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创造(优秀人才成长方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12:15:24

点击下载

作者:谢普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财富的创造(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财富的创造(优秀人才成长方案)试读:

前言

21世纪的青少年面临着生存能力、毒品、艾滋病、创新潜能、环保意识、意志力培养、独立自主、文学修养、良好习惯、心理健康、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自我管理、安全保护等考验!

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茫时,此套书为你明确前进的方向;当你陷于痛苦煎熬时,此套书为你补足勇气去战胜一切困难;当你迷失自我时,此套书将为你制定振作精神的计划。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敢去爱,有足够的坚强去宽容,有足够的度量去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有足够的睿智去理解充溢于我们身边的爱,那么我们便可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此套书是一套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的励志精品集。每次读起,字里行间对我们的灵魂是一种很好的滋养。

此套书撷英采华,精心分类,不但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欢乐、轻松的成长环境,而且更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可以说是一套让青少年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青春励志经典读物。

选择一个创业的起点

关于创业,犹太人的普遍看法是,无论做哪一行,你都必须要尊重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赚这一行的钱。“做一行,赚一行”。

如果你想创造财富,就必须首先确定自己要从事哪一种事业。这对许多人而言,也许是很容易的,尤其对于有着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会知道自己该如何做。如果目前你还没有一项工作、爱好或技能的话,那就要慎重考虑了。

在经济腾飞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可以赚钱。而作为投资较少的个人企业,要想真正发展壮大,就不能凭感情用事,而应该多一些思考和调查分析,看看自己究竟适合从事哪一类个人企业。

下面是几种不同类型的个人创业模式:(1)专业性类型

包括管理顾问、会计师、出版商、电脑程序设计师、工程师、办公室工作人员、建筑师、教师、律师、记者和公关人员等。(2)创作性类型

包括艺术家、摄影师、画家、雕刻家、作家、音乐家及各种手工艺品制作者等。(3)商业性类型

包括代理商、经纪人、珠宝商、餐饮服务者、直销员等。(4)技术性类型

包括园丁、工匠、厨师、无线电汽车修理人员、古玩收藏家、集邮者等。

这种分类当然并不全面,不过它可以指出一个大概的方向。

如果从商业角度来看,成功与兴趣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往往能够成为其生活和副业的主流,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而且以爱好为副业,也易于找门路,容易控制。

有爱好可以在兼职中发挥所长。毕竟今日社会竞争相当激烈,每个人都怕选错行。一旦选错,浪费了时间就会吃亏,而兼职就没有如此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是自己有能力、有时间承担的,就可以从事。尤其应着重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寻找。

每个人差不多都有专职以外的爱好、专长和兴趣,将之发展为兼职是顺理成章且得心应手的事。比如美国有很多打一场球赛就能赚数万美元的球员,而球赛只是他们的副业。再如,有个人中年时代对木工很感兴趣,后来这种兴趣就使他退休后经营了一个与此相关的个人企业。还有一位搞管理经营的人,却当了一名园丁,并经营起花店生意来,原来这个人平时在家就爱好养花种草。

当然,那些从事专业性工作的人,比如经营律师或会计师事务所,也是收入很可观的个人企业。

当你认定了个人企业后,就必须立项并进一步考虑这个项目能否自由发挥。

记住:别扭的工作不能使你创业致富。

投资致富需要耐心

财富的增长与生命的成长一样,均是点点滴滴、日日月月、岁岁年年形成的,不可能一步登天而快速成长。这是自然的定律,上天从不改其自然法则。犹太人坚信,对投资而言,欲速则不达,“快”不一定好。

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时间。如果对它没有正确的认识,自然会产生急躁的情绪,急躁就会冒极大的风险,原本是可以成功的,也会因急躁而失败。

无论是财富的积累也好,经验的积累也好,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必须用时间去换取。

多少投资人在一夜之间赚大钱,也在一夜之间破产,原因有很多,其失败原因却多半在于心存侥幸。任何一夜致富的投资机会,必定潜藏更高的一夜破产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妄想一夜致富者,大多数的下场是血本无归或倾家荡产。

只要耐得住性子,将资产投资在正确的投资标上,不需要操作也不需要操心,复利自然会引领财富成长。

相对而言,投资理财比创业要轻松些,只要方法正确,钱投资于股市、房地产,耐心等待数十年,致富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难题是人们好高骛远,看不起小报酬,总希望能找出致富的突破,一鸣惊人,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一出击就能有惊天动地的结果产生。但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绝大多数的富人,其巨大的财富都是由小钱经过长期逐步累积起来的,初期大部分人所拥有的本钱都是很少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一个人想成功、想致富,就必须首先从心理上摈弃那种“一夜致富”的幼稚想法和观念,这才是投资理财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

每个人都渴望有轻轻松松地赚第2个100万、1000万的能耐,达到财源滚滚的境界,问题是在赚第2个100万之前要先有第1个100万。但是,怎样才能赚到第1个100万呢?若想利用投资理财累积100万的话,则需要“时间”,必须要经历长时间的煎熬,熬得过赚第1个100万的艰难岁月,自然能够享受赚第2个100万的轻松愉快。

长期的耐心等待是投资理财的先决条件。尤其是理财要想致富,所需的耐心不是等待几个月或几年,而是至少要等20、30年,甚至40、50年。

能有耐心熬得过长期的等待,时间创造财富的能力就愈来愈大,这就是“复利”的特点。然而今天我们身处事事求快的“速食”文化之中,事事强调速度与效率,吃饭上快餐厅,寄信用特快专递,开车上高速公路,学习上速成班,人们也随之变得愈来愈急功近利,没有耐性,在投资理财上也显得急不可耐,想要立竿见影。但是,在其他事情上求快或许能有效率,惟有投资理财快不得。

一般投资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半途而废”。遇上空头时期极易心灰意冷,甚至干脆卖掉股票、房地产,从此远离股市、房地产市场。殊不知缺乏耐心与毅力,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重要的是要先拥有富人的思维

如果你经常接触犹太人,就有机会当富人。拥有一个犹太人的思维,学习他们的经验,和他们靠拢,你会得到很多启示和发财的机会;而在穷人堆里,除了学会怎样节俭之外,你是什么都得不到的。

穷人的穷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钱,而是因为他们根本就缺乏一个赚钱的头脑;犹太人的富有不是因为他们现在手里拥有大量的财富,而是因为他们从根本上就有一个赚取财富的头脑。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就是财富和头脑的关系。

有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犹太穷小子在一起,那个年轻的犹太人见富人生活是那么舒适和惬意,于是他对富人说:“我愿意在您的家里给您干活三年,我不要一分钱,只要你让我吃饱饭,并且让我有地方睡觉。”富人觉得这真是少有的好事,立即答应了这个犹太人的请求。三年后,服务期满,犹太人离开了富人的家,不知去向何方。

