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的自我疗法——七周扫除拖延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1 21:16:11

点击下载

作者:牧彤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拖延症的自我疗法——七周扫除拖延症

拖延症的自我疗法——七周扫除拖延症试读:

前言

今天的报告还没写完呢,没关系,明天再写;忘记给客户打电话了,没关系,明天再打;这个月又没有存钱,没关系,下个月再存……然而,当新的一天来临,新的工作又会接踵而来,需要我们去完成。新的报告等着我们去写,新的客户等着我们去开发,新的消费计划需要我们去实施……这样,我们的生活只会因此变得杂乱无章,我们的待办事项永远挤满了记事本。这正是当今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很多人因为拖延,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总有实现不了的愿望,久而久之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前进的动力,最终碌碌无为。可是,如果我们能够在今天下班前就写完报告,并把客户的事情处理好,先完成这个月的存款计划再去买计划外的东西……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是另一种样子:新的一天来临时,我们能马上着手新的工作,在当天写完该写的报告;及时跟进,提供客户需要的服务。等这些做完了,我们也许还有时间想想怎样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上个月的财务计划完成了,存折上的数字正按照计划慢慢地积累,这个月依然要努力完成它,这样,过段时间我们就可以通过理财来增加收入了。我们见过很多的人尽管很有想法与才华却并没有成功,相反,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人物,最后却都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就,过上了理想的生活。他们之间的差距并不在于才华,而是在于平常的小事中。一个拖延的人,就算再有才华,也会错失展现的机会;一个平凡的人,不推脱,把所有事情按部就班地做好,仅此一个闪光点就能成就他。在相同的条件下,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的不是才华,而是认真做事不拖延的好习惯。拖延是什么?拖延是让我们在日复一日中迷失自我的罪魁祸首。拖延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陷入一团糟,我们的麻烦也会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想摆脱拖延,他们被拖延偷走了时间,被拖延套牢,但是他们害怕改变,害怕未知,一个恶性循环就这样开始了,而最终拖延在,成功走。其实,改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学会隔离导致拖延的外部环境,马上开始,拿出纸笔写下有意义的目标,列出具体的实现步骤并真正行动起来,不为拖延找借口,做到日事日清,合理计划,让每天的时间“多出一小时”,就能提高自己,战胜拖延,过上我们理想的生活!拖延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走我们的热情、机会,消磨我们的斗志,让我们的生活在原地打转儿。可是,拖延症并不是无可救药。我们要实现自我,取得成绩,就要和拖延症做斗争,面对导致拖延的每一种原因都要战斗到底。我们要知道,每解决掉一个问题,我们就朝着战胜拖延症更近了一步。只要我们付诸行动,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就能彻底战胜拖延症。本书在策划和创作的过程中,得到了齐菲菲、曹孟群、许春莉、路晓宁、许朋成、张保柱、张布伟、常辉、侯大伟、邢淑萍、刘天宝、李文超、卢海彬等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深表谢意,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本书是很难面世的。

前传 拖延的真相:在日复一日中迷失自我

★拖延你好,成功再见

小罗和小熙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铁磁儿”,俩人从小学就同校,一直到大学毕业才分开。小罗在一家大型央企工作;小熙则进了一家知名外企,在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经常组织各种职业培训,是很有冲劲很有前途的一个小姑娘。两人的单位距离很近,小罗和小熙不想被家人束缚,便一起搬出来合租了一套两居室。关于拖延症的故事就从她俩开始讲起。

小熙提议,不如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报个班,抽两个小时学习外语口语,小罗对这个提议却并不赞成。她觉得用外语的机会不多,而且周末用来吃喝玩乐还不够呢,哪里还有时间学习?小熙知道小罗会这样说,于是便把事先准备好的故事讲给小罗听。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名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的难题。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讶。他觉得自己来这里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于Bit系统,博士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10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翁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成为博士后;那位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豪。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个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 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那个美国小伙子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传遍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小熙讲完了故事,告诉小罗说:“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认为,只有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创业。然而,世界创新史表明: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才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并不多,不少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很多是在知识不多时,就直接确立了目标,然后再在创造过程中,根据需要补充知识。比尔·盖茨哈佛大学没毕业就去创业了,假如等到他学完所有的知识再去创办微软,他还会成为世界首富吗?”小罗听完小熙的话,便跟着小熙去英语班报了名。

岁月无情不等人。在我们一天天的准备和等待中,可能有人已经把事情做成了。再有能力的人,只有想法没有行动,也不会获得成功,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拖延在,成功走。

一件事,如果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才去行动,那么你也许得永远等下去。面对时机,我们需要的不是想法,而是做法。只有真正去做,才能获得成绩。

★拖延让事情陷入一团糟,麻烦也只会越来越大

自从小罗和小熙一起报了英语班,小罗只有第一节课去了,之后她总是找各种理由不去上课。小熙看着小罗这样不爱上课,觉得要跟小罗谈一谈了。每次跟小罗说上课的事情,小罗都嘟囔道:“课还有一年的有效期呢,着什么急呢?”虽然她每次都这样说,可都过去半年了,小罗还只是上了第一节课。小熙心里着急,她告诉小罗自己原来也是这样的,干什么事情都拖,直到她看了比尔·盖茨的故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才慢慢改正。

小熙告诉小罗,拖延会导致一个人步入平庸。它对人的最大危害,并不仅仅在所拖延之事上,它会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挥。处于拖延状态的人,常常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不能自拔,最后只能将问题越积越多。

对每一个渴望有所成就的人来说,拖延是最具破坏性的,它是一种最危险的恶习,会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不及时解决,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

小熙接着说,喜欢拖延的人往往意志薄弱,他们或者不敢面对现实,习惯于逃避困难,惧怕艰苦,缺乏约束自我的毅力;或者目标和想法太多,导致无从下手,缺乏应有的计划性和条理性;或者没有目标,甚至不知道应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

人的惰性是一种可怕的精神腐蚀剂,它可以使人整天无精打采,生活消极颓废,甚至使人性低落到不如其他动物的层次。富兰克林就曾经说过:“懒惰就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我们的身体。”而萧伯纳则说:“懒惰就像一把锁,锁住了知识的仓库,使你的智力变得匮乏。”

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起来,而只会使问题继续深化,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如果一个人没有在关键时刻及时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而让事情拖延下去,就会使没解决的问题,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解决起来也就越来越难。

那些经常说“唉,这件事情很烦人,还有其他的事等着做,先做其他的事情吧”的人,那些将“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以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个月”的人,总是奢望随着时间的流逝,难题会自动消失或有另外的人解决它,须知这不过是自欺欺人。随着完成期限的迫近,压力反而与日俱增,拖延只会让他们感觉更加疲惫不堪。

如果一个人希望通过拖延混日子,那他就犯了一个大错误。在工作上的拖延虽能一时侥幸蒙骗领导,但却使这个人从此变得更加平庸。有成就的人做事从不拖延,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在上司交办工作的时候,他们只有两个回答。“是的,我立刻去做!”或是“对不起,这件事我干不了。”某件工作能做就立刻去做,不能做就立刻说出自己不能做。拖延与成功的人无关。

拖延只能导致平庸的结局。如果你想打破平庸的生活模式,完成从普通到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请丢掉糊弄的态度,从今天开始拒绝一切拖延的习惯。

小罗听到小熙讲了这么多,终于意识到如果自己这样一拖再拖,最后英语课的培训费只能白交了,英语也只能是蹩脚的,她决定和小熙一起去上英语课了。

★为什么拖延者最害怕的是改变

小罗被小熙强拉硬拽上完那节英语课后,又开始回归老样子,一提上课就犯懒,想尽办法逃避。可是她看着小熙的英语说得越来越纯正,心里也有点着急,她想改变自己,可是又觉得非常痛苦。她整个人开始不自信起来。小熙看到她这个样子,告诉她,不必自责,因为拖延者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害怕改变。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毛病:做事情总是不能下定决心马上动手完成,遇到棘手的工作更是如此。事情一拖再拖,总要等到“情绪来了”或是“时间充足”的时候才开始动手,本来一天能完成的工作有时会被拖上一周。

很多拖延者不去执行计划,是因为他们觉得要完成整件事,必须要有充裕时间才行,而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完成是靠一步一步、积少成多完成的。

针对这种情况,这里有个“5分钟行动”的建议,意思就是说,每次花5分钟左右时间做该做的事;做完5分钟后,你再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再做个5分钟,这样一直持续下去。因为每次只做5分钟,我们不会分散精力,反而容易全力以赴,也会因此有了信心,从而会加长时间,做半小时或一小时。这个方式可让踌躇的你迈出行动的第一步。万事开头难,只要一开始进行,我们就可能依照惯性一直做下去,而且似乎不觉得难。

