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患者的家庭养护(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22:40:37

点击下载

作者:陈淑华,王崇才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便秘患者的家庭养护

便秘患者的家庭养护试读:

前言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发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很多患者对便秘不够重视,日久除引起痔瘘等肛肠病外,便秘还引发或加重心理性、代谢性、心脑血管性等一系列疾病。粪便中有多种毒素,被吸收后对人体产生严重影响,对健康极为不利,其中结肠癌的发病,便秘是原因之一。

人一辈子不可能不生病,关键是生了病以后如何尽快康复。一般而言,在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主要是以治疗为主,而在疾病的恢复期则以家庭康复为主,此阶段病情基本稳定,各项生理指标已正常或接近正常,除了配合医生的治疗外,尚需合理地进行膳食、运动等各方面的调养。饮食不但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而且合理的饮食对身体的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运动也是一种积极的康复手段,适度的运动可以使生病的身体尽快康复。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便秘的多种家庭康复措施,适合病人及家属阅读。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

1 便秘概述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道内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坚硬,或经常排便不畅的病症。它既可是一个独立的病症,也可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便秘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患者对便秘的诊治要求日趋迫切,便秘的门诊量在显著增加。

便秘虽是一个常见的病理症状,但可影响整个机体的功能而变生诸病,因为人们目前更清楚地认识到,便秘可造成肌体局部的危害,直接引发肛肠疾病。例如,便秘患者因粪便干、硬,排便时引起肛管裂伤疼痛,可发生肛裂,进而引起肛窦炎、肛乳头肥大、痔疮、肛周脓肿、肛瘘;粪便干硬还会引起痔出血,常呈喷射状出血,可迅速出现失血性贫血等全身症状;便秘患者排便困难不得不久蹲强努,久之发生脱肛、直肠内脱垂、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等病变,这些病变又是加重便秘的因素,形成恶性循环,终致所谓“习惯性便秘”或“顽固性便秘”;便秘使直肠内压力增高,久之会导致上腹部饱胀、恶心、呃逆、反胃、腹部不适及下腹疼痛等;粪便在直肠停留过久,局部可发生炎症,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

第一节 人体的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肝、胆、胰腺器官共同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在临床上,常把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下的消化道)。

人体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作为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满足人体发育、生长、生殖、组织修补等一系列新陈代谢活动的需要。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协调合作,把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物理性、化学性的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它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系统。图1 人体消化系统

2.上消化道

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组成。(1)口腔:由口唇、颊、腭、牙、舌和口腔腺组成。口腔受到食物的刺激后,口腔内腺体即分泌唾液,嚼碎后的食物与唾液搅和,借唾液的滑润作用通过食管,唾液中的淀粉酶能部分分解碳水化合物。(2)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咽依据与鼻腔、口腔和喉等的通路,可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三部。咽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吞咽这一复杂的反射动作。(3)食管:是一长条形的肌性管道,全长约25~30厘米。食管有三个狭窄部,这三个狭窄部易滞留异物,也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食管的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入胃,其次有防止呼吸时空气进入食管,以及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作用。(4)胃:分贲门、胃底、胃体和胃窦四部分,胃的总容量约1000~3000毫升。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纳和消化食物。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除了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直接吸收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均不能直接吸收,必须先在消化道内经过分解,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消化道的黏膜进入血液,送到身体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这种分解过程称为“消化”。由食管进入胃内的食团,经胃内机械性消化(将食物磨碎,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与消化管壁紧密接触而便于吸收)和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后形成食糜,食糜借助胃的运动逐次被排入十二指肠。胃壁黏膜中含有大量腺体,可以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其主要成分有盐酸、钠、钾的氯化物、消化酶、黏蛋白等。胃液的作用很多,其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杀灭食物中的细菌、保护胃黏膜以及润滑食物等。胃的吸收功能很少,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5)十二指肠:为小肠的起始段。长度相当于本人十二个手指的指幅(约25~30厘米),因此而得名。十二指肠呈C型弯曲,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下部和升部四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分泌黏液、刺激胰消化液和胆汁的分泌,为蛋白质的重要消化场所。

3.下消化道

下消化道由空肠、回肠和大肠组成。(1)空肠、回肠:上端起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下端至盲肠,借小肠系膜系于腹后壁。二者间无明确界限,一般是将空、回肠全长的近侧2/5称空肠,远侧3/5称回肠。空肠、回肠的运动特点具有两种运动方式,一种是节段性收缩,它可以使食糜和消化液完全混合,利于消化和吸收;另一种是蠕动,与节段性收缩联合作用,把食糜推向前进。小肠的蠕动很慢,每分钟约1~2厘米,每个蠕动波只把食糜推进约数厘米后即消失。因此已被消化的食糜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一般为3~8小时),这对小肠的吸收很有利。

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只留下难于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小肠进入大肠。(2)大肠:是消化道的最下段,长约1.5米。大肠在右髂窝处续回肠而起,止于肛门,全程围绕在空、回肠的周围。分为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四部分。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贮存、运转和排泄粪便。食物中的纤维素在胃肠内不被消化吸收,它只能作为食物废料被输送入大肠,所以,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以增加粪便量,这对于产生便意、正常排便是十分有利的。

4.消化过程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协调合作来完成的。

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在口腔内以机械性消化(食物被磨碎)为主,因为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故口腔内的消化作用不大。

食物从食道进入胃后,即受到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和胃液的化学性消化作用,此时,食物中的蛋白质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在胃酸参与下)初步分解,胃内容物变成粥样的食糜状态,小量地多次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推送。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开始了小肠内的消化。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小肠内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的机械性消化,各种营养成分逐渐被分解为简单的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在小肠内吸收。因此,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只留下难于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小肠进入大肠。

大肠内无消化作用,仅具一定的吸收功能。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消化和吸收是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

在消化过程中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形式。(1)机械性消化: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2)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由消化腺所分泌的种消化液,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体内,进入血液和淋巴液。这种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

第二节 排便的生理过程

食物吃进肚中,需要经过4个小时才会被胃分解消化,之后胃部将食物输送到小肠,经过进一步的分解吸收,身体需要的成分被吸收,不需要的就会被送到大肠,这中间又要经过肠道的蠕动排出体外。各人的体质不同,排出的时间也不同,基本上是要8~10个小时左右。

1.粪便的形成

消化道是一个有多种功能的、复杂的管道系统。当食物进入口中,经过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结肠),就变成了身体不需要的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

人们吃进口中的食物经过胃和小肠的消化、吸收后,还会留下一些残渣,通过小肠的蠕动把这些食物残渣和许多的水分及一些电解质推送入结肠。

结肠有三种主要功能:一种为吸收功能,主要在结肠的开始一段,吸收水分(每日约300~2500毫升)和电解质(钠和钾等)。一种为贮存功能,主要在结肠的末端近肛门处,把不能吸收的残渣暂时贮存在这里。另一种为运输功能,即结肠通过自身缓慢的、节律性的收缩将结肠内容物向前推动。

结肠的这种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推进的收缩运动,一种是推进性运动,这两种结肠的运动使结肠内容物充分与肠壁接触,有利于水分和其他少量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最终形成固体粪便,每天约有80~100毫升水分自粪便排出。

粪便是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后剩余的残渣和废物,其中含有未消化的纤维素、消化道分泌的黏液、消化液、胆色素、黏蛋白,以及消化道黏膜脱落的残片(上皮细胞、肠道的细菌和结缔组织)等。

2.排便的正常生理过程

人体内每天大约有1000毫升的液体从回肠进入结肠,在24小时之内,经过结肠的液体中90%的水分和盐被黏膜吸收。进入结肠的碳水化合物被细菌酵解成可以部分吸收的短链脂肪酸。水分被吸收后,食物中的纤维、细胞和其他不能酵解的固体物质成为固态粪便的理化性保水能力(吸收率随时间而递增)和固态粪便的理化性保水能力(由吸附和渗透力决定)。粪便直到进入结肠后才开始成为固态。除了实际的饮食、排便频率和每天粪便量的差别,正常个体的粪便硬度及水分含量几乎相同。图2 排便的生理过程

餐后结肠的收缩增加并推动粪便进入直肠,使直肠扩张。通过肠壁内下行神经元的调节,肛门内括约肌随之舒张。于是粪便进入肛管与感觉灵敏的上段内壁接触,感受到直肠扩张和接触粪便的复合感觉就会产生便意。直肠的扩张也会引起肛门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的收缩,防止立即排便并使直肠得以松弛,降低直肠内压力。这样可以避免立即排便,允许人们选择排便场所或推迟排便。

当人们取坐位或蹲位准备排便时,先将肛门扩约肌前移,使肛门直肠角变直。此时肛门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的张力性收缩受到抑制,同时采用呼气后屏气,增加腹内压将粪便推入肛管。这个过程激发脊髓的排便反射,使直肠收缩并抑制肛门内括约肌恢复正常的静止张力。上述复杂机制使排便能够正常进行,其余时间则保持自制。

第三节 便秘的定义

便秘是指排便不顺利的状态,包括粪便干燥排出不畅和粪便不干亦难排出两种情况。一般每周排便少于2~3次(所进食物的残渣在48小时内未能排出)即可称为便秘。

正常人的排便习惯差别很大,这与个体差异、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有关。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有的2~3天1次(只要无排便困难及其他不适均属正常),但大多数人(约占60%以上)为每天排便1次。

有许多便秘病人并不只是大便困难,常常还有一些伴随症状,如腹痛、腹胀、大便出血(痔疮出血)或粪便带黏液,还有脱肛、肛门疼痛,等等。便秘是一种症状,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因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叫继发性便秘。但绝大多数的便秘是无甚原因的,所谓单纯性便秘,也称习惯性便秘,这种便秘进展缓慢,病程较长,以老年人多见。有时便秘是急性的,暂时的,消除病因后很快又恢复原有的排便习惯,如急性发热病人,由于体内水分急剧减少所引起的便秘。

当大便干结并带血性黏液,或带暗红色、鲜红色血液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这种情况大多是肛管直肠癌或结肠癌所致。由于对结肠、肛门、直肠动力学研究的深入,对习惯性便秘的原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便秘在过去并不为人们所重视,在许多医学书籍中,仅作为一种内脏的症状加以介绍,因此疗效不佳。随着医学基础研究和诊疗技术的发展,便秘的医学概念和诊治水平已发生重大突破。近年来,功能性便秘已经作为一种独立性疾病出现,对这类便秘的研究和医疗实践进展较快,从而大大促进了便秘治疗方法的发展和疗效的提高。

第四节 便秘的流行病学

由于便秘病因的复杂性、症状的多样性及非特异性,故而给便秘的流行病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有关便秘流行病学的研究国外报道较多,国内报道较少。由于各研究单位采用的诊断标准及调查内容缺乏统一性,故报告结果不尽一致。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便秘与性别、年龄、种族、饮食、职业、地域及生活劳动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1.年龄

便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60岁为多,女性在20岁和50岁左右呈现两次高峰,男性在30岁呈现高峰,并随年龄增长便秘患病率明显增加。

2.性别

大部分流行病学资料认为便秘和性别有密切关系,女性是高危人群,男女比例约1:3。

3.地区

国内调查显示便秘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域性。全国老年人便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北方地区便秘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便秘的患病率还显示出城乡差别。

4.职业

目前有关便秘和职业的关系各家说法不一。由于职业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各家报道结果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5.文化程度

我国有关便秘患病率和文化程度关系的报道较少且结果不一,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与便秘相关性相差较大。

第五节 易发生便秘的人群

便秘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胃肠病,患病人数非常众多。

1.少食粗粮和膳食纤维的人

在我国有一部分人的饮食结构向欧美人靠拢,以奶类、肉类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为主,对淀粉类、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等进食较少。有些人的主食过于精细,含有麸皮的粗粮已经不能再登上餐桌,但麸皮内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这样的人群由于食物过于精细,消化吸收后残渣少,大便量少,结肠蠕动不能有效推动大便前移,就容易发生便秘。

2.工作过于紧张或工作生活无规律的人

这类人常常被迫抑制便意,使粪便在结肠中停留太久,水分过度吸收,使粪便少而硬发生便秘。如经常出差的人,往往因在旅途中不方便,而破坏了平时的生活规律及排便习惯,加之人在旅途中水分的消耗比平时要多得多,不注意水分的补充也是使这些人容易发生便秘的原因。

3.长期坐办公室的人和长途汽车司机等

由于长时间坐着工作,活动较少,胃肠蠕动也相对缓慢。另外由于坐的时间较长,盆腔以及直肠黏膜容易引起充血,而引发痔疮等肛门直肠病变,这些人常常害怕排便,久之发生便秘。

4.老人和儿童

老年人由于机体的功能逐渐衰退,消化道平滑肌的蠕动能力下降,平时活动的减少,以及因牙齿不健全而引起的纤维素摄入减少,都是引起便秘的原因。儿童虽然好动,但容易形成偏食的不良习惯,喜欢吃的就不停地吃,不喜欢吃的就一点也不吃,这样容易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有些小朋友因贪玩而人为地抑制排便,或者不能定时排便,这些都是引起便秘的原因。

5.女性

女性子宫在盆腔内挤压直肠,使直肠的弯曲度增大,大便通过比男性慢,因而容易产生便秘。女性在妊娠期因胎儿增大,压迫直肠,使直肠肛门的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妊娠期盆底肌肉松弛,也易引起便秘及痔疮。女性肛门前方是阴道,附近肌肉薄弱,加之妇女生理原因的特殊性也易致便秘。除生理原因外,因为女性过分注意自身的优雅,且对卫生要求极高,很少有人在家庭以外的厕所大便,这也会导致便秘。女性减肥成风,摄取食物量少,以至于体内食物残渣过少,难以产生便意。

6.肥胖的人

身体肥胖的人常懒于运动,或是行动不便而回避运动。身体活动的减少必然引起肠蠕动的减缓。再因肥胖人腹内大网膜有大量的脂肪堆积,很大程度地牵制了结肠运动。另外,很多肥胖的人在饮食上不注意膳食纤维的摄入,而是过多进食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这也是易致便秘的原因。

7.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人

由于抗胆碱作用药物使肠蠕动减慢,分泌减少,导致便秘。患者便秘时常表现出烦躁不安,有的患者还会因此使精神症状加重。

第六节 便秘的危害

便秘是极为常见的疾病,虽不能直接导致死亡,但对人体的危害却不容忽视。长期便秘,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可诱发炎症、肿瘤等疾病,出现多梦、失眠、烦躁、抑郁、易怒、强迫观念等症状。特别是女性患者,宿便中的毒素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出现面色晦暗、色斑皱纹增多、皮肤粗糙失去弹性、易老得快,且乳腺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排便障碍者。对于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便秘是导致猝死的重要诱因之一。便秘还可导致肠憩室病、肠梗阻、胃组织疝入胸腔及精神疾病等,导致粪性结肠穿孔的死亡率高达75%,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便秘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因为便秘所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其二则为不断便秘时,可能因此而引发的疾病。

