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化市场概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16:56:50

点击下载

作者:李怀亮,方英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国际文化市场概论

国际文化市场概论试读:

版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书名:国际文化市场概论作者:李怀亮;方英排版:Cicy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12-01ISBN:9787565711145本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国际文化市场发展趋势

本章要点

1.国际文化市场的特征

2.国际文化市场的分类

3.国际文化市场发展趋势

4.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文化市场的意义第一节 概述一、国际文化市场的概念

国际文化市场是指按价值规律进行文化艺术产品交换和提供有偿文化服务活动的场所,是国际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和交换平台。

国际文化市场的主体是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文化产品一般是指传播思想、符号和生活方式的消费品,它能够提供信息和娱乐,进而形成群体认同并影响文化行为。图书、杂志、多媒体产品、软件、录音带、电影、录像带、视听节目、动漫产品、手工艺品和时装设计等组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商品。传统意义上讲,文化服务是指满足人们文化兴趣和需要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不以货物的形式出现,它是指政府、私人机构和半公共机构为社会文化实践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支持。这种文化支持包括举行各种演出,组织文化活动,推广文化信息以及文化产品的收藏(如图书馆、文献资料中心和博物馆)等。文化服务可以是免费的,也可以有商业目的。当然在贸易中出现的文化服务,一定是有商业目的的。

关键术语

国际文化市场是指按价值规律进行文化艺术产品交换和提供有偿文化服务活动的场所,是国际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和交换平台。

国际文化市场是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是各国市场经济在文化领域的延伸,是各国文化建设在市场经济的表现形态。从文化的角度看,它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从经济的立场看,它又是市场经济密不可分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市场的一般含义来看,文化市场是以商品交换的形式提供精神产品和文化娱乐服务的场所,作为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平台,它与整个生产方式的演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紧密相关,有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国际文化市场自然是以世界作为文化商品与服务平台的市场,即将文化市场的概念放之于国际范围内。二、国际文化市场的特征(一)国际文化市场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文化市场具有意识形态性质,主要是指文化市场上所交换的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性质,这是由文化产品的特殊属性所决定的。具有意识形态性,是精神产品同物质产品的根本区别之一。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真正的文学艺术,不仅有优美的形式,而且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作为文学艺术的思想内容,它可以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观点。在文学艺术中,这些观点不再以概念的形式出现,而是通过具体、丰富而形象化的生动形式出现,扣动人们的心弦,从感情上征服人。因此,文学艺术是一种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手段,能在意识形态上给人潜移默化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可以决定人们怎样活着,做怎样的人,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如19世纪中叶,美国作家斯托夫人出版的小说《哈姆叔叔的小屋》真实地描写了美国南方蓄奴制的黑暗和反动,从而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对美国的废奴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文化市场上交换的对象是文化商品/服务

文化市场同物质产品市场相比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即文化市场上交换的对象是文化产品。文化消费者购买文化产品,目的是欣赏文化产品借助物质材料所表现的精神内容和欣赏价值。例如,人们购买图书时,买的不是纸张、油墨,而是印刷在纸张上的书的内容;人们购买录音带,不是为了购买磁带本身,而是为了欣赏录在磁带上面的优美的歌曲和音乐。当然,人们为了欣赏到这优美的歌曲和音乐,必须同时为其物质载体——磁带付出代价。同一般的物质产品不同,文化产品是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的。此外,演出、展览等服务形态的文化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生产和消费都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三)文化艺术产权保护是国际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条件

文化艺术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与邻接权。著作权又叫版权,是文化艺术产权的主要内容。著作权,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著作权包括下列17种人身权和财产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以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与著作权同等地位,并与著作权的行使联系在一起的,是邻接权。邻接权具体是指表演者、唱片制作者、广播电视组织在其设计公开使用作者的作品、各种艺术家的表演或向公众就事件、信息以及任何声音或图像进行传播的活动中授予保护其利益的权利。邻接权是为所有由人们独立完成,但未达到著作权保护所要求的独创性而又与作品有关的成果提供必要的保护。文化市场交换的商品是文化商品,而文化产品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就是承认并保护文化艺术产权。如果产权得不到保护、人权得不到保障,则对文化市场机制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背景延伸〕“版权”一词,英文为“Copyright”,最早出现于英国1709年的安娜法令。当今英美法系的国家均使用“版权”一词,侧重于保护作者的财产权利;以法国为代表的国家采用“作者权”的名称,注重保护作者的精神权利。我国在清朝末期沿用了日本的用法,使用了“著作权”的称谓。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著作权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四)国际文化市场中贸易保护方式具有隐蔽性

