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18:41:52

点击下载

作者:梁森山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

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试读:

内容提要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当前创客与教育的结合才刚刚起步,创客和创客教育都还是正在建构中的概念。本书从来自创客教育一线的老师、专家和机构的角度,为大家重点解读3个问题:什么是创客教育?创客教育从哪里来?创客教育该怎么做?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丰富的创客教育观点、创客教育课程与活动项目、校园创客空间建设案例等信息,相信这些内容能为全国各地关注和参与创客教育的教育管理部门、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帮助。序别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毫无疑问,没有李克强总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政策,不可能有今天风行全国的“创客与教育的碰撞”。但是,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早在李总理参观柴火创客空间之前,国内有一批先行者已经在创客教育的路上积极探索多年。

几个月前,我作为唯一的中小学一线教师代表,参加了教育部基础二司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在会上,我向张华、吴刚平、顾建军等课程专家简要介绍了国内创客教育从萌芽到破冰的历程。当天晚上,我还接受了中国教育学会李亦菲教授等人的采访。临睡前,往事一一浮现,忽然间莫名感慨:面对火热的“创客教育”一词,有多少人关注其背后的故事?

对于国内的创客教育,常常会听到两种说法。一是认为创客教育照搬了西方的做法,纯粹的“拿来主义”。二是认为创客教育来自国内一些教师的炒作,就连美国都没有“创客教育”这一名词。显然,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没有尊重基本事实。中国的创客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既不是全盘照抄,也不是自立门户。从2011年就开始参与猫友汇活动的教育创客,他们大多能清晰地回忆起国内创客教育从0到1的点滴细节。那些基于线上或线下自发组织的教师活动,成为国内创客教育发展史的重要节点。而旁观创客运动的发源地美国,在青少年创客教育方面的进展反而有些缓慢。从我个人搜索到的资料看,美国虽然有官方启动的Maker Education Initiative(创客教育计划),但关注K12阶段Maker Education的论文并不多。

2016年6月,我和吴俊杰在美国丹佛参加了ISTE2016大会。我们在大会的playground区域展出了平时教学中常用的一些器材,吸引了一大批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师。随后,我们在二楼的企业展位中也看到了多家中国生产的创客教育产品。一位加拿大的校长告诉我们,她所在的地区有一百多所学校正在创建以普及为目标的makerspace。而且据她所知,美国很多学校也在开始做相同的工作。这一消息让我们兴奋,因为之前了解过,美国很多学校有ilab,但是并没有makerspace;学校教师熟知STEM,却很少了解过Maker Education。可见,在创客教育方面,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是同步发展的,是相互促进的。

这就是事实!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李大维在中国创客教育联盟成立大会上提出“加强创客教育联盟国际合作的倡议”,因为“创客教育是全人类的主题”,它的核心要旨是以一种有吸引力的、自发的、循序渐进的、动手实践的方式推动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世界的发展应该是共赢的,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拥有庞大的工业制造生产力,在创客教育方面有义务也有能力输出让全球青少年为之受益的教育公共品。

为什么要有创客教育?为什么要做创客教育?如果追溯国内最早一批教育创客的故事,我们会发现,这些故事都那么精彩而感人。有意思的是,几乎每个人的出发点都不相同,有为孩子的教育,有为学科的发展,也有为内心深处的爱好。但不管是吴俊杰、管雪沨、曾祥潘、于方军、郑祥等老师,还是李大维、叶琛、何琪辰、于峰等创客,都是因为对当前教育的不满意,才会有意无意地走到一起,形成中国创客教育最初的一股力量。这些先行者将创客精神视为信仰,通过聚沙成塔般的努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终迎来了创客教育的“引爆点”。

创客教育能够坚持多久?会不会像其他教育热词一样很快就消亡?与一些正在旁观或者已经开始从事创客教育的校长、教师和企业的交流中,我发现这种担忧非常普遍。其实,我也很担心。我常常静下心思考:创客教育还是一株幼苗,只有在广大教育者的精心呵护下,才有可能茁壮成长。中国教育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如果把创客教育当作对抗应试教育的救命稻草,可能是一种“捧杀”。面对涿鹿教改的失败,光明日报刊文指出:“教育涉及千家万户的核心利益,任何改革都必须格外审慎,不仅要找准方向、选对路径,还要考量大环境与小环境的融洽、节奏与范围的把握,以及改革土壤的培育等。”而回头看创客教育,正处于上下互动的良好状态,其方向和教育部深化课改工作完全一致。我想,只要教育者有大局观念,从师资培养出发,认真设计科学的推行路径,完全不用过于担心其后期的发展。教育,本来就不需要追捧所谓的热词。

非常感谢本书的主编梁森山。在他的努力下,这几年关于创客教育的点滴故事慢慢得以梳理,才有了这本叙事庞大、细节清晰的《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告诫所有的党员,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了解这些最初的教育创客们的初心,创客教育才能走得更好。

让我们继续柔软地改变教育吧。谢作如2016年8月

导读

为了促进更多关注创客教育、尝试进入创客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了解它的全貌,2016年,我们开始着手编撰《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基础教育版)》(以下简称“蓝皮书”)。

我们带着3个问题开启了蓝皮书的形成之路:什么是创客教育?创客教育从哪里来?创客教育该怎么做?

