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糖自助健康生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11:39:52

点击下载

作者:陈运江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抗糖自助健康生活

抗糖自助健康生活试读:

前言

走不依赖药物的自助健康生活道路,是许多糖尿病患者所向往的生活方式。这是《糖尿病天地》对2011年第1期“我来当主编”栏目的编者按:华夏糖友会邢台分会的陈运江病友就向我们展示了生活方式干预对控制糖尿病的重要作用,在他的宣传和带动下,全国各地已经有很多糖尿病病友都加入到了改变生活方式的队伍中,并且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本《抗糖——自助健康生活》就是陈运江的一个抗糖生活总结。《抗糖——自助健康生活》的第一个生活原则:精神支撑健康。为实现追求目标与目的,必须有努力学习的精神,科学实验的精神,敢于实践的精神,战胜疾病的精神。还要有开创精神,坚持不懈的精神。否则,失去精神支撑,将会精神崩溃,不堪设想。《抗糖——自助健康生活》的第二个生活原则:饮食保证健康。生命离不开营养,营养来源于饮食。然而,很多疾病又都是吃出来的,所以说“病从口入”。饮食不合理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而边吃边喝导致饭后高血糖与血液黏稠,是一种饮食不良生活习惯。追求合理饮食,首先要改变这种习惯。然后根据饭后血糖,进行饮食品种调整与搭配,实现饭后血糖理想与健康生活。《抗糖——自助健康生活》的第三个生活原则:运动促进健康。运动不是万能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运动,才能够降低饭后血糖,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身体素质,为健康服务。糖友们深深地感受到,不适当的时候运动,会导致低血糖,其伤害比不运动还大。实践告诉我们,坚持饭后马上运动,是最有效的运动时间。《抗糖——自助健康生活》的第四个生活原则:家庭维护健康。家庭是健康的好后勤,生活习惯的监督者,精神力量的来源,促进运动,提示检测的身边人,这是我们健康不可缺少的。医护人员不能天天守着你,代替不了家庭作用。《抗糖——自助健康生活》的第五个生活原则:检测指导健康。检测数据代表饮食与运动是否平衡,用来指导调整饮食合理,运动适当,代替药物作用,实现“自助健康生活”。而不是代表病情变化,作为调整药物减少和升级的依据。《抗糖——自助健康生活》的第六个生活原则:医药辅助健康。不拒医,和医生搞好关系,不靠药,与药物和平共处。

因此,该用药时要用药,是自助健康生活的处世哲学。

这就是以生活干预为主控制血糖的自助健康生活。编者2014年2月第一章自助健康生活第一节 精神支撑健康

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当疾病的俘虏,不做药物的奴隶,学习是增加科学知识的来源和手段。敢于试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精神。能够坚持新的生活规律,是精神健康的体现。因此,精神支撑健康,是自助健康生活的第一个生活原则。

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很容易被疾病压垮,成为疾病的俘虏、药物的奴隶,甚至成为健康的杀手。现在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健康的道路上,精神占据第一位,任何措施代替不了它的位置。一生的精神追求,不只是要财富的积累,最终要体现在生命质量与健康水平上。追求是精神的支柱,欲望是精神的力量,成功是精神的兴奋剂,经验是精神的成绩。失败是精神的杀手,顺其自然是精神的腐蚀剂。一、追求是精神的支柱人们为了生存和生命,在不断地追求金钱、追求享受、追求幸福、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正因为这样的追求,精神才特别振奋,所以追求成为精神的支柱。在追求一切的同时,不要忘记追求健康。

糖尿病是终身病,有人让“终身病”将“精神”压倒压垮,不知所措。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我们追求健康的目标。具备了正确的追求精神,还要具有健康的知识及战胜和预防疾病的措施和方法。追求健康需要改变糊涂观念,改变不健康生活习惯。努力学习,具备有积极探索和创新精神。不能到处盲目求医,盲目用药。也有人让糖尿病“顺其自然”,不认真对待。当并发症到来,慌了手脚,自己受罪,家人受累。因此,需要正确的认识,正确对待,树立追求战胜一切疾病的信心。

二、欲望是精神的力量

有了正确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追求,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欲望成为精神追求的力量。一个人有了疾病,四处奔波,寻找良医好药。为了消除病患,“开胸破肚”(手术)在所不惜。这种力量来自精神,来自欲望,来自追求。我的体会是,首先在思想上树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心,才能实现不依赖药物的追求。让“饮食合理和运动适当”代替药物是我的理想。“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我的目的,实现这一切,“艰苦奋斗”精神是我的力量。学习、实践、体会、探索和总结,坚持不懈地去创新生活是我的精神。

三、成功是精神的兴奋剂

通过努力学习和奋斗,生活创造了成绩,自己感到非常兴奋。每一次血糖检测,得到一个理想数据,心里特别高兴,原来控制饭后高血糖也并不困难。不依赖药物,可以实现控制血糖效果,成功成为精神的兴奋剂。为了实现追求欲望,从开始设立控制饮食禁区,到多品种各个突破,争取将健康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奋斗目标。成功不断给我鼓励,促使我继续探索前进。

四、失败是精神的杀手

一个往往自以为“健康”者,一旦疾病来临,使自己精神崩溃。因此,当检查出疑难病症后,都不第一个告诉病人。原因是怕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精神压力。

五、顺其自然是精神的腐蚀剂

发现身体有任何不正常时,都不能让它“顺其自然”去发展。现在体会到,由于过去健康意识差,在糊里糊涂中产生了糖尿病。对待疾病,特别是对待高血糖,不能再糊涂。更不能再糊涂生活、糊涂吃喝、糊涂运动、糊涂用药,仍然糊涂地去享受。顺其自然是慢性自杀,是积极进取的精神腐蚀剂。

六、经验是精神的成绩

今天能够总结出健康经验,是和同伴们共同实践、探讨总结的成绩,是精神胜利的结果。没有追求不依赖药物的目标,就没有一定要实现这个欲望的精神力量。没有成功的鼓励,很难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无从谈起什么成功经验。因此,三不三要健康标志是:

精神健康不盲目追求;饮食健康不糊涂吃喝;行为健康不违法乱纪。运动健康要坚持不懈;生活健康要遵守规律;心理健康要自足常乐。精神是支撑健康的基础。

这一切,体现了正确的精神追求,才有多方面的健康收获。

饭前先喝水,15分钟后就餐,禁汤多吃菜,营养要全面,饭后马上运动。餐后血糖在7~8mmol/L时,减少药物和胰岛素。两餐中间多喝水,形成规律,进行试验!第二节 饮食保证健康