十年过去了,昔日的那个贫穷的犹太人已经变得非常富有了,而相比之下,以前的那个富人就显得很寒酸。于是富人向昔日的犹太人提出请求,愿意出10万块金币买他变得富有的经验。犹太人听了哈哈大笑:“过去我是用从你那儿学到的经验赚取了金钱,而今你又用金钱买我的经验呀。”

那个犹太人用三年时间学到了富人挣钱的经验,于是他获取了很多财富,变得比那个富人还富有。那个富人也明白了这个犹太人比他富有的原因是因为犹太人的经验已经比他多了。为了拥有更多的财富,他只好掏钱购买犹太人的经验。

要想富有,就必须学习犹太人。只有先去学习他们,你才会得到他们富有的经验。

犹太人特奥的母亲不幸辞世,给他和哥哥卡尔留下的是一个可怜的零售店。微薄的资金,简陋的小店,靠出售一些罐头和汽水之类的食品,一年结算下来,收入微乎其微。

他们不甘心这种穷困的状况,一直探索发财的机会。卡尔问弟弟:“为什么同样的商店,有的人赚钱,有的人赔钱呢?”特奥回答说:“我觉得是经营有问题,如果经营得好,小本生意也是可以赚钱的。”“可是经营的诀窍在哪里呢?”于是他们决定到大街小巷去看看。一天他们来到一家“消费商店”,这家店铺顾客盈门,生意红火。

这引起了兄弟二人的注意。他们走到商店的旁边,看到门外有一张醒目的红色告示:“凡来本店购物的顾客,请把发票保存起来,到年终可凭发票免费领取发票款额3%的商品。”

他们看了这份告示后,终于明白了这家店铺生意兴隆的原因:原来顾客就是贪图那年终3%的免费赠物!他们一下子兴奋了起来。

回到自己的店铺,他们立即贴上了醒目的告示:“本店从即日起,全部商品让利3%,并保证我们的商品是全市最低价。如达不到全市最低价,可到本店找回差价,并有奖励。”

他们不仅借鉴了那个商店让利3%的做法,还提出了现款交易就可以让利3%,加上全市最低价的攻势,他们的店铺自然很快就门庭若市,生意火爆。他们的阿尔迪商店出现了购物狂潮。借这个机会,阿尔迪商店在市里发展了十几个店铺,占据了几条主要的街道。此后,凭借这种“偷”来的经营之道,他们兄弟的店铺迅速扩大,南到阿尔卑斯山,北到弗伦斯堡,到处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阿尔迪商店。

由此可见,如果不是他们当初学习别人的经验并加以利用和发挥,阿尔迪商店是不会发展得这么快的。财富是靠脑袋赚来的,犹太人说,你的价值是脑袋,而不是手。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就是依靠脑袋发财的,而其他民族的人则是靠手。犹太人在经商的时候显得很轻松,其实他们总是在思考问题。“钞票有的是,遗憾的是你的口袋太小了。如果你的思维足够开阔,那你的钱包就会随之增大了。”犹太教士们也这样说:“无知的人不能成为圣人,不能进入天堂。只关注世俗事务、爱好钱财的人,只是平凡的人。”

犹太人是怎样运用智慧的,又获得了怎样的价值呢?原来犹太人做生意是极为精明的,他们借用别人聪明的头脑为自己构筑了一个个绝妙的想法,从而赚了钱。

这就是犹太人的商业原则:作为商人,他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制定好一套完整的合理的商业计划,剩下的事情就让别人去摆弄,自己等着赚钱就可以了。这样的做法才是一个商人的作为,体现了商人的价值所在,这样的工作也才是商人富有价值的工作。那么,这个工作的价值又是怎样来衡量的呢?《塔木德》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国王拥有一大片葡萄园,雇了许多工人来照管。其中有一位工人的能力特别强,技艺超群,于是国王让他来管理这片园子。

有一天,这位国王来到葡萄园散步,就让他陪同。这天结束工作后,工人们排起长队领取工资。几乎所有人的工资都相同,但是这位看管园子的人领取工资的时候,却遭到了大家的非议。他们认为这位工人只干了两个小时的活儿,其他的时间都在随国王到处闲逛,所以不应该领取与别人等同的工资。

这时,国王说话了:“我派他来是因为他熟悉你们的工作,他是来看管你们的。今天他虽然只干了两个小时的活,但是他走的时候,你们仍然按他的规定完成了任务,他用两个小时就干完了他一天的工作量,所以他的工资和以前一样。”

犹太人认为工作成就不能以工作时间来计算,也不是按他干了多少活来计算,而是应该以他实际工作所获得的有效的劳动成果的多少来计算。想办法提高你的工作业绩,才是真正有效的赚钱办法,而一般人只以工作时间来衡量劳动成果。

这就是两种不同的观念造成的不同命运:前者依靠自己的智慧变得富有,后者则依靠出卖体力来生活。

可以看出,财富绝对是靠人智慧的大脑创造出来的,那种依靠体力的传统方法是不会得到大量财富的。在如今这个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年代,富有智慧的人们注定是世界的主宰者。

创业投资不走歪门邪道

虽然金钱的魔力很大,但昧着良心赚来的钱,有时会害得人一蹶不振。所以,想赚钱的人还是要确定自己的着眼点,凭自己的力量去赚取,这会让钱来得令人心安理得些。这也是犹太商人重要的生意经。

对金钱的崇拜并不是犹太人的专利,随着资本运转的进程加快,赚钱已经成为多数人的人生目标,于是成功致富的例子层出不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人类崭新的前景就在眼前:大家都有致富的机会。这种机会以前从来没有过,结果很多人的求富梦想被紧紧包在现实原则中,最终放弃了致富的机会。但现在这是人人都可能做到的事情,虽然实际上只有少数的人有这个幸运。致富的愿望不仅改变了大家的生活,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思想目标和思维方法。

在经济社会里,虽然金钱变成了人们崇拜的目标,但财富也不能通过欺骗他人而获得。当一个人欺骗他人时,他必然会面对惩罚。

在犹太人的集居地,有两个男人来找拉比,一个说:“我的这个忘恩负义的朋友,当初他做生意有急用,我毫不犹豫地借给他50万元,没有料到期限到了,他竟然说只向我借了20万元。”

而另一个却说:“我向他借了20万,当到期归还时他竟然一口咬定是50万!”