蓝皮书前3个章节“遇见”、“溯源”、“践行·案例”从这3个问题引入,以尽可能全面、清晰地描述和创客教育有关的故事和思考。

第1章:遇见。以故事的方式开启进入创客教育的大门,通过对创客教育课堂场景的描绘,初识创客教育,理解创客教育的关键所在;通过讲述和创客教育有关的人物的故事,了解创客教育者的初心;通过社交网络广泛征集,畅言创客教育的愿景,与创客教育先行者一起倾谈创客教育。

第2章:溯源。我们尝试梳理了创客教育在中国经历的“短暂”历史,希望让读者了解创客教育经历了什么样的阶段(在蓝皮书里,我们初步把创客教育划分为了3个阶段:准备期、探索期、发展期),以及有什么样的关键事件,有哪些关键人物在参与和推进创客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第3章:践行·案例。这一部分内容,我们主要梳理创客教育基本的做事规则。如何落实创客教育?这是我们希望在这部分提供的案例,对读者有所启示。我们挑选了几所学校在推进创客教育行进过程中的案例总结,分享给各位读者。

第4章:活动。创客教育的核心精神之一是分享,活动是分享的重要载体,它把一群参与创客活动、创客教育的人们聚集起来。所以,我们单独把“活动”做成一个独立的章节,让大家在各种创客活动中理解创客的精神、创客教育的精神。

我们为前4章节制作了简易思维导图,请参考附录2部分。

除了4大章节以外,我们把非常重要而又不归属于4大章节的内容,编成了附录。

附录1 创客与创客文化。从创客教育的源起和根基出发,为理解创客教育提供一些背景材料。

附录2 资源礼包。秉承分享精神,我们希望把更多好的资源推送给大家。

附录3 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这是一群已经走上创客教育之路的践行者,也是我们共同参与到创客教育的同路者,在此把他们介绍给各位读者,同时也感谢他们为创客教育做出的努力。

2016年,让我们一起见证创客教育。第1章遇见

当创客遇到了教育,

当教师遇到了创客,

有趣的故事就发生了……1.1 初识“如果没有带钥匙,我们还可以怎么打开家门?”——这个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开启了学生的学习任务:设计一种新的工具,创造一种新的方式,来打开一扇门。

学生们分了好几个小组,开始了讨论与设计。他们围坐的桌上放了五颜六色的电子元件、小木板、笔、电脑。

一个个设计方案在热烈的讨论中逐步出炉:

方案1——一扇可以用歌声打开的门:唱一段特定的旋律,门就会被打开。

方案2——一扇用温度控制的门:当门感应到足够的热度,便会自动打开。

方案3……

每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方案都亟待被实现。

老师穿梭于每个小组,和学生们讨论、确定方案:画出实现路径,选用工具,组内分工……

最后,学生们和老师把想法一步步变成现实。

即使他们没有在课堂上欢呼雀跃,想必内心已经为自己推进这样的“创造”而激动不已。

这是创客教育的一个课堂片段。如果我们把无数个这样的课堂片段进行解析、归纳,以此提炼出一个对创客教育的释义,那么它有可能是这样的: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从国际大背景来看,创客教育是工业4.0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所引发的需要,国内方面则是国家对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忧虑与人民追求优质教育的需求。当创客文化与教育有了呼应以后,我们有必要从教育的角度去发问:

创客教育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样的?

创客教育与学科知识是个什么样的关系?

创客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1.1.1 结合文化

创客教育的目标既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也不是单纯的学科教育,更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属于“创客与教育”的边缘革命,从具体的创客教育组织形式来看,更贴近综合实践课。

创客运动的发起人之一,O'Reilly Media创始人Dale Dougherty在回答创客教育的模式时说:“创客教育是经验学习,而不是知识学习,主要是传授如何做某件事情的经验,学习如何创造的过程,而不是书本上那些用来考试的东西。要鼓励孩子自己去想、自己去学、与他人合作,帮助孩子逐步成长为创客,当然最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起步,让他们能做出越来越复杂的发明创造。”

创客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关注教育圈的事,还要跨到创客圈里面看看创客们现在在做什么,创客文化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创客文化里最核心、最精彩的部分是创客精神(参考附录1章节),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做创客精神的传播者。图1.11.1.2 基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基于学生的兴趣,创客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才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如果是老师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强加给学生的,不管用多好的产品、仪器和课程,都依然是传统教育。

美国著名教育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弗来克斯纳(Abraham Flexner)于1939年发表的经典文章《论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纵观整个科学史,绝大多数最终被证明对人类有益的真正伟大发现都源于这样一类科学家:他们不被追求实用的欲望所驱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是他们唯一的渴望。”

关注“无用”,创客教育才能走得更好。

创客教育正在以构建吸引力而不是强拉人的方式来促使教育走向变革,我们想一想,如果说上一节‘小组合作探究,充分显示学生主体性,并且合理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示范课,需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这种投入的素质教育恐怕很难说是长久的,而创客教育则不然,我们认为创客教育是培养所有人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视野所需的活动、课程、机制和环境的总和,它更多的是构建一种吸引力,去柔软地改变教育。1.1.3 项目学习“项目学习的方式”是目前推荐的创客教育的学习组织形式。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项目的学习(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还有基于设计的学习(Design-based Learning)的提出,来自于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特别是软件工程师)对教育的思考。

探究和基于问题的学习,常常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或者“像专家那样思考、解决问题”。而基于项目的学习则要求设计一个项目让学生体会工程师或者项目经理面对某个需求,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请教专家,自学知识,团队协作,最后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也许会有人质疑,“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成为科学家”“程序员的生活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这是事实,但是也不必担忧。这就像一场接力,每个时代影响和推进社会发展的先进人才模型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在新工业革命时代,很多人看好创客,认为创客将成为下一个推动社会发展的群体,于是产生了“创客运动”和“创客教育”。

