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19:32:0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绪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0.1 复习笔记

一、促进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与发展的知识力

社会学理论是对旧的已有的社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1)柏拉图

柏拉图描写的理想国家,特别强调社会的有机统一性,明确规定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从属于它的整体。他把社会看成是一个包含着分工和不平等的统一体,认为贤明的立法是保持社会昌盛和秩序的关键,私有财产和家庭作为社会的独立要素都应当为增强社会的统一性发挥作用。(2)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不同,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种独立的要素在结合为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人类社会性质的分析充满了社会学的见解,但是他仍没有摆脱传统的政治哲学的框框,没有分清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差别。

2.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是作为同神律观念和宗教主权观念相对立的世界观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契约义务和社会关系的结构中探究社会起源的近代社会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霍布士、洛克与法国的卢梭。(1)主要理论观点

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有“天赋权利”,社会发展是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人们订立契约、建立国家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天赋权利”。“天赋权利”是人们生存的自由、平等、财产私有和享乐的权利,任何人和任何组织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人的这些权利。

社会契约论强调人性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础,社会是指超历史的过程。(2)局限性

社会契约论没有把社会看成是由不同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层次构成的复杂结构,也看不到社会的各个层次的客观运行规律。

3.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原则”的旗帜,鞭笞和批判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改革旧的社会政治结构,建立新的合乎自然秩序的理性王国。他们认为,自由、平等和财产私有是一切幸福生活的基础,是自然法的灵魂。其主要人物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

4.苏格兰的启蒙思想

其代表人物是大卫·休谟、亚当·斯密、亚当·佛格森、约翰·米勒和威廉·罗伯特森。他们反对把社会等同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契约关系,认为社会是具有自身固有历史的独特的结构。

苏格兰启蒙运动对社会学的重大贡献在于:它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客观过程,是一定的经济、社会和历史力量的产物,它可以通过经验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和分析。

5.实证主义与圣西门的“工业社会观”(1)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主张科学和事实,反对形而上学和思辨哲学。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统计分析要应用到社会研究之中,并对社会现象作出因果解释。(2)圣西门的“工业社会观”

圣西门认为,封建社会是好战的,而工业社会是和平的。他认为社会是有机统一体,社会发展的实证阶段(即工业阶段)具有以下特征:

①科学处于中心地位;

②社会各组成部分处于功能和谐状态;

③市民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基础;

④社会成员间是伙伴合作关系;

⑤社会是生产货物为中心的大工场,治人的权利变为治物的权利。

圣西门认为,只有工业社会才能产生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只有工业才能宣告一个以协调一致取代暴力统治的“新世纪”的到来。

二、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

西方社会学理论是在下列几个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英国功利主义的传统

功利主义是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它认为人类的一切行动都是精打细算,都是尽量扩大个人的幸福或利益,尽量减少个人的痛苦或代价,所以人类的所有行动都是一种理性的合理选择。

社会契约理论是在超个人的层次上,对社会结构所作的一种功利主义的解释。它假设人类都是按照合理的自我利益而行动,并自愿达成一个自觉的协议,建立一个政府,以限制个人行动的随意性。协议双方同意遵守政府的规章制度,以控制无约束的竞争,保证社会成员间最低限度的合作。

英国功利主义关于个人主义,关于人们对行为方式的有意识的合理选择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得报酬的理论,是社会学功能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和交换理论的理论基础。

2.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实证主义”是指人们对知识应该作经验性的探求,即人们应该从他们的感觉体验或经验资料中最终获得他们的知识。实证主义的目的是发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自然法则。

实证主义者相信科学可以向我们提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方法,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完成人类的使命。实证主义是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最主要的传统之一。

3.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

历史主义认为,理解和解释人类的行为不能只描述它的外在表现,还要深入研究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即行为者的主观意图。理解一个社会的状况,就要研究该社会内部的文化特征,以及该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与实证主义不同,历史主义的传统不主张去寻求社会发展的普遍法则,而是提倡研究某个社会的特定文化和它所经历的各个历史阶段,以实现对该社会的特有精神的理解。

4.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1)美国人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实用,他们很不喜欢高度抽象和思辨的概念。(2)美国人的第二个特征是鼓吹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欧洲社会学传到美国以后,美国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开始由宏观的社会结构向微观的个人行为和个体间的互动模式转移。交换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的出现恰恰体现了美国社会学的这一特征。(3)美国人的思想是乐观的,他们对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总是满怀信心。他们相信,有计划的社会改革必然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所以美国的社会学家特别关心社会问题和社会改革。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特点

1.微观-宏观的整合(1)在古典社会学理论家那里,就开始注重微观-宏观相结合。(2)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以查里斯·库利和乔治·赫伯特·米德为代表的早期芝加哥学派注重微观层次的个人及个人之间的互动。到了30年代后期,塔尔科特·帕森斯发展出了他的结构功能主义,从宏观层次上对社会结构或系统进行阐述。(3)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开始关注美国社会学理论的这种微观与宏观的分裂。(4)乔治·瑞泽尔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就开始寻求一种整合的社会学范式。这一范式旨在从主观形式和客观形式中将微观层次与宏观层次相整合。

