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中级) 2018年过关必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05:14:28

点击下载

作者:刘斌志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 2018年过关必练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 2018年过关必练试读:

主编序言

本套辅导用书的作者们有着相似的经历,我们当年大都不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却因缘际会地走进了社会工作的领域,成为社会工作的授业者。但更大的相同之处是,对社会工作的执着和热忱,让我们虽身在各处却心系一方。我们感恩于今天社会工作的发展,更珍惜我们彼此的情谊,我们愿意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在中国社会工作出版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在承担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社会工作流派译库”等高品质出版工程的同时,也希望通过出版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辅导用书,来协助一线社会工作者全面成长。在该社的诚意邀请下,我们根据最新版的考试指导教材及考试大纲编写了本套辅导用书,以期能与更多的考生一道前行。“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辅导用书”共有15本,每门课程3本,包含“真题详解”系列、“考点精讲”系列和“过关必练”系列。“真题详解”系列对历年真题进行精准剖析,“考点精讲”系列对考试教材进行重点梳理,“过关必练”将考点与真题进行完美配对。本丛书的三个系列互相搭配、相得益彰,是顺利通过考试的最佳利器。一、考试复习态度

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忙与盲”的陷阱,每个人都会贪图“多”而以为拥有得越多生活就会越好。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也是如此,有人买了很多辅导书,有人到处搜集课程PPT,也有人整天去比较新旧教材之间的差别。其实,社会工作是一种修行,考试只是对知识能力的一种检验,真正对社会工作的体悟都在考试之外。因此,我们希望学员们能够“学得少却考得好”。通过考试不仅仅是为了拿到一张证书,而是将我们领入社会工作的大门。生活如此美好,我们不需要也没必要把大量时间都耗费在考试复习上。用最少的时间、最高的效率,顺利通过考试,方可将我们的生命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例如与家人相处、同友人分享、与案主一起成长。这应是我们对待考试的基本态度。

我很喜欢GregMckeown写的《Essentialism:TheDisciplinedPursuitof Less》,这本书的核心是专准主义(Essentialism)。我们提倡以专准主义者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需要设计,选择你真正需要的,专注投入;有纪律地追求更少,人生才会更幸福。专准主义的精神是“精、简、准”。把它用在社会工作考试领域,就是精选学习材料、简化应考策略、准确执行进度。首先,要学会精选学习材料,面对众多的学习材料,判断“学什么、怎么学”才是最重要的;其次,要学会简化应考策略,懂得删繁就简;最后,要学会准确掌握进度,懂得如何移除过程中的障碍,并且减少阻力与痛苦。二、辅导用书简介

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考试大纲的精神要义和指导教材的核心考点,并能将之具体运用到社会工作的应试与实务之中,本套辅导用书针对每门考试编写了“真题详解”系列、“考点精讲”系列和“过关必练”系列。(一)“真题详解”系列

全真试题对考试复习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展现命题逻辑。真题是全国社会工作学者智慧的结晶,任何模拟题都不可能达到真题的命题水准。它向我们原原本本地展现了考试的命题逻辑与命题方式,即“怎么考”的问题。命题逻辑的把握将指导我们学会如何复习。第二,凸显考试重点。从2008到2017年社会工作者考试前后举行了10年,仔细研读考试真题,我们会发现许多题目反复出现,这向我们揭示了“考什么”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求各位考生一定要将历年真题仔细做一遍,特别是2011—2017年的7套真题。当你回味过后,你就会明白某些考点总是在用不同形式、不同案例反复考查。本系列收集和整理了目前公开的历年真题,根据考试大纲以及指导教材,对每道真题进行了详细解释,并就其对应的考点做了一一说明,供大家交叉阅读。具体来说,本系列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指引。

1.【参考答案】经过作者们的综合讨论,得出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答案。

2.【考核知识点】将试题考核的知识点还原到最新版考试教材中,按照“章节+知识点”的方式进行编号,如9 3表示第九章第三个知识点。考生可以在“过关必练”系列的相应知识点中找到对应的历年真题,以便串联复习。

3.【答案解析】为本题的解答提供指导教材中的原文依据,并对考点进行了解释,提供一些技巧指引,以供考生参考使用。(二)“考点精讲”系列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与实践,民政部组织全国社会工作专家编写了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先后经过2008年第1版、2010年第2版、2015年第3版的修订。指导教材是考试复习的最高准绳。“考点精讲”系列辅导用书是针对指导教材的提炼与补充。我们根据考试大纲以及指导教材的精神,对2015年版指导教材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分析,并精心准备了模拟试题,帮助各位考生深入学习和掌握指导教材的精髓。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指引。

第一部分 本章概览。对全书每一章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结合历年考题分布及分值,从考核角度对本章的重要性、考试分值、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第二部分 要点梳理。对全书每一章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按照知识点提炼出十几个考核要点,并对每个考核要点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帮助各位考生了解知识点分布。

第三部分 考点精讲。对全书每一章的所有考核要点按照考点讲解、命题思路、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四个板块进行深入分析与具体运用。

1.【考点讲解】以2015年版教材为蓝本,对全书每一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供与指导教材相配套的考点权威阐述。

2.【命题思路】分析历年考试真题,探讨本考点的通俗理解,并对可能考核的方式、内容进行预测与解释。

3.【历年真题】将2011—2017年真题试卷中与本考点对应的试题罗列出来,并按照年份和序号进行了系统的检索与梳理。

4.【模拟试题】基于对历年真题的分析,结合社会工作实务的最新发展和国家与社会生活的大事件,我们编制了适合本考点的模拟题目,便于各位考生进行模拟训练。(三)“过关必练”系列

社会工作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byDoing),而社会工作考试也需要通过做习题来记住知识要点。“过关必练”系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考生在“考点精讲”和“真题详解”之间进行交叉翻阅的烦琐,以考点为核心线索,帮助考生将历年该考点下所有真题进行整理和罗列,以便迅速掌握该考点的重点与动向。过往的考生,都一致对“过关必练”系列的“刷题”效果赞不绝口。三、考试复习方法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梳理与考点的归纳,我们发现由民政部组编的“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简洁精练、内容丰富、结构合理、逻辑清晰,能够满足广大社会工作学习者的多方面需求。但考虑到不同考生对社会工作的理解层次不同,因此在学习上还需要有一些具体的指引,建议如下。

