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工作者健康锦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23:03:00

点击下载

作者:杨青敏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医务工作者健康锦囊

医务工作者健康锦囊试读:

内容提要

医务工作者常年在医院工作,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又经常接触患者群体,同时由于工作性质存在无法规律饮食、诊疗久坐、手术久站、心理压力大、院内交叉感染等职业高危因素,容易罹患消化道疾病、腰椎间盘突出、下肢静脉曲张及内分泌失调等疾病,从而给医务工作者带来了诸多健康困扰。本书基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特性,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向医护人员提供健康指导,真正落实使医务工作者自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级健康管理目标,做到防患于未然,保证自身健康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编委会

主编 杨青敏

副主编 周丹 解薇

编委 (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婷 王光鹏 乔建歌 朱金芬

张璐 赵振华 曹健敏 曹莹

龚晨 童亚慧 董永泽

主审 刘军 施劲东

插图 叶梦茹 罗嘉懿 郑夏霖

前言 健康中国,科普先行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长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健康卫生工作的纲领。2019年7月16日,国务院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正式对外公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提出到2030年的一系列健康目标,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百姓、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此外,我国劳动者群体面临的一大健康问题就是慢性疾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而职业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由此提出了“全人、全程、全生命”的健康管理理念。今后要将慢病管理的重点转向一级预防,健康的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级管理目标的落地实施,除了依靠医务人员的努力之外,更是离不开每个个体的积极配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才能健康长寿,成为百姓和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也迫切要求我们通过开展健康科普工作,将健康领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向公众普及传播,不断提升健康教育信息服务的供给力度,更好地满足百姓和群众的健康需求。科普书籍赋予百姓、群众医学健康科普教育知识,让人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更好地进行健康自我管理,促进身心健康。

在此契机下,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南丁格尔志愿者科普团队以及医务护理专家及研究生团队,十几年来致力于慢病科普、社区健康管理及医院-社区-家庭健康教育的科普工作,撰写了健康科普丛书共20余本。此次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历时3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需求导向”为原则,组织撰写了“职业健康科普锦囊丛书”,力求帮助工人、农民、军人、警察、照护者、教师、司乘人员、社会工作者、白领和医务工作者10个职业的人群了解健康管理知识,更深层次地体现职业健康管理科普的教育作用。“小锦囊,大智慧”,各个职业因为工作性质不同,劳动者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形成了各自行业中高发的“生活方式病”,本丛书以这些“生活方式病”的预防和护理为出发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力求帮助各行业的劳动者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以达到消除亚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减轻痛苦的目的,做好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维护,帮助民众从透支健康的生活模式向呵护健康、预防疾病、促进幸福的新健康模式转换,为健康中国行动保驾护航!同时,本丛书在编写时引入另外一条时间主线,按照春、夏、秋、冬季节交替,收集每个季节的高发疾病,整理成册,循序渐进。其中,对于有些行业在相同季节发病率都较高的疾病,如春季易发呼吸系统疾病,夏季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高发,冬季心脑血管疾病危害大,即使是相同的疾病,由于患者的职业不同,护理措施和方法也不一样。

这套职业健康科普丛书,源于临床,拓展于科普,创于实践,推广性强,凝聚着南丁格尔科普志愿者团队的智慧和汗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之际,谨以此书献给共和国的劳动者。在丛书即将出版之际,我们感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编号:17dz2302400)、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编号:19dz2301700)和闵行区科学技术协会(编号:17-C-03)对我们团队提供的基金支持。感谢参与书籍编写工作的所有医务工作者、科普团队、志愿者、研究生团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关心,对健康科普和健康管理工作的热情,共同为“健康中国2030”奉献自己的力量!

