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有好心态 做事要有好方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07:54:07

点击下载

作者:吴艳龙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工作要有好心态 做事要有好方法

工作要有好心态 做事要有好方法试读:

前言

在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个职位上,人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表现,下面就总结了常见的几种表现。(1)在遇到问题时,有的人一定最先举起双手,向上司或老板声明,这不是我的责任,出现这样的情况跟我没有任何关系。(2)有的人纹尽脑汁地找借口,不是说自己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就是其他人没有听取自己的意见。总之,借口一大堆,就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千方百计地去找方法。(3)有的人会郁郁寡欢,整天被问题困扰着,他也知道问题不得到解决后果会很严重,但就是不肯采取行动,只是用自己紧皱着的眉头告诉别人自己也很担心这件事。(4)有的人选择了不停地抱怨,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总是不顺,因此对工作总是牢骚满腹,但结果却是心态越来越差,工作的积极性更是被抱怨的洪水冲刷殆尽。(5)有的人像热锅上的蚂蚁,忙碌得一刻不得闲,但事实证明:因为不得要领,所以他们的忙碌也都变成了无用功。也就是说,这群无效的工作狂们在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的同时,根本没有为企业创造任何价值,无效的忙碌还损耗了企业的资源。(6)有的人懒于动脑,一遇到问题就搔首皱眉,然后想也不想地把问题报告给上司,让上司帮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却落得清闲……

我们发现:这些员工的共同点就是缺乏自觉地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他们习惯于讲求客观条件,而不是自己主动思考找方法。这些现象在很多企业中都普遍存在,而当深入研究他们如此对待工作背后的真正缘由时,得到的结论则是他们普遍缺乏正确的工作态度,也没有通过思考去解决问题的习惯。

本书从这一问题入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工作理念,并进一步阐述了优秀的员工始终秉持“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的理念,在工作中“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他们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却不以讲求条件为前提。秉持这种工作理念,不仅会使一个人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倦怠到积极,还能够使人们掌握一些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发展得快、机会好,但是我们不知道,机会从来都不是毫无条件地从天而降的,成功者的机会都是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的,是他们用自己的主动性创造出来的。只有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才能够不断进步。

当我们明白了“只有主动地发挥自我能动性,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也才能够为自己创造机遇”这一道理之后,我们就要积极地付诸行动了。著名畅销书作家奥狄•曼格诺也曾说过:“一张地图,无论多精细,都不可能使你在地面上移动一步。我们的计划再科学,还需要我们毫不迟疑、坚定地去执行才可奏效。”因此,我们要激活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在工作中主动投入自我的聪明才智,彻底解决工作中的每一个问题。

如果在认真地自我反思之后,你仍然觉得在想到和做到之间有一段距离,那么你就要好好阅读一下这本书了。本书通过对职场员工的心态和工作方式进行多方的调查和思考总结,不仅找到了员工缺乏好心态的根本原因,还归纳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且操之可行的改善方案。希望各位读者朋友通过阅读本书,能够真正成为一个主动思考、彻底解决问题的高手,并迅速成长为一名企业最需要的优秀员工,开拓出一片自己的事业天地,从而收获一个完美的人生。第一章 端正工作态度,走出职场工作误区第一章 端正工作态度,走出职场工作误区“推”:出了问题,首先推卸责任

在某企业的季度会议上,营销部经理说:“最近销售不理想,我们得负一定的责任。但主要原因在于对手推出的新产品比我们的产品先进。”研发经理“认真”总结道:“最近推出新产品少是由于研发预算少,大家都知道杯水车薪的预算还被财务部门削减了。”财务经理马上接着解释:“公司成本在上升,我们能节约就节约。”这时,采购经理跳起来说:“采购成本上升了10%,是由于俄罗斯一个生产铬的矿山爆炸了,导致不锈钢价格急速攀升。”

于是,大家异口同声说:“原来如此!”言外之意便是:大家都没有责任。最后,人力资源部经理终于发言:“这样说来,我只好去考核俄罗斯的矿山了?”

从营销经理到财务经理,到采购经理,大家都觉得销售不理想跟自己没有关系,找借口逃避自己的责任,难道真的将所有的责任都归结到俄罗斯的矿山爆炸上?在笑过之后,我们是不是会发现其间有我们自身的身影呢?没有对问题负责任的态度,那又怎么去解决下一步的工作,这些经理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在职场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景。很多时候出了问题,有的人总是喜欢推卸责任,这种人首先会证明“我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其次是表明,“我是没有错误的,不应该处罚我”。

犯了错误有什么理由要解释时,每个人首先要反省,理由是不是客观事实,是不是真实可信,是不是只是想用来掩饰自己的错误?然后回头看看自己的行为,如果自己在整件事的过程中确实有错误的地方,就应该勇敢地承担责任,诚恳地承认错误,并且要主动改善自己的工作,积极地寻求补救的办法。

这种对自我的严格检查,可能刚开始时有些困难,但是你要相信,只有勇于承担责任,不把责任推给别人,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让别人信得过的人、一个优秀的人。

北京爱乐乐团在上海一家琴行订购了一台钢琴,在音乐演奏会的当天发现琴脚坏了,这对演奏效果有着致命的影响,一台瘸腿的琴是无法流畅地演奏的。

琴是由一家航空物流公司托运的,这款琴是琴行代理的德国的一款琴,由于质量好,脱销了。消息从北京传回上海后,外贸部积极跟厂家沟通,但从德国运一台到北京最少也得三天。销售部经理马上跟爱乐乐团沟通,稳定情绪,品质部马上派人坐飞机到北京检查琴的音色效果。

这时,一个钢琴老师走过来说,做个凳子把琴整体托起来,就可以解决问题!

