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对人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14:13:16

点击下载

作者:李瑛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笑对人生

笑对人生试读:

前言

我们的生活,常常充斥着抱怨,而不是欢笑。

我们抱怨薪水太少。虽然每天都抱怨,但是还得天天往公司里跑;我们抱怨工作太辛苦。然而,我们当中的多数人还是继续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我们抱怨生活压力太大。结果,我们每天还是继续呼吸着地球的空气,继续顶着压力前进;我们抱怨身边可以理解自己的人太少。结果,我们还是戴着虚伪的面具面对那些不理解自己的人,甚至要对着自己讨厌的人微笑……

所以,抱怨并不能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空气变得更加纯净。它只是一遍一遍地唤起我们厌倦和疲惫的情绪,只是不断地提醒我们正在过着“不幸”的生活,仅此而已。不,有时候,抱怨使我们变得更加糟糕。我们不断地抱怨工作,于是变成了老板和上司眼里讨厌的家伙;我们不断地抱怨身边的人,于是变成了别人眼里不容易相处的人;我们不断地抱怨生活,于是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消极分子……简单地说,这样的人只会活得更糟糕,绝对不会获得更好的生活,这跟垃圾堆里长不出漂亮的花儿是一样的道理。

这是因为,快乐是自找的,做不完的工作不是不幸福的理由,金钱少也不是不幸福的理由。我们要学会过不嫉妒的生活,快乐地接受生活里的浑蛋,把压力变成甜蜜的负担,你会发现,幸福其实很简单。

Part 01 幸福其实很简单

林语堂说过:幸与不幸之间,只隔了一层薄纸,而你本身就是那层薄纸,你认为那是幸福便是幸福,你认为那是不幸便是不幸。的确,我们无法改变命运交到我们手中的牌的好坏,却可以努力把它打得精彩。在我们无法控制事态的进展时,不妨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渴望幸福之前,先清空心中的“杯子”,为快乐留出位置。

是什么让你远离幸福

在安徒生的《老头子永远不会错》的故事里,男主人公牵着一匹马去赶集。他先把马换成了奶牛,再用奶牛换了一只鹅,最后又用鹅换了一袋烂苹果。整个过程,男主人公每次换物都是为了给女主人公惊喜。旁人都觉得男主人公回到家一定会遭到责骂。没想到,女主人公听完换物过程后,高兴地说:“真幸福,今晚有苹果派可以吃了。”

1994年,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成为首位黑人总统。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曼德拉做了一件让全世界人民震惊的事情。

当总统就职仪式正式开始时,曼德拉庄重地上台致辞,感谢来自各地的贵宾们。接着,他依次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告诉所有人,他非常荣幸地站在台上,看到三位“重要”来宾的莅临。接着,他又向在场的人们介绍这三位“重要”的来宾。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三位“重要”来宾竟然是在罗本岛虐待了曼德拉18年的狱警。

介绍完“重要”来宾后,曼德拉郑重地向这三位狱警鞠躬,感谢他们能抽空参加自己的就职典礼。这一刻,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和各国政要都安静了下来,人们对这位爽朗而认真的黑人总统肃然起敬。

然而,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曼德拉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路透社的记者通过多方联系,终于取得了曼德拉总统的独家采访权。采访当天,记者迫不及待地就曼德拉向狱警致敬一事提出了疑问。

曼德拉笑着作出了解释。他告诉记者,在服刑期间,他曾经感到非常压抑。他因为策划和领导反对种族迫害的政治斗争而被白人关进监狱27年,其中,有18年在条件极其恶劣的罗本岛上服刑。

在服刑期间,他的精神和肉体都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他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参与反对种族迫害斗争的权利。他对事业的满腔热血无法宣泄,只能在牢狱中不断地回忆自己的失败过往。

在服刑期间,他一度埋怨自己,因为全身心投入到种族斗争中而忽略了对妻子的关心,也怨恨自己没能经营好婚姻,带给子女们无尽的伤害。就这样,曼德拉每天都陷入深深的埋怨和自责中。这段时间对曼德拉来说,简直比活在地狱还难受。

直到某一天,曼德拉突然醒悟,自己再这样埋怨下去也不能改变既定的事实。而且,抱怨并不会让他感受到幸福。于是,他决定接受现状,改变心态。他努力尝试着在狱中继续反对种族迫害的斗争,并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个人传记。

等到他出狱的时候,他告诉别人,好心态让他觉得在狱中和狱外并没有任何区别。同时,为了给牢狱生活画上完美的句号,曼德拉决定不再抱怨监狱的生活,也不再埋怨曾经虐待他的狱警。于是,他在就职典礼上深深地向狱警致敬,告别过去,重新拥抱未来。

最后,曼德拉还告诉记者,只有不抱怨,才能从悲苦中解放出来;只有不抱怨,才有亲吻幸福的可能。所以,他选择遗忘别人加诛在自己身上的痛苦,选择不自怨自艾,也不埋怨自己的过错。

就这样,出狱后的曼德拉走出了埋怨自己的阴影。也因为他的良好心态,使得他的政治生涯屡攀高峰,同时个人感情世界也重新开出了幸福之花。

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简单。当你选择不用眼睛盯住不幸的时候,你就会看到幸福。相反,如果你的眼睛紧盯着自己的不足、失败和不幸,那么你就会彻底变成一个不幸的人。因为你每天都在重复地摧残自己,告诉自己有多么不幸。这样的人,又怎么能感受到幸福呢?

的确,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抱怨自己感受不到幸福。他们抱怨物价上涨,工资却没能跟上物价的脚步;他们抱怨自己得不到好机遇,至今还是事业无成的小人物;他们供不起房子,所以还是“无产”阶级……总之,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罗列出好多个不幸福的原因。

但是,却没有一个人会为自己的幸福列出一张明细表。没有人会告诉自己:拥有一份可抱怨的工作,说明自己还没失业;拥有一个合得来的伴侣,说明自己有构建幸福家庭的可能;拥有一个租来的房子,说明自己还有片瓦遮风挡雨;有可以听你抱怨的人,说明自己还有朋友;有可以抱怨的时间,说明还有点儿小空闲……

现在,如果你还感受不到幸福,那么请检查一下自己是否过度抱怨了,并为自己列一张详细的幸福清单吧!

你不够幸运的原因

每个人都渴望幸运。可是,幸运要看人们从什么样的角度看待问题。积极的人总能看到机会并抓住机会,获得幸运;消极的人总是看到绝望,并在抱怨里失去机会。这就是有的人在沙漠里看到的是扎人的仙人掌,有的人看到的却是美丽星空的原因。

贝拉是16世纪英国南部最大葡萄庄园拥有者希伯来的独生女。当时,很多英国上流社会的绅士都对贝拉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但是,贝拉却爱上了穷小子布伦达。

起初,布伦达并不了解贝拉的家庭背景,两人也相处得非常愉快。相恋半年后,贝拉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布伦达,并让布伦达跟自己的父亲提亲。

布伦达经过考虑后,来到贝拉家里向贝拉的父亲提亲。贝拉的父亲并没有立刻拒绝布伦达,也没有答应布伦达的请求。他只是希望布伦达能够到他的葡萄园里去工作,并承诺半年后给布伦达答复。

布伦达接受了贝拉父亲的条件,来到他的葡萄园里工作。很快,布伦达就深受大家的喜爱。因为他平易近人,也非常勤奋,很多人都喜欢跟布伦达聊天。而布伦达身上好像也有一种奇特的魅力,他总是能很快地跟对方成为要好的朋友。庄园的总管也很喜欢布伦达,他还特地把很多重要的工作都交给布伦达。

但是,布伦达似乎并没有接受他的好意。相反,在搞砸一批葡萄酒订单后,布伦达私下总跟伙伴们抱怨总管喜欢把额外的工作交给他。慢慢地,总管从旁人那里听到布伦达的抱怨,便开始不喜欢布伦达了。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贝拉的父亲邀请布伦达到家里做客。布伦达再次请求贝拉的父亲把贝拉嫁给自己。结果,贝拉的父亲拒绝了布伦达的请求。布伦达非常生气,他对贝拉的父亲说:“尊敬的先生,我从工人那里得知您也是穷小子出身,是吗?”

贝拉的父亲点了点头,脸上没有任何不愉悦的表情。

布伦达继续说:“听说,是因为贝拉的外公接受了您,您才拥有今天的财富,对吗?”

贝拉的父亲微笑着点头说:“是的,小伙子,你说得没错。不过,你知道为什么我可以娶有钱人的小姐,你却不能吗?”

布伦达理直气壮地说:“不,先生,您没资格教育我。跟您相比,我不过是缺少了点运气。”

听完,贝拉的父亲哈哈大笑。他告诉布伦达,当年贝拉的外公同样要求他到葡萄庄园里工作。可是,他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将南北的葡萄庄园主联合起来,建立了英国葡萄酒供应商联盟会。此后,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如果遭遇歉收的情况,那么另外一方都能帮助对方完成订单。

这时,布伦达还是对贝拉的父亲说:“是的,先生,您很幸运。可惜,我缺少了像您一样的运气。”

话刚说完,贝拉父亲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对布伦达说:“不,小伙子,你错了。当年,贝拉的外公只给我三个月的时间,我却给了你半年的时间。当时,我到庄园工作的时候,正好碰上恶劣的天气,导致葡萄歉收,很多订单都没办法完成。你到庄园工作的时候,却碰上了丰收的季节。”“先生,您还是很幸运,因为您遇上了一个可以发挥才能的机会。可是,我没有这样的幸运。”

贝拉的父亲开始有些不悦,他对布伦达说:“不,小伙子,事情并非你想象的那样顺利。我去找北方葡萄庄园主提出联盟想法的时候,大家都不接受这个新鲜的事物,对我的拜访也进行了阻拦。我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南北的庄园主们联合起来。”

这时,布伦达向贝拉的父亲抱怨:“先生,您庄园的总管不喜欢我,处处刁难我。他总是把糟糕的工作交给我,却不把机会交给我。”

贝拉的父亲回答道:“小伙子,庄园的总管还是当年那个总管。记得我到庄园的时候,大家都嘲笑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并不喜欢我。而你到庄园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你的身份,非常喜欢你,主管也非常器重你。他把很多额外的工作交给你,是希望你能够胜任而且获得重用。他让你出差去洽谈业务,你却总是在抱怨出差会让你跟贝拉分隔两地,饱受相思之苦。渐渐地,总管就不愿意再把机会交给你了。这就是你不够幸运的原因。”

听完贝拉父亲的话,布伦达哑口无言。他沮丧地离开了庄园,贝拉却追了上去。贝拉安慰布伦达,布伦达却像打开话匣子一样噼里啪啦地向贝拉倒苦水。他告诉贝拉,他从前的生活非常简单,自从想娶她以后,生活变得一团糟。他还告诉贝拉,他怀疑主管是受到贝拉父亲的指使,才处处刁难自己的。

起初在听布伦达发牢骚的时候,贝拉表现出强烈的耐心。不过,贝拉对这些话题并不感兴趣,对葡萄庄园的工作也不是很熟悉。于是,贝拉努力地想把话题岔开。结果,每次布伦达都把话题绕回来。

经过漫长的聊天后,贝拉艰难地作出了选择。她对布伦达提出了分手,她告诉布伦达,自己也觉得很痛苦。她觉得布伦达已经变了,不再是当初那个快乐的人。她不想看着他痛苦,所以决定分手。说完,贝拉离开了,留下更加痛苦的布伦达。

