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领导说话的艺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07:57:19

点击下载

作者:金梦,良石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与领导说话的艺术

与领导说话的艺术试读:

前言 嘴上有功夫,脚下才有路

你才华横溢,纵横职场所向无敌;你忠心耿耿,不为高薪所诱,一心守着手头的事业;你还吃苦耐劳,每晚回家时已是星光点点。这么完美的你,为什么却得不到领导的青睐呢?有一句老话,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这句话听起来虽然有失偏颇,但这里却道出了一个真谛,一个人的口才能力往往会影响别人对他的评价。

据美国一家研究所进行的一项专门调查显示,有80%以上的领导经常发出这样的抱怨:员工语言表达能力每况愈下,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与同事沟通出现语言障碍,向领导汇报时表述不清。而另一个数据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有65%以上的员工因为语言能力问题而迟迟得不到升迁,有的员工即使因为业务能力强而暂时得到升迁,但继续升迁却困难很大,究其原因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关。

由此可见,在如今社会中,口才作为一项基本技能,直接影响着人生的得失与成败。如果你没有语言障碍,如果你并不缺少才智,如果你想成就人生的梦想,就不能不具备能说会道的本领。

公司就好比一个舞台,如果你不勇敢地表现出你的才艺,就不会有领导看到你。毕竟有太多“演员”在卖力地表演,而引起领导关注的都是那些敢于大胆展示自己的人。懂得说话的人,在工作时会非常受人欢迎。他们能够在紧要关头化险为夷,从而在人际交往中事事如意;他们能够迅速说服他人,从而赢得与他人宝贵的合作机遇;他们能够受到领导的重视,得到同辈的尊重和下级的拥戴;他们能够为领导排忧解难,消除疑虑和误会;他们能够用一句话化干戈为玉帛,让仇人变成朋友。因此,要想提高你的人生质量,就一定先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掌握与领导沟通的语言技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太善于说话,特别是不擅长在领导面前说话,十分的功劳可能只会说六分;你费尽心思、想尽办法作出的事情,领导并不清楚。那么,怎样说话领导才爱听?如何才能把话说到领导的心坎里呢?

如果你现在还在为这个问题冥想苦思,还在为找不到与领导沟通的方法而痛苦,还在为无法化解与领导之间的尴尬而焦急,还在为无法拒绝被领导指派的任务而苦恼,还在为无法走进领导内心、被排斥在晋升的门外而彷徨……那么不妨看看本书。《与领导说话的艺术》集前人经验之大成,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练的技巧点拨,从平常生活中与别人交往的各个细节,详尽地为读者解读了领导的心理,剖析、传授职场上与领导说话的技巧,并于精彩的故事背后阐述了各种实战的说话策略和攻心的技术,让你在故事中找准领导的“话匣子”,猜透领导的心理,攻破领导的心墙,让你把话说到领导的心里去。

书中没有太多卖弄嘴皮子的语言,摒弃了那些复杂的道理、死板的说教,而是摆事实、讲道理,列举大量实用案例,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入手,针对不同场合、不同人物、不同事件提供了具体的说话技巧,是为想要提高说话技巧的你量身定做的一本好书。你可以把本书当作如何与领导融洽交流的指南。相信这些技巧和方法一定可以为你的成功助一臂之力。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尝试它、运用它、检验它,你会发现你非但不会再害怕领导,你与领导的关系甚至渐渐变得像朋友般融洽,你的工作也因此越来越顺利起来!编著者2012年8月

第一章 不可小视的说话艺术

在与领导的相处中,你的领导可以成为你生活中的朋友,事业上的助力,也可以是一个与你很少交集的陌生人,还可以是你生活中的“梦魇”,事业上的阻力。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与领导说话的艺术。

沉默已经不是金

现在人才的淘汰率、折旧率越来越高,今天的人才很可能会变成明天的庸才。一个人如果在才华鼎盛时却不懂得展现自己,等到过了时,自身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纵然他是金子,也会在人群中黯然失色。“沉默是金”历来都是被颂扬的优良传统,还有一句话我们也耳熟能详: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假如你将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应用于工作中,就是大错特错了!

在人才辈出的时代,“沉默的金子”是很难发光的。据某大型招聘网站的调查统计:目前,只有两成的人才是由领导主动发现的;有三成的人才是通过自身的暗示、提醒才被领导发现;而接近五成的人,根本未能得到领导的重用。由此可见,在领导面前保持沉默者,无异于自毁前程。

穆香香今年大学毕业,在一家咨询公司谋得了一份工作。为了获得领导的赏识,顺利通过试用期,她工作很细心,也很积极。

几天前,公司有一个紧急项目。穆香香突然想到了一个好的方案,便加班加点地赶计划书,准备第二天在会议上汇报给领导。可是到了自由讨论阶段,穆香香却突然担心起来:自己的提案会被领导采纳吗?方案会不会引来同事的反驳呢……思前想后,她决定保持沉默。最后,领导采纳了另一个同事的计划,而穆香香从始至终都未发一言。

穆香香觉得明哲保身、不与人争才是智慧之举。没想到的是,她试用期还没过,便被公司请回了家。

现在企业中,有很多员工,特别是刚刚踏入职场的新人,对自己的领导都有生疏感及恐惧感。他们在领导面前常常保持沉默,生怕多嘴多舌会招来灾难;如果不是向领导交报告,他们绝对不会踏入领导的办公室,主动与其谈上5分钟;召开会议时,他们喜欢坐在距离领导最远的地方,既不提建设性意见,也不提批评意见;更有甚者,一见到领导就像见了鬼一样,扭头就走。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不妨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就是“在沉默中灭亡”。

领导对你的好感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通过实际接触和语言沟通才能建立起来。我们只有主动与领导面对面地接触、心贴心地交谈,把真实的自己呈现在领导面前,才能让对方充分认识到你的工作才能,你才会有被领导赏识的机会。

相信每个人都听过“伯乐相马”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还可以换个名字,叫“马引伯乐”更贴切一些。

一日,伯乐专程去马厩挑选千里马。他仔细地查看了一些马,发现他们膘肥体壮,与自己想找的千里马相差太远。伯乐很失望,准备要离开。正在这时,突然一声响亮的马叫声引起了伯乐的注意。他循声望去,原来在马厩角落里站着一匹瘦弱不堪的马。伯乐大喜,这匹马竟然能发出响彻云天的声音,它才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马。

试想,如果没有这一声引颈长嘶来打破沉默,那么那匹千里马永远不会有出头的日子。它会像从前一样,遭受主人的白眼和冷落,一辈子被用来拉柴运货,最后落得“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悲剧下场。

由此可见,沉默已经不是金。要想吸引领导的目光,你就要把自己积极地推销出去。如果你任凭东南西北风,都噤若寒蝉、无声无息,那么,你最终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胜者踢出局,甚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淘汰。

识时务者为俊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了。现在很多公司,特别是一些刚刚步入正轨或者拥有很多分支机构的公司里,领导会从各个渠道物色一些新的帮手。这些帮手必须是一些有潜在能力,且懂得主动与别人沟通的人,而绝不是那种只知道一味勤奋,却怕事不出头的员工。

因此,你若想深得领导的欢心,就必须把握每一次与领导说话的机会。比如在食堂里,电梯间,走廊上,遇见了领导时,你不妨走过去主动和他打个招呼,随便聊几句与工作相关的事情,或者不失时机地表达你与领导兴趣相投。千万不要像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些人一样,极力躲避领导,哪怕与领导擦肩而过也不肯主动说话。

总之,多与领导聊聊天,多在会议上发发言,多为领导传递一些信息,不管从哪个角度说,都是一件对你升迁极有好处的事情。所以,开启你的“金口”吧!时刻记住,金子不展现自己,那么与一块土渣是毫无区别的,永远不能发出耀眼的光芒。作为下属也一样,你要给领导一个机会认识你,然后才有领导派遣你到最适合的位置上去的机会。

成也说话,败也说话

在人生奋斗路上,说话无时无处不会出现,用好它可以出人头地、左右逢源。说话水平高,很多利益呼之即来;说话水平低,很多利益闻声而去。

某企业内部人员调整,一位部门经理被派遣到外地的分公司。经理临别前宴请了该部门的同事和新上任的经理。宴会上,有一位员工为新经理敬酒,他想也没想就说:“今天是一个好日子,一个大喜的日子,在这样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原部门经理听到后马上拉下了脸,宴会的气氛随之变得凝重。

古人曾说过“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可见,说话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上至安邦定国,下至家庭和睦;大至事业发展,小至交际应酬,这些只跟一件事情有关——你会不会说话。

人生在世,谁能无话?说话,是我们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会说话,可以让你结交更多的知心好友;会说话,可以让你在职场上更加游刃有余;会说话,可以助你在商战中轻松获胜;会说话,会让你独具个人魅力。换言之,会说话者,其人缘一定不错,事业和家庭也都很成功。

那么,什么叫会说话?你会说话吗?不要对这两个问题嗤之以鼻。虽然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有说话的能力,但是具体到“会”上,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现实中不是谁都能利用好语言这种利器的。

有些人认为,言多必失,所以常常收紧嘴巴,惜字如金。殊不知,你越这样认为就越容易出错;有一些人,每每说话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引经据典,结果不仅不讨喜,还遭人厌烦;还有人一些人,平时敢于说话,敢于交流,但却笨嘴拙舌,说话抓不着重点,常常词不达意,被大家笑话,甚至引发祸端……归根结底,这些都是不会说的表现。

一天晚上,张主任刚洗漱完毕,正准备睡觉时却听到外面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自己下属小白造访。小白把一大袋东西塞到了主任手上,气喘吁吁地说:“这是我托一个哥们儿从外地带回来的。他给我带得太多了,我一时吃不完,所以给您送一半。”张主任见状,连说“不用不用”,并让小李走时把东西带走。小白则热情的说:“主任,您别推辞了,这根本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就是几包‘防癌’药材,泡茶喝很管用的!”接着又说:“听说,如果人得了食道癌、肠癌、肝癌,只要吃两个月就能根治,哪怕是癌症晚期也有治疗的希望,而且对抽烟的人最有帮助,因为它还能预防肺癌。”小白越说越激动,最后竟然把张主任扯上了。他说:“主任,您平时爱抽烟,就应该多用这种药材泡茶喝。您可是一家之主,您要以后真得了癌症,嫂子她们可怎么活啊?”张主任越听越不顺耳,气得浑身发抖,最后称身体不舒服将小白支走。关上门后,张主任连看都没看那包药材就直接丢进了垃圾桶。

可能你会觉得这个事例夸张,其实一点也不,在现实生活中像小白一样不会说话的人比比皆是。很多人都因为不重视或不懂得口语的表达,为自己带来或轻或重的不良影响。你是不是也该回头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么和领导说话的?你是否经常口无遮拦地对领导抱怨公司的不周之处?你是否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的功劳,贬低自己的同事?你是否常触及到领导的软肋和缺点?……小心!你无心的一句错话可能会让领导久久不忘。虽然领导嘴里可能不会说什么,但他在心里已经开始为你打分了。

成也说话,败也说话。口才对你个人价值的实现、人生的成功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说话水平高,很多利益呼之即来;说话水平低,很多利益闻声而去。所以,要想前程更加美好,就努力练好说话这门艺术吧!

苦劳加巧言才是硬道理

职场上,想要高薪,想要升职,熟练的技能和勤恳的工作态度是必须的。除此之外,能说会道也是不可或缺的。常言道:“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一个巧言善辩的人往往更能在职场上游刃有余,扶摇直上。

在我国,无论是国企、外企都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很多人对领导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心态,他们不喜欢与领导沟通。尽管他们明白沟通的重要性,尽管他们意识到领导对自己不错,尽管上下级之间并无什么矛盾,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还是会不自觉地减少与领导沟通的频率,或者减少沟通的内容。这样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丧失表现自我的机会。长此以往,他们和领导的距离会越来越远,甚至产生隔膜。

沟通与事业的关系至为密切,它是胜任本职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无数事实证明,做事能力差不多的两个人,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那一位,根本不可能有胜任要务的机会。

马启贤是一位新人,他工作仅1个月就表现出了突出的才干。但他发现,自己的工作不但没有得到领导的肯定和鼓励,反倒招来了领导的质疑和不信任。马启贤痛定思痛,决心更加努力地工作,让领导看到自己的能力,早日赢得晋升的机会。就这样过了大半年,马启贤果然为公司创造了许多显著的成绩。他本以为领导会给予他一定的奖励,谁知,领导只在开会时轻描淡写地表扬了他几句,完全没有为他加薪升职的意思。

马启贤终于沉不住气了,他决心主动找领导谈一谈,于是走进了领导的办公室。领导一见是他,立即笑了起来:“小马啊,你终于来见我了?”

马启贤听后愣住了,心里在想:难道领导一直在等我找他谈话吗?没等他反应过来,领导又开口了:“一直以来,你的工作能力都是很强的,工作态度也很积极,我对你表示肯定。”

马启贤说:“我今天找您来就是聊这个事情的。我很想知道,您是怎样看待我的,您的评价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我有不足,可以马上改正。”

领导微笑着说:“小马,你知道一个人在职场的致命缺点是什么吗?不是能力不足,也不是态度不积极,当然,它们都很重要,但比它们还重要的是沟通能力。”马启贤听后非常不理解:“只要把手里的工作干好就行了,何必还要沟通呢?有这个必要吗?”“当然重要了!”领导说:“不沟通,你敢保证每一次都能领会我的意图,精确地完成任务吗?不沟通,你怎么向我证明你的能力,怎么传达你对工作的想法?不沟通,你怎么与其他同事打成一片?小马,我一直在暗中观察你。你平时闷声工作,不参加任何聚会,不愿意和同事接触。可能你的工作能力是最强的,但你的沟通能力却是公司里最弱的。我心中完美的人才应该是综合能力都很平均的人。照目前的情况看,你相差得还很远。”

领导的一席话,让马启贤恍然大悟。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迅速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领导的话点醒了马启贤,不知是否也点醒了你。俗话说,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这话虽然有失偏颇,却也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职场上苦干固然重要,但把话说好也是不可或缺的,不会说话者无论是在同事关系中还是在与领导的关系中往往都不太讨好。只有把话说好,才能正确地领悟上级的意图并恰当地表达出来;只有把话说好,才能让领导更深层次地了解你、信任你;只有把话说好,才有更多施展才华、拓展事业的机会。

那么,怎样才能把话说好呢?这里有一篇在网络上热传的小短文,名为《说话的温度》,现摘录下来,希望能为你带来启示:

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纯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地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如果,对我有不满意的地方,请一定要对我说!

