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13:18:38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一)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性及其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2.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一般来说,凡是符合并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会使人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体现,表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发送行动去实现目的,制止与预定目的不相符的言语或行为。

4.心理过程三方面的关系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1)人的认识过程是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没有人的认识活动,人既不会产生情绪情感,也不可能有坚强的意志。(2)情绪情感和意志又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没有人的情绪情感的推动或者缺乏坚强的意志,人的认识活动就不可能发展和深入。可见,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3)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其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过程,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一。(二)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它随着个人的成熟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在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机体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个性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关系(1)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彼此联系构成整体。没有心理过程,个性无法形成。如果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没有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态度体验而产生情绪和情感,没有对客观事物的积极改造的意志过程,个性就会成为无本之源。(2)已经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得到体现,从而对心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使之带有个人独特的特征。(3)心理过程和个性是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在了解人的心理全貌时,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

二、心理的实质(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心理观

1.唯心主义心理观: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先于物质而存在,把宇宙间天地万物归结为精神本原。

2.唯物主义心理观: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二)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三、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的任务是通过陈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与行为,探索和揭露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产生的规律。(一)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1.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客观现实与人的心理的关系、客观事物的影响转化为人的主观意识的研究成果,论证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心理学的研究也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使人们能更深入、更具体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自觉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二)心理学的任务

1.陈述人的心理现象

陈述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的目的是对心理活动进行精确的观察,根据人的外部行为、动作反应获得事实,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推测,它涉及对个体行为以及行为发生时外部环境与自身主观心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2.解释人的心理现象

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并不容易,由于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 某种心理原因,因此就要以陈述心理事实为依据,分析和阐明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

3.预测人的心理现象

在准确测量和正确陈述的基础上,通过对某些心理活动与行为之间因果关系变化的了解,可以预测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实际上就是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某些心理现象的原因。这个过程既包括了把已知事实组织起来以形成与事实相符的说明,也包括就事件之间的关系提出需要证明的假设。

4.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调控的目的是引导或改变人的心理和行为朝着目标规定的方向变化,对异常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无论是培养心理素质还是矫正异常行为,心理学的原理与行为矫正技术都能比较有效地调节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产生。(三)心理学的分类

心理学大致分为两大领域: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1.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

心理学基础理论领域主要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的一般规律。(1)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年人的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包括两个方面: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个性心理形成及变化的一般原理。(2)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个体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3)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生理机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4)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群体环境下个体心理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包括群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在所属群体影响下产生的心理现象与行为,以及自我调适行为。(5)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思想、感情、意向和行为的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涉及人格形成、发展表现及其变化的规律以及人格结构、人格动力和人格发展与适应的规律性。

2.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现代心理学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结合,形成了以应用为研究目的的心理学分支学科。(1)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教育过程和人的心理活动发展之间内在关系的心理学分支学科。(2)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中领导和管理风格,提高与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潜能发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促进组织发展的学科。(3)消费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4)工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是研究工业或经济领域中从业人员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心理学分支学科。(5)心理咨询学

心理咨询学是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或要求给予疏导或矫正的学科。(6)法律心理学

法律心理学是研究立法、执法、守法、违法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7)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原理诊断和治疗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研究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是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对心理学研究来说,就是要从人的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2.发展性原则

是指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动态变化及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客观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反映的心理活动,不可能是固定、静止的。这就要求研究者遵守发展性原则来研究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等,它们都是采用客观方法;按照一定程序,获取人的心理活动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1.观察法(1)定义: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2)观察法的两种方式:

①参与被观察的活动,即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

②非参与观察者,即观察者不参加被观察者的活动。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觉自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观察者效应,即被观察者由于意识到自己被观察而引起行为山的变化。(3)评价:

①优点:保持了被观察者的自然状态,保证了其心理活动的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②不足:很难对观察结果进行重复验证,难以进行精确分析,容易受观察者本人的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等因素的影响。

2.实验法(1)定义:实验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2)实验的变量:

①自变量,由实验者安排、控制、操纵与实施的实验条件;

②因变量,即实验者要观察、测量、记录的变量,是实验者要收集和研究的真正对象;

③控制变量,即实验者欲排除的某些条件,避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总之,采用实验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时,主要目的是在控制条件下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晤谈法两种。(1)问卷法

