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急救手册(套装共5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13:29:08

点击下载

作者:道格•亨施,弗兰齐丝卡·赛柏特,克里斯多夫‧柯特曼,哈洛‧辛尼斯基,劳里•安•奥康娜,马克·克洛普利,(美) 约翰·A.辛德勒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等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焦虑急救手册(套装共5册)

焦虑急救手册(套装共5册)试读:

前言

Chapter1 焦虑是什么 斯科特的故事焦虑是生活的家常便饭焦虑=关切+威胁乔舒亚的故事鲁思的故事练习:从“全线崩溃”到“可以搞定”Chapter2 焦虑是把双刃剑 里克的故事有的焦虑对健康有益帕特和朱迪的故事焦虑唤起水平和行为表现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曲线健康的焦虑如何演变成有问题的焦虑焦虚是一种主观感受练习:焦虚评估及应对方式Chapter3 焦虑源头大探秘 焦虑来自对资源不足的恐惧焦虑来自对未知的恐惧焦虑来自对拒绝/否定的恐惧诱发焦虑的十大情景练习:焦虑来源及错误认知评估Chapter4 远离焦虑的简易方法 方法1:理解“关切+威胁”公式方法2:专注就是力量:管好你的注意力方法3:制定计划方法4:学会接受方法5:掌控人际技巧,注意沟通与边界方法6:像世上最健康的人那样去做方法7:提前演练方法8:加强锻炼方法9:拥有信仰方法10:学会宽恕、乐观和感激方法11:消除所有冲突方法12:厘清职责方法13:主动选择方法14:深度呼吸方法15:及时清空方法16:不要逃避方法17:自我交谈方法18:做最坏打算方法19:学会放下方法20:了解未知方法21:付出行动Chapter5 远离焦虑的系统方法 方法1:心理咨询方法2:意象引导方法3:逐渐接近方法4:系统脱敏方法5:暴露与反应阻断治疗方法6:放松、瑜伽与正念疗Chapter6 只害怕特定的东西?——恐惧症 什么是恐惧症恐惧症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对抗恐惧症珍的故事戴文的故事枕边常用指南及练习Chapter7 胸闷、窒息、眩晕?——惊恐障碍 惊恐发作是什么感受惊恐发作的起源埃丝特的故事如何对抗惊恐发作Chapter8 完美主义者情结——强迫症 强迫性思维强迫性行为如何对抗强迫症约翰的故事枕边常用指南及练习Chapter9 我就是莫名担心、心烦——广泛性焦虑 什么是广泛性焦虑广泛性焦虑是怎样形成的克里斯蒂娜的故事如何对抗广泛性焦虑忧虑会成瘾枕边常用指南及练习Chapter10 痛苦经历挥之不去?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形象比喻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萨拉的故事告别伤害的五步康复计划枕边常用指南及练习结论致谢返回总目录前言

如果你只靠吃药来缓解焦虑,那你就没有用尽全力来应对你的困境。

关于焦虑的书已经数以万计,为何还要再写一本?《时代周刊》最近指出,焦虑具有两面性:它让你困守一隅,也帮你破局突围。虽然科学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揭示了焦虑的积极一面,但是对于芸芸众生来讲,当涉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诸如能和家人好好吃个饭而不发脾气、愉快地工作、让自己的心灵安宁自在——时,焦虑都不是善茬。

焦虑症已经成了心理健康中的新一轮感冒,取代抑郁成了最常被确诊的一种情绪失调。这个世界越来越快节奏、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你能活80年甚至更久,然而要想在任何生命节点上都幸免于焦虑的侵扰,几乎没有可能。

正是基于此,我才要写这本书:它不仅是写给美国当下正在遭受焦虑侵扰的那18.1%的人群,更是写给剩下那些感受到了焦虑,但还没达到临床状态的81.9%的人群,比如你。

我尽量让这本书兼具可读性与知识性,使它寓教于乐,以帮助到你。希望你能通过实践书中的道理、做课后作业、练习新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技巧,变成一个更富于知识、更健康、运转更良好的个体。改变源自付出,而你值得为自己付出。

书中的故事和案例都是真实的,我用它们来帮助你理解,希望它们就像书中其他的原则、技术和工具一样对你有用,甚至有些用处对你来说还比对别人要大一些。即使收效没有那么明显,我也坚信希望常在,即使对于那些“焦虑到绝望”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本书有三位作者,却采用了第一人称,如果你喜欢这种写作风格,为柯特曼博士点赞;不喜欢的话,向辛尼斯基博士和奥康娜博士拍砖就行。

有必要指出,在书中我们很少提到用药,为什么不提?因为你本可借助心理科学一百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来控制焦虑,却由于我们的失职,而让你错失珍宝,我们有愧于你,所以现在力求补偿你。最后,很高兴地告诉你,研究已经一再证实,对所有焦虑症状最有效的治疗并不是精神类的(如药物),而是心理类的。

不要误解,我并不反对用药,也绝对不是反心理医生的人,我是想说:如果你只靠吃药来缓解焦虑,那你就没有用尽全力来应对你的困境。最后谢谢你购买这本书,也欢迎你再买一本,送给你的治疗医生!Chapter1焦虑是什么

要是压力能消耗热量,我就能成为超级模特。——佚名斯科特的故事

斯科特(Scott)很焦虑——实在太焦虑。他三宿都没合过眼,居然还有精力在房间里一边漫步一边计划自己的葬礼。他不是在自杀,只是在想象他父亲一旦得知儿子的事情后,会用何种方法安排儿子和上帝会面。

你看,斯科特是家族中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念了大学的人,然而,三年后的他此刻却在等待着为一次尴尬闹剧埋单。

自上周四那件事后,整整一周以来,他什么也没吃,他被禁止去餐厅。另外,因为极度焦虑,他也不觉得饿。他看起来可怕极了:眼睛充血、眉头紧皱,神情中传达出一种介于折磨与恐惧之间的情绪。

事情开始得非常无辜:亨利(henry)、加里(gary)和斯科特在学校餐厅里享受休闲午餐,斯科特在受到亨利的戏侮之后反击,因为[1]亨利叫他“豌豆脑”。“豌豆脑”,亨利一边嘲弄地笑着,一边若无其事地从他的盘子里盛起满满一勺豌豆,待到时机成熟,他扬手将豌豆撒向对面的斯科特,豆子瞬间从斯科特的头上蹦得到处都是,恰好有一粒儿沾着土豆泥的豆子直接粘在了他右眼珠前面的镜片上。大家都大笑起来,亨利更是带着得胜的喜悦问:“斯科特,你说说谁是豌豆脑?”