双方各执己见,争执不下。

拉比先与他们分别谈话,然后三人面对面,最终还是不能裁决。天色晚了,拉比说:“你们俩明天早晨再来一趟,听我裁决吧。”

两个男人走后,拉比很是焦虑,他翻看了许多书籍,想对这两个人的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只有从心理入手,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因为在犹太社会里,借钱是不立借据的,双方口头商定的就是协约。要有借据的话,两个男人也不会来找拉比了。从白天的观察中,拉比也看出了一些端倪,借钱的人可能在说谎。

第二天拉比再次单独问借钱的人:“你真的只借了20万元吗?”

借钱的人坚决地点点头作为回答。

拉比听了,沉思不语。

过了一会,拉比又问了一次。

借钱的人仍然坚持他的立场。

拉比就进一步逼问:“你敢不敢到礼拜堂去,把手放在《圣经》上发誓,说你只借了20万元钱?”

借钱的男人突然变了脸色,俯首承认,他的确借了50万元。

对外族人来说,这一点未必理解,但对犹太人来说,到礼拜堂去,把手放在《圣经》上发誓,是再庄严不过的事了。

一般情况下,手放在《圣经》上,99.7%的犹太人不敢撒谎。因为对上帝撒谎将遭到上帝严酷的“惩罚”。由于对上帝的应诺,犹太人是不敢用不干净手段的。他们的骨子里致富之路就像通往市场的道路一样平坦,主要靠两个词:勤劳、节俭,即合理安排好时间与金钱,不浪费时间与金钱。有了勤劳与节俭便会拥有一切,没有勤劳节俭则一事无成。靠不干净的手段不可能致富,即使能赚一笔钱,也会是极为危险的。

犹太商人认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做投机生意时,一开始也许会有一两次的赚钱机会,可是到头来还是亏本的居多。有的不仅要把所赚的钱损失掉,甚至会弄得血本全无。

蓄意欺骗他人的人不会有希望,迟早会自食其果,丧失尊严、信誉直至一败涂地。用不干净的手段赚钱的人必会心虚。

当一个人决定欺骗别人时,通常都会考虑到以后将受到罪恶感的折磨并受到惩罚。欺骗别人的人会感到既负罪又羞耻,在他们多得到一分金钱时,他们就多损失了一分人格。他们的钱袋虽然有所增益,却失去了人格和信念,成为堕落的衣冠禽兽。欺骗行为终究是要失败的。所以即使从利害这方面打算,勤劳、诚实、节俭也是一种最好的策略。没有私心、不讲名利而得到的名誉和价值,要比从欺骗中得来的利益大过千倍。

这里还有另一则关于不劳而获的传说。

一个人来到拉比面前向他诉苦,说有人把他所有的财产都骗走了。

拉比问他:“他怎么骗你的呢?”

这个人说:“他说他能够把任何一种金属变成金子。而且我亲眼看见了事情的发生。然后他说他会变出10倍的金子。所以我集中了我所有的金银首饰,最后他拿着这些逃走了。他骗了我。”

拉比告诉这个人:“你希望你的金银首饰变成10倍多,这种不通过劳动就能得到的利益会存在吗?不是他骗了你,而是你的贪婪骗了你。那个人只不过是利用了你的贪婪,如此而已。不要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你身上。如果他不骗你,别人也会把你给骗了,因此不能怪罪任何一个人。生活中就是这样,如果有人骗你,这显示出你有某种倾向希望受骗;如果某人能够对你撒谎,这意味着你和谎言有某种亲和力。”赚钱的欲望人人都有,当然无可厚非,可是有些人专想不劳而获,靠不正当的手段赚钱,这种念头只能是让自己永远保持着赤贫的身份,或者过得比以前更穷。

只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钱去发财

在犹太商人中广为流传着一句名言:只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钱去发财。美国亿万富翁马克·哈罗德森说:“别人的钱是我成功的钥匙。把别人的钱和别人的努力结合起来,再加上你自己的梦想和一套奇特而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后,你再走上舞台,尽情地指挥你那奇妙的经济管弦乐队。其结果是,在你自己的眼里,成为富人不过是雕虫小技,或者说不过是借鸡生蛋,然而,世人却认为你出奇制胜,大获成功。因为,人们根本没有想到,竟能用别人的钱为自己做买卖赚钱。”

很多成功的犹太商人在创业的初始阶段财力有限,因此无本经营成为他们的首选,他们想出来的办法通常是“借钱赚钱,借钱发财”。犹太商人的变钱之道值得供鉴,在必要的情况下,要敢于借贷、善于用贷,走一条借钱生钱的发财路。

借钱赚钱是无本经营者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毕竟两手空空,身无分文,不论办什么事都举步维艰,所以只有靠借才能有出路。

世界著名的犹太商人丹尼尔·洛维洛,在其创业之初也是一无所有,但是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他终于筹集了一笔可观的资金,为自己成为“世界船王”奠定了基础。

1897年6月,丹尼尔·洛维洛出生在密西根州的兰海芬。小时候的丹尼尔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唯一的兴趣就是船,经常划船也就让他不再那么寂寞。他常常梦想着自己家里拥有好多好多的船,而这些船能够到达任何他想去的地方。

九岁那年,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船主”。一天,他发现一艘沉下的小汽艇,便毫不犹豫地向父亲借了25美元,将它买了下来。打捞汽艇并将船修好,花了整整一冬的时间。不过,令他高兴的是第二年夏天,就顺利地将船租了出去,丹尼尔就这样赚取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一个50美元。除去父亲的25美元,他净赚25美元。从那时起,他就立志当一个拥有数百条船的船主。但是,直到40岁时,这一美梦才实现。

1937年,丹尼尔·洛维洛来到纽约,他总是匆匆地在几家银行之间穿梭,做着与儿时相同的事——借钱买船。他想向银行贷款把一艘船买下来,改装成油轮,因为当时载油比载货赚钱多得多。

当银行的人问起他有什么可做相应抵押时,他说,他有一艘老油轮在水上,正在跑运输。接着,丹尼尔将自己的打算告诉对方,他把油轮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他每个月收到的租金,正好可每月分期地还他要借的这笔款子。所以,他决定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定期向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这样也就可以分期还款了。

这种做法让人无法理解,许多银行都对他的这种做法不以为然,叫他不要痴心妄想。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对银行是相对保险的。丹尼尔·洛维洛本身的信用或许非万无一失,但那家石油公司却是可靠的。银行可以假定石油公司按月支付贷款,除非有预料不到的重大经济灾祸发生。换一个角度去考虑,如果丹尼尔把货轮改装成油轮的做法失败了,但只要那艘老油轮和石油公司存在,银行还是能够收回贷款的。最后,银行终于同意借钱给丹尼尔。