饮食是保证健康的第一要素,这是身体营养来源的主要途径,是自助健康的第二个生活原则。所以,在精神支撑鼓励下,饮食保证健康的地位不可动摇。

实践让我们体会到,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人,延缓胃排空都可以抑制饭后血糖高峰,人人都具备这样的生理功能。但是,边吃边喝的饮食习惯,加速了胃排空,造成饭后高血糖,导致血液黏稠、高血压和其他疾病,这就是病从口入。这种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餐后高血糖的罪魁祸首。改变这种习惯,延缓胃中食物排空生理功能,需要管住嘴,不随便吃喝!为了健康,必须做到,不可拖延,让合理饮食保证健康。祖先留给我们的谚语:“吃饭光喝汤,不用药铺打恓惶”。

已经告诉我们,先喝后吃是健康的需要。现在真正体会到,糖尿病是吃出来的病,懒出来的病,是营养物质供需不平衡产生的矛盾。饮食不合理,是造成矛盾的主要因素。从根本上控制糖尿病,就要从合理饮食做起,抓矛盾主要方面,才能预防并发症,是实现健康生活的最好途径。

一、病从口入

饮食是维护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因素。但是,营养的摄入,特别是碳水化合物与脂肪、蛋白质及食盐,既是保证健康和生命的需要,也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必需。在不断追求高质量的同时,也是造成疾病的主要原因。仔细想想,那一种病不是因为饮食不合理造成的?心脑血管病、肝病、胃病、肾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糖尿病烂足、各种神经病变,包括癌症在内,80%的疾病几乎都是因不合理饮食造成的。“病从口入”,这就是人们的长期生活总结。

过去艰苦年代,人们吃糠咽菜,饮食质量低次,生活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不合理的饮食造成营养不良,成为损害身体健康、影响寿命的主要原因。所以,祖祖辈辈的愿望是过上富裕幸福生活。多少年来,人们世世代代一直在追求“荣华富贵”。今天,好不容易生活得到改善,吃喝玩乐随心所欲,谁还肯再过那艰苦的日子。生活水平提高,首先体现在享受和饮食质量上。加上多少年养成的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病从口入”导致富贵病来了——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既然如此,要想保证自己身体健康,必须从健康合理的饮食开始,预防各种疾病。

二、追求享受

享受是每一个人一生的追求目标,享受也“得寸进尺”,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物质是享受的基础,条件越丰富,享受越奢侈,疾病越多,痛苦也随之而来。

身体需要营养物质是有限的,特别是对营养物质中的热量需求,不是越多越好。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是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并维持脂肪的正常代谢。脂肪是保护和固定神经、血管、脏器的主要物质,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防止热量流失,保持体温,也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蛋白质的不断合成与分解是更新和修补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参与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调控,有解毒作用,同样是热量。不合理饮食,无限制地摄入,导致营养过剩。过于追求味道美、香和甜,高食盐、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胆固醇,导致肥胖,又是污染血液,是导致血液黏稠和高血糖的主要因素。

不合理的饮食,追求高质量的饮食消费,逐渐给身体各种消化器官和胰岛功能加重负担,是造成疾病的主要原因。食盐是食物味道的主要调料,它可造成血液粥样黏稠,影响血液正常循环。人们追求享受是无限的,对食物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级、越精细,味道也越来越香、越甜、越美,成为饮食主要内容。

现在,粳大米代替了过去的粗籼米;精白面代替了五谷杂粮;酒肉代替了瓜菜饭;掂起油桶锅里倒,代替了过去的小油勺;随便买代替了过去供应指标;市场丰富代替了票证限制;在家吃不如下饭店。

享受在不断升级,经济条件越好,越会享受。科学发展又让人们认识到,享受给自己带来的各种疾病,健康问题摆在了面前。因此,专家权威们要求人们每天食盐不超过5~6g,油不超过25g,减少血液黏稠度和降低血管粥样硬化。高血糖没有感觉,不检查不知道,很难发现。

血糖指标要求繁多,只要在平安范围内波动,不搞高血糖接力赛,从饮食源头控制,不贪食,不偏食,是提高健康水平的根本措施。

三、合理饮食

享受带来各种疾病,人们把仅存的一大部分钱,用在了对付疾病上。如何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控制疾病、控制高血糖和高血脂,成为一个主要课题。药物不是万能,医生保证不了健康。追求合理饮食,控制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预防由此产生的各种并发症,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怎样才能实现合理饮食?合理就是“控制”。控制不随便吃喝,血糖不高,血液不黏稠叫“合理”,否则就是不合理。

合理饮食,保持一日三餐饭后血糖值理想,是控制的基础和中心任务,是糖尿病人健康考核的第一个指标。包括药物作用在内,饭后高血糖不理想,甚至出现低血糖,是最大的饮食不合理。决定餐后血糖的主要因素是饮食,其中影响餐后血糖升高的主要物质是淀粉类食物。它在胃里稀释分解的浓度越小,胃排空就越快,小肠吸收后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越快,血糖上升越快。因此,好消化、快吸收导致餐后血糖高,是饮食不合理的主要现象。

慢消化慢吸收,才能控制餐后血糖升高。汤水对胃中淀粉类食物、脂肪、蛋白质以及食盐有稀释作用,使它们快速进入血液,造成血糖升高、血液黏稠。营养过快吸收,不能及时利用,造成肥胖,是最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改变生活习惯是糖尿病人健康的首要任务。将边吃边喝、先吃后喝的不合理饮食习惯,改为先喝后吃,这应成为饮食的原则。吃饭顺序为先流体食物(水、奶、豆浆),后固体食物(蛋白质及膳食纤维),先肉蛋(各种菜)后主食,就餐禁汤少水等措施,就是抑制胃中食物延缓排空,控制饭后血糖高峰。

控制餐中汤水,与减肥手术治疗糖尿病起同样的延缓胃排空作用,只是对就餐时采取措施。就餐两个半小时以后,要养成喝水习惯,继续降低血液中各种物质浓度,保证血液新鲜和正常循环,是预防各种疾病和控制肥胖的重要措施。

不合理饮食对身体造成的高血糖与高血脂,包括药物都难以实现减肥、降低血脂,让饭后血糖检测值难以实现理想。生活干预胜过药物干预,食疗胜于药疗。多吃蔬菜和增加膳食纤维,是调整饮食,控制血糖的主要对象,所以吃菜就是吃药。