献给生命的工程师——我们身边的医务工作者

有这样一个职业;他们双手托住生命的希望;他们用专业知识技能、关切与鼓励,赋予生命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他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们身担重任,救死扶伤。在无数个日升月落中,挽回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从乡村到城市,从白昼到黑夜,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只要生命需要救助,他们都义无反顾,只为担得起这一身白衣的重任。“医生”“护士”,只是平凡的称谓,却包含着医学专业科学的高度和医者仁心的温度。

医务工作者就是病房里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吗?

医务工作者团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包含了医生、护士、临床检验师、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营养师等,其中医生群体因术业有专攻,又分为全科医生、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老年科医生、急诊科医生等。他们的工作场地是门诊、病房、手术室,也可以是检验科、B超室、康复科;他们的武器是听诊器、血压计、注射器等各种精密仪器;他们的职责是维护全人类的健康。

哪些“个性”疾病威胁医务工作者的健康?

每一个患者群体在不同的阶段面临不同的健康困扰,相对应的,医生在为患者施行诊疗活动时采用适合于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医生也不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职业伤害。外科医生常年站在手术台上低头手术,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和颈椎病的概率明显增加;急诊科医生每天都忙碌在临床一线,长期压力应激反应以及不规律生活作息导致的胃炎、胃溃疡、甲状腺肿块、肿瘤等疾病威胁着他们的健康;每当季节交替,尤其是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播疾病在儿童中传播,作为儿科患者的健康卫士,为了拉近与小患者之间的距离,缓解儿童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儿科医生常常摘下口罩,用阳光可爱的微笑和亲昵的肢体语言迎接每位小患者,保证就诊过程轻松愉快。但是正因为如此,不少儿科医生也受到了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无情威胁,身体免疫系统受损的同时伴随着严重的工作效率降低……

哪些“普遍”的疾病持续吞噬着医务工作者的健康?

除了与专业相关的疾病外,还有一些常见疾病在所有的医务工作者群体中都呈现高发趋势,常年穿梭在病房导致细菌、病毒交叉感染,忙于工作无法规律饮食导致消化道溃疡、胃肠病,久坐、久站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及下肢静脉曲张等,长期职业压力带来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心理问题,这些职业病给医务人员带来了诸多健康困扰。躯体上的疾病尚且可以治疗,心理上的创伤却难以抚平。医务工作者见惯了人世间的生老病死和悲欢离合,承受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创伤远远多于躯体疾患。焦虑、抑郁、烦躁、恐惧等心理疾病也是医务工作者中的常见病。

那么,“医生们”生病了怎么办呢?

然而“医者不自医”,医务工作者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消除患者病痛,但是却无暇管理自身的健康。医务工作者是患者的健康卫士,但同时他们也是最普通的人,他们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是社会的一员;他们也是父母子女妻子丈夫。电视、网络、报纸等大众媒体经常有关医务工作者因为“过劳”,猝死在工作岗位的报道。失去医务工作者不仅会造成家庭、社会的不稳定,更是医疗系统的巨大损失。

关爱医务工作者,科普先行。

科普团队作为一个拥有专业健康管理知识的医学团队,致力于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基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特性,在充分访谈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写成此书,针对医务工作者健康,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向医护人员提供健康指导,真正使医务工作者落实自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级健康管理目标,做到防患于未然。关注医务工作者的健康是我们科普团队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帮助医务工作者的同时,也间接帮助了千千万万等待救治的患者。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给医者多一份关爱和宽容,他们也是最普通的劳动者,也承受着与其他职业相同的重任与压力。

这本科普原创由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一线临床资深护理工作者和研究生团队、南丁格尔志愿者团队撰写,编者们将自身多年工作体验和疾患困扰融汇其中,根据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特点,以通俗易懂的笔墨和生动形象的图画,对常见职业病的病因、症状、预防与治疗方法、护理小贴士等进行描述,凝聚着对医务人员的崇高敬意。感谢每一位编者的全情投入,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医院院办、党办、科教科、护理部及各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为本书付出辛勤努力的每一位成员!

