的成本

完全意义上的多维组合成本就这样形成了,作业纳入了多维组合的成本对象,退出了中心地位如图1-8所示。图1-8 多维组合成本的形成

2.多维组合成本,是成本核算逐步精益化的水到渠成的结果

从粗放的成本核算到改进的成本核算,再到作业成本核算,再到多维组合成本核算,这是成本核算的精益化之路如图1-9所示。图1-9 成本核算的精益化

成本核算的精益化之路,体现了企业对精益化管理目标的不懈追求。(二)多维组合成本的特点

对作业成本的基本理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多维组合成本有更全面的认识,具体如下:

1.关于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不是产品的子维,产品成本不是不同作业成本的累加。一种产品可以对应多项作业,一项作业也可以对应多种产品,这是多对多的关系,而不是大小概念的包含关系。

归集到作业的费用要向产品分摊,同样的,归集到产品的费用要向作业分摊。例如,一种产品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可能投料。从业务上讲,如果材料费用仅向产品归集而不向作业分摊,则无法分清不同工序的材料消耗,无法对相应的班组进行考核;从技术上讲,尽管产品好像是作业之后形成的,但产品和作业是数据模型中不分先后的、平等的、并列的维度。

另外,不仅产品消耗作业,而且客户也消耗作业,部门也消耗作业。

2.关于作业消耗资源

不仅作业消耗资源,而且客户也消耗资源、部门也消耗资源。

资源向作业进行分摊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充分的,因为可能需要向客户、部门等进行归集或分摊。

多维组合成本,体现了成本对象消耗资源。成本对象是一个多维组合,通常包含作业,但也可以不包含作业。例如教育机构,如果只关心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科室、不同学员等维度的成本,不关心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等作业的成本,则成本对象可不包含作业。可以看到,相对于作业成本理论,多维组合成本的内涵有了极大的丰富,外延有了极大的扩充,应用更深更广。

如果说作业成本取代传统成本,是以一个中心取代另一个中心,类似于改朝换代,那么多维成本取代作业成本,则是以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类似于结束帝制。它走出了中心论的怪圈,迎来了互联网多维的阳光。无论是对作业还是产品,当他们褪下皇袍被赶下宝座时,不是穿上囚衣被判入死牢,也不是披上袈裟被打入冷宫,而是成为和其他维度平等的维度,共同参与、支撑和丰富着多维组合的成本世界。3 技术导向的多维组合成本

千百年来有很多美丽的童话,例如能看到很远物体的千里眼,能听到很远声音的顺风耳。这体现了信息共享的思想。

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写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即“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这体现了精益求精的思想。

无论是信息共享还是精益求精,这些思想早已产生,但它们的实现却得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思想只能摆在橱窗里,无法进入企业实践。

事物是相对的。曾经的粗放是如今回头看的粗放,我们的先行者对精益缺乏的不是认知,而是条件。童话世界的精神食粮是现实世界的物质追求,这种追求当时只能达到那种地步,精益只能达到那种水平。具体到成本计算也是如此。多维组合成本的产生,正是由于目前具备了条件,包括技术能力的提升和技术成本的降低。一、技术能力的提升

没有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多维组合成本只能是空中楼阁。与多维组合成本有关的技术包括如下。(一)内存技术

以往,有的企业实施多维组合成本,系统最初运行是稳定的,但短则半年,长则两年,数据量的加大和内存不足常常导致微机性能出现问题。分摊几十万条数据,或者查询一张多维报表,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五六个小时,甚至死机,系统陷入瘫痪。

这几年,内存从MB级发展到GB级又发展到了TB级,通过软硬结合产生了内存数据库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和大范围商用。其直接读取内存而不是磁盘,使数据处理速度提高了成千上万倍;行式存储与列式存储相结合,数据瞬时处理实时分析,同时满足了流程化业务处理和模型化多维分析需要。

除了内存容量,存储介质、网络速度和CPU性能等,近几年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并胜利会师,共同揭开了大数据时代,为企业应用多维组合成本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二)物联网技术

