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吧!去全世界最美的地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03:06:24

点击下载

作者:闫凌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去吧!去全世界最美的地方

去吧!去全世界最美的地方试读:

序一 幸好,他遇见了旅行

2016年初,乌斯怀亚,我第一次见到闫凌。

旅行者们都从这个被誉为世界尽头的城市启程去南极,那天,在送我们登南极邮轮的大巴上,上来一位风尘仆仆的中国小伙,黝黑的肤色衬得他每一次笑容都“牙齿雪白”。

接下来的半个月,在茫茫的大海上,在庞大又孤单的邮轮中,我们这一船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朝夕相处,慢慢熟悉,彼此交换故事,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人,当属闫凌。

闫凌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车祸身亡,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相继离世,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在6年前也不幸因病去世,那一年,他27岁。母亲走后,他便开始了周游世界的生活。他一般工作一段时间努力攒钱,攒够需要的旅费后就出发,照他的说法:“我不用再挣钱为妈妈治病了,我就是家。”

第一次听到他讲这些时,我的内心很震颤,尤其是看到面前这张说话的脸庞始终带着微笑,我更是感到震撼,因为对我来说,我无法想象一个人组成的家会是什么样子,也忍不住好奇在面临巨大的人生变故时,他是怎样可以拥有这样的笑容?

他仿佛看出了我内心的疑惑,笑着对我说:“幸好,我遇见了旅行。”

于是,我听他讲述了更多的故事,关于他在那些过往旅途中经历过的生死、人性的考验、美好的艳遇和最美的风景,我也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用“幸好”来形容旅行在他人生中的定位。

闫凌是我见过的物质上最一无所有的人,有时候用吃了这顿没有下顿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可是他也是我见过的内心很富足的那种人,这也常常让我平生感触:当我们逐渐拥有更多物质的时候,是不是我们也在逐渐失去精神世界的自由和勇气,绝大多数人作为群居社会中的一员,很少有人能逃离这个宿命。

这个想法一度让我感到沮丧,可是在认识闫凌后,亲眼见证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他想去的地方,比如一个人用了150天不间断从北极走到了南极,我意识到:虽然我们不需要像他那样来一场不顾一切的旅行,但是我们可以给自己更多的勇气,就当我们是一无所有的那样!

苦难,化成了他不断前行的力量,命运的坎坷没有在闫凌的脸上留下痕迹,也没有在他的心中刻下冷漠的印记,我由衷欣赏这张灿若桃花的脸。

在路上行走的这些年,时间不仅将他磨砺得充满能量,勇于面对过去、面对自己,还让他修炼出一颗有能力温暖他人的心!

他的书中,记录下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文字“云淡风轻”,可是阅毕掩卷,作为一名曾有幸同路的旅友,我深深知道这些故事的背后,藏着更深的情感,我相信它们不只打动了我,也将会感动和鼓励更多人。

深深地祝福闫凌就这样无所畏惧地走下去!上英山 王丽晴2016年4月

序二 从此,我就是家

你是否和我一样,儿时的口头禅是“环游世界”?小的时候,我对梦想并没有太深刻的认识,每当大人们问我长大后想做什么的时候,我总是随口回答“环游世界”!当这句豪言说得多了,渐渐地就真成了我的梦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发现这个梦想好像变得遥不可及。

以前的我并不是一个喜欢探索新鲜事物的孩子,成绩也不好不坏,总是在中上等徘徊。老师和同学给我最多的评价是“循规蹈矩”,现在想来也颇为贴切。如果非要找出一点与众不同的话,也许是我的性格中“独”的成分太大了。我想可能我们“80后”独生子女性格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样的特性吧,只不过我的更明显些。

那时的我喜欢一个人上学、放学,即使有同路的同学,我也不会和他们一起。甚至有时他们在我家的阳台下喊我一起上学时,我都会让母亲告诉他们我已经走了。

我并不是一个孤僻的人,我喜欢和人沟通交流,也不排斥与朋友聚会狂欢。我会常常为别人着想,而且有时还很敏感,经常会做成全别人而失去自我的事。因此我格外需要一些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可以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不受任何干扰地静静思考。

由于这种性格使然,我喜欢不结伴、不跟团地独自旅行。因为不必在旅行中总是有意无意地迁就他人,或被同行者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可以真正纯粹地行走于天地间。

我的第一次真正独自旅行是在18岁那年的暑假,一个人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了上海、杭州、厦门和广州四座城市。后来的若干年又陆陆续续地利用假期走遍了包括新疆、西藏在内的大半个中国。

但那时还是不敢想有一天我真的可以环游世界。因为心中有太多的顾虑,肩上有太多的责任。这些顾虑主要来源于家人、工作、未来发展,还有所谓的房子、车子、票子等我们普通人都逃不开的世俗问题。

我不属于那种很幸运、很聪明的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都市小白领。在工作的那些年里,我并没有找到一个自己真正喜欢、同时又适合自己的工作,只能找到一份还算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我能做的是将已有的工作干好,将已有的生活过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循规蹈矩地熬过每一天。

直到2009年的元旦,我的母亲和奶奶几乎同时去世(前后相差3天)。她们是我最亲最爱的人,也是我仅剩的唯一直系亲属。她们的离世对我的打击非常大,我感觉自己突然间变为一具飘在人世间的皮囊,瞬间没有了生活的方向。

我重新审视了之前的生活,发现很多东西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做的很多事情只是因为我必须要尽到一个做儿子的义务,一个员工的责任;要让母亲获得更好的生活和照顾,让公司获得更大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失去了自我,甚至再也没有想过自己的梦想。我曾想过改变,但懦弱的我害怕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更不敢抛下这些已有的世俗去追求那个虚幻的梦。

但世事难料,我曾经习惯的生活、那些不敢放下的一切,突然间全部消失了。当时我心中只有一个感觉,就是“不相信这是真的!”就像14岁那年,在爸爸因车祸离世的那个冬天,我骗自己说他只是去国外出差了一样。因为当时我真的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只能靠暂时的逃避来缓解心中的伤痛。

我在巨大的悲伤中,思索着未来的方向。说实话,我并没有找到。虽然我不知道当时想要什么,但是我却越来越清楚地知道不想要什么。

对于一个早已习惯循规蹈矩的我来说,改变现有的生活轨迹可能意味着更大痛苦的开始,但也有可能因此获得新生。我决定赌一把,试着换个活法,给自己的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即使选错了路,那又怎样?

