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抱怨当习惯:阿里巴巴给年轻人的14堂智慧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1 16:36:19

点击下载

作者:张弛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别把抱怨当习惯:阿里巴巴给年轻人的14堂智慧课

别把抱怨当习惯:阿里巴巴给年轻人的14堂智慧课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别把抱怨当习惯:阿里巴巴给年轻人的14堂智慧课作者:张弛排版:昷一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2-01ISBN:9787504491527本书由北京华阅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PREFACE

有些年轻人在进入社会之初,常常是雄心勃勃,干劲十足,但随着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事业屡屡受挫,当初的雄心壮志已经不在,便开始抱怨这个世界,抱怨老天的不公,抱怨命运的艰辛。当他们将抱怨当作习惯的时候,他们就沦为了平庸无奇的人。反过来看那些平庸的人,你会发现抱怨是他们最显著的标签。可以说,抱怨就像一颗钉子,会将一个人钉在失败的墙上,永远都不得解脱。

从雄心勃勃的青年到满腹怨气的失败者,这并不是社会造成的,很多人都是自身不够智慧,最后让抱怨成为自己失败人生的根源。所以,要成功,就要摒弃抱怨。马云曾经说过:“人不是为了惊天伟业而生的,人是为了感受生活而生的,只有摆脱抱怨,才能拥抱生活。”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是在这些成功的背后,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对于当下渴望成功的人来说,马云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榜样:从最初的普通高校教师到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阿里巴巴的缔造者,马云的成功已成了千万年轻人学习的楷模,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有人说,马云瘦小的身材、近乎怪异的长相似乎暗示了他天生就异于常人,因为马云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感悟和启迪。有人曾经问马云:“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你成功的秘诀?”马云的回答是:“不要把抱怨当习惯!”

那么,这简单的8个字为什么能成为马云成功的秘诀,其中又包含了怎样的智慧呢?不要把抱怨当习惯,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那就是不埋怨谁,不嘲笑谁,也不羡慕谁,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风雨交加,都能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这就是阿里巴巴智慧最精辟的诠释。第01课紧追目标:年轻人有梦想,更要实干

年轻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当你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别人也无法帮助你!天助先要自助,当自己没有清晰目标的时候,别人说得再好也是别人的观点,不能转化为自己的有效行动。所以,马云说:“人要有专注的东西,人一辈子走下去挑战会更多,你天天换,我就怕了你。”放眼全世界,才有无限希望

成功的机会往往在竞争中变化迭出,各种情势接踵而至,每一天的变化都可以说是巨大的。因此,那些聪明的年轻人往往能够把握此间的情势,看准机会的风向。年轻人必须对全局了然于胸,对未来之势亦要把握到位,不抱怨事业的艰辛,才能以更长远、更全面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所以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先生曾在给儿子的信中说道:“成功不是以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学历或家庭背景来衡量,而是由他思想的‘大小’来决定。”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也说:“执着于高尚的目标,就是正在从事高尚的事业。”

2007年,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表示:“阿里巴巴的发展方向是‘达摩五指’,包括诚信体系、市场、搜索、软件和支付五个发展方向,软件是重要一环。”从马云进军软件领域的战略部署中,我们看到了马云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帝国”构架的轮廓。

马云的雄心壮志是阿里巴巴未来发展最重要的精神力量所在,从他一开始便宣布“阿里巴巴的世界战局”来看,这个目标之大,不仅显示了他目光之长远,还将他颇具霸气的领袖气场体现出来。

在建立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时,马云把客户源定位在了国内和国外两个价值链:一头是海外买家,一头是中国供应商。从阿里巴巴的机构设置中,就可以感受到它自始至终的国际化战略。他们的口号就是“避免国内甲A联赛,直接进入世界杯”。

马云说:“我们要打开国际电子商务市场,培育中国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当时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企业都在西方,能向互联网投资的主流资金也都在西方,所以马云决定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机会,首先“搞定”国外市场。

既然将未来的公司定位为全球的公司,名字就应该是响亮的、国际化的。马云因此说:“我取名字叫阿里巴巴不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全球,我做淘宝,有一天也要打向全球。我们从一开始就不嚷‘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创建一家全球化的、可以做102年的优秀公司’。”

最初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创业资本很少,但马云却从创业资本中拿出1万美元买回了阿里巴巴的域名。他认准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可以跨越国界,流行全世界。

有了适合国际路线的名字之后,阿里巴巴就避开国内市场,直接进军国际。马云还不断在欧洲和美国做演讲,来听的人并不多,最惨的一次,马云在德国组织演讲,1500个座位只来了3个人,马云虽然也觉得很丢脸,但为了宣传,还是坚持下去了。

作为一个有智慧的年轻人,当你就相关任务进行讨论时,一般都是从“目标”谈起的。大目标不是大而空洞、不切实际的目标,目标大,显示的是一个人的胸怀大,收获的自然会多。

对于任何一个想要获得成功的人来说,眼光放长远一点是很必要的。只有把眼光放长远,制定一个远期的规划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才有奔头,才有希望,也才有实现梦想的积极性,而且当你放眼纵观全局时,你的眼界才会更开阔,事业的发展脉络才会更清晰。这也是阿里巴巴教给年轻人的智慧。马云曾经说过:“我们绝对是放眼世界的,真正做到打到全世界去。”时至今日,马云的目标终于实现了,他已经让全世界人见识了阿里巴巴的神奇,并已经让全世界人知道,阿里巴巴是中国人创办的公司,阿里巴巴是一家让全世界华人骄傲的中国公司。

所以,只要你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就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调动全部的积极性,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鲁伯特·默多克是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他大学毕业后在英国伦敦的《每日快报》工作。直到父亲去世,默多克作为合法的继承人,回到澳大利亚继承了父亲留下的一家地方报纸——阿德莱德的《新闻报》。

默多克一旦决定在澳大利亚发展,便很快为自己制定了“跨国经营”的战略目标。1963年,他购买了香港某杂志公司28%的股份,1964年购买了新西兰惠灵顿的主要报纸《自治报》,1968年设法拥有了英国历史上最悠久也是最大众化的《世界新闻报》集团49%的股权,1989年接管了柯林斯出版公司,在全球掀起了一股“默多克旋风”。