是啊,一只脚的工艺只能找厂家解决,但做个凳子在哪里都能解决。技术部在跟专家沟通之后,很快就设计好了解决的办法,问题终于在演出之前解决了。

这个消息在被人们传播以后,琴行的订单纷至沓来。

钢琴的脚很可能是物流公司在运送途中弄坏了,但这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就是琴交到客户手中时已经坏了,琴的品质已经不是厂家和销售公司承诺的品质了。但出了问题,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各个部门的人积极贡献自己的能力,既保证了演奏会的如期进行,也为公司赢得了赞誉,声誉就是企业的利益。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如果错误确实不是个人的过失造成的,也不要急于替自己辩解,而应着眼于整个公司的利益,等事情得到妥善处理后,事情的真相自然会浮出水面。如果确实被误会了,上司也自然会在事实中看到,从而还自己一个清白。

在工作中如果遇到问题,要敢于勇敢地站出来。当真正开始着手解决眼前的问题时,问题就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棘手。面对工作、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当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处理时,这些问题就会在我们的思考面前低头。企业里的每个人如果都能努力地发现问题,并着力解决它,就会发现企业永远拥有无穷的活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勇于承担起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责任,积极地寻找并把握谋求公司利益的机会。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老板信得过的人,也才能成为企业最受欢迎的员工。“怨”:遇到问题习惯去抱怨,而不是想办法解决

萧明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从进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什么“修理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的”,什么“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工作了”等。每天,萧明都是在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中度过的,他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隶一样卖苦力。因此,萧明每时每刻都窥视着师傅的眼神与行动,稍有空隙,他便偷懒耍滑,应付手中的工作。转眼几年过去了,当时与萧明一同进厂的3个工友,各自凭着精湛的手艺,或另谋高就,或被公司送进大学进修,独有萧明,仍旧在抱怨声中做着他讨厌的修理工作。

一个习惯将抱怨挂在嘴边的人,只会与成功渐行渐远,滑向失败的深渊。抱怨最终的受害者是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有太多人虽然受过很好的教育,并且才华横溢,但在公司里却长期得不到提升,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自我反省,总是怀疑环境,对工作抱怨不休。

在工作中时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项任务交代下来后,如果上司不追问,结果十有八九会不了了之;有些事情,如果上级不跟踪落实,就很难有令人满意的反馈;还有的人面对布置的工作,常常只会睁大眼睛,满脸狐疑地反问上司:“怎么布置这样的工作?我不会做啊!”

抱怨的人很少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他不认为主动、独立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却将诉苦和抱怨视为家常便饭。他们只知道抱怨,却不反省自己的工作态度,他们根本不知道被公司重用是建立在认真完成工作的基础上的。他们整天应付工作,不停地抱怨,结果,他们失去了工作的动力,不能全身心地投人工作,当然,他们也不可能在工作中取得斐然的业绩。最终,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升迁和加薪机会。

虽然抱怨会减轻个人心中的不快和不满,但却不能使人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一个人一旦开始抱怨,自然会分散工作精力,如果陷人抱怨的深渊里,就会产生一种对抗的心理,故意消极对待工作来宣泄自己的不满,对于能及时完成的工作也会寻找借口拖延,能完美解决的问题也留个小尾巴,刁难上司或同事。

抱怨的人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这样他就不可能及时改进工作方法,甚至固守着自己的那一套不放,工作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抱怨还是一种极易传染的“病毒”。当一个人喋喋不休地抱怨时,就会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一旦出现有同感的话题,就会瓦解别人的控制力,让别人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抱怨中去。这样,抱怨就像流行性感冒一样在公司里肆虐,正常的工作氛围就会被搅得乌烟瘴气,大大影响组织的协调性和凝聚力。

明威非常不满意自己的工作,经常抱怨不休。一天,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在公司里一点也不受重视,工资是最低的,老板还经常责骂我,我决定辞职不干了!”

朋友笑眯眯地说:“你对公司的贸易情况熟悉吗?你对报关的手续和技巧完全弄清楚了吗?”

明威不屑地说:“我懒得钻研那些东西。”

朋友说:“我建议你把这些都搞明白了再辞职,这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明威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为了尽快把这些东西搞明白后辞职,他停止了抱怨,开始积极学习和工作。半年后,他又和那位朋友聚在一起。

朋友笑眯眯地问:“你从那家公司辞职了吗?”

明威摇摇头说:“现在老板对我刮目相看了,给我加了薪,还委以重任,我决定留下来好好干。”

朋友得意地说:“这种情况我早就料到了。”

要消除抱怨,关键是转变态度。当你认识到抱怨根本无济于事时,你才会主动改变这种陋习。一旦不再抱怨,你的工作自然会大有起色。

因此,无论遭遇什么样的环境、面对什么样的问题,都必须学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抱怨没有任何意义。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那些抱怨少、会自我反省的人总是比其他人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且对于这些人来说,问题不仅不是阻碍和累赘,而且还是通往成功的基石。

无谓的抱怨除了浪费时间和精力之外别无用处,所以当问题出现时,与其抱怨,还不如反省自己。许多问题的产生和恶化实际上正是由于人们不经常反省造成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处处反省自己、时时总结经验教训,那就可以避免许多问题的发生,即使当问题发生时,也可以集中精力将问题及时解决。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年轻时曾经在一家电器商店当过学徒。同时在这家店里帮工的还有另外两个学徒,他们都是同时进入这家商店的。开始时,三人薪水很低,另两个学徒时常发些牢骚和抱怨,对工作日渐马虎起来。

松下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电器方面的事情,这次到了一家电器商店工作,面对着那么多的电子产品,他感到了自己的无知。他每天都比别人晚下班,用这些时间阅读各种电子产品的说明书;其他两个同事外出休闲的时候,他参加了电器修理培训班。他花了大量时间学习电器知识,因为他决心用学习让自己成为这方面的行家。这时候,他的两个同事却因为这些而嘲笑他。而这一切都无法阻止松下继续学习的决心。

终于,通过不断的努力,他从一个对电器一窍不通的学徒变成了一个能够给顾客清楚明了地讲解电器知识的专家,并且还可以自己动手修理与设计电器。这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店主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对松下的这种学习精神非常赏识,不久便将他由普通学员变成了正式员工,并且将店里的很多事情都交给他处理。这为松下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之相反,他的两个同事却因为一直没有学识上的进步,最终只能被商店解雇。

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在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反省和剖析,而不是抱怨。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也许就在我们的抱怨声中被一次一次地错过了,直至事情变得无可救药。

通过抱怨,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黑暗和恐惧仍然存在,而且还会因为人们的逃避和夸大而增加问题的解决难度。“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起一支蜡烛”,这句话是克里斯托弗斯的座右铭,它也应当成为指导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条准则。“怠”:只敢去想,而不肯采取行动