不用说,斯科特的怒气瞬间被点燃了。他理当和大伙儿一笑了之,然而21岁的智商遇到雄性荷尔蒙就有了硬伤,强烈呼唤奋起反抗。他盛起一勺浸满了肉汁的土豆泥,迎着亨利假笑的脸就发射了出去。亨利有预见地躲开了,这团淀粉导弹却继续驶向邻桌,妥妥地击中了教导主任贝蒂(betty)整齐有致的发型。斯科特惊掉了下巴,与此同时血压飙升:这可不好玩!

如果说斯科特因为自己出格的行为而尴尬,教导主任为周遭的笑声和人们对她满身污秽的注目而满腔羞愤的话,第三个火枪手加里到底是中了哪门子邪,竟然吃下了粘在教导主任羊绒衫上的土豆,就实在是天知道了。男孩子们被勒令第二天早上九点去办公室领罚,并且一周内不许去餐厅吃饭。教导主任跺着脚走出这个因被镇住而寂静无声的餐厅,留下男孩子们在这儿思索自己黯淡的未来。

惹到教导主任从来都不好玩,何况是这种公然羞辱!但直到她叫嚣着要在非军事学校按照军事日程来召开私人会议时,学生们才意识到事儿真闹大了。第二天早上,三个痛苦的年轻人按时来领罚,教导主任却不在,她在门上贴了张便条:“先生们,我家有人去世,下周三下午六点再过来,不许迟到!”

到了周三晚上,学生们没迟到,反倒是教导主任迟到了,确切地说,迟了17分钟。她还是一副严肃表情,不露一丝笑容,只说了句“跟我来”。男孩子们排在她后面走,就像一群小鸭跟着快速行进的妈妈。他们走出一个侧门,走进又黑又冷的11月的夜晚。6点半时,他们来到附近的一座房子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是教导主任的家。她在这里为他们准备了一个小小的自助餐,有烤牛肉、饼干,当然也有豌豆,还有烤土豆!“你们可能不想把这些也发射出去,斯科特,它们上面涂满了酸奶油和黄油,可不像学校餐厅里那些垃圾速食食品!”这位寡居的教导主任承认,“每天晚上想到你们三个白痴饿得要死,我都有负罪感——我所能做的也就是这些,好好吃吧,也好长点儿记性!”

斯科特在几年后说起了这件事,他在生活中已经“长了”太多“记性”:首先,必须有一股能将人从愚蠢的错误中拽回来的力量;第二,在这个世上,除了爱,宽恕是最有生机,也最强大的一种力量;最后,担忧、恐惧与焦虑都是情绪能量的自产垃圾,要学会用希望、信念和积极思维来取代它。

他还补充了另外一颗智慧之珠:永远选择现烤的,而不是速食的。【注释】

[1] 译者注:peabrain,意为白痴。焦虑是生活的家常便饭

是否好奇在心理学家办公室关着的门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否曾想过来访者正在分享的事情可能与你也有关联?

为了打消个别人仍然持有的“心理医生就是给疯子看病”的古老偏见,让我带你看看临床心理学家的常规一天。

√一位60岁的妇女和一位控制欲超强的专业人员共同生活了32年。每当先生让她来书房“谈谈”上个月的信用卡账单时,她都非常焦虑。她很想改变这种状况,却害怕打破貌似平静的生活。

√拥有4个儿子的80岁母亲第一次来访,她抱怨说:“我的儿子格雷格(Greg)两年前自杀了,我本以为自己会好起来,但老实说,我没法停止胡思乱想,而且根本无法入睡。”

√一个8岁男孩因为窗外有响声而不敢独自入睡。虽然一到白天他就马上坦承,他知道这些声音来自窗外树枝与窗沿儿的碰撞,然而到了晚上他仍然夜夜恐慌,难以入眠。

√一名47岁的男士在得知自己血压有些高之后,抱怨经济不好使自己的金融理财师之路变得极度糟糕,对未来的失望、对丧失客户甚至丢掉工作的恐惧笼罩了他。

√一个14岁男孩因为被两个臭名昭著的高中校园恶霸盯上而感到丢脸,他不想再上学了,发誓“再也不出现在教室里”。

√一位30岁的专业运动员因为害怕飞机出事而拒绝坐飞机,他选择乘坐公共汽车或者火车前去参赛,在队友的嘲笑面前备感尴尬。

√一个13岁女孩一想到要回到妈妈的越野车中就感到恐慌,因为一周前她所坐那侧的轮子被撞了。

√一个41岁的人夜夜都需要饮酒入睡,只为逃避童年曾惨遭性侵的痛苦回忆。

这只是临床心理学家的平凡一天。这些来访者的共性是什么?如果咨询师的经验丰富,他会很快发现,以上每个人都表现出一些焦虑症状。事实上,目前焦虑已经被认为是心理健康中的流感,比抑郁更流行。

一份来自14个国家包含26000名被试的研究表明,身体残疾与心[1]理因素间的关联要比与医学因素间的更加密切!

那么人们是如何陷入焦虑的呢?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照料不当所致?与创伤经历有关吗?它是一种终身判决还是可以治愈?镇静剂或其他药物是否是治疗必备?我不再继续对你进行问题轰炸了,而且我保证在后文中将告诉你答案……让我们先来谈谈焦虑吧。【注释】

[1] 原注:J.奥迈尔等,《常见心理障碍》,第1741-1748页。焦虑=关切+威胁

焦虑一词的词源解释是“感到烦恼和麻烦”。焦虑是一种与恐慌、担忧、不安、恐惧和紧张密切相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虽然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正常生活的构成部分,但当它出现得过于频繁、过于剧烈或者变得难以掌控时,就变成了心理障碍。关切+威胁=焦虑

焦虑始于你意识到威胁的存在,这个威胁可能是针对你生命的,如飓风、强暴或抢劫等。但更多情况下,焦虑来源于一些非致命性因素,如迫在眉睫的解职、关系破裂或庭审等。以上任何一种情境,如果将其视为威胁的话,都仿佛具有能危及生命的力量。有时候,如同在第三章将要讲到的,焦虑只不过是对于未知前路的一种模糊不清的恐惧感,它总是指向未来的,也总是在传递危险信息。

焦虑的另一个构成要素是关切。没有关切,就不会焦虑。关切是指对人或事的在意。如果这份工作毫无意义,你还有其他好的备选项,那你对它的指望就不会那么多,失去它也就不会焦虑。然而,如果读书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那每次考试都足以让你神经紧张。因此我说:关切+威胁=焦虑。

焦虑并不直接产生于某个人或某件事。有些事让你备感压力,但对别人而言却未必如此。你的焦虑只与你自己的状态相关,比如丢工作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对别人而言可能反倒是一种解脱。

比如,我从来都不关注当地的一支棒球队,直到我侄子加入该队;

在大学毕业往股市投了1000美元之前,股市对我甚至并不存在;

在有第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之前,幼儿园的花销与我毫不相干,对我也无足轻重;