文化具有独特的渗透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传达着观念、价值和生活方式,是极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文化贸易的价值超过了其商业价值,与其他贸易相比,它会在意识形态等方面对输入国消费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基于文化安全的目的,纷纷采取文化保护主义政策。文化贸易是各国服务贸易政策关注的重点领域,也由于文化贸易标的物的特点,各国无法通过统一的国际标准或关税进行限制,而更多是采用国内的政策、法令的修改进行限制,如市场准入制度、非国民待遇等非关税壁垒形式。上个世纪70年代,韩国电影行业也和中国现在一样:外国大片充斥,本国电影除了铁杆支持者几乎无人问津。进入21世纪以来,出于对加入WTO后影视产业崩溃、民族文化独立性丧失的担忧,韩国政府对于本国以影视业为代表的艺术产业予以保护扶持,韩国实行国产影片配额制,规定国内电影院每年至少要播放146天国产影片,相当于全年放映影片天数的40%。在政府的保护下,韩国电影无论艺术成就还是商业表现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度成为后起国家发展电影业的标杆。(五)国际文化市场中贸易自由化的例外性

由于图书出版、演出服务、广播影视、网络服务及教育等文化产业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等敏感领域,因此,各国在文化贸易的开放程度上,都十分谨慎。各国政府对文化贸易的各种限制和保护远远超过货物贸易,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际文化贸易的自由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初,在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中,法国人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和民族文化独立的重要性,坚决而果断地提出反对把文化列入一般性服务贸易,认为在文化领域不能使用WTO贸易自由原则。随后,其他欧洲国家和加拿大等国纷纷响应、支持这一主张,确定了界定“文化例外”的六条标准,其主旨就在于保护本国文化不遭受别国文化冲击。世界贸易组织一直致力于寻求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但从文化贸易概念出现之日起,“文化例外”就成为一种不成文的主张,为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政府所接受并广泛运用于文化贸易政策中。因此,世界贸易组织对于文化贸易自由化的约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六)国际文化市场中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强烈交融性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日益交融,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随着数字化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和传播途径空前丰富,文化产业内部各个行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壁垒也被打破。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既具备了技术基础,也迸发出强大的活力,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三网融合带动了与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相关的众多行业发展,催生了文化创意、数字制作、数字发行、动漫游戏等许多新的业态,使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以及设备制造商因为产业链条而紧紧连在一起,并且从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中获益。从消费角度来讲,文化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内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储存、传播、分配等环节进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与其他产业融合,才能进一步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种和样式,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拓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渠道,扩大文化消费规模,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拉动力。(七)国际文化市场中文化产品的消费具有偏好性

偏好是一种活动倾向,属于心理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偏好是指消费者认为重要的物品,并愿意为之付出溢价。一定的偏好导致重复性消费行为发生。文化产品消费的偏好性是指消费者在共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下所形成的认识倾向,或者说,由于群体的共同价值观作用的结果,而产生对某一类文化产品的共同追求。文化偏好则来自于文化的长期刺激或影响,所形成的在购买行为中的独特认识倾向。社会群体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具有趋同性,个人的消费会受到周围朋友的影响,最终形成该群体普遍认同的消费模式。文化偏好具有差异性,某一特定类型的文化偏好严格限于某一特定人群,不同范围或亚文化层次的消费者,其文化偏好有很大差别。文化偏好的背后是消费者认同的文化价值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偏好,并按照自己民族的标准去评判别的民族的文化,排斥那些与自己民族的文化偏好相矛盾的习惯和行为,赞扬或接受与自己民族的文化偏好观相吻[1]合的习惯和行为等。三、国际文化市场的功能

所谓市场功能,是指市场机体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职能或市场内在机制正常运转所发挥的作用,它是通过市场活动表现出来的。文化市场的功能,主要包括下列四项。其中,实现商品流通和调节资源配置两项功能,为各类市场所共有的基本功能;促进知识转化和提供社交服务两项功能,为文化市场所独有的特殊功能。(一)促进文化产品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文化市场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以交易为焦点看待文化与市场经济一体化得出的概念,而近年来出现频率颇高的文化产业是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以生产为焦点看待文化作为生产得出的概念。也就是说,文化市场更多的是聚焦在文化流通环节。文化市场是营销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场所,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实现文化商品(包括服务、知识产权等无形商品)的流通。在文化市场领域内,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文化商品的购买和销售,实现文化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文化商品到货币的转移,实现文化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经济联系。文化市场的内在机制如果能够正常地发挥作用,必然会实现文化商品的流通,促进文化产品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二)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文化市场的发展除了要遵循特有的文化艺术生产规律,还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规律。市场机制以分散的决策结构为基础,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供求的变化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可以较快地实现供求平衡,减少资源浪费。市场价格与供求关系的自组织功能,通过利益导向支配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引导资源的流动和重组。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能够在竞争性环境中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组合,使资源流向高效益产业,推动技术进步和增加社会产品供给总量。只有逐步建立起文化生产要素市场、文化流通市场和文化消费市场协调发展的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对于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效促进文化生产和市场交换,向社会提供丰富的文化商品和服务,才能使资源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突出的文化生产部门和产品倾斜,推动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才能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谋求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三)促进文化和知识的传递和转化

