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优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19:33:57

点击下载

作者:(美)戴尔·卡耐基 (Carnegie, D.)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优点试读:

序言 本书的写作经过与原因

三十五年前,我是纽约市里最不快乐的年轻人之一。那时我靠推销卡车为生,对于卡车的发动原理我一窍不通,更糟糕的是,我从心底里压根就不想知道。我看不起自己的工作,讨厌住在这么爬满蟑螂的简陋的廉价房里,这个租来的房子位于西大街56号。我的墙上挂着几条领带,一天早上我伸手去拉下一条领带时,惊起一堆蟑螂四散而逃,对当时的恐怖情形至今我还记忆犹新。我更是厌恶不得不在肮脏便宜的饭馆里吃饭,那种饭馆里肯定也是蟑螂泛滥的地方。

我每天晚上独自回到那个冷冷清清的租住房里,头疼得几乎要爆炸——这种头疼完全是因为失望、忧虑、愤恨不平的心理引起的。最让我愤愤不平的是,大学时代那些美好的梦想到今天竟是一场噩梦。难道这就是生活?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度过么——干着一份令我轻视的工作、与蟑螂同住在廉租房里、吃着廉价的食物——对未来不抱有任何的希望?……我希望有读书的闲暇时间,希望从事大学时代就梦想的写作工作。

我很清楚地知道,放弃这份我鄙视的工作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损失。我的梦想并不是赚很多的钱,我只想拥有一个多样的人生。总之,我已到了年轻人开始创业时必须做出决定的那一刻。于是我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那个决定完全改变了我将来的生活。这个决定使我度过了过去的三十五年的快乐的人生,那种幸福感简直就是我心中的乌托邦。

我当时的决定就是:放弃那份我讨厌的工作。因为我在密苏里州瓦伦堡州立师范学院接受了四年的大学教育,所以我就打算还是当老师,我可以到夜校教成人班的课。那样的话,我也就有空闲时间来读书了,还可以准备讲座,写小说及短篇故事。我想“为生活而写作,为写作而生活”。

到夜校我能给学生上什么课呢?回顾自己在大学所受过的教育和训练,发现对我工作及生活最有实用价值的是在公众演讲方面的训练,而且它比我在大学里学到的所有课程都有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演讲消除了我的怯懦心理,帮助我树立了信心,增强了我与人交往的勇气。它也清楚地显示,一个有领导能力的人,必定是能勇敢地站起来向群众表达思想的人。

我向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的夜校班申请教授公共演讲课的职位,但是这两个大学都以人员已满不需要再聘老师为由拒绝了我。

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的失望——但是我现在感谢上帝,没有让我被录用,因为我后来有机会到基督教青年会(Y.M.C.A.)夜校上课,那里可是需要立竿见影的地方。这对我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来这里上学的成人都是因为想拿到大学的文凭,不想在社会上受歧视的有志人士。他们来这里只有一个目的:他们想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希望能在开会时站起来说两句话,不至于因为怯场而晕倒。推销员希望自己能有勇气拜访难对付的客户,而再也不必在楼下转上好几圈才有勇气上楼推销。他们想要改变自我形象,树立自信,他们希望自己的事业有所发展,希望能赚更多的钱养家。而且他们的学费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的——一旦他们觉得上这门课没有什么用处,就会不再付钱了——既然我也领了分红,而不是月薪,只是利润的一部分,如果我还想多拿钱就必须实事求是地教。

当时我觉得,这样上课受到很大的束缚,但是现在看来那才是一种宝贵的训练。我必须激励学员,我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必须每一节课都让他们有所收获,这样他们才会继续掏钱来上课。

这个工作非常有意思,是我喜欢的工作。看到这些生意人这么快的树立了自我信心、得到晋升、获得加薪,实在令我高兴和意外。这些班的成功之大远远超出了我最乐观的期望值。三个班结束后,基督青年会不再只给我每晚五美元的报酬,而是发给我每晚三十美元的分红了。起初,我只教公共演讲课,但是随着有了几年的经验,我发现这些成年人都需要学习如何赢得友谊与影响他人的能力。既然我找不到有关人际关系的著作,我就着手自己编写了。不过不是以一般的方式编写的,它是由这些学员的经验逐渐发展演化而来的。我把那本教材命名为《人性的弱点》。

因为那完全是为我教授的成人班编写的专门教材,而且我还编写了四本外界所不知道的书,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一旦发行会有这么大的销售量:我大概是当今最喜出望外的作者了。

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我发现忧虑是这些成年人遇到的另一个重大的问题。我的大多数学生都是上班的生意人——各行各业的行政主管、推销员、工程师、会计,他们都面临着忧虑这么一个相同的问题。成人班里也有女性,有职业妇女也有家庭主妇,她们也有类似的问题。显然我需要编写一本如何克服忧虑的书了——因此我就又开始试着编写了。我去了位于纽约第五大道42街的公共图书馆,令我震惊的是,这么一个庞大的图书馆里仅有22本关于“忧虑”的图书。最有意思的是,我还发现关于“虫类”方面的书却有189本。几乎是忧虑类书籍的九倍!真是难以置信!既然忧虑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大家想想,是不是应该在高中或者大学里开始一门《如何停止忧虑》的课程?

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世界上有哪所大学里开设过一门有关忧虑的课。也难怪《如何正确的忧虑》一书的作者戴维·席博瑞(David Seabury)写道:“我们从小到大从来不为应付压力做准备,就像一只学跳芭蕾舞的书虫一样毫无经验。”

结果呢?医院里有一多半的病床是被那些神经紧张、有情绪困扰的病人占据着。

我把纽约公共图书馆书架上找到的22本有关忧虑的书都翻了个遍,也购买了所有我能找到的有关忧虑的书籍,可是真的没有一本可以使用在我那些成人班学员身上的。于是我决定自己写一本。

我七年前开始着手写作这本书。但是该怎么写呢?我先是阅读了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学家对忧虑的看法,我还看了从孔子到丘吉尔的上百种传记。我还访问了社会各阶层的许多杰出人士,例如拳王杰克·邓普西(Jack Dempsey)、奥马尔·布莱德雷将军(Omar Bradley)、克拉克将军(Mark Clark)、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罗斯福总统夫人、以及陶乐西·迪克西(Dorothy Dix)。不过,这一切只是准备工作。

我还做了一些远比采访和阅读更重要的事情。我在一个研究如何克服忧虑的实验室中工作了五年的时间——也就是我所教授的成人所组成的试验班。据我所知,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且唯一的一个克服忧虑的实验室。下面就是我们试验的方法:首先给学员一套如何克服忧虑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他们个人的生活之中,最后再让他们在班上讲述他们采用了方法后得到的结果。也有些学员报告的是他们过去运用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了这次的经验之后,我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听过最多关于“如何克服忧虑”演讲的人。除此之外,我还阅读过成千上百条“克服忧虑”的经验,这些都是在我的班上获过奖的邮寄过来的作品,我的班也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七十多个城市举办过多次了。因此这本书不是出自象牙塔,也绝非是什么关于如何克服忧虑的学术性的报告。相反,这是我精心编录的一本发人深省的、真人真事的关于如何克服忧虑的报告集,那可是成千上百的成年人克服忧虑的经验总和。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这本书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你可以自己看看来判断。

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这本书里讲述的每个故事绝对是真实的,主人公都是有真人真名的。除了几个极特别的例子,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每个故事主人公的姓名和详细地址。这是一本真实、合集的值得信赖的书籍。

法国哲学家华莱利(Paul Valry)说过:“科学,是一系列成功做法的总汇。”本书正是总汇了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克服忧虑的成功事例。不过,我得先警告大家:书中你是找不到什么新的方法,但是你会发现一些不常用的方法。事实上,当我们深受忧虑困扰的时候,就无所谓方法的新旧了。我们已经知道如何过一个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熟知做人的道理,我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并非是无知,而是无作为。本书的目的就是重新阐明、提取、发扬一些古老的基本真理,来督促你采取行动,实践这些方法。

当然,你看这本书不是为了要了解它的写作过程,你要的是具体的行动。总之,让我们开始行动吧!请首先阅读本书的前两部分,如果读完后你觉得没有得到任何新的克服忧虑、享受人生的力量和启发,那就把这本书撕烂扔进垃圾桶吧!因为留着对你也是无用!

第一篇 克服忧虑的法则

第一章 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而要去做手边清楚的事。

1871年春天,一个年轻人捧起一本书读到了影响了他将来一生的21个字。他是蒙特利尔综合医院的医学专业的学生,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忧虑:怎样才能通过期末考试?该做些什么事情?该到什么地方去?如何开一个诊所?怎样才能生活的更好?

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在1871年读到的这21个字使他成为当时闻名遐迩的好医生。他创建了闻名全球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讲座教授——这是大英帝国医学界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他还被英王封为爵士。在他死后,人们搜集了长达1466页的两卷书来讲述他传奇的一生。

这个人就是威廉·奥斯勒爵士(William Osler)。1871年春天他所看到的那24个字帮助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一生。这24个字就是:我们的任务不是瞭望将来,而是要做好手头的事情。这是苏格兰史学家汤姆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所写的书中的一段话。

42年后的一个温暖的春夜里,正是郁金香开满校园之时,威廉·奥斯勒爵士向耶鲁大学的莘莘学子们做了一次演讲。他这样对耶鲁大学的学生们说道:像我这样曾经在四所大学里当过教授,写过一本很受欢迎的畅销书的人,在别人看来似乎应该有着“非凡的才智”,其实不然。他透露说自己的一些好朋友都知道,他其实资质平庸。

那么,他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他认为完全归功于“活在今天的方格中”里。“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在去耶鲁演讲的几个月以前,他曾乘一艘很大的海轮横渡大西洋。他注意到船长站在驾驶舱里按了一个按钮,在一阵机器运转的响声后,船的几个部分就立刻彼此隔绝开了——隔成几个防水的隔舱。奥斯勒博士对那些耶鲁的学生说:“你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幅比轮船精密得多的有机体,而且有更遥远的航程。我想奉劝诸位:你们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一切。只有恪守“活在今天的方格中”,才能在航行中确保安全。在驾驶舱中,你会发现那些大隔舱都各有用处。按下一个按钮,注意观察你生活中的每一个侧面,用铁门把过去隔断——隔断那些已经逝去的昨天;按下另一个按组,用铁门把未来也隔断——隔断那些尚未诞生的明天。然后你就安全了——你拥有所有的今天……与过去隔绝!埋葬已经逝去的过去,切断那些会把傻子引上死亡之路的昨天……明天的重担加上昨日的负荷,一起要在今天背负,再坚强的人也会胆怯。要把未来像过去那样紧紧地关在门外……未来就在于今天……不存在所谓的明天,人类的救赎就是现在。浪费精力,整日为未来而焦虑发愁只能拖累自己。……那么,紧紧地关闭舱门吧!准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难道奥斯勒博士是主张人们不要努力为明天做准备了么?不是,绝对不是。在那次讲演中,他接着说道,集中所有的智慧,聚集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迎接未来的最好方法。

奥斯勒爵士鼓励耶鲁大学的学生们在新的一天来临时,祈祷:“请赐予我今日之粮。”

记住,这句祈祷词中仅仅要求今日之粮,并没有抱怨昨天我们吃的酸面包。也没有说:“噢!主啊!麦子地里的麦子一片干枯的样子,我们可能又遇到一次旱灾。那样的话明年我们还能吃上面包吗?——或者,万一我失业了,噢!主啊!那时我又吃什么呢?”

这句祈祷词告诉我们只能要求今天的面包,而且也只有今天的面包我们才可能吃到。

很久以前,有个身无分文的哲学家,流浪到一处贫瘠的乡村,那里的人们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某一天,在山顶上一大群人围拢在他的身边听他讲学。就在当时他说出了一段也许是有史以来被引用最多的名言。这段包含哲理的话仅有29个字,却经历了几个世纪,世世代代地流传了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烦恼,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很多人都不赞同耶稣的这句至理名言“不要为明天烦恼”。这些人把它当做一种多余的忠告,认为那只是具有东方神秘主义的教条,太认命了,始终不肯相信。他们说:“我一定得为明天着想,我必须得买保险来保证我家人的生活;我得把钱存起来以备年老之时的需要;我一定得为将来做计划和准备。”

不错,这一切当然都必须做。实际上,那句300多年前翻译的耶稣的话跟今天人们所理解的意思还是有误差的。现在忧虑一词所代表的意义和当年詹姆斯王朝时期所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300多年前,忧虑一词通常还有焦急的意思。新译《圣经》把耶稣的这句话译得更加准确:“不要为明天焦虑”。

总之,尽量为明天做好周全的计划吧!但是不要为明天担忧。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军事领袖必须为将来密谋画策,可是他们绝对不能有丝毫的焦虑。指挥美国海军的海军上将厄耐斯特·金(Ernst J. King)说:“我把最精良的装备都提供给最优秀的士兵,也指派给了他们最卓越的任务,这是所有我能做到的了。”

他又说:“假设一艘军舰沉没了,而我又无法把它捞起来,而且如果船一直下沉,这是我无法阻止的。那么,我把时间花在解决明天的问题上,要比为昨天的不幸而后悔莫及好得多。况且,如果我老是为这些事操心,那我一定活不长。”

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平时,乐观的想法和悲观的想法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乐观地思考问题能让人考虑到前因后果,从而制定出合乎逻辑而且具有建设性的计划;而悲观的想法只会给人带来压力,以至于精神崩溃。

最近,我很荣幸地拜访了亚瑟·苏兹伯格(Arthur Hays Sulzberger),他是世界上著名的《纽约时报》的发行人。苏兹伯格先生告诉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至欧洲时,他惊慌失措、担忧未来,对前途的忧虑使他彻夜难眠。他常常半夜从床上爬起来,拿着画布和颜料,对着镜子画自画像。他对绘画一无所知,但为了使自己不再担心焦虑,他还是动手画了。苏兹伯格先生告诉我,他从未真正的摆脱焦虑的心情,得到心灵的安宁,直到有一天他读了一个题目为《只要一步就足够》的赞美诗中的一段话:仁慈的灯光请指引我前行,照亮我的步履,不求看清远方的风景,只要一步就好了。

大概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在欧洲服役的年轻人也学到了同样的教训。他叫泰德·本杰明,来自美国马里兰州的巴铁摩尔城纽霍姆路5716号——忧虑一度使他精神衰弱。

泰德·本杰明写道:“1945年4月,整日忧心忡忡的我最终得上了一种被医生们称作为‘结肠痉挛’的疾病——这种病会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我想如果当时战争没有立即结束的话,我大概就会完全崩溃了。“当时我整个人筋疲力尽。我在第94步兵师担任士官职务,工作是搜集和记录作战死亡、失踪及受伤的士兵名单,还要帮忙挖掘被草率乱埋在战场上的盟国及敌国士兵的尸体,把他们的遗物送还给他们的家属或者最亲密的朋友,这些遗物对他们的亲友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害怕出什么差错,造成尴尬,我终日处于一种焦虑不堪的状态。我怀疑自己能否熬过这段时间,怀疑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去,抱抱我那尚未见面的16个月大的唯一的儿子。我既忧愁又疲惫不堪,竟然瘦了34磅。心里是如此的恐惧以至于我精神恍惚,差点疯掉。我目光呆滞地盯着自己只剩皮包骨头的双手,想象着自己回到家时瘦弱不堪的样子,顿时陷入另一阵恐惧之中。我精神崩溃了,像一个无助的孩子那样抽泣着。我是那么的脆弱,甚至只要一独处我就忍不住流泪。有一段时间,也就是坦克大战开始后不久,常常哭泣的我,几乎丧失了再过正常生活的希望。“最后,我住进陆军诊疗站,一位军医给了我改变我一生的忠告。在给我做完全面体检后,他告诉我,我的毛病出在心理。‘泰德,’他对我说道:‘我希望你把生活想象成一个沙漏。在漏斗的上半部有成千上万粒沙子,它们只能一粒一粒缓慢均匀地通过瓶颈,除了沙子漏斗,你我都无法让一粒以上的沙子同时通过瓶颈。我们每个人都好比是一个漏斗,每天都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尽快处理完成,但我们只能一件—件地做;让工作像沙粒一样均匀地慢慢通过,否则就会影响到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听到军医的一席话的那天是我人生中值得纪念的日子,自从那天起我就一直奉行这种理念:‘一次一粒沙,一次一件事。’战时,它拯救了我的身心;至今那句话对我的工作仍有极大的帮助。目前我在巴尔的摩(Baltimore)的一家商业信用公司就职,负责货物储存的业务,我发现工作与战时的问题是相似的,工作繁重而时间不够用。比如:我们的存货不足了、需要填写新的表格、安排订货事宜、客户地址更换、开始或关闭分公司,等等一大堆的工作。但我不再慌乱不安。我谨记军医的那句话:一次一粒沙,一次一件事。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默念它,这使我提高了工作效率,再没有出现过在战场上曾经几乎使我崩溃的困惑、混乱的感觉。”

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目前医院里住着的一半以上的病人都是因为精神问题引起的疾病而住院的,他们被昨日的负担与对明日的恐惧压得喘不过气来。其实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根本不必住院治疗,只要他们能牢记耶稣的这句话:“不要为明天忧虑。”或者能记得奥斯勒爵士说的“活在今天的方格中”,他们就都能无忧无虑地走在街上,过着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了。