①定义:问卷法是指采用事先拟定的问题,由被试按问题的回答来搜集相关资料,分析和推测群体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状态。

②评价:

a.优点:由于问卷法可以向许多人同时搜集同类问题的资料,所以较省人力物力。

b.不足:一是问卷回收率不高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二是被调查者可能并不具有代表性,他们不认真合作或对问题的回答不准确均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2)晤谈法

①定义:晤谈法是指通过面谈方式搜集资料来分析和推测其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

②评价:

a.优点:晤谈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和施行。

b.不足:晤谈法获取足够的资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

4.测验法(1)定义:测验法是指用标准化测验(问卷或量表)工具度量个体间对某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2)测验的要求:测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五、心理学的发展(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由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W.Wundt)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二)哲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1.17世纪中期,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观点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他用“反射”概念解释动物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简单行为;第二,他把统一、完整的心理活动,如感知觉、思维、想象和某些情绪,与人体分开而提出二元论。

2.从17世纪到19世纪中叶,经验主义的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随着英国经验主义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联想主义思潮。这些看法对心理学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三)生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1.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德国生理学家缪勒(J.Müller)对神经细胞的特殊功能的探讨,不但对生理学本身的发展有杰出的贡献,而且也激发起了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许多学者对这方面的兴趣和研究。生理学所采用的许多科学方法也相继被应用到对个体行为的研究中。例如,德国著名科学家赫尔姆霍茨(H.Helmholtz),用青蛙的运动神经测量了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这为心理学中应用反应时的测量方法奠定了基础。

2.德国学者韦伯(E.Weber)通过有系统地变化刺激的强度来观察个体的反应,在感觉阈限研究和测量方面为心理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3.德国学者费希纳(G.Fechner),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验研究,建立了心物之间计量的关系以及心理物理学方法。(四)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

1.构造主义(1)人物

创始人是冯特;代表人物是铁钦纳。(2)主要观点

①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种基本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②他们首创内省法,即“自我”通过对其内在经验感受的观察和分析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3)评价

构造主义学派直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铁钦纳的去世而逐渐衰落,对后来的心理学发展影响也不大。但是,其他一些学派正是以它为攻击的标靶而兴起的,因此,它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2.机能主义(1)人物

创始人是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安吉尔。(2)主要观点

①机能主义心理学也主张研究意识,但认为意识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②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例如,构造主义主要关心什么是思维,而机能主义则主要关心思维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3)评价

机能主义这一推动心理学面向实际过程的显著特点,使它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3.行为主义(1)人物

华生、斯金纳(2)主要观点

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并以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直接的观察与测量是心理学的科学方法。(3)行为主义心理学有以下特征

①强调以客观的观察和测量来记录人的行为,由于意识不能观察和测量,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内;

②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的反应,而某种反应的形成是与相关刺激有关;

③个体的行为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3)评价

①贡献: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后,在世界各国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反响。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强调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上客观地研究行为,而不从主观上加以描述,这种研究方法上的客观主义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局限性:由于它否定了人的心理、意识的观点以及分析人的行为的机械主义的错误,对心理学的发展起了消极的阻碍作用,并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4.格式塔心理学(1)人物

创始人是威特海墨;代表人物是考夫卡、苛勒。(2)主要观点

①认为心理活动既不是由几个元素构成的,行为也不是单纯由一些反应堆积而成;

②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是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3)评价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适用性并不仅限于知觉过程,许多心理学课题,如顿悟和问题解决也可用其理论加以解释,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的出现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巨大影响。

5.精神分析学派(1)人物

弗洛伊德(2)主要观点

①弗洛伊德是从治疗精神病的需要出发,从变态心理的角度研究正常人的心理。

②弗洛伊德指出,变态行为应当被看做心理疾病,是由心理功能失调所致,只有研究病人心理障碍的原因后才能治好病人。

③弗洛伊德认为,人在童年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心理障碍的根源。弗洛伊德提倡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病人的病根。精神分析,是一种临床技术,就是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意识中存在的动机,使所受到的压抑得到宣泄,从而治疗疾病。(3)评价

①优点: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动机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有些概念,如潜意识、自我等也都渗透到了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之中。