另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让你动起来。拖延者总是想一口气把事做完,却没有想过千里之行必先始于足下。因此,你所设定的目标要明确、具体,把困难的工作细分为做起来比较轻松的几个小步骤。可能的话,养成立刻动手的习惯,不要犹豫不决。一旦你动了起来,开始做事,最好也能留点精力进行别的计划,譬如写信给久未联络的亲友。这样总比每件事都要从头开始计划简单多了。完成一件无聊或不愉快的工作时,做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犒劳一下自己。首先,确定每天例行性工作要花多少时间,剩下来的便是自由时间;然后,把这些时间视为可以全部利用,去完成其他的工作。当你抽空进行其他工作时,做完半个小时,就记录或回顾一下成果,以此来奖励自己的努力。由于是在自由时间内采取行动,故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自由行动”。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一旦让自己马上开始工作,你就会战胜拖延,之后并一直积极行动。不过在与拖延的心态战斗时,不要期望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这种不良习惯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它是由一系列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因此不可能很快就有改变。就拖延的本性而言,它是排斥改变的,因为拖延者本来就会把有益自身的事情一拖再拖。所以拖延问题必须一步一步慢慢解决,并不时奖励自己的进步,这样才会让你距离长远的目标愈来愈近。

拖延者一旦开始改善自己的问题,其态度往往会经历三种变化:一开始很乐观,无不希望能迅速、毫无痛苦、永久地消除这种恶习;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这些根深蒂固的习惯并不那么容易革除,他们不免大失所望,对于所做的某些改变也很灰心;但如果能坚持下去,最终便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所认识。例如,认识到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能以更务实的观点做一个长远规划,逐步改善自己的习惯。

★谁偷走了你的时间

小罗听完小熙的分析以后,决定要改正自己的拖延习惯了。因为拖延,她常常有堆积如山的工作,常常需要加班。小熙就不是这样了,小熙几乎不加班,但是工作却非常被公司认可,每年都能拿好多奖回家,小罗觉得小熙也是天天泡网络、看电影,为什么她就能把工作做得那么井井有条呢?小熙听了小罗的困惑,笑嘻嘻地让小罗做一顿大餐,而她要做做准备,看怎样跟小罗讲小罗才最容易听懂、最能接受。小罗挽起袖子进了厨房,小熙这边,也开始研究起小罗的问题了。

小熙看着小罗,问她:“罗罗,你是不是常在早上九点就开始投入某项工作,但却到中午都还无法完成?待在办公室的时间长达8~10个小时却什么事也没做好,只觉得自己投入了无数的宝贵时间,却没有任何显著的成果?”小罗听完直点头,她想想自己确实是这样的啊。小熙接着问小罗:“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那是因为你任由别人打扰你。”小罗有点迷惑,小熙开始了她的分析。

每天总有许多人会在不知不觉中从你手中夺走不少宝贵时间,每次有人敲门进来,可能就要夺走你的15分钟。假如说你答应帮助别人解决某个难题,不消说,你已经准备搁下自己的工作了。此外,如果电话铃声响了,内容可能涉及业务,也可能只是闲谈交际,但在你挂断电话时,可能已经有半个小时不翼而飞了。

要避免分心的重点就在于,要尽可能地把这些会妨碍你的人、事、物阻挡在外。你可以把门关上,把自己的办公桌搬离走道,用电话录音机帮你过滤电话,在门上挂上一张“请勿打扰”的牌子,或是请别人尽量安静。如果你肯花心思去想的话,就会想出许多方法,避免自己受到打扰。

如果别人的打搅造成你无法安心工作,不妨试试看,在一天当中空出一段时间,接听电话、跟找你的人见见面,把其他时间作为可以工作而不会受到干扰的“私人时间”。大多数人都体会到若能在一段时间内不受到打扰,就能做完更多的事。

这里的主要就是要你依照自己的时间表做事,而不是顺应别人的时间表做事。虽然这不是一直都可能做到的事。但是,你越能控制好自己的时间,就越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经常被打扰不仅是一点点时间的浪费,还会影响到你的工作状态。

一旦着手进行工作,工作的动力就会源源不绝,在你头一次受到打扰后,也许得花上几分钟的时间来收心,另外还得再稍微回顾一下,看看刚才的进度,换句话说,你必须从头再看一遍资料。受到第二次打扰后,你得花上更长的时间来重整旗鼓,而等到第三次、第四次再遭到打扰时,你可能会认为“反正是做不完的啦”然后对自己说:“这件事情先搁着,等有空的时候再来做。”结果一直等到快下班了,这件工作仍然毫无进展,可是一天的时间也没了。

小熙讲得坦诚,小罗听得认真,不知不觉两个人聊了好多好多。小熙的真诚和她已经干出的成绩打动了小罗,小罗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有了任务及时行动,有了想法立即去做,绝不拖延、绝不退缩的人。

★不要被自己“套牢”,改变固有的生活模式

小罗和小熙的谈话让小罗想了好多。她发现自己原来被已有的生活习惯包围,很难走出固有的模式。模式是习惯化的、常态化的一种很难改变的生活定式,可是,要改变自己的现状,要让自己不再拖延,就必须向这些固有的、消极的生活模式宣战。

生活中的一些小模式总让人以为生活就是如此,但若一个人愿意突破这些小模式,那么或许就具备了改变现状的可能。《底特律自由报》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他们愿意付钱给观众,条件是让观众关掉电视。但是,很快他就得到了观众的回复,他们不愿意关掉电视!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每天看电视的日子,如果让他们关掉电视,他们将不知道如何是好,将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电视的魅力就那么大吗?电视的节目就那么好看吗?观众们又回答:“其实倒不是节目很好看,主要是习惯了。”节目不好看的时候,电视就有催眠的作用,电视好看的时候,就让你娱乐,让你镇定。总之,人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情绪跟着电视走,他们不知道如果没有了电视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像这样的习惯,也许你可以理解,也许你离开了电视也无法适应,可为什么不尝试改变这种习惯呢?比如,接触一下大自然,找几个风景点去旅游一番等。如果一个星期不看电视会为你的生活多加一些刺激、利益与技巧,那么再等你回去看电视的时候,你安排看电视时间的方式将会更明智。

所以,尝试新的生活方式未必不好,新的生活方式可以驱除你内心的懒惰,让已经形成习惯的怪物尽量远离你!

有这样一个故事,让小罗感悟颇深。史蒂夫是一个非常好强的孩子,他第一次爬瑞士阿尔卑斯山脉著名的马特洪峰时,虽然很多人都提醒他这座山上有许多的险峰,可他决心已定,什么都听不进去,一定要翻山越岭、取得成功!爬山之前,他还向向导炫耀自己的登山鞋,向导却警告他,爬这座山其实相当简单,但对他这样的初学者而言,爬这座山可是大冒险。一定要跟着向导走,不然会非常危险。史蒂夫才听不进去呢,平时什么山没爬过?这山也就是危险了点,但不还是山吗?到了山脚却不上山,是令人无法按捺的。他急于爬上这座让人无法抗拒的山,从底下往上看,这座山深深吸引了他的目光,简直就像个大磁铁一样。很快,在爬山的过程中,史蒂夫发现自己的脚已经起泡了,走路时也开始不断地摔倒。他开始把自己绑在绳子上,可仍感觉自己摇摇欲坠。史蒂夫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登山习惯不适用这里,这里有这里的不同。于是他咨询了向导的意见,并开始凭借自己的毅力和这座山“较劲”。就这样一直坚持着,他终于得以站在峰顶,望着雄伟的阿尔卑斯山脉,他想: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但是,史蒂夫也明白,自己之所以可以站在这里欣赏风景,而没有遇到危险或半途而废,是因为他及时听取了向导的意见,同时也找到了合适的新方法。

爬山就意味着离开原本的安乐窝,我们经常说生活如同登山,其实是说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进行新的尝试。小罗下定决心,向拖延宣战,她要治好自己的拖延症,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能翻开崭新的一页。

第一周 环境影响心情,隔离导致拖延的外部环境

困惑1:先接个电话,又处理点杂事,怎么就到下班时间了

小熙打电话约小罗一起吃晚饭,小罗无奈地告诉小熙,距离下班还有四十分钟,但是今天要交的报告还没写,下周的工作计划也没做,自己恐怕要加班了,她让小熙别等她了,自己去吃饭吧。小熙说自己今天也是这些工作,但是早就完成了,现在已经把明天任务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小罗向小熙求教,小熙告诉小罗,上班以后会面临很多琐事,重要的是,别被这些琐事缠身,把自己从这些琐事中摆脱出来。

小罗对照小熙的方法审视自己的工作,她发现自己一上午都在忙那些琐碎而且没有价值的事情。这些琐碎而无价值的事情一般是一些不重要且报偿低的工作,它们可能是将文件归档,清理办公桌抽屉,日常文书管理等一些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工作。它消磨了我们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让我们不能处理更为重要且当务之急的工作。