在有白头发之前,我对希腊配方的商业广告也毫无兴趣……

没有关切,就不会焦虑;没有感知到威胁的存在,也不会焦虑。仔细想想,所有在你生活中引发焦虑的情境——老板对你表现的评价、孙女的钢琴独奏、妻子的重大医学检查——都只是因为你对这些事情的结果非常关切。

为什么理解这些如此重要?因为只有将焦虑追溯到那些让你关切和感受到威胁的事物上,你才能学会有区别地对待生活中那些容易引发焦虑的事情和人际关系。有无数的事情可以引发焦虑:啦啦队选拔、带着血压计的医生、厨房里发现蟑螂、后视镜中警察的探照灯、乳腺癌报道、一场不祥的暴风雨预报等。这些事件的共性在于,它们都为你生活的某些方面带来了某些潜在威胁。也就是说,如果某件事对你来说是重要的(关切),同时你知觉到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危险(威胁),你的焦虑就来了。

依据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和阿法乐特行为医学联盟的定义,焦虑症状包含一种末日降临的感觉,个体感到自己正在丧失理智或者即将晕厥、崩溃,就像癫痫发作或心脏病、中风突发将死的感觉。躯体出现心跳加剧、头颈部动脉搏动、喘不过气、过度换气、不住颤抖、大汗淋漓、全身乏力和头晕等症状。焦虑的其他表现还有诸如感觉异常(如手足末端的刺痛感)、窒息感以及胸痛、胸闷的感觉等。

但是,改变上述等式的任一部分——关切或威胁——整个情况就会随之大变。让我们回到之前的例子上,将情境的某些方面做些更改。

你最好的朋友告诉你,她确定教练喜欢你,所以你肯定进得了啦啦队;

医生说以你的年龄,这个血压已经很不错了,不必担心;

老公说你回卧室去吧,我来对付蟑螂;

靠边停车后,你发现巡逻警车紧盯的是其他车辆;

你得知乳腺癌的治愈率挺高,且你的检测结果远好于此前预期;

妻子提醒说你的家人已经被邀请至朋友家安全的地方,至于家中财物都不过是身外之物罢了。

通过这些例子你会发现,除最后一个情境外,随着威胁得到消除或减弱,你的焦虑也会随之降低。在最后一个情境中,虽然威胁仍然存在——天气仍然非常恶劣——但既然财物没有那么重要,你的关切就会降低,从而,你也不再焦虑。

对于长期焦虑的人来讲,理解了“关切+威胁”公式,就能将那些惯常导致焦虑的思维模式进行彻底重构。事实上,这一公式为人们提供了两个可进行干预的地方:要么改变对威胁的认识(如果我进不了啦啦队,最坏也坏不到哪里去),要么减少关切(嗨,不就是钱嘛,谁都知道它总是去了又来),就是这样,改变任意一个,就能改变焦虑体验。

现在你明白了,认识的即时变化带来感受的即时改变:有多少次在家时你担惊受怕,以为听到了冷血杀手闯入的声音,其实只不过是猫撞翻了台灯。你的大脑对情境进行快速重估,一刹那间,危险变得温和,焦虑相关的症状也就呼啸着瞬息停下。

也许威胁或危险从未真的存在,但只要你知觉到了危险(闯入者)并对此产生了关切(会危机生命),你就会焦虑。焦虑难道不就是这样来的吗?

记住:让你焦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认识。心理学家理查德·卡尔森(Richard Carlson)博士在他的著作《别为琐事烦恼》中提出了两个应对压力(焦虑)的办法:其一,别为琐事烦恼;其二,一切皆是琐事。焦虑就像哑光信号灯

让我把重要观点早点儿亮出来吧:焦虑如同其他一切情绪,一开始是我们的朋友而非敌人。无论你是有神论者、进化论者还是两者兼有,你大概都不会否认,焦虑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警惕周遭环境中的[1]潜在危险。打个比方:汽车仪表盘上安装有一组“哑光信号灯”,提示你汽车有可能出现燃料或润滑油短缺、轮胎压力不足、雨刮剂不足等状况。这组灯之所以被如此命名,大概是因为聪明人对车上的这些重要功能本就十分上心。假如你车上的信号灯显示润滑油短缺了,就提示你发动机会有出现故障的潜在危险,它在说:“哥们儿,润滑油不够了,请及时支援。”

你将如何反应?你会忽略它继续开吗?你会从仪表板下拉出一把锤子把这灯砸个稀碎吗?你不会,因为你足够明智,能意识到这灯是你的朋友,如果你反应恰当,它会挽救你的车于危险之中。

再来说焦虑。当身体的哑光信号灯亮起时,它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你所关切的人或事正面临威胁,请恰当反应,一如斯科特,他的信号灯是由“被学校开除”点亮的。当你的焦虑信号灯亮起时,你会做些什么呢?忽视它,该干吗干吗?用喝酒或服镇静剂来“打碎”它?或者,你会关注自己的焦虑,弄清楚你生命中关切的是什么,威胁又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将要采用的方法:学会了解你的焦虑,以便恰当地应对内心的哑光信号灯。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当焦虑信号灯亮起时,你的大脑发生了什么。焦虑时大脑中发生了什么

要弄清焦虑——或者任何其他情绪——发生时大脑的精确运行机制需要来自神经科学方面专业而前沿的训练,甚至有了这些培训,也不足以解答所有细节。鉴于本书是自助性读物,我会使用简洁的概念让你容易理解。

焦虑在大脑中是如何运行的?让我们借用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院的解释。在你觉察到环境中危险(威胁)的刹那,你大脑的不同部分会立即接收到两组不同的信号。第一组信号所包含的信息被传送至大脑皮层,这是大脑中负责思考的部分。在这里,信息经过分析和解读,被确定为对个体有危险的、有威胁的还是灾难性的。

第二组信号被直接传送至杏仁核,这是大脑的情绪总部。在这里,常常在大脑皮层还没有来得及搞清楚威胁到底是什么时,恐惧或焦虑反应(战还是逃)就已经被直接触发了。比如说,一看到后视镜中的闪光,杏仁核就引发了焦虑和压力反应,根本来不及等待大脑皮层给出正确的反馈——这光其实来自一辆拖车而不是一个查车的警察。

杏仁核通过向神经系统发送战或逃的信号,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心脏的供血量增加,将血液从消化系统和性/生殖系统中转移,以促使大肌肉群变得紧张,为抵抗或逃跑做准备。与此类似,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释放量也大大增加,给身体提供能量,为感受到的威胁做战斗准备。与此同时,这种恐惧/焦虑/压力反应将“印刻”进杏仁核,以作为对未来危险的提前防护。换句话说,除非大脑本身发生变化,否则一旦它接收到来自后视镜闪光的信号,定会立即触发焦虑/压力反应,次次如此,无一例外。因此,面对焦虑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开车、购物、约会、打球——的常见反应这一事实,倘若你试图扭转局势,你其实是在与自己的大脑作战(原始内战),我们如何赢得了这样的战役呢?【注释】