无论有形的文化商品,还是无形的文化服务,都包含丰富的知识文化内容。文化产品的交换与消费过程,实际上是知识传递与转化过程。文化市场是连接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纽带,人们通过在文化市场上购买图书、报刊、音像和软件制品,有偿接受教育和培训,欣赏表演和展览,观看电影和电视,参与智力和体育娱乐活动,浏览网络信息等,直接或间接地获得了各类知识文化,从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同时人们也自觉不自觉地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受到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但这并不代表文化市场具有知识的辨别、过滤和选择的功能,其中可能会有一些低级、反动、庸俗的知识垃圾甚至精神毒品在文化市场传播和蔓延。(四)提供娱乐和社交服务功能

人们在享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时,无形中就在接受着知识与信息传播、思想的交流,并以文化商品为中介,与社会、与他人发生着间接的交往。日趋繁荣的文化市场,为人们的聚会与交往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场所,如影剧院、体育场、歌舞厅、游艺厅、游乐园、台球室、茶馆、酒吧和网吧等,它们已成为人们聚会交友、洽谈生意、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的重要场所,人们可以在那里结交朋友,增进友谊,协调关系,促成合作。各地举办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充分发挥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职能和作用。还有网络虚拟社区,更是为人们的社交活动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传统的文化传播形式在新的传播媒体代替下,对文化的交流方式促进、改变很大,音像、手机、互联网等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为人们精神文化的索取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途径。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的传播方式更为日新月异,文化市场将更加繁荣。四、国际文化市场分类

文化市场主体一般是指各类文化产业单位。文化产业,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建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供求关系均衡的文化市场体系,是文化市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完整的文化市场体系应该包括以下组成部分:一是商品和要素市场体系,包括文化商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和文化生产要素市场;二是文化市场中介组织体系,如版权保护、广告宣传、信息咨询、人才经纪等;三是法规制度体系,包括文化市场准入、交易、竞争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国际文化市场体系按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文化市场类型。(一)按营销内容分类

国际文化市场按营销内容划分,可分为文化消费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两大类型。其中,文化消费市场包含文化商品市场和文化服务市场两个子体系。

文化商品市场子体系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软件、美术、文物、集邮、花卉、宠物、娱乐用品等商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子体系包括演出、娱乐、展览、旅游、影像、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教育、咨询、广告、设计等服务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亦可称为文化资源市场子体系。文化生产要素市场既可以指文化生产要素交换关系,也可以指文化生产要素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交易的具体场所。文化生产要素市场由土地建筑物市场、资本市场、技术设备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知识产权市场、文化信息市场等多个市场构成,涉及生产要素供给者和需求者构成的交易主体、经纪代理和信息咨询服务等构成的中介主体以及政府行政管理主体。

文化市场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少任何一个市场或者某一市场发育不健全,都将直接影响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按营销区域分类

国际文化市场按营销区域的不同可细分为各国市场、各洲市场、港澳台市场与新马泰市场、亚太地区市场与欧洲共同体市场等。(三)目前国内学界普遍认同的分类

在我国,文化市场主体一般包括演出业、图书报刊业、广播影视业、娱乐业、音像业、艺术品经营业、网络文化业、文物拍卖业、文化旅游业等门类。因此,文化市场可以划分为出版市场、演出市场、娱乐市场、文化旅游市场、电影市场、电视市场、艺术品市场、游戏和动漫市场、音乐市场和会展市场等多种类型。第二节 当代国际文化市场发展的特点及趋势一、国际文化市场发展的特点(一)国际文化市场结构存在着不平衡性

吉布森等人认为,文化经济内在地具有地理维度,即当代文化生产形式在城乡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在就业、投资、产业集结等方面,大都市占据主导地位,并且,首都城市远远高于非首都的其他城市。比如,1998年,悉尼在文化产业方面提供的就业机会占澳大利亚的30%以上,而悉尼文化产业的产值占澳大利亚的32.2%。文化经济的这种“地理维度”,或者说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性,在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是如此。在美国,50%以上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集中在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里,更严格地说,主要是集中在两个中心:纽约和洛杉矶。从就业方面来看,伦敦占整个英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26.9%。瑞典的文化经济从业人员(占全国职位总数的9%)大多集中在斯德哥尔摩。在日本,东京文化产业的就业占日本文化产业就业总数的16%。

从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贸易方面来看,发达国家在文化贸易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发达国家的文化贸易量(含文化产品贸易与文化服务贸易)占全球文化贸易总量的3/4以上,广大发展中国家仅占有不到1/4。图1-1很好地说明了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的结构性差异。另外,文化创意产业中附加值高、增值率高的子项目,如视听、出版、视觉艺术品、新媒体的出口主要还是来自发达经济体。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文化产业方面基础很低,所以,其发展速度更为引人注目,但从贸易竞争力来看,发展中国家在核心文化贸易方面的弱势地位仍然十分明显。图1-1 2010年世界文化产品贸易结构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贸发会创意经济数据库整理,http://unctadstat.unctad.org/ReportFolders/reportFolders.aspx)(二)文化企业兼并导致文化市场集中度提高,大型跨国文化传媒集团垄断世界市场