于是我辞掉了已经干了多年的工作,反正我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从2009年第一次独自出国旅行开始,截至2016年2月,6年间足迹已遍及世界七大洲的65个国家。最长的旅行是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历时258天),进行了一次跨越四大洲(亚、欧、非、大洋洲)18个国家的深度环球之旅。

在旅途中我曾有多次遇险经历,如被野生犀牛追赶、被激流冲走、乘坐飞机遭遇雷暴等;同时也遇到许多“奇迹”,如在不同国家偶遇同一人,在非洲大草原上看到“五彩祥云”的奇异光学现象等。

在这6年间,我以一种随性的方式生活着。我开过淘宝店;炒过股、甚至玩过权证;帮朋友的公司拉过业务;同时也在影视公司、广告公司或媒体公司就职过。我比较擅长整合资源,能将身边的相关资源进行合理匹配。当身边的朋友因为我获得利益之后,自己也会得到一部分收入。

我每年会努力工作一段时间,等攒够了一定数量的旅费,就选一个公司不太忙的时期,跟老板请两三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无薪长假去旅行。当然并不是每个老板都会同意,遇到请假被驳回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将请假单换成辞职信重新递交上去。因为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所以不会纠结。我不再需要从一个所谓的稳定工作中寻求安全感,更不会将一栋冷冰冰的房子与温暖的“家”相关联。

那个越来越强大的自己就是我安全感的源泉,而温暖的“家”其实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份真爱。也许在某一天我会在不经意间遇到那个“她”,然后我会毫不犹豫地放弃整个世界跟她回“家”。闫凌2016年4月1日

○一 开启未知的旅程

1 跑!快跑!!

“Stop!”(停!)

我的向导突然说。

我正想问他“What happens?”(发生了什么事?),话还未出口,他已把手指放在嘴前,让我们不要出声。

万籁俱寂中忽然听见脚踩落叶的声音由远及近,一只健硕的野生犀牛就这样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小路上。

它似乎也觉察到了什么,在离我们约20米的地方停下了脚步。一边朝我们所在的方向张望,一边低头吃草。我们则仍然一动不动地站着,就这样僵持了约七八分钟,犀牛丝毫没有要离开的迹象。由于前进的道路被犀牛占据,又没有其他可以绕行的路,两位向导小声商量过后,决定想办法将犀牛引开。

我们跟着向导朝路边的丛林深处慢慢移动,当脚踩过满地落叶发出声音时,引起了犀牛的注意,它真的慢慢地跟了过来。向导的计划是先把犀牛从路上引开,然后我们再迂回到路上继续探险。

一名向导在我们前面带路,另一名向导则负责在后面观察犀牛的情况。走了约10分钟后,后面的向导让我们停一下。因为他发现犀牛不见了,他认为犀牛可能已经走了,但事实上犀牛只是在一棵大树后面吃草。

这名向导还是有一定经验的,他并未让我们立刻跟着他往回走,而是要我们原地等待,他先去探一下路。结果可想而知,当他刚走了约10米的距离,就听见他大声对我们喊“Run!”(跑!),随后犀牛便从树后冲了出来。“死亡”也许是我们中国人最不愿意提起的词汇了,但却是我们每个人早晚都会经历的。我曾体会过亲人的生命在我眼前一点点消逝,而我却无能为力的感觉。那是一种明明清楚是事实,却无法相信与接受的感觉。但当自己遭遇生死瞬间时,那种感觉却完全不同。

这一天的故事发生在尼泊尔的奇特旺(Chitwan in Nepal),这是尼泊尔南部的一片宽广平原。由于河流在此形成冲积扇,滋养了肥沃的水土,从而衍生了一大片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葱郁的丛林。这里曾是皇家猎场,1973年成为国家公园。

来奇特旺旅行的游客,绝大部分都是冲着野生动物而来的,而最好的游览方式是“丛林漫步”。所谓丛林漫步,顾名思义就是跟着专业向导在丛林里徒步寻找、观察动物。然而这里的动物并不都是温顺友好的,有一些甚至有致命的危险性,比如野生孟加拉虎和野生犀牛。不过游客也不必过分担心,只要按照向导的指示去做,一般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当我从加德满都坐长途大巴来到奇特旺时,一辆满是尘土、锈迹斑斑的吉普车已在长途大巴站门外等待我了。这辆只剩挡风玻璃,所有仪表盘全坏了的吉普是接我去预订好的住宿地点的。我从未坐过如此“古董”的吉普车,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但心中不免在嘀咕旅店怎么派了一辆“报废”车来接客人,万一出了事故怎么办?但当我看到有两个西方人背着大包,上了一辆更破的马车在尘土中扬长而去时,心中瞬间释然了。原来当地的条件就是如此,有辆汽车来接已经算高规格了。来接我的吉普车和司机

在体验了当晚黑灯瞎火的烛光晚餐后(由于停电,只有昏暗的烛光)的第二天,当我骑着大象在丛林里寻找各种动物的时候,还是有点小激动的,尤其是在看到犀牛时,更是兴奋不已。向导说这里的大象和犀牛是朋友,所以可以很安全地近距离观察犀牛。

骑大象听起来好像是一件很爽的事情,但事实并不如想象般舒适。一头大象除了训练员外可以乘坐四个成年人,分别背对背坐在大象背上木质围栏的四个角。我很不幸地坐在了右后部,脚正好搭落在大象屁股上,于是不可避免地脚会时不时被它的尾巴抽打到。大象走起来也不是很稳当,左摇右晃的,因此当你想要照相时,不仅要想方设法保持相机稳定,还要防止相机从手中滑出。

第三天吃过午饭,我同另一游客跟着两名向导去森林徒步探险。我的向导,人很好,跑得极快

我们一行四人从所住的村子出发,先乘坐一条独木舟沿河而行。独木舟很窄,船身也很浅,只能蜷坐在里面,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入河中。好在这里的河面平静、水流平缓,才勉强可以泛舟于上。

随着小舟在河水中慢慢前行,开着淡紫色花朵的水生植物偶尔从身旁掠过,本来有点紧张的心渐渐地平复下来,开始享受这安静的午后。我的手也不自觉地伸向水中,感受着河水带来的丝丝清凉。

当我的手刚刚接触到河水的时候,向导突然拍了我一下,并指了指不远的岸边。我赫然看到一只鳄鱼就趴在那里,手也条件反射般地迅速从水中抽了回来,同时心里又开始紧张起来,身体也僵硬地蜷缩在一起。心想如果鳄鱼向我们游来,它应该能轻而易举地将独木舟掀翻,或者直接跳到舟上来吧。幸运的是,鳄鱼好像对我们丝毫不感兴趣,自顾自地在河边晒着太阳。

半小时后,我们终于靠岸了,这是一片位于丛林附近的草原。向导一边走一边寻找各种动物留下的脚印、粪便等印记,用以判断附近有何种动物出没,当他发现孟加拉虎的脚印时,兴奋地叫我们过去看。据他判断那应该是老虎来河边喝水时留下的。

然后我们就和犀牛这个凶险的大家伙狭路相逢了。

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有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跟着向导在跑。后面的向导很快超过了我,当两个向导都在前面跑的时候,我好像才真正意识到了危险。抡起双手,抬头挺胸,玩儿命一般跑、跑、跑。夺命狂奔好一阵,其中一个向导一边跑一边向后张望,当他看到犀牛停止追击时,我们一行人才放慢了脚步。

我们停下来后,向导问我“刺激”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说他们村子里有一个向导在一周前刚刚被犀牛踩死!那个向导也遇到了与我们类似的情况,但不幸的是他在奔跑时被隐藏在落叶里的树根绊倒了,犀牛赶到后一脚踩穿了他的胸部,他当场死亡。尼泊尔奇特旺一家小杂货店里的女孩和她的奶奶

最后向导对我说:“Today,we are very lucky!”(今天,我们非常幸运!)