2.能动性-结构的整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社会学理论为这一整合所作的努力主要表现在四位学者的工作上。这四位学者是:安东尼·吉登斯、玛格丽特·阿切尔、皮埃尔·布尔迪厄、尤尔根·哈贝马斯。(1)英国的吉登斯提出的结构化理论,将能动性和结构看成是“二元性”,强调二者相互关联不能彼此分开。(2)玛格丽特·阿切尔则拒绝吉登斯的二元性主张,认为能动性和结构能够而且应该是分开的,为了区分这二者,我们要有能力去分析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3)法国当今最著名的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在他的理论中以惯习和场域的关系来讨论关于能动性和结构的主题。惯习是一种内化的精神结构或认知结构;场域是各种客观位置中的一种关系网络,场域的结构限制着能动者。布尔迪厄主张的是方法论上的关系主义。(4)德国社会思想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则是在“生活世界殖民化”的题目下讨论关于能动性和结构这一主题。生活世界是一个人们互动与交往的微观世界,系统植根于这一世界、来源于这一世界,但是系统最终却发展出自己的结构特征。

3.理论的综合

理论综合所涉及的是将两种或更多的不同理论进行综合。当今这种理论综合的工作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这种努力是普遍性的;(2)这种综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相互承认和吸取对方的理论观点,而不是力图发展出大而全的社会学理论。如符号互动论开始重新认识米德和布鲁默的理论,并且从现象学社会学、女权理论、交换论中借取各种观念,“力图从其他理论方法的瓦片中来修补一个新的理论”。交换论则从符号互动论和网络理论中吸取灵感。后马克思主义则力图将主流社会学家的思想整合到马克思的理论中。

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简答题

1.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思想背景。

答:(1)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历史背景(时代条件):工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导致的社会结构变迁。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民主意识的觉醒,但也伴随着社会规范的混乱。十九世纪上半叶,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也是其弊端开始暴露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产物带来许多新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例如市民社会的危机表现在三次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罢工和德国纺织工人起义。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

②科学条件: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论等自然科学方法的影响。当时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成果,特别是物理学的发展给立志研究社会运行规律的社会思想家以深刻启示,能否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的运行规律。社会学从产生就开始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影响。(2)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思想背景

西方社会学理论是在英国功利主义传统、法国实证主义传统、德国历史主义传统、美国实用主义传统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①英国功利主义传统。功利主义是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它认为人类的一切行动都是精打细算,都是尽量扩大个人的幸福或利益,尽量减少个人的痛苦或代价,所以人类的所有行动都是一种理性的合理选择。社会学的交换理论就是建立在这一观点之上的。

②法国实证主义传统。法国实证主义在l9世纪前期的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和孔德,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实证主义”一词的含义是指:人们对知识应该作经验性的探求。也就是说,人们应该从他们的感觉体验或经验资料中最终获得他们的知识。实证主义的目的是发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自然法则,即对经验现象之间的某种统一关系的陈述。

③德国历史主义传统。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与法国的实证主义不同,它特别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差异,注重对特定文化及其所经历的历史阶段的研究。历史主义把每个社会都看成是独特的,以为只有从每个社会自己独有的文化传统出发,才能正确地理解那个社会。

④美国实用主义传统。帕森斯等人将欧洲的社会学观点介绍到美国以后,社会学在美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美国人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实用,他们很不喜欢高度抽象和思辨的概念;美国人的第二个特征是鼓吹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美国人的思想是乐观的,他们对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总是满怀信心。美国社会学家所关注的就是解决都市问题的具体方案。

2.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思想源泉。

答:社会学是一门经验的社会科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系统。社会学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学说或思想,是对旧的已有的社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思想源泉主要包括:(1)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

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变迁是古代社会的第一次震荡,这个由无阶级社会向有阶级社会的转变给人们留下的记忆是深刻的,“黄金时代”说是这一历史震荡的产物。人们看到奴隶制的不合理,留恋过去的美好时光,希望过去的美好时代能重新回来。“黄金时代”说是古代社会第一个模糊的社会变迁理论,主要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但是,“黄金时代”说代表了一种落后的倒退意识,它总是希望被历史抛弃了的旧的制度卷土重来。(2)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是社会进步理论的一种形式,它认为人有“天赋权利”,社会发展是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人们订立契约、建立国家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天赋权利”。“天赋权利”,是指人们生存的自由、平等、财产私有和享乐的权利,任何人和任何组织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人的这些权利。社会契约论者在反对宗教扼杀人的权利和尊严的同时,提出了个人高于社会的主张。他们认为,关心个人利益就是关心社会利益。社会契约论认为社会不是具有一定的世俗制度和过程的客观结构,强调人性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础,社会是指超历史的过程。(3)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为资产阶级革命制造舆论。这些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原则”的旗帜,鞭笞和批判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改革旧的社会政治结构,建立新的合乎自然秩序的理性王国。在启蒙思想家的眼里,自由、平等和财产私有是一切幸福生活的基础,是自然法的灵魂。主要人物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其中,卢梭和孟德斯鸠的著作包含了大量社会学方面的课题。(4)苏格兰的启蒙思想

