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都德短篇小说精选(果麦经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09:59:54

点击下载

作者:(法)阿尔丰斯·都德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最后一课:都德短篇小说精选(果麦经典)

最后一课:都德短篇小说精选(果麦经典)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最后一课:都德短篇小说精选(果麦经典)作者:(法)阿尔丰斯·都德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ISBN:9787210100188本书由杭州果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译本序:都德和他的散文化短篇小说柳鸣九一

阿尔封斯·都德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省斯尼姆城一个丝绸批发商的家庭,由于父亲破产,家境困顿,十五岁时就被迫辍学谋生,在一所中学里当辅导教员,备受学生的戏弄与同事的轻视,早尝了世道的辛酸,但由此也获得了日后写作其名著《小东西》的经历与感受。

都德很早就开始写作,十七岁时,他带着处女作诗集《女恋人》来到巴黎碰运气,得到他哥哥——历史学家艾尔莱斯特·都德的提携与帮助,开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858年他的《女恋人》得以出版,1860年,他当上了莫尔里公爵的秘书,一面过着清贫的文人生活,一面也常涉足上流社会、交际场所。他尝试写过诗歌、戏剧与短篇小说,都没有成功,但他在交际场所的经历却为他以后写《萨芙》等著名小说准备了生活基础。其间,他还曾不止一次到普罗旺斯与阿尔及利亚作短期旅行,从中又获得了以后创作《磨坊文札》与《达拉斯贡的达达兰》的素材与灵感,这个时期可说是他真正文学创作的准备阶段。

经过将近十年的努力,他于1866年发表的短篇集《磨坊文札》终于受到了读者的欢迎,1868年问世的长篇小说《小东西》更让都德获得了广泛的文学声誉。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在战争生活中,他燃起了爱国主义热情并获得了文学创作的新灵感与新题材,由此,他在战后写出了不少爱国主义的名篇,这些著名的短篇大都收集在1873年出版的《月曜日故事集》里。

都德在文学创作上主要致力于长篇小说,到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已获得相当出色的成绩,继《小东西》之后,1872年他发表了《达拉斯贡的达达兰》,1874年,又有另一名作《小弗莱蒙与大黎斯内》问世,而后,几乎每年出版一部长篇,计有《雅克》《富豪》《国王蒙尘》《努马·卢梅斯当》《福音传教士》《萨芙》(1884)《达达兰在阿尔卑斯山》《不朽者》《达拉斯贡海湾》等,共12部。在短篇方面,除了《磨坊文札》与《月曜日故事集》以外,1879年和1896年还分别出版了《短篇小说选》与《冬天的故事》两个集子。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都德还从事戏剧创作,其作品有四部:《阿莱城的姑娘》《生存斗争》《障碍》与《说谎的女人》,其中《阿莱城的姑娘》后来由法国著名作曲家比才谱曲改编为歌剧,得以广泛流传。此外,都德还著有散文回忆录两部:《一个作家的回忆》与《巴黎三十年》。

都德是法国十九世纪下半叶强大的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参与者,早在1875年,当这个流派形成的时候,他是与左拉意气相投的文友,是最早的“五人聚餐会”的成员之一。后期,他在文坛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在他周围聚集了一些年轻作家与文学青年。1897年12月16日,他在故乡病逝。二

都德是法国文学史上在短篇小说创作上取得较高成就的作家之一。相对而言,他短篇小说的数量并不多,四个短篇集总共不到一百篇,远不能与莫泊桑相比。在他四个结集中,较为重要的是《磨坊文札》(1869)与《月曜日故事集》(1873)。为读者所传诵的名作,几乎都收在这两个集子里,为数不过十余篇,但它们以风格、情韵与艺术性取胜,足以奠定都德在法国短篇小说创作中的显著地位。

都德的短篇小说中最值得重视的是一组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作品,这些短篇广泛流传,脍炙人口,早已成为世界短篇小说文库中的瑰宝。《最后一课》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短篇小说中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它在不到3000字的篇幅里,以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后,将东部的阿尔萨斯与洛林两省割让给普鲁士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了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悲剧。作者利用短篇小说的特点,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方法,在尽可能精练的艺术形式里容纳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题材。他选择了在普鲁士人规定阿尔萨斯省学校里不许再教法文的命令下,一个小学校里学生们上最后一堂法文课的场景,把这一堂课提升到向祖国告别的仪式的高度,使普法战争悲剧性的结果通过这一堂课表现得异常鲜明突出。作者选取的角度也十分别出心裁,最后一课庄严而令人心碎的情景是通过一个顽童的感受写出来的。他懵懂无知的状态在最后一课中所受到的极大震动,他带有稚气的叙述中所流露出来的丧失祖国的沉重与悲痛,都具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也加强了作品对异族侵略者的控诉。本篇中的人物形象不止一个,都是以高度传神的白描手法勾画出来的,着笔不多,但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他们在上最后一课时的心理感受,集中地表现了阿尔萨斯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柏林之围》是与《最后一课》齐名的佳作,同样也以感人的故事、新颖的构思反映了普法战争中法兰西民族的悲剧。儒弗上校原是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军人,充满了法兰西荣誉感与爱国观念。普法战争一失利,他就中风瘫痪了。巴黎被围的困难时期,他在病床上一直活在法军节节胜利、直捣柏林的幻想中。他的胜利幻想与眼前战败的悲惨现实形成强烈的对照,既表现了这个重病老人天真而热烈的爱国情感,也烘托出巴黎被围的悲剧气氛。在严酷的现实之前,他的幻想必然彻底破灭,而他幻想破灭,终于发现了可怕的现实之日,也就是他生命终止之时。这一不幸的结局使小说具有一种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小间谍》通过普鲁士人引诱利用无知的小孩出卖消息与情报致使法军大败的故事,表现了多方面的思想内容。既揭露了敌军卑鄙、狡诈与残暴的面目,又描写出法军士兵淳朴的人情;既鞭挞了贪图私利的通敌者,又批判了失足者行为的危害。对不同对象区别对待的态度与对他们作不同描写的艺术效果,反映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与通情达理的分寸感,而把无知的误入歧途的小孩斯泰纳的悔恨之情,与义勇军全军覆没联系起来加以描写,则表现了作者明确的道德告诫的意图。值得注意的是,与其说作者在小说里是着力描写斯泰纳误入歧途的经过,不如说是着力塑造他的父亲斯泰纳老爹这个人物。这是一个具有高度的爱国热情与强烈的责任感的法兰西公民的形象,也是一个慈祥的父亲的形象,还是一个恩怨分明的硬汉的形象。他为了报仇雪耻,对强大的敌军进行了决死的战斗。在作者笔下,这一对父子悲剧故事的感人程度亦不下于儒弗上校。与斯泰纳老爹相似的是另一个短篇《旗手》中的主人公,他同样也是一个文化不高、地位低下的“粗人”,在军队里待了整整20年,也不过得到了一个下级军官的职位,但他在战争失败、全军向普鲁士人缴旗投降的时候,却凭自己的爱国主义勇气与民族荣誉感,敢于面对战胜者进行杀身成仁的反抗。