1.不适症状(1)腹痛:一般的便秘(除了痉挛性便秘之外)不太会引起腹痛,若是持续性便秘并伴有腹痛的话,几乎都是肠内积聚气体所致。(2)头痛、肩背酸痛:便秘患者大多会出现头痛,肩膀酸痛的症状。此外,还经常会引起食欲不振、舌头粗涩、口臭、头晕、容易疲劳、心急烦躁等症状。目前尚查不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但可能与大便长期积聚肠内而产生有毒物质有关。(3)肌肤粗糙、面部雀斑、黑斑:便秘病人的自律神经功能失常,皮肤的血液循环就不可避免地恶劣与不良,加入产生的有毒物质,使得皮肤变得粗糙等。(4)荨麻疹、气喘:过敏性疾病与自律神经的功能有极密切的关系,而肠内产生的胺类,又会使这种关系更为恶化。(5)腹胀:便秘时,常出现下腹膨胀,便意未尽,严重者出现食欲不振、头昏、无力等症状,这可能与粪便的局部机械作用引起神经反射有关。

2.引发疾病(1)便秘可导致衰老:粪便是食物经过胃肠的消化吸收而剩下的残渣。便秘会使粪便在大肠中停留的时间过长,容易发酵腐败,产生大量气体;同时肠内容物异常发酵腐败还能产生大量毒性物质,如乳酸、醋酸、酒精、酚、氨、硫化氢、吲哚、组织胺等。这些物质,便秘者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被吸收入血,造成机体活力的降低,甚至引起病人出现头晕、乏力、精神淡漠、口臭、心烦等“自体中毒”现象。同时,由于肠道不能有效地排毒,“毒气”便倾向于从皮肤的途经排泄,造成皮肤粗糙、出现痤疮、雀斑、黑斑等。因此,便秘不但使皮肤容易衰老,而且也影响美容。如今所谓“排毒养颜”是个很流行的词汇,其中的道理正在于此。所以,便秘是美容的大敌,预防和治疗便秘也是美容之道。(2)便秘可导致血压不稳定:一个人情绪的变化,精神紧张,激动喜怒等,都会影响到血压,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人容易得高血压。而这些精神、神经因素也往往同时会使人的正常排便规律发生变化,如长期的情绪紧张或精神上受到强烈的刺激等,会使便意消失,从而形成习惯性便秘。两者的发生,都是由于高级神经活动功能紊乱,也就是说大脑皮层的功能紊乱所引起的。

另外,高血压的发生还与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有关。而饮食过于精细,缺少纤维素也是引起血脂升高和发生便秘的共同原因,所以,把危害人健康的某些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称为“纤维素缺乏病”。因此,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日常生活中多吃点高纤维素饮食,不仅能防治便秘的发生,而且对防治高血压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3)胃肠神经功能紊乱:便秘时,粪便潴留,有害物质吸收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而致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嗳气,口苦,肛门排气多等表现。(4)形成粪便溃疡:较硬的粪块压迫肠腔使肠腔狭窄及盆腔周围结构,阻碍了结肠扩张,使直肠或结肠受压而形成粪便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5)引起性生活障碍:由于每次长时间用力排便,使直肠疲劳,肛门收缩过紧及盆腔底部痉挛性收缩的缘故,以致不射精或性欲减退,性生活没有高潮等。(6)导致抑郁:长期便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躁不安、孤僻等现象,严重者会引发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等精神障碍。

近年来,受饮食结构改变、工作紧张、运动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便秘已成为都市人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有的患者出现便秘就吃泻药,其实长期服用泻药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加重便秘症状,有的泻药中含有破坏肠神经的成分,会对肠壁神经造成损伤。

患者长期便秘,大便长时间停留在人体内,有毒物质(如氨类)得不到清除,会对人的神经调节功能产生影响,造成部分患者精神上的损伤,加上病痛折磨,易出现抑郁症状。便秘患者切莫长期依靠泻药,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7)可导致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很大关系。而便秘者饮食多较为精细,缺少纤维素。由于纤维素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利于粪中胆盐、脂肪的排出,所以因缺少纤维素饮食的便秘患者,血脂较高,易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且便秘病人,很多是因精神紧张、工作繁忙造成的,这些人容易产生高血压,因此,便秘病人易出现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情况,这些因素会导致脑血管壁的粥样硬化,容易出现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在已有上述情况存在时,病人由于大便秘结而过分用力排便,使腹腔压力增高,心脏收缩加强,血压升高,就更容易诱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8)可导致肝病:人体的肝脏就像个大的化工厂,除了会合成许多体内所必需的物质外,还会把体内产生的或食入的有害物质清除掉,以保证体内的清洁。当便秘时,会有大量毒素被肠道吸收,从而加大肝功能的负荷,从而使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许多代谢解毒途径就会出现故障,血液里的氨和其他有害物质就会增多,这些有害物质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造成肝性脑病,即肝昏迷。便秘病人,可使粪便中含氮的物质与肠道内的细菌接触时间延长,促使氨及其他有毒物质的产生和吸收,而导致和诱发肝昏迷。(9)可导致痔疮:痔疮是直肠下端黏膜或肛管皮下的静脉丛产生扩大、曲张、瘀血所造成的静脉团。便秘常是造成痔疮的主要原因。便秘时,由于干燥粪便压迫直肠,使直肠黏膜下层的静脉直接受压迫,直肠肛门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便秘时,排便时间过长,并用力屏气排便,可使腹压增高,更使直肠肛门静脉回流受阻。久而久之则容易发生痔。便秘可以引起痔的发生,而由于痔可引起排便疼痛,有些病人惧怕排便时疼痛不敢排便或强忍不便,使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从而又可引起便秘或加重便秘。(10)可导致直肠套叠:慢性便秘病人可出现直肠套叠,表现为排便梗阻,直肠套叠常常是长期严重便秘,粪便梗阻的结果,而不是原因,直肠套叠出现后排便梗阻加剧,甚至出现完全性肠梗阻。(11)可导致肛裂:肛裂也叫肛门裂,是指肛门自齿线以下的肛管皮层发生长形或椭圆形裂隙。常见于成年人及幼儿。便秘常常是引起肛裂的重要原因,成为肛裂的重要因素。肛裂多发生于患慢性顽固性便秘的病人,由于排便时干硬的粪便在通过肛门时容易损伤肛门,排便时用力过猛,粪便强行通过肛管,使肛管受到较深的裂伤则形成肛裂。

肛裂的主要症状是排便时和排便后肛门剧烈疼痛,甚至反射性引起下腹部、腿部等处疼痛,伴有少量出血,一般仅为血液呈丝状覆盖在粪便表面,或染于手纸上。多为鲜血,也可表现为便后少量鲜血滴出。由于肛裂病人排便时或排便后肛门疼痛,所以病人也常常惧怕排便,使粪便更长时间停留在肠道,水分被过度吸收而使粪便更干燥变硬,加重便秘。(12)可导致脱肛:脱肛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严重时连乙状结肠都向下移位,由肛门垂脱向外翻出的一种疾病。医学上称“肛管直肠脱垂”。如果只是黏膜下垂,称不完全脱垂;如果直肠全层脱垂,则称完全脱垂;脱垂部分在直肠内,叫内脱垂;如果完全脱出肛门外时,叫外脱垂。

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老年人容易脱肛,主要由于老年人全身器官组织衰退,肌肉松弛,骨盆底肌肉张力减退。如长期便秘,排便时反复猛烈用力,则常可造成或加重脱肛。脱肛初期,可因用力排便而发生从肛门脱出“肿物”,但便后“肿物”可自行缩回。此后,逐渐加重,除排便用力时引起脱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压的情况下,都可引起脱肛,往往不能自行缩回,必须用手将脱出的肿物托入肛门。如脱出的肿物不能缩回,容易发生炎症、肿胀,则出现疼痛,进一步又加重便秘。因此,便秘是引起和加重脱肛的重要因素。(13)可影响儿童智能发育:若儿童长期便秘,由于粪便经常积滞于肠道内,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而发酵腐败,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有毒物质,经肠壁吸收后进入血液中,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各个器官。毒素到达大脑后,使脑神经敏感性减弱,从而妨碍了脑神经的正常发育和功能。(14)可导致大肠息肉:息肉是泛指隆起于黏膜表面并向消化道腔内突出的病变。大肠息肉是指任何隆起于大肠黏膜表面病变的总称,名称仅表示肉眼外观,并不说明病理性质。胃肠道内的息肉以大肠最为多见,特别是直肠及乙状结肠尤甚,大小可自直径2毫米以下至10厘米以上,多因粪便等慢性刺激而引起。

长期便秘,使粪便在大肠中停留过久。大便中的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易造成大肠黏膜的损伤。或因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破坏了局部稳定的平衡状态,使细胞增生过快;或是细胞脱落速度减慢;或二者兼而有之,故而形成息肉状突起。因此,长期便秘也可以导致大肠息肉。(15)可导致结肠癌:最近的研究发现便秘可能引起结肠癌。原因是由于便秘使排泄物在结肠内停留的时间长,结肠过多地吸收排泄物中的致癌物质。因此,防止便秘既可以减少脑出血等急症的发生,也可预防结肠癌。(16)可导致大肠癌:长期便秘所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偏食或蔬菜吃的过少,使食物中纤维素过少。而大肠癌在以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等所谓“精制饮食”为主的人群发病率较高。因此,有人认为,偏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可能使肠道内胆液和厌氧菌增多,产生较多的致癌物质,如胆酸的分子结构与致癌物多环烃很相似;肠道里厌氧的梭形芽胞杆菌能将脱氧胆酸转变为致癌物质3-甲基胆蒽。由于偏食,食物中纤维素少,大便秘结,大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大便中的这些致癌物质浓度增高,可以诱发大肠癌,因此可使大肠癌的发病增多。(17)可引起乳腺癌:近年来,医学工作者发现,不仅肥胖、饮食及遗传与乳腺癌有密切关系,长期便秘也可引起妇女乳腺癌。

第七节 便秘的家庭应急处理

便秘在痛苦难耐时,若无医院和医师,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自救。

1.食用油法

取麻油或花生油约100毫升,用温火在铁锅中烧至冒青烟时,端起锅使之冷却至20~30℃,取其中50~80毫升,1次顿服。剩余油用一细皮管(如自行车气门芯)从肛管缓缓注入肛门(可用注射器,也可用自制类似注射器样器具)。令患者左侧卧位,歇息1~2小时后,可到厕所试蹲,多数便秘者,可排出大便。

2.灌肠法

取生理盐水、1%肥皂水(也可用芒硝20克或食用盐20克,用温水化开后),从肛门灌入,总量约为50~80毫升(若便仍未排出,约1小时后重复1次),并于灌肠前服用食用油如上。

3.开塞露法

取开塞露1支,用时将顶端剪去,先挤出药液少许起润滑作用,然后轻轻插入肛门,将药液全部挤入,忍耐5~10分钟,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达到通便目的。

4.甘油栓法

使用时将甘油栓取出,操作者戴手套或手垫纱布,捏住栓剂较粗的一端,将尖端插入肛门内6~7厘米,用纱布抵住肛门口轻揉数分钟,利用机械刺激和润滑作用而达到通便目的。

5.肥皂栓法

将普通肥皂削成底部直径1厘米,长3~4厘米圆锥形,蘸热水后插入肛门(方法同甘油栓通便法),由于肥皂的化学性和机械性刺激作用引起自动排便。肛门黏膜溃疡、肛裂及肛门有剧疼痛者,均不宜使用。

6.取便法

取便法是用手指取出嵌顿在直肠内的粪便,由于较长时间的便秘,大量的粪便便淤积在直肠内,加之肠腔吸收水分过多,而便粪便形成粪石,久之嵌顿在肠内,经灌肠或通便后仍无效时,可采取取便法以解除病人的痛苦。

在这种情况下,要手戴薄的胶手套,在手指部涂上甘油或其他油类,慢慢插入病人的肛门中将粪块掏出来,要注意不可损伤肛门,以免感染。

7.指压相关穴位

大便未出时,两手重叠在神阙穴(即肚脐)周围,按顺逆时钟各按摩15次,然后轻拍肚子15次。大便将出不出时,用右手示指压迫会阴穴(二阴之间中点),便可助大便缓缓排出,心情要轻松,千万不可焦急。此外,坐在马桶上,静神,深呼吸,引意念于肠,做提肛运动15次,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排便效果。

8.药物治疗

经常便秘者,家中须预备一些便秘药,以便应时之需。(1)硫酸镁:清晨服5~20克,多饮水,一般2~8小时排便。(2)硫酸钠:清晨服15~20克,饮水500毫升。(3)蓖麻油:每次10~30毫升。(4)液体石蜡:15~30毫升,睡前服。(5)甲基纤维素:每日1.5~5克。(6)酚酞:口服,每晚0.05~0.2克,睡前服。(7)麻仁润肠丸:1~2丸,每日1~2次。(8)番泻叶:每次3~5克,泡水代茶,睡前服。

2 便秘的诊断

便秘是令人痛苦而有害的。对继发性便秘要尽快查找病灶,积极治疗;对单纯性便秘则应重在预防,同时辅以相应的措施,及时妥善地加以解决,避免因便秘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危害。

第一节 便秘的分类

便秘的分类较为复杂,临床上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按病程或起病方式,可分为急性便秘和慢性便秘;按有无器质性病变,可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按粪块积留的部位可分为结肠便秘和直肠便秘;按结肠、直肠平滑肌功能状态可分为弛缓性便秘和痉挛性便秘;按便秘的病理生理基础,可分为机械梗阻性便秘和动力性便秘;按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动力性便秘可分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结肠慢运输型便秘、结肠通过正常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便秘也可分为原发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

虽然便秘在临床上有很多分类方式,但是主要的是应该分清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

一、器质性便秘

由于体内发生器质性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功能而引起的便秘,称器质性便秘。例如肠梗阻、手术后并发的肠粘连、大肠良、恶性肿瘤、腹内巨大肿瘤如卵巢囊肿等疾病所引起的便秘,属于器质性便秘。这种情况,便秘常常不是病人的惟一症状,大多数病人还会出现原发病的表现。器质性便秘的病人,必须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部分便秘病人甚至需动手术,才能使便秘最终得到解决。