第一,粗读与精读相结合。指导教材系民政部组织全国社会工作专家精心编写而成,并经过多年的修订与完善,是非常通俗易懂的指导教材。由于社会工作学习者来源广泛,对于社会工作本专科及以上的学生而言,指导教材覆盖面较广,专业程度居中。而对于部分从事不同领域实务的一线社会工作者而言,指导教材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可能一时还难以理解清楚。尤其在当前我国存在着许多半专业、半行政性的社会工作实务的现实情况下,指导教材与完全专业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笔者建议:

1.针对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考生而言,可以直接粗读一遍指导教材,并将“考点精讲”系列中的阐述在指导教材中勾画出来,特别是将“考点精讲”系列中的【命题思路】批注在指导教材上,然后直接做“过关必练”系列中的题目,最后考前两周做“真题详解”系列,以此检验学习效果并熟悉考试感觉。这一方法投入不大、效果最佳,可屡战屡胜。

2.针对缺乏相应专业基础但有时间复习的考生而言,可以先一章一章地精读指导教材与“考点精讲”系列。精读一章后,配套完成“过关必练”系列中与考点对应的真题,认真研习。最后,在考前三周将“真题详解”系列中的试卷认真做一遍。

3.针对从事一线实务却无时间复习的考生,可以先粗读一遍“考点精讲”系列,以便对指导教材及考点有所熟悉。然后,通过做“过关必练”系列来融会贯通全书的考点及考法。最后,考生在考前一周做近三年的真题试卷,以便保持临场感。

第二,指导教材、“考点精讲”“过关必练”与“真题详解”系列辅导用书相结合。根据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历年绝大部分真题都能在指导教材中找到相应的考核知识点,许多真题都有原文提示。因此,笔者建议考生将历年真题的考点根据“考点精讲”系列中的提示,还原到教材当中,并在指导教材上标识出历年考试的情况,以此把握该考点的重要性。此外,“考点精讲”系列中的【命题思路】也应当批注在指导教材上。所以,做真题的时候离不开指导教材与“考点精讲”系列,而看指导教材与“考点精讲”系列的时候,又不要忘了把握该知识点历年是怎么考的。其实,“过关必练”系列已经对以上两点做了极佳的整合。

第三,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历年真题是全国社会工作专家学者与实务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真题既考查了指导教材中的理论,又体现了现实社会的需要,并以案例的方式集中呈现给各位考生。所以,真题既帮助考生学习了社会工作理论,又有助于考生更好地开展实务。据此,考生们应当从实务的需求出发理解社会工作的理念原则,不能脱离实务学习理论,而要结合之。因此,要特别注意学习指导教材中的案例与举例,顺应客观实际的需要去理解理论。四、应试答题技巧

1.三点一线法。所谓三点就是“题干、问题、答案”三点。一般题干部分提供的是服务对象的现实问题与需求,问题部分提供的是根据什么理论、采取什么方法、利用什么方式,答案部分提供的是采取什么策略、提供什么服务、扮演什么角色。这三点要连成一线才能得出答案。比如,题干中说的是情绪问题,问题部分是根据理性情绪治疗法,那么答案部分应该就是改变认知与思维等;题干中说的是遭受自然灾害了,问题部分是地震发生3天了,答案就应该选救援安置与情绪安抚等。

2.挨个排除法。所谓挨个排除法,就是当你不确定到底选哪个的时候,可以排除错误的。挨个排除法,一定要挨个来,不要急于求成,要仔细地分析。用排除法有四个技巧:一是被排除的答案本身就有问题,也就是说,不是社会工作者所熟悉的词汇,要么太通俗了,要么太生疏了,是没见过的词汇;二是被排除的答案过于绝对,比如出现了强迫、代替、制止、说服、责备、必须、禁止、随便等词汇;三是被排除的答案与题干、问题不够一致,也就是连不成一线,换言之,不是一类的;四是被排除的答案不符合常理。

3.咬文嚼字法。所谓咬文嚼字,就是说要仔仔细细地看清题目本身。要知道,历年真题都是出题专家们反复推敲出来的,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严密了,目的就是确保答案的科学性。所以,凡是备选答案肯定在题干和题目中是有线索和依据的,凡是被排除的答案也肯定是有理论与实践依据的,大部分题目的答案不可能模棱两可。换言之,我们要认真研究题目、题干和答案中的每一个字,紧扣每一个字眼。尤其是问题部分的“直接服务、间接服务、首先、最需要、错误的、治疗性的、预防性的、最基本”等词语。

4.宁缺毋滥法。本方法主要是针对多项选择题。在多项选择题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一个错,至少两个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多选题只有选二、三、四个答案三种可能。所以,做多选题最怕的就是选到错误的答案,只要不选到错误的,至少都可以得到1分。因此,做多选题的技巧就是“宁缺毋滥”,宁可不选,也不错选。具体来说可分为三步:(1)先仔细研究题干、问题和答案部分的关键词,用笔画出来;(2)先选出绝对正确的选项,排除绝对错误的选项;(3)可选可不选的尽量不选。

此外,在考场上时间控制与答题顺序非常重要。初级和中级的综合能力、初级实务及中级法规与政策的考试时间是120分钟,这对绝大部分考生而言是绰绰有余的。笔者建议考生按照如下时间来分配。第一,准备阶段5分钟。考生填写准考证及姓名,并涂对应准考证号码位置,检查三遍不要有误。第二,答题阶段90分钟。考生做一题,在试卷本上写上该题的答案,并同时在答题卡上相应的地方涂点。严格按照做一题、涂一题的顺序进行,不要全部做完了再涂答题卡,因为每年都有学员最后忘记涂答题卡,当收卷的时候想起来再涂就来不及了。90分钟的答题时间绰绰有余,考生要慢一些答题,认真研读题干及选项。第三,检查阶段10分钟。检查阶段不用再重复做一遍试卷,因为你会的早就做出来了,不会的地方再看一遍也还是不会。唯一需要仔细检查的地方,就是试题本上写的答案和答题卡对应涂点的答案是否一致。若全部一致,即可准备交卷。

