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治理对策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02:41:32

点击下载

作者:钟福生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梅江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治理对策研究

梅江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治理对策研究试读:

前言

梅江,为韩江上游名称,源起广东省陆丰市、紫金县交界的乌突山七星峒,沿莲花山西北侧,自西南向东北穿流至五华县河口,汇入五华河,流经梅州城区时将城区分为南、北两区,至大埔县三河坝止,全长307千米,流域面积14061平方千米,是养育客家人的“母亲河”。

梅江流域的生态破坏与水污染状况已越来越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梅州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要求流域内各级政府都要把梅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上议事日程,强化措施,加快流域水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综合整治进程。在“十一五”规划中要求结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行污染全过程控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关停落后企业和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推进清洁生产,实施全面达标工程;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节水农业,积极发展机能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抓紧治理和绿化,建设沿线绿色通道。

生态环境是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它是影响和制约一个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深入摸清梅江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变化趋势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作者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紧紧围绕梅州“绿色崛起、科学发展”的战略要求,全力加快绿色经济崛起,以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的精神,开展该项研究,并于2009年申报获得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招标课题(编号:09KYKT01)、梅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编号:2009A23)资助,于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回顾前人研究梅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归纳总结近代流域的演变及流域自然概况,采用实地调查、资料调查、走访调查、水质监测等方法以及利用“3S”等技术,运用现代软件和数理统计学方法对梅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资源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于2013年9月通过梅州市科技局组织鉴定,专家评审为国内先进水平,并进行省级成果登记(登记号:20130080),同年获广东省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我们在总结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将该项研究著书,从而为更好地保护梅江流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报告,由钟福生、李坤新、刘德良编写;第二部分为专题研究,由项目主要参加者朱长柏、张丰如、廖富林、黄勋和、李威娜、温茹淑、郑清梅、程洁如等编写,作者署名在承担各专题研究的内容中已有注明;全书由钟福生统稿审阅。本书编著出版得到了嘉应学院校长、教授邱国锋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焰新博士,嘉应学院、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及暨南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在此一并致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经验不足,疏漏之处敬请读者和同人批评指正。编著者2014年12月第一部分研究报告1 研究概要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生态环境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相关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的功能系统(或称为“生态系统”)。在特定的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当其发展到一定稳定阶段时,各种对立因素通过食物链的相互制约作用,使其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从而保持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如果环境负载超过了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极限,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弱化或衰竭。人是生态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人类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既有空前强大的建设和创造能力,也有巨大的破坏和毁灭力量。一方面,人类活动增大了向自然索取资源的速度和规模,加剧了自然生态失衡,带来了一系列灾害。另一方面,人类本身也因自然规律的反馈作用,而遭到“报复”。因此,环境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有民意测验表明,环境污染的威胁相当于第三次世界大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问题都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0年6月3日公布《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09年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持续好转,“十一五”环保规划部分指标超额完成,但二氧化硫含量自2007年以来首次不降反升,总体面临的环境形势仍很严峻。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近岸海域总体为轻度污染,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城市环境质量总体较好。201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五至十年,是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全面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时期,也是减轻环境污染和加强生态建设的攻坚时期。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与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大投入,强化环保执法监督,提高环保监管能力,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促进环境与经济“双赢”,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梅江,是养育客家人的母亲河,具有饮用、发电、防洪、灌溉、游览和航运等功能,是粤东地区的重要河流。随着梅州经济的发展,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扩大,直接排入河道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与日俱增,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设施工弃土的不断倒入,以及其他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梅江流域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影响到梅州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生活用水。

梅江流域的生态破坏与水污染状况已越来越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梅州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要求流域内各级政府都要把梅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上议事日程,强化措施,加快流域水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综合整治进程。在“十一五”规划中要求结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行污染全过程控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关停落后企业和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推进清洁生产,实施全面达标工程;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节水农业,积极发展机能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抓紧治理和绿化,建设沿线绿色通道。