在一次行动力研习会上,主讲师做了一个活动。他说:“现在我请各位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大家必须用心投入,并且采取行动。”他从钱包里掏出一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说:“现在有谁愿意拿50元来换这张100元的人民币?”他说了几次,很久没有人行动,最后终于有一个人跑向讲台,但仍然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着主讲师和那一张人民币,不敢行动。主讲师提醒说:“要配合,要参与,要行动。”那个人才采取行动,换回了那100元。他顷刻便赚了50元。

最后,主讲师说:“凡事马上行动,立刻行动,你的人生才会不一样。”

这个培训师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要勇于采取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人生。著名畅销书作家奥狄•曼格诺也曾说过:“一张地图,无论多精细,都不可能使你在地面上移动一步。我们的计划再科学,还需要我们毫不迟疑、坚定地去执行才可奏效。”在制订一个明确的计划之后,关键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否则你到死都会像以前那样将工作无休止地拖延下去。所以,当你有冲动要把计划付诸行动时,不要轻易放弃,一定要行动。因为唯有行动才有可能成功,只会空想的人终将一事无成。想到了就做,做到结束为止。

在职场中,遇到问题不敢去采取行动改变现状的员工比比皆是。这样的员工有一种懈怠的心理,觉得别人没有行动自己也就不用太着急,反正公司出现问题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责任。如果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这么想,那么企业的问题就将无法得到解决。下面就有一个这样的案例。

有一家大型贸易公司正好赶上周期性的贸易淡季。从年初到7月份,其贸易额连续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业务员们都变得动力不足,老板想了很多激励办法,效果都不佳。公司终日陷在现金流危机之中,老板每天都愁眉不展。

8月底,公司举办了一次国际性的大型贸易促销会,老板希望对公司有所帮助,但这也是一场更艰巨的挑战——如果在这次贸易促销会上不能签几个“救命”的大订单,公司到年末恐怕要面临破产的危机。

在促销会开幕前两天,老板决定在全公司开一次“动员大会”,做最后的动员。在“动员大会”临近结尾的时候,老板请在座的经理和业务员们全都站起来,寻找一下,看自己的坐椅下有什么东西。

于是,每个人都非常惊奇地在自己的椅子下面发现了一枚硬币。在大家惊讶过后,这位老板对大家公布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统计结果——在场的每个人至少都捡到了一枚硬币,最多的,甚至拿到了100美元。这时,老板说:“这些钱都归你们,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大家面面相觑,没有人能猜出为什么,全场的人都在窃窃私语,摸不着头脑。最后,老板严肃地说:“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件事——坐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我需要你们擦亮眼睛,去发现隐藏在你们身边的商机!”

这家大型贸易公司业绩下滑的一个很明显的原因就是员工坐着不动,只想不做。硬币虽然在椅子下面,弯腰就能看到,但这些员工习惯了坐着不动,而坐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

为一件事烦恼可能会花几天的时间,而行动起来解决它也许几分钟就够了。与其只想不做,不如积极地采取行动。事实证明,只有主动地思考和行动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也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曾有一位零售部门的经理人员苦恼地去见史华兹博士。

他很苦恼地说道:“我恐怕会失去工作了。我有预感我很快就会离开这家公司。”“为什么呢?”“因为统计资料对我不利。我这个部门的销售业绩比去年降低了7%,这实在很糟糕,特别是全公司的总销售额增加了6%。而最近我也做了许多错误的决策,商品部经理好几次把我叫去,责备我跟不上公司的进展。”“我从未有过这样的光景。”他继续说,“我已经丧失了掌握局面的能力,我的助理也感觉出来了。其他的主管觉察到我正在走下坡路,好像一个快淹死的人,这一群旁观者站在一边等着看我一点一点没顶。”

这位经理不停地陈述种种困局。最后史华兹博士打断他的话问道:“你采取了什么措施?你有没有努力去改善呢?”“我希望会有转机,可我猜我已经无能为力了。”“只是希望就够了吗?”史华兹博士停了一下,没等他回答又接着问,“为什么不采取行动来支持你的希望呢?”“我应该怎么做呢?”他说。“有两种行动似乎可行。第一,今天下午就想办法将那些销售数字提高,这是必须采取的措施。你的营业额下降一定有原因,把原因找出来。你可能需要来一次廉价大清仓,好买进一些新颖的货物,或者重新布置拒台的陈列,你的销售员可能也需要更多的热忱。我并不能准确指出提高营业额的方法,但是总会有方法的。最好能私下与你的商品部经理商谈。他也许正打算把你开除,但假如你告诉他你的构想,并征求他的意见,他一定会给你一些时间去想办法。只要他们知道你能找出解决问题之道,他们是不会换掉你的。”

史华兹博士继续说:“还要使你的助理打起精神,你自己也不能再像个快淹死的人,要让你四周的人都知道你还活得好好的。”

这时他的眼神又露出了勇气。

然后他问道:“你刚才说有两项行动,第二项是什么呢?”“第二项行动是为了保险起见,去留意更好的工作机会。我并不认为在你采取改善行动,提升销售额后,工作还会不保。但是骑驴找马,比失业了再找工作容易十倍。”

没过多久,这位一度遭受挫折的经理打电话给史华兹博士。“我们上次谈过以后,我就努力去改变,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改变我的销售员。我以前都是一周开一次会,现在是每天早上开一次,我真的使他们又充满了干劲,大概是看我有心改革,他们也愿意更努力。”“成果当然也出现了。我们上周的营业额比去年高很多,而且比所有其他部门的平均业绩也好很多。”“喔,顺便提一下,”他继续说,“还有个好消息,我们谈过以后,我就得到两个工作机会。当然我很高兴,但我都回绝了,因为这里的一切又变得十分美好。”

现实中“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在少数。行动能使人走向成功,似乎人人都知道,但当人们面对现实时,往往会犹豫不决,畏缩不前。这种恐惧的心理会摧毁我们的自信,关闭我们的潜能,束缚我们的手脚。许多事情的难度都由于我们的犹豫和摇摆加大了。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马上去做,就可能产生出乎意料的结果。