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19世纪末开始世界经济先后发生五次并购浪潮,20世纪80年代,为了应对七八十年代的经济衰退,发达国家加快了企业并购的浪潮,文化企业已经成为第六次并购浪潮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从兼并方式上来看,文化企业的兼并有水平兼并、垂直兼并和混合兼并之分。水平兼并是指在同一文化市场上提供同种商品或服务的企业间的兼并,目的是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市场占有率。垂直兼并是指具有上下游业务关系的文化企业之间的兼并。混合兼并则是指业务运作上没有关联的文化企业之间的兼并,旨在通过多元化经营,降低经营风险,获得稳定的利润。1994-2006年的并购造就了闻名世界的七大文化产业集团:时代华纳、迪士尼、维亚康姆、新闻集团、贝塔斯曼、索尼、国家广播环球公司。跨国传媒巨头通过并购战略,一方面实现了产业升级、业务拓展、延长产业价值链、资源配置从而达到核心竞争力迅速增强的目的;另一方面,收购兼并活动提高了文化传媒市场的集中度。

控制全球媒体系统的是三十四家大型跨国公司,而雄踞全球市场顶峰的是不到10家媒体公司,且其中大多数集团公司都把基地设在美国。2011年好莱坞创造的海外票房总和已超过200亿,其中六大集团公司创造了135亿的全新纪录。2010年,新闻集团、维亚康姆、时代华纳、迪士尼、贝塔斯曼五大跨国传媒集团的收入和运营利润都实现了增长(见表1-1)。这五大集团一方面加大对创意内容产品的制作和购买,加强传统媒体业务;另一方面积极拥抱新媒体技术,纷纷将自己的内容产品和品牌与iPad、电子阅读器以及其他数字信息产品进行合作,“重塑”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将创意内容产品的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大化。表1-1 2009~2010年五大跨国传媒集团业务收入和运营利润(三)各国采取不同的文化市场发展战略

当前国际文化市场领域主要有三种发展战略,分别是美国的自由市场战略、法国和加拿大的市场保护战略、日本和韩国的新赶超战略。它们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因而也取得了不同的效果。美国将文化产业的各个细分行业统称为“娱乐业”,认为这个产业在经济领域没有特殊性,与钢铁、汽车等产业没有差异。美国没有“文化部”,也没有统一的文化产业政策,它认为娱乐业不需要干预和扶持,政府要做的是提供一个充分竞争的平台。美国的自由市场战略与美国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强势地位和绝对占优的局面密不可分。其他国家,无论英国、法国还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基本上都赞同文化产业有特殊性,为保证本国的文化独立和文化安全,政府必须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法国是“文化例外”的提出者,也是文化贸易保护战略的积极倡导者;而加拿大跟美国同处北美,对于自己的文化独立分外敏感,它加入了“创造性欧洲”计划,并对本国的文化产业采取多种保护措施。日本和韩国均在20世纪90年代就确立了“文化立国”战略,通过完善各种政策法规、配额和补贴等措施,保护本国文化企业,引领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建设海外文化中心,实施奖励措施来鼓励文化出口,以此提升本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及国家的文化软实力。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我国的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四)美国的霸主地位尚未被动摇

美国的文化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美国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贸易一直名列前茅,其中,文化创意服务(核心文化)的出口和进口均位居世界第一,文化创意产品在出口和进口方面均位居第二。这些数据说明美国不愧为世界文化产业的超级大国,在文化市场中的地位难以撼动,尤其是其文化产品的出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大而迅速辐射和影响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形成强大的文化市场和话语霸权地位,其文化产品的进口则主要是利用国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和低廉的制作成本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

美国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雄霸全球,并非由单一因素导致,而是由许多综合因素共同造成的。首先,美国虽然没有统一的文化政策,也没有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制订具体的计划,但在书刊、影视、音乐、游戏、广告等各种文化产品中,美国政府及其人民都在利用一切机会鼓吹美国精神,宣扬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美国文化发展的首要前提。其次,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对文化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文化产业部分(经营性的或以经营为主的)绝对要向市场要效益,但文化事业部分(公益性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遗产)则需要政府的投入以及企业和私人的资助。再者,宽松的外部环境和严格的法律保障为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美国成熟的文化和市场化体制、发达的科学技术也有助于文化产业的成长。最后,作为世界文化产业强国,美国具有超强的国际文化产品创新和制作能力。在占有全球国际文化市场上,美国好莱坞电影可谓是最成功的。2012年美国国内电[2]影票房(含加拿大)总计108.3亿美元,在国内电影票房飘红的同时,美国电影的海外票房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世纪福克斯、迪士尼、环球、派拉蒙、索尼和华纳兄弟美国六大电影制作公司海外总票房累计达134.85亿美元。美国电影国内票房(含加拿大)占全球电影票房的1/3左右,而在剩下的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票房收入中,美国电影创造的票房收入又占到了60%左右,可以说,美国电影占据了70%左右的国际市场份额。二、当代国际文化市场的规模

