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学(二零一六年第1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14:03:40

点击下载

作者:四川文学编辑部

出版社:四川文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四川文学(二零一六年第1期)

四川文学(二零一六年第1期)试读:

新年寄语

尊敬的读者和作家朋友们:

新年好!

时间翻开新篇章,2016年的曙光已经照耀大地。

今年是《四川文学》创刊60周年。回望历程,有辉煌,也有辛酸。展望未来,征途光明,尚需负重致远。

本期“小说世界”推出两位四川本土作家的两个中篇,小说围绕农民祖祖辈辈的命根子土地问题,直击时代,给我们诸多思考。“散文高地”隆重推出祝勇先生的长篇散文,篇幅长达5万余言。于散文而言这是《四川文学》第一次,在全国省级以上刊物也不多见。意在表达本刊不怕文章长,只要作品好,我们不会吝啬篇幅,绝不心痛版面。“作家书架”里沈苇先生的妙文和刘火先生的信札耐人寻味,值得一读。本期“诗歌典籍”还特别策划推出了“90后”诗人专辑,这是一群应该且必须受到关注和尊重的诗人,他们的诗作已然已气度非凡。

迎着新年的朝晖,诚祝读者朋友、作家朋友新年幸福!吉祥如意!

致礼!主编2016年1月1日【小说世界】中篇小说这块田是我的陈水章一

赵万田家住在下塆。下塆与上塆同属一个队,地形以沟坝为主,自西向东,长约数里,沟坝两边,山丘起伏。像符号∑的正反两面,彼此相对。有人形象地将之称为恋爱中的男女,他们相视而立,似要拥抱,却因中间那条沟坝而分开了。赵万田家门前有一条机耕道,一端通向上塆的泉水坳,另一端与公路相连。

太阳落坡的时候,刚做完七十岁生日的赵万田,一瘸一拐地到幺店子买盐巴。幺店子靠着公路。他的生日过得很冷清。儿子在城里忙,走不开,托人给他捎了笔喜钱回来。孙子小杰在乡上的九义校住读,周六才回家住一宿。实际陪伴他过生的只有那头老牛。赵万田在院子里摆张矮桌,桌上放了碗炖猪蹄。他用粗碗给自己倒了半碗酒,也给老牛倒了半碗酒。酒是从幺店子打的,土酒,可能掺了水的缘故,度数不高。老牛竟然伸舌头舔了一下,乐得赵万田哈哈大笑,挟了块猪蹄奖励它。老牛只剩下半颗牙,带骨头的东西嚼不动,索性连肉带骨一起吞下肚子。赵万田叹口气说,我打听了,人的牙没了可以装假的,你的牙没了暂时莫法。等哪天能给畜牲装假牙了,我带你去装假牙,那样子的话,你就可以跟我一样吃香喝辣,可与我有福同享了。农村人过大生都要讲究一番,尤其是这个七十岁,古来稀嘛。实际上赵万田才六十九。但男性老人有做近不做满的规矩。这规矩缘于早期的生活贫困,怕活不到整数的那一年,所以五十九、六十九、七十九……这些关键年份,都要过大生。过了大生,就可以豪迈地向世人宣称,我六十了,我七十了,我八十了……宣称的时候,满脸都是幸福得意之情。更重要的是活到一个整数,还意味着这家人的上辈积了很多阴德,让下辈人受惠。当然啰,做大生这天,再穷的人家都要请三顿饭,中午那顿为正餐,晚上那顿称为副餐,第二天早晨还要吃一顿,名为散餐。正餐的伙食是标准的九大碗。副餐与正餐相差无几,目的是为了尊重中午因有事没来的客人。最后这顿饭,基本上就是头天吃剩的,外加几个小炒而已。吃过散餐,客人们就散了,主人家当然会还礼,在对方提来的篮子里回半个刀头,一条毛帕,或是一包白糖。早前,大家比心劲、绷面子,你请五桌,我就请十桌。你请十桌,我就请二十桌。总之,气势上要压倒对方。现在,大多数人出去打工了,家里剩下的大都是妇女、老人和娃,绷面子已无必要。但再无必要,三五桌客还是要请的。在外打工的儿女们,举家回来,没工夫做饭,就请乡厨。讲好桌数和价钱,啥心都不操。吃完饭,一手交钱,人家就帮你把庭院打扫干净。碗碟刀瓢、桌椅板凳也不用愁,是乡厨用车搬来的。之后,大门一锁,一切归于平静,像啥事都没有发生。现在的九大碗也变了味。由于生活条件好了,早年那种窘境没了,九大碗已翻倍,而且以肉食为主,鸡鸭鱼虾,甚至还有海味,想吃点蔬菜反倒难了。赵万田的生,做得有点冷清。但他不气恼。他理解儿子一家在外打工的艰难,再说,他也不是讲排场的人。孙子在学校。有头老牛陪着他喝酒就够了。这老牛跟了他二十多年,通人性得很。赵万田病了或是情绪不好,老牛就乖乖地躺在旁边,拿两个鸡蛋般大的眼睛瞪着他,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赵万田高兴时,会情不自禁地吹起口哨,老牛便甩着尾巴助兴。有时,这牛为逗赵万田乐,还在院子外面的土埂上,扬蹄撒欢,从这头跑过去,又从那头跑回来,快活得像个孩子。赵万田遇着堵心的事,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倾述而深陷苦恼时,老牛就绕着他转圈,用嘴,有时也用角抵他。这时,赵万田仿佛明白了啥,就滔滔不绝地对着牛讲开了。讲了一会,问题还是那些问题,烦恼还是那些烦恼,心情却莫名其妙地好了许多。这牛简直成了精,赵万田视它为散气宝。总之,牛在,一切都好。有牛陪着过生,愁啥。

有栓也在幺店子打醋。他牵了五只狗,相互间用草绳连着,不让它们乱蹿。这些狗,国籍、品种不明,反正是洋货、杂交货,不是当地的土狗。大的两尺来长,小的只比老鼠大一点。有一只狗,鼻子与嘴连在一起。另一只,脸上的毛很长,遮住了整个眼睛、鼻子和嘴。赵万田笑有栓,你在检阅你的军队哇。有栓笑答,差不多吧,各国的都有,联合国军,壮观吧。有栓是个单身汉,五十来岁,家里的房子全队最差,几十年前啥样,现在还啥样。但他没有一点落魄相,一天到黑,有事没事,总是笑呵呵的。这些狗是他捡来的流浪狗。这几年,城里的宠物狗泛滥成灾,流落到乡村,又在乡村无节制地扩军,很快就把土生土长的看家狗给取代了。赵万田看着有栓的联合国军,你喂这么多杂种狗做啥?有栓答,我废人一个,不喂狗,整啥?赵万田被问住了,讪讪笑道,捡就捡品种好点的嘛,这些狗丑。

有栓说,赵叔,晚上生产队要开大会,喊有人的家庭来个代表。

赵万田依稀记得,上次生产队开大会,还是二十年前的事。自从土地承包到户以后,生产队很少开大会,开,社员也不来。社员参加开会很实在,要求给报酬。不给报酬,你队长喊哑嗓子也白搭。于是,凡涉及众人利益的事,队长只好一家一家跑,一家一家征求意见。其间,队长换了一茬又一茬。按理说,换队长这么大的事,须开大会民主选举。开始还来举手,后来就慢慢不关心这个民主了。他们认为哪个当都无所谓,种好自家地,才是正经事。于是大队请示乡上,把开大会改为了派社员代表参加,一户来一个。全队七十二户人家,来够七十二个代表就行。后来,一户来一个的办法也行不通,又改为上塆和下塆各选十五名代表参加。早先,来的代表年龄都在四十岁左右,后来出去的多,留在家的少,代表的年龄又慢慢改为五十岁、六十岁,甚至更大。没过多久,选代表中的代表这一法子也不灵了。半数的农户成了空户,房子杵在那里,家里却连只耗子都没得,冷清得让人害怕。参会的法定人数不够,代表中的代表会也不开了,谁当队长,由上级指定。赵三就是村上指定的队长。

有栓说,赵三指示,这次会议很重要,关系到全队将来的前途,家里有人的,都必须派个代表。有栓见赵万田似信非信,又补充,队长说了,凡来参加会的,每人发一包洗衣粉。赵万田嘿嘿冷笑,买洗衣粉的钱哪个出?队长掏?