[1] 译者注:dummy lights,dummy有“笨蛋”的意思。乔舒亚的故事

乔舒亚(Joshua)是一个患有罕见胃肠道疾病的14岁高一新生,他的症状可不像腹痛、腹胀或腹泻之类那么“体面”,要命的是突然而至的反胃以及喷射性呕吐,可以想象,与其在同龄人面前丢脸,他宁愿被闪电击中。

在学校的每一天,乔舒亚都活在“今天我极有可能变成‘绿色喷泉’”的绝对恐慌里,这种假想场景被进一步灾难化为“我将沦为整个高中最大的笑柄”,这种可怕的念头驱使他来找我咨询。

情绪,包括焦虑,是我们观念的而不是客观事实的副产品。对乔舒亚来说,在学校里并没有发生过上述可怕的事,事实上也没必要真的发生,可是只要稍加想象,可怕的情景就栩栩如生,然后他就会焦虑得一塌糊涂。

接待乔舒亚让我想起了一个被自己遗忘多年的情景:我将炒鸡蛋吐满了二年级的历史练习册(我猜我喜欢数学),也弄脏了当时附近的所有人、所有东西。基于他的困境,我讲这段往事与其说是为了恶心他,倒不如说是为了安慰他,更重要的是,让他看到我不仅能从那种痛苦中成功地挣脱出来,还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师,帮助到其他呕吐者。

接下来我告诉他,焦虑其实就是关切+威胁:我们原以为存在着一个迫在眉睫的危险,可那是真的吗?它在哪里呢?

三次来访之后,乔舒亚不再来了,他加入了高中乐队。三个月之后,他又来了。我询问起他的健康状况、他的成绩,当然,还有他的焦虑。他摇摇头,耸耸肩,说再也不担心呕吐了,对他来说,那不再是一个问题了。“发生了什么事?”我想知道。“你曾说‘危险在哪里呢’,你看,真的没有危险啊!”

经过乔舒亚的许可,我很骄傲地与你分享他的故事,同时也为我二年级的老师(忘了他的名字)没有羞辱我而向他致谢。

我们常常受到媒体误导,好像感受到任何不适都是不应该的,在“哑光信号灯”亮起时,服药、喝酒、过激行为可以让我们获得解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必须知道,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体验,我们的身体也将压力管理视作一个自然的过程。在本书中,我们不会提倡用适得其反的行为来回避焦虑,相反,我会让你明白正确处理焦虑的重要性,和我一起来探索“正常”的焦虑吧。鲁思的故事

几乎所有人去看心理医生都是因为他快被某些东西搞得“全线崩溃”了,也正是这种绝望促使人们拿起电话,进行第一次咨询预约。

67岁的鲁思(Ruth)有两个身体健康、生活处于正常轨道的成年女儿。鲁思除了患有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外,还有抑郁和焦虑症状。在医院里,伴随着剧烈的咳嗽,她向我述说不知道手头有限的钱能否让她熬过这些病症,还说花这些钱也许根本就不值得。鲁思病得很厉害,非常需要家人支援,但因为担心女儿们没时间或者不愿意来照顾她,她就觉得自己还能挺住。

鲁思的前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酒鬼。他爱发脾气,发了脾气就喝酒,喝醉之后更是暴怒无常。鲁思知道女儿们虽然自己从没挨过打,却从目睹父亲对母亲的暴虐行为中间接受到了伤害。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她左眼窝的骨头,她才永远离开了他。

对于鲁思来说,伤害已经造成。注视着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她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留下。她估计女儿们也不会帮她什么,毕竟,让她们经历那么可怕的童年,她已经难辞其咎,现在还能期望人家怎么样?正是想到这些,鲁思觉得无计可施。

以我不算匮乏的咨询经历来看,这些自称“全线崩溃”的来访者身上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让他们“全线崩溃”的并不是事实,而是对事实的感知。于是,我们的目标就变成帮助这些人找到“可以搞定”的办法:如果焦虑可以搞定,生活就能正常运行;一旦不能搞定,就会全线崩溃。

就好比一个人一天到晚背着三盒东西来来去去,舒舒服服,没有一点儿问题,有一天老板又给他加了两盒,这让他难以承受,于是连人带盒子都摔了。如果我们帮他去掉最上面两盒,他很快就能恢复正常。你看,走过这场灾难,他便从“全线崩溃”状态恢复到了“可以搞定”状态。

回到鲁思的例子。她所需要的就是有人能理解她的困境(包括对女儿可能会怨恨和报复她的担心),给她一些开明的指导。“给你女儿们一个一个打电话,告诉她们这些年你心中郁积的想法,为你那些已经做出的伤害和那些该做却没有做的善行向她们道歉,告诉她们你现在的需要。”

鲁思遵循了我的建议,也许是因为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的了。一如预期,女儿们打消了她的疑虑,她们不仅没有责备她,反而感激她曾经的保护。在她身上,她们学到了什么叫勇敢,能在她需要时提供帮助她们觉得很高兴。

你看,一旦最上面的盒子被拿掉,鲁思便不再崩溃无助了。及时、良好的医疗照顾,假以时日她就能脱离疾患,恢复正常。练习:从“全线崩溃”到“可以搞定”

要怎样才能将你的“全线崩溃”变成“可以搞定”呢?Chapter2焦虑是把双刃剑

焦虑是一种常见情绪,所有生命个体对它都不陌生,就连一只低[1]等的海洋鼻涕虫也不例外。[2]——尼尔·A.雷克托博士【注释】

[1] 译者注:seaslug,学名海蜗牛或海蛞蝓。

[2] 原注:Neil A.Rector,注册心理学家,桑尼布鲁克研究所(Sunny Brook Research Institute,SRI)研究员,情绪与焦虑的研究与治疗项目负责人,桑尼布鲁克健康科学中心精神科主任。里克的故事

尼尔·A.雷克托博士没有提到的是,海洋鼻涕虫可不是什么资质良好的来访者,毕竟它们词汇量有限,又没有医保。

里克(Rick)是一名55岁的土木工程师,入行已经30年了。但是最近,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景气,他失去了年薪数十万的工作。绝望的里克四处求职,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份离家又远(两小时车程)、薪水比之前又低(低20%)的工作。好在总算又有班可上了!他接受了新职位,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小公寓,只在周末才回家和妻子团聚。到了周一,他一大早就得起来,一边开两个小时的车返程,一边在心理上做着独自度过接下来一周的准备。薪水削减、来回奔波和备尝孤独都让他热切盼望有一份离家近的工作。