②不足:弗洛伊德是根据自己多年对病人的观察和记录而对正常人的心理进行推论、解释的,难免以偏概全。而且,弗洛伊德宣扬泛性论,把性欲看做支配人的一切行为的动机,过分夸大了性欲的作用,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这一点遭到了广泛的批评,其后继者对此加以修正,出现了新弗洛伊德学派。

6.人本主义心理学(1)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2)主要观点:该理论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那些真正属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的各级层面的问题,特别是蕴藏在人性中的无限的潜力,通过改善环境和创设条件以利于人类潜能的充分发挥而达到“自我实现”。(3)评价

①优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主张以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性,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指明了一条新的路线和方法。

②不足:人本主义理论不能用实验加以证明,主要依靠理论上的思辨和推测,其风格与自然科学研究截然不同,难免使人感到人本主义的理论方向是正确的,但从事实际研究时在方法上却很困难。这也是心理学发展上普遍存在的一个两难问题,心理学研究越是涉及人的复杂的、高层次的心理,对研究方法就越是一个挑战。

7.认知心理学(1)人物

认知心理学与其他学派不同,不是由某个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一套理论体系,而是在很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的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使得认知心理学明确成为一种学说。(2)主要观点

①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认知心理学家坚信,要想充分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必须研究其内部心理活动,内部认知过程是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的。

②他们在研究推理、决策以及问题解决等复杂的认知过程时采用口语报告的方法,获得了很大成功。口语报告法也称“出声思维”,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研究者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大声说出头脑内进行的活动,事后由研究者对其进行分析。口语报告法不同于内省法,它是在行为主义研究方法之上所运用的一种客观的科学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使得人的心理、意识又被带回到了心理学的研究之中。(3)评价

认知心理学虽然顾名思义只是与认知过程有关,但由于人的认知过程与人的动机、情感等心理现象是密不可分的,认知心理学实际上并未忽视对动机、情感等方面的研究,它超越单纯的认知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延伸到了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目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逐渐与神经心理学和脑科学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心理学。

1.2 课后习题详解

一、简释下列名词

1.心理学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2.心理过程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3.个性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4.普通心理学

答: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年人的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心理的实质问题和心理的结构问题,涉及心理过程发生发展和个性心理形成及变化的最一般原理和规律,以及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的科研方法。随着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普通心理学中既包括已经定论、为科学实践所证实的心理学理论和规律,也包括具有重大影响的心理学学说和处于科学发展前沿的新发现和新成果。

5.认知心理学

答: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们获得知识和使用知识的心理活动的学科。认知心理学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括了对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研究。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用信息处理的观点和术语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其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所具有的决定作用,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为此,它力求通过揭示人如何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机制来探究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6.观察法

答: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系统的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行为进行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但是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观察者的主观臆测与偏颇是观察法使用的关键。另外,观察始终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利于科学地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观察法的优点是保持了被观察对象的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它的不足之处是观察者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消极地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因此可能是一种较缓慢的过程。

7.实验法

答: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采用实验法研究个体行为时,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①自然实验法也称现场实验法,是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②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仪器,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8.测验法

答:测验法是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测验法通常被用来确定被试者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有两种情况,一是采用测验法来研究个体行为在某一层面上的个别差异;二是采用测验法来研究被试者两种或多种行为之间的关系。无论哪一种情况,测验的量表必须标准化,测验的内容必须具备适用性和科学性。当某项测验量表确立,才能在量表所规定的问题范围和所规定的人群范围内使用。

8.调查法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二、问答题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因此,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1)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的研究广泛,除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外,还研究动物的心理与行为,但是,心理学以人的心理与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动物心理与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解释、预测与调控人类行为。(2)心理学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心理现象

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社会心理)是在团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团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团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它对个体来说,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社会心理及其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也应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心理学既研究正常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变态心理现象

心理学以普通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同时也研究精神病患者身上出现的变态心理现象。研究正常的心理现象有助于了解心理的一般规律、特点,研究变态心理则有助于人类的心理健康和变态心理的矫治。(4)心理学既研究心理过程也研究个性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个体心理现象,个体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过程包括是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每个个体所共有的,是共性、相似性。个性则是研究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答:对人的心理实质作出正确阐明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

现代科学已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心理是物质在地球这一特定条件下经历了从无机物到生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从猿到人漫长岁月的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是脑的机能。