赵万田拎着口袋往家走。尽管他没把有栓的话当真,但心里还是在琢磨。开会得找个地方吧。保管室早卖给了私人,原先三亩多大的晒坝,只剩下簸箕大那么一块。赵万田家的院子倒是宽,但他才不愿意招人来开会呢。这不是小气,是他觉得他的房子破旧,丢不起那个脸。全队就他和单身汉有栓的房子,还是多年前的老样。他家的正房是瓦房,只有磨出来的灶房和猪圈是草房。土地承包到户,赵万田领着一家人把责任地弄得比哪家的都好。那时,他家的房子全队最洋气,长五间正房,全是瓦房,宽宽的廊阶沿,立着四根整石打成的立柱。做个生拜个年,五六桌客,往廊沿下一摆,落剑下刀都不用躲。晒个小东小西的更方便,没晒干往廊沿上一推,第二天不动脚,再顺势弄出来就行—上塆下塆的人,都因他有那长长的宽宽的廊阶沿,羡慕得吞口水。外队的人听说了,不信,来参观,先看迎门一面,又跑到屋后去看,果然两面都是瓦的,羡慕的同时也使劲掐自己胳膊,恨自己无能。现在,各家各户都比赛着改造房子,你家修一楼一底,我家就修两楼一底。你家在外墙上贴瓷砖,我家把内墙也贴上瓷砖。特别让他气恼的是,火娃、黑狗这些厌恶农事、好吃懒做的家伙,摇身一变,成了全队最阔的人,原来住的窝棚,竟然变成了外国式的小洋楼。而他这个当年打屁都吹得燃火的富户,还在原地踏步。

赵万田放下口袋,准备将玉米地里拱食的笼子猪赶进猪圈。这时,忽听有摩托车声音由远至近而来。骑摩托车的是队长赵三,矮他两辈,叫赵万田爷。赵三四十岁,与他儿子同年,是生产队土地下户以来的第十一任队长。赵万田觉得赵三能力不行,说话讲不透理,做事优柔寡断,难堪重任。但生产队有点文化的,甚至没有文化的,都野物闻着腥似地往外跑,跑得生产队干活的人越来越少。赵三能接下队长这个担子,也是没法的法。如今,赵三并不老实地负责,明里当着队长,领了政府的补贴,却骑着摩托早出晚归,进城打工。也有社员向村上推荐赵万田出来当队长,说他早年干过记分员,是个老犁牛匠,耿直正派。但赵万田坚决推辞。理由是他的腿脚不方便,天一阴就痛。真正的原因,是他心里没底,觉得现在的社员不好管,心散了,一切向钱看,早就不把集体当回事。以前生产队干部一大帮,除队长之外还有副队长、贫协主席、民兵排长、妇女队长、计分员、会计、出纳等一大帮,现在只有一个队长,力量单薄,压不住堂。当然,他最大的心病,还是认为自己没出息。没出息的证据,就是自家那丢人现眼、永远青春不老的老房子。

爷,你忙呐。赵三嘴甜,从不把赵万田的姓带上,以示亲热。

不忙。你来做啥?赵万田心里琢磨队长是来通知晚上开会的事。

爷,给你商量件事儿。

赵三把摩托车熄了火,靠在赵万田院坝前那棵香樟树下。赵万田也不喊坐,尽自在玉米地里赶猪。猪们没尽兴,撒开蹄子,绕着他转圈。赵三立即跳下地帮忙。猪们在两人的合力围赶下,乖乖地钻进了猪圈。赵万田立即抱起挡门石,放入石槽。

爷,侄孙这几年没干好,您老要多帮助我。赵三拍拍手,就势坐上摩托车后座,继续与赵万田套近乎。

有屁你就放,不要转弯抹角的,是不是晚上开会的事?

赵三赶紧把屁股从后座上移下来,站着。

是开会的事。我打算提议你当民意代表。

民意代表?赵万田听着新鲜,不解地问,啥时候钻出这么个官儿来了?

不是官,是民意代表。赵三挠挠头,不晓得该怎样与老辈子解释。这是乡上的规定,每个队要选民意代表,我们队人口多,选两个。

赵万田没弄明白这是个啥官儿,没接话。

啊,是这样的。赵三想了想说,这个官儿不拿国家补助,不像我,每月有三百多块补助。

赵万田嗯了一声,像是明白了。但他还是没有明白,两眼狐疑地看着队长。

啊,啊,是这样的,以后生产队有啥大事,比如修个水沟,修个路,铺个啥桥的,要大家凑钱,民意代表就要代表社员说话。

哦,你收钱啊。赵万田嘿嘿一笑,你脑子灵嘛,请个狗腿子帮你背枪。

爷,您别那样说。这是上头的规定。

屁的规定。这种得罪人的活我不干,另请高明吧。赵万田说完,一甩手,进屋去了。

赵三哭丧着脸,恨自己把话说不明白,就脚跟脚地粘着赵万田屁股,也进了屋。尽管天色向晚,外面亮着,屋里却暗。

你滚!我说了不干,就不干。

赵三狼狈地退出,发动摩托,又不忘提醒,爷,晚上开会在火娃家,来的人都有一包洗衣粉。

生气归生气,晚上的大会,赵万田还是去了。是不是那包洗衣粉的诱惑起了作用,不好说。

火娃家的房子比照从风景区看来的样子建成。欧式,两楼一底,外墙贴了金黄色的瓷砖,太阳一照,闪闪发光,像一座金屋。地下铺了地板,内墙更洋气,贴的是印了各种图案的像绸缎布一样的墙纸。屋里一应摆设,全是名牌。沙发是真皮的,椅子是真皮的,茶几、床、衣柜都是紫檀木的。厕所里面竟然没坑。有人不解,问咋个屙屎呢。方大婶见过世面,顺手抽开盖子,说这是马桶,屙屎要坐在上面。特别显眼的是那台挂在墙上的电视机,很薄,像书那么薄,大得占了墙壁的一小半。火娃家的猪圈也建得奇特,不跟正房相连,而在前面十几米处搭了排平房。说是为了避免臭气飘到屋里。猪圈里没猪,装的是空气。圈舍前堆了一大堆玉米秆和干树枝。鸡们不习惯待在地上,飞到柴堆高处歇着。见来了人,它们有点惊慌。几只年轻的母鸡率先奔逃,飞上旁边的核桃树。倒是两只公鸡英武,它们不动声色地紧盯着下面的人,随时准备与之博斗。火娃不在家,在城里经营着两家火锅店。一月两月开着宝马车回来一次,给母亲带些从超市购来的日常用品。家里只有一个瞎眼老母。那台电视机几乎从来不开,开了也没用,他母亲是青光眼。虽说同住一队,但人家不请,自然不方便上门走动。若不是今晚选在这里开会,大家还不好意思进屋参观呢。先来的代表从这间屋转到那间屋,一个个惊得眼珠子都不转了,张大嘴忘了出气。过了一阵,才想起应该恭维几句主人家,火娃好有钱啊,火娃好有钱啊!