都德所有这些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短篇共有的一个特点是巨大的悲怆性。在这些短篇里,都德都致力于表现各种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小学生失去学祖国语言的权利;老军人梦想昔日的民族荣誉而不可得;老父亲报仇雪耻失败;老旗手进行绝望斗争。这些人物悲剧性的感情与行为决定于法兰西民族的悲剧,是这一大悲剧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都德这一组短篇小说不仅丰富地蕴含着他自己深沉的爱国主义热情,而且构成了对普法战争这一民族灾难的悲剧意义的深刻发掘,他所达到的这一意境与高度,是法国文学史上其他任何一个作家都未曾达到的。与此同时,都德又怀着愤慨之情在《一局台球》中揭露了军队上层的腐败、妄自尊大与对战争失败应负的不可饶恕的罪责。士兵们已集合起来在战壕里待命,但司令部里台球游戏玩得正起劲,即使敌军已开始了攻击,元帅与将校们仍无动于衷,不下任何命令,致使全军坐以待毙,一局台球打完,全军也遭到了覆没之灾。三

都德短篇小说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对他故乡普罗旺斯地区生活的描写。普罗旺斯题材在他短篇中占有的比重是显而易见的,著名文集《磨坊文札》中的短篇就是他的怀乡之作。正如莫泊桑在法国文学中以描写诺曼底景物著称一样,都德则以对南方风情出色的描写而闻名。对于都德来说,普罗旺斯的一切都具有迷人的魅力,如他一个名为《县长下乡》的短篇所描写的,南国乡野的景色是那么迷人,以致一个忙于事务的俗吏也情不自禁醉倒在山林里。都德满怀着亲切眷恋的柔情,用简约的笔触与清丽的色调描绘出一幅幅优美动人的普罗旺斯画面:南方烈日下幽静的山林、铺满了葡萄与橄榄的原野、吕贝龙山上迷人的星空、遍布小山冈的风磨、节日里麦场上的烟火、妇女身上的金十字架与花边衣裙、路上清脆的骡铃声,还有都德自己那著名的像一只大蝴蝶停在绿油油小山上的磨坊……所有这些极富南方色彩的画面,在法国文学的地方风光画廊里,以其淡雅的风格与深长的韵味而永具艺术生命力。

在其南方描绘中,都德更主要地致力于对普罗旺斯性格的发掘与刻画。他欣赏普罗旺斯人身上重感情而不重功利的性格,在他笔下出现了不止一个感情炽烈、任凭感情行事不计后果的人物。在《阿莱城的姑娘》里,主人公让,一个身体健壮、性格开朗的普罗旺斯青年农民,爱上邻近阿莱城一个俏艳的姑娘,他的爱情是那么热烈执着,以至声称如果不娶到她,自己就活不下去,父母只得答应他的婚事。但婚前不久,有人向他家告发了那个姑娘原来是个朝三暮四、水性杨花的人,让从此绝口不提她,心里的爱情却仍然炽烈,并为爱情上的创伤感到极大的痛苦。他抑郁寡欢,形单影只。为了不使父母难过,他强作欢颜,终于在过了圣埃洛瓦节狂欢之夜后跳楼自尽。在《波凯尔的驿车》里,那个在邮车上被人嘲笑的磨刀匠,看起来是一个软弱的孱头,实际上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物,他不幸娶了一个漂亮而放荡的女人为妻,这个女人几乎每过半年就要与情人私奔一次,不久后又回到他身边请求原谅与宽恕,如此反复,习以为常。磨刀匠为宠爱自己的妻子而长期忍辱负重,终于,他持久的爱被折磨成强烈的恨,这种恨最终导致他制造出一幕震撼人心的惨剧。虽然这类普罗旺斯人在精神上显得有些软弱,但其感情强烈的程度却与司汤达笔下的意大利性格、梅里美作品中的西班牙性格有某些相似之处。正是这种感情至上的性格投合了都德本人感情浓厚、气质热烈的倾向,成为他乐于描写的对象。

都德在发掘普罗旺斯性格的时候,以深深的感情注视着普罗旺斯性格中的淳厚、朴实与天真,并以短篇小说中堪称最佳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他的《繁星》就是展示这种优美人性的杰作。这个短篇通过一个普罗旺斯牧童的自白,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牧童爱慕着田庄主人的女儿斯苔法奈特,但他只能怀着这没有希望的恋情孤独地待在放牧的高山上。使人喜出望外的是,由于偶然的原因,斯苔法奈特来到高山上为他送粮食,并且因为下雨与山洪暴发而不得不在高山牧场上过夜。牧童怀着纯净的柔情,坐怀不乱,与自己心目中的仙女一起度过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夜晚,迎来了曙光与黎明。小说像是一首动人的牧歌,表现了优美大自然中的田园生活与爱情,特别是表现了普罗旺斯牧童那真挚的感情与纯净的情操,这种情操给短篇带来了清新的气息,使它在世界短篇小说的行列中以其高尚的格调而出类拔萃。另一个短篇《高尼勒师傅的秘密》,也是都德表现普罗旺斯朴实乡风的名篇。小说中的这个乡下磨坊业非常发达,山冈上布满了风磨,大路上驴子成群结队送来周围农村的麦子,磨坊主以葡萄酒款待来磨面粉的农民,完全是一派和平幸福的景象,充满了一种古老宁静的气氛。巴黎人在大路上开起了蒸汽磨面厂后,风磨坊就一家家被挤垮,纷纷倒闭,唯独高尼勒师傅磨坊的风磨仍然继续旋转,坚持与蒸汽磨面厂进行抗争。然而,高尼勒师傅的秘密终于被人发现,原来,他的磨坊里一片凄凉,风翼不停,磨盘却是空转,可怜的高尼勒为了保持磨坊业的荣誉,煞费苦心地营造了他的磨坊仍然兴旺的假象,企图维持人们在精神上对机器面粉厂的抵制,周围的农民有感于高尼勒的苦衷,为了照顾他的感情,又纷纷把麦子送到他的磨坊里来。高尼勒死后,普罗旺斯乡下这最后一家磨坊的风翼也就停止了转动。短篇表现了普罗旺斯农村人与人关系中前资本主义性的淳朴与和谐,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关系侵入普罗旺斯地区时,传统的精神与习俗中所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敌对状态。从这里,既可以看到普罗旺斯过去的人情习俗,也可以看到社会转型时期普罗旺斯性格的反应。整篇小说以缅怀的、哀而不伤的笔调写成,是一曲对普罗旺斯旧日淳朴风习的轻淡的挽歌。虽然普罗旺斯古朴的人情属于过去的时代,但都德却赋予它某种诗意,把它与巴黎文明对立起来,流露了他对资本主义关系的不满。

都德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还从自己作为一个作家的职业、经验与感受中汲取灵感,写出了一批以作家文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赛甘先生的山羊》是一个结合着诗情画意的描绘、机智绝妙的反讽与深刻隽永的意味的故事。赛甘先生多次豢养山羊,它们不甘于栏圈里安逸的生活而向往高山上的野趣、自由与新鲜空气,一只只脱逃上山,但每一只最终都成为野狼的食物。作者以貌似玩世不恭的态度与巧妙的反讽语调,用赛甘先生的山羊作为前车之鉴,指出诗人若单凭对阿波罗的忠诚,献身于美的追求与诗韵,而不着眼于现实利益,把才能奉献给资本主义商业文化,就会落得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境地,实际上是以沉痛的情怀深深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文人的悲惨处境。另一个短篇《毕克休的文件包》则是文人悲惨处境的现实描绘。毕克休这位曾蜚声巴黎的大漫画家,双目失明后,生活无着,女儿被送进了孤儿院,自己只求在外省甚至偏僻山区经营小烟摊糊口,为了获得批准,长期奔走于衙门,始终达不到目的,最后落得向人求食。