一天,里克的妻子诺玛(Norma)发现了一个土木工程师的职位空缺,工作地点就在家附近,且薪酬比最初那份还要高出许多。她兴奋不已,当晚就和丈夫分享了这个好消息,还激动地建议说,高出来的这些钱,正好可以用来偿还此前因为租房而产生的一些债务。

可是里克压根就没有申请这份工作。并不是因为他喜欢上了新工作或者瞄上了女同事(他妻子最怕的就是这个),他既没有新欢,也不至于喜欢上孤寂的独居和漫长的通勤生活。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理由让他拖延着不想去行动。他本可以打电话过去问问,或者写封邮件发一下简历,但最后除了打游戏和处理一些不相干的邮件外,他什么都没有做。

那个微不足道的理由是:这份工作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而里克觉得自己并不具备。但是妻子的看法却刚好相反:“现在是你涉足管理领域,为自己、为事业、为咱们的婚姻好好打算的时候了。”里克没有回应她,也不想就此再做任何讨论,于是他径直来找我做咨询。“我完全不知所措了,”他说,“如果这个工作我应付不来怎么办?如果我做得不好,他们发现我滥竽充数把我解雇了怎么办?我还没有从上次被解雇的打击中完全恢复过来——何况那次我并没有什么错,我绝不能承受再一次被解雇!”有的焦虑对健康有益

现在我们来讨论什么是正常的焦虑。里克的焦虑——让他全然无措、可能会对他的事业和婚姻带来损害的这种焦虑——是正常的吗?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如果正常意味着一般的或者常见的,那么就是。正如我在《心灵疗愈自助手册:心理学家教你看穿情绪,找回幸福人生》(Your Mind:An Owners Manualfora Bet-ter Life)第四章讲到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内在“破坏者”,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使你免受失败和被拒绝的风险。在本书第一章中也提到,当你感知到了潜在危险,你就会焦虑。它警示你,你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知觉到风险的存在,你会及时回避,因为回避是对潜在失败或拒绝的典型反应。从逻辑上讲,这很容易理解:既然回避风险是人的本能,是一种正常反应,那么焦虑自然也应该是人类的正常反应。在这个意义上,里克的行为是非常正常的。

但正常就没有问题了吗?开车时涂眼影、健身之后喝高热量咖啡、抽烟,都很正常吧?因为从数据上看,如果有20%的成年人都抽烟,则抽烟就会被视为一种正常行为。但很显然,这些“正常的”行为并不值得倡导。

所以,问题的更好表述方式可能是:它健康吗?对于里克的表现,人们可能会用不同的词语去进行描述:自我阻碍、逃避、裹足不前或者其他,但无论如何,里克的应对方式都不是健康的。问题是,有“健康的焦虑”这回事吗?

焦虑是当你感知到自己关切的东西可能受到威胁时的本能反应。想象一下,有几个小孩儿在你的新车附近嬉戏,你每隔两分钟就不由自主地往窗外看一眼,以确保爱车无恙,这种情境下你在焦虑而这种焦虑并不健康。

焦虑是一种来自身体内部的预警信号,它提示你需要对一些潜在危险做出矫正性回应,如果你据此进行了恰当反应,那它自然就是健康的,你的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更美好。比如说,在聚会上看到老婆和别的男人调情,你产生了焦虑,这驱使你去找她,并妥善地与她沟通,如果你是这么做的,那你的焦虑就是健康的。但假如你选择拿钥匙划破那男人的车(更别提采取违法行为了),这自然就不健康了。

如此看来,焦虑是否是健康的,取决于你的行为。如果你沉迷于某些消极想法,它甚至能让你“全线崩溃”;但同时,它也可以成为提高个体目标意识、激发对某事的关切程度、唤醒希望的催化剂。

让我们从其他角度来看看焦虑友善而非破坏性的一面。

恐惧/焦虑(这里不对两者进行区分,因为它们在生化特征上并没有本质差异)对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存意义。鹿群得以存活是由于它对于其他物种包括人类怀着恐惧,遇到任何风吹草动就会迅速奔逃。在这里,存活是鹿的关切,捕食者是鹿的威胁,正是由关切和威胁引发的焦虑使得鹿群全速奔跑从而保全生命。而可怜的里克,他的惊惶无措、萎靡不振若放在动物王国中,早就给他带来性命之忧了(还算幸运,诺玛不打算要他的命)。

也正是由于能够帮助物种存活下来,焦虑这一情绪才能在进化中得以保留。

最新研究发现,社交焦虑症患者的杏仁核与大脑额叶之间的联结较差,为了确保一切能正常运行,他们的大脑常常不得不过度兴奋。在危险情境中,他们的大脑列车更是风驰电掣。行为治疗可以帮助他们轻轻踩下刹车。

但是对人类来说,焦虑可不只是有利于生存,它还有助于你的自我成长。

想想看,你能找出一个从来不曾焦虑过的正常人吗?如果一个人生命中从没遇到过任何威胁,那他就不会成长,这样一来,他生命的活力比前面提到的海洋鼻涕虫恐怕高不了多少,他的生命,虽身体尚在,然灵魂已死。

成长是对成功迎接挑战的馈赠,无挑战,不成长,在这个意义上,焦虑是成长必备。只是“焦虑”一词仿佛带着一种消极暗示,如果你使用一些比较正能量的词,如唤醒、刺激、兴奋等,来指代一个富含挑战的情境,你就更容易理解“引发焦虑的其实是你感知到的事实而非事实本身,让你感受到压力的事情对其他人未必也具有同样意义”这样的事实。帕特和朱迪的故事

帕特(Pat)是一名45岁上下的迷人女性,她对自己精心选择的销售工作相当满意,但现在她遇到了一些麻烦。她原本负责的销售区域是三个国家,现在老板另派给她三个新的。帕特旗帜鲜明地提出抗议,申明她不能接受这一安排的七大理由。听她说完这些,老板笑了,说你的口才还真不错,但你必须听我的,我的理由只有一个:“我是老板。”

帕特又生气又焦虑,很想干脆不干了,但她很快意识到这么做只是在惩罚自己。于是她决定留下来,接受新增的工作量。不出两个月,帕特成功地掌控了局面,面对着增薪60%的现状,她有了全新的自信,她的职业生涯也由此产生了巨大飞跃。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不愿承认老板的决定确实没错。

帕特的故事并不特别。球队教练叫你上场时,你会焦虑;教授让你主持小组讨论时,你会焦虑;妈妈让你临时照看小弟弟时,你会焦虑;想邀请旁边楼里的女助理出来约会时,你会焦虑。对有些人来说,焦虑可能来自创业的决定,可能来自答应上一节自己从来都没有学过的课程,可能来自向公司董事会陈述一个新想法等。