随着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国际文化市场的规模也在持续增长,推动了各国文化商品和服务的创造势头。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文化市场主要是指发达国家文化市场;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新兴工业国家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文化消费和生产能力逐渐提升,东亚和拉美区域也成为重要的全球性国际文化市场;进入21世纪后,金砖国家经济迅速崛起,文化消费能力也同步增长,导致全球[3]国际文化市场规模成倍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新的引擎,并逐渐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据统计,版权产业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全球的版权产业产值已经从2000年的8310亿美元[4]上升至2005年的113万亿美元,大大高于全球GDP7%的增长速度。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可交易趋势以及各国研发投入的加大,文化产业在全球迅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显著。

虽然联合国对文化产业有明确的界定,但是对文化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贡献,联合国却缺乏完整的统计数据和资料分析。由于各国统计口径不一,因此无法横向比较各国的文化市场规模。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03年发表了《版权相关产业经济贡献调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按照版权在相关产业中的作用大小,把版权产业分为核心版权产业、相互依存的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以及非专用支持产业四类。版权相关产业的四大类与各国采用的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包括的产业细分门类大体一致,而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指南》中也明确说明,版权产业的称谓与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相互替代。因此,本书借鉴的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版权产业经济贡献指标来衡量文化市场的规模。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产业经济[5]贡献研究报告2013》,各国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同,最高的是美国,超过10%,文莱等许多国家不到2%。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是5.26%,3/4的国家在4%~6.5%之间(见图1-2)。从版权相关产业的四大门类来看,核心版权产业增加值占总版权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见表1-2),各国核心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不同,最高的是美国,约为6.36%,文莱等许多国家不到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是2.86%(见图1-3)。在核心版权产业中,经济贡献较大的是出版行业、软件和数据库行业(见图1-4)。图1-2 按国别的版权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产业经济贡献研究报告2013》整理)图1-3 按国别的核心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产业经济贡献研究报告2013》整理)表1-2 四大门类版权相关产业经济贡献占比图1-4 不同门类核心版权产业经济贡献占比(数据来源: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产业经济贡献研究报告2013》整理)

版权相关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稍高于产业增加值占比,平均值约为5.49%;对于版权相关产业增加值占比较大的国家,其就业占比也较大,多数国家版权相关产业就业占比在4%~7%之间(见图1-5)。墨西哥和菲律宾版权相关产业就业占比最高,约为11%,而核心版权产业就业人数占比较高的是荷兰,约为6.2%(见图1-6)。在版权相关产业中,一半以上的就业来自于核心版权产业(见表1-3);而在核心版权产业中,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是出版、软件和数据库行业(见图1-7)。图1-5 版权相关产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人数比重(数据来源: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产业经济贡献研究报告2013》整理)图1-6 核心版权产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人数比重(数据来源: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产业经济贡献研究报告2013》整理)表1-3 四大门类版权相关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图1-7 不同门类核心版权产业就业贡献占比(数据来源: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产业经济贡献研究报告2013》整理)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发布的《创意经济报告2010》中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贸易情况,可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国际文化市场的规模。近年来,世界文化创意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各类文化创意产品(货物)出口总额已经从2005年的2903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832亿美元(见表1-4),6年期间增长率达32%。来自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占据主导地位,从2005年的1649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961亿美元,增幅19%,而同期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创意产品出口从1234亿美元增长到1840亿美元,增幅达49%,可见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发展方面潜力巨大。世界文化服务出口贸易发展势头强劲,版权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出口额从2005年的174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545亿美元,6年期间增长率达46%。表1-4 2005~2010年全球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创意服务出口(单位:亿美元)第三节 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文化市场的意义

和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出相比,传承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产品与服务所带来的影响目前仍比较有限,并没有像一些西方文化那样被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所熟知和接受。如何将我们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推向国际市场,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用国际文化贸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中国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国际营销和传播,让中国所独有的文化产品、节庆活动和商业活动影响整个世界,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就显得非常必要。让中国文化产品与服务更加顺利地进入并逐步占据国际文化市场,不仅能推动我国国内文化产业相关的经济增长,同时也是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巩固与提升。一、经济增长效应(一)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严重逆差,为文化贸易带动经济增长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空间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伯逊就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命题。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的直接作用,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进行贸易的国家增加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交换,每个国家都可以得到比它自己直接生产更多的货物,提高国内的福利水平;另一方面是对外贸易的间接作用,进行贸易的国家可以获得成本优势,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