都德的短篇小说中还有另一引人注意的题材,即对宗教的讽刺。他的《三遍小弥撒》以幽默的笔调细致地描写了圣诞节之夜一个乡间教堂里做弥撒的场面:神甫与贵族乡绅的善男信女们,为了赶快享用圣诞晚宴上的佳肴,急不可待草草了事做完了三遍小弥撒。庄严的宗教仪式、神圣的经书、虔诚的祷文与这些人物急切的贪馋丑态形成滑稽可笑的对照,表现出作者绝妙的讽刺才情。短篇《雅尔雅伊来到天主家》更是诙谐之至。一个不信宗教、渎神无行的搬运夫死后来到天堂门口,被耶稣的大弟子、天堂的守门人圣彼得拒之门外,他略施小计居然就混入了天堂。小说里对圣者、对天堂的漫画式的描绘妙趣横生,搬运夫雅尔雅伊那种不信神的精神与粗俗但充满活力的神态跃然纸上,带有浓厚的民间气息。特别是他自己因想看热闹的斗牛又被圣者轻而易举骗出了天堂的情节,典型地表现了普罗旺斯性格的特色,是作者的绝妙之笔。

在艺术上,都德的短篇小说别具一格,他的风格淡雅柔和,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与幽默的情趣,并充满了清新的诗意。

都德在自己的短篇小说中,较少地着力于表现生活的纵的发展与起伏,而经常注意描写若干生活横断面的场景。如《一局台球》《毕克休的文件包》等短篇中,构成小说主体部分的,都是被集中加以描写的生活画面,而且画面的线条简明,色彩清淡,结构灵活自由,这就使得作品具有一种散文化的特色,其中有的短篇往往更接近散文随笔。虽然他有一部分作品可称得上典型的“小说”“故事”,但故事性并不强,情节大都平淡无奇,绝少戏剧性的效果,完全是属于平凡的生活现象。如《最后一课》中的上课、《柏林之围》中儒弗上校的生病,等等,但是,由于这些情节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并被作者深深地发掘出其中深蕴的含义,因而又具有较高的典型性与动人的情趣。

都德的短篇之不以故事情节而以韵味取胜,首先在于他是一个富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而不是一个以叙述见长的“讲故事的人”,在他身上最强有力的禀能并不是观察与想象,而是感受。他敏锐而细致,即使对普通的日常生活也有自己微妙的感受,在一片南国景色前他会产生欣喜如醉的情绪,由此写出一篇动人的故事(《县长下乡》)。即使是自己回到故乡安顿下来的生活细节,他也从中体会出某种意味而铺陈为一个短篇(《安居》)。正因为他所写出来的都是他亲身感受的,是从他那感情丰富的心灵里渗透出来的,所以他的每一个篇章字里行间都滴淌着他的感情。这一股股感情、一段段心绪、一种种情愫就成为贯穿于他作品中的气势,将散文化的部件与成分凝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也使得作品具有一种诉之于心的力量,使读者感到格外亲切自然,这构成了都德短篇小说的一种重要的魅力。

与文学史上那些或热情奔放,或激昂慷慨,或忧愁抑郁的作家不同,都德在自己短篇中的浓郁感情的形态是柔和温存。他以亲切的眼光去看待现实与人生,因此,他所观察到的、他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温存与柔和的图景。在他的艺术视野里,较少有尖锐、激烈的生活与斗争,即使是涉及重大的冲突与矛盾,他往往也是从缓冲的方式去加以把握。如儒弗上校痛失祖国荣誉的悲剧是从小孙女照顾病人的角度表现出来的,法国割让阿尔萨斯省的巨大悲剧仅通过一堂课体现出来。都德以柔和温存的眼光去看待人物,因而,他的人物身上几乎都沐浴着他的温情,即使是对他有所贬责的人物,他也带有几分通情达理的宽厚。他的鞭挞是轻微的,他的讽刺也不辛辣,尽管他感情热烈,但他对人生中世俗的规范与是非标准有时又多少有点超然,因而,他的讽嘲中往往带有几分幽默与温和。毫无疑问,美与善的事物与他柔软的心灵是相投的,他敏锐、细致的感情善于从其中汲取美与善的精髓。这样,他的作品中又往往具有含英咀华的诗意,如《繁星》就是这样一篇杰作。

都德短篇小说的风格是他热烈的气质、温和的人生态度、敏锐的感受方式与自己特定的艺术方法所综合决定的产物。他这种散文化但充满了感情与诗意的小说风格,在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某种示范意义,它与莫泊桑式的短篇小说相对,提供了另一种小说类型的样本。Part 1经典短篇最后一课——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孩的自叙

那天早晨,我很迟才去上学,非常害怕会挨老师的训,特别是因为哈墨尔先生已经告诉过我们,他今天要考问分词那一课,而我,连头一个字也不会。这时,我起了一个念头:想逃学到野外去玩玩。

天气多么温暖!多么晴朗!

白头鸟在林边的鸣叫声不断传来,锯木厂的后面,黎佩尔草地上,普鲁士军队正在操练。这一切比那些分词规则更吸引我,但我还是努力克制了这个念头,很快朝学校跑去。

经过村政府的时候,我看见一些人围在挂着布告牌的铁栅栏前面。这两年来,那些坏消息,吃败仗啦、抽壮丁啦、征用物资啦,还有普鲁士司令部的命令啦,都是在这儿公布的。我没有停下来,心想:“又有什么事了?”

这时,正当我跑过广场的时候,带着徒弟在那里看布告的铁匠瓦什泰,朝着我喊道:“小家伙,不用这么急!你去多晚也不会迟到了!”

我以为他是在讽刺我,于是,气喘喘地跑进了哈墨尔先生的小院子。

往常,刚上课的时候,教室里总是一片乱哄哄,街上都听得见,课桌开开关关,大家一起高声诵读,你要专心,就得把耳朵捂起来,老师用大戒尺不停地拍着桌子喊道:“安静一点儿!”

我本来打算趁这一阵乱糟糟,不被人注意就溜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但是,恰巧那一天全都安安静静,像星期天的早晨一样。我从敞开的窗子,看见同学们都整整齐齐坐在各自的位子上,哈墨尔先生夹着那根可怕的铁戒尺走来走去。我非得把门打开,在一片肃静中走进去。你想,我是多么难堪,多么害怕!

可是,事情并不是那样。哈墨尔先生看见我并没有生气,倒是很温和地对我说:“快坐到你的位子上去吧!我的小弗朗茨。你再不来,我们就不等你了。”

我跨过条凳,马上在自己的课桌前坐下。当我从惊慌中定下神来,这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这天穿着他那件漂亮的绿色礼服,领口系着折叠得挺精致的大领结,头上戴着刺绣的黑绸小圆帽,这身服装是他在上级来校视察时或学校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而且,整个课堂都充满了一种不平常的、庄严的气氛。但最使我惊奇的,是看见在教室的尽头,平日空着的条凳上,竟坐满了村子里的人,他们也像我们一样不声不响。其中有霍瑟老头,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前任村长,有退职邮差,还有其他一些人,他们都愁容满面。霍瑟老头带来一本边缘都磨破了的旧识字课本,摊开在自己的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正当我看了这一切感到纳闷的时候,哈墨尔先生走上讲台,用刚才对我讲话的那种温和而严肃的声音,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从柏林来了命令,今后在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小学里,只准教德文了……新教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文课,我请你们专心听讲。”

这几句话对我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啊!那些混账东西,原来他们在村政府前面公布的就是这件事。

这是我最后一堂法文课!