朱迪(Judy)的儿子要带他心直口快、吹毛求疵的老婆来妈妈家住9天,在他们到达的前一周,朱迪就已经极度焦虑了,她害怕自己会受到这个动辄就挑东挑西的儿媳妇的挑剔。我给了她这么一条建议:“她一到,你就给她个大笑脸,张开胳膊热情拥抱她,告诉她见到她你有多开心。”

下一次咨询时,朱迪说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我热情地拥抱了她,她很快就成了我的好朋友。她走后才3天,我便接到了她11通电话!”“哇!太好了!那么坏消息呢?”“我不想让她成为我最好的朋友。”她打趣道。

当你为即将到来的考试感到焦虑时,你会赶紧去学习;当你听说下周的竞争对手是全州翘楚时,你会全力以赴、认真准备;当你发现季度税在两周内就要到期时,你会取消周末的疯狂采购。

焦虑正式提醒你,你已经走出自己的舒服区。大脑以这种方式激励你继续成长、不断提高、持续发展,身体以这种方式说服你去完成更多的事情、达成更高的目标、实现更多的梦想。对于不断寻求自我成长的你,我不吝给出最衷心的祝愿:

愿你儿时的所有梦想都实现,包括要当一名宇航员!

愿你能向所有唱反调的人证明他的谬误,并活到他亲口承认的那一天!

愿你比中东王子还富有,却倾尽家财,用于癌症、帕金森综合征和男性秃头等疑难杂症的药物研发!

可是啊,亲爱的朋友,为了你所有恢宏的梦想都实现,我还必须祝愿你:永远与焦虑为伴!焦虑唤起水平和行为表现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曲线

190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耶克斯(Robert Yer-kes)和约翰·多德森(John Dodson)通过研究发现,在个体的焦虑唤起水平和行为表现之间存在这样一条倒U型曲线:焦虑水平过高或者过低时,个体的表现都不好;适度焦虑的情况下,个体的表现最佳。这就是说,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运动员、音乐家还是其他,不焦虑你发挥不好,过度焦虑你也发挥不好,只有适当程度的焦虑才能让你发挥得最好。为什么会这样?我来解释给你听。

倘若棒球选手A一点都不焦虑,则很有可能他对这场比赛一点都不上心(不关切)。别忘了,关切和威胁共同出现才会产生焦虑。他如果不上心(或许他今年拿的钱特别少,以致动力不足),就不会专心投入,更难以全力付出,你就不可能期待他发挥出最佳水平。这也难怪,因为他本身都不怎么关切嘛。

反过来,倘若他非常焦虑,他也同样取得不了好成绩。为啥?过度焦虑会让人惊慌失措、六神无主(就像前面的里克一样),这种状态下莫说打出好球,恐怕连记起国歌歌词都难。

不要忘了,耶克斯-多德森曲线是在1908年发现的(就是芝加哥小熊队最近一次赢得世界大赛那年),已经经受住了一个多世纪的检验。世纪智慧告诉我们:适度焦虑有利于最佳发挥,这种水平的焦虑是健康而非病态的。

让我们换一种不同的运动,从不一样的视角来检视焦虑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有过两届奥运会和8次英国国家双人花样滑冰比赛经验的运动员戴维·金(David King)在谈及个人经历时曾说:“若不能直面自己的焦虑,及时、有效地加以处理,它只会有增无减;若无视[1]它,也就无法将它转化成对当下或日常活动有用的力量。”

这就是倒U型曲线。当你感到乏味、困倦、无趣、懈怠时,你的表现会受到影响;随着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皮质醇或肾上腺素越来越高,你就会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头昏脑涨,表现自然也大受影响。而在这条曲线上有一个点,到达这个点时,机体会被唤醒至最佳状态,这种唤醒是自然、健康的,是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从而使个体发挥出最佳水平。【注释】

[1] 原注:戴维·金,私下访谈,2014年。健康的焦虑如何演变成有问题的焦虑

那么,健康的焦虑到底什么时候就演变成了有问题的焦虑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又正式变成了焦虑症呢?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先来打个比方。约翰(John)跟医生说他头疼,在治疗前,医生先问了他三个重要问题:

1.多久疼一次?(频率)

2.疼起来有多疼?(用10点量表,从1到10确认强度)

3.一次疼多久?(持续时间)

假定约翰是这么回答的:“我并不经常头疼,每年三四次的样子;从1到10评分的话,我应该是5;每次差不多持续半个小时左右。”

这样的话医生会说:“约翰,人们都会头疼,这不是事儿。”

但如果约翰是这么回答的:“我每周都要疼三四次;每次疼起来头像要裂开似的,从1到10评分的话,至少也得是8或者9;我常常会疼一下午,有时候甚至疼到夜里,通常在三个小时左右。”

这样的话医生则会说:“约翰,你最好马上去看医生。”

通常,健康的焦虑就如同约翰的第一种回答——兴许比那个再频繁一些,这种焦虑不会占据或支配一个人的生活。一旦感知到的具体威胁消失,它也就很快消退了。

亨利福特医院行为健康门诊部的主任卡西·弗兰克(Cathy Frank)博士是这样描述病理性焦虑的:“病态焦虑与正常焦虑大有迥异,正常焦虑持续时间短,不会对个体的生活造成干扰;病态焦虑的持续时间却很长,对个体的日常生活会有巨大影响,甚至会榨干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乐趣。”现今的美国,正在遭受病态焦虑煎熬的患者数量已逾4000万。这可能是焦虑症被视作心理疾病中的流行感冒的原因所在,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出“关切+威胁”等式的原因所在。焦虚是一种主观感受

在哪类情境中个体最容易感到焦虑?我们能预见何时何地自己最容易感到焦虑吗?这些问题在第三章中我们将加以讨论,这里就不再赘述。但是首先,我希望你能花精力来做下面的成长促进练习,当然,它们带来了挑战,但是一如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1]Emerson)所说,“越是害怕的事越要多做。”

焦虑的产生是由于我们将事情感知成“危险的”,因此,很多时候为了缓解焦虑我们需要换个视角去看待事情,比如“即便这次升迁不成功,天也塌不下来。”然而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还不至于需要这么做,我们只需要转移注意力就好。心理学家加里·埃默里(Gary Emery)博士提出了一条焦虑症患者应该铭记于心的至理名言:分心=力量。

它的内在逻辑是,你的注意力投注到哪里,你的精力和情感就跟到哪里。专注于最爱的喜剧,你就会跟着哭随着笑;纠结于前夫的律师的各种恶心伎俩不放,你就会换来自己的怒气冲冲、万分沮丧。因此,要想不受制于焦虑,你就得学会从当前焦虑中转移注意力。

一名患有过桥恐惧症(害怕水,不敢过桥)的女性刚刚从一次很棒的海外度假中归来,她老公到机场接她。这次,当驱车经过附近最令她担惊受怕的那架桥时,她的症状并没有发作。

她正兴高采烈、滔滔不绝地向老公讲述自己精彩的欧洲之旅,压根都没有注意到正在过桥这回事儿!