中级实务的考核方式较为独特,采用申论题的方式进行,近年来基本固定在5道题目左右。考试题型有两种:一是案例分析题,要求考生全面分析案例中提供的资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二是方案设计题,考生需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出环节完整、严密、可行性强的服务方案。这两种题型本质上差别不大,在考试时基本区分也不大。中级实务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这对所有考生而言都时间紧迫。通常阅卷时看到最突出的情况就是:批改第一题的老师痛苦不堪,因为考生们都写得很多;而批改最后一题的老师则轻松省力,因为考生们通常都来不及而只写了两三行字。因此,中级实务的答题原则有两条。第一,对照题号,依序作答。每一道题目都会有若干个问题,考生应当严格按照序号作答,并明确标清楚题号,做到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第二,把握时间,平均分配。大部分考生都面临答题时间前松后紧的状况,第一题答了50分钟,而留给最后一题的时间才5分钟。其实每道题目的难易程度大抵相仿,因此分配的时间也应该大致一样。如果试卷有5道题目,请考生严格按照25分钟完成一题的速度进行。在这25分钟里,5分钟用来读题和整理思路,20分钟用来书写。一旦时间到25分钟,必须立即停下做下一题,否则会导致时间分配失当。如此,5题共花125分钟,最后的25分钟可以用来补足先前没有做完的题目。五、结语

本套辅导用书的酝酿与编写,得益于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的权威指导,在此深表谢意。丛书亦是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阶段性成果。本书的编写,由沈黎、刘斌志、朱希峰、伊晓婷、吕静淑、刘东6位同仁协作完成;此外,特别感谢吴如如所做的大量细致繁重的协助工作。其间的我们,好题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其苦也辛,其乐也快。生命是苦乐交融的,每每感觉工作、生活负累时,冲泡一杯浓郁芳香的咖啡,便会在亦苦亦甘甜中令我们释怀。

祈盼本套辅导用书的编写能够有助于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需要强调的是,本套辅导用书中讲的考试技巧虽只是为了应对考试,但笔墨间却隐含着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希望考生们能带着愉悦之心认真复习。编写本套辅导用书,半是兴趣,半是学习。对读者若有些许裨益,我们不胜荣幸;其间难免讹误,还请包涵,并恭请各位前辈、同仁以及读者朋友批评斧正(来信请至:shenlisw@126.com)。

最后,回到笔者对社会工作的理解:“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案主同行!”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IFSW)在2014年新修订的国际社会工作定义中指出,社会工作的两大使命是社会正义与基本人权。行公义指的是社会工作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好怜悯指的是社会工作对基本人权的捍卫;存谦卑的心,是指我们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奇迹,每一位案主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每一个人都有值得他人欣赏、发现、赞美的部分。作为助人者,我们须秉持这样一种信念:我们的使命,就是和他人一起成长,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内在力量,我愿意陪伴并与他一同前行。谨以此为序,盼我们不忘使命,心怀谦卑,与考生们一同前行!也衷心祝愿所有读者都能学在社工、乐在社工、学有所获、学而能过!沈黎谨上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第一部分 本 章 概 览

本章作为全书的第一章,重在讨论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基本框架,即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框架出发分析服务对象的需要,开展介入计划等后续工作。具体来说,本章着重分析了社会工作中人与环境互动理论、系统视角、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几个基本理论,同时具体分析了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于全书而言,本章一般不专门设立考题,但是需要运用本章的基本分析框架,尤其是人与环境互动框架、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优势视角,以及四个基本系统框架等。

历年考题:2013年第三题。第二部分 考 点 梳 理(续表)(续表)第三部分 考 点 精 练第一题(案例分析题)案例:

东东,现年11岁,自两岁起跟随爷爷奶奶在农村长大,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由于东东从小就很听话,也比一般的孩子更高大威猛,因此成了村子里的孩子王,经常照顾周围的小伙伴。东东也深刻地体会到爷爷奶奶的辛劳,一有空就帮爷爷奶奶干活,深受周围邻居和亲友的喜爱。后来爷爷奶奶年迈以及健康状况恶化,不能再继续照顾东东了,东东的父母就将其接到城里借读。东东从留守儿童变成了流动儿童,虽然与父母住在一起,但东东很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和学习,经常因自己的口音和学习成绩而被同学取笑,为此东东深感自卑。东东的父母限于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时间安排,没有精力关心东东的在校情况。在一次冲突中,东东与同班同学打起来了,并被学校记过。东东从此就更不喜欢学习了,与一群比他大一点的孩子混迹于城市里的角落、网吧和游戏厅,并且花钱越来越大手大脚,经常找父母要零花钱。

学校教导主任将东东的父母请到学校,告知了东东近期学业退步、经常旷课,以及在校滋事的一些情况,并告知东东的父母可以寻求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东东的母亲十分担心东东的情况,便向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汪寻求帮助。问题:

1.结合案例,请以生态系统理论视角评估服务对象东东的生态系统。

2.根据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评估本案例中服务对象东东的需要。解答要点:

1.生态系统理论视野下社会工作实务评估的核心概念和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生命周期,是指人作为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死亡的全部过程及其特征。在本案例中,东东11岁,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关系都在接受不断地变迁和冲击,诸如东东由农村迁移到城市,必然给其身心带来冲击。(2)人际关系,是指个体需要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并由此构建个人未来发展的互惠性照顾关系。在本案例中,对东东的人际关系状况评估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东东在农村守望相助、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东东在城市较为艰难和尴尬的人际关系。(3)能力,是指个体与环境交流及有效掌控环境的能力。在本案例中,东东很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和学习,并且深感自卑。其在农村的自我效能感,也由于缺乏关怀性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没能延伸到城市生活中。东东对同学之间的冲突采取暴力抵抗的方式来应对,并且结交了一些有不良行为的朋友。说明东东与环境之间的交流存在一些障碍,对环境掌控的能力有偏差。(4)角色,是指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表现,是互惠性期待的社会层面的角色。在本案例中,东东作为留守儿童,在农村的各种角色扮演比较成功,而进入城市后,无论在生活、学业还是人际关系方面,都感觉到角色扮演的挫败。因此,东东对个人角色的成功感知就在于与一群孩子混迹于城市的街头和网吧。(5)地位与栖息地,是指个人在文化脉络中的物理和社会环境及其拥有的社会成员地位。在本案例中,东东进入城市后处于借读状态,一来面临着陌生的学习环境、同学关系以及学业压力;二来也面临着新的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三是在新的环境中,东东显得毫无优势和特长可言,难以寻找到个人存在的价值,因此社会成员地位较差。(6)适应力,是指个人的需求和环境提供的资源、支持之间无法搭配调和的状态。在本案例中,东东进入城市后需要心理的关怀、学业的辅导、同辈的支持,以及适当的人际关系支撑,而其所在的家庭、学校、社区均没有提供这样的支持,因此东东难以适应变迁后的城市生活和学习,导致社会融入较为困难。

2.根据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本案例中服务对象东东的需要有以下几点。(1)学业辅导的需要。东东从农村到城市,学习方法难以掌握,学习进度也跟不上,由此导致学业成绩下降、学习动机减退、学习热情降低,因此需要学业辅导。(2)社会融入的需要。东东现在虽然与父母住在一起,但他很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和学习,因此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帮助其融入城市生活。(3)家庭关怀的需要。东东的父母受自身文化水平和时间安排限制,没有精力关心东东的情况,因此东东需要家庭在生活、心理以及学业上的关心和支持。(4)心理支持的需要。东东因自己的口音和学习成绩而被同学取笑,为此深感自卑。因此,需要对东东进行心理关怀并鼓励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优势潜能。(5)关系协调的需要。东东经常与同学之间有冲突,因此需要学校社会工作者或者老师为东东的人际关系进行协调与辅导,也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6)犯罪预防的需要。东东与一群比他大一点的孩子混迹于城市的角落、网吧和游戏厅,并且花钱越来越大手大脚。由此可能会产生一些偏差甚至犯罪行为,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一些临界预防的工作,促进其健康成长。(7)自我实现的需要。东东以前作为孩子王,经常照顾其他小伙伴,并且也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是一个非常积极上进的孩子。到了城里,由于缺乏社会支持而导致一些问题,因此需要给予东东适当的机会,激发其潜能的自我实现。第二题(案例分析题)案例:

丽丽,现年14岁,自从母亲去世、父亲再婚后,丽丽从初一就辍学回家干农活了。虽然丽丽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成绩也不理想,缺乏文化知识,也比较内向。但丽丽始终相信自己能够出人头地,也希望通过努力摆脱家庭的束缚。其父很疼爱丽丽,但丽丽不能忍受继母的百般刁难和恶意打骂,离家出走到大城市以乞讨为生。社会工作者将其送到救助站收留。在救助站,丽丽非常感谢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也会力所能及地参加救助站的各项活动和任务,因此经常得到工作人员的表扬和奖品,丽丽也特别珍惜这些奖品。救助站的其他孩子都很喜欢跟丽丽一起玩,但由于从小缺少朋友,具有较强的自卑和防备心理,丽丽感觉很难融入其他小朋友的世界。社会救助站的社会工作者得知情况后,希望为丽丽开展专业服务。问题:

1.请运用优势视角的理论,评估丽丽自身所具有的资源。

2.请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具体的介入策略。解答要点:

1.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条件适当,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优势视角强调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其优点,运用服务对象自身的优点和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强调服务对象自我能力的提升。结合本案例,丽丽自身所具备的资源有以下几点。(1)正式的社会救助站资源。丽丽所在的社会救助站,为其提供了适当的生活照顾和心理辅导,并且能够帮助她尽快摆脱流浪乞讨的生活困境,解决了生存的需要。救助站开展的各项活动和服务也有利于她走出困境。(2)正式的社会工作者资源。丽丽所在社会救助站的社会工作者特别关心她的情况,也希望能够为她提供专业的帮助与服务,这是其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契机。(3)非正式的家庭资源。虽然丽丽受到继母的打骂而选择流浪,但是其还是有家庭的,家中也还有关心她的父亲。(4)非正式的救助站朋辈支持的资源。救助站的其他孩子都很喜欢跟丽丽一起玩,愿意成为她的好朋友,这是丽丽很好的同辈关系资源。(5)丽丽自身积极心理的资源。丽丽始终相信自己能够出人头地,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家庭的束缚,这是一个很好的激发其潜能的动机。

2.根据对丽丽的评估,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直接、间接等方法提供多种介入策略。(1)心理辅导。针对丽丽所遭遇的家庭暴力和所存在的自卑和防备心理,社会工作者可以为丽丽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情感支持服务。(2)认知改变。针对丽丽所遭受的家庭暴力,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适当的认知干预技巧,协助丽丽认识到被打骂不是自己的错,防止错误归因,协助丽丽克服心理创伤。(3)潜能激发。虽然丽丽学历不高,知识不多,但是她生性要强,也有强烈的成功动机。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潜能激发,增强丽丽的成就动机,激发其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4)学业辅导。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学业辅导,帮助丽丽提升知识水平,提高社会技能,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为其潜能激发提供适当的机会与平台。(5)朋辈辅导。针对丽丽所存在的不愿意与其他孩子互动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在救助站开展一系列的团体康乐活动,通过朋辈互动与辅导来促进丽丽的群体融入。(6)家庭辅导。为了促进丽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尽力联系丽丽的家庭,通过开展家庭辅导、亲职教育以及家庭治疗来增强丽丽的家庭支持,促进其尽快回归家庭和融入社会。第三题(方案设计题)案例:

近年来,某小区养宠物狗的家庭越来越多,宠物狗给主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小区带来了一些问题:狗粪随处可见、大型犬有时会惊吓小孩、夜晚的狗叫声经常会吵扰邻居、狗伤人事件时有发生……部分居民对此非常不满,常与养狗者发生冲突,社区的邻里关系受到了影响,尽管居委会通过调解暂时缓解了一些矛盾,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要求:

作为社区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从四个基本系统角度设计社会工作服务的目标与具体策略。解答要点:

根据系统理论,通用过程模式将社会工作的服务系统看作是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改变的目标和为达到改变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组成的,这四个因素又称为“四个基本系统”。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四个基本系统出发进行介入。

1.改变媒介系统(1)主体:社区社会工作者是主要负责人,还包括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2)目标:明确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了解社区养狗问题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并组成相应的工作团队。(3)策略:开展社区养狗问题调研,整合相应的工作者队伍介入,制订相应的服务计划。

2.服务对象系统(1)主体:社区以及全体社区居民。(2)目标: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区的环境与安全,促进社区的和谐。(3)策略:成立相应的社区组织;开展社区宣传与教育;促进社区居民的沟通与对话。

3.目标系统(1)主体:社区养狗的居民。(2)目标:增进社区养狗居民的法制意识、环保意识,学习科学养狗知识,提倡科学养狗行为。(3)策略:为社区养狗居民提供法制培训、养狗知识教育;协助养狗者解决养狗中的问题及困难。

4.行动系统(1)主体: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社区自组织、110等。(2)目标:改善社区居民对养狗的认识;促进社区规范养狗、安全养狗和理性养狗;促进社区相关组织对养狗设施的完善和支持。(3)策略:一是社会工作者与居民代表讨论后,提出建立“养狗自律会”的设想,在居民区张贴拟成立的“养狗自律会”海报,发放宣传单,征求居民的意见;二是邀请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参加座谈会,讨论解决办法;三是推举“养狗自律会”的会长、秘书长,明确监督员、宣传员等的分工;四是“养狗自律会”通过社区民意调查,形成“错时遛狗、粪便自清、夜不扰民”等自律公约;五是“养狗自律会”配合居委会、物业公司开展社区环境规划,修建狗便处理设施;六是联系社区民警,对社区居民养狗问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以提升民众的法制意识。  第二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第一部分 本 章 概 览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处理各种不同的问题、挑战和情况,它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基本的助人知识、技巧和程序。本章从通才社会工作实务观出发,介绍了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具体实施和操作步骤、面对的问题和解决的技巧与程序。具体来说,本章分为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以及结案六个步骤,并对每个步骤中的基本含义、主要特点、主要任务、基本方法、具体技术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论述,其中蕴含了诸多的考点。总体来看,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是一个整合的工作取向,适用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工作历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每个阶段前后衔接,构成完整的助人过程。社会工作实务从接案开始,经过对服务对象社会—心理问题的预估,获得对服务对象问题和需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发展介入计划。介入计划是社会工作者工作的蓝图,提供了介入的方向,而实际的介入则是为服务对象提供直接和间接服务。介入后的评估帮助社会工作者总结助人过程的经验,检查是否实现了介入目标。结案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处理服务对象面对结案时的反应,并在结案后进行跟进服务。本章是全书考核的重点,也是全部章节中考核分值最高的章节,考核的知识点也最多最细。尤其是本章的第一节,是考核的重中之重,要点很多,需要仔细阅读并深入理解。

历年考题:2011年第三题;2013年第二、三、四题;2015年第二题;2016年第二题;2017年第二题。第二部分 考 点 梳 理(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第三部分 考 点 精 练第一题(案例分析题)案例:

某小学的周老师发现,女学生小红最近上学经常迟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快速下滑;小红过去衣着整洁,现在变得邋里邋遢;学校召开家长会,小红家里无人参加;学校联系家长,家长的电话也无人接听。周老师家访时了解到,小红居住在老旧小区,出租房较多,人员复杂;小红父亲酗酒成性,常打骂小红母亲;小红母亲不堪忍受,最近离家出走。

学校社会工作者接到周老师的转介后发现,小红性格内向,很少与班上同学交往;在谈及家庭情况时,小红神情紧张。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小红身上有多处瘀伤,问其原因,她不愿回答。问题:

1.针对本案例,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进行预估时要收集的资料有哪些?

2.针对本案例,社会工作者在预估中可以使用的方法有哪些?解答要点:

1.预估是收集与服务对象有关的详细资料、了解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过程,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预估要遵循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框架,具体来说要收集的资料包括以下几类。(1)个人资料。本案例中,具体包括小红的年龄、简历、身体健康状况、小红父亲的基本情况等,以确定小红目前的基本处境、问题及其需求。同时也要了解小红自己对目前境况的态度、问题持续的时间、发生的原因,以及小红可能意识到的后果等。(2)环境资料。本案例中,具体包括小红家的家庭背景、经济收入、小红母亲出走原因、小红父亲酗酒原因、小红所在社区的治安状况等。(3)家庭状况。本案例中,具体包括小红家庭中父亲的职业特征、父母原来的关系、亲子关系情况、家庭中其他亲戚的情况等。(4)社会环境。本案例中,具体包括小红所生活的社区的经济状况、环境状况、社区居委会对小红家庭关心程度、社区内有哪些社会组织、学校对小红的支持情况以及小红自己对这些环境的认知情况等。