餐后血糖高,减少“主食”,增加蔬菜。让食物纤维在胃中给淀粉类造成一种过滤网,起到延缓胃排空作用,就能够起“二甲双胍”抑制吸收的同样效果。饭后血糖低于7~8mmol/L,减少药物用量,直到摆脱药物,实现饮食合理的“自助健康生活”。

管住嘴,不是什么都不能吃,不能喝。而是要合理地吃,不随便吃。该喝的时候喝,不该喝的时候不要喝。好吃的不要多吃,不好吃的也不能不吃。控制饮食不能缺乏营养,肉、蛋、奶、蛋白质、维生素都要补充上,实现营养全面。做到“知饥方食,未饱先止,七分饱,八分不足”。

自助健康生活,控制血糖,一顿饭能让你体会效果。病史短的,药物影响小的,很快就可以摆脱药物。这不是梦,实践已经得到很多同伴们的验证。

四、健康保证

营养物质供需不平衡,供大于求造成餐后高血糖、饭前高血糖、空腹高血糖、黎明高血糖等血糖综合征。饮食不合理是矛盾焦点,运动不适当使平衡差距升级。饮食合理解决矛盾,是控制高血糖的基础。

检测血糖,调整饮食,逐渐减少药物作用。预防低血糖,达到控制目标。实施自我保护,就是我们的健康保证。

先喝后吃是饮食原则:任何时候,都要改变边吃边喝的习惯。都要先喝后吃,这样可以代替延缓吸收的二甲双胍等药物,有效控制饭后高血糖。

饮食合理保证健康,必须遵守这个原则。第三节 运动促进健康

一、运动促进健康

运动是自助健康生活的第三个原则。饭后高血糖,是营养物质供需不平衡产生的矛盾。

只有适当运动,才能平衡由饮食不合理产生的矛盾。祖先告诉我们:“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走百步,不用进药铺。”强调的是饭后适量运动,所以,必须坚持饭后运动,降低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饭后血糖,控制肥胖,让不合理饮食在运动中得到平衡,起到促进健康效果。很多人早起运动后再去吃饭,这样就不能降低饭后血糖,这个习惯必须改变,这是生活实践体会和经验。

当初我住院时,医生让饭后坚持运动,但没有具体时间要求。我饭后马上运动,逐渐减少到代替药物,是我的意外收获。实践证明:饭后适当运动可以降低血糖、燃烧脂肪、排出食盐、降低血液黏稠度。在实践中,认识到运动不是万能,在健康道路上,其作用只能排在饮食后面,更不能超越精神。

二、什么时候运动最适当

能够降低饭后血糖,能够代替药物作用的运动时间很关键。因为长时间的糊涂吃喝,导致胰岛功能负担过重,造成胰岛素抵抗和不敏感。血糖降低缓慢和功能受损,内分泌紊乱,致使身体肥胖,血脂升高,血液黏稠,餐后血糖升高。由于糊涂生活,高血糖等得到长时间的维持,逐渐导致并发症,产生各种疾病。

怎样提高胰岛功能,促进营养物质消耗与吸收,充分发挥自我平衡营养物质矛盾的能力,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最有效的措施是,饭后抓紧时间运动!让就餐补充的营养物质,在运动中得到消化与吸收。人人都可以进行试验对比,认识和体会。

运动的主要任务,是燃烧脂肪,有效降低饭后血糖,代替药物作用。目的是让各种营养物质及时得到加工、消耗、吸收和储存,保持血液中各种营养负荷实现正常,饭后马上运动最为适当。

正常人的情况是,从吃第一口饭(应该是主食)开始,葡萄糖开始逐渐进入血液。半小时后自身胰岛功能开始发挥作用,1小时血糖升至高峰,胰岛功能大量排放胰岛素,两小时使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

糖尿病人由于胰岛功能下降,胰岛素抵抗和不敏感。加上不合理饮食,胰岛功能承担不了平息血糖高峰的任务。致使餐后血糖在两小时内,不能下降到正常水平,所以血糖不正常。不正常的高血糖长时间维持,高血糖成为“糖尿病”的标志。让运动起到作用,必须在饭后血糖没有形成高峰之前,促使胰岛功能进行有效地工作。运动中必然要消耗营养,这时候,强迫本身胰岛功能进行工作,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起到降低血糖效果。包括早晨在内,餐后抓紧时间运动,是最有效控制血糖的运动。运动还可以代替药物,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明。这时候运动促进了健康,是最适当的运动。

三、不适当运动的伤害对糖尿病人来说,任何时候的空腹运动,都是不适当的。运动中必定要消耗血糖,胰岛被迫进行工作。空腹运动,没有补充营养,容易产生低血糖甚至严重低血糖,造成更大伤害。就餐后血糖升高,需要胰岛大量工作。由于空腹运动造成胰岛功能和各个器官的疲劳,自身很难完成餐后血糖平息任务。高血糖继续维持,只好依靠外援胰岛素和/或药物来帮助自己降低血糖。

不合理饮食加上不适当运动,双重作用造成餐后高血糖,药物和胰岛素对此也无能为力。不改变观念和生活习惯,必然导致药物使用升级和联合用药,别无选择。

空腹运动对任何人都不适当,只是锻炼的筋骨和关节,对消耗血糖、燃烧脂肪、排除盐分,清除血液中污垢与降低黏稠度起不到相应作用。很多人往往不理解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不适当的身体锻炼,出现的心脑血管病屡见不鲜。很多疾病是不合理饮食和不适当运动造成的后果。

建议不要空腹进行大量运动,当然包括早晨。空腹与饭前运动,容易产生低血糖,对糖尿病人身体健康伤害更大。饭后休息40~60分钟后运动,血糖高峰已经形成,这时候运动,等于屁股后面作揖,有点为时过晚!