项目学习是目前创客教育最行之有效的组织形态。相较于师徒相传、口口相传的形式,或者自主学习的方式,项目学习的组织效率都是最高的。1.1.4 数字工具

什么样的时代,使用什么样的工具。石器时代,直接把使用的工具以“石器”命名。

创客倡导数字化,强调使用数字化的工具,体现了当今时代的特征。虽然我们不反对木工、精工、手工艺制作、服装设计等许多传统的学生动手实践,但创客教育更倡导学生使用数字化的工具,如开源电子、3D打印机、数控机床及其他形式的数字制造的工具。“使用数字化工具”是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方向性引领。1.1.5 倡导造物

造不造物,有没有作品产出是衡量创客教育是否有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造物才能把课程和作品、课程和人、课程和学生产生强关联,这是创客教育最重要的硬性评价指标之一。“倡导造物”,因为造物是孩子们的天性。当学生有这样一种欲望:“我不想仅仅成为一个项目的参与者,我想成为它的发起人”,或者“我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创新的想法便油然而生。而这种创新是脚踏实地的,并非天马行空、无源可寻。通过细致地观察自己、朋友圈和社会的需求,走出学校,走向生活,创意将源源不断。

积极开展创客教育的学校提供创客空间,传授造物技能,给学生各种创新造物的机会,是一个很好的鼓励创造、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在创客教育当中“造物”的概念延伸了“做中学”的理念,通过分享,使得“做中学”的过程延展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经验、技能,甚至知识的创作过程。而在分享的过程中,涉及的面对不同分享对象的方案设计,跨文化的分享策略,分享平台的使用等过程则是超越了简单制作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学习过程。创客的“造物”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跨学科是一种根据项目需求而来的非常自然的学科综合,并非刻意为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涉及的很多知识都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寻求各种帮助,通过自学和协作才能完成。

初中劳动技术课里面有很多与电子制作相关的项目,如音乐门铃等,但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每个学生做出来的作品都差不多,体现不出孩子之间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这样的课堂成果就不能叫作“造物”。每个孩子做出来的作品各不相同,这是创客教育区别于劳动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准。和劳动技术课相比,创客教育不以知识学习为重点,也不刻意强调技能的提升,但是创客教育重点在于体现创造精神及实现造物,更多地体现在创客教育活动的综合性、真实情景和直接参与。1.1.6 鼓励分享

无分享,不创客。创客教育鼓励分享。

传统学科教育更注重知识的传承和掌握,于学生而言,传统学科教育是一个接受、感悟和领悟的过程。但创客教育在学生动手造物之后,可以给其提供一个分享交流的机会。创客教育制作的作品不一,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故事可讲。有故事可讲是因为造物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造物的缘由、过程的挫折以及完成的喜悦。创意本身就是需要分享的,若是不分享,好的创意便止于实现者本身。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需要交流和分享,而交流和分享恰恰是当前教育活动中极其欠缺的。“无分享,不创客”,这句话从创客文化里继承过来,是创客精神的重要体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只有与别人进行了交流,才能对“自造物”产生直接的反馈,进而生成下一轮的造物冲动,形成完整的心理学过程。1.1.7 跨学科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理科课程有其自身特色,将学科知识化、知识点化,然后以知识点为核心探索标准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可复制”“高产出”的教学模式。但人们日益认识到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整合性,使得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处于高度碎片化状态,知识间的关系并不为学生所理解,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也就无从谈起了;二是缺乏现实性,使得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长期处于“休眠”状态,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困惑也会越来越深……(任友群、徐少权,《以STEAM教育提升中国科技创新的“耐力”》

创客教育所涉及的学科知识是综合的。因为要“造物”,所以创客教育天然是要跨学科的,不需要刻意强调。创客教育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之一,具有促进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潜在可能性……(黄荣怀,《创客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著名的创客杂志《MAKE》(中文翻译为《爱上制作》)和Instructables网站中的制作项目,大部分都具有明显的STEM特征,本来彼此分离的学科知识,在“Make”的过程中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创客教育显然是在推行素质教育,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个性。这刚好和广大家长的认知是一致的,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只会应试,而失去最基本的动手实践能力。1.2 初心

当有人追问:你为什么做创客教育?

我们会发现从事创客教育的人,不论一线教师、学者、专家,甚至产业界人士都是有初心的。

当创客遇上教育时,大家自然而然地会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不能把动手操作培养成学生的兴趣爱好之一,就跟目前普遍流行的唱歌、弹琴、书法、绘画一样?最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有可能是创客,也有可能是具有创客精神的教育者,我们统称他们为“创客教育者”。正是这样的思考,在推动着创客教育的发展。而来自创客教育者的思考和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下面,我们将分享几个来自创客教育者的故事。1.2.1 李大维:让孩子把创新实践当爱好

在网络上搜索“李大维”,你能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2008年,李大维和一帮搞艺术的人经常在一个叫“新车间”的地方聚会。已经为人父母的他们,开始编写一些教小孩自己设计游戏和动画的课程。后来,他们希望让小孩自己来设计玩具,于是发现了开源硬件。“玩着玩着东西越积越多,摆在家里太乱,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就租个地方,新车间就是这么开始的。”

或许这就是创客们的与众不同之处。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如传统的艺人、医生、拳师等,除非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比较满意,否则,他们不会让孩子继续走自己的老路。但是创客们不同,他们对自己动手折腾的喜好非常满意,并且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继承这一爱好,进而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同样能从中受益。

这就是创客的分享意识。从新车间到ArduBlock,从Scratch到新车间项目,李大维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多新奇的项目。目前风靡全国的Scratch教学,给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1.2.2 叶琛:Mind+背后的教育梦