我听后心情极为复杂,有震惊、有后怕、还有一些庆幸。我刚刚是在与死神赛跑,原来处于生死瞬间的感觉并不都是恐惧,可能更多时候你根本没有意识到死亡就在身旁。

我问向导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吗?向导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只遇到过一次,这次是第二次。

我突然想起河边有孟加拉虎的脚印,又问如果我们遇到的不是犀牛而是老虎怎么办。向导双手合十,幽默地说:“那我们能做的只有祈祷。”

我想如果真的遇到老虎,他一定跑得比谁都快。因为你不必跑过老虎,只需跑过同伴,这就是残酷的自然法则。也许这世间的生死早已是命中注定,我今天躲过是因为命数还没到,而亲人们离开我,会不会也是上天的意思呢?领悟到这一点,我好像变得坦然了一些,心中不忍触及的心结也慢慢松动。

接下来我还有那么长的旅程要走,还不知道会遭遇些什么。

2 去北极遇见圣诞老人

和犀牛赛过跑之后,我感觉到也许我的生活会开始有一点特别,也许还会遇到一些特别的人。

我喜欢火车旅行,因为我特别喜欢坐在火车窗边,听着音乐看风景。很多时候,最美的瞬间就会在此时不经意地出现,紧接着匆匆掠过,留下一种想要抓住却又无力挽留的遗憾。也正因有了这种遗憾,才让美好到达了极致,让人久久怀念。

从俄罗斯的莫斯科(Moscow)到圣彼得堡(St.Petersburg),再经芬兰的赫尔辛基(Helsinki)到罗瓦涅米(Rovaniemi),这一路我都选择乘坐火车旅行。

罗瓦涅米这个位于北极圈内的城市,是圣诞老人的故乡,拥有闻名世界的圣诞老人村。无论你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在信封上写圣诞老人收,信件会默认寄到这里。

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信件从全世界寄来。到了冬季,很多人会来此寻找绚烂的北极光。如果是夏季,虽然看不到极光,但却能领略到太阳24小时不落山的极昼奇景。

我是5月份从赫尔辛基坐了一夜的火车到达这里的。半夜2点时还很无聊地专门爬起来,看了看太阳挂在天边的“夜空”。但春天深夜的天空并没有夏季那般明亮,更多的像清晨时的景象。

芬兰的火车是我一路坐过最豪华舒适的,当然也是票价最贵的。卧铺为两人一间的包房,包房内有洗漱设备及用品。每节车厢有单独的淋浴间、卫生间,另外还有方便残疾人使用的超大卫生间。大卫生间内不仅有婴儿换尿布用的桌台,还有自动加热奶瓶的装置,真正做到了科技以人为本。

火车早上到达罗瓦涅米后,可以乘公交车到圣诞老人村。但由于我赶到公交车站时,刚刚走了一趟车,需要再等1个小时的时间,于是我便背起行囊,徒步8公里走到了圣诞老人村。

中途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偶尔有几个当地人手持滑雪杖,踩着陆地雪橇从身边疾速而过。一个人背着重重的行囊在北极圈里孤独地行走着,冰冷的雨水打在脸上,周围只有死一般的寂静。芬兰圣诞老人村外景芬兰圣诞老人村邮局内的工作人员

忽然我听到不远处有动物的脚步声,闻声望去竟看见一只小驯鹿,它用充满灵性的大眼睛警惕地望着我。当我们四目相对时,我心中的阴霾立即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兴奋和好奇。我正想走近它,它却迅速消失在森林里,仿佛只是为了告诉我,死一般寂静的背后其实是生机勃勃。

当走到传说中的圣诞老人村时,已经雨过天晴,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在蓝天白云映照下的圣诞老人村犹如天堂般美好。这里是一个开放式、没有围墙也不收门票的童话王国,北极线正好从村中穿过,整个村子由圣诞老人办公室、邮局、餐厅、花圃、礼品店、驯鹿园等几处木质建筑组成。

在圣诞老人邮局里有各种充满童话色彩的邮票、明信片和礼品等。工作人员装扮成精灵的模样为顾客服务着。所有从这里寄出的信件,都会盖上有圣诞老人标志的特别邮戳。

在芬兰这个最繁忙的邮局里,有红色和橘色两个邮筒,如果希望寄出的信件正好在圣诞节时到达,就投入红色邮筒里。如果希望信件当日寄出,就投在橘色邮筒里。另外邮局里还有一个开放式的展示区,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寄给圣诞老人的信,放在几本厚厚的文件夹中供游客翻看。

每天圣诞老人会准时在他的办公室中会见到访游客。游客们被安排单独与圣诞老人见面聊天大概5分钟左右,期间不允许带相机入内,但会有“小精灵”帮忙照相和录制视频。虽然见圣诞老人是免费的,但如果想要照片和视频留作纪念就需要破费了。

我去那天几乎没有游客,不用排队就直接与圣诞老人面对面了。在进入会客厅前,我竟看到了习主席与圣诞老人的合影赫然贴在照片墙上。而从会客室出来的时候看到了一位中国著名主持人孟非的合影照片。

进入会客室后,面带温暖微笑的圣诞老人主动站起来与我握手寒暄。他的手大而厚实、很暖,个子也很高、很壮,浓密的白胡子飘满整个胸前。待我在他身边坐定后,他便用英文问我来自哪里,我说中国,他用中文说“你好!”,我想他一定会用很多种语言说“你好”。

接下来他又问我是怎样来的?我说是一路从北京坐火车来的,走走停停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他惊讶地望着我,说:“你真是个疯狂的年轻人!”,还说我是他遇到的第一个从北京坐火车来的中国人,然后示意我坐到他的另一边,并告诉我只有贵客才能坐在这一边。

他说会在圣诞节时去全世界旅行,不过那都是为了工作。

接着他拿过一本童话书,说他的交通工具是直升机,然后马上补上一句:“开玩笑啦!我是坐着驯鹿雪橇将礼物送到全世界孩子手里的。”然后一边翻着童话书,一边跟我讲关于圣诞节的故事……