其代表人物是大卫·休谟、亚当·斯密、亚当·佛格森、约翰·米勒和威廉·罗伯特森。这批学者反对把社会等同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契约关系,他们认为社会是具有自身固有历史的独特的结构。

苏格兰启蒙运动对日后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比如,斯密、佛格森和米勒通过分析财产的社会作用、政体、分工发展、劳动异化,提出了许多社会学的论点和问题。今天,其中许多思想已经成为社会学思潮的精髓。(5)实证主义与圣西门的“工业社会观”

实证主义是启蒙运动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主张科学和事实,反对形而上学和思辨哲学。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统计分析要应用到社会研究之中,并对社会现象作出因果解释。

工业社会这个词是圣西门创造的,圣西门认为,封建社会是好战的,而工业社会是和平的。圣西门认为社会是有机统一体,社会发展的实证阶段(即工业阶段)具有以下特征:

a.科学处于中心地位;

b.社会各组成部分处于功能和谐状态;

c.市民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基础;

d.社会成员间是伙伴合作关系;

e.社会是生产货物为中心的大工场,治人的权力变成治物的权力。

圣西门认为,只有工业社会才能产生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只有工业才能宣告一个以协调一致取代暴力统治的“新世纪”的到来。

二、论述题

围绕行动与结构这一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对当代社会学理论中宏大理论叙事与微观互动理论的内存关联与紧张进行探讨。[中山大学2008年研]

答: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学理论出现了三个主要的动向,它们是:微观-宏观的整合、能动性—结构的整合与理论的综合。(1)微观-宏观的整合

早在古典社会学理论家那里,就开始注重微观-宏观相结合。涂尔干关心的是宏观层次的社会事实对微观层次的个人或个人行为的影响。韦伯担忧的是个人在由目的理性的社会而构成的“铁笼”中所处的困境。齐美尔主要的兴趣在于宏观性的客观文化与微观性的主观或个人文化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兴趣之一则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对个体,如对工人所产生的作用和异化。(2)能动性-结构的整合

当美国社会学家着眼于微观—宏观的整合之际,欧洲的社会学家则着眼于能动性—结构的整合。虽然美国社会学家的努力与欧洲社会学家的努力有着相似之处,但是能动性并不等于微观,结构同样也不能等同于宏观。微观层次的个人可以被视为能动者,集体、社会组织同样也可以被视为能动者。结构既可以包括宏观的社会结构,也可以包括与人类互动相关的微观结构。因此,能动性和结构都能同时用于微观和宏观的层次。(3)理论的综合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出现的微观—宏观的整合与在欧洲出现的能动性—结构的整合,90年代开始进一步形成了理论综合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所涉及的就是将两种或更多的不同理论进行综合的广泛努力。当然这种综合的努力在社会学的历史上早已有之,但是当今这种理论综合的工作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这种努力是普遍性的;第二,一般来说,这种综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相互承认和吸取对方的理论观点,而不是力图发展出大而全的社会学理论。

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

第一章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1.1 复习笔记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奧古斯特·孔德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被称为“社会学之父”。

1.实证社会学的提出(1)实证的含义

孔德认为,“实证”一词具有五个方面的含义:

①实证意味着真实。“真实”,是指知识要注重研究我们的智慧真正所能及的事物,撇开虚幻神秘的东西。

②实证意味着有用。“有用”,是指知识必须能够有益于不断改善我们个人和集体的现实境况,反对以知识去满足人的无用的空泛的好奇心。

③实证意味着肯定。“肯定”,是指必须善于在个体中建立合乎逻辑的和谐,在整个群体中形成一致的精神,以免引起无穷的疑惑和无尽的争论。

④实证意味着精确。“精确”,就是我们的知识与现象的性质相协调,并符合我们的需要所要求的精确度,抛弃模糊的认识和主张。

⑤实证意味着相对。“相对”,是指知识具有相对的意义,必须反对以往哲学追求绝对知识的倾向。(2)“三阶段说”

孔德认为,人类智力的三阶段是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

①神学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人类智慧的必然出发点。在这个阶段,神学占统治地位,人类智力的特征是自由幻想,寻找事物现象的根源,探索万物的内在本质,追究事物的最后原因,即要求获得绝对的知识。于是,人们对自己所不能及的情况,便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神,用神学的思维方法来解释探究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原因。

②形而上学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渡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乞灵于抽象的实体,以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力”,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来解释一切,以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

③实证阶段,是人类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不再以虚构的超自然的主体或抽象的原则来解释经验现象,而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即发现它们的先后不变的关系和相似关系。科学知识都是经验的、实证的知识。

孔德主张以自然科学的“实证精神”来建立社会秩序,创立了实证社会学。

2.社会秩序论

孔德在《实证政治体系》中将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孔德的静力学在逻辑上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人性结构和社会性质结构。(1)人性结构

人性具有双重或三重性质。它由情感、活动和才智所构成。

①情感是人类的灵魂,是人的行为的动力。情感的发展历史就是人性的利他主义的发展过程。

②活动是由军事阶段转为工业阶段的过程。

③智力的历史是从唯物主义向实证主义发展的历史。(2)社会性质结构

①家庭是实现“社会协调”的最基本的方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在家庭中,感情是主要的,智力是次要的。