丹尼尔·洛维洛用这笔钱买了他要的旧货轮,改为油轮租了出去,然后再利用它去借另一笔款子去买一艘船。如此反复,每当一笔债付清了,丹尼尔就成了某条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银行拿去,而是由他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就这样丹尼尔·洛维洛没掏一分钱,便轻松拥有了一支庞大的船队,并赢得了一笔可观的财富。

不久,丹尼尔脑海里又形成了一个利用借钱来赚钱的方法。他自己设计一艘油轮,或做其他用途的船,在还没有开工建造时,他就设法去找客户,在船造完后把它租赁出去,于是拿着租契约,他又可以到一家银行去借钱造船。这种借款的还款方式是延期分摊,银行要在船下水之后,才开始收回贷款。只要船下水,租费就可转让给银行。于是这项贷款就这样分期付清了,当最后一期贷款付清的时候,丹尼尔·洛维洛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又一艘船的船主,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分钱都没有花。

银行听说了他的这个计划后都大为震惊。当他们仔细研究之后,觉得他的计划简直就是天衣无缝。此时丹尼尔的信用已没有问题,何况,还与从前一样,有租船人的信用加强还款的保证。

就这样,丹尼尔·洛维洛的造船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时他已经成为一位超级富豪了。丹尼尔·洛维洛拥有的私人船只吨位,是全世界第一,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甘拜下风。

初涉商场的经营者创业时,须有一定的资金,才能使自己的事业有效地运转起来。不论是多么好的目标、设想和计划,如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只能是纸上谈兵。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的经营者都认为资金是维系事业生命的血液。

现实生活中,筹措资金的方法有多种,但是向银行贷款还是主要的筹措方法。可总是有许多经营者,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借贷,不愿举债,从而耽误了许多发家致富赚钱发财的机会。

其实,在某些时候,机会使得你强迫自己贷款,这样能够帮助自己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把从银行贷来的钱用于投资看准了的项目,一年或二年之后,当你还清本息,你的银行账户上还可以留有一大笔钱。当然,你必须首先还清本息,并且贷款利息要高得很。然而,你还是赚了钱,这笔钱是如何赚来的呢?因为贷款的利息是一笔惊人的财富,它是督促你加紧干的最有力的动力。如果你不使资金周转起来并创造利息,你可能连贷款的利息都还不上。

爱默生说过:“我最需要的就是让别人来强迫我做那些我自己能做,并且该做的事情。换句话说,就是需要一种压力。”当你向银行贷了一笔款时,你会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压力。正是因为这种压力的存在,才使你不得不放弃消费的打算,同时,也会改掉懒散的坏习气,你会让手里的资金很快周转起来,自觉或不自觉地投入到生意之中。

当然。有利必有弊,借债也是如此,成功的犹太经营者们常常这样说:“借债就是一把双刃剑,你若小心运用会使你致富,你若不小心,会适得其反。”犹太人在借贷之前,一般要看是借的什么债。若是消费性借贷,那应极力避免。如果是“投资性借贷”可视为另一种情况。事实上,很少有白手起家的富翁不借债的。富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深谙借钱、贷款的力量。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前任董事长伍德拉是位极保守的金融家。他一生最厌恶负债,经济萧条前夕,他刚好偿清公司的全部贷款。一次,公司里一位财务负责人要以9.75%的利息去借一亿美元的资金来兴建新建筑时,他马上回答说:“可口可乐永远不借钱!”虽然他的谨慎战略使可口可乐公司在经济大萧条中免遭灭顶之灾,但也因此产生副作用,使这个公司发展极其缓慢,不能进入美国大公司之林。

后来,戈苏塔担任了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一改前任的作风,看准方向,大举借款。他接手时,可口可乐公司资本中不到2%是长期债务,而戈苏塔上任后把长期债务猛增到资本的18%,这种举动使同行们大惊失色。戈苏塔用这些资金来改建可口可乐公司的瓶装设备,并大胆投资于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他说:“要是看准了兼并对象,我并不怕增加公司的债务负担。”这种不怕负债的勇气将可口可乐公司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公司的利润一下子增长20%,股票也开始上涨。可口可乐也慢慢向世界大公司的行列靠拢。

戈苏塔不怕负债的勇气来自于看准方向基础之上的正确决断。他不是滥借贷款,加重公司负担,而是将债款用到生产的关键环节上。这样,暂时的负债会赢得长时间的盈利,最终债务也会彻底清偿。如果畏首畏尾,不敢冒借债的风险,那么企业就会永远失去发展的机会,最终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对一个公司来说如此,对经营者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事实证明,天才般的赚钱者了解并能充分利用借贷。世界上许多巨大的财富起始之初都是建立在借贷上的。靠借贷发家是白手起家的经营者的明智之举。记得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在他的剧本《金钱问题》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商业,这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

大多数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并没有多少钱,如果要拿几万几十万去搞一点事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个白手创业者如果真是身无分文,要想起家那就机会渺茫了。做任何生意、办任何事业都应以最基本的本钱为起点,所以,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仍处于白手起家的朋友来说,头一件要紧事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去筹集创业所需的基本资金。

市场经济中,敢于借贷、善于用贷、巧于用贷、会通过别人的钱来发财的创业者,才是高明的经营者。不要让“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小本经营的思想理念左右了自己,从而失去扩大经营,壮大企业的机会。“如果你能给我指出一位百万富翁,我就可以给你指出一位大贷款者。”犹太人威廉·立格逊在他的《我如何利用我的业余时间,把一千美元变成三百万美元》一书中这么说。

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借资金、借技术、借人才,这些为自己所用的东西都可以拿来。这个世界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把它们搜集起来,并用智慧把它们加以有机地组合。这就是犹太人的思维方式,意思是说,生意人应该尽力贷款,借助银行的资金为自己办事,如果你不能借用别人的资金,做生意是极为困难的。

看看犹太富翁们发家的历史就会发现,他们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豪。他们发财的速度之快是让人咋舌的。

著名的希尔顿从被迫离开家庭到成为身价5.7亿美元的富翁只用了17年的时间,他发财的秘诀就是借用资源经营。他借到资源后不断地让资源变成新的资源,最后他自己成为了全部资源的主人——一名亿万富翁。

希尔顿年轻的时候特别想发财,可是一直没有机会。

一天,他正在街上转悠,突然发现整个繁华的优林斯商业区居然只有一个饭店。他就想:我如果在这里建一座高档次的旅店,生意准会兴隆。于是,他认真研究了一番,觉得位于达拉斯商业区大街拐角地段的一块土地最适合做旅店用地。他调查清楚这块土地的所有者是一个叫老德米克的房地产商之后,就去找他。老德米克给他开了个价,如果想买这块地皮就要希尔顿掏30万美元。