赵万田没进屋。他心情矛盾地站在坝子里,说火娃这么有钱,咋个连坐的地方都没得呢。火娃的瞎子母亲听见了,不好意思,立马进屋端板凳。他家哪有板凳嘛。她呼哧哧地想搬动沙发,可那东西太沉。赵三说,五娘,不搬了,搬出来也不够坐,大家就站着吧。火娃的母亲过意不去,执意要找点便于坐的家什出来,可找遍了屋子,也没有合适的。最后,只好用另外的办法弥补,说,我给大家烧开水吧。

洗衣粉呢?几个才来的妇女问队长。然后,眼睛就四下里搜寻。队长说,急啥,开完会才发。

你不是哄我们吧。妇女们手里拿着手工活,嘻哈打笑地从猪圈阶沿上翻出几个背篼、菜筐和几只箢篼,往地上一扣,坐上去一边笑着打趣队长,一边做着手里的活。男人们也不讲究,顺势倚在柴堆下面,也有坐在阶沿上的。灯光从火娃家的房子里有保留地透射出来,把个庭院照得明暗不匀。队长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站在明亮处,宣布会议开始。

队长下午在赵万田家碰了钉子,怕今晚的会开砸,就把村党支部杨书记搬来压堂。队长清点人数,发现除了空户,应来二十五人,实际只到了十八个。他为难地转过头看着杨支书。杨支书是个三十出头的退伍军人,他看了看旁边有几个玩耍的小孩,就说,把他们也算上,开始吧。

队长清清嗓,说,大家鼓掌,先请杨书记讲话。

没人鼓掌。队长脸红了,立即威胁:不鼓掌的,不发洗衣粉。会场这才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杨书记苦笑一下,说,今晚开会,主题就一个,选民意代表。

坐在背篼上做手工活的妇女们相互低声问,啥子叫民意代表?

赵万田转身欲走,被赵三拦住。赵三赔着笑脸,爷,您听杨书记讲完再走不迟嘛。

啥子叫民意代表?杨书记接着说,就是从村民中选出来的,最有威信、最正派、最公道的人。他们要代表村民向上级表达意见。啊,我举个例子吧,比如,你们队要修水沟,要社员出钱,出多少呢?不能队长一个人说了算,要由民意代表决策。

新鲜!做手工活的妇女停了手上的活,仰头咧嘴听着。赵万田改变退堂的主意,打算听杨书记说完。

以后,村上要搞个涉及全村的事,还要请各社的民意代表参加。民意反对,事情就搞不成。这是我们政府贯彻落实村民自治条例的又一重大措施,是农村民主化建设的又一大进步。你们见过外国选市长选总统没有?

大家摇头,说没有。

没有?杨书记不相信。你们没有看过电视?外国人选总统,老百姓不举手,他们就当不成。

那我们选总统咋没有喊我们举手呢?

杨书记见大家对他的讲话重视了,很高兴,继续开导,不急,民主要一步步来。

一步步来?那一步有好大啊?不会大到我们的骨头都化成泥巴了,还不来吧?

哪会呢?杨书记把声音提高八度,你们的队长就是民主选起来的吧,你们的村主任也是民主选起来的吧,你们不是投了票的吗?

这样子的啊!这啥子鸡巴民主哦,队长是你们定的,我们没有选举。

杨书记有些尴尬。选队长这事比较特殊,开大会你们不来能怪哪个,村上不得已才任命的。再说,选村主任你们是来了的吧。

那是你们预先写好名字,喊我们照着画的圈圈。我们就像个木偶,你们想咋个耍就咋个耍。妇女们嘻嘻哈哈地起哄。但赵万田没有起哄,他认真地听着。

当然,这个民意代表不领报酬,纯粹是免费为村民服务。所以,德不高、望不重的人,不能担当。杨书记最后总结说。

大家的注意力终于转向正题。

选哪个呢?柴堆边的几个老人,有的在打瞌睡,有的虽然听着,却因耳背,傻傻地盯着杨书记的脸,不知道他讲的啥。他们也懒得问,反正坐到散会,拿到洗衣粉就走。倒是那几个四五十岁的妇女活跃。她们中有人建议选王幺爷。众人望了一眼正打着瞌睡口水流起尺多长的王幺爷。也有人提议选火娃,火娃会赚钱,让他回来领着大家发财。杨书记立即纠正,这不是选队长哦,再说,你们队的火娃在城里忙得很,选他不合适。

队长着急地看了一眼杨书记。杨书记明白他的意思。但他不急,等大家东扯南山西说海地议论一通后,才掷地有声地说,这样吧,我在你们队做了调查,征求了部分人的意见。我提出两个候选人,若大家没意见,就鼓掌通过。

有妇女啊了一声,原来又是早就预谋好的嗦,早说嘛,选了好发洗衣粉。

杨书记字斟句酌地宣布,上塆的吴松有,下塆的赵万田,大家意见如何?

队长赶紧转头看着赵万田,生怕他当场反对。

叫吴松有的也是个老头,比赵万田小五岁,宣布他名字的时候,他还蜷在柴堆边与王幺爷比赛着打瞌睡,而且发出猪一般的呼噜声。赵万田则还在琢磨杨书记那句民意代表将要参加生产队大小事决策的意思,一时竟没有注意到杨书记的提名。

会场里响起了有气无力的掌声,算是通过。

高踞核桃树上的鸡们受了掌声的惊吓,一阵咯咯乱叫。

领洗衣粉喽!领洗衣粉喽!妇女们吵吵嚷嚷地叫着。

鸡们再次受到惊吓。它们警惕而又迷茫地注视着灯光中乱纷纷的人影子,想,我们连麦子、玉米粒都不稀罕,你们为何喜欢一包吃不得的东西呢?二

赵万田最终接受当民意代表,有原因。全队的田土,在全村号称最肥沃,收成最高。这得益于两个原因。一是山矮沟宽,真正的坡地、瘦地不多。即使是山顶土,土质多为沙壤,年辰好,照样丰收,比起其它队的二抬土,甚至是塆塆地,收成都好。二是水利条件好。早先这里靠天吃饭,自从龙泉山打通后,从都江堰引过来的水,在泉水坳那个地方,一泻直下,直接灌满所有的沟沟氹氹。为了解决沟底下的滚牛氹、骑马石等村的塆堂土灌溉,还在与泉水坳平行的山嘴上开凿了一条盘山渠。这渠能直接灌溉全队半数以上的二抬土。换句话说,队上的二抬土都可以改造为水田,直接种水稻。周围没有哪个地方有这样好的水利条件。想吃稻米(当地人称为干饭),一直是社员们的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成都坝上走亲戚回来的说,他们那里的人顿顿吃干饭,好多人不信。生产队的人吃干饭,要看老天爷的脸。那时,全队种水稻的田不过几十亩。头年收了谷子,立马就得关水。这水关到来年农历的三四月,气温升高,两犁两耙,水已剩得不多。如遇大旱,栽上秧苗,分不了蘖,拔不了节,干得田裂开大缝,一颗稻子也收不到。很多年辰,粗粮红苕成了主粮,想吃米饭,那是奢望。自从能引水自流灌溉了,水稻面积一下子增加到两百多亩,成了口粮的主粮。社员的欢喜之情难以言表。这里成了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自然引起远地人的兴趣和研究。许多撵龙匠也加入这研究的队伍。一拨拨的撵龙匠来,跑遍了全队每一处山丘,每一个条田埂,得出的结论,不是上面提到的那两个条件,而是这里的山形地脉特殊。他们说,这里是人丁兴旺之乡,财富堆积之地。因为条件太好了,这里的人都不愿外出,所以这里出不了帝王宰相,但能出大富之家。