②社会在本质上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爱好群居人们的合作。

③宗教缔造社会秩序。宗教是人类最高教义、人类社会关系的主要准则,是人类社会“共存和继续”、“秩序和进步”的保证。

④语言、所有制和社会组织(社会劳动分工)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历史能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⑤社会秩序也依靠与其有关的劳动分工和经济合作。

孔德从静力学的角度剖析了人类社会结构,说明了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原则,解释了历史变化的可能性及必要性。孔德的静力学充分说明了构成社会的各组成部分在维持社会秩序中具有不同的功能,构成社会的元素;组织、器官在同一社会、同一时期、同一阶段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功能。

3.社会变迁论

孔德的社会动力学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1)孔德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工业阶段。

①军事阶段,是智力的神学阶段,它从远古至中世纪早期。

该时期,政治上宣扬“君权神授”,政治制度是“君主专政”。军事阶段是军事、战争为主的古代社会。

②过渡阶段,相当于智力的形而上学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用防御性的军事组织代替进攻性的组织,用抽象的概念及原则取代神学,由对神灵与军事的崇拜转向对自然与科学的崇拜。孔德称这一阶段为“西方革命”的时期,由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使社会由神学阶段到形而上学阶段逐步地向实证社会过渡。

③工业阶段(实证社会),智力发展的实证阶段,它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顶峰。

追求实证知识,即既用实证方法研究数学、天文、物理、化学和生物,又延伸到思想的其他方面。(2)影响社会进步与变迁的其他因素

孔德认为,死亡、人口、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的精神和政治活动等,对社会的进化都有影响作用。

①青年人基本上是进步的,老年人基本上是保守的,死亡就防止了老年人成为社会进步的严重阻力。

②种族差异影响制约着社会的进步。由于种族的差异,人类社会的不同民族、国家是以不同的方式进化的,从而形成社会历史的差异。

③气候与地理环境是人类各个民族、国家历处的全部自然条件。有利或不利的地理环境成为推动或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之一。

④所有政治活动的过程都取决于环境、机遇和伟大人物,但个人无法改变历史进程。(3)局限性

孔德社会动力学中的“规律”是主观规律,即人类思想发展必然经过的三个阶段的“规律”,特别是他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的解释,自始至终都离开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单纯强调“精神”、“理性”的作用,因而最终不得不用人性、人的本能和道德感情的演变来作为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实质,把人的智力或理性的发展作为这一过程的根本动力。总的来说他的社会学是立足于唯心主义基础上的。

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

斯宾塞(1820~1903)是西方社会学史上早期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者、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其社会学思想主要包括社会有机体论与社会进化论。

1.社会有机体论

斯宾塞作为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在社会有机体论方面比孔德的社会有机体论的思想更为深入全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斯宾塞依据生物有机体(生物)来推演社会有机体,从而说明社会的性质。他认为,整个世界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或领域构成的:

①无机领域(物理学方面、化学方面);

②有机领域(生物学方面、心理学方面);

③超机领域(社会学方面)。(2)斯宾塞在《社会学原理》中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著名论断。

他首先指出,社会与有机体一样具有结构性、功能性和相互依赖性。

紧接着,斯宾塞将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进行比较,指出了彼此之间的不同。

①在有机整体和社会整体中,在要素的联系程度或构造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a.生物有机体是一个由单元(细胞)紧密结合而构成的实在统一的有形体。并且各组成部分的位置是非常固定的;

b.社会则是一个松散的,彼此结合不牢,由一些基本单元(个人)分散而自由构成的分离的统一的无形体,社会各组成部分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②在联系模式方面,有机系统和社会有机体之间存在着差异:

a.生物系统是依靠有生命力的物质而存在,即依靠物理和化学的作用维持其生长;

b.社会系统依赖符号而存在,即依靠情感、语言、文字、艺术和思想系统沟通与维持社会各部分与整体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

③在意识层次上,在有机体和社会构成要素的意愿层次上存在着差异:

a.生物体中只有一种单位才有意识,即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缺少感受能力;

b.生物有机体的部分是为整体而存在,而社会有机体是整体存在于部分之中。只有合作,复杂的社会有机体才能走向一种多元性的和最复杂的、运动的均衡整体。

斯宾塞进一步指出,与生物有机体类似,社会有机体也存在着三个系统,即营养(生产)、分配循环(商业、交通、银行)、调节(管理机构、统治机构和政府)等系统。相应于这三个系统,社会中的人就必然分化为三个不同的阶级,即担负营养(生产)机能的劳动阶级(工人和农民),担负分配机能的商人阶级,调节生产分配以至整个社会的工业资产阶级。这三个阶级各有职司、缺一不可,少了一个,整个社会有机体就失去均衡,社会就不能存在。

2.社会进化论

斯宾塞的实证社会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进化”。(1)早期的主要观点

①进化是物体的一种集成,这种集成又随运动而分散,在这个集成与分散的过程中,物体由不确定的、分散的同质状态进到确定的,凝聚的异质状态。

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确定到确定、由同质到异质的变化过程。普遍进化的法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社会领域。

③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由于外力作用从同质性社会向异质性社会,持续的、没有倒退的和不间断的、直线的运行、转化的过程。(2)成熟时期的主要观点