目前所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污染治理方面,对整个梅江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的综合调查尚未见系统报道,为了深入摸清梅江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变化趋势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课题组成员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于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开展了对梅江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以期弄清梅江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对策,从而为更好地保护梅江流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当前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等全球十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水圈、土壤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所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问题受[1]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1)水环境保护形势。2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造成水污染问题集中爆发,表现出复合性、结构性、流域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相继开展了水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近20年来,我国除了对“三湖”、“三河”进行重点治理外,对其他河流、湖泊也开展了水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许多不足。(2)土壤环境保护形势。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受全球变化的影响,我国土壤环境形势日趋严峻,表现出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毒害等现代环境污染特征。美国、挪威和法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专门基金,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档案、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等相关研究。目前,植物修复研究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十五”以来,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的资助下,我国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修复技术,但我国研究在某些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3)大气环境保护形势。当前全球大气环境的主要问题是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和酸雨危害。我国的气候变暖趋势逐年加剧。国际上较早开展空气污染预报研究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日本、荷兰、苏联等,当前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是采用先进的,科学上更严格、更定量的数值预报方法。(4)生物保护形势。近年来,物种灭绝的加剧,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大规模破坏,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极大关注。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区域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近百年来世界各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普遍降低。因此,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已开始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育。(5)矿物资源环境保护形势。燃煤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有硫化物、氮化物、飞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放射性微粒、各种微量金属元素及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石油污染泛指原油和石油初加工产品(包括汽油、煤油、柴油、重油和润滑油等)及各类油的分解产物所引起的污染。因而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降解原理、影响因素、降解菌筛选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趋势下,梅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大势所趋。为此,课题组利用先进的“3S”(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对梅江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以客观全面地反映客家“母亲河”——梅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动态变化,为梅江流域生态环境规划、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的治理对策,希望能够为将养育近500万客家人的“母亲河”变成山清水秀和安全的饮用水源地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2 研究地区概况2.1 近代梅江流域的演变

梅江,是韩江上游名称,源起广东省陆丰市、紫金县交界的乌突山七星峒,沿莲花山西北侧自西南向东北穿流至五华县河口,汇入五华河,流经梅州城区时将城区分为南、北两区,至大埔县三河坝止,全长307千米,流域面积14061平方千米,其中梅州城区以上集水面积8152平方千米,是维系全流域近500万人口的生命线,是养育客家人的“母亲河”和城乡饮用水源地。千百年来,她以清澈的江水滋润了粤东大地,构成了山清水秀、花繁果硕的美丽风光。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沿江城区经济日益繁荣,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遭到了日趋严重的水环境污染的侵扰。该流域的水质污染与生态破坏以及水土流失相当严重,不仅制约了该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威胁着下游韩江、汕头及附近航道的安全。有关资料表明,该流域每年接纳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达2亿吨,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长年不断的海上漂浮物使汕头海域的海洋保洁不堪重负,河口流沙淤积严重。流域两岸主要工业企业类型有化工、电力、煤炭、水泥、制糖等,对资源进行无序开采,严重破坏了山坡绿化和沿江环境,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形成严重的污染源;在梅江流域两岸,各类养殖场星罗棋布,长期以来,清洗出来的污水任意排向梅江;沿江城市垃圾与日俱增,加上医院及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形成梅江三大污染源,严重影响客乡水——梅江流域的生态环境。2.2 自然概况

梅江流域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即北纬23°17′~25°16′,东经 115°22′~116°33′,北回归线穿越其间。行政区划包括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梅州市五华县、兴宁市、梅县、梅江区、大埔县。梅江流域是梅州市最主要的水系,流域总面积14061平方千米,约占梅州市水系总面积的88.3%。2.2.1 地质地貌

梅江流域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较大,岭谷众多,串珠状盆地明显,降雨充沛,因而形成了以梅江为主干流的梳子状水系。流域大部分面积属韩江中上游流域,是韩江流域的主要组成部分。

梅江流域的地貌有台地、丘陵、山地、阶地和平原五大类型。山地面积占24.3%;丘陵及台地、阶地面积占56.6%;平原面积仅占13.7%;河流和水库等水面积占5.4%。