①从物种发展史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是神经系统、脑的机能。

②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相连的。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深入研究,以及脑核磁共振技术等方法的使用,也已证明了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2)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脑是对来自内、外信息进行加工、储存和调节自己行为的器官,大脑皮层具有对复杂信息进行接收和加工处理的功能。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①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③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3.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4.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5.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6.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1.3 强化习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  )。[统考2007研]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构造主义 

D.行为主义【答案】C【解析】A项,格式塔心理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而不能人为肢解。B项,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强调心理学应该以正常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人是最重要的,其本性是善良的,并蕴涵着无限的潜力。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个体经验是由感觉、意象和激情三个基本元素构成的,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感情的元素,所有复杂心理活动都由这些元素构成,故可以通过内省法,即个体对自己体验的反思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解释。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而不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客观研究的意识。

2.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   )。[统考2007研]

A.调查法 

B.个案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答案】B【解析】个案法是对被试各个方面及其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了解,搜集有关信息,经分析推知其行为真正原因的研究方法。A项,调查法是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以此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C项,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或情景中的反应差异的研究方法。D项,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3.强调心理学不应该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是(  )。[统考2008研]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人本主义 

D.行为主义【答案】D【解析】行为主义反对以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主张以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都以意识作为研究对象,所不同的是前者主张研究意识的成分,而后者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人本主义则主张以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4.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  )。[统考2008研]

A.生理学 

B.社会学 

C.人类学 

D.物理学【答案】A【解析】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生理学(实验生理学),近代哲学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则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

5.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而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位被誉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旗手”的是(  )。

A.马斯洛 

B.冯特 

C.弗洛伊德 

D.华生【答案】B【解析】马斯洛、弗洛伊德、华生分别是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6.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  )。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动力 

D.心理特征【答案】B【解析】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统称为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又统称为心理现象。

7.认知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着重研究(  )。

A.外显行为 

B.心理机制 

C.意识经验 

D.意志过程【答案】B【解析】认知主义以人的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索人是如何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过程,认为心理学要研究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尤其是心理活动机制。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外显行为,构造主义认为应该研究意识经验。

8.机能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  )。

A.外显行为 

B.意识活动 

C.意识经验 

D.认知过程【答案】B【解析】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个体的意识活动,认为意识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外显行为,构造主义认为应该研究意识经验,认知主义主要研究认知过程。

9.在下列选项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华生和斯金纳   

B.詹姆斯和安吉尔

C.韦特海默和苛勒 

D.马斯洛和罗杰斯【答案】D【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五十年代创立。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斯金纳是该学派代表人物。詹姆斯是机能主义创始人,安吉尔是该学派代表人物。韦特海默和柯勒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

10.在下列选项中,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  )。

A.弗洛伊德 

B.詹姆斯 

C.韦特海默 

D.冯特【答案】A【解析】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詹姆斯、韦特海默、冯特分别是机能主义、格式塔、构造主义的创始人。

11.小张在超市购物时,有位女士请她回答最喜欢喝哪种品牌的咖啡。研究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相关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答案】C【解析】调查法是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相关法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法是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和行为变化,进而分析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人进行观察以分析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12.研究在群体环境下个体心理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人格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答案】D【解析】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心理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学科。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人格及其结构、动力、发展与适应的规律。

13.运用心理学原理诊断和治疗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

A.生理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人格心理学 

D.临床心理学【答案】D【解析】临床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进行变态心理与变态行为的矫正与治疗,如对各种神经病和精神病的诊断与治疗等。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心理现象,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人格及其结构、动力、发展与适应的规律。

14.认为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感觉、意象、感情三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心理学理论学派是(  )。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格式塔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构造主义心理学【答案】D【解析】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种基本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学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

A.心理过程 

B.社会心理 

C.人格 

D.消费心理【答案】AC【解析】心理学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也称人格)。社会心理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心理现象,消费心理是个体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社会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分属心理学的基础和应用领域。

2.从本质上说明个体行为特征的人格,主要包括(  )。

A.意志过程 

B.认知过程 

C.心理动力 

D.心理特征【答案】CD【解析】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称,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认知和意志都属于心理过程。人格和心理过程统称为心理现象。

3.在下列选项中,有关心理特征的有(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意志【答案】ABC【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意志属于心理过程。

4.在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可能使用问卷或量表进行研究的有(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答案】AC【解析】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测验法是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人进行观察以分析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实验法是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和行为变化,进而分析研究的方法。