虽然我清楚地知道现实世界里并没有童话中的圣诞老人,但望着身边如此真实的圣诞老人,那一刻仿佛我真的进入了梦幻世界。

从他那温暖亲切的笑容中,我不禁想起另一个神秘的微笑,一个可以洗涤心灵的微笑。

3 孤独在左,繁华在右

澳大利亚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在地图上看起来是如此孤独,而位于澳洲西海岸的城市珀斯(Perth)更是被誉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城市。它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浩瀚的印度洋让其远离了非洲大陆,而数千平方公里的沙漠又将其与东澳的繁华城市相分离,周围虽有一些星罗棋布的小镇,但却无相似规模的城市,可以说,它是澳大利亚西部唯一的“大城市”了。

我的澳洲之旅就是从这个最“孤独”的城市开启的。

原本以为这里会很荒凉,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这里与“孤独”“荒凉”等词汇没有丝毫关联。这里有高楼林立的中心城区,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大小公园,黑天鹅畅游在平静的湖中,人们在海滩上享受着全澳洲最长时间的日光浴。碧海、蓝天、沙滩是澳大利亚最常见的景色

这里的华人比我想象中多很多,不仅在唐人街上可以看到华人,几乎走在城市的各处都会看到华人的身影。

我曾与一位当地的老人聊天,他告诉我在他小的时候,整个珀斯只有一条唐人街,且唐人街上也只有很少的几家中餐馆和华人商铺,而现在几乎每条街都快成为唐人街了。

他说中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不同,他们来到这里后很多都会留下来做生意。把中国的很多产品运过来卖给本地人,赚了钱后就买土地、买房子、买商铺、买酒店、买所有能买的……然后把家人和亲戚都接到这里一起生活,所以华人就越来越多。

从他的语气中可以听出对华人的些许不满,但他也承认华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只是对华人的生活方式有些不太赞同,认为两国间存在文化差异。他问我是否去过悉尼和墨尔本,说如果到了那里就像到了中国一样。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和悉尼大桥

当然他的这些描述有些夸张,但从一个侧面也确实反映了华人在澳洲的比例在逐年增长。我在澳大利亚自驾旅行了差不多两个月,从西到东,从北到南,几乎环游了整个澳大利亚。

我所经过的几乎每个城市或小镇都可以看到华人开的中餐馆或商铺。现在澳大利亚已经成为除了美国和加拿大以外,中国人最喜欢移民的第三大国。

在这个孤独的大陆上,有这么多的华人,他们应该不会感到孤独吧!但大部分在澳华人真实的感受却是“好山、好水、好无聊”。究其原因还是澳洲人的生活方式与中国人的习惯存在着巨大差异。

比如中国的很多商场都是晚上九十点钟才关门,周末更是恨不得全天营业。而澳洲的商场一般下午5点就关门了,周日不营业,只有部分超市会关门晚一点点。中国几乎随处可见的小卖部或小杂货店,在澳洲一律没有。他们的商业设施都集中在一起,如果想买东西就只能去那里,其他地方你是不会找到商场的。

再比如,中国的夜生活十分丰富多彩,酒吧、KTV、洗浴中心等数不胜数,但是在澳洲,除了唐人街,其他地方是没有KTV的,即使是酒吧,到了晚上12点也会关门,所以澳洲的夜黑得只剩满天繁星,而中国的夜却是满街霓虹。

澳洲人喜欢运动和晒太阳,无论什么时候总能看到有人在海边跑步或在海中冲浪,或者干脆就躺在沙滩上日光浴。他们更崇尚自然简单的生活方式,周末会和家人一起去公园野餐、去徒步、去旅行,不仅放松了心情,还有助于身体健康。

与澳洲人喜欢悠闲安静的生活态度截然相反,华人则更喜欢一些中国式的娱乐方式,比如打麻将、聚餐、唱歌等,基本是人越多越热闹越好,因此一些华人尤其是刚到澳洲不久的新移民,往往在新鲜感过去后,就会感到很无聊。有些人开始怀念在中国天天宵夜、夜夜笙歌的生活,更多的人因为远离了熟悉的朋友圈而感到寂寞。

我觉得人的生活,有时需要一些调整与改变,尤其是对自己身心有益的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会发现身边的朋友并不需要太多,有几个真正交心的朋友足矣。人与人的关系其实也不必那么复杂,简单些会更好。我们不必每天都去刷微信中的朋友圈去看别人的生活,过好属于自己的生活才最重要。

我们可不可以像澳洲人那样为自己多安排些运动的时间,如果不喜欢运动,那么就多安排些阅读的时间呢?世界最美自驾之路:大洋路上的“十二门徒”。因其数量和形态酷似耶稣的十二门徒而得此美名

我们能不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呢?我们的快乐不必依附在别人的身上,自己才是快乐的真正源泉。

我相信寂寞感会渐渐被充实的、健康的生活所取代,即使生活在那片“孤独的大陆”上,也不会再感到孤独。

4 男人最向往的地方

“美女”从古至今始终都是男人心中的渴望,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生活在一个美女如云的国度,应该是很多男人的梦想。

其实,位于东欧的拉脱维亚(Latvia)就是这么一个足够让男人向往的“女儿国”。

当我一路走到这里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国家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是世界上女性比例最高的国家。

造成女多男少的原因是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波罗的海沿岸是苏联范围内德军入侵最早、撤退最晚的战区,所以拉脱维亚的男女比例比其他苏联加盟共和国都要悬殊。另外一个原因,我猜可能是拉脱维亚的气候和环境更适合女性胚胎的发育与成长。

超过30岁的单身女性数量庞大,可以说达到了历史最高值。

很多女性现在主动选择了单身生活,变得自信而且独立,只要她们愿意,就可以享受没有伴侣但仍旧美妙的人生。来自社会的压力也降低了,过去在拉脱维亚如果女性到了25岁还没有嫁人就会被称为“老处女”,现在这个时期已经结束了,社会风气变得更加开放和自由。拉脱维亚当地的时尚美女

而这种开放和自由的风气已经被不同国家的年轻人接受,我在很多国家与当地的年轻人交流,发现他们对于生活的选择越来越趋向个性化,并且我也认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轻松地生活,因为这个世界本无对错,只有选择。

走在首都里加(Riga)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身材完美、面容精致、衣着考究的美女。她们不仅具备东欧女性的美貌和西欧女性的优雅,而且教育水平也普遍较高。如果你上前问路或搭讪,她们都会热情地予以回应。如果恰巧你还是个帅哥,说不定她们还会请你喝杯咖啡呢。

里加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中最大的城市,分为老城和新城。老城在道加瓦河右岸,面积不大,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

具有中古时代城市特征的老城里,房屋低矮,街道狭窄,屋顶多用红瓦,几乎每个屋顶上都有一只闪光的金属制的公鸡──风信鸡。相传13世纪末起,风信鸡就被当地居民认为是避邪之物,后来人们把鸡身两侧分别涂上金色和黑色,以辨别风向,现在风信鸡已成为城市的特有标志。

但凡事都有例外,在老城最早的富人区,有一座出自名建筑师弗里德里克·谢弗尔(Friedrich Schefel)之手的鹅黄色建筑——黑猫楼(Kaku Nams)。顾名思义,因在屋顶的左右各有一只黑猫雕像而闻名。