流域内河道的主要特点:盆地的河道河床坡降小,洪峰流量大,沿河两岸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工农业生产主要基地,山区河流河床坡降陡,天然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拥有发展小水电的天然优势,但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流沙淤积在下游[2]水库和河床,易造成洪泛,还影响航运和水利水电工程效益。2.2.2 气候

梅江流域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其气候特点是夏日长、冬日短、气温高、冷热悬殊、光照充足、气流闭塞、雨水充沛且集中,年均气温21.13℃,7月均温28.15℃,1月均温11.12℃,年活动积温达7000℃,年降水量为1400~1800毫米,75%以上的降雨量集中在4~9月,高温期与多雨期基[3]本一致,形成春末夏初“雨热同步”的气候特征。2.2.3 土壤

梅江流域地表表面主要覆盖着深厚的花岗岩风化层,具有典型的粤东山区的土壤环境特点,大部分是红壤,如赤红壤,主要是由花岗[4]岩发育形成的。

赤红壤的主要特点:赤红壤分布的地区干湿季节交替,有利于土壤胶体的淋溶,并在一定的深度凝聚,因而土壤普遍具有明显的淀积层。黏粒矿物组成比较简单,土壤呈酸性,阳离子交换量较低。因而赤红壤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较为优越的生物气候条件。2.2.4 水系水文

梅江是韩江的主流,是梅州市最主要的河流,发源于广东省汕尾陆丰与河源紫金交界的乌突山七星峒,沿莲花山西北侧,自西南往东北流经五华、兴宁、梅县、大埔,全长为307千米,流域面积为14061平方千米,河床比降为0.4‰,多年平均径流深为812毫米,年平均径流量为128.7亿立方米。梅江在梅州境内集雨面积为10888平方千米,河长为271千米,具有饮用、发电、防洪、灌溉、游览和航运等功能,是粤东地区的重要河流,其沿岸有水寨、梅城、丙村、松口[5]等较大的盆地平原。

梅江的汛期每年从4月开始,10月结束。梅江的水沙主要来源于五华河和琴江。据广东省水文局梅州分局的资料显示,五华河的平均流量仅是琴江的16%、含沙量是琴江的3.2倍、输沙率是琴江的71.6%,它们的水量是梅江的60%,整个梅江的含沙量大于琴江却小[6]于五华河。2.2.5 生物资源

梅州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大的主要兽类和鸟类动物有200多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有100种以上。梅州市境内已被记载的高等植物有231科874属2268种。这些植物中,有材用、药用、油脂、芳香、蜜源、淀粉、果类、鞣料植物等,极富科研、实用和观赏价值。2.3 社会经济概况

梅州市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华侨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被尊为“世界客都”。梅州市东部与福建省交界,南部与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相连(图2-1)。图2-1 梅州市地图2.3.1 行政区域

梅江流域地跨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梅州市五华县、兴宁市、梅县、梅江区、大埔县。梅江流域是梅州市最主要的水系。2.3.2 人口与地方经济

梅江流域内各区市县面积和人口见表2-1。表2-1 梅江流域内各区市县面积和人口(2008年)占全流域比例总人口行政区面积(平方千米)(%)(万)紫金县320722.8182五华县322622.94128210514.97118兴宁市275519.5961梅县梅江区2982.1232大埔县247017.5759合计14061100480

在广东区域发展格局中,由于地理区位的关系,梅州的人均生产总值、经济增长速度都处于相对弱势。长期以来,农业在梅州的三大产业结构中居主导地位,相比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水平,梅州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2.4 历史和法律地位

梅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和近几年的文物普查统计,梅州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遗物点398处。南汉设敬州,宋开宝四年(971)改敬州为梅州,元代设梅州路,明属潮州府,清设嘉应直隶州,民国三年(1914)梅州改名梅县,先后属潮循道、第六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65年设立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县级称梅州市后,梅县地区辖7县1市。1983年,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梅县地区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1988年,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截至2009年,梅州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12个街道、104个镇。梅江流域在梅州市辖内自然归属于五华县、兴宁市、梅县、梅江区、大埔县。3 研究方法3.1 调查时间和地点