叶琛既是国内知名创客,也是一家为创客提供各种原材料的公司——DFRobot的CEO。

毫无疑问,父辈的影响对叶琛是深刻的。他曾经透露:“我爸爸当年的收音机、电风扇就是自己攒的,家具也是自己打的。连电视机也尝试做,只是没做成。”从诺丁汉大学取得工程学博士学位后,叶琛便回到上海创办了DFRobot公司,这家公司被称为“开源硬件及机器人的梦工厂”,同时DFRobot也是Dream Factory Robot的缩写。当他和同伴们把DFRobot打造成国内开源硬件第二大公司的时候,焦虑却来了。因为,他的孩子慢慢长大了。

在孩子入读幼儿园后,叶琛的焦虑越来越强烈。虽然公司和自己的创客生活,也能够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乐趣。但是,他更希望孩子就读的学校就有好玩的学习内容。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同伴中唯一接触创客的孩子。他更担心孩子因为爱好DIY、爱好开源硬件,而成为同学们眼中的“另类”。而有趣的是,他的几位年龄和处境相近的同事在这一点上形成了共识。

叶琛开始做一些工作,如和同事们成立上海第二家创客空间——蘑菇云。和新车间一样,蘑菇云定期组织、举办一些开放的聚会和工作坊,比如“虫虫机器人”工作坊吸引了很多孩子来参与。2013年的上海创客嘉年华活动,他们招募了一批志愿者,把嘉年华活动做成了半个“儿童游乐园”,有机器人相扑比赛,有焊接LED项目,有手绘徽章项目,数百名孩子在里面流连忘返。除此以外,他们还开发了为Arduino定制的图形化编程工具——Mind+和WhenDo,让更小的孩子(如幼儿园的孩子),在完全不懂代码的情况下,都能编程制作出有趣的互动电子玩具来。1.2.3 谢作如:陪着孩子玩创客

作为国内推广创客教育的中小学教师代表,谢作如说,如果不是为了陪孩子玩,几乎是不太可能会走上创客这条路的。

谢作如的儿子谢集,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玩机器人,一年级时就学习Scratch,后来玩3D打印机、App inventor、Python等。这6年来,谢作如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见证了国内创客教育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谢作如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生涯中,单纯以考高分为目标,机械性地做试卷。他希望谢集的学习能从兴趣出发,通过“造物”的形式,做到学以致用。他认为,知识是一张密切关联的网,无论从哪个节点开始,不断深入,都能到达“核心”。

很高兴的是,谢集通过各种创客活动,不仅成绩突出,兴趣广泛,而且性格开朗、活泼。他最引以为傲的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尤其是计算机编程,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已经超过了普通的信息技术老师。而谢作如也很快发现这一教育方式也适用于更多的孩子。于是,他的“孩子”范围不断扩大,不仅是温州中学的学生,还包括更多青少年。他相继与其他发起人联合成立了温州中学创客空间、温州大学创客空间,还有温州创客空间、猫友汇等,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他将自己的课程《Arduino创意机器人》开源,成为国内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Arduino课程。1.2.4 管雪沨:6万小学生实现趣味编程“中国学生有三大问题:一是知识结构割裂,会解题但不会应用;二是实践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强;三是创造能力缺乏。”国内许多专家和教师都在寻找破解之法。江苏省常州天宁区信息中心主任管雪沨正是这方面的积极探索者。作为国内最大的Scratch教学QQ群的负责人,管老师经常组织线上、线下的教学研讨活动,这几年还免费给国内教师赠送了上千本自行编写的Scratch小学教材。

在管雪沨的积极组织下,常州市于2011年9月率先在国内启动了区域性的创客教育课程,中心城区6万名小学生开始学习趣味编程。他把创客课程分为3个模块:第一类为初级模块,以程序设计和3D打印为主,作为必修课程实施;第二类为高级模块,主要了解并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智能控制、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开展创新活动;第三类为创客模块,以智能机器为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尝试“研发”改变世界的“机器”。

创客文化与教育融合、呼应的关键是人。所以,创客教育同样关注人并具有人文关怀。如果深入挖掘关注教育的创客或者关注创客的教育者,会发现背后的故事都与“爱”有关。要么是因为爱教育,希望当前的教育更加完美、多元,而不总是考试;要么是爱孩子,希望给孩子们更多的快乐;要么是爱技术,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同样爱上技术。1.2.5 吴俊杰:霞光初现

于我而言,从事创客教育既有偶然的因素又有必然的因素。2010年,我从物理教师调换到信息技术教师的位置,负责学校机器人社团的过程中,我对竞技性非普及的机器人教育既有模式感到很失望。机缘巧合,我找到了北京创客空间和上海新车间,还参加了很多创客活动。我觉得做创客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2012年和2013年访问了美国和日本之后,发现他们对创客教育的认识也是刚刚起步。于是怀着一种弯道超车的教育情怀,我尝试提出并推广创客教育。这几年推动创客教育的专家学者、主管部门和企业们共同努力,使得创客教育成为一个学术权利、行政权利、资本权利和实践权利都很平衡、健康发展的领域。2013年创客教育霞光初现的时候,我看到了,觉得很幸运,并且愿意用创客精神实践和分享出来,我觉得这是人生幸事。有人问我,为什么会这么想,我觉得,可能是对自己的缺点很接纳,对现实的缺点不绝望吧。路就在前方,越走人越多,越走越光明。1.2.6 周茂华:原来我就是创客