5.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分别被称为心理学三大势力的有(  )。

A.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精神分析 

D.人本主义【答案】ACD【解析】西方心理学的三大势力:第一势力行为主义,第二势力精神分析,第三势力人本主义。

6.在设计心理学实验研究时,实验者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有(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测验变量【答案】ABC【解析】确定事件或现象因果关系的变量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它们都是实验者必须要考虑的变量。

三、简答题

简述人的心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答:(1)人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过程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根据其能动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角度不同,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①认知过程是人认识客观事物或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②情绪情感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

③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2)心理过程的相互关系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它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

①人的认识过程是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没有人的认识活动,人既不会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情感,也不可能有自觉的、坚强的意志。

②情绪情感和意志又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没有人的情绪情感的推动或者缺乏坚强的意志,人的认识活动就不可能发展和深入。可见,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③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其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过程,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第2章 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

2.1 复习笔记

一、神经元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其基本功能是接受和传递信息。(一)神经元的构造及分类

1.神经元的构造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是神经元向外突出的部分,按形状分为树突和轴突。前者呈短的树枝状;后者为细长状,又称为神经纤维。一个神经元可有几个树突,但一般只有一个轴突。神经细胞具有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功能。

2.神经元的分类(1)神经元具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分为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在神经元之间,神经传导是由感觉神经元传到中间神经元,再传到运动神经元,是单向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中传导的单向性是由突触来实现的。神经元的轴突上某一点受到刺激,神经冲动可以同时向两端传导,即双向神经传导。(二)神经兴奋的传导

1.神经兴奋

神经兴奋是指当以某一形式刺激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安静状态转至活动状态的现象。它表现为一系列可逆的生物电变化。

一般情况下,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情况是不同的。细胞膜+-外主要是带正电荷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而+膜内主要是带正电荷的钾离子(K)和带负电荷的生物大分子。(1)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出现的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的电位差。由于细胞膜对不同离子具有不同的通透性,在静息状态下,它对钾离子通透性较大,对钠离子通透性较差,从而造成钾离子外流,而钠离子又挡在细胞膜外,致使膜内外出现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出现静息电位,这种状态又称为细胞极化。(2)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膜受到一定刺激后产生的急剧的电位波动。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变化,钠离子比钾离子和氯离子更容易通过细胞膜,于是钠离子内流,使膜内电位迅速上升,并高过膜外电位,解除了细胞膜静息时的极化状态,此过程称为“去极化”。在去极化的一瞬间之后,细胞膜对纳离子的通透性又开始下降,对钾离子的通透性上升,细胞膜又恢复极化,这一电位变化即动作电位,它是神经细胞受刺激时的电位变化,代表神经兴奋的状态。一次去极化和一次恢复极化,代表着神经的兴奋状态。(3)完整的动作电位可分为三个时相,有其各自的生理意义。

①锋电位,它是动作电位的基本部分,由细胞膜的去极化引起,持续时间为0.5毫秒左右。

②负后电位,它始于锋电位下降到基线前的一段时间,强度只有锋电位的5%,持续时间约12~20毫秒,是去极化的残余。

③正后电位,继负后电位之后,出现向反方向改变的正后电位,强度只有锋电位的0.2%,持续时间约为80毫秒或更长。

在动作电位三个不同的时相中,神经兴奋的水平是不同的。锋电位对应不应期,神经对刺激不再能作出反应;负后电位对应超常期,神经极易兴奋;正后电位对应低常期,神经兴奋性较低。

2.神经兴奋的传导(1)定义

神经兴奋的传导是指神经兴奋由神经细胞的一个部位向另一个部位传递的过程,即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的不同部位的电传导。(2)特性

①遵守全或无法则。刺激达到一定强度,神经元则产生一个完全的反应,达不到一定的强度则不反应,它并不随刺激的强弱而改变。

②单个神经纤维是双向传导,而在神经系统内是单向传导。

③神经纤维具有相对不疲劳性,以每秒50~100次连续电刺激刺激神经9~12小时,神经纤维依然保持传导能力。(三)突触及突触传递

1.突触(1)定义

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它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是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大多数突触为化学性突触,另外还有电性突触。通过电性突触一个神经元的电变化可以直接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点变化,因此,电性突触的传递很快,一般可以逆转。另外,电性突触的突触前成分并无突触小泡。(2)突触联系的类型