虽然只是短短百十字,内涵却极为丰富。我们想要成为会说话的人,要想拥有光辉灿烂的前途及美好的人缘,就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善于说话的智者,用最巧妙的方式,把话说到领导的心里去。学会用好语言这种催化剂,你事业成功也便指日可待了。

说得多不如说得精

平时我们和领导讲话,一定要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只有一语击中关键,将话说得简洁、明了,才能使人兴味不减。

身边常有人问,如何说话才能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只有一个字,精!语言的精髓,在精而不在多。抓住要点,长话短说,才是赢得领导喜欢的一件法宝,也是一种说话的谋略。

最会说话的员工,其语言往往是质朴、平凡、简洁的。他们总是开口就能抓住重点,让领导在最短的时间明白自己的意思。相反,不会说话的员工,往往是那些喋喋不休的人,他们说了一大堆,却根本没有切中要害,反而还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很强。事实上,滔滔不绝式说话方式不仅破坏了自己的形象,还极易引起领导的反感。古语有言“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的就是说话要少而精的道理。

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整个大礼堂里坐着上万名学生。他们在等待伟人邱吉尔的到来。在随从的陪同下,邱吉尔准时到达,并慢慢地走入会场,走向讲台。

站在讲台上,邱吉尔脱下他的大衣递给随从,接着摘下帽子,默默地注视着台下的观众。一分钟后,邱吉尔才缓缓地说出了一句话:“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

说完这句话,邱吉尔穿上大衣,戴上帽子,离开了会场。整个会场鸦雀无声,顷刻间掌声雷动。

在公共场合演讲,有的人却能将自己的意思浓缩成几句话,犹如一粒粒沉甸甸的石子,在听众平静的心湖里激起层层波浪。正如事例中的邱吉尔,仅仅用了几个字,就将自己要演讲的内容说了出来,让听众领会了他的思想。

由此可见,一个人说话是否精彩并不是指他在别人面前如何侃侃而谈,或同样一件事经他嘴一说就能天花乱坠;而是他说的每句话是否抓住了关键,是否说到了点子上,是否能打动听众。古语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说话也一样,如果只是不着重点地废话连篇,可能根本抵不上一句有根有据的话所能起到的作用。

领导的时间都是宝贵的,他们最喜欢的是员工有啥说啥,直来直去。对于那些空话套话,他们不但不愿听,甚至觉得是折磨,是浪费时间。想赢得领导的赏识与认可,就一定要学会使用质朴、简洁的语言,短小、简练的句子,切莫从嘴里冒出一些肤浅、花哨、拖泥带水的语言。《红楼梦》里有这样一段小插曲:有一回,王熙凤让小丫头小红给平儿传话。小红从平儿那里回来,便把四五件事压缩成一小段精炼的话,她对王熙凤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我们二爷没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让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

局外人李纨听了不懂,忙追问王熙凤这是什么意思。王熙凤解释说:“这是四五门子的话呢。”随后,她马上表扬了小红说话言简意赅,并当即把小红要到自己手下做事。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说话啰嗦、废话连篇是不自信的表现。只有对自己说的话办的事不放心,才不断地重复。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也说:“如果一个人说起话来长篇大论,这就说明他也不甚明了自己在说什么。”试问,一个话语冗繁的人,又怎会让领导明白自己的说话意图及要领呢?因此,我们在说话时必须学会提炼重点、直击要害。

当然,你应该注意的是,说话简洁绝不是掐头去尾,挂一漏万,而是从实际效果出发,简得适当,恰到好处。另外,长话短说也需要针对特定的对象。假如对方是新上任的领导,跟你并不是很熟悉,而你一出口就直奔主题,势必会让对方感到唐突,谈话效果也不会理想。

总之,话贵在精,多说无益。我们在日常与领导交谈时,应迅速点明谈论的主题,其余的客套话尽量少说或不说,这样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

让谈资无处不在

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是不能做到在谈话中应对自如、侃侃而谈的。想要做到“开口如有神”,拓展谈话的深度,就必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古语“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相信大家都听过苏秦这个人。他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有名的纵横家。何为纵横家?说白了就是依靠自己的口才来为各国君主出谋划策的人士,而苏秦就是他们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苏秦最初并不是成功人士。他很想有所作为,曾先后去游说过周王、秦王,但最后都已失败告终。苏秦的钱用光了,衣服穿破了,无奈之下只好回家。他的父母看到他的狼狈样,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则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此后,他发愤图强,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为了防止自己在学习时打瞌睡,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使自己保持清醒。

经过了这一番刻苦的钻研,苏秦的学识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于是他再次出山,以自己苦心钻研出来的“合纵之道”游说各国君主,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致身佩六国相印,以三寸不烂之舌抵挡百万雄兵,成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例子。

从苏秦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拥有好的口才是建立在深厚的学识基础之上的,而这种学识,用我们如今的话讲就是“谈资”。谈资是语言的基石,没有了谈资,一个人的语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无法引起他人的兴趣。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每一天都可能和各种阶层、各种性格的领导打交道,要做到与每个人都侃侃而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常常因为对于领导提出的话题毫无认识而默然相对,这是非常失败的交谈。想要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就要学会充实谈资。只有不断充实口才资本,才能在面对任何类型的领导时都应对自如,才能为自己创造腾飞的机会。

小王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他平时喜欢看各类书籍,从天文到地理,甚至连佛经、周易等都看过一些。这些知识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所以他说出来的话头头是道,很让人信服。

而小王的一位同事小李却觉得小王研究这些对工作没有什么帮助。他经常劝小王,有那精力不如多研究一下自己的专业知识,在IT行业做强、做精,只有那样才能讨领导欢心,赢得大家的尊敬。小王听后总是嘿嘿一笑,不予反驳。

一次,小王的公司为某大型企业做了一套财务管理系统。设计完成后,该企业派来一些技术员向软件开发人员“取经”,学习如何操作这个系统。公司派小李给客户讲解、示范,结果小李辛辛苦苦地讲了两天,客户却像鸭子听雷一般,完全学不明白。

公司的项目总监又急又气,气的是小李的讲解太枯燥、太专业,无法让客户理解。急的是这个软件开发项目没几个人参与,别人根本帮不上小李的忙。在这关键时刻,小王自告奋勇找到总监,说自己可以试一试。

小王大步流星地走向了讲台,开始为客户讲解。与小李不同的是,小王将烦琐的专业术语简化成人人都能理解的白话,他还时不时地旁征博引,举例来说明,让一场本该枯燥乏味的培训成为了一次幽默生动的闲谈。客户们的脸上充满了笑意,时不时地报以掌声,这一切都被坐在角落的项目总监记在了心里。事后,总监找到了小王,想提升他为项目经理。

有的人之所以说话很有水平,底气十足,成竹在胸,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丰厚的知识积累。人类知识包罗万象、纷繁复杂,是说话者的力量之源。我们要想成为一个谈资丰富的口才高手,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工夫:

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

一个知识渊博、学富五车的人,必定能有丰富的谈资。如果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在与人交谈时,即便没有出丑、闹出笑话,说出来的话也没有多少说服力,又怎能吸引领导的注意力呢?因此,我们在平时应不断积累、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如天文、地理、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艺术等,这些都能提高你的修养,开阔你的视野,陶冶你的情操,使你的言辞更具感染力、更能打动人心。

掌握一定的世事知识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丰富语言修养的前提就是要懂得一些世事知识。所谓的世事知识,具体就是指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常识,比如风土人情、习俗、典故等。

李鸿章有一次出访美国,在一家饭店宴请美方人士。开席前,他按中国人的惯例讲了一番客套话:“这里条件差,没有什么可口的东西招待各位,粗茶淡饭,谨表寸心。”不想饭店的老板却火冒三丈,认为李鸿章诋毁了饭店的声誉,非要其公开赔礼道歉不可。

李鸿章口中的“粗茶淡饭”表示的是一种客套,但美国人听后,却曲解为“寒酸”、“小气”。这是由于两国文化习俗不同造成的误解,假如李鸿章懂一点风土人情,多懂一些世事知识,完全可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对于职场中的你而言,要积极面对生活,感受生活,加强世事知识的积累。慢慢地,你就能做到与领导及周围人愉悦地谈话,天南地北地闲聊了。

掌握一定的人际常识

人际常识包括交际礼仪,交际应酬的原则与技巧等。任何一个社会人,都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基本为人处世之道,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要想使自己的言语达到彼此交流沟通的目的,就必须掌握交际应酬的起码常识。诸如求职、赴宴、送礼、待客、访问、探病等基本处世常识。如果不懂得这些常识,那么在与领导、同事和朋友交际时,很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一句非常实用的老话。要想和你的领导愉快、顺畅地交谈,要想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口才魅力,就先努力积累自己的谈资吧!只有这样,你才能侃侃而谈、妙语连珠。

别败在说话习惯上

好的说话习惯可以让你瞬间拥有好人缘,在职场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成为领导和同事都青睐的对象。而不良的说话习惯,就像一张罗网,将你紧紧地束缚住,限制了你发展的空间。

人人都有自己的说话方式,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有的人说话嗓门很高,有的人口头语满天飞,有的人喜欢一吐为快,有的人一张口就结结巴巴……殊不知,这些都是极其差劲的说话习惯。

不要小看说话习惯对我们的影响。如果你是一个男人,不良的说话习惯会让你的能力、权威及说服力大大受损;如果你是一个女人,它会使你失去自己应有的魅力和吸引力,使人在初次听到你的声音时退避三舍。

甘露露刚刚大学毕业,是一家房地产公司新上任的文员。一天,公司举办迎新会,会议上甘露露以新员工代表的身份发言。可能由于她过于自信、开朗,也可能是她想在领导面前好好表现,甘露露开始了她的即兴演讲。“大家好!”甘露露的声音又细又尖,非常刺耳,所以第一句话刚出口就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嗯……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嗯,我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叫甘露露。一个非常好记的名字——甘是甘甜的甘,露露是露露杏仁露的露露。那个什么……我今年刚刚大学毕业,嗯……很荣幸来到了本公司,我很兴奋……”就这样,甘露露开始了她的讲演之旅。不仅她的声音极度刺耳,其语言中还包含许多难登大雅之堂的口头语,在场的每位听众都皱起了眉。

大家原以为甘露露讲几句就下台了,谁知她表达欲太强,站在台上没完没了地讲。她从自己的小学开始介绍,一直说到大学毕业。甘露露的主管见状,在一旁朝她使眼色,希望她适可而止。可甘露露视若无睹,完全没有停止讲话的意思。经理在座位上叹起了气,在场的其他同事碍于情面又不好遮起耳朵,坐在邻近门边的同事都借故闪出了会议厅。

事例中的甘露露本想通过即兴发言给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谁知由于她的声音过于刺耳,口头语太多,反而让人感觉不舒服。最主要的是,她完全忘记了自己所处的场合,忘记自己的身份,不管别人是否爱听,只顾着没完没了地表现自己……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她的不良说话习惯太多造成的。可以说,没有哪个领导喜欢把话说得这样“难听”的员工。我们一定要以甘露露为戒,及时纠正自己不良的说话习惯。

那么,哪些因素是我们说话的不利因素,如何才能纠正这些缺陷呢?

消灭不良的口头语

不良的口头语阻碍了沟通效果,让你的话变得令人烦躁,单调乏味。为了让沟通更加清晰流畅,我们在讲话时应尽量避免“嗯”、“啊”、“呃”这类词的频繁出现。

另外,很多人在说话时还会不断使用“那个”、“你知道”、“他说”、“我说”之类的词语,这也会演变成一种口头语。如果你有录音机,不妨将自己打电话时的声音录下来,听听自己是否出现这一毛病。一旦弄清自己的毛病,那么在以后与领导交谈的过程中就要谨慎小心,别让它们偷偷冒出来。

语速不快不慢

我们在与领导说话时,语速太快或太慢都不好。如果你说话太快,领导就听不清你在说些什么,而且还会使谈话气氛变得紧张。如果你说得太慢,领导就会根本不听你说,因为管理者每天要处理很多事情,不可能分给你足够的耐心。一般来说,每分钟120~160个字是最为合适的语速,我们一定要做到快慢适中,快而不乱,慢而不断,这会给你的讲话增添丰富的效果。

声音高低适度

当我们感到恐惧或者受到惊吓时,当我们大发雷霆时,往往会提高嗓门,发出一种类似海鸥一样的声音。这种声音尤为刺耳、尖锐,使人老远听见你的声音就避而远之。如果你不想让领导讨厌你,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调,不要高得太离谱。

当然,说话的声音过低也不容易赢得领导的好感。因为低声会给人一种疲惫、萎靡不振、苍老、没有活力的感觉。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一缺点,在与领导谈话的时候应该刻意提高声音的分贝,同时还要为声音注入一些活力。

说话要恰到好处

语言的“巧”在于它的“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一定要摸准领导的心理,一言击准领导神经线最敏感的地方,使其迅速作出有利于你自己的反映。我们平时说话,既要注意谈话时的态度、措辞,顾及周围的环境、场合,又要讲究所谈的内容。千万不要根据自己的好恶习惯来讲话,只为自己一吐为快。如果你不懂得尊重领导的忌讳,那么你最终就会成为领导忌讳的对象。

口才加实干,搞定“金饭碗”

只知道像老黄牛一样地在办公桌边埋头苦干,寄望领导能够注意到你的勤劳并主动为你加薪升职,这些是不够的。口才也是一种才干,而且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才干。