2004年夏天,杰克•韦尔奇在北京与中国工商界精英进行了一次对话。当时,有一位中国企业家问:“我们大家知道的都差不多,但为什么我们与你们的差距却那么大?”杰克•韦尔奇一字一句地回答道:“你们知道了,但是我们做到了。”英国文学家、历史学家狄斯累利曾经说过:“行动不一定就带来快乐,但没有行动则肯定没有快乐。”

的确,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内心产生恐惧时,唯有行动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只想不做,只能使你贻误时机,与成功擦肩而过。所以,优秀的员工要想彻底地解决问题,要想做出业绩,就要消除懈怠,敢想更要敢去做,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忙”: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但却忙不到点子上

在企业里,我们经常看到一群“蚂蚁型”的员工,他们天天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甚至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地忙碌工作,但是他们的忙碌却没有为企业创造出更多价值。不信,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个人要在客厅里挂一幅油画,请邻居来帮忙。油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钉钉子,邻居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在上面。”这个人觉得邻居的意见有道理,就请他帮着去找木块。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邻居说:“等一等,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一点。”于是他便四处去找锯子。找来锯子,才锯了两下,邻居又说:“不行,这锯子太钝了,该磨一磨。”这个人家里正好有一把锉刀,就把锉刀拿来了,却又发现锉刀没有把柄。为了给锉刀安装把柄,这个人去附近的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时,他又发现他的那把锈迹斑斑的斧头实在不能用了。他又找来磨刀石磨斧头,可是为了固定住磨刀石,必须得制作几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条。为此他又去寻找一位木匠。然而,这一走,就再也没见他回来。下午邻居再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街上,帮助木匠从五金用品商店里往外抬一台笨重的电锯。

挂一幅字画是很简单的事,但由于盲目行动,毫无计划,故事中的这个人把时间都花在做无用功上:找锯子、找锉刀、找斧头等,看似忙忙碌碌,最后却发现与结果背道而驰。许多效率低下、工作不出成果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盲目行动,毫无计划,看上去他总是在埋头解决一些当务之急,然而实际上却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一些无用的事情上。

在很多人的工作中,也许都有过工作越忙越乱,解决了旧问题,又产生了新故障,在一团忙乱中造成了新的工作错误之类的经历。结果,轻则自己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改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则返工检讨,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形象损失。

在一家大公司工作的小文一下班就向母亲诉苦,说自己每天从一上班就开始忙个不停,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天天忙得晕头转向。一起进公司的同学兼同事小李虽然和自己是做同样的工作,看起来却总是从容不迫的样子。更让小文心理不平衡的是,到月底工作量一统计出来,自己还不如小李高。

职场中,充斥着这些像小文一样忙而不出成效的忙碌员工,这些员工之所以忙,是因为他们上班时间忙不到点子上,瞎忙,忙而无序;更有甚者是他们的素质有问题,故意忙碌给老板看的。不管是哪一种,他们的忙碌都没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不仅如此,他们的这种忙还造成了对企业资源的耗损。因为,努力不等于成功,忙碌不等于效率,用时间来堆积利润的时代早已经过时。只有有计划地忙,忙到点子上,才能忙出效率,忙出成绩。我们可以忙,但绝不能在盲目中忙碌。忙一定要有计划,知道每天都该做些什么,不把时间浪费在不该做的事情上。《如何掌控你的时间与生活》一书的作者拉金说过:“一个人做事缺乏计划,就等于计划失败。有些人每天早上预订好一天的工作,然后照此实行。他们是有效地利用时间的人。而那些平时毫无计划、靠遇事现打主意过日子的人,只有‘混乱’二字。”一个人要提高自己做事的目的性,忙于要事,就要养成善于规划的好习惯,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卡耐基认为,计划并不是对个人的一种束缚与管制,必须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并不是由计划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必须面临的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高效做事,就要养成事前多制订计划的好习惯。

很多时候,忙碌都是白忙。因为盲目的忙碌,忘了工作细节,忘了工作创新,忘了工作圆满完成。因为无谓的忙碌,只记得应付工作任务,只记得要做上级安排的工作,只记得每天重复的程序。这样的忙碌是毫无意义的。

IBM公司的前总裁托马斯•沃森在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说:“我的助手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这也是我一直没有替换他的主要原因。他有一本形影不离的工作日记,每天早晨,他都会把前一天写好的工作计划再翻看一遍,而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要对这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同时把第二天的计划做出来。”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习惯。这个助手能得到沃森的欣赏就在于他是一个有计划的行动者,不盲目行动。

我们也会发现,有人日理万机,但他们会拒绝出席那些无关紧要的应酬,也能够通过判断,从一大堆需要花心思处理的事务中,挑出最具价值的几项,而把大部分时间投注在其中。他们往往拥有既定的目标,并且预先设定达到目标所需的时间,而在说话时,也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重点,选择恰当的时机说出结论。“忙要忙到点子上”。在现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效率是职业人士创造卓越的关键因素。成功最大的分野在于工作的高效,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高效益,而不在于工作的数量多少。

如今企业老板提倡最优化原理,就是以最少的消耗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最优秀的业绩。职业人士想尽办法为公司创造利润,这样不仅给公司带来了好处,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身的价值。

企业员工如果只是为了忙而忙,这样只能把企业推向低效恶性循环的深渊。所以企业的员工应该改变“瞎忙症”,每个人都要学会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工作安排细化,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任务,把关注形式转变到关注结果和过程上来。一个健康的人走路虽大步流星,但绝不气喘吁吁;一条正常的流水线人人专注,各负其责,绝对有条不紊;一家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也要依靠每名员工卓有成效的“忙”。“找”:总是绞尽脑汁找借口,而不是千方百计找方法

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找借口掩饰失败,和懒惰的习惯一样古老,而且是成功的致命伤!那为什么人们还乐此不疲?答案很明显:这些借口是他们自己创造的!”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借口:“我不是搞这个的,这项工作我完成不了!”“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你应该找别人!”“他们作决定时根本不听我说的,所以这个不应当是我的责任。”“我从没受过适当的培训来干这项工作。”