微型通信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给默多克创立跨国传媒公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1983年在英国创办天际广播公司开始到如今,默多克的新闻公司已经成了英国电视网的核心和世界上最大的卫星电视集团。与此同时,他的新闻公司集团也开始迅速国际化。到1996年,默多克仍然控制着新闻公司32%的股份,就如同管理着自己的领地一样。那时候他扬言要带领公司进一步向更新的领域发展,要在21世纪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默多克建立起了横跨五大洲的传媒大帝国——新闻集团,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名噪一时的世界报业大亨。

伊克巴尔曾说:“你要有雄心壮志,江河也会向你俯首。”我们常听见一些人说目标要跳起来够得着才行,事实上有时候我们制定的目标要比“跳起来”还要远大,这样才能引导我们走得更远。

年轻人要想在人生中获取成功,一开始就应该给自己明确一个目标,年轻是最重要的资本,作为有着无限希望的年轻人,成就必然与志向有着莫大的关联,只要将“目标种子”播撒在自己的心田,并持之以恒地“耕种”和“浇灌”,就一定会得到想要的果实。心中有蓝图,更要脚踏实地“我的目标是在未来年薪能拿到200万”“我的目标是在未来的两年内让自己坐上主管的位置”“我的目标是让公司的管理程序更加完备,以迎接新的市场机制”。有些年轻人在创业之初往往会有这样的宏愿,心中能够有这样宏伟的蓝图确实可赞,但是,拥有高瞻远瞩思想的同时,是不是还要学会脚踏实地呢?特别对于一些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心中能够装着整个世界的辉煌,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如果过于沉浸在成功的幻想中,就会失去务实的精神。马云曾经告诫道:“一个优秀的创业项目是做好而不是做大,更需要注重项目细节的可执行性。”

阿里巴巴迅速崛起的同时也给内部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时,财务部每月光是需要处理的业务凭据就达200多本6000多号。而所有的业务都是通过手工方式处理的。这样一来,财务部的业务处理时间越来越长、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慢,数据的准确性也越来越差。面对如此情景,马云建议财务主管让所有业务流程迅速信息化,并且为财务部上电算化管理。

很快,马云的想法便得到了有效实施。阿里巴巴成立了专业电算化领导小组,开始对财务部实施电算化改造。据马云回忆,当时由于数据量很大,而且项目组成员都是第一次实施,经验不足,数据经常出现问题,不得不重新来过。几名成员经常加班加点,十分辛苦。想起当时的情景,马云颇为感慨地说:“财务部的人吃了半年多的方便面呀!”

经过专业人员脚踏实地地钻研了半年时间,最终证明新系统完全符合要求,并逐步替代了老的系统。不仅如此,新系统的应用,使财务部的业务流程更为清晰,阿里巴巴处理财务业务数据的效率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了改善。

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是好事,但是有了想法之后,一定要去实施,这样才能保证你的好点子不至于成为昨日黄花。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的失败不是因为缺乏思想,缺少经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乏行动。

要知道,执行力是任何一个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凭空想象并不值钱,要想真正让你的点子值钱,就一定要将这种想法与行动结合起来。譬如,在工作中,同样的方法可能被两个人同时想到了,但是谁的执行力更强,谁先迈出第一步,谁就更容易成功。《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曾经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做企业要“眼高手低”》,作者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总参谋长”曾鸣。此处说的“眼高手低”,并非日常理解的“好高鹜远”的意思,而是另有含义。曾鸣认为,“眼高”就是高瞻远瞩、看到未来,有一张战略地图;“手低”就是动手的时候一定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要有非常好的切入点,才能够把战略地图拼出来。可见,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已经深深地渗透到阿里巴巴的文化中去了。

1949年,包玉刚随父亲抵达香港,一开始,他主要经营进出口贸易,然而生意平平。

后来,包玉刚在对世界经济形势及动向做了一番分析与研究之后,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航运业。他认为,航运业涉及的行业有很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然而,当时包玉刚的这个决定引来了所有亲朋好友的质疑,他们都劝他打消这个念头,可是这时的包玉刚早已暗下决心,准备在航运路上放手一搏,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1955年,包玉刚创立了香港环球航运有限公司。为了筹集买船的款项,他到汇丰银行借贷,汇丰银行人员以“华人不懂船舶”为由拒绝对其予以资助。他又到日本神户,终于得到了第一笔贷款,用77万美元买下了一艘已用了28年的旧船。包玉刚以一条旧船闯入了航运界,那年他37岁。

从此,包玉刚在航运业的征途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20年后,他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船东。

包玉刚曾经说过:“一个目标一旦确立,不管它最初是源于什么,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它,这是公司之间有所区别的地方。”因此,只有把战略和执行很好地结合起来,战略才有生命力,人生发展才会走上通向成功的轨道。这不仅是成功之道,也是获得成功的智慧所在。

古人说:“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有目标,确定了目标以后,接下来的事就能顺利开展,不然就很难成事。所以,年轻人光有远大的志向还不行,还要将远大目标与具体步骤相结合,这样才能让思想与行动融为一体,在自己的人生中创造出更高的价值,也让好的思想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真正体现出其价值所在。有创业理想,但不能理想化

中国有句俗话:“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里的“武”指的是技巧,“功”指的是功夫。所谓技巧就是方法,而功夫则是实力。年轻人为自己的事业设定目标并不太难,可是如若将创业目标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理想化,那么创业目标最终会因为虚化而流产。

看看身边的那些创业失败者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人生的创业战略出现了问题,而是他们的执行力不足,不能实现原先所制定的战略目标。更有甚者,总是好高骛远,让创业理想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马云曾经在自己一篇名为《靠价值观打天下》的演讲稿中说道:“任何事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阿里巴巴的目标是走102年,因为我觉得任何一个目标必须非常明确,单纯一个口号没有实际意义,必须说清楚到底多少数字是你要的。“我们公司诞生于1999年,在20世纪活了1年,这个世纪打算活100年,22世纪再活1年,横跨3个世纪。我们今天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让公司活102年。在企业里面我们从来不讲自己成功,因为我们还有94年要走,未来每一天都可能会死掉,每一天都有可能遭遇大灾难。我们对自己既乐观,又很小心。“今天来看,很多人说阿里巴巴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做的事情都很符合逻辑。什么事情,你成功了就都有一个逻辑,但是你按照一个逻辑去做成功几乎不可能。有的人说你们太伟大、太厉害了。我说没有那么伟大,没有那么厉害。是别人说我们伟大,我们才伟大的。”