布伦达回到家里后,布伦达的母亲对他展开了一连串的抱怨。她抱怨布伦达恋爱后没有帮她干活,对她也不够细心和体贴。在这一系列的抱怨结束后,布伦达突然顿悟到一个道理:原来,反复倾听别人的抱怨是一件让人多么不开心的事情。他深爱着贝拉,却总是把糟糕的垃圾不断地灌输给她,这真的是一件差劲的事情。

顿悟后,布伦达再次找到贝拉的父亲,请求继续留在葡萄庄园里工作。这次,贝拉的父亲将期限缩短为三个月。布伦达欣然地接受了贝拉父亲的条件。他再次回到葡萄庄园里工作,每天都高声歌唱着采摘葡萄,不再抱怨不愉快的事情,身边的伙伴们也渐渐重新喜欢上布伦达。

某天,有个葡萄酒采购商来到庄园视察环境,他看到引吭高歌的布伦达,便坚持要他为自己介绍庄园的情况。因为采购商认为一个对工作拥有高度热情的人,肯定能为他介绍好庄园的情况。最终,布伦达幸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签下了一笔巨额的订单。

后来,布伦达获得贝拉父亲的认可,凭借着自己真诚的努力唤回了贝拉的心。

这就是布伦达的故事。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抱怨会让我们跟机会失之交臂,跟好运气无缘。总是在抱怨的人,往往很难真正被别人所喜欢。试想一下,你的同事、你的上司、你的朋友都不喜欢你,那么他们又怎么会把机会交到你手里呢?所以,成为讨人喜欢的人,从不抱怨开始;成为好运的人,在停止抱怨之后。

导致青年迷茫的魔鬼

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曾说过:“人们在抱怨社会环境多糟糕、就业形势多严峻、上司多难缠的时候,金钱和工作效率就慢慢离自己远去。”这也是导致青年前途迷茫的原因。当人们把焦点集中在抱怨上,就会遗忘了该如何前进。

纽约专栏作家金维斯在《成长》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趣的文章,这篇文章介绍了他大器晚成的故事。

金维斯刚毕业的时候,他和死党迈威尔两人约定三年内要成为新闻评论界的“金笔头”。当时,“金笔头”是纽约出版界对评论员能力的一种肯定。每年,纽约出版界都会评选出年度十大具有影响力的评论员,这些评论员就被称为“金笔头”。

很快,第一年过去了,金维斯和迈威尔的事业毫无起色。偶尔两人碰面的时候,金维斯总会跟迈威尔抱怨上司的苛刻。金维斯还告诉迈威尔:在工作的第一年里,他曾经替某位前辈代笔一篇新闻评论,最后,那篇评论入选年度十佳稿件。

迈威尔听后,立即表达了自己的祝福。没想到,金维斯却摇了摇头,他告诉迈威尔,那篇评论文章上面并没有署自己的名字。迈威尔笑着告诉金维斯:“亲爱的,事实证明,你完全有能力成为‘金笔头’。这件事情是对你能力的肯定。”当然,金维斯并没有把迈威尔的话当真,他觉得迈威尔完全是在安慰自己。

在接下来的第二个年头里,金维斯跟自己约定,如果上司还是没有给自己机会,他就要跳槽。结果,在第二年结束的时候,金维斯发现自己的事业还是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于是他选择了另外一家新闻出版公司。

在新的出版公司里,金维斯发现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美好。这次,他的上司仍旧是个苛刻和不近人情的家伙。每次,他做了什么出色的事情,上司总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但是,只要他犯了一丁点儿错误,上司就会把他叫进办公室臭骂一顿。

那些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总是轮不到金维斯。相反,什么去非洲采访饥饿儿童、去地震灾害国家采访人民的生活等“破事”却屡屡落到他的头上。每次遇见这些“破事”,金维斯总会跟家里人抱怨好几天,最后才极不情愿地去出差。

在第三个年头里,金维斯花了大量的时间加班和去第三世界采访,没有再约见死党迈威尔。接下来的第四、第五个年头,金维斯又辗转了两家新闻出版公司和两家杂志出版社,结果还是跟原来一样。在第六个年头里,金维斯索性辞职,在家里当起了自由撰稿人。他心想自己当自己的老板,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应该比在公司上班混得更好。结果,幸运还是没有眷顾他。金维斯投出去的稿子,总是一半能发表,一半不能发表,赚取的稿费也只是勉强能维持他的生计。

心灰意懒之下,金维斯觉得非常迷茫。他开始怀疑自己究竟是否适合当新闻评论员。他也不知道下个五年,甚至是十年里,他究竟该如何发展?这辈子,他是否还跟“金笔头”有缘?这年,金维斯30岁,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有一天,金维斯参加了一位事业有成的同学的婚礼,回家后他竟然抱着父亲痛哭。他告诉父亲,他非常努力,但是很惭愧没能创造出令他满意的事业。他告诉父亲,他原本对社会、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总能在纽约开拓一片天地。结果,现在的社会真的是太现实了。评论界的前辈,即便自己创作的文章平淡无奇,却总能凭借名气荣登榜首。这些所谓厉害的前辈,也不知道有多少文章是别人为他代笔的。

金维斯还告诉父亲,他总是缺少那么点儿运气,没能遇见个伯乐。他的上司总是在想着如何压榨他,却不给他更多的机会和薪水。金维斯一口气将五六年来的怨恨都宣泄了出来。

结果,金维斯的父亲却没有同情他,只是淡淡地说:“可是,孩子,你说的这些我都经历过。环境不好、没有机遇、苛刻的上司、背黑锅……这些谁又没经历过呢?”说完,金维斯的父亲轻轻地推开金维斯,自己上楼了。

金维斯望着父亲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的同学谁谁谁毕业了就进入家族企业,谁谁谁得到上司的提拔成为金领,更令人嫉妒的是那个事业有成的同学娶了他整个大学阶段都在暗恋的对象。这些都让他感到难堪。

金维斯心想,年迈的父亲肯定不了解年轻人的世界,也不知道现在的社会要生存究竟有多艰难,相信死党迈威尔能理解自己。于是,金维斯找到了迈威尔。

迈威尔耐心地听完金维斯的倾诉,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给金维斯。迈威尔告诉金维斯,曾经,他对社会也非常失望,现实跟他在校园里的理想差距很大。后来他发现任何绝望、抱怨的情绪都不能改变现实。相反,越是抱怨社会,只会让自己越无法融入社会。一个无法融入现实社会的人,肯定无法取得成功。所以,他改变了抱怨的态度。别人给他任何难啃的任务,他都尽全力去完成。

记得有一次,迈威尔上司派他去一个贫困的国家采访。这个采访,其实已经成功地“逼”走了好几个新人。每次,新人到了那里就抱怨当地的环境住不下去,他们总是去当地一两天就匆匆返回,写出来的东西也是陈词滥调,毫无新意。

所以,迈威尔决定自己一定要把采访工作做好。他按照公司的出差安排,在当地艰难的条件下,一住就是半个月。之后,他把原本预定的三期采访稿,写成非常具有可读性的连载纪实稿。当时,稿子发表后,他受到很多读者的肯定,上司也因此在大会上表扬了他。

金维斯问迈威尔:“然后呢?你升职了?”迈威尔摇了摇头。他说上司表扬了他之后,稿子连载完,读者淡忘了他,上司的态度也变得跟以往一样。

这时,金维斯问迈威尔:“难道你就不怨恨你的上司?”迈威尔回答说,偶尔也有气愤的情绪,但是,他明白与其花时间怨恨,不如花时间去发奋。所以,他继续努力撰稿,努力融入出版业,最终,他迎来了希望。在迈威尔入行的第三个年头,他成为年度十大“金笔头”之一。此后三年,他连升两级,稿费也水涨船高。金维斯听完迈威尔的经历后,立即跟迈威尔道别,回到自己的书房里反省。没想到,经过两年的时间,金维斯也成了“金笔头”。

这就是金维斯大器晚成的成长经历。金维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抱怨的人会让自己的前途变得更加迷茫,因为他们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负面的事情上。

要知道每个青年都处于相同的社会环境,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只有肯付出的人,才能够成为那个幸运的人。

可以成功,为什么要想象自己失败

瓦伦达是美国著名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瓦伦达不幸失足身亡。事后,瓦伦达的妻子告诉媒体,瓦伦达在上场前曾告诉过她,他预感这次表演会遭遇失败。没想到,事情真的如瓦伦达预想的那样。

瓦伦达的事经报道后,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论证发现:人们越是想象自己会失败,结果往往越会趋向失败。后来,心理学家也将这种消极预想使事情趋向失败的现象称为“瓦伦达效应”。

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不好的预感,这种不好的预感有90%都会实现。日本保险推销员原一平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原一平初涉保险行业时,因为资历差,只能勉强被录用为见习保险从业人员。在整个公司里,他是身份最低微的工作人员。他没有办公桌,还要随时听候别人的差遣,只有在空闲的时候,才能去开展自己的业务。

在开展保险推销业务时,原一平工作得并不顺利。在入职的前十个月里,他的业绩为零,薪水也为零。没有任何收入,最艰难的时刻,原一平一天只能吃一包泡面,走路去上班,日子过得非常凄惨。因此,原一平也变得非常自卑。

原一平的自卑来源于自己的长相。他身高不到一米五,却有五十千克的体重,整个人看起来就是个矮矮的胖墩子。加上日子过得穷困潦倒,所以原一平常常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倒霉蛋。

每次去推销保险的时候,原一平总有不好的预感。在按下门铃之前,他就猜想这屋子的女主人会很难缠。果然,他按下门铃后发现,屋子的女主人说话非常尖酸刻薄,没几分钟就把他轰了出来。

还有一次,他有强烈的预感,他找的那个客户可能不需要他的保险。结果证明,他的第六感非常准,那个客户对他的保险完全不感兴趣。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更令人惊讶的是,事情结果都跟原一平的“不祥预感”如出一辙。

原一平跟别人描述自己的情况,有人建议他到寺庙找老和尚驱驱魔。于是,原一平来到山上某座寺庙门前。站在门前时,原一平突发奇想,既然来了,不如顺便跟和尚们介绍下保险业务。很快,原一平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他心想:和尚们应该不需要保险,自己肯定不会成功。

不过,原一平还是抱着一丝希望找到住持。他认真地向住持推销自己的保险,并告诉住持这些保险能给和尚们带来什么样的保障。住持听后,沉默了一会儿就拒绝了原一平的推销。沮丧的原一平竟然忘了此行的目的,他默默地离开,嘴里念叨着:“我就知道不会成功。”

这时,住持叫住了原一平,问原一平在说什么。原一平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住持感到不可思议地说:“为什么你还没去做的事情,就先想着不会成功呢?”