此时此刻,你我都站在两个永恒的交汇点上,一个是无法磨灭的往日,另一个是永无尽头的未来。但是,我们不可能生活在这两个永恒之中,哪怕是一秒钟也不行。如果你要勉强那样的话,只会摧残你的身心健康。既然如此,就让我们以生活在这一刻而感到满足吧:从现在到上床睡觉的那一刻。罗勃特·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说:“不论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人都能坚持扛下去直到夜幕降临。不论工作有多苦,人都能努力完成。如果人能这样度过每一天,那么他就会生活的甜美温馨、耐心认真、内心纯洁而高尚。其实这也就是生命的真谛。”

不错,生活对我们所要求的也就是这些。可是,生活在密西根州的东部港口城市萨吉诺法院街815号的希尔德太太,在学到“只要生活到上床为止”这一点之前,却一度陷入绝望的境地,甚至想到过自杀。希尔德太太就像讲故事一样向我诉说了她的经历:“1937年我丈夫的去世,一时我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而且他过世时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存款。于是为了生活我写信给过去的老板里奥·罗切(Leon Roach)先生,他是堪萨斯城罗浮(Roach-Fowler)公司的老板,请求他让我回去做过去的工作。我从前的主要工作是向城市周边的农村和城镇的寄宿学校推销世界百科全书。两年前我丈夫生病时,我把汽车卖了。现在为了重新工作,我东挪西凑的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部二手车,再度推销书籍。“我原以为,重新工作或许可以帮助我从颓丧、绝望中解脱出来。可是,总是孤零零一人驾车、独自吃饭的生活也几乎使我无法忍受。加上在有些地方根本连一本书也卖不出去,我连小额的汽车分期付款也付不起了。“1938年春,我到密苏里州的一个叫凡尔赛(Versailles)的小镇上推销书。那里的学校很穷,道路也崎岖不平,顿时我感觉自己是那么的孤独、备受打击,连自杀的心都有。我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找不到生活下去的理由。每天早上我都很怕起床去面对生活。我什么都担心:担心交不起分期付款的车钱,怕付不起房租,担心养不活自己,我更害怕万一生病还没有钱看医生。唯一支撑我活下来没有自杀的理由是,我担心我的姐姐会因此而悲伤,还有就是我连自己死后的丧葬费都支付不起。“直到后来我读到了一篇文章,才把我从消沉的边缘拉了回来,给了我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我将永远地感激文章中的那一句令人振奋的话:‘对于一个聪明人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我把那句话打印在一张纸上,贴在了汽车的挡风玻璃窗上,于是我开车的每时每刻都能看见它。我发现一次只活一天并不困难,我学会了忘记过去,不考虑未来。每天清晨我都对自己说。‘今天又是全新的一天。’“我成功地克服了自己对孤寂和空虚的恐惧,现在我整个人都非常快活,每天都充满热情,事业也取得了一点成就。我现在知道自己再也不会恐惧生命了,我知道自己不用为未来而忧心忡忡,我知道了一次只需要活一天就足够了;‘对于智者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

猜猜下面几行诗是谁写的:快乐的人,独处之时内心也充满愉悦,因为他是一个能把今天活到极致的人,他的内心祥和而平静,因为他知道‘无论明天多么糟糕,我已真正活过今天。

这几句诗似乎很具有现代意味,其实这是古罗马诗人何瑞斯(Horace)在耶稣诞生前30年写下的。我发现人类身上存在的最悲惨一个本性就是,喜欢寄希望于未来却不会积极地面对今天的生活。我们向往地平线另一端的神奇的玫瑰,却不会欣赏今天盛开在自己窗前的玫瑰。

我们怎么会这么傻——而且傻的无可救药呢?“我们短短的生命历程是多么奇妙啊!”史蒂芬·里高克(Stephen Leacock)写道:“小孩子常满怀憧憬地说:‘等我长大一点后……’可是真正的长大后又能怎样呢?大男孩常说:‘等我成年后……’等他长大成人以后,他又说,‘等我结了婚,’可是等他真的结了婚又能怎么样呢?他们的想法又变成了‘等我退休吧!’终于,他退休了。此时当他回首往昔时,心中不免涌起一股寒意,打了个寒战。不知不觉,他已经错过了生命中的一切,而所有的一切又都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总是不能及早领悟:生命就是生活,就在日常生活里的琐事中。”

底特律市已故的爱德华·伊文斯(Edward S. Evans)先生,在学会“生命,就在日常生活里的琐事中”之前,他几乎因焦虑而葬送了性命。爱德华出身贫寒,最初靠卖报为生,后来又在杂货店做店员。后来他找到了一份助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以此来养活一家7口人,尽管工资微薄,他却不敢辞职。一直干了8年之后,他才鼓起勇气开创自己的事业,竟然时来运转,他用借来的55美元作为资本,发展到一年净赚两万美元。可惜好景不长,他经受了致命的打击。它为朋友做担保人从银行借了一大笔钱,朋友却宣告破产了。

灾难接踵而至,他集中存钱的银行又宣布倒闭了。这样他不但损失了全部财产,还负债16000美元。他脆弱的神经实在经受不住如此沉重的打击,“我吃不下,睡不着,”他告诉我说,“我得了一种很是怪异的疾病,整日除了忧虑还是忧虑,估计这个病的病因纯粹是忧郁过度。有一天当我走在大街上时昏倒在了路边,从此只能卧床,无法再站立起来。躺在床上全身发烫,连躺着都是疼痛难忍。我一天比一天衰弱,这时医生告诉我,我大约只能活两个星期了。我大为震惊,写好了遗嘱,准备等待自己末日的降临。现在,任何挣扎、忧虑都变得毫无意义,我放弃了,也就放松了下来,却因此睡着了。好几个星期以来,我的睡眠时间加起来不足两个小时;但是在医生宣告我的生命即将结束的日子里,我抛开生命中的一切,像个无忧无虑的婴儿一样熟睡着。所有的烦恼焦虑都消失了,胃口也渐渐好起来,体重也开始增加。“又过了几星期,我就能拄着拐杖走路了,6个星期后我又能继续工作了。过去我的年薪曾达两万元,现在能找到一份周薪30元的工作我就很知足了,我的工作是推销一种运输汽车轮胎时的填充料。这回我学聪明了,不再焦虑,不再为过去而遗憾,也不再担心将来。我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和热忱都集中在了销售工作上。”

爱德华·伊文斯的事业迅速发展起来。不出几年,他就成了公司的总裁。从那以后,他的公司长期雄霸纽约股票市场。如果你坐飞机去格陵兰岛,很可能会降落在伊文斯机场,这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然而,如果伊文斯未曾学会“生活在今天的方格中”,他绝不可能获得如此丰硕的成就。

在耶稣诞生500年前的古希腊,有位叫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家就曾告诫自己的门徒说:“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除了改变这个法则保持不变。”他还说过:“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河流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同样,人也是每时每刻都处于变化之中。人生就是无休止的变化。最有保证的只有今天,为什么还要浪费今天的美好生活去思考明日未知的烦恼呢?要知道未来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一直处于无休止的变化之中。

古罗马有一句谚语可以概括上面同样的意思。实际上是两个词:Carpe diem。翻译成中文是“享受今天”或者是“把握今天”。说得太对了,我们就应该把握住今天,最大程度的利用它,享受它。

有人说过:“人们常常为昨天与明天的面包涂果酱,却总忘了为今天的面包涂上果酱。”我们大多数人也是这样——为了明天的果酱和昨天的果酱发愁,却不肯为今天吃的面包涂上厚厚的果酱。

就连法国伟大的哲学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他说:“我人生中为之忧虑的绝大部分事情,其实从未真正发生过。”我的生活中是这样的,相信你也不例外。

但丁(Dante)说:“想一想吧,今天将一去不复返。”生命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飞快地流逝,我们得用光的速度才能追上它的脚步。‘今天’才是我们最珍贵的财产,也是唯一确定拥有的财产。”

劳费尔·汤玛斯(Lowell Thomas)也悟出了同样的哲理。我最近在他的农场度过一个周末,我注意到他把《圣经》里的一段话装裱挂在了书房的墙上,以便他随时看得见:造物主创造了今天,我们就应该愉悦的享受它。

约翰·罗金斯(John Ruskin)在他的桌子上放了一块普通的石头,上面刻着:“今天”,我的书桌上虽然没有放置刻有‘今天’的石头,但我在每天刮胡子的镜子上贴着一首诗——也就是奥斯勒爵士常放在书桌上的一首诗——是由印度剧作家迦黎陀裟(Kalidasa)所作:黎明的礼赞珍惜今天吧!今天就是生命,生命的源泉。人生虽短,却五彩斑斓,真实而美丽:成长的喜悦,行动的高尚,成功之时的荣耀。昨日恍若梦境,明日犹如幻影。充实地度过今天才能完成昨日每一场幸福的梦,才能撑起明天的希望。好好地珍惜今天吧!这就是黎明的礼赞。

因此,如果你希望生活中不被忧虑困扰,你就应该象奥斯勒博士说的那样:将过去与未来关在门外,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现在请你问一问自己以下的问题,并写下答案:

一、我是否逃避眼前的生活,情愿担心未来,或者只是奢望所谓的“遥远奇妙的玫瑰园”?

二、我是不是常为往事后悔,让今天过得更难受?

三、我早晨起来的时候,是否决定“把握今天”,将24小时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活在今天的方格中”是否有助于我生活得更幸福?

五、我应该何时开始呢?是下星期?明天?还是今天?

第二章 克服忧虑的魔术方程式

你想掌握一种快速、有效的排解忧虑的方法么?而且还是即学即会的方法,请在阅读本书之前首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请允许我介绍威利·卡瑞尔(Willis H. Carrier)先生所使用的方法。卡瑞尔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他开创了空调制造行业,现在他是世界著名的卡瑞尔公司的负责人。这是我所听说过的最有效的缓解忧虑的方法之一,而且是我与卡瑞尔先生在纽约的工程师俱乐部共进午餐时,他亲口告诉我的。“年轻的时候,”卡瑞尔先生说,“我在纽约州水牛城的水牛钢铁公司做事。一次,公司派给我一项任务,是去密苏里州水晶城的匹兹堡玻璃公司的下属工厂安装瓦斯清洗器,这种装置的目的是清除空气中的杂质以避免伤害发动机。这种清洁空气的方法是十分先进的,以前我们也只安装过一次这种装置——而且当时的情况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但是,这次在密苏里州水晶城的安装工作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费尽周折安装上后,机器能够运转工作了,但是性能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指标。“我对自己的失败深感惊诧,仿佛挨了当头一棒。我的胃、内脏都翻搅扭曲在了一起,那段时间我焦躁的无法入睡。“最后,理智告诉我忧虑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我找出了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不再烦恼。这个方法非常有效,30多年来我一直采用这种方法来排解忧虑。方法其实很简单,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其中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我坦然地分析目前的状况,以及由于失败而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我总不至于会被投入监狱或者遭枪决,这一点是肯定的。当然我可能因此会丢掉饭碗,我的老板会收回机器而损失2万美元的投资。“第二步:在考虑过可能发生的最坏的状况后,我鼓励自己接受它。我告诫自己,这次失败会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一个污点,也可能让我丢掉工作。但是就算我失去了这份工作,我还会找到新的工作。失败的后果也可能会更严重;至于我的老板,他会投入资金试验一种新的清洁空气的方法,他还是承担得起另外两万美元的试验费用。“一旦估计出了可能的最坏状况并接受了它,立即产生了重要的结果:我紧绷的神经马上放松了,并感受到了许多天来不曾有过的平静。“第三步:心情平静下来后,我就开始把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方投入到改善我已经接受了的最坏结果中去。“接着我努力想一些补救办法,来减轻可能造成的两万元的损失。经过几次测验,我发现只要再多花5千美元安装一个辅助的设备,问题就可以解决。果然,这样做了以后,公司不但没有损失那两万美元,反而赚了一万五千美元。“如果我当时一直担心下去的话,恐怕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了。忧虑的最大坏处之一就是它会降低我们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忧虑使人思维混乱。但是,一旦强迫自己去面对最坏的状况并从心底里接受它,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并集中精力解决问题了。“这件我亲身经历的事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过从那时起,我一直都使用这个方法,而且非常有效。结果,我的生活里几乎很难再有烦恼了。”

卡瑞尔的这个魔术方程式为什么会对人的心理产生这么行之有效、有价值的作用呢?因为它能够把我们漫无边际的烦恼中拉回到现实生活中。一旦我们认清了自己的立场,就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假如我们没有认清自己的处境,又怎么能指望自己有清晰的思考力呢?

应用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教授已经去世38年了,假如他还活着,听到这种面对最坏状况的方法,想必也会赞同的。至于为什么我会这么肯定的说,是因为他曾说过:“要乐意接受既成事实,因为接受现实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林语堂在他那本深受欢迎的《生活的艺术》里也阐述了同样的理念。这位中国哲学家说:“心理的宁静来自能接受困境。因为它能释放心灵的能力。”

这话太对了!它能释放心灵的能力!一旦我们接受了最坏的结果,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可损失的了。这就意味着失去的一切都有希望回来了。“有能力面对最坏的状况后,”卡瑞尔说过,“我就会立即放松下来,烦躁的心情也恢复了平静,心情放松下来了我也就能够思考。”

很有道理吧!可是现实生活中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为愤怒而毁了生活,因为他们拒绝接受最坏的境况,拒绝改善,拒绝拯救自己。不去重建自我,却沉浸在过去错误的悔恨之中。他们不但不重新构筑自己的大厦,反而成了忧郁症的牺牲者。

你是否想知道其他人是如何运用卡瑞尔的魔术方程式来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下面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班上的一名学员,目前他是纽约的石油商人。“我被人敲诈了!”这个学员诉说道,“我简直无法相信竟然会发生这种事——简直就像演电影似的,我竟然被敲诈了!事情是这样的,我主管的石油公司里有许多辆运输卡车,司机的人数也不少。当时物价管理局制定了相当严格的销售价格,我们运送给每个客户的油量有限量规定,似乎有个别司机会把给我们的老顾客的油偷偷克扣下来,再将这些油转卖给他们自己的客户,而我对此并不知情。“我第一次听说这种非法买卖,是有一天一个自称是政府调查员的人来找我,向我要红包。他说他掌握了我们的运货员舞弊的证据。他威胁说,如果我不答应的话,他就把证据呈交给地方法院。“我当然清楚这件事至少跟我本人没有什么关系,我不用为此担心。但我也了解法律有规定,公司必须为自己职工的行为负责。而且,万一案子打到法院,就会成了各大新闻报纸的头条,这种负面的报道会把我的公司毁于一旦。而我是如此的为自己的公司骄傲——那是父亲在24年前一手创办起来的。“当时我急得生了病,整整三天三夜吃不下睡不着。我踱着步子在房间里不停的转圈,思考我是该付那笔钱——5千美金?还是该对那个人说,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办吧。我一直拿不定主意,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接着的星期天晚上,我随手拿起一本书,是《如何克服忧虑》,这是我去听卡耐基公开讲演时拿到的。我开始读了起来,读到了威利·卡瑞尔的故事时看到这样一句话:‘面对最坏的状况。’于是我自问道:‘如果我不付这笔钱,那些勒索者把他们手上的证据送交给地方法院的话,最糟的状况会是什么?’“答案是:会毁了我的生意——仅此而已。我不可能会坐牢,最坏也就是受到舆论的攻击。“于是,我对自己说:‘算了,就算我的公司倒闭了,我还是可以接受的,接下去又会怎么样呢?’“如果我的公司真的倒闭了,我得去找别的工作。这也不难,我对石油行业很熟悉——有几家大公司也许会乐意雇用我……我开始感觉好过多了。三天三夜来的那种忧虑也开始逐渐消散,我的情绪基本稳定下来,当然也能开始思考了。“现在我头脑清醒了,可以开始考虑下一步——改善最坏的状况。当我努力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一个与前面悲观的结局完全不同的画面展现在我的面前。如果我把整个情况告诉我的律师,他也许能提供给我自己没有想到的好办法。说出来怕你们笑话,我过去一直没有想到这一点,这完全是因为我光担心而没有好好地思考。我立即打定主意——第二天一早就去见我的律师——接着我上了床,安安稳稳的睡着了。“第二天早上,我的律师让我去见地方检察官,告诉他实情。我照他的话做了,当我把事情的前后经过告诉他后,出人意料的是,检察官说这几个月以来发生了好几起类似的敲诈勒索事件。那个自称是“政府官员”的人,其实是个警方正在通缉的诈骗犯。在我为无法决定是否该把5千元美元交给那个职业罪犯而担心了三天三夜之后,听到这个结果,我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这次经历给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现在,每当我面临会使我忧虑的难题时,我都采用‘威利·卡瑞尔的魔术方程式’来应对。”

在卡瑞尔在密苏里州的水晶城为自己的冷气安装系统问题烦恼时,远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威洛峡谷艾尔·汉尼(Earl P. Haney)也碰到了自己人生中的一大难题,他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1948年11月17日他在波斯顿史蒂拉大饭店亲口告诉我关于他自己的故事:“在20年代,我因常常发愁得了胃溃疡。一天晚上,我的胃出血了,被送到芝加哥西比大学的医学院附属医院,体重也从170磅降到了90磅。我的病非常严重,医生警告我只能躺着,连头都不能动。三个医生,其中有一位还是著名的治疗溃疡的专家,同时宣称告诉我说我的病已无可救药了。这几个医生建议我不要吃这不要吃那的,而且重要的是要放松心情不要担心,并嘱咐我最好把遗嘱写好了。我只能吃苏打粉,每小时吃一匙半流质的东西。每天早晚护士都用一根橡皮管插进我的胃里,把里面的东西洗出来。”