年轻人创业成功,30%靠人生战略,50%靠执行力,20%靠运气,针对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的专业优势,给出的比例或许会有所不同,但执行力依然会占到最大的比例。因为执行力才是一个人实现人生目标的能力,并不是单纯地靠理想而取胜。

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曾经说过:“一个人在谋求成功的道路上绝不能理想化,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今天的联想,依然有着宏伟的理想,但是在执行的时候靠的却是脚踏实地,可以说联想的目标从不脱离实际。

在创业过程中,很多年轻人总是倾向于制定较高的人生目标,崇高的理想会给各个方面一个较好的心理预期。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如果这种理想高得超出了个人的能力所及,甚至与现实脱节,那么必然将变得毫无意义。

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多年轻人想一步登天,这种操之过急的想法很容易给自己带来失败。

吴炳新是“三株”企业掌门人,在1997年上半年,他一口气并购了20多家制药厂,投入资金超过5亿元,但这些并购却并没有壮大“三株”的实力,反而将“三株”拖入了资金短缺的深渊。

所以,年轻人在制定人生的目标后,应当对目标进行预期评估,要分析该目标是否始终能够得到有效实施,是否符合实际,其变化范围是否是组织资源所能承受的。正如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所说的:“创业的战略目标应当首先将着眼点放在自身,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如果目标太大,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企及,那它只能是空谈,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罢了。”

所以,有目标有理想,但是不能脱离实际,要在执行的过程中让其变得理想化。要让自己的事业可持续发展,那么任何激情式的冲动都必须回归理性,这样才能从务实的角度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可以思想不统一,但目标要统一

马云曾经说过:“千万不要相信你能统一人的思想,那是不可能的,30%的人永远不会相信你。不要让你的同事为你干活,而要让他们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干活。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要比团结在一个人周围容易得多。”在马云看来,目标是凝聚一群人的抓手。

有一次,深圳某小企业主向马云询问:“虽然我们曾多次强调公司的目标是‘3年内成为专业的互联网营销公司,7年内上市,10年内成为受人尊敬的公司’,但最近经常有工作了一年以上的员工以‘不知道未来方向’为由辞职,现在还逐渐波及新来的员工。我该怎样给员工未来的发展明确定位?”

对此马云回答道:“公司的目标‘3年内成为一家专业的互联网营销公司,7年内成为一家上市公司,10年内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比较空,比较假,不实在,员工要问:跟我有什么关系?员工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住房、婚姻、个人的成长、自己的提升,自己对公司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如果这些基本问题不解决,很难长期留住员工。“把‘7年内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当成一个目标是不应该的,上市是一个结果,不是一个目的,在中国有太多这样的公司,把上市当成最重要的目标,以至于一旦上不了市,公司就散掉,上市以后又发现没有想象的好,公司也散掉。“‘10年内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我觉得从第一天起首先要成为受员工尊敬的公司和受客户尊敬的公司,那自然会成为受人尊敬的公司。”

马云的这段话虽然是在给企业支招,但我们也可从中找到年轻人发展的智慧。在谋求个人事业发展时,不论你的思想有多大波动,也不论思想有多大改变,一定要给自己建立一个比较专注的目标,并且专心、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另外,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做事方式和行为思想各不相同,但是只要目标清晰,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为成功拼搏,如同带兵行军打仗,目标方向必须是正确的,那么不论自己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做,最终的结果总归是正确的。目标是一个方向点,更是“全军”的精神要领,思想只是辅助完成目标的方式而已,只要能够把握好方向,人生一定能“完胜”。

在科技界,“苹果”被许多人视作一家封闭性的公司。人们曾一度质疑乔布斯,一个只专注于音乐播放器和创意手机的公司掌门人,怎么能够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立足呢?

苹果公司成立的几十年间,仅推出了5个型号的音乐播放器和5款手机。至乔布斯去世,手机只推出到加IPhone 4s,以及一款平板电脑。

总体来说,苹果公司的产品类型是比较单一的,但无论是哪种产品上市后都被人们当作艺术品来追捧。苹果公司做产品有一个很明确的思路,那就是专注。从产品的研发到市场的推广,一段时间之内苹果公司只专注在一款产品上,甚至一款电子产品常常只有一个型号和一种颜色。

人的思想虽然会发生变化,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专心做一件事的人,才能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比如伍尔沃斯的目标是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终带领员工完成了目标,而这项目标也使他获得了巨大成就。

很多营销大师都在探讨成功的理念,从陈安之、拿破仑·希尔到安东尼·罗宾,从古代的老子、韩非子、孔子的中庸思想到西方的心理学,其理念都惊人的相似——专注如一。当你定下了目标,就一定要对它专注如一,而不是任意改动。相信自己,为梦想而战

在心中怀有美丽梦想和崇高理想的人,只要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抱怨中,终有一天会将这一切实现。哥伦布梦想着另一个世界,结果他发现了新大陆;哥白尼梦想着一个更为广阔的宇宙,结果他发现了宇宙的奥秘,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视野;释迦牟尼梦想着一个纤尘不染、宁静平和的精神世界,结果他最终找到了世间的一种真谛。

喜欢梦想的人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福音,因为梦想建构了这个世界。美丽的梦想能够滋养、治愈人们受伤的心灵,所以纵然追寻梦想的路途充满艰辛,人们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不会让自己的理想褪色、消逝。人类生存在理想之中,并坚信在某一天所有的理想都将成为现实。

只有做高尚的梦,年轻人才会飞向自己的梦想。一个人的梦想预示了这个人未来的模样,所以年轻人的理想闪耀着未来的光芒。

马云常说的一句话是:“不要问‘我能做什么’,而要问‘我该做什么,我想做什么’。”马云总结的阿里巴巴创新发展经验中的一条就是:“相信自己,为梦想而战斗。”

马云认为,任何从业者一定要坚信自己在做什么,一定要坚信自己是正确的,这样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在工作的过程中,尤其是前四五年以内,任何一家公司都会面临很多的抉择和机会,在每个抉择和机会过程中,你是不是还是像第一天,像自己初恋那样记住自己第一次的梦想,这至关重要。

马云一开始就梦想做一家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梦想做一个世界前10名的网站。然而在马云创业之初,除了梦想,几乎一无所有。他没有钱,没有家庭背景,没有社会关系,没有名牌大学的出身,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没有MBA学位,没有计算机知识。梦想成功是马云创业的缘起,但不能仅仅止于梦想,要给梦想一个实践的机会,要为实现梦想而战斗不息。