①社会进化在总体上是前进的,但并不排除在具体的社会中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倒退现象,因而社会进化的过程并不是直线的。

②人类进化的原动力原则是“优胜劣汰,物竞天择”。

③“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法则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理、气候、食物以及与之相邻的社会状况会影响社会的变化;历史、传统和社会习俗对社会的进化、变迁也起着复杂的制约与影响作用。

④要解释社会进化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应当注意研究个体的动机或来自许多个体的集合的动机。个体或个体的知、情、意现象是社会现象的因子,同样对社会进化有着影响作用。

⑤人可延缓进化,但无法阻止进化。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孔德看来,“实证”一词具有真实、有用、肯定、(  )、相对几个方面的含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

A.准确

B.精确

C.科学

D.正确【答案】B

2.按照斯宾塞的观点,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事物的进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

A.由不确定到确定

B.由分散到凝聚

C.由同质到异质

D.由复杂到简单【答案】D

二、填空题

1.孔德根据实证主义原则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答案】形而上学阶段、神学阶段和实证或科学阶段

2.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蕴含着明显的______的系统论思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答案】结构功能主义

三、名词解释

1.三阶段规律(孔德)[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孔德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

①神学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人类智慧的必然出发点。在这个阶段,神学占统治地位,人类智力的特征是:自由幻想,寻找事物现象的根源,探索万物的内在本质,追究事物的最后原因,即要求获得绝对的知识。于是,人们对自己所不能及的情况,便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神,用神学的思维方法来解释探究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原因。

②形而上学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渡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乞灵于抽象的实体,以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力”,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来解释一切,以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

③实证阶段,人类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不再以虚构的超自然的主体或抽象的原则来解释经验现象,而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即发现它们的先后不变的关系和相似关系。科学知识都是经验的、实证的知识。

2.社会静力学[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研]

答:社会静力学是孔德提出来的,是指在关于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社会静力学核心的范畴是“秩序”,逻辑上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人性结构和社会性质结构。

3.社会有机论

答:斯宾塞依据生物有机体(生物)来推演社会有机体,从而说明社会的性质。斯宾塞在他的《社会学原理》第二卷的第二部分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著名论断。

他首先指出,社会与有机体一样具有结构性、功能性和相互依赖性。紧接着斯宾塞将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进行比较,指出了彼此之间的不同。

①在有机整体和社会整体中,在要素的联系程度或构造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②在联系模式方面,有机系统和社会有机体之间存在着差异;

③在意识层次上,在有机体和社会构成要素的意愿层次上存在着差异。

斯宾塞进一步指出,社会有机体也存在着三个系统,即营养(生产)、分配循环(商业、交通、银行)、调节(管理机构、统治机构和政府)等系统。相应于这三个系统,社会中的人就必然分化为三个不同的阶级,即担负营养(生产)机能的劳动阶级(工人和农民),担负分配机能的商人阶级,调节生产分配以至整个社会的工业资产阶级。这三个阶级各有职司、缺一不可,少了一个,整个社会有机体就失去均衡,社会就不能存在。斯宾塞认为消灭资产阶级,社会有机体就会遭到破坏。这种理论是为了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压迫服务的。

4.社会进化论[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研]

答:社会进化理论是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他的实证社会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进化”。斯宾塞的进化思想与达尔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早期思想

斯宾塞认为“进化是物体的一种集成,这种集成又随运动而分散,在这个集成与分散的过程中,物体由不确定的、分散的同质状态进到确定的,凝聚的异质状态”。斯宾塞看来,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确定到确定、由同质到异质的变化过程。他认为普遍进化的法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社会领域。斯宾塞从物理学那里借用概念与方法,把人类社会的进步描述为:由于外力作用从同质性社会向异质性社会,持续的、没有倒退的和不间断的、直线的运行、转化的过程。(2)成熟时期

斯宾塞在他成熟时期的著作《社会学原理》(1896)一书中指出,社会进化在总体上是前进的,但并不排除在具体的社会中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倒退现象,因而社会进化的过程并不是直线的。斯宾塞认为,人类进化的原动力原则是“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法则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理、气候、食物以及与之相邻的社会状况会影响社会的变化;历史、传统和社会习俗对社会的进化、变迁也起着复杂的制约与影响作用。斯宾塞认为,要解释社会进化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应当注意研究个体的动机或来自许多个体的集合的动机。个体或个体的知、情、意现象是社会现象的因子,同样对社会进化有着影响作用。人可延缓进化,但无法阻止进化。

四、简答题

1.简述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答:奧古斯特·孔德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人称“社会学之父”。其社会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提出了实证社会学的概念,以及他的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思想。(1)实证社会学

①实证的含义:现实的而非虚幻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靠的而非可疑的;相对而非绝对的;确切的而非含糊的。社会学方法得出的知识具有相对性,关于社会事实,不追求终极本质和普遍规律(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