可是我刚刚勉强会写!从此,我再也学不到法文了!只能到此为止了!我这时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过去浪费了光阴,后悔自己逃学去掏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滑冰!我那几本书——文法书、圣徒传,刚才我还觉得背在书包里那么讨厌,那么沉甸甸的,现在就像老朋友一样,叫我舍不得离开。对哈墨尔先生也是这样。一想到他就要离开这儿,从此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就忘记了他以前给我的处罚,忘记了他如何用戒尺打我。

这个可怜的人啊!

原来他是为了上最后一堂课,才穿上漂亮的节日服装,而现在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村里的老人今天也来坐在教室的尽头,这好像是告诉我们,他们后悔过去到这小学里来得太少。这也好像是为了向我们的老师表示感谢,感谢他四十年来勤勤恳恳为学校服务,也好像是为了对即将离去的祖国表示他们的心意……

我正在想这些事的时候,听见叫我的名字。是轮到我来背书了。只要我能从头到尾把这些分词的规则大声地、清清楚楚地、一字不错地背出来,任何代价我都是肯付的啊!但是刚背头几个字,我就结结巴巴了,我站在座位上左右摇晃,心里难受极了,头也不敢抬。只听见哈墨尔先生对我这样说:“我不好再责备你了,我的小弗朗茨,你受的惩罚已经够了……事情就是这样。我们每天都对自己说:‘算了吧,有的是时间,明天再学也不迟。’但是,你瞧,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唉!过去咱们阿尔萨斯最大的不幸,就是把教育推延到明天。现在,那些人就有权利对我们说:‘怎么,你们自称是法国人,而你们既不会读也不会写法文!’在这件事里,我可怜的弗朗茨,罪责最大的倒不是你,我们都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你们的父母并没有尽力让你们好好念书。他们为了多挣几个钱,宁愿把你们送到地里和工厂去。我难道就没有什么该责备我自己的?我不是也常常叫你们放下学习替我浇园子?还有,我要是想去钓鲈鱼,不是随随便便就给你们放了假?”

接着,哈墨尔先生谈到法兰西语言,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是最清楚、最严谨的语言,应该在我们中间保住它,永远不要把它忘了,因为,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随后,他拿起一本文法课本,给我们讲了一课。我真奇怪我怎么会理解得那么清楚,他所讲的内容,我都觉得很好懂,很好懂。我相信,我从来没有这样专心听讲过,而他,也从来没有讲解得这样耐心。简直可以说,这个可怜的人想在他走以前把自己全部的知识都传授给我们,一下子把它们灌输到我们的脑子里去。

讲完了文法,就开始习字。这一天,哈墨尔先生特别为我们准备了崭新的字模,上面用漂亮的花体字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我们课桌的三脚架上挂着这些字模,就像是许多小国旗在课堂上飘扬。每个人都那么专心!教室里是那么肃静!这情景可真动人。除了笔尖在纸上画写的声音外,听不到任何别的声响。这时,有几只金龟子飞进了教室,但谁也不去注意它们,就连那些最小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专心专意地画他们的一横一竖,好像这也是法文……在学校的屋顶上,有一群鸽子在低声“咕咕”,我一面听着,一面想:“那些人是不是也要强迫这些鸽子用德语唱歌呢?”

有时,我抬起头来看看,每次都看见哈墨尔先生站在讲台上一动也不动,眼睛死死盯着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个小学校舍都吸进眼睛里带走……请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待在这个地方,老是面对着这个庭院和一直没有变样的教室。只有那些条凳和课桌因长期使用而变光滑了;还有院子里那棵核桃树也长高了,他亲手栽种的啤酒花现在也爬上窗子碰到了屋檐。这可怜的人听着他的妹妹在楼上房间里来来去去收拾他们的行李,他们第二天就要动身,告别本乡,一去不复返。他即将离开眼前的这一切,这对他来说是多么伤心的事啊!

不过,他还是鼓起勇气把这天的课教完。习字之后,是历史课;然后,小班学生练习拼音,全体一起诵唱Ba、Be、Bi、Bo、Bu。那边,教室的尽头,霍瑟老头戴上了眼镜,两手捧着识字课本,也和小孩们一起拼字母。看得出他也很用心。他的声音由于激动而颤抖,听起来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叫人又想笑又想哭。唉!我将永远记得这最后一课……

忽然,教室的钟打了十二点,紧接着响起了午祷的钟声。这时,普鲁士军队操练回来的军号声在我们窗前响了起来……哈墨尔先生面色惨白,在讲台上站了起来。他在我眼里,从来没有显得这样高大。“我的朋友们,”他说,“我的朋友们,我,我……”

他的嗓子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无法说完他那句话。

于是,他转身对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气按着它,用最大的字母写出:

法兰西万岁

写完,他仍站在那里,头靠着墙壁,不说话,用手向我们表示:“课上完了……去吧。”柏林之围

我们一边与韦医生沿着爱丽舍田园大道往回走,一边向被炮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墙壁、被机枪扫射得坑洼不平的人行道探究巴黎被围的历史。当我们快到明星广场的时候,医生停了下来,指着那些环绕着凯旋门的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中的一幢,对我说:“您看见那个阳台上关着的四扇窗子吗?八月初,也就是去年那个可怕的充满了风暴和灾难的八月,我被找去诊治一个突然中风的病人。他是儒弗上校,一个拿破仑帝国时代的军人,在荣誉和爱国观念上是个老顽固。战争一开始,他就搬到爱丽舍来,住在一套有阳台的房间里。您猜是为什么?原来是为了参观我们的军队凯旋的仪式……这个可怜的老人!维桑堡惨败的消息传到他家时,他正离开饭桌。他在这张宣告失利的战报下方,一读到拿破仑的名字,就像遭到雷击似的倒在地上。“我到那里的时候,这位老军人正直挺挺躺在房间的地毯上,满脸通红,表情迟钝,就像刚刚当头挨了一闷棍。他如果站起来,一定很高大;现在躺着,还显得很魁梧。他五官端正、漂亮,牙齿长得很美,有一头卷曲的白发,八十高龄看上去只有六十岁……他的孙女跪在他身边,泪流满面。她长得很像他,瞧他们在一起,可以说就像同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两枚希腊古币,只不过一枚很古老,带着泥土,边缘已经磨损,另一枚光彩夺目,洁净明亮,完全保持着新铸出来的那种色泽与光洁。“这女孩的痛苦使我很受感动。她是两代军人之后,父亲在麦克马洪元帅的参谋部服役,躺在她面前的这位魁梧的老人的形象,在她脑海里总引起另一个同样可怕的对她父亲的联想。我尽最大的努力安慰她,但我心里并不存多大希望。我们碰到的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半身不遂,尤其是在八十岁得了这种病,是根本无法治好的。事实也正如此,整整三天,病人昏迷不醒,一动也不动……在这几天之内,又传来了雷舍芬战役失败的消息。您一定还记得消息是怎么误传的。直至那天傍晚,我们都以为是打了一个大胜仗,歼灭了两万普鲁士军,还俘虏了普鲁士王太子……我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奇迹、什么电流,那举国欢腾的声浪竟波及我们这位可怜的又聋又哑的病人,一直钻进了他那瘫痪症的幻觉里。总之,这天晚上,当我走近他的床边时,我看见的不是原来那个病人了。他两眼有神,舌头也不那么僵直了。他竟有了精神对我微笑,还结结巴巴说了两遍:“‘打……胜……了!’“‘是的,上校,打了个大胜仗!’“我把麦克马洪元帅辉煌胜利的详细情况讲给他听的时候,发觉他的眉目舒展了开来,脸上的表情也明亮起来了。“我一走出房间,那个年轻的女孩正站在门边等着我,她面色苍白,呜咽地哭着。“‘他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了!’我握住她的双手安慰她。“那个可怜的姑娘几乎没有勇气回答我。原来,雷舍芬战役的真实情况刚刚公布了,麦克马洪元帅逃跑,全军覆没……我和她惊慌失措地互相看着。她因担心自己的父亲而发愁,我呢,为老祖父的病情而不安。毫无疑问,他再也受不了这个新的打击……那么,怎么办呢?……只能使他高高兴兴,让他保持着这个使他复活的幻想……不过,那就必须向他撒谎……“‘好吧,由我来对他撒谎!’这勇敢的姑娘自告奋勇对我说。她揩干眼泪,装出喜气洋洋的样子,走进祖父的房间。“她所负担的这个任务可真艰难。头几天还好应付。这个老好人头脑还不十分健全,就像一个小孩似的任人哄骗。但是,随着健康日渐恢复,他的思路也日渐清晰。这就必须向他讲清楚双方军队如何活动,必须为他编造每天的战报。这个漂亮的小姑娘看起来真叫人可怜,她日夜伏在那张德国地图上,把一些小旗插来插去,努力编造出一场场辉煌的战役:一会儿是巴赞元帅向柏林进军,一会儿是弗鲁瓦萨尔将军攻抵巴伐利亚,一会儿是麦克马洪元帅挥戈挺进波罗的海海滨地区。为了编造得活灵活现,她总是要征求我的意见,而我也尽可能地帮助她。但是,在这一场虚构的进攻战里,给我们帮助最大的,还是老祖父本人。要知道,他在拿破仑帝国时期已经在德国征战过那么多次啊!对方的任何军事行动,他预先都知道:‘现在,他们要向这里前进……你瞧,他们就要这样行动了……’结果,他的预见都毫无例外地实现了,这当然免不了使他有些得意。“不幸的是,尽管我们攻克不少城市,打了不少胜仗,但总是跟不上他的胃口,这老头简直是贪得无厌……每天我一到他家,准会听到一个新的军事胜利:“‘大夫,我们又打下美央斯了!’那年轻的姑娘迎着我这样说,脸上带着苦笑。这时,我隔着门听见房间里一个愉快的声音对我高声喊道:“‘好得很,好得很……八天之内我们就要打进柏林了!’“其实,普鲁士军队离巴黎只有八天的路程……起初我们商量把他转移到外省去,但是,只要一出门,法兰西的真实情况就会使他明白一切,我认为他身体太虚弱,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所引起的中风还很严重,不能让他了解真实的情况。于是,我们决定还是让他留在巴黎。“巴黎被围的第一天,我去到他家,我记得,那天我很激动,心里惶惶不安。当时,巴黎所有的城门都已关闭,敌人兵临城下,国界已经缩小到郊区,人人都感到恐慌。我进去的时候,这个老好人正坐在自己的床上,兴高采烈地对我说:“‘嘿!围城总算开始了!’“我惊愕地望着他:“‘怎么,上校,您知道了?……’“他的孙女赶快转身对我说:“‘是啊!大夫……这是好消息,围攻柏林已经开始了!’“她一边说着话,一边做针线活,动作是那么从容、镇定……老人又怎么会产生怀疑呢?屠杀的大炮声,他是听不见的。被搅得天翻地覆、灾难深重的不幸的巴黎城,他是看不见的。他从床上所能看到的,只有凯旋门的一角,而且,在他房间里,周围摆设着一大堆破旧的拿破仑帝国时期的遗物,有效地维持着他的种种幻想。拿破仑手下元帅们的画像、描绘战争的木刻、罗马王婴孩时期的画片,还有镶着镂花铜饰的高大的长条案,上面陈列着帝国的遗物,什么徽章啦,小铜像啦,玻璃圆罩下的圣赫勒拿岛上的岩石啦,还有一些小画像,画的都是同一位头发卷曲、眉目有神的贵妇人,她穿着跳舞的衣裙、黄色的长袍、袖管肥大而袖口紧束——所有这一切,长条案、罗马王、元帅们,那位身材修长、腰带高束、具有1806年人们所喜爱的端庄风度的黄袍夫人……构成了一种充满胜利和征服的气氛,比起我们向他——善良的上校啊——撒的谎更加有力,使他那么天真地相信法国军队正在围攻柏林。“从这一天起,我们的军事行动就大大简化了。攻克柏林,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过了一些时候,只要这老人等得不耐烦了,我们就读一封他儿子的来信给他听。当然,信都是假造的,因为巴黎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而且,早在色当大败以后,麦克马洪元帅的参谋部就已经被俘并被押送到德国某一个要塞去了。您可以想象,这个可怜的女孩多么痛苦,她得不到父亲的半点音信,只知道他已经被俘、被剥夺了一切,也许还在生病,而她却不得不假装他的口气写出一封封兴高采烈的来信,当然,信都是短短的,一个在被征服的国家不断胜利前进的军人只能写这样短的信。有时候,她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于是好几个星期都没有来信。这位老人可就着急了,睡不着了。于是很快又从德国来了一封信,她来到他床前,忍住眼泪,装出高高兴兴的样子念给他听。老人一本正经地听着,一会儿心领神会地微笑,一会儿点头赞许,一会儿又提出批评,还对信上讲得不清楚的地方给我们加以解释。但他特别高贵的地方,是表现在他给儿子的回信中。他说:‘你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法国人……对那些可怜的人要宽大为怀,不要使他们感到我们的占领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信中全是没完没了的叮嘱,关于要保护私有财产啦、要尊重妇女啦等一大堆令人钦佩的车轱辘话,总而言之,是一部专为征服者备用的地地道道的军人荣誉手册。有时,他也在信中夹杂一些对政治的一般看法以及媾和的条件。在这个问题上,我应该说,他的条件并不苛刻:‘只要战争赔款,别的什么都不要……把他们的省份割过来有什么用呢?难道我们能把德意志变成法兰西吗?……’“他口授这些话的时候,语气是很坚决的,可以感到他的话里充满了天真的感情,这种高尚的爱国心听起来不能不使人深受感动。“这期间,包围圈愈来愈紧,唉,不过并不是柏林之围!……那时正是严寒季节,火炮不断轰击,瘟疫流行,饥馑逼人。但是,幸亏我们精心照料,无微不至,老人的静养总算一刻也没有受到侵扰。直到最困难的时候,我都有办法给他弄到白面包和新鲜肉。当然,这些食物只有他才吃得上。您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比这位老祖父就餐的情景更使人感动的了。他自私自利地享受着而又被蒙在鼓里:坐在床上,红光满面,笑嘻嘻地,胸前围着餐巾,因为饮食不足而脸色苍白的小孙女坐在他身边,扶着他的手,帮助他喝汤,帮助他吃那些别人都吃不上的好食物。饭后,老人精神十足,房间里暖乎乎的,外面刮着寒冷的北风,雪花在窗前飞舞,这位老军人回忆起他在北方参加过的战役,于是,又向我们第一百次讲起他那次倒霉地从俄罗斯撤退时,他们只有冰冻的饼干和马肉可吃。“‘你能体会吗?小家伙,我们那时只能吃上马肉!’“我相信他的孙女是深有体会的。这两个月来,她除了马肉外没有吃过别的东西……但是,一天天过去,随着老人日渐恢复健康,我们对他的照顾愈来愈困难了。过去,他感觉迟钝、四肢麻痹,便于我们把他蒙在鼓里,现在情况开始变化了,已经有那么两三次,玛约门前可怕的排炮声惊得他跳了起来,他像猎犬一样竖着耳朵。我们就不得不编造说,巴赞元帅在柏林城下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刚才是荣军院鸣炮表示庆祝。又有一天,我们把他的床推到窗口,我想,那天正是发生了布森瓦血战的星期四,他一下就清清楚楚看见了在林荫道上集合的国民自卫队。“‘这是什么军队?’他问道。接着我们听见他嘴里轻声抱怨:“‘服装太不整齐,服装太不整齐!’“他没有再说别的话,但是,我们立刻明白了,以后可得特别小心。不幸的是,我们还小心得不够。“一天晚上,我到他家的时候,那女孩神色仓皇地迎着我:“‘明天他们就进城了!’她对我说。“老祖父的房门当时是否开着?反正,我现在回想起来,经我们这么一说,那天晚上老人的神色的确有些特别。也许,他当时听见了我们的谈话。只不过我们谈的是普鲁士军队,而这个好心人想的是法国军队,以为是他等待已久的凯旋仪式——麦克马洪元帅在鲜花簇拥、鼓乐高奏之下,沿着林荫大道走过来,他的儿子走在元帅的旁边;他自己则站在阳台上,整整齐齐穿着军服,就像当年在鲁镇那样,向遍布弹痕的国旗和被硝烟熏黑了的鹰旗致敬……“可怜的儒弗老头!他一定是以为我们为了不让他过分激动而要阻止他观看我们军队的凯旋游行,所以他跟谁也不谈这件事。但第二天早晨,正当普鲁士军队小心翼翼地沿着从玛约门到杜伊勒里宫的那条马路前进的时候,楼上那扇窗子慢慢打开了,上校出现在阳台上,头顶军盔,腰挎马刀,穿着米约手下老骑兵的光荣而古老的军装。我现在还弄不明白,是一种什么意志、一种什么突如其来的生命力使他能够站了起来,并穿戴得这样齐全。反正千真万确他是站在那里,就在栏杆的后面,他很诧异马路是那么空旷、那么寂静,每一家的百叶窗都关得紧紧的,巴黎一片凄凉,就像港口的传染病隔离所,到处都挂着旗子,但是旗子是那么古怪,全是白的,上面还带有红十字,而且,没有一个人出来欢迎我们的队伍。“乍时,他以为自己是弄错了……“但不!在那边,就在凯旋门的后面,有一片听不清楚的嘈杂声,在初升的太阳下,一支黑压压的队伍开过来了……慢慢地,军盔上的尖顶在闪闪发光,耶拿的小铜鼓也敲起来了,在凯旋门下,响起了舒伯特的胜利进行曲,还有列队笨重的步伐声和军刀的撞击声伴随着乐曲的节奏!……“于是,在广场上一片凄凉的寂静中,听见了一声喊叫,一声惨厉的喊叫:‘快拿武器……快拿武器……普鲁士人。’这时,前哨部队的头四个骑兵可以看见在高处阳台上,有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挥着手臂,踉踉跄跄,最后全身笔直地倒了下去。这一次,儒弗上校可真的死了。”旗手一