谨以此书献给奋战在临床一线的生命的工程师们,感恩你们献身医学的满腔热情和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作者作为最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把本书献给维护健康的劳动者,也送去我们南丁格尔志愿者的一份心愿。

2019,我们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寄语——“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为健康中国2030,大家一起努力!周丹 解薇

春篇

春天从这美丽的花园里走来就像那爱的精灵无所不在每一种花草都在大地黝黑的胸膛上从冬眠的美梦里苏醒——雪莱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疾病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简称“上感”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上感通常包括一组疾病,如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等,而狭义的上感通常指普通感冒。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多为病毒,也有少数发病由细菌引起。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都可发病,但是以冬、春季节高发,季节突变常常作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诱发因素,且可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医护人员工作在一线,每天要接诊不同疾病种的患者,若不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尤其是在紧急突发状况时,忽略戴口罩的重要性,随时会有感染的风险。并且医生和护士都需要值夜班,春季昼夜温差大,很多医护工作者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疏于对自身的关注,容易因着凉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又分成不同的种类,医护人员中以普通感冒多见。二、临床表现(1)起病较急,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2)初起时出现咽痒、咽干和咽痛,也可能同时合并鼻塞、流鼻涕,鼻涕由清水样至2~3天后变稠。(3)可能出现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咽部轻度充血等体征。(4)并发咽鼓管炎症时,可能会引起听力减退、声音嘶哑和少量黏液痰。(5)部分患病者会同时有低热、轻度畏寒、头痛等全身症状。(6)一般5~7天可以痊愈。三、护理指导(1)环境和休息。保持工作环境中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一个优质的工作环境,尽量多休息。(2)饮食护理。多喝温开水,多摄入清淡、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虾、牛肉、绿叶青菜、新鲜水果等。(3)用药护理。如果出现发热头痛,可以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应当在咨询专科医生后按照安全剂量使用,防止发生药物不良反应。(4)防止交叉感染。工作过程中做好手的消毒隔离,无论是否患有感冒,都应该戴口罩,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四、护理小贴士

1.防寒保暖

春季昼夜温差较大,夜间值班的医生和护士请注意增添衣物,可以外穿值班棉服,也可在工作服内增加若干衣物,脚上应该穿棉袜,切勿赤脚穿鞋导致寒气侵体,需要从室内步入室外时尤其要做好防寒保暖。

2.劳逸结合

医护人员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工作时间同其他工作人员有很大的不同。

医生在工作期间面对的都是躯体或者心灵患有疾病的人,每天精神处在高度紧张状态,在诊疗的间歇期可以通过起身活动、外出散步、听轻音乐等方式来舒缓紧绷的神经。下班后休息期间可以适当进行娱乐活动,暂时忘记忙碌的工作。

3.体育锻炼

医生和护士值班期间工作十分忙碌,所以宝贵的休息时间大多都被上网、睡眠等静态活动所占据。因为长期熬夜,大部分医护人员抵抗力明显低于常人,所以更要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可以适当进行游泳、慢跑、散步、打羽毛球等有氧运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放松心情。

4.寻求倾诉的对象

工作中难免遇到委屈和不满,这些不良情绪长期积压在身体内部,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甚至是躯体的失衡和情绪的大爆发。我们是患者倾诉的对象,扮演垃圾处理站的角色,但是医护人员同样也需要倾诉的对象,以排除自身的不良情绪,保证职业心理的健康。