再次建议糖尿病人进行试验对比,饭后抓紧时间运动,绝对不会有任何伤害。而且能够代替降糖药物、降低血脂药物、降低高血压药物等。能够清理血液中的垃圾,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运动是平衡不合理饮食的重要措施,每一次饮食补充的营养物质,都要在运动中得到消耗和利用,能够达到促进健康的作用。在运动中,还能促进钙吸收,增加骨密度,消除骨质增生导致的疼痛。

四、运动方式

只要是坚持饭后运动,对健康都有益处。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素质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运动。原则是:

能快走不慢走;能慢走不站着;能站着不坐着;能坐着不躺着。

躺着也要活动,在床上也要“伸伸胳膊蹬蹬腿”,促进血液循环,仍然可以降低血糖,有益健康。

行动不方便的人,不能进行户外活动。在室内进行各种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营养吸收,起到降低血糖、燃烧脂肪、排除盐分,能起到减肥的作用,对于控制疾病进一步恶化有一定的好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方式任凭自己选择。

有氧运动:不要进行不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活动项目,任何人都不可以在饭后进行剧烈的无氧运动,那样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提倡的是“合理饮食”,坚持的是“适当运动”,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运动时间:饭后抓紧时间最好,运动40分钟可以,1个小时理想,以饭后血糖效果为证。早晨运动为中午血糖打造一个良好基础;晚上运动为第二天早晨空腹血糖创造条件,就能够有效控制血糖,预防与逆转并发症。

必须能够坚持经常,形成规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生活规律,对健康是最大的伤害。

有效运动:饭后运动是提高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率,是对消除不合理饮食的补充。检测数据为依据,体现运动降低血糖效果,提高身体素质,逆转并发症,促进健康,很快会得到验证。

控制饭后血糖,一定要坚持饭后马上运动,让运动代替药物和胰岛素,不能让药物、胰岛素等代替运动。更不能让运动和药物一起去降低血糖,这样会导致低血糖,比高血糖伤害更厉害。糖尿病人,不是任何时候运动都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运动对健康也不是万能。糖人在抗糖道路上,运动既不是万能,又是任何药物代替不了运动。而且饭前运动代替不了饭后运动。运动促进健康,必须坚持这样的原则。第四节 家庭维护健康

家庭维护健康,他的作用为自助健康生活的第四个生活原则,是医生和护士代替不了的。家人的互相关心,和睦相处,精神支持,又是坚强的后勤保障和物质基础,维护着糖尿病人的健康。没有这样的的生活维护条件,将成为控制糖尿病的一大障碍,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现在深深地体会到,家庭在健康道路上占据着外界任何人,包括医生和护士、药物代替不了的地位。

一、家庭维护健康互敬互爱是精神的来源,尊老爱幼体现家庭温暖。互相关注是健康的力量,家庭和睦是健康的情感。

监督与鼓励为健康加油,支持促进生活规律不变。合理饮食家庭得到保证,提供健康各种保障条件。

和谐家庭督促按时运动,创造健康气氛有监督权。健康能为家庭增添活力,生活幸福快乐健康家园。

家庭是健康的避风港:“病”,特别是“终身的糖尿病”,往往是风来即雨,或者并发症缠身。它不知不觉地到来,给精神带来很大压力。精神上的解脱,莫过于亲人的理解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家庭是风雨中的避风港,化解风浪。心灵的安慰剂,心理上舒畅,郁闷的思想得到解放。

一个事业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个好参谋,一个好后勤。

一个健康的“糖尿病”人,背后都有一个好家庭,一个好环境。和睦家庭是避风港、是精神的支柱,家庭成员的理解是战胜疾病的保证。因此,和睦家庭维护着健康。

生活有序、规律,是控制高血糖的必要条件。一日作息时间和规律,在家庭得到保证。

二、我的生活规律早晨5点30分起床。头天晚上老伴给切好菜,放在小锅里,笼屉里放上鸡蛋、馒头,锅盖上放一袋奶,准备好。起床后锅里加上水,打开燃气做饭,随后去卫生间洗涮。15分钟后菜和鸡蛋已好,开始早餐。一袋牛奶先喝,然后剥好鸡蛋,捞出菜,芝麻油、少许盐,加点醋和鸡精调拌。一个鸡蛋、一碗菜、一个馒头吃早餐。

饭后就去运动,一个小时5000米,检测饭后2小时血糖,理想形成生活规律。两个半小时以后养成喝水习惯,继续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绝对不空腹大量运动,随着时间的考验,胃没有受到伤害,成为健康的必要措施和要求。

中午饭前喝水,20分钟后就餐,2两肉,加一点洋葱,一碗菜一个杂粮窝头。午睡休息,检测两小时血糖可以,证明饮食合理。

晚上6点吃饭,加点豆腐,一碗菜一个馒头,饭后马上运动,坚持1个小时。运动回来,上网和糖友交流,十点睡觉。在“避风”港里,坚持有序和规律的新生活习惯,是健康的保证。

这一切,得到家庭理解和支持,具备各种良好条件,维护着我的健康生活规律。

三、互敬互爱是精神的源泉

精神是战胜疾病的基础,理解是精神的源泉,互敬互爱是精神的具体表现。在家庭生活里,特别需要理解和支持。不依赖药物的自助健康生活,还需要有更多的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社会体会和更多的验证。因此,要不断地接近同伴,向他们宣传、介绍,去实践,去验证,积累更多地经验,这样的工作必须得到家庭理解与支持。

2007年春节前,看到《牛城晚报》一则糖尿病烂足消息,老伴与我一起去探访那位病友。在关注过程中,老伴不断让我给她送杂粮面窝头,进行生活帮助。在我们辅导下,他改变生活习惯,调整饮食,在没有其他医疗参与下,烂足得到康复,保住了一条腿,使“过不去春节”的判断成为“谎言”。

我们从中得到了经验,认识到糖尿病烂足,只要饭后血糖控制到14mmol/L以下,加上两餐中间喝水,继续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炎症逐渐消除。实现这样做的成绩和效果,是在家庭理解和支持下取得的。

2007年世界糖尿病日期间,看到长沙9岁1型小糖尿病患者。在家庭理解和支持下,南下长沙亲临其家。虽然只有两顿饭和四次血糖检测,也实践了饮食和运动,对1型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长期坚持自助健康生活规律,也会减少胰岛素依赖性。认为1型糖尿病也存在一定的胰岛功能。

一个退休的老人,没有学习过汉语拼音,能够驰骋在网络中,也是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大外孙给我装电脑,姑娘给我下载“德深鼠标输入法”,小学1年级的小外孙指导打字,如何修改语句和操作。解决了一个老人不会用键盘打字输入的困难,才有了今天操作现代化工具的生活方式。

不断有人打电话,询问控制血糖生活中的具体要求。我不在家,老伴也能够给他们介绍:告诉他们,需要改变生活习惯,如何饮食和运动。交流活动也得到家庭的大力支持。今天的体会和实践,经验和总结,精神健康的巩固与发展,离不开家庭。互敬互爱和支持,家庭维护了精神健康,饮食健康,工作健康,社会健康,更重要的是我的身体健康。