1.肠道的器质性便秘(1)肠道神经肌肉病变:如先天性巨结肠、大肠憩室病、肠道易激综合征等。(2)结肠阻塞:尤其是阻塞部位在降结肠、直肠者,如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结肠扭转、结肠冗长、肠粘连、肠道炎症(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瘤、肠结核、梅毒、性病性肉芽肿)、成人巨结肠、缺血性结肠炎、赘生性或吻合口狭窄、子宫内膜易位症等。(3)肛门直肠疾患:如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肛门直肠狭窄、肛门直肠炎症、肛裂、痔疮、直肠脱垂等,均可导致肛门括约肌痉挛,引起排便困难。

2.非肠道的器质性便秘(1)肠道外肿物压迫:如卵巢囊肿、子宫纤维肌瘤、腹腔内任何巨大肿块或腹水。(2)神经性:脑异常如帕金森病、脑肿瘤、脑血管障碍等;脊髓与神经根病变如截瘫、脊髓痨、腰及骶髓损伤、多发性神经根炎、多发性硬化症、马尾神经瘤、周围神经病变、骨盆神经切除等,造成副交感神经受抑制或排便反射弧阻断而导致便秘。(3)代谢及内分泌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卟啉病、尿毒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

二、功能性便秘

由于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饮食因素、排便习惯不良、药物作用等因素,导致胃肠功能性改变所引起的便秘,称为功能性便秘。例如外出旅行的人,由于生活规律、周围环境的改变,以及劳累等因素的影响,多会出现便秘,这种便秘则为功能性便秘;单纯性便秘、肠道易激综合征均属功能性便秘;如病程在几年以上又无变化者,也多提示为功能性便秘。

1.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型便秘)

慢传输型便秘主要是指粪便在结肠通过缓慢,水分被肠黏膜大量回收,导致大便干燥,排出困难。(1)结肠便秘:粪便滞留于结肠,称结肠便秘。常发生在体质虚弱、并伴有内脏下垂者以及年老体衰、大病以后或体力下降者。(2)直肠便秘:粪便滞留于直肠,称直肠便秘。当粪便早已抵达直肠,但因为神经反应迟钝,不能引发便意,使粪便在直肠内滞留过久而未被排出,所以又称为排便困难。这种便秘多发生在无正常排便习惯、痔疮、肛裂以及经常灌肠者。严重的直肠便秘,干燥坚硬的粪块常在直肠内嵌塞,称粪嵌塞。(3)弛缓性便秘:若食物渣滓太少、纤维素过少、活动太少、人为抑制便意、环境改变、精神抑郁症、精神病、神经性厌食等精神障碍,缺少对肠的刺激,肠蠕动减弱;长期应用泻剂、缓泻剂、神经节阻断药、镇静剂、镇痛药、麻醉药、制酸药、抗胆碱药、解痉药、利尿药、降压药、钡剂、铁剂、肌肉松弛剂、抗抑郁剂等均可抑制肠蠕动,亦可导致弛缓性便秘。(4)痉挛性便秘:由于结肠运动过于强烈,引起结肠、直肠平滑肌痉挛,肠腔过于狭窄,使大便无法通过而引起的便秘,称痉挛性便秘。如肠易激综合征,由于精神神经因素等影响,可导致肠道平滑肌张力过高或结肠痉挛而引起便秘。

2.出口阻塞型便秘

出口梗阻型便秘又称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与器质性疾病引起肠道机械性梗阻所致的便秘不同,常与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过度收缩、肛门直肠运动异常、直肠排便敏感性降低及肛门痉挛等因素有关。(1)直肠无力性(弛缓性)便秘:是指直肠及盆底非解剖原因的、非器质性变化的、生理机能退行性改变引起的出口阻塞性便秘。包括以下几种病症:

①直肠前突:多见于女性,由分娩产伤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及经常久蹲强努排便等原因损伤直肠阴道膈的强度引起,表现为直肠前壁黏膜呈袋状向阴道突入。当排便时,粪便即陷入袋内,患者会感到粪便向阴道方向堆积而不能排空,自觉肛门下坠,便意频繁,有时需在前方用手加压方能排便。本病与盆底松弛(会阴下降)关系密切。

②直肠内脱垂:发病与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中气不足或排便久蹲强努有关。造成直肠黏膜松弛,脱垂于直肠壶腹内。临床表现为排便前患者感觉会阴胀满,排便时下背部疼痛,多数患者有长期排便困难史,每次排便需费时数小时。

③会阴下降综合征:多见于老年或多产妇女。由于固定会阴中心腱的会阴浅横肌薄弱蜕变,整个会阴体下垂,肛门位置变浅,肛管变短,阴部内神经受损,致直肠感觉功能下降,盆底肌肉松弛下降。常与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等症并存。其临床表现为便意缺乏,会阴胀满,排便堵胀感。(2)盆底肌功能不良性(失弛缓性)便秘:是一组由于盆底肌痉挛性功能亢进导致顽固性便秘的病症。

①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病因与耻骨直肠肌周围感染如肛窦炎、肛裂、肛旁脓肿等炎症刺激有关。可刺激耻骨直肠肌产生痉挛,增生肥厚、肌纤维水肿、纤维化等病变。耻骨直肠肌是肛门括约肌群中最重要的肌组,其病变可使肛管延长、狭窄、肛门紧缩,表现为患者感到用力排便肛门也不放松,甚至反而收缩更紧。

②盆底痉挛综合征:本症常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同时存在,有人认为二者是同病的不同阶段。故共同表现为排便时盆底肌(横纹肌)不能松弛,甚至反而收缩,以致封闭盆底出口,引起排便困难。指诊可触及盆底肌肥大、肛管狭窄延长(大于5~6厘米)、肛管直肠环突起、后方直肠呈袋状后突。

③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由于长期忽视便意,未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日久影响排便反射,或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在排便过程中内括约肌不能放松而引起便秘。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排便困难(有别于肛裂引起的便秘),便意淡漠、粪便干燥、直肠及骶尾部坠胀或酸困感。先天性巨结肠亦发生内括约肌失弛缓症,但它是由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引起,肛门抑制反射消失。

④外括约肌失调综合征:外括约肌失调综合征是一种排便时外括约肌异常收缩的病症。在正常情况下,外括约肌随意性收缩通过内括约肌的收缩逆向反射作用,使直肠扩张,粪便停滞,达到自制目的。与此道理相通,一些滥服泻药者,造成排便时经常滑泻或“热结旁流”,外括约肌被动紧缩,日久造成直肠充盈则外括约肌就反常收缩的条件反射。此征多发于老年人,排便动力存在严重不足,常服泻剂以协助排便,表现为慢性便秘。(3)直肠外阻塞性便秘:是直肠毗邻组织器官压迫或阻塞直肠所致的直肠功能性便秘。目前认识到的是子宫后倾位及盆底疝等。

①子宫后倾位:正常子宫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呈前倾位。若子宫发育不全,产期保养不当,盆腔炎症等原因会导致子宫向后下方倾斜,压迫直肠前壁,临床表现为排便不畅,便条细扁,便后尚有余便感,下腹及会阴酸痛,向下肢放射,腰骶部坠胀。指诊可及直肠前壁圆形光滑质硬的肿物,妇科阴道内诊可触及子宫后倾,宫体与宫颈间成弯曲钝角。

②盆底疝:是指发生在盆腔的内疝,是由盆底松弛所至。疝的内容可有小肠、乙状结肠或子宫等。疝的部位可发生在陷凹、闭孔、会阴或直肠壁内等。其共同表现是压迫或阻挡直肠肛管,引起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造成排便困难,出现出口阻塞型便秘。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便秘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可由多种疾病在消化道表现出来的一组症状。

1.导致便秘的原发病的相应表现

如大肠癌可有黏液血便、肿块;慢性肠套叠可有腹痛、包块;肛裂可有排便疼痛、鲜血便;脊髓肿瘤可有神经定位体征;甲状腺功能低下可有畏冷、黏液水肿等。

2.排便障碍的表现(1)自然便次少,少于每周3次,粪便量少,自然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并可逐渐加重。(2)排出困难,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为粪便干硬,如板栗状,难以排出;另一种情形是粪便并不干硬,亦难以排出。有的患者自觉肛门上方有梗阻感,排便用力越大,这种梗阻感越强烈,迫使患者过度用力,甚至大声呻吟,十分痛苦。部分女患者有粪块前冲感,自觉粪块不向肛门方向下降,则是向阴道方向前冲;有经验者用手指伸入阴道,向后壁加压,可使粪块较易排出。部分患者觉直肠内胀满,尾骶部疼痛,排便不全,用手指、纸卷、肥皂条插入肛门后可使排便较为容易。

上述症状称为出口阻塞症群,这些患者中,多数有正常直肠型便意,且便意频繁,每次排便时间延长,最长者每次排便达2小时。

3.伴发症状(1)便秘伴腹痛,有时和腹泻交替出现者,应多考虑为慢性结肠炎,结肠过敏,肠结核,结肠肿瘤等。(2)便秘伴消瘦、贫血,粪便扁小呈带状,表面带血丝或鲜血便者,应考虑结肠癌或直肠癌等。(3)便秘伴偏食,活动过少或无定时排便习惯等有关者,应考虑习惯性便秘。(4)便秘伴急性腹痛,腹胀,呕吐或腹部肿块,须考虑肠梗阻的可能。(5)便秘伴有大便表面带鲜血者应考虑痔疮,直肠肿瘤等。

第三节 便秘检查

1.体格检查(1)必须按诊断学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既不可认为便秘是小毛病而马虎对待,以致遗漏重要病变,也不要把便秘的诊断视为难题,动辄使用复杂检查手段,而忽视了一般常规检查,使本来可以较容易发现的病变不能及时发现。但是,对多数慢性便秘患者来说,由于病程很长,过去所作的检查也很多,腹部体征常不很明显。(2)肛门直肠的检查

①视诊:有无肛裂、瘘口、痔脱垂、肛周炎症、血迹等。嘱患者作排便动作,有会阴下降者可见盆底以肛门为中心明显向下突出;再嘱收缩肛门,盆底支配神经严重受损者,收缩能力减弱或消失。

②直肠指诊:切忌粗暴,应充分润滑指诊指及患者肛门,以使检查无痛,尽量减少对肛管直肠生理状态的干扰。正常肛管可容一指通过,张力中等,嘱患者作排便动作时外括约肌、盆底肌可明显放松。若肛管张力增高,提示肛管附近可能有刺激性病变。如肛管不能通过一指,则肛管有器质性狭窄,常见于低位肿瘤、肛管手术后或不当的硬化剂注射后疤痕形成。部分患者直肠壶腹中可扪及坚硬粪块。若直肠中潴留大量粪便而并无便意,提示直肠无力。直肠前突患者在排便动作时,可在括约肌上、耻骨联合下方扪及袋状薄弱区。直肠内套叠患者,直肠壁松弛,指诊时直肠内有黏膜堆积的感觉,偶然也可扪及套叠之肠壁。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嘱排便时可明显感觉到盆底肌、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各部均不松弛;病情严重者,肛直环明显肥大增厚、僵硬、活动度减弱,肛管张力增高,并有明显疼痛。用指诊之食指压迫直肠壶的各方向以检查盆底感觉功能(即直肠感觉功能),可粗略估计感觉功能受损的程度。

③肛门镜检查:内痔、低位直肠肿块均可窥及。当直肠黏膜有水肿、糜烂而难以用一般炎症解释时,应考虑直肠内套叠的可能性。若如有来源不明的血迹,尤为陈旧血迹,应警惕上方肿瘤的可能。

2.辅助检查(1)粪便检查:检查者应争取对患者一次排出的粪便作目测,粗略估计其重量,观察其物理性状。干硬、板栗状的粪块提示激惹综合征。还应进行大便常规及隐血检查。(2)血生化检查:主要针对可导致便秘的内分泌、代谢性因素进行检查。近年来,胃肠道激素与便秘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国外学者已做了一些工作,但结论尚未明确,国内这方面的工作还做得较少。(3)钡灌肠:是诊断结肠器质性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可发现冗长结肠、结肠增宽。如在侧位片上,骨盆入口处乙直肠宽度超过6.5 cm,可认为异常。(4)内窥镜检查:主要目的是排除肿瘤性病变。长期灌肠,尤其是用肥皂水灌肠者,可见结肠黏膜水肿、血管纹理不清。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者,可见黏膜黑变,其颜色从浅褐色至黑色不等。(5)结肠转动功能检查:系利用不透X线标志物,口服后定时拍摄腹部平片,追踪标志物的结肠运行中的情况,为判断结肠内容物运行速度及受阻部位的一种方法。(6)肛肠动力学检查:利用压力测定装置,检查内外括约肌、盆底、直肠功能状态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情况,对判断便秘与上述结构的功能失常是否有关有重要意义。(7)盆底肌电图检查:应用电生理技术,检查盆底肌,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等横纹肌的功能状态,及其支配神经的功能状态。由于该项技术对检查者的要求较高,检查结果亦较难判断,所以目前仅用于观察模拟排便时盆底的横纹肌有无反常放电的情况。使用针电极者,因系创伤性检查,易诱发保护性放射而造成假阳性,尤在同时使用多根针电极时,经验不足者常判断失误,应引起注意。(8)排粪造影检查:将钡剂注入直肠、结肠(有进还可口服钡剂以观察小肠)后,患者坐在易透X线的便器上,在患者排便的过程中,多次摄片或录像,以观察肛管、直肠的影像学改变。检查者应亲自阅片,结合临床资料与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不能仅凭影像资料诊断。(9)组织学检查:疑为先天性巨结肠时,应进行活检。过去常在齿上方2~3厘米取材,但有人认为取材以在齿线以上1~1.5厘米为好,因过高部位的取材可能遗漏“超短段巨结肠”。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难解,诊断便秘并不困难。但要明确便秘的原因,要仔细询问病史、症状和作全身体格检查。

一、诊断

1.视诊

肛门视诊可以了解有关便秘的一些病变。(1)肛门疾患:痔疮(包括外痔、混合痔,尤其是炎性外痔、血栓痔、嵌顿痔);肛裂(肛管溃疡、哨兵痔、肛乳头肥大);肛周脓肿(红、肿、疼痛、排便困难)等。肛周疾病与便秘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2)会阴疾患:通过观察臀沟形态,可以大致判断出口的一些情况。正常臀沟一般与截石位坐骨结节连线相平。突出者多为会阴下降、盆底肌收缩无力的表现;凹入者可能为盆底肌痉挛与失弛缓的表现。

2.肛门指检

肛门指检是一种灵敏、安全、有效的直肠肛门检查手段,在没有其他检查设备时,肛门指检是诊断出口便秘的主要手段。另外可了解直肠占位性病变情况,其中85%的直肠癌和几乎全部肛管癌可经此法检出。遗憾的是,临床常因忽略此项检查而漏诊重要阳性体征。指检的方法是要注意贴紧肠壁,要仔细、轻柔、缓慢进行。