课题组于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间对梅江流域的龙村、安流、横陂、水寨、合水、水口、畲江、梅南、长沙、梅塘、西阳、丙村、雁洋、松口、蓬辣、三河16个典型位点(图3-1)不同生境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详细、系统的调查。图3-1 梅江流域各个样点分布图3.2 生境类型及各样点生态环境现状3.2.1 生境类型划分

根据各样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将梅江流域划分为6个生境类型(表3-1)。表3-1 梅江流域生境类型划分编生境环境特点样点分布号类型农田山地分布为主,河流两岸分布农田和村龙村、蓬1村庄;植被覆盖率大,生态系统保持完整辣庄河河岸分布农田、竹林、果树;周围以低山安流、横岸2分布为主,山地植被覆盖较好;河床间有陂、松湿裸露口、三河地城镇都市环境,人群流量大,工业较多;河岸水寨、长3郊多为人工生态林和经济林沙、梅塘区山河岸两侧分布山丘,以马尾松为主夹杂桉区合水、水4树,植被覆盖丰富;河床湿地生态保持完乡口、西阳好村山区山地植被覆盖较好,以马尾松为主,河岸畲江、梅5乡湿地分布竹林和农田,生态较完整南、雁洋镇工工矿企业较多,空气质量差,山地多有裸矿6露;盆地内间以果树分布为主,夹杂居民丙村盆点地3.2.2 各样点生态环境现状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现从植物、水环境、土壤环境以及人为干扰生态环境等方面来简述梅江流域各样点的生态环境现状(表3-2)。表3-2 各样点生态环境现状3.3 调查方法3.3.1 资料调查

通过中国知网等数字出版平台,以及中国国家地理网、中国气象局、梅州市水文局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收集整理现有的历史资料,包括区域地图、地形地貌、水系分布、水文、水质状况,以及前人所记录和报道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资料。3.3.2 实地调查

根据梅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分布特点,调查自然生态环境和被污染生态环境的植物、动物、土壤、水系成分,以及社会经济状况,记录现场调查的第一手资料。3.3.3 走访调查

在进行样点实地调查研究的同时,走访当地林业、农业、水利、环保、畜牧、国土、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获得社会、经济、农业、森林资源、土壤侵蚀、土地资源、农村面源污染等方面的历史调查资料等基础数据,以及向周围的居民等了解其居住地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3.4 水质监测

对梅江水系的监测区域共设置5个监测断面,采取河道中间水面下0.5米深处的水样,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7]2002)测定其中规定的基本项目: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Cr5指数、COD、BOD、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等指标。3.5 3S技术应用

应用3S技术,对遥感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增强处理、图像融合等处理,结合地形图和实地调查,采用基于地物光谱反射特征的监督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分类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提取了梅江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植被覆盖等专题空间数据;然后选取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得到梅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情况,为梅江流域生态环境规划、生态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3.6 数据统计方法

在调查生物生态环境中,根据物种的种类和数量记录,计算调查[8]境内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等。3.6.1 群落多样性指数

采用Shannon-Wiener 指数公式:i

式中:H为群落多样性指数;P为样品中属于第i种的个体比例,即物种i的个体数与所有物种的总个体之比;ln为自然对数。3.6.2 均匀度指数

采用Pielou指数公式:max

式中:E为均匀度指数,H为实测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值,H为最大多样性指数值,S为物种数。3.6.3 污染指数

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梅江流域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地[7]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水质标准作为依据,对水质监测结果进行超标情况统计。3.7 数据处理方法和应用软件2