希尔顿不置可否,却请来了建筑设计师和房地产评估师对“他”的旅馆进行测算,其实,这不过是希尔顿假想的一个旅馆。他问按他设想的那个旅店需要多少钱,建筑师告诉他起码需要100万美元。

希尔顿只有5000美元,但是他成功地用这些钱买下了另外一个小旅馆,并不停地升值,不久他就有了5万美元,然后找到了一个朋友,请他一起出资,两人凑了10万美元,开始建设这个新旅馆。当然这点钱还不够买地皮的,离他设想的那个旅馆还相差很远。许多人觉得希尔顿这个想法是痴人说梦。

希尔顿再次找到老德米克签订了买卖土地的协议,土地出让费为30万美元。然而就在老德米克等着希尔顿如期付款的时候,希小顿却对土地所有者老德米克说:“我买你的土地,是想建造一座大型旅店,而我的钱只够建造一般的旅馆,所以我现在不想买你的地,只想租借你的地。”

老德米克有点发火,不愿意和希尔顿合作了。希尔顿非常认真地说:“如果我可以只租借你的土地的话,我的租期为100年,分期付款,每年的租金为3万美元,你可以保留土地所有权,如果我不能按期付款,那么就请你收回你的土地和我在这块土地上建造的旅店。”老德米克一听,转怒为喜:“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好事?30万美元的土地出让费没有了,却换来270万美元的未来收益和自己土地的所有权,还有可能包括土地上的旅店。”于是,这笔交易就谈成了,希尔顿第一年只需支付给老德米克3万美元就可以,而不用一次性支付昂贵的30万美元。就是说,希尔顿只用了3万美元就拿到了应该用30万美元才能拿到的土地使用权。这样希尔顿省下了27万美元,但是这与建造旅店需要的100万美元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于是,希尔顿又找到老德米克:“我想以土地作为抵押去贷款,希望你能同意。”老德米克非常生气,可是又没有办法。

就这样,希尔顿拥有了土地使用权,于是从银行顺利地获得了30万美元,加上他支付给老德米克3万美元后剩下的7万美元,他就有了37万美元。可是这笔资金离100万美元还是相差很远,于是他又找到一个土地开发商,请求他一起开发这个旅馆。这个开发商给了他20万美元,这样他的资金就达到了57万美元。

1924年5月,希尔顿旅店在资金缺口已不太大的情况下开工了。但是当旅店建设了一半的时候,他的57万美元已经全部用光了,希尔顿又陷入了困境。这时,他还是来找老德米克,如实介绍了资金上的困难,希望老德米克能出资,把建了一半的建筑物继续完成。他说:“旅店一完工,你就可以拥有这个旅店,不过你应该租赁给我经营,我每年付给你的租金最低不少于10万美元。”

这个时候,老德米克已经被套牢了,如果他不答应,不但希尔顿的钱收不回来,自己的钱一分也回不来了,他只好同意。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并不吃亏——建希尔顿饭店,不但饭店是自己的,连土地也是自己的,每年还可以拿到10万美元的租金收入,于是他同意出资继续完成剩下的工程。

1925年8月4日,以希尔顿名字命名的“希尔顿旅店”建成开业,希尔顿的人生开始步入辉煌时期。

希尔顿就是用借的办法,用5000美元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他的宏大计划。不能不说他是善于利用别人的高手。其实这样的办法说穿了也十分简单:找一个有实力的利益追求者,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与自己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让他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

做生意总得要本钱的,但本钱总是有限的,连世界首富也只不过拥有几百亿美元左右。但一个企业,哪怕是一般企业,一年也可做几十亿美元的生意,如果是大企业,一年要做几百亿美元的生意,而企业本身的资本,只不过几亿或几十亿美元。他们靠的就是资金的不断滚动周转,把营业额做大。一个企业会不会做生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它能否以较少的资金做较多的生意。

借来东风好赚钱

做生意首先要看清形势,这点是任何人都不会怀疑的。大至世界格局的重组,小至市场需求的改变,都要看得明明白白才能够赚钱。比如国家鼓励发展什么,限制发展什么,对经商赚钱更是有直接的关系。做对了方向,赚钱就会事半功倍、轻而易举。

哈默成功的奥秘就是善于“借东风”。他20岁时接管了父亲的一家小医药公司。当时美国禁酒,但有一种药——姜汁团具有刺激性,是酒很好的替代品。于是,哈默瞅准了这个机会,将原来只有20人的工厂迅速扩充到1500人,全力生产这种产品,仍供不应求。后来他干脆派人到世界各产姜地,将姜全部收购,垄断了姜的来源,使别人无法与之竞争。从而创造了他的第一笔财富。

在1925年,哈默发现前苏联居然不能自制铅笔,完全依赖进口,而一枝铅笔在前苏联的售价是美国的10倍。哈默又看准了这个机会。经过与苏联政府的谈判,以5万美元的保证金,获得了10年生产权。哈默的铅笔厂在以后的10年里是全苏联唯一的铅笔厂。而且他的名字“哈默”印在每一枝铅笔上,成为前苏联家喻户晓的人物。

但是,如果认准了大势,但自身的力量太单薄,或者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就好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学学诸葛亮的“借东风”,借助外在的力量,比如政府的政策、银行的资金、他人的智慧等等来帮助自己赚钱。在这方面,犹太人又是高手!

一个犹太书商出了本书,很久都销不出去,他急中生智,送了一本给美国总统看,总统顺口说了句:“这本书很好。”于是书商就对外宣传:这是一本让总统说好的书。结果该书被抢购一空。

第二次,犹太书商又出了本书,再次给总统送了一本,总统心想,上次让你赚了钱,这次我就说不好,看你怎么办?于是就说:“不好!”结果书商就宣传:这是一本让总统说不好的书。结果还是被抢购一空。

第三次,书商又送一本书给总统,总统这次精了,不做任何表态。这也难不倒犹太人,这次书商这样宣传:这是一本让总统都不置可否,无法下结论的书。结果,这本书卖得更好。

犹太人就是这样善借东风,凡是可以借用的资源,名人、市场、资金、技术,都会想法去借,而且往往还能够借得来。犹太人认为,一切都是可以借的,资金、技术或者人才。而且,世界已经有着一切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所要做的仅仅是把资源借用过来,为自己所用,替自己赚钱。这就是犹太人的思维方式。

世界船王洛维洛起家时只有一艘老油轮,他将油轮以很低的价格租给一家实力雄厚的石油公司,然后借助这层关系从银行贷款购新油轮,所以很快就有了颇具规模的航运公司。“二战”后罗恩斯坦借自己美国公民的身份,为即将被法军接收的斯瓦罗斯基公司说话,从而获得该公司的独家代销权。类似的事例很多很多。