小熙告诉小罗,要解决这些问题,先在办公桌前放一大块字牌,字牌上写上“任何时候,只要可能,我必须做最有成效的事情”以此提醒自己,尽可能减少琐碎无价值的工作。当自己开始做琐碎工作,并且把这些作为拖延重要工作的借口时,看看字牌就知道自己又在浪费时间了。

小熙说,在陷入琐碎工作中时,一定要自我反省。问问自己现在所做的是否接近自己最优先考虑的事情。如果不是,就终止它们,并着手去做更重要的事项。要让自己变成时间的驾驭者,减少例行公事,并多参与困难的决策和计划。如此一来,你就会提升自身价值,增加晋升的机会。

小熙接着告诉她,在多数的情况下,要想克服被一些小事所引起的困扰,只需要把注意力转移一下就可以了——让它变成一个新的,能使自己开心一点的事。例如,同事的手机铃声此起彼伏,让我们觉得心里很烦,此时不如转换一下思路,让他们的铃声成为检测自己是不是又偏离方向了的提醒。只要我们改变了自己原有的想法,我们的思路就不会被这些琐碎的事情打乱。

攻略1:让无序电话有序化

小罗觉得,自己的工作受到的最大干扰就来自电话,每天一到单位就有各种电话打进来。对我们来说,电话铃究竟什么时候会响根本不知道,许多工作常因接转电话而被干扰中断。电话虽然是一个极为有效的“省时工具”,但也是一个“费时工具”,每天的来往电话,成了占用时间最多的一项“时间陷阱”。

当我们正在专心做一件事情或思考某一项问题的时候,最好能够一气呵成,不要中途中断,因为受到干扰而中断后,通常都要再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使精神或思绪重新集中起来。

工作当中的电话不知不觉就消耗了很多我们本来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可是来电又不能不接,那么提高通话时的沟通效率,找到准确的措辞,适时结束通话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小罗仔细回想了自己工作中常接到的电话,她发现要打破电话的干扰就要能够按照不同的情形快速结束通话,只要有可能,就告诉对方何时打电话更方便,下次就能在方便的时候接电话了。

小罗接的电话里边好多事情都是找她也行,找别人也行的,这个时候小罗会告诉对方,把电话打给谁问题解决的更快,这样,她又减少了一部分来电。有时候来电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小罗发现这时如果给对方一个时间期限,比如“好的,现在就告诉我吧,但不要超过10分钟,因为我马上要有个客人”,这样的方法可以缩短打电话的时间,打电话的效率会高很多。

小罗还注意到,来电里边有好多只是闲谈,或者工作聊完了就开始聊天了,这样的电话耽误了很多时间。她现在要控制闲谈所浪费的时间,在闲谈失去控制前就结束通话。如果想聊天了,她会中午吃饭的时候和同事们聊聊最近发生的事情。

最后,表明要终止谈话时可以用“最后”,“在我挂掉之前”这类的话来向打电话的人表明你想尽快结束谈话的想法。

小罗把这些方法用在工作以后,正常工作被打乱的情况少多了。她还想让通话在愉快的氛围里结束,这时应该怎么做呢?

小熙告诉小罗,如何结束通话,也是值得研究的。有时双方都不善于掌握通话的技巧,结果在电话里说个没完。这个时候,就应该把电话看成是传递信息的机器,消息传递过了就该结束。我们可以用“我们就这样办吧,再见”来结束通话。

接打电话时尽量概括要说的内容,尽管电话费没有多少钱,但是长时间的通话浪费了我们的时间。千万不要用“你最近怎么样”开始一段对话,因为这很容易把通话引向老朋友叙旧,简短地说声“你好”,然后直接说你的要求和理由。没有人愿意被长时间的通话所打扰,在电话旁边放一块表是个不错的选择,它能帮你确定这次通话到底需要多长时间。

小熙提醒小罗说,如果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已经讲完了,就应该果断地结束通话。我们通常可以把通话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小罗重重地点了点头,除了电话的干扰,还有好多其他的干扰,这些她都要仔细研究对策,一个个处理掉这些消耗时间的琐事。

攻略2:只做该做的事情

小罗发现,自己的时间被很多不该做的事情“偷”走了。如果只做那些应做的事情,就会节省出很多时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建立一个“没必要做”的事情名单,它可以时刻提醒你哪些是你已决定从日程中清除的事情。

现在,做一个表格,列出那些你现在在做但感觉应当由别人来做的事情。这个表格上的事情出现的原因包括:

•你不具备做这个事情的技巧、信息或者工具;

•如果做了这件事,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就不能做了。

只做该做的事情,意味着你应该把那些不该自己做的事交给别人去做,如果你是领导,如何授权就相当重要了。

如果我们可以通过委托其他人来做这些事情而节约时间最好了,如果不能,也要试着把这些琐事分出去。

为了让我们交出去的事情真正不打扰我们的正常工作,当我们交给别人一件工作时,要确信接手的人知道他们应当怎样去做,然后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完成这件工作。如果他们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我们再去处理这件事情,但是在对方做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插手。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既能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同事因为我们的指手画脚而产生不快。

攻略3:文件分类管理,需要哪个拿哪个

小罗回家抱怨今天开会一份准备好的文件找不到了,白花了半天时间重新弄了一份。她马大哈的毛病真是不知不觉就惹麻烦了。她向小熙请教这些文件档案怎样管理才能在用的时候马上找到。小熙让小罗先去把饭做好,她俩边吃边聊。小罗很快做好了拍黄瓜和西红柿炒蛋,俩人在餐桌上聊起了文件和档案管理的问题。

小熙说,很多人都没有管理档案和文件的习惯,这让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整理好有用的资料,也要整理好没用的资料。

很多无关紧要的资料是时间最大的杀手,如果没有整理好,会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浪费许多宝贵时间。仔细把资料整理好,就能增加资料的价值,如果只是把资料随便收起来,需要的时候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寻找。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是把文件归档,方法是找来一个文件夹,在记事簿中对归档时间有规律地进行记录。归档的时间视文件的积累速度而定,每天整理一次还是每周整理一次,要由文件的数量决定。如果文件种类很多,那么把他们分出更容易管理的子目录是个很好的办法。

我们可以把文件分成“经常需要”“有时需要”“作废处理”,然后把它们放在固定的位置上,这样使用的时候就能很容易地找到了。还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可以用不同颜色标签标示各文件,以便引起自己对重要事项的关注。同样,使用彩色标签能让我们一眼就能找到某一类型文件的位置,减少花在寻找文件上的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方便自己快速寻找。

攻略4:该拒绝的时候果断说“不”

除了自己一些固有的习惯抢走了时间,我们的时间还会被别人侵占。小罗告诉小熙,每天自己一到单位,同事蓝蓝就会来她这里聊聊谁怎么没到啊,前一天晚上的电视节目啊,或者最近的一些八卦啥的。蓝蓝一来就会聊上好一会,这让小罗很苦恼。小熙告诉小罗,这种情况下,小罗就应该坚决的对蓝蓝说“不”,然后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或者休息的时候再去找蓝蓝聊聊天。

小罗说,她觉得对别人说“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即使别人提出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她也会不情愿的答应下来,而事后又会抱怨或者后悔。小熙告诉小罗,当小罗答应别人的不合理要求的时候,就是给自己的工作设置了障碍,需要她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别人的要求,可能会为了别人的要求而将自己的工作放到一边。这样就让别人控制了主动权,自己很容易处在被动的地位。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拒绝,就会有可能被人“利用”,这样的话,无论做多少事都是不够的,他们会有没完没了的事给你做,而我们则会成为他们可怜的“奴隶”。懂得拒绝,学会说“不”,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拒绝要讲究技巧和方式,不能让我们的拒绝被别人看作是吝啬、自私和冷漠。适当的拒绝方式是要让对方知道你现在必须做什么,而且正在这样做。

说“不”要委婉,但态度要坚定,不必道歉或者加以解释。比如,有人希望我们去帮助他做含有大量文字写作工作的事情,而写作又不是我们的强项,此时就应拒绝他,不要让求助者再做出“其实文字写作也不是太多”之类的解释。真要做起来,文字写作工作肯定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最好的办法就是简单干脆地回答:“这件事我可干不了。”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要把自己的计划放在最优先的顺序处理。说“不”拒绝时,再补充一句“我现在实在太忙了”,或者“我已经精疲力竭了”。如果这样说不奏效的话,可以更进一步表示:“我非常愿意帮助你,但是我现在手头上还有几件自己的事急着要办。”

说“不”是一种学问,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要让自己的时间不被侵占,我们就必须学会拒绝。