采用X检验中的2×C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的方法对每时段与各样点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作相关性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当P>0.05时表示差异不显著。调查数据利用SPSS 19.0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计算。4 结果与分析4.1 梅江流域生物资源现状调查与研究4.1.1 梅江流域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梅江流域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资源,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植被类型有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马尾松[9]林、杉木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灌草丛等。在实地调查、采集标本、鉴定分类的基础上,统计分析维管植物多样性组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等,旨在对梅江流域植物多样性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提供依据。4.1.1.1 梅江流域的植物资源

梅江流域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根据《梅江流域的维管植物名录》,本次调查核实流域内有高等植物231科874属2268种,其中,蕨类植物28科52属88种,裸子植物7科13属21种,被子植物196科809属2159种;有各类珍稀濒危植物28科37属43种,如银杏、梅花、桫椤、南方红豆杉等;已登记挂牌保护100年以上古树名木有千余株,其中梅州城区现有古树名木407棵,隶属29科49属55种。4.1.1.2 梅江流域维管植物的组成

维管植物是具有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植物。现存的维管植物有25万~30万种,包括极小部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松叶兰类、石松类、木贼类、真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维管系统(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产生是植物从水生到陆生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维管系统的有效疏导,使维管植物成为最繁茂的陆生植物。比较原始的维管植物的木质部中多只具管胞,故也可称这些植物为管胞植物。

对梅江流域的维管植物进行统计,流域内维管植物计有226科1970种。其中,蕨类植物39科139种,分别占总数的17.26%、7.06%;裸子植物9科29种,分别占总数的3.98%、1.47%;被子植物178科1802种,分别占总数的78.76%、91.47%(表4-1)。表4-1 梅江流域维管植物分类群统计分类群科数种数蕨类植物39139裸子植物929被子植物1781802合计22619704.1.1.3 梅江流域植物的区系分析

在梅江流域分布的植物中,种子植物占绝对优势,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流域内共计187科1831种,分别占总科种数的82.74%、92.94%。植物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区系性质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植物区系的中间类型,但偏重于南亚热带,与粤东地区的植物区系相一致,即偏重于南亚热带植物区系,又向中亚[10]热带植物区系过渡。4.1.1.4 梅江流域植物的多样性分析

利用Shannon-Wiener 指数公式计算梅江流域植物的三个分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并进行比较(表4-2)。Shannon-Wiener指数的计算公式表明,群落中生物种类增多代表了群落的复杂程度增高,即H值愈大,群落所含的信息量愈大。由此可知被子植物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4.16650,说明梅江流域植物中被子植物最丰富,梅江流域的环境最适合被子植物的生存、繁衍。

利用Pielou指数公式计算维管植物的三个分类群的均匀度并进行比较(表4-2)。在均匀度指数中发现,均匀度指数的分布是被子植物(0.55578)>蕨类植物(0.08434)>裸子植物(0.02736)。表4-2 梅江流域维管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比较分类群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0.416150.08434蕨类植物裸子植物0.092140.02736被子植物4.166500.555784.1.1.5 评价与小结

梅江流域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组成植被的种类丰富多样。在本区植物区系成分中,被子植物是构成植被的重要成分。流域内有许多的珍贵濒危植物资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当中有不少起源于古老的孑遗种,如桫椤科和苏铁科植物,它们是对植物起源与进化过程起关键作用的科属的种类,对研究植物起源、演化发展和植物[9]区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在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近年来,由于梅江流域的植物资源的开发缺乏有效的监管,保护区、分布区范围内的大量野生植物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上植物自身的自然更新生长周期缓慢,导致某些植物濒临灭绝。此外,流域居民频繁的干扰活动也是导致植物资源减少的外因之一,由于受到经济利益或者其他需求的驱使,人们对植物资源进行掠夺和无节制的采伐,使其个体数量锐减。流域辖区内城市开发过程中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也使植物的原有生境遭受严重破坏,从而导致某些植物濒临灭亡。4.1.2 梅江流域鱼类资源现状及分析

梅江流域的江河、水库渔业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环境生态资源,根据前人的采集和报道,近年来,梅江流域的鱼类资源数量和种类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动。对梅江流域的鱼类种类、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前人对梅江流域淡水鱼类区系划分与组成特点的分析,对于探究鱼类资源变动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合理开发和保护鱼类资源的对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1.2.1 梅江流域鱼类的种类组成