这个团的士兵散布在铁路边的斜坡上,遭到对面丛林中普鲁士部队集中火力的射击。两军对射,相距仅八十米。团队的军官们不断高喊:“卧倒!……”但没有人照办,这支骄傲的部队昂然挺立,聚集在军旗的周围。夕阳西沉,麦田成熟,草地牧场片片相连,在此广阔的背景上,这一大群遭到射击的士兵,被弥漫的硝烟笼罩,就像羊群在旷野上突然遭到可怕的暴风雨前第一阵狂风的猛打。

在这个斜坡上,落下来的可是弹雨啊!机枪的噼啪声、军用饭盒滚到沟里的闷响声、子弹从战场上空飞过的长长呼啸声,均不绝于耳,就像令人恐怖而又震耳欲聋的乐器紧绷着发出的弦声。军旗高竖在士兵们的头顶上空,抗着枪林弹雨迎风飘动,时不时被淹没在硝烟里,一遇上此种情形,就有人发出一阵庄严而骄傲的喊声:“军旗还在,我的孩子们,军旗还在……”这喊声盖过了枪声炮声、伤员的呻吟声与咒骂声,与此同时,但见一名军官像影子一闪,奔进那红色的硝烟里,于是,英雄的旗帜又重新复活,在战场上高高飘扬。

它倒下了二十二次!这二十二次,它次次从死去的旗手的手里倒下,旗杆上的余温犹在,又立即被后继者竖了起来;到夕阳西下时,这个团队残存的战士已为数不多,他们开始慢慢撤退,而这面军旗,传到了这天第二十三位旗手奥尔尼军士的手里时,已成了一块破烂不堪的破布。二

这个奥尔尼是一个袖章上有三条纹的老兵,没有文化,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在军队里熬了二十年才当上低级士官。从小被遗弃,吃过不少苦,长期在兵营里过着单调的生活,因此头脑迟钝,所有这些都刻印在他低矮而显固执的额头上、被行军袋压弯了的背脊上、军事操练中所养成的下意识的步伐上。除此以外,他还有点口吃,不过,当一名旗手,根本就无须有什么口才。战斗的当天晚上,上校对他说:“军旗既然在你手里,好样的,你就好好保护它吧。”随军女膳食员立即就在他那件经过日晒雨淋、硝烟熏烤、已破旧不堪的军大衣上,缝上了一道标志少尉军衔的金色线条。此乃他卑微一生中唯一的殊荣。这个老兵的腰杆一下就直起来了。可怜的他,过去走路老习惯于低着头弯着腰,两眼不敢平视,打这以后,他就有了意气风发的神气。目光仰视,老望着这破烂不堪的军旗在上面飘扬,他尽力把它举得直直的、高高的,让它超越于死亡、叛逃与溃败之上。

在进行战斗的那些日子里,奥尔尼两手举着牢牢插在皮套里的旗杆,看起来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一声不吭,岿然不动,严肃得像一个手捧圣物的教士。这面旗帜原本金光闪闪、漂亮堂皇,如今已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成了一块破布,但他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力量都集中在紧握着旗杆的手指上,集中在藐视着对面普鲁士人的目光里,那目光好像在说:“你们来试试看,能否把它从我手里夺走!……”