困惑2:一件事来来回回地折腾,事情越积压越多怎么办

周末,小罗和小熙去逛街,俩人逛得正高兴的时候,小罗的手机响了。接完电话的小罗无精打采的对小熙说,领导刚刚让她回去修改一个报告。她抱怨说都已经修改好多次了,怎么还不行呢?小熙见小罗满脸的官司,便对小罗说,“亲爱的,你写这个报告的时候是不是尽了十分力?”小罗噘嘴说,“天天各种报告,我要都尽十分力去写,早就累吐血了。”小熙拍拍头说:“这就是你问题的根源了。你想想,昨天晚上你加班是不是修改的也是这个报告?每次你都应付着来改,自己都不满意,怎么能打动别人呢?小罗,你要对你做的每一份工作,写的每一份报告负责。如果你都投入百分百的努力去完成,肯定不会频繁修改的。这样,虽然写的时候费劲,但是后期就没有这么多啰唆的事了,你想想,要是你第一次就像写毕业论文那样写这个报告,你还用这样反复修改吗?要知道,你的毕业论文可是全系的范文。你有能力写好,就是态度有问题。小罗,下周你试试,投入百分百的努力去完成你的工作,看看还会让生活一团糟吗?”小罗觉得很有道理,她决定,就从今天的报告开始,按照小熙的方法试试,看看能解决多大的问题。

攻略1:问题到此为止,不要总是希望别人替你解决

小罗回到单位,尽自己最大努力把报告修改完发给了领导领导看到以后很满意。小罗想起了自己原来读过的一篇文章,讲的是问题到此为止。她觉得自己的工作以后也要以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美国总统杜鲁门上任后,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摆了个牌子,上面写着“问题到此为止”,就是让自己负起责任来,不要把问题丢给别人。由此可见,责任在这位总统的心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

一个负责任的人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他绝不会在没有努力的情况下,就为自己找借口推卸责任。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让“问题到此为止”。条件再困难,他也会创造条件;希望再渺茫,他也能找出许多方法去解决。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对那些容易解决的事情负责,而把那些有难度的事情推给别人,这种思维常常会导致我们工作上的失败。尽责任的最佳体现是给加西亚将军送信的安德鲁·罗文中尉。这位被授予勇士勋章的中尉最宝贵的财富不仅是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还有他优秀的个人品质。那是在多年前,美西战争即将爆发,为了争取战场上的主动,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名合适的送信人,来把信送给古巴的加西亚将军。军事情报局推荐了安德鲁·罗文。罗文接到这封信之后,没有提到任何可能阻碍任务完成的困难,就这样孤身一人出发了。而实际上,送信的整个过程是艰难而又危险的,罗文中尉凭借自己的勇敢和忠诚,历经千辛万苦,冲出敌人的包围圈,终于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一个掌握着军事行动决定性力量的人。

罗文中尉最终完成任务,凭借的不仅仅是他的军事才能,还有他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定要将问题解决”的责任感。

小罗告诉自己,失败的人之所以陷入失败,是因为他们太善于找出种种借口来原谅自己,糊弄自己的工作。而成功的人,头脑中只有“想尽一切办法,让问题到此为止”这样的想法。因为在他们心中,解决问题就是他们的责任,也是他们打开通往成功大门的钥匙。

攻略2:任何工作都不是分外的

对工作的推脱是另外一种拖延,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小罗工作很卖力,可是并没有被领导重用。她很郁闷,于是她又找到职场高手小熙请教。小熙看她很真诚,就告诉她,不仅要做好分内的工作,所谓的分外的工作也要做好。工作上不要分是分内还是分外。只要是工作,都要做好。这样自己的局面才会越做越宽阔。

小熙问小罗:“为什么很多有才华的人不被重用?”小罗一头雾水的摇摇头。小熙告诉小罗,之所以如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人没有让别人认识到自己的才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一点,让别人认识到自己的才华,不是离成功更近一步了吗?

职场中没有“分外”的工作,要想登上成功之梯,必须永远保持主动率先的精神,这种“额外”的工作可以使一个人在所从事的行业拥有一种宽广的眼界,与此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机会。所有事业成功的人和工作平庸的人之间最本质的差别,就在于成功者将工作当作一种储备,多多益善,而工作平庸的人则死守职责,对职责外的工作置若罔闻。

拿破仑·希尔曾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我们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指我们最后的成功和失败。”

社会在进步,公司在发展,个人的职责范围也会跟着扩大。不要总拿“这不是我职任内的工作”为由来推脱责任,当额外的工作分摊到你头上时,这也可能是一种机遇。卡洛·道尼斯刚开始在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商杜兰特手下工作时,职务低微,但很快他就被杜兰特先生当作左膀右臂,担任其下属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他之所以能升迁如此迅速,原因就是他多做了一点“职责外”的事。他说:“刚为杜兰特先生工作时,我就注意到,当每天所有人都下班回家后,杜兰特先生依旧会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很晚。为此,我决定下班后也留在公司里。是的,确实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但我觉得自己应该留下来,在杜兰特先生需要时为他提供一些帮助。工作时杜兰特先生常会找文件、打印材料,以前这些事都是他自己亲自来做。但很快他就发现我时刻在等待他的吩咐,久之逐渐养成了召唤我的习惯。”

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传统的对待职业的态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只做到恪守职责已远远不够。那些事事待命而行、满足于完成交付给自己的任务的员工,将会在工作竞争中越来越力不从心。只有那些像卡洛·道尼斯这样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员工,才是雇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

小熙告诉小罗说:“无论你的想法是什么,目标有多么远大,要实现它,你必须干得比其他人更多。不要像机器一样只做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一些看起来似乎是很平凡的事,你默默地多做一些,多承担些责任,多为公司和老板分担一些,公司和老板自然会给你更多的发展机会。”小罗听后点点头,她对小熙更加佩服了。

攻略3: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

对一个人来说,只有做正确的事才是对自己前程的负责,才是对自己的不拖延,不怠慢。小熙看小罗听的认真,她又告诉小罗,分外的事不能什么事都做,要做正确的事,也要正确地做事,这样才能达到做事的效果。

小熙说,要取得好业绩就要能正确做事,更懂得做正确的事,这样的人十分注重工作方法,张弛有度。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生活方向,也善于安排时间、控制节奏。他们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即便再忙,也极有规律。“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有着本质的区别。“正确地做事”是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正确地做事”将变得毫无意义。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是去正确地做事。试想,在一个工业企业里,员工在生产线上按照要求生产产品,其质量、操作行为都达到了标准,他是在正确地做事。但是如果这个产品根本就没有买主,没有用户,这就不是在做正确的事。这时无论他做事的方式方法多么正确,其结果都是徒劳的。

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这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很重要的管理思想。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人或者组织而言,“做正确的事”都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做正确的事”是由企业战略来解决的,“正确地做事”则是执行的问题。如果做的是正确的事,即使执行中有一些偏差,其结果也不会太糟:但如果做的是错误的事情,即使执行得完美无缺,其结果对于企业来说也肯定是灾难。

对企业而言,倡导“正确做事”的工作方法和培养“正确做事”的人与倡导“做正确的事”的方法和培养“做正确的事”的人,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保守的、被动接受的,后者却是进取创新的、主动的。

麦肯锡公司的资深咨询顾问奥姆威尔·格林绍曾指出:“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这是一条对所有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告诫,他告诉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方法,如果我们一时还弄不清楚“正确的道路”(正确的事)在哪里,那就先停下自己手头的工作吧,先找出“正确的事”。

找出“正确的事”这个过程就是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有时候,一个问题会摆到你的办公桌上让你去解决。问题本身已经相当清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清楚,但不管你要往哪个方向,想先从哪个地方下手,正确的工作方法只有一个:在此之前,请你确保自己正在解决的是正确的问题,因为很有可能它并不是先前交给你的那个问题。“嗯,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小罗小声重复着,希望她也终于能领悟到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困惑3:薪水要与工作完全等价吗

小熙刚刚参加了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的培训,她有一些心得,想跟小罗一起分享。她发现自己和小罗从大学毕业以后一直租住在一起,俩人一起努力上进,互相鼓励,一起奋斗,但两人的工作成绩总是平平。小熙经过培训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她们两人都把工作当成了谋生的手段,两人都只是看着薪水做事。培训后小熙认识到了仅仅看着薪水做事是不可取的,那样做是对自己最大的耽误,也是对人生最大的拖延。

如今,很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将工作视为一种等价交换,他们认为我给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仅此而已。他们看不到工作除了工资以外的价值,更看不到工作本身对自己人生的意义。他们或因现在的工作与在校时的理想差距很大而事业心受挫,没有了热情,但为了生存又必须工作,因此在工作中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不能对工作真正负起责任,不愿多干哪怕超出工作时间一分钟的活儿,他们只想对得起自己目前的薪水,从未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将来的发展,甚至是前途。

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一些人因为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薪水,不认真工作,频繁跳槽,结果丢掉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到了感叹岁月不饶人时,连原本应得的薪水都可能得不到了。

试想,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薪水而大伤脑筋的话,他又怎么能看到工资背后的成长机会呢?他又怎么能在工作中获得比薪水更重要的技能和经验呢?他的人生价值靠什么体现呢?