身在职场,谁都想着步步高升。但是,绝大多数人却苦于“升职无门”,不仅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而且还经常被一棒打入谷底,这种状态用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来形容再恰当不过,真是“步步惊心”。

其实,想要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快速晋升,最好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告诉领导你很有才干,并向领导展露你的才干。勇敢地说出和实施自己的想法和主张,维护自身的尊严和权利,然后尽一切可能去影响领导,用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打动对方,这才是你加薪升职最快的途径。

升科长是王长松渴望已久的事情。论起资历,他在局里一干就是十年,自认工作勤恳,本职工作做得很到位,每年都会被局里评为先进工作者,从未犯过什么大错。这次他的上级科长即将调走,他觉得科长的位置应该自己来坐了,可是局长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意图。王长松于是鼓起勇气,委婉地向局长说明了自己的意思。他先是向局长历数自己以前的工作成就,然后向局长说明自己上任后的工作计划,最后很有干劲地向局长表明自己一定会把科长的工作做好。局长被他的热情与决心所感动,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好好干!”于是王长松便成为了新一任科长。

王长松最出色的地方就是会向领导提意见。在召开民主生活会时,通常要求大家面对面地给局长提意见。很多人在会上都默不作声,而他却畅所欲言。他常常诚恳地对局长说:“我觉得您有点心急了,您总是没白天没黑夜地干工作,要是把身体累坏了,那是要影响工作的。局长应对本单位员工一视同仁,您儿子本来工作干得不错,又有大学文凭,为什么不提职?还有,您经常工作在乡下,这不是事必躬亲吗,今后应少下乡,把机会给别人就行了。”大家都说王长松说话有分量,使会议免了尴尬,又使局长能够接受。而他每次提意见时,局长也总是笑着说:“提得好,提得好,我今后一定要改正,决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的工作能力很强,学历也不差,可是我的领导根本就没有兴趣培养我,他甚至冷淡我,对我爱理不理的。我表现好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混一天算一天……”殊不知,在口才制胜的21世纪,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小企业里,仅凭自己的本事去开辟一个新的生活天地,或者仅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想脱颖而出,这种可能性已经似乎越来越小了。如果你想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就需要花些心思与你的领导好好相处,要不卑不亢,最好是成为朋友般的存在,如此他不仅会在工作中指导你、帮助你,支持你事业的发展,助你登上事业的一个又一个高峰,还可以在人际矛盾中帮你驱除万难,为你的成功之路保驾护航。

那么,如何在领导面前自信地侃侃而谈呢?只要你掌握了与领导说话的技巧和原则,沟通并不是什么难事。下面就为你提出几个重要的建议,你要马上学以致用。

展现你的自信

没有任何领导喜欢唯唯诺诺、左右摇摆的员工。只有将你的自信展现出来,才能受到领导的尊重和欢迎。现在起,就为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感觉吧!从声音到语言,从衣着到体态,任何一个细节,都要焕发自信的光彩。

修练你的语商

很多人言之无物,说话抓不到重点,这都是“语商”过低所致。改变这种现状的办法就是克服心里障碍,每天多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只要胆子足够大,只要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就一定可以把自己的说话潜能开发出来。

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职场中,该说出自己想法和意见的时候就一定要开口,该争取自己利益的时候就一定要争取,该说“不”的时候就一定要说不。把真诚的一面呈现给领导,把真实的想法说给领导听,很可能经常收获意外惊喜,你的努力也会很快变成事业上的成就。

总之,卓越的说话技巧不仅帮你解决工作中棘手的问题,使工作轻松顺利,而且还能讨好领导,名利双收。千万不要认为做好工作就万事大吉了,你还要主动成为领导最棒的助手,争取领导的赏识和器重。只有这样,你才能纵横职场,获得加薪和升迁的机会。

第二章 领导的想法你要知道

领导对于员工有着莫大的影响,他不单决定你是否可以拥有这份工作,决定你的薪水、升迁,他的言行甚至会影响你的情绪。因此,身为下属,我们有时候还是有必要学会察言观色,揣摩领导的意图,以便使自己在公司的生活及工作更加顺利。

知晓领导的性格类型

在与领导共事的过程中,要学会洞察对方的性格类型和心理特征,并采取相应的交际策略,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交际的过程中避免很多小麻烦,而且还能帮助我们赢得领导的青睐和信任。

一个人能否在事业上如鱼得水、顺风顺水,取决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你是否能与领导和谐相处。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学家科尔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职员能否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不在于是否努力,而在于领导对你的赏识程度。”对于很多人来讲,最大的苦恼莫过于工作努力,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

为什么付出努力了还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人根本不了解领导的性格类型,所以无法准确地揣摩其意图。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我们在领导手下做事,就必须了解自己的领导是哪一种性格类型。只有知晓了领导的性格,才能找到与其和谐相处之道。

完美型

黄宇大学毕业后,来到一家公司做企业内宣。领导分配要他负责内刊这一块,从采写到编辑,再到排版的一条龙工作。这份工作对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黄宇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偏偏这个领导又是个完美主义者,所以黄宇刚接手第一期,就感觉自己有点招架不住了。

黄宇的稿件被领导批了许多次,不是说他重点不突出,就是说语言太乏味。经过半个月的“摧残”,终于定稿了。可是在排版时黄宇又遇到了问题:版面太死板,格式不工整,插图摆放位置不好……领导挑出了很多毛病。黄宇只好硬着头皮,按照领导的指示去改进、去完善。他熬了好几个通宵,才设计出了领导满意的方案。

可是,当他把稿件传给印厂时,问题又来了。领导突然打电话告诉黄宇停印,因为他发现了一处标点错误。黄宇有些苦笑不得,不就是一份企业报吗?不就是一个标点符号吗?至于做得这么完美吗?

完美型领导是那种“需要更上一层楼”的性格,他们总是希望可以将事情做得完美无缺,也正是因此,他们经常对下属表现出不满和指责。他们极度在意你报告里的每段句子、每个词、每个标点符号,每张图片的摆放位置,他对此都精益求精。

与这类领导共事,一定要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千万别将完美型领导的规章制度拿来开玩笑,或者不严格遵守,那将会受到他们的严厉指责。如果某天完美型领导找你谈心,在过程中他自我检讨并征求你的意见,你可千万不要附和他的自我责备,否则他很容易将这种矛头指向你。此时你可以做的,就是好好安慰他,并且认同地指导:“如果没有您平时对我们的严格要求,我们也无法做到严以律己!”这样的话是他们很乐意听到的。

霸道型

刘岩害怕自己的女上司安妮,就像老鼠害怕猫。只要一接近安妮,刘岩就感受到了一股高压气场,让她的心怦怦直跳。安妮非常能干,也非常强势、霸道,只要她对工作稍不满意,一定会劈头盖脸地质问下属,逼他们迅速改正。她手下的员工为她起了个绰号,叫“硫酸”,说她走过的路连草都不长。

有一次,有客户投诉公司的售后服务态度不好,安妮叫来助理刘岩询问具体情况。刘岩告诉安妮,是客户吹毛求疵,与售后服务没关系。谁知安妮一听马上火了,她使劲把报告扔到了刘岩身上:“你找什么借口!在我面前,没有任何借口!”刘岩吓坏了,当时就落了泪。有一个霸道、强势上司,刘岩觉得工作就像在服苦役。

这种领导是最没有人情味的,他们通常会不断威胁下属,让下属服服帖帖地干活。不论你的学历再高、才华再横溢、智慧再深邃,他们也不会允许你对他的决策提半点意见。他们最害怕失控的感觉,一旦他认为你不听指示、自作主张,保证他会采取最严密的监控,直到你听从他为止。

对待这样的领导,你必须拥有较好的忍耐精神,如果你不想随时辞职走人的话,就必须时刻抑制心中怨恨的小火苗。另外,当你提出自己的建议前,务必要搞清楚自己的位置,千万不要越权,这是这类领导极度反感的。

自信型

马力的领导是个能力很强,脑筋很活,非常自信,甚至有点自负的人。例如,在平时共同开发某个项目时,很多员工的意见都与他不一致,但是领导仍会坚持己见,认为自己是对的,还要求手下的员工都按照他的想法去做。马力对此极为不服气,他常有种想法,就是把领导自负的行为越级报告给大领导……

自信型领导有着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工作能力强,思维转得快;二是较为高傲;三是管理风格较为硬朗。他们具体的表现就是,面对失败有不服输的精神,常常过分相信自己的直觉,有时候作决策又表现得异常顽固,不管大家怎么劝说,还是一定要坚持最初的决定。

与这类领导打交道,你要抱着学习和接受培训的想法。你应该很庆幸,在这种领导手底下干活,可以不出学费,便学一些他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技巧。一旦他认识到他的管理对你有所指点、帮助,他会十分高兴地教你各方面的技能。把这样的领导当老师会受益不浅,千万不要表现出对他不“买账”的情绪,更不要越级去向大领导说他的不好。

优柔寡断型

周美然是一位文秘,每天一部分工作内容是将公司的大小会议一五一十地整理成书面文字,交给领导。她最头疼的就是做这项工作,因为每次她将整理好文案交给领导后,都会被对方推翻:“小周,这个方案我觉得还是不太成熟,我想想再作决定,不急。”领导这句话一出口,就意味着小周的工作白干了。

更让她郁闷的是,每次小周拿着采购单去找领导签认,领导总会犹豫一阵子再签。甚至公司采购一只洗地用的提桶,领导也会表示自己“我再考虑考虑,不急。”……

优柔寡短的领导大都多谋少断,往往是已经定好的决策,只要别人提出一点修改意见,就能让他一次次改变初衷,底下人就要不断地重新来过。其实,你只要在让他不感到有失身份的前提下,大胆和他商讨一些决策,帮他痛下决心,再设法让他坚持下去就会轻松多了。

斤斤计较型

会计刘芳最近在工作上遇到一件烦心事。有一次,领导叫她开发票,但由于单位现在还处于筹建阶段,没有资格领发票,所以张芳对领导说开不了。领导不懂这方面的事,就一直问原因,但无论张芳如何解释,领导就是不理解,觉得张芳在难为他。从此以后,张芳和领导商量事的时候,领导总是爱搭不理的。有时,领导还会故意找张芳茬,拿一件小事刁难她。张芳对此非常困惑,如何才能消除领导对自己的成见,让他不再对发票的事情耿耿于怀呢?

气量过小的领导凡事喜欢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样样事情希望你支持他的工作。与这样的领导打交道,你千万不能因为小细节而疏忽,留下一个不尊敬他的印象。哪些问题他会感兴趣,哪些信息对他是不可以漏掉的,哪种工作汇报方式他易于接受……你要从一开始就仔细观察他的“兴趣爱好”,凡事想在他前面,讲在他问你以前。久而久之,你就会使他的小心眼没有用武之地了。

另外,假如你与领导有了隔膜,就一定要及时修补。你要全力以赴地支持他的工作,在你开始做工作之前,尤其是那些职责范围之外的,对部门有好处的事情,都要先知会领导,得到他的许可。要知道,付出真心,给领导安全感是消除隔膜的最好解药。

脾气暴躁型

致远的上司脾气很暴躁,一生气就会对手下的员工大吼大叫。有一次,致远的工作出现了一点小纰漏,上司知道后就怒了,他用力地拍起桌子,吓得致远满头大汗。后来,每当与上司汇报工作时,致远都紧张得要死。开会时,致远也没办法正常发表自己的看法。越是这样,上司对他越有成见。致远思前想后,准备辞职不干了。

如果你的上司脾气大,经常破口大骂,这可能表示他是一个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是否成功十分重视,甚至达到自我制造巨大压力的人。他总是担心工作做得不好,认为下属怎样也无法办妥他深感困扰的事。所以,他会随时随地对人大声叫骂、咆哮,他其实有“或者把我的意思大声喊出来,对方可能听得更清楚,不至于忘了我的命令”的想法。

脾气暴躁是由人的性格决定的,一般很难改变。所以,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领导,最先想到的不是改变对方,而是改变自己。观察和思考一下,你的领导是不是只对你发脾气。那么多员工,有没有能得到他赏识的人?他喜欢的员工,是不是细节上想得比你更多,做得更到位?假如你能及时自我反省,修正自己的不足,那么日后你与领导相处便会十分轻松了。

另外,一旦领导发火,你一定不能对着干,火上浇油,导致火势越来越大。要把握火候,择机进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领导交代的事,不拖延耽误,办事利索些。不能随意打断领导的话,为自己辩解,不马上反驳,不愤然离开,不转移话题,不虚情假意,不灰心丧气。总之,尽力避免摩擦点火,领导的脾气也就没那么多机会发作了。

领导的话中话

作为下属,听懂领导对你讲话时的话中话是很必要的,也是一种做下属的和有求于人的人必备的本领。否则,领导就会觉得你不开窍,榆木疙瘩脑袋。这样,你的成功也就无望了。

每一位在办公室工作的人,都免不了与人沟通和交流。听懂话中话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技能,也是我们迈向更高的平台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尤其当对方是你的领导,你更加不能掉以轻心。

碍于身份的关系,有些事情领导不好当面直说,他们都希望下属能暗中领会自己的意图。这时,如果你能听出话中的弦外之音,顺应领导的想法做事,那么你就有轻松赢得对方的信赖,日后得到提拔与重用便不再是难事。

不过,俗话说得好:“世上最难测的就是人心。”人心始终处于一种多变的状态,若想正确揣摩领导的心思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只用一种眼光去体察,那么结果难免会产生偏差。

林玲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一次,公司接受了一个广告设计项目。创意总监要求每个成员都提交一份设计方案,他会从中选取最优秀的。林玲的方案做得很认真。总监看过后,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评价道:“你做的嘛,还挺有意思的。”总监的这句话让林玲很有信心,以为对方很看好自己的方案,于是她当天晚上回到家里,加班加点完善了这份方案。令她没想到的是,在第二天的会议上,总监根本没有采纳她的设计方案。而且,事后总监对她的态度不冷不热,林玲完全不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