2.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要对小红进行预估,可以采用的资料收集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询问。主要是直接问小红,也可以询问小红的班主任、小红周围的同学等。可以单独与小红会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与小红进行沟通交流,以了解其内心世界。(2)咨询。主要是对小红可能遭受的家庭暴力甚至是性侵问题向有关儿童专家进行咨询,以确保对小红所处境况的敏感性,掌握小红可能出现的特殊需求。(3)观察。主要是对小红所生活的环境进行了解。既可以观察小红所生活的社区、学校的基本情况,也可以到小红所在的班级进行观察,了解小红的日常生活、人际互动以及学习情况。(4)家访。主要是对小红的家庭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可以直接约谈小红的父亲,或者直接到小红家中进行观察和询问。必要时,可以邀请小红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陪同前往或者协助访谈。(5)查阅已有资料,主要是通过第三方信息审核,可以通过学校老师了解小红的学业情况,通过社区医生了解小红及其父亲的身体健康状况,通过社区居委会了解小红家庭的支持情况,通过小红的同辈了解其人际关系及互动情况。第二题(案例分析题)案例:

老张一直在煤矿工作了20多年,去年由于企业转型升级,被迫离开了最擅长的挖煤工作。回到家里以后,不知道干什么好,经济也捉襟见肘,情绪十分低落,经常酗酒,身体也越来越不好。社会工作者小王介入后,对老张进行了心理疏导,并与他一起分析讨论未来的出路。一年来,在小王的协助下,老张申请了社区低保,参加了街道组织的火锅培训班,并在社区开了一家小型火锅店。因此,社会工作者小王认为可以结案了。一天,小王在进行家访的过程中告知老张要结束服务了,以后的生意希望老张能够自己打理。老张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震惊,根本没心思听小王再说什么,觉得没有小王的帮助自己肯定不能把火锅店办起来,怪小王不愿意帮自己帮到底,强烈要求小王再服务一段时间,否则就向社区投诉小王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在小王走后,老张还是非常伤心失落,感到无助,又回到了当初被下岗时候的情况,一再推迟开张日期。问题:

1.本案例中,服务对象在服务结案期出现的负面反应有哪些?

2.本案例中,针对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解答要点:

1.终止关系可能会给服务对象带来“分离焦虑”等感受,表现为对这种即将到来的结案产生负面反应。本案例中,服务对象老张出现的负面反应包括:(1)否认。老张不愿承认已到结案期,逃避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表现为心不在焉等。(2)倒退。老张又回到了当初被下岗时候的情况,一再推迟开张日期。(3)依赖。表现为老张觉得没有小王的帮助自己肯定不能把火锅店办起来。(4)抱怨。表现为老张怪小王不愿意帮自己帮到底,强烈要求小王再服务一段时间。(5)愤怒。表现为老张强烈要求小王再服务一段时间,否则就向社区投诉小王的工作做得不到位。(6)讨价还价。表现为老张强烈要求小王再服务一段时间,并且一再推迟火锅店开张日期。(7)忧郁。表现为在小王走后,老张还是非常伤心失落,感到无助。

2.社会工作者要注意在结案期服务对象可能会有的这些负面反应,并在结案阶段审慎处理它们,采取步骤与方法让服务对象适应和接受即将到来的事实。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1)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他们结案的准备情况。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王需要在结案前的一段时间,就提前与老张回顾一下服务过程,并且一直强调让老张自己独立面对未来的生活和事业。(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使其早些做好心理准备。社会工作者应该明白老张的负面反应只是暂时的,小王要做的是尽力减少结案的副作用。方法是鼓励服务对象公开讨论结案,并告诉他们结案可能使他们感到难以接受。小王要以同感的态度向服务对象传达愿意与他们讨论他们的反应、理解他们的心情等信息,以减少其负面情绪。(3)在结案阶段不断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在服务的后期,社会工作者小王要不断地提醒老张要学会自强自立、自力更生,给服务对象以心理支持,告诉他们在有需要时社会工作者将继续提供协助。(4)社会工作者也要预估一些可能会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社会工作者小王可以给老张继续提供一些服务,并为服务对象提供能够对他们有帮助的资源系统的支持,待稳定了服务对象的改变成果后再最后结束专业助人关系。(5)必要时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社会工作者小王可以与老张约定,等火锅店开张了再与其具体结案,也可以与老张商量具体的结案时间,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第三题(案例分析题)案例:

刘先生,男,34岁,大学本科学历,原是一家企业的销售人员,一年前遭遇一场意外交通事故,造成双腿截肢并因此失去了工作。刘先生的妻子在房地产公司工作,虽工资收入不错,但工作很辛苦,无暇照顾刘先生。刘先生的儿子10岁,上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出事后,刘先生的母亲搬过来照顾他的日常起居,但自己的身体也不太好,照顾起来明显感到吃力,社区中也没有相应的机构可以为刘先生提供照顾和康复服务。

一年来,刘先生身体逐渐康复。但他一直无法接受被截肢的事实,情绪很坏,常常一个人躺着发呆,还会默默地流眼泪,也不愿与家人交谈,发脾气越来越频繁。以前,刘先生是一个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的人,有很多朋友。现在他根本不愿意见朋友,朋友打电话来,他也常常不接。刘先生的妻子很担心丈夫的状况,前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问题:

1.请对本案例刘先生进行SWOT预估分析。2.根据预估的情况,提出具体的介入策略。解答要点:

1.所谓SWOT分析,即对服务对象内在的优势与不足、外在的机会与限制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案例中刘先生的SWOT分析具体情况如下。(1)所谓“S”,就是内在的优势。本案例中,刘先生的内在优势包括:①性格比较开朗,刘先生性格开朗,善于交际;②自身学历较高,刘先生大学本科毕业,综合素质应该很好;③身体逐渐康复,一年来,刘先生的身体逐渐康复;④ 工作经验丰富,刘先生今年34岁,又是在比较重要的销售岗位上,这样的岗位须要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胜任。(2)所谓“W”,就是内在的不足。本案例中,刘先生的内在不足包括:①身体意外致残,刘先生一年前遭遇一场意外交通事故,造成双腿截肢;②事实无法接受,刘先生一直无法接受被截肢的事实;③情绪时常低落,刘先生情绪很坏,经常发呆,默默流泪,不愿与家人交谈、朋友联络,发脾气越来越频繁;④工作已经失去,交通事故使刘先生意外致残,并因此失去了工作。(3)所谓“O”,就是外在的机会。本案例中,刘先生的外在机会包括:①家庭收入不错,刘先生的妻子在房地产公司工作,工资收入不错;刘先生以前在企业从事销售工作,收入也可能不错,家庭应该有储蓄;②孩子成绩优秀,刘先生的儿子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名列前茅;③ 亲人关系和睦,刘先生的夫妻感情不错,母亲也搬来照顾他了;④朋友关系亲密,刘先生善于交际,有很多朋友。(4)所谓“T”,就是外在的限制。本案例中,刘先生的外在限制包括:①妻子无暇照顾,刘先生的妻子工作辛苦,无暇照顾刘先生;②母亲身体欠佳,刘先生的母亲虽然搬来照顾他的日常起居,但其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照顾起来明显感到吃力;③社区缺乏资源,刘先生所在的社区没有相应的机构可以为其提供照顾和康复服务。