一个只会为自己的懒惰和无知寻找理由的人,一个总是埋怨老板对他的能力和成果视而不见的人,一个总嫌弃老板太吝啬的人,一个认为自己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相应回报的人⋯⋯这样的人只会逐渐将自己困在装着工资的信封里,永远也不会懂得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我们不用担心自己的努力会被忽视,要相信大多数的老板之所以能做上老板的位置,一定有他们超出常人的地方,他们都很明智,具有很高的判断力。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司的利润,老板们无疑很愿意尽量按照工作业绩和努力程度来晋升积极进取的员工,他们无不喜欢那些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坚持不懈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公司需要这样的人。

纵使我们发现自己现在的老板并不是一个有判断力和明智的人,很少能注意到我们所付出的努力,也从来不给予我们相应的回报,那也不用懊丧,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想:现在的努力并不是为了马上得到回报,我们可以在工作中学习更多。我们投身于现在的工作自然多半是为了现在的生活,但人生并不只有现在,我们还有更为长远的未来。

年轻人对于薪水常常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为薪水毕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们目前工作所得的回报,但它并不能代表我们的全部价值。因此,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更应该珍惜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报酬”。你的老板可以控制你的工资,可是他却无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去思考、去学习。换句话说,他无法阻止你为将来所做的努力,也无法剥夺你因此而得到的回报。要知道,越是艰难的任务越能锻炼你的意志,越是具有开拓性的工作越能拓展你的才能,越是恶劣的工作环境越能培养你的人格,越是细小的琐事越能显出你的品质。

我们从校园走向社会,单位和工作经历便是我们成长中的另一所学校,它丰富了我们的经验,锻炼了我们的技能,增长了我们的智慧。与这些相比,我们每个月从公司领到的薪水也没有我们之前所看的那么重要了。

公司支付给我们的是金钱,工作赋予我们的却是可以令我们终身受益的能力。能力显然比金钱更有价值,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走。许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攀上顶峰的辉煌,也有坠落谷底的失意,但他们最终总能重返事业的巅峰,创造人生一个又一个的新高度,就是因为有一样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卓越的能力。他们的这种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拥有,更不是一蹴而就,无论是创造力、决策能力还是敏锐的洞察力,都是在他们长期的工作中积累和学习的经验。

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回报方式,它不能完全体现我们目前工作的价值,也不能体现我们个人的价值。如果我们是为了薪水而工作,那也应该是为了将来的薪水而工作。如果只顾眼前,盯着每个月的工资干活儿,无法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或许我们现在可以轻易领到那点薪水,但最终却是放弃了自己的未来。

攻略1:不要无休止地抱怨,那会阻碍一个人的发展

当我们初到一个公司时,自己的才华还不被人知道,可能会遭遇一些不公平的待遇。这时,我们通常会产生种种抱怨情绪,甚至会采取一些消极对抗的行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用一种豁达的态度来看待这种不公,就会将它当做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小罗和小熙两姐妹就是这样积极向上的,她们约定好了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不抱怨。

对于生活中那些喜欢抱怨的人,大多数人都会避而远之;对于在工作中表现消极喜欢抱怨的人,大多数公司都不会让他存留,更别说给他奖励和晋升的机会。

许多失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抱怨。失业的痛苦困扰他们的身心,使他们觉得自己仿佛被命运挤到墙角(其实是他们自己走到了命运的墙角),因此只有通过抱怨来平衡自己。然而,这种抱怨的行为恰好说明他们遭遇这样的处境是咎由自取。

李想是小罗和小熙的同学,能说会道,各方面都表现出不同凡响。他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两年了,虽然业绩很好,也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却一直没有得到提升。

李想心里有些不舒畅,常常感叹老板没有眼力。一日,在和同事喝酒时李想发起了牢骚:“我自到公司以来,一直努力认真,试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为公司建立了那么多的客户,业绩也很不错。虽然兢兢业业,成就人所共知,但是却没人重视、无人欣赏。”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话传到了老板那里,本来老板准备提升李想为业务部经理,可听了李想的抱怨,心里不是滋味,最终放弃了提升他。

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在工作中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改善处境。人往往就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尚的品格。相反,那些常常抱怨的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勇气、坚毅的性格,自然也就无法取得任何成就。常抱怨的人很少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他们不认为主动独立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却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其实这样的抱怨毫无意义,至多不过是暂时的发泄,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甚至还会失去更多的东西。一个将自己的头脑装满了“过去式”的人是无法容纳未来的。聪明的做法是停止计较过去,停止对自己所遭遇的一时的不公正而耿耿于怀。

一旦让抱怨的情绪束缚了我们,它就会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扰人不安。如果想有所作为,想让自己变得优秀,不妨在遇到不公或是心情郁闷想要发泄时多问一下自己:“我抱怨什么?有什么值得我去抱怨的?”然后平静地将答案告诉自己。

攻略2:自己要会管理自己

在小熙的培训课上,讲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们的上班时间是8:30,有人8:20就到了,有人8:30到,也有人8:40才到。在平时是看不出这三类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是在关键时刻,或许就会因为这10分钟习惯的不同而耽误了大事。这其实就是每个人的自律能力不同导致的不同结果。因此,讲师最后总结到:“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律能力,那他对工作上的敬业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一位工作效率很高的销售主管说:“我一直保持着及时将文档整理好的习惯,无论当时我有多忙,甚至在周末也不例外。这个习惯让我收益匪浅,我很清楚我所要完成的工作的时间表,也知道要采取何种方式去做。”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里都有一些自律能力较差的员工,最典型的行为莫过于“领导在与不在两个样”,除非有人一直盯着他做一件事,他才能集中精力工作,否则就很容易三心二意开小差。这样缺乏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员工在企业里无疑是不受欢迎的。因此,拥有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齐瓦勃是伯利恒钢铁公司——美国第三大钢铁公司的创始人。他出生在美国的乡村,只受过短暂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齐瓦勃不得不到一个山村做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齐瓦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三年后,他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表现出了高度的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当其他人都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并因此而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一丝不苟地工作着,并且为着以后的发展开始自学建筑知识。一天晚上,同伴们都在闲聊,唯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他:“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认认真真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瓦勃成为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后来,齐瓦勃终于独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并创下了非凡的业绩,真正完成了他从一个打工者到成功者的飞跃,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所以说,正如齐瓦勃一样,自我规划和管理能力与习惯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工作的好坏及其日后事业上的成败。

攻略3:跟职场疲乏期“死磕”

在培训中,给小熙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讲师对职场疲乏期的讲述。职场疲乏期是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当遇到职场疲乏期,能认识并且克服它,我们的事业就会上一层楼;如果不能克服,疲乏期就会让我们变得平庸,毫无作为。这让小熙从心里有些惧怕职场疲乏期。她知道,职场疲乏是导致一个人拖延的大环境,如果一个人能克服掉职场疲乏,那么,他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自己的职场生涯。为了避免自己陷入疲乏期的陷阱,小熙动员小罗一起查阅了关于职场疲乏期的资料,她决定要和职场疲乏期“死磕”。

一个人从事一项工作很长时间以后,很容易对单调的工作产生疲乏。处于这个时期的人往往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失去前进的动力,这是非常可怕的一种现象。你现在是否处于职场的疲乏期呢?你是不是需要学习新知识,给自己补充能量呢?