林玲困惑不已,只好去询问同事。在同事的“点拨”下她才明白,总监对她说的那句“还挺有意思”并不表示认同她的方案。事实上,总监并不看好这个方案的,之所以这么说只是给林玲一个台阶下,顺便鼓励她一下。听到这里,林玲非常感慨:“以前在学校,大家有什么就对我说什么,现在走入社会,真是不一样了。看来,以后和领导打交道,我必须得多长一些心眼儿,多花一些心思了。”“会说不如会听”,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当然,这里所说的“听”绝不仅仅是做一个忠诚的听众那样简单,而是你要听出领导话里的“话中话”。

领导所说的话,一般称为“官话”。所谓“官话”,就是你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比如领导对你说“我不确定你的方案是否能实行”,其言外之意就是,他觉得“根本就行不通”;假如你向领导提问题,他的回答是“我想你们工作组都应该知道这个问题”,这么说你就要小心了,他实际上就是在批评你,其潜台词就是“为什么只有你不知道”;当你向他汇报工作时,领导回应说“好的,我会把你说的这些插入到进度中的”,这就意味着你对他汇报得有些晚了,他对此有所不满……总之,领导在交流过程中常常“点到为止”、“话里有话”,你必须竖起耳朵仔细辨别,千万别把这些话完全当真。

徐丹是一家合资企业的职员。她在公司勤劳、肯干,创造了不少业绩,很快就吸引了领导的注意。有一天,领导叫徐丹去谈话。他先是夸奖了徐丹一通,说她头脑灵活、认真踏实,非常适合担当部门主管一职。接着,领导又说起了公司的近况,他说最近行业非常不景气,利润比往年有所下滑,然后问徐丹:“如果你做部门主管,你会考虑裁员吗?”“不会!”徐丹想也没想就回答。她认为公司发展到今天,离不开每一位同事的努力,不应该说裁就裁掉他们。领导听了徐丹的话,便没再说什么。

没过不久,徐丹的一位同事便升职了,成为徐丹部门的主管。徐丹有些不理解,明明领导想要提拔我,最后怎么换人了呢?思前想后,她才搞清楚,领导的意思是想裁员,如果当时听懂领导的意思,就不会凭个人感情用事了,那么升职的那个人可能就是她。

有了这次教训,徐丹以后和老板一起的时候就警惕多了。每当老板说出一句话,她都会看着领导的表情,联系他前面的话,准确地猜测出领导的弦外之音。

有一次,徐丹陪老板去英国考察市场。他们拜访了一些老客户,徐丹的领导对其中一位客户的产品明显感兴趣,只是觉得对方的价格有一点高,于是领导征询徐丹的意见。徐丹看着领导兴奋的神情便猜到领导早就作出了买的决定,现在询问她,只是在寻求支持与认同。所以万万不能扫了领导的兴致。于是徐丹对领导说:“您的眼光很独到,这个产品很不错,值得购买!”果然,领导兴高采烈地和这家公司签约了。

由于徐丹会听话中话,总能猜到领导的意图,所以备受领导赏识。没过多久,她就被提升为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

由此可见,学会听懂领导的话中话是晋升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在一些大公司、大企业,里面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领导与下属之间的交流方式也比较微妙。我们一定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融入公司的文化氛围中,多与领导交流沟通,尝试换位思考,体会对方的心态和苦衷。只有这样,你才能顺利破解领导的“暗语”,快速成为领导的心腹,进而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变得游刃有余。

提前设想领导的质疑

办公室是个严峻的“战场”,一不留神,就会被领导“枪毙”。因此,你要想得到领导的赏识,一定要有先见之明,时刻作好准备,避免忙中出乱,不会一时被领导问住。

我们总会见到一些在职场混得好的员工,他们在领导每次询问公司的事务时,总能准确无误地知道领导要问什么,并且提供最佳的答案。领导对他们非常满意,认为他们善解人意,想自己之所想。久而久之,领导就会对他们委以重任。

这样的员工无疑是聪明的。办公室是个严峻的“战场”,一不留神,就会被领导“枪毙”,就算能够幸免,也会被领导打入“冷宫”。因此,要想得到领导的赏识,你一定要有先见之明,时刻作好准备,避免忙中出乱,不会一时被领导问住。

戴娆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她在公司主要负责一个新项目。这个工作其实挺复杂的,除了要处理一堆事务,还要去跑各种关系,最重要的是集团领导对这个项目的意见并不统一,弄不好会被集团“砍掉”。

为了取得集团领导层面的支持,戴娆和其他几个同事研究了一下,决定向集团领导汇报一下工作,以便取得他们的支持。为此,戴娆和几位同事准备了一个详细的方案。

其间,戴娆和同事碰过几次头,讨论方案如何来做,并对集团领导可能提出的质疑作了各种设想,并罗列在一张纸上。接着他们对每个问题都作了解答,直到大家对每个细节都满意为止。汇报工作时,很多集团领导因为这个项目已经做了近一年的时间,但仍没有看到效果,所以都已经作好了否决准备。

戴娆对方案作了详细的讲解,PPT每讲到一页,都会有不同的领导提出各种疑问。那些疑问从技术涉及到产品,从运营到市场,事无巨细,集团领导都问到了。虽然戴娆费尽了心思,但是各位领导仍然不是很满意,能看出他们还在疑惑之中。“按照你们的预计,多久可以盈利?”集团副总裁问道。“按照我们的预期,最快两个月就能有盈利。”戴娆回答。“可是你们这个项目已经做了8个月,没有任何盈利,为什么?”“项目的进展情况我们以前也汇报过,不过我们项目部全体人员保证,如果3个月之后仍看不到盈利,那时候砍掉我们的项目我们毫无怨言。”

集团领导本来想直接否决掉这个项目,但经过戴娆这么一说,也觉得方案无懈可击,应该再给她们一次机会。最终大家举手表决,决定再看3个月。

从此,戴娆和同事们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日以继夜。终于,在第3个月时实现了盈利。多年以后,每次提起这件事,集团领导都会说:“如果不是当时戴娆据理力争,回答得无懈可击,这个项目肯定被砍掉了,就不会像如今,成了集团一项主要的业务收入。”

戴娆和同事提前设想了领导可能会有的各种疑问,并记录下来。大家一起商量如何回答,并寻找对策。有了这些前提自然会让回答无懈可击,即便是集团领导想说“不”,也没有理由。如此一来,就大大提高了成功的几率。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提前设想领导的质疑,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必定可以应对自如,抓住先机,而不是任人摆布。

其实,很多员工不会提前设想,比如领导突然找让,他不知道为什么,也不去想为什么。等见了领导,回答问题就会磕磕绊绊,甚至不知道如何回答,以至于说不清道不明。

相反,有些聪明的员工,当领导要找他时,他就要想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最近自己工作中又出了问题吗?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才能解决?又或者最近公司有什么事情?和自己有什么关系?领导最有可能问到什么?

如果是一个聪明的员工,稍微一思考就会明白领导为什么要单独找自己。提前想好应对的策略,就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如何设想领导的质疑,事先做好准备呢?

首先,作为下属,要知道工作的重点所在,领导最关心哪些问题,领导期望结局是个什么样子,如何回答才能打消领导的顾虑。当你想明白这些事情之后,自然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其次,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做事风格。有些领导对女同事比较宽容,对男同事相对严厉一些;有些领导只要你承认错误就既往不咎等等。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一定能够发现。你在做准备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回答,那么通过的概率就会很大。

好员工说话会跟领导合拍

获得领导支持的诀窍就在于,你要与领导的想法合拍。为了使上下级关系更加融洽,你需要去了解领导的兴趣,以便你们的相处不会过于单调枯燥,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著名口才大师卡耐基说:“即使你喜欢吃香蕉、三明治,但是你不能用这些东西去钓鱼,因为鱼并不喜欢它们。你想钓到鱼,必须下鱼饵才行。”聪明的下属在与领导交谈的时候,懂得迎合对方的兴趣和嗜好,让对方感觉到自己受重视、受尊重。而愚蠢的下属在与领导说话的时候,根本不考虑领导的感受,不懂得投其所好、避其所忌,所以他们往往得不到领导的认同。

每个领导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有的领导喜欢保龄球,有的领导喜欢音乐,有的领导对书法绘画感兴趣,有的领导痴迷于烹调食物等等。总之,每个领导都有一项或是多项的兴趣,会说话的下属在与领导交谈的过程中常常投其所好,迎合对方的兴趣。

某企业要招聘文案编辑,经过层层选拔,有3个人符合标准,人事部门拿不定主意,便请公司老总亲自出马,从中挑选最合适的面试者。

3人中有一个叫小辉的人,说话非常机灵,也特别有眼色。他进了老总办公室后,发现对方的桌子上放着几本顾城的诗选,便兴奋地说了起来:“老总,您好!很高兴看见您,更高兴的是在您桌上看到了顾城的诗选,我非常喜欢他。”

老总一听,眼睛立马亮了,“是吗?我也很喜欢他的诗。”

小辉顺势问道:“老总您一定也会写诗了。写得一定挺好吧?”

谁知,这一句话打开了老总的话匣子。老总开始滔滔不绝为小辉讲起了他年轻时候的事。原来,这位老总特别爱好写作,曾经在报刊或杂志上发表过诗歌、散文。他还曾经去过上海、北京等地,参加过一些文学杂志办的笔会……老总和小辉聊得很投机。最后,他拍拍小辉的肩膀说:“小伙子,你被录取了!”

大家都知道,找对象的时候,首先要求的第一条就是要有共同语言,如果没有共同语言,两个人在一起则无话可谈!和领导说话的时候,同样是这个道理。在和人交流时,你得找到与对方共同的话题,与对方产生共鸣,这样和对方的交谈才能够愉快进行。如果你想让领导喜欢你,那么你一定要学会将心比心、投其所好,说一些能够抓住领导兴趣的话题,把他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吸引过来。俗话说得好:言逢知己千句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样,你就能迅速缩短与领导之间的距离,化解上下级之间普遍存在的心理隔阂,使交往顺利进行。如果只是一味地热衷于说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容易给彼此的交往造成障碍,影响彼此的沟通与情感交流。

你可以设法在短时间里,通过敏锐的观察初步地了解领导:他的发型,他的眼神,他的服饰,他的领带,他的烟盒、打火机,他随身带的提包,他说话时的声调,他办公桌上的饰物,他台板下的照片,他书橱里的书等等,这一切都会自然地向你袒露关于领导的情趣、爱好和修养等等。充分了解这些,对于就要开始的彼此交谈是十分有利的。

江东的上司是一个电子发烧友,手机、Mp5、PSP、照相机、摄影机……什么电子产品最流行,他就去买什么。

江东知道后便投其所好,主动留意国内外的数码产品。他还定了好多电子杂志,每个月仅杂志的开销就有几百元。江东的好友很不理解:“你的爱好怎么变了?我记得你一有时间就出去玩篮球,现在怎么研究上数码产品了?”江东神秘一笑道:“我自有用处。”

自从江东迷上了这些杂志之后,对国内外的数码产品简直如数家珍,无论他周围的人提到什么,他马上会滔滔不绝地说上一阵。比如什么产品外观漂亮,什么产品性价比高,什么产品操作舒适等等,江东都了如指掌。

一天,上司找江东去办公室谈工作,江东进去后无意间发现上司的办公桌上放了一款Iriver的Mp4,于是他随口说道:“这个机子不错,在国外获了好多项奖,音质特别棒,样式也挺有新意,上面旋钮那部分让我想起了SONY随声听。”上司听完露出了赞许的表情,随即问道:“你挺懂啊!你也是数码发烧友?”江东笑道:“那倒谈不上,我就是喜欢吧!”其实他心里清楚,做这些纯粹是因为自己的上司喜欢。

慢慢地,上司开始主动找江东吃饭、聊天,有时还约他一起逛科技城、电器城。江东成了上司的亲信,一年后他就在公司里担任了重要职位。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就会投入十二分的热情。但是,如果对方对话题没有丝毫兴趣,即使一方热情高涨,另一方也会昏昏欲睡。因此,我们在与领导交往前,要充分了解他的基本性格、习惯、兴趣和心理,这样我们在谈话的时候就不会触礁。

按领导的套路出牌

领导的处事风格不是一时间就能了解清楚的,这需要你在和领导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观察、摸索和总结。唯有在这方面多下工夫,我们才能与领导顺风顺水地共事。

古语有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可以看出,一个领导的言谈、举止对下属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领导是榜样,是带头人,更是大家效仿的对象。作为下属,我们必须按领导的套路出牌,根据领导的处事风格调整自己的工作风格,与他形成默契,这样合作起来才和谐。不管你的本事多么高超,你都不能甩开领导独立做事,否则,只能惨遭淘汰。

不可否认,多关注、多了解领导的处事风格,能防止我们在工作中出现偏差,避免与领导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了解领导处事风格的过程中,还能学到我们自己有用的东西,这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每个领导的处事风格都是不同的。美国行为学专家根据人的特征,采用PDP企业人力资源诊测系统,将老板分成了猫头鹰、孔雀、老虎、考拉等几种类型。学习PDP诊测系统,可以帮你迅速抓住领导的行事特点。

猫头鹰型领导

这类领导喜欢一个人安静思考,不善口头表达,缺乏亲和力。他们注重细节,具有高度精确的能力,其行事风格重规则轻情感,集合了日耳曼人的严谨和英国绅士的古板,让员工觉得很难接近。他们很容易成为某行业的专家。所以,很多开创者身边的技术幕僚,往往都是猫头鹰型。

要想赢得这类领导的赏识,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工作时要多动脑子思考。在处理问题时千万不要轻举妄动,或者应付了事,给领导留下有勇无谋或不负责任的印象。

其次,由于这类领导比较关注细节,所以你对待工作要像对待“艺术品”一样,把每一个环节都做精细,让所有的事情变得井井有条,这或许是你避免频繁加班的唯一方法。

孔雀型领导

孔雀型领导的社交能力极强,口才出众,最擅长说服人和鼓舞团队士气,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而总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他们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富有创意,喜欢“头脑风暴”,比如我们都熟悉的马云、史玉柱,其做事风格就属于这一类。