2.根据预估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介入两个方面采取如下策略。(1)直接介入策略,即针对服务对象自身所开展的服务。本案例中,针对刘先生可以开展以下服务。

① 情绪疏导。针对刘先生默默地流眼泪,也不愿与家人交谈,发脾气越来越频繁的情况,可以开展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情感宣泄,促使其抒发内心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②认知改变。针对刘先生一直无法接受被截肢的事实的情况,可以通过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促进其认识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接受既成的事实,活在当下。

③ 潜能激发。针对刘先生情绪很坏、一个人发呆、默默流泪、不见朋友的情况,可以激发其潜能,促使其认识到自身所具备的学历、家庭以及工作优势,帮助其勇敢地走出阴影。

④职业辅导。针对刘先生年轻且有本科学历和工作经验的优势,可以通过职业评估和咨询,协助刘先生寻找新的工作,比如可以在家中开网店、回单位换岗位,或者重新寻找一份适合其残疾生理特点的工作,重新树立他的生活信心。(2)间接介入策略,即是针对服务对象所在社会环境所开展的服务。本案例中,可以开展以下服务。

① 家庭支持服务。一方面,鼓励刘先生的儿子、妻子和母亲在情感上多激励、在生活上多帮助他,协助他战胜困难,恢复信心;另一方面,协助刘先生的家庭成员提升康复照顾的技巧,提升其照顾的能力。

②社区照顾服务。协助刘先生寻找社区内外可以提供康复服务的资源,并发动社区志愿者为刘先生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照顾服务,为刘先生的家庭成员提供喘息服务。

③朋辈支持服务。协助刘先生联系他的朋友们,请他们在情怀上多理解、在情感上多抚慰、在情绪上多舒缓刘先生。

④ 社会资源整合。协助刘先生向原来所在单位、职业康复机构、残联、大众媒体以及社会工作机构求助,以获得相应的就业支持与残障康复协助服务。第四题(方案设计题)案例:

随着城市男女比例以及社会角色的变化,大龄单身女性(即通常所说的“剩女”)的人口数量也不断增加。“大龄剩女”群体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社会压力,这不光包括来自父母的逼婚、亲戚的逼问、周围朋友的介绍,还包括来自社会的年龄歧视和排斥。作为社区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探访中接触到不少这样的“大龄剩女”,部分“大龄剩女”明确表示自己也不希望这样,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单”着,并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她们。

要求:

针对部分“大龄剩女”群体的需要,拟定一份社区活动服务方案。解答要点:

社会服务计划的构成一般包括以下五个部分:一是目的(总体的、抽象的)和目标(具体的、多方面的);二是关注的对象及其问题;三是多层次介入策略;四是计划一起协同工作的合作者;五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六是计划具体的行动、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结合本案例,社区活动服务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大龄单身女青年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及其需求包括:

1.心理压力,主要是自身的焦虑、苦闷等;

2.家庭压力,主要是来自父母、亲戚的逼婚和不断地被要求相亲;

3.生育压力,主要是来自父母要求抱孙子孙女的压力以及自身年龄增大所带来的生育风险;

4.舆论压力,主要是社会对大龄单身女青年的性别歧视和排斥;

5.恋爱压力,主要是社会对于男女婚恋年龄的不公平看待,导致大龄单身女青年在婚姻和恋爱方面存在压力;

6.工作压力,大龄单身女青年往往在工作中比较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相亲和恋爱。

二、目的和目标

1.目的。主要是协助大龄单身女青年了解自身的需要,舒缓心理压力,调解家庭矛盾,树立对于恋爱婚姻的理性观念,培养较为成熟的恋爱婚姻技巧,促进家庭和谐。

2.目标。一是为社区的大龄单身女青年提供一个心理和情感宣泄的通道,促进其心理调适。二是为社区的大龄单身女青年提供一个相互倾诉和表达的机会,促进其助人自助。三是为社区的大龄单身男女青年提供一个相互认识和了解的平台,促进交友联谊。四是为社区的大龄单身女青年提供关于恋爱婚姻的知识培训,并促进其人际沟通技巧。

三、介入策略

为社区大龄单身女青年提供恋爱婚姻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介入。

1.心理辅导。可以为处于情绪低谷的大龄单身女青年提供情感支持与鼓励,促进其勇敢面对恋爱婚姻的人生任务。

2.认知改变。针对部分一直不愿意恋爱和结婚的大龄单身女青年,可以通过非理性信念的辨认技巧,使其认识到恋爱婚姻是一个重要的人生任务。

3.互助小组。社会工作者可以将具有类似情况的女青年组成互助小组,共同厘清自身的诉求和人生追求,明白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内容。对于希望“脱单”的女青年,可以相互交流恋爱和交往经验,交流相关信息;对于希望一直单身的女青年,则可以彼此鼓励和坚定信心,商讨面对社会压力的办法。

4.技能培训。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技能培训来促进大龄单身女青年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机会,从而改善其经济状况,提升其社会地位。

四、相关的合作者

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与不同方面合作,具体包括社区委员会、相关婚恋社会组织、社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报纸电视等相关大众传媒、大龄单身女青年的家庭成员等。