……

在工作中,我们总能找到形形色色的借口为自己开脱,只要能找借口,就毫不犹豫地去找。这种借口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让你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任由借口牵着你的鼻子走。这种习惯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它使人丧失进取心,让自己松懈、退缩甚至放弃,在这种习惯的作用下,即使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也会认为是理所当然。一旦养成找借口的习惯,你的工作就会拖拖拉拉,没有效率,做起事来就往往不诚实,这样的人不可能是好员工,他们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成功人生。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在制造著名的V-8汽车时,他明确指出要造一个内附8个汽缸的引擎,并指示手下的工程师们马上着手设计。

但其中一个工程师却认为,要在一个引擎中装设8个汽缸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对福特说:“天啊,这种设计简直是天方夜谭!以我多年的经验来判断,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我愿意和您打赌,如果谁能设计出来,我宁愿放弃一年的薪水。”

福特先生笑着答应了他的赌约。他坚信自己的设想:“尽管现在世界上还没有这种车,但无论如何,我想只要多搜集一些资讯,并把它们的长处广泛地加以分析和改进,是完全可以设计和生产出来的。”

后来,其他工程师通过对全世界范围的汽车引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精心设计,结果奇迹出现了,不但成功设计出8个汽缸的引擎,而且还正式生产出来了。

那个工程师对福特先生说:“我愿意履行自己的赌约,放弃一年的薪水。”

此时,福特先生严肃地对他说:“不用了,你可以领走你的薪水,但看来你并不适合在福特公司工作了。”

那个工程师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很不错,但他却仅仅凭借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就妄下结论,而不是去积极主动地广泛搜集相关资讯。不去寻找方法,只是一味地寻找借口。只找借口不找方法的人是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的。因为一个人总是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工作找借口,自然就会对工作疏于努力,也不会去自省,不去想办法去争取成功,这样的人自然会一事无成。现在的老板都是很精明的,有谁愿意要一个时时刻刻找借口的员工呢?说到底,一个善于找借口的员工往往会因为糊弄自己的工作而“糊弄”了自己。

IBM总裁老托马斯•沃森说:“人们如此善于找借口,却无法将工作做好,的确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能将这些精力及创意的一半用到正途上,他们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而真正优秀和伟大的人,从来都是不找任何借口,积极寻找问题补救方法的人。

借口是惯性思维。许多找借口的人,在享受了借口带来的短暂快乐后,起初有点自责,可是,重复的次数一多,也就变得无所谓了,原本有点良知的心也变得越来越麻木不仁。也许,借口所说的原因,正是自己不能成功的真正原因吧。

一个人,可以找到很多借口为自己的失败开脱,并且互相感染和影响,这极大地阻碍着他们正常潜能的发挥,使许多人未老先衰,丧失斗志,消极处世。对于这些人来说,借口已经“吃掉”了他们做事的希望,这些借口也形成一个个台阶,让他们顺着台阶自然而然地走进无法翻身的无底深渊。“靠”:一遇到问题就找上司,把困难原封不动地转移给上司“嘿!老板,你应该作出决定了吧?”“你什么时候要解决这件事情?”“我们什么时候作出决定?”“我们什么时候要采取行动?”“你什么时候才能定夺?”

……

这是在工作中员工之间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员工在工作中一旦遇到难于解决或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时,心里第一个想到的是“上司比我有经验、有能力,他一定知道遇到此类事情应该怎么样去处理”、“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是不知如何下手的大难题,可在上司那里就是小意思了,上司一定有处理此类问题的丰富经验”、“与其我自己在这瞎琢磨,还不如报告上司”,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在遭遇问题时,能推就推、能靠人就靠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北京世贸天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昂多就曾遭遇到这样的困扰。

那是李昂多在担任ABB的亚洲区总裁期间,刚开始时,李昂多要求员工当他不在公司时,一旦公司有重大事情一定要给他打电话。结果,无论大事、小事,员工总给他打电话,电话声此起彼伏,让他不但没有办法好好休息,也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去思考公司的战略规划。

李昂多发现,公司总有一些员工自己从来不动脑去解决任何问题,而是事无巨细地向自己回报。无奈之下,他只好将“电话制度”取消了。

这个案例所要说明的事实在各个企业都很普遍,下面还有一个例子。

某日,主管走进办公室时,一位下属向这位主管打招呼并说:“早上好,主管!我们遇到一个问题。你看看……”得知事件的由来后,这位主管又再次处于一个熟悉的处境——他成为问题的知情人,他有责任处理这件事,但他却没有足够的资料为下属即时作决定。最后,他回答:“十分高兴,你让我得知这件事情。但我现在赶着处理另一件事务。让我想想。想到方法后,我将会通知你。”而下属呢,为了确保主管不会忘记这件事,以后他会将头探进主管办公室,欢快地询问道:“怎么样了?”

威廉•安肯三世和唐纳德•L•沃斯曾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撰文,以“在背上的猴子”的隐喻来分析刚刚描述的事件。主管与下属碰面前,这只“猴子”伏在下属的背上,但两人相谈后,下属成功地让背上的猴子跳到主管的背上。猴子会一直伏在主管的背上,直至主管将它交回所属的拥有者。员工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上司承担了两件原为下属应有的职责:第一,他被下属分派了工作;第二,他被该下属监督,需向下属报告事情进度。因此,他便无言地认同了比他的下属还低的职位,而那些用以处理这只猴子的时间被称为“部属占用的时间”。

公司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特定的职责,员工自己不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而是去找上司,就是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工作责任推到了上司身上。因此,这就导致一种在企业常见的现象,那就是上司们总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应付工作,但他们的下属却没有足够的工作。企业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而每位员工和上司、老板就像是各司其职的零部件,一个零部件超负荷运转,而一些零部件却发挥不了它的实质性作用,这样势必会影响整台机器的运转。更为不幸的是,这些“不动脑筋、懒惰懈怠”的员工,会因为影响到了企业的整体运营,面临着被淘汰和替代的命运。

其实,在工作中抱有这种工作态度的员工,无论在哪个企业里、什么岗位上都只能创造平庸的业绩,因为他没有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而“把困难留给自己,把结果带给老板的人”才能赢得老板的赏识,也才能为自己赢得机遇。下面案例中的赵蕊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赵蕊是一名设计师,供职的是一家大型建筑设计公司。该公司要求设计既要考虑到顾客的要求,也要考虑到施工方的能力,还要考虑到设计者的个性。同时,赵蕊的老总要求自己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不要把问题推给任何人。