在此类领导面前,我们要让头脑时刻处于灵活、机动的状态,以应对临时性的变动。同时,你还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创新力,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只有这样,你才能跟得上领导的思维节拍,成为领导眼中的可造之材。

另外,因为性格本身的特点,孔雀型领导都比较爱面子。所以你在工作中千万不要抢了领导的风头,既要有理有据,又尽可能地让领导感觉那是他自己的主意。换言之,就是要多起推动作用,这样领导才会给你发挥的平台。

老虎型领导

顾名思义,老虎型领导常常通过权威或强势来影响别人,他们具备高支配型特质,是典型的领导型人格。他们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极为强烈的进取心让员工对自己的前景充满期望,而他们出色的领导能力也能让下属心服口服。

如何赢得老虎型领导的赏识呢?首先,你在与这类领导沟通交流时千万不要耍“花招”,或者玩语言游戏。要知道,这类领导行事迅速、果断,他们最希望下属说话能“一招直击要害”。如果做太多的铺垫反而会让领导觉得繁冗,只有快、精、准地切入主题,才会得到他的认同和赞赏。

其次,这类型的领导在工作中最为关注的就是事情的重点和做事的结果。所以,你在与其交流时,一定要简单明了地列举出各种方案所能达成的各种结果以及影响。

考拉型领导

这一类型的领导性格温和、平易近人、不端架子,极易赢得下属的好感。考拉型老板的心理调节能力很强,你不会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即使遇到突发事件,他们也会极力将局面维持在可以掌控的范围内,这也是让下属喜欢的重要因素之一。

真诚是你与考拉型领导打交道的要领。这类型的老板更看重员工的责任心、进取心,所以你在行事时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真诚、正直的一面。

另外,这种类型的领导非常注重人际关系,所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为你和领导达成工作上的共识建立坚实的基础。比如,和同事搞好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等等。总之,要根据领导的行事风格修正自己的行为。

领导的处事风格不是一时间就能了解清楚的,这需要你在和领导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观察、摸索和总结。唯有在这方面多下工夫,我们才能与领导顺风顺水地共事。

领导的身体会说话

察言观色是立足于世最基本的技术。不懂察言观色,等于不知风向便去转动舵柄,弄不好还会在风浪中翻了船。因此,如果你想获得领导的青睐与赏识,就一定要先学会读懂他的身体语言。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领导的身边做事是非常辛苦的,不仅需要好口才,而且还需要好眼色。如果你光有金舌玉口,却不懂得察言观色,那么纵然你能把黑的说成白的,在领导面前充其量也只会被视为一个可用之才,永远不会成为他真正的心腹爱将。相反,如果你具有察言观色的本领,就能够根据领导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等,摸清其真实的意图,就不会在领导高兴时,泼上一盆冷水,弄得交谈不欢而散。更不会在领导愤怒时,出言不逊,惹祸上身。

那么,如何展现出你机灵、睿智的一面?显然,你需要破解领导的“身体语言”!

所谓的身体语言,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眼神动作、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发出的信息。领导是职场中最特殊的角色,他有一些特殊动作,往往透露出特殊的信息,这就是领导的身体语言。当你和领导沟通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这些无声的讯号,并搞清其含义。唯有如此,才能先知先觉,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

莉莉是某公司的业务部经理,为了能够和客户打好交道,她对“身体语言”有过一定的研究。因此,深知其中的含义。一天,她到领导的办公室汇报工作,概述过自己的方案思路后,她发现领导的脚移动了一下位置,脚尖指向了门口。

莉莉立即意识到,她不应当留在这里继续讨论了。尽管领导的表情没有任何不耐烦,不过她知道,脚尖指向门口是一个人想离开的信号。显然,是领导对她的思路不太满意。

莉莉回去后认真地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方案,并作出了调整。果然,当她再一次将方案递交给领导时,对方欣然地采纳了。

很多情况下,大多数员工都忽略了领导的身体语言,因而他们摸不清领导的真实意图,说出一些不妥当的话语,这往往会给他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那就是会被领导突然打入冷宫或突然被勒令离开公司。我们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我们身上。

通常来说,领导常用的肢体语言有以下几种:

手势语言

手势是指通过手和手指活动传递信息,它是态势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手势变化形态多,表达内容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当你的领导两只手的指尖轻轻相碰,形成尖塔式手势,放在嘴上或颌下,这代表他对眼前的事很自信。这种手势的潜台词是:“我是领导,你得听我说,最好别插嘴。”这时,你最好微笑、点头,附和领导说的话,以示你与领导站在同一立场上;当你的领导说话停顿并用手不停触摸嘴唇,那么他很可能对你说了谎话,或是隐瞒了一些事实,这时,你需要提高警惕,仔细分析他每一句话的意图;当你的领导用手摸耳朵,这表示他对你的话表示怀疑,他很可能在心里产生了无数个问号:“真的吗?可能吗?我怎么没听说?”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首先要想想自己汇报的消息是否准确,如果你能保证消息的准确性,可以在陈述同时,十指交叉,摆在桌上,这是表达自信的动作,会令领导更放心。

目光语言

有一句西方格言说:“一个目光表达了1000多句话。”可见,目光也是反映人内心的一面镜子。芬兰的心理学家为此作过这样的实验:它们选择了演员不同情绪的照片,然后将照片裁成只保留眼神部分的细条,再拿给实验者,要他们辨别各种目光中所表现的情感,结果正确率很高。这便充分说明了人的目光会说话。

当你的领导对你说话时,视线却游离到别处,这可是个坏迹象,说明领导有些不耐烦。这种目光语言的潜台词是:“我的时间很宝贵,我们的谈话时间太长了。”这时,你应该迅速想想今天的谈话重点,把没说的赶快说出来,加快语速,让领导明白,你正为缩短谈话时间而努力;如果你的领导只是偶尔看你一眼,当他的目光与你的目光相遇后马上躲避,这种情况连续发生几次,则表面这位领导缺乏足够的自信,或者他做了一些不利于你的决定;如果领导友好坦率地看着你,甚至偶尔眨眼睛,表明他同情你,对你评价较高或者他想给你鼓励;如果你的领导一直不眨眼地盯着你看,说明他想了解更多,也说明了他对你的提议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姿势语言

姿势语言包括坐姿、站姿和卧姿语言。其中,领导的坐势语言最为常见,又暗藏了许多玄机,下面举出几个典型的例子:

当你的领导坐着的时候把一条腿轻巧地放在另一条腿上,并且交叉双臂时,表面他对你们所讨论的细节问题有些漫不经心。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想让他对你的观点表示心悦诚服,一定是件相当困难的事;如果你的领导坐在椅子上,一脚前一脚后,感觉像个起跑者。那么则说明他对你的话题特别感兴趣。这个姿势也表示了他内心已接受了你的意见,随时可以开始进行;如果你的领导坐着时把双脚伸向前,脚踝部交叉,则说明他正在担心你的工作情况,你应及时平复领导的心情,给领导一个放心的承诺。

以上列举了一些领导的身体语言密码,你只有读懂它们,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当然,身体语言是一门言说不尽的学问,每个人的身体语言都是无比丰富的,我们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列举来包含全部内容,这就要求你在工作中时时注意观察、琢磨和总结,掌握领导的身体语言习惯,从而读懂其中丰富的含义。

与领导保持适当距离

有一条办公室规则你不可不知,任何一个把自己的地位建立在与领导亲密关系上的人,如同让自己扎根在沙滩上一样,随时可能被海浪冲走。

很多人认为,领导是最强硬的靠山,如果能与领导像朋友一样相处,就容易获得提拔的机会。所以一些人常常处心积虑地亲近领导,费尽心思地讨好对方。然而,这通常是个误区。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风声》那部电影。影片中有一个倒霉的白副官,他年轻冲动,以为自己“上头有人”就有恃无恐。结果,他的靠山张司令不仅抛弃了他,还将他鞭打致死。相信白副官在临死前肯定会特别后悔,自己与上司走得太近了,无法全身而退了。

无数个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领导就是领导。不管你们之间的关系多亲密,不管你们是否患难与共,你们始终是两条平行的直线,可以相互靠近,但永远不要相交。这是古往今来无数人都信奉的生存潜规则,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佳美和她的女上司Celina年纪相当,她们不仅在工作上非常合拍,连生活中的爱好也惊人的相似,比如她们都喜欢穿欧时力的衣服,喜欢用薇姿化妆品,喜欢喝星巴克咖啡,喜欢听新世界音乐……因为有太多共通之处,所以两人的关系走得很近。

有一次,两人不约而同地换了苹果牌的手机。更为凑巧的是,两人的电话一响,连铃声都是一样的。于是佳美就对上司Celina开玩笑说:“我们实在太像了,干脆义结金兰算了。从此以后,你在江湖上就是大苹果,我是小苹果。”Celina听后笑着回应了一句“好啊,小苹果”。其实Celina心里明白,办公室是一个是非之地,自己作为一个上司,不应该与下属走得太近,以免招惹是非。可是,佳美却意识不到这一点。

有一次,佳美去找Celina汇报工作,她连门都没敲直接就进了办公室,“大苹果,干嘛呢?晚上一起去吃日本料理吧,我最近特想吃生鱼片。”谁知,Celina听后,脸色立即大变,冲着佳美大发雷霆:“你在和谁说话?进我办公室为什么不敲门?上班时间为什么谈私事?”佳美这才发现办公室里还有客人,那位客人正是本公司的老总。

没过多久,佳美便被调到了分公司工作,而她辛辛苦苦拼搏出的职位也降了一级,一切都需要她从头做起。

想必佳美当初走近女上司Celina,没有意料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可现实总是很残酷的。无数事实证明,与领导的亲密关系不一定会成为自己的保护伞。相反,有时还会带来负面影响。

过分亲密的关系,不仅会使领导过分地要求你,也会招来更高一级领导的反感以及同事的妒忌,并暗中与你作对。比如被提职、加薪,尽管这些都是靠你实实在在的努力和人所共睹的业绩换来的。但是,因为你和上司不一般的关系,就会被别人说成“你是靠拍马屁得来的”,那样你便是秀才遇见兵,有理也说不清了。

另外,我们如果站在领导的角度看,与下属关系过密也是行不通的。试想,如果领导的手下都是与人交情特别深厚的朋友,那么工作时,领导便很难树立威信。当下属犯错误时,领导也会因顾忌私人感情而纵容、姑息,对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最重要一点,任何领导在工作中都要讲究方法,讲究一些措施和手段,如果员工和领导走得太紧,就会摸清其方法、措施和手段,那么领导下次再运作时,就可能会失败。

认清这几点,你就应该学会与领导保持适当的距离,哪怕是在工作8小时之外,也尽量不要走近上司的生活天地。比如一起吃饭、逛街、去俱乐部、回家等,都应该尽量避免。

琳琳与她的上司玛莉家住同一个小区。因此,两个人上下班常常同路而行,交流自然多一些。一次,琳琳无意中听到玛莉提及她和老公已经分居了。玛莉愤愤地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他竟然背着我找小三儿,我实在无法原谅他。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跟他离了。”

琳琳以为,自己的上司对自己吐露心迹,是一种极度信任的表现。日后她们之间的交往一定更加和谐融洽。可是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工作里,上司对她的态度越来越不好。琳琳不明白,究竟自己做了什么会得罪她呢。

有一天,琳琳在上厕所时,无意中听到了两位同事的谈话。其中一位说“咱们上司也够惨的,找了个老公还红杏出墙。”另一位附和道:“女强人的婚姻啊,都没有太完美的。”直到这一刻,琳琳才明白上司对她冷淡的原因,一定是上司也听到了风言风语,并认为就是琳琳泄的密。想到这,琳琳内心十分冤屈,她很想对上司解释清楚,但又怕越描越黑。

朋友之间的相知、相识是一件好事,可是如果对方是你的领导,那么好事就变成了坏事。对领导的生活和私事了如指掌,会在无形中给他一种威胁,万一事情出了差错,你当然难以摆脱干系,就如同事例中的琳琳一样,明明什么都没做,最后却有苦也说不出。

当然,你可去了解上级在工作中的性格、作风和习惯,但对他个人生活中的某些习惯和特点不必过多了解,尤其注意不要窥视领导的家庭秘密、个人隐私。如果他经常需要你帮忙做一些私事,最好还是找个站得住脚的理由,巧妙回绝为佳。

总而言之,无论你是在单位还是公司,都应该懂得自己与领导之间的差别。尽管可能有时你很受领导的赏识,是领导手下的热门人物,但别忘了领导毕竟跟你不是一个级别的同事,你们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你可以与领导关系和谐,但不能太过亲近。

不容轻视的“二把手”

“二把手”的权力依附在某个领导身上,即使他们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你至少要在表面上对他们表现出一定的尊重,不要试图得罪他们。

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渐渐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那就是“第一”才是最好的。于是大家只注重“第一”,不重视“第二”。在学习成绩上重视“第一”,在工作能力上重视“第一”,在业务水平上注重“第一”……

同理,在对待领导方面,我们也往往秉承这种心理,那就是哪个领导地位最高,最受尊重,最有决策权,最有能力,最有学问,最有头脑,我们就跟他比较亲近。反之,对于那些职位不怎么高,权力也不怎么大,跟自己也没什么直接关系的“二把手”,我们却根本不放在眼里。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给自己设置了绊脚石。

在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故事,深刻地印证了忽视“二把手”所带来的不利后果。

三国时期,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互相争夺太子的宝座。曹植文采过人,深受曹操的器重。可是他每天不拘小节,好酒轻狂,常常怠慢群臣。

而曹丕知道自己的文才不如弟弟,所以为人处事极为认真、谨慎,对曹操及曹操身边的重臣也非常有礼数。

最终,曹丕顺利地登上了太子的宝座,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魏文帝。而曹植因为平时只信任父亲曹操,却对父亲的部属及左右的人不屑。人气不足,曹植最终在太子争夺中失利。后来他也饱受兄长的威逼,终究郁郁不得志而亡。