无人敢来一试,甚至死神也没有试过。经历过了波尔尼、格拉维洛特这些最为惨烈的战斗之后,这面军旗仍然到处飘扬,它破烂不堪,伤痕累累,但仍然是老奥尔尼高举着它。三

不久,到了九月份,普鲁士军队直逼麦茨城下,法军遭到封锁,在泥泞中泡的时间太久,大炮也生了锈,这支世界上第一流的军队,由于困顿无为、给养短缺、消息断绝而士气低沉,他们把步枪支架起来,搁置不用,就在枪架旁边,他们因生病与烦恼而纷纷死去。不论是长官还是士兵,没有人再抱希望,只有奥尔尼一人依然信心十足。他那面破烂的三色旗在他心里代替了一切,只要他觉得军旗犹在,那就什么东西也没有失去。不幸的是,仗不打了,上校把军旗保管在麦茨郊区他自己的住所里,这样,执着的奥尔尼就牵肠挂肚了,好像一个母亲把自己的孩子寄养在奶妈家。他无时无刻不思念军旗。思念得太厉害的时候,就一口气跑到麦茨去,只要见旗帜仍在那里,平平安安靠在墙上,他就高高兴兴、踏踏实实地回来,回到湿淋淋的帐篷里做他的美梦。他梦见法军节节胜利,三色旗迎风招展,飘扬在普鲁士军队残壕的上空。

巴赞元帅一道缴枪投降的命令彻底粉碎了他的梦想。一天早上,奥尔尼刚一醒来,就看见整个营地乱成了一团,兵士们三五成堆,聚集在一起,群情激昂,愤愤不已,不时发出狂怒的吼声,朝着城里的方向挥动着拳头,似乎怒火都是冲着某一个罪魁祸首。他们在大声叫喊:“打倒他!……枪毙了他!……”对这些,军官们都听之任之,不予制止……他们低着头,在一旁走动,好像在这些兵士面前深感羞惭。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奇耻大辱,元帅的命令竟然要十五万装备精良、尚有战斗力的大军一枪不发,向敌人缴械投降。

——“那么,军旗呢?”奥尔尼脸色发白地问。军旗和所有的东西都交出去。枪支,剩下的一切一切,统统交出去……

——“天……天……天打雷劈!”可怜的旗手结结巴巴诅咒着,“这些王八蛋休想得到我的军旗……”说着就朝城的方向跑去。四

城里也乱成了一团。国民自卫军、市民、国民别动队队员,纷纷在叫嚷,在折腾。一些议员代表走过,战战兢兢地,前往元帅驻地。奥尔尼对眼前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一个人自言自语,朝通往郊区的路上跑去。

——“想把军旗从我手里抢去!……咱们走着瞧吧!他们办得到吗?他们凭什么?元帅把自己的东西上缴给普鲁士人好啦,他的镀金四轮马车,他从墨西哥带回来的漂亮银餐具,全都可以上缴!但这面旗帜,它属于我……它是我的荣誉。我不准别人碰它。”

他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再加上本来就口吃,他这番话断断续续,语不成句。不过,这个老伙计,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他的主意明确而不可动摇,那就是把军旗拿到手以后,就带它回团队,然后率领那些愿意跟他走的士兵,踩着普鲁士的躯体前进。

当他到了存军旗的地方,守兵甚至不许他进去。上校也正在气头上,不想见任何人……但是,奥尔尼不理会这一套。

他又是骂又是喊,跟那卫兵推推搡搡:“我的旗子……我要我的旗子……”

终于,窗子打开了:

——“是你在嚷,奥尔尼?”

——“是我,我的上校,我……”

——“所有的军旗都在军械库……你只需到那里去,他们就会给你一张收条……”

——“为什么给张收条?……干吗这么做?……”

——“这是元帅的命令……”

——“可是,上校……”

——“让我安静……安静!”窗子一下又关上了。

老奥尔尼踉踉跄跄,就像喝醉了酒一样。

——“一张收条……一张收条……”他这么机械地喃喃自语……

最后,他又上路了,心里只念叨着一件事,那就是:军旗在军械库,他得不惜一切代价把它拿回来。五

军械库所有的门都大大敞开,好让在外面排队等候的普鲁士运输车通过。奥尔尼进去时,浑身都在发抖。团队所有的旗手,还有五六十名军官,全在那里,他们神情悲痛,沉默不语。这些淋着雨的阴森森的运输车,还有光着头聚集在后面的这些人,构成了似在举行葬礼的景象。

在一个角落,巴赞元帅大军的旗帜,杂乱地堆放在泥泞的石板地上。这些色彩鲜亮的丝绸旗已经破破烂烂,金色的流苏与制作精美的旗杆也已残缺不全,所有这些代表着荣誉的器物都扔在地上,浸满了雨水,沾满了泥泞,简直惨不忍睹。一位负责行政事务的军官把它们一面一面拾起来,叫唤它所属团队的番号,每个旗手就走上前去领一张收条。有两个普鲁士军官身体僵直、毫无表情地站在那里,监督着把战利品装到运输车上。

啊,光荣、圣洁的破旗,你们就这样走了,裸露出你们裂开的伤口,像折翅的鸟儿一样凄惨地拖扫着地面!你们就这样走了,带着美好事物惨遭玷污的奇耻走了,你们中的每一面都带走了一小部分法兰西。你们褪了色的褶皱里还存留了长途行军中的阳光,你们累累的弹痕里,深藏着对那些无名战士的回忆,他们都是在军旗下碰巧中弹身亡的,因为敌人所瞄准射击的正是军旗……

——“奥尔尼,轮到你了……正在叫你哩……去领你的收条。”

果真要领收条!

那面军旗就在他眼前。正是他的那一面,所有旗帜中最漂亮,也是破损得最厉害的一面……一看见它,他觉得自己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斜坡上。他听见子弹在呼啸,铁制军用饭盒发出破碎的响声,上校在大声叫喊:“战士们,军旗还在!……”已经先后有二十二名战友中弹倒地,他,第二十三名旗手赶紧就冲了过去,扶住并举起那面因旗手倒下而摇摇欲坠的军旗。啊!那一天,他曾发誓要捍卫军旗,要保护军旗,直到自己死去。可是,现在……

想到这里,他全身的血一下全都涌到头上。他像喝醉了似的,像发了狂似的,朝普鲁士军官扑了过去,夺过自己心爱的军旗,紧紧把它握在手里;接着,他试图再一次把它举得高高的,举得笔直,同时大声叫喊:“向军旗致……”但他的喊声被堵在嗓子里。他感到旗杆在抖动,从他手里滑了下去。在这叫人窒息的空气里,在沉重压抑着这些沦陷城市的死亡空气里,军旗不可能再飘扬,任何高尚的事物不可能再存活……老奥尔尼像被雷电击了一下,倒在地上死了。小间谍

这小子名叫斯泰纳,人称小斯泰纳。

他是巴黎土生土长的孩子,瘦弱而苍白,可能有十岁,也许到了十五岁;碰上这些小鬼,谁也说不准他们的年龄。他母亲已经去世,父亲原是一名海军老兵,如今在寺院区的一个街心公园当看管人。无论是小孩子、女用人、带着折叠椅的老妇人、贫穷的妈妈,所有那些为躲避车水马龙而跑到路边花坛来图清净的巴黎平民百姓,人人都认得斯泰纳老爹,都对他既喜爱又崇敬。他那一把粗硬的唇髭,叫狗与赖在长椅上不走的人见了就害怕,但谁都知道,那唇髭下面却藏着一个善良的微笑,它温柔得近乎慈爱,你想见到这个微笑吗?那只需对这个老好人这么说:

——您的小男孩好吗?……

斯泰纳老爹,他真是太爱这个儿子了!每天晚上,男孩放学后,来接他下班,父子两人一道在林荫小路上遛弯,在每张长椅前停下来,跟公园里的常客打招呼,向他们的友好问候回礼,此时此景,斯泰纳老爹是多幸福啊!