原一平告诉住持,因为自己长相不佳,所以好工作都跟他无缘。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见习工作,可是却处处碰壁,没有一点儿好运气。所以,每次推销保险前,他都会作出最坏的打算。

说到这里,原一平好像触电了一般,他想起了此行的目的。于是,他将长期困扰自己的“不祥预感”告诉住持,请求住持帮助他驱魔。

听完原一平的讲述,住持哈哈大笑。他告诉原一平:心魔还需心药医,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解药。原一平摇了摇头,仍然希望住持能帮助自己。

住持却笑着说:“年轻人,我不买你的保险是因为从你出现的时候就不能吸引我。你总是在设想自己的失败,你总是在设想自己的困难,所以推销的时候,你的思路会沿着你原来预想的轨道走下去。就像你说的,还没有按门铃,你就觉得开门的女主人可能很难缠。所以,当女主人开门的时候,她脸上有稍微的不悦,你就认定她像你之前预想的一样,非常难缠。”“可是,这证明了跟我预想的一样呀!”原一平不服气地说。“不,”住持告诉原一平,“看到陌生人,每个人都会有被打扰的不愉悦感。换位思考,你睡得正甜美的时候,突然被电话推销员惊醒,你还会有愉悦的心情吗?所以,被打扰的女主人的反应是非常正常的。后来,她把你轰出来是因为你没能成功吸引她继续倾听你的介绍。”

原一平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整个下午,原一平在住持这里学到了不少人生哲理。临离开的时候,住持还对原一平说:“年轻人,能够成功,为什么要想象自己失败呢?”

原一平记住了住持的这句话。他首先找到轰他出门的女主人。在按下门铃前,原一平先想象自己能获得成功。于是,他按下门铃后,无论女主人如何刁难自己,他都一心向前,绝不打退堂鼓。最后,女主人竟然被原一平说服了,选购了一份健康保险给她的儿子。

尝到甜头的原一平又拜访了之前拒绝他的客户。结果,160名客户,原一平成功地签下了90多张保险业务单,成为当月进步最大的销售员。因为原一平的努力,上司帮助他转正,让他每月可以像其他业务员一样领取基本工资。这时,原一平的生活才慢慢得到改善。

此后,原一平的业务量直线上升,最终成了日本最具有影响力的销售大师,很多行业争相聘请他为自己的销售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原一平总是不厌其烦地跟大家分享住持跟他说过的话。他告诉所有的销售人员:永远不要在客户拒绝你之前想象自己会失败。

事实上,生活也是同样的道理,永远不要在结果出现之前,就急着否定。因为这样的人注定会活得很辛苦,也注定跟幸福无缘。他们会不断地为很多失败的事情抓狂,然后不停地感叹命运的坎坷。

也有人会说,还没完成事情之前就该做最坏的打算,这样即便失败了,自己也会把受伤的程度降到最低。事实上,像这样屡次为自己做最坏打算的人都是脆弱且不够自信的人,他们骨子里畏惧失败,所以先想象自己失败。等到自己真的失败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失败是必然的,也没啥接受不了的。

虽然总接受失败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但是这些总是承受失败的人却忘记如何让自己去成功。他们总是努力地让自己变得更加能承受失败,然后带着失败的思维,沿着预想轨道,继续失败。

试想一下,一个人屡次遭受打击,还会觉得幸福吗?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那么不妨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因为你本来可以成功,千万不要再想象自己会失败了。如果你能做到这点,相信幸福离你会越来越近。

做人为什么要拿出最弱的武器

居里夫人在接受采访时曾对青年人说:“抱怨是世界上最脆弱的武器,它在困难面前,无疑是隔着靴子搔痒痒。从来没有任何一个难题会因为你的抱怨而减少它的难度。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你就不会再使出最弱的武器了。”

汉姆·班杰和汉姆·梅森是个性截然不同的两兄弟,他们同时到美国鞋业大王罗宾·维勒的工厂里工作。两人约定不对外人公开彼此的关系,看看谁能率先获得上司的青睐。

当时,罗宾为了迅速占领市场,从公司里挑选了十几名设计精英组成了研究班底。这个研究班底经过三个月的研究,终于制作了十几款款式新颖的鞋子投放到市场。

没想到,市场的反应非常好,订单像雪片一样纷至沓来。这时,罗宾的企业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难题。如果拒绝接受来自各地的新鞋订单,那么无疑会给企业带来形象危机;如果接受订单却无法按时完成,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是个两难的选择。

经过深思熟虑后,罗宾最后选择了接受来自各地的订单。这时,罗宾的难题变成要如何完成大量的鞋子订单。因为如果没办法按时完成订单,工厂就需要支付一大笔钱赔偿客户,到时候工厂很可能因为无力偿还巨额的赔偿金而宣布破产。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罗宾和高层管理人员集合了一批骨干工人一起商量对策。这时,汉姆兄弟也刚好在骨干分子的行列里,两人都非常希望能把握住这个机会获得上司的认可。

在紧急大会上,罗宾首先分析了厂里面临的危机,然后请求大家踊跃提出对策。结果,在场的人员都陷入沉思中,没有人发言。因为罗宾提出的问题实在太棘手了。

在召开大会之前,工厂里的高层管理人员率先想到的就是招聘更多的工人来完成订单。可是,在短时间里招聘的工人所完成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订单的巨大缺口。摆在罗宾鞋厂面前的无疑只有死路。

看到大家的沉默,罗宾非常着急,他亲自点了几个人名,询问对方的意见。结果,多数人都表示没有好办法。很多直肠子的人甚至告诉罗宾,现在已经无路可走。

当罗宾指定让班杰回答问题的时候,班杰也没能说出任何让罗宾感到惊喜的话。班杰甚至悄悄对梅森说:“真倒霉,刚出来工作就碰上这么个要倒闭的工厂。”

就在罗宾对大家感到失望的时候,梅森站了起来,他说:“不,我们不应该抱怨困难,我们应该战胜困难。我认为肯定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工厂解决难题。”

这时,会上有看不惯梅森的人立即反驳说:“那你倒是提出办法啊?别光站着说好听的话。”

罗宾看了看梅森,期待能从他嘴里继续听到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那个声音就像是他的希望。梅森仿佛也受到了鼓舞,他大胆地说:“光靠人工来解决订单的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考虑制造出很多台能够做鞋子的机器,让这些机器来帮助我们24小时工作。就算我们没办法制造出一台一条龙生产鞋子的机器,但是起码我们可以利用机器来帮助我们减少某道工序,这样就能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

梅森发言后,班杰摇了摇头,他示意梅森不要继续丢脸。在场的一位老前辈也对梅森提出了质疑,他问梅森:“小伙子,你会发明能生产鞋子的机器吗?在制鞋业里,我整整干了50年,压根儿就没听过这样的机器。”

梅森摇了摇头说:“我是不会发明这样的机器,但是,我们可以请有才能的人帮助我们制造机器来解决我们的难题。”

听到这里,罗宾示意梅森坐下。他对众人说,虽然梅森不会发明制造鞋子的机器,但是他为我们提供了积极的思路,所以我要奖励他500美元。散会后,罗宾立即聘请专业的人才帮助他制造了好几台能代替制鞋工序里简单手工环节的机器。机器投入使用后,罗宾的订单神奇一般地全部完成,罗宾的工厂也成为全美国最大的鞋业王国。至此,制鞋业正式迈入机械化时代。

罗宾工厂的危机解除后,梅森得到了重用。罗宾去任何场合都喜欢带上他,他总是对别人说:“这是个积极的小伙子,不抱怨,不退缩。在人生的战场上,他总会使出最强大的武器。”

你呢?在人生的战场上,你使出了最强大的武器,还是最弱的武器?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就是人最强大的武器;相反,思想消极,抱怨困难,无疑是在难题面前拿出了最弱的武器。如果你想拥有幸福的生活,不想成为生活的俘虏,那么拿出你最强大的武器吧!

金钱不应该成为不幸福的理由

有位年轻人采访松下幸之助先生,松下幸之助问年轻人过得是否幸福,年轻人回答说:“薪水很低,只有一万元,日子很拮据。”没想到松下幸之助却说:“如果用钱来衡量,你得到的远远不止一万元。因为你的工作给予你跟很多名人接触的机会,这就是财富。”年轻人顿悟后,每天过得都很幸福。事实上,衡量自己的价值和幸福,不能用金钱作为标准。

20世纪80年代,奥地利有位富翁突然变卖掉自己价值将近9000万英镑的财产,并将所得的90%捐给了慈善机构。这位富翁叫艾曼斯贝尔克。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艾曼斯贝尔克的行为。事后,很多媒体也争相采访他,但他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请求。

直到十年后,艾曼斯贝尔克的侄女易璐思经过软磨硬泡才获知了真相。后来,易璐思还将艾曼斯贝尔克的这段经历写成了人物传记,人们才了解了富翁艾曼斯贝尔克当初为什么要放弃巨额的财富。

原来,真相就是艾曼斯贝尔克想要追求幸福。听起来很荒唐,但是阅读过《艾曼斯贝尔克传记》的人都会理解他对幸福的渴望。

小时候,艾曼斯贝尔克的家庭环境很糟糕,连一双像样的球鞋都买不起,他的父亲经常去垃圾堆里给他捡球鞋和各种各样的废品。艾曼斯贝尔克记得每次他都要拼命压制住想要呕吐的欲望去清洁那些废品。虽然,清洗的过程让艾曼斯贝尔克觉得非常恶心,但是他还是非常努力地重复那些清洁的工作,原因就是不想其他小朋友嘲笑他在用垃圾堆里捡来的东西。

尽管艾曼斯贝尔克很努力地清洁那些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各种东西,但是他始终无法把脏兮兮的球鞋还原成白色的样子。整个童年,拥有一双洁白的、不被同学嘲笑的球鞋成了他的心愿。

于是,在童年的时候,艾曼斯贝尔克就非常渴望成为有钱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进入社会后,艾曼斯贝尔克非常努力。他每天打两份工,周末还兼职。他将这些收入合理地支配好,并最大限度地存了起来。

在像疯子一样工作的日子里,艾曼斯贝尔克唯一的愿望就是成为有钱人。他每天都幻想着自己变成有钱人的情形:他想象自己在富丽堂皇的房子里,跟心爱的妻子跳舞;他想象自己可以随意购买昂贵的牛皮鞋、知名的球鞋;他甚至想象自己开着汽车在路上飞驰的情形。想到这些,他就督促自己要更加努力地赚钱。

后来,艾曼斯贝尔克工作的餐厅老板要退休,想结束餐厅的经营,于是,艾曼斯贝尔克用全部的积蓄将餐厅盘了下来,自己经营起餐厅。经过三年的努力,艾曼斯贝尔克将餐厅成功地经营起来,还开了十家分店。与此同时,艾曼斯贝尔克的财富也越积越多,成了他理想中的有钱人。但是,艾曼斯贝尔克却没能拥有想象中的快乐,他一直过得闷闷不乐。后来,他的儿子和女儿为了财产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争吵。艾曼斯贝尔克顿时觉得心灰意懒,于是离家出走了。在离家出走的日子里,艾曼斯贝尔克发现了一对很恩爱的拾荒夫妻。两人衣衫褴褛,日子过得非常拮据,但是感情却非常好。他们每天都会牵着手回家。更让艾曼斯贝尔克觉得意外的是,每到黄昏,这对拾荒夫妻还会抽出半个小时一起看夕阳。

有一天,这对拾荒的夫妻发现艾曼斯贝尔克一直跟着他们,便认为他是无家可归的人。他们邀请艾曼斯贝尔克加入拾荒的行列,并热情地为他提供了住所。鬼使神差地,艾曼斯贝尔克竟然答应了这个荒唐的邀请。他成了拾荒夫妻的客人,每天跟着他们一起去捡废纸片,然后去变卖,换取少得可怜的报酬。可是,他发现拾荒夫妻的脸上却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有一天,艾曼斯贝尔克忍不住问邀请自己同住的老头子,说:“你觉得幸福吗?”老头子很自然地回答:“很幸福。”艾曼斯贝尔克却说:“可您过得并不富裕啊!”这时,老头子吃惊地说:“先生,可是幸福跟金钱无关啊!”