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大致有:轴突—胞体型;轴突—轴突型;轴突—树突型;树突—树突型;树突—胞体型;树突—轴突型;胞体—树突型;胞体—胞体型:胞体—轴突型。一个神经元可以以突触的形式和许多神经元相联系,所以一个神经元可以影响许多神经元的活动,也可以接受许多突触的不同接触部位多神经元的影响。(3)突触的结构

①突触前部分指神经元轴突末梢分支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其中含有许多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储存有神经递质。突触小体的前端膜称作突触前膜。

②突触后部分是指与突触小体邻近的神经元的某一部位,突触前膜与另一部分膜相对,这部分膜称为突触后膜,在突触后膜上面有许多突触受体。

③在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一空隙,称突触间隙。

2.突触传递(1)当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小体时,钙离子通道开放,此时细胞膜对钙具有通透性,使膜外浓度高于膜内的钙离子流入膜内,部分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由于钙离子的内流,突触小泡的膜与突触前膜贴附融合破裂,向突触间隙释放化学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化学递质即与突触后膜上的突触受体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2)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首先是产生突触后电位。它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两种。

①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实际上是突触后膜的去极化,它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

②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实际上是突触后膜超极化,使得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而不易产生神经冲动。

一个神经元是通过突触和多个神经元相联的。所以一个神经元的活动兴奋还是抑制,是由许多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共同作用的结果。(四)神经回路

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

1.辐射式:一个神经元的轴突通过多个末梢分支和许多不同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这种联系使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引起多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将影响扩散开来,传入神经元主要按照辐射式建立突触联系。

2.聚合式: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与多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许多神经元聚会到一个神经,有的引起兴奋,有的引起抑制,从而使这一个神经元对兴奋和抑制活动进行整合加工。传出神经元主要按照聚合式建立突触联系。

神经元的各种联系方式,是反射活动协调的基础。

二、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指由神经元构成的复杂的机能系统,由于结构和机能不同,一般将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1.脊神经

人的脊神经共31对,发自脊髓,由脊髓的前、后根神经纤维组成。前根纤维为运动性的,后根纤维为感觉性的(前运动、后感觉),它们在椎间孔处混合外走。所以脊神经兼有感觉和运动机能。31对脊神经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2.脑神经

脑神经共有12对,其中3对是感觉神经,5对是运动神经,4对是混合神经。脑神经大多由脑干发出,分布在头面部。

3.植物性神经(又称内脏神经、自主神经)

植物性神经指控制各种腺体、内脏和血管的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两类: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在机能上有拮抗性质(交感神经使机体兴奋,而副交感神经则是机体抑制)。这种性质,使得肌体有张有弛,保证了机体活动的正常进行。(1)交感神经:一般当机体处于强烈的活动或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相应出现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生理状态,准备应激。(2)副交感神经:当肌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则占优势,心跳减慢,血压下降,消化系统活动加强,肌体获得必要的休息。(二)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脊髓位于脊柱中,脑位于颅腔内。

1.脊髓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有:(1)它将脑和周围神经联系起来,成为神经传入与传出的中间站;(2)脊髓可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的中枢调节就在脊髓。

2.脑

脑包括: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延(脑)等部分。其中中脑、桥脑和延脑三部分又构成了脑干。(1)脑干

脑干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

①延脑,与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重要关系,它具有调节呼吸、血液循环、消化等功能,是重要的皮质下中枢,被称为“生命中枢”。

②脑桥,对人的睡眠具有控制与调节作用。

③中脑,存在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及其他一些核团。

④脑干的网状结构,在延脑、脑桥和中脑内的广泛区域,有神经纤维交织纵横穿行呈网状,这个由灰白质交织的区域称为脑干的网状结构。脑干的网状结构按其功能分为上行网状系统和下行网状系统两类。前者对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有重要作用,它参与调节和控制觉醒和意识状态;可加强或减弱肌肉紧张状态,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有易化和抑制的作用。后者可加强或减弱肌肉的紧张状态,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有易化和抑制的作用。(2)间脑

间脑主要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①丘脑: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加工选择,因此丘脑是皮层下感觉中枢。

②下丘脑: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皮层下中枢,调节内脏活动,也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主要环节。下丘脑有些核团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有一些部位与觉醒和睡眠的节律有关。下丘脑在情绪反应中占有重要地位。(3)小脑