做设计师,常常要跑工场、看现场,还要为不同的老板修改工程细节,异常辛苦,但赵蕊仍主动地去做,毫无怨言。虽然是设计部唯一一名女性,但她从不因此逃避强体力的工作,该爬楼梯就爬,该到野外就勇往直前,该去地下车库也是二话不说。

能得到老板的信任,可以自由地实现自己的设计理念,这使赵蕊不但不感到委屈,反而挺自豪。有一次,赵蕊要为一名客户做一个可行性的设计方案,时间只有三天,客户的要求很挑剔。

接到任务后,赵蕊看完现场,就开始工作了。三天时间里,她都在一种异常兴奋的状态下度过。她食不甘味,寝不安枕,满脑子都想着如何把这个方案弄好。她到处查资料,虚心向别人请教。

三天后,她带着布满血丝的眼睛把设计方案交给了客户,得到了客户的肯定。客户当着老板的面称赞了赵蕊,说她表现很卓越,设计水平一流。

后来老板对赵蕊说:“我知道这次的任务很有难度,但是你做到了。”

工作中遇到林林总总的问题时,不要幻想逃避,不要依赖他人的意见,要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对于自己能够判断,而又是本职范围内的事情,要大胆地去拿主意,不必全部禀明老板,更不要事事都等着靠上司替自己解决。否则,只会显得你工作无能,也显得老板领导无方。

每一名员工都应该具备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去应对工作中随时出现的任何问题,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受老板赏识受企业欢迎的人。第二章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工作态度第二章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工作态度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

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如果一个人是清洁工,那么他就应该像米开朗琪罗绘画、像贝多芬谱曲、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以同样的心情来清扫街道。他的工作如此出色,以至于天空和大地的居民都会对他注目赞美:‘瞧,这儿有一位伟大的清洁工,他的活儿干得真是无与伦比!’”《福布斯》杂志的创始人福布斯说:“做一个一流的卡车司机,比做一个不入流的经理更为光荣,更有满足感。”

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只要我们端正态度,认真负责地投人到工作中去,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做得很出色。

詹森在洛勒菲勒石油公司从事仓库管理员工作,刚开始,他对手头上的工作兴趣不大,但他不断告诫自己,务必培养这方面的兴趣,不管以后怎么样,至少不要让自己在工作中感到无聊、烦闷,要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在工作中等待更好的机会。但是,洛克菲勒石油公司在美国是有名的大公司,员工有好几万,要想出人头地,是有相当难度的。

但是,詹森并不气馁,而是抓住一切机会,想尽办法把工作做得更完美。詹森认为,要想在这个岗位上凸显自己,就要让上司明白自己每天都在干些什么,要做公司和老板需要的事情,否则就不可能有机会被赏识、被重用。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詹森给自己制订了几个工作要点:

第一,每天都列表呈报物料的变动情况,并用红线标示接近储存量最低点的产品,提醒上司注意。

第二,单独列表呈报低于规定储存量的产品,以表示存货不足。

第三,存货过多的产品,也单独呈报,让上司检讨、反思。

第四,标示出几个月或长期没有进出口的滞销产品。

这样,通过詹森的一番精心设计,原来静态的仓库管理工作变得动态起来,也引起了上司的注意。

尽管仓库管理员这个岗位没有什么东西值得表现,但几年来,詹森一直都在竭尽全力表现自己,以给上司留下好印象。最终,詹森以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上司的赏识和嘉奖,成了公司的骨干。

詹森没有因为仅仅只是个保管员而自暴自弃,相反他用心工作,做出了有目共睹的业绩,也最终为自己的晋升铺平了道路。

世上绝没有卑微的工作。所有正当合法的工作,都是值得尊敬的。只要你诚实地劳动和创造,没有人能够贬低你的价值,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认为现在从事的是一种卑微的工作,短时间里也没有改变它的能力,那么,正确的办法应该是改变自己的心态,抱着一种化腐朽为神奇、化卑微为高尚的精神去做,会比自暴自弃去做要好无数倍。

工作不分贵贱,任何工作都值得好好去做。很多员工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无足轻重的,对工作敷衍了事,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谈不上做到好,更谈不上做到最好,反而经常将心思放在怎样才能寻找到一个薪水高、轻松又体面的工作上。以他们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怎么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又怎么能做好一份好工作?一个人如果有好的工作态度,哪怕是在相对低微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擦鞋工源太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源太郎原本是在化学工厂工作,因为公司倒闭而失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位美国军官那里,学会了擦鞋的技巧,而且还迷上了这项工作。

每当他听说哪里有好的擦鞋匠,他都会跑去请教,并虚心学习。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源太郎的技术也越来越精湛,他的擦鞋技巧独树一帜,不用鞋刷,而用木棉布擦拭,鞋油也是他自行调制的。

那些早已失去光泽的旧皮鞋,经他用心擦拭之后,无不焕然一新,而且光泽持久,每双鞋至少都能保持一周以上。

观察入微的源太郎,也训练出特殊的功力,每当他与人们擦肩而过时,就能知道对方穿的鞋种;从鞋子的磨损部位和程度,便能说出这个人的健康与生活习惯。

如此精湛的技艺,源太郎让东京的一家四星级饭店相中,他们请源太郎到饭店,专职为饭店里的顾客擦鞋。

自从源太郎来到饭店之后,许多名人来到东京,全都指定要住这间饭店,而他们来入住最重要的原因,正是为了让他们的好鞋能有“五星级的服务”。

当他们脚下踩着修整后焕然一新的皮鞋时,心目中也记下了“源太郎”的名字与他服务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前进,源太郎的“擦鞋”工作也累积出了名声,甚至还有国外的顾客,来到日本指定要找源太郎擦鞋。

即使是“擦鞋”的工作,也有人把它当做艺术来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看一个人是否能做好事情,主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那些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往往是一些被动适应生活的人,他们不愿意奋力崛起,努力创造自己的生活,他们实际上是生活中的懦夫。