肛门指检的作用:(1)可了解肛门括约肌紧张度:如外括约肌紧张时,食指纳入肛门困难,病人感到疼痛或不配合,见于肛裂、肛周脓肿等造成的便秘患者;内括约肌弹性增强、箍紧感、触痛,见于内括约肌失弛缓症。(2)可了解肛管病变:如肛管延长,系耻骨直肠肌肥厚所致;外科肛管(直肠颈部)后方若触及刀锋样边缘,系耻骨直肠肌“搁架征”。(3)可了解直肠黏膜情况:指诊触及直肠壶腹内黏膜松弛、堆积、不平坦多为直肠黏膜内脱垂,配合肛门镜检或排粪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若触及齿线部黏膜突起、柔软、光滑为内痔。(4)可明确直肠前突及其程度:指诊时在直肠前方,耻骨联合以上若触及直肠向会阴方向突入即是。直肠前突的程度可大致分为轻、中、重三种。直肠前突平耻骨联合平面者为轻度,不超出外阴者为中度,超出外阴者为重度。轻度患者有排便不尽感,排便间隔基本正常;中度患者排便下坠感,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中度患者排便堵塞感,需以手推协助排便。(5)可了解肿物情况:包括肿物的位置、大小、形态、硬度等,并可见指套上染有脓血或坏死组织。(6)另外,通过指诊尚可了解粪便干硬程度、指套带血、黏液、污物等情况以判断病变性质。

3.内窥镜检查

包括肛镜、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等。可以在直视下了解有关便秘的资料,并钳取活体组织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1)肛门、直肠镜镜检:可查及内痔、直肠内脱垂(肛镜前方视野堵塞,不能观察到直肠壶腹)等情况。(2)结肠镜检:有助于结肠冗长、巨结肠、肠道易激综合征等的诊断。结肠冗长表现为肠段有多处急峻拐弯,肠镜行进难度较大;巨结肠病变肠腔显著扩张,大如胃腔,张力极差,蠕动消失;肠道易激综合征可因插镜刺激肠腔出现持久性痉挛,进而出现痉挛性便秘。

另外,结肠镜对结肠占位性和炎症性病变的检出率更占优势。

4.X线下消化道造影

可了解病变位置、占位情况等。如内窥镜检已明确诊断,可免行X线检查。但与便秘有关的病变如结肠冗长、巨结肠、憩室病等则以下消化道造影为宜。(1)痉挛性便秘:可见肠腔紧张变细呈锯齿状或铅管状。(2)弛缓性便秘:可见大肠变长(结肠冗长)、扩张或下垂。(3)出口阻塞性便秘:可见直肠明显扩张。(4)器质性便秘:可见肿瘤、扭转、憩室、息肉等。

5.特殊检查

吞服一定数量不透X线的胶管碎片作为标志物,定时拍摄腹片,了解到标志物在胃肠道内运行速度及分布情况,以区分直肠性便秘或结肠性便秘排粪造影是对排粪动作进行动静态结合的检查方法,有助于功能性便秘的诊断。

此外,尚有直接或结肠测压术,肛肠肌电图以及经肛门气囊扩张试验等。

二、鉴别诊断

1.结肠、直肠、肛门的器质性病变所致的便秘

由于便秘属于临床症状,所以可能有很多疾病都会导致便秘的出现,如结肠、直肠、肛门等部位的良性及恶性肿瘤,炎症性和肉芽肿性病变,肠系膜血管梗塞,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无肛门和直肠闭锁,痔疮,肛裂以及肠粘连,疝嵌顿等;这些疾病虽然都有便秘的症状,但每种疾病都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所以不难鉴别,另外行肠镜加活检、X线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2.全身性疾病引起的便秘

如硬皮病、麻痹性腹膜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铅中毒、肠外肿块压迫等均可出现便秘症状,但除便秘外,还有相应的体征、生化指标及物理诊断指标等,所以可以鉴别。

3.腰、尾段脊髓占位病变所致的便秘

一般有外伤史或相关病史,有腰痛等有关症状,行下腹部CT、脊髓造影等可鉴别。

3 便秘的西医治疗

便秘一般分为两类:器质性便秘,是由各种疾病所引起的;功能性便秘,多为损伤、药物以及不良生活、排便习惯所致。临床上所说的慢性顽固性便秘,指病程超过两年,经药物及各种非手术治疗难以奏效,而需要手术治疗者。

第一节 西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西医认识到排便是一个由多系统参与、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生理过程。其中结肠的结构、功能、肠壁神经丛(肠脑)、容积等可直接影响结肠蠕动,任何造成结肠蠕动变慢的因素均会导致便秘发生,即为慢传输型便秘。进入直肠的粪便达到一定容量后,通过排便感受器引发排便反射,使内括约肌张力下降、耻骨直肠肌松弛、直肠角开大、盆底肌和外括约肌放松,盆底下降呈漏斗状,排便通道变直变短,同时腹腔压力增加,粪便得以顺利排出。其中任何排便反射环节发生障碍即会引起出口阻塞型便秘。此外,如排便规律性(胃-结肠反射、口-肛反射、起立反射等引发肠蠕动)的建立、饮食量及所含的纤维素适当,有足够水分摄入、胃肠道无阻塞,消化、吸收、蠕动正常、腹肌及膈肌有足够力量协助排便等均是正常排便的必需条件。

1.不良生活习惯(1)饮食量太少或食物过于精细而纤维素太少,不能对胃肠道产生有效的刺激,胃结肠反射减弱及肠内压不足,则排便反射也随之减弱;反之,脂肪摄入量过少,亦可造成便秘,原因是脂肪可润滑大便,脂肪酸可刺激肠蠕动加快。(2)饮水过少或过食辛辣食物、嗜酒等,体液不足,肠液分泌亦减少,致使粪便干硬引起便秘;慢性酒精中毒者的胃和小肠运输减慢,与平滑肌中毒有关。(3)运动量不足,导致流向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肠蠕动减弱。(4)不良排便习惯,如忽视晨起后的便意反射、工作原因或厕所、旅行、住院等环境因素造成意识性排便抑制均可导致排便反射减弱或消失而引发便秘。

2.消化道本身的原因(1)结肠狭窄:肠道内肿瘤、扭转,肠套叠、吻合口狭窄、寄生虫病、炎性增生、粘连、性病性肉芽肿等,使胃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滞留在肠道内而发生便秘。(2)结肠神经肌肉病变:先天性巨结肠者由于先天肠间肌神经节和黏膜下神经节的缺损,导致缺乏排便反射,输送障碍而产生便秘,此外如结肠无力、假性肠阻塞、憩室病、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结核等均可导致排便反射缺乏或肠道平滑肌痉挛而发生便秘。(3)肛门直肠病变:肛门周围病变如痔疮、肛窦炎、肛周脓肿、肛裂等,因疼痛造成排便抑制,使便意感觉阈上升,渐渐地排便越来越困难而造成便秘;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内括约肌失弛缓、盆底痉挛、会阴下降、耻骨直肠肌肥厚等,因出口阻塞导致排便反射功能异常而发生便秘。

3.全身性疾病原因(1)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如低血钾、高血钙、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尿崩症脱水、垂体功能减退、嗜铬细胞瘤、铅中毒、卟啉病等造成肠道平滑肌功能异常,表现为肠道平滑肌运动弛缓或痉挛而致便秘。(2)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所造成的恶病质、瘦弱、营养不良、慢性肺气肿、膈肌麻痹等引起膈肌衰弱;肥胖、妊娠、长期卧床、巨大腹内肿瘤、腹水等引起腹肌衰弱;妇女多产、产伤、手术损伤导致盆底肌衰弱;以及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无力,产生弛缓性便秘。(3)神经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病、脑肿瘤、脑血管障碍、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马尾神经瘤、脊髓痨、多发性硬化、脊髓炎等脊髓肿瘤或损伤;腰及骶神经损伤或缺乏;末梢神经损伤如盆神经切除、多发性神经根炎等,均可造成感觉冲动的传入障碍即排便反射弧的阻断而发生便秘。(4)精神因素和精神性疾病:精神紧张可使肛压升高,内括约肌反射活动增强。长期情绪不舒或精神压力大可导致肛门内括约肌失弛缓,从而发生功能性便秘。精神抑郁、个性忧虑、疑病症、癔症、神经性厌食、精神病等使植物神经系统失去平衡,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抑制肠道运动和分泌,使排便反射受抑制,而产生便秘。(5)腹腔内疾病:肠道外压迫性阻塞,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腹腔内肿瘤、盆底疝、腹水等压迫肠道;腹腔炎症,如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腹膜炎;内脏疼痛性疾病,如胆结石、肾结石;内脏下垂等,均可使肠道运动受到反射性抑制而发生便秘。

4.医源性原因(1)药物:长期应用泻剂、缓泻剂使便意的阈值上升,肠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而造成意识性的抑制排便;麻醉剂及麻醉辅助剂使肌肉松弛,肠道的蠕动受抑制产生便秘;应用可待因、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抗帕金森病药、苄托品)、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胃肠解痉药、优托品阿托品普鲁苯辛、东莨菪碱)、消炎镇痛药(布洛芬、萘普生、卡洛芬)、制酸剂(氢氧化铝硫糖铝)、平喘药(博利康尼麻黄素)、降压药(可乐定、β-受体阻剂)、抗癫痫药(苯妥因)、抗过敏药(苯海拉明)、阿片制剂(吗啡)、抗肿瘤药(长春新碱)。此外,止痛药、抗酸药、硫酸钡、铋剂、利尿剂、降血压药、单胺氧化酶、化学品中毒(含砷、铅、汞、磷等)、神经毒性化疗药等都有一定程度的致便秘作用。(2)住院期间卧床,使用便盆,因卧床排便所需的腹压增高,易导致排便困难。(3)手术创伤,如肛肠手术造成肛门狭窄,腹部手术使肠蠕动减弱而发生便秘。

第二节 西医治疗的原则

针对导致便秘的原因,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对症、对因进行治疗。

1.病因治疗

去除引起便秘的病因是便秘治疗的根本。找出便秘的原因后,去除病因或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单纯性便秘,应鼓励患者多进食,且食物不宜过细少渣,宜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并应建立每天按时排便的习惯,使病人了解排便的生理,应用生物反馈疗法,以建立起良好的排便条件反射。对腹肌功能衰弱者,应鼓励病人多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以增强腹肌、膈肌、提肛肌等肌力。如系肠梗阻引起者,必要时可行外科手术治疗。如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则针对有关病因治疗。

2.良好的饮食及排便习惯

良好的饮食及排便习惯是便秘治疗的基础良好饮食结构及正确的排便习惯始终是便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便秘的原因是什么,采用哪种治疗方法,均不能忽视饮食及排便习惯在整体治疗中的作用。良好的饮食习惯除包括规律进餐、合理调配各种营养成分外,适量摄入纤维素及水分在便秘的预防和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良好排便习惯的形成往往在儿时即要抓起。对已有便秘的人来说,排便习惯的矫正更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病人的耐心和毅力。

3.早期治疗

一旦出现便秘的症状,即应及时就医。除外肿瘤及其他引起便秘的严重疾病后,即开始正规的治疗,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工作、生活都很忙碌的病人出现暂时性便秘时,往往采取服用泻剂的方法缓解症状。这样做虽然可以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但极易拖延便秘的诊断和治疗,甚至使肠道产生对药物的依赖,逐渐发展成慢性顽固性便秘。

4.慎用药物及手术

药物及手术只适用于那些病因明确的便秘病人,往往是便秘治疗中的最后选择。对那些原因不明的特发性便秘病人来说,擅自自行使用药物导泻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地使用。

第三节 西医治疗

强调在诊断明确后,针对病历进行治疗。没明确诊断的治疗是一种盲目的对症治疗,有遗漏重要病变、延误病情,甚至导致错误治疗的危险。

对已查出的原发病,明确诊断后,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积极的治疗。如肛裂可局麻扩肛或行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结肠肿瘤则行根治或姑息切除;如系药物所致便秘,则应停服该种药物或改用他种不致便秘的药物;精神病、内分泌代谢病所致便秘应进行相应治疗以尽快消除原发病对肠道功能的影响等。

一、一般治疗

在原发病一时难以纠正或暂未查出有明显原发因素者,以下一般措施对多数便秘患者有益。

1.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多食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养成多饮水的习惯。粗纤维能软化大便,增加粪便量,并刺激结肠蠕动,加快结肠转运。便秘患者定时口服少量的小麦麸皮,是一种有效而又价格低廉的疗法,但此法不适用于肠道有器质性狭窄者。饮水量应达每日3000毫升,且不宜多饮茶或含咖啡的饲料,以防利尿过多。经上述治疗,因饮食及生活习惯改变所致的便秘常能迅速缓解。

2.纠正不良排便习惯

忽视便意是女性便秘患者中常见的现象,其中多因早晨忙于家务、急于赶路上班而来不及上厕所,部分则为工作中不便离开岗位而强忍便意。经常忽视便意将影响正常排便反射,导致便秘。坐在便器上看书看报是另一种不良排便习惯,不利于排便反射的连续进行。对于不习惯坐式便器者,改为蹲位排便较有利,因蹲位时,肛管直肠角增大,更有利于粪便通过。对于习惯长期服用泻剂排便者,应立即停止使用泻剂,在医生指导下恢复正常排便习惯。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也可有助于改善消化道的功能。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便秘者除一般全身运动(散步、慢跑,或太极拳等)外,应重点加强腹肌力量的锻炼,如收腹抬腿、仰卧起坐等。平时还可多做下蹲与屈髋压腹动作,以促进肠道的蠕动。

二、药物治疗

可用于便秘治疗的药物很多,但多数不适于慢性便秘患者,亦不适宜长期适用。当前,滥用泻药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易造成医源性便秘,临床上应要医生指导下慎重选用。常见的泻剂分以下几类。

1.刺激性泻剂

刺激性泻剂是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刺激肠壁,使肠道蠕动增加,促进排便,其代表药物如酚酞、蓖麻油、比沙可啶等。(1)酚酞:口服,每晚0.05~0.2克,睡前服。(2)蓖麻油:每次10~30毫升。(3)比沙可啶(便塞停),口服,每次10~15毫克。(4)果导片:口服,成人每次0.05~0.2克;小儿每次每千克体重3毫克,均为睡前顿服。(5)大黄苏打片:每次2~3片。久服可产生耐药性。(6)番泻叶:每次3~5克,泡水代茶,睡前服。(7)波希鼠李皮:每次0.3~0.6克。(8)甘油栓:每次1粒,纳肛。(9)开塞露:每次1个,挤药液入直肠。