②原则:

a.方法论上追求自然科学主义倾向,社会学应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依据自然规律解释社会现象;

b.认识论上追求经验主义,社会学可以解释经验、感觉以及其它可实验性的知识或材料;

c.追求价值中立。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只问“是什么”而不问“应该是什么”。

③个体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

a.个体有机体一成不变而社会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可改变;

b.社会有机体可进行广泛分工和高度合作,个体有机体则不具备。

④智力发展三段律: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

贡献在于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努力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按实证主义思想设计的社会学受历史时代和思想传统影响,概念比较抽象,带有浓厚思辨色彩。(2)社会秩序论(社会静力学)

社会静力学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有机体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揭示人类生活的基本秩序,认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家庭是“真正的社会单位”,反对把个人作为研究社会的出发点,家庭是构成社会组织的基础。最重要的3个因素是:宗教(提供共同的和一致的信仰、秩序的源泉)、语言(交流与传承的作用)和社会劳动分工(适当分工能加强依赖与合作精神,分工过细会损害集体合作)。(3)社会变迁论(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综观的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工业阶段。

在孔德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就是发展财富,谋求最终的利益。他构想未来的社会(实证社会)是劳动至上、劳动价值至上的社会,社会将会由牧师、银行家和企业家共同管理。在实证社会里学者与牧师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协调人的感情,帮助人们承认国家治理者的权威,节制权贵的专横和利己行为,教育人们热爱他人,对社会、对集体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克服利己思想,保证维持社会的共存与有序发展。

他认为,死亡、人口、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的精神和政治活动等,对社会的进化都有影响作用。气候与地理环境也成为推动或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之一。(4)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代表和反映了对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运动规律的基本思想,其反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有积极的历史作用;但唯心主义的发展观,看不到人类生产活动在社会进步中的决定作用,把人类智力活动当作社会活动中心,由智力发展三阶段推导出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未摆脱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2.试比较孔德与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异同。

答:孔德与斯宾塞分别被人们称为社会学的至圣和亚圣。他们的社会学思想有诸多相似,但是,由于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又有不同之处。下面就两人社会学思想的异同点做简单的整理概括。(1)相同点

①实证的科学统一观

他们都有实证的科学统一观,认为社会现象最复杂,社会学必须建立在其他学科的完善的基础之上,尤其是生物学的基础之上。孔德将社会学看作是一门实证的科学,将之与神学和形而上相区别。他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唯一探索人的理性及其心理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如何发展起来的科学。孔德提出必须运用四种科学的基本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斯宾塞企图把一切知识纳入他的进化论之中,他认为社会学这门最复杂的科学必须建立在其他各门相对简单的具体科学基础之上,尤其是它与生命科学的关系格外密切、十分接近。

②有机观

他们都将社会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的各个部分执行特殊的功能。孔德持有强烈的整体倾向,并批判了当时主要从个体主义角度从事研究的心理学和经济学。他借用生物学的概念,把社会比作一个有机体,认为社会各部分相互联系,必须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斯宾塞将孔德的思想更加系统化,并明确指出,社会可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因为它和生物有机体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主要表现在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整合趋势等几个方面。

③进化观

将社会看作像个人一样是不断生长的,逐步进化的。原始社会对应人类童年,现代社会对应人类成年。孔德认为社会是有一个阶段向另外一个阶段转变的,社会在曲折中发展。斯宾塞倾向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认为宇宙万物,从自然到社会无不受进化规律支配。

④强调情感的重要性。将情感看作行动的动力,道德的基础。

⑤乐观主义

他们都是乐观的,都对未来充满希望。孔德希望重建政治开明、道德进步、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新的社会秩序。斯宾塞眼中的社会是不断成长变化的,经过优胜劣汰之后会变得很美好很强大。两者的理论的最终目的都相信人类必然会朝着社会进步的方向前进,注重社会的发展维度,而忽视社会的滞后维度。

⑥两者的理论都偏重社会的二元对立分析范式,即研究社会的秩序与变迁,将社会视为两者的有机统一体。

⑦两者都在对社会进行实质分析的过程中,注重社会的构成要素的功能分析,对后期的结构功能主义的产生起了重大的影响(如:孔德对家庭、所有制等的分析,斯宾塞对社会机体的产生、分化等的分析)。(2)不同点

①孔德重主观(人类精神发展史),斯宾塞重客观(社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前者更强调精神的重要性,后者更强调结构的重要性。孔德希望通过倡导实证的科学来统一人们的认识,重建社会秩序。他认为由于受到旧制度和旧观念的束缚,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当时还处于建设过程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证主义精神的优越性也未能充分显示出来。他强烈要求在学校开设实证主义课程,并积极地举办实证主义讲习班,成立实证主义教育自由协会,热情地为普通百姓进行实证教育,以便为精神重建奠定基础,为人们的精神解放创造有利条件。斯宾塞认为社会是松散的整体,组成他的个体是或多或少的自由和分散的,彼此结合的程度不那么牢固。斯宾塞认为结构的变化伴随着功能的变化,社会单位规模的增大必然引起社会活动的进步与分化。斯宾塞总是劝告人们从结构的进化阶段以及在此阶段上发挥的功能这两个方面来研究结构。