多维组合成本的分摊标准是丰富的,采集分摊标准的具体数值是迫在眉睫的,这属于计量问题,靠人工显然是不可行的,因其所耗时间和精力太大,这就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

例如,六个人一起吃饭,如果没有相应的硬件设备如扫描枪、传感器、计数器等,不能自动统计每个人每道菜的夹菜次数,费用就只能AA制分摊,结果显然是不准确的如图1-10所示。图1-10 AA制分摊

如果有相应的硬件设备,能够统计每个人每道菜的夹菜次数,费用就能够精准分摊(如图1-11所示)。没有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是虚拟的。以前有句流传很广的话,说在互联网上,你甚至不知道和你交流的是人还是狗。有了物联网技术,互联网不仅不再是虚拟的,而且是现实世界最客观、最全面、最及时的反映。我们不仅知道对方是谁,而且可以知道其身体特征和行为偏好。图1-11 精准分摊

现实世界接入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例如,全球著名引擎制造商英国劳斯莱斯公司,在其飞机、直升机、舰艇等引擎产品上,平均每部配备了100多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采集了部件的振动、压力、温度、速度等数据,然后通过卫星传送到健康引擎数据采集系统,再传回位于英国德比郡的总控室。再如GE公司,目前有20亿台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到2020年将达到50亿台。GE公司在加州建立了SanRamon软件中心,有400多名技术人员对机器产生的PB级数据进行分析利用。(三)数据挖掘技术

多维组合成本提供的海量数据可丰富数据资产,通过对数据资产的进一步挖掘能够创造更大的数据价值。相关的数据挖掘技术,包括聚类分组、预测分析、敏感分析、概率分析,情景模拟、多元回归等算法,目前已趋于成熟。二、技术成本的降低

和其他信息化项目一样,实施多维组合成本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但其内涵随着经营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以往的经营环境比较宽松,即使粗放的管理也能获得生存和发展,有的事情尽管能带来效益也只算是蝇头小利,我们可以舍弃。现在的经营环境日益严峻,只有精益的管理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任何业务只要能带来效益即便是刀片般的薄利,我们也不可视而不见。

以往IT技术相对落后且成本很高,企业实施多维组合成本将得不偿失。现在IT技术日益发展且成本降低,例如,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传感器、扫描仪、GPS(全球定位系统)、GI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价格均成百上千倍地下降。很多原来军方或实验室的专用设备,现在普通民营企业甚至个人都可以毫无负担地使用。再如,随着云服务的推广,原来很昂贵的软件,现在可以以较低成本使用。经济门槛的降低使企业实施多维组合成本将得大于失。4 数据导向的多维组合成本一、数据资产的价值

2012年5月,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在NASDAQ上市,上市前投行对其定价是每股38美元,总估值1040亿美元,相当于波音公司、通用汽车和戴尔电脑三家市值之总和。Gartner公司副总裁DougLaney研究了Facebook在IPO(首次公开募股)前的数据,估算出从2009年—2011年其共收集了2.1万亿条有用信息,每条信息以其IPO估值衡量有5美分左右的价值,每位用户有100美元左右的价值。也就是说能把Facebook评估到上千亿美元,很大程度上依据的是其获取的用户数据。

在互联网发展重点从消费级向企业级转移的新阶段,很多公司对未来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全新思考和探索,对数据产业链中企业数据的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评估,开始像GE一样尽全力收集一切数据,包括眼前看上去没有价值的垃圾数据,为的就是在一个新时代面前有所准备。

2015年4月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运营,推动了政府数据公开和行业数据价值发现。观念是随利益变化的,可以想象,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让渡部分数据权利如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企业就会逐步参与,数据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就会逐步形成。多维组合成本项目,不仅因为支持政策制定从而具有管理上的间接价值,而且由于本身的海量数据从而具有数据上的直接价值。