2.机械性泻剂

机械性泻剂系通过增加粪便的容量或改变粪便的成分以增加结肠推进运动,可分为下几类。(1)盐类泻剂:因口服后不易吸收,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阻止了水分的吸收,致使肠内容物积增大,肠道扩张而刺激肠蠕动。作用较快,口服后0.5~3小时,直肠给药后5~15分钟发生作用。可用于急性便秘,灌肠则常用于粪便嵌塞,不能长期使用。腹泻剧烈者可致脱水。

①硫酸镁:每次10~20克口服。多用于严重便秘。

②硫酸钠:每次15~20克,便秘可用3%~5%水溶液,于清晨空腹服。

③氧化镁1~3克,每日3次。

④镁乳剂,每次15毫升,每日3次。(2)膨胀性泻剂(充肠剂):这种制剂含纤维素,吸水后形成柔软的凝胶,使粪便容易排出,并可刺激肠蠕动。服后1至数天发生作用,无全身作用,可以长期使用,尤在低纤维膳食、妊娠期、撤消刺激性泻剂时为宜。服用这类制剂时须注意多饮水;有肠狭窄者,因可引致肠堵塞,应慎用。

①琼脂:每次15~30毫升,每天1~2次口服。

②葡甘聚糖:每次1.5~2克,每天3次口服。一般可长期服用,特别适宜于进食少渣饮食者、孕妇或停用刺激性泻药者。

③甲基纤维素:每日1.5~5克。

④非比麸:口服,每次1袋,每日2~3次。(3)软化剂:为表面活化剂,能使粪便中的脂肪与水容易混合,并增加肠道分泌,如辛丁酯酸钠(钙)。通过口服,本身不吸收,但可增加其他物质的吸收,可能与泻剂的肝毒性有关。只宜于短期(1~2周)使用,故不适合用于慢性便秘。

①辛丁酯碘酸钠(钙):口服,每日50~200毫克。

②甘油:口服,每次10~30毫升。

③开塞露:每次1支,插入肛门并药液挤入直肠。

④二锌基硫酸琥珀酸钠:口服,每天50~250毫克。

⑤羧甲基纤维素:每天4~6克,于餐前或睡前服。

⑥康赐尔:饭后服用,服药时需严格按注意事项进行。成人每次1包,每天1~3次。(4)润滑剂:在肠道中不被消化吸收,可包绕粪块,使之容易排出;同时又妨碍结肠对水的吸收,故能润滑肠腔、软化大便,口服后6~8小时发生作用。长期使用可妨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不应与表面活性剂同时使用,以免增加矿物油的吸收。润滑剂还易从肛门漏出,引起瘙痒。只能短期使用,不适于慢性便秘。

①石蜡油:口服,每次5~15毫升或睡前服用30毫升。

②开塞露:肛门注入,每次20毫升。

③花生油、豆油、橄榄油、棉籽油或香油:每次15~30毫升口服。

④蜂蜜:每次20~30毫升,用温开水一杯化开,清晨空腹时服用。

⑤辛丁酯磺酸盐:口服,每天50~240毫克。(5)高渗性泻剂:因高渗性作用,增加肠腔内压,刺激肠蠕动。甘油直接注入直肠后,由于高渗透压刺激直肠壁引起排便反射,兼有润滑作用,几分钟内可引起排便。乳果糖经结肠细菌代谢为低分子时的酸,降低结肠pH值,增加肠蠕动。

①硫酸镁:口服,每次10~20克。多用于严重便秘。

②镁乳(氢氧化镁):口服,每次15~30克。

③氧化镁:口服,每次1~3克。

④50%~60%山梨醇:口服,每次10~20毫升,每天2~3次。

⑤乳果糖(杜秘克口服液):成人严重病例起始剂量每天30~45毫升,维持剂量每天15~25毫升;成人中度病例起始剂量每天15~30毫升,维持剂量每天10~15毫升;成人轻度病例起始剂量每天15毫升,维持剂量每天10毫升;6~14岁儿童起始剂量每天15毫升,维持剂量每天10毫升;1~6岁儿童起始剂量每天5~10毫,维持剂量每天5~10毫升;婴儿起始剂量每天5毫升,维持剂量每天5毫升;最好有规律地服药,如每日1次,早餐后服用,或将每日的剂量分成2次,早、晚各服1次,早餐后服用。(6)促肠动力药:是5-HT4受体激动剂,可改善肛门直肠动力及内脏感觉异常,对便秘具有良好疗效。

①西沙比利(普瑞博思):每次5~10毫克,每日2~3次。餐前服用,辅以纤维素,麦芽浸膏,乳果糖,适用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②普卡比利:口服,每天10毫克。

③替加色洛:口服,1次6毫克,1日2次。

④孤菲肽(痛敏肽):口服,每天1毫克。

⑤通泰胶囊:成人每次2~4粒,儿童1~2粒;首次剂量可加倍;见效后,维持剂量每日3~6粒:均空腹服用,并以温水150毫升送服。(7)微生态制剂: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使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有较弱的通便作用,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①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饭后半小时温水服用,每日2次,每次2~4粒,重症加倍。

②丽珠肠乐:餐后口服,每次1~2粒,早晚各服1次。儿童酌减,婴幼儿服用,可取胶囊内药粉用凉开水调服。

③昂立一号口服液:饭后服用,每日100~120毫升,分3次服用。

3.灌肠

这是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疗法。通过仪器,将灭菌净化的盐水不断地注入肛门,经反复冲洗,使积留在大肠内的粪便排出,达到清除肠内毒物、细菌和寄生虫,恢复肠道正常吸收和排泄功能的目的。与口服泻药和普通洗肠不同的是,该疗法无痛苦,清洗彻底,适于各种便秘,且具有排毒养颜的功效。一般每1~3月1次,每次45分钟。

①甘油栓:每次1粒,纳入肛内。

②开塞露:每次1支,插入肛门并药液挤入直肠。

③温盐水:每次2000~3000毫升,灌肠。

④温水:500~1000毫升,灌肠。

⑤肥皂水:每次1000毫升,灌肠。

⑥矿物油或棉籽油:200毫升保留灌肠,多用临时清洁肠道。

⑦用咸菜条或肥皂条1根,长约3~5厘米,插入肛门,保留片刻,即可通便。

4.注意事项(1)由于各种泻药的作用原理不同,在用药前必须弄清各种泻药的药性、用法、用量和禁忌等问题,以免发生差错。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应用。如果是为了清洁肠道可选药性峻猛的药物;如果是为了泄热通便可用苦寒泻下药物;如果是为了润肠通便只要选服润肠通便之类的药物。(2)因为各类泻药都有不同的副作用,所以一般不宜长期服用。如果需要较长时间使用者应注意经常交换泻药的品种,因各种泻药的药性不同,作用原理不同,交替使用可以减轻副作用。(3)服泻药要从最小剂量开始。人体对泻药有适应性和耐受性,长期服用就会使药效减低,像果导片有人开始时服一片就有效,用药时间长了竟增加到十粒左右也不起作用。如剂量增加过大就会增加副作用,所以在使用泻药时,一定要从最小剂量开始。服药后如果出现腹泻,就说明药量过多,下次就应适当减量;反之,服药后排出的大便仍然是干燥的,就需逐渐适当增加剂量或更换泻药的品种。(4)注意服药时间。润肠通便药最好在每晚临睡前1次服,早晨起床后排便,这样比较符合正常排便规律,有利于纠正便秘。一般泻药从服药开始,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有大便排出。这段时间的长短,随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的大小不同而不同,各人的敏感程度也有差异。有的人服药后,因时间未到而没有排便就追加泻药,结果引起腹泻,反而不利。

总之,由于泻药的作用和人体的敏感度不同,在用药过程中可通过观察药效找出各人适宜的药量来,做到使药效发挥在大便不干不稀,既无腹泻又不干燥的程度是最为理想的。

第四节 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测压和肌电设备,使患者直观地感知其排便的盆底肌的功能状态,“意会”在排便时如何放松盆底肌,同时增加腹内压实现排便的疗法。该治疗前需先向患者解释盆底解剖、生理,说明此治疗的方法、步骤,使其配合治疗。掌握如何根据压力变化来调整排便动作,学习如何放松盆底肌,需经反复训练建立条件反射来实现。

1.生物反馈疗法的定义

生物反馈技术是将人体不能察觉的生理信息通过仪器转变成可以懂得的信号,反馈给人的视觉、听觉的技术。借助这种仪器的帮助,调节和纠正生理障碍,使之恢复正常,这就是生物反馈疗法。

在便秘领域,该疗法主要用于功能性出口阻塞型便秘。解决肛门括约肌痉挛,纠正排便协同动作异常,建立正常排便规律。国外将生物反馈疗法作为排便反射异常所致便秘的首选疗法,不经过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的患者,是不会轻易列入外科手术名单的。

2.生物反馈治疗便秘的设备

生物反馈治疗便秘的设备是一种肌电图机和生物反馈治疗主机相结合的设备,包括一个直径12毫米,长45毫米的柱状肛管内肌电感受器,三个腹前斜肌的体表电极,和一台与之相连的生物反馈治疗主机及计算机,计算机屏幕可显示及测量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电活动,并将其作为记录患者反应的客观指标。

3.生物反馈疗法的原理(1)诊断作用原理:利用肌电生物反馈仪三个纵向条状的电极,首先让患者放松肛门,可以观察到静息状态的基线,然后让患者收缩肛门,可以看到肛门括约肌收缩的强度,最后让患者做排便动作,如果此时信号是在正常静息基线水平,则排便功能正常;若此时信号与收缩时相似,则说明病人肛门括约肌痉挛,正是括约肌协同动作异常引起的便秘。(2)治疗作用:利用肌电生物反馈仪教患者做排便动作训练,首先着重于训练放松肛门,在患者掌握基本动作后,进一步训练交替放松、收缩、排便等动作。达到一定的标准,即可取得明显疗效。经过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使患者学会在排便动作中肛门括约肌放松,膈肌和腹肌用力,因而消除便秘困扰,恢复健康、轻松的生活。

4.适应证(1)大便量少,质硬,排便困难。(2)排便困难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期用力排便,直肠胀感和排便不全感。(3)7日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经常需用手指挤压肛门周围来协助排便。(4)除外肛直肠器质性病变。必要时进行下消化道造影和结肠镜检查。

5.操作步骤(1)治疗次数:每周到门诊3次训练,每次45~60分钟。(2)第一次训练

①采取坐位,插入肛内传感器和贴上腹部电极。

②让患者学会观察屏幕显示的肌电活动曲线变化并理解曲线与自身肌肉运动的反馈关系。

③指导患者按训练课程要求做训练治疗。(3)后续训练

①回调阅读上次训练波型。

②集中注意在如何配合Valsalva动作(即深吸气后气,用力做呼气动作)来松弛盆底肌。

③调整用错的肌肉群。(4)敏感性训练:插入一头端带气囊的导管至直肠中,一般为6~10厘米;缓慢给气囊注气,患者注意感知直肠充盈的“初感”和“满感”。逐渐减少气囊注气量,患者在知晓充气量前提下寻找直肠充盈感觉,反复训练。(5)家庭训练:适于配有家用训练器者,每天训练2次,每次10分钟。(6)疗程:4~12周。

6.生物反馈疗法的优点(1)避免了手术,非创伤性治疗。(2)无痛苦,无药物不良反应。(3)安全可靠,不会造成并发症和后遗症。(4)成功率高而复发率低,远期效果较好。(5)干净,清洁卫生。(6)操作简单。

第五节 水疗法

洁肠排毒水疗法是将过滤杀菌的水,温和地注入及排出结肠,清洁至结肠的盲端(约1.5米),并让残渣及毒素通过导水管排出体外。目的是改善大肠肠壁肌肉和黏膜的健康状态,促进其蠕动功能及提高大肠吸收的能力,同时减低毒素排泄物的吸收。

1.适用人群

急性粪石阻塞、功能性便秘、结肠炎、腹泻、寄生虫感染、肠无力、腹胀气、痔疮、肠毒血症、给予直肠营养补给、外科手术前(后)通便、平衡肠菌群、黏液性结肠炎、体温过高/过低、下身麻痹/四肢麻痹病、排便规律训练、预防保健、大肠诊察前的预备处理、钡灌肠前处理、结肠镜及乙状结肠镜检前处理、慢性憩室症等。

2.水疗方法

洁肠排毒水疗法是将过滤杀菌的水温和地注入全结肠,并让残渣和毒素顺导水管排出。不使用任何化学制剂及药物,接受治疗的人无任何不适感。水压、水流量及水温可控性强,比一般灌肠悬高压力、流量、水温有显著的优势。

3.洁肠排毒水疗法优点(1)符合现代人生活的节奏,作用直接且见效快速。(2)几乎没有副作用,使用经过过滤无菌的水,不使用任何化学制剂及药物,接受治疗的人无任何不适感。(3)安全性强。(4)接受洁肠排毒水疗的人,可亲眼看到从体内排出的宿便、残渣。(5)无须饮食禁忌或强制锻炼来配合治疗,在轻松中获得健康。

第六节 外科治疗

便秘经过一段保守治疗仍无效者,可通过一些检查手段看是否存在着器质性病变。即有否需要经手术治疗的外科疾患。

1.手术治疗的原则

使用手术治疗功能性便秘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疗法。需要使用手术治疗的便秘,可以统称为外科性便秘。外科性便秘与内科性便秘之间并无截然的界限。一般说来,治疗便秘应当首先从内科保守治疗着手,当各种保守疗法治疗无效时,方可考虑使用手术疗法。因此,从整体上来说,便秘手术的适应证,是保守治疗无效的便秘患者。有学者强调,手术应在保守治疗最少半年以上无效,方可施行。

2.适应证

外科治疗的适应证主要是结肠、直肠、肛管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所引起的便秘。(1)结肠阻塞:结肠型便秘又可称为慢传输型便秘,主要是指粪便在结肠通过缓慢,水分被肠黏膜大量回收,导致大便干燥,排出困难。

由于个体的排便频率差异很大,据国内外统计,正常人排便次数在每日3次至每周3次之间,而有的人多日不排便并无痛苦,因此单纯以排便频率确定慢传输型便秘并不全面,而应同时参考患者的自觉症状。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如超过48小时不排便,又有大便干燥、腹胀而排出不畅的感觉等,才可考虑为慢传输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生在老人中多见。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或长期卧床,肠蠕动缓慢,以致大便在肠腔中停留时间过长,所含水分大部被肠黏膜重吸收,致使大便干燥难以排出。此种因运动减少所致的便秘,据报道占老年人便秘的43.5%。(2)直肠肛管出口阻塞:出口阻塞型便秘(也叫直肠型便秘)是指排便出口附近组织、器官的功能性改变,导致排便困难或羁留性便秘的一种综合征。以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大便干燥或不干亦难排出为主症。