但撵龙匠的话很快就不攻自破。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这里的人已不满足于干上干饭了,不满足手上有几个打牌的小钱了。他们开始做一个更大的梦。一批批的人开始外出,开始南下。其中第一个出去的就是赵万田的儿子菜园。菜园是个高中生。他出生时,他妈正在菜园里扯青菜。她问赵万田起个啥名。赵万田想了想说,名字越贱越好带,就叫菜园吧。尽管是个独子,但赵万田一点没给菜园独子的待遇,从小就严格管教,稍有闪失便拳棒伺候。生产队的人都觉得赵万田做过头了,独子啊,传宗接代的独苗啊。赵万田不管,他信奉黄荆条子出好人的老训。这菜园也争气,读书一直名列前茅,却没有考上大学,躲在家不出门。赵万田火了,一脚踢开房门,大吼,不读书就活不下去了?老子一辈子只读了半年私塾,不是也活到了今天?土地下户了,各人做到各人吃,有地有田,会把你饿死?菜园被老子狠狠吼了一顿,脑壳清醒了一些,垂着头走出房门,扛起锄头下地了。

土地下户的第三年,赵万田修房。多数人虽然解决了嘴巴上的问题,但住房仍显简陋,多为草房。手头宽裕的人家,为了绷面子,修房时,当院坝的一面,盖瓦,背面盖的依旧是草。赵万田推倒原来的草房,一下子盖起了长五间的瓦房。有人来参观,不信他盖得起两面都是瓦的房子,就转到屋后,见后面竟然也是瓦,便啧啧称奇。更奇的是他家正房的阶沿宽得可以摆方桌,上面是挑出来的横梁,由四根整石打成的立柱顶着。这种结构称为“廊一柱”,是当时农村最适用,最时髦的样式。有人问赵万田,咋个想起修这样的房子,赵万田低着头,把烟斗往胶鞋帮子上一磕,说他看见成都坝上的农民就是这样子修的。你去过成都坝上?问话的人瞪着他,不相信这个一条腿残疾的人竟然去过成都坝子。赵万田为自己有这样一座房子,在全队出尽了风头。

但没过多久,赵万田的苦恼就来了。先是他那长相像个女人的儿子,提出要到广州去打工。打工在解放前称为长工,标准说法叫雇工。赵万田觉得当长工,是不得已的事,没有土地才靠卖体力给地主当长工糊口。如今有地有田,所有的田还能自流灌溉,再帮人打长工那就是耻辱。菜园已把出远门的包裹准备好,见老子不同意,心里窝着火,就与老子吵,吵了半宿,老子寸步不让。天亮后,赵万田却把包裹拎到菜园床前,说,去吧,记着给家里写信。说完,就抹了一把眼泪。儿子没想到老子的态度突然转变,一骨碌从床上爬起,追着老子背影,连声道歉,我走了,就辛苦老爹您了。

菜园在广州一家玩具厂仓库工作。赵万田第一次收到菜园寄回家的两千块钱,心里开窍了。这当长工确实比在家里干农活强,空着一双手出去,没成没本的,四个月就挣了两千块,划得着,划得着。当菜园提出带老婆去广州时,赵万田没有阻拦,说,去吧,去吧,家里三亩多田土,我顶得住。小两口结了婚还没要小孩。菜园心疼老子,说,爹,农忙时就请个帮手。赵万田点点头回答,我才五十岁,顶得住,顶得住。

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土地种不了,就转包。开始还有人接地,后来,白送人种,也没人接了。赵万田拣了火狗丢出来的两块二抬土种。赵万田对那些不喜欢土地的人嗤之以鼻,出去打工再咋个挣钱,十年八年还得回来,回来吃啥,喝西北风啊。但形势的发展大大出乎赵万田意料。不稀奇田土的人家,不仅没喝西北风,还吃得比他好,而且一家家都盖起了新房。这新房才不是土墙瓦盖的呢,是水泥预制板,不怕水打不怕火烧,坚固得很。他那廊一柱的瓦房,三两年就得上房拣一次瓦。有年赶上一场大冰雹,房上的瓦打碎了一半。至今土墙上好几处地方,都被雨水浸垮了。赵万田爱琢磨,遇事好钻牛角尖。人可以不靠土地活命?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但生产队的变化,又让他困惑不已。

就在他当选为民意代表的第三天早晨,他刚好牵着他那头老牛出门,又见队长骑着摩托来了。队长很喜气的样子,爷,您现在是民意代表了,有件事想跟您商量。赵万田把牛绳拴在树上,问啥子事。队长把腿从摩托车座上拿下来,向赵万田递了支中华,赔着笑脸说,这样子的,有个老板想租我们队的土种植花木。占谁的地,谁收租金。我找您想商量下,集体提不提一点管理费。赵万田问,占哪个的地?队长掏打火机为赵万田点燃烟,说,暂时还没定。老板看中哪块地,就占哪块地。他今天上午就来看地。

队长用摩托搭着赵万田到公路上等人。两人蹲地上抽烟,队长一支接一支地给赵万田散烟。赵万田说,不抽了,你这烟没劲,还是抽我自己的叶子烟吧。队长立即把中华牌烟塞回自己的衣兜。

不一会儿,一辆白色的广本车哧地一声刹在他们面前。赵万田吓了一跳,本能地想躲,不料右腿不方便,便仰肢八叉地倒在地上。队长正想骂人,忽见车门打开,一个穿花衬衣的人从车上下来,热情地拉住队长的手说,让你久等,让你久等。看样子,他们显然早就熟了。队长向对方介绍,这是我爷,叫赵万田。花衬衣连忙赔不是,与队长一起将倒在地上的赵万田扶起。

穿花衬衣的老板姓花,大约三十多岁,稀疏的头发往后梳着。脸上红红的,像刚剥了皮的青蛙肉。他腰里夹着皮包,小眼上方似乎没长眉毛,笑起来没有眉毛作伴显得怪怪的。他悄声问队长,你称为爷的这个人,长一脸的腮耳胡,腮耳胡不好剃的哟,他会不会反对这事?队长说,不会,我爷耿直,是个通情达理的人。然后,就由队长领着,走上了泥巴路的机耕道。赵万田以为他们要看旁边那个浅塆。这浅塆紧靠公路,面积大约有三四十亩。按理说,这样的塆应该出庄稼,况且盘山渠正在塆的上面,只可惜那些渠已经荒废。地里种的玉米,棒子已经掰了,秆子不及人高,还立着。倒是玉米秆下面的红苕,长得还算茂盛。赵万田在前面引路。他拐弯迈向一条土埂。队长慌忙喊,爷,走这边。赵万田回头一看,花衬衣已率先从机耕道跳到了田埂上。

赵万田纳闷,看田做啥?

其实,花衬衣早在队长引领下,来看过几次了。他还看了公路下面的那个队。那个队的沟窄,两边的山头也高,不合他的心意。他看中了下塆的田坝,认为这里的田坝利水,膀田多,最宜种植花木。赵万田折回来。他忽然想起啥,问队长,上塆的民意代表咋没来?队长说,暂时不租上塆的土巴。

水稻已经闪籽。再过个把月,就要收成了。微风拂过,田里响起轻微的沙沙声,像稻们在私语。三个人时走时停,指指点点。赵万田似乎忘了今天的任务,见今年的水稻丰收在望,心里喜滋滋的,额上皱纹舒展,脸上的络腮胡有了精神,残疾的右腿也显得有力了,半步不拉地跟在队长身后。

走到一块膀田边,大家不走了。这块膀田大约一亩多,高出正沟田一块,稻叶已开始翻黄。赵万田弯下腰,轻轻捏住一把稻苗,左右摇摇,高兴地宣布,这块田今年少说亩产有一千六百斤。队长和花衬衣也被这片稻田吸引。队长赞扬说,爷,这田是您的吧。赵万田没回答,只是笑。花衬衣夸赞,赵老爷子就是会种田!