阿迪达斯公司最初不过是一个家庭作坊,就是因为他们借了体育这个东风,结果变成了国际著名的体育用品公司。

70年前,阿迪达斯兄弟俩在母亲的洗衣房里开始了制鞋业。兄弟俩很重视品质,不断地在款式上创新,他们不厌其烦地量下顾客的脚的尺寸、形状,然后制鞋,于是每一双鞋都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由于受到顾客的普遍欢迎,家庭制鞋坊没几年就扩展成一家中型制鞋厂。

1936年的奥运会来临前,兄弟俩发明了短跑运动员用的钉子鞋。当他们得知短跑名将欧文斯很有希望夺冠的消息后,就免费将钉子鞋送给欧文斯试穿,后来欧文斯不负众望,果然在比赛中一人独揽4枚金牌。随着欧文斯的一举成名,阿迪鞋厂的产品也成了畅销货,并开始走向世界,鞋厂也就变成了阿迪达斯公司。

用体育以及体育明星这股东风来帮助自己太有效了。此后,兄弟俩经常使用这种手法,而且屡试不爽。后来,他们又发明了可以更换鞋底的足球鞋,并把新产品免费送给德国足球队。

在1954年世界杯足球决赛上,因为比赛前下了一场雨,所以比赛是在泥泞中进行的。匈牙利队员在场上踉踉跄跄,而穿着阿迪达斯足球鞋的联邦德国队员却健步如飞,击败了对手而第一次获得了世界杯冠军。从此,阿迪达斯品牌名扬天下。

为了借好东风,兄弟俩对运动员的服务十分真诚。比如,在一次世界杯足球赛上,有一位德国主力队员的脚受了伤,阿迪达斯公司连夜为他赶制了一双特殊球鞋,让他在最短时间内,可以重上球场;还有一次,有一位前苏联足球队员穿的鞋子不合脚,公司的人马上描下他的脚样,立即坐飞机回公司,连夜为这位前苏联足球队员赶制了一双合脚的鞋子。

为了扩大市场,阿迪达斯公司将商品2%~6%的利润拿出来作为回报,他们千方百计地让更多的优秀运动员穿上他们公司的鞋子。因为阿迪达斯公司的慷慨赞助,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147枚金牌中有124枚的金牌得主是穿阿迪达斯产品的运动员。在西班牙世界杯大赛中,运动场上所有活动的人员中有3/4全身披挂阿迪达斯的产品。运动员在大赛中穿着阿迪达斯的鞋子跑步、踢球,这活广告比花钱做任何电视广告都有效果。

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想要获得巨大成功,必须善于借东风。犹太人善于借东风还表现在,他们能够借最大的东风,而最大的东风,无疑就是当地政府以及政府官员。有时候,他们只要简单地点一下头、签一个字,就能够赚到大把大把的钞票。

犹太人不管在哪里做生意,总是想方设法打听是哪些官员手握实权,并找机会接近和结识他,从而为自己的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犹太人都善于结交政界要人。罗思柴尔德25岁就成了“宫廷御用商人”,在旧上海做生意的哈同竟然与清朝王室攀上了亲戚,但最厉害的要算美国的石油巨头洛克菲勒。他始终奉行着“善走上层路线者必成强者”的观点,利用政府部门的优势和权威来为自己说话。每次在关键时刻,洛克菲勒那些政界的朋友总为他说话,因此他能打败很多竞争对手,独霸世界石油业。

1890年,俄亥俄州最高检察厅厅长华特森指控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违反了《垄断禁止法》。一时间,双方各不相让,都请到了全美国最好的律师。华特森更是做了充分准备,好像非要将洛克菲勒拉下马,一副生死决战的架势。

这时候,洛克菲勒的少年好友马克,一位美国医学界的权威、总统都要礼让三分的参议员,以鲜明的立场站到了洛克菲勒一边。而且,马克还给华特森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受到你指控的并不是社会舆论所指责的组织资本,而是带给国民很多好处的标准石油公司。洛克菲勒一直领导着公司参与自由竞争。您的指控是否存在严重谬误呢?”

经过马克这么一折腾,一个经济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华特森很快就知趣地撤诉了。

不仅在国内纵横不倒,在国际市场上,洛克菲勒也是左右逢源。那是因为美国历任驻外使节都保持着支持标准石油的“传统友谊”,相当于兼任着标准石油公司的大使。

比如,当俄国皇帝希望罗斯查尔银行投资巴统铁路建设时,巴库的美国领事立即给洛克菲勒发去密电:“俄国准备把美国石油驱逐出国际市场。”在巴统铁路竣工通车之际,驻土耳其的美国大使马上给洛克菲勒送去介绍巴库原油形势的详细资料。

在对付最大的对手荷兰人达提尔汀古时,洛克菲勒也运用了他惯用的政治手腕。他通过标准石油在伦敦的批发代理商,与英国的“上层路线”达成默契,鼓动英国财政要人向议会及新闻界施压,将荷兰人挤出了英国的巨大石油市场。

其实,从洛克菲勒财团就走出了不少政要,比如达瑞斯、拉斯克、季辛吉这三任美国国务卿,所以洛克菲勒与政府的关系才能这么铁。有人甚至戏称他的财团就是“美国政治要人培训学校”,而洛克菲勒本人,当然就是校长。“以经济影响政治,以政治左右经济”,犹太人洛克菲勒就是用这个信条借来了最大、最长久的“东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为自己所用,做事情就能够事半功倍,更容易达到目的。不论是在商界还是在科技界,犹太人的成功者众多,善于借东风是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

成功者都有一套借力的本领

一个人能竭尽全力去完成一项事业,这是难能可贵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又不肯付出自己的努力去实施自己的计划,这个人很难事业有成。但是,仅靠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力量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门类众多,社会分工精细,一个人或一个团体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在某些科学技术乃至具体工作环节上,哪怕是最杰出的人物或团体,也不可能独自完成,必须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完成。

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凡是善于借助别人力量的,均可事半功倍,更容易更快捷地达到成功的目的。在商界或科技界成功的众多犹太人,普遍都具有善于借助别人才智的本领。

犹太人密歇尔·福里布尔经营的大陆谷物总公司,能够从一间小食品店发展成为一家世界最大的谷物交易跨国企业,主要因其善于借助先进的通讯科技和善于借助大批懂技术懂经营的高级人才。他不惜成本不断采用世界最先进的通讯设备,宁肯付出极高的报酬请有真才实学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公司工作。这样,使其公司信息灵通,操作技巧精通,竞争能力总胜人一筹。他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取得这些优势,但他借用这些力量和智慧赚回的钱远比他支出的大得多,可谓“吃小亏占大便宜。”