得了这种病后,汉尼先生被迫放弃了原来收入颇丰的工作。工作没有了以后,他就整天无所事事,就光坐着等待死亡了。

但是后来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想:“既然我剩下的日子不多了,那我就应该充分利用这有限的宝贵的时日。从前我一直梦想着有生之年能够周游全世界。如果我还想实现这个梦想的话,现在不行动还更待何时呢!”于是,他买了船票准备出发了。

医生们得知他的决定后都感到非常的震惊。“我们必须警告你,”医生们以严肃的口吻对汉尼先生说道,“如果你非要坚持旅行的话,小心你会葬身大海。”“不会的,绝不可能,”他回答他们说,“我已经答应了我的亲人,我肯定会安葬在内布拉斯加州威洛峡谷的家族墓地的,所以我会买一口棺材随身携带的。”

他亲自购买了一口棺材,放置在乘坐的船上,并向轮船公司交代了他的后事——万一他死了,就将他的尸体装进棺材放入有冷气的船舱保存起来,等轮船返航的时候再送他会家乡的墓地。他踏上了旅途出发了,默念着波斯诗人奥马尔·海亚姆(Omar Khayyam)的诗句:啊,珍惜眼前的时光吧,在我们被黄土掩埋之前,物化为泥,永寐于黄泉之下,无酒,无歌,没有舞者相伴——永无明日。“当我在洛杉矶登上亚当斯总统号油轮向东方航行时,已经感觉好多了。渐渐地,我不用再吃药,也不再洗胃了。过了没多久,我就能吃任何食物了,甚至包括许多奇特的当地食品和调味品,这些都是别人说我吃了一定会送命的东西。过了几个星期后,我甚至可以抽长长的黑雪茄,喝几杯老酒。多年来我从未这样享受过。我们在印度洋上碰到季节凤,在太平洋上遇到台风,单只是恐惧就足以让我躺进棺材,可是我却在这次冒险中大有所获。“我在船上玩游戏、唱歌、交新朋友,晚上聊到半夜。当船抵达中国和印度时,我发觉自己回去后要料理的私事,与在东方看到的贫困和饥饿相比真是太微不足道了。我抛弃了所有毫无意义的忧虑,觉得非常舒服。等我回到美国之时,我的体重增加了90磅,几乎忘了我曾经得过胃溃疡。一生中我从未感到这么舒服、健康。我以最快的速度卖掉了棺材,直接投入到了工作中去。自从那时起我再也没有生过什么病。”

在他经历这么多事情的时候,艾尔·汉里从来没有听说过卡瑞尔先生和他的魔术方程式。“但是我现在意识到,”最近他告诉我,“我是在潜意识中运用了威利·卡瑞尔克服忧虑的办法。首先,我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答案是:死亡。第二,我让自已准备好接受死亡。我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别无选择,几个医生都说我没有希望活了。第三,我想方设法改善这种状况。我要尽量享受生命中剩余的有限的时间……”他继续说:“如果我上了船后还继续忧虑下去,我肯定会躺在棺材里结束这次旅行。可是,我完全放松了自己,并把所有的烦恼抛到了脑后。这种心理的宁静,使我产生了新的活力,从而挽回了了我的生命。”

所以,第二条规则是:如果你有忧虑,就应用威利·卡瑞尔的万灵公式,做下面三件事:

一、问你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状况是什么?”

二、如果你不得不如此,你就做好准备迎接它。

三、镇定地想方设法改善最坏的情况。

第三章 忧虑是健康的大敌

不会应对忧虑的商人,往往会英年早逝。——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艾利克斯·柯瑞尔博士(Alexis Carrel)

很久以前的一天晚上,一个邻居来按门铃催促我们一家人去种牛痘,预防天花。他是整个纽约市中几千名志愿去按门铃的人之一。惊恐的人们排起长队,等待好几个小时等着注射。疫苗接种站不仅设在所有的医院,还设在消防队、警察局和大型的工厂里。大约有两千多名医生、护士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为大家种牛痘。什么事引起了这么大的骚动呢?原来纽约市有8个人得了天花——其中两个人死了——800万的人口里死了两个人,就是这场骚动的原因。

我在纽约已经住了37年了,可是至今还没有一个人来按我的门铃,警告我提防忧虑症——这种病,在过去37年里,所造成的损害,比天花至少要大上万倍。

从来没有人按门铃告诫我,目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每十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将精神崩溃,主要原因就是忧虑和感情冲突。所以我现在写这一章,就等于来按门铃警告你了。

得过诺贝尔医学奖的艾利克斯·柯瑞尔博士说:“不会应对忧虑的商人往往会英年早逝。”其实,何止是商人,家庭主妇、兽医和泥瓦匠也会如此。

几年前,我与葛伯医师,当时他是圣太菲铁路公司的医药主管——一起度假,骑摩托车穿过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他正式的职称是海湾区,科罗拉多州和圣太菲医院协会的首席医师。我们在一起谈到了忧虑对人的影响,他说:“找医生看病的病人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只要能够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和忧虑,病自然就会好起来。不要误会,我不是说他们的病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他继续说道,“实际上,他们的病跟蛀牙一样真实,有时甚至比牙疼还要严重上千倍。我指的是神经性消化不良、某些胃溃疡、心律不齐、失眠、头痛,以及某些麻痹症等。”“这些病痛绝对是真实的,”郭伯尔博士说,“我说这些话是有根据的,因为我自己就被胃溃疡折磨了12年之久。”“恐惧使人忧虑,忧虑使人紧张、从而影响到人的胃部神经,胃液分泌紊乱,引起胃溃疡。”

曾写过《神经性胃病》一书的约瑟夫·蒙泰格博士也说过同样的话。他指出,“你吃的食物不会引起胃溃疡,引起胃溃疡的是折磨你的心事。”

梅育诊所的亚维瑞(Alvarez)博士认为:“胃溃疡随着人情绪紧张的程度而上下起伏。”

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在研究了梅育诊所1万5千名胃病患者的纪录之后得出的。有五分之四的胃病患者的病因并非是生理因素,相反,精神上的恐惧、忧虑、憎恨、极端的自私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法适应是导致胃病的主要诱因。据《生活》杂志的报道,胃溃疡现高居导致人类死亡的第十大疾病了。

最近我与梅育诊所的哈罗·海滨博士(Dr. Harold C. Habein)有几封书信往来,得知他在全美工业界医师协会的年会上宣读过一篇论文,其中说他研究了176位平均年龄在44.3岁的企业主管,大约有三分之一强的人由于生活过度紧张受到心脏病、消化系统溃疡、高血压三大疾病的困扰。想想看——竟然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主管在45岁之前就受到三大疾病中一个或两个的困扰!成功的代价何其昂贵!可惜的是还有一些人还没有取得事业的成功。就算他能赢得全世界,却损失了自己的健康,对他个人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即使他拥有全世界,每次也只能睡在一张床上,每天也只能吃三顿饭。就是一个挖水沟的人。也能做到这一点,而且还可能比一个掌握着一点权力的公司负责人睡得更安稳,吃得更香。说实话,如果事业的成功需要以身体健康做代价,我情愿做一个在阿拉巴马州租田耕种的农夫,也不愿意在不到四十五岁时,就为了要管理一个铁路公司,或是一家香烟公司,而毁掉自己的健康。

说到香烟,不得不提一下那个世界最知名的香烟制造商,他最近在加拿大森林中想轻松一下的时候,突然心脏病发作死了。他拥有几百万的财产,却61岁时就死了。他就是那种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所谓的“事业的成功”的那类人了。

在我看来,这个身价百万的富翁还不及我父亲的一半成功,而我父亲不过是个密苏里州的农夫,他虽然身无分文,却活到了89岁。

著名的梅育医师公布调查结果说,现在医院里一大半的病床被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占据着。可是,在强力显微镜下,以最现代的方法检查他们的神经时,却发现他们的大部分都跟普通人一样健康。他们“神经上的毛病”不是因为神经本身有什么反常,而是因为悲观、烦躁、焦急、忧虑、恐惧、颓丧等负面情绪导致的。柏拉图曾说过:“医生所犯的最大错误在于,他们只治疗生理上的疾病,却忽视了精神上的疾病。其实,精神和肉体是一体的,怎么能分开呢!”

医药科学界花了2300年的时间才明白这个道理,一门崭新的医学“心理生理医学”开始发展,主要是对精神和肉体同时治疗。现在医学已经控制了由可怕的细菌引起的疾病——比如天花、霍乱、疟疾等曾剥夺了千万人生命的疾病。可是医学界还不能治疗生理心理上那些不是由细菌引起的,而是由于情绪上的忧虑、恐惧、憎恨、烦躁以及绝望所引起的病症。这种情绪性疾病所引起的灾难正日益加重,日渐广泛,而且速度快得惊人。

医生估计:目前美国人当中每20个就有一个人在某段时期得过精神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应召的美国年轻人,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因为心理因素没有通过体检而无法服役。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人精神失常?没有人知道全部答案。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极可能是由恐惧和忧虑造成的。焦虑和烦躁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实社会,他们渐渐地跟周围的环境断绝所有的关系,退缩到自己的幻想世界中,在这个想象的小天地里,他会天天受到忧虑的困扰。

就在我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我的书桌上放了一本爱德华·波德斯基医生所写的一本书《除忧去病》,现摘取文章中的一些章节的名称:忧虑对心脏的影响;忧虑造成高血压;忧虑可能导致风湿症;为了你的胃减少忧虑;忧虑易引起感冒;忧虑能导致甲状腺;忧虑能引起糖尿病。

另外一本谈论忧虑的好书,是卡尔·曼宁格博士所著的《与自我为敌》。书中并未简述如何克服忧虑,但是揭露了一些可怕的事实,让你看清楚人们是怎样用忧虑、烦躁、憎恨、懊悔等情绪不自觉的伤害身心健康的。你可以在图书馆里找到这本书。

忧虑甚至让一个身体最强壮的人生病。在美国南北战争的就要结束的那段日子里,格兰特将军亲身经历了这一点。故事是这样的:格兰特将军的部队包围里士满九个多月了,李将军手下的将士沦落到了衣衫不整,食不果腹的地步,事实上已经被打垮了。整个军队士气涣散,有些士兵他们的帐篷里开祈祷会——又哭又叫,还有人看到了种种幻象。眼看战争就要结束了,李将军手下的人开始放火烧了里士满城里的棉花及烟草仓库,也烧了军火库,随后乘着烈焰升腾之际连夜弃城而逃。格兰特乘胜追击,从左右两侧和后方夹击南部联军,骑兵队又阻绝了补给线。

由于剧烈头痛而眼睛半瞎的格兰特无法跟上队伍,就在一家农舍停留了下来。“我在那里过了一夜,”后来,格兰特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把我的双脚泡在加了芥末的冷水里,还把芥末药膏贴在我的两个手腕和后颈上,希望第二天早上不再头疼了。”

第二天早上,他果然复原了。但是那跟芥末无关,而是因为一个骑兵带来了一封南方军队将领——李将军的投降信。“送信的军官到达农舍时”,格兰特写道,“我的头还疼得很厉害,可是我看了那封信后,立刻就好了。”

显然,格兰特是因为忧虑、紧张和情绪上的不安才生病的。一旦在情绪上恢复了自信,想到胜利,他的病就马上好了。

在罗斯福内阁中担任财政部长的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发现,忧虑让他头晕眼花。他在日记中写道:“当罗斯福总统为了提高小麦价格,一天之内购买了440万蒲式耳的小麦之时,他非常的担心、焦虑。”他还写道:“在这件事没有结果之前,我每天都觉得头晕眼花,午餐后我得回家休息两个小时。”

假如我想看着忧虑对人会有什么影响,那我不必到图书馆去查书也不用询问医生,我只需坐在家里望望窗外,发现就在这一条街上某一家因为忧虑造成精神崩溃,还有一家的那主人因忧虑而患上了糖尿病,股票一跌他血液中和尿液中的糖分就升高。

著名法国哲学家蒙田在被推选为家乡的市长时曾对市民说:“我愿意用我的双手来处理市政事务,但不想为了市政损坏自己的身体。”

可是我的一个街坊邻居却为了股票得了血管方面的疾病,这让他差点丢了性命。

忧虑可以让你身患风湿病、关节炎,使你不得不以轮椅代步。康乃尔大学医学院的罗素·西基尔(Russell L. Cecil)博士是世界著名的关节炎治疗权威,他列举了四种最容易得关节炎的情况:一、婚姻破裂。二、财务危机。三、孤独和忧虑。四、积怨未消。

当然,这四种情绪方面的状况不是导致关节炎的全部原因,不同的原因造成不同类型的关节炎,但这四种是最常见的成因。以我的一位朋友做例子来说,这位朋友在经济萧条时饱受打击,煤气公司停止向他供应煤气,银行提前结束了房屋抵押贷款。他的夫人便患了关节炎,发病突然,多方治疗仍不见效,直到他的经济状况好转,她的病才算康复。

忧虑甚至会造成龋齿。威廉·麦格纳格尔(McGonigle)博士在全美牙医协会的一次演讲中提到:“焦虑、恐惧等产生的不快情绪,可能影响到人的钙质平衡,使牙齿容易受蛀。”麦格纳格尔博士谈到他的一位病人,这个病人原本有一口健康的牙齿,但是在他的妻子得了急病住院后的三个星期里,他却因为担心妻子的病而有了9颗蛀牙——都是由于焦虑引起的。

你见过急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么?我就亲眼见过,一旦反常后,他们心跳就会加快,全身颤抖,就像一个因恐惧而吓得半死的人一样。甲状腺控制着全身的循环,受心情的影响很大。它会让心跳加速——整个身体就会亢奋得像一个打开所有炉门的火炉,若不动手术或不加以治疗的活,病人就很可能死掉,很可能像蜡烛一样燃烧殆尽。

前不久,我陪一位得这种病的朋友到费城找主治这种病38年的著名专家西伊士内·布南博士治病。在他候诊室的墙上挂着一块大木牌,上面写着他给病人的忠告。我在等候的时候把那些忠告抄在了以份额信封的背面:放松与娱乐最能使你轻松愉快的是拥有健康的信仰、睡眠、音乐和欢笑。相信上帝,学会健康的睡眠喜欢动听的音乐,乐观的看待生活健康和欢乐就会属于你。

他向我的朋友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情绪上有什么困扰么?”他警告我的朋友,如果继续忧虑下去,还可能会得别的并发症:如心脏病、胃溃疡,或者糖尿病。这位名医说:“所有这些疾病,都互相关联的,他们就像亲戚一样——都是因忧虑而产生的。”

我采访过好莱坞女明星曼尔·奥勃朗(Merle Oberon),她告诉我她拒绝忧虑,因为忧虑会摧毁她在电影发展事业上的主要资本——美貌。

她告诉我说:“我刚开始步入影坛时,既担心又害怕,那时我刚从印度回来,在伦敦没有一个熟人。我见过几个制片人,没有一个肯起用我,我仅有的一点儿积蓄也渐渐用光了,整整两个星期,我只靠一点饼干和水充饥。当时我不仅仅是内心感到恐惧,肉体上还饥饿难忍,我对自己说:‘也许你是个傻子,你永远也不可能闯进电影界。你没有经验,没演过戏。除了一张漂亮的脸蛋,你还有些什么呢?’“我站在镜子面前,开始端详里面的自己,突然发觉到忧虑已经开始毁坏我的容貌了!眼角有了皱纹,一脸忧愁,我对自己说:‘你必须立即停止忧虑,你唯一的本钱就是容貌了,而忧虑会毁掉它的。’”

没有什么会比忧虑令女人老得更快,并能摧毁她的容貌的了。忧虑会使我们的表情难看,会使我们咬紧牙关,会使我们脸上出现皱纹,会使我们总显得愁眉苦脸,会使我们头发灰白,甚至脱落,忧虑还会让你脸上出现雀斑、溃烂和粉刺。

心脏病是当今美国头号刽子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死在战场上的大约有三十多万人,而在同一时期内却又200万平民死于心脏病——其中有100万人的心脏病是因忧虑和生活过度紧张引起的。前面提到的卡瑞尔医师说过:不能对抗忧虑的人只有早逝,而心脏病正是最主要的原因。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上帝可能原谅我们所犯的错,可我们自己的神经系统却不会。”

这是一件令人吃惊而且难以置信的事实: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比最常见的5种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还要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因为忧虑”。

残酷的刑罚在折磨俘虏时,常常把俘虏的手脚绑起来,放在一个日夜不停的往下滴水的袋子下面。水滴不断的滴滴答答的落在头上,听来像是一次次的锥击——最后总能把人给逼疯。这种折磨人的刑罚,在西班牙内战及希特勒统治的纳粹德国集中营都曾使用过。

忧虑就像不停地往下滴的水,而那不停地往下滴、滴、滴的水,通常会使人神经失常以至自杀。

当我还是密苏里州的乡下少年时,我就曾经因为在教堂里听到了有关地狱里炼火的描述而被吓得半死。可是他却从来没有提到,我们此时此地由忧虑带来的生理痛苦的地狱烈火。比如说,如果你长期忧虑下去的话,你总有一天会得到最痛苦的病症,心绞痛。

人要是真的得了那种病,肯定会痛苦的大声尖叫的。与人的尖叫比起来,但丁的《地狱篇》听起来简直是“儿童玩具园”了。到那时,你就会对自己说:“噢,上帝啊!要是能让我好起来的话,我永远也不会再为任何事忧虑了——永远也不会了。”(如果你认为我说的有点夸张了,你可以亲口问问你的家庭医生。)

你热爱生命吗?你想健康长寿吗?下面就是你能做到的方法。我引用亚力西斯·柯瑞尔医师的一句话:“在现代紧张的都市生活中,只有能保持内心平静的人才不会变成神经病。”

你能否在现代城市的混乱中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呢?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人,答案应该是:“可以的”、“绝对可以”。我们大多数人,实际上都比我们所认识的更坚强。我们有许多从来没有发现的内在力量,正如梭罗在其不朽名著《瓦尔登湖》中所写的:“我坚信人的生活被他的意识力量所左右……如果一个人,能充满信心地朝他理想的方向努力,下定决心过他所想过的生活,他终将会取得梦想中的成功。”

我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有像欧嘉·贾维(Olga K. Jarvey)的那种坚强的意志力和内在的力量。她住在爱达荷州一个漂亮的湖边,她在最悲惨的情况下发现自己还能够克服忧虑。“八年半前,医生宣告我将不久于人世,会很慢、很痛苦地死于癌症。国内最有名的医生梅育兄弟证实了这个诊断。我的生命就这么走到了尽头,死亡就要扑向我,可是我还年轻,我不想死。绝望之余,我给我的医生打电话告诉他我内心的绝望,他有些不耐烦地打断我说:‘欧嘉,你怎么了?难道你就一点斗志都没有了吗?你要是一直这样哭下去的话,你会真的死定了。不错,你确实是碰上了最坏的情况,那也要面对现实。不要只顾担心,应当想办法改善。’就在那一刹那,我发了一个誓,我态度坚决,当时手指甲都掐进了肉里,而且背上一阵发冷,‘我将不再忧虑,不再哭泣!如果还有什么让我关心的事,那就是我一定要赢,我一定要活下去!’“在不能用镭照射的情况下,每天只能用X光照射十分半钟,连续照30天。但医生每天为我照14分半钟,这样持续了49天。虽然我形销骨立,双腿、两脚重得像铅块。但是我不再忧虑,也不再哭泣。我面带微笑,虽然笑得有点勉强。“我不会傻到以为微笑就能治疗癌症。但是我相信,愉快的精神状态将有助于身体抵抗疾病。总之,我经历了一次治愈癌症的奇迹。在过去过几年里,我从未像现在这么健康过,这都多亏了这句富于挑战性和战斗性的话:‘面对现实!不再忧虑!想办法改善它!’”