阳光照在皮肤上,火辣辣的生疼。树上的知了正在狂噪。花衬衣满身大汗,说看得差不多了,到幺店子坐着谈。

幺店子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早年这儿是供销社设的棉花收购点,兼卖化肥、肥皂、牙膏等日常用品。后来,供销社垮了,把几间砖墙瓦盖的店子卖给了村里的李鞭子。李鞭子脑壳灵光,除了卖日用百货,还开了个小馆子,卖烧腊土酒,供过路的或村里好那口的人消费。后来,王泥鳅又在李鞭子旁边修了几间草房,摆几张桌,供村人打牌,每桌收两元牌钱,再顺便卖他每日从堰塘或水库里捉来的泥鳅黄鳝,有时还有鲫鱼草鱼—这些玩艺儿大多为开车路过的城里人买。久而久之,王泥鳅出了名,好多城里人打电话找他提前预订,图个新鲜,且价格合理。

赵万田喜欢打长牌,见有栓等人坐在牌桌上,就站在旁边看。花衬衣和队长则蹲在远处,叽叽咕咕地说事。

队长向赵万田招手,爷,您过来一下。

赵万田正看得上劲,不想离开。队长又喊了一声爷。

赵万田不情愿地走过去,却不蹲下。队长与花衬衣只好也站起身。队长说,爷,花老板想把下塆的稻田全部租下,种花木,每亩每年给八百块租金,您老意见如何?

租田?赵万田吃惊地瞪着队长。

是啊,花老板认为下塆的田利水,容易吊干,又靠着公路,方便运输。花衬衣帮腔说,就是,就是,还有县里的领导来参观,也方便。

要得啥子!赵万田不假思索,立马否定。看两个人面面相觑,赵万田说,队上的人现在日子好过了,为啥,就靠了这些田,一年能种两季庄稼的好田。你们把它占了,大家吃啥子?

买啊。花衬衣觉得老头子保守,开导说,八百块钱可买四百斤稻米,还省了肥料人工,多划算啊。

买的米有这些田种出来的好吃?赵万田看着队长,你不晓得,现在城里人每年专程来订购我们的稻米吗?队长附和,是,是。我们队产的稻米,远近闻着名呢。

花衬衣皱了皱眉,琢磨两人是否在合起来熬价,就说,租金嘛,可以再商量。

既然选我作民意代表,我就代表一回。这田不租,没啥商量的。说完,赵万田扬了扬手,折回去看有栓他们打牌。

队长与花衬衣又蹲下说话。末了,队长捏着一个信封走到赵万田跟前,小声说,爷,花老板说今天耽误了你的工,这是他付给你的酬劳。赵万田伸手阻挡,无功不受禄,花老板的事没办成,不要。

有栓等人夺过信封一看,天啊,三百元!然后就嘲笑赵万田,昨晚才当上民意代表,今天就受贿啊。早知油水这么大,他也要竞选。

赵万田胀红了脸,朝地下呸了一口,愤愤而去。三

天气转凉,菜园回来了。他为了赶时间,包了辆破旧的面包车,却不敢让车开到家门口。刚下了雨,路面泥泞,司机老是埋怨。菜园说,没问题,你大胆开吧,这是机耕道,路基硬,滑不到沟里去的。司机小心翼翼地开着。到了火娃家门口,路面变宽,积水也少了许多,菜园忽然喊停。司机以为到了,终于松了口气。菜园拎着大包小包,一步一歪继续朝前走。司机掉转车头,骂,神经病啊,路烂的地方非要我开,路好走了,他要自己走路。

水稻已经收完,谷草东一堆西一堆立在田里。菜园走了好长一段路,都没见着一个干农活的人。菜园怕老子骂他奢侈,宁肯苦自己的脚,不敢叫司机继续往前开。

到了屋门口。赵万田正在翻土里的苕藤。

菜园叫了声爸。赵万田没应。菜园又叫一声,赵万田瞥他一眼,仍是不应。菜园忽然想起啥来,改口叫爹。赵万田这才没好气地应了一声。为叫爹还是叫爸,两爷子发生过激烈的争执。按当地风俗,儿女称呼亲生父亲,须按父亲的排行。若父亲占老大,就叫爹,余下的老辈子,分别叫二爸、三爸,最小的老辈子叫幺爸。若父亲排行老二或老三,才可以不叫爹,叫爸。当然占老大的那个老辈子,也不能叫爹,叫大爸。

有一回,两爷子坐在饭桌上。在外打工广见世面的儿子说,爹,您以后让我叫你爸嘛。我在外头干活,喊爹,人家笑我土,说啥子时代了还这么叫。赵万田正喝着酒,猛地一放酒杯,二话不说,抓起筷子就朝儿子额头上敲。放你娘的屁,祖祖辈辈都这么叫,哪个说土了?你多读了几天书,在外头混了几天,就敢不认老子了?儿子委屈地说,爹,叫您爸,您还是我老子啊。

放屁,赵万田又用筷子敲儿子的头。

有了这回教训,菜园终究不敢擅作主张。但这回,在外面说惯了我爸怎样怎样,一时改不过口,赵万田分明听见了,就是不应。

晚上,两爷子又坐在饭桌上。菜很简单,半碗盐水胡豆,一盘炒苕尖。

爹,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菜园显得很小心谨慎,生怕哪句话不对头,又挨老子的筷子头。

我晓得你回来就没好事。你老娘的忌日你都没回来烧纸。赵万田对儿子不回来给他老娘上坟的事极为不满。

菜园辩解,爹,我跟您打了电话的,那几天工地上正缺人手,我找老板请假,老板不同意。

赵万田对儿子的脾性向来不满,仗着多喝了几瓶墨水,啥事都要与老子争个输赢。若是放在小时候,赵万田的拳头早落在了儿子头上。但儿子现在大了,有面子了,赵万田的火爆脾气也收敛不少,凡事尽量忍着,只要菜园做得不太过分。

爹,现在城里变化很大。您有空了到县城来看看嘛。天天闷在家,会生病的。

赵万田嘿嘿冷笑,你就是劝老子赶场嗦,我年轻时,差不多场场都赶县城。你忘了吧。你娃读高中,每星期回来拿伙食钱。家里没得,老子只有背着从嘴里抠出来的粮食,到城里卖,有时候没卖的,就挑棉花秆,挑谷草、挑玉米秆—这些东西能卖几个小钱啊。城里哪儿有条巷子,哪儿有根电杆,哪儿有个小石桥,老子清楚得很。进城一趟,往返几十里,有公共汽车不敢坐,口渴慌了,连五分钱一根的冰糕,都不敢买来吃……

提起往事,赵万田越发激动。儿子默默听着。赵万田一生是个很要强的人,遇到再大的坎,从不求救于人。他觉得向人伸手,很耻辱。为了让儿子读完高中,他这条硬汉,真的就差点去卖血了。

爹,我担心您那腿。

不用担心。就是有点瘸,走路还吃得上劲。

爹,小杰没惹您生气吧。菜园说的小杰,就是他的儿子,他爹的孙子。小杰在乡九义校读住校,明天是周六,下午要回来。小杰已是初中生了。

说起小杰,赵万田心里暖暖的。这娃儿越发懂事了,懂得比他老子还早。每周回来,见爷爷腿不好使,总要帮着做这做那,不是放牛,就是下地。爷爷见了,十分心疼,说小杰啊,你爸没考上大学,你一定要考上,让我们赵家也出一只叫鸡公。小杰一边答应,一边继续干活。赵万田不依了,催他回屋做作业。小杰说,老师说,初中生了,成绩重要,品德更重要,回家一定要帮父母干点活,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赵万田点点头,不再催了。看着孙子瘦削高挑的个头,赵万田脸笑得像盛开的向日葵。对孙子说,你说得对,做得更对,你喜欢吃葵花籽,堂屋的香火桌上有,自己拿。

赵万田说,小杰比你懂事。

挨了讥讽的菜园,干笑。爹,跟你商量商量。我想把小杰转到城里读初中。城里的教育质量比乡下高。

父亲愣了,没说话。

爹,现在的政策,允许进城务工的子弟在城里上学。我找老乡帮忙,可以把小杰转入县城第五初中。这样小杰考高中就更有希望,二天考大学就……

就啥子?赵万田切断儿子话头,农村的学校都是猪学校?小杰正是成长的关键年纪,城里多乱啊,城里调皮捣蛋的娃儿比乡下多。他打游戏咋办,他吸毒咋办,他逃学咋办,你两口子一天忙到黑,管得了?