在头几年里,阿里巴巴的模式是不被业界看好的。例如网易CEO丁磊、搜狐CEO张朝阳等人之前一直不看好B2B模式,但马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他只相信自己的感觉。在马云心里,别人越看好,他越不做,别人越不看好的,他倒要出其不意地试试看。

阿里巴巴的投资者中有一些人曾质疑过阿里巴巴的模式,马云在说服他们的同时,也做出了一些很好的成绩,使这些投资者都心悦诚服。自1999年,阿里巴巴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强烈使命感和“服务第一、客户第一”的价值观,实现了惊人的跨越,最后发展到7000多人,成为了由5家企业组成的集团,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80%。马云认为,这是坚持自己梦想的结果。

马云喜欢有梦想的人,他曾经对员工说:“我们要坚信一点,这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不管你长得如何,不管是这样,还是那样,男人的长相往往和他的才华成反比。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绝对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都不要放弃今天。”可见,有梦想是很重要的。

年轻人要记住,你生活的基础,你的未来,是你心中怀有的梦想,是你一直珍藏于心的理想。作为阿里巴巴人,除了有梦想、有决心、有毅力之外,还得有智慧。所以,马云说:“因为我知道我看见了这个东西,我太想做一样东西。很多年轻人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年轻人的成功,关键不是看你是不是有出色的想法、理想、梦想,而是看你是不是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全力以赴地去做它,证明它是对的。”最伟大的成就在最初的时刻往往只是一个梦想。橡树沉睡在果壳里,雄鹰还在蛋壳里汲取营养,在最美丽的梦想里,天使正慢慢苏醒。梦想,成为了现实最甜蜜的情侣。第02课保持激情:事业需要激情不要抱怨

在成功路上,激情让人更有力量,恒久的激情会让人获得更大的成功。但是,保持激情是很难的,因为一时涌起的激情会因为长期的劳累或失败而淡化,直至最后消失——这是人性中最常见的短板。所以,马云告诫我们说:“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赚钱的。”一定要有持久的激情

爱默生说:“不倾注激情,休想成就丰功伟业。”

罗素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的难以忍受的怜悯。这三种激情左右了我的一生。这些激情像飓风,无处不在、反复无常地吹拂着我,吹过深重的苦海,濒于绝境。”

比尔·盖茨说:“我之所以每天都能满怀热情地工作,是因为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

大多数成功者对激情有着精辟的论述,因为在他们看来,是激情成就了他们的人生。但是,年轻人有了激情就可以成功了吗?

在一期“赢在中国”中,董冰是致力于做中国最专业的电动车维修和综合服务企业的参与者,在回答马云“为什么选择电动车,为什么选择在苏州创业,组织员工学习时都让他们学什么”的三个问题时,他信誓旦旦地说:“因为这个行业是被打压的,是完全依靠市场推动力发展支撑的。现在我已经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消息,政府马上就要解禁了,这证明它顽强的生命力已经迫使一些地方政府不得不让路。真正有市场生命力的东西一定不是靠扶持发展起来的,而是靠市场需求生存下来的,再加上我们的技术能够深入到这个行业,所以我选择了电动车这个行业。”

至于董冰为什么选择苏州,他说:“因为苏州的电动车保有率非常高,如果我在苏州没有成功,就证明我无能。另外,我在苏州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关系,如果我能成功,就说明我们的模式能够复制到全国。”他说他的员工平均文化程度只有初中水平,但是,他有信心在短时间内把他们培养成最优秀的团队。

马云对他的评价是:“一个人能够有如此激情,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最后,马云却给出了著名的忠告:“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能赚钱。”

的确,用“永远的激情”来形容马云是再合适不过了。至今,阿里巴巴都还保存着这样一段录像:1999年阿里巴巴刚成立时,在杭州湖畔花园的马云家,坐着马云的妻子、同事、学生和朋友等共十几个人。当时留着长头发的马云手舞足蹈,充满激情地慷慨陈词:“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2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

马云这段充满激情的画面至今激励着阿里巴巴每一个人。

马云对激情有着精辟的论述,因为在他看来,是激情成就了他的人生。激情,会让一个人义无反顾往前冲,不管前面遇到的是什么。一切都会给激情让道,直到出现成功。所以很多人十分肯定激情对成功的巨大作用。

激情让人摒弃一切无谓的抱怨,激情是成功的力量。激情能让每个人扬起人生之帆,它能让遭遇失意的人保持一份活力,让人有力量持续地为成功去拼、去奋斗。

18岁时,弗兰克·贝特格成为了一名职业棒球选手。可没多久,他就因总是无精打采被开除了。老板告诫他:“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充满活力和激情。”

3周后,他加入了康州的纽黑文球队,此时他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保持活力和激情,一定要成为球队核心球员!

从此,在比赛的时候,哪怕是输了,或者是遭遇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他都不会因此而产生沮丧的情绪。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奔跑在球场上。他的每个投球都迅速而有力,有时竟能震落接球队友的护手套。

在一次联赛中,纽黑文队遭遇到实力强劲的对手,但高涨的激情让弗兰克忘记了恐惧和紧张,并最终赢得了决定胜负的一分。

第二天的报纸上赫然刊登着弗兰克的消息:“这个球员是个新手,他浑身上下充满活力和激情,并因此感染了其他队员,从而赢得了此次实力悬殊的比赛……他是球队的‘灵魂’。”

为什么一个原本毫无活力,被人开除的球员,在短短的3周内却能够赢得实力悬殊的比赛,并成为球队的“灵魂”?毫无疑问,是因为弗兰克对比赛拥有了激情。

马云发现,有些年轻人刚开始进入阿里巴巴的时候,的确是激情满满、自信满满,一副“不成功,便成仁”的样子。但是,当遭遇了困难和挫折以后,那满腔的激情便开始逐渐消减,甚至因为无法面对困难和挫折,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到最后干脆直接退出,所以,这些人往往是失败者。

拥有了激情的年轻人,就能把全身每一块肌肉的力量都调动起来,这让生命始终充满着张力,让内心满是希望。所以,年轻人要想获得成功,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而放弃了理想和追求,保持激情,就会让你在遇到悬崖陡壁时,对理想和追求不抛弃、不放弃,直到有所获;只有选择了激情,才能使你满怀热诚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拥有使命感,事业就会做得更好

谈到使命感,可能大家会觉得有点抽象,使命感是什么?使命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未来人生的一种感知和认同。年轻人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有自己的使命感,有自己的价值观。

世界500强企业的CEO谈到最多的就是使命和价值观。迪士尼公司的使命是让世界快乐起来;丰田的使命是让全世界都懂得尊重。正是因为有着明确的使命感,才使得这些企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2001年,马云在纽约受邀参加了克林顿夫妇的早餐会。在那次早餐会上,克林顿表示,美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军事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没有可以模仿和借鉴的对象。而对于美国是依靠什么力量前进,并居于世界第一,克林顿表示:是使命感引导美国向前走。听到此番言论,马云豁然开朗,决定自己也要做一个有使命感的人,阿里巴巴要跟着使命感走!