她老公没说话,直到顺利过完桥,他才取笑地说:“话痨,你猜怎么着?你忙着说话,都忘记往椅子下躲了!”她这才意识到老公说得没错。

由于注意力都在自己的度假经历上,她没空以惯常的灾难性反应去应对,因为没空想,也就不会感到恐慌,如此一来,开车过桥就和行驶在普通街道上一样平淡无奇了。

正是这样,她意识到自己的恐惧症完全是主观存在,正是因为反复想着它、担心可怕的事情真的降临,她才亲自创造了它,否则它根本就不会存在。下次过桥时,如果她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唱唱歌、回忆一下某次的聊天情景、列一列购物清单……这种分心就会使她想恐惧都恐惧不了了。

小时候,仿佛我身边所有的大人都梦想自己能够坐拥百万美钞,他们说话的神情似乎表明,只要有了这些钱就保证能过上极度安心和幸福的生活。

几十年之后,就在前两天,两名来访者——一男一女,分别述说了他们对于财产受损的极度焦虑。但问题在于:他们的净资产都已经不止百万!两人都已经年近七十,都从没有体验过贫穷的滋味。由于经济形势低迷,他们为可能到来的经济崩溃而忧心忡忡。更有讽刺意味的是,两人的房屋早已全额付清,并无任何负债。

我提醒说,他们的境况在世人当中已算数一数二的——他们比地球上99%的人都富有,不仅如此,还都拥有身体健康、关系稳定、极具魅力的伴侣!

然而这些都不管用。由于最近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他们感觉到有一场巨大的金融灾难正在前方不远处潜伏着,只等着将他们彻底摧毁。

但愿这个例子能给你一些启发,提醒你去反思自己的焦虑有多少是主观的,有多少人此刻正在羡慕你的境况,将你视作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想象你和这些百万富翁交换生活,生活环境的变换会让你兴高采烈还是小心谨慎呢?你会像他们一样担心自己的生活处在破产的边缘吗?抑或,觉得自己像中了彩票一样,至少感受到了百万美钞带来的安全感呢?【注释】

[1] 译者注: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练习:焦虚评估及应对方式Chapter3焦虑源头大探秘

真正妨碍人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看法。[1]——爱比克泰德(Epictetus)

刺眼的灯光、巨大的噪声、洛杉矶牡蛎的味道(出了名的恶心)——这只是致人焦虑的众多常见刺激中的有限几种,还有更多则藏在你的脑海中。

比方说跳伞运动。有人只要一想到它就感到恐慌,但也有一些人完全没事,一到周末就参与其中,借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如此说来,跳伞会带来恐慌还是愉悦,其实全凭主观。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除此之外,是否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些致压因素呢?美国心理学会开展了一项“美国压力”的年度调查,以了解到底是什么制造了人们心中的失序,以增进人们对焦虑的了解,从而有效地缓解焦虑。

2013年,排在前七位的压力源依次是:金钱(占人群的69%)、工作(65%)、经济形势(61%)、家庭责任(57%)、人际关系(56%)、家人健康(52%)以及个人健康(51%)。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焦虑的三大来源:对资源不足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对拒绝/否定的恐惧。之后,我们还将一起分析你可能未曾注意到的其他十种引发焦虑的情境。【注释】

[1] 译者注:公元前1世纪希腊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焦虑来自对资源不足的恐惧

人们会对金钱和经济状况充满担心,这毫不稀奇。虽然不得不承认,被心理学家称为“通用金刚钻”的金钱对于不同人来说意义不尽相同——对有的人来说,它可能意味着选择的自由;对另一些人来说,它可能等同于成功和自我价值感;然而就绝大多数人而言,金钱都代表着安全感和安宁感,所谓“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金钱缺乏会让三种人都陷入焦虑:在第一类人中,焦虑可能来自金钱导致的受困感:没钱就没得选择,你只能窝在家里吃寻常饭菜而不能享受豪华大酒店里的自助餐。

在第二类人中,缺钱引发焦虑是因为你会有一种挫败和无能感。你叔叔是个“华尔街百万富翁”,你却混成了“待业青年”,于是你就能体会到一种深深的、无所不在的羞耻感和无价值感。对成功的定义越依赖于金钱,你的这种感觉就越强烈。

对于第三类人——那些安全感追逐者来说,焦虑通过各种灾难性的想法来折磨他,让他活在诸如此般的恐惧中:轧到钉子,扎瘪轮胎,换胎迟到,惹爆老板,被炒鱿鱼,失业没钱,回家啃老,备受唠叨,桥洞蜗居,终生潦倒。别忘了,神经系统区分不出事实与想象,你所有的思虑妄念都会让你的身体对“大祸已成、不日将至”深信不疑。焦虑来自对未知的恐惧

焦虑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对未知的恐惧。简而言之,它是由人们对生命脆弱本性的觉知所致。人的生命充满了各种威胁和意外,从前列腺癌的遗传倾向性到你发在社交网站上的女儿抱猫照只得了悲催的9个赞。明天会怎样,我们从来不得而知,面对命运,我们能握在手里的,只是少得可怜的一点儿筹码而已。

以弗吉尼亚(Virginia)为例吧。2005年7月1日,她在上班路上被一个心不在焉、跟车又跟得超紧的司机追尾了。车被撞得面目全非,她自己也九死一生。人生难免各种不如意,踩上狗屎也只能认了。不久她康复了,回到了正常生活的轨道上来。

鬼使神差地,2012年7月1日,整整七年之后,她再一次遭遇了一模一样的车祸,车又一次面目全非,她再一次九死一生,不同的是,这次之后,她的内心没有那么坚强了。

在接受了一些认知行为治疗,并认真阅读我们的书之后不到两周,维吉尼亚就又能正常开车了,即使在高峰时段也不成问题。

而对于下一个七年之后,也就是2019年7月1日,维吉尼亚是这样计划的:一天到晚待在家里,点一份外卖,看一天电影。原因你懂的。焦虑来自对拒绝/否定的恐惧

在挂牌执业的这些年里,我曾遇到过数不清的来访者在他们第一次预约就诊之前,有过自杀未遂的经历。虽然不曾确切统计过,但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人提到自己曾被拒绝、不被人喜欢或者觉得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技不如人。那种“像我这种人不值得被爱”“没有团队/项目组愿意接收我”的自我贬损是如此具有毁灭性,以至于他们宁愿自己从没有到过这个世界。