快来看看下面几种情况有没有和自己相近的。

职业生涯“停滞”期

在职业的某个阶段人们会出现所谓的“停滞”期,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一旦出现就说明你需要充实自己,不要让自己止步不前。艾娃是一个著名服装品牌的销售经理,她主管北方区的业务已经有3年时间。这个在别人看来令人羡慕的职位,却让她在一夜之间做出了辞职的决定。“我感觉我的职业生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停滞状态,总是在做着以前做过的事情,重复多于创新,而且以我目前的职位也很难再在公司有更大的作为了。”把拳头收回来,以积累更大的力量等待再次出击。艾娃这样解释她辞职的原因。研究生毕业的她放弃了优厚的待遇、良好的事业基础,这一举动令周围许多人不解。而她却说:“在职场上工作了几年,自己一直是勇往直前的拳手,现在是停下来调整自我的时候了。我已经决定到法国继续读我的服装设计专业,对于今后的工作并不担心,选择辞职就是因为有这份自信。”

工作起来越来越吃力在IT行业工作近五年的汉斯坦言:“找到工作就能一劳永逸的体制已成为历史,我一直都处在一种与最新的科技与知识赛跑的状态。信息时代的知识呈膨胀性扩展趋势,刚刚掌握的资讯,也许过两天就已经过时了,如果不及时更新,很容易被淘汰。”这种经常出现在工作中的“不明飞行物”让汉斯紧张,有时候不想让同事、上司看出自己的尴尬和茫然,他必须花很大的精力来遮掩,但效果却不很理想。最终一位学长的话让他茅塞顿开:“未来职场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因为工作和学习忙得要死的人,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于是,汉斯自己掏腰包参加了几期美国专家举办的IT行业培训,虽然花费很高,可学习下来,感觉心里踏实,而以前的那些不安也消失了。

为了防止知识过时与能力贬值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如果你想停下来,那么等待你的将是更严酷的现实。

开始厌倦目前的职业苏菲不喜欢自己的金融专业,毕业时也没有改行的机会,最后还是进了一家外资银行。“我总是不太安心工作,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没什么意思,幻想着有一天可以做记者、主持人或者律师,而不是整天面对着不属于自己的金钱。这几年里,我曾报名参加广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函授课,还复习了一段时间想考律师资格证。”其实,苏菲所在的外资银行环境很好,是很多人眼中高收入的理想职业。面对着很多硕士、博士都在竞争一个外资银行职位的情况,现在苏菲才感到自己实在有必要充电了。“我正准备在职申请国际金融硕士学位,我的上司对此也非常支持。毕竟是我的专业,既然决定在这一行走下去,就不能落伍。脚踏实地去做,应该不会有错。”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生存环境中,很难“爱一行干一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尽量将谋生和人生达到和谐的统一,否则眼高手低,会耽误了一生。如果想在这个行业中继续下去,不断“充电”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否则就意味着你“贬值”。

为跳槽做好准备瑞恩从外语学院毕业后就在一家国际航运公司里给英国籍首席代表做秘书,一待就是两年。这期间她接触到一些国内和国际大的企业咨询机构,在他们给瑞恩所在的外国公司做中国市场整体战略规划的时候,瑞恩逐渐开始认识到咨询行业无限广阔的前景,这使她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我的专业是英语,除了能像外国人那样流利地说英语之外,到今天看来并没有任何特长可言。所以,在这家海运公司工作了两年之后,我终于申请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MBA,我想学成之后可以到一家跨国咨询公司里去工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们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当然,这是有代价的,从一个传统行业跳到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里,唯一能够实现目标的做法就是给自己充电。”

本土企业的国际化及国际企业的本土化,使那些具有“一专多能”、精通一门外语、通晓国际商务规则的外向型人才备受青睐。因此,只有及时学习借以增加事业打拼的资本,才能让自己学以致用。

小熙和小罗分享了培训的心得,两个人决定,不管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况,都要让自己不断的学习,掌握不同的本领,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审视一下自己的现状,看看自己为什么止步不前,把这些问题及时处理掉,然后开始自己新的职场生涯。

第二周 摊开纸笔,写出有切实意义的目标

困惑1:我们为什么需要目标

小罗和小熙决定一起远离拖延症,两个人商量好,要一起对抗拖延症,查了好多资料,俩人决定摆脱拖延症就从设立目标开始。

你知道工作目标的重要性吗?

你是一个有远大目标的人吗?

你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目标明确吗?

你是怎样去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的?

你觉得自己的工作目标符合实际吗?

你会如何为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而努力?

出租车行驶中最危险的时候是什么时候?答案是:没有乘客的时候。有乘客的时候,司机有目标,他就会全神贯注地驾驶,同时想方设法尽快到达目的地;而没有乘客的时候,司机是盲目的,走到十字路口左转右转犹豫不定,同时左顾右盼精力分散。

人生的目标,不仅是理想,同时也是约束。有约束,才有超越,才有发展。目标是一个人对所期望成就的事业的真正决心。目标不是幻想,因为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完全可以带来实现的满足感!

人生如果没有目标,人们就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因为没有目标你就不会采取任何实际的行动,那么你就只能在人生旅途的十字路口徘徊,永远抵达不了成功的彼岸。

就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工作效率也绝对重要。如果没有空气,没有人能够生存;如果没有工作目标,没有人能够获得成功。

一位记者在采访前美国财务顾问协会的总裁刘易斯·沃克时问到:“一个人不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沃克回答:“模糊不清的目标。”

当记者请沃克作进一步的解释时,沃克说:“几分钟前我问你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说希望有一天可以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这就是个模糊不清的目标。问题就在于你所希望的‘有一天’不够明确。因为目标不够明确,成功的概率也就不会大。”

沃克接着说:“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买一栋小屋,你必须先找到那座山,计算出那间小屋的现值,然后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计算出若干年后这栋房子值多少钱;然后你必须确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每个月要存多少钱。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在不久的将来你才可能拥有山上的那栋小屋。但你如果只是说说而已,梦想就可能不会实现。梦想是愉快的,但没有配合实际行动计划的模糊梦想,说白了只是妄想而已。”

既然目标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看看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目标。

攻略1:找到帮我们理清混杂生活方向的目标

有这样一个故事,打动了小熙和小罗。甲、乙两个人在大学时是要好的朋友,他们当时都抱有很大的理想,立志要成为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多年之后,他们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见了面,甲同学已经是一个大型集团公司的总经理了,年薪百万,出入名车,而且还结识了很多上层人士。而乙同学的境况就差多了,他在一个中型房地产公司当办公室主任,在公司也不十分受重视,还常惹一肚子气。乙同学沮丧地问甲同学:“这么多年来,我拼了命为当年的理想努力,我换了好多次工作,觉得什么工作有前途就干什么,为什么我却是这么惨呢?”甲同学叹了口气,说:“老同学,我问你,在这个公司里,你希望自己能成为什么人?”乙大大咧咧地说:“那当然是职位越高越好,能当老总我才乐呢。”甲严肃地说:“这就是你这么‘惨’的原因了,你没有明确的目标,每天只是乱忙一气!我刚进公司时,是一个小职员,我给自己制定目标:两年之内,我要坐上主管的位置。于是我就朝这个方向努力。以后我又制定了当经理、当总经理的目标,后来都实现了。老同学,制定好明确的目标,才不会在原地打转啊!”

当我们付出无数的辛苦之后,却一无所得,探究这其中的原因,几乎都是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原地踏步”的无目的状态。所以,制定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方向,才能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前进。

小罗对小熙感慨到:“是啊,在生活中,一部分人整天忙忙碌碌,但他们中很少有人能获得成功,因为没有方向的努力,永远也到不了终点。一个人为自己制定好目标,那么他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即使前面有重重大山阻挡,他也能够为了目标而坚持下去,并且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样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小罗说完,朝小熙坚定地点了点头。

攻略2:盯准目标以后再行动

小罗跟小熙开玩笑说:“成功迟迟不来,肯定是它知道我们在迎接它的时候开了小差。”小熙听完很佩服的对小罗竖起了大拇指,没有什么比一个姐妹的领悟更让人高兴的了。

我们虽然不是预言家,但也能够用一个简单的问话,来粗略预测一个人的发展和将来。只要问一个人,其人生有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可以了。问及这个问题,大多数人会回答,自己想过得好一些,努力追求成功。这个答案虽然言之有理,但却并不是一个明确的目标。仔细研究后,我们就会发现那些真正成功的人,都有明确的目标;一生都一事无成的人,大多随波逐流。

奥斯汀是一个穷作家,只会编故事挣点可怜的生活费。有一次,有人在看他写的小说时感叹道:“他写的小说还真吸引人,把这个发明家描写得太逼真了。既然这都是他的思想,他自己怎么不去当一个发明家呢?唉!可悲啊,作家就是这样迂腐。”奥斯汀听了之后非常伤心,下决心要改变自己的人生,不再做一个穷作家了。

于是,他不再整天埋头写小说,而是收集了很多法律方面的书来看,后来还回到学校学习法律课程。

有人对他说:“你写的小说很好,我们都爱看,为什么不写小说呢?人不能要求太富有,混一口饭吃不就可以了?”

奥斯汀却非常坚决,他说:“我一定要成为全美最好的律师!”最后他真的实现了他的梦想,凭着他已有的渊博知识和惊人的办事效率,他不仅成为一名全美最好的律师,还成为全美收入最高的律师。

一个人只要有目标,再依照目标和计划行事,就会有很多成功的机会。如果你想要成功,一定要先确定目标,并拟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将计划付诸行动。这个道理虽然很简单,但是大多数的人不清楚的是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为自己制定出目标,就更谈不上有可行的计划来达成目标。那些各行各业中的成功人士,正是因为他们有目的、有计划,所以和其他庸庸碌碌的人比起来,成功的机会也要多一些,他们飞向成功的翅膀也就更有力一些。

攻略3:人生要想有方向,目标就是指南针

每个人都期望获得成功,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就是为实现成功理想添加了飞翔的翅膀。

在事情的开始状态,没有谁能真正看清自己的希望和目标,这就如同在跑马拉松一样,在途中人们所见的只是前面不远的路。人不是靠眼睛来远望目的地,而是靠心里的目标和意志来支持自己,获得充足信心,毫不畏惧,一直跑下去。尽管远方的路看不到尽头,但心里已有的目标让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的地。

威廉·皮特有着惊人的经历:23岁进入了国会,24岁当上了财政大臣,25岁成了英国首相。有人曾经这样评价他:“这个人既不会冒进也不会退缩,他一直都在飞翔。”为什么年纪轻轻的皮特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呢?