曹植以为,父亲是说一不二的一国之主,只要父亲喜爱自己,就不必顾及他人了。而曹丕就比较聪明,他调动了父亲方方面面的“二把手”为自己说话,终于登上了皇位。由此可见,“二把手”有时甚至比“一把手”还重要。

很多“二把手”虽然没有决策权,但他们往往都是领导的红人,对“一把手”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比如领导的副手、领导的秘书、领导的太太等,他们有自己的圈子和能量,有时说一句顶一万句。如果你能与“二把手”相处融洽,会让自己少走弯路。

张涛刚刚26岁就已经是公司的部门主管了,他深得老总的欢心,每星期各部门主管开会,大家共同讨论公司的问题,老总对他的意见和建议总会十分重视。不仅如此,公司每次评优、加薪,老总也不会忘记张涛。

但是张涛对老总的态度却不是特别热情,而对老总的得力助手——人力资源部的副总却毕恭毕敬、言听计从。一有时间,张涛就会相约副总一起去听歌剧、打保龄球;每逢过年过节,张涛也必然会拎着一些礼物登门拜访。

很多人都不理解,老板是一个有学识、有魄力、知人善任的人,而副总却是一个斤斤计较、嫉妒心强的人。为什么张涛对后者那么好呢?于是,一个与张涛关系比较亲密的朋友便去问他。张涛回答:“我们的老总是个正人君子,是个做大事的人,我用不着顾及和他的关系,只要好好干活,他就会对我满意了。而那副总则不然,这种人虽然没多少业务方面的本事,但他的心眼都用在为人处事上,如果我不重视他,他日后在领导面前一定会给我‘穿小鞋’,那样我纵然表现得再出色,也不会赢得领导的好感了。我之所以处处维护、时时尊敬他,就是希望他不要在背后给我做点手脚。如果他能在领导面前说我几句好话,那就更好不过了。”事实证明,张涛的工夫没有白费,那分管人事的副总对他很好,经常向他透露一些情况,还在老总面前说张涛的好话,明里暗里都帮了他不少忙。

无论什么时候,“二把手”都是我们不应忽视的人物。他们与领导关系非常密切,对领导的决策、用人及其他问题的看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许多时候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想保住自己的位置,就应该在极力与顶头上司保持好关系的同时,也与“二把手”搞好关系。如果实在没有办法相处融洽,至少也不要得罪他们。

第三章 与领导沟通,技巧是关键

任何一个岗位上的员工都需要跟领导打交道。大部分员工的感受都是领导永远是不可捉摸的。于是乎,缩手缩脚,如履薄冰。其实,并非“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而在于怎样去“摸”,这就要求我们好好地掌握与上司进行沟通的语言技巧。一个会说话的下属不但在职场上受欢迎,而且在其他任何地方也都是受欢迎的。

让你的语言闪光

鲜明的语言风格在说话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使我们的语言更打动人心,也能让听众在最短的时间牢牢地记住你。

一家大公司的老总每年会全国巡游一次,听各地CEO述职。当然,也顺便见一下各地的雇员。这位老总每年都问大家同样的4个问题: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学的是什么专业?何时来到我们公司的?除了CEO之外,公司其余的人每年要回答一次。

大多数员工对待这4个问题就像对待元首阅兵一样,把答案像口令一样喊出来而已,从不奢望自己能被老总记住。他们认为,老总手下有成千上万个员工,仅凭这几个问题是不可能让老总记住自己的。但有一个会计师却不这样想,他每年都会说出一些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比如有一次,他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叫宋德让,有一个朋友说和我一起做生意肯定不吃亏。我问他为什么呢?他说因为我送(宋)了,还得(德)让,我听完当时就把他给否了,我说你不知道我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会系毕业的吗?我会轻易赔本吗?再说了,我在公司呆了快两年了,我干得好着呢。除非我们老总把我开了,否则我才不跟你做生意呢!爱谁谁!”此话一出,全场的人都笑了。

这位员工一直坚持不懈地用独特的方式介绍自己。第4年,当他还没开口讲话说,老总在会议台上就说了一句:“你好!宋德让。”

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先生在他的《讲演与口才》中写道:“缺乏个性,任何人都可以上台照念一通讲话稿,但只能是昙花一现的普通发言。”的确如此,很多人在讲话时并不能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说话时缺少鲜明的个性,没有自己的说话风格。

如果你想成为说话高手,那么,你的说话风格必须有某种独特的地方,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者使人们容易记住你。正如事例中的宋德让,虽然他的话并不高雅,也不幽默,但从形式上看却非常生动,至少能深入人心,这也是领导从万千面孔中一眼就能认出他的原因。因此,你若想让自己与领导的谈话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一定要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说话风格,让自己的言语闪光,给领导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公司的新年联欢会上,一个叫冯强的员工表演了一段单口相声《打工者》,演出前后不过15分钟,却被掌声打断了20次。表演结束时,公司的老总主动走到台前与他握手。

冯强的相声究竟有什么魅力,让领导如此赏识呢?其精彩之处就在于他把时下许多国家大事、企业大事、身边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用自己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表达出来。比如“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蜗居”、“蚁族”、“被就业”、“被坚强”等大家都关心的热点名词,冯强将它们串联起来,添加到了一个“加工者”的身上,反映出了现代社会存在的大小问题。因此,冯强的相声引起了上下级的普遍共鸣。

有一位公共关系学教授曾说过:“孔雀在两分钟内就可以让整个世界记住自己的美。”其实我们也可以像孔雀那样,在短时间内让领导记住自己,但我们借助的不是孔雀的长尾屏,而是自己的语言。只要你能好好发挥并利用自己的说话风格,就一定可以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对你过目不忘。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在修炼自己的谈话风格时,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情趣爱好、思维能力、知识结构、词汇使用方式等方面着手,寻找自身的特色。千万不要刻意仿照他人的口吻和腔调讲话,这样往往会给领导一种装腔作势的感觉,让领导觉得你没有性格、没特点,最后破坏了交谈的效果。其实,每个人说话时都有自己的亮点,只要我们细心发掘、慢慢培养,就一定会形成自己的说话风格,让自己的语言闪光。

开口分清场合

长期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言语技巧之所以逐渐为人们所熟悉而被运用,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表达方式,只要你随情应景地加以运用它,对于提升你的人格魅力、沟通能力,将有很大的裨益。

在猫扑上有一个帖子《在厕所你是怎么给别人打招呼?》,叙述了一件员工在单位厕所偶遇领导,向对方打招呼引起的尴尬事。发帖的楼主说,他刚进公司没多久,一次中午吃了饭后去厕所,碰巧遇到老总。当时自己很紧张,不知说什么好,顺口来了句“您吃饭了吗”?一下子,两个人都觉得很尴尬。

在与领导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你想成功传递信息,让对方接受你,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自己的身份。叶圣陶先生曾说:“讲究技巧最主要的是选择最适当的形式把真意表达出来。”可见,言语技巧的根本点在于,选择最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以期能更好地达意传情。如果你不注意场合,只顾着表现自己、乱说话,那后果只会让自己难堪。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叫《立论》的散文,生动地说明了说话应注意场合的重要性: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子,全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自然是想讨点好兆头。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在这篇故事性散文里,孩子满月是喜事,主人这时最希望听到大家的赞美吉言。而其中一个人竟然提到了“死”,虽说确是有据之言,但在这样的场合提出来,会使人极度反感。人是要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和一定条件下的,只有根据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说话艺术,才能收到理想的交流效果。身处轻松的场合,你的言语也要轻松;身处热烈的场合,你的言语也要热烈;身处清冷的场合,你的言语也要清冷;身处喜庆的场合,你的言语也要喜庆;身处悲哀的场合,你的语言也要悲哀……总而言之,我们说话要看场合,最好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曾为人放过牛,给有钱人家打过工,甚至一度还为了果腹而出家为僧。但朱元璋胸有大志,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有一天,他儿时的一个伙伴来京求见。那人知道朱元璋从小就是一个爱面子的人,于是一进大殿,就立即大礼下拜,高呼万岁:“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菜将军。”

朱元璋听他说得动听含蓄,心里十分高兴,回想起当年大家饥寒交迫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情形,朱元璋的心情很激动,立即重重封赏了这位老朋友。此后,因为这个人深知朱元璋的脾气,说话总是能够说到他的心里去,所以很得朱元璋的赏识。

后来传出消息,另一个当年一块儿放牛的伙伴也来京面圣,他生怕朱元璋忘了自己,一见到皇上就指手画脚地说:“我主万岁!您还记得吗?那时候我们都给人家放牛,有一次我们在芦苇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了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子吃,结果把红草根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吞下一把青菜,这才把那红草根带进肚子里。”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最大的心病就是怕人提起自己卑微的过去,见这位儿时玩伴竟然不分场合,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这么说,立即龙颜大怒,喝令左右:“哪里来的疯子,来人,快把他拖出去砍了!”

第一个伙伴知道朱元璋的心病所在,知道他最在意的事情是什么,所以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时刻维护着朱元璋的面子。正因如此,他不仅能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得到重赏,还能够在以后的日子里屡获赏赐。而第二个伙伴,虽然所说的意思和第一个伙伴一样,但由于没有找对说话的场合,让朱元璋在大庭广众下丢了面子,于是刚见面就惹来杀身之祸。

我们与领导说话也一样,不能随心所欲,想到什么说什么。人是要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和一定条件下的,只有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谈话内容,才能收到理想的交流效果。比如在大庭广众之下,你对领导说话的态度应该严肃认真,事先要有所准备,不能乱扯一气。在一些非正式场合下,便可随便一些,像聊家常一样,便于感情交流,谈深谈透。

借用幽默的力量

幽默是一个人的学识、才华、智慧、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闪现,它是人类另类智慧、另类思维的高级精神活动的产物。所以,一个充满幽默的人,必定会拥有乐观豁然、谈笑风生的性格,时时笑对人生。

在一项调查英国妇女的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你理想中的男人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大多数女性的答案,不是金钱,不是名誉,不是地位,不是相貌,而是幽默和智慧。可见,幽默对于生活来说是多么举足轻重。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过:“在生活中,幽默促进人体健康;在政治上,又能有利于自己的形象和得分。”的确如此,幽默是人类的结晶,是一种高级的说话技巧,同时也是一种个性的表现。它既能反映出你的开朗、自信和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讲,又能提升你的个人竞争力。

依靠幽默的力量,能够润滑你的人际关系,减轻你的人生压力,化解生活中的难题。如果我们能将幽默应用到办公室中,就更好不过了。幽默能使我们与领导的交谈内容变得更加生动,还能使交谈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让领导觉得你聪明睿智,而且能力不凡。

一次会议中场休息后,许多人迟迟没有回来。公司的老总面露愠色,现场的空气十分凝重。过了好久,许多员工才默默地进来,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只有一个中层女经理人未到,声先到了:“哎呀呀,卫生间的队好长啊。领导,你怎么雇了这么多女人啊!”一句话把大领导逗乐了,现场凝重的气氛立即烟消云散。

很多人眼中的办公室,是一个充满压力、紧张气氛的地方,他们认为工作压根儿就不能和幽默联系起来。其实,幽默无处不在,公司、企业和政府机关,都离不开它。幽默风趣用得好,很多时候能帮上你的大忙。

幽默能制造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能使人感觉到你的可爱、睿智和人情味儿。几乎没有任何领导喜欢那些呆板、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下属,而往往更喜欢那些能够给办公环境创造轻松氛围的人。因此,懂得幽默更容易使领导和周围的同事都喜欢你,你也将成为职场上最受欢迎的人。

另外,幽默还有一个妙用,即是化解尴尬。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这种情况,特别是在和领导相处的时候,让你两难的事情在所难免。这时,如果你懂得以幽默应对,往往能避重就轻,轻松应付突发的尴尬场面,让一切不愉快都烟消云散,既给自己一个台阶,又给领导一份安慰。当领导情绪放松下来,那么之前对你的误会也好,不满也好,轻轻一笑,完全不会放在心上。过后回忆起来,还会觉得你很有意思,从此对你另眼相看。

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获得了“卡马勋章”。在获奖感言的开场白中,他幽默地说:“这个讲台是为总统们设立的,我这个退休老人今天上台讲话,抢了总统的镜头,我们的总统一定很不高兴。”话音一落,笑声四起。

笑声过后,曼德拉正式发言。当讲到一半时,他发现讲稿的页次乱了,不得不停下来整理。这本来是件有些尴尬的事情,但他却不以为然,一边整理一边脱口而出:“我把讲稿的次序弄乱了,你们要原谅一个老人。不过,我知道在座的一位总统,在一次演讲的时候也曾把讲稿的次序弄乱了,但他却不知道,照样往下念。”整个会场哄堂大笑。

曼德拉的这种风趣便是我们常说的幽默。在工作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尴尬发生时,如果你不幸是主角,那么这时候你就可以学学曼德拉的幽默技巧,及时化解尴尬,帮你顺利渡过难关,同时还显示出了你特有的魅力。

俗话说“一句话说得让人跳,一句话说得让人笑”,适时适度地运用幽默,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修养,一种充满魅力的交际技巧。如果你也想成为办公室里的“开心果”,领导眼中有智慧的人,就一定要把幽默视为工作中的一门必修课。

今天,你对领导微笑了吗

微笑是一种宽容、一种接纳,它缩短了彼此的距离,使人与人之间心心相通。喜欢微笑着面对领导的人,往往更容易走入对方的心底。

一位百货公司的经理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愿雇用一个有可爱笑容而没念完中学的女孩,也不愿雇用一个板着脸孔的哲学博士。”可见,微笑是赢得领导好感的有利武器。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消除彼此的陌生和隔阂,可以把你的态度传递给对方,可以把快乐的气场散播出去,可以让你看起来友好、开朗或容易相处。