之前,温茹淑等开展了梅江水系鱼类资源调查初报,经调查得知[11]梅江水系有野生鱼类65种。此次调查,在前期的采集和报道的基础上,共获得73种梅江流域水系鱼类(表4-3、表4-4),除日本鳗鲡为降河性洄游鱼类外,其余均为纯淡水鱼类,隶属于6目19科60属。[12]

此次在梅江水系调查的73种鱼类,组成成分较复杂,其中鲤形目是最大的目(49种),其次是鲈形目(14种)和鲇形目(7种),鳗鲡目、鳉形目、合鳃目各1种。在19个科中鲤科是最大的类群(34种)。

梅江流域的鲤科鱼类,包含了鲤科中的9个亚科中的不同种类。其中亚科2种,雅罗鱼亚科3种,鲌亚科7种,鲴亚科2种,鲃亚科4种,野鲮亚科2种,亚科10种,鲤亚科2种,鲢亚科2种。亚科的种类最多,有10种,占鲤科34种的29.41%,其次为鲌亚科,有7种,占20.59%。调查所知,梅州地区的经济鱼类有25种,隶属于6目13科24属,其中鲤形目是最大的目,占总种数的67.12%。表4-3 梅江流域鱼类的目别统计目别种类百分比(%)鳗鲡目11.37鲤形目4967.1279.59鲇形目11.37鳉形目合鳃目11.37鲈形目1419.18合计73100表4-4 梅江流域鱼类的科别统计科别种类百分比(%)鳗鲡科11.37鲤科3446.57鳅科912.33腹吸鳅科56.85脂鲤科11.37鲇科11.37胡子鲇科11.3745.48科科11.37鳉科11.37合鳃科11.37丽鱼科34.11脂科22.7411.37科塘鳢科22.74攀鲈科11.37斗鱼科11.37鳢科34.11刺鳅科11.37合计731004.1.2.2 梅江流域鱼类区系组成及其特点

鱼类区系的种类组成,主要受鱼类的物种来源和生存条件两个因素制约。鱼类物种的来源,包括从物种的起源中心迁入现存地区及部分物种的分化。同时,物种能够生存至今,说明分布内具备物种所要求的生存条件。梅江流域鱼类区系的形成,经历了久远的年代,承受了环境的选择和地理变迁的影响。梅江流域淡水鱼区系起源于第三纪[13]早期。梅江流域鱼类区系的组成,主要包括热带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江河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中印山区鱼类区系复合体、上第三纪鱼类区系复合体、北方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

梅江流域拥有不少生长在温暖水体的鱼类属种,这些属主要分布或集中分布于南亚、东南亚一带,很多向北扩散到梅江,如小条鳅属、沙鳅属、鲮属、拟腹吸鳅属、缨口鳅属、原缨口鳅属、胡子鲇、塘鳢[14]属、攀鲈、斑鳢、月鳢、大刺鳅等。

梅江及其支流,流行在低地、广谷和盆地里。河水含沙量大,透明度低。高山小溪则植被良好,水质清澈,落差大。地质复杂,以山地为主,溪流众多,适应于山溪急流生活的鱼类较多,如鲤形目鲤科的鲃亚科、亚科、鳅科以及鲇形目、鲈形目鱼类。

梅江流域鱼类区系的组成特点体现了梅江流域鱼类明显的暖水性特征。梅江流域鱼类区系的组成,表现在它既是鲤科东亚类群分布区的南部区域,又是南亚类群分布区的东部地区,在拥有许多南亚科属的同时,缺少分布于北方的冷水性鱼类和分布于高寒环境的高原鱼