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任何一项成功的事业,都是借用前人智慧的结晶,在前人的基础之上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当今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或者说是以人为本的竞争。现在所有的现代化大企业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有一种识人的眼光,企业在用人的时候,往往能够抓住别人的优点,把每一个员工的位置都分配得十分恰当,使每个员工的力量和智慧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正是这种资源配置的优化,才使得整个公司的效率最大化。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预先写下这样的墓志铭:“睡在这里的是善于访求比他更聪明的人。”的确,卡耐基能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铁道工人变成一个世界知名的钢铁大王,是他能够发掘许多优秀人才为他工作,使他的工作效率增值了成千上万倍的结果。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是一位典型的巧于借用别人力量和智慧的能手。他有一个习惯,对下级呈报上来的工作方案或议案,他先不看,压在手上三天后,把提出方案或议案的人叫来,问他:“这是你最成熟的方案(议案)吗?”对方思考一下,一般不敢肯定是最成熟的,只好回答说:“也许还有不足之处。”基辛格立即会叫他拿回去再思考和修改得完善些。

过了一些时间后,提案者再次送来修改过的方案(议案),此时基辛格把它审阅后问对方:“这是你最好的方案吗?还有没有别的比这方案更好的办法?”这又让递交提案者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把方案拿回去再研究。犹太人基辛格就是这样反复让别人深入思考研究,用尽最佳的智慧,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

我国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是位善借势借力的能手,如他一手策划的孙刘联兵,火攻曹军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例就是典型,还有“草船借箭”也是巧在“借”字上。事实上,自从人类走上文明之路时起,一直在寻求借势的方法,正因为不断地创造了各种“借”的方法,所以使人类不断走向文明。

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便是人类对“借”力最完美的体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知道把大小不同的滑轮加以组合,就可以用更小的力量举起更重的物体。今天,只要一个人坐在起重机的座椅上,就可以搬动几十万斤的钢架、货柜。人类依靠头脑的智慧,使人的力量史无前例地得到了发挥。

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也一样,凡是获得成功者都有一套善于“借”的本领,牛顿曾说:“我成功靠的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犹太民族有那么多的学者能获得诺贝尔奖,有那么多科学家创造出世界级的发明,都是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如物理学家布洛赫,他能够在原子核磁场方面取得前人未有的成就,与他得到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学奠基人海森堡的指导和影响是分不开的。

总而言之,犹太人懂得任何事业都不能一步登天,而只能靠一点一滴地积累,不过“登天”的办法并不是唯一的,是多种多样的,办法得当,则可快捷毫不费劲。善“借”力量,则是一种快捷并省力的诀窍。

创业阶段更要善于借力

犹太人追捧的一条格言是:一切为我所用,方能事半功倍。

20世纪50年代,乔治·约翰逊创建了约翰逊黑人化妆品公司,当时只有500元资金、3名职工。约翰逊想独占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可是在他面前有一个巨大的障碍,那就是佛雷公司,当时黑人基本上都用它的化妆品。约翰逊集中全力研制的“粉质化妆膏”无法打开局面,虽然做过广告,但效果并不明显。

于是,约翰逊想了一个办法,他亲自设计了一段广告词:“当你用完佛雷公司的化妆品后,再擦上一次约翰逊公司的粉质化妆膏,将会产生预想不到的效果。”公司同事对他的广告词极为不解,埋怨他在给佛雷公司做广告。约翰逊则不以为然地说:“我们这样做,就是因为它们的名气大。比如说,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我叫约翰逊,但我如能想办法和美国总统站在一起的话,我马上就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了。同理,佛雷公司的化妆品在黑人社会中享有盛誉,如果我们的产品和这个名牌同时出现,表面上我们是在帮佛雷公司,实际上却提高了我们产品的声望啊。”

正如约翰逊所言,这种方法果然使公司的产品迅速为顾客所接受,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上升。积累了足够的资本之后,约翰逊又通过一系列手段,终于把佛雷公司挤出了黑人化妆品市场,实现了自己独占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的愿望。

这个例子证明了一个道理:创业之时力量一般比较弱小,想办法借别人之力,可以让自己迅速壮大起来。

要善于集合他人的力量

做工作,没有众人的支持和拥护,肯定不会有成绩;有困难得不到别人的帮助,肯定会出问题。集合他人的长处,何愁大业不成?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还有谁会比你高呢?

犹太人有这样的一个寓言:

从前有个国王,得了一种怪病。经医生诊断,此病只有喝了新鲜的狮子奶才能痊愈。然而谁敢去接触正在哺乳期间的母狮子呢?这不是叫人去白送死吗?所有的大臣都一筹莫展。

有一个聪明的男孩得知此事后,跑到王宫,应诺了这件事。

他每天跑到大山深处的狮子洞穴的出口,给母狮子送上新鲜的食物。母狮子正愁小狮子没多少吃的,就接纳了小男孩的“馈赠”,到了第10天,他和母狮子很亲密了,他可以自由地摸母狮子,终于顺利地取到了一点儿狮子奶,可以回去向国王交差了。

就在男孩提着狮子奶回王宫的路上,男孩身体的各部分互相吵起架来,闹得不可开交。吵什么呢?原来它们争论谁在取奶的过程中最重要。

眼睛说:“如果没有我,你们就看不见路,更看不见狮子,怎么取奶?”

手说:“如果没有我,你们怎样取奶?又怎样把奶提回来?”

脚说:“如果没有我,就到不了狮子洞,自然就取不来奶。”

舌头也突然加入到辩论之中:“如果不能说话,你们一点用处也没有。”

身体其他部位一听,更不服气,群起而攻之:“你舌头软而无骨,完全没有价值,也敢跟我们相提并论?”