四、健康需要得到家庭保证

一个健康的“糖尿病”人,男人家里都有一个好内助,女人都有一个好老公,这是我们共同的实践和体会。我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内助”给安排计划的,那一餐吃什么主食,配什么蔬菜。蔬菜随季节进行准备,家里常备木耳、海带、肉、鱼、虾皮、蛋、奶等副食,杂粮品种豆面、玉米面、全麦面、小米面等。什么时候吃什么、吃多少,该买的给买,该加工的加工,一切都给准备好。既控制饮食又营养全面,还不打破我的生活规律。蔬菜和食物纤维是控制血糖的主力军,代替药物作用。维生素、脂肪不能少,但也不能多。

早晚坚持饭后运动,吃白面大米细粮,和家里人一样,只是多菜不喝汤。中午我休息,低血糖生成指数的杂粮面窝头为主,蔬菜不能少,饮食合理是生活规律。违背了生活习惯和规律,老伴督促我检测血糖,高血糖接受教训,今后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血糖可以,成为今后新的生活内容。

全家人(包括老家的侄儿和兄弟姊妹们)都知道我的生活需要。小外孙知道我什么不能吃,什么能吃,“姥爷,这个是甜的!”言外之意是他能吃我不能吃。为了控制油盐,我吃水煮调拌菜比较多,小外孙有时候能平分我一半,从此养成了少盐的生活习惯。一旦菜有点咸,他就喊:“咸了!”成为一个义务监督员。

五、生活幸福乐在健康家庭

我的健康是全家人的幸福,全家人的幸福也是我的健康保证。家人不需要为我健康担忧,我也能为家庭多做贡献。可以接送上小学的孩子,还能干一些家务。夕阳生活丰富,心情舒畅,日记和电脑成为我的生活伴侣,记录着我战胜疾病生活的足迹。还开荒有点小田地,实际操作种点菜,比电脑中虚拟的“农场种菜”更有意义。劳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心情舒畅,而且还有“绿色蔬菜收入”的劳动成果。

每天必须完成一篇日记,从2003年9月28日至今,无论在家或者外出,从来没有间断。学习和体会是我总结的基础,有两份报纸和《糖尿病天地》教育、文摘期刊。从这里学习到、看到控制糖尿病的理论,应用指导我的实践。

不但如此,参加社会活动,与病友们进行经验交流。老伴到时候提醒我,“该活动了”,“××电话找,我给他说如何饮食和运动,必须改变生活习惯。”这些社会活动,也来自家庭的支持。

现在真正体会到,家庭维护健康!这一原则很重要。第五节检测指导健康

一、检测指导健康检测指导健康,是自助健康生活的第五个生活原则。试验是实践的开始,检测是实践效果的验证。改变生活习惯,需要进行试验,验证效果。检测是明白饮食合理和运动适当的重要手段,验证调整措施成败的有效办法。也是认识数字作为调整饮食与运动,改变调整药物观念的依据。因此,检测不再是为调整药物服务。而是为调整饮食和运动服务,为代替药物服务,为减少药物服务,为试验和实践生活规律服务,为明白生活而不再糊涂服务,为自助健康生活服务。

过去糊涂吃喝,享受懒惰生活。没有健康知识,招来疾病很多。现在追求健康,明白控制效果。检测最大功劳,验证方法结果。体会数字变化,吃动平衡因果。符合健康要求,执行纪律坚决。生活规律有序,不再糊涂生活。

现在深深地体会到,过去“生活中”的糊涂追求,糊涂享受,糊涂饮食,糊涂运动,导致了血糖不正常。高血糖后又不认识,继续糊里糊涂地生活。产生了并发症,糊涂进一步伤害了自己的健康。从糊涂中解放出来,检测是最好的办法,数字是最好的证明,明白是最紧迫的要求。追求不依赖药物是最大目标,实现“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最理想和最安全的途径。

二、从糊涂中解放出来

必须从糊涂中解放出来,首先要关注一日三餐后的血糖值。清楚饮食和运动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是控制的基础。寻找生活规律,克服不良习惯,只有检测才能知道。

通过检测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是饭后高血糖的主要根源。运动不适当,加重高血糖的发展。餐后高血糖,是营养物质供需矛盾的体现和标志。调整的对象是不合理饮食和不适当运动,实现营养物质供需平衡和饭后血糖理想,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什么时候的血糖,既能体现营养平衡,又能体现饮食合理,还能说明运动适当,是饭后血糖。什么食物能吃?什么食物不能吃?什么食物影响血糖升高?如何吃喝对控制血糖有利?什么时候运动对降低血糖有效果?这就是检测饭后血糖,用数字说话。绝不能依据印象、感觉作“依据”。单纯讲各种指标说“营养平衡”,不等于控制措施;通过控制“总热量”吃多少“质量”食物,也不等于“饭后血糖控制”。没有检测饭后血糖数字,就不能代表饮食合理。饭后血糖不理想,更不能说明运动适当,这一切首先必须通过饭后血糖检测。

营养成分再好再全,控制不了餐后血糖,等于白说。药物作用再好,可以“不控制饮食,不用长期用药”,饭后血糖不理想,就是骗人。再适合糖尿病人吃的食物,控制不了餐后血糖就等于零。没有检测证明,只能为健康埋伏下不可避免的健康隐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测是实践的手段,数字是验证的结果。各种方法要在实践中让数字证明,这就是科学。只相信说教不去实践,没有检测数字证明,那就是“迷信”。千万不可以用“想象与糊涂”来代替。也不能用感觉来评价,吃几次药,检测一次空腹血糖不高,说“糖尿病好了!”这仍然是一种糊涂观念。因为目前还没有那一种药物“能够根治糖尿病!”