这下,艾曼斯贝尔克疑惑起来。幸福如果跟金钱无关,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呢?老头子好像看穿了艾曼斯贝尔克的想法,他告诉艾曼斯贝尔克:“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只要你认定自己能过得幸福,那么幸福就会来到你身边。只要你认定幸福跟金钱无关,跟房子无关,跟有没有感情无关,那么你的幸福就会变得很简单、很纯粹。相反,如果你给幸福设定很多条件,那么幸福就会变得很艰难。”

老头子还告诉艾曼斯贝尔克,他每天能牵着老婆子的手回家就觉得很幸福。年轻的时候,他和老婆子都很喜欢看夕阳,觉得夕阳很美好。所以,再苦再累,他每天都要抽出半小时跟老婆子享受一天里的幸福时光。老头子还说,这些跟金钱都没有关系。

艾曼斯贝尔克不相信老头子的想法。他竟然萌生了一个邪恶的想法,他想看看老头子拥有金钱后,还能否过得这样惬意。于是,在白天的时候,艾曼斯贝尔克趁着老头子没发现,把一大笔钱塞在老头子捡来的纸皮里。因为他知道老头子将废品卖给回收站前都会仔细将物品归位,所以,老头子一定会发现那笔钱。

结果,老头子真的发现了塞在纸皮里的钱。在第一时间,老头子告诉了老婆子和艾曼斯贝尔克。他担心是什么人丢了这笔钱,怕丢钱的人很着急。于是,老头子带着老婆子和艾曼斯贝尔克沿路寻找失主。

自然,老头子没能找到失主。艾曼斯贝尔克提议老头子将钱据为己有,为老婆子买好看的衣服,让她过得更幸福。结果,老头子拒绝了,他还是认为幸福跟金钱无关。然而,更让艾曼斯贝尔克意外的是,老婆子也拒绝了。最后,他们决定把捡来的钱交给警察。这时,艾曼斯贝尔克才说出了真相。他非常感谢拾荒夫妻带给他的感悟,同时也打算把钱赠送给他们。没想到,这对夫妻却让艾曼斯贝尔克把钱捐给更加需要的人,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非常幸福的人,没必要接受接济。经过这次特殊的体验后,艾曼斯贝尔克把自己大部分的财产都变卖了,仅留下勉强够自己和妻子养老的费用,跟妻子过上了平淡而幸福的日子。此后的每天,他都会牵着妻子的手穿过街边的公园,用几块钱为妻子买一个热狗,然后开心地看着妻子满足的笑容。

生活里,很多人都会陷入幸福的误区。他们认为还没获得成功,还没攒到足够的金钱,还没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还过得不幸福。因此,他们每天都在“不幸福”的日子里匆匆地前行,遗忘了如何让自己过得幸福。等到有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人们才惊奇地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太多可以幸福的时光,而这些时光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幸福,其实从这一刻起就可以拥有,它与金钱没有任何关系。

除了死亡,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每个人都在抱怨他们认为的世界上最悲惨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不过是没有新衣服穿、某次考试不及格、恋人离开了自己、失去了工作、和伴侣意见不合等芝麻绿豆大小的事情。这些所谓的天大的事情,在死亡面前都不算是事情。

约翰·库缇斯天生残疾,他的双腿在出生的时候就严重畸形,医生断定他活不过当天。可是,他不但凭借个人的意志活了下来,还用他的双手“走”遍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残疾人演讲大师”。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被断定活不久的约翰·库缇斯居然还学会了游泳,会用两只手开汽车,还获得全大洋洲残疾人网球赛的冠军。

熟悉约翰·库缇斯的人都知道他曾在中国作过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那天,约翰·库缇斯在演讲席上拿起了一个矿泉水瓶子,他一边比画一边说:“大家好,我叫约翰·库缇斯。我出生的时候,只有矿泉水瓶子这么大,两腿严重畸形,可以说是没有双腿。医生断言我活不过当天,可是我活过来了。到现在35岁,我还健在,而且还能穿梭在世界各地,领略不同的风景。”约翰·库缇斯说完开场白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对于健全的人来说,约翰·库缇斯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他的事迹一直激励着人们。

然而,就在大家都沉浸在美好气氛中的时候,约翰·库缇斯的脸色却变得凝重起来,他对大家说:“我非常感激你们的热情款待,这里的风景很美,我居住的宾馆的条件也非常棒。但是,有件事情真的令我不知所措,这件事情就是服务生每天都会不厌其烦地把一样东西放在我的床头上。”

这时,在场的人也变得不知所措。很快,约翰·库缇斯就揭开了谜底。他把他所说的东西扔向了听众席,原来,那是一双一次性拖鞋!

现场安静了下来,约翰·库缇斯的声音再次响起,他对听众们说:“如果你能够穿拖鞋,那么你绝对是幸运的。你是一个没资格抱怨的人!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穿拖鞋。”约翰·库缇斯扫视着沉默而悲伤的人们,语气顿时变得温和起来。他告诉参加演讲的人们,他们是没有资格抱怨的人。当然,他自己也没有资格抱怨。曾经,在很长的童年时光里,约翰·库缇斯一直都在抱怨自己残疾的身体。那个时候,他羡慕别人拥有健康的双腿,能在草地上快乐地奔跑。因为害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他选择在家练习走路。

就这样,约翰·库缇斯自怨自艾地度过了不怎么快乐的童年。后来,约翰·库缇斯的姑妈看不惯他沉浸在消极的情绪里,提出要带他出去看世界。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约翰·库缇斯答应了姑妈的请求,他随着姑妈到了一个贫穷的地方去当义工。

约翰·库缇斯还记得那是一个刚遭遇地震灾害的地区,他抵达的时候,当地已是尸横遍野,到处可以看到幸存者悲伤而绝望的眼神。在那里,约翰·库缇斯突然领悟到:活下来就是一种幸运。此后,他不再抱怨生活,不再抱怨自己的残疾,并拼命挑战极限,让自己学会游泳,学会打网球,还学会开车。他唯一学不会的就是坐轮椅。因为他坚持用双手走路,他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活着的人,而不是残疾人。

最后,约翰·库缇斯对听众们说:“自从有了那次当义工的体验后,我发现除了死亡,没有什么是值得抱怨的事情。而当真正面临死亡的刹那,人往往来不及抱怨。所以,只要活着就没有任何值得抱怨的事情。如果你拥有健康的身体,那么你更没有资格抱怨。”

听完约翰·库缇斯的演讲,现场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的确,跟约翰·库缇斯相比,现场的听众几乎没有人有抱怨的资格。人们也发现听完约翰·库缇斯的演讲,似乎那些曾经让人抓狂的事情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事实上,幸福没有标准,不幸福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幸福与不幸福往往只是一个比较值。谁也说不清楚究竟谁比较幸福,谁比较不幸。如果非要界定幸福与不幸福,恐怕只能以是否拥有一颗抱怨的心来区分了。

最简单的改变目前处境法

《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哈维·麦克在机场排队等候出租车。当一辆出租车停在麦克面前时,他顿时眼前一亮,疲惫全无。这是一辆一尘不染的出租车,几乎可以用油亮来形容出租车的外表。仔细打量,出租车的司机穿着整洁的白衬衫,系着黑领带,裤子熨烫得十分平整。

不一会儿,出租车司机就走下车为麦克打开后车门,并递给他一张简约的卡片。他对麦克说:“先生,您好!我是您的司机威林。在我给您装行李的时候,希望您能够抽空阅读一下我的工作介绍。”

麦克感受到威林的真诚,便拿起卡片阅读起来。麦克发现威林递给他的卡片上没有花哨的修饰,只是简单介绍了他的从业时间、出租车牌号和联系方法。在卡片的背面则写着一段精简的话:威林的任务就是让尊贵的顾客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通过最快捷的、最安全的并且是最为廉价的路线,到达他的目的地。

读到这里,麦克心里一震。他开始仔细观察出租车内的环境,结果发现跟它的外观一样,整洁且一尘不染。就在麦克感叹威林的认真负责时,威林已经装好了行李,轻轻地走进车内,轻轻地带上了门。系好安全带后,威林问麦克:“先生,您需要来杯咖啡吗?热水瓶里有加糖咖啡和无糖咖啡两种。”

麦克觉得威林有点儿热情过头,便拒绝说:“不,我还是喜欢喝点儿其他饮料。”

没想到,威林却说:“没问题,先生,在小冰箱里有可乐、水和橙汁。”

麦克惊讶得不得了,只好说:“我还是来杯可乐吧。”

不久,车子开始启动。威林一边开车一边对麦克说:“如果您想看点儿东西的话,车里有《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体育画报》和《今日美国》。”

麦克觉得有点儿厌烦,他没有回答威林。没想到,威林继续说:“先生,车座上贴着的纸条是我所搜集的播放音乐的电台频道。如果您喜欢的话,可以听一下收音机。”

麦克开始黑着脸。不过,威林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欲望。他继续问麦克车内温度是不是合适。接着,他还告诉麦克已经为他选好了一条最佳路线,全程大概几千米,估计多久能到达目的地。

这时,闭上眼睛的麦克带着不好的语气问威林:“请问您一直都是这样为客户服务的吗?”

威林笑着说:“不,确切地说,是从五年前开始的。”

麦克继续发问:“能告诉我原因吗?”

威林还是面带微笑,他告诉麦克:“我是从妻子患上癌症的那年起才这样做的。”

顿时,麦克沉默了,之前所有“被打扰”的不悦感都消失不见了。这时,威林开始敞开心扉对麦克倾诉自己的故事。他记得,妻子被医生诊断为胃癌晚期,估计活不过秋天的时候,他觉得整个天都要塌下来了。每天,他都臭着一张脸载客户,回家就一声不响地喝闷酒。那段时间,他觉得自己简直活不下去了,日子过得糟糕极了。后来,他的父亲对他说:“孩子,你如果觉得目前的处境很糟糕,那就换一种活法。”那天,他的父亲对他说了很多话,告诉他要快乐地生活,也要带给身边的人幸福和快乐。

于是,他尝试着按照父亲说的办法去做,每天真诚地为客人服务,带着微笑给妻子鼓励,陪着她去做她喜欢的事情,把倒计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没想到,他换了种心态过日子,妻子也变得快乐起来。秋天到了,妻子还是健康地活着。两年后,他带着妻子再去医院复查的时候,医生竟然告诉他癌细胞奇迹般地消失了。从此,无论碰上什么麻烦事,威林都会提醒自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换种心态生活就会更美好。

后来,麦克将这段出租车奇遇写了下来,跟他的读者分享这个美丽的故事。在结尾的时候,麦克还写道:这是最简单的改变处境法。无论你处于多么糟糕的环境,只要换种心态,就能轻松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训练自己喊“1、2、3”停止抱怨

美国知名牧师威尔·鲍温发起了一场全球性“不抱怨”活动。他邀请每位参加活动的人都佩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察觉自己在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外一只手上。当紫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就说明人们已经养成了不抱怨的习惯。

威尔是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大教堂里的牧师。在过去的20年里,他每天都要倾听上百人的忏悔。这些人的开场白都出奇地相似:“神甫,我有罪……”接着,忏悔的人就开始描述自己忏悔的事情。通常,还没进入真正忏悔的时候,这些人就会开始抱怨。他们通过抱怨社会、抱怨上司、抱怨伴侣来减轻他们内心对某件错事的罪恶感。