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不爱用那些所谓“顶尖”人才当干部。因为这种人往往自视甚高,容易抱怨环境,抱怨职务、待遇与自己的才能不相称。持这种态度的人,往往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和工作热忱,干起工作来不会出色,他的才能也发挥不出来。而能力仅仅有这类人70%的人,能力虽然不够强,但往往没有一流人才的傲气,工作踏实、肯干,反而能够为公司尽心尽力。因此,松下对公司雇用到能力只能打70分的中上等人才,不仅不生气,反而说这是“公司的福气”。松下本人就认为自己也不是“一流”人才,给自己打的分数也只是70分,但是他的态度分,肯定比那些“一流”人才要高得多。

无论你正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要想获得成功,就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劳动是卑贱的,鄙视、厌恶自己的工作,对它投注冷淡的目光,那么,即使你正从事最不平凡的工作,你也不会有所成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会思考的员工

法国伟大的文学家维克多•雨果说:“上天给人一分困难时,同时也给人一分智慧。”当我们的工作陷入困厄中,找不到出路时,便产生了困惑和茫然的感觉,甚至感到苦闷、压抑和焦虑不安。这时候,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的情绪安定下来,并保持自己的头脑清醒。这样,我们才会看清自己周围的环境,丢开思想包袱,大胆革新,为自己开辟一条新路。要知道,天无绝人之路,无路可走的人只是那些把时间花在抱怨上而不去主动开辟新道路的人,而成功只属于积极思考去寻找解决办法的人。

美国总统罗斯福再次参加竞选时,竞选办公室为他制作了一本宣传册,发放给记者和选民,为竞选造势。在这本册子里有罗斯福总统的相片和一些竞选信息。

接着有成千上万本宣传册被印刷出来。

但就在这些宣传册印刷完毕,即将分发的时候,竞选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做最后的核对时,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宣传册中有一张照片的版权不属于他们,而为某家照相馆所有,他们无权使用。

竞选办公室陷入了恐慌,手册分发在即,已经没有时间再重新印刷了,该怎么办?如果就这样分发出去,无视这个问题,那家照相馆很可能会因此索要一笔数额巨大的版权费,也会对罗斯福的总统竞选造成负面影响。

有人立刻提出,派一个代表去和照相馆谈判,尽快争取以一个较低的价格购买到这张照片的版权。这是大多数人遇到相同问题时最可能会采取的处理方式。但竞选办公室选择的却是另一种方式。

他们通知了这家照相馆:竞选办公室将在他们制作的宣传册中放上一幅罗斯福总统的照片,贵照相馆的一张照片也在备选的照片之列。由于有好几家照相馆都在候选名单中,竞选办公室决定将这次宣传机会进行拍卖,出价最高的照相馆将会得到这次机会。

结果,竞选办公室在两天内就接到了该照相馆的投标书和支票。最后,竞选办公室不但摆脱了可能侵权的不利地位,甚至还因此获得了一笔收入。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竞选办公室采取的方式十分特别,另辟蹊径,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让照相馆反过来有求于己,这样的解决方法,比同照相馆就照片使用权问题进行谈判所获得的结果要好很多。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会思考的员工。无论是谁,工作中,都会遇到一些被人视为畏途的困难和障碍。此时,如果不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那么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甚至会因为拖延而更加恶化;而如果积极地去想办法解决,那么我们就能开辟出人生的另一番风景。

金星金笔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金笔厂,它的产品“金星牌”金笔质量也属上乘。但是,在该厂初创之时,一般人都以“舶来品”作为时髦,国产金笔名不见经传,想打开销路很不容易。

当时上海永安公司等四大公司均有外国金笔出售,金星金笔厂要打开产品销路,首先就要闯入四大公司,特别是永安公司。

因为永安公司一向标榜其经营宗旨是“环球百货”,并以选货严格、服务周到在消费者中享有盛誉,营业额也居四大公司之冠。国产商品都以进入永安为荣,仿佛一登“永安龙门”,商品就成了“精品”。

金星金笔厂创始人周子柏为了在永安柜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精心策划,煞费苦心。

他动员所有的亲戚朋友,时不时去永安公司问:“有没有金星金笔?”“金星金笔还没有上拒呀?”

这一招,果然见效。

永安公司开始接受少量的金星金笔进行试销。

在试销期间,周子柏又自掏腰包,拜托亲朋好友去把样笔买走,以这种销售假象来引起永安公司的注意。

由于金星金笔的质量过硬,逐渐就有了真正的购买者。

在这种情况下,永安公司也乐于进货了。

金星金笔能够走俏,全靠周子柏善于用脑出奇招,先把水搅浑,再趁浑水“销笔”。周子柏想到了一个巧妙的方法,让永安公司“主动”为金星笔开辟天地。他也向大家证明了,再难的市场都是可以开拓的,只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

所以,只要你努力去寻找并找出头脑潜藏的宝藏,发挥其优势,你就有可能打造“神话”。

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著过《思考致富》一书,书中写道:“为什么是‘思考’致富,而不是‘努力工作’致富?最成功的人强调,最努力工作的人最终绝不会富有。”放眼古今中外,成千上万的成功者无不是善于思考的人,而世间万物无不出自人的头脑,出自思考的源头。所以,胸怀豪情的职场人士,如果善于启用“头脑”,挖掘出最大的潜能,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是海尔的著名管理思想。每一个产品,每一个厂家,都有淡季和旺季。当海尔兼并青岛洗衣机厂时,碰到的正是人们公认的淡季,但销售人员并没有做“无用功”,在家里等待。这个时间表面上看起来是淡季,但如果不把它看做淡季,同样也能创造市场。由此,海尔提出了开发适应淡季销售的产品的要求。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小小神童”洗衣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1990年,当海尔调查洗衣机市场时发现,夏天洗衣机卖得特别少。为什么夏天人们洗衣服洗得特别勤,洗衣机反而卖不动呢?经过市场调查才发现,当时市场上只有4公斤、5公斤的大洗衣机,消费者夏天的衬衣、袜子换下来天天洗,用大洗衣机洗又费水又费电,干脆用手洗就行了。