下面是马云在自己员工大会上所发表的一段有关使命感的演讲:“成为世界500强之一,成为世界最佳雇主之一,成为世界互联网公司三强之一,这是共同目标。为这个目标去努力工作,这是我乐意的,你不要说为老板工作。大家几千人为一个目标,为一个使命工作,大家维护这个价值观的时候,这个公司才能做得好。这不是一个理论,很多人刚进入阿里巴巴,觉得我们的价值观、使命感比较虚。但只要马云在一天,这就是一个天条。“应该讲,我什么东西都可以容忍,但是背叛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不能容忍。很多公司尔虞我诈,导致很好的公司败掉了,这个我不会改变的。“讲得严重一点,我将来的成功,都是要为价值观、使命感而战,这样才能做得好。往东走?往西走?我是负责人,需要我承担责任。这个错误谁干的?马云干的,拖出来。但我们肯定不能让公司危害社会,任何贪赃枉法的事情谁做谁一定进监狱去。”

可以说,正是拥有了使命感,才造就了马云,更造就了阿里巴巴的今天。使命感是年轻人的志向和追求,它体现了年轻人的觉悟和境界,是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和灵魂。而使命感可以决定眼界,年轻人的眼界就是其发展的边界。有多高的追求,就能看到多宽广的世界、多遥远的未来。如果以赚钱为使命,就只能看到自己的利益。如果以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就能看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

一个负有使命感的人,不会仅被利益牵着鼻子走,他一定有自己的理想,立足于有益于社会的理想。而且一个有使命感的人,往往也能提高自己所在团队的凝聚力,这些人不怨天、不怨地,引领这个团队向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断前进。

沙钢集团老总沈文荣一直十分专注于钢铁主业,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多元化经营。他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你的事业在本行业做到了全国第一、世界第一了吗?你所从事的行业没有发展空间了吗?如果没有,你就应该坚持下去。因为对我来说,做事业不单是赚钱,还是一种使命。”

1988年底,当时的沙钢已经积累了5亿多元资金,有传言说其可以“坐吃10年”。然而,沈文荣还是决定把家底都砸进去,从英国比兹顿钢厂买下一条75吨超高功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生产螺纹钢。沈文荣的这种工作热情深深感染着他手下的员工,当时甚至有传闻说在沙钢里,“行政人员早上7点钟上班,工作到下午5点半”。沈文荣对此予以否认,但他也坦承:“加班在沙钢是件挺平常的事。”对沈文荣来说:“空闲时间打打高尔夫、游泳,和在车间里转转没什么两样,都是需要出力的事。”

也许,正是凭着这种对企业的使命感,沈文荣带领自己的下属一直奋斗到底,终于将沙钢集团打造成了全国最佳企业之一。

一个有使命感的年轻人,一定会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并且清楚如何将这种使命感贯穿到整个事业历程和人生历程。一个人的使命感是由人生所肩负的使命而产生的一种成功原动力。很多年轻人一谈到使命感就会觉得不可靠。但是,这是没有将使命感和现实结合起来造成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让自己的使命感变得更加真实,更加明确,更具有导向性。它既要给自己一个清晰的方向感,也要充满雄心壮志,让自己立志和践行某项伟大事业。同时,假如你是带领一群人,有自己的事业团队,那么在使命感形成时,务必让身边所有人积极参与进来进行讨论,鼓舞他们接纳你的理念,认同你设定的方向并且有效执行,让他们体会到你的使命属于他们的责任。

使命也就是做事情最深层次的目的。正是基于这一点,马云才会在公众场合不止一次向各位企业家发出告诫:“每一个企业都要承担社会责任,并把这个社会责任贯穿到企业的工作中。而企业的使命感不仅仅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统一行动、提高效率、减少交流成本、激发员工斗志的力量,更是企业的血液、基因和品格。”可以看出,年轻人有了使命感,事业才能更好,阿里巴巴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例证。学会给团队注入激情

一个人的事业在不断前进与发展的过程中,总会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然而对于那些跟随自己创业的伙伴,应当如何去帮助他们激发做事业的激情呢?

马云曾经说过:“创业者的激情很重要,一个人的激情没有用,很多人的激情非常有用。如果你自己很有激情,但是你的团队没有激情,那一点用都没有,怎么让你的团队跟你一样充满激情地面对未来面对挑战,是极其关键的事情。”可见,马云对于保持团队的激情是非常重视的。

下面是马云在一次员工大会上,对公司老员工的一段演讲:“我真的不希望看到老员工有暴发户的心态,先拿出100万看一看。很多暴发户每天把100万摸一摸。中国最先富起来的这帮人,没有一个活下来。你看最先买摩托车的有几个活下来的。就是暴发户的心态,没有持久的心态。“我跟大家说,如果你们有三四百万、两三千万的收入,想拿这点钱做投资,你们去看看,中国有哪几家公司的业绩、行业、团队激情能跟阿里巴巴比,从组织、价值观、使命感来看,你能找到像阿里巴巴一样的公司吗?很少。你把这几百万投资于其他公司的股票会很惨,这个是你没有办法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公司才是最好的股票,阿里巴巴的股票是最好的,而阿里巴巴公司的控制权,就掌握在这个房间里面的人的手上。你们记住,你们影响到其他几千名员工。“阿里巴巴的18个创始人,3年前、5年前,如果把股票卖给孙正义、卖给所有的股东,我们早就不用干活了。现在你们能感觉出他们是创始人吗?他们的努力并不比任何员工差。这些东西会感染你们,你们再感染新的员工,大家都会对公司有信心。”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一头狮子率领的绵羊队伍可以打败一头绵羊率领的狮子队伍。的确,领头人如果总是斗志昂扬,激情澎湃,那么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带领的团队必然也会意气风发。因此,如果你想让一个团队保持持久的激情,就应该学会让自己先充满激情,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往往影响着整个团队。