目前,我国虽然是文化产品的出口大国,文化产品贸易保持顺差水平,但文化服务贸易逆差巨大,文化产业核心层贸易的巨大逆差与其他贸易领域的巨大顺差形成鲜明对比,与我国作为国际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不相符合。2003年,我国图书版权的引进、输出比超过15∶1,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仍是逆差,但逆差逐步缩小,2011年图书版权贸易引进与输出比例下降为2.5∶1。2011年中国电视节目(包括电视剧、纪录片和动画电视)的出口额为22662万元,进口额为54099万元,电视节目贸易逆差为31436万元。无论是从文化资源的角度还是从综合国力的角度来讲,扭转这种严重的文化贸易逆差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产品出口是转变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正在以开放的新英姿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去我们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增长方式。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把它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我国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产业的战略性突破,也是历史性的突破。抓好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现代服务业,推动文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是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和第一、第二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是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以内容为核心,以技术为手段,是高技术化和高文化的统一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力抓手。文化产业主要靠智慧、创意、科技来推进,初始成本较高,但文化产品复制和传播成本较低,并且与物质产品的收益规律不同,文化产品呈边际收益递增规律。

关键术语

经济发展方式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要素状况的一个大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这个分支系统。

二是科技发展和进步及其在创意产业中的应用,不仅促进了产业融合,也改变了产业生产和销售模式,优化了传统产业结构。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创意产业能与各行各业有机融合,这种融合跨越了传统产业的界限,将技术、文化、制造和服务融为一体,有利于产业链的延伸和新型产业群的生成,大大地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产生效益“裂变”效应。同时,由于产业界限被打破,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利用其处于价值链高端的优势,重新组织生产、销售流程,并重塑产业结构。

三是文化产业市场需求强、发展潜力大。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人均GDP实现3000美元后,将进入一个文化消费的高涨期。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6100美元,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按照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主要是通过对文化的需要来实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会逐步显现。

四是文化产业易与新技术对接,具有较强的创新应变能力。从内容上看,文化产业是最强调创新、创意的产业;从形式和载体上看,文化产业本身会随着新技术的运用、新消费习惯的出现而自发地创新求变。近年来,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对接,派生出一系列新生的文化业态,为文化艺术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展现出文化产业旺盛的生命力和较强的创新应变能力。(三)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具有高附加值特点,促进文化出口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文化是一种能带来巨大增值的资本,具有相同使用价值和技术质量的商品,其经济价值不仅可能由于使用功能和技术质量的改进而提高,更会由于其附加的文化含量的不同而上升。越是具有高品质文化或能为多数人认同的文化商品,就越可能拥有较高的附加价值,其实现的经济价值就越大。

对于文化产业来说,直接收入和效益仅仅是其利润来源的一部分,衍生的其他相关产业收入(如旅游、玩具、游戏、主题乐园等)比直接收入要高得多。例如,美国电影产业总收益的20%来自银幕营销,80%来自后续电影产品开发,即电影相关主题产品的营销。例如,《变形金刚3》在全球拿到超过10亿美元票房,然而,在洛杉矶的环球片场,《变形金刚》系列仍然在“放映”。只不过这种放映方式颇为特别,游客戴上3D眼镜坐到一辆和过山车类似的小车里,直接感受和体验电影情节,但刺激的感觉远胜在影院观影。电影的收入绝不止票房这一块,还包括各种版权收入、植入广告、周边产品、主题乐园,等等。华谊在2011年与苏州合作建立一个类似环球的主题乐园,里面有蹦极、过山车等娱乐设施,每一个项目都以华谊的电影为主题。华谊还与上海嘉定文化城与深圳电影主题公园有类似的合作。华谊出让电影品牌,收入不菲。据华谊2011年的财务报表显示,2011年“品牌授权及服务”收入高达3800万,而且没有一分钱的成本,毛利率100%。(四)文化经济和文化贸易的辐射效应,使其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火车头”作用

文化经济是文化和经济紧密结合,互相渗透,形成以经济为依托的新文化形态,或以文化为内涵的新经济形态,即“文化的经济化”或“经济的文化化”。文化产业是文化经济化的直接产物,使得文化的作用除了满足人类的精神生活需要之外,本身也能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文化离不开经济,经济也离不开文化。文化对政治、经济的渗透力越强,影响力越大,文化的社会价值就越突出。随着文化的扩张和渗透,文化与政治、经济日益一体化,文化力与经济力、科技力、政治力、军事力、保障力等共同构成综合国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品和文化贸易的“火车头”作用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从某一产业领域来说,文化产品本身所带动的是后期相关收入,是整个相关产业价值链的形成;从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对外贸易战略角度来说,文化产品和文化贸易这一“火车头”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非仅仅是对某一产业价值链的带动作用,它甚至可以带动整个国家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增长。美国全美州长协会(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城乡地区,由于其对地区经济的直接和间接贡献,文化部门正在作为一种经济生活的推动器(driver)而出现。同时还强调,振兴文化生活具有多种好处,除了增加收入、就业和税收之外,文化活力还能提高地区的知名度,同时吸引潜在的游客、居民和投资