自欧洲中世纪起,黑猫一直是厄运的象征,但为何又可以立在屋顶上?其原因说起来也着实让人忍俊不禁。相传百年前的一位“有钱、任性”的大商人想要加入大公会,但却遭到了拒绝。于是便一气之下,花重金在大公会的对面,建造了一座高大华丽的豪宅,并在屋顶上专门放置一只屁股对着大公会的黑猫雕像。不过现在我们看到的已不是当年黑猫雕像的朝向,毕竟冤家宜解不宜结,大商人最终在法庭的调解下与大公会私了了。里加老城内华丽的黑头宫和圣彼得教堂

旅游景点大部分位于老城内,基本一天便可走完。其实所谓的景点就是老城区内各式古老的建筑和教堂,还有房屋上各种各样的精致饰物,其中最华丽的当属建于1344年的黑头宫(House of the Blackheads)。这栋建筑属于在里加的德国未婚商人组建的行会——黑头兄弟会,很多人都会在此驻足留念。

在老城里穿行,总会在不经意间被眼前的景致所吸引:可能是街角咖啡馆中别致的装饰物;可能是教堂边上那组源自格林童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鸡、猫、狗、驴摞在一起的有趣雕塑;也可能是迎面走来衣着时尚、身材火辣的里加美女;还可能是一条洒满阳光的青石小巷。但无论你遇到的是什么,都有一种走在童话中的错觉。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

老城里几乎每个大点的广场或路口都有一家甚至几家咖啡馆和酒吧。每个商户都竭尽全力用不同风格的装饰艺术来体现自家的与众不同。有现代感十足的抽象艺术装饰,也有返璞归真的传统艺术装饰,还有将两者相结合的混搭装饰。这些艺术品,可以令人感觉到店主的用心,更能体现出店铺的品位,所以在里加老城里漫步,你总能找到一家适合自己的咖啡馆。

如果说白天的里加是童话般的咖啡馆,那么夜晚的里加便是性感诱惑的酒吧。自从加入欧盟以来,这里已被称作“欧洲新性都”,由于东欧的消费低廉,很多欧洲人都来此“度假”。

这种行为虽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但却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虽然拉脱维亚政府正在逐步出台政策进行治理,但夜晚的酒吧、夜总会和其他娱乐场所还是生意兴隆,所以当夜幕降临时,酒鬼、小偷等会在酒吧附近出没,对游客来说有一定风险。

如果你走出老城,会发现周边还遗留着一些苏联时期的雕像。那些举着红旗奋勇向前的造型与里加老城内的童话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仿佛是向世人讲述着那段无法磨灭的历史。

道加瓦河畔的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光之城堡”(Castle of Light),屹立在里加老城的对岸。这座不对称的“玻璃山”式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拉脱维亚一个关于三个男子骑马攀登一座玻璃山,去拯救一个被监禁的公主的民间传说故事。

里加的老城和新城展现给我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与氛围,但都处处体现着拉脱维亚人的聪明与智慧。即使她不再是人们心目中所谓的“女儿国”,但其特有的内涵与底蕴依旧值得人们到此一睹风采。

5 每个人都有权快乐

我来到维尔纽斯的第二天,应该是个难得的良辰吉日,因为这一天几乎老城里的每座教堂都在举行婚礼。

当我走进一间华丽的东正教堂时,被里面飘来的悠扬歌声深深吸引。原来这里在进行婚礼前的准备工作,唱诗班正在进行排演,而教堂的工作人员也正在用鲜花和蜡烛装饰教堂的各个角落。

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手持一束束美丽的鲜花,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新人的家人们则在教堂门口迎接寒暄。

一位美女摄影师在旁边不断按下快门,记录着美好瞬间。天空中下着细雨,潮湿的空气中充满了浪漫的味道。

我也拿起手中的相机,穿梭在教堂内外,记录着我眼中的西方婚礼。随着婚礼进行曲的响起,一袭白色婚纱的美丽新娘挽着新郎,穿过大门缓缓走向牧师。两旁的宾客起立鼓掌,向新人投去祝福的目光。

婚礼正式开始后,教堂工作人员将婚礼区域用绳索拦了起来,以防止婚礼受来此参观的游客影响。

我当时正在宾客席上拍照,也就理所当然地留在了婚礼上。此时的我已不再是一名游客,而是瞬间进入了婚礼摄影师的角色中,开始用镜头去诠释着异国的美丽爱情。俯瞰维尔纽斯老城一家售卖鲜鱼的小店外的个性装饰婚礼中深情对望的一对幸福的新人

当婚礼进行到一个段落时,我突然感觉身后有人拍我,转头一看,竟是那个美女摄影师。她问我是否也是新人请来的婚礼摄影师,当得知我只是个游客时,她感到有些惊讶,因为从我在婚礼过程中几乎不停地拍摄来看,太像是一位敬业的摄影师了。

接着她问我是不是对婚礼很感兴趣,我说这是我参加过的第一个完整的教堂婚礼,这时她才恍然大悟,对我说她拍过很多婚礼,一开始她也是激情澎湃,但当拍摄婚礼成为一项工作时,就没那么有趣了。

她看了看我拍过的照片,问我是否可以将照片发邮件给她,她要将这些照片作为我送给新人的礼物。这当然是一个不能拒绝的请求,我欣然同意,并留下了我的联系方式。

婚礼结束后,新人在大家的祝福声中离开教堂。当我走出教堂门口时,收到了新人派发的糖果。此时我心中那股甜滋滋的感觉早已超越了手中巧克力的味道。

我怀着这种甜蜜的心情走在街巷中,发现整个老城都变得不一样了。尤其是在丝丝细雨中,更增添了几分罗曼蒂克。路过那些咖啡馆或者小礼品店时,也觉得这些地方比前一天更多了些幸福的气息。

作为立陶宛(Lithuania)的首都,维尔纽斯(Vilnius)又被称为“立陶宛的耶路撒冷”,多种宗教如犹太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伊斯兰教等都汇聚于此,因此这里有不同风格的教堂。当我正逐一欣赏老城中的教堂时,一不小心闯入了“对岸共和国”——一个袖珍国家。

1998年4月1日愚人节,一些狂热的艺术家们在维尔尼亚河岸宣布成立独立的共和国,并拥有自己的国旗、货币、总统、宪法,甚至成立了一支12人的军队,不过后来因为立陶宛加入北约,军队宣布解散。

这个乌托邦暂时未被任何一国政府承认,与其说它是一个独立国家,不如将它形容为一个艺术家组织更为贴切。“共和国”是艺术家与文化人的集中地,当地设有艺术画廊、艺术家工作坊和不少咖啡馆。放荡不羁的氛围可媲美巴黎的蒙马特,维尔纽斯前市长亦经常出席对岸共和国举办的活动。