对此,威尔对其他牧师说,牧师就是一个“垃圾回收站”,因为他们每天听到的都是没有营养的东西,都是抱怨的言语。

渐渐地,威尔也开始抱怨。他跟妻子抱怨自己再也听不到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有时候,他还会被别人的消极情绪给卷进去,陷入别人的坏情绪里。记得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女孩来找他倾诉。这个女孩哭着把她和男友从相识到相恋的过程都给描述了出来。女孩说自己对男孩既温柔又体贴,没想到才三年,男孩就变心了。

威尔听到女孩的倾诉后,心里也气愤极了。他既心疼女孩的痴情,又憎恨男孩的无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威尔都会跟妻子抱怨:“这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无情的人!”像这样沉浸在倾诉者的故事里的情形还有很多。

直到有一天,妻子提醒威尔,作为牧师应该站在客观的立场帮助忏悔者解决难题,给予客观的意见,而不是站在忏悔者的立场一起抱怨。听到妻子的建议后,威尔觉得非常难堪,他认为妻子说得非常有道理。威尔觉得自己已经无法胜任牧师的工作,于是,他向教会辞去牧师的职位。可是,教会负责人并没有立刻同意威尔辞职。而是给威尔提供了一个解决的好办法。他告诉威尔,当你发现自己有抱怨情绪的时候,喊“1、2、3”,然后立刻把这个念头给掐掉。这样你就能及时地转换抱怨情绪,消极的思维也无法再侵袭你。

威尔接受了教会负责人的建议。他决定再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实践“1、2、3”的方法。结果,威尔发现喊“1、2、3”后,真的能停止抱怨。发现这个奇妙的暗示后,威尔决定继续留在教会里工作。此后的每天,他还会像以前一样接待很多抱怨的人。这时,他就会把自己改良的“1、2、3”方法分享给教友。他告诉教友们,当发现自己在抱怨的时候,就喊:“不要再抱怨了,1、2、3!”没想到很多教友在他的帮助下,真的在三秒内走出了抱怨的坏情绪。

心理学家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有抱怨的习惯,要完全杜绝抱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人们要敢于接受自身的不完美,接受抱怨这点儿小事,积极地转变抱怨的情绪。同时,心理学家们也发现,通过肢体上的暗示或者语言上的暗示能够使人快速地转移抱怨的情绪。诸如,喊“1、2、3”,暗示自己停止抱怨就是一种能快速转移抱怨焦点的方法。

在喊“1、2、3”的时候,无形间就给自己限定了迅速转移坏情绪的时间,通过这样短促的、有力的时间暗示,人们的积极情绪就会瞬间被调动起来。如果你也有抱怨的小毛病,不妨从今天开始就训练自己喊“1、2、3”停止抱怨吧!

解救自己,拒绝成为工作的奴隶

人的一生1/4的时间跟床亲密接触,1/4的时间处理琐事,将近1/2的时间用来工作。可以说,一个人的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他的幸福指数。经常抱怨工作的人必定过得不幸福。相反,工作满意度高的人,幸福指数也会随之提升。因此,对于工作这点小事,绝对值得我们去改变它,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幸福。

斯蒂文·安德森是出了名的打工皇帝,在工作的30个年头里,安德森几乎换了将近30份工作。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总能把性质完全不同的工作都出色地完成,成为各大公司里抢手的人物。

安德森的朋友吉姆·墨菲曾经向安德森询问过原因,安德森却答非所问,他告诉墨菲:“因为我一直都只为自己工作。”墨菲仍然无法明白,于是他决定跟安德森一起去工作。说干就干,墨菲辞掉了原来的工作,跟安德森首先进入一家高级运动鞋厂当监管人员。这份工作说难也不难,主要是对产品的质量把关。这个职位的人通常会坐在作业流水线的最后位置,负责检查每双完工的运动鞋。检查鞋子的外观是否合格,是否有线头,鞋标是否贴歪了。当然,这份工作也是一份很无趣的工作。

很快地,安德森和墨菲就正式入职工作了。墨菲每天都盯着相同的鞋子,觉得非常压抑,他从开始的满怀激情变得麻木和厌烦。可是,安德森每天却像打了兴奋剂一样亢奋。墨菲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除此之外,更让墨菲无法理解的是,每个人都是拿起一双鞋子在仔细地研究哪里质量不过关,可是安德森好像为了提高效率,每次都把两双鞋摆在面前,一起检查。很快,安德森的“两倍”效率工作法就传到了领导那里。

鞋厂里的领导起初也觉得安德森是在故弄玄虚。于是,他故意让人悄悄地将安德森检查过的运动鞋再检查一遍,结果发现经安德森检查的鞋子的合格率居然达到了100%。领导非常满意安德森的工作,决定提前让安德森转为正式员工。

就这样,在一起工作的第一个月里,安德森就成为正式员工,墨菲却还是试用员工。墨菲不得不佩服安德森。在回家的路上,他对安德森竖起了大拇指说:“朋友,你实在是太厉害了!如果我是老板,我也会喜欢你的。”“呀,你喜欢我什么啊?”安德森吃惊地反问。

墨菲说:“喜欢你的认真负责和极高的工作效率啊!”“哦!”安德森应答了一声。

墨菲继续称赞道:“朋友,你真的很懂领导的心理,怪不得你是个受领导欢迎的人。”

安德森却说:“不,朋友,你真的误会了。我的确不是在为领导工作,我只是为了自己工作而已。”

这下,墨菲更加无法理解了,“朋友,难道你一下子盯着两双鞋不是为了迎合领导想要的高效率员工的心理吗?”

安德森摇了摇头,他问墨菲有没有玩过网络上的游戏“来找碴”。这个游戏是将两幅非常接近的图片放在一起,让游戏者挑出其中不一样的地方。在规定的时间内挑出两幅图片不同的地方就能获胜。安德森告诉墨菲,他就是拿着两双鞋子在玩这样的游戏,这样既娱乐了自己,又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墨菲听后,惊讶得不得了。安德森继续重申自己的理论:为别人工作的人,快乐永远寄托在别人身上;为自己工作的人,快乐完全由自己掌握。换句话说,如果你认为你是在为老板卖命,那么老板稍微否定你、稍微一个不愉悦的表情都会使你陷入痛苦。这样做,你就变成了工作的奴隶。

相反,如果你为自己工作,快乐完全由自己掌握。每天认真地工作,变法子取悦自己,那么你就能驾驭工作,轻松获得快乐。

爱上人性的弱点,快乐地生活

美国亿万富翁约翰逊说:“遇到障碍我会诅咒,然后搬个梯子爬过去。因为有些时候,迫切需要改变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如果无法改变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

安迪是卡耐基培训机构旗下的一名员工,他有着非常出色的策划能力,他能把培训课程的重点用几个简单明了的词汇给表达出来,并能打动人心。

卡耐基非常看好安迪,但是,工作未满半年的安迪却提出了辞职的请求。卡耐基细心询问安迪辞职的原因,安迪便告诉卡耐基,他认为这是一个不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

安迪告诉卡耐基,公司里的同事都不够友善。刚开始对他很热情的朱莉,自从他忘记帮她买面包,她就变得很冷淡;跟他要好的罗伯特竟然抄袭了他的策划方案,还一口咬定是他自己创作的;还有那个见风使舵的伊拉,一副丑恶的嘴脸让他觉得非常恶心。

短短的十几分钟,安迪就噼里啪啦地将办公室里的同事都抱怨了一遍。安迪告诉卡耐基,他觉得再继续待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会发疯的。卡耐基却笑着问:“就这些吗?”

安迪吃惊地问:“这些还不够严重吗?”

卡耐基告诉安迪:“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每个公司都会存在这样的人,这并不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显然,安迪的去意非常坚决,他没能理解卡耐基的意思。于是,卡耐基只好对安迪的离开表示祝福。在安迪离开前,卡耐基对安迪说:“小伙子,你是半个难得的人才。你会做事但是不会做人。当你学会做人后,你就是个非常棒的人才。小伙子,等你领悟到其中道理的时候,欢迎你随时来找我,我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就这样,安迪离开了卡耐基的公司。他辗转了两家培训机构和三家广告策划公司,都没能寻找到他理想中的乐园。与此同时,安迪的感情生活也四处碰壁。安迪非常爱一个漂亮的女孩皮诺特,但是,皮诺特有个非常难缠的母亲。这个母亲很势利,她会在接受安迪礼物的时候,对皮诺特说安迪是个非常棒的男人,然后在接纳别人礼物的时候,对皮诺特说这个男人出手更大方。这点让安迪感到非常不高兴。

安迪非常烦恼,他不知道该作出什么样的抉择。于是,他想起了卡耐基。

安迪找到卡耐基。卡耐基听完安迪的经历后,哈哈大笑起来。卡耐基告诉安迪:“人性的弱点越是明显就越容易被征服。漂亮女孩的母亲非常喜欢收到礼物,这就是她的弱点。所以,你只需要每次上门给她捎带点小东西就能把漂亮的女孩给娶过来了。相反,如果这是一个毫无弱点的母亲,你想娶她的女儿,她却拒绝了,这个时候,你还真的无从下手呢!”

安迪似懂非懂地点着头说:“可是,我和皮诺特总会因为她的母亲而争吵。”

卡耐基继续微笑着告诉安迪:“小伙子,别人评论你的父亲,你会开心吗?即便别人说的是事实,你还会愉悦地跟对方谈论下去吗?你在女孩的面前说她母亲的坏话,她能客观而冷静地跟你谈下去吗?小伙子,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你应该接受它,而不是尝试着去改变它,因为这并不现实。”

最后,卡耐基还询问安迪是否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安迪说没有。卡耐基便告诉安迪:“任何有人的环境都充斥着人性的弱点。盯着人性的弱点看,就会发现生活的黑暗。相反,学会接纳人性的弱点,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开展工作,就会使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加愉悦。如果总是想着去改变别人,结果只会使自己处于抓狂的边缘。”

听了卡耐基的劝解,安迪开始脱胎换骨。他利用人性的弱点讨好了女孩的母亲,成功地把漂亮的女孩娶回家。他还回到卡耐基的培训机构工作,并在工作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成为继卡耐基之后的“人性弱点”培训专家。

吃亏是一种投资

“二战”结束后,日本的汽车运输业相对滞后,于是靠出卖苦力的挑夫应运而生。祖川就是一个挑夫,后来他从家乡招募了24个小伙子到东京,成立了挑夫运输公司。

有一次,祖川给客户运货,因为遭遇了风浪,船被掀翻,货物都沉到了海底,损失非常惨重。祖川只好把自己的全部积蓄赔给货主,省下一部分钱分给24个小伙子。

临行前大家都说:“老板,以后有机会我们还要给你干。”

第二年,祖川东山再起,他回去打了个招呼,那24个人全来了。他们根本不谈工钱,而是说:“老板,你看着给就行。”

在这个故事里,吃亏换回的是人心。

有一个年轻人,在接手了父亲的小买卖之后,决定扩展业务,涉猎更广泛的行业。于是他找到了合作伙伴,一起经营新的生意。

在与伙伴合作的过程中,每到分配利润的时候,他总是四六分成,自己四成,伙伴六成。开始的时候,伙伴很不理解,怀疑他别有用心,或者是头脑有问题。然而,他每次都笑呵呵地说,吃亏是一种投资嘛。伙伴当然也乐得这样分成。

久而久之,他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而他一直都坚持伙伴拿利润的大头,自己则拿利润的小头。于是,他的合作伙伴又会介绍其他的合作伙伴给他,这样,他的业务扩展得越来越广,生意越做越红火。当然,仅仅是拿利润的小部分,所赚的资金也是相当可观的。

正因为这样,所以年轻人在商场上驰骋得游刃有余,在各个领域都如鱼得水一般。而他的那些商业上的合作伙伴,有很多也已经不仅仅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还变成了生活中难得的朋友。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那些朋友都会鼎力相助。

还有这样一位富商,他是靠卖小小的纽扣发家的。这位商人开的商店既不能算得上是华丽丰盈,又不能算得上是宽敞明亮,但却足够有特色。在他的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纽扣,大的、小的,杂色的、单色的,金属的、塑料的,一应俱全。

由于纽扣的价格都十分便宜,时常会有人迷惑不解地问:“这小小的纽扣,卖出去一枚,才能赢利几厘钱、几分钱,经营这么大的店铺,房租水电哪里都需要钱,你还有什么赚头呢?不是在赔钱吃亏吗?”