皮特说:“这要感谢父亲给了我一个目标,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对我说:‘你将来只有成就一番赫赫伟业,才不会辜负我的期望。’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前进的动力,父亲没有像别人一样,让自己的孩子疯玩,让孩子自己慢慢地长大成人,也没有像别人一样,觉得孩子还小,还不懂得什么叫赫赫伟业,他很尊重我,并相信我能够去实现。于是我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认为自己就该成为一个出人头地的人。所以,是父亲给我的目标让我没有瞻前顾后,而是很明确地努力着,直到成功!”

明确的目标就像是人生的方向盘,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没有目标,我们只会在原地踏步,左右摇摆,踌躇不前。人生要有指南针,激发我们实现梦想的潜能,指引我们走向胜利。

困惑2:我也有自己的目标,为什么不起作用呢

小罗和小熙姐妹俩自从认识到了目标的重要性就制定好了自己的目标,但是,姐妹俩的生活状态好像并没有改变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没有目标会感到茫然,达不到目标又会引起痛苦,而有时达到目标也会造成一些问题,因此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遵循自己的价值观。

因为,成功与否的标准其实很多,它完全是一种个人愿望的表现。只有一个人完成的事情和他的价值观相符,那他才会感觉到目标制定的正确性,才会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假如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观,不管是实现了什么目标,对自己而言都不具有任何意义。

请认真想一想,自己希望听到什么样的评语?自己这一生有任何成就、贡献或值得怀念的事吗?自己是个称职的人吗?自己是个令人怀念的同事或伙伴吗?失去了你,对关心你的人会有什么影响?

确立目标的原则可适用于生活的各个不同层面,而最基本的目标还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认定目标也意味着,在着手做任何一件事情前已经认清了方向。如此不但可对目前所处的状况了解得更透彻,而且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也不致误入歧途,白费工夫。

在现实中,往往是这样:当我们过分陷入单一目标时,我们会像一匹带着眼罩的马,只顾着往前冲,却无法看清周围的一切。通常我们确立了一个目标,期望实现目标会为我们带来积极的变化和圆满的生活。但实际带来的变化经常并非那么好,实现目标的努力有时也给生活的一些方面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当我们从幻想中清醒过来时,我们才后悔莫及,发现自己把大好的时光和辛勤的努力都浪费在了错误的事情上。

攻略1:目标不能“假大空”,一定要适合自己

小罗和小熙知道,社会上有太多的人,甚至是一些原本相当出色的人,就是因为目标不明确、不具体而最终一事无成。

如果目标与实际相去甚远,与自身条件相去甚远,那实现梦想的机遇就会很少。如果为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消耗精力和时间,那同浪费生命也没有什么两样。

在工作中,有的人喜欢“干到哪儿算哪儿”,他们从来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这种散漫的态度使他们被永远地拒绝在成功的门外。一个人只有先有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才有成功的希望。没有空气,谁也不能存活;没有目标,谁也不能成功。没有远大的目标,人生就仿佛是没有靶子的射击运动。

戴尔·卡耐基说:“积极心态只是成功战略的第一步,一旦打下了基础,你就可以在上面建造建筑了,而目标则是构筑成功的基石。”目标的作用不仅是追求的最终结果,它在我们整个的人生旅途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目标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

没有制定目标,人就容易盲目地行动,这样就不会有好的未来和发展,因为没有目标,就无法把握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在开始行动前制定明确的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大步前进,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

在冲破工作难关的众多话题中,最为困惑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制定确实可行的目标”,因为任何一个不具备可行性的目标,都毫无意义。

哈佛大学管理专家史蒂夫教授发现,虽然某些目标难以完成,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目标能达到以下几个要求,那么它将变得实际且易于完成。

具体化。如果你设定了一个“创作一本书”的目标,那这仅仅是有了一个想法。如果能将目标设定为“六个月内构思出书的脉络,三年内完成书稿,之后的八个月用来优化整理”,那你的目标就是具体的,实现的可能性就很大。目标具体化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它可以让你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在向目标靠拢。

可行性。在综合考虑所有资源,比如时间、金钱、教育、精力、经验及技能等的情况下,你的目标能否在一定时期内完成,不管目标的设定现在看来是否过高或过低。假如我们认为一个目标用五年的时间可以确保完成,那就一定能实现。

意愿性。你是否真正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如果想得到这个新的目标,你愿意牺牲目前生活中的哪一项去交换?也许你所获得的比你失去的多,但你也可能因职位升迁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却对随之而来的难以承担的责任而感到困扰。如果这样,你应好好考虑一下,这个目标的实现对你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

时效性。规定期限可以提升生产效率与工作品质。要保证在最后期限内达到预定目标,可以对工作进行分割并设置更细分的完成期限。你可以要求自己在时限内的上、中、下旬分别完成某些工作,有了来自最后期限的压力,可促使你工作更为努力,而设定次要的完成期限,则可分散工作压力,并能集中精力,完成当务之急的事。

攻略2:拒绝意外干扰,找准目标行动

一件事情能否成功不仅在于目标定的怎样,还在于我们执行的状况。这也考验了我们对于干扰的态度:想要拒绝拖延,实现目标,就要拒绝干扰,找准目标以后再行动。

有一匹马,之前很久没有草吃,它靠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活了下来。后来有个人给了它两堆草,但是这匹马却饿死了,原因是它不知道该吃哪一堆,在选择中变得异常矛盾而死掉了。这个故事虽然有点夸张,但是确实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有很多人很有志向,他们树立了很多的目标,既想成为这个,又想成为那个,但他们没有考虑到自己一生的时间其实是很有限的,这样只是在不断的选择中浪费了光阴,到死的时候也没有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自然也就一事无成。

其实,真正取得成功的人,往往不是那些绝顶聪明的人,而是那些有些“痴劲儿”的人。因为聪明人的选择实在太多,分散了精力;而那些“痴人”因为长期关注一件事情,认准了就去做,没有拖延,没有耽搁,最终才取得了成功。

如果一个人确定了一个志向,就应该将这个志向明确地记录下来,让自己每天朝着这个志向努力,最终肯定会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立足。

当然,这并不是说志向是不可以改变的,志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不断修正,但是这不应该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如果一个志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那么很可能意味着以前的种种努力都化为虚无了。志向的修正同样是个需要特别谨慎的过程,必须有充足的理由才能去实行。一个人的志向等同于一个国家的大政方针,如果经常修改的话,那是很难服众的,也不可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打磨中前进,但不论我们前进到哪一步,都一定要紧盯自己的目标。

攻略3:一定要有一个终极目标

小罗和小熙聊着目标的问题,俩人都问对方这辈子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俩人想了好久都没有给出答案。是啊,我们这辈子最想要的是什么呢?

有位哲人说过,生命犹如一头饿驴,总为自己眼前悬挂的诱饵去一遍一遍地拉磨。如何能够获得自由,不为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所迷惑?“以终为始”,即根据预期结果开始做,不失为一项抛弃焦虑,使人生更有意义、更能找到心灵安宁与满足的方法。比尔在一家大型的跨国公司做生产部门经理,觉得很累,也很乏味,于是他提出辞职,重新开始找工作了。一天,他到一个规模不是很大的公司去应聘。负责招聘的主管人员问比尔:“你想应聘我们公司的什么职位?”比尔说:“我想做产品部门经理。”这位主管看了看他的简历,发现比尔原来是生产部门经理,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做生产部门经理了呢?我们公司生产部门正好缺人,你有很多年的生产方面的经验,如果你想做生产部门经理,我们会给你更高的报酬。”比尔说:“我之所以从那家公司走出来就是不再想做生产部门经理了,因为这个工作与我的理想目标相差太远。我的理想是希望能做出一个世人皆知的产品来,也想把一个比较好的产品用最简单的方式推荐给大家,让大家受益。可是如果我总是做生产,每天搞研发,即使生产出了好的产品,我却没有向世人推荐的机会,我觉得这是件很遗憾的事。做生产再有成就,也只会离我的梦想越来越远,所以我决定放弃生产部门经理的职位,向我的理想进军。”这家公司的招聘人员非常高兴,认为比尔有自己的目标,还能够暂时放弃高薪的工作而为之奋斗,一定是一个有能力实现自己理想的人,至少是敢于对自己的理想负责的人,于是特别高兴地花高薪聘用了比尔。