最有意思的是他们与众不同的41条宪法。如:第1条“每个人都有权在维尔尼亚河边生活,维尔尼亚河有权在任何人身边流过”。第12条“一条狗有权去做狗”和第37条“每个人都有权去不拥有权利”。当中亦包括一些对比的条文:如第16条“每个人都有权快乐”及第17条“每个人都有权不快乐”。

他们更加强调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每件事情拥有做与不做的权利。这些宪法内容用不同的文字雕刻在17块不锈钢板上,挂在一条街道的外墙。这也许是艺术家对权利与义务的最好诠释。

维尔纽斯就是这样一个包容的多元化城市,各种宗教、艺术、思潮汇集于此。在这里,只要用心寻找,就能发现很多美好。

6 穿越到中世纪古城

波罗的海三国除了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还有一个位于最北边与芬兰(Finland)隔海相望的爱沙尼亚(Estonia)。

我是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Helsinki)坐游轮来到爱沙尼亚首都塔林(Tallinn)的。经过短短两三个小时的航程(如果坐快船的话只需一个半小时),物价就低了数倍,尤其是酒的价格,竟比芬兰的水还便宜,难怪爱沙尼亚被称为芬兰人的后花园。

从码头到塔林的老城并不是很远,走路大概几十分钟的样子。中途路过了一片独具一格的办公区域:几座老建筑物“嫁接”了现代建筑,摇身一变就成为华丽的新式艺术建筑了,给人的感觉有点像北京的798工厂艺术区。

这些建筑的旁边则是一栋栋被废弃的苏联厂房。当充满现代感的混搭建筑和满目疮痍的废弃房屋同时映入眼帘时,两者之间的强烈对比并没有让人感觉突兀,却体现出一种特别的艺术感。

当看到古老的城墙和箭塔时,我知道已经到达了塔林老城区。踏入老城,犹如走进了中世纪欧洲布景的电影片场。青石铺就的古老街道旁,身披斗篷的“中世纪美女”站在木质手推车后售卖着当地传统零食;在传统装修风格的餐厅和咖啡馆里的服务生,身着中世纪时期的服装有条不紊地招待着客人。

这里不像一座还在运转的城市,更像是以中世纪欧洲为蓝本的主题公园。

有时我常常想,沧海桑田,历史更迭,一个城市或国家总会因为战争、天灾等因素而被摧毁或被改变,有的后来统治者会保留古城另择地点再修新城,而有的城市则惘惘无知,对于像塔林这样保存完整的欧洲古城,我们要做的只是置身其中。无论你是否了解中世纪时期的历史,眼前的古老城墙和一座座箭塔足以让你对那个年代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将你的思绪瞬间带回中世纪的欧洲。

塔林一词原意为“丹麦地堡”,我们中文根据读音译为“塔林”,这个翻译真的很恰当,因为从塔林的高处望向老城,看到最多的就是各种“塔”,有古城墙上的箭塔,也有城内教堂上的尖塔、市政厅的高塔等。

我来塔林前并没有做很多攻略,只是简单了解了一下这里的历史,然后就拿着青年旅馆给的免费地图,用一整天的时间逛遍了老城的每个角落。

塔林的老城确实不大,但却有很多教堂和咖啡馆,还有一些售卖特色商品的小店。我喜欢在每一间咖啡馆门前逗留一小会儿,细细品味着不同咖啡馆的装饰风格,观察着那些看似不经意其实很用心的装饰品,如果遇到特别喜欢的,就走进去喝杯咖啡,感受一下里面的氛围。

当我沿着街道行走时,两旁古老而精致的门廊装饰会不时跳入眼帘。一些已磨损的花瓣形状金属物规则地镶嵌在木门表面,历经百年风雨的石质门廊上雕刻着复杂的徽章图案。很多建筑的外立面已经修整一新,但门廊还保留着原来的模样,这一切都使老城更加富有历史感。身穿中世纪服装的餐厅服务员正将食物送到后厨俯瞰塔林老城

在老城北边有一处制高点,风景很棒,可以俯瞰全城。此起彼伏的红屋顶在绿树的点缀下层次分明,古城墙上的箭塔和教堂的尖塔相映生辉,虽然由于阴天看不到远处的大海,但云雾缥缈的感觉更有一番味道。

老城内最华丽的教堂当属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堂(St.Alexander Nevsky Cathedral),它是塔林最大和最高的圆顶东正教堂。外观和俄罗斯的教堂如出一辙,虽然无法和莫斯科红场的圣瓦西里升天教堂相提并论,但与塔林的其他教堂相比已经足够精美华丽了。

一些售卖特产的小店也很值得一逛,我就在一家店里买到了熊肉罐头。除了熊肉还有驯鹿肉干、野猪肉干等在中国平常难以见到的食物,虽然价格并不算很便宜,但能尝尝鲜也不失为一件幸事。当地英气十足的骑摩托车的女子

走出老城,来到新城区,感觉一下从中世纪的欧洲穿越到了苏联。很多建筑都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风格,甚至一些建筑上还保留着高耸的五角星和麦穗的装饰。而当走到城市CBD中心区时,又是另一番景象:街道两旁高楼林立,令人惊叹的现代风格。

从这些或现代、或古老的建筑中可以想象得到,这座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的城市曾经经历过多少世事沧桑,但无论遭受过多少苦难,幸福总会来到人们的身旁。

7 苏格兰高地上的风

我曾在旅途中偶遇中国留学生向我大力推荐苏格兰高地,而在此之前我对苏格兰唯一的认知是苏格兰风笛和威士忌,我并不认为苏格兰与英国其他地方有任何不同,就像老外认为中国的山东和广东没有区别一样。

直到坐了8个小时的车从苏格兰的爱丁堡到达天空岛(Islye of Skye),当窗外的景色映入眼帘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许多人尤其是西方人将苏格兰(Scotland)高地称为欧洲风景最优美的地区。这里作为冰河世纪的最后一个据点,它的美丽让人难以言表,来到这里仿佛来到了世界的尽头:站在苏格兰高地上,就可眺望天边,往前跨上一步,便逃离了世界。

这里有冰川时代留下的地貌,崎岖的山峦、清幽的湖泊、秀丽的山谷、奔流的溪水和开遍石楠花的原野交替呈现。行走在其中,望着那史诗般壮美的景色,我经常会感到心潮澎湃,同时也因满眼苍凉而感到一丝孤寂。

高地地区与低地地区的景致差别很大。这里没有英格兰原野上的青翠欲滴,也没有北欧那样的无尽森林,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绿草或苔藓,荒凉地生长在无尽的大地上。这里与我国的西藏有某些神似之处,但裸露的岩石、擦过脸颊的海风和充沛的雨水时时提醒着我,这是海岛上的高原。阴云笼罩下的苏格兰高地远眺苏格兰高地上稀疏的民居