商人笑笑说:“就算是吃亏,也是一种潜在的投资嘛,过两年,你再来看看。”人们往往都是摇摇头,叹口气,走出店门,再回过头来仔细打量一下这家不起眼的纽扣店铺,便消失在人流当中。由于这家店铺里的纽扣样式十分齐全,无论是什么样的服装丢失了纽扣,在那里都会被想尽办法安上一枚合适得体的纽扣,所以深得女士的喜爱。久而久之,这家纽扣店铺便在这座偌大的城里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店主深深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世上有赚不完的钱,而对于那些出售一件商品就赢利很多的人,根本就不用去攀比。”这个精明的纽扣商人,他深知靠一枚纽扣、两枚纽扣所赚来的钱实在是微不足道,他想赚的是一个顾客、两个顾客,乃至是更多的顾客终生对纽扣的需要。毫无疑问,这两个商人都是足够精明的。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习惯性地趋利避害,导致我们不肯作出让自己吃亏的事情来,以确保个人的利益不受到损害;我们还认为,实现当下利益的最大化是从商的基本道理。然而,我们往往都忽略了一个类似于钓竿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时常所说的“放长线,钓大鱼”。

精明而有智慧的“吃亏”方式,有利于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体系。无论是对于势单力薄的个人,还是一个庞大的企业,我们需要的是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有利于未来发展的条件。当下不具备发展条件时,我们不妨吃点儿小亏,努力去寻找,努力去沟通,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成本。同时,吃亏更是一种纵观全局之后作出的睿智妥协,不失为拓宽道路的良策。就如那两个聪明又成功的商人,无论是与人合作,还是经商之道,都懂得让步,懂得适时地吃亏,然后赚取更多的利润,成为更大的赢家。

俗语常说:“吃亏是福。”先“吃亏”,其实是给日后的发展留有余地,留有空间。而懂得吃亏的人,时常也是心地仁厚、怀有包容之心的人。“吃亏”是一种自身修养的表现,能够睿智地容纳所有,而老天总会对于这种仁厚作出相应的回报。所以,别小看了“吃亏”这种特殊的投资之道。

快乐是自找的

神对王子说:“许愿吧,我可以让你实现一个愿望!”王子答道:“我要快乐,我要永远快乐地生活!”

神说:“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但又是一个非常奢侈的愿望,这个我帮不了你。”王子说:“真的不能帮我实现吗?”神说:“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需要你去做一件事情。”王子问:“什么事情呢?”神说:“你需要跋山涉水,周游列国,一个一个地问你所见过的人快不快乐。”王子答应了。20年后,王子来到神的身边。王子对神说:“我终于知道了快乐的真谛,快乐是靠自己去寻找的,而不是靠等待等来的。”

年轻的杰克刚刚从大学毕业,在工作岗位上遭遇到重重挫折。女友在这时也向他提出分手,结束了曾带给他们美好记忆的一段爱情。杰克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窘境当中,痛苦不已,仿佛他的生活永远被乌云所笼罩,永无重见天日的一天。

一次,他又将自己灌醉,歪歪斜斜地走在街头。他来到一个卖唱的流浪汉身边,颓然地倒在了墙脚下。流浪汉抱着一把小吉他,正在唱着欢快的歌曲。偶尔路过的路人,会往摆在流浪汉面前的帽子里扔一个硬币。

流浪汉的脸上仿佛长着笑容一般,一直都在微笑着欢快地唱着歌。杰克歪着头看着流浪汉的样子,忍不住打断了流浪汉的歌唱,问他:“你是真的快乐吗?你脸上的是不是习惯性的笑容?”流浪汉停下了歌唱,对杰克说:“我的快乐从来都是发自内心的,伪装笑容岂不是戴了一张虚假的面具?那样比不快乐更可怕。”

这时杰克的酒醒了一半,他坐直了身体问道:“可是,看你的状况并不乐观,快乐是怎么跑到你那里去的?”流浪汉说:“自从我找到快乐的那天起,快乐就住在了我的心里,我再也没有让它远离我。”杰克很沮丧,他对流浪汉说:“我的老板想要炒掉我,我的女友刚刚离我而去,我觉得我的快乐再也不可能回来了。”

流浪汉说:“那是你根本就没有找到快乐,快乐需要靠自己去寻找,然后再想办法留住它。”杰克迷惑地摇摇头。流浪汉说:“我给你讲个小故事吧:有一只蚌,它十分痛苦,因为它的体内有一粒沙子。那粒沙子,在它最柔软的部位来回滚动,尖锐的棱角刺痛着它,让它疼痛不已。它痛苦地说:‘如果没有那粒沙子在,我该有多快乐!’”“另外一只蚌的表情似乎比先前的那只蚌还要痛苦,但是它说:‘我多么羡慕你啊!你的身体里有一粒宝贵的沙子,假以时日,忍受过了这阵子疼痛,那粒沙子就会变成一颗闪亮的宝贵的珍珠。而我的身体里,什么都没有,所以就不可能有珍贵的珍珠。’”“在一旁的螃蟹听到了两只蚌的对话,开口说道:‘其实你们两个都应该快乐起来。体内有沙子的蚌,在忍受了痛苦的磨炼之后,即将得到宝贵的珍珠。对于一只蚌来说,还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幸福快乐的呢,这是蚌能实现的最大的自我价值呀。而身体里没有沙子的蚌,你不用忍受这份痛苦,更应该享受这份轻松快乐。你只需要安静地等待,只要你愿意,几乎每一天你都有机会让沙子进入你的体内。说到底,你们的不快乐还是源自内心的抱怨和不知足啊!’”流浪汉讲完了故事,安静地看着旁边这个颓废的年轻人。杰克的脸上早已经挂满了泪水,他开口说道:“的确是这样,我抱怨老板用微薄的薪水让我干太多的活,其实这份工作可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我只是顶不住强大的压力。而我的女友和我在一起时,我总是忽略她的感受,让她逐渐心灰意冷,却从未想过自己有没有给过她快乐。”流浪汉说:“说到底,就是你只顾低头走,却不看周遭的风景;你只顾闷闷不乐,自己却不主动去寻找快乐。”杰克点点头,向流浪汉道了谢,大踏步向前方走去。他的身后又传来流浪汉的吉他声和欢快的歌声。

杰克从阴霾中整理好衣装,重新出发,他不再一味地抱怨,而是从现有的自身状况和条件寻找满意知足的地方。他发现,他每次寻找的安慰,都如同快乐的源泉一般,从心底汩汩冒出甘甜的泉水。杰克发现,当心态转变之后,当快乐在心底安家之后,好运也会接二连三地降临到他的头上。他努力工作,获得了老板的赏识,很快便升职加薪了。他努力挽回女友,试图给女友快乐,而深厚的感情注定有情人终成眷属。世界上,快乐的种类有千万种,只有靠自己去寻找,去发现,快乐才会永远如花儿一般绽放在心底。

Part 02 成就更强大的自己

幸福其实并不远,它藏在一盘棋局之中,一份美食之中,一场精彩的电影之中……有个人爱好的人更容易与幸福牵手。不妨去培养一种兴趣,在花鸟鱼虫中发现“活”的乐趣,在小情趣、小发现中享受幸福。生活不是朝九晚五、穿衣吃饭,在繁忙劳碌的8小时之外还有无数的惊喜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直面自己就能少走弯路

人会走弯路是因为对自己认识不足,或者不愿意认识自己。明明擅长绘画,却害怕不能成名而去从事自己不喜欢的行业;明明喜欢交际的行业,却因为对身材和长相感到自卑而放弃。这些违背自己内心意愿的人,每天都是在走弯路。

凯斯·黛莉天生拥有很好的嗓音,关于这点,黛莉自己也非常清楚。所以,黛莉从小就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梦想:她想成为像芭芭拉·史翠珊那样有名的歌手。但是,她却从来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这个梦想,连她的母亲也不知道。平日里,黛莉会偷偷地在没有人的角落里放声歌唱,让大树、大山、小河和小青蛙成为她的听众。

为什么黛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她的梦想呢?原因很简单,黛莉长着一张难看的阔嘴和一口奇怪的龅牙。

黛莉也曾尝试登台表演。记得她第一次登台是在高中毕业的聚会上,当时,每个同学都需要表演节目,黛莉就选择了自己拿手的唱歌。那天,黛莉穿着母亲为她缝制的小礼服,紧张地站在舞台中央。当音乐响起的时候,黛莉为了不让大家看到她突兀的龅牙,便努力地掩饰着自己的门牙。当然,由于她作出刻意掩饰嘴唇的动作,导致整首歌都跑音了。当同学们嘲笑黛莉跑音时,黛莉就更加紧张,后来还发生了忘词的尴尬。美好的高中生活,黛莉竟然以如此难堪的跑调经历为它画下了句号。

从此,黛莉再也没有登台唱歌。整个大学生活,黛莉还是选择在无人的角落里练习唱歌。毕业后,黛莉也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歌唱作为职业,而是选择了跟音乐完全无关的工作。她要经常向客户解释条款,对着客户微笑。不微笑的时候,她还会被客户投诉。可是,当她对客户展露微笑的时候,她又会看到别人奇怪的目光。就这样,黛莉辞掉了第一份工作。

后来,她又更换了好几份工作,还是发现自己并不适合那些工作,因为她心底对音乐的渴望并没有消退。

于是,黛莉萌生了一个想法:通过到昏暗的酒吧驻唱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说干就干,黛莉凭借自己的歌喉找到了一份酒吧驻唱的工作。初次登场,黛莉用唇膏修饰了自己的嘴唇,然后假装镇定地站到了台上。音乐响起,黛莉努力掩饰着自己的龅牙,同时努力让自己不跑调,但是唱出来的声音还是让大家觉得很奇怪。

这时,有位听众实在听不下去了,他站起来对黛莉说:“小姐,你是不是因为在努力掩饰自己的龅牙而让美好的音乐跑调了?”