2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一、疾病概述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大多是病毒、细菌感染,或者其他部位的感染,如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腺病毒、流感病毒)、细菌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迁徙而来;也可能是由于物理或者化学性的因素刺激,如冷空气、粉尘、刺激性的气体等,或者是吸入了致敏性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寄生虫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二、临床表现(1)呼吸道症状。鼻塞、流鼻涕、声音嘶哑、咽痛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伴有干咳,甚至咳痰,痰量和痰液的性状会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由少量黏痰转为黏液性脓痰或者脓性痰,痰液量逐渐增多,更有甚者出现痰中带血。咳嗽、咳痰可持续2~3周,吸烟者呼吸道症状更趋严重。咳嗽剧烈也可导致气管受累,深呼吸和咳嗽时有胸骨后疼痛感;支气管痉挛时有气促、胸部紧缩感。(2)全身症状。较轻,乏力伴有低热或中等程度发热,大多会在3~5天后有所缓解。三、护理指导(1)咳嗽、咳痰。咳嗽、咳痰比较严重时应该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根据自己的症状体征选择合适的止咳、祛痰药物。干咳剧烈者可选用喷托维林、氨溴酸右美沙芬等止咳药,如果痰液很多时不建议使用可待因类强力镇咳药。痰液难以咳出时可以选择使用溴己新、盐酸氨溴索等。也可以使用兼具止咳、祛痰作用的复方甘草合剂,必要时联合使用雾化吸入法。咳嗽咳痰诱发支气管痉挛和支气管哮喘时,遵医嘱使用茶碱类支气管舒张药。(2)饮食指导。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如鱼、虾、牛肉等优质蛋白,提供能量的同时补充钙质,多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对于疾病的康复和抵抗力的修复都十分有意义,咳嗽咳痰是消耗性的活动,可适当在正餐中间加入辅助营养。但是避免食用,辛辣、高盐、高糖、高脂肪等刺激性食物,如榨菜、辣椒、蛋糕等,以免加重呼吸道症状。(3)药物指导。使用止咳祛痰药前应该咨询呼吸专科的医生,配合使用适当的抗生素以控制气管-支气管的炎症,最好请专业医师开具医嘱,使用过程中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4)安全防护。对花粉、粉尘等过敏的医护人员,在上下班途中或者户外活动时尽量远离花粉,可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四、护理小贴士(1)加强体育锻炼。久坐或者久站可能是医护人员每天的常态,大部分医护人员认为每日的工作强度很高,已经达到锻炼身体的要求,不需要再额外进行体育锻炼。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每天单一姿势的工作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利用自然因素(日光、空气、水)和公共体育设施,以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目的而进行活动。医护人员长期在封闭的室内环境进行工作,缺乏有氧运动,可以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游泳、慢跑、爬山、瑜伽等有氧运动,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放松紧张的心情。(2)呼吸新鲜空气。工作环境的限制导致医护人员上班期间很少有机会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再加上医护人员大多数时间都要佩戴口罩,很大程度上阻隔了空气的流通。病房每日的消毒液混杂着药品的味道,构成了刺激性的气体,冲击着医护人员的呼吸道。医护人员应在工作的间歇或者午休的时间走出办公室,去室外呼吸新鲜的空气。办公室和病房也应该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保证空气的流通,为患者和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3)勤饮水。水的摄入可以稀释痰液,同时滋润呼吸道,促进痰液的充分排除。应尽量饮用温开水,避免饮用冷水或冰水,防止因刺激呼吸道和胃而诱发更严重的呼吸道痉挛。