②孔德提倡集体主义,认为社会优先于个人,属于社会唯实论的观点;斯宾塞宣扬个人主义,认为个人优先于社会,属于社会唯名论的观点。

③孔德认同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斯宾塞认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④在对待国家态度上,孔德支持国家干预,斯宾塞强调自由放任。后者认为国家和政府应该尽量少的干预社会,让其充分地、自然地进化,通过优胜劣汰的过程使社会的适应力不断提高,使社会越来越合理、越来越完善。反之,政府干预社会事物必然会阻碍社会对其环境的必要调适,破坏了适者生存的进化原则。

⑤在社会学研究上。孔德认为社会学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有效的预测;斯宾塞认为社会学不是精确的科学,不可能作精确的预测。

⑥在社会进化模式上。孔德主张单线社会发展观,认为社会服从不变的规律,将社会性变迁限制在较窄的领域;斯宾塞认为社会发展的具体类型是不同的,社会性变迁的范围很大,复杂多样,进化不是直线的,倒退也可能发生,社会进化的方向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

⑦在方法的运用上。孔德主张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的方法;而斯宾塞却偏好于类比的方法,注重生物学的有机进化与社会的功能类比。

⑧在社会学的旨趣上。孔德的社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a.建立一门对人类社会的秩序与进步进行研究的学科;

b.综合对社会学发展有用的知识形成体系。而斯宾塞的旨趣却在社会的有机体的进化上。

⑨关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分歧上。孔德将人类社会的进步偏向于人类在运用知识的心智发展历程上,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将是一种心智的进步;而斯宾塞却将人类社会的进步归纳为组成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的变化过程的描述,即注重社会的功能进化。

根据上述主要观点和考生叙述情况可酌情给分。

3.试述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答:(1)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是社会学创始人——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提出的社会学思想。孔德将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两个部分。具体来说就是在他理论体系中的社会秩序论和社会变迁论,孔德认为“社会动力学从属于社会静力学,运动是秩序的变迁。”(2)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①社会动力学

a.社会动力学纵观的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它主要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化和进步。

b.运用三阶段法则揭示人类社会进步、进化和发展的学说。智力发展三段律: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孔德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工业阶段。

c.社会发展阶段以人类智慧的发展为标志:把社会看成是上帝的产物的神学阶段;用抽象的自然力说明一切事物的形而上学阶段;以科学的方法去探索社会规律的科学阶段。

②社会静力学

a.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b.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有机体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揭示人类生活的基本秩序,认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家庭是“真正的社会单位”,反对把个人作为研究社会的出发点,家庭是构成社会组织的基础。最重要的3个因素是:宗教(提供共同的和一致的信仰、秩序的源泉)、语言(交流与传承的作用)和社会劳动分工(适当分工能加强依赖与合作精神,分工过细会损害集体合作)。

c.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代表和反映了对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运动规律的基本思想,其反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有积极的历史作用;但唯心主义的发展观,看不到人类生产活动在社会进步中的决定作用,把人类智力活动当作社会活动中心,由智力发展三阶段推导出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未摆脱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4.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研]

答:斯宾塞作为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在社会有机体论方面比孔德的社会有机体论的思想更为深入全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斯宾塞依据生物有机体(生物)来推演社会有机体,从而说明社会的性质。他认为,整个世界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或领域构成的。

①无机领域(物理学方面、化学方面),

②有机领域(生物学方面、心理学方面)

③超机领域(社会学方面)。(2)斯宾塞在他的《社会学原理》第二卷的第二部分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著名论断。

他首先指出,社会与有机体一样具有结构性、功能性和相互依赖性。紧接着斯宾塞将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进行比较,指出了彼此之间的不同。

①在有机整体和社会整体中,在要素的联系程度或构造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a.生物有机体是一个由单元(细胞)紧密结合而构成的实在统一的有形体。并且各组成部分的位置是非常固定的;

b.社会则是一个松散的,彼此结合不牢,由一些基本单元(个人)分散而自由构成的分离的统一的无形体,社会各组成部分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②在联系模式方面,有机系统和社会有机体之间存在着差异:

a.生物系统是依靠有生命力的物质而存在,即依靠物理和化学的作用维持其生长

b.社会系统依赖符号而存在,即依靠情感、语言、文字、艺术和思想系统沟通来维持社会各部分与整体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

③在意识层次上,在有机体和社会构成要素的意愿层次上存在着差异:

a.生物体中只有一种单位才有意识,即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缺少感受能力;

b.生物有机体的部分是为整体而存在,而社会有机体是整体存在于部分之中。只有合作,复杂的社会有机体才能走向一种多元性的和最复杂的、运动的均衡整体。

斯宾塞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进一步指出,社会有机体也存在着三个系统,即营养(生产)、分配循环(商业、交通、银行)、调节(管理机构、统治机构和政府)等系统。相应于这三个系统,社会中的人就必然分化为三个不同的阶级,即担负营养(生产)机能的劳动阶级(工人和农民),担负分配机能的商人阶级,调节生产分配以至整个社会的工业资产阶级。这三个阶级各有职司、缺一不可,少了一个,整个社会有机体就失去均衡,社会就不能存在。斯宾塞认为消灭资产阶级,社会有机体就会遭到破坏。这种理论是为了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压迫服务的。

5.简述斯宾塞的主要社会学思想。

答:赫伯特・斯宾塞是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开始时期的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最显著的特点是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进行类比,这在他的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中都有很好的体现。(1)社会有机论