顿时,黛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音乐也在这个时候停了下来。没想到,那位听众似乎不愿意放过她,他对黛莉说:“小姐,你拥有动人的嗓音,不应该浪费,你应该放开自己。”于是,黛莉作了个大胆的决定。她示意音乐师重新奏乐,自己则选择不再掩饰龅牙,放声地歌唱。

没想到,一曲终了,黛莉的歌声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慢慢地,黛莉成为酒吧最出名的驻唱歌手。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听她的歌,大家都沉浸在音乐的美好里,也不会有人再挑剔她的龅牙。由于名声渐长,黛莉最终成为美国著名的实力派歌手。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与黛莉相似的经历。辗转很多职业,却总是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每次更换职业,都面临着从零开始的尴尬。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特长和缺陷。将个人的喜好和特长投入到事业上,必然会成功,即便达不到心目中的成功,也会比从事不擅长的事业来得轻松。相反,违背自己内心的真实意愿,从事不喜欢却轻松的行业,看起来在走捷径,实际上是在走弯路。

不要再被自尊欺骗了

台湾言情作家琼瑶曾说:“每个人都有两面:一面是自尊,一面是自卑。这两面永远矛盾地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于是,人们的外在表现是时而自尊,时而自卑。更多的时候,人们会让自卑也披上自尊的伪装。于是,每个人用自尊来欺骗世人,最后唯独欺骗不了自己。”

杰克里希是美国一家上市公司的CEO。有一天,他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坐过公共汽车,突然很想去感受一下普通百姓上班的生活。于是,他准备了硬币,搭上了一辆驶往他公司的公共汽车。

坐在公共汽车里,杰克里希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人。他发现他的左手边坐着一个正在听音乐的学生,前面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后面则是个看起来像白领的中年妇女。杰克里希仔细地端详着这些陌生人,发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平静而快乐的神情。慢慢地,他竟然被这种幸福感所感染,满足地闭上眼睛。突然,有个尖锐的声音打破了杰克里希的冥想。杰克里希迷迷糊糊中听到有个中年妇女的声音在叫嚷:“先生,先生,请你别再装睡!”

杰克里希慢慢地睁开眼睛,他还不敢确定这个尖锐的声音是针对自己的。于是,他环顾着四周,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先生,先生,说的就是你。我已经叫你好几次了,你都在假装睡觉。你一个大男人,难道不能绅士点儿让个座吗?”

这会儿,杰克里希才确定眼前这位叫嚣的女人是在跟自己说话。他仔细地打量着这位正恶狠狠地瞪着自己的女人,她看上去30岁左右,身材有点儿臃肿,长得不好看,怀里还抱着个两三岁大的男孩。“先生,请问你在看什么呢?”抱着孩子的女人用奇怪的语调对着杰克里希说。

这时,杰克里希发现自己成了全车的焦点,他的脸唰的一下就红了。他赶紧给抱着孩子的女人腾出位置,站到了角落里。在下一站,他狼狈地逃下了公共汽车。临下车前,杰克里希还狠狠地看了那个身材走样的女人一眼。这真的是个非常糟糕的体验。没想到,他一个堂堂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平时呼风唤雨的,这会儿竟然如此狼狈。

不过,事情就是这么奇妙。一个小时后,杰克里希和身材走样的女人再次相遇了。只不过这次的相遇是在他的地盘。他的公司要招聘几名行政助理,在面试的时候,杰克里希决定亲自把关。在看了众多的陌生面试脸孔后,杰克里希的眼睛突然就亮了。没错,他看到了那个让他难堪的女人。他看了看女人的简历,然后记住了这个女人的名字——梅莉。

这时,梅莉也看到了杰克里希,她顿时紧张起来,额头直冒汗。轮到她面试的时候,她竟然紧张得手都抖了起来。

杰克里希发现梅莉很紧张,于是得意地说:“你不用紧张,你只需要保持刚才在公共汽车上的勇气就可以了。”

听到杰克里希的话,梅莉感觉好像没有之前那么紧张了。她用努力假装出来的平静声音作了简单的自我介绍。正在她还想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时,杰克里希做了个中断的手势。

杰克里希站起来说:“你只要把在场每个人的皮鞋都擦一遍就可以被录用了。我保证,你被我们公司录用后,只要你作出成绩,我就给你升职加薪。”

梅莉呆呆地站在原地,脑子里乱糟糟的。她真的是太需要这份工作了,因为家里的经济已经拉响了一级警报。可是,她又怎么能为了一份工作而牺牲自己的尊严呢?

杰克里希看着梅莉为难的样子,心里非常得意。他从心底认定梅莉不会给在场的人擦鞋,因为这个看起来不好看的女人有着一股天生的倔强。于是,他继续挑衅催促着梅莉赶快做决定,不要耽误他们的时间。

没想到,梅莉居然答应了!她蹲下身子,拿起抹布为在场的面试官们擦起了皮鞋。这时,杰克里希依然没放过梅莉。他对着梅莉说:“你刚才不是很厉害吗?这会儿怎么没声音了?”梅莉越不搭理他,他就越想要激怒她。最后,轮到给他擦鞋子的时候,杰克里希还故意跷起了二郎腿。不过,梅莉淡定地为他擦了皮鞋。等梅莉擦完了皮鞋,杰克里希也不好意思食言,只好当众宣布梅莉被录用为行政助理。

这时,梅莉缓缓地站起来,脸上并没有兴奋的表情。她微微地向众人道谢,然后对着杰克里希说:“算上您,我一共擦了5双鞋子。按每双鞋子支付2美元计算,您应该付给我10美元,我才能来上班。”

杰克里希再次恶狠狠地瞪着梅莉,他真的没想到梅莉会这样让自己难堪。于是,他出手阔气地把20美元扔给了梅莉,告诉梅莉不用找零钱。

然而,更让杰克里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梅莉从容地捡起了地上的20美元,然后走到门口给了一位流浪的老人。这时,杰克里希才对梅莉刮目相看。

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杰克里希在工作上处处刁难梅莉,然而梅莉都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一次次出色的表现让杰克里希不得不按照原来的约定,不断地给梅莉升职和加薪。最后,梅莉竟然从普通的小助理被提升为行政部门的主管和杰克里希的私人助理。此后,任何重要的交易洽谈会,杰克里希都会习惯有梅莉陪伴。

有一天,杰克里希突然忍不住问梅莉,当初自己那样为难她,她心里有没有怨恨。没想到,梅莉却漂亮地回答:“当初,我弯下腰,只是为了换来今天可以昂起头的机会!”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昂起头做人,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没有人愿意被别人看不起。当别人稍微不认可自己的时候,人们立刻像敌我双方一样剑拔弩张。

有时候,这种剑拔弩张还会带来不好的后果。然而,斗气也好,打架也罢,人们会觉得为尊严而战是种无上的光荣。于是,人们常常带着这样的理念生活着,遇到别人不谅解自己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用尊严来解释。因为自尊心,我不能这样做,因为自尊心,我不能那样做。渐渐地,自尊心成为完美的借口,让人们可以逃避面对自己人际关系上的某个缺陷,甚至是逃避某个工作或生活上的困难。

生活并不会为你高贵的自尊心埋单。某个让你难堪的场景,你没有巧妙地化解它,只是愤怒地说别人伤害了你的自尊,然后把气氛搞得很糟糕。好几次类似的情景发生后,别人就会将你评价为一个不容易相处的人。同样,让你稍微为难的工作或者困难,你不愿意去面对,那么你的人生会停留在某道坎儿上,永远无法逾越。

请不要再被你所谓的自尊欺骗。要明白,我们有时候也需要弯下腰,才能重新站起来,获得别人的认可。

死要面子的人都不够强大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好面子的人常常都是自卑的人。他们错误地低估自己,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用面子来作为武装自己的武器。

约翰是从美国卡梅尔村庄里走出来的富翁。起初,他怀着美好的心愿来到繁华的大都市纽约寻求就业机会,可是,因为学历低,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愿意为他敞开大门。很快,约翰身上的钱都花光了。无奈之下,约翰只好到街市上为别人擦皮鞋来换取微薄的收入。

在更换了好几种职业后,约翰决定自己创业。他打算从本金少、资金回笼快的街头小吃行业入手。经过多番尝试,约翰最终选定了甜甜圈和热狗来作为自己创业的项目。

说干就干,约翰很快就在纽约的繁华路段经营起自己的美食车。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约翰终于烹制出与众不同且口味繁多的甜甜圈和热狗。这些带有巧克力味道、香草味道和黑椒味道的热狗推出以后,很快就受到青年消费者的热捧。约翰也因此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约翰想打造自己的美食品牌,便为自己的美食车起名为“哟美食车”,还将车子装扮成年轻人喜欢的嘻哈风格。很快,约翰的美食车文化就深入到年轻人群体里,约翰也因此变成了一个小富翁。

有一天,约翰回到成长的卡梅尔村庄,约见了从前要好的两位邻居法兰克和杰西。当时,两位邻居的经济状况仍处于贫困的状态,约翰希望能分享自己制作甜甜圈的方法来帮助他们致富。

约会那天,法兰克穿上了自己最体面的衣服赴约,杰西则按照平时的装扮来见约翰。约翰跟法兰克和杰西寒暄了一会儿,共同回忆了当年玩耍的情景后,约翰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正当约翰还想说下去的时候,法兰克制止了他。他告诉约翰,如果尊重他们、看得起他们,就请他们吃晚餐,其余的什么都不要说了。

约翰愣了一会儿,然后坦诚地告诉法兰克,自己是真心希望能帮助他们,请他们不要想多了。法兰克却笑笑说:“亲爱的约翰,我们是穷人,请让我们保有穷人的自尊。”

约翰回答说:“法兰克,我并没有看不起你们的意思。事实上,您不必如此要面子。我在纽约的时候……”

法兰克很快又打断了约翰的话,说:“亲爱的约翰,可是您成功了,不是吗?我们现在是穷人,我们唯一拥有的就是面子。失去面子,我们就一无所有了。再说,就算贫穷,我们也不愿意模仿您和抄袭您的成功方法。”

法兰克说话的时候,杰西却保持安静。就在约翰还想说什么的时候,法兰克起身表达歉意,然后就离开了。这时,约翰感觉非常受挫。没想到,杰西却表示自己对约翰的项目很有兴趣,希望也能到纽约尝试创业。

约翰便把自己的项目分享给杰西,但是要求杰西使用“哟”作为美食快餐车的招牌。杰西答应了约翰的要求,便跟约翰到纽约经营美食快餐车。由于杰西很用心,所以很快也在快餐车上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杰西还不断地跟约翰讨论经营美食车的方法,两人也常常一起研究更新美食的品种。五年后,“哟”美食快餐车成为纽约当地的连锁美食品牌,杰西也成为约翰最大的合作伙伴。某天,两人再次回到卡梅尔村庄的时候,法兰克还是过着贫困潦倒的日子。不过,这次他拒绝了和他们两人见面。

故事中,法兰克因为面子一次次地拒绝了约翰对自己的帮助。杰西却战胜了“面子”,成功地赚取了财富。生活里,像法兰克和杰西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平等的机会面前,有的人因为面子失去了机会,有的人却因为拥有强大的内心而获得了机会。

抛弃自卑那点小毛病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所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的时候。有的人因为长相自卑,有的人因为性格自卑,有的人因为财富自卑。总之,不同的人有不同自卑的原因。只是,有的人自卑的心理很严重,所以常常自怨自艾;有的人只有些许的自卑,所以常常被自信的光芒所掩盖。

马博尔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富爸爸,富爸爸不仅为马博尔提供各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创业条件,而且经常拿自己年轻时的事迹来鼓舞马博尔。