三、检测在不断进步

现在认识到,人们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不断探索、发现、体会、总结和发展,产生了新的技术、新的设备和新的理论,指导我们健康生活。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成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动力。

定期全面进行体检,能够了解身体健康状况。采取措施,纠正不适合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到心中有数,身体少受或者不受损伤。胰岛素发明,拯救了很多糖尿病人。同时认识到胰岛功能出现了问题,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高血糖。从这个时候开始,打开了药物控制高血糖的科学大门,不同种类的药物,为糖尿病人的健康做出了伟大贡献。检测手段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从检测尿中葡萄糖含量的“+”号表示病情,到检测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血糖”指标,成为糖尿病检测进步的一个分界线。“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诞生,成为代表2~3个月血糖控制的“金指标”,检测又一个进步;血脂、胆固醇等检测技术的出现,让人们更多地认识到健康的隐患;这些都是饮食不合理,运动不适当,是各种疾病隐患和伤害的源头。

今天,检测进一步发展。由医院生化仪器独家检测血糖,到血糖仪的产生,普及到每一个家庭。成为自我血糖检测工具,又是检测的一个飞跃。自我血糖检测,进一步让我们认识了饮食不合理,运动不适当,造成了营养不平衡,产生了供需矛盾,成为“血糖综合征”。

吃动平衡实行自助,也是实践认识观念的一个提高,一个科学认识上的进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完全能够不依赖药物,实现健康生活,而且是控制血糖的一项创新。同样的糖化血红蛋白(A1C)6.5%,实践已经证明,生活干预与药物干预的不同措施,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对健康贡献不一样。明显的区别是,药物控制没有生活规律,容易出现低血糖。生活干预的饮食与运动规律,不依赖药物消除了低血糖,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贡献最大。

四、提高自我检测认识

让检测为吃喝运动服务,数字变化提高了认识,调整实现了平衡效果。实践丰富了理论,改变了依赖药物控制的观念。

有资料介绍:

空腹血糖6.1mmol/L以下为正常。餐后血糖分为:

7.5mmol/L以下为正常;

7.5~8.9mmol/L为良好;

9~10mmol/L为可以;

10~11.1mmol/L为控制差;超过11.1mmol/L为血糖失控。

实践证明,受复杂的饮食、运动、情绪等条件影响,任何人的饭后血糖,不可能控制在一个水平上。饭后血糖控制在6~11mmol/L中间波动,检测数据中8.9mmol/L“良好值”以下能够实现80%,就能预防并发症。关键是要明白每一次饭后的高血糖,都是这一顿饭吃喝与运动不当造成的,不要代表病情发展和变化,一次高血糖不会马上导致并发症。知道高血糖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整和预防,绝对不让高血糖搞接力赛,体验检测为饮食和运动服务的原则。

其实,饭后血糖不超过11.1mmol/L,医生不确诊为糖尿病。这就是说,还不是糖尿病。血糖长时间维持超过16.7mmol/L,血液中会产生“酮体”,导致“酮酸”中毒。不希望饭后血糖在11.1mmol/L以上,最好控制在10mmol/L以下,仍然可以预防并发症。

五、血糖检测总结

认识平安血糖:自2003年7月~2005年10月,在新生活规律控制中,对自我血糖检测进行了总结。这一段时间共计检测血糖121次。其中:

空腹血糖检测26次,全部正常。

一日三餐饭后血糖检测95次:

正常值7.5mmol/L以下为72次,占总检测数75.7%。良好值8.9mmol/L以下为10次,占总检测10.5%。可以值10mmol/L以下为4次,占总检测4.1%。控制差11.1mmol/L以下为6次,占总检测6%。

失控血糖超过11.1mmol/L以上为3次,认识了不适合控制血糖的饮食品种。饭后正常加良好为82次,占总检测86.2%。两年多时间里,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原有的很多不健康现象消失。经过长时间实践证明,饭后血糖检测数量中良好值能占80%,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生活规律,实现了身体健康。

六、正常人血糖波动规律

出于控制血糖需要,认识正常人的血糖波动规律,对理解控制目标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两位正常人进行饭后1小时、2小时血糖检测,看一看他们的血糖波动规律,理解与知晓正常人的饭前饭后血糖,作为参考。

检测结果表明,饭后1小时为血糖高峰期,2小时血糖下降到饭前近似水平。

第一位,正常吃喝,食物品种为:西红柿鸡蛋卤面条一碗,吃完后喝一碗面条汤,饭后不进行运动。餐前血糖4.3mmol/L,饭后1小血糖8.8mmol/L,2小时血糖5.7mmol/L,非常好。

第二位,同样是边吃边喝,食物品种为:菠菜粉条汤一大碗,馒头1个,烧饼1个,饭后不运动。餐前血糖4.3mmol/L,饭后1小时血糖8.0mmol/L,2小时6.7mmol/L,同样很好。

以上是对两位正常人的检测,仍然是边吃边喝的饮食吃喝,没有进行饭后运动。血糖波动规律是1小时为血糖高峰,2小时下降到正常水平。同时,证明他们的胰岛功能非常健康。

糖尿病人的血糖不正常,饭后1小时也是血糖高峰期,2小时血糖同样是我们控制的对象。正因为不正常,所以要改变饮食习惯,坚持饭后马上运动,尽量实现饭后2小时血糖比较理想水平。

喝汤后血糖:喝汤影响餐后血糖,药物也无能为力。我的老朋友,别人吃白面饺子,他吃荞麦面饺子,加上药物和运动作用,饭后血糖应该不错。只因喝一碗饺子汤,从中午饭后到下午5点30分的5个小时时间,血糖仍然维持在14.7mmol/L。一位老太太药物控制,早晨空腹血糖很好。吃杂面条连汤喝,饭后血糖17.8mmol/L。问我怎么回事,原因很简单,“喝了杂面汤”。

不要说喝面汤,就是吃饭喝水,同样会促进胃里淀粉类食物加快分解和排空,形成饭后血糖高峰。由于胰岛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和不敏感,造成长时间维持高血糖。

七、认识餐后血糖(1)和四位同伴进行检测、交流、体会血糖。因为他们只测空腹血糖,从未检测过饭后血糖,并且认为控制不错。检测他们早饭后血糖分别为:12.9mmol/L;13.1mmol/L;12.9mmol/L;10.2mmol/L。这只是早饭后血糖,中午饭后血糖怎么样,晚上饭后血糖怎么样,仍然是糊涂!不关注饭后血糖,一直生活在糊涂当中的大有人在。(2)我们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运动。他历来体检一切指标都很好,为正常人。但是,饭后血糖也会出现不正常。检测晚饭后血糖,食物品质为米汤里面煮北瓜,豆角炒茄子,馒头1个,家常便饭。餐前血糖4.7mmol/L,饭后2小时血糖11.7mmol/L,不正常。(3)一位20多年的老糖友,2005年到2009年连续5年体检,空腹血糖都正常。2010年,才知道饭后血糖非常不正常。

以上血糖检测认识到,健康人的正常血糖波动规律是,饭后1小时为血糖高峰,2小时下降到正常水平。

八、试验血糖

同伴吃苹果检测血糖:吃一个苹果前血糖7.1mmol/L,1小时后血糖仍然是7.1mmol/L。为什么没有变化?