小脑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动作。(三)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大脑又称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

1.大脑的结构(1)大脑皮层:大脑两半球表面覆盖有灰质,即大脑皮层。(2)脑回:皮层有很多凹进的沟或裂,沟裂间隆起的部分称为脑回,以这种形式使得表面面积大大增加。(3)三大沟裂: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它们将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几个区域,在每一叶内,一些细小的沟裂又将大脑表面分成许多回,如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等等。(4)边缘系统:在大脑内侧面深处的边缘,还有一些结构,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间有密切的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称为边缘系统。它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情绪活动有密切关系。

2.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在1909年,布鲁德曼(Brodmann)曾根据皮层细胞的类型以及纤维的疏密对大脑进行分区。他将大脑分为52个区,并用数字予以表示。(1)皮层的感觉区及机能

皮层的感觉区包括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和味觉中枢。感觉区接受来自各种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加工。

①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布鲁德曼3区,产生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等。

躯干、四肢皮肤的传入神经在躯体感觉中枢所产生的感觉是对侧性的;头面部皮肤的传入神经在皮层产生的感觉是双侧性的。

整个躯体感觉区呈倒置分布,按下肢、上肢、头面部的顺序排列,头面部在感觉区的投射是正立分布。身体各部位的重要程度决定了它在感觉区上的投射面积,手、舌、唇的投射面积最大。

②视觉中枢:位于顶枕裂后的枕叶内,布鲁德曼17区。如果视觉中枢受到破坏,即使眼睛功能正常,亦将失去视觉而成为全盲。

③听觉中枢:位于颞叶上回,布鲁德曼41区和42区。听觉中枢受损亦将使听觉丧失而成为全聋。(2)皮层的运动区及机能

大脑皮层的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布鲁德曼4区,是躯干和四肢中各肌肉运动单位在皮层的投射区。运动区的主要功能是支配、调节身体的姿式、位置及躯体各部位的运动。身体不同部位在皮层中所占区域随动作的精细复杂程度不同而有大小之别,身体各部位在运动区的投射面积不取决于各部分的实际大小而取决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3)皮层的语言区及机能

对一般人来讲,语言区主要定位于大脑左半球。语言区一般可分为:

①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布鲁德曼45区和44区,它控制说话时舌和颚的运动;

②听觉性语言中枢,在颞叶上方枕叶附近,与听觉中枢配合理解口头语言;

③视觉语言中枢,位于顶枕叶交界处,布鲁德曼39区,和视觉中枢配合理解书面语言;

④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与运动中枢的某些部分配合书写文字。这些语言区域的损毁,会造成各种类型的失语症,如运动性失语、听觉性失语等,病人不能表达或听不懂别人的讲话。(4)皮层的联合区及机能

联合区在进化过程中是发展较晚的区域,但随着进化,它在皮层上占的面积越来越大。人类的联合区在皮层上所占比例是动物中最大的。联合区不接受任何信息的直接输入,也很少直接支配身体的运动,它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整合加工,一些高级的心理活动都与它有关。联合区可分为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

①感觉联合区位于感觉区附近的广大区域,它从感觉区接受信息,并进行高水平的知觉组织,与记忆等有关。

②运动联合区位于运动区前方,负责精细活动的协调。

③前额联合区位于运动区和运动联合区前方,它与注意、记忆、问题解决等有密切关系。

3.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1)单侧化

在解剖上,大脑两半球似乎是非常相似的,但已有大量研究发现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绝非一样,主要表现在言语、空间想象能力、思维类型等方面。这种功能的不对称,使得大脑半球在某方面成为优势半球,被称为单侧化。(2)大脑单侧化的实验研究

单侧化的研究首先起于对左利手者和右利手者的探讨,后由割裂脑的研究——即将沟通大脑两半球联系的胼胝体切断的研究而深入。(3)实验结论

人脑的左半球是言语优势半球,右半球是图形的优势半球。进一步研究发现,逻辑分析推理以及对事物的细节知觉,左半球起主要作用;形状知觉、空间知觉等右半球起主要作用。大脑两半球的单侧化随语言的发展而出现,年龄较小的儿童在单侧化尚未完成时,左半球受损伤后其言语功能可由另一半球代替。男女性别的差异也部分体现在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