在一些团队中,总有一些老员工以资历老为理由排斥新生力量,这时你就应该站出来适时调节,并且不时地将新鲜想法灌输到老员工的耳朵里。另外,对于一些非常顽固的老员工,你还可以采取竞争的方法,让新老员工全都参与进来,使用淘汰制度,这样不仅可以淘汰一部分“只占位置,不做实事”的老员工,还能让有活力、有激情、有能力的新员工得到提拔。

如何消除员工的职业倦怠感,让他们3年、5年、10年仍始终保持工作热情?这是南京航空很多一线带班长的“烦心事”。然而,经过高层管理人员的政策调整,现在老员工的热情不仅持续不减,而且有的还站在了一线。

南京航空的头等舱“天馨班组”共有26人,其中工作5年以上的8名,工作2年以下的13名。在运输服务部精细化管理活动中,一些管理人员发现一线老员工有经验却不同程度地产生倦怠感,而新人积极性高但工作中又往往无所适从。为了焕发老员工的工作热情,为新员工带好头,相关管理人员决定采取指定老员工带新员工的“一带一”做法,并要求老员工按照细化后的作业指导书,在带徒弟时自己首先做到,再让徒弟做到。“天馨班”班长说:“‘一带一’活动开展以来,无形中对老员工有了一种压力和约束,同时也激发了老员工的自尊心,在工作中有了一种新的‘成就感’。”

假如你是一个团队的领头人,当然希望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永远保持在最高点,但事实却并不如你所愿。为此,你可以根据团队人员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岗位调整、赋予其新任务、加强培训等不同的方式来激活他们的积极性。

马云希望当自己到70岁时,还能和现在这帮做“阿里巴巴”的老家伙们站在桥边上,听到广播里说,“阿里巴巴”今年再度分红,股票继续往前冲。马云说:“那时候的感觉才叫真正的成功。”

多关注团队成员的心理活动,激发团队成员更多的激情,点燃团队成员的活力,让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成为团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才是年轻人真正的成功。要有一股疯劲,偏执才能成功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调侃:“要成功,先发疯。”仔细想想,这句话不无道理。因为疯狂的人往往具有不妥协、不放弃的精神,他们认定的事,都会不管对错,执拗到底。也正是这种“不管对错”的执拗,屏蔽掉了“给自己找借口”的风险,坚持做下去的可能性就会更大。所以,只要给予正确引导,“疯狂的人”更容易成功。

阿里巴巴就需要这样的疯子,从某个角度说,阿里巴巴就是马云“疯狂”的结果。

马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马云办不到的。”其实,这里暗含了马云性格里疯狂的一面。正如朋友们给他取的两个绰号,一个是“疯子”,一个是“狂人”。

对于“疯子”这个称号,马云十分淡然。他说:“我疯狂,但是绝不愚蠢。”“狂妄”的马云常对阿里巴巴的员工说这样一句话:“我是一个笨人,算,算不过别人;说,说不过别人,但是我成功了。我想,如果连我都能够成功的话,那我相信,80%的年轻人都能够成功……”马云的成功之路,一路上都在和“疯狂”做伴。

1995年,当马云偶然接触过一次当时名为“因特耐特”的互联网之后,就“疯狂”地迷上了这个东西。于是,他决心要做一个这种叫做“因特耐特”“邪乎”的东西。这时,很多人都认为他疯了,有朋友站出来反对说:“这玩意儿太邪门了吧?政府还没有开始操作的东西,不是我们能够干的,也不是你马云能够干的,这需要好几千万美元呢!”

当时,正是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春风得意的时候,但他还是没有听朋友们的“劝告”,“疯狂”地抛弃了一切,一头扎进了互联网。虽然,在成功途中经历了种种磨难,但他依然疯狂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1999年,在全世界的互联网企业都克隆美国模式,做门户网站,为20%的高端企业服务的时候,马云又别出心裁,选择了为中国80%的中小企业服务,并且还美其名曰:“听说过捕龙虾富的,没听说过捕鲸富的。”于是,在众人的质疑声中,他创立了阿里巴巴。

马云在“赢在中国”中为一位选手点评时说:“你的性格不适合当老板,因为你太儒雅。”其实,马云的言外之意就是,一个人要想成功,不能太过儒雅,必须要有点疯劲。

2003年,全球电子商务巨头eBay收购国内C2C老大易趣,实现了强强联合,准备独霸中国网拍市场。面对eBay这个全球电子商务的“巨无霸”,马云没有退缩。2003年5月,马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进军C2C,向eBay易趣挑战!

这一举措充分显示了马云“疯狂”的本性,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上,在别人眼中,这无疑是“蚍蜉撼大树——自不量力”。

听到马云的这个想法,阿里巴巴当时的首席技术官吴炯吓呆了:“Jack,你疯了吗?我在雅虎跟eBay交锋了那么多年,输得口服心服,那是个非常可怕的巨人……”

然而,马云并没有被这个威胁吓到。2003年7月,阿里巴巴在上海、杭州、北京同时宣布:投资淘宝网,进军C2C领域!

马云这个决定的确是够“疯狂”,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疯狂”!后来,马云到美国华尔街做演讲,马云讲到淘宝的前景时,基金经理们的表情顿时“180度大转变”,甚至有位基金经理当场向马云喊了一句“eBay will win(eBay将赢)”就愤然离去。

最后的结果,却令吴炯和这位相信“eBay will win”的美国基金经理大跌眼镜:淘宝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占领了中国C2C市场70%的份额,而那个号称全球老大的“巨无霸”eBay,则选择了止损出局。

正如马云所说:“我很疯狂,但是我不愚蠢。”马云的疯狂并不是那种得意忘形的疯狂,他的疯狂源于他的激情和强烈的市场意识。因为拥有眼光,所以对千变万化的信息能够反应迅速,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决策,再辅以周密的计划、灵活的处理方式,最终将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这是马云能够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点。敢想敢干,相信一切都有可能

对于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来说,世界上没有所谓“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敢想,并且付诸于努力的行动,那就“一切皆有可能”。而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种想法就是典型的“不靠谱”。因此那些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多被人称作“疯子”“狂人”,但正如马云所说,被称作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你认为正确的、有意义的事情。马云说:“从第一天开始做互联网,我们被人家当作骗子,到后来当疯子,到今天别人把我们当狂人,我已经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了。在阿里巴巴,你是不是真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很重要。”