进行分析:苹果里应该是含“果糖”,1小时内进入血液后,还没有机会转化为葡萄糖。血糖仪检测的是葡萄糖,对果糖没有反应,所以血糖没有变化。用此方法进行血糖检测,可以辨别水果中含的是葡萄糖,还是果糖。血糖升高为葡萄糖,没有变化为果糖。

喝水试验:早晨空腹血糖5.8mmol/L,喝300毫升水,20分钟后血糖上升为7.9mmol/L。水促进血液循环,肝脏肝糖元转化为葡萄糖补充血液,血糖瞬时间升高,所以白开水也充饥。当水完全进入血液后,血液浓度稀释,血糖下降。

血糖在不断波动。早晨6点检测血糖为8.4mmol/L,出去买饭,来回15分钟,血糖下降到6.5mmol/L。

苏木杰现象:糖友新的生活习惯和规律,血糖控制很好。早晨5点空腹去菜市场批发蔬菜,造成体力透支。回来后仍然是正常吃喝习惯,坚持饭后运动,饭后血糖出现14.7mmol/L。由于养成了到时喝水习惯,上午11点以后,血糖才恢复正常。这是体力透支产生的“苏木杰现象”。从此接受空腹活动对血糖影响的教训。

晚餐不吃饭,早晨空腹血糖是否正常?检测试验结果不理想。不吃饭仍然需要喝水,来维持血液正常循环,肝脏要补充血糖,产生应急血糖,导致黎明现象和空腹高血糖。以上是我们部分血糖检测试验记录和探索。

九、体验检测调整

餐后血糖是基础,不要太多关注空腹血糖。什么样的吃喝不影响饭后血糖,什么样的吃喝,会影响饭后血糖,做到心中有数。空腹运动和饭后运动,饭后休息和抓紧时间运动,进行血糖检测对比和验证,选择有效果的饮食和运动方式,形成适合自己的生活规律。

很多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血糖仪准不准?”关于血糖仪准不准,对于自助健康控制,没有多大意义。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医院检测数字要求必须准确,这是治疗的依据,高一点,就加大胰岛素用量,出现低血糖可能危及生命。

我们将检测数字作为调整饮食和运动的依据。但不将检测数字当做“标准”,理解血糖是在不断波动。我们仅是体验调整效果,就无所谓准确不准确。

比如,两个血糖仪,检测饭后血糖分别是14mmol/L,和15mmol/L,都证明饭后血糖高。调整饮食和运动后,一个血糖仪饭后血糖是7.8mmol/L,另一个是9mmol/L,两个数字都不能说高,证明调整与改变习惯有效。

任何一种血糖仪,只要用数字调整饮食和运动,找自己生活规律,就是自己的健康保证。同样的饮食品种和加工方法,血糖高了调整饮食,血糖下降就说明控制有效果。允许血糖在6mmol/L~11.1mmol/L波动,即便是高出11.1mmol/L,要明白血糖高的原因,也不会马上产生并发症。检测数字如果高,不要作为调整药物的依据,就不会产生低血糖伤害。不依赖药物,对控制血糖就没有问题。

因此,需要改变检测数字代表病情的观念,用来调整药物的依据。

用药物也好,胰岛素也罢,无论1型或2型,只要饭后血糖在7mmol/L、8mmol/L以下,需要适当减少药物用量,预防低血糖。配合调整饮食和运动,将药物减少到维持量,直到全完摆脱为止,实现自助健康生活。

这一顿饭理想,下一次还这样吃和动,这就是自己的生活规律,这就是检测的主要目的。一旦生活条件改变,包括精神、饮食、运动和环境变化,监测有没有影响血糖变化。如果有变化,今后又作为一项生活规律,血糖高,就作为教训。这就是检测对违反规律的监督作用。

让检测为精神加油,为合理饮食服务,为验证运动效果作证,为家庭和谐辅助健康增加幸福感。

检测指导健康,绝对不要再糊涂生活。第六节 医药辅助健康

医药辅助健康,是自助健康生活的第六个生活原则。现在体会到了,同时也认识到了,而且做到了。不拒医,和医生搞好关系。不靠药,必备常用药,该吃药时就吃药,与药物和平共处。健康不是以医药为主,而是让医药辅助健康。

一、健康需要靠自己医生是我的健康启蒙老师,药物是我的健康助手。各种疾病不知不觉地光临,往往给自己一个不知所措。这时候医生给指导前进方向,药物及时解决问题,成为健康的保护神。

高血糖是吃出来的,懒出来的。需要“管住嘴”不随便吃喝,“用好腿”坚持饭后运动。需要坚强不屈的毅力,艰苦奋斗的精神。医生不能整天监督着我,整天守护着我,为你“一个人”进行指导。

高血糖发现后,医生在第一时间里,告诉我控制饮食,“管住自己的嘴”。坚持运动,“迈开自己的腿”。开始并不理解其中真正意义,很难做到。体检发现高血糖后,并不认为“并发症能发生在我身上”。其实高血糖已经给了我很多伤害。

长期的不知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尿道炎及引起的疼痛等,三多一少很明显。只不过没有检测血糖,对“血糖”不认识。所以不认为是高血糖给造成的。仍然对控制不理解、不重视,不在乎,任其自然。

追求“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脱离医生,而是要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自我血糖检测,利用自身高血糖的具体情况,探索、体会、对比各种不同饮食、不同时间运动对饭后血糖的影响。接受教训,改正错误,坚持正确。促使自己改变认识观念,改变生活习惯。追求饮食合理,运动适当,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实现自助健康生活。

不依赖药物,绝对不是拒绝药物。和药物和平共处,与医生搞好协作,让医生和药物辅助健康。当时在医院医生护士指导治疗下,三天炎症消除。所以,医生护士是我的启蒙老师,这时候方才知道是高血糖在作怪。

二、靠自己是一种进步

自己管不住自己,谁也没有办法。为了健康,建议改变生活习惯,有人说“受不了”;早晨坚持饭后运动,说“吃不下去饭,不习惯”;让先喝后吃,说“哪多难受”。医生给的药物,也管不住你随便吃喝和懒惰,血糖控制不理想,只有给你调整药物,别无他法。

在报纸上看到,介绍长寿观点:“在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因素中,生活方式占60%,遗传基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占8%。”看起来健康生活是长寿的主要因素,不能依靠8%的医疗来保证自己的健康与长寿。