在2012年的深圳“制汇节(Maker Faire Shenzhen)”上第一次接触“创客”这个词,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周茂华这才意识到“原来我就是创客”,他平时常接触开源硬件(指与自由及开放原始码软件相同的方式设计的计算机和电子硬件),常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开源硬件降低了创新门槛,创客以问题为导向自发学习,强调动手,鼓励跨界。”他隐约觉得,创客倡导的文化、玩儿的东西很适合引入教育。

创客教育与传统的小制作、小发明、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教育等有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周茂华在教学实践中不玩新概念,不喊新口号,扎扎实实,坚持创新教育的本质,贴地飞行。周茂华眼里的创客教育具有时代特点,有更丰富的内涵,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要。1.3 愿景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育人,创客教育能够在这个时代下生根、发芽、成长,必定是有其生存的优势和必要性,创客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新型的启蒙式的教育理念,更大可能地照顾到了孩子们的天赋和兴趣,更有利于激发每一个孩子背后的潜能。创客教育应积极引导他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迎接各种现实难题,乐于将创新想法与他人分享,更关注自己的实践能力与个性化体发展。

创客教育尚处在探索期向发展期迈进的时期,却因为其开放、包容的文化内核,让创客文化在教育圈里生根、发芽。创客教育到底会成长成为一棵什么样的树?每一个浇水、灌溉它的人都有一个愿景。而正是这份愿景、理想、梦想,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未来要践行的创客教育之路。

温州中学的谢作如老师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如果创客教育按照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你认为的理想状态是什么?

创客教育者们纷纷发言,畅想创客教育的发展愿景:

@培强:通过项目学习形式,激发兴趣,主动发现知识点,达到学习目的,从而实现各学科融合。

@毛华均:创作氛围浓郁,解决问题的好创意、好点子不时出现,但大家习以为常,不再惊叹和大谈、特谈创客。

@王爱胜:培养科学精神和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同时不丢掉科学和技术。

@宛晗阳: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养成勤于思考、乐于动手、注重团队协作的习惯,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直面困难的勇气。

@俞世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索,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人,而是协助者。

@乐清赵顺高:老师积极主动工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打开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罗亮:创客教育与应试教育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矛盾;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造物”,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大学教育做好充分准备!

@秦妍:不遏制个性化发展,让创造成为一种习惯,师生都能被激发出无限的潜能。

@Xiaoyumin:面向真实的学习,体验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利用真实世界使用的各种工具、资源和策略,在探索与合作中学习、创造和创新。

@蔡亚庆:或许是在当社会、老师、家长对孩子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视不亚于对他成绩的重视之时。

@内蒙古吕致远:创客的动力是兴趣,其实就是做好玩的东西,别人看着觉得好,更多人就会参与进来,越玩儿越出彩。当前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一起交流玩儿的心得的机会,每个学生不知别人在玩儿什么,形不成玩儿的氛围。释放创客的生命力,首先要解放校园,让那里成为孩子们自由玩耍的乐园,而不像现在一样成为看似牢笼一样的地方。

@长沙龙小华:教师和学生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能得到有意义的指导。

@陈丽:人人都是创造者。

@丁辉:走进创客,体验创新,教创客创新,在教育中体现创客,在创客中体现创新。

@成都七中刘娟:每个学校都有场地,有设备,有经费,有专职老师,有工程师可以点对点辅导,孩子们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每个孩子都可以有自己的“豆腐干”作品,可以有“高大上”的作品。

@李岗:观察世界,发现问题,提出并试图解决问题。学生随着伴随失败的成功,变得更自信、自强,内心的创造力获得培养和提升,进而对世界的认知更深刻,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苦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能动性得到最大的释放,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更好的获得成就感。

@王永伟:教师有想法,学生有创意!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真正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那是一片会玩、爱玩,还能学习的天地!

@曹艺:教师没有了职业倦怠,学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求知的欲望。

@王雪华:有人喜欢做工人,有人喜欢做农民,有人喜欢做运动员,有人喜欢做艺术家,有人想做创客……让想做创客的人成为创客,让不想做创客的人理解他们。

@沙有威:我认为创客教育是“唤醒孩子创新意识的教育”。这里我没有用“培养”而是用“唤醒”,其意义在于对孩子以往被禁锢的创新意识的唤醒,“唤醒”也体现了创客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于方军:完全赞同沙有威老师的“唤醒”,除了创新意识,同时被唤醒的还有分享意识。

@张逸中:教师和学生思维的解放,手、脑、心三位一体,想得到,做得到,一切皆有可能。

@万昆:创客教育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多学科的融合。创客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和创新意识。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看,创客教育是新技术、新媒体革命发展的要求,对信息时代的教育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来解决信息时代需要创造性人才的问题;创客教育的价值是一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符合信息社会需求的教育模式;创客教育是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模式。

@秦世松:创客教育激发师生探究的欲望,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宁波北仑钱世伟:每个学校里都有一个地方可以让孩子们一起动手玩创意,一起分享、交流、创想未来!