[15]类。4.1.2.3 评价与小结

梅江流域拥有独特的水域环境、山地特定地形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境内江河、溪流纵横交错,水源充足。江河、水库渔业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环境生态资源。在调查过程和参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近年来,由于渔业政策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流域内鱼类资源目前的大体情况是鱼类的数量有减无增,个别鱼类濒于绝迹。而鱼类资源发生变动的原因包括:(1)水域污染,危害鱼类资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污染源与日俱增,在得不到很好治理的情况下,梅江流域的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的破坏,尤其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很大。污染对鱼类资源的影响,不但表现在对鱼类个体的直接损害,而且还反映在对鱼类生殖生理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危害。污染源的增加,破坏了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水中有毒物质浓度提高,危害鱼类生殖生理,导致鱼类繁殖能力下降,自然增殖苗种减少。(2)水库阻挡,破坏鱼类生态条件。鱼类的繁殖生长需要江河湖泊洄游通道畅通以及自然水汛的生态条件。但是,梅江流域沿江多处修建了水利工程,造成了梅江流域的水体连通性下降,破坏了原有自然环境,阻隔了鱼类自然洄游通道,控制了江河自然水汛的形成,破坏了鱼类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生态条件,影响了鱼类的洄游,降低了鱼类对空间环境的利用。(3)酷渔滥捕,捕捞强度失控。渔民捕鱼基本上处于无限制状态,渔网网目小,捕捞对象主要是当年幼鱼苗,严重损害了资源补充群体,削弱了资源自然增殖基础,使资源增殖循环呈递减趋势。此外,电鱼、毒鱼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电鱼、毒鱼对资源的危害,一方面表现在对一定水域内不同大小的鱼类个体的直接伤害,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对鱼类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4)天然渔业水面缩小,削弱了鱼类资源繁殖生长的场所。随着梅江流域及其支流,如琴江流域内植被遭受破坏,林木稀疏,加上不合理开垦和基础建设,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河沙淤积,使河床急剧上升,河水枯浅混浊,汛期河水暴涨暴退,峰高量大。而琴江的支流大多坡度大,水流湍急,导致琴江水域内鱼类的生长有减无增,个别鱼类濒于绝迹。4.1.3 梅江流域陆栖脊椎动物资源现状与分析

梅江流域地处全国经济大省广东的东北部山区,气候温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陆栖脊椎动物的生存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使野生环境只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导致野生动物生境严酷,食物链稳定性差,抗外界干扰能力弱,易被人类猎捕。开展对梅江流域陆栖脊椎动物的调查,对于更好地保护和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陆栖脊椎动物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4.1.3.1 梅江流域陆栖脊椎动物的组成

梅江流域的陆栖脊椎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本次调查核实该流域共有陆栖脊椎动物4纲27目81科194属302种(表4-5)。其中两栖纲动物种类较少,有2目6科8属17种,约占全国(274种)的6.2%,其中蛙科种类较多;爬行纲有42种,分属2目12科28属,约占全国(376种)的11.2%;鸟纲有201种,分属16目44科123属,约占全国(1186种)的16.9%;哺乳纲有42种,分属7目19科35属,约占全国(636种)的6.6%,其中啮齿目种类最多。在调查的302种动物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二级保护动物3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16]公约》(CITES)保护的动物有42种,还有一大批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表4-6)。表4-5 梅江流域陆栖脊椎动物分类统计表4-6 梅江流域珍稀陆栖脊椎动物名录CITES序国家重点保护级种名公约号别虎纹蛙Hoplobatrachus 1二Ⅱtigerinus大头平胸龟Platysternon 2Ⅱmegacephalum3乌龟Chinemys reevesiiⅢ黄缘闭壳龟Cuora 4Ⅱflavomarginata5大壁虎Gekko gecko二6滑鼠蛇Ptyas mucosusⅡ7眼镜蛇Naja naja atraⅡ8蟒蛇Python molurus一I9花脸鸭Anas formosaⅡ10鸳鸯Aix galericula二11鸢Milvus korschun二Ⅱ12苍鹰Accipiter gentilis二Ⅱ13雀鹰Accipiter nisus二Ⅱ14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二Ⅱ15普通Buteo buteo二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