菜园低着头嘀咕,他在九义校读住校,您也管不倒啊。

夜已经深了。四周黝黑。城里这时用电的少了,乡下的电才充足起来。一只才二十五瓦的灯泡,也把堂屋内外照得格外明亮。几只飞蛾绕着电灯光扑闪。赵万田这辈子最崇拜毛主席,香火桌上方依旧贴着他老人家的肖像。香火桌已有些年辰,土漆脱光,露出一道道缝隙。麦子、大米等小东西,塞在缝隙中,常有老鼠夜里跳上香火桌,用尖嘴抠粮,抠得咔嚓咔嚓响—那缝隙因此就越来越大,还留下密密麻麻的啮痕。

两爷子争执不下。菜园想让小杰进城念完最后一年初中。老子却担心小杰进城学坏。方桌正对着香火,赵万田坐上方,儿子坐下方。这坐法几十年不改。坐上方的始终有一种威严感。坐下方的,说话的声音也得低几度,处处显示着不平等。菜园晓得说不服父亲,他为儿子规划的未来,就有可能打折。

或许是急火攻心,菜园突然嘣出一句,我晓得您不同意小杰走的原因,您怕寂寞,您担心小杰走了,没人陪您说话。

尽管菜园把声音压得很低。但赵万田还是被激怒了。他一巴掌拍在饭桌上,整得酒杯子跳起来,倒了,滴溜溜滚了几转,酒水洒得到处都是。脸色铁青的赵万田,抓起酒杯,想向儿子掷去。猛然间,瞥见儿子额头上已有了风霜,竟然生出了密密的皱纹。他心里突然被啥刺了一下,就把举起的酒杯,重重杵在桌上,然后起身离开饭桌。

两爷子就这样不高不兴地各自上床睡了。

第二天早晨,菜园起得很早。水井离灶房有一段距离。他担心父亲那条腿,就早早地将水缸挑满,又把头天父亲没翻完的苕藤翻完。回到屋,父亲也起来了,在灶房里忙早饭。

菜园说,爹,我要进城赶上班,帮不了您啥。您注意身体。说着,拎起包准备出门。赵万田说,糖蛋已经煮好了,吃了再走吧。

菜园见父亲头上又长了好多白发,心里不好受。母亲二十年前过世,父亲不肯再娶,一个人顶着这个家过活。两口子在外打工,劝父亲丢些土地,父亲不同意。一个人种着三亩多地,近两亩田。腿不好使,担不起大粪桶,他就特制了一挑小粪桶,不容易啊。菜园为昨晚顶撞父亲感到羞愧,就默默地走进灶房,吃了那碗糖蛋。

菜园正要走,又被父亲叫住。

我想了一夜。你的话有道理。为了小杰的将来,开学就把他转到城里读书吧。

菜园愣住了。他轻轻地叫了一声爹,眼眶就湿了。

我这把老骨头还顶得住。我打算把王二娘那块土还她,只种那块田和一亩二分地。这样子活就不重了。你们安心打工吧。不要喝酒,你们经常爬高架子,小心安全。生活上节约点,家里这房子改造得了。

父亲末一句话,又刺了一下菜园。他不想现在与父亲提这事,担心两爷子又因意见不一致闹僵。就赶紧提了包,匆匆消失在晨雾中了。

儿子走后,赵万田觉得心里特别空。

他牵着那头老牛出去溜达。这牛今天不知咋的,打不起精神。赵万田吆喝了几声,它都躺着不想起来,只懒懒地甩了几下尾巴。赵万田上前掰开它的嘴,看了看,又伸手进去捞了几下。没啥啊。赵万田不放心,又摸它的背,它的肚皮,它的肋部……体温正常啊。他穿好牛鼻子,强行将它拉起。老牛极不情愿地站起来,跟在赵万田身后,缓缓走出圈门,走向野外。

赵万田估摸着这牛实在是太老了,活不了多少日子了。延缓它生命的最佳法子,就是不让它歇下,要运动,不能躺着。一躺着,就死得快。想到老牛终有一天要离开自己,赵万田的心肠突然变得软了,眼里竟有了湿湿的东西。

全队的人都不明白赵万田为何如此钟情于这头老牛。

土地下户那年,队长本来决定要杀掉它,把皮子、骨头分给社员炖萝卜。但赵万田站出来阻止。说这牛为队里干那么多农活,贡献很大,不能杀。队长勒了他一眼,说,不杀,你买。

我买就我买。队长说,两百块,你买不。社员们一听,叽叽喳喳议论开了。这是敲诈嗦。一头瘦得皮包骨头的牛,顶多值一百。队长的本意是希望吓住赵万田,但没想到赵万田买意坚决,立马答应,然后就牵着牛回了家。这么大一头牲畜弄回来,往哪搁?赵万田想了想,决定只保留一间猪圈,把另一间腾出来。他指挥儿子,搬走猪圈石,填了粪坑,又重新挑土垫了地。牛蹄子很硬,不能踩石头,容易打滑摔倒。

这牛落到赵万田手上,不知是哪世修来的福分。一日三餐,青草伺候,每天还有精粮吃。大家都说,这牛能活到现在,完全是因了赵万田的精心饲养。这是一头母牛,生产队买它回来是望它生崽。但它就是不生崽。母牛干活不如公牛。犁牛匠们有任务,每日须犁够规定的面积,才能挣到规定的工分。谁都不想犁这头牛。赵万田说,我犁。其他人吃惊地望着他,不知他为何会自愿驾驭这头一看就不会干活的母牛。赵万田是犁牛的老把式,威望很高,再难驾驭的牛,再没用的牛,到了他手上,都会成为干活的能手,都会像个听话的孩子,一点也不调皮。奥秘很简单,赵万田爱牛,懂得咋个调教。既让牛努力干活,又不让牛苦着。他手里也有根黄荆枝做成的牛鞭。但那根牛鞭从不落在牛的身上,顶多在空中象征性地挥舞几下而已。

当然,赵万田犁牛的技术,别说在全队,就是在全村,也冒尖。他犁了几十个牛,从未让牛拉过膀子、崴过脚,更没有让牛摔断过腿,连生病的都很少。每年公社要组织兽医对各队的耕牛做体检。赵万田的牛都是最健康的。赵万田对全队每一块田,每一块土的泥性了解得比农技员还熟。哪块是沙性的,哪快是黏性的,哪块既沙又黏,各自比例是多少,他清楚得很。全队的田块土块,叫啥名,四周的路有多宽,哪儿宽,哪儿窄,哪儿有缺口,他也清楚得很。下了雨的路,哪些地方最容易摔牛,干活累了的牛,最容易在哪些地方分心崴脚,他都有预防。见牛神情恹恹的,他只需牵着牛溜两转,大致就能判断是啥原因。天热了,或是天冷了,他经常田边地角扯些草草药,熬了汤,在牛干活前,用竹筒灌进牛嘴,预防牛中暑或感冒。他掌犁驾耙,轻重缓急,深浅快慢,分寸十分得当。有些脾气不好的犁牛匠,犁尖插深了,牛费劲拉不动,就生气用鞭抽。牛们要么拉了膀子,要么累得口吐白沫。赵万田可以对着儿子吼叫,对着老婆吼叫,甚至顶撞干部。但在牛面前,他从来是温和性子,不恼不怒,笑容满面。当然也有一样,他解决不了,就是牛的待遇。那时生产队粮食吃紧,青草又少。在农忙季节,牛会享受到一点补贴,如玉米、麦麸、胡豆等精粮。到了冬天,牛干活少,精粮待遇取消,干谷草、干苕藤,也限量供应,牛大都长得瘦骨嶙峋。赵万田驾驭的这头不生崽的母年,在队长眼里最不受欢迎,总是遭遇不公的待遇,吃不饱。赵万田多次抗议,但没用。