在这一章结束的时候,我要再重复一次亚力西斯·柯瑞尔博士的那句话:“不会对抗忧虑的人,往往英年早逝。”

我希望这本书的每一个读者能把这句话记在心中。

柯瑞尔博士是否在说你呢?

很可能是的。小结

抗拒忧虑应该知道的几个基本规则:

规则一:如果你想避免忧虑,就照威廉·奥斯勒博士的话,生活在“独立的方格中”,不要为未来担忧,只要过好今天。

规则二:下次你再碰上不论大小麻烦被逼在一个角落的时候,试试万灵公式:(1)问你自己,“如果我不能解决我的困难。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2)自己先做好接受最坏情况的心理准备——如果必要的活。(3)镇定地去改善最坏的情况——也就是你已经在精神上决定可以接受的那种。

规则三:常常提醒自己,忧虑会使你付出自己的健康为代价,“不会对抗忧虑的人都会英年早逝”。

第二篇 分析忧虑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 解开忧虑之谜

我有六位忠实的臣民(我的所知皆来自于他们):

他们的名字是:事件、原因、时间、方式、地点、人物。——吉卜林(Rudyard Kipling)

我们在第一篇的第二章中提到的威利·卡瑞尔的魔术方程式,能否解决所有令你忧虑的问题呢?当然不可能!那么应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我们一定要掌握以下三个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来解决各种不同的困难。这三个步骤是:

一、收集事实。

二、分析事实。

三、做出决定,立即采取行动。

太简单了吧?不错,这是亚里士多德所教的,他也使用过。如果想解决那些日夜困扰我们的问题,我们就必须运用它。

我们先来看第一条:收集事实。收集事实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为我们只有把实际情况弄清楚,才有可能理智的解决问题。看不清事实,我们就只能在混乱中摸索。这并不是我本人的想法,而是已故的22年前的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学院院长郝伯特·霍克斯(Herbert E.Hwakes)所说的。他曾经协助20多万个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烦恼。他告诉我说:“思维混乱是产生忧虑的主要原因。”他说,“世界上的忧虑,大多数是因为人们还没有掌握足够的事实就做出了决定而产生的。比如说,我有一个问题必须在下星期二的三点以前解决,通常是在下周二来临之前,我根本不会试图做出什么决定。在这段时间里,我只是集中精力去寻找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事实,因此我不会忧虑,不会失眠。等到星期二,如果我已经看清了所有的事实,一般说来,问题本身就会迎刃而解了。”

我问霍克斯院长,这是否表明他已完全摆脱忧虑?他说:“是的,我想现在我的生活里已经完全没有忧虑。我发觉,如果一个人能够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收集事实上,那么知识之光就会驱散人们的忧虑了。”

我来重复一下这句至理名言:“如果一个人能够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收集事实上,那么知识之光就会驱散人们的忧虑了。”

可是我们大多数人是怎么做的呢?如果我们只关心事实——托马斯·爱迪生曾经严肃地说道:“如果我们想不用思考就能解决问题,那就真的没有什么捷径了。”——但是如果我们看重事实,就会像一只猎犬一样盯着我们所认为的事实而忽略其他的一切!我们只需要那些能让我们的行为合理化的事实——这些事实能轻易地满足我们理想的想法,可以让我们前面的偏见合理化!

法国作家莫罗瓦(Andre.Maurois)说过:“一切符合我们的个人意愿的事实看来都是正确的,而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事实都会让我们发怒。”

难怪我们会觉得找到问题的答案是如此的困难,每个人似乎都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假设二加二等于五,就是解决一个二年级的数学问题也会变得困难万分。但是,世界上确实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坚持认为二加二等于五,或者五百,从而把自己和周围许多其他的人都整得非常痛苦。

对此,我们能怎么办呢?我们得摒弃情绪的干扰,理智地思考问题;就像霍克斯院长所说的,我们必须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寻找事实。

人在忧虑的时候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人们忧虑的时候,往往会情绪激动。不过,我找到两个可以帮助人们逃脱忧虑的方法,这两个方法有助于我们以清晰客观的态度看清所有的事实:

一、在收集事实时,我假装不是在为自己,而是在为别人。这样就可以让我保持冷静公正,也可以帮助自己控制情绪。

二、在收集造成忧虑的各种事实时,我假设自己是对方的辩护律师,也收集对自己不利的事实。也就是说,我搜集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事实——那些违背我的愿望的,和我不愿意面对的事实。

然后我把双方的所有事实都写出来——通常,真理就在这两个极端的中间。

我想要说明的就是,如果不先搜集好事实的话,不管是你、我、爱因斯坦,还是美国最高法院,也无法对任何问题做出明智的决定。爱迪生很清楚这一点,他死后留下了2500个笔记本,里面记满了他遇到的各种问题的事实。

所以,解决我们问题的第一个办法是:收集事实。让我们效仿霍克斯的做法:在没有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收集全部事实之前,不要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不过,即使把全世界所有的事实都收集起来,如果不加以分析,对我们也没有丝毫帮助。

根据本人的亲身体会我发现,先把所有的事实写下来,再做分析,事情就会容易得多。实际上,仅仅在纸上列出自己的问题,以及所有的事实,距离我们能得出一个合理的决定还有好长一段距离。正如美国发明家查尔斯·凯特宁(Charles.Kettering)所说的:“只要能把问题讲清楚,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我来给大家举一个实例,中国人有句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现在我就把这个实例当作一幅画展现在大家面前。

这个例子的主人公名叫黎治斐(Galen Litchfield)——他是我的一位老朋友,在远东地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美国商人。1942年,日军入侵上海之时,黎治斐先生正在中国。下面的就是他来我家做客时讲述的故事:“日军轰炸珍珠港后不久就占领了上海。我当时是亚洲人寿保险公司驻上海的经理。日军派来一个所谓‘军方的查账员’——实际上他是个海军上将——命令我协助他清算我们的财产。在那种情况下我别无选择,只能和他们合作,要么就是死路一条。“我开始遵命行事,因为我别无它法。当时有一笔大约75万美元的保险费,但是我没有填在那张要交给日军将领的清单上,因为这笔钱属于我们在香港的分公司,跟上海公司的资产无关。不过,我还是怕万一日本人发现此事,我就得饱受酷刑。他们果然很快就发现了。“他们发现时我不在办公室,我的会计主任在场。他告诉我说,那个日本海军上将暴跳如雷,口出恶言,骂我是个强盗,是个叛徒,说我侮辱了日本皇军。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们会把我投进大桥监狱!“大桥监狱就是日军臭名昭彰的酷刑室。我有几个朋友就是宁愿自杀也不愿意被送到那个鬼地方去。我还有些朋友在那里被审训了10天,受尽酷刑,最后惨死在那个地方。现在我自己也要被送进去了。“这该怎么办呢?我是星期天下午听到的这个消息,我想我当时应该是吓坏了,如果我没有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肯定会被吓死了。多年来,每当我担心的时候,就会坐到打字机前,打出两个问题及其答案:

一、我担心的是什么?

二、我能做什么?“过去我都不把答案写下来,而是只在心里琢磨。但是后来我发现,同时把问题和答案都写下来能使思路更加清晰。所以,那个星期天下午,我直接回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住处,取出我的打字机,打下:

一、我担心的是什么?

我怕明天早上会被关进大桥监狱。

二、我能做什么?

我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写下了四种我可能采取的行动以及后果。(1)我可以去向日本海军上将解释。可是他“不懂英文”,如果找个翻译来跟他解释,会使他更加恼火,他一旦生气我就只有死路一条了,都知道日军都是非常残暴的。要是这样的话我只有被投进大桥监狱了。(2)我可以逃走。不可能!他们一直在监视我,每次出入都要登记。如果打算逃走的话,很可能被他们抓住而枪毙掉。(3)我可以留在我的房间里不再去办公室上班。但如果我这样做,那个海军上将很可能会起疑心,也许会派宪兵来抓我,根本不给我说话的机会就把我关进大桥监狱。(4)星期一早上,我照常上班。那个海军上将可能会很忙,忘掉了我那件事。即使他还记得那件事,也可能已经冷静下来,不再找麻烦。即使他来找我,我仍然还有个机会解释。因此星期一我就若无其事去照常上班,等于是有两个避开大桥监狱的机会。“我思前想后,决定采取第四个办法——像平常一样星期一早上去上班,我顿时如释重负。“第二天早上我走进办公室时,那个日本海军上将就坐在那儿,嘴里叼着根香烟,像平常一样地瞟了我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六个星期后他被调回东京,我的忧虑也就解除了。“正如我前面所说的,这完全归功于那个星期天下午我坐下来写出各种不同的情况及其后果,然后镇定地做出决定。如果我当时没有这么做,很可能就会迟疑不决、心乱如麻,就会在紧要关头走出错误的一步。如果不是当时就考虑好了我的处境,做出了决定,那个星期天下午我肯定就方寸大乱在焦虑中度过了,那天晚上我也别想睡个好觉了。周一早上我就会满面惊慌和愁容地去上班了,就这样的面部表情就可能引起那个日本海军上将的疑心,促使他采取不利于我的行动。“一次又一次的经验证明,迅速做出决定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如果不能及时地做出决定就是最大的失败,反复的思前想后做不出决定会让人神经崩溃,犹如身处地狱。我发现只要我做出了明确、清晰的决定,百分之五十的忧虑就会立即消失;而且有百分之四十的担心在我采取行动后就自动消失了。“采取以下四个步骤,就能消除我百分之九十的忧虑:

一、清楚地写下我所担心的是什么。

二、写出我能做什么。

三、决定该做的事情。

四、采取行动,立即执行决定。”

黎治斐现在是一家大公司的远东区总裁,经营大部分的保险、金融等业务。

事实上,正如我前面所说的,黎治斐现在还是在亚洲的最重要的美国商人;他诚恳地告诉我:他的成功大半应归功于这个分析忧虑、正视忧虑的方法。

他的方法为什么这么好呢?因为它有效、具体、而又直接命中问题的关键。最重要的是,第三步才是关键,是最不可缺少的关键步骤:采取某种行动。只有我们能够立即采取行动,我们收集事实和做出的分析才会发挥作用——否则就纯粹是浪费精力了。

威廉·詹姆斯说:“一旦做出决定,当天就要付诸实施,同时要完全不理会责任问题,也不必关心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他无疑把“关心”当作是“焦虑”的同义词。)他的意思是说,一旦你以事实为基础,做出一个很谨慎的决定,就立即付诸行动,不要停下来再重新考虑,不要迟疑、担忧和犹豫;不要怀疑自己,以至于带来其他的烦恼,不要回头看。

有一次我问阿克拉荷马州最成功的石油大亨怀特·菲利普斯(Waite Phillips),他是如何执行自己的决定的。他回答说:“我发现过度的瞻前顾后的思考问题也一定会造成思维的混乱和忧虑,有的时候,过多的调查和思索对我们有害无益时,也就是我们该下定决心、付诸行动、不再回头的时候。”

你不妨也试试用格兰·黎治斐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烦恼?

第一个问题——我担忧的是什么(请用铅笔在下面的空白处写出答案)。

第二个问题——我能做什么(在下面的空白处写下答案)。

第三个问题——以下是我决定要采取的行动。

第四个问题——我何时开始执行行动。

第五章 如何减少一半工作上的忧虑

我们常花一两个小时开会讨论问题,却没有人明白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如果你是个生意人,也许你正在自言自语说:“这章的标题太荒谬了。我干这行已经十几年了,我当然知道该怎么做了,居然有人想要告诉我怎么减少工作中百分之五十的烦恼——简直是太可笑了,太荒谬了!”

这话一点也不错。如果是我在几年前看到这样的标题,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个标题承诺能帮助你,——承诺可是没有本钱的。

我们开诚布公地来说吧:也许我的确不能帮你解决工作中百分之五十的忧虑,从我刚才分析的结果来看,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可是,我所能做到的是,让你看看别人是怎样做的,剩下的就要看你了。

前面曾经提过世界著名的亚力西斯·柯瑞尔博士的这句话,“不会对抗忧虑的人,往往会英年早逝。”

既然忧虑的后果如此严重,那么,如果我能帮助你消除——既使是其中的百分之十,你也许会满意了。对吧?那就好!我下面就要告诉你一位企业家,他是如何不只消除了他百分之五十的忧虑,还节省了百分之七十过去用于开会,来讨论解决问题的时间。

当然,这可不是某个无名氏的故事,这是一个可以查证的真人真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里昂·胥孟津(Leon Schimkin),多年来,他一直是纽约洛克菲勒中心西蒙舒斯特公司的股东及总经理。

下面就是他讲述的自己的亲身经验:“15年来,我几乎每天都要花一半的时间开会和讨论问题。我们讨论该这样做还是那样做?还是什么都不做?会上大家很紧张,坐立不安、走来走去,彼此辩论、绕圈子。一天下来我感到筋疲力尽。我以为自己会一直这样度过自己的余生。因为我已经这样做了有15年之久了,从来没有想过会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有人对我说,可以减少四分之三的令人紧张头疼的开会时间,我就会认为这个人肯定是个睁着眼睛说瞎话、不谙世事、盲目的乐观主义者。可是我却制定出一个恰好能做到这一点的方案,这个办法我已经用了8年。对我的办事效率、我的健康和我的快乐,都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听起来像魔术——但是它真的像所有的魔术一样,只要你看明白了是怎么做的,就会觉得非常的简单。“下面就是我的秘诀:第一:我立即停止15年来我们会议中所使用的程序——这个程序是我那些很遇到麻烦的同事先把出现的问题的细节报告一遍,然后再问:‘我们该怎么办?’第二:我订下一个新的规矩——任何一个想找我讨论问题的人必须先准备好一份书面报告,回答以下四个问题:“一、问题是什么?(‘以前我们常常花上一两个小时开一场紧张焦虑的会,到会的人还不清楚真正具体的问题是什么。我们经常是毫无头绪的口头讨论,却懒得花费心思写下具体的问题。’)

二、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回顾我的事业,我吃惊地发现我们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在开会上,却从来没有想过去找出问题的真正所在。’)

三、有些什么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过去开会的时候,其中的一个给出一个建议,有些人可能同一这种观点,还有一些反对的人,结果争论的气氛开始火爆起来。辩论常常跑题,会议结束了也没有人写下我们可以对于解决问题有用的所有事情。’)

四、你建议采用什么方法?(‘跟我开会的人通常是为这个问题烦恼了好几个小时了,却还在原地不断地绕圈子,从未想过所有可行的方法,然后写下来说:这是我建议的解决方案。’)“现在,我的部下很少把问题拿上来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发现,在回答这四个问题之前他们得事先搜集所有的相关的事实,然后再把问题思考一遍。做完这些工作后他们发现,而且是有四分之三的人,不需要再来征求我的建议了,因为解决问题的最妥当的方法就会像面包从烤箱中自动跳出来一样。既使非要开会讨论不可的问题,所花时间也不过是过去的三分之一,因为整个会议的过程有条理而且合乎逻辑,最后都能得到很明确的结论。“现在公司花在开会上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因为担忧和讨论问题的关键的时间缩短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行动——方向明确的行动。”

我的朋友,法兰克·毕吉尔(Frank Bettger),这位美国保险业的巨子,告诉我说他就运用类似方法,不仅消除了烦恼,而且增加了收入。

他说道:“许多年前当我刚开始推销保险的时候,我对这份工作充满了热情。后来发生了一点事,使我非常气馁。我开始看不起我的职业,几乎都要辞职了——如果不是一个周六的早上我坐下来试图找出我忧虑的根源,我可能就真的放弃从事这一行了。“一、我首先问自己:‘到底是什么问题?’我的问题是:我非常努力做的拜访业务,却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我和顾客谈得很好,可最后快要成交时,他们就对我说:‘我再考虑考虑,下次来再说吧。’于是我又得多花时间去再度拜访,这让我觉得很颓丧。“二、我问自己:‘有什么可行的解决办法么?’回答之前,我当然得先研究一下过去的事实情况。我把过去一年的记录打开,开始研究上面的数字。“我吃惊地发现,笔记本上白纸黑字清楚地记录着,在我所卖的保险当中有百分之七十是在第一次见面时就成交的;另外有百分之二十三是在第二次见面成交的;只有百分之七,是在第三、第四、第五次……后才成交的。这么看来,我的工作时间,几乎有一半都浪费在那百分之七的业务上了。“三、那么‘答案是什么呢?’很明显:我应该立刻停止第二次以后的拜访,而是要把空出的时间用于开发新的顾客。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在很短的时间内,我每次拜访的效益都提升了一倍。”

法兰克·毕吉尔现在是美国最有名的人寿保险业务推销员。他是费城诚信公司的一名员工,每年接进的保险业务都在100万美元以上。这可是他曾经想放弃的职业,几乎就要承认自己在此行业的失败——直到他开始分析问题,并将自己导入成功之路。

你可以把这些问题用于解决自己的工作问题么?我想再重复我提出的挑战——这四个问题可以减少你一半的忧虑。

下面再列一下这几个问题,看看你是否也能应用它们:

一、问题是什么?