[6]者。美国好莱坞有所谓的“火车头理论”,电影作为火车头,它本身可以不赚钱,但它可以带动电影业的发展。在好莱坞电影中,票房收入一般只占一部电影全部收入的1/ 3,其余则是版权和电影后续产品的收益。

〔案例精选〕

1997年,遭受亚洲金融危机重创的韩国,在危机后不到五年的时间里,韩国经济即再次崛起,其中,文化产业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韩国已发展成为公认的文化出口大国,数字游戏被确定为韩国的国家战略产业,最具代表性的“天堂” 游戏,不仅风靡亚洲,而且与微软和索尼等巨头游戏产品在国际上形成犄角之势。2000年初期,以电视剧为主力的第一代“韩流”吹响了韩国文化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号角;随着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以K-POP(韩国流行音乐)为中心的第二代“韩流”踏着网络信号漫游在世界各个角落,近年来,在美国、欧洲、东南亚、南美等众多国家和地区刮起了一股强劲的K-POP风。凭借文化、娱乐服务业的收支顺差,韩国2012年服务贸易收支首次实现贸易顺差。“韩流”相关企业的业绩也逐年增长。2012年少女时代、Super Junior所属的经纪公司SM公司的营业利润预期值达到697亿韩元,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235.2%;PSY、Bigbang所属的经纪公司YG娱乐的营业利润预期同比增加52.4%,达到264亿韩元。《江南Style》红遍全球,并吸引超过1000万的外国游客访问韩国,对改善服务业收支起到了重大作用。韩剧和“韩流”的“芯”是商业的,韩剧在自身大卖全球的同时,还把其他韩国的商品推向了世界,韩国的服饰、美容美发、饮食等开始受到年轻人的追捧,韩国旅游开始急速升温,韩国更是借韩剧发力,大量设计各种与知名剧集相关的旅游线路及主题公园。二、软实力提升效应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软实力”虽然没有“硬实力”那样具有明显和直接的力量,但却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因此对于中国来说,要想真正成为世界大国以至强国,“软实力”是必不可少的资源。(一)加大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扩大文化产品出口,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

电视节目作为传媒产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迈克尔·杜培恩和大卫·沃特曼对于电视节目进出口的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其他文化产品。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GDP)越高,或者这个国家的传播基础设施规模越大,这个国家对其他国家文化产品的依赖程度就越低,出口文化产品的可能性就越大,因而文化软实力就越强;相反,如果一个国家GDP越小,或者其传播基础设施规模越小,这个国家从外国进口文化产品的比例就越大,出口可能性变小,从而在国际软实力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中国GDP的迅速增长及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不断扩大,中国文化产业在GDP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数量和出口国越来越多。

〔背景延伸〕

迈克尔·杜培恩、大卫·沃特曼合撰《西欧进口电视剧的决定因素》一文指出,假设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GDP)越高,或者这个国家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规模越大,这个国家从美国进口电视节目的比例就越低;相反,如果一个国家GDP越小,或者其广播电视基础设施规模越小,这个国家从美国进口电视节目的比例就越大。

1994年,沃特曼和罗杰斯对九个东亚国家进口节目所进行的统计调查和系统分析再次证明了这一理论:一个国家的GDP或者该国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BTEI)越大,国产节目的比例也就越大,对进口美国节目特别是连续剧的依赖度也就越低。

2004~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工业增加值每年以1000亿元的速度递增。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较快增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6.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稳步提高。2012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与GDP的比值为3.48%,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为5.5%。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正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其中,北京、上海等地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达到5%以上,已成为当地新的支柱性产业。从表1-5和图1-8可以看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到2010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25.5%,在国际文化产品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从增长率上来看,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增长率一直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使得我国文化产品出口份额稳步提升,反映出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表1-5 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市场份额图1-8 中国及世界文化出口增长率(二)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国家传播力的构建提供了保障

信息传播能力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之一,影响着一国文化、价值理念与国家形象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广度、深度和效果。因此,信息的有效传播能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国际社会舆论报道和交流中的“中国影响”、“中国因素”、“中国作用”、“中国文化”等在不断增多,对有关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信息需求也不断增加。但目前这方面的信息和声音基本上都是西方媒体从中国“倒卖”出去的,而不是中国大众传媒机构直接发出的,存在着严重的失真和歪曲,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加强了信息的失真现象。因此,对中国来说,最迫切的就是要加强国际传播力的建设。增强国际传播能力,需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中国的综合实力已大为增强,信息基础建设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与韩国和其他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根据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衡量信息社会发展》的发展指数指标,中国的信息化发展指数在世界排名第80位(见表1-6)。