富爸爸告诉马博尔:16岁的时候,他在餐厅工作,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从普通员工转为餐厅的副经理;20岁的时候,他在保险公司工作,只花了半年的时间就成为第一销售员;26岁的时候,白手起家,创立了现在的事业。富爸爸把自己传奇般的人生不厌其烦地告诉马博尔。

果然,马博尔从小就拥有了很强烈的成功欲望,处处以富爸爸为目标。在业余时间里,他还参加富爸爸为他提供的各种训练课程,努力培养自己的谈吐气质和开阔自己的眼界。

大学毕业后,马博尔拒绝进入富爸爸的企业,他告诉富爸爸自己要去闯出一片天地。富爸爸欣慰地同意了马博尔的想法。很快,马博尔就成为交际圈里出名的才子。人们发现只要有马博尔的地方,永远都不会冷场。因为马博尔总能滔滔不绝地引经据典,带给众人新鲜的事物和故事。因此,马博尔也成为很多女人心目中的理想对象。

起初,富爸爸也很高兴交际圈里大家对马博尔的评价。可是,慢慢地,富爸爸发现事情似乎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马博尔非但没有干出成绩,还染上了一种怪癖。

好几次,富爸爸都发现马博尔无论在亲戚堆里,还是在其他交际场合里,只要有人不认可他的观点,他都会绅士地表示接受对方的不同意见,然后回家对着墙壁发泄。严重的时候,马博尔击打墙壁后还会拼命灌自己喝酒。

富爸爸认为再这样下去不利于马博尔的健康,于是,他咨询了相关的心理医生后,在马博尔心情状态颇佳的时候,揭穿了他的小秘密。马博尔立马感到非常困窘,他开始极力否认,后来无奈地承认了事实。他告诉富爸爸,他觉得自己很差劲。他16岁的时候,一事无成;20岁的时候,打工也没干出成绩;现在26岁,更没办法创立自己的事业。他觉得比起富爸爸,自己糟糕极了。他还告诉富爸爸,自己之所以不愿意进入富爸爸的企业,就是因为不够自信,想在外面闯荡也只是作为逃避的借口。

这时,富爸爸才发现原来平时侃侃而谈的马博尔很自卑。他的风趣幽默和谈笑风生,不过是一种虚张声势的伪装,当别人稍微否定他,他就会全线崩溃。发现这个事实后,富爸爸告诉马博尔,目前,他需要的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和改掉自卑这点儿小毛病。

马博尔疑惑地望着富爸爸说:“自卑是小毛病吗?”

富爸爸笑了笑说:“你看它是个小毛病就是小毛病。”

马博尔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接下来的日子里,马博尔接受富爸爸的建议,不再以他作为参照物,而是以自己理想中的人生作为指引的目标,然后努力改掉自卑那点儿小毛病。不久,马博尔真的做到了不再自卑,虽然他没能取得跟富爸爸一样的成绩,可是他过得非常开心。

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快乐是生活的唯一目标,不管你的外在条件有多糟糕,性格有何种缺陷,才能有多么平庸,财富有多么匮乏,只要你能让自己快乐地生活着,你就没什么可自卑的。

不管你是走在人群里不敢昂起头的人,还是像马博尔一样虚张声势的人,你都该快乐地改掉自卑这点小毛病,因为它不但会阻碍你前进的步伐,还会阻碍你快乐的生活。为了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快乐,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你真应该把自卑看成小事情。一旦你把它看成小事情,那么你就再不会为这丁点儿小事抓狂了。

在上帝眼里,每个人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优点和缺点的搭配,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但在我们眼里,自己却是一件粗糙的半成品。对镜自怜时,我们忘记了自己的豁达大度,只计较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我们看不到自己光洁的皮肤,只注意皮肤上浅浅的雀斑;我们忽视自己高挑的身材,只抱怨自己的上半身过长……

一个人首先应该学会欣赏自己。卡耐基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发现你自己,你就是你。记住,地球上没有和你一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歌唱,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绘画。你是你的经验、你的环境、你的遗传造就的你。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耕耘自己的小园地;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音符。”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弱项和不足,我们看待自己时,要多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一个人只有充分地接纳自我、欣赏自我,才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才能自信地做人、做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假如一个人不懂得欣赏自己,总是以怀疑的、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就有可能在自卑和自怜中限制甚至扼杀自己的生命力。

有趣的认识自我的方法

每个人都可以客观而轻易地说出某个要好朋友的优点和缺点,唯独不能利落地说出自己的长短处。而那些能很快说出自己长短处的人,不是在说场面话,就是对自己的长短处加以修饰才说出口。这就是人性的弱点,能轻易地看穿别人,却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

玛利亚是名非常自信的讲师,她每天都要到不同的地方作演讲,接触不同的人群。起初,她对自己为人处世非常有自信,认为自己是个极富魅力的人。直到某天,玛利亚无意中听到同事在讲自己的坏话,才意识到自己本身还有很多不足。

玛利亚非常难受,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找出自身的不足。可是,如何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呢?玛利亚开始每天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结果,一直在纠结问题的玛利亚并没有得到答案。

过了一个星期,玛利亚想通过征求朋友的意见来客观认识自己。于是,玛利亚整理出一张好朋友的名单,然后按照名单上的顺序依次拜访她的朋友。在拜访的时候,玛利亚还带着录音机和笔记本认真记录。

不过,玛利亚并没能如愿地客观认识自己,她发现多数朋友对她的评价都比较含蓄,都会极力地肯定她的优点。很多朋友都表示非常敬佩玛利亚,因为他们认为玛利亚是个非常勤奋而且出色的人。

当玛利亚提及缺点的时候,大家的评价则显得很“吝啬”,有的人甚至还说太认真和太完美是玛利亚的缺点。

这时,玛利亚又想到了通过匿名邮件征求评价的办法。于是,她给朋友群发了邮件。邮件里,玛利亚诚恳地请求各位朋友可以使用陌生的邮箱来发送匿名邮件给她。因为她真的非常需要获知朋友们对她的客观评价。

结果,玛利亚的方法再次遭遇失败,她的朋友们都懒得发邮件回复她。唯一的回复信件则写着:“亲爱的玛利亚,如果您不是如此较真,您应该会变得更加可爱。”阅读到信件的玛利亚感到更加沮丧。

就在玛利亚对认识自己感到绝望的时候,事情发生了转机。某天,玛利亚在公司走廊里遇见了新来的见习生汀娜,她踩着三寸小高跟鞋“嗒嗒嗒”地从自己身边走过。玛利亚发现汀娜走路的神情和工作的态度跟自己非常相似,于是,她决定观察汀娜。

通过连日来的观察,玛利亚确定汀娜的性格和工作态度跟自己有80%的相似度。所以,玛利亚决定通过观察汀娜来正确认识自己。

每天,玛利亚都带着小本子偷偷记录着自己观察到的情形。譬如,汀娜在事情的看法上过于坚持个人意见,近乎固执。这样的她看起来很强势,但并不讨人喜欢。除此之外,玛利亚还发现汀娜很喜欢纠正别人的错误,即使她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似乎她的行为还是给别人带来了不快。在这点上,玛利亚发现自己也有类似的毛病。这时,玛利亚才惊叹:原来自己好心指出别人错误的时候竟然是这个样子!

慢慢地,玛利亚竟然喜欢上这种“偷窥”的生活。她把汀娜当成了自己的镜子,每次看到汀娜的缺点,她都会反思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缺点。如果有类似的缺点,玛利亚就会努力地改正它。相反,如果玛利亚发现汀娜和自己有类似的优点,则会更加肯定自己,并思考如何保持自己的优点。

就这样,玛利亚越来越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同时,她在不断地修正缺点的时候,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后来,玛利亚还把这个有趣的认识自我的方法介绍给她所培训的学生。这个神奇的方法很快受到大家的喜爱。这就是玛利亚有趣的自我认识之旅。

如果你也希望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不妨找个参照对象吧。当然,这个参照对象必须跟你的为人处世有着非常多的共同之处,这样你才能看到镜子里看不到的自己。要知道他可是会作为一面真实的镜子,反映出你在固执、懒惰、顽劣时的样子。相信看到这样的自己,你会惊讶,会有所感触才是。

找到自己致命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现优点,而把缺点带来的伤害尽可能减少,那么,我们就成功了。

在一次宴会上,萧伯纳的旁边坐着纺织厂经理的太太。这位身材肥胖的阔太太用娇滴滴的声音问道:“请问您是否知道哪种减肥药有效?”萧伯纳看了看这位太太说:“我倒是知道有一种药。遗憾的是,无论如何我都翻译不出药的名字,因为‘劳动’和‘运动’这两个词,对您来说是地道的外语。”听完,这位太太立即涨红了脸。俗话说,人贵自知。如果连自己的致命问题都浑然不知却随便发言,那么结果自然是自取其辱。

萧伯纳是著名的现代主义剧作家,其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特色,充满讽刺和幽默色彩。1925年,萧伯纳凭着多部精彩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接受奖项的时候,萧伯纳把自己的成功归于一个神秘的法则——找到自己致命的问题。

1856年7月26日,萧伯纳出生在爱尔兰,父亲是当地的小公务员。而萧伯纳的幼年及童年,很悲苦。父亲是个没落贵族,外形极其丑陋,是一个整天醉醺醺的酒鬼,对萧伯纳及萧伯纳的母亲不闻不问。15岁的萧伯纳因为家贫不得不辍学。到1876年,也就是萧伯纳20岁的时候,母亲终于无法忍受父亲,毅然与父亲离婚。母亲带着萧伯纳离开了爱尔兰,来到了伦敦。

在伦敦,萧伯纳渴望有一份工作,因为他们仅靠母亲那微薄的薪水过活。萧伯纳先是在爱迪生电话公司外务部谋得一份差事,但是没过多久,这家公司便倒闭了。继而萧伯纳又通过别人的介绍为《大黄蜂》撰写音乐评论,可是又没过多久,这份报刊也停刊了。也正是这时,萧伯纳想到了要以写作谋生,并开始了他艰难的写作之路。

萧伯纳似乎走在一片荆棘丛生的森林里,总是有无数的苦难在路的前方阻碍他的前进。萧伯纳在写作初始,写了5篇小说,接连被60家出版社拒绝。而在长达9年的写作时间里,稿费只有6英镑。这6英镑当中,其中有5英镑是代写卖药广告的稿酬。如果这时萧伯纳放弃了,那么他将永远默默无闻地生活在苦难当中。

萧伯纳没有放弃,在苦难与失败面前也没有一蹶不振,更没有把苦难归结为命运的不公,尽管痛苦的幼年和童年生活已经给他的内心罩上了阴影。萧伯纳开始进入另一种痛苦状态,那就是他在苦苦地思索着,除了无法更改的命运之外,自己的身上一定是存在着什么致命的弱点和问题,导致他一次又一次失败。

这个问题并不难发现,由于幼年时代酗酒的父亲是邻居厌恶的对象,萧伯纳一直都感到非常自卑。所以萧伯纳性格十分内向,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一说话便感到害羞,张口结舌,无法说好一句完整的话。

萧伯纳觉得,如果自己无法克服这个致命的弱点,那么成功似乎永远都不会向他招手。于是他当即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解决害羞这个问题。于是,萧伯纳参加了一个叫作“考求者学会”的辩论会,积极参加学会的辩论发言。

开始的时候,萧伯纳由于紧张和害羞,总是要思前想后,先想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