2002年,马云很低调地给阿里巴巴定的盈利目标是:赚1元钱。他对全体员工说:要赚100万元钱,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但要赚1元钱,谁都知道怎么去做。每个人都多做一个客户,对客户做好一点,让成本减少一点就可以了。2002年,赚1元钱就实现目标,赚2元就超过了目标的100%,赚3元就超过目标200%……这就是可以预期的目标和可而望不可及的目标的区别。所谓志在蓝天,脚踏实地也是这个道理。2002年12月底,经过阿里巴巴全体员工的努力,阿里巴巴终于实现了1元钱的盈利。但在2002年的年终会议上,马云“狂”性大发,竟然提出了2003年的计划——阿里巴巴全年盈利1亿元。从1元到1亿元!有人站起来拍桌子说这根本不可能,马云纯粹是异想天开。然而,马云的个性是一旦下定决心,十头牛都拉不回头。

目标提出的同时,马云也相应地调整了阿里巴巴公司的组织结构,目的是使其变得更加灵敏和高效。在此之前,公司由事业部主导,设有工程部、销售部和网络部。调整之后,马云把这几个部门合并成为两个部门,一个做外贸,一个做内销。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供应商和贸易通产品,也都改由配备专业的队伍及时跟进。另外,马云还在公司成立了一支针对大客户的直销队伍。这在许多互联网公司,基于有网站作为平台的理解,都忽略掉了。

剩下的问题是怎么让免费客户心甘情愿掏钱。阿里巴巴推出了专注于中小企业网上交易的中国供应商服务。中国供应商会员可以分享50万海外买家和进出口商的有关信息,阿里巴巴帮助中国企业出口,参与全球化竞争。企业想做国际贸易,阿里巴巴协助在国际网站推广,服务费从2万元到6万元,按照一定的比例相应地提高价位。

2003年,如马云所料,阿里巴巴轻松完成了1亿元的盈利,阿里巴巴报告日收入100万元。在所有收入中,主要来源是中国供应商会员服务费和诚信通会员服务费,前者占70%的收入,诚信通的收入占到20%多,其他为广告收入占到2%~3%。

实际上,马云对外宣称的这些数字,都是通过财务统计过的,绝不是他信口雌黄。阿里巴巴单日赢利100万元的目标,其实早在2003年7月就已经单月实现了。而他在公众面前夸下的海口,也都是公司内部正在执行的目标。“虽然我们没上市,但是我们的财务体系非常规范。”阿里巴巴的CFO蔡崇信说。

在2003年年终会议上,马云又抛出了一个听上去更疯狂的目标:2004年,我们要实现每天盈利100万元;2005年,我们要每天缴税100万元。每天盈利100万元!这再次引起了阿里巴巴管理层的轩然大波。反对的声音更激烈,马云充耳不闻。他仿佛是上帝的宠儿,一切都稳稳当当地掌握在手里。2004年,阿里巴巴再次实现了马云的梦想,马云再次征服了他的部下,让当初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年轻的时候,抱着成为一名作家的理想,为实现这个梦想,他知道自己必须精于遣词造句,而字就是他的工具。但是,由于家境贫穷,希尔接受的教育并不完整,因此,“善意的朋友”就告诉他,说他的雄心是“不可能”实现的。

年轻的希尔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立志实现雄心壮志,他存钱买了一本最好、最完整、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这本字典里面,而他立志要完全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字。但是他首先却做了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他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这个词,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然后丢掉。于是他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一词的字典。此后,他把所有的事都建立在这个前提下,对一个渴望成长、想超越别人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当然,不建议你也从你的字典中把“不可能”这3个字剪掉,只是建议你从你的头脑中把这个观念铲除掉。谈话中不要提到它,想法中要排除它,态度中要去除掉它。无情地抛弃“不可能”,不再为它提供各种理由,不再为它寻找各种借口。把这个字和这个观念永远抛开,用光明灿烂的“可能”(possible)来代替它。而“可能”这个词的意思也就是——你认为你行,你就行。

同样的,在马云眼里,在阿里巴巴所有人眼里,世间没有绝对的“不可能”,只要自己认真去做,“不可能”就会变成“我是可能的”。所以,年轻人一定要有“一切皆有可能”的意识,这样才会有成功的未来。第03课笑对逆境:把失败当作垫脚石

很多人都羡慕马云的成功,在他们看来,马云整天不用做什么事情,动动嘴,就会有人把一切都处理好。然而,他们只看到了成功的马云在享受成果时光鲜的一面,却忽略了他在商海里打拼时的惊心动魄。所以,马云说:“永远记住每次成功都可能导致你的失败,每次失败后好好接受教训,也许就会走向成功。”把逆境看成是上帝的礼物

不可否认,人们面对逆境的选择是殊异的。懦弱的人面对困难时畏畏缩缩,坚强的人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这就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逃避困难终究一事无成,迎难而上最终获得辉煌的人生。所以,人不应该抱怨逆境,而应把逆境看成是上帝的礼物。

马云初中升高中时,连考2次都名落孙山,最大的原因就是数学太差。马云自嘲说:“这其中的原因,也许与脑袋太小有些关系……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地想问题,你连提3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

18岁那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在报考志愿表上填了让自己无比自豪的4个大字:北京大学。结果,那一年他的数学只考了1分。落榜后的马云觉得自己根本不是上大学的料,也没那个好命。

马云是个闲不住的人,考完试后,他准备找个零活赚点钱。他和表弟去西湖边一家宾馆应聘,想做个端盘子、洗碗的服务生。结果,表弟被顺利录用了,他却被拒绝了。理由很简单:个儿矮、又瘦、长相难看。无奈之下,马云只好去寻找那些不要求长相好看只要求有力气就行的活儿干。通过父亲的关系,他找了家杂志社,为他们打零工。

在那些辛苦的日子里,马云显得很迷惘: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呢?要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吗?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马云下定决心:再战高考!于是,在他19岁那年,信心十足的马云再次走进高考的考场。那一次,他的数学考了19分。但是他并没有气馁,一边打工,一边复习。20岁那年,马云准备参加第三次高考。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几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几个公式一个一个地套。那一次,他的数学考了79分。