他利用生物学和进化论的观点建立了自己的“社会有机论”。他认为社会和生物体一样,是一个有机体。这个有机体是由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统一整体。社会有机体要比一切有机现象复杂得多,社会是一种超有机体。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集中反映在他的《社会学原理》第一卷中,他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进行了六项类比,得出了三个结论:

①社会是一个体系,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构成的紧密整体;

②这个体系只能从其结构运转的意义上去理解;

③体系要存在下去,它的需求就必须得到满足。这些观点开启了结构功能理论的先河。(2)社会进化论

斯宾塞在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发表前七年就提出了社会进化思想,他认为进化是一个普遍规律,但仍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并将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原则移植到社会理论中。他认为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过程一样,都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普遍规律。个人、团体、民族和国家也都是如此,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如果没有优胜劣汰,就会造成个人、社会的倒退。斯宾塞把人类区分为优等民族和劣等民族、优等种族和劣等种族,而盎格鲁萨克逊民族是天然的优等民族,他们理所当然成为世界的统治者。这些观点为当时资本主义各国的对外扩张和殖民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斯宾塞的思想对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斯宾塞拿生物有机体与社会进行类比,但也提醒人们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异;社会的组成部分比较分散,直接的、连续的、有形的联系相对比较少;在联系模式方面,社会比起有机体对符号有更大的依赖性;单个有机体只有一个意识中心,在社会有机体里,有多少个个体便有多少个意识中心,社会的个别成员会死亡,但整体继续存在;生物有机体的组成部分是为整体的利益而存在的,社会有机体的整体则是为其成员的利益而存在。

②斯宾塞从社会结构——功能变化的角度解释了社会的进化,指出社会的进化首先来自社会结构的变化,即社会内部的组织由简单变为复杂。他认为尽管社会是在发展变化,但其结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等方面却是比生物有机体更高级的“超有机体”。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蕴含着明显的结构功能主义的系统论思想。

五、论述题

试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述后实证主义与实证主义。

答:实证主义是指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规定的哲学思潮,实证主义开始于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哲学”,孔德在近代经验哲学、理性实验科学和社会思想成就影响下首先予以提出;斯宾塞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进一步论证和补充了这一理论。(1)实证主义社会学在方法论上的特征

①它明确地规定了社会学理论及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思辨的思维方式,使社会学摆脱了思辨哲学的羁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它的理论原则具有强烈的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倾向,坚持统一的科学观,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异,它们都是一种“物”,故而遵从同样的科学法则。这样便混淆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区别。

③在探讨“物”的规律时,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特别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应用了类比的法则后,产生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知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进化论和机械论。

④重视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在方法论上恪守经验主义原则。

⑤强调价值中立性,要求在社会学研究中不作任何个人的价值判断,反对个人的情感介入,以保持严格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⑥强调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强调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实践功能,把社会学看作“社会工程学”或“社会医学”,即强调社会学对现实社会的改造作用。

⑦重视对社会秩序、社会平衡和社会稳定性的研究,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内具有相当保守的价值取向。

⑧主张整体主义的方法论。整体主义方法论强调对社会性结构的研究,认为只有社会结构层次的事物才是重要的,个体行动只是社会结构的产物。涂尔干提出,社会虽然是由个体构成的,但社会事物又是客观独立存在的。社会事实是纯社会性的,它们不能还原为个体的总和。因此,个人现象不同于杜会现象,不能用对个体行为的解释取代对社会事物的解释。他主张必须从社会自身去对社会生活进行解释。(2)20世纪中期以来,人们对科学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对实证主义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人们纷纷对技术理性的实证主义霸权地位提出了批判,走向所谓的“后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后实证主义是在对实证主义的怀疑和批判中渐渐发展起来的,它对实证主义的怀疑和挑战主义表现在:

①社会学没有取得有效的发展和定律性的经验概括;

②由于社会行动是基于人的主观性、反思性和创造性之上的情境诠释构成的,因此社会中不存在决定论的规律;

③社会中只存在着有历史意义的特殊事件,而不可能找到适用于任何时间和地点的一般规律。(3)后实证主义方法论

与实证主义相比,后实证主义范式具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案例法。后实证主义不是一个明确的哲学流派,没有统一的思想,它是实证主义在经受众多批评后的修正的总称,后实证主义者承认研究者不能“证实”一个理论或其他因果命题,但是可以通过消除其他解释来增强这一理论,承认对于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承认观察中包含着理论、研究过程中的主观因素,但是坚持客观性仍然是研究的努力方向,研究者应该尽可能地保持中立,某些严格的科学方法的要求并不适合于社会科学研究,因此提出准实验研究。

后实证主义倾向于个体主义方法论,为克服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弊端,而提出了个体主义方法论的三个命题:

①社会目标和利益是某种或某些个人目标和利益的存在形式,个体利益决定他们的行为选择;

②社会整体是个体行动的结果,对社会整体的认识必须归结到“个体行为”的基础上;

③对整体范畴的认识必须从个体心理出发。

总体来讲,个体主义方法论是从更加现实的情况出发,认为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行为不仅仅是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还包括尊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