3 支气管哮喘

一、疾病概述

支气管哮喘又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损,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并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支气管哮喘如贻误诊治,随着病程的延长会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目前哮喘已经成为全球性疾病,全球约有1.6亿甚至更多患者,我国的患病率为1%~4%。(1)遗传因素。亲属中有哮喘的患者,患病率高于普通人,并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的概率越高,病情也越严重。研究表明:与气道高反应性、IgE调节和特异性相关的基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2)环境因素。主要为哮喘的激发因素,包括吸入性变应原,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也有的由于感染引起,如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此外,部分食物(如鱼、虾、蟹、蛋、牛奶等)、药物和气候变化也可导致哮喘的发生。(3)典型的临床症状。气道炎症是哮喘发病的本质,反复发作的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是哮喘的典型症状。严重者呈强迫坐位或端坐呼吸,甚至发绀等,干咳或者咳大量白色泡沫样痰。哮喘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并加重。(4)并发症。发作时可并发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反复发作和感染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二、疾病分期(1)急性发作期。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常伴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特征,常因接触刺激物或者治疗不当所致。(2)慢性持续期。在哮喘非急性发作期,仍然会有不同程度的哮喘症状。(3)缓解期。系统经过或未经过治疗、症状和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三、护理指导(1)环境指导。居室环境布置应以简单为主,保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度相对湿度适宜,减少花草等植物的摆放,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液。工作期间尽量佩戴口罩,减少消毒液的刺激。(2)舒适体位。哮喘发作时选择一个舒适的卧位,尽量避免仰卧位,因为仰卧位时会引起进行性气流受阻,可取侧卧位,避免或减少发作。也可以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使膈肌下降,以利于呼吸肌的活动,增加肺活量,减轻呼吸困难。可以尝试调整体位以寻找舒适体位,减少因长期保持一种姿势而引起的疲劳。夜间睡眠时可在背后垫舒适软枕保持半卧位,以减少夜间哮喘的发作次数。(3)氧疗指导。自觉胸闷、气促症状明显时,应该进行氧疗,选择鼻塞或面罩吸氧,一般氧流量调整为2~4L/min,进行氧疗时首先要保证用氧环境安全,进行有效的湿化。自我监测用氧的效果,即胸闷、气促症状是否有所缓解。(4)用药指导。①激素是目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药物,如果选择静脉用药,应该注意自我监测有无局部血管刺激症状、胃部不适及激动失眠等,尤其是连日静脉大量用药时容易出现上述症状。大量补液时,不能因为自身具有医学知识而加快补液速度,应保证用药过程的安全。②β受体激动剂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而吸入法因2作用直接等多种优点为最佳选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心悸、骨骼肌震颤等。③氨茶碱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患有重症哮喘时首选静脉给药,注射速度不超过0.4mg/(kg·min),以防止中毒症状发生。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失眠或不安,静注速度过快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心律失常或血压下降、中枢兴奋烦躁不安甚至惊厥等现象。(5)饮食指导。选择营养丰富的清淡饮食,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尽量避免食用容易引起哮喘发作的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6)戒烟、戒酒。烟酒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刺激呼吸道,诱发支气管哮喘,降低呼吸道及肺的顺应性。很多医生因为平时工作压力大,会有抽烟或者饮酒的不良习惯,错误地认为吸烟和饮酒是一种放松的方式。患有任何呼吸道疾病时,都应该限制烟、酒的摄入。四、护理小贴士(1)饮食篇。哮喘的饮食原则是清淡、少刺激,不宜过饱、过咸、过甜,忌生冷、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自身为过敏性体质者应尽量少食蛋白类食物,如果发现某种食物有诱发支气管哮喘的迹象,应避免进食。为了保证营养的均衡可以多食植物性大豆蛋白,如豆类及豆制品等。还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充足和平衡,特别应增加抗氧化营养素,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硒等。可以尝试吃食用菌类调节免疫功能。(2)心理篇。医院本身就是支气管哮喘的教育基地,医护人员应该以身作则,学习支气管哮喘的健康知识,加入到健康教育活动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增进健康知识的目的。减少哮喘发作时的恐惧及紧张情绪,这种心理负担能加重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尝试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以减轻心理负担。增加同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可以在工作中互相检测和护理,增加安全感。保持心情开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3)补水篇。哮喘发作时,由于进食少、多汗及呼吸频率快,水分大量蒸发,容易造成脱水或呼吸道干燥,导致痰液无法咳出而加重呼吸道感染。除了依靠补液外,还要主动多喝水,多喝温开水,禁止饮用冰冷的水,减少对咽喉部和呼吸道、消化道的刺激。(4)运动篇。可以选择慢跑、散步、打球、打太极拳、气功、游泳等运动。为了增进心肺功能储备,增强体质,尽量在发作缓解期进行体育锻炼,以改善有氧代谢能力。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以及运动方式的选择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运动的时间以30~45分钟为宜,体力较差时适当减少运动时间,并且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低强度的运动练习;体力较好时练习较快的步行、慢跑、缓慢地登楼、游泳等。运动时吸入冷而干燥的空气可加重支气管痉挛,吸入暖和潮湿的空气可减轻支气管痉挛。因此,运动时最好在暖和温润的环境中进行,温水游泳对哮喘患者非常有益。(5)哮喘不能吃不能碰的物品:哮喘患者忌吃(或少吃)食物有鸡蛋黄、公鸡、肥猪肉、羊肉、狗肉、海鱼、蛤类、蟹、虾;木瓜、韭菜、金针菜、笋(或笋干)、花生、咸菜、辣椒、胡椒;糖精、香精、色素、巧克力;雪糕等冷饮;汽水等碳酸饮料;酒、咖啡、浓茶等;远离花粉、动物毛屑、粉尘、冷空气等。(6)喷雾器的使用方法。①将喷雾器摇匀;②彻底呼气;③将喷雾器喷口含在嘴内;④吸入剂量后屏住呼吸;⑤慢慢呼吸;⑥吸入剂通常需用2次,可于半分钟至一分钟后再次重复①~⑤。