一个才做了“胃转流手术”的人,医生说可以不控制饮食。他一次吃1500g鸡翅,喝3瓶啤酒造成胃反流呕吐。去找医生,能怨医生吗?享受观念不改,谁也不会给你健康。因此,健康需要靠自己去争取,医生和药物“治了病,治不了命”,只能辅助健康。

糊涂的生活习惯,漫长的生活道路,不合理的饮食与不适当的运动,造成营养供需不平衡的矛盾。解决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靠自己在吃、动中找平衡,以“药物主导治疗”改为“饮食运动控制”,实现《自助健康生活》。

发挥生理功能控制作用,减少对药物的依赖,是控制高血糖的一次生活革命。也可以说是健康道路上的一次进步,生活革命的成果。

三、医药辅助健康

定期对身体进行全面检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以便采取措施。和医生搞好关系,有不懂的地方,向医生学习。在医生指导下,对不利健康的因素及引起的并发症,提高认识,同时接受教训,对健康是一个促进。医生只能以一次检测结果,作为病情判断,作为调整药物的依据。没有时间去观察你的生活细节,无法对饮食不合理和运动不适当进行认定。只能依靠自己去总结,去探索。所以,健康应该靠自己。

决心不做疾病的俘虏,不当药物的奴隶。与医生搞好关系,和药物和平共处。让医药为主换位到“辅助健康”地位。第七节 认同自助健康生活

在《糖尿病天地》第7期2011年“我来当主编”栏目中,对“自助健康生活”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华夏糖友会邢台分会的陈运江病友,就向我们展示了生活方式干预,对控制糖尿病的重要作用。在他的宣传和带动下,全国各地已经有很多糖尿病病友,都加入到了改变生活方式的队伍中,并且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们还起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自助健康生活。

摘自《糖尿病天地》2011年第7期第八节 不怕糖尿病

明白吃喝,坚持运动,不再糊涂生活,控制了饭后高血糖,还怕什么并发症!只要管住嘴,追求合理饮食;用好腿,饭后马上运动;改变生活习惯和依赖药物观念,创建新的生活规律,就能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贵在坚持,持之以恒,完全可以控制高血糖,过健康生活。

糖尿不可怕,控制要得法。认识必提高,饮食运动情绪佳。管住自己嘴,用好你的腿。改变旧习惯,就餐禁汤少喝水。品种很重要,误导也不少。米饭和油条,面条烙饼升糖高。同是一种粮,加工不一样。

死面淀粉多,发面食物宜控糖。(注)

边吃又边喝,先吃和后喝。血糖成高峰,药物作用难挡祸。就餐七分饱,多菜主食少。预防饥饿感,两餐中间可以找。身体要能量,蛋白副食上。肉蛋奶可加,多煮少盐控脂肪。要保身体好,饮水不可少。两餐中间喝,血糖高峰错过了。生活找经验,习惯要改变。吃饭讲花样,营养全面不简单。运动降血糖,燃烧多脂肪。排盐身体外,降低黏稠血流畅。运动要坚持,饭后就马上。空腹不提倡,预防产生低血糖。自备血糖仪,检测找规律。血糖有记录,总结经验很受益。饮食和运动,自己来调控。餐后为中心,基础理想找平行。药物并不保,糊涂血糖高。预防并发症,遵守纪律明白好。情绪要稳定,喜怒糖波动。自我找快乐,人生到老花更红。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减少淀粉糖的含量,因发酵吸水能力增加,容易消化,因此餐中控制汤水。第九节 发挥生理降糖功能

胃的生理功能,通过饮食与运动是可以控制的。包括1型和Ⅱ型糖尿病人。在控制过程中,都可以利用这些生理功能,为降低饭后血糖服务,为健康服务。利用消化吸收生理功能和运动消耗生理功能,都能很好发挥降低饭后血糖作用,控制肥胖降低血糖,这就是“自助健康生活”。

一、发挥生理降糖功能

受生活习惯影响,胃消化和运动二者生理功能产生的血糖波动,是生理性影响血糖。只要对这些生理功能,能够认识、体会、理解、清楚和明白,就能够利用生理作用为健康服务,促进生活革命。改变生活习惯是利用生理功能的开端,通过调整饮食和合理运动,饭后血糖控制很快能够起到效果。

1.胃的生理功能

在控制血糖自我检测实践中,学习了胃的生理功能。初中生物课本上就有肠胃的生理消化和吸收介绍:“水在胃里停留几分钟,“碳水化合物”停留2个小时,食物纤维和蛋白质、脂肪等混合性食物停留4~5个小时。”有资料介绍:“胃幽门每分钟开启3次,每次最多能向十二指肠喷射达30ml食物。”这是人们共同的生理功能。

体会和认识各种食物胃排空生理功能的不同,不同饮食习惯对胃排空作用的快慢也不同。比如,边吃边喝,吃了还喝,是造成饭后血糖高峰的主要问题。尤其对胰岛功能受损的人,这样的饮食习惯使饭后“血糖波动”非常明显。

胃的生理功能人人都具备。如果胃不正常,就是有了“病”。因此,只要胃正常,控制饭后血糖高峰,都可以利用。淀粉类在胃里停留2个小时,它从胃里向小肠排空越快,血糖升高越快。胃排空越慢,就有利于控制饭后血糖高峰。因此,控制淀粉胃排空,成为糖尿病人控制饭后2小时血糖的主要对象。

改变边吃边喝的生活习惯,成为控制淀粉胃排空的主要措施与控制饭后血糖的开端。水能够分解淀粉,促进淀粉胃排空,不利于控制饭后血糖。利用水排空快的生理功能,在进餐之前就先喝水,不参与淀粉类分解。提前15~30分钟喝水,就餐的时候拒绝任何汤水,多吃蔬菜和食物纤维,不使胃中食物形成流体,就延缓了胃中食物生理排空时间,抹平了血糖高峰,饭后血糖高峰就能够得到控制。所以,这样延缓胃排空的时间,1型和2型糖尿病人,都可以利用,让胃的生理功能发挥作用,减少或者代替药物作用。

不让水和其他液体(包括各种汤,豆浆与牛奶等)稀释分解胃里淀粉食物,是糖尿病人第一项生理功能措施,有利于控制饭后血糖高峰。多吃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与其他食物,包括肉、蛋等,就延缓了淀粉类食物胃排空,这是每个人都具备的生理功能。边吃边喝的饮食习惯,促进了胃排空,形成饭后血糖高峰。所以,食物好消化、快吸收的生理作用,导致饭后高血糖,不利于糖尿病人。

以上胃生理功能告诉我们提前喝水的真正意义。人们自古以来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