二、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三、有些什么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你建议采用什么方法?小结

规则一:收集事实。记住哥伦比亚大学霍克斯院长所说的:“世界上的忧虑,一半是因为人们在还没有足够的知识来做决定之前,就想做出决定。”

规则二:在仔细权衡所有事实之后,再做决定。

规则三:一旦很谨慎地做出决定之后,就要立即行动去实现,不要为结果担忧。

规则四:当你或你的同事为某个问题忧虑时,请写出下列问题和答案:(1)问题是什么?(2)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有些什么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4)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第三篇 消除忧虑的习惯

第六章 把忧虑从你的思想中赶走

在图书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很少因忧虑而精神崩溃,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享受这种“奢侈”。

我永远忘不了几年前的那个夜晚,那时马利安·道格拉斯是我班上的一个学生。(应这位同学的要求,在此我们没有使用他的真名,因为私人的原因,我们不能泄露他的真实身份。)但是下面要讲述的故事却是真实的,这是他在我们成人教育班的课上亲口说的。他告诉大家他家里曾遭受过两次家庭悲剧。第一次,他失去了5岁的女儿,一个他非常疼爱的孩子。他和妻子都以为他们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更不幸的是,10个月后,上天恩赐我们另一个女儿——而她仅仅活了5天。

这接二连三地打击使人几乎无法承受,这位父亲告诉我们:“我无法接受,我睡不着,吃不下,无法休息或放松,精神受到致命的打击,信心丧失殆尽。”最后他不得不去看医生,其中一个医生建议他吃安眠药,另一个医生建议他去旅游散散心。医生的这两种方法他都试了,但是一个也没有奏效。他说:“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像被夹在一把大钳子里,而这把钳子愈夹愈紧。”这股悲痛带来的压力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的到。“不过,感谢上帝,我还有一个4岁的儿子。是他无意中帮我解决了问题。一天下午,我呆坐在那里沉浸在自怜的情绪里,他走来问我说:‘爸爸,你能不能给我造一条船?”我实在没兴趣做船,但是我儿子可是个倔强的小家伙,我只得依着他。“造那艘玩具船大约花了我三个小时,等船做好时我才发现,这三个小时是我几个月来心理上第一次感到放松与平静的时刻。“这一发现使我如梦初醒,这件事让我几个月来第一次有精神去真正的思考。我明白了,如果你忙于需要做出周密的计划和思考的工作时,你就很难再去忧虑了。对我来说,造船就把我的忧虑整个冲垮了,所以我决定使自己保持忙碌。“第二天晚上,我巡视了每个房间,把所有该做的事情列成一张单子。有好些东西需要修理,比方说:书架、楼梯、窗帘、门把、门锁、漏水的龙头等等。这个单子看起来实在壮观,两个星期内我列出了242件需要做的事情。“过去的两年里,我完成了列在清单上的大部分事情。此外,我还参加了许多充满启发性的活动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每星期两个晚上我到纽约市参加成人教育班,并参加了一些小镇上的活动,现在任校董事会主席。还协助红十字会和其他机构的募捐,我现在忙得无暇忧虑!”

没有时间忧虑,这正是丘吉尔的名言。二战时期,在战事最紧张的时候,他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当有人问道他是否为自己肩负的重担而忧虑万分时,他就是这样回答的:“我太忙了,哪有时间去烦恼!”

查尔斯·凯特宁(Charles Kettering)当初在研究如何发明汽车自动发动机时也碰到这种情。凯特宁先生退休前一直担任世界著名的通用汽车公司的副总裁,负责研发工作。可是当年他却穷得要用仓库做实验室。家里的开销全靠他妻子教钢琴挣得的1500美元酬金,后来他还不得不用他的寿险保单借了500美元。我问凯特宁太太当时有没有担心过,她说:“有,我担心得睡不着。可是我先生却一点也不担心,因为他整天埋头工作,没有时间忧虑。”

伟大的科学家巴斯特(Louis Pasteur)曾说过:“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能找到平静。”为什么是在那种地方呢?因为在那里,人们都专心地投入工作,不会想到自己的烦恼。做研究工作的人很少有精神崩溃的,因为宝贵的时间不容许他们这么浪费。

为什么保持忙碌的生活这么简单的事就能远离忧虑的困扰呢?因为心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就是:无论才智多么聪颖的人,都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思考两件事情。是否觉得难以相信?那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个试验。

假设你靠坐在椅子上,闭起双眼,试着同时去思考两个问题:自由女神和你明天早上准备做的事情。(现在就试试吧!)

你会发现你只能轮流思考其中的一件事,而不能同时想两件事情。人类的情感也是如此,我们不可能既激动、热诚地想去做一些很令人兴奋的事情,又同时因为忧虑而拖延下来。一种情绪会把另一种情绪驱逐出去。就是这个简单的发现,二次大战时军队里的心理医生才能创造奇迹。

一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人常患有“心理上的精神衰弱症”,军医所开的处方就是“让他们保持忙碌”。除睡觉外,每一分钟都让这些神经受到惊吓的人保持活动:钓鱼、打猎、打球、拍照、种花以及跳舞等,根本不让他们有时间去回想那些可怕的经历。“工作疗法”是近代心理学所用的名词,也就是把工作当作治病的处方。其实这并不是新方法。早在公元前500年耶稣诞生前,古希腊的医生就已经采用了。

富兰克林时代,费城贵各派(Quakers)教友会也用这种办法。1774年有人去参观教友会的疗养院时,发现那些精神病的病人正忙着纺纱织布,当时他很吃惊。他以为这些可怜的病人在遭受压迫——后来教友会的向他解释说,病人在做一点工作时,病情才能真正有所好转。因为工作能松弛神经。

任何一个心理学家都会告诉你,工作——保持忙碌,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好的治疗神经衰弱的麻醉剂。著名诗人亨利·朗费罗在遭受丧妻之痛后也发现了这一点。他年轻的妻子在蜡烛前熔化蜂蜡时不小心衣服着火,朗费罗在听到妻子的哭喊后,立即冲到了她的身边,但是不幸的是她还是因灼烧而亡了。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朗费罗都沉浸在那次痛苦经历的回忆里,备受煎熬,他几乎发疯。幸好还有三个年幼的孩子需要他照料,他不能一味地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之中。于是,朗费罗既当爹又当妈地担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他带他们散步,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嬉戏,并把他们父子间的感情永存在《孩子们的时间》一诗里。他还翻译了但丁的《神曲》,所有的这些事情加起来让他再也没有时间痛苦,从而也恢复了心灵的宁静。正如英国诗人丁尼生(Tennyson)在失去了他最好的朋友亚瑟·哈兰(Arthur Hallam)之时,曾经说过:“我一定要让自己忙碌以忘记自己的痛苦,否则我就会因绝望而崩溃。”

我们大多数人在工作或忙碌时,似乎不难做到“在忙碌中忘掉自己”,摆脱烦恼。但是下班后的时间却时最难打发的。那也正是我们放松下来休闲的时光,本应该是快乐的度过——但却也是忧虑这个魔鬼攻击我们的时刻。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自己该何去何从、生活是否在一成不变、今天老板说的那句话是不是还另有其意、或者是自己是不是已经秃顶了。

当我们空闲时,我们的心境也会处于近似真空状态。学物理的学生都知道“真空是违反自然的状态”。大家能见到的最近乎真空的东西是电灯泡,把电灯泡打碎,大自然就会让空气进入,占据这个理论上来说的所有空间。

心境也是如此,心境的空间同样需要占满。用什么去占满它呢?通常来说都是情绪。因为忧虑、恐惧、憎恨、嫉妒、羡慕等都是原始的情绪,这些情绪力量强大到能摧毁我们内心的平静,把快乐的思想和乐观的情绪都赶出这个空间。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教育学教授詹姆斯·穆赛尔(James L. Mursell)说得很好,他说:“忧虑从来不在你忙碌时侵袭你,而总是在你工作完成后攻击你。因为在空闲时间你的想象力会变得天马行空起来,能让你产生各种各样的荒诞的想法,然后再把这些想法扩大。在这个时候,”他继续说道,“你的思维就像是一个没有负重的发动机,它肆无忌惮地奔腾着,终将毁灭自己。消除忧虑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完全忙碌起来做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工作。”

不过即使不是大学教授,也能体会到这一点,而且付诸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曾遇到了一位家住芝加哥的家庭主妇。她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发现了“治疗忧虑的有效方法是完全投入的做一件有建设性的事情。”当时我坐车从纽约到密苏里州去,在餐车吃饭时认识了这位家庭主妇和她的丈夫。(很抱歉,当时我没有问他们的名字——虽然在我的故事里我一向是喜欢告诉大家主角的真实姓名和家庭住址的——因为这样的细节问题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这对夫妇告诉我说他们的儿子在珍珠港事变的第二天就参了军。那位夫人说,自己曾一度因为担心儿子的生命安全,差点损坏了自己的身体。每天她不停地想,儿子现在哪里?是不是在打仗?会不会受伤?会不会已经战死了?

我问她,后来是怎么克服忧虑的呢?她回答说:“我让自己忙碌起来。”最初她把女佣辞退,想让自己忙起来承担所有的家务,可没什么效果。“原因是,我做家务时基本上是机械性的,心思完全就没有花在这上面,所以我心里还是一直都在担心。在我铺床、洗碟子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可以让我从早到晚身心都能忙碌起来的新工作。于是,我到一个大百货公司去做售货员。”“这下果然有效,”她说,“我发现自己立即忙乱起来,顾客挤在我四周,问我价钱、尺寸、颜色等问题,没有一秒钟能让我去想工作以外的事情。晚上下班后,我只想如何才能让酸痛的双脚休息一下。每天吃完晚饭后,我倒头便睡,既没有时间,也没有体力再去忧虑。”

她自己发现了约翰·考伯尔·伯斯(John Cowper Powys)在其著作《忘记不快的艺术》中所说的:“当人类专注于一项工作时,可以得到一份舒适的安全感、内心深处的宁静和因快乐而反应迟钝的感觉,所有这些都能抚慰人心,达到精神镇静。”

明白这个道理是多么幸运的事啊!世界最著名的女冒险家奥莎·强生,最近向我讲述了她是如何从痛苦和忧虑当中摆脱出来的。也许你已经读过了有关她的传记故事,书名是《与冒险相伴》。要是说有哪个女人真的与冒险结了姻缘,那她真的就是那一位。16岁那年她嫁给了马丁·约翰逊(Martin Johnson),她的丈夫把她从堪萨斯州带到了婆罗洲,并在那里的野生丛林中定居了下来。25年来,这对来自堪萨斯州的夫妇周游了世界各地,将亚洲和非洲即将灭绝的野生动物拍摄记录了下来。9年前他们回到美国,到处做旅行演讲,放映他们拍摄下来的专题片。他们在从丹佛飞往西岸时,乘坐的飞机撞了山,约翰逊先生当场死亡,医生们宣布说奥莎将终生卧床,无法再站立起来。可是,他们太不了解奥莎了,三个月之后,她已经可以坐着轮椅向广大的听众演说了。那个季节她就坐在轮椅上演讲了上百场。当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她回答道:“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不给自己悲伤和忧虑的时间。”

奥莎·约翰逊也发现了百年前丁尼生在诗歌中所吟诵的:“我必须不断忙碌以遗忘自己,否则我会精神崩溃的。”

海军上将拜德(Byrd)独自在覆盖着冰雪的南极小冰屋里生活的五个月的时间里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住着的冰盖地下隐藏着世界上最最古老的生命秘密,面积比整个美国和欧洲的总和还要大。拜德将军就在那里单独住了五个月。方圆百里之内,没有任何生物。气候之酷寒,他几乎可以听到自己何处的空气在风吹过耳边时冻结。在《孤寂》一书中,拜德描述了他在既难熬又可怕的黑暗里所过的那五个月的寒冷孤寂的生活。白天和黑夜一样黑,他必须保持忙碌以免发疯。

他说:“晚上吹灭灯之前,我养成了在晚上吹灭灯之前就把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好的习惯。一天的工作通常是这样安排的:一个小时去检查逃生用的隧道,半小时用于调整水平仪,一个小时弄直油鼓,再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储存食物的冰墙上凿一个书架,两个小时去维修拖人用的雪橇上的橇板……”

他高兴地说:“能把时间这样分配好是件很让人喜悦的事情,这让我产生一种可以主宰自我的感觉。如果不这样做,日子就过得非常盲目毫无目的;生活没有目标也就无所谓生存了,人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请注意他的最后一句话:“生活没有目标也就无所谓生存了,人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生活中当我们忧虑的时候,请不要忘记使用这个古老的解忧良药:工作。这也是已故的哈佛大学临床医学教授理查德·卡博(Richard C.Cabot)医生说过的话,卡博在他的著作《人类赖以生存的东西》一书中写道:“作为一个医生,能看到能治愈许多人因怀疑、恐惧、犹豫而受苦的心灵,我从心底里感到无比的快乐……工作给我们带来的生活的勇气就像爱默生提出的自强的观点一样永垂不朽。”

要是我们不能保持忙碌——只是坐在那里发愁——我们就会产生一大堆被达尔文称之为“胡思乱想”的东西,而这些“胡思乱想”就像传说中的妖精,会掏空我们的思想,摧毁我们的意志。

我认识纽约的一个企业家,他就是用忙碌来赶走头脑中的那些“胡思乱想”,使自己没有时间去烦恼和忧虑。他叫屈伯尔·郎曼(Tremper Longman),他的公司在华尔街40号,也曾经是我成人教育班上的学员。他生动有趣地讲述了自己克服忧虑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下课之后,我请他和我一起去吃夜宵,我们在一家餐厅一直聊到深夜,谈论着他的那些经历。下面就是他告诉我的一个故事:“18年前,我因忧虑过度而患失眠症。当时我精神非常紧张、脾气暴躁,而且很不稳定,我觉得我快要精神分裂了。“我真的是有足够的理由去烦恼。我当时是纽约皇冠水果制品公司的财务经理,公司总部在纽约百老汇大街418号,我们投资了50万美元,把草莓罐装在1加仑装的罐子里。20年来,我们一直把这种1加仑装的罐装草莓卖给冰淇淋制造商。后来我们的销售突然终止了,因为那些大的冰淇淋制造商,像国家奶制品公司之类的,为了提高生产量降低成本,选择了买桶装的草莓。“我们不仅无法销售50万美元的草莓,而且根据合同规定,在今后的一年之内,我们还必须继续收购价值100万美元的草莓。我们已经向银行借贷了35万美元,现在,既无法还清贷款,也不能续借这些贷款。所以,我愁得焦头烂额。“我火速赶到我们在加利福尼亚州华生维里的工厂里,想要让我们的总经理知道情况有所改变,我们可能面临破产的命运。但他不肯相信,却把这些问题的全部责任都归罪于纽约的公司——那些可怜的销售员身上。“经过几天的请求之后,我终于说服他不再按旧的方式包装草莓,而把新的制品放到旧金山的新鲜草莓市场上卖。这样做大致解决了公司面临的问题。按理说,我不必再担心忧虑了,可是,我仍然无法做到这一点。忧虑是一种习惯,而我已染上了这种习惯。“回到纽约之后,我开始担忧每一件事:在意大利购买的樱桃、在夏威夷购买的凤梨等等。我非常紧张不安,无法入睡。就像我刚刚说过的那样,我简直就快要精神崩溃了。“在绝望中,我换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从而治好了我的失眠症,也使我不再忧虑。我尽量使自己忙碌,忙到我必须付出所有的精力和时间,以致没有时间去忧虑。过去,我每天工作7个小时,现在我开始每天工作15到16个小时。我每天清晨8点钟就到办公室,一直忙到半夜。我承担新的任务,负起新的责任。等我半夜回到家的时候,总是筋疲力尽,往床上一躺,很快就能进入梦乡。“这样过了差不多有三个月,我终于改掉了忧虑的习惯,又重新恢复到每天7到8个小时正常工作时间的。这是18年前发生的事了,从那以后,我就没有再失眠和忧虑过。”