@江汉油田方长庚:创客教育从小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探究能力,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之急需。

@程陶奕:能让制作者和参与者获得快乐。

@圆梦2016: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创客教育能真正实现创造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李晓东:促进老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强化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管雪沨:教师的创造力会被激发,学生的创意意识会被点燃,教育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生命力,创客教育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吴俊杰:教师走向自由,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讲课能力一样被社会承认,并且形成个人的品牌,师生互创的师徒关系逐步形成。通过开源课程和文化的发展,结合互联网,切实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师生基于本乡本土的创造。结合招生制度改革和高校改革,让教育体系更具适用性,教育、经济、社会不分家,更为优质地配置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平衡人类特性和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的关系,推动技术民主化和人的自我认知,通过推动模块可重用的设计和创客服务业的发展,平衡技术创新、公民素养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重庆王聪:看到每个同学在校园创客空间忙碌,或学习,或交流,或制作,享受开心!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

@夏青:学习如何面对失败,了解使用何种科学的方法,认识自身特长。

@谢作如:承载创客教育内容的综合课程是学校中最吸引学生的课程群,成为课程标准之外的重要补充。每个学校都拥有供学生自由“造物”的创客空间,学生在综合课程中通过“造物”的形式,学以致用,进行跨学科学习。创客教育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家庭创客空间、学校创客空间、社会创客空间形成了一条生态链。学生在创客活动中提升了各方面的能力,无论是在高校深造,还是在职校做工匠,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1.4 大家谈

创客教育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从主管领导、资深专业学者,到创客企业家、一线教师都存在一个概念厘清和发展的过程,在编撰蓝皮书的时候,有必要记录这个过程,由于资料搜集方面的问题难免以偏概全,但是我们努力为读者呈现一个舆情全貌,以资研究者学习、参考。1.4.1 任友群

刚刚起步的创客教育没有明确的学术定义,也没有形成严谨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教学实施措施。我们认为,创客由来已久,创客运动推动着教育系统内“基于创造的学习”的发展;虽然创客教育未必能成为一个持续的热点或教育领域,但创客教育所强调的学习者也是创造者、学习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注重将学习者的不一样想法变成现实等,与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其次,创客同时也是一种业余的爱好,因而广义上不存在所谓的创客教育,只能说是一种创客培养;广义的创客培养重点强调创造、创新的精神。第三,如今所倡导的创客教育更多是以数字化工具作为基础,创客更集中体现在数字化创客上。——杨晓哲,任友群,《数字化时代的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开放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1.4.2 刘诗海

创客教育是基于创造的一种教学形式。自制教具就是很好的创客教育活动形式。创客教育和综合实践课很接近。

创客教育具有综合性、体验性、趣味性、协作性、艺术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创客教育——基于创造的教学方式》,《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年第3期1.4.3 黄荣怀

目前创客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推广,需要深入研究创客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什么?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兴趣小组还是校本课程实施?是否需要与其他学科相关联?创客教育无论通过何种形式开展,其过程和方法都需要符合基础教育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和科学素养特征。

创客教育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之一,具有促进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潜在可能性……创客教育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应根据学生认知发展和科学素养采用不同策略,从“玩中学”、“做中学”到基于真实情境的“干中学”可能是其分阶段的选择方式。小学生“玩创客,中学生“做创客”,高中生“干创客”。

创客文化引起了教育者的兴趣。教育者期望通过创客教育为学生提供一种创新性的、更具吸引力的学习方式,使得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需求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从现实的学校教育来看,大部分教育活动以分学科的形式来开展,如数学、语文、英语等,到高中甚至达到十几个学科。分学科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将知识人为地割裂开来。创客教育是弥补传统分学科教育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可以对学生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的开发起到很好的弥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从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创客空间以及学生的作品来看,大多体现在分析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层面;而在创造性智力的体现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创客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重庆市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启动仪式及重庆创客教育专家论坛”上的讲话1.4.4 祝智庭“在创客运动(Maker Movement)席卷全球的影响之下,创客教育(Maker Education)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创新教育的新园地。”——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第1期1.4.5 田保华

教师要从“二传手”走向创客。

创客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开创性个性。教育拥抱创客运动的关键在于保留其最精彩的部分,即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的态度,学校要真正从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成以实践应用和创造为中心的场所,让学生用“自由的双手表达自信的头脑”,这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创客精神正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创客精神,既是课程改革的新的推动力量,又是课程改革新的载体和新的抓手。1.4.6 付志勇

创客实践和创客教育可以为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支持。在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创客实践在高校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基于创客模式的实践教育,从参与模式、学习内容、师生互动以及学习环境等各个层面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众创空间作为承载创客实践的平台,其核心要素包括合作社群、创意实践、开放资源和协作空间——合作社群是参与式创新的基础,创意实践则包含从课程、工作坊到各类交流与比赛,开放资源包括开源设备、工具和方法,协作空间以灵活多变的空间支持参与式的创新。——付志勇,《面向创客教育的众创空间与生态建构》,《现代教育技术》,2015年第5期1.4.7 李大维

对于创客,很多人喜欢用百度百科的定义,即把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但是按照这样的定义,创客的范围就无限扩大了,有人说马云就是最大的创客。所以又有人提出质疑:当你认为画一幅画是创客行为的时候,你就没有理由认为做一首曲、写一篇小说就不是创客行为。您被誉为“中国创客文化之父”,曾经多次强调创客是“大规模业余化”的产物,能否具体说说您是如何定义创客的?

李大维:目前,国内创客有很多广义的定义,但就我个人来看,创客是一个大时代的现象。这十年来,各种开发工具已经从昂贵的专业设备转为普通人都能购买的家用设备,像Arduino、树莓派等开源硬件,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制造工具,大部分人都有能力买过来玩。这些玩家通过互联网把创作的过程和结果开放、分享出来,让更多人可以跟着一起玩。这样一来,互联网让创客运动在过去十年有了指数型的推进。所以,我觉得创客就是利用开源硬件和数字生产工具,去创作有趣的物理运算装置等的非专业人群。要加入这样的群体,不需要特定的专业背景,而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做的事,正如安德森说的“我们都是创客,生来如此”。

记得您在强调创客是“大规模业余化”产物的同时,还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菲尔普斯的理论,提出只有“新技术”的大规模业余化,才可能实现经济的大繁荣。您能举例说说什么是“大规模业余化”吗?