如前所述,出口阻塞型便秘在过去并不为人所认识,教科书上甚至肛肠专著上亦很少提及。但它确实常见而多发。虽然历史可述录的很少,但近年有关它的研究论文却很多。有关的疗法亦在不断发展和更加有效,为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道路,为本病症患者带来莫大帮助。

出口阻塞常见的原因有直肠无力(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会阴下降等)、盆底肌功能不良(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等)、肠外梗阻等。本病症以青壮年女性发病为多见,直肠无力性便秘亦多见于老年人。这些病症可以单独为患,但多数情况下是数症同时存在。

出口阻塞性便秘与结肠慢传输性便秘不同,前者属排泄梗阻性改变,后者属排泄弛缓性改变。故前者在治疗上仅使用泻剂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应在明确诊断后积极采取手法治疗和手术疗法。(3)内脏神经病变

①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巨结肠绝大多数应做手术治疗,本病手术方法主要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及部分扩张的肠段。一般认为手术在6个月后进行为宜,此时患儿对手术承受力较强,手术相对安全。因此,患儿在6个月前应积极进行保守治疗,以中、西医疗法解除便秘症状,减轻腹胀,增加食欲,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为手术治疗作好准备。必要时可采用结肠造口术。

②特发性巨结肠:其病因可能是获得性的,但也不能排除先天因素。其临床特点表现为两次排便间的间歇期极长,一次可排出大量干硬粪块并伴有排便疼痛。但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常规检查,腹部可扪及粪块,直肠中有大量干硬便。水溶性造影剂行直肠造影可见直肠显著扩大。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或肛管直肠平滑肌切除术。

③结肠无力:结肠无力是指结肠外观正常,但全肠道通过时间大大延长。虽然有不少作者报道用结肠切除术治疗本型便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外科医生通常都不愿意切除外观正常的结肠。有报告说此类便秘患者的结肠有明显的内脏神经异常,但是,由于难于事先确定这种异常的范围,空间应切除多少肠管才算合适则难以肯定。据国外作者的经验,结肠无力发生于哪一部分,则切除部结肠便能纠正便秘。如结肠无力发生于左结肠,则左半结肠切除可解除便秘,如结肠无力发生于全结肠,则需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

4 便秘的中医治疗

中医学对便秘的治疗历来强调需从整体出发,针对病因,调节饮食、起居、情志,遵照“保胃气、存津液”原则,合理用药。反对滥用泻剂,伤气耗液。

第一节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饮食入胃,经过脾胃运化,吸收其精华之后,所剩糟粕由大肠传送而出,即为大便。如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粪质干燥或坚硬,即可形成便秘之病。

中医学认为,便秘的基本病变,虽属大肠传导失常,但与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如阳明胃热过盛,热灼津液,津伤液耗,肠道失润;脾气不足,则气虚而传送无力;肝气郁结,气机壅滞,则“气内滞而物不行”,或气郁化火,火邪伤津,亦可使肠道失润;肾开窍于二阴而恶燥,又主五液,肾阴不足,则肠失濡润,肾阳不足,则阴寒凝滞,津液不通。故四者功能失调,皆为便秘之由。

1.肠胃积热

素体阳盛,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或肺热肺燥,下移大肠,或过食醇酒厚味,或过食辛辣,或过服热药,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粪质干燥,难于排出,即所谓“热秘”。

2.气机郁滞

忧愁思虑,脾伤气结;或抑郁恼怒,肝郁气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利,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畅,或大便干结而成“气秘”。

3.阴寒积滞

恣食生冷,凝滞胃肠;或外感寒邪,积聚肠胃;或过服寒凉,阴寒内结,均可导致阴寒内盛,凝滞胃肠,失于传导,糟粕不行而成“冷秘”。

4.气虚阳衰

饮食劳倦,脾胃受损;或素体虚弱,阳气不足;或年老体弱,气虚阳衰;或久病产后,正气未复;或过食生冷,损伤阳气;或苦寒攻伐,伤阳耗气,均可导致气虚阳衰,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阳衰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导致便下无力,大便艰涩而成“肾虚秘”。

5.阴亏血少

素体阴虚,津亏血少;或病后产后,阴血虚少;或失血夺汗,伤津亡血;或年高体弱,阴血亏虚;或辛香燥热,损耗阴血,均可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导致大便干结,便下困难而成“血虚秘”。

便秘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阴阳气血不足等皆可形成便秘,而且各种原因又常相兼为病,使发病之因复杂多变。如肠燥津亏之人易被邪热所侵扰,气虚阳衰之体不耐寒凉饮食之伤,气机郁滞常易化燥而伤津,大肠传导无力,又是津凝、郁阻因虚致实的前因等。概括说来,便秘的直接原因不外热、实、冷、虚四种,胃肠积热者发为热秘,气机郁滞者发为实秘,阴寒积滞者发为冷秘,气血阴阳不足发为虚秘。而且,四种便秘的证候表现常有相兼或演变,如邪热蕴积与气机郁滞并存,阴寒积滞与阳气虚衰同在;气机郁滞,日久化热,而导致热结;热结日久,耗伤阴津,可导致阴虚等。然而,便秘总以虚实为纲,热秘、冷秘、气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的虚秘属虚。实者病机在于邪滞胃肠,壅塞不通;虚者病机在于肠失温润,推动无力;虚实之间又常转化,可由实转虚,可因虚致实,可虚实夹杂。

便秘的病位在大肠,系大肠传导失常,但常与脾胃肺肝肾等功能失调有关。胃与肠相连,胃热炽盛,下传大肠,燔灼津液,大肠热盛,燥屎内结;脾主运化,若脾虚失运,糟粕内停,则大肠失传导之功;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肺燥,下移大肠,则肠燥津枯;肝主气机,若肝郁气滞,则腑气不通,气滞不行;肾司二便,若肾阴不足,则肠失濡养,便干不行,若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传运无力,大便不通。可见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失职,但与其他脏腑也有密切关系,已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节 便秘的中医治疗原则

便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症,几乎所有的人都受过便秘之苦。解除便秘,中医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补气

便秘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便秘患者,往往都是因气血不足所致,所以补气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2.运化

通过增强胃肠的分泌功能和蠕动功能,使胃肠系统的津液分泌旺盛,提高消化系统的运化功能,使身体后天的正气得到扶持,从而解除便秘。

3.润肠

可使干燥的大便得到润滑而容易排出。而且有润肠作用的中药还有补肾养血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患者体质。

4.调理

对全身机能进行调理,使机体保持阴阳平衡,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便秘的问题。

第三节 中医内服药物治疗

中医药治疗便秘有悠久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治疗便秘中药品种、炮制方法、用法很多,疗效满意。单方及重用组方中药治疗便秘效果好,但在治疗过程中,要按中医的辨证论治来治疗。

一、辨证治疗

便秘辨证分为虚实两端,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为治则,实秘者以清热行气通下为大法,虚秘者以益气、养血、滋阴、润下为治法。

1.实秘(1)热秘【辨证】大便干结,口干燥渴,腹胀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施治】清热润肠,泻下通便。【方药】麻子仁丸加味:麻子仁30克,生地40克,厚朴15克,枳实15克,白芍15克,北杏仁12克,大黄10克(后下)。【加减】大便粪块坚硬者,可合用元明粉10克(冲服)以软坚通便;舌红苔干,便结不通,可合用增液汤以增水行舟;兼痔疮便血,加用槐花15克,地榆15克以清肠止血;兼郁怒伤肝,目赤头昏,可合用更衣丸或当归龙荟丸以清肝泻火。【方解】厚朴、枳实、大黄为小承气汤泻胃肠燥热;麻、杏、芍、地益阴润肠,使腑气通、津液行、便秘愈。(2)气秘【辨证】大便艰涩难下,胁肋胀痛,嗳气、呃逆,食欲不振,腹胀欲便,排便不畅,后重窘迫,舌苔薄白,脉弦。【施治】顺气导滞,降逆通便。【方药】六磨饮加减:白芍30克,槟榔15克,枳实15克,台乌12克,柴胡12克,青皮9克,木香12克(后下),沉香9克(后下)。【加减】大便干结者,加用火麻仁30克,郁李仁15克以润肠通便;腹部攻痛者,加厚朴15克,莱菔子15克以理气止痛;虫积阻滞者,加使君子15克,苦楝皮12克以驱虫理气;兼血瘀者,可加用桃仁10克,红花6克,莪术15克以活血祛痰。【方解】乌药、木香行气;沉香降气;枳实、槟榔破气下气;柴胡、青皮疏导气机,解除郁滞,重用白芍以缓解痉挛性便秘。

2.虚秘(1)气虚秘【辨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虽有便意但努挣难下,甚则汗出,大便不干结,舌胖或有齿印,脉虚无力。【施治】益气通便。【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克,白术30克,党参15克,当归12克,羌活12克,防风12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升麻9克。【加减】大便燥结难下者,加火麻仁30克,郁李仁15克,北杏仁15克以滑润通便。【方解】重用白术以益气通便;黄芪、党参补气;当归补血;升麻、柴胡升阳;羌活、防风、陈皮疏导气机,合参、芪以通便。(2)血虚秘【辨证】大便干结,起立时眼前昏暗,唇舌色淡,脉细。【施治】养血润燥。【方药】润肠丸加减:火麻仁30克,肉苁蓉30克,何首乌30克,熟地20克,当归15克,桃仁12克,羌活12克。【加减】腹胀脘痞明显者,加厚朴15克以增强行气之功;伴心烦口干,舌红少津者可加知母12克,石斛15克以清热养阴;大便干结如球,可合用五仁丸以润肠通便。【方解】当归、熟地、何首乌补血养阴;火麻仁、桃仁、肉苁蓉润肠通便;羌活配合养血药能疏利血中气滞,通润大便。(3)肾虚秘【辨证】大便不畅,但粪不坚干,腰酸背冷,小便清长,手足不温,或腹中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施治】温润通便。【方药】济川煎加味:肉苁蓉30克,熟地30克,当归15克,牛膝15克,党参15克,泽泻12克,枳壳12克,熟附子12克,干姜12克,升麻10克。【加减】气虚者可加黄芪30克以益气;血虚加桑椹15克以养血;寒凝较甚,可予半硫丸口服以温阳散寒通便。【方解】肉苁蓉温补肾阳,并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牛膝、泽泻性降而润,引药下行;枳壳宽肠下气;升麻轻宣阳气,升清而降浊;合成温润通便之剂。加熟附子、干姜温阳;党参补气;熟地补肾,便温润之力更强。(4)阴虚秘【辨证】便秘顽固,大便干结难下,腹痛不甚,颧红,形体消瘦。或伴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头面阵热,胸闷,心悸等。舌红苔少,脉弦细数。【施治】滋阴润燥通便。【方药】增液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30克,火麻仁30克,怀山药20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柏子仁15克,瓜蒌仁15克,山萸肉12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加减】年老阴血不足,可加桑椹15克,核桃肉30克,肉苁蓉20克以养血滋肾;若大便干结难排,加大黄10克(后下)以助通便,泻下存阴。【方解】方中生地、玄参、麦冬为增液汤,增液生津行舟;生地、山萸肉、丹皮、泽泻即寓六味地黄汤之意,滋补肾阴;火麻仁、柏子仁、瓜蒌仁润肠通便。

二、中成药治疗

1.牛黄上清丸【药物组成】牛黄、生石膏、大黄、黄芩、当归、连翘、栀子、菊花、薄荷、荆芥穗、川芎、黄连、赤芍、桔梗、冰片、甘草、生地黄、黄柏等。【用法与用量】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功能与主治】清热散风,止痛,泻火通便。用于里热上攻、热毒蕴蓄所致的大便燥结之症。【禁忌及注意事项】忌食辛辣食物;老年体弱、大便溏薄者忌用;孕妇慎用。

2.牛黄至宝丸【药物组成】牛黄、连翘、栀子、青蒿、陈皮、木香、广藿香、石膏、冰片、雄黄、大黄、芒硝等。【用法与用量】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胃肠积热引起的大便燥结。【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3.牛黄清胃丸【药物组成】牛黄、黄芩、黄柏、栀子、大黄、枳实、石膏、冰片、菊花、连翘、玄参、麦冬、甘草、薄荷、番泻叶、桔梗、牵牛子等。【用法与用量】蜜丸,每次2丸,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清胃泻火,润燥通便。用于心胃火盛,头晕目眩,便秘尿赤。【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4.牛黄清火丸【药物组成】大黄、黄芩、桔梗、牛黄、冰片、丁香、山药、雄黄、薄荷脑、蜂蜜、植物油等。【用法与用量】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清胃泻火,润燥通便。用于肺胃蕴热,头晕目眩,口鼻生疮,实性大便秘结。【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5.牛黄解毒片(丸)【药物组成】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等。【用法与用量】丸剂,每次2丸,每日2次;片剂,每次2片,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清胃泻火,解毒,润燥通便。用于火热内盛,实性大便秘结,小便赤热。【禁忌及注意事项】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儿童应该禁用。凡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控制疗程,一般为3天,不可久服,谨防药物中毒。

6.黄连上清丸【药物组成】黄连、大黄、连翘、薄荷、防风、旋复花、黄芩、芥穗、栀子、桔梗、石膏、黄柏、蔓荆子、白芷、甘草、川芎、菊花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水丸或水蜜丸,每次3~6克,大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上焦风热,头晕脑胀,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禁忌及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黄连清胃丸【药物组成】连翘、栀子、大黄、芒硝、川芎、黄芩、薄荷、知母、石膏、升麻、生地黄、防风、陈皮、甘草、黄连、黄柏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0克,每日2~3次,空腹服用。【功能与主治】清胃泻火,润燥通便。用于胃火炽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弛缓性大便燥结。【禁忌及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后大便次数每日2~3次者,应减量;每日3次以上者,应停用并向医师咨询。

8.大黄通便冲剂【药物组成】大黄流浸膏。【用法与用量】冲剂,每次1袋,每日1次,晚睡前开水冲溶口服。【功能与主治】清热通便。用于实热食滞,实热性便秘,及湿热内蕴,食欲不振。【禁忌及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物;孕妇忌服。

9.大黄泻火散【药物组成】薄荷、大黄、甘草、黄芩、连翘、芒硝、栀子仁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9~15克,用布袋包煎或包煎时加蜂蜜少许,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用于胸膈烦热,口渴便秘。【禁忌与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10.三黄片【药物组成】大黄、黄芩、黄连等。【用法与用量】片剂,每次4片,每日3次。【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赤便秘;急性胃肠炎,痢疾等。【禁忌及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后大便次数每日2到3次者,应减量;每日3次以上者,应停用并向医师咨询;服药3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小儿、孕妇、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1.大黄清胃丸【药物组成】大黄、黄芩、木通、槟榔、羌活、白芷、牵牛子、芒硝、胆南星、滑石粉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通便。用于胃火炽盛,口燥舌干,头痛目眩,大便燥结。【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本品。