4 脑梗死

一、疾病概述

脑梗死旧称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因而通常所说的“脑梗死”实际上指的是脑血栓形成。

脑梗死的发生可能与一些躯体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有关,还可能发生于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辐度过大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以往认为中老年人群因为脑血管的老化和机体调节机制的退化而容易发生脑梗死,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梗死的发生逐渐呈现年轻化。究其原因可能与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运动的减少、生活压力增大等有关。医护人员每天的工作强度大,体育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并且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需要经常熬夜,长期的生物钟颠倒造成机体的功能下降,容易发生脑梗死,应该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二、临床表现(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三、疾病分类(1)腔隙性脑梗死。脑梗死的直径小于1.5mm,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2)中等面积梗死。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醒,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3)大面积梗死。患者起病急骤,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盲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四、护理指导(1)卧床休息。急性期应限制体力活动,绝对卧床休息,病室保持安静、光线适宜,减少来自环境的刺激,卧床时可以缓慢变换体位,保护受压处的皮肤,但不可过快、过猛地改变体位,减少脑血管的压力。(2)饮食与营养。发病当天禁食,可以依靠补液维持机体需求,48小时后病情稳定者可以适当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和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水的摄入量。(3)预防便秘。便秘时因为用力排便会增加脑血管的压力,诱发或者加重脑梗死的进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水的摄入量,按摩腹部,必要时可以使用开塞露等通便药物。(4)用药指导。脑梗死是一个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疾病。一旦确诊,应该争取超早期治疗,在发病3~4.5小时内尽可能静脉溶栓治疗,在发病6小时内可进行适当的急性期血管内干预;发生脑梗死应立即前往专科门诊接受治疗,以早期确定个体化和整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使用右旋糖酐时应注意有无过敏反应,使用血管扩张剂时注意应关注血压变化,防止血压偏低,使用溶栓剂和抗凝剂时应该警惕出血征象。(5)戒烟限酒。烟中的化学物质尼古丁导致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多,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吸烟还会导致血管收缩或痉挛,使血流阻力增大,血管壁损伤,血小板释放和聚集,血液黏度增加,加速心、脑、肾等全身器官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栓形成;烟中的一氧化碳造成血管壁内皮细胞缺氧,造成脑动脉粥样硬化。此外,吸烟还有致畸、致残的作用。(6)心理指导。患有脑血管疾病时,患者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尤其在合并肢体或者其他功能障碍时。应主动向家属和同事诉说心理上的体会,取得周围亲友的关心体贴和安慰鼓励,积极向上的情绪会有利于疾病的康复。(7)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与患者谈话时声音要大、语速要慢,简短清晰,重复重点,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材,如助听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