不幸,巴黎被围之后,这一切都变了。斯泰纳老爹的街心公园关闭了,被用来堆放汽油,他不得不整天整天地看守着,孤孤单单在荒芜凌乱的树丛花坛中硬挨光阴,还不能吸烟,直至夜深回到家里,才能见着自己的儿子。只要说起普鲁士人,他就吹胡子瞪眼睛,那样子真该一瞧……小斯泰纳,他对目前这种新的生活,倒是没有什么抱怨。

巴黎被围,对这些顽童来说,是蛮有趣的事情。不用上学了!不用去学习互助组了!每天都放假,街上像赶集一样热闹……

这孩子整天不在家,在外瞎逛,直到晚上睡觉的时候。他老跟在区里前往城头布防的营队后边跑来跑去,哪个营的军乐队好就跟哪个。在挑选军乐这方面,小斯泰纳很是在行,他能够给你说得头头是道,九十六营的军乐队不怎么样,倒是五十五营的颇为出色。别的时间,他常去观看国民别动队进行操练。此外,他天天还要去排队购物……

冬季的早晨黑沉沉的,街上的煤气灯都没有亮,肉店、面包店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小斯泰纳手臂挎着篮子,站在队里,大家脚踩着泥水,互通姓名,谈论政局,因为他是斯泰纳老爹的儿子,人人都问他有何高见。但所有这一切最为有趣的还是瓶塞赌,这种著名的赌博人称“加洛什”,是布列塔尼国民别动队的士兵使之在巴黎被围期间风行一时的。只要小斯泰纳既不在城墙看操练,也不在面包店排队,那你准能在水塔广场的“加洛什”赌博摊上找到他。当然,他并没有参加赌,因为那需要很多钱,他在旁边瞪着眼看人家赌就心满意足了!

赌徒中有一个扎眼的家伙,大高个,穿蓝色工装裤,他每次下赌都是一百苏的钱币,使得小斯泰纳油然而生出几分敬意。那家伙一跑起来,钱币就在他裤口袋里叮当作响……

有一天,大高个去捡一枚滚到小斯泰纳脚边的钱币时,低声对他说:

——“你眼红了,嗯?……好吧,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告诉你上哪儿去赚。”

赌局结束,他把小斯泰纳引到广场的一个角落,提议两人一道把城里的报纸拿去卖给普鲁士人,每一趟可以挣三十法郎。起初,小斯泰纳一口拒绝,不胜气愤。接下来,他一连三天没有去赌摊。这三天真难熬。他吃不下,睡不好。夜里,他梦见一堆堆瓶塞竖立在他床脚边,一百苏的钱币闪闪发光,纷纷飞走。那份诱惑,简直无法抗拒。第四天,他又回到水塔广场,见到了大高个,让自己上他的钩。

一个下雪的早晨,他俩出发了,肩上扛着一个布袋,报纸就藏在他们的罩衫里。当他们到达弗朗德门时,天色刚刚发亮。大高个牵着小斯泰纳的手,走近站岗的哨兵,那是一个忠于职守的常备兵,鼻头红红的,态度和善可亲。大高个装出可怜兮兮的样子对他说:

——“请放我们过去吧,好心的先生……我们的妈妈正在生病,爸爸又死了,我带小弟弟想去地里捡点土豆。”

他说着就哭了。小斯泰纳羞惭到了极点,头也抬不起来。那哨兵打量他们一会儿,朝荒无人迹、一片白茫茫的大路上望了一望。

——“快过去。”他闪开道对他们说。不久,他们就走上了通往奥贝维里叶的大路。大高个得意忘形,放声大笑起来。

小斯泰纳像在梦中一样,迷迷糊糊看见有一排改造成营房的工厂,有一些荒弃的石垒路障,上面晾着潮湿的破衣衫;还有几根已破损、不再冒烟的烟囱,穿透雾气,插向天空。远处,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哨兵,有几个戴着风帽的军官正用望远镜进行观察,还散落着一些被融雪湿透了的小帐篷,帐前总有一堆堆行将熄灭的篝火。大高个认识路,他穿过田野避开岗哨,但是,他们终归还是没有逃脱法国狙击兵的监视。那些狙击兵身穿厚呢上衣,沿着通往苏瓦松的铁路布防,一个个蹲在泥泞的壕沟里。大高个又胡诌起他的故事来,这一次可不顶用,岗哨不让他们通过。于是,他又是哀求又是哭诉,正当此时,从铁道路口值班室里出来一个年老的中士来到铁路上,他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很像斯泰纳老爹。

——“好啦,小家伙,别哭鼻子了,”他对两个孩子说,“会放你们过去的,放你们去拾土豆;不过,你们先进来烤烤火……这个小鬼头看来冻得够呛!”

唉,小斯泰纳全身发抖,可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害怕,因为羞愧……在哨所里,他们看见几个士兵蜷缩在一堆微火周围,那真是贫寒寡妇人家的火。他们用刺刀尖挑着饼干在火上烤着,见两个小孩进来,他们挤紧了一点,给孩子腾出点地方,还给他们喝了点酒与咖啡。正喝的时候,一个军官出现在门口,叫出一个军士,跟他低声说了一会儿,然后又匆匆离去。

——“小伙子们!”那军士回来兴冲冲地说,“今天晚上的口令:‘有烟叶吗?’……我们刚从普鲁士人那边截获的……我想,这一回咱们必定能把神圣的布尔热镇从他们手里夺回来!”

他话音一落,屋里就爆发出了一片欢呼声与欢笑声。有人跳舞,有人唱歌,有人擦刺刀,趁着这一阵乱哄哄,两个小鬼赶紧就溜走了。

越过壕沟,眼前只有那一大片平地,在平地的尽头,是一堵长长的白墙,那上面挖了一些枪孔。他们正是朝这堵墙走过去,但每走一步就要弯下腰去假装在拾土豆。

——“回去吧……咱们别去了。”小斯泰纳不停地这么说。

大高个耸耸肩膀,不断往前走。突然,他们听见有步枪上膛的响声。

——“卧倒!”大高个说着往地上一趴。

刚一卧倒,他就吹了一声口哨。雪地里马上就响起另一声口哨,表示回应。他俩匍匐前进……在墙前,挨着地面,露出了一顶脏乎乎的贝雷帽,那下面是两撇黄颜色的唇髭。大个子一蹦就跳进对方的战壕,靠近那普鲁士人。

——“这是我的弟弟。”他指着小斯泰纳说。

这斯泰纳,个子那么矮小,那普鲁士人一看他就笑起来了,不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