很多人生活在对被拒绝和被否认的恐惧中,穿什么衣服、跟谁约会……似乎所有的决定都被蒙上了这种恐惧的阴影。“别人会如何看我”是回响在几乎所有社交恐惧症患者心头的一个共同声音,它最致[1]命的魔咒在于,让人们不敢当众发言。杰瑞·宋飞说过一句有名的话:比起站在众人面前发表吊唁死者的言论,有些人宁愿躺在棺材里的是他自己。因为对他来说,发表公开演讲比死还要可怕。

虽然种种迹象好像都显示,焦虑对女生的影响比对男生更大,但事实上,随着焦虑水平的增加,学生的学业成就随之降低,无论男女。[2](记得让你女儿看到这本书)

综上,我们探讨了诱发焦虑的三大原因:对资源不足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拒绝/否定的恐惧。接下来,我想通过一个莱特曼风[3]格的排行榜向你揭示“十大焦虑诱发情境”,这其中有你已经知道的,更有你不知道自己已经知道的。【注释】

[1] 译者注:Jerry Seinfeld,美国著名喜剧演员。

[2] M.纳迪姆,《焦虑的影响》,第519-528页。

[3] 译者注:出自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大卫·莱特曼。他主持的《大卫深夜秀》中有一个名叫“前十名排行榜”的招牌栏目。诱发焦虑的十大情景1.无能为力感

在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中,研究者将被试分为两组。告诉其中一组被试,当他们待在这个房间工作时,隔壁将会传出对人体极为有害的巨大噪声,如果觉得难以承受,只要按一下墙上的按钮,噪声随时就能停止(实际上,和其他心理学实验一样,这个按钮只是实验的一个道具而已)。第二组与第一组的实验条件完全相同,除了一样:没人跟他们说过按钮这回事。

实验结果让人印象深刻:第一组被试完全正常地工作,没有遇到一点问题,他们不仅一次都没有按那个按钮,而且工作效率也与平常几乎无差别。

第二组被试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在工作中出现了更多失误,不断抱怨身体出现了一些压力相关症状,诸如头疼、肠胃不舒服等,有些人甚至坚持不下去,早早告假回家以求得一点清净。

差异来自哪里呢?看起来,仅仅是怀着“我对所处环境是有控制力的”这一信念就足以让人们更乐于忍耐、幸福感更强。而无能为力的感觉却引发了人的脆弱无力感和焦虑感。2.变化感

焦虑的第二大来源是改变。有一个古老的笑话说“只有刚出生的小孩才喜欢改变”。估计没有比托马斯·霍姆斯(Thomas Holmes)和理查德·拉赫(Richard Rahe)在20世纪70年代所做的实验研究更能震撼地传达出这层意思的了。两位研究者设计了他们称之为“社会再适应评价”(Thesocialreadjustmentrating scale)的量表,这是一个包含了许多项目的百分量表。在该表中,改变被量化,比如,配偶死亡相当于100分,一张超速罚单相当于11分。根据他们的研究,如果一年中所得总分超过300分,那么90%的人将会面临身体出问题甚至住院的风险。这个分数的意义很明显:太多的变化会击垮一个人,让他[1]们的生理和心理濒临崩溃的边缘。

如何解释剩下那10%似乎能忍受生活的无尽改变的人呢?没准这正是喜欢跳伞的那帮人。3.不安全感

在教育领域,一个被普遍认可的理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简洁易懂:在“自我实现”这一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之前,人们首先需要被满足的是一系列较为基本的需求,如食物、栖身之所、安全的设施等。所谓安全,也即人们相信自己可以免遭潜在威胁的信念,它是自我实现的重要基础。相反,一旦感觉不到安全,焦虑就会出现(聪颖的读者会发现,这与前面所讲的“焦虑=关切+威胁”公式非常相似)。迫在眉睫的裁员,漂亮室友对与你约会的小伙子也情有所钟,尖锐的急刹车来自正冲你飞驰而来的那辆车,以上任何一个情境都足以让你的焦虑汹涌而至。

安全感到底有多重要?心理学家、新弗洛伊德学派的倡导者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在他著名的“生命发展八阶段”理论中指出,通过学会信任从而取得安全感是个体在生命头两年中最为重要的发展任务。此外,安全感对于人类来说如此重要还在于,研究发现,与坏消息已经得以确认相比,前路未卜、福祸未知、举棋难定的状态更加让人煎熬。

本(Ben)和朗达(Rhonda)是一对让好朋友们眼红无比的亲密情侣。他们彼此倾心、从无纷争,堪称完美。他们之间只有一个问题,偏偏正是这个问题横亘于两人之间,无法逾越,使得他们的关系陷入了僵局:两人都是虔诚的教徒,只是本信奉犹太教,而朗达信奉基督教。这种差异使他们无法就未来孩子的养育问题达成一致。其结果导致他们谈了13年分分合合的恋爱,但每次又都复合了,因为他们坚信对方是自己的“灵魂伴侣”。他们的关系之所以陷入僵局,是因为在他们双方毫无解决的办法。然而最后,这对爱侣因为一个坏消息而“因祸得福”。本被查出患了多发性硬化症,这将致使他无法生育。得知消息后他们马上结了婚,从此相伴相依,共同生活了20多年,在此期间本只能一直坐着轮椅,而朗达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照顾工作。

正如研究所说,对本和朗达夫妇来说,多发性硬化和无法孕育子嗣这样的坏消息加在一起,也好过当初无法决断是否要继续在一起时的进退两难。一如往常,我们需要注意,安全感其实并不是具有物理意义的存在,如同不安全感一样,它只是内心的一种状态。在数不清的故事中,主人公因为一份人身保险而相信自己拥有了绝对的财务安全,最终却发现是一场骗局;有的人因为坚信伴侣对自己绝对忠诚而高枕无忧,却在对方离世之后从其日记中发现了多次婚内不忠行为。

对于鸟类来说,甚至像路灯这么简单的东西都能轻而易举地改变它们的生物钟。如果给它们一个相当于正常路灯明度1/30的光照,就会让它们的繁殖期提前。在向孩子普及两性关系的基本常识时,尽可[2]以用上这些知识。

你的神经系统并不响应于你的真实处境,而是响应于你感知到的处境。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婚姻、工作、邻里关系或者打冰球的冰面并不安全,你就会感受到与关切程度(它们对你有多重要)大致相匹配[3]的焦虑。与此相反,你可能住在切尔诺贝利的下风口或者与山姆之[4]子比邻而居却毫不自知,那你就不会有不安全感,也就不会焦虑。4.角色冲突感

珍妮弗(Jennifer)聪明又勤奋,然而却备受焦虑折磨。她是一名律师助理,服务于镇上一家声名赫赫的家庭律师事务所。离婚大战既是他们公司的主要收成来源,也造就了一群高度脆弱、焦虑不堪的人,以至于在律师身上不惜重金,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以维护。

这也正是珍妮弗的问题所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