萧伯纳说过一句总结性的话:“人生之所以活得悲惨,是因为有余暇烦恼自己过得是否快乐。”所以千万不要想这件事,摩拳擦掌让自己忙碌起来。你的血液循环就会加速,你的思想就会开始变得敏锐——很快,这种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就会把烦恼从你的心中驱除。找事情干,让自己忙碌起来,这是世界上最价廉物美的良药。

要改掉你忧虑的习惯,第一条规则就是:

保持忙碌。忧虑的人必须采取行动,否则只有在绝望中挣扎。

第七章 不要为小事而垂头丧气

下面要讲述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故事,故事是一个家住新泽西州枫树林高地大街14号,名叫罗伯特·摩尔的人告诉我的,故事是这样的:“1945年3月,我在中南半岛附近276英尺深的海下,学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当时,我们一共88人在一艘编号为Baya S. S.S318的潜水艇上服役,我们的雷达侦测到有一支日军舰队朝我们这边开来。天快亮的时候,我们潜入水下发起了进攻。我用潜望镜看到了一艘驱逐护航舰,一艘油轮和一艘布雷舰,我们朝那艘驱逐舰发射了三枚鱼雷,却都没有击中。是鱼雷的线路出了问题,驱逐舰仍然毫无觉察地继续向前航行,突然,那艘布雷舰直朝我们开来。(一架日本飞机发现了在水下60英尺的我们,并用无线电将我们的位置告知了驱逐舰。)我潜艇立即潜伏到了深达150英尺的水下,以防被侦察到,同时作好应付深水炸弹的准备,为了使潜艇处于完全静音,我们还关闭了电扇、冷却系统,和所有的发电机器。“3分钟后,所有可怕的事情都发生了。6枚深水炸弹在我潜艇四周炸开,将我们推下更深的276英尺的海底。我们都吓坏了。因为在不到1000英尺的海底受到攻击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到500英尺深则几乎是致命的。而我们却是在刚超过500英尺一般深的地方受到了攻击——从安全因素来考虑的话,相当于一个受到攻击的人只站在了膝盖深的水下。接下来的15个小时里,日军不停地丢置深水炸弹。如果任何一个炸弹在距离我们的潜艇17英尺的周围爆炸的话,都可能将潜艇炸出一个洞来,其中就有几十枚炸弹就在离艇50英尺左右的地方爆炸。当时,我们奉命静躺在自己的床上,保持镇定。我吓得无法呼吸,不停地对自己说:‘这下死定了……’因为风扇和冷却系统都处于关闭状态,潜水艇内的温度高达100多度,可我却害怕得全身发冷,虽然穿上了毛衣和毛里的夹克衫,我还是不停地发抖,冷得上下牙直打架,一阵阵冒冷汗。敌人的攻击持续了有15个小时,最后好像是忽然停止了,显然那艘布雷船是在用光了所有的炸弹后开走的。这15个小时,在我感觉好像有1500万年那么长。在这期间我回忆了自己的一生,我记起了作过的所有的坏事,和曾经担心过的一些很无聊的小事。在海军服役之前我是一个银行的小职员,那时让我烦恼的事情有很多:工作的时间太长了、没有钱买自己的房子、买不起新车、没有钱给妻子买好看的衣服。我曾经是多么的憎恨我的上司,他老是在唠叨骂人!我还想起了自己下班回家后是多么的疲惫不堪,常常和妻子为芝麻粒大的小事吵架。我还为我额头上一个小疤——一次车祸留下的伤痕——发过愁。“这些多年前发生的烦心事在当时看来是多么的重大,可是在深水炸弹威胁生命时,它们却显得那么渺小、微不足道。当时我就对自己发誓,如果我还有机会再看到太阳和星星的话,我将永远、永远不会再忧虑。绝不!绝不!在潜艇中度过的那15个小时里,我所悟到的生活的道理比我在锡拉丘兹大学四年里从书本上学来的东西都还要多得多。”

我们通常都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大灾难,却让一些小事搞得垂头丧气。塞缪尔·佩皮斯(Samuel Pepys)在他的《日记》中记述道,他在伦敦目睹哈瑞·梵恩爵士(Harry Vane)上断头台的事。当梵恩被架上断头台时,他没有祈求饶过他一命,而是请求刽子手砍的时候避开后颈上的一颗疼痛的肉瘤。

拜德将军在酷寒的南极熬过的深夜里也发现了这种事——工作人员常因小事弄得毛躁。他手下的人能够毫无怨言地从事危险而又艰苦的工作,忍受零下80度的严寒。“可是,我知道,有好几个住在同一个房间的人彼此却不说话,因为怀疑别人把东西放乱,占了自己的地方。还有一位队员吃饭时一定得避开另一位队员才行,因为他要避开的那个人每口食物都要咀嚼28次才肯咽下去。”

拜德说:“在极地的营房里,类似这样的琐事能把最守纪律的人逼疯。”

你还可以再加上一点,婚姻中的小事也具有强大的杀伤力,能够导致世界上一半的人伤心难过。

至少,权威人士是这么认为的。芝加哥的约瑟夫·萨巴斯大法官,在审理过4万多件不愉快的婚姻案件之后总结说到:“大部分婚姻的不幸来自于鸡毛蒜皮的琐事。”纽约州的地区检察官弗兰克.S.霍根(Frank S. Hogan)也说过:“刑事法庭上一般的案件肇因于小事,在酒馆中耍威风、发生口角、羞辱人的手势、轻蔑的话语、粗鲁的动作——往往是这样的小事引发了冲突及凶杀,很少有人是罪大恶极的。但是当我们的自我形象、尊严受到小小的威胁时,就能造成一半以上的令人伤心的事件。”

罗斯福夫人刚结婚时,会因为她的厨师弄不好一顿饭而担心好几天。“可是如果事情发生在现在,”罗斯福夫人说道,“我就会耸耸肩膀把这事给忘了。”好极了,这才是一个成熟的情绪反应。就连最专制的凯瑟琳女皇,对厨师做坏了饭这样的事也只是付之一笑。

一次,我和太太到芝加哥一个朋友家吃饭,切肉时他似乎弄错了点什么。其实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些,而且就算是我发现了也不会在意的。可是他妻子看到后却马上当着大家的面就跳起来指责他:“约翰,你怎么搞的!看你都做了些什么呀!难道你就永远都学不会切肉么!”

她又对大家说:“他老是一错再错,一点也不用心。”也许他确实没有做好,可我真佩服他能和他的妻子相处20年之久。说心里话,我宁愿只吃两个抹上芥末的热狗——只要能吃得舒服——也不愿意在她的责备声中享用北京烤鸭和鱼翅。

那件事过去后不久,我和太太邀请了几个朋友来家吃晚餐。客人快到时,妻子发现有三条餐巾和桌布颜色不配。她后来告诉我,“我立即冲到厨师那里,发现另外三条餐巾送去清洗了。客人已经到家门口了,也没有时间换洗了,我急得差点哭了出来!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会有这么愚蠢的错误让它毁了我整个一晚上?’接着我又想通了,算了,不计较这些了!我就直接走进去吃晚饭,决定要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我情愿让朋友们认为我是一个比较懒散的家庭主妇,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是一个神经质的脾气不好的女人。而且。据我所知,根本没有一个人注意到餐巾的事。”

法律学上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法律并非为琐事而制定。因此人如果还想保持心境的平和,就不应该为琐事烦心。

大部分情况,要想克服一些小事引起的烦恼,我们只需要把看法和重点转移一下就可以了——采取一个崭新的、令人愉悦的看法来对待事物。我的朋友作家荷马·克罗伊(Homer Croy)——他写过一本名为《巴黎见闻录》的书,还有许多其他的作品,他曾经讲述了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当年他在纽约的公寓里写作时,常常被暖气管的热水发出的噪音吵得快要发疯了,暖气管里的水蒸气发出的丝丝声常让坐在桌前写作的他怒火攻心,烦恼不已。“后来,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出去露营,当我听到木柴燃烧时劈里啪啦的响声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些声音和暖气管里热水的响声是那么地相似,对于同样的声音我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而讨厌另一个呢?回到纽约的公寓后我就告诫自己说:‘篝火里木头燃烧的声音很悦耳,暖气管理的流水声也是差不多的好听,我完全可以蒙头大睡,不去理会这些噪音。’结果我真的做到了,刚开始几天我还会注意得到暖气管里的声音,可不久我就完全忘记了那种噪音的存在。“所有令人烦恼的芝麻小事都一样,就因为我们不喜欢一些小事,结果弄得整个人很沮丧。究其原因是我们都夸张了那些琐事的重要性……”

英国政治家本杰明·狄士雷(Benjamin Disraeli)曾经说过:“人生短暂,莫为琐事所累。”“这番话,”安德列·摩瑞斯(Andre Maruois)在《本周》杂志上说道,“曾经帮助我度过了很多痛苦的经历:我们常常因一点小事,一些本该不屑一顾、抛置脑后的小事,弄得心烦意乱……想想我们活在这世上的日子不过几十年,而我们却浪费了很多不可能再补回来的时间,去烦恼一些一年后谁都想不起来的小事——真是太不值得了!我们应该把我们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有价值的行动、伟大的思想、真实的情感、永恒的事业中去。因为人生短暂,莫为琐事所累。”

即使是著名的人物也会犯类似的错误。一向心胸开明的英国诗人吉卜林(Rudyard Kipling)也有几次忘记了“人生短暂,莫为琐事所累”的原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吉卜林和他的小舅子打了一场佛蒙特历史上最著名的官司——那场官司非常地有名,以至于还有一本专门讨论此案件的著作,名为《吉卜林的佛蒙特诉讼》。

故事是这样的:吉卜林娶了美国佛蒙特州的一位名叫凯罗琳·巴斯特(Caroline Balestier)的女孩,并在佛蒙特州的布兰特保罗(Brattleboro)建造了一所漂亮的房屋,打算在那里定居下来度过余生。他的小舅子比提·巴里斯特(Beatty Balestier)成了吉卜林最好的朋友,他们不管是工作还是休闲,总是形影不离地在一起。

后来,吉布林从巴里斯特手里买了一点地,事先商量好巴里斯特可以每季度在那块地里收割牧草。可是一天,巴里斯特发现吉卜林在那片草地上开了一个花园,他顿时怒火冲天,毁坏了吉卜林的房顶,吉卜林也毫不相让地烧坏了巴里斯特的房屋。一时之间,佛蒙特的葱绿的大山之上阴云弥补,硝烟四起。

几天后,吉卜林骑自行车外出时,遇到了坐在几匹马拉着的敞篷车里的比提,比提把吉卜林暴打了一顿。这位曾经写过“众人皆醉,你应独醒”的诗人也气昏了头,他一纸诉状将比提告上了法庭,导致比提·巴里斯特被抓了起来。接下来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审判,吸引了大城市里的各大媒体的记者涌入该小城市,争相采访报道,很快这场官司传遍了全世界。最后官司还是没有什么结果,却导致吉布林不得不携带妻子永远离开了美国的家园。而这一切后果只不过是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的——就因为一捆干草。

雅典政治家佩里克里斯(Pericles)在2400年前就写道:“算了吧,绅士们,我们已经花了太多的时间在琐事上了。”我们确实是烦透了这样的错误。

下面这个有趣的故事是哈瑞·爱默生·富斯狄克(Harry Emerson Fosdick)讲过的——是关于一个森林巨树如何赢得和输掉一些战斗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在科罗拉多州长山的山坡上,躺着一棵大树的废墟。自然学家告诉我们,这个大树的废墟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当哥伦布在圣萨尔瓦多登陆时,它还是一颗刚刚抽出新芽的小树,当新教徒到达普利茅斯并在那里定居下来时,它才半大不小。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曾被闪电击中过14次,无数次狂风暴雨侵袭过它,它都能战胜它们。但在最后让它倒地而亡的却是一些小小的甲壳虫,这些小甲壳虫的攻击使它永远倒在地上。那些甲虫从根部向里咬,渐渐伤了树的元气。虽然它们很小,却是持续不断地攻击。一棵森林中的巨人历经几百年的岁月,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将它击倒,狂风暴雨不曾将它动摇,却因一小队用大拇指和食指就能捏碎的小甲壳虫,终于让它倒了下来。”

我们不都像森林中那棵身经百战的大树吗?我们也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狂风暴雨和闪电的袭击,也都撑过来了,却听任自己的心灵被忧虑的小甲虫啃噬——而那些忧虑其实就是我们用大拇指和食指就可以捏死的小甲虫。

几年前,我和怀俄明州的公路局局长查尔斯·西费德(Charles Seifred)先生,以及其他几个朋友一起去参观坐落于提顿国家公园的洛克菲勒中心。我的车转错了一个弯,迷了路,等我到开车到洛克菲勒中心的大门口时,别的车已经进去一个多小时了。因为只有西费德先生有打开那个私人公园的大门的钥匙,所以他就在那个闷热、蚊虫肆虐的森林中等了我们整整一个小时。那里的蚊子多的足以让圣人都发疯,但是这些蚊子却没有打败西费德先生。在等我们的时候,西费德先生从白杨树上折下一根树枝做了一个口哨。在我们到达的时候,还以为他是不是正在诅咒这该死的蚊子呢?恰恰相反,他正在不亦乐乎地吹口哨玩。后来我把那支口哨保存了下来留作纪念,纪念这位不为琐事烦恼的人。

要在忧虑毁了你之前,先改掉忧虑的习惯,第二条规则就是:

不要让自己因为一些应该丢开和忘掉的小事而烦恼,要记住:“人生短暂,莫为琐事所累。”

第八章 战胜忧虑的法则

我的童年是在密苏里州的农场里度过的。一天,在帮助妈妈摘樱桃的时候,我忽然放声大哭起来。妈妈问道:“戴尔,你到底在哭什么?”我嗫嚅地说:“我担心自己会被活埋在这里。”

小的时候,我整日忧虑重重。打雷下雨时,我怕被闪电击倒。生活困难时,我就担心自己会被饿死。还害怕死后会进地狱。我还非常害怕一个叫山姆·怀特的大男孩,担心他会割下我的耳朵——就像他威胁过我的那样。我怕女孩子在我脱帽向她们致意时取笑我,担心将来没有一个女孩子肯嫁给我。竟然还担心自己在新婚后如何跟妻子说话,我想象着我们可能会在一个乡村教堂里结婚,再坐着上面装饰满花边的马车返回我们的农庄……还有在返回农庄的马车上我应该说些什么才能保持谈话不间断?到底该怎么说?怎么做?在我跟在耕地的犁耙后面时会一连好几个小时的考虑这些对我来说惊天动地的大事。

日子一年年过去了,我渐渐发现我曾经担心的事情,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根本没有发生过。

就像我以前经常担心自己会被雷电击中一样,现在我从国家安全委员会那里得知,无论哪一年,我被闪电击中的机会,都只有三十五万分之一。

至于担心会被活埋的想法更是荒谬了:没有想到的是人被活埋的几率是千万分之一;我以前竟然为这样不可能的事伤心难过。

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可能死于癌症。如果我一定要为什么事担心的话,也应该为得癌症而担心——而不该去担心会被闪电击死或遭到活埋。

当然我提到的都是些儿童和青少年时代所担忧的事,事实上,我们好多的成年人好多的担心和忧虑也都是多余、荒谬的。如果我们根据几率来衡量一下我们的忧虑究竟值不值得,就会发现我们十分之九的忧虑都可以排除掉。

全世界最有名的保险公司——伦敦罗艾德(Lloyd’s)保险公司——之所以能赚到这么多钱,就靠大家对一些根本很难发生的事情的担忧,该公司赌的就是人们所担忧的灾难永远不会发生。当然,他们不称之为下赌注,而是称之为保险,不过事实上就是一种以概率为根据的赌博。这家大保险公司已经有200年的历史了,而且日渐强大;除非人的本性有所改变,否则这家公司将继续蓬勃发展下去,至少还会再繁荣5千年。而它只是赚了你们投保的鞋子、船只、蜂蜡等等的保险金,根据概率的法则,那些他们所预防的灾难比他们所想象的发生的要少得多。

仔细研究一下概率,你就会发现许多惊人的秘密。比如。如果我知道在5年以内,我不得不打一场像盖茨堡战役那样激烈的仗,我一定会吓坏的。我一定会想尽办法取出尽可能多的人寿保险金。我会写下遗嘱,把人世间的所有事务都安排好。我会说:“我可能无法活着熬过这场战争,所以我最好痛痛快快地度过生命中最后的这几年。”但事实上,根据几率来计算,平时人们从50活到55岁是和战场作战同样的危险,能要了人的性命。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50到55岁的人的死亡率跟在盖茨堡战役中16.3万名士兵的死亡率是相同的。