高考成绩出来后,马云知道,自己即将跨入大学校门了。不过,若以总分计算,他的成绩只能上专科。就在马云准备进杭州师范学院读专科时,令人惊喜的事发生了。由于杭州师范学院的英语专业刚刚升级到本科不久,当年的本科专业居然出现了报考人数少于计划招生人数的情况。于是,为了完成计划,外语系的领导们破例制定了让部分成绩优秀的专科生“直升”本科的特殊政策。就这样,在专科生里英语成绩最好的马云,幸运地被调配到了本科专业。

就这样,马云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入学后不久,马云就参加了学生会。之后他当选为杭州师范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再过不久,他又登上了杭州市学联主席的位置。

人们往往会羡慕现在的马云,却很少有人留意他的苦难经历。马云就像一个含珠的蚌,忍受了沙砾的磨砺之后,才凝成光彩夺目的珍珠。

逆境生活是一部深奥丰富的人生教科书。它吞噬意志薄弱的失败者,却常常造就毅力超群的成功者。

司马迁“辱受宫刑面不辞”,发愤立说终于写成《史记》这样的旷世之作。贝多芬的数部交响曲都是用理智战胜情感,甚至忍受着失恋的伤痛,靠着对事业追求不息的生命支撑点谱写而成的。安徒生一贫如洗,全家睡在一个搁棺材的木架上,他也常常流浪在哥本哈根的街头巷尾,但却成为世界文坛的名流豪杰。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出身贫寒,当过学徒卖过报,吃上顿少下顿,但却百折不挠,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为人类敲开了电气时代的大门。

可见,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具有“坦途在前,人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这样的豪迈气概,为科学和文明做出贡献的先驱者可谓满目皆是,翻览即见。

逆境可以使人产生清醒的自我意识。年轻人对自我的行为进行反思往往需要时间与环境。在逆境中,有些人常常能“冷眼看世界”,相对比较冷静,会比较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利弊长短、成败得失、优势和不足,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选定聚焦突破的方向。已经支付了的“学费”比较容易转化成对生活理解的真知灼见。因此,逆境是上帝赐予年轻人的一件礼物,它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

逆境能培养年轻人难能可贵的意志力量。长期的逆境生活可以锤炼年轻人的精神品质,培育出耐心、恒心、韧性和悟性。在人生的搏击中,年轻人的毅力往往比智力更宝贵。让挫折成为你成功的垫脚石

懦弱者往往会屈服于逆境,但对于强者来说,逆境和挫折会成为激发自己潜能的力量。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在逆境中不气馁、敢于拼搏、奋勇当先的人,才能开辟出通往胜利的道路。马云就是这样的人,从翻译社到阿里巴巴,他之所以成功,就是他能让挫折成为自己成功的垫脚石。

1997年,马云不得不和杭州电信分道扬镳,放弃了自己的中国黄页。带着并不一帆风顺的经历,内心无比悲愤的马云离开了重组后的中国黄页。这是马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失败。

马云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挫折,但他从不因失败而掉泪,他承受的各种白眼和闭门羹难以计数。“这些事太多太多。每次打击,只要你扛过来了,就会变得更加坚强。我又想,通常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我总是想明天一定会有更倒霉的事情发生,那么明天真的有打击来了,我就不会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击我,又能怎样?来吧,我都扛得住。抗打击能力强了,真正的信心也就有了……所以我现在最欣赏两句话:一句是丘吉尔先生对遭受重创的英国公众讲的话: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另一句就是,‘满怀信心地上路,远胜过到达目的地’。”

马云从摔倒之处爬起来,舔干血迹重新上路了。1997年,当马云离开中国黄页时,外经贸部对马云说:“到北京来吧,来这儿你能干得更好!”

为了能挖到马云,外经贸部提供了优厚的条件,给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提供200万元的启动资金,并承诺给马云团队30%的股份。马云团队主要负责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网站(大内网),也是当初马云受邀的主要任务。对于大内网的设想,马云一开始并不同意,但最终还是屈从于官方的意志,硬着头皮做起来了。

马云手下的12个人,个个身怀绝技,有几个人还是在网络江湖摔打了好几年的。因此,做网站开发对他们来说已是轻车熟路,何况这帮人在中国黄页时就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在大家“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劲头下,公司经营得轰轰烈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处理问题的方式,还是思考问题的角度,马云都觉得自己与那些政府官员们“缺少共同语言”,如果仅仅是感到“不爽”倒也能忍,问题在于,他为那些和自己一起北上的伙伴们感到不平。所有的委屈、痛苦与无奈,全在这一刻如暴雨般倾泻而出,忍辱负重的马云,已经压抑得太久太久了……

一个寒风凌厉的冬夜,北京外经贸部东郊潘家园。一贯有着顽童般纯真笑脸的马云召集了团队成员,说有事要宣布。在所有人都到齐了以后,马云一脸严肃地看着大家,以平时极为罕见的平和语调说了一句话:“我近来身体不太好,打算回杭州了。”话音一落,刚才还在叽叽喳喳的人们,同时张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有如见到外星人一般,直勾勾地凝视着他。

5分钟后,所有的人做出了一致决定:一起回杭州,重新开始!那一刻,一向坚强的马云流泪了,他感到一股暖流在身上涌动。也就是那一刻,马云对自己说:“朋友没有对不起我,我也永远不能做对不起朋友的事情!我们回去,从头开始,从零开始,建一个我们这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公司。”在离开北京前的最后一个晚上,马云和这十几个年轻人聚在北京的一个小酒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起抱头痛哭,最后唱起了《真心英雄》。许多年以后,这首歌伴随着阿里人度过了许多危难的时期,比如第一次互联网低潮,比如“非典”。只要阿里人一听到这首歌,每个人的心头都会掠过一幕幕的镜头,那首歌也许代表了阿里巴巴的一种精神。无论是谁,只要是阿里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只要一听到这首歌,心中就会立刻充满感动、充满希望。这是1999年,这是马云遭逢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失败。然而马云在失败面前从不气馁。无巧不成书,丁磊带着他的网易北上之日便是马云带着自己的队伍南归杭州之时。

人生总会遇到种种曲折和坎坷,如事业上的挫折、生活中的艰辛、失足的懊悔,还有嫉妒和压抑等等。没有困难的环境是不存在的。任何成功都是战胜困难而取得的,要想不经过艰难困苦,不付出极大努力,轻而易举取得成功,乃是痴心妄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