尽管微笑很简单,很神奇,可是很多人在工作时却很少露出笑颜。他们总是垂头丧气、闷闷不乐、满面冰霜、愁眉不展,就好像每天都遭遇了很多不幸的事。更有甚者把“郁闷”当作了口头禅,对外传达着自己低迷和灰暗的心情。

没有哪个领导愿意整天对着愁眉苦脸的员工。与这种手下呆在一起,整个办公的气氛都会变得乏味、冷漠、紧张和僵硬。领导会认为这样的员工缺乏自信,缺乏对生活的热情,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所以常常不会对其委以重任。

张丽和李洋是同一批进公司的员工。她们的业务水平不相上下,但是她们在公司的人气,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张丽是办公室里出了名的“蒙娜丽莎”,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无论她工作,还是与上司、同事谈话,脸上总是挂着迷人的微笑。因此,大家都喜欢和她聊天。包括领导在内,有什么事总会主动找她商议。

相反,李洋虽然勤奋努力,做出了一些成绩,却很少有人赞扬、认可她。仔细观察两者的区别就会发现,李洋平时根本不爱笑。按朋友的说法,她总是一脸严肃相,让人很难亲近。

有一次,部门征集大家对于某项目的意见,那次难得李洋做了充分的准备,可是领导根本没有给她畅所欲言的机会,直接就把她“忽略”掉了,这件事对李洋的打击很大。

在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的今天,在办公室这个人心波谲云诡的地方,保持微笑能让你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每个领导都希望别人用微笑去迎接他,而不是冷眼斜视或者面无表情。一个懂得微笑的人不仅显得和善谦逊,还会赢得领导充分的信任和依赖,从而自然而然地想去亲近你、了解你。一旦你为自己营造了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你在日后处理事情的时候也就会轻松自如了。

一家服装公司招聘平面模特,给出的待遇非常高,很多漂亮的女孩闻讯后马上登门应聘,微微也是其中一个。说实话,与其他女孩相比,微微的相貌并不出众,没有让人惊艳的身姿,也没有小巧精致的面孔。但是最后她却胜出了,成为20多个应聘者中唯一被录用的人。

很多人不理解,便去询问人事经理。于是经理娓娓道来:“这个女孩的条件虽然差了一点点,但是她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因为她的脸上每时每刻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与她聊天,我觉得非常舒服,有一种暖意融入我心中。她不是最漂亮的,却是最可爱的,这就是我录用她的原因。”

微笑的力量是惊人的。旅店帝王希尔顿一文不名的时候,他的母亲告诉他,必须寻找到一种简单容易、不花本钱而行之长久的办法去吸引顾客,方能成功。希尔顿最后找到了这样东西,那就是微笑!依靠“今天你微笑了吗”的座右铭,他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因此,我们若想打通人脉,就一定要学会微笑。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我不喜欢或不会微笑,那怎么办?著名实用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给我们提供的一个方法就是使自己快乐起来。他说:“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唯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辞好像已经感到快乐的样子。”这种简单的办法是否管用呢?你不妨自己试一试,露出一个很开心的笑脸来,挺起胸膛,深吸一大口气,然后唱一小段歌。如果你不能唱,就吹口哨,哼上一曲。你很快就会发现,表现出你似乎已经很快乐,这就容易使你快乐了。

报告不要越级

在绝大多数企业里,不要出现越级汇报的事情,不到迫不得已时不要进行越级反映。这是企业里的一大忌讳。

当你把一个自鸣得意的企划秘密地送到公司老总的桌上,然后以为最高决策层会对你的才华另眼相看。事实上,你会发现,这样做的结果无非有两种:第一种结果是老总把你的报告退回你的直属上司手中,令其按常规程序办;第二种结果是老总将你的报告按下不动,好像从来没有过这件事一样。显然,这两种结果都不是你所要的。

公司的组织机构是逐级上报的,绝大多数员工都有直属上司、顶头上司。在工作中,越级报告意味着越过直属上司,直接与顶头上司说明你的看法或者争取权益。

越级报告是一种危险的行为,通常会产生3种不良的后果。首先,每位直属上司都不喜欢自己的下属越级报告,如果你这样做了,就会给直属上司留下一种急功近利的形象。其次,你的直属上司不会接受自己的下属逾越了自己直接与上级汇报的行为,这意味着你对他不够信任,更不够尊重。事后,就算你的直属上司不炒你的鱿鱼,也难对你委以重任。另外,如果你的报告被同事们知道了,他们也会对你“刮目相看”,会觉得你太过于表现自己,进而在暗地里攻击你,最终搞得你“里外不是人”。

小李从事秘书工作。有一天,老板下午临时有事出去,临走前便吩咐小李如果公司有什么事情就打他手机请示。老板刚走了没一会儿,公司碰巧就有大事发生。于是,小李便给老板打电话,可他连拨了3遍,老板的电话都是“暂时无法接通”。情急之下,小李决定找公司的大老板汇报这个情况。

大老板听了小李的汇报后便问小李:“你想怎么解决?能说说你的意见吗?”小李立即说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得到了大老板的赞美和首肯。第二天,老板回来了,他找到了小李,态度非常冷淡地问:“公司出了这么大的问题,你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小李连忙解释:“最初我真给您打电话了,打了3遍呢,可您的手机打不通,后来情况紧急,我就只好向上级汇报了,我其实……”没等小李说完,老板就打断了他:“算了,这件事既然已经处理妥当了,就不要再提了,下次你注意一点吧!”

实际上,事情虽然解决了,但老板对小李的冷淡的态度却始终都没有改变。接下来的日子里,老板总是动不动就在小李的工作中找茬。小李终于明白一切都是自己“越级汇报”惹的祸。

每个公司,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工作流程,你必须严格遵守。越级报告破坏了单位的正常运行程序,这会使顶头上司头疼,也会使直属上司恼怒。即使你成功了,他们都会对你心存芥蒂,或者产生不良的印象。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要越级报告。尤其对于一些办公室新人而言,更应该从工作流程上规范自己,学会考虑各方的利益。

冯壮壮大学毕业后到某报社文艺部工作,担任副刊编辑。他毕业于大众传播系,理论基础扎实,才思敏捷。参加工作几年间,由他编辑发表的不少作品被国内多种文摘报刊转载。他自己还勤奋创作,先后在各大报刊发表了大量作品,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而且,在他的努力下,文艺部开展了不少群众性的工作,均取得成功。由于冯壮壮越来越受到同事的尊重,影响渐大。部门主管慢慢地感到了他对自己的威胁,开始排挤冯壮壮,对他的合理化建议也不予采纳。

冯壮壮的一些想法无法付诸实施。令他非常痛苦。于是,他直接越过部门主管和总编谈自己的计划、设想,希望得到总编的支持。结果不难预料,冯壮壮的计划不但没能得到支持,还引起了部门主管强烈的反感。

对于总编来讲,在冯壮壮和部门主管之间,他不能不考虑中层干部的威信、情绪等因素,不能不维护管理阶层。再者,越级报告,事实上破坏了正常的管理模式,使总编忧虑。

越级报告失败,冯壮壮的处境可想而知,和部门主管关系的恶化,致使他的工作处于极端被动的状态。无奈,他提出申请,要求调离文艺部,去其他部门工作。

人人内心深处都忌讳和讨厌越级上报的人,这是办公室中一条重要的潜规则。如果你的直属上司心胸宽阔倒还好,他不会和你计较越级报告的。相反,如果你的上司心胸狭隘、报复心强,那你日后就要吃苦头了。

因此,我们与其秘密进行越级报告,不如调整自己沟通的方式,让你的直属上司逐渐认可你的想法。这样,既能达到你的目的,又不会伤害到你的上司。

指出错误的学问

领导不是万能的,总有可能做错事。如何让犯错却不自知的领导明白自己的错误,可是门大学问。最好的方式是小心谨慎、毕恭毕敬、委婉地指出错误,做到以理服人。

领导不是神,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不足之处。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你抓住问题,直截了当地说出领导的错误,十有八九你加薪无望,升职无门了。但我们不能无视错误的存在而不去加以改正,面对领导的错误,你就要懂得如何委婉地提出你的建议。

晓悦与慧君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两人到同一家公司上班。两人的工作能力都很出色,很快就成为公司的骨干,但两人的做事风格却迥然不同。就拿经理出现错误决策的事来说,晓悦往往会直言不讳,当着同事面就会指出经理的错误。如果经理安排的事有明显错误时,晓悦甚至会顶撞。而慧君就要随和得多。当她发现问题时,总会私下里找经理沟通,或是给经理发邮件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经理坚持的话,她也会认真地去做。即使最后出现问题,慧君还是主动承担责任,不会在同事面前抱怨经理的失误。两年后,经理毫不犹豫地升了慧君的职。

领导的自尊心是很强的,“大度”往往是说给别人听,做给别人看的。平常人都不愿意听到批评的言词,更何况高高在上的领导呢。所以,当你发现领导的不足时,不要过于坦率,最好的方式是小心谨慎、毕恭毕敬,委婉地指出错误,做到以理服人。我们不妨学习事例中慧君的处事方式,即使建议没有被领导采纳,也不会惹其生气,还会让他觉得你是一个善于思考、勤奋努力的好下属。同时,也不要抗拒领导的指示,尽量遵从上面的意思,这样才能维护好领导与下属的关系。

任梅梅人长得漂亮,又聪明能干,所以深得上司的赏识。一次,她的上司交给她一项重要的任务:按照上司的既定思路做一个详细的策划方案。上司告诉她,客户是当地的一个大型房地产公司,并表示这个客户对公司的发展很重要。为此,上司先提出了策划思路,让她只要按照这个思路作策划方案就行了。

以前上司顶多提个要求,策划方案完全由任梅梅完成,和这次完全不同。而且,她发现上司的思路有一个致命性的错误,如果按照那个思路作策划方案,肯定会遭到客户的拒绝。

于是,任梅梅走进上司的办公室,毫无顾忌地对上司说:“你那个方案的思路根本不对,应该这样……”直接和上司起了冲突。结果是方案给了别人做。尽管最终的策划方案的确不是上司预先提出的思路,但任梅梅的那位同事没有像她那样直接顶撞上司,而是私下同上司做了交流,上司主动改正了原有思路中的错误。

原本是一个很小的问题,可任梅梅非得争个明白,结果和上司发生了冲突,最终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如果在工作中与上司的意见不一致,先不要急着和上司辩论,而是私底下和上司交流沟通。就算真是上司有错,你也要用委婉的方式和上司解决,千万不要为此大动干戈,对己对工作对上司都不利。

一般来说,我们不提倡在公开场合直言不讳地指出领导的错误。如果这样做了,人们会对该领导的个人能力以及人格都产生怀疑。因此,领导对你的第一反应便是愤怒,而不是理智地对你的意见进行分析。而且,领导在此后的一系列言行中也难免有些情绪化。即使他表面将这件事掩饰过去,但情感上的愤怒依然是存在的,这个阴影将会破坏你在他心中的形象。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像事例中的任梅梅一样,不顾场合地指出领导的错误。最好的方式就是等人群都散去后,找个适当的场合,用设计好的开头,告诉领导他的错误。

在指出领导的错误时,一定要让领导知道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例如先说一些“我是为了公司营运着想”或“我非常尊敬你”之类的话,接着再以轻描淡写地方式暗指主管的错误。领导都很聪明,他完全听得懂你的暗示,并且会感谢你的诚恳与体谅。

办公室“魔鬼语言”

千万不要小看一些表面上很平常,但操作起来却十分受用的“魔鬼语言”。它们会让你赢得领导的信任与尊重,进而使你在办公室这个纵向结构的小社会里从容行走。

俗话说“一把钥匙只开一把锁”。按照常理来看确实如此,每把锁的构造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钥匙与锁头的专一性。可是,又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百年之前,造锁的人便把“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的真理给打破了,他们成功地研制出了“万能钥匙”,向我们证明了,一把钥匙可以同时打开多把锁。

对于办公室人士而言,每天都有可能面对多位领导,以及许多不同身份的同事,人们迫切需要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他们的心门。那么,到底有没有这种工具呢?答案是肯定的。它们就是一些表面上很平常,但操作起来却十分受用的“魔鬼语言”。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句型,它们会让你赢得领导的信任与尊重,进而使你在办公室这个纵向结构的小社会里从容行走。“我马上处理”

小李在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上班,是研发部的测试主管。由于他们所维护的网站每日点击量很大,所以系统常常瘫痪。更可怕的是,有时他们还会遭到黑客的攻击。

有一次,网站又出现了问题,领导半天都没有登录上,于是找到小李,让他说明问题的原因。小李也没弄明白网络故障的原因,所以一时间支支吾吾,什么都说不出来。领导非常生气,他指着小李说:“你是怎么干活的?这点事都弄不清楚!”小李听后马上辩解:“我们写好的程序已经测试过了,压根没什么问题,您也知道,这程序已经运转两个多月了,如果有问题,早就出故障了,而且……”领导没等小李说完,就甩手离开了。

这时,与小李关系很好的一位同事说话了,“你不应该这样跟领导讲话。你应该对他说的是,‘您放心,我马上处理’。对于领导来说,他最想听到的就是这句话,这句话才能让他安心。再说了,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辩解有什么用呢?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找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同事的一番话,让小李瞬间醒悟,此后,不管出现什么问题,只要领导开口,小李都会对领导说:“您放心,我马上处理!”