本书中有几个章节是我在位于洛基山脉附近的山湾湖畔完成的,那里有一个叫詹姆斯·辛普森的农庄,在初到那里的那年夏天,我遇到了何伯特·沙林吉夫妇,他们家住洛杉矶太平洋大道2298号。稳重、沉着的沙林吉夫人给我的印象是:她从来没有忧虑过。一天晚上,当我们坐在温暖的壁炉前聊天时,我问她是否为什么什么事情烦恼过。“烦恼?”她说,“确实有过,担忧几乎毁了我的人生。在我学会征服忧虑之前,我在自作自受的苦海中生活了整整11年。那时我脾气暴躁易怒,生活的压力非常大。每周我都会从在圣玛多(San Mateo)的家坐车到洛杉矶购物,可是就算是在买东西的时候我都在担忧一些事情——我有没有把电熨斗放在熨板上没有拿下来,会不会把房子烧了;佣人会不会丢下孩子跑掉,那样的话孩子们现在可能骑着自行车出去玩了,或许他们会被汽车撞死……经常为这些事担忧,有时候会把我自己吓得满身冒冷汗,我就会激动地冲出商场,坐上回家的公交车,去检查一下是否一切安好。也难怪我的第一次婚姻没有好结果。“我的第二任丈夫是一个律师,他遇事沉着冷静,逻辑分析能力很强,从不为任何事情担心。每当我紧张或焦虑的时候,他就会对我说:‘放轻松点,不要慌,我们来想想看……你真正担心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分析一下概率,看看你担心的那些事情发生的几率有多大。’“记得有一次,我们驾车从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Albuquerque)到卡尔斯贝洞窟国家公园去玩(Carlsbad Caverns),在路上遭遇到了一场暴风雨,道路从而变得泥泞不堪。“汽车不断地打滑,很难控制。我悲观地认为我们肯定会滑到路边的水沟里;我丈夫一直安慰说:‘我现在开得很慢,不会出事的。就算车子真的滑到沟里,按照概率来计算,我们也不会受伤。’他的冷静和自信让我慢慢平静了下来。“还有一年夏天,我们到洛基山脉的斗魁山谷(Touquin Valley)露营。一天晚上,我们把帐篷扎在海拔7000英尺的地带,突然遇到了暴风雨,暴风几乎要撕破我们的帐篷。帐篷的绳子是绑在一个木桩上,帐篷在狂风中抖动、摇晃着,发出呼啸的尖叫声。我一直在担心我们的帐篷,想到它随时都可能被暴风撕破,碎片都被吹到天上去。当时我真的被吓坏了!可我丈夫却不停地说:‘亲爱的,我们随行的有丰富经验的印第安向导,他们对这儿了如指掌,他们说在山里扎营已有六七十年了,从没发生过帐篷被吹跑的事。根据概率,今晚也不会吹跑帐篷的。即使真吹跑了,我们也可以躲到别的帐篷里去,所以你不用紧张。’我放松了精神,结果那一夜睡得很安稳。而且什么事也没发生……“几年前,加利福尼亚州流行了一场严重的小儿麻痹症。要是搁在以前,我肯定会歇斯底里的。但是我的丈夫劝我冷静点,没有必要太担心了。我们采取了一切可能的预防措施,让我们的孩子远离人群,不再去学校,也不再去电影院看电影。在咨询了健康协会后,我们得知即使是小儿麻痹症最严重的流行期,整个加州也只有1835个儿童罹患此症,一般来说也就有两三百个儿童会得上此病。就这些数字看来,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我还是放心不下,但是如果用概率来计算一下的话,就发现其实每个小孩患病的几率还是非常小的。“‘根据概率,这种事情不会发生。’这句话打消了我百分之九十的忧虑,使我过去这20多年生活得出奇地平静而美丽。”

乔治·库克将军(George Crook)——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印第安斗士——在他的自传中写道,“印第安人几乎所有的忧虑和哀伤,都是来自他们的想象而并非现实。”

当我回顾自己几十年的生命历程时,我发现我的大部分忧虑也是这样产生的。吉姆·格兰特(Jim Grant)告诉我,他的经验也是如此。他是詹姆斯A.格兰特销售公司的老总,公司位于纽约市富兰克林大街204号。他一般一次就从佛罗里达州购得10到15节车厢的桔子和葡萄,他告诉我说,每次都会让这样忧虑的想法来折磨自己:万一火车脱轨了怎么办?万一水果滚了一地怎么办?要是我的那些车厢在过桥时,桥忽然倒塌了怎么办?虽然这些水果都上过保险,可是他还是不停地担心这担心那,他甚至怀疑自己因为忧虑过度得了胃溃疡,因此还去看医生,医生告诉他胃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他过于紧张了。“那似乎让我灵光一闪,”他说,“我开始扪心自问:‘詹姆,这么多年来你处理过多少车水果。’答案是,‘大概25000多节车厢的水果吧。’然后我又问:‘这么多年里出过几次车祸?’答案是:‘——大概有五节。’我接着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概率是五千分之一!那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然后我对自己说:‘桥是有可能会倒塌。’又问自己:‘那过去你究竟有多少车是因桥塌而损失的?”答案是:‘一车也没有,’我对自己说:‘你为了一座从来也没有塌过的桥,为了五千分之一的火车失事,居然会愁得患上胃溃疡,不是太傻了吗?”“现在再回想起那件事,”吉姆·格兰特告诉我说,“我感觉自己真傻。我当时就决定就让概率来为我担心可能发生的灾难吧——自从那时起,我再也没有‘患过’胃溃疡。”

埃尔·史密斯(Al Smith)担任纽约州州长时,我听说他对攻击自己的政客经常这样说:“我们来查查纪录……我们来查查记录。”接着他会给出一系列的事实。所以,如果下次我们再杞人忧天的话,我们也可以向聪明智慧的埃尔·史密斯州长学习:查一查以前的纪录,看看我们这样忧虑到底有没有道理。这也正是当年佛莱德雷·马士泰德(Frederick J. Mahlstedt)害怕自己会进坟墓时所采取的措施。下面就是他在纽约的成人教育课上讲述的故事:“1944年6月初,我躺在奥玛哈海滩附近的一个散兵坑里。当时我是跟随第999信号服务纵队,而且是刚刚登陆诺曼底。我环顾着这个散兵坑——发现这个地面上的是一个长方形的坑——我对自己说:‘这看起来就像一座坟墓。’当我在里面躺着睡觉时,感觉就像是躺在一个坟墓里,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对自己说:‘也许这就是埋葬我的坟墓了。’德国的轰炸机在晚上11点的时候光顾了这一地区,炸弹在四处炸开,我吓得一动都不敢动。刚开始的两三个晚上我根本无法入睡,等到第四五个晚上的时候,我的精神都快崩溃了。我很清楚,如果我不赶快找点事情做的话,我肯定会发疯的。于是我就提醒自己说,已经过去了五个晚上了,我还没有死;而且躺在这个散兵坑里的的所有的士兵都安全地活着。只有两个士兵受了点轻伤,而且这点伤也不是因为德军的轰炸,而是被我们自己的高射炮碎片击中的。我决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来打发时间。于是我在我的散兵坑上造了一个厚厚的木头屋顶,以免被高射炮的碎片击中。我告诉自己说,除非炸弹直接命中我,否则我是不会死在这个又深又窄的坑里的。接着我算出直接命中我的几率还不到万分之一。这样想了两三夜之后,我平静了下来,后来就连敌机轰炸的时候;我也能睡得很安稳。”

美国海军也常用概率所统计的数字来鼓舞士气。一位曾当过水兵的人告诉我说,当年他和他的战友们被派到一艘辛烷油船上服役时,他们也是吓得要死。他们都认为如果一个装满辛烷的油轮被鱼雷击中的话,肯定会爆炸,上面所有的人都会完蛋。

可是,海军内部却又不同的资料。他们掌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这些数字显示100艘被鱼雷击中的油轮中有60艘会浮到水面上来;其中被击沉的40艘油轮里,只有5艘是在5分钟之内就沉到水底的。也就是说,水兵有充足的离船时间——也说明伤亡的人数是非常小的。这对鼓舞士气有帮助么?“得知了这个根据概率统计出来的数字资料后,我一点也不担心了,”克莱德·马斯(Clyde W. Maas)——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这样说道,“船上的人都感觉好多了,我们知道我们有的是机会跳下船。根据概率看,我们不会死在这里。”

要在忧虑毁了你之前,先改掉忧虑的习惯,第三条规则就是:“查查记录。”让我们问问自己,“根据概率来计算,我所担心的事情发生的几率有多少?”

第九章 接受无法避免的事实

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在密苏里州西北部的家里,我经常和几个朋友在一间荒废的老木屋的阁楼上玩。一天,在我从阁楼上往下爬时,双脚先站立在了窗沿上,然后再往下跳。当时我左手的食指上带了个戒指,就在我往下跳时,戒指勾住了一根钉子,扯断了我的手指。

我顿时尖声大叫起来,非常害怕,我以为自己肯定会死掉的。但是等手好了以后,我再也没有为此烦恼过片刻。烦恼有什么用呢?我安然接受了这个无法磨灭的事实。

现在,我几乎根本就不会去想,我的左手只有四个手指头。

几年前,我在纽约市中心的一座大楼里遇到了一个开关电梯的人。我注意到他的左手从手腕处截肢了,于是我就问他,少了一只手的事是否令他烦恼,他立即回答道:“噢!我很少能想到自己少了一只手。我还没有结婚,唯一你能让我意识到自己少了一只手的时候在我穿针引线的时候感觉不方便。”

人在不得已时几乎可以接受任何状况,调整自己接受事实,适度遗忘,而且速度惊人地快。

我常常想起刻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座15世纪教堂废墟上的一行字,那行字是用弗兰德语刻写的:“事已如此,别无选择。”

在人生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势必会遇到许多类似这样的不快的经历,它们既然是这样,就不可能是别样,我们也可以有所选择。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加以接受,并适应它;多做抗拒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许会精神崩溃。

下面是我喜欢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所给的忠告:“要乐于接受既成的事实。能够接受以发生的事实,是能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俄勒冈州的伊莉莎白·康莱(Elizabeth Connley)却是在经历了许多困难后,终于学到了这一点。她在最近给我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在庆祝美军在北非获胜的那天,我收到了来自作战部的电报:我的侄子——我最疼爱的人——在战场上失踪了。不久,我收到了另一封电报,说他已经死了。“我悲伤得无以复加。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生活非常地美好。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帮忙抚养大了这个侄子。在我看来,他代表了年轻人美好的一切。我觉得我以前喝白开水吃面包的苦日子得到了回报!……电报带来的噩耗,使我整个世界都粉碎了,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值得我活下去了。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悲伤过度,放弃了工作,忽略了朋友,一切对我来说都不再重要。上帝为什么这么不公平地带走了我心爱的侄子?为什么这么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会这么早地离开了人世?我实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我是如此地悲伤,于是我决定辞去工作,离开家乡,找个地方独饮我的眼泪和悲伤。“就在我清理桌子,准备辞职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封我已经忘了的信——是来自我那位在战场上死去的侄儿,那是几年前我母亲去世时这个侄子寄来安慰我的。那信上说:‘当然,我们都会怀念她,尤其是你。不过,我知道你会继续好好生活下去的,因为你的处世哲学会促使你这么勇敢地走下去的。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教我的那些美丽的真理,不管我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分离的有多么遥远,我将永远记得你叫我要像个真正的男子汉,要微笑着接受任何该来的命运。’“我把那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仿佛他就在我身边,亲口对我说的那样。他仿佛在对我说:‘你为什么不照你教给我的办法去做呢?坚持下去,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用微笑来面对你个人的悲伤,继续生活下去。’“于是,我像往常一样继续工作。我不再悲伤难过,不停地鼓励自己:‘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做什么都无法改变了。但是我会按照他所希望的好好活下去的。’我把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我写信给前方的士兵——给别人的儿子们;晚上,我参加了成人教育班——试图找到新的兴趣,结交新的朋友。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我不再为已经永远过去的那些事悲伤。我现在开开心心地开始新的生活,正如我侄儿所期待的那样。我的生活恢复了平静,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我现在生活的比以前更加充实、更加完整。”

俄勒冈州普特蓝岛的伊丽莎白·康莱女士学习到了我们每个人都会迟早学习到的道理: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接受那些不可改变的事实,并试着适应它。“只能是这样,别无选择了。”要想明白这个道理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就连一国之君都必须不断地提醒自己。已故的乔治五世,就把下面这几句话装裱起来挂在了他位于白金汉宫的图书馆里:“教我不要为月亮哭泣,也不要为错误而后悔。”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表达过相同的想法:“逆来顺受是人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显然,环境本身并本能使我们快乐或不快乐,而是我们面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才能决定我们的心情。耶稣说过,天堂就在你心里,当然地狱也在你心里。

必要时,我们都能忍受灾难和悲剧。或许我们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们的内心有强大的力量帮助我们战胜一切,只要我们愿意对此加以利用,就会发现我们都比想象的还要强大。

已故的布斯·塔金顿(Booth Tarkington)总是说:“我可以忍受命运强加给我们的任何不幸——除了失明——我永远都无法忍受失明。”

然而,在他六十多岁时的某一天,当他低头看地板上的地毯上,发现地毯的颜色模糊不清了。他看不清地毯的条纹了。于是他就去看眼科医生,得到了这个残酷的事实:他的视力在逐渐衰弱。其中一只眼几乎全瞎了;另一只眼也差不多快要失明了。他最害怕的事终于发生了。

塔金顿是如何面对这个“最悲惨的遭遇”的呢?他是否也觉得:“只能这样了,我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他没有这么想,这让他自己也感觉到惊奇,自己表现的竟然如此的快乐,甚至还能运用他的幽默感。晃动的斑点令他非常烦恼;因为那些模糊的斑点老是在他眼前晃来晃去,挡住了他的视线。当那些最大的黑斑从他眼前晃过时,他却说:‘嘿,又是老黑斑爷爷来了,不知道今天这么好的天气,它要到哪里去?”

命运怎么可能会征服这么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塔金顿在快要完全失明的时候说:“我发现我可以接受失明的不幸,因为人可以面对并接受任何突来的不幸。就算我的5个感官全部丧失了,那么我还有内心,还有思想让我活下去。因为我们是在用心看世界,用心在活,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在一年之内做了12次手术,每次手术都是局部麻醉,他能承受手术的疼痛么?他知道手术是必须要做的,他知道他无法逃避疼痛,唯一能为此痛苦赋予意义的只有优雅的接受。他放弃了私人病房,而住进大病房,和其他病人在一起。他努力让大家开心。当他必须一而再地接受手术——并且很清楚地意识到医生是如何在他的眼部动刀动剪时——他尽力让自己去想他是多么幸运。“多奇妙啊!”他说,“多奇妙啊!现代科技发展得真快,已经进不到连人眼如此精细的器官都能动手术了。”

一般人如果要忍受12次以上的手术。和不见天日的生活,恐怕都会变成神经病了。但是经历了这一切的塔金顿却认为:“我情愿有这么一次经历,也不愿拿它跟别的更愉悦的经历交换。”那是因为他因此学会了接受,这件事使他明白了,生命所能带给他的,没有一样是他能力所不及而不能忍受的。塔金顿悟出的道理,正如约翰·弥尔顿所发现的,“失明本身并不痛苦,痛苦的是你无法忍受失明。”

英格兰著名的女权运动者,玛格丽特·福勒曾将这么一句话奉为座右铭:“我接受整个宇宙。”

平时牢骚满腹的托马斯·卡莱尔在英国听说了此事时,不屑一顾的说道:“她最好是能做到这样!”是的,你我大家最好都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

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挣扎都只是徒劳,只能增加痛苦,我们不可能改变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可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自己就试过。

一次,我拒绝接受我所碰到的一个不可避免的情况,结果,我好几夜失眠,痛苦不堪。我让自己想起所有不愿意想的事,经过一年这样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接受了我早就知道的不可能改变的事实。

好几年前,我就应该学着做到诗人惠特曼(Walt Whitman)诗中所写的:哦,要像树和动物一样顺其自然,勇敢地面对黑暗、暴风雨、饥饿、愚弄、意外和挫折。

我有12年的养牛经验,但是我却从来没有看到过哪头新泽西奶牛会因为干旱、冰雹、寒冷、或是男友向别的母牛示爱而生气发飙。动物可以安然地面对黑夜、暴风雨、饥饿;因此它们从来不会精神崩溃或者得胃溃疡;而且他们从来不会发疯。

我并不是说,碰到任何挫折时,都应该低声下气地屈服,那样就成为宿命论者了。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只要还有一点挽救的机会,我们就要奋斗。可是当常识告诉我们,面对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可能再有任何转机——那么,为了保持理智,我们就不要“左顾右盼,无事自忧”了。

已故的哥伦比亚大学郝基斯院长告诉我,他曾经作过一首打油诗当作座右铭:天下疾病多,数也数不清,有的可以救,有的治不好。如果还有救,就该把药找。要是没法治,干脆就忘掉。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曾采访过一些著名的美国的企业领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大都有能力接受无力避免的局面,从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假如他们没有这种能力,他们就会被过大的压力压垮。下面是几个很好的例子:

全美连锁百货公司的创始人潘尼(J. C. Penny)告诉我说:“哪怕我所有的钱都赔光了,我也不会忧虑,因为我看不出忧虑可以让我得到什么。我尽可能把工作做好,至于结果就交给上帝吧!”