12.九制大黄丸【药物组成】大黄等。【用法与用量】蜜丸,每次9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通便润肠,消食化滞。适用于胃肠积滞,湿热下痢,口渴不休,停食停水,胸热心烦,大便干结,小便赤黄。【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本品;久病、体弱者慎用。

13.大黄通便胶囊【药物组成】大黄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2粒,每日1次,晚睡前服用。【功能与主治】清热通便。用于实热食滞所致的便秘,食欲不振。【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禁用;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服药3天症状未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14.地黄润通口服液【药物组成】地黄、大黄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20毫升,每日2次,早晚服用。【功能与主治】养血生津,润肠通便。用于血热阴虚所致肠燥便秘的辅助治疗。【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及脾胃虚寒者禁服;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5.清宁丸【药物组成】大黄、侧柏叶、桑叶、桃枝、麦芽、黑豆、绿豆、制半夏、陈皮、炒白术、香附、车前草、厚朴、牛乳等。【用法与用量】蜜丸,水丸,每次6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通便。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晕耳鸣,目赤牙痛,腹中胀满,大便秘结。【禁忌及注意事项】忌辛辣、鱼腥食物;孕妇忌服;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不适用于阴虚,虚火上炎引起的口舌生疮,头晕耳鸣。

16.麻仁润肠丸【药物组成】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木香、陈皮、白芍、蜂蜜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月经期慎用;年青体壮者便秘时不宜服用本药;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严重气质性病变引起的排便困难,如结肠癌,严重的肠道憩窒,肠梗阻及炎症性肠病等忌用。

17.五仁润肠丸【药物组成】生地、桃仁、麻仁、李仁、柏仁、苁蓉、广皮、熟军、当归、松子等。【用法与用量】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体弱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年青体壮者便秘时不宜用本药;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大便干燥如羊屎,难排出者,在医师指导下,可增加药量,每次服2丸,每日服3次;服用本药出现大便稀溏时应立即停服。

18.木香槟榔丸【药物组成】木香、槟榔、枳壳、陈皮、青皮、香附、三棱、莪术、黄连、黄柏、大黄、牵牛子、芒硝等。【用法与用量】水丸,每次6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行气导滞,泻热通便。用于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胃肠积滞,脘腹胀痛,大便不通。【禁忌及注意事项】体虚非实热证的虚胀及津亏大便燥结者不宜使用;孕妇禁用。

19.四消丸【药物组成】大黄、猪牙皂、牵牛子、香附、槟榔、五灵脂等。【用法与用量】水丸,每次6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消水、消痰、消食、滞气,导滞通便。用于一切气食痰水,停积不化,胸脘饱闷,腹胀疼痛,大便秘结。【禁忌及注意事项】身体衰弱,脾虚便泄,有外感者及孕妇忌服。

20.当归龙荟丸【药物组成】当归、龙胆、芦荟、青黛、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木香、麝香等。【用法与用量】水丸,每次6克,每日2次;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21.地榆槐角丸【药物组成】地榆、槐角、槐花、大黄、黄芩、地黄、当归、赤芍、红花、防风、荆芥穗、枳壳、蜂蜜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泻火通便。用于大肠热盛,功能性或器质性大便燥结,痔疮便血,肛门痛痒。【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忌服,3岁以下儿童慎用;忌食烟、酒及辛辣食物;失血过多,身体虚弱者禁用;痔疮便血,发炎肿痛严重和便血呈喷射状者,应去医院就诊。

22.防风通圣丸【药物组成】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等。【用法与用量】水丸,每次6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慎用;体弱便溏者慎用。

23.七珍丸【药物组成】雄黄、天麻、天竺黄、全蝎、僵蚕、清半夏、巴豆霜、胆南星、蟾酥、麝香、朱砂等。【用法与用量】水丸,每次6粒,每日2次,婴儿酌减。【功能与主治】定惊豁痰,消积通便。用于小儿急惊风,身热、昏睡、气粗烦躁,痰涎壅盛,停乳停食,大便秘结。【禁忌及注意事项】麻疹及久泻气虚患者忌服。

24.天王补心丹【药物组成】丹参、当归、菖蒲、党参、茯苓、五味子、麦冬、天冬、地黄、玄参、远志、枣仁、柏子仁、桔梗、甘草、朱砂等。【用法与用量】蜜丸,每次10克,每日2次;水丸,每次6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阴亏血少,神志不安证。症见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禁忌及注意事项】忌食辛辣腥物,虚寒病人不宜服用本品。

25.龙荟丸【药物组成】龙胆、龙荟、当归、大黄、栀子、黄芩、青黛、木香等。【用法与用量】每次6克,每日2次,饭前服用。【功能与主治】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物;服药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者,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过敏体质者慎用。

26.连翘败毒丸【药物组成】连翘、金银花、地丁、蒲公英、栀子、白芷、黄芩、赤芍、浙贝、玄参、桔梗、木通、防风、白鲜皮、甘草、蝉蜕、花粉、大黄等。【用法与用量】水丸,每次6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散风消肿。用于脏腑积热,风热湿毒引起的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憎寒发热,风湿疙瘩,遍身刺痒,大便秘结。【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忌烟、酒及辛辣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服;有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7.沉香化滞丸【药物组成】沉香、牵牛子、枳实、五灵脂、山楂、枳壳、陈皮、香附、厚朴、莪术、砂仁、三棱、木香、青皮、大黄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水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功能与主治】食积气滞,腹胀水肿,失弛缓性大便秘结,胃脘作痛,噎膈吐酸,四肢水肿。【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慎服;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年老体弱及大便溏泻者不宜服用本药;妇女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平素月经量多者,不宜服用本品。

28.导赤丸【药物组成】连翘、黄连、栀子、关木通、玄参、花粉、赤芍、大黄、黄芩、滑石等。【用法与用量】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用于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烦口渴,尿黄,大便秘结。【禁忌及注意事项】宜食清淡饮食;大便次数多者或泄泻者忌用。

29.六味安消散【药物组成】土木香、大黄、山柰、寒水石、诃子、碱花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5~3克,每日2~3次。【功能与主治】和胃健脾,导滞消积,行血止痛。用于胃痛胀满,消化不良,便秘,痛经。【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30.便秘通口服液【药物组成】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北杏仁、郁金、枳壳、厚朴、合欢皮、槟榔、木香、柴胡等。【用法与用量】每次,口服20毫升,每天早、晚各1次。【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润肠通便,适用于虚性便秘,尤其是脾虚及脾肾两虚型便秘患者(可见大便秘结,面色无华,腹胀,神疲气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禁忌及注意事项】年老体弱者服用该药超过3日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咨询医师,过敏体质者慎用。

31.栀子金花丸【药物组成】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银花、知母、花粉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9克,每日1次。【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吐血、大便秘结。【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32.枳实导滞丸【药物组成】枳实、大黄、黄连、黄芩、神曲、白术、茯苓、泽泻等。【用法与用量】水丸,每次9克(1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用于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失弛缓性大便燥结,痢疾里急后重。【禁忌与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3.泻青丸【药物组成】龙胆草、大黄、羌活、栀子、当归、青黛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清利湿热。用于肝胆胃实热,头晕耳鸣口苦胁痛,失弛缓性大便燥结。【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34.更衣片【药物组成】芦荟、朱砂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3~5片,每日1~2次。【功能与主治】润肠通便。用于病后津液不足,肝火内积,便秘腹胀。【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及下部有出血倾向者忌服。

35.保赤散【药物组成】六神曲、巴豆霜、天南星、朱砂等。【用法与用量】每次1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温下冷积,消食导滞,化痰镇惊。用于小儿冷积、停乳停食、腹部胀满、大便秘结、痰多、惊悸不安等症。【禁忌与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之食品;感冒、发疹、泄泻者忌服;因本品含毒药巴豆霜,不可过量,应中病即止。

36.调胃承气片【药物组成】大黄、芒硝、甘草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6~8片,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功能与主治】清热和胃,软坚润便。用于便秘、牙痛、口疮等。【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乳母、月经期妇女、外感风热、体虚,均应慎用或忌用本品;气虚便秘、肠道阴津不足便秘均禁用。

37.麻仁胶囊(合剂、丸剂及软胶囊)【药物组成】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厚朴、白芍等。【用法与用量】口服,麻仁胶囊,每次2~4粒,早晚各1次,或睡前服用;麻仁合剂,每次10~20毫升,每日2次;麻仁丸,水蜜丸每次6克,小蜜丸每次9克,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1~2次;麻仁软胶囊,每次3~4粒,早晚各1次;小儿服用减半,并先搅拌、溶解在水中,加适量蜂蜜后服用。【功能与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忌用;老年性体弱血枯津燥的便秘,不宜久服;体虚弱,大病初愈者慎用。

38.清润丸【药物组成】大黄、黄芩、桂皮、硼砂、冰片、丁香、青果、儿茶、薄荷脑、甘草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5~3克,每日1~2次。【功能与主治】清热、润肠、利便、导滞作用。用于热秘。【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忌用或慎用。

39.通便灵胶囊【药物组成】番泻叶、当归、肉苁蓉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5~6粒,每日3次。【功能与主治】泻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禁忌与注意事项】气虚及津亏血燥便秘患者及孕妇忌服本品;白细胞减少者禁用。

40.通便清火丸【药物组成】生大黄、木通、黄芩、芒硝、甘草、竹叶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通便清火。用于心烦口渴,头痛目眩,口舌糜烂,小便少黄,大便干燥。【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41.通幽润燥丸【药物组成】枳壳、桃仁、苦杏仁、熟地黄、槟榔、甘草、木香、红花、火麻仁、地黄、熟大黄、厚朴、当归、郁李仁、黄芩、大黄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清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胃肠积热,幽门失调引起脘腹胀满,大便不通。【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年老体弱者慎用;服药3天症状无改善者,应及时去医院诊治;过敏体质者慎用。

42.润肠丸【药物组成】桃仁、羌活、大黄、当归、火麻仁等。【用法与用量】宜空腹服。口服,每次6~9克,每日1~2次。【功能与主治】润肠通便。用于实热便秘。【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体弱及虚寒性便秘患者不宜服用本品。

43.清火片【药物组成】大青叶、大黄、石膏、薄荷脑。辅料为淀粉、糊精、硬脂酸镁、蔗糖、滑石粉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6片,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通便。用于咽喉肿痛,牙痛,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目赤,大便不通。【禁忌与注意事项】无实热者及孕妇慎用。

44.清胃和中丸【药物组成】黄连、大黄、石膏、枳壳、槟榔、牵牛子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2丸,每日1~2次。【功能与主治】清胃、导滞。用于胃热气滞引起的脘腹胀满,烦热口苦,恶心呕吐,饮食少进,大便秘结。【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年老体弱者慎服。

45.清热神芎丸【药物组成】大黄、川芎、黄连、黄芩、薄荷、牵牛子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通便泻火,消肿止痛。用于牙痛,便秘,目赤鼻肿。【禁忌与注意事项】忌食辛辣之物。

46.搜风顺气丸【药物组成】酒军、山药、独活、火麻仁、车前子、牛膝、菟丝子、槟榔、郁李仁、防风、枳壳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功能与主治】搜风顺气,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膈痞闷,大便燥结。【禁忌与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物;服药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者,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过敏体质者慎用。

47.礞石滚痰丸【药物组成】金礞石、沉香、黄芩、熟大黄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6~12克,每日1次。【功能与主治】降火逐痰。用于实热顽痰,发为癫狂惊悸,或咳喘痰稠,大便秘结。【禁忌与注意事项】忌荤腥。

48.槟榔四消丸【药物组成】槟榔、大黄、牵牛子、猪牙皂、香附、五灵脂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消食导滞,行气泻水。用于食积痰饮,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秘结。【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体弱者忌用。

49.半硫丸【药物组成】半夏、硫黄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温肾通便。用于老年阳虚便秘。【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忌服;老人气虚、产后血枯、肠胃燥热便秘,以及小儿便秘者,切勿服用。

50.新清宁片【药物组成】熟大黄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3~5片,每日3次,必要时可适当增量。学龄前儿童酌减或遵医嘱。用于便秘临睡前服5片。【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缓下。用于内结实热,喉肿,牙痛,目赤,便秘,下痢,感染性炎症,发烧等症。【禁忌与注意事项】用于通便时不可与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同用。

51.番泻叶颗粒(冲剂)【药物组成】番泻叶等。【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每次10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泻热行滞,通便。用于便秘。【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肠梗阻禁用。

52.凉膈散【药物组成】连翘、栀子、黄芩、薄荷、大黄、芒硝、甘草等。【用法与用量】每次9克(1袋),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或用布包煎。【功能与主治】清上泄下,泻火通便。用于肺胃实热、烦躁口渴、咽痛口疮、便秘尿赤、放血、吐血、咳嗽等上、中二焦火热实邪之证。【禁忌与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忌用;孕妇慎用。

53.活胃散【药物组成】灵脂、胡椒、红花、丁香、木香、枳壳、雄黄、巴豆霜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克,每日2次;病重者可服2克。【功能与主治】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用于肝郁气逆,脾胃不和引起的胸肋胀满,胃脘疼痛,气逆嘈杂,呕吐吞酸,消化不良。【禁忌与注意事项】气恼者忌用;忌辛辣、油腻。

54.常通舒冲剂【药物组成】何首乌、火麻仁、当归、桑椹、赤芍等。【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每次20克,每日2~3次。【功能与主治】滋阴养血,润肠通便。用于习惯性便秘,老年性便秘及产后便秘等症。【禁忌与注意事项】年老体弱及产后便秘者服用本药超过3日症状加重,应及时咨询医师,以免延误病情;孕妇及舌苔厚腻的病人不宜服用;服用本药后如出现大便稀溏现象,应立即停药;糖尿病患者慎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5.桑椹膏【药物组成】桑椹、蔗糖、酒石酸等。【用法与用量】每次15~30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养血安神,明目聪耳。用于肝肾阴虚、律亏血燥所致的头晕目眩、健忘失眠、目暗耳鸣、须发早白、咽干口燥、胁痛、腰脊酸软、五心烦热、盗汗、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肠燥便秘等症。【禁忌与注意事项】脾胃虚寒泄泻者忌服。

56.苁蓉通便口服液【药物组成】肉苁蓉、何首乌、枳实、蜂蜜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1次,睡前或清晨服用。【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便秘,产后便秘。【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慎用;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57.麻仁滋脾丸【药物组成】大黄、火麻仁、当归、厚朴、苦杏仁、枳实、郁李仁、白芍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润肠通便,健胃消食。用于胸腹胀满,大便不通,饮食无味,烦躁不宁。【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遵医嘱服用。