并不是夏天人们不需要洗衣机,而是没有适合洗衬衣和袜子的小洗衣机。根据消费者这个需求,海尔研制开发了一种“小小神童”洗衣机,洗衣容量为1.5公斤,3个水位,最低水位洗两双袜子。这种洗衣机夏天投入市场后,很快就供不应求了。“小小神童”洗衣机于1996年被《中华工商时报》评为全国“十大成功产品之首”。它长期占据洗衣机单一品种销量第一位。从普通洗到无孔脱水、可以加热洗、透明视窗、“手搓式”,再到最新一代的“同心洗”、“小小神童”,海尔在“小小神童”洗衣机的功能、性能、外观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在品种、型号、技术等方面不断丰富发展。正因为如此,它不仅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明星产品”,也成为企业不断创新开拓市场的“典范之作”。

海尔员工利用创新把夏天洗衣机销售的淡季做到了淡季不淡,他们把夏天人们的洗袜子、洗衬衣的问题解决了。所以,海尔现在的科研人员和销售人员都牢牢地树立了这样一种观念: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

这其中还有一件海尔员工引以为自豪的事情:有一个日本客户到海尔样品室参观,他在“小小神童”洗衣机周围转来转去。他说:“前些年,我们就想开发这种洗衣机,因为价格降不下来没有完成,你们海尔改变了某些性能,你们完成了,你们是超前的。”他转来转去,恋恋不舍。海尔员工高兴地告诉他:“这种洗衣机在贵国申请了十三项专利,你该订货就订货吧。”他就订了不少货。

在国内,海尔为“小小神童”洗衣机申请了多项专利,所以从专利保护的角度来讲,应该说,世界上只有海尔能生产这种洗衣机。20世纪90年代,洗衣机都是向大的方向发展,世界上只有海尔向小的方向发展,以前有1.5公斤的,现在不但有1.5公斤的,还有2公斤、2.5公斤等,都是系列产品了,到现在已经是第12代产品了,市场前景非常好。

海尔的员工只是转换了一下思路,在别人向“大”的方向发展时,选择向“小”的方向开发,把销售的淡季做到了“淡季不淡”。这也说明了:只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只要有赢得市场的必胜信念,再加上一些巧妙灵活的创意,就能够取得不错的效益。

下面这位中国商人在谈到卖豆子时充满了一种了不起的激情和智慧,他认为,如果豆子在他的手里,便绝不会有淡季现象发生。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他说:如果豆子卖得动,直接赚钱好了。如果豆子滞销,可按照以下三种办法处理。(1)让豆子沤成豆瓣,卖豆瓣;如果豆瓣卖不动,腌了,卖豆豉;如果豆豉还卖不动,加水发酵,改卖酱油。(2)将豆子做成豆腐,卖豆腐;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硬了,改卖豆腐干;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稀了,改卖豆腐花;如果实在太稀了,改卖豆浆;如果豆腐卖不动,放几天,改卖臭豆腐;如果还卖不动,让它长毛彻底腐烂后,改卖腐乳。(3)让豆子发芽,改卖豆芽;如果豆芽还滞销,再让它长大点,改卖豆苗;如果豆苗还卖不动,再让它长大点,干脆当盆栽卖,命名为“豆蔻年华”,到城市里的各间大中小学门口摆摊和到白领公寓区开产品发布会:这次卖的是文化而非食品;如果还卖不动,建议拿到适当的闹市区进行一次行为艺术创作,题目是“豆蔻年华的枯萎”,记住以旁观者身份给各个报社写个报道。如成功可用豆子的代价迅速成为行为艺术家,并完成另一种意义上的资本回收,同时还可以拿点报道稿费。如果行为艺术没人看,报道稿费也拿不到,赶紧找块地,把豆苗种下去,灌溉施肥,3个月后,收成豆子,再拿去卖。

如上所述,循环一次。经过若干次循环,即使我没赚到钱,豆子的囤积相信也不成问题,那时候,我想卖豆子就卖豆子,想做豆腐就做豆腐!

看,这是一种怎样的坚韧和智慧!他总能在看似淡季的时候卖出旺季的气势。他的经历是在向我们宣示:人生没有绝境存在,只要用心去寻找创新的方法,任何困难都不会成为前进的障碍,只会成为激发创意的元素。

在优秀员工的眼中,不存在“不能做”的市场,即使市场开拓比较难,他们也一定能在困难中找到突破的基点,运用灵活的思维和方法去打开市场,去赢得市场。天下没有坏买卖,只有蹩脚的买卖人

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哈默是与洛克菲勒、巴菲特和比尔•盖茨齐名的亿万富翁。然而与比尔•盖茨他们经营单一产品不同的是,哈默医生经营过运输、医疗器械、铅笔厂、种牛养殖和石油等多个不同行业,并且经营每一个行业都取得了成功。他有一句名言被称为哈默定律:“天下没有坏买卖,只有蹩脚的买卖人。”

为了拯救父亲投资的古德制药厂,哈默一边学习一边接管了这个制药厂。哈默发现当时药厂把生产的药品放在一个小包里寄到医院,这些小包往往会被医生随手一丢或放在一个角落,无人问津。于是,哈默把小包换成了大包,充分引起了医生的注意。这样做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推销的效果却出奇的好。经过改革药品包装和交货方式,使古德制药厂不但渡过了难关,而且日益壮大,年轻的大学生哈默也很快成了百万富翁。

1921年,正当实习医生时,哈默将目光投向了百废待兴的苏联。哈默发现,在苏联一根铅笔的价钱是美国的好几倍,于是哈默决心在苏联建一个铅笔制造厂。到1926年时,该铅笔厂的产量接近1亿,不仅满足了苏联的需要,并且20%的产品还出口到英国、中国、土耳其等十几个国家。哈默以小小的铅笔就赚取了数百万美元的利润。

哈默在16岁时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大学时代就成为百万富翁,被人称为“万能商人”。那么,哈默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哈默一直秉持“天下没有坏买卖,只有蹩脚的买卖人”。在哈默看来,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在工作中能够创造多少价值,就看融人多少智慧。

因此,优秀的员工总是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要创新、要找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才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才能奠定自己不败的职场地位。

下面故事中的主人翁就是一位善于创新的优秀人才,也是深得老板喜爱、被委以重任的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