小罗和小熙明白,要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必须有一个终极的人生目标。不拖延不回避,认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总有一天,她们会成为她们想要成为的人,也会让自己得到想要的一切。

攻略4:坚持、有始有终,是拒绝拖延的最好方式

小熙说,很多人拖延不是因为不想干,而是害怕干不好。一个优秀员工想将工作干得出色,就要有恒心、毅力,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一个优秀员工能够完成一项工作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在同事中出类拔萃。

身在职场,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不管做的是什么样的事,只要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放弃了目标就等于放弃了成功的机会,不放弃,就会一直拥有成功的希望。如果你有99%想要成功的欲望,却有1%想要放弃的念头,这样也仍然没法成功。

有些人在开始做事时充满热情,但因缺乏坚韧与毅力,往往半途而废。任何事情都是开始容易完成难,所以要评判一个人的业绩是否优良,不能看他所做事情的多少,而要看他真正完成的事情有多少。在赛跑中,裁判并不关注选手在出发时如何领先,而是计算他从起点跑到终点需要多少时间。

一个人在工作中一旦养成了有始无终、半途而废的坏习惯,就永远不可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他也许会靠一些小伎俩来蒙混过关,可惜看重结果的老板很少会连续上当。

如果你有能力,业绩却远远落后于其他人,不要埋怨,最好自我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善始善终地把工作进行到底了?如果不是,就要正视你失败的原因了。对于任何一件工作,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有始有终、彻彻底底地去完成它。

一个人的工作成功与否,要看他有无恒心,能否善始善终。持之以恒是人人应有的美德,也是顺利完成工作的重要因素。做事如果半途而废,前面付出的所有辛苦就等于白费。只有经得起风吹雨打及种种考验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此,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放弃,要一直不断地努力下去,以求取得最后的胜利。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能否坚持不懈,是界定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一家著名企业招聘推销员时,公司人事经理粗略地看了一下应聘人员的自荐材料,便以“电梯坏了”为由带着几十个应聘者从1楼爬楼梯去位于28楼的办公室。结果大多数应聘者待在1楼,等电梯修好,还有一些人爬到一半就放弃了。望着坚持到最后的几位应聘者,人事经理当场宣布:“你们被聘用了。”以爬楼梯来考核一个员工是否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再合适不过了。一个连几层楼都不愿爬的人,成不了优秀员工,也成不了优秀的推销员。

在所有的职业中,推销员、业务员是在工作中最容易受挫、最容易遭受拒绝的工作,也是最容易让人厌倦的工作。美国销售员协会的一项调查研究指出,不能坚持是销售失败的主要原因。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才是优秀推销员取得良好业绩的不二法门。许多推销员虽然忙忙碌碌,却并没有取得成功,他们大多败在自己手中,败在遇到挫折时放弃自己的追求,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

困惑3:目标是怎样帮助我们战胜拖延,让我们越来越好的

小熙总是说小罗在瞎忙,有时候忙得都忘了自己为了什么忙了。是啊,工作后,小罗和大多数上班族一样,整天忙着开会、打电话、写文案,一刻不得闲。晚上躺在床上精疲力竭,第二天睁开朦胧的睡眼,又要奔波忙碌,周而复始。小罗自己也说,自已每天这么忙,可心里一点成就感都没有,有时甚至想不起来自己曾经做过什么。不知道从何时起,已经不自觉地完全陷入了瞎忙的状态里,忙得没有效率,忙得没有成功,忙得一无所获。

忙碌有时候像是一杯醉人的毒药,让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习惯了被那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事情塞满每一天,却懒得思考、规划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能认真反思,我们就知道,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没有目标、没有终点,忙了半天都是无关紧要的事,重要的事却一拖再拖,或者说自己从来就没有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需要我们全力以赴的东西。看看身边那些我们常常羡慕的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那些有着长期目标并不断为之努力的人,他们的人生中每走一步都有自己的目标,既没有拖延,又没有瞎忙。目标早就在他们的心里扎了根,他们要做的只是一步一步按照计划行事,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早点抵达终点,根本没有心思琢磨如何偷懒,更不可能去荒废时光。

让很多人不明白的是:自己曾经也有过目标,但为什么自己还是在人生道路上原地踏步,没能阔步迈进呢?心理学家就此进行过研究并发现,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期望的目标,但期望的持久度和强度不一样,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为结果。当期望强度为零时,人们心里其实是很抵触自己的目标的。不喜欢甚至厌恶一件事,还可能努力去把它做好吗?显然,拖着不做,放慢速度去做,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当期望强度为50%时,人们心里对目标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这就会导致他开始时可能会努力尝试,但只要遇到一点困难或者是有一些外界干扰就会放弃。这样的人努力两天,就把目标抛到脑后的情况,实际上还是对实现目标的渴望程度不够。当期望强度为99%时,人心里对于实现目标是非常非常渴望的,可即便如此,那剩余的1%依然是一个不确定因素。甚至也会在执行过程中,让人冒出退缩的念头。因为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和不可预测的困难,如果没能在那1%的意外面前坚持住,就无法实现自我价值。

为了解决瞎忙的状态,让自己制定的目标能真正实现,我们看看成功学大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拿破仑•希尔强调,在为生活设立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回答三个重要问题。

1.我是谁

通过一段简单的文字,说明你是谁。不过,在这个练习中,你不要写姓名、年龄、学历、地址、简历,以及平时你最喜欢用来形容自己的词语。你要重新审视自己,客观地说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我在这里做什么

这一生,你希望自己能够作出什么贡献?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足,或是让生存的世界更美好?为自己写一个喜欢的座右铭,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想想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世人会怎样谈起你。

3.我的目标在哪里

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用一个简单的句子归纳出你一生追求的目标。拿破仑•希尔认为,当一个人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后,他就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获得更多的收获。比如,实现事业上的目标,会给你带来经济收入,能满足你深层次的精神需求,让你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实现个人与家庭关系的目标,就能够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温馨、幸福。

如果我们是瞎忙族,则要走出这个怪圈,并好好想想,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怎样才能制定最有效的目标。

攻略1:把目标分解,不断实现超越

自从对目标着迷以后,小熙的口头禅就成了:“有远大理想的人要学会分解目标。”

是啊,一个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目标往往会让人丧失前进的信心。

小罗不太明白,于是小熙给小罗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马拉松赛跑的冠军是这样向别人解释自己成功的秘诀的:马拉松的路程绝对不算短,但是我将整个路程进行分解,我首先的目标是超越前面的第一棵树,然后再超越前方的一幢建筑物……正是在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跑完了整个马拉松。

将目标分解的好处在于人可以从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中得到信心和动力。有很多人制定了十分宏大的目标,虽然自己也很努力,但是到最后还是十分遗憾地什么都没有实现,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只看到了目标,而没有学会将目标分解,使他们在前进中丧失了动力和信心。其实,人生虽然很长,但是是可以分阶段的,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我们还可以将目标进一步细化,每一年、每一个月、每一天,甚至每一个小时都有一个要实现的目标。如果我们能将目标细化到这种程度,然后去努力完成,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相信在小目标不断完成的过程中,自信心会得到极大的增强,在不知不觉中也会将大目标实现,让所有的人佩服不已。就像在台上表演的艺术家,成功并不是依赖于他们在舞台上的临场发挥,而是因为他们在台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积累。

攻略2:三思而后行,这不等于犹豫不决

很多人之所以不成功,就在于他们行动以后就会后悔,一后悔就会半途而废。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归根到底在于开始做事时没有考虑清楚,决策十分草率。只有在决策时足够谨慎,行动后才能不后悔。决策十分谨慎就是要学会三思而后行。

凡事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要求人们过于理智,而是要求人们不要过于轻率。很多人一想到做什么事情立即就投入进去,结果做到一半,发现自己做不下去就放弃了。在这一过程中,他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白白浪费了。如果在这件半途而废的事情中还没有学到经验和教训,那么他浪费的时间与精力就又多了一些。但过于谨慎的人也并不能适应社会,三思只是思考适度,而不是无度。很多时候决定去做一件事情,思考是必须的,但并不需要思考得太繁复。

在决策过程中,要志向坚定,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乱做决定,志要三思而立。有为者立长志,无为者常立志。人有上进心,立志做大事情是值得赞赏的。但是如果经常立志,那往往是没有志气的表现。毕竟理想过多,等于没有理想。人一生固然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成功,但是人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真正能做的事情往往也只有一件。只要一生能把这一件事情做好,就是成功的。

古时候有一个人听说经商很好,可以赚到很多的钱,于是就跑去经商。但是他的运气实在太糟糕,别人赚钱,他却总是赔钱,这样熬了几年,实在是熬不下去了。这时他又听说当大夫很好,就跑去学习医术,但是没有想到第一次给人看病,就误诊使病人病情更加严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