李大维:大规模业余化的概念来自克莱·舍基(Clay Shirky)的著作《人人时代》,谈到的是当一个专业或产业由于技术的改变,大环境的改变,开始让来自各个不同背景的大众可以参与,这样就标志着人人时代的到来。

自媒体就是一个最好的大规模业余化的例子,以前做媒体需要有能够广播的电台、电视,需要有能够出版书刊的能力,还需要专业记者和编辑。有了互联网之后,社会化工具清除了公众表达的旧阻碍,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在微博、朋友圈、公众号上发布任何信息,都可以做媒体。自媒体就是典型的媒体业大规模业余化的产物。

现在,由于开源硬件跟数字生产工具的普及,加上互联网的分享,“制造”技术门槛降到最低,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智能硬件方面的创造,创客就出现了。——谢作如,《对话李大维:创客眼里的创客教育》,《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24期1.4.8 叶琛

创客运动的落脚点是创业和教育。而在这场变革中,创业是整个创客运动金字塔的顶端,而多数人转而投身于教育事业,成为创客文化的老师或者学生,培育更广泛的创客文化受众,所以创客运动的本质其实还是教育。1.4.9 潘昊

2015年以来,政府在创新环境的营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陆续出台了促进创客创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这些举措,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国家将继续支持创新,并充分调动各种市场主体、协调各种社会资源促进好的项目成功孵化。

深圳提出建设国际创客之都,很多人听过创客,但实际成为创客的人还比较少。民间机构,各种创客空间,是创新链条上的载体。大家共同致力于创客精神的传播,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创客教育是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1.4.10 肖文鹏

尊重知识、乐于分享、团队协作、开源创新,这些典型的行为准则和精神指引虽然从创客自身看来极为稀松平常,但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维站在教育的角度,就不难发现其巨大的潜力和无尽的魅力。创客教育是创客精神与教育需求在我们这个时代背景下碰撞的结果,其产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作为集项目实践、创新思维、体验教育等诸多思想为一体的全新教学形式,创客教育能够融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艺术、科技等多学科的知识,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疑将有巨大的帮助!1.4.11 谢作如

在创客活动中曾经举办过一个“无用设计”竞赛,要求所有参赛作品必须符合3个条件:无用、有趣、有创意。为什么?国内知名创客田波感慨地表示:“这个比赛的意义在于当我们抛弃功利的心态,单纯从有趣着手,创意更能得到自由的发挥,而很多改变我们生活的创意,最初正是产生于这些看似无用的设计。”

创客教育应该关注“无用”的学习,关注个性化的造物过程,关注学生的创意是否源自生活、是否有趣并能打动人。也许“无用”才更易培养出单纯的、真正的创新能力。

温州中学创客教育鼓励“无用之用”。学生们做过可以远程养金鱼的系统,做过可以用凌空手势解开的锁,做过可以和人比赛划拳的机器人,做过可以孵出小鸡的恒温箱等。从科技创新的角度,这些项目都不具备太大的实用性,但是这些项目中却蕴含着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基于实践的创造力,是真正“有用”的创客教育。比如,恒温孵化箱其实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网上一百来元就能买到,但是马肃爽和潘艺文两位女生就是想做一个。一开始,她们面对型号繁多的加热片,根本不知道该买哪一款,后来经指导老师提醒,运用物理和数学知识计算温度并最终确定需要多大功率的加热器,才意识到原来物理知识是有用的。最后,她们经历几次失败才终于孵出一只瘸腿的小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小女生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以及综合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她们平时最不喜欢的物理科目的成绩自然也上去了。

有宽松和自由的环境,才有创造力的自然生长。保护好学生那份自由创造、尽情探索的初心,创客教育应为此努力。1.4.12 管雪沨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规模化的工厂工人转化为个性化的创造性人才。因此,激发每一个人的创造性成了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教育自身也进行了多次改革,始终围绕着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等展开不断的探索。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始终没有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在课程目标上、课程内容上,以及在教育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创客教育能否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非常值得尝试的。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我们借鉴欧美国家的发展路径,同时用发展的眼光来探索我们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创客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和发展性。根据教育的发展规律,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丰富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丰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创客教育的关键是学习,学习即智造,智造即学习。用知识去创造知识,用智慧去创新社会。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环境,建设人人皆创、处处可创、时时能创的众创社会。1.4.13 吴俊杰

创客教育的出现是我国创客文化、创新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也为创客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在此背景下,只要怀着最大的诚意和倾听的精神,构建家庭、校园和社会的立体生态,未来的创客教育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2011年以来,中国的创客教育与全球的创客运动同步,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条道路,在电子与程序、结构与设计、科学探究、影视创作和机器人等诸多领域建设了大量的创客教育空间和开源课程,为校内推进STEAM教育做出了贡献。1.4.14 余翀

创客教育应该成为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的教育,因此创客教育的大班上课就变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通过创客基础知识的学习、经典案例的演练、个人作品的打造,进而一步步修炼成小创客,这种四阶段养成法再配合校园创客空间的建设,为在最大程度上推广创客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创客教育真正成为可实施的素质教育。中小学在开展创客教育时,要侧重于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不要盲目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例如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创新发明。1.4.15 philosophinana

一位大师点醒了我,让我知道了,每几年都会出现一些教育热词,不要被这个或那个教育热词带着走,要能站在更高格局上去看教育:我们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文化、时代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要去真正理解人的学习认知过程,一点一滴积累这些更上位的思考,才可能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使劲。