亨利·福特也告诉过我一句类似的话,“碰到没法处理的事情,我就让他们顺其自然。”

克莱斯勒公司总经理凯乐(K.T. Keller)先生也讲述了他是如何远离忧虑的困扰的,他是这么说的:“如果我碰到很棘手的情况,只要想得出解决的办法,我就去做。如果没有办法解决,就干脆忘了它。我从不为未来担心,因为没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因为影响未来的因素太复杂!没有人能猜测准时间,或者全盘掌握。何必为它们担心呢?”如果你说凯乐是个哲学家,他大概会感到难为情,因为他只是个成功的生意人,但是他的这种处事哲学,和1900年前的古罗马人学习的的大哲学家伊匹托塔斯(Epictetus)的理论差不多,他告诫罗马人:“快乐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要不要为力所不及的事情忧虑。”

莎拉·班哈特(Sarah Bernhardt)人称“神圣的莎拉”,可算是深通此道的女子了。50年来,她一直是四大洲各剧院里独一无二的天后级人物,深受世界观众喜爱。她在71岁那年破产了,身体也逐渐衰弱了,而且她的医生波基(Pozzi)教授告诉她必须把腿锯断。因为横渡大西洋时,她在暴风雨中摔倒在了甲板上,腿严重受伤,从而得上了关节炎,腿也萎缩了。疼痛越来越严重,医生建议把腿锯掉。想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脾气暴躁的莎拉,医生实在有点害怕。他猜想莎拉听到这个噩耗肯定会歇斯底里地暴跳如雷的。可是出乎医生的意料地是,莎拉看了他一眼,而后平静地说:“如果非这样不可的话,那就锯掉吧!”

在她被推进手术室时,她的儿子站在一边伤心地流泪。她却欢快的挥挥手,高兴地说:“不要走开,我马上就会回来。”

去手术室的路上,她念起演过的剧本中的台词。有人问她这样做是不是在给自己打气,她说道:“不是为我,我是在鼓励医生和护士,他们受的压力可大得很呢。”

手术恢复后,莎拉·班哈特还继续周游世界,使她的观众又为她疯狂了7年。“当我们不再为不可避免的事情抗争时,”麦可米克(Elsie Mac-Cormick)在《读者文摘》发表的一篇文章里写道,“就会有能力开创更丰富的人生。”

没有人能有足够的情感和精力,一边与不可改变的事实抗争,又一边有余力去创造一个新的生活。因此,你只能选择一种。在人生不可抗拒的力量冲击下,你如果不能弯腰,那就只有被折断了。

我在密苏里州的农场里亲眼目睹过类似的情景。我在农场上栽了12棵树,起初,所有的树都以惊人的速度生长着,后来遇到一场暴风雪,树枝上压满了厚厚的雪,结了一层冰。在重压之下,这些树没有优雅的弯下腰,却因傲然挺直而折断了——结果无法生存。这就是它们因为它们没有寒带森林里的树木的生存智慧。我曾经在加拿大的长青树林旅行过上百里地,从未看见过一颗因为冰雪而断裂的松树或者枞树。因为这些常青树知道如何弯腰,如何压弯自己的枝条,如何迎合不可改变的现实。

日本的柔道大师教育他们的学生“要像杨柳枝一样的柔韧,不要像橡树一样坚挺。”

知道汽车的轮胎为什么能在路上支持那么久、能忍受那么多的颠簸吗?起初,轮胎制造商想要生产出一种能够抗拒路上的颠簸的轮胎。结果,轮胎很快就破成了碎条。后来,他们制造了一种轮胎可以吸收震动的轮胎,这种轮胎可以吃得消一切颠簸。如果我们在多难的人生旅途上,也能承受各种压力和所有颠簸的话,我们就能活得更长久,享受到更顺利的旅程。

如果我们以抗拒来代替接受生命中所遇到的挫折,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如果我们不能像杨柳枝一样柔韧的弯腰,而是像橡树那样坚挺的对抗,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会引起我们内心的矛盾冲突,我们就会忧虑、紧张、急躁而神经质。

如果我们还继续拒绝接受残酷的社会现实,只是一味地退缩到一个我们自己编织的梦幻世界里,那么我们就会精神错乱了。

二战期间,成千上万惊恐的士兵如果不能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那就只有在压力下崩溃了。更进一步的讲明这个道理,我们在此引用一个叫威廉·卡赛柳斯(William H. Casselius)的人的亲身经历,他住在纽约格兰德大街76大道7126号。下面这个故事是他在参加我在纽约的成人培训班之前讲述的最感人的一个。故事如下:“我加入海岸防卫队不久,就被派到大西洋海岸气候最炎热的一带,在那里当爆破班长。我——一个小饼干推销员,居然成了管炸药的人!光是想到站在几千万吨的TNT上,就足以把我这个饼干推销员吓得双腿发抖。我只接受了两天的训练,而我所学到的东西使我内心更加恐惧。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第一次执行任务时的场景。那是一个又冷又黑,雾蒙蒙的夜晚。我奉命到纽泽西州的卡文角码头。“我负责船上的第五号仓。我必须跟五个身强力壮的货船工人在货舱中工作,他们个个长得虎背熊腰,而又对炸药一无所知。他们装的是一种大型的炸弹,每一个炸弹都包含一吨的TNT——足够把那条旧船炸得粉碎。这些巨型炸弹是用两根钢索吊下来的。我不停地对自己说:假如其中的一根钢索断了,或者滑开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天哪!我吓得要死!浑身发抖,嘴发干,膝盖发软,心跳加速。可我又不能跑开不干,那就成了逃兵了。不但我会丢脸,也会让我的父母脸上无光,而且我可能因为临战逃跑而被枪毙。决不能逃跑,我只能留下来。我不停地看着那些工人漫不经心地搬运那些炸弹,每一分钟都有可能爆炸。在担惊受怕、紧张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我终于能运用常识考虑问题了。我对自己说:‘就算被炸着了,又怎么样?你反正也没有什么感觉了。这种死法倒也痛快,总比死于癌症受折磨要好得多。别傻了,你又不能长生不死!这工作不得不做,否则要被枪毙,所以还不如做得开朗些,喜欢这个工作吧!’“我这样跟自己讲了几个小时,开始觉得轻松了些。最后,我克服了自己的忧虑和恐惧,强迫自己接受那不可避免的情况。“我将永远牢记这个教训,每次当我情不自禁的为一些我不可改变的事情担忧时,我都会耸耸肩说:‘无所谓!’我发现这样处理事情的方式很有效——即使像我这样的饼干推销员也可以做到。”真了不起!让我们为这个勇敢的饼干推销员喝彩吧!

历史上最有名的死亡事件,除了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就是是苏格拉底之死了。即使100万年以后,人类恐怕还会阅读和欣赏柏拉图对这件事所作的不朽描述——也是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最感人、最优美的一篇文章。雅典的有些人——不管是对打着赤脚的苏格拉底心存嫉妒还是心存羡慕的人——都给他找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控诉他,把他审问之后处以死刑。当那个善良的狱卒把毒酒交给苏格拉底时,对他说道:“对必然的事,姑且轻快地去接受吧!”苏格拉底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平静而顺从地面对死亡,他那种面对死亡的态度显示出了他高贵的灵魂。“对必然的事,姑且轻快地去接受吧!”这句话是在耶稣诞生的前399年说的。但在这个充满忧虑的世界,今天比以往更需要这句话,“对必然的事,姑且轻快地去接受吧!”

在过去的8年中,我专门阅读了我所能找到的所有关于怎样消除忧虑的每本书上和杂志上的相关文章。你想知道我在读过这么多报纸文章、杂志之后,我所找到的最好的一点排除忧虑的忠告是什么吗?就是下面这几句,我建议大家将它贴在浴室的镜子上,每次洗脸时,我们也能顺便把心中的忧虑冲洗掉。这是纽约联合工业神学院实用神学教授雷恩贺·纽伯尔(Reinhold Niebuhr)所写的珍贵祈祷词——就是下面那六句话:请求上帝赐我平静的心,接受不能改变的。请赐我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请赐我智慧,去判断两者的区别。

要在忧虑毁了你之前,先改掉忧虑的习惯,第四条规则是:“适应不可避免的情况。”

第十章 为忧虑限定“到此为止”

你想知道如何买股票赚钱么?事实上,还有成千上万个跟你有同样愿望的人——如果我有什么秘诀的话,我这本书就要洛阳纸贵了。虽然我是没有什么好主意,但是许多成功的股票投资者就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下面这个故事是一个叫查尔斯·罗伯特的投资顾问告诉我的,他住在纽约42东大街17号。

他告诉我说:“我刚从得克萨斯州来到纽约的时候,身上只有两万美元,是朋友托我到股票市场投资用的。原以为我对股票市场懂得很多,可是我赔得一分也不剩。虽然我在股票上赚过钱,但是这次却是输得精光。“要是输的是我自己的钱,我倒可以不在乎,可是我觉得把朋友的钱都赔光了是件很糟糕的事,虽然他们都还是赔得起这笔钱的人。我们的合作如此惨败收场,我实在没有脸面再见他们。可没想到,他们对这件事不仅看得很开,而且还能保持极度乐观。“我知道自己一直在误打误撞的靠运气和分享别人的经验从股市上赚钱,就像H.I菲利普所说的那样,我一直在‘靠道听途说来玩股票。’“我开始仔细研究我犯过的错误,下定决心要在再进股票市场前先学会必要的知识。后来我主动结识了一位成功的股票投资商波顿·卡瑟斯(Burton S. Castles)。他多年来一直非常成功,而我知道,能有这样一番事业的人,不可能只靠机遇和运气,所以我想我肯定能从他那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他详细询问了我过去是如何买卖股票,还他告诉我一个股票交易中最重要的原则:‘我在市场上所买的股票,都有一个‘到此为止’的停损点,不能再赔的最低标准。例如,我买的是50元一股的股票,我会在股价跌倒45美元的时候就立即抛出。’这也就是说,万一股票跌价,跌到比买价低5元的时候,就立刻出手,这样就可以把损失只限定在5元之内。“‘如果你当初购买得很精明的话,你的赚头可能平均在10元、25元、甚至于50元。因此,在把你的损失限定在5元以后,即使你半数以上的判断都是错误的,也还能让你赚很多的钱。’“我马上采用了这个方法,并一直在运用它。这为我和我的顾客挽回了不知几千几百万元钱。“后来我发现,‘到此为止’的原则不止可以运用于股市,也适用于其他事情。于是,我在每一件让人忧虑和烦恼的事上,加一个‘到此为止’的限制,结果简直是太好了。“我常和一个很不守时的朋友共进午餐,他总是在午餐时间已过去大半以后才来。后来我不得不告诉他,以后我要给等你的时间限制一个“到此为止”的点,我是这么说的:“比尔,我等你的‘到此为止’的点是10分钟,要是你在10分钟以后才到的话,咱们的午餐约会就取消了——你来也找不到我。”

上帝啊!我真希望自己早就有这种观念,为我的急躁脾气、我的自我适应的欲望、我的悔恨和所有精神与情感的压力设个“到此为止”的点。为什么我就没有那个头脑来控制每一个企图威胁我,影响我内心的平静的事情,我常常告诫自己:“戴尔·卡耐基,这件事只值得烦恼这么多,不能再多了。”我为什么就早没有做到这一点呢?

还好,我曾经还算理智地处理过一件事情。当时的处境也是相当的严峻——是我人生的一次危机——无助地目睹着自己的梦想和宏伟计划,还有几年的努力都化为无有。事情是这样的:我在30岁出头的时候,我立志以写小说为生,想成为第二个弗兰克·诺斯,或者二代杰克·伦敦,或者是托马斯·哈代。我充满信心,在欧洲住了两年,过着最清贫的日子,那时正值一战后的经济萧条时期。我花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我的杰作,我把那本书题名为《暴风雪》。

这个题目与它的遭遇很是相符,因为所有出版商对它的态度都冷得像呼啸着刮过德可塔州大平原上的暴风雪一样,态度相当地冷淡。当我的经纪人告诉我,这部作品毫无价值,说我没有写小说的天赋和才能的时候,我的心脏几乎都要停止跳动了。我麻木地走出他的办公室,比挨了他当头一棒还要呆。我发觉自己处在生命的十字路口上,必须做决定何去何从。我该怎么办呢?我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就这样迷茫地度过了好几周。当时我从没有听说过这句“为你的忧虑订下到此为止的点”,但是现在回头想想,我实际上做到了这一点。我把费尽心血写那本小说的两年时间,看做一次宝贵的实战经验,然后,“到此为止”,然后重新开始。我重新操起组织和教授成人教育班的老本行,并在业余时间写自传,以及一些类似你现在正在读的这本书的非小说类书籍。

你想知道我现在是否满意当初做的决定么?十分满意?每当我想到当初做的决定,我就高兴的手舞足蹈!老实说,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对自己没有做成第二个托马斯·哈代我从来没有感到过遗憾。

一百年前的一个夜晚,瓦尔登湖畔的猫头鹰在树林里尖叫时,梭罗用鹅毛笔蘸着他自己做的墨水,在日记中写道:“每件事其实都是我们用生命做代价换来的,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为某件事付出了超值的生命代价,那我们就是傻子。

这也正是吉伯特(Gilbert)和沙利文(Sullivan)的悲剧所在。他们知道如何创作出欢快的歌词和轻快的音乐,可完全不知道如何创作出快乐的生活。他们创作出了众多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欢愉的轻歌剧,如:耐心、围裙等,但是他们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有时他们的眼光如此短浅地定格到一张地毯上。事情是这样的,沙利文为他们的剧院订购了一张新的地毯,吉伯特看到帐单时大发雷霆。这件事甚至闹到了法院,从此两人“老死不相往来”。沙利文为新歌剧谱完曲后,就把它寄给吉尔伯;而吉伯特在填上词后,再把它们寄给沙利文。一次,他们必须一起到台上去谢幕,两人就站在台的两边,分别向不同方向的观众鞠躬,这样做是为了不必看见对方。他们就不懂得在他们彼此的不快中,订下一个“到此为止”的最低限度,而林肯却做到了这一点。

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的几位朋友纷纷攻击他的一些政敌,林肯却说:“你们好像比我更仇恨我的政敌们,大概是我太不会恨一个人了。可是,我一向认为满怀仇恨很不值得。一个人实在没有必要把他半辈子时间都花在争吵上。如果那些人不再攻击我,我也就不再记他们的仇了。”

我真希望伊迪丝(Edith)姑妈也有林肯这种宽恕精神。她和弗兰克姑父住在一个抵押出去的农庄上。那里土质很差,灌溉不良,收成又不好,所以他们的日子过得很紧,每分钱都要节省着用。可是,伊迪丝姑妈喜欢买一些窗帘和其他小东西来装饰家徒四壁的房子,她用在密苏里州玛丽琳的干货做抵押买了这些小小的奢侈品。弗兰克姑父很但心他们的债务,他就像其他的农民一样,很害怕欠债累累,所以他悄悄告诉杂货店老板,不要再让他妻子赊账买东西。伊迪丝姑妈听说后大发脾气,这事差不多过去50年了,她还在为此生气。我已经不止一次听她说这件事了。最后一次见到她时,她已经70多快80岁了。我对她说:“伊迪丝姑妈,弗兰克姑父这样做确实有伤你的尊严,可是难道你不觉得,你已经埋怨了半个世纪了,这比他所做的事还要糟糕吗?”(结果我这话说了还是等于白说。)

伊迪丝姑妈为她这些不快的记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付出了半个世纪来自己内心的平静。

富兰克林小的时候,犯下了一个让他70年都没有忘怀的错误。他七岁时看中了一支哨子,他兴奋地跑进玩具店,把自己攒的所有的零花钱放在柜台上,价钱也没有问就把哨子买下了。70年后他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写道:“后来,我跑回家,吹着这支哨子,在房间里得意地转着。”但他的哥哥姐姐们发现他付的钱远远超出了它的实际价格,于是都来取笑他,富兰克林说:“我气得大哭了一场。”

许多年后,当富兰克林当上美国驻法国的大使后,也就是在他成为世界闻名的人物之时他还对花了很多钱买了一只廉价的哨子的事耿耿于怀,“口哨带来的快乐远不及其带来的痛苦多。”

富兰克林在这个教训里学到的道理非常简单:“长大后,我见识了人类许多行为,认识到,许多人买哨子都付出了太多的钱。简而言之,我确信人类的苦难,相当一部分产生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估计,也就是,他们买哨子多付了钱。”

托尔斯泰娶了一个他非常钟爱的女子,他们在一起非常快乐,甚至一起跪下来祈求上帝让他们这样简单快乐地过一生。可是,托尔斯泰的妻子天生嫉妒心很强。她经常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农妇来跟踪他,监视他的行动,有时都跟到了小树林里。为此,他们时常争吵得不可开交。她甚至嫉妒自己亲生的儿女,曾用枪把女儿的照片打了一个洞。她还在地板上打滚,拿着一个装满鸦片的药瓶,威胁说要自杀,吓得她的孩子们躲在房间的角落里哭喊。

托尔斯泰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呢?如果托尔斯泰跳起来、把家具砸烂,我倒不怪他,因为他有理由这样生气。可是他做得更过分,他记一本私人日记!对,他在日记里就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怪罪到妻子的身上!这就是他的“口哨”。他决定要让自己的子孙知道所有的错误都是他妻子一个人造成的,来同情他。他妻子又是如何对付他呢?她当然是把他的日记撕下来烧掉了。她自己也记了一本日记,把错都推到托尔斯泰身上。她甚至还写了一本小说,题目为《谁之错》。在小说里,她把丈夫描写成一个破坏家庭的人,而她自己则是一个饱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