58.通便消痤胶囊【药物组成】大黄、白术、西洋参、芒硝、枳实、青阳参、小红参、肉苁蓉、荷叶等。【用法与用量】便秘、排便不爽者,每次3~6粒,每日2次,根据大便情况酌情加减药量,以大便通畅,每天1~2次为宜;大便一日1次者,以1粒起服,每日服1~2次,根据大便情况逐渐加量至大便通畅,每天1~2次为宜。【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通便排毒。用于气虚血瘀,热毒内盛所致便秘、痤疮、颜面色斑。【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59.舒气丸【药物组成】大黄、青皮、槟榔、苍术、陈皮、香附、川芎、厚朴、麦芽、莱菔子、山楂、枳实、三棱、六神曲、莪术、牵牛子、木香、枳壳、五灵脂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4~5克,每日1~2次。【功能与主治】消气破滞,理气止痛。用于胃肠积滞,脘腹胀痛,呕恶便秘等症。【禁忌与注意事项】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及孕妇忌服;忌食生冷过硬之物。

60.舒肝健胃丸【药物组成】厚朴、香附、白芍、柴胡、青皮、香橼、陈皮、檀香、豆蔻、枳壳、鸡内金、槟榔、延胡索、五灵脂、牵牛子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3~6克,每日3次。【功能与主治】疏肝开郁,导滞和中。用于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胀痛,胸胁满闷,呕吐吞酸,腹胀便秘。【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61.舒肝调气丸【药物组成】香附、厚朴、枳实、龙胆、青皮、豆蔻、木香、陈皮、延胡索、郁金、石菖蒲、五灵脂、莪术、牡丹皮、牵牛子、白芍、姜黄、厚朴花、郁李仁、沉香、萝卜子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6克,每日1~2次。【功能与主治】舒气开胃,健胃消食。用于两胁胀满,胸中烦闷,消化不良,大便燥结等。【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62.便通胶囊【药物组成】白术、肉苁蓉、当归、桑椹、枳实、芦荟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3粒,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健脾益肾,润肠通便。用于脾肾不足,肠腑气滞所致的虚秘,症状可见大便秘结或排便乏力,神疲气短,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还可用于见如上症状的原发性习惯性便秘、肛周疾患所引起的便秘等。【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实热便秘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63.秘治胶囊【药物组成】大黄、甘草浸膏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3粒,每日1次。【功能与主治】清热导滞,缓泻通便。用于胃肠实热所致的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甚则胆裂便血,口苦口干,小便短赤。【禁忌与注意事项】服药后偶见轻度腹痛,排便后疼痛消失。孕妇、虚秘者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64.舒秘胶囊【药物组成】芦荟等。【服法】每晚睡前口服2粒。【功能与主治】清热通便。用于热秘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禁忌与注意事项】忌服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孕妇及虚性便秘者慎用。

65.便乃通茶【药物组成】杏仁、黑芝麻、皂角,肉苁蓉、黑大豆等。【用法与用量】开水泡服,每次1袋,每日1~2次。【功能与主治】润燥通便。适用于老年津亏肠燥所致的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禁用;肠道易激综合症、肠梗阻、肠套叠、严重精神病患者禁用。

66.黄明胶【药物组成】牛皮、黄酒、冰糖、豆油等。【用法与用量】每次10克,每日1~2次,用绍酒或水炖化服;入汤剂,打碎以煎好的药汁溶化后服。【功能与主治】滋阴润燥,养血止血。用于体虚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服药3天症状未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7.轻舒颗粒【药物组成】何首乌、肉苁蓉、黄芪、火麻仁等。【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每次8~12克,每日1次,饭后服用。【功能与主治】补肾益精,补益气血,润肠通便。用于肾虚精亏所致的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糖尿病患者禁用;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8.清肠通便胶囊【药物组成】番泻叶、芦荟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2~4粒,每日2~3次。【功能与主治】清热通便,行气止痛。用于热结气滞所致的大便秘结。【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69.润肠通秘茶【药物组成】黄芪、陈皮、当归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2袋,每日3~4次,开水浸泡20分钟后服用。【功能与主治】益气养血,润肠通便。用于气血两虚型便秘患者的症状缓解。【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0.十五制清宁丸【药物组成】大黄、黑豆、枇杷叶、陈皮、香附、绿豆、槐叶、车前草、半夏、黄芩、大麦、桑叶、厚朴、白术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清理胃肠,泻热通便。用于胃肠积热,饮食停滞,腹胁胀满,头晕口干,大便秘结。【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71.双仁润肠口服液【药物组成】火麻仁、郁李仁、桑葚、蜂蜜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2次,早、晚分服。【功能与主治】滋阴生津,润肠通便。用于阴虚及妇女产后血虚等所致的虚性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禁用;糖尿病便秘患者禁服。

72.通乐颗粒【药物组成】何首乌、地黄、当归、麦冬、玄参、枳壳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2克,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润肠通便。用于阴虚便秘,症见大便秘结,口干,咽燥,烦热,以及习惯性、功能性便秘见于上述症状者。【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及糖尿病患者禁服。

73.通舒口爽胶囊【药物组成】大黄、夏枯草、木贼、牡丹皮、秦艽、当归、茵陈、枳实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功能与主治】清热除湿,化浊通便。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便秘,口臭,牙龈肿痛。【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74.益气润肠膏【药物组成】白术、地黄、女贞子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30克,每日3次。【功能与主治】润肠通便、健胃利气。用于大便秘结引起的腹胀,饮食无味,口干舌燥,对老年人便秘效果尤佳。【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物;服药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者,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糖尿病患者慎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5.滋阴润肠口服液【药物组成】地黄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养阴清热,润肠通便。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大便干结,排便不畅,口干咽燥的辅助治疗。【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禁用;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的中药;有高血压、肝病、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6.通阻合牙日仙拜尔片【药物组成】清泻山扁豆、甘草、天山堇菜、盒果藤、青盐、小茴香、茴芹果、薰鲁香、巴旦仁、诃子(肉)、芦荟、药西瓜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3~5片,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清除异常胆液质,润肠,调经。用于异常胆液质所致的便秘、闭经。【禁忌及注意事项】忌酒及辛辣、油腻食物;慢性腹泻、痢疾及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及经常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月经量增多;服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止泻药;服用后症状无改善者,应去医院就诊。

77.通幽润燥丸【药物组成】枳壳、桃仁、苦杏仁、熟地黄、槟榔、甘草、木香、红花、火麻仁、地黄、熟大黄、厚朴、当归、郁李仁、黄芩、大黄等。【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功能与主治】清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胃肠积热,幽门失润引起脘腹胀满,大便不通。【禁忌及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物;服药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者,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过敏体质者慎用;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三、单味药治疗

1.牛黄【用法与用量】内服,每次用量0.15~0.3克。【功能与主治】清营通便。用于痰热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慎服。

2.莱菔子【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6~10克。【功能与主治】消食通便。用于食积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虚秘不宜。

3.木通【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3~9克。【功能与主治】解毒通便,利便排脓。【禁忌及注意事项】内无湿热,津亏、气弱、精滑、溲频及孕妇慎用。

4.巴豆【用法与用量】内服,每次用量0.1~0.3克。【功能与主治】消食通便。用于食积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体弱、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5.桑椹【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9~30克。【功能与主治】生津润肠。用于肠燥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脾虚便溏者忌用。

6.火麻仁【用法与用量】火麻仁15克,水煎服,加蜂蜜15克,调匀1次服下。【功能与主治】活血润肠。用于肠燥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不宜用于那些肠道运动迟缓的病人。

7.生地黄【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20~50克。【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用于津伤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忌服。

8.胡桃肉【用法与用量】内服,每次用量10~30克。【功能与主治】补肾润肠。用于肠燥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痰火积热、阴虚火旺者忌服。

9.番泻叶【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3~6克。【功能与主治】泻热导滞。用于治热结便秘,腹部胀满。【禁忌及注意事项】宜开水泡服。孕妇忌服。用量稍大可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

10.蜂蜜【用法与用量】冲调,每次用量9~30克。【功能与主治】补中滑肠。用于肠燥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痰湿内蕴、中满痞胀及肠滑泄泻者忌服。

11.芝麻【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30~60克。【功能与主治】补虚润燥。用于虚劳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脾弱便溏者勿服。

12.豆油【用法与用量】炖温饮,每次用量30~60克。【功能与主治】驱虫润肠。用于便秘梗阻。

13.桃仁【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6~10克。【功能与主治】活血润肠。用于肠燥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14.枇杷叶【用法与用量】枇杷叶90克,水煎20分钟,早晚各饮用1次。【功能与主治】活血润肠。用于肠燥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15.何首乌【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9~15克,熬膏、浸酒。【功能与主治】补血润肠。用于血虚肠燥。【禁忌及注意事项】大便溏泄及有湿痰者不宜。忌铁器煎。

16.生甘草【用法与用量】取生甘草2克,用15~20毫升开水冲泡服用。每日1剂。【功能与主治】活血润肠。用于肠燥便秘。

17.杏仁【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4.5~9克。【功能与主治】止咳润肠。用于气滞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

18.鸡血藤【用法与用量】鸡血藤60克,水煎服。【功能与主治】具有活血养血、舒筋之功,适应于血虚便秘。

19.肉苁蓉【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6~9克。【功能与主治】温肾润肠。用于肾虚肠燥。【禁忌及注意事项】胃弱便溏,相火旺者忌服。

20.阿胶【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5~10克或黄酒或开水烊化。【功能与主治】补血润燥。用于肠燥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慎服。

21.槟榔【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6~15克。【功能与主治】消食通便。用于食积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虚秘不宜。

22.玉竹【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6~10克。【功能与主治】润下通便。用于阴亏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胃有痰湿气滞者忌服。

23.柏子仁【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3~9克。【功能与主治】养心润肠。用于肠燥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便溏及痰多者忌服。

24.附子【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3~12克。【功能与主治】散寒补火。用于寒秘。【禁忌及注意事项】本品不宜与半夏、栝楼、贝母、白蔹、白芨同用;本品有毒,应用时当先煎1~2小时去麻味后再用;阴虚内热者及孕妇禁用。

25.芦荟【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15~30克。鲜者可加倍或更高剂量。或捣汁。【功能与主治】泻下清肝。用于热结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忌服,孕妇忌用。

26.丝瓜子【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9~15克(鲜者60~120克)。【功能与主治】利水通便。用于肠风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命门火衰,肾寒滑泄者不宜食。

27.郁李仁【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3~9克。【功能与主治】润燥,滑肠,下气,利水。用于肠燥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体弱者宜及孕妇慎服。

28.瓜蒌【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9~12克。【功能与主治】润肺滑肠。用于痰热肠燥。【禁忌及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大便不实,有寒痰、湿痰者不宜。

29.皂荚子【用法与用量】内服研末,每次用量1.5~2.5克。【功能与主治】润燥通便。用于便燥肠风。【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30.芒硝【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10~15克。【功能与主治】软坚泻下,清热泻火。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腹满胀痛,腹中痞块,目赤肿痛。【禁忌及注意事项】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不入煎剂。孕妇忌用。

31.冬葵子【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10~15克。【功能与主治】利水通淋。用于润肠通便。【禁忌及注意事项】脾虚忌用,孕妇慎用。

32.苏子【用法与用量】内服,每次用量3~9克。【功能与主治】止咳润肠。用于肠燥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气虚久嗽,阴虚喘逆及脾虚者不宜。

33.桃花【用法与用量】煎汤或研末,每次用量5~10克。【功能与主治】利水通便。用于二便不利。【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34.麦冬【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10~15克。【功能与主治】润肺生津。用于阴虚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凡脾胃虚寒泻泄,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

35.砂仁【用法与用量】煎汤(不宜久煎),每次用量3~6克。【功能与主治】消食通便。用于食积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热秘不宜。

36.升麻【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1.5~9克。【功能与主治】升提通便。用于虚秘。【禁忌及注意事项】上盛下虚,阴虚火旺及麻疹已透者忌服。

37.益母草【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9~18克。【功能与主治】散郁通便。用于气秘风秘。【禁忌及注意事项】虚秘不宜。

38.天门冬【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10~20克。【功能与主治】滋阴润燥。用于阴虚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嗽者,皆忌服。

39.女贞子【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9~15克。【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用于老年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

40.蒲公英【用法与用量】取蒲公英干品或鲜品60~90克,加水煎至100~200毫升,鲜品煮20分钟,干品煮30分钟,每日1剂饮服。【功能与主治】活血润肠。用于肠燥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体弱、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41.草决明【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4.5~9克。【功能与主治】清肝润肠。用于肠燥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恶大麻子。

42.车前子【用法与用量】每日取车前子30克,加水煎煮成150毫升,每日3次,饭前服,1周为1个疗程。【功能与主治】活血润肠。用于肠燥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

43.商陆【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4.5~9克。【功能与主治】通二便,泻水,散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喉痹,痈肿,恶疮。【禁忌及注意事项】脾虚水肿及孕妇忌服。

44.知母【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6~15克。【功能与主治】清热滋阴。用于烦热便燥。【禁忌及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45.木香【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3~9克。【功能与主治】行气通便。用于气秘。【禁忌及注意事项】虚秘不宜。

46.桂枝【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1.5~6克。【功能与主治】温经通便。用于寒秘。【禁忌及注意事项】温热病及阴虚阳盛之证、血证、孕妇忌服。

47.虎杖【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10~30克。【功能与主治】泻火通便。用于热结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48.茴香【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5~15克。【功能与主治】温阳理气。用于二便皆秘。【禁忌及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服。

49.川芎【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3~6克。【功能与主治】活血行气。用于血瘀气秘。【禁忌及注意事项】阴虚不宜。

50.红花【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3~6克;入散剂或浸酒,鲜者捣汁。【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用于血瘀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51.锁阳【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10~15克。【功能与主治】补肾润肠。用于肠燥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阴虚阳旺、脾虚泄泻、实热便秘、阳易举而精不固者忌服。

52.当归【用法与用量】煎汤、浸酒或熬膏,每次用量4.5~9克。【功能与主治】补血润肠。用于血虚肠燥。【禁忌及注意事项】脾虚湿盛之脘腹胀满、腹泻者忌用。阴虚火旺者慎用。

53.枳壳【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3~10克(大剂15~60克)。【功能与主治】理气通便。用于气秘。【禁忌及注意事项】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54.丁香【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2~5克。【功能与主治】排气通便。用于气滞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热秘不宜。

55.乌药【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3~12克。【功能与主治】散寒通便。用于寒秘。【禁忌及注意事项】气虚、内热者忌服。

56.豆蔻【用法与用量】煎汤,每次用量3~6克。【功能与主治】化湿通便。用于湿秘。【禁忌及注意事项】热秘不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