如果领导向你招呼,并要你迅速作出回应的时候,你最好用“我马上处理”来作答。冷静、迅速地作出这样的回应,会让上司直观地感觉你是一个工作讲效率、处理问题果断,并且服从领导的好下属。假如你吞吞吐吐、含糊其辞,只会惹上司不快,会给上司留下优柔寡断的印象,那么公司下次重要的机会可能就轮不到你了。另外,这句话一出口你就真的需要马上处理了,不管事情成与不成,一定要拿出你的行动。“我们似乎遇到了一点问题”

王笑笑是一家淘宝店的客服总管。最近店里进了一批服装,质量不是很好。很多客户买了之后都非常不满意,于是纷纷给出一些差评,有些客户甚至向淘宝总店投诉。王笑笑很害怕,因为做网店讲的就是信誉,如果顾客的差评太多,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意。

王笑笑意识到必须及时向老板汇报这件事,但她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她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想了半天,最后敲开了老板的门。

王笑笑微笑着对老板说:“我们似乎遇到了一些问题。”老板也笑了,问:“哦?什么问题呢?”王笑笑冷静地把所有的情况汇报给老板听,然后又耐心地说:“我觉得平息客户怒火的最佳方式就是致歉,我们可以公开发表一份声明,表明本店进货出现了失误。让他们知道不是我们故意的,我们一直是尽最大努力为客户服务的。另外,我们还应该允许那些做出差评的客户退货,运费由我们承担。只有让客户看到了我们的诚意,他们才会修改自己的评价,而且还会对我们产生信任。这种信任是很重要的,一个网店是红火还是衰落,完全都靠着客户的信任支撑。”王笑笑的一席话让老板非常赞赏,他笑着说:“好的,小王,就按你说的办吧!”

假如你负责的一笔业务出现麻烦,或你们的市场出现危机时,你该如何向领导汇报呢?是慌慌张张地冲到领导的办公室报告这个坏消息,还是从容不迫地向领导陈述事情的经过,并给出解决的方法呢?显然,后者更为冷静与智慧。这样不仅可以避开领导的责任,而且还会让领导肯定你应对危机的能力。“我们似乎遇到了一点问题”,是我们向领导传达坏消息应该用到的句子。其妙处在于以最委婉的方式传递坏消息,给领导一个心理缓冲的时间,领导可以在这个时间内做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至于听到坏消息后立刻发怒或者乱了阵脚。当然,说完这句话后你最好还要给领导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领导觉得事情并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并且感到你是与他站在同一阵线上并肩作战的。“让我认真地想一想,一小时后给您答复好吗?”

某企业的老总想借助微博这个平台宣传自己的产品和企业文化。这天他突然将品牌宣传部的两个负责人召到了办公室,让他们谈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

两位负责人没有思想准备,被领导这么一问,脑子里都一片空白。

其中一位几乎脱口而出:“我以前没做过这个,具体操作方向我真不清楚,我得回去研究研究。”老总听完没说什么,但脸上明显写满了不高兴。

另一位见状,急忙笑着说:“老总,这件事事关我们公司的形象,让我认真地想一想,一个小时后再给您答复,您看行吗?”领导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述方式,其结果也不同。显然,第二位负责人说的话更中听一些。我们也应该效仿他,当领导给你一个方案,或让你马上回答一些你不熟悉的问题时,你就可以说“让我再认真地想一想,一个小时之后再给您答复好吗?”。

这句话不仅能为你解危,让你巧妙地闪避你不知道的事,还能给你留出一些思考的时间。事后,你再抓紧时间查阅相关的资料,或者请教其他高人指点。当按时交出你的答案时,会让领导觉得你是一个信守承诺,做事认真的员工。

除了上述几个“黄金句型”,还有一些话语也极为有用。比如,当你想在领导面前表现出自己团队精神的时候,你可以故意夸奖某位同事“XXX的意见真不错”;当你想寻求领导的帮助时,可以说“这件事没您指导真不行啊”;当领导批评你时,你可以说“谢谢您指出我的错误,我会认真考虑您的建议的”;当领导给你的任务过重,你想减轻工作量时,你可以说“我知道这件事很重要,我们不妨先排一排手头的工作,把要事放在前面做”;当您和领导的谈话出现冷场时,你可以说“我很想知道您对这件事的看法”……

这些句型都是与领导说话的“万能钥匙”,能使领导感觉很受用。同时,也让领导觉得你有礼貌,处理事情有分寸,有资格、有能力成为自己的最佳拍档。

倾听与插话

在倾听的过程中应该懂得把自己的话插进去,来引导或激起对方的谈话兴趣,这样有助于交谈达到最佳效果。

一家国际性的大公司里,王东旭和陈明是两位中层主管。其中王东旭反应灵敏、能言善道,但是往往抢先发言,言辞锋利,甚至咄咄逼人,常常还会在别人讲话的中途随意插话,肆意打断别人的话,有时候因为打断别人的话,没有听完别人的意见,而误解他人的意思。

与王东旭不同,陈明从不抢先发言,更不会中途打断别人的发言。陈明很擅于聆听,他的眼神总是柔和地、关注地看着说话的人。不管这人是他的总经理还是他的属下,他总是耐心地听完对方的话之后,再予以回应,而且回应的时候往往是非常平和、委婉,理性而睿智,连领导都很喜欢找他一起聊天吃饭运动什么的,王东旭却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年底,公司进行优秀主管评选时,大家一致将票投给了陈明。一段时间之后,当这个公司有一个比较高的职位空缺时,董事会也选择了陈明。

在王东旭和陈明的这场角逐中,陈明因为能够尽心地去倾听别人说话而赢得了胜利。可见,会说不如会听,会听不如会插话。在沟通中,注意聆听对方的谈话,并利用有利时机把自己的话插入到“正题”之中是件很重要的事情。这样不仅不会令人陷入难堪的处境,有时,还可以把你的层次提高一个台阶。

那么,一个倾听高手在倾听过程中如何插话,才有助于达到最佳的倾听效果呢?在面对不同的情况和场合时,我们也要使用不同的插话方法。

当你遇到领导由于担心你对某个问题不感兴趣,表现出犹豫不决、吞吞吐吐的样子时,你可以说出一些打消对方顾虑的话语,如“你可以和我详细说一下那个事情发生的经过吗?我知道的不是很全面”,“请你继续说”,“我对这件事情很感兴趣”……此时你说的话是为了表明一个意思:我很愿意听你的述说,不论你说得怎样,说的是什么。这样可以消除领导的犹豫,让领导知道你愿意继续听。

在谈话时,如果领导性情不好或者情绪波动较大,就有可能在叙述事情的时候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让交谈不能很好地进行。这时,你可用一两句话来疏导,“你一定感到很气愤”,“你似乎有些心烦”,“你心里很难受吗?”……这些话的目的就是把领导心中郁结的一股异常情感“诱导”出来。当对方发泄一番后,会感到轻松、解脱,从而能够从容地完成对问题的叙述。

当对方在叙述时急切地想让你理解他的谈话内容时,你可以用一两句话来“综述”对方话中的含意,如“你是说……”,“你的意见是……”,“您是想告诉我……”,“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这样的综述既能及时地验证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又便于对方纠正你在理解中出现的偏差。

以上3种倾听中的谈话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对领导的话做出判断,不对对方的情感作出是与否的评价,始终处于一种中性的态度上。要记得你的责任不过是顺应对方的情绪,为他架设一条“输导管”,而不应该“火上浇油”,强化他的抑郁情绪。如果你试图超越这个界限,就有陷入倾听误区的危险,从而使一场谈话失去了方向和意义。

说话的最高艺术:真诚

真诚是人类最伟大的慷慨,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真诚的关怀、理解和尊重。当你表现出自己的真诚的时候,领导会因此觉得你是一名可信、诚实的好员工!

俗话说“敬人者,人皆敬之;爱人者,人皆爱之”,赢得人心的秘诀不是你说得多么流畅自如,而是你是否善于表达真诚。最能赢得人心的人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善于表达真诚的人。在办公室中,当你用得体的话语表达出真诚时,你就会赢得领导的信任,双方建立起人际信赖关系,领导也就可能由信赖你这个人而喜欢你说的话。《三国演义》有这样一段故事:

徐庶投奔刘备之后,先是火烧新野,再烧博望坡,几次打败曹操的进攻。后曹操以徐母要挟徐庶归降,徐庶为救母亲哭辞刘备。有谋士言:“徐庶尽知我军机密,若让其归曹操,必将于我不利,可杀之。”刘备答:“为子当尽孝,徐庶归曹乃为救母,况且他面辞于我,这样来去明白之人,断不会出卖我的。”徐庶告辞之时,刘备砍树远送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徐庶,徐庶转而向刘备举荐了孔明。在以后的日子里,孔明毕其一生之精力辅助刘备,使刘备从一个卖草席的小贩成为一代诸侯。

徐庶是一位有智慧的人,他为什么不在面辞刘备时举荐诸葛亮,而要在刘备真的放他走之后再转身回来举荐诸葛亮呢?原因在于徐庶也有他的顾虑,因为他知道自己对刘备的军情了解过多,再加上他这次是去归降曹操,以后与刘备将是敌对关系,不论是为了军事机密,还是为了敌方将会得一有力臂助,刘备都极有可能杀掉他。因此在刘备真的放他走之前,他是不会举荐诸葛亮的。当他看到刘备真的放他走,且露出对他真心的留恋之后,出于感恩的心态,他这才“跑马荐诸葛”!这个故事说明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以心换心,才会自觉换位思考,才会长相知、不相疑,才会肝胆相照。

其实,人只有以诚为本,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在事业上有所发展,才有光明的前途。老百姓也有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也说的是人与人相处只有真诚才能共同发展。真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也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工作品质。你只有对领导付出真诚,才能使他放心,领导也才会与你推心置腹,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张林和王方毕业于医学院,是同系不同班的同学,在一家大医院应聘医生工作,等到他们试用期满后,医院将择优选一人正式担任医生工作。两个人都想得到这份工作,虽然嘴上谦让,但工作一个比着一个干。

实习即将结束时,医院接受了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安排张林主刀做外科手术,王方为副。实际是对两个人的一次考核。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进行到黄昏,正当张林要给病人缝合伤口时,王方突然严肃地盯着张林说:“我们用的是12块纱布,可是你只取出了11块。”张林固执地说:“没错,错了我负责!”一旁的护士也说:“没问题,缝吧。”王方毫不示弱,他几乎大声叫起来:“当医生,不能这样做!”张林有些不高兴,觉得王方为了和自己竞争,故意跟自己找茬。护士也觉得王方不冷静。王方真诚地说:“人命关天,再检查检查对你没有坏处。作为同学,你手术做的成功我也高兴,我绝不会有其他想法!”张林犹豫了一下,又检查了一次,果然发现了病人体内的最后一块纱布……

尽管张林给病人手术做的很成功,但也明白自己的错误,所以试用期满,主动提出辞呈,并恳请医院留下王方工作。张林觉得王方是真正的朋友,他羞愧地说:“应该让我为自己的失误付出代价,这对我以后工作会有好处!”没想到医院院长说:“王方要留下,你也要留下。因为,你不但技术好,而且能真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人品更好!”

在与领导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你发现了他的缺点和错误,不应该掩盖和隐瞒,而应及时地为他指出来。你可以选择委婉的方式提醒,也可以用最为诚恳的态度和领导进行沟通,给予最为贴心的建议。同样,当你犯了错误之后,也应该真诚地道歉,认真地检讨自己,并为领导提出完善或弥补的方案。

虽然领导都是很要面子的,但假如你让他看到你的尊敬和真心,明白你的初衷是为了他好时,任何一个硬心肠的领导都会接受并感激你。如此,不但能促进工作朝着双方都满意的方向发展,领导对你也会更加信任。

第四章 维护领导威信,掌握说话艺术

中国的传统一向很重视“面子”问题。在中国企业里,上级的体面是很重要的。这不能片面肤浅地说是爱慕虚荣,“面子”问题所表达的实质要求其实是包容和尊重,不照顾面子,就等于不尊重意见,带来的后果就是矛盾的激化,工作的内耗。

做个有“礼”的人

无论一个人在社会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充当什么样的身份,礼貌一直是维持人际关系不断互动的规则。一个有礼貌的人会受到领导的热诚接待,而一个习惯于出口不逊的人,就不会得到领导的喜欢。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忽然见一位老汉从路边经过,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汉回答:“5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口气跑了十多里,仍然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话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便掉转马头往回赶,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声“老大爷”,他话还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走过去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这是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其真实性值得怀疑。但是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在人际交往中要讲究礼貌。“人而无礼,不知其可”,一个人在言谈举止方面如果不注意礼貌肯定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礼貌就是一个人的名片,说话有礼貌的人到处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在办公室里,要学会与领导相处的艺术,首先就要懂得与领导相处的礼仪。把礼仪当作你应该做的,形成工作中的一种日常规范,那样就会有利于你不断进取。如果不懂得与领导相处的礼仪,想赢得领导的信任恐怕就不是很容易的事了。

张青阳是一家贸易公司的小职员。一天,部门领导出去和客户开会开了很久,赶上室外风大,领导回到办公室时,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领导嘴里嘀咕着:“我真是饿死了,连午餐都没顾得上吃,还被客户刁难,真是快被气炸了!”

张青阳当时正在忙工作,但是为了安抚领导,就简单地说了一句:“辛苦了!”让张青阳没有想到的是,原本没精打采的领导,情绪突然变得非常激动,他生气地对张青阳说:“什么辛苦了!你干脆来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干得不错’算了!”

张青阳听得莫名其妙,心想自己一片好心怎么会被他曲解成这样?因此,他郁闷了老几天。后来某一天,张青阳无意中在一本礼仪书上看到,“辛苦了”是上司对部属或前辈对晚辈才能用的慰问语,他终于恍然大悟,自己不过是一个小职员,却这样对领导说话,难怪已经满肚子气的领导听了之后会更生气。

如果下属对上级说“辛苦了”,大多数领导都会不高兴的,即使有些领导不会表现出来,也会在心里想:“我辛苦了,那你这个做下属的干吗去了?”那么到底该怎么说才恰当呢?很简单,只要多加一个“您”字,整个句子的语气听起来就完全不同了。虽然“辛苦了”和“您辛苦了”两个句子的意思完全相同,但是传达出来的意义和语气却是截然不同的。“您”代表着一种礼貌,单单这一个字就显示出了对领导的尊重。

那么,具体说来,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礼”的人呢?

第一是有礼节。作为下属,当见到领导时,应该趋前主动和领导打招呼。如果距离太远不便呼叫,可用眼睛注视,当领导和你的目光相遇,点头示意一下就可以。如果距离很近,也需要使用礼貌用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