一看人多势众,情势不妙,舌头只说了一句:“你们到时看吧!”就缄口不语了。

男孩进了王宫,舌头又开口说:“到底谁最重要,你们马上就知道了。”

到了国王面前,男孩子献上狮子奶,国王闻了闻,分辨不出这是什么奶,便问那男孩子。

舌头开始说话了:“这是狗奶。”

这时身体各部位才知道舌头的重要,连忙向它道歉。很快,舌头改口说:“不,说错了,尊敬的国王,这是货真价实的狮子奶。”

在犹太人眼中,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用的,一时无用,另一时也许就有用。这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选择合适的位置,长处就显示其优点,没有合适的位置则只见其短处了。在与人相处中,犹太人就是这样看待他人的,并与人和睦相处,努力使自己扬长避短。

善于借助时势成就一番事业

翻开英雄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他们之所以出类拔萃,卓尔不凡,无不是因为他们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在势到临头时,占尽先机,成为时势的主宰,甚至扭转时势,变革社会。犹太人可以说是英雄辈出,尤其是在商场中更是群星璀璨,多不胜数。

犹太人尤伯罗斯的案例就是明证。

1978年11月,美国洛杉矶市获得奥运会主办权,一个月后市议会立即通过一项不准挪用公共基金办奥运会的市宪章修正案,这无疑是给市政府出了一道难题。

洛杉矶市政府只好向美国政府求援,也许是对奥运会的蔑视,也许是已经意识到美国举办奥运会将会遭到苏联的报复,美国政府对求援置若罔闻,明确表示分文无望。

在这种情况下,洛杉矶市身处绝境,只好向国际奥委会提出,请求允许以私人的名义主办奥运会的先例。这个请求比较突然,因为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由私人主办奥运会。万一这个人临阵脱逃怎么办?偌大的奥运会交由私人主办,国际奥委会的面子置于何处?更何况,国际奥委会有关《宪章》已明确规定只能由城市主办奥运会。如果还有另一个城市申请,国际奥委会就有了回旋的余地。然而,当时除洛杉矶之外没有别的国家或城市申请举办,国际奥委会一点儿退路都没有,《宪章》的这条规定第一次失败了,在万般无奈之下,国际奥委会同意了洛杉矶市的申请。

于是,洛杉矶奥运会筹备组开始“物色”一个能在市政府不贴一分钱的情况下办好奥运会的人选。他们拟定的理想标准是,这个人年龄在40~55岁之间,在洛杉矶地区生活过,熟悉洛杉矶及周边地区环境,喜欢体育运动,具有从经济管理到国际事务等多方面的经验。

电子计算机的屏幕在不停地闪动着,经过一次又一次地筛选,计算机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就是——犹太人彼得·尤伯罗斯。

于是筹备组向尤伯罗斯发出了邀请。当筹备组的人谈起所谓“理想人选”的标准后,尤伯罗斯情不自禁地说:“哦,这有点像我。”

他的妻子吉妮后来说:“不是像他,就是他。这标准就好像是根据他的情况而定的。”

私人主办奥运会是奥运史上的第一次,虽存在着发财的机会,但同时也意味着要冒最大的风险,一般人是不敢问津的。更何况前几届奥运会主办城市,财政上都是亏损的。

1972年,在原联邦德国慕尼黑市举行的第20届奥运会所欠下的债务,市政府多年都未还清。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第21届奥运会,亏损达到10亿美元,使蒙特利尔的市民怨声载道。

1982年,在苏联的莫斯科举行的第22届奥运会耗资高达90亿美元,亏损更是空前。

1980年,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从财政和组织上来说,也是很不成功的。

纵观历届奥运会,举办奥运会是城市在财政上的一场“灾难”,谁主办谁就得不惜“血本”,更何况尤伯罗斯是私人主办奥运会。

现实即使如此,但尤伯罗斯却没有退却,他觉得承办奥运会是自己接受一次重大挑战的机会,他欣然接受筹委会的邀请。

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城市来说,能够承办奥运会是一个巨大的荣誉。但是,奥运会的巨额费用常常使承办者苦不堪言,庞大的开支是承办奥运会的关键,筹集资金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

但尤伯罗斯毕竟是一个非同一般的人物,如果没有很大把握,他也不会接受这个任务。

犹太人说:“只要你是用心的,任何东西都会变成商品。”

他们还说:“能驾驭时势便能成大气候。”

这些话对尤伯罗斯来说恰如其分,毫不夸张。很快,尤伯罗斯便开始了他的工作。

尤伯罗斯决定利用各竞争对手的竞争心理,提高赞助收入。

尤伯罗斯规定,本届奥运会正式赞助单位中只接受30家,而且每一个行业只选择一家,每家至少赞助400万美元,赞助者可取得在本届奥运会上某项商品的专卖权,这样一来,各大公司就只好拼命抬高赞助额的报价。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两个饮料供应商历来是对头,每一届奥运会都是两家正面交锋的战场。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百事可乐占了上风,虽然赌注大了点,但毕竟打响了牌子,提高了销售量。可口可乐尽管自恃老大,但一不留神就会在竞争中落后,这次洛杉矶奥运会上,可口可乐决心一定要挽回自己“龙头老大”的面子。

尤伯罗斯向两家“面子”公司抛出了400万美元的底价。

百事可乐还在庆幸莫斯科的胜利之中,对竞标这次赞助准备不足,可口可乐则胸有成竹,一下子把赞助费提高到1300万,高出了尤伯罗斯底价的3倍多。

可口可乐的一位董事咄咄逼人地说,我们一下子多出900万,就是不给百事可乐还手的余地,一举将它击退。果然百事可乐没有还手,可口可乐成了此次奥运会饮料行业独家赞助商。

笑纳1300万美元后,尤伯罗斯又把目光对准了感光胶片的两位大亨:柯达公司和富士公司。报出的底价同样是400万美元。

柯达公司开始也想加入赞助者的队伍,但他们不肯接受尤伯罗斯的不得低于400万美元的条件,他们只同意赞助100万美元和一大批胶卷。尤伯罗斯没有答应,他还亲自飞到柯达公司的总部劝说他们接受组委会的条件,但“心胸狭窄和傲慢”的英国胶片巨头柯达公司自恃自己的资历和财力,没有向尤伯罗斯妥协半步,他们满以为有把握不改变条件便可获得独家赞助权,等待着尤伯罗斯的让步。

一向嗅觉灵敏的日本人似乎在这其中感觉到了什么,决心借此机会打入美国市场。富士公司暗中同尤伯罗斯讨价还价,最后富士公司以7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洛杉矶奥运会胶卷独家赞助权。

日本人来抢自己的市场,这是柯达公司没想到的,等到柯达公司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时,富士胶卷已经充斥了美国市场,为此柯达公司广告部的经理被撤了职。

在汽车方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丰田等几家日本汽车公司的竞争,更是热火朝天,彼此都竭尽全力以拼抢这“唯一”的赞助权……

据后来统计,此届奥运会企业赞助共计3.85亿美元,高出莫斯科奥运会40多倍。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的381家赞助厂商,总共赞助费仅为900万美元。

收入最高的莫过于把运动会实况电视转播权作为专利拍卖。

当初,尤伯罗斯的工作人员提出的最高拍卖价是1.52亿美元,遭到他的否定。为此他亲自出马先研究了前两届奥运会电视转播的价格,又弄清楚了美国电视台各种广告的报价,提出2.5亿美元的拍卖底价。

他还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把奥运会的广播转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从此以后,广播电台免费转播体育比赛的惯例被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