近几年,中国大众传媒机构在国际上的传播能力有所增强,中央电视台在海外落地项目达389项,覆盖141个国家和地区,整频道落地用户总数为1.65亿,各省卫视节目也已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欧洲、中美洲、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地区建成50多家整频率海外调频台,每天播出的落地节目时数达1100多个小时,直接在海外落地的节目语种达40多种,在宣传上初步形成了规模效应。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各大媒体在国际传媒界都很活跃,许多重大活动上都能看到中国记者的身影。当前,中国应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增强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软实力,争取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展现我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良好国家形象。表1-6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信息化发展指数(IDI)排名(2010年)(三)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积极“走出去”,提升国家影响力“软实力”虽然没有“硬实力”那样具有明显和直接的力量,但却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文化产品内在地蕴涵着生产者的思想和观念,文化产品输出的同时也就是文化观念的传播辐射过程。文化产品出口对于拉动一国经济增长、改善国际收支等经济目标,以及传播各国文化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把发展文化产业和促进文化产品出口作为增强“软实力”的最重要的途径。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都通过政府制订计划,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并积极为文化产业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支持。

以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美国,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全球领先地位,文化产业不仅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展示了渗透力极强的“软实力”。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低迷时,唯独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增长,文化产品在海外销售,极大地改善了日本国家的形象。英国从1997年起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法国和奥地利等国都举全国之力做好重大文化产业品牌项目的扶持和经营。韩国从政府作为服务者的立场出发,成立了专门性质的国家机构“文化产业振兴院”,制定了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孵化扶持、信息提供等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创新。2012年,中国文化部发布《“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它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将从2.5%上升到5%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实现倍增的奋斗目

[7]标。同时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等10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现在,中国国内一些外向型的文化企业都看到了海外市场的发展潜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化交流、寻找海外代理等传统模式出口,而是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联合创作、合资经营、购买剧场影院等方式,积极地谋求海外发展。但是,从企业整体的国际化水平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文化企业选择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并且不断拓展文化产业价值链,主动开发文化衍生品,走向国际化价值链的高端,形成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能够与当地文化企业或者其他跨国公司同台竞争,但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思考与研讨题

1.什么国际文化市场?国际文化市场有哪些基本特性?

2.国际文化市场有哪些类型?

3.结合实际谈谈国际文化市场发展趋势。

4.如何看待各国实行不同的文化发展战略?

5.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什么要走向国际市场?

[1] 王海鹰、李坚:《消费者价格心理与文化偏好研究》,《中国物价》2004年第8期。

[2] 加拿大电影市场的规模很小,不到北美电影市场的10%,因此在MPAA发布的电影市场报告中,把北美市场视为美国国内市场,把其他市场视为美国本土以外的国际市场。如无特别说明,美国国内市场的数据通常包括加拿大市场的数据。

[3] 雷兴长:《文化产品国际竞争的市场构成分析》,《科学经济社会》2012年第1期。

[4] 姚林清:《版权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55~156页。

[5] WIPO.2013 WIPO STUDIES ON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THE COPYRIGHT INDUSTRIES,http://www.wipo.int/copyright/en/performance/country_studies.html.

[6] 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The Role of the Art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Washington,DC:NGA Center for Best Practices,June 2001.

[7] 文化部发布《“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http://www.gov.cn/gzdt/2012-02/29/Content 2079205.htm。第二章国际演出市场

本章要点

1.国际演出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国际演出市场的特征

3.主要国际演出市场分析第一节 国际演出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演出,是一种十分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文字出现以前,各种艺术形式就以现场演出的方式进行传播。在古代,各种艺术形式的现场演出也是艺人谋生的一种手段,具有一定的市场性、商业性成分。但是,古代的演出与当代的营业性演出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今天这样一个科技、交通、信息、传播等高度发达的社会语境中,古老的演出艺术重新焕发青春,成为当代文化产业门类中最为重要的一种。

在当今文化产业的宏观语境下,所谓演出,并不仅仅是指简单的“表演”活动,而是一个完整的、一系列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多种要素,这些要素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演出的全部内容。从组成要素来看,演出一般包括:演出的组织者与表演者、演出节目、演出受众、演出时间、演出地点和场所。

演出市场是文化消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当今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谓演出市场,是指演出活动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既包括有形的演出场所、演员和观众,也包括参与演出活动的主体(演员、演出经营者、演出消费者)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一、国际演出市场的形成

从一般意义上说,国际市场是商品交换在空间范围上扩展的产物,它表明商品交换关系突破了一国界限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叶,一般产品的国际市场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逐渐形成。与一般产品的国际市场相比,文化产品国际市场的形成在时间上要晚得多,并且法国、加拿大等众多主张文化例外、文化多样性的国家,直到今天仍然在文化产品的诸多领域设置贸易壁垒,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至今仍然在各方力量的不断冲突、拉扯与摩擦中艰难前行。

具体到国际演出市场,目前尚无公认的权威界定,大部分研究者都将其视为全球化趋势下各国国内演出市场的扩张。我们认为,国际演出市场一方面是各国国内演出市场在空间范围上扩展的产物,即演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