来苏格兰高地旅行最好的方式是自驾,因为这里人烟稀少,公共交通并不十分便利。若没有那么多时间,那就像我一样到爱丁堡后报一个苏格兰高地三日游的本地团。如果可以提前确定旅行时间,建议还是先在网上预订好,不仅可以保证出行时间,还有一定的优惠。

我曾经在一些旅游网站上看到过中国游客对苏格兰高地风景的评价。有一部分人认为这里过于荒凉,并不如传说中那么美。我认为关于美,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与人自身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审美观等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中西方的审美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从原则的角度来讲,中国是以善为美,这是中国人的原则,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尚善是核心内容。而西方的传统文化则是以真为美,求真是他们的核心。西方人更加崇尚纯天然的风景,尤其是苏格兰高地这种有大片无人区的地方。

几乎每个来过苏格兰高地的西方人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为这种壮丽的自然之美倾倒,而我们中国人大部分对那些美丽的欧洲小镇更感兴趣,喜欢在古老而有味道的街道上流连,或逛一逛当地的市集,或品尝一下特色的美食。对于这种荒无人烟的地方,多多少少都会感到有些无趣。

虽然我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更喜欢人文景色多一些的地方,但这种纯粹的自然之美对我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很喜欢在这种环境中徒步行走,体验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这种感觉很特别,是在城市中永远体会不到的一种身心放松的状态。

这里的天气变幻莫测,时晴时雨。高山上、悬崖边的海风如永不止歇的歌声,有时风会大到将人吹得东倒西歪,尤其是在山顶和海边。我们在斯凯(Skye)岛的断崖游览时,风就非常大,幸好有铁丝网护栏,否则肯定会有人被吹下悬崖。事实上也确实曾经有人被大风吹到陡峭的悬崖下,因此才加装了护栏。斯凯岛上的断崖

斯凯岛是苏格兰西部赫布里斯群岛中最大、最北,同时也是最美的一个岛屿,在凯尔特语中是“迷雾中的岛屿”之意。岛上常年阴雨连绵,几乎没有连续一周的晴天,不过我们上岛后,基本雨天与晴天的比例各占一半。

斯凯岛大部分由早新生代的火成岩构成,由熔岩凝固所形成的玄武岩覆盖了斯凯岛中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岛上大多为高位沼泽地又称泥炭沼泽,不适合开垦种植,因此这里一直是荒凉、贫瘠的小岛。

正因为这里的荒凉与贫瘠,才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犹如天堂般的荒野景色。19世纪曾有一些云游四方的艺术家们从连绵的丘陵、陡峭的绝壁中获得创作素材。

画家威廉姆·特纳(william Turner)、作家斯蒂文森(Stevenson)和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等大师,都曾经以各自擅长的方式刻画出岛上精致、纯美的自然景色。

随着崇尚自然、热衷追寻神秘文化的风气蔚然于旅游业,很多远足者,特别是向往隐居生活的人们纷纷来到斯凯岛,陶醉在清新的空气、崎岖的乡间小路、纯净蔚蓝的海洋和醇厚的威士忌之中。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斯凯岛的重要行业之一。

苏格兰高地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表面粗犷而内心细腻的男人,在他特有的苍凉与静寂的表面下,有一颗无比精致与温暖的心。我很幸运,曾经走近过它。

8 在甜蜜中微醺

提起甜蜜,我总是首先想到情人们热恋时,那种心中被愉悦充满的感觉,但这种甜蜜有时在不经意间又有那么一点点苦涩。我很向往那种既甜蜜又苦涩的感觉,也许是因为这种美好的短暂,也许是因为自己孤单太久后的渴望。

然而这种感觉有一个非常大的局限性,就是必须两个人在一起才能产生,而一个人无论怎样都不太可能实现。不过这也不要紧,有一种东西可以给我们带来相似的感觉,就是巧克力。

巧克力确实是一种具有神奇功效的东西,虽然它最根源的意思是“苦水”,却一语道破了很多情感的本质,我们只有历经了恋爱的苦涩,才有资格享受爱情的甜蜜。

巧克力对人的健康有很多好处,比如有益心脏、补充能量、增强免疫力等,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给人带来好心情,就像恋爱那样,所以我在旅行时,背包中会常备着巧克力。体力下降时来一块,心情低落时来一块,嘴馋的时候再来一块……

那么问题来了,世界上哪里的巧克力是最好吃的呢?有些人说是瑞士,也有些人说是意大利,但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比利时。

比利时被誉为“巧克力王国”,无论是品种、产量、人均消耗量,还是推陈出新的速度,它都位居世界前列。走在布鲁塞尔的街头,我经常会被橱窗内各种像小猪、小黄鸭,或是贝壳、胡子,甚至是撒尿小童于连等造型的巧克力所吸引。先不说这些巧克力的味道如何,仅仅是那些惟妙惟肖的造型,就已经让人欲罢不能了。

这里巧克力的品牌和售卖商店之多超出我的想象,几乎每条街上都有一家或者几家巧克力店。整个比利时有大大小小350多家巧克力生产商,其中许多都是百年老店,而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和主打产品,全部加起来竟然有3000多种口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即使你每天尝试八种不同口味的巧克力,也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全部品尝完。

在比利时的咖啡馆,只要你点了一杯咖啡,就一定还会得到一小块巧克力或饼干。因为在比利时,巧克力已被公认为佐咖啡的最佳甜品,而且事实证明确实如此,至少我现在喝咖啡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搭配一块巧克力。可爱动物造型的比利时巧克力各种精致的巧克力在橱窗中争奇斗艳,仿佛在对过往的路人大声说:“快来买我!”推开贴有“250 BEERS BELGIUM”字样的玻璃门,就来到了一个啤酒的天堂

除了巧克力,还有一样著名的饮品也是比利时人的骄傲,那就是啤酒。啤酒被比利时人尊崇为国饮,就像espresso(浓缩咖啡)在意大利、茶在中国一样,享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在比利时大大小小的酒馆或咖啡馆内,啤酒是最普遍的饮料,琳琅满目的酒瓶与酒杯让人眼花缭乱。

我曾走进一家位于布鲁塞尔城中心的啤酒商铺,因为这个店的名字很特别,叫作“250 BEERS BELGIUM”。要知道250对于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有着特殊含义的数字,所以我很好奇这家叫作“二百五”的啤酒商铺到底有何不同,难道是有250种啤酒在兜售?