多维组合成本的数据量很大,可以通过与传统成本的对比进行大致估算。例如:(1)医药生产企业。传统成本计算以药品为成本对象,大概100多种,即成本对象100个;多维组合成本以“生产批号+作业”为成本对象,按一个月30天,每种产品每天平均3个批次,平均工序有5道等来计算,每月成本对象就有30×100×3×5=45000个,相对于传统成本数据增加了450倍左右。(2)医药流通企业。传统成本计算对药品为成本对象,大概3000多种,即成本对象3000个;多维组合成本以“客户+产品+作业”为成本对象,按100家客户,3000种产品,平均作业有5项等来计算,成本对象就有100×3000×5=150万个,相对于传统成本增加了500倍左右。(3)快递服务公司。传统成本计算按部门归集成本费用,如果套用成本对象的概念,大概就是200个;多维组合成本以“客户类型+货物类型+路由+作业+部门”为成本对象,按5种客户类型,20种货物类型,100个路由,200个部门,平均作业有5项等来计算,成本对象就有5×20×100×200×5=1000万个,相对于传统成本增加了50000倍左右。

尽管这只是理论上的估算,在实务中很多维度的组合可能是无效的。例如不会向每位客户销售所有的产品,不会由每个部门提供所有的作业等,但即便如此,各类型企业应用多维组合成本后的数据量仍将有几何级数的增长,业务处理系统GB级的数据量在相应的多维组合成本系统很容易就是TB级的。

多维组合成本的分摊标准数量很多且形态多样,让我们重视并采集以往被忽略掉的数据,如作业的工时,运输的距离,广告的次数等。

大量的多样的数据,在工业化时代可能是个恼人的累赘,但在大数据时代却是宝贵的财富。多维组合成本,开拓了新的数据源泉,形成了新的数据宝藏,提供了新的数据价值。二、数据部门的作用

随着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内容越来越交融。以往,随着信息化发展,有种说法“所有公司都是IT公司”。后来,随着互联网发展,有种说法“所有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有种说法“所有公司都是数据公司”。尽管这些说法可能有商业噱头或概念炒作的成分,但数据的重要性目前已形成共识,很多公司成立了数据部,设置了首席数据官,专门负责运营数据资产。

过去,信息化项目只是给公司增加投入的项目,信息化建设强调业务部门主导,IT部门配合,信息化部门只是后勤部门。它们是花钱的,产生的效益在别处。

现在,数据部门的出现,使技术不仅是应用的支撑,而且是应用的先导。在多维组合成本项目中,IT部门通过对业务数据的加工处理支持成本计算,数据部门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指导成本管理和业务开展。第二章多维组合成本的基本概念1 与成本有关的概念一、不同范畴的成本

成本的概念体系,有如百年的家族图谱,它的旺盛生命力,使其轻而易举地冲出了会计学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得到了应用,如结婚成本等。我们对网络上流传甚广的结婚成本清单进行分析,借此了解不同范畴的成本概念,并消除现代青年的结婚恐惧。

结婚成本清单如下所示。

婚房60万元

装修10万元

家具家电10万元

轿车10万元

恋爱10年花费18万元

度蜜月2万元

办喜酒支出7万,抵销收到的红包7万元

结婚成本共110万元。

分析:(1)婚房、装修、家具家电、轿车属于固定资产,不是一次性费用,不应计入结婚成本。(2)恋爱10年花费18万元,既不是结婚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不是因为恋爱了10年花费了18万元,所以就必须结婚,也不是因为要结婚,就必须恋爱10年花费18万元。不管结不结婚,时光已无法倒流,花费已无法收回,这属于过去成本、沉没成本、结婚决策的非相关成本,不应计入结婚成本。(3)度蜜月的2万元与结婚有关,是相关成本,同时也是责任成本中的可控成本。(4)用办喜酒的支出抵销收到的红包,这种算法不对。办喜事如果是不可移易的民风民俗,那支出的7万元是应计入结婚成本的。收红包属于对未来支出的预收,按照礼尚往来的习俗,是要至少按本还回去的。它在形成现金资产的同时也构成了一项负债,不能作为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