说来奇怪,这牛跟了赵万田后,竟长膘了,还发情了。这把赵万田高兴得合不拢嘴。它为赵万田下了三窝崽,卖了好几大千呢。社员们说,日怪呐,年轻时不生,老了来竟然这么能生。这牛欠赵万田的,还债来了。土地下户头几年,出去打工的少,大家还稀奇分得的那几亩田土,依然像生产队统着时那般精耕细作。其它牛杀的杀,卖的卖,没了。唯有赵万田还养着一头。于是,赵万田的牛派上了用场,犁一次田,每亩收五元,土,每亩收六元。赵万田忙得整天咧着嘴笑。但他依然像以前一样,每天只让牛干六个钟头,一分钟的班也不加。社员为了抢季节,把工价开高。但赵万田犯牛脾气,人家咋涨工钱,他都不接受,原来收多少还是收多少。赵万田的牛脾气让大家哭笑不得,送他个犟拐拐的绰号,意思是脑筋不晓得转弯,死脑子。赵万田听了,也不反感,说做人要有原则。跟钱过不去,也叫原则?大家又送他个哈儿的外号。这回,赵万田不高兴了。反问,你们钱多得烧包了?愁它花不出去?

没隔几年,赵万田的牛挣不到钱了。有人看准了犁地耙田的商机,购个小拖拉机的头,带上旋耕机具,犁一亩土收六元,一亩田收五元。速度牛无法比。但赵万田不恼。他那牛实在是老了。即使有人请,他也不忍心再让它干活了。

赵万田赶着牛上了晒坝。这晒坝是原先的保管室,三亩多大。土地下户,保管室卖给了黑狗。黑狗本想独占晒坝,因为晒坝是通往上塆的必经之道,群众反对,黑狗只占了一半,并将草房的保管室推倒,建了两排房子,一排住人,一排养猪。晒坝由三合土砍成,依稀看得见“一九六五年建成”等字样。字由碎瓦片镶嵌而成,虽经岁月磨蚀,字迹依然清晰。临坡一面的晒坝,杂草丛生,牛最喜欢啃食这里的青草。

赵万田赶着牛,沿着晒坝边沿上了庙子山。庙子山地势不高,视野开阔,可看清全队的山形地貌。说是山,但山上的土块十分平整,几乎没有荒坡。难怪这里早先会建庙。据说早年这山上的庙子,香火旺盛,香客如蚁。传说庙旁曾有一棵黄桷树。有一年,请戏班子唱庙戏,一恶名昭著的不孝男子爬上黄桷树看戏。这时,突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男子当场被雷电击毙。后来,庙子在“文革”中被拆除,菩萨被两个下乡知青背回家当柴火烧了。庙子所在地,任由野草蔓生。即使在毁林开荒的时代,也没人提议将这块地方开垦种粮。赵万田喜欢这里,他扔了牛绳,任其自由自在地啃草。周边地里红苕长势不佳,苕藤连土巴都没有盖住。以前这个季节,农民会给红苕追施一次肥料,如今人懒了,栽苗时上一次底肥,便再也不管了,能收多少算多少。牛有时会偷吃庄稼,但赵万田守着,它也会耍点两面派手法,表现得很守纪律的样子。太阳出来了。赵万田坐在草地上,掏出烟盒,卷烟。

这儿可以眺望四处掩映在竹林里的房舍。火娃的房子最显眼,金光光的发亮。然后是燕子山底下的刘家兄弟的房子。三弟兄的楼房并排着,统一贴了白瓷砖墙面,很是气派,像个小村落。黄泥巴山与叫化子山相交的垭口,是泉水坳,山林稠密,完全没了集体管着时的荒凉。光华家的房子修得像外国的教堂,看起来很别扭。长耕与绍明家的房子坐落在黄猫嘴,红色的砖墙,小青瓦屋面,四合院,显得古色古香。赵万田最看得起的就是这两家的房子,有根,有老气息。山下是他家的房子。正房两头磨下来的草房,难看得扎眼。一头是灶房和杂物间,另一头是猪圈和牛圈。院坝前面没有围墙,稀稀落落地种着几株桂花树。唯一显气派的是那株香檀,巨大的树冠老远就能看见。桂花已经开过了,不然这时候坐在这里,还能闻着香呢。

牛埋头啃草,精神气明显不足,懒洋洋,有气无力的样子。赵万田望着牛,叹了口气,感觉自己和眼前的牛一样,老了,心劲还有,但力气不足。改造房子的事,只有依靠儿子了。可儿子打了十多年工,越发不喜欢老家,几次提到改造房屋的事,他都支支吾吾,不正面表态。不晓得他龟儿子心里到底在想啥。

赵万田还在瞎想,突听山下有人喊他。起身一看,是队长和花衬衣。他鼻子里哼了一声,猜到又是说租田的事。这时,牛已经吃饱,正拿嘴舔树。赵万田抖动牛绳,骂,你它妈的不宜好,放着青草不吃,却要啃树,树能吃吗?

赵万田似在骂牛,又似在骂人。四

赵万田突然发现下塆的人看他的眼神怪怪的。当然不是所有的下塆人,是下塆有田的人。赶牛回家的路上,碰到刘家老大。刘家老大说,赵叔,你这个民意代表,不能只代表你自己哟。赵万田问,你说明白点,啥事我只代表自己了?刘家老大不说话了,扔给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挑着粪桶走了。碰到火娃的瞎子老娘。平时瞎子老娘叫他赵兄弟,客气得很,现在见了他,连眼都不抬。抬不抬,她都看不清。但不抬,却是一种无声的蔑视。赵万田主动招呼她。她杵着筢筢往竹林走,假装没听见。

赵万田扛着锄头去挖他那块田的排水沟。

其实,他这块田因为地势偏高,挖不挖沟,排水都不是问题,不会影响小春播种,更不影响小春收成。但赵万田种田认真,早排水可以早挖田,早挖田就可以早播种。田里没啥积水,黄焦焦的谷桩,整齐地排列着,东窝西窝的水案板依附在泥面上,革命草则趁机生长,显出勃勃生机。这革命草,是赵万田早年奉队长之命,从外地背回来的。据说这是洋草,飘洋过海来的。这家伙沾着点湿气就疯长。当初弄回来,是为了解决牲畜草料,没想到这家伙太能长了,所到之处,其它草都长不起来,俨然成了草中一霸,咋也除不绝。

上塆和下塆,就赵万田一个人光着脚在田里忙。

他那清瘦的身影,在带了点凉意的秋天里,显得落寞。如今的人不再视水田为宝。稻子收割后,雨水偏少,等田自然干得差不多了,也不翻田,打起窝子,或点小麦,或栽油菜。有的更懒,干脆随便种点豌胡豆,把田糊弄一下就完事。也有认真的,请旋耕机在田里跑几圈,再种庄稼。往年体力够,赵万田的田会种小麦。小麦一亩可收七八百斤,且颗粒饱满,比土里的小麦多收好几成。这都靠了有排灌沟保障。春上缺水,泉水坳的水放下来,从排灌沟里跑一次,光浸水就够麦苗们喝饱饮足了。

几天后,稻田呈现浅白色,说明泥巴里的水分排得差不多了。然后,赵万田就加班加点挖田。他挖田时,表情严肃,锄锄满,不让一窝革命草或水案板漏网,全压在湿泥底下。再过几天,泥块干了,又用锄头将其敲碎,敲得整块田像一床铺平的褐色毛毯。

有栓穿着长衣长裤,领着他的联合国军队,来看赵万田挖田。有栓说,赵叔,您还挖田啊。赵万田说,你这话问得奇怪,我不挖哪个来帮我挖?有栓略带吃惊地看着赵万田,这片田都租给别人种花木了,你这个民意代表不晓得?赵万田的锄头停了一下,然后又举起。他说,晓得,但我没同意。有栓笑了,您不同意能算数?队长同意了。

赵万田继续干活。他同意是他同意,我不同意。

有栓蹲在田埂上,开始裹烟。上来抽支烟吧,有栓说。

赵万田也想歇歇气,就把锄头立在田里,走到田边,顺势坐上土埂,掏出自己的烟盒。有栓问,赵叔,您是真不晓得还是装不晓得,下塆十八户社员都同意了,每亩年租金八百块,先交钱,后用田。老板很快就要开推土机来啰。

赵万田侧脸看着有栓,你说的是真的?