我走进商铺,被里面几百款不同品牌和口味的啤酒震撼到了,我从未见过如此多的啤酒品牌挤在一家小店里出售。放眼望去,那些货架上各种颜色的包装、各种形状与尺寸的酒瓶使我眼花缭乱。到底比利时有多少种啤酒?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有人说八百多种,也有人说数千种,但无论具体是多少,都足以证明比利时除了是巧克力王国更是名副其实的啤酒王国。

不过,虽然比利时啤酒的类别繁多,但是这些啤酒多由规模不大的酒厂小量酿制,因而传统的酿造工艺和口味才得以保存下来。也许正是这些风味独特的啤酒,和秉承传统酿造工艺的小啤酒作坊的存在,才营造出了比利时浓郁的“啤酒氛围”,也才使得比利时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啤酒市场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

在啤酒专家眼中,比利时啤酒产量虽少但品质很高,是全世界最好的啤酒。曾经有啤酒大师这样评价比利时啤酒:“啤酒对于比利时的意义,就像红酒对于法国的意义一样。无论是种类还是口感,你都能在比利时啤酒中获得最多的选择,没有其他的国家比它更多了。”

我在比利时旅行期间,完全抵制不了这里的巧克力和啤酒的诱惑。每当我买了一些心仪的巧克力时,总会又看到更好的;每当我点了一杯啤酒后,就发现旁边桌的啤酒貌似比我的美味,于是在荷包没有干瘪之前,我尽可能地去品尝更多。就这样,几乎每天我都处于一种甜蜜的微醺状态。

我觉得人生需要偶尔这样放纵一下,体验了自己没有体验过的生活后,就会渐渐知道哪些适合自己,而哪些需要远离。因此,虽然偶尔放纵,却知道不能一直这样生活。生活还是应该有所节制的,或许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乐极生悲吧。

○二 去吧,去世上最美妙的地方

1 九死一生,漂流遇险记

来尼泊尔旅行,除了在古老的杜巴广场或寺院里的一角晒着太阳发呆之外,还有很多值得体验的项目可以参加,如徒步、登山、漂流、滑翔等。

尼泊尔拥有号称世界上最好的徒步线路,从三天、五天到半个月、一个月的都有。游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度假时间来自由选择。如果你有一个好身体,有钱又有闲,那就尝试着从坡度较缓的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吧,那将成为你引以为傲的本钱。

尼泊尔北部是“世界脊梁”喜马拉雅地区,中部以山区为主,而南部则为平原。这种北高南低、海拔悬殊的地形结构造就了世界上最好的漂流线路。和徒步线路一样,漂流线路依据时间和难度提供给游客多种选择,从三小时到三天再到十几天不等。不同的选择将为你带来截然不同的经历与体验。

依据国际标准,河流按照安全系数分为从1到6共六个级别:1级表示水流平缓,少有障碍;6级则意味着几乎不可能通过,会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那些身体健全并且不怕水的人可以安全地通过1到3级河流;就更艰难刺激的第4级来说,你必须在水中很活跃、自信,并且还要有漂流的经验;相对第4级来说,第5级是一次大飞跃,这一级别的河流一般具有绵长而接连不断的激流、陡峭狭窄的水道、足以掀翻皮划艇的水流强度。所以说,在湍急的6级河中游泳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我当时并不知道自己要漂流的河流属于哪个等级,其实在报名的时候,旅游公司的人应该是向我说明了,但无奈我的英语水平有限,关于河水等级的部分完全没有听明白。我当时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出发时间、集合地点、如何砍价等方面了。

等到达漂流地点、负责漂流的工作人员让我在一份“生死状”上签字时,我才意识到河流等级的问题,但为时已晚。

这里的漂流和国内不一样,一般是由两到三只橡皮船组成漂流团队一起前行,另外还有一到两只由专业人员驾驭的单人皮划艇负责领航和营救工作。漂流前,工作人员会详细讲述各种注意事项、如何正确使用船桨以及团队如何一起合作等。

每只橡皮船可以乘坐8人,其中一人是专业的领队,他会根据河水情况发出相应指令。大家需要严格听从指令并用力划船,才能保证安全通过危险流域,否则就可能会被急浪掀翻。

橡皮艇上有一只用绳索固定住的密封桶,用来放大家的钱包、相机等随身物品。每个人都必须穿好救生衣并戴好安全帽,当然在河水相对缓和的水域,可以经领队同意脱下来透透气。

与我同船的除了一名当地领队,还有三名来自法国的女孩,外加来自俄罗斯的一家三口,8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队。我们一路顺流而下,一开始水流平缓,偶尔有几处小激流,我们都顺利通过,甚至在水流平缓的区域,还可以跳下去游泳。

随着漂流不断深入,水流也开始湍急起来,我们在领队的指导下拼命划着桨,努力维持着橡皮船的方向和稳定。此时不断有水浪打到身上和脸上,冰凉冰凉的。就在这时,离我们不远的前方,忽然出现一处落差较大的区域,一种不祥的预感爬上心头。

很快就到达了那个水域,坐在橡皮船上的我如同坐在一头斗牛的背上。大家已经无法用桨划水,每个人都紧抓着船边的缆绳,一不小心就会被甩入河中。突然,我们的橡皮船开始如跌入深渊般地迅速下坠,紧接着一个大浪袭来,只感觉天旋地转,眼前一片漆黑。

我们的橡皮船被激流整个掀翻了,所有人也都被大浪吞噬。落水之后,我拼命想浮出水面呼吸一口空气,却发现身陷一片黑暗中,因为我不幸被反扣在船底,根本无法到达水面。在水中的我无法呼吸更无法呼救,那一刻心中充满了恐惧。在我第三次尝试浮出水面的时候,终于躲开了倒扣着的橡皮船,但由于过于紧张,加上激流的冲打,我被河水狠狠地呛到了。

当时的我已经分不清哪里是河、哪里是岸,只是努力仰起头呼吸以免再次被河水呛到。我的大脑早已一片空白,什么也听不见,眼镜也被冲没了,就这样被激流挟裹着,翻腾着,但是我在水中的双脚还死死地夹住自己的人字拖。不知过了多久,河水渐渐缓和了下来,我已经可以通过游泳来改变自己的前进方向了,由于没有眼镜,我只能朝绿色的方向游,心想那里一定是岸边。

但谁曾想还没到岸边,我就被隐藏在河水下的礁石划伤了腿,当时也顾不上疼和累了,只是一味地往岸边游。终于,在我的手碰到了一块岩石后,一颗紧张的心才算踏实些。我费力地爬上了一块岩石,一边查看伤口,一边等待救援。还好只是擦伤了小腿,并无大碍。

在我等待救援的时候,岸边有一个当地小孩,远远地一边好奇地看着我,一边大笑着冲我喊着什么。他说的是尼泊尔当地语言,虽然完全听不懂,但我能根据他的语气判断出是在笑话我这副狼狈样儿。

就在这个时候,划着单人皮划艇的救援人员发现了我。他让我先待在原处不要动,说马上有人来救我。又过了一会儿,我看到我坐的那只皮划艇慢慢地出现在眼前。

那个领队问我:“你还好吗?”我点点头,他紧接着说:“那我们继续吧。”其实当时我有点不太情愿,但转念一想,最坏也不过是再来一次刚才的经历嘛,于是我继续完成了剩下的漂流行程,也算有始有终。

后来才知道,为何我没有被及时救起:首先他们会先救小孩和女性,其次我被橡皮船压在下面,他们没有第一时间发现我,所以才导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