正如每个时代的造物都受所处时代的工具、技术以及人们的认知、思维模式的局限,每个时代的教育也会受这样和那样的限制。我坚持的是,一方面不应该因为这些所受的局限就放弃我们对于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向以工程师、设计师为代表的这些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典型创客们学习,用设计思维、工程思维、科学实践的方法等去尝试解决我们目前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教育者和学习者的痛点,承认现实中的各种限制,像走钢丝的杂技演员一样,在充满限制的舞台上也能有精彩的表现。

创客的一个特质是:不仅有想法而且还有能力使想法变成现实。我们除了有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外,更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使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这个跟写程序有异曲同工之处,但肯定比编程序更难,所以还是要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地学习和锻炼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技能。

传统文化中,“术”的地位常常不及“道”的地位,我们再看看这些创客大牛们就会发现,其实“术”也非常重要,没有“术”的话,“道”的理想根本实现不了,所以之后的探讨最好还是再落地一些,一点一点提高自己。做教育的“术”的同时,一点一点悟“道”吧。

教育要想做得好,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去看教育,我想创客教育要想做得好,也需要用多元化的视角去看它,在创客教育大潮流下,有很多东西可以做、值得做,我们与其花时间争谁对谁错,不如各自根据自己认为擅长的方向、容易获取的资源,一点一点地推动,把教育推到更好的方向上去,最终是否要把人培养成理工科人才还是设计师,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教育是要回归生活的,我们努力在生活这个教育资源宝库里进行深度挖掘,帮助孩子建立起他们与这个世界以及即将被他们改变的世界的联系。这个方向不错,我觉得就挺好的。1.4.16 Mitch Altman

您觉得创客空间是一个很好的推动STEM教育的地方吗?

Mitch Altman:是的,STEM是指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这些领域对于任何一种教育都非常重要,但是有一点尤其要指出,许多艺术门类也非常重要,所以,在美国,人们现在将艺术(Art)加入到STEM教育当中,称为STEAM。艺术领域是如此宽泛,它涵盖了许多STEM所没有包含的领域。如果你的专长是科学,一直钻研科学是很奇妙的一件事,但是你可能同样需要一些创造力的特质来让你的科学探究更加有效。培养创作力需要更广泛的教育领域,像视觉艺术、音乐、摄影这些课程都是很有价值的。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每位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学、数学领域做得更好。所以STEAM的理念是很好的,体现STEAM精神的活动常常自动地在创客空间当中发生。不同创客小组可能擅长不同的领域,有的擅长科学,有的擅长艺术,有的则是音乐或者电子、编程。在一个创客空间当中,这些小组常常是混杂在一起的。就像我创办的Noise Space创客空间,里面有缝纫机、车床、用于制作电影的暗房……人们在其中制作音乐、绘画和手工艺品,有的人在刚刚加入创客空间时,只是期望学习一些电子技术,然而在之后的项目中,他们将光影和声音加入作品中,用导线将发光二极管缝纫到电路之中,用这些艺术性的手段将项目变得越来越有趣,而不只是一个完成某个功能的东西。有人甚至在做菜的时候,在菜品上装饰了发光二极管,这些都是一些可能的尝试。所以,STEAM的学习,在一个“和而不同”的创客社团中会自然地发生。

您觉得在创客空间当中,信息技术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Mitch Altman:很重要,有些人非常痴迷于此,他们喜欢把很多电脑连在一起工作,帮助维护网络,帮助对网络感兴趣的人,帮助维护网络账户。我们同样需要信息技术来处理任何和电脑有关的东西,你会注意到几乎所有的创客空间都有网站,在我的创客空间,许多人都对电脑和网络非常熟悉。有的时候,网站瘫痪了,但是很快就会被修好,因为就是他们设计了网站和架设了服务器,这些不同领域的创客们集思广益,很快一个点子就会自然地冒出来。创造力对于每个人而言,只要是在做他热爱的事情,都会自动地冒出来。也有一些信息技术的课程,比如教人们如何建设一个网站,这些课程都很受欢迎。

我发现“创客运动”这个词最近很流行,您怎么看待创客运动?

Mitch Altman:我所期待的一些积极的变化已经发生了。在hackerspace.org的网站上你可以看到一张世界创客空间的分布图,目前全世界有超过1400个创客空间,并且增长的速度很快。这对于人们来说,可以很方便地生活在一个创客空间里或者访问附近的创客空间。这还不够,这个世界上有超过70亿的人口,只有不到50万的人成为创客空间的会员,因此,还需要数以百万的创客空间,而这些创客空间每一个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创客空间。创客空间的数目在奇妙地增长,这是创客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创客空间中,我们不单单教授一些基础的东西,还教授一些非常前沿的技术,而且这些技术都是开源的,让人们沉浸其中,使人生变得更好,并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这就是社会的意义。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以群体的方式互相支撑的社会当中,分享工具,让生活更美好,这就是创客运动的未来。——吴俊杰采访Mitch Altman,《“创客教父”Mitch Altman的教育观》1.4.17 @STEAM&Maker教育圈

以下内容来自微信“STEAM & Maker教育圈”里对创客教育的讨论,虽然没有上下文语义的连接,大概还是能够看出,大家在辩论什么。

@几千年前,人类文明初期的木工、瓦工、占卜师、农业机械生产者,还有祖先:酿酒、酿醋、织布、缝衣等,都是STEAM和创客实践者,师徒传承就是创客教育!STEAM和创客教育几乎可以说是双胞胎!后来,知识丰富,分科越来越细;今天社会的发展,人们觉得除了关注学科研究的深度、广度,还需要突破学科界限的垂直思维,这正是重新审视STEAM和创客的价值所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