有栓嗨了一声,赵叔,上塆的社员羡慕得很呢,巴不得老板把上塆的田也租了。老板表了态,小工不请外地人,就请租田户,按小时算工钱,据说每小时不低于三十元呢。

赵万田越听越恼,脸色转青,额上青筋鼓胀。

你们都租,我这块田不租。赵万田咬咬牙,似乎在与人赌气。他突然明白,为何下塆的人见了他都不理他,他们可能认为是他赵万田从中作梗,阻了大家发财的路。赵万田叹了口气,都把田租了,以后吃大米咋办?有栓又嗨了一声,这有啥难,买啊。赵万田看着有栓,问,买的大米有自己种的好吃?有栓说,火娃黑狗几家早就不种田呐,他们不是照样吃大米,全家人不是照样长得肥儿大胖的啊。

晚上,赵万田去找队长。

队长的房子在西坡山脚下,一楼一底,东面磨出来两间是平顶,上面可晒粮食。门前的地早已不种庄稼,全栽树—一种树干笔直,叫银杏的树。树已长到两人多高。这种树本地不产,据说是珍贵名木,种来卖给城里。队长在城里打工,回来天已黑尽。见赵万田来,满脸笑意,招呼老婆整两个下酒菜。他要陪爷喝两盅。

赵万田直肠子说直话,问,赵三,你同意把下塆的田租出去了?

赵三嘿嘿笑,爷,您晓得的,如今责任地是各家的,各家愿咋种就咋种。

赵万田说,租出去就由别人说了算,社员种啥?

赵三说,现在种地由社员自己决定,队长决定不了啊。

赵万田气哼哼道,这田要是种不了水稻,还有番说法。这田是全村最好的田啊,自流灌溉,一年两季,天底下哪里去找这么好的田。

赵三说,我理解爷的心情。

你理解个屁!赵万田痛苦地叫了一声。他使劲拍了拍自己的残腿,当年为了能吃上大米,队里费多大劲才把泉水坳打通。第一年,各家挑了一挑又一挑谷子回家,吃上第一顿大米饭,好多人流着眼泪喊,苍天有眼啊,我们终于吃上干饭呐!说着,赵万田眼里就涌出了泪水。赵三被这突如其来的场景弄得不知所措,只好借喝酒掩饰尴尬。

赵万田说,你没听你老子说过我们遭遇的屈辱吗?

赵三愣着,表示不记得。

赵万田说的屈辱,发生在一九七一年深秋的一天。

那天,队长领着全队二十多个汉子,天不见亮就挑着箩篼,翻过龙泉山到成都坝上借粮。队长有个早年在大炼钢铁时认识的朋友,那人在坝上当队长。两人讲好,借三千斤稻谷,来年用麦子玉米还,小麦五斤折一斤,玉米四斤折一斤。这个条件很苛刻。小麦、玉米,基本算全粮,而稻谷除了壳,一斤只能打六两多米。尽管这样,大家还是很高兴。生产队有少量冬水田,这年因为天旱和病虫害,颗粒无收。老人、孩子和病人,想喝口米汤都没望。所以才有了借粮一事。吃了午饭,所有的老人小孩,早早聚在保管室等候,大家兴奋地叽叽喳喳议论,纷纷憧憬着分到了稻谷,一家人有说有笑回到家的幸福样子。下午五六点钟,二十多个汉子兴高采烈地挑着稻谷回来,全队沸腾。

稻谷挑拢了,好多人等不及,建议各家先分一撮箕回家,用碓窝舂了先熬点米汤喝。队长采纳了大家的建议。然后,就按人口分稻谷。大家自觉排好队。会计喊到哪家户主,哪家就全家簇拥一起把箩篼移上前。称秤员按会计算出的数量,迅速称好秤,然后就有两个社员,抬着装了稻谷的箩篼,走到那家社员前,将稻谷倒进他们自备的密背篼或篾筐。会计又喊下一家,下一家的老老少少,又齐齐把盛粮工具往前一推,满心欢喜地等着装谷。

快分完时,忽听沟下有人喊,不要分了,不要分了!大家掉头一看,见二十几个汉子挑着空筐,朝这里飞奔,为首的就是队长那个好朋友—借粮出来的那个队长。众人一惊,不知发生了啥事。队长凭借经验,知道遇到了麻烦,脸色顿时铁青。原来,队长领着队伍前脚刚挑走稻谷,那边公社不知咋晓得了,急令借出去的粮食全数追回。队长为难,不想执行命令。公社干部责问,谁同意的借粮?向哪一级请示过?队长支吾着说不清。公社干部就说,这粮是生产队的储备粮。明年对方万一还不起咋办?万一闹春荒,生产队没吃的哪个负责?见队长犹豫,干部又说,这事要处理人,如果态度不好,还要抓人。队长无奈,只好领着人来追粮。

赵三的父亲没法,只好吩咐各家把挑回家的稻谷还回来。有的已舂成了米,就连糠也一起还。为了验证分量没少,称秤员只好重新过秤。还回来的稻米有糠的,连米带糠一起称。对方不放心,又用他们带来的秤重新过一次。然后挑着粮和米糠,消失在眼巴巴望着他们背影的乡亲们眼里。

赵万田是主张借粮中跳得最高的。眼见着对方二十来个汉子,挑了稻谷消失在公路上,他急火攻心,哇地一声,喷出一大口鲜血……

之后,县上组织十万民工,熬战两年,打通了龙泉山。又用了三年时间修建起几十个中型水库。后来,县里规划了一条支渠,从上塆的泉水坳通过。那时,没有施工机械,钻山挖渠,全靠人力,一根钢钎、一把锤子、两只箢篼,硬生生地将山打穿,将渠建成。工地上活累,社员都不想去。赵万田却积极得很,自告奋勇担任突击队长,领着生产队的民工,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定额任务。

泉水坳石质坚硬,要放炮。放炮是个危险活。赵万田毛遂自荐,担当放炮手。有一次,遇到哑炮。赵万田上前排险,刚往前走了十几米,哑炮忽然爆炸,乱石飞上天空,砸下来将碗口粗的柏树砸折。赵万田躲闪不及,右小腿被砸断。最后虽然接起了,但有块骨头找不到,从此成了瘸子。转眼间,三十年过去。气候转冷,或是天气一阴,那残腿就痛。

赵万田残了。但他没向队长提任何要求。依旧乐呵呵的。当泉水坳打通那天,试水。赵万田坐在放水闸前,看着卷着草叶、枯枝、泥土的浑水,先是像一条粗大的蚯蚓爬来,之后迅速地膨胀成一条地龙,急速地奔涌向前。他忘情地捧起一捧浑水,当着众人,贪婪地喝下。他又捧起一捧,大喊,甜啊,甜啊!喊着,喊着,顺脸颊而下的泪水,也被他喝进了肚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