五、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包括使能者、心理支持者、信息提供者、咨询者、倡导者、知识教育者、关系协调者、资源链接者等。  第三章 儿童社会工作第一部分 本 章 概 览

本章介绍的儿童社会工作,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权益保障而形成的一个专门的社会工作的专业领域。具体来说,本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儿童的特点和需要。一是儿童的特点包括三个社会属性和六个成长发展的特点;二是儿童的四个方面的需要;三是儿童面临的生存、发展以及受保护的问题;四是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层面以及类型;五是儿童社会工作的四个特点。本章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内容,包括传播儿童健康成长理念和知识、提供家庭支持服务、开展儿童支持服务等;二是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包括经济状况和家庭监护状况的改善两个方面;三是救助和保护儿童,包括儿童收养、寄养以及机构养育服务。本章第三节介绍了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包括儿童社会工作的评估、儿童社会工作的游戏治疗、团体辅导,以及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本章要特别注意儿童社会工作的评估、团体辅导两大方法的运用。

历年考题:2014年第三题;2015年第二题。第二部分 考 点 梳 理(续表)(续表)(续表)第三部分 考 点 精 练第一题(案例分析题)案例:

小亮的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抚养。母亲因为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有不对,母亲就对他进行打骂。最近,母亲因为单位效益不好,面临下岗的危险,而父亲的赡养费也不能按时给付。老师发现刚刚读小学三年级的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使用暴力对待同班小朋友,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教导主任找来小亮的母亲,并且告诉她可以向学校社会工作者求助。你作为学校社会工作者,负责小亮的个案。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解答要点:

1.本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可以从其个体与环境(家庭、学校)方面加以分析,具体包括:(1)心理情绪困境,即小亮由于父母离婚和母亲管教严厉而导致的心理焦虑和无助;(2)亲子关系困境,即小亮母亲对他的严苛管教与打骂的困境;(3)家庭经济困境,即小亮母亲面临下岗,家庭经济状况恶化,面临经济困难;(4)偏差行为困境,即小亮目前面临的经常说谎、不交作业和校园暴力问题;(5)家庭关系困境,即小亮父母因感情破裂而离婚,导致小亮缺乏足够的父母教养。

2.针对案例中小亮的具体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包括:(1)心理辅导,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小亮理解母亲对他的良苦用心,增强小亮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2)行为矫正,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在校行为进行修正,帮助他改正撒谎、不交作业的行为,并且改善其与同学发生矛盾时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3)家庭辅导,社会工作者与小亮的母亲进行沟通,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旨在能够让小亮的母亲认识到打骂的管教方式对小亮造成的身心危害,改正其打骂儿子的管教方式,并缓解母子之间的紧张关系;(4)资源链接,社会工作者可以与小亮的老师进行沟通,使他的不良行为能够得以修正并争取老师的理解和帮助;(5)权益维护,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合理途径为小亮争取父亲的赡养费用,并且协助小亮的母亲找到工作。第二题(案例分析题)案例:

郑珏是一名儿童社会工作者,正在为某街道提供全方位的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在社区探访过程中,小郑了解到该街道不少照顾儿童的老人家和妈妈反映,社区目前非常缺乏儿童诊疗机构,一旦有小孩生病发烧,往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看病。另外,社区的许多公共设施也非常陈旧,没有儿童游玩的场所,并且许多黑暗的地方没有路灯,导致小区许多小朋友经常摔伤。刚好,近期区政府发布了一项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项目,其中就有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项目系列,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积极申报。小郑希望能够申请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项目,促进社区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问题:

1.小郑要申请该项目,至少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建设内容?2.小郑为了倡导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项目,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解答要点:

1.儿童友好社区是指整体环境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社区。小郑要申请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项目,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建设。(1)“儿童友好”即完善社区基本建设。小郑的项目应该要让全体社区居民了解,良好的社区环境是儿童和其他所有社区居民健康生活的基本条件,并需要得到不遗余力的解决和保障。(2)“儿童友好”即建设安全、益智的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需要为社区不同年龄、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提供相应的安全、益智的游戏场所,包括低龄儿童的室内游戏室、青少年运动场地、母子阅读角或儿童阅览室等。(3)“儿童友好”即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需要从家庭做起,包括为儿童的父母提供育儿指导,为儿童的家庭提供排忧解难服务,为儿童提供保护服务等。(4)“儿童友好”即创新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需要通过社区参与了解社区和社会,学会参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

2.儿童友好社区对大多数社区居民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儿童社会工作者开展倡导工作,帮助社区居民了解并实践它,从而实现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理想目标。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网络媒体倡导。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网页、微信、微博、短信等方式开展项目的宣传、介绍以及推广活动,让社区居民以及社会大众了解、理解并支持该项目的进行。(2)名人效应倡导。社会工作者可以邀请当地乃至全地区有影响力的名人进行相应的宣传推广,聘任项目的形象大使,设计项目LOGO,让大家都来了解和支持项目发展。(3)海报宣传倡导。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单张、横幅以及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4)讲座论坛倡导。社会工作者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及学者来讲解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意义及内容,开展儿童福利权益保障的科学宣传。(5)儿童和家庭问题研究。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对儿童及其家庭环境进行研究、调研,为更好地开展项目提供调研基础。(6)政策研究倡导。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政策建议、建言献策、社情民意等多种方式来倡导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意义及作用。第三题(方案设计题)案例:

小凯是一名社会工作者,在对某社区进行家访的过程中,发现目前许多儿童都是隔代教养(即祖父母抚养孙子女)。这些儿童基本上都是由祖父母进行养育,这种教养方式不但不能给予儿童适当的生理照顾和心理关怀,更难以满足儿童在学业辅导、情感支持和知识教育等方面的需要。后来小凯发现这种情况在当地较为普遍,因此计划开展一项针对隔代教养的社会服务项目。

要求:

作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针对这些儿童的需